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zycnzj.com/ www.zycnzj.com

 2000 年第 1 期                                 
                      山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总第 77 期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
                                                                                ①

                  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
                                            刘瑶峰

  如果说文学是人学 , 那么言志抒情的诗歌更可以说是人类灵魂之学 。真正的诗歌无不或
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人们心灵的奥秘 、
                人格的底蕴 。所以有人说 , 一部诗歌史 , 简直可以说是人
类灵魂史 。正由于此 ,通过有代表性的诗人的诗来考察特定历史时期文化人的典型心态和人
格 ,并由此进而审视其演变的根因及其对文艺的影响 , 应当说是一个可取的方法 。本文打算
通过黄庭坚的诗作来考察一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及其反映在文学创作中的特点 。
                   ( 一)
   黄庭坚现存诗歌约一千九百多首 ,赠答诗 、
                       次韵诗 、
                           咏物诗各占相当比重 。从这些诗作的
表现内容概括起来看 ,有两类最值得注意 : 一是直接表现现实的 , 二是表现自我的 。前者在数
量和质量上说 ,都不占主要地位 , 那些表现自我情志的抒情诗才是黄庭坚的诗的个性的体现
和最高成就所在 。有人批评山谷诗一味雕镌辞采而陷入形式主义 , 其实不然 , 至少在其表现
自我的诗作中 ,黄庭坚的个性 、
               心态 、
                  人格底蕴等是得到充分体现的 。他在《寄晁元忠十首》中
有云 “文章本心术 ,万古无辙迹 。就是说 : 诗文根源于人的胸襟和心态 , 从来没有什么固定的
   :             ”
模式 。这是他的诗歌审美理想 ,他在诗歌创作中也正是这样做的 。我们从其诗歌中可以清楚
地看到一个活脱脱的黄山谷 ,可以感受到山谷灵魂的颤动 , 情感的波漪 , 人格火焰的燃烧 。那
么 ,从山谷诗歌 ,可以看到些什么性格特征和独特心态呢 ?
   淡薄势利是其突出的表现之一 。宋代官僚政治膨胀 , 工商业经济发展 , 世风趋于浇薄 。
统治阶级的权势欲 、
         金钱欲急剧热化 。陈与义在《书怀示友》中曾说 “有钱可使鬼 , 无钱鬼揶
                                :
揄 ” 《题易元吉画   中又有
 欠 。在       》   “纷纷骑马尘及腹 , 名利之窟争驰逐”之句 。当年的世态由此
可见一斑 。然而在文化阶层中 ,如黄庭坚等人却处处表现出对势利淡薄情怀 。如《次韵赏梅》
   安知宋玉在邻墙 ? 笑立春睛照粉光 。
   淡薄似能知我意 ,幽闲元不为人芳 。
   微风拂掠生凉意 ,小雨  纤洗暗妆 。
   只恐浓葩委尘土 ,谁令解合反魂香 。
   这是一首咏梅诗 。一般说来 ,梅之所以受文人骚客的青睐 , 是因为梅具有傲立霜雪的风
骨 ,又是冬去春来的标志 。而黄庭坚的这首《次韵赏梅》却不由此立意 。其中“淡薄”二句写梅
花恬淡清静 ,仿佛能了解我的心意 ; 安详和顺 , 并非为别人散发芳香 。写梅花恬淡 、
                                           寡欲 、
                                              幽
闲 ,真可谓标新立异 ,独具匠心 。但实际上作者赞赏的这些品格并非梅花的特点 , 我们把“淡
薄”二句用在《次韵赏兰》 次韵赏菊》
            《
            、     诗中也未尝不可 。可见 , 黄庭坚实际是在借梅花的花格
来写自己的人格 ,与其说是写梅 ,不如说是作者在写自己的淡薄势利 、 孤芳自赏的节操 。在另
一些诗中 ,黄庭坚则是更直露地表现出这一点 。如“翁从旁舍来收网 , 我适临渊不羡鱼 。《池
                                           ”(


① 收稿日期 :1999 — —
              11 08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zycnzj.com/ www.zycnzj.com

                                        
 ・24 ・        山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2000 年


口风雨留三日》 ,写渔翁从邻舍来收起鱼网 , 我却面对着潭水也不贪羡那些鱼儿 。黄庭坚通
      )
过对比 ,表达了自己与世无争的恬淡心情 。在《送张材翁赴秦签》一诗中 , 作者写道 “百分举
                                          :
酒更若为 ? 千户封侯傥来尔 。可见 , 在黄庭坚看来 , 飞黄腾达 、
               ”                   跻身列侯 , 都只不过是些过眼
烟云 、
   旦夕祸福罢了 ,不值得去计较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黄氏受老庄哲学影响之深 。在北
宋末期 ,这种人生态度在知识分子当中是较普遍 、
                       流行的 。而黄庭坚似乎表现得尤为突出 。
  倾慕隐沦也是黄庭坚时常流露的心态 。一个淡薄势利 、
                           孤芳自赏的人往往把兴趣转向隐
沦 。黄庭坚也不例外 。有诗为证 :
  食贫自以官为业 ,闻说西斋意凛然 。
  万卷藏书宜子弟 ,十年种木长风烟 。
  未尝终日不思颖 ,想见先生多好贤 。
  安得雍容一樽酒 ? 女郎台下水如天 。
                                    ——
                                    —《郭明甫作西斋于颖尾 ,请予赋诗二道》之一)
                                                        (
  黄庭坚在这首诗中 , 较为真切地表达了对朋友郭明甫设斋泉林的隐居生涯的由衷倾慕和
无限向往 。友人在清山秀水之间建起别墅 , 林木深茂的环境何其优美 , 读书教子的生活多么
怡然自得 。作者多么想有机会徜徉颖滨与友人共享这良辰美景 , 倾谈自己的闲情逸兴啊 ! 怎
奈自己家境清贫 ,不得不“以官为业”。对朋友羡慕之余 , 微露愧怍 , 可见这首赠友诗是作者自
我心态的自然显露 。而在另一首诗中 , 黄庭坚在对现实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情绪之后 , 更是清
晰地喊出了“归去来兮”的心声 :
  ……
  世上岂无千里马 ? 人中难得九方皋 。
  酒船鱼网归来是 ,花落故溪深一篙 。
                                                     ——
                                                     —《过平舆 ,怀李子先 ,时在并州》
  诗人在这首诗中 ,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激愤 ,简直是急切地呼唤好友 ,要一道携手同归了 。
  对隐居不仕的读书人 ,黄庭坚总是充满敬意 。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诗云 :
  男儿四十未全老 ,便入林泉真自豪 。
  明月清风非俗物 ,轻裘肥马谢儿曹 。
  山中是处有黄菊 ,洛下谁家无白醪 。
  想得秋来常日醉 ,伊川清浅石楼高 。
山谷激情地称颂对方便入林泉真可自豪 。他把“明月清风” 轻裘肥马”
                           、
                           “     两种生活并列起来加
以对照 ,轻蔑地说让那些庸俗的利禄之徒去享受高档的物质生活吧 , 在我辈眼中不需用金钱
权势换得的明月清风最为高雅纯洁 。他总是把园林生活想像得那么美好 、
                                 惬意和有趣 , 这自
然是基于对污浊世俗的厌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因而遂在诗人内心自我构造的一种幻影 。
其实隐居生涯并不那么惬意和美妙 , 宋代知识分子尽管许多人都宣称雅爱隐沦 , 但他们多数
并不脱离仕途 , 连后来的“四灵”和江湖诗人也要不断到朝市去干谒 、
                                 到幕府作僚属 , 正如山谷
所说他们食贫不能不    “以官为业”总要向官府领点薪俸以养家糊口 。祖咏诗有云 “何必桃源
                   ,                     :
里 ,深居作隐沦 ?”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宋代知识分子隐沦的特点 , 正是不必隐身桃
           《
           (            )
源 ,而是以官为业 ,以官为隐 ,形骸踯躅于仕宦之途 , 而心魂萦  于山林之间 。苏轼 、
                                             黄庭坚以
及其他苏门弟子无不如是 。
  狷洁自持 ,更是黄庭坚性格的一个突出特点 。山谷厌憎官场 , 但又终身不离仕途 , 他反对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zycnzj.com/ www.zycnzj.com

 第 1 期       刘瑶峰 :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        
                                              ・2 5 ・

庸俗世风 ,又无法与人情世事隔离 , 于是他就走上了“抱道自守”的道路 , 处处表现出狷洁自持
的风节 。他有一首写给弟子的《次韵杨明叔见饯》 :
                       诗
  杨君清渭水 ,自流浊泾中 。
  今年贫到骨 ,豪气似元龙 。
  男儿生世间 ,笔端吐白虹 。
  何事与秋萤 ,争光蒲苇丛 ?
  这虽是对杨明叔的称赞 ,实际上也是对诗人襟怀和志趣的自我写照 。对方身居浊世 , 不
改其清 ,虽贫寒彻骨 ,却豪气自若 , 介然不群 , 不甘与那些渺小的利禄之徒争强竞胜 ! 吟诵一
下这些诗句 ,作者的狷洁自持的个性不正跃然纸上吗 ? 与此相关 , 黄庭坚自然地对争名夺利 、
勾心斗角的俗人总是喘之以鼻 ,深恶痛绝 。他在《再次韵寄子由》 “风雨极知鸡自晓 , 雪霜
                               中有
宁与菌争年”之句 ,告诫贤人志士不要因为跟应时得令的家伙计较而放弃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
环境恶劣的时候仍要坚持奋斗 。黄庭坚蔑视急功近利的俗人 , 很自然地要求自己狷洁自持 ,
追求出淤泥而不染的落落人格 。“家徒四壁书侵坐 , 马耸三山叶拥门”正是对这种高人隐士的
环境和志趣的描述 。
  有趣的是 ,黄庭坚一面轻蔑小人 , 狷洁自持 , 一面却又劝告朋友道 : 白璧明珠多按剑 , 浊
                                     “
泾清渭要同流 。让朋友不要锋芒毕露 ,还是随和为妙 , 最好是同流而不合污 , 在乱世浊俗中保
       ”
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骨气 。固然 , 这种生活态度是根源于对官场腐败 、
                                  残酷倾轧的政治斗争
的深刻认识 ,但这也确实说明了黄庭坚追求的洁身独善的完善人格 , 实际上是一种腐败政治
无所不在的社会里产生的畸形发展的人格 。在这种人格理想的追求中 , 夹杂着无可奈何的自
嘲、
 自慰又不无自勉的复杂情绪 。
  总之 ,黄庭坚表现自我的这类诗作是从不同侧面 、
                         不同角度 、
                              不同层次上对自身心灵 、
                                         人
格的暴露和剖析 。黄氏的人格 、
               心态较典型地代表了北宋后期知识分子的人格与心态 。
                    ( 二)
  北宋后期 ,淡薄势利 ,倾慕隐沦 , 狷洁自持的处世哲学在知识分子阶层是相当普遍的 , 它
广泛存在于无论作官 ,还是在野的知识分子心灵深处 。黄庭坚只是这种文化心态的典型代表
之一 。当时“三宗”之一的陈师道 “苏门学士”
                 ,     张来 、
                          晁补之 、
                              秦观等都无一例外地卷入这种文
化心态的演变的潮流之中 。淡薄势利 、
                  倾慕隐沦 、
                       狷洁自持的文化性格的核心内容 , 是在浊世
的激流中希图抱道自守 ,是他们在自认为无能为力的社会环境中 , 追求自己所理解的人格力
量的自我实现 ,希企达到道德性格的自我完成 。他们理想超俗 , 但不离世 ; 祈慕归隐 , 但并不
弃官 。他们毫不隐晦地承认从政不过是聊以谋生的手段 。他们不斤斤计较形骸的去留 , 而侧
重于心灵的超脱 ,风节的通明无垢 。正如黄庭坚所说 : 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 书嵇叔夜
                          “            《
                                       (
诗》 ,而在于关键时刻能
 )          “秉不凋之节 , 奉以终始 。《与王子飞》 。关于进与退的问题 , 不在
                          ”(    )
表面形迹 ,而在内在情志 。晋朝王康琚曾提出“大隐” 小隐”
                          、
                          “   之说 , 白居易《中隐》 , 有
                                          诗 “大隐
住朝市 ,小隐人丘樊 , ……不如作中隐 ,隐在留司官 。其情志就十分洒脱 。黄庭坚更把这种洒
                            ”
脱不羁的风节发展到极至 。曾说 “朝市山林俱有累 , 不居京洛不江湖 。《追和东坡题李亮功
                  :                 ” (
归来图》 。总之 ,不拘泥于对外境的刻意选择 ,只需心性超然轶尘就会无适而不可 。
   )
  这种外世哲学是怎样产生的呢 ? 它有必然的社会根源和深刻的思想文化原因 。
  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发展到后期 ,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形成的
新、
 旧两派交替执政的政治局势仍在持续 , 统治者内部的争权夺利 、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互相倾轧愈演愈烈 , 政局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zycnzj.com/ www.zycnzj.com

                                        
 ・26 ・        山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2000 年


动荡的赵宋王朝陷入摇摇欲坠的危机之中 。同时 , 西夏 、
                            辽以及后起的金相继进逼 , 对北宋王
朝形成大兵压境的局面 ,而腐朽透顶的官僚机构已无力解救面临的忧患和危机 。总之 , 赵宋
王朝已到了风雨飘摇 、
          大厦将倾 、
               人人自危的时代 。这使政治触觉极为敏感的知识阶层很自
然地产生“世纪末”的心理 ,他们畏惧党争的网罗 , 厌恶污浊的政治 , 欲进则无力回天 , 欲隐则
无计为生 ,而又不甘心混一于魑魅魍魉 ,同流合污 , 于是只好走上一条狷介自持 、
                                        和光同尘 、
                                             和
而不同的道路 ,以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 , 来实现心灵的超脱和平衡 , 就拿黄庭坚来说 , 他从步
入仕途到狷介自持 ,是走了一条在当时知识层中很有代表性的道路的 。他曾在老师苏轼推荐
下赴朝作官 ,后在官场倾轧当中被一贬再贬 , 最终对官场失去信心 。在这条路途中 , 黄庭坚亲
身感受到政治风云的变幻和官场斗争的严酷 , 他再也无力也无意冲进政治斗争的旋涡 , 进行
正面的抗争 ,他要应世处身 ,也只有向历史和当时的哲学思潮中吸取力量 , 寻求精神支柱 。宋
代正是儒 、 、
     道 释三家思想融通汇一的时代 , 文化人往往奉儒习经 , 融汇释老 。黄庭坚正是如
此 。他在融汇三家时更倾心于释老 。他曾遭法秀禅师的棒喝 , 并最终皈依了晦堂祖心禅师 。
他对禅学和老庄哲学有很深的领悟 。在应乱世 、
                      持自身方面 , 他把儒家的“固穷” 独善”
                                       、
                                       “   的修
身观同道家的“清虚” 主静”
          、
          “   的养练术 、
                   禅宗的“澄心” 悟性”
                          、
                          “   的修行论结合起来 , 也就形成
了他独特的应世术 。他在《答人求学书》中说 “古之人学问高明 , 胸中如日月 , 然后能似土木 ,
                      :
与世浮沉 。可见 ,内心通明而外形如土木 , 与世浮沉而超然尘垢是黄氏的处世哲学 。他的这
     ”
种人生态度当然是由融汇三家修身术发展形成的 , 是历史文化积淀影响的结果 , 更是黄庭坚
所处的北宋后期这个特定的社会 、
               特定的时代的产物 。
     那么 ,这种文化心态对于以黄庭坚为代表的一批文人所从事的诗歌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呢?
     诗歌的政治性淡化是显著的一点 。赵宋建国伊始 , 文人们出于对新建帝国的责任感和历
史使命感 ,多主张以诗文辅政移俗 , 敦厚教化 。在儒家正统的诗教引导下 , 诗文伦理化 、
                                             议论
化的倾向增强 ,有的甚至成了敷布政令 、宣扬伦理的工具 。到了黄庭坚等人手中 , 诗歌和朝政
的纽结契合关系相对松弛 。“诗者 ,人生性情也 。( 黄庭坚
                        ”     《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 诗歌可以
                                        )
任意表达人的性情 ,抒写日常的生活情趣 , 这固然使干预现实 , 针砭时弊的作品也因之减少 ,
但也冲刷了诗作的伦理儒教气息 , 特别是写出了不少善于抒写自我 , 侧重展现主观世界 、
                                           多重
感受的作品 ,这也无形中拓展了诗的表现领域 。所以诗歌的政治性淡化 , 既有消极的作用 , 也
有积极的意义 。
     黄庭坚在诗歌艺术上很强调创新出奇 , 锤炼辞章 , 磨研技巧 , 更有很为独特的艺术追求 。
出于北宋后期知识分子特定的文化心态 , 他与唐诗所追求的那种宏大 、
                                 跃动 、
                                    激烈 、
                                       浪漫豪爽
的青春气息颇为不同 。他刻意追求的是一种幽逸 、
                       恬淡 、
                          骚雅 、
                             空灵的美 , 是一种精雕细琢的
美 。这种审美趣尚也普遍存在于其他的艺术部门 。如柔媚婉丽的作品在词坛上形成主流 , 画
笔亦多描摹潇洒的远汀小景 , 小巧玲珑的鸣禽 , 精巧雅致的室内陈设等等 , 如果说唐诗的雄浑
博大是“盛唐气象”的艺术显现 , 那么宋代诗词的清幽淡雅 , 精巧蕴籍 , 则是植根于宋代既贫且
弱、
 多灾多难的社会土壤和敏感迷惘 、
                多思多愁的文化心态之上的 。
     综上所述 ,山谷的诗歌是其心灵的一面镜子 , 从这面镜子里 , 我们可以看到北宋后期的社
会现实以及流行于当时知识阶层的带有典型性的文化心态 。而这种心态反映在他们的作品
当中又形成了不同于前人 ,又对后世乃至整个文学史产生深远影响的艺术风貌 。可见 , 在对
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当中 ,山谷诗歌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sugeladi
 
陶淵明的生平
陶淵明的生平陶淵明的生平
陶淵明的生平Davy
 
小詩磨坊:泰華卷(2)
小詩磨坊:泰華卷(2)小詩磨坊:泰華卷(2)
小詩磨坊:泰華卷(2)TAAZE 讀冊生活
 
白靈新詩研究
白靈新詩研究白靈新詩研究
白靈新詩研究正宗 許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wernhaw
 
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
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
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TAAZE 讀冊生活
 
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
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
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TAAZE 讀冊生活
 
3弱者的悲鳴
3弱者的悲鳴3弱者的悲鳴
3弱者的悲鳴
婉茹 王
 
水調歌頭 筆記
水調歌頭 筆記水調歌頭 筆記
水調歌頭 筆記ken1470
 
議題(一)關於閱讀這件事 陳佳香
議題(一)關於閱讀這件事 陳佳香議題(一)關於閱讀這件事 陳佳香
議題(一)關於閱讀這件事 陳佳香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
 
從敘事修辭觀點管窺《鏡花緣》的戲謔化書寫
從敘事修辭觀點管窺《鏡花緣》的戲謔化書寫從敘事修辭觀點管窺《鏡花緣》的戲謔化書寫
從敘事修辭觀點管窺《鏡花緣》的戲謔化書寫Songmu Wang
 
画杀满川花
画杀满川花画杀满川花
画杀满川花
lofen
 
紅樓夢
紅樓夢紅樓夢
紅樓夢
Brian Lin
 
分明:傅承得散文自選集﹙一九八五至二○一○﹚
分明:傅承得散文自選集﹙一九八五至二○一○﹚分明:傅承得散文自選集﹙一九八五至二○一○﹚
分明:傅承得散文自選集﹙一九八五至二○一○﹚TAAZE 讀冊生活
 
唐詩筆記[教師版] Modified(sept17)
唐詩筆記[教師版] Modified(sept17)唐詩筆記[教師版] Modified(sept17)
唐詩筆記[教師版] Modified(sept17)
ken1470
 
以文為戲 -論《鏡花緣》的戲謔化書寫
以文為戲 -論《鏡花緣》的戲謔化書寫以文為戲 -論《鏡花緣》的戲謔化書寫
以文為戲 -論《鏡花緣》的戲謔化書寫
Songmu Wang
 
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
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
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
Yen-yanjifeng
 

What's hot (19)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陶淵明的生平
陶淵明的生平陶淵明的生平
陶淵明的生平
 
小詩磨坊:泰華卷(2)
小詩磨坊:泰華卷(2)小詩磨坊:泰華卷(2)
小詩磨坊:泰華卷(2)
 
Sb03
Sb03Sb03
Sb03
 
概述
概述概述
概述
 
白靈新詩研究
白靈新詩研究白靈新詩研究
白靈新詩研究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
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
中國民間故事史:宋元篇
 
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
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
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
 
3弱者的悲鳴
3弱者的悲鳴3弱者的悲鳴
3弱者的悲鳴
 
水調歌頭 筆記
水調歌頭 筆記水調歌頭 筆記
水調歌頭 筆記
 
議題(一)關於閱讀這件事 陳佳香
議題(一)關於閱讀這件事 陳佳香議題(一)關於閱讀這件事 陳佳香
議題(一)關於閱讀這件事 陳佳香
 
從敘事修辭觀點管窺《鏡花緣》的戲謔化書寫
從敘事修辭觀點管窺《鏡花緣》的戲謔化書寫從敘事修辭觀點管窺《鏡花緣》的戲謔化書寫
從敘事修辭觀點管窺《鏡花緣》的戲謔化書寫
 
画杀满川花
画杀满川花画杀满川花
画杀满川花
 
紅樓夢
紅樓夢紅樓夢
紅樓夢
 
分明:傅承得散文自選集﹙一九八五至二○一○﹚
分明:傅承得散文自選集﹙一九八五至二○一○﹚分明:傅承得散文自選集﹙一九八五至二○一○﹚
分明:傅承得散文自選集﹙一九八五至二○一○﹚
 
唐詩筆記[教師版] Modified(sept17)
唐詩筆記[教師版] Modified(sept17)唐詩筆記[教師版] Modified(sept17)
唐詩筆記[教師版] Modified(sept17)
 
以文為戲 -論《鏡花緣》的戲謔化書寫
以文為戲 -論《鏡花緣》的戲謔化書寫以文為戲 -論《鏡花緣》的戲謔化書寫
以文為戲 -論《鏡花緣》的戲謔化書寫
 
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
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
16、第二编第三章汉诗
 

Viewers also liked

161854732005guidec1
161854732005guidec1161854732005guidec1
161854732005guidec1sugeladi
 
大夏人文
大夏人文大夏人文
大夏人文sugeladi
 
阐释学、接受理论与20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述评
阐释学、接受理论与20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述评阐释学、接受理论与20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述评
阐释学、接受理论与20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述评sugeladi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sugeladi
 
J 导学手~1_2 学科基础课.p65
J  导学手~1_2 学科基础课.p65J  导学手~1_2 学科基础课.p65
J 导学手~1_2 学科基础课.p65sugeladi
 
干旱胁迫下开花期玉米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干旱胁迫下开花期玉米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干旱胁迫下开花期玉米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干旱胁迫下开花期玉米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sugeladi
 
表意的焦虑 Untitled
表意的焦虑   Untitled表意的焦虑   Untitled
表意的焦虑 Untitledsugeladi
 
赤眼蜂寄生后亚洲玉米螟卵内保幼激素酯酶活力与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
赤眼蜂寄生后亚洲玉米螟卵内保幼激素酯酶活力与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赤眼蜂寄生后亚洲玉米螟卵内保幼激素酯酶活力与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
赤眼蜂寄生后亚洲玉米螟卵内保幼激素酯酶活力与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sugeladi
 
从玉米到汽车燃料:论乙醇汽油及其前景
从玉米到汽车燃料:论乙醇汽油及其前景从玉米到汽车燃料:论乙醇汽油及其前景
从玉米到汽车燃料:论乙醇汽油及其前景sugeladi
 
独树一帜的俄罗斯汉学
独树一帜的俄罗斯汉学独树一帜的俄罗斯汉学
独树一帜的俄罗斯汉学sugeladi
 
当代文艺学的历史语境和未来走势
当代文艺学的历史语境和未来走势当代文艺学的历史语境和未来走势
当代文艺学的历史语境和未来走势sugeladi
 
发酵玉米芯水解液制备乙醇的研究
发酵玉米芯水解液制备乙醇的研究发酵玉米芯水解液制备乙醇的研究
发酵玉米芯水解液制备乙醇的研究sugeladi
 
Oa 102 2003-35
Oa 102 2003-35Oa 102 2003-35
Oa 102 2003-35sugeladi
 
氮肥施用量和形态对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和形态对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氮肥施用量和形态对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和形态对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sugeladi
 

Viewers also liked (15)

161854732005guidec1
161854732005guidec1161854732005guidec1
161854732005guidec1
 
大夏人文
大夏人文大夏人文
大夏人文
 
阐释学、接受理论与20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述评
阐释学、接受理论与20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述评阐释学、接受理论与20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述评
阐释学、接受理论与20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述评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
 
J 导学手~1_2 学科基础课.p65
J  导学手~1_2 学科基础课.p65J  导学手~1_2 学科基础课.p65
J 导学手~1_2 学科基础课.p65
 
干旱胁迫下开花期玉米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干旱胁迫下开花期玉米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干旱胁迫下开花期玉米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干旱胁迫下开花期玉米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表意的焦虑 Untitled
表意的焦虑   Untitled表意的焦虑   Untitled
表意的焦虑 Untitled
 
赤眼蜂寄生后亚洲玉米螟卵内保幼激素酯酶活力与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
赤眼蜂寄生后亚洲玉米螟卵内保幼激素酯酶活力与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赤眼蜂寄生后亚洲玉米螟卵内保幼激素酯酶活力与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
赤眼蜂寄生后亚洲玉米螟卵内保幼激素酯酶活力与蜕皮激素滴度的变化
 
从玉米到汽车燃料:论乙醇汽油及其前景
从玉米到汽车燃料:论乙醇汽油及其前景从玉米到汽车燃料:论乙醇汽油及其前景
从玉米到汽车燃料:论乙醇汽油及其前景
 
独树一帜的俄罗斯汉学
独树一帜的俄罗斯汉学独树一帜的俄罗斯汉学
独树一帜的俄罗斯汉学
 
当代文艺学的历史语境和未来走势
当代文艺学的历史语境和未来走势当代文艺学的历史语境和未来走势
当代文艺学的历史语境和未来走势
 
发酵玉米芯水解液制备乙醇的研究
发酵玉米芯水解液制备乙醇的研究发酵玉米芯水解液制备乙醇的研究
发酵玉米芯水解液制备乙醇的研究
 
Oa 102 2003-35
Oa 102 2003-35Oa 102 2003-35
Oa 102 2003-35
 
氮肥施用量和形态对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和形态对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氮肥施用量和形态对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和形态对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第20 期
第20 期第20 期
第20 期
 

Similar to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成青73期個人頁面
成青73期個人頁面成青73期個人頁面
成青73期個人頁面neymasem
 
第二章 正始文学
第二章 正始文学第二章 正始文学
第二章 正始文学choohongmei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sugeladi
 
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
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
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sugeladi
 
第四章十七年散文
第四章十七年散文第四章十七年散文
第四章十七年散文sugeladi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sugeladi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sugeladi
 
陶淵明的生平
陶淵明的生平陶淵明的生平
陶淵明的生平Davy
 
艺术的退位与复位
艺术的退位与复位艺术的退位与复位
艺术的退位与复位sugeladi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sugeladi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lofen
 
朱自清Power point
朱自清Power point朱自清Power point
朱自清Power pointYh Png
 
陶淵明的介紹
陶淵明的介紹陶淵明的介紹
陶淵明的介紹qwe968573
 
陶淵明的介紹
陶淵明的介紹陶淵明的介紹
陶淵明的介紹qwe968573
 
陳映真 將軍族
陳映真 將軍族陳映真 將軍族
陳映真 將軍族guest2fa1d6
 
陳映真 - 將軍族
陳映真 - 將軍族陳映真 - 將軍族
陳映真 - 將軍族Chris Chen
 
陳邁子
陳邁子陳邁子
陳邁子
2018fidelity-1
 
作文講義 十七自述
作文講義 十七自述作文講義 十七自述
作文講義 十七自述Lee Beckven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Yen-yanjifeng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sugeladi
 

Similar to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20)

成青73期個人頁面
成青73期個人頁面成青73期個人頁面
成青73期個人頁面
 
第二章 正始文学
第二章 正始文学第二章 正始文学
第二章 正始文学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
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
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
 
第四章十七年散文
第四章十七年散文第四章十七年散文
第四章十七年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陶淵明的生平
陶淵明的生平陶淵明的生平
陶淵明的生平
 
艺术的退位与复位
艺术的退位与复位艺术的退位与复位
艺术的退位与复位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朱自清Power point
朱自清Power point朱自清Power point
朱自清Power point
 
陶淵明的介紹
陶淵明的介紹陶淵明的介紹
陶淵明的介紹
 
陶淵明的介紹
陶淵明的介紹陶淵明的介紹
陶淵明的介紹
 
陳映真 將軍族
陳映真 將軍族陳映真 將軍族
陳映真 將軍族
 
陳映真 - 將軍族
陳映真 - 將軍族陳映真 - 將軍族
陳映真 - 將軍族
 
陳邁子
陳邁子陳邁子
陳邁子
 
作文講義 十七自述
作文講義 十七自述作文講義 十七自述
作文講義 十七自述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
 

More from sugeladi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sugeladi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sugeladi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sugeladi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sugeladi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sugeladi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sugeladi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sugeladi
 
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sugeladi
 
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人文课程(1)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人文课程(1)sugeladi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sugeladi
 
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计划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计划sugeladi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sugeladi
 
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课程标准(4 3)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课程标准(4 3)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sugeladi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sugeladi
 

More from sugeladi (20)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
 
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人文课程(1)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计划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课程标准(4 3)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 1. zycnzj.com/ www.zycnzj.com 2000 年第 1 期                                  山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总第 77 期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 ① 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 刘瑶峰   如果说文学是人学 , 那么言志抒情的诗歌更可以说是人类灵魂之学 。真正的诗歌无不或 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人们心灵的奥秘 、 人格的底蕴 。所以有人说 , 一部诗歌史 , 简直可以说是人 类灵魂史 。正由于此 ,通过有代表性的诗人的诗来考察特定历史时期文化人的典型心态和人 格 ,并由此进而审视其演变的根因及其对文艺的影响 , 应当说是一个可取的方法 。本文打算 通过黄庭坚的诗作来考察一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及其反映在文学创作中的特点 。 ( 一) 黄庭坚现存诗歌约一千九百多首 ,赠答诗 、 次韵诗 、 咏物诗各占相当比重 。从这些诗作的 表现内容概括起来看 ,有两类最值得注意 : 一是直接表现现实的 , 二是表现自我的 。前者在数 量和质量上说 ,都不占主要地位 , 那些表现自我情志的抒情诗才是黄庭坚的诗的个性的体现 和最高成就所在 。有人批评山谷诗一味雕镌辞采而陷入形式主义 , 其实不然 , 至少在其表现 自我的诗作中 ,黄庭坚的个性 、 心态 、 人格底蕴等是得到充分体现的 。他在《寄晁元忠十首》中 有云 “文章本心术 ,万古无辙迹 。就是说 : 诗文根源于人的胸襟和心态 , 从来没有什么固定的 : ” 模式 。这是他的诗歌审美理想 ,他在诗歌创作中也正是这样做的 。我们从其诗歌中可以清楚 地看到一个活脱脱的黄山谷 ,可以感受到山谷灵魂的颤动 , 情感的波漪 , 人格火焰的燃烧 。那 么 ,从山谷诗歌 ,可以看到些什么性格特征和独特心态呢 ? 淡薄势利是其突出的表现之一 。宋代官僚政治膨胀 , 工商业经济发展 , 世风趋于浇薄 。 统治阶级的权势欲 、 金钱欲急剧热化 。陈与义在《书怀示友》中曾说 “有钱可使鬼 , 无钱鬼揶 : 揄 ” 《题易元吉画   中又有 欠 。在 》 “纷纷骑马尘及腹 , 名利之窟争驰逐”之句 。当年的世态由此 可见一斑 。然而在文化阶层中 ,如黄庭坚等人却处处表现出对势利淡薄情怀 。如《次韵赏梅》 安知宋玉在邻墙 ? 笑立春睛照粉光 。 淡薄似能知我意 ,幽闲元不为人芳 。 微风拂掠生凉意 ,小雨  纤洗暗妆 。 只恐浓葩委尘土 ,谁令解合反魂香 。 这是一首咏梅诗 。一般说来 ,梅之所以受文人骚客的青睐 , 是因为梅具有傲立霜雪的风 骨 ,又是冬去春来的标志 。而黄庭坚的这首《次韵赏梅》却不由此立意 。其中“淡薄”二句写梅 花恬淡清静 ,仿佛能了解我的心意 ; 安详和顺 , 并非为别人散发芳香 。写梅花恬淡 、 寡欲 、 幽 闲 ,真可谓标新立异 ,独具匠心 。但实际上作者赞赏的这些品格并非梅花的特点 , 我们把“淡 薄”二句用在《次韵赏兰》 次韵赏菊》 《 、 诗中也未尝不可 。可见 , 黄庭坚实际是在借梅花的花格 来写自己的人格 ,与其说是写梅 ,不如说是作者在写自己的淡薄势利 、 孤芳自赏的节操 。在另 一些诗中 ,黄庭坚则是更直露地表现出这一点 。如“翁从旁舍来收网 , 我适临渊不羡鱼 。《池 ”( ① 收稿日期 :1999 — — 11 08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2. zycnzj.com/ www.zycnzj.com                                        ・24 ・ 山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2000 年 口风雨留三日》 ,写渔翁从邻舍来收起鱼网 , 我却面对着潭水也不贪羡那些鱼儿 。黄庭坚通 ) 过对比 ,表达了自己与世无争的恬淡心情 。在《送张材翁赴秦签》一诗中 , 作者写道 “百分举 : 酒更若为 ? 千户封侯傥来尔 。可见 , 在黄庭坚看来 , 飞黄腾达 、 ” 跻身列侯 , 都只不过是些过眼 烟云 、 旦夕祸福罢了 ,不值得去计较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黄氏受老庄哲学影响之深 。在北 宋末期 ,这种人生态度在知识分子当中是较普遍 、 流行的 。而黄庭坚似乎表现得尤为突出 。 倾慕隐沦也是黄庭坚时常流露的心态 。一个淡薄势利 、 孤芳自赏的人往往把兴趣转向隐 沦 。黄庭坚也不例外 。有诗为证 : 食贫自以官为业 ,闻说西斋意凛然 。 万卷藏书宜子弟 ,十年种木长风烟 。 未尝终日不思颖 ,想见先生多好贤 。 安得雍容一樽酒 ? 女郎台下水如天 。 —— —《郭明甫作西斋于颖尾 ,请予赋诗二道》之一) ( 黄庭坚在这首诗中 , 较为真切地表达了对朋友郭明甫设斋泉林的隐居生涯的由衷倾慕和 无限向往 。友人在清山秀水之间建起别墅 , 林木深茂的环境何其优美 , 读书教子的生活多么 怡然自得 。作者多么想有机会徜徉颖滨与友人共享这良辰美景 , 倾谈自己的闲情逸兴啊 ! 怎 奈自己家境清贫 ,不得不“以官为业”。对朋友羡慕之余 , 微露愧怍 , 可见这首赠友诗是作者自 我心态的自然显露 。而在另一首诗中 , 黄庭坚在对现实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情绪之后 , 更是清 晰地喊出了“归去来兮”的心声 : …… 世上岂无千里马 ? 人中难得九方皋 。 酒船鱼网归来是 ,花落故溪深一篙 。 —— —《过平舆 ,怀李子先 ,时在并州》 诗人在这首诗中 ,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激愤 ,简直是急切地呼唤好友 ,要一道携手同归了 。 对隐居不仕的读书人 ,黄庭坚总是充满敬意 。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诗云 : 男儿四十未全老 ,便入林泉真自豪 。 明月清风非俗物 ,轻裘肥马谢儿曹 。 山中是处有黄菊 ,洛下谁家无白醪 。 想得秋来常日醉 ,伊川清浅石楼高 。 山谷激情地称颂对方便入林泉真可自豪 。他把“明月清风” 轻裘肥马” 、 “ 两种生活并列起来加 以对照 ,轻蔑地说让那些庸俗的利禄之徒去享受高档的物质生活吧 , 在我辈眼中不需用金钱 权势换得的明月清风最为高雅纯洁 。他总是把园林生活想像得那么美好 、 惬意和有趣 , 这自 然是基于对污浊世俗的厌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因而遂在诗人内心自我构造的一种幻影 。 其实隐居生涯并不那么惬意和美妙 , 宋代知识分子尽管许多人都宣称雅爱隐沦 , 但他们多数 并不脱离仕途 , 连后来的“四灵”和江湖诗人也要不断到朝市去干谒 、 到幕府作僚属 , 正如山谷 所说他们食贫不能不 “以官为业”总要向官府领点薪俸以养家糊口 。祖咏诗有云 “何必桃源 , : 里 ,深居作隐沦 ?”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宋代知识分子隐沦的特点 , 正是不必隐身桃 《 ( ) 源 ,而是以官为业 ,以官为隐 ,形骸踯躅于仕宦之途 , 而心魂萦  于山林之间 。苏轼 、 黄庭坚以 及其他苏门弟子无不如是 。 狷洁自持 ,更是黄庭坚性格的一个突出特点 。山谷厌憎官场 , 但又终身不离仕途 , 他反对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3. zycnzj.com/ www.zycnzj.com 第 1 期       刘瑶峰 :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         ・2 5 ・ 庸俗世风 ,又无法与人情世事隔离 , 于是他就走上了“抱道自守”的道路 , 处处表现出狷洁自持 的风节 。他有一首写给弟子的《次韵杨明叔见饯》 : 诗 杨君清渭水 ,自流浊泾中 。 今年贫到骨 ,豪气似元龙 。 男儿生世间 ,笔端吐白虹 。 何事与秋萤 ,争光蒲苇丛 ? 这虽是对杨明叔的称赞 ,实际上也是对诗人襟怀和志趣的自我写照 。对方身居浊世 , 不 改其清 ,虽贫寒彻骨 ,却豪气自若 , 介然不群 , 不甘与那些渺小的利禄之徒争强竞胜 ! 吟诵一 下这些诗句 ,作者的狷洁自持的个性不正跃然纸上吗 ? 与此相关 , 黄庭坚自然地对争名夺利 、 勾心斗角的俗人总是喘之以鼻 ,深恶痛绝 。他在《再次韵寄子由》 “风雨极知鸡自晓 , 雪霜 中有 宁与菌争年”之句 ,告诫贤人志士不要因为跟应时得令的家伙计较而放弃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 环境恶劣的时候仍要坚持奋斗 。黄庭坚蔑视急功近利的俗人 , 很自然地要求自己狷洁自持 , 追求出淤泥而不染的落落人格 。“家徒四壁书侵坐 , 马耸三山叶拥门”正是对这种高人隐士的 环境和志趣的描述 。 有趣的是 ,黄庭坚一面轻蔑小人 , 狷洁自持 , 一面却又劝告朋友道 : 白璧明珠多按剑 , 浊 “ 泾清渭要同流 。让朋友不要锋芒毕露 ,还是随和为妙 , 最好是同流而不合污 , 在乱世浊俗中保 ” 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骨气 。固然 , 这种生活态度是根源于对官场腐败 、 残酷倾轧的政治斗争 的深刻认识 ,但这也确实说明了黄庭坚追求的洁身独善的完善人格 , 实际上是一种腐败政治 无所不在的社会里产生的畸形发展的人格 。在这种人格理想的追求中 , 夹杂着无可奈何的自 嘲、 自慰又不无自勉的复杂情绪 。 总之 ,黄庭坚表现自我的这类诗作是从不同侧面 、 不同角度 、 不同层次上对自身心灵 、 人 格的暴露和剖析 。黄氏的人格 、 心态较典型地代表了北宋后期知识分子的人格与心态 。 ( 二) 北宋后期 ,淡薄势利 ,倾慕隐沦 , 狷洁自持的处世哲学在知识分子阶层是相当普遍的 , 它 广泛存在于无论作官 ,还是在野的知识分子心灵深处 。黄庭坚只是这种文化心态的典型代表 之一 。当时“三宗”之一的陈师道 “苏门学士” , 张来 、 晁补之 、 秦观等都无一例外地卷入这种文 化心态的演变的潮流之中 。淡薄势利 、 倾慕隐沦 、 狷洁自持的文化性格的核心内容 , 是在浊世 的激流中希图抱道自守 ,是他们在自认为无能为力的社会环境中 , 追求自己所理解的人格力 量的自我实现 ,希企达到道德性格的自我完成 。他们理想超俗 , 但不离世 ; 祈慕归隐 , 但并不 弃官 。他们毫不隐晦地承认从政不过是聊以谋生的手段 。他们不斤斤计较形骸的去留 , 而侧 重于心灵的超脱 ,风节的通明无垢 。正如黄庭坚所说 : 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 书嵇叔夜 “ 《 ( 诗》 ,而在于关键时刻能 ) “秉不凋之节 , 奉以终始 。《与王子飞》 。关于进与退的问题 , 不在 ”( ) 表面形迹 ,而在内在情志 。晋朝王康琚曾提出“大隐” 小隐” 、 “ 之说 , 白居易《中隐》 , 有 诗 “大隐 住朝市 ,小隐人丘樊 , ……不如作中隐 ,隐在留司官 。其情志就十分洒脱 。黄庭坚更把这种洒 ” 脱不羁的风节发展到极至 。曾说 “朝市山林俱有累 , 不居京洛不江湖 。《追和东坡题李亮功 : ” ( 归来图》 。总之 ,不拘泥于对外境的刻意选择 ,只需心性超然轶尘就会无适而不可 。 ) 这种外世哲学是怎样产生的呢 ? 它有必然的社会根源和深刻的思想文化原因 。 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发展到后期 ,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形成的 新、 旧两派交替执政的政治局势仍在持续 , 统治者内部的争权夺利 、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互相倾轧愈演愈烈 , 政局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4. zycnzj.com/ www.zycnzj.com                                        ・26 ・ 山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2000 年 动荡的赵宋王朝陷入摇摇欲坠的危机之中 。同时 , 西夏 、 辽以及后起的金相继进逼 , 对北宋王 朝形成大兵压境的局面 ,而腐朽透顶的官僚机构已无力解救面临的忧患和危机 。总之 , 赵宋 王朝已到了风雨飘摇 、 大厦将倾 、 人人自危的时代 。这使政治触觉极为敏感的知识阶层很自 然地产生“世纪末”的心理 ,他们畏惧党争的网罗 , 厌恶污浊的政治 , 欲进则无力回天 , 欲隐则 无计为生 ,而又不甘心混一于魑魅魍魉 ,同流合污 , 于是只好走上一条狷介自持 、 和光同尘 、 和 而不同的道路 ,以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 , 来实现心灵的超脱和平衡 , 就拿黄庭坚来说 , 他从步 入仕途到狷介自持 ,是走了一条在当时知识层中很有代表性的道路的 。他曾在老师苏轼推荐 下赴朝作官 ,后在官场倾轧当中被一贬再贬 , 最终对官场失去信心 。在这条路途中 , 黄庭坚亲 身感受到政治风云的变幻和官场斗争的严酷 , 他再也无力也无意冲进政治斗争的旋涡 , 进行 正面的抗争 ,他要应世处身 ,也只有向历史和当时的哲学思潮中吸取力量 , 寻求精神支柱 。宋 代正是儒 、 、 道 释三家思想融通汇一的时代 , 文化人往往奉儒习经 , 融汇释老 。黄庭坚正是如 此 。他在融汇三家时更倾心于释老 。他曾遭法秀禅师的棒喝 , 并最终皈依了晦堂祖心禅师 。 他对禅学和老庄哲学有很深的领悟 。在应乱世 、 持自身方面 , 他把儒家的“固穷” 独善” 、 “ 的修 身观同道家的“清虚” 主静” 、 “ 的养练术 、 禅宗的“澄心” 悟性” 、 “ 的修行论结合起来 , 也就形成 了他独特的应世术 。他在《答人求学书》中说 “古之人学问高明 , 胸中如日月 , 然后能似土木 , : 与世浮沉 。可见 ,内心通明而外形如土木 , 与世浮沉而超然尘垢是黄氏的处世哲学 。他的这 ” 种人生态度当然是由融汇三家修身术发展形成的 , 是历史文化积淀影响的结果 , 更是黄庭坚 所处的北宋后期这个特定的社会 、 特定的时代的产物 。 那么 ,这种文化心态对于以黄庭坚为代表的一批文人所从事的诗歌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呢? 诗歌的政治性淡化是显著的一点 。赵宋建国伊始 , 文人们出于对新建帝国的责任感和历 史使命感 ,多主张以诗文辅政移俗 , 敦厚教化 。在儒家正统的诗教引导下 , 诗文伦理化 、 议论 化的倾向增强 ,有的甚至成了敷布政令 、宣扬伦理的工具 。到了黄庭坚等人手中 , 诗歌和朝政 的纽结契合关系相对松弛 。“诗者 ,人生性情也 。( 黄庭坚 ” 《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 诗歌可以 ) 任意表达人的性情 ,抒写日常的生活情趣 , 这固然使干预现实 , 针砭时弊的作品也因之减少 , 但也冲刷了诗作的伦理儒教气息 , 特别是写出了不少善于抒写自我 , 侧重展现主观世界 、 多重 感受的作品 ,这也无形中拓展了诗的表现领域 。所以诗歌的政治性淡化 , 既有消极的作用 , 也 有积极的意义 。 黄庭坚在诗歌艺术上很强调创新出奇 , 锤炼辞章 , 磨研技巧 , 更有很为独特的艺术追求 。 出于北宋后期知识分子特定的文化心态 , 他与唐诗所追求的那种宏大 、 跃动 、 激烈 、 浪漫豪爽 的青春气息颇为不同 。他刻意追求的是一种幽逸 、 恬淡 、 骚雅 、 空灵的美 , 是一种精雕细琢的 美 。这种审美趣尚也普遍存在于其他的艺术部门 。如柔媚婉丽的作品在词坛上形成主流 , 画 笔亦多描摹潇洒的远汀小景 , 小巧玲珑的鸣禽 , 精巧雅致的室内陈设等等 , 如果说唐诗的雄浑 博大是“盛唐气象”的艺术显现 , 那么宋代诗词的清幽淡雅 , 精巧蕴籍 , 则是植根于宋代既贫且 弱、 多灾多难的社会土壤和敏感迷惘 、 多思多愁的文化心态之上的 。 综上所述 ,山谷的诗歌是其心灵的一面镜子 , 从这面镜子里 , 我们可以看到北宋后期的社 会现实以及流行于当时知识阶层的带有典型性的文化心态 。而这种心态反映在他们的作品 当中又形成了不同于前人 ,又对后世乃至整个文学史产生深远影响的艺术风貌 。可见 , 在对 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当中 ,山谷诗歌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