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第27 卷第2 期                            zycnzj.com/ 社 会 科 学
                                           西 安 www.zycnzj.com                                     2009 年6 月
Vol .27 , No .2                               X ’ Soci al Sci ence
                                               i an                                               Jun . , 2009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储           敏
                                    (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 南朝时期, 社会的偏安和文学的内 敛使文 人的心 灵越发 敏感细 腻, 宫体诗 人们创 作出大 量关于 女性的
    诗歌, 他们的视角经历了由赞美玩味、窥视到自诉闺怨的过程, 具有深刻的原因。
        关键词: 宫体诗; 男性; 视角
        文章编号:978 - 7 - 80712 - 402 - 3( 2009) 02 - 076 - 03


    梁 代 中 后 期 , 宫 体 诗 兴 起 。 宫 体 诗 人 们 在 描 写                   诗 派 研 究》中 说 : “南 朝 前 期 的 刘 守 时 代 , 跃 上 文 团 的
女 性 时 投 入 了 极 大 的 热 情 , 并 且 由 独 特 的 视 角 创 作                   山 水 诗 派 一 扫 前 期 玄 言 诗 淡 乎 寡 味 的 余 风 , 令 人 耳

了 大 量 的“闺 怨 ”诗 , 这 是 对 女 子 闺 怨 愁 情 的 生 动 体                    目 一 新 。 同 时 , 这 些 诗 人 的 心 灵 深 处 潜 藏 着 的‘美
现 , 也 是 当 时 的 士 子 在 整 个 南 北 朝 社 会 大 环 境 中 政                   人’( 佳 人) 情 结 也 或 隐 或 现 的 闪 烁 在 他 们 的 作 品 里 。
治 上 失 落 的 内 心 展 示 。 本 文 试 就 宫 体 诗 男 性 作 者 视                   南 朝 后 期 齐 梁 时 代 , 士 人 们 的 ‘ 美 人’ 情 结 在 文 学 上
角 的 转 变 及 其 原 因 做 以 探 讨 。                                     有 了 爆 发 性 的 表 现 。 [ 4] 宫 体 诗 就 是 此 种 情 结 表 现 的
                                                                              ”

    一 、 体 诗 界 说
       宫                                                      典 型 文 本 。 其 表 现 形 式 有 二 : 第 一 , 突 出 女 性 美 的 关

    从 齐 末 到 梁 代 中 期 , 南 朝 的 诗 歌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键 词“美 人 ” 佳 人) 频 繁 出 现 。 《 玉 台 新 咏 》 中 以 “ 美
                                                                       (

进 入 了 发 展 的 低 谷 。 直 到 梁 代 中 后 期 , 萧 纲 文 学 集                   人”二 字 嵌 入 篇 名 的 共 计 2 5    篇 , 与 美 人 相 关 的 同 类

团 主 宰 了 政 坛 和 文 坛 , 宫 体 诗 风 始 大 行 其 道 。“ 宫 ”                  词 , 如 “佳 丽”、 妖 姬 ” 等 等 不 计 其 数 。 第 二 , 诗 作 选
                                                                         “

指 东 宫 , 意 指 这 种 诗 歌 乃 是 由 当 时 的 皇 太 子 萧 纲 入                   题 上 往 往 对 神 话 传 说 中 的 女 性 或 乐 府 中 与 女 性 相 关

主 东 宫 后 大 力 倡 导 而 盛 行 起 来 的 。 对 宫 体 诗 的 界                     的 题 目 饶 有 兴 趣 。 而 其 中 的“美 人 ” 女 性 ) 则 完 全 化
                                                                                           (

定 , 历 代 皆 有 论 说 :                                             为 一 种 审 美 的 物 象 。

    《梁 书 ・ 简 文 帝 纪 》曰 : ( 简 文 帝) 雅 好 题 诗 , 其 序                       宫 体 诗 在 内 容 上 则 以 艳 情 为 主 。 曹 道 衡 、沈 玉

云 : “余 七 岁 有 诗 癖 , 长 而 不 倦 。
                           ”然 伤 于 轻 艳 , 当 时 号                 成 合 著 的《南 北 朝 文 学 史 》中 指 出 , 宫 体 诗 的 内 容 “以

曰 : “宫 体 。 [ 1] 《梁 书 ・ 徐 摛 传 》 曰 : ( 摛 ) 属 文 好 为 新
         ”                                                    艳 情 咏 物 为 多 , 也 有 不 少 吟 风 月 、狎 池 苑 的 作 品” 。5]
                                                                                                         [


变 , 不 拘 旧 体 。 … … 摛 文 体 既 别 , 春 坊 尽 学 之 ,“宫                   显 然 是 将 宫 体 诗 的 题 材 分 了 三 类 : 艳 情 , 咏 物 和 游 宴

体”之 号 , 自 斯 而 起 。2] 《 隋 书 ・ 经 籍 志 》曰 : 简 文 之 在
                 [                                            赏 玩 。 而 三 类 中 以 前 两 类 居 多 。 实 际 上 , 在 宫 体 诗

东 宫 , 亦 好 篇 什 。 清 辞 巧 制 , 止 乎 衽 席 之 间 ; 雕 琢 蔓                 人 的 作 品 中 , 咏 物 和 游 宴 往 往 也 都 涉 及 艳 情 。 据 笔

藻 , 思 极 闺 房 之 内 。 后 生 好 事 , 遂 相 放 习 , 朝 野 纷 纷 ,               者 统 计 , 《玉 台 新 咏》 诗 题 中 出 现“ 艳 ” 和 “情 ” 的 篇 目

号 为“宫 体 ”。3] 可 见 , 南 朝 人 对 宫 体 诗 的 评 论 着 眼 于
          [                                                   共 计 14    首 , 其 他 大 量 咏 物 诗 则 往 往 借 咏 物 而 摩 艳

形 式 , 说 它 更 讲 求 声 律 , 风 格 上 更 华 丽 颓 靡 。 唐 代 人                 情 。 例 如 , 《玉 台 新 咏 》 中 所 收 萧 纲 文 学 集 团 的 十 一

则 聚 焦 于 内 容 , 以 “ 淫 放” 目 之 , 甚 至 指 斥 为 亡 国 之                  位 成 员 的 一 百 二 十 二 首 宫 体 诗 中 ,10 1    首 均 为 艳 情

音 , “格 以 延 陵 之 听 , 盖 亦 亡 国 之 音 乎 。
                                 ”                            诗 , 仅 萧 纲 一 人 就 创 作 了 64   首 , 数 量 之 大 令 人 惊 叹 。

    综 而 观 之 , 笔 者 认 为 南 朝 人 的 观 点 更 接 近 事 实                          二 、 体 诗 作 者 视 角 及 其 转 变
                                                                        宫
一 些 。 可 以 说 , 宫 体 诗 即 是 在 永 明 体 诗 歌 基 础 上 的                          宫 体 诗 主 要 盛 行 于 梁 代 , 作 品 主 要 保 存 在 《玉 台
新 变 体 , 形 式 上 更 讲 究 声 律 规 则 , 辞 藻 华 丽 ; 内 容 上 ,               新 咏》 里 。 清 吴 兆 宜 笺 注 的 《 玉 台 新 咏 》 总 共 收 诗
女 性 成 为 他 们 的 主 要 描 述 对 象 , 风 格 轻 艳 。                         8 64   首 , 其 中 除 过 班 婕 妤 、鲍 令 晖 、刘 令 娴 等 寥 寥 几
    宫 体 诗 以 女 性 为 描 写 对 象 , 石 观 海 先 生 在 《宫 体                  位 女 性 作 者 之 外 , 大 部 分 创 作 者 皆 为 男 性 。 因 此 , 男



   收稿日 期:2009 - 03 - 12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作者简 介: 储敏( 1985 - ) , 女, 陕西 山阳 人, 文学院 2007 级中 国古 代文学 专业 硕士研 究生 , 研 究方向 : 先 秦汉 魏晋南 北朝 文学。

 ・ 76 ・
性 是 宫 体 诗 的 主 要 创 作 人 群 。        zycnzj.com/ www.zycnzj.com当
                                                为 君 所 爱 , 摧 折       可 言 。 时 间 意 识 被 加 诸 团 扇 和 柳
                                                                        ”
    由 于 宫 体 诗 自 身 的 特 征 , 兼 及 时 代 的 变 化 , 宫 体       枝 之 上 , 融 进 了 深 刻 的 时 间 内 涵 和 生 命 之 悲 。
男 性 诗 人 们 的 创 作 经 历 了 由 对 女 性 的 赞 美 玩 赏 到 转             综 而 观 之 , 宫 体 诗 男 性 作 者 的 视 角 经 历 了 一 系
换 立 场 、 诉 闺 怨 的 过 程 。
       自                                            列 内 在 的 转 变 —— 由 站 在 女 性 的 对 面 、视 女 性 为 玩
                                                                  —
    首 先 , 赞 美 玩 赏 。 宫 体 诗 继 承 了 永 明 诗 咏 物 的         味 对 象 而 进 行 露 骨 的 描 写 , 转 变 为 站 在 女 性 的 同 一
传 统 。 永 明 的 咏 物 传 统 在 所 咏 之 物 上 有 一 个 逐 渐 向         边 , 与 之 同 命 运 共 呼 吸 , 展 开 心 灵 的 对 话 。
女 性 靠 拢 的 过 程 , 由 无 关 到 有 间 接 关 系 , 最 后 就 是 女           三 、 性 视 角 转 变 的 原 因
                                                           男
性 本 身 了 。 而 把 女 性 当 作 物 来 摹 写 , 正 是 宫 体 诗 的             由 永 明 体 时 期 的 咏 物 到 对 女 性 的 吟 咏 玩 味 、窥
一 个 特 点 。 如 谢 朓 所 咏 之 物 均 为 女 性 之 物 , 镜 子 , 烛       视 以 及 与 之 相 与 为 一 , 自 诉 闺 怨 , 宫 体 诗 创 作 视 角 的
台 , 灯 , 货 笼 等 。 且 看 他 的《夜 听 妓 》之 二 : “上 客 光 四       转 变 , 有 其 深 刻 的 人 文 因 素 和 文 学 内 在 发 展 规 律 。
座 , 佳 丽 直 千 金 。 挂 钗 报 缨 绝 , 堕 珥 答 琴 心 。 蛾 眉 已           第 一 , 从 文 学 的 发 展 规 律 来 看 。“ 言 志 抒 情 ” 是
共 笑 , 清 香 复 入 襟 。 欢 乐 夜 方 静 , 翠 帐 垂 沉 沉 。
                                        ”正 因        中 国 古 代 诗 词 创 作 的 一 个 传 统 , 在 众 多 的 表 达 方 式
为 这 些 诗 , 前 人 说 “ 小 谢 已 成 宫 体 滥 觞 ”。 而 与 其 同        中 , 借 女 性 形 象 来 隐 喻 社 会 理 想 和 政 治 价 值 取 向 屡
时 又 略 后 的 沈 约 , 其 所 咏 之 物 已 从 镜 台 之 类 到 领 边         见 不 鲜 。 由 于 女 性 形 象 在 体 现 人 生 的 男 女 爱 情 和 表
绣 、 下 屐 。 最 典 型 的 是 沈 约 的 《六 忆》四 首 , 回 忆 女
   脚                                                现 社 会 的 政 治 际 遇 之 间 有 某 种 同 构 关 系 , 女 性 形 象
子 的 来 时 , 坐 时 , 食 时 , 眠 时 四 个 阶 段 的 情 态 , 动 作 ,     的 比 兴 在 试 图 表 现 自 我 意 识 和 自 我 价 值 的 理 性 超 越
可 谓 细 致 入 微 , 神 貌 毕 现 。                             时 , 使 得 文 人 诗 词 蕴 含 了 更 为 深 刻 的 政 治 理 想 色
    其 次 , 玩 味 窥 视 。 然 而 由 于 生 活 面 的 狭 窄 , 兼 之       彩 。 因 此 , 由《诗 经 》 时 代 开 始 , 女 性 形 象 就 被 纳 入
                                                       [6]


越 来 越 多 的 人 从 事 宫 体 诗 文 学 创 作 , 女 性 逐 渐 由 前         了 儒 家 理 想 主 义 的 政 治 价 值 体 系 。《关 雎 》被 视 之 为
代 的 被 欣 赏 、赞 美 而 沦 为 被 玩 味 、窥 视 。 齐 梁 时 代 ,         颂“后 妃 之 德 ”; 屈 原 的 《楚 辞 》 则 开 创 了 美 人 形 象 先
社 会 普 遍 兴 起 重 色 之 风 , 其 中 对 女 性 身 体 发 肤 的 描         例 ; 张 恒 的 《四 愁 诗》, 曹 植 的《美 女 赋 》、
                                                                                    《洛 神 赋》, 以
写 格 外 细 致 , 描 摹 已 经 露 出 了 一 种 玩 味 的 态 势 。 到         及 大 诗 人 李 白 诗 中 的 美 人 形 象 … … 如 此 等 等 , 不 一
了 曹 子 建 , 这 种 苗 头 便 彰 显 出 来 。 如 《 美 女 篇 》: “ 美      而 足 。 源 远 流 长 的 文 学 传 统 中 , 美 人 已 经 化 为 一 种
女 妖 且 闲 , 采 桑 歧 路 间 。 陆 机《 艳 歌 行 》: “鲜 肤 一 何
                    ”                               代 言 的 载 体 , 隐 喻 士 人 对 政 治 理 想 的 追 求 和 对 高 洁
润 , 彩 色 若 可 餐 。
              ”不 再 是 纯 粹 的 赞 美 , 在 美 貌 欣 赏 之        人 格 的 贞 守 , 代 言 失 意 文 人 的 身 世 之 感 和 家 国 之 叹 。
外 加 入 了 亵 玩 的 元 素 。 这 种 描 摹 和 亵 玩 在《玉 台 新           宫 体 诗 男 性 作 者 对 女 性 的 摹 写 和 视 角 转 变 当 由 此 找
咏》中 比 比 皆 是 。 如 江 洪 《 咏 美 人 治 妆 》: “上 车 谓 不         到 原 因 。
妍 , 顾 眄 更 斜 转 。 太 恨 画 眉 长 , 犹 言 颜 色 浅 。
                                      ”这 里 所            第 二 , 其 人 文 因 素 是 多 元 化 的 。 首 先 是 社 会 大
描 写 的 都 是 女 性 经 化 妆 和 服 饰 之 后 的 美 。 深 层 反 映         的 历 史 环 境 。 魏 晋 之 际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最 为 混 乱 的 时
出 在 男 人 审 视 之 下 的 女 人 , 出 门 总 要 反 复 化 妆 、梳          代 之 一 。 大 到 三 国 之 乱 , 八 王 之 乱 , 永 嘉 之 乱 , 小 到
洗 , 生 怕 妆 化 的 不 地 道 。 由 此 也 正 可 窥 见 被 描 摹 的         中 央 与 地 方 、 阀 士 族 之 间 的 冲 突 等 。 这 种 混 乱 和
                                                               门
女 子 们 心 甘 情 愿 的 被 男 性 玩 赏 , 这 种 心 态 也 是 助 长         恐 惧 给 人 一 种 朝 不 保 夕 的 畏 惧 感 , 并 由 此 产 生 了 一
宫 体 诗 人 露 骨 描 摹 和 窥 视 女 性 的 因 素 之 一 。               种 自 我 超 越 的 文 化 主 题 , 到 了 两 晋 , 战 乱 局 面 趋 于 平
    最 后 , 自 诉 闺 怨 。 闺 怨 , 顾 名 思 义 , 指 的 是 女 性       和 , 而 短 暂 的 统 一 之 后 , 至 东 晋 南 朝 , 中 国 历 史 再 进
在 闺 中 的 埋 怨 之 词 , 而 且 是 对 男 性 的 埋 怨 。 早 在 诗         入 长 期 分 裂 阶 段 。 面 对 长 期 割 据 的 痛 苦 , 人 们 无 能
经 时 代 , 闺 怨 诗 就 是 表 达 女 子 深 闺 愁 情 的 一 种 代 言         为 力 , 尤 其 是 士 人 们 , 战 乱 时 他 们 无 力 自 救 , 和 平 时
体 , 而 至 唐 宋 诗 词 达 到 繁 盛 。 唐 人 王 昌 龄 的 《闺 怨 》        期 , 便 会 骄 奢 无 度 。 表 现 在 文 学 上 , 便 是 士 人 门 在 宫
诗 可 谓 其 代 表 : “闺 中 少 妇 不 知 愁 , 春 日 凝 妆 上 翠 楼 。      体 文 学 中 对 女 性 的 大 力 吟 咏 。 其 次 , 梁 代 文 人 深 受
忽 见 陌 头 杨 柳 色 , 悔 教 夫 婿 觅 封 侯 !” 写 出 了 一 个 闺        老 庄 哲 学 的 影 响 , 同 时 又 染 指 佛 事 , 普 遍 具 有 消 极 的
中 女 子 对 久 不 归 丈 夫 的 思 念 以 及 埋 怨 。 遍 观 汉 魏 六         思 想 。 到 梁 武 帝 时 期 大 倡 佛 教 , 而 经 学 式 微 , 名 教 日
朝 宫 体 诗 会 发 现 , 魏 晋 时 期 男 性 作 者 创 造 了 大 量 和         下 , 文 人 士 子 们 于 是 就 在 对 物 色 的 吟 咏 之 中 消 遣 娱
女 性 心 理 特 征 密 切 契 合 的 意 象 , 这 些 诗 可 以 称 之 为         乐 。 一 方 面 是 特 殊 的 心 理 必 然 导 致 自 我 排 遣 , 另 一
男 性 诗 人 的“自 诉 闺 怨” 。 据 笔 者 统 计 , 《玉 台 新 咏 》         方 面 , 进 行 自 我 派 遣 又 需 借 助 于 某 种 外 部 对 象 , 于 是
中 单 以“闺 怨 ”为 题 目 的 诗 歌 就 有 5     首 , 出 现 “闺 ” 字     女 性 成 为 他 们 的 首 选 , 娇 柔 妩 媚 , 多 愁 善 感 , 这 正 是
的 篇 目 达 2 6 首 , 而“怨 ”字 在 诗 题 中 出 现 的 频 率 则 达        梁 代 士 大 夫 的 性 情 所 在 和 心 理 所 需 。 再 次 , 文 化 背
2 8 处 之 多 。 如 刘 孝 威 《 怨 》, 阴 铿 《 班 婕 妤 怨 》, 吴 孜     景 。 梁 之 前 的 大 动 乱 早 已 动 摇 了 人 们 的 儒 学 信 仰 ,
《春 闺 怨 》等 等 。                                       而 释 、 和 玄 学 则 一 度 勃 兴 , 由 此 , 有 梁 一 代 文 人 就
                                                         道
    在 男 性 闺 怨 诗 中 , 作 者 往 往 是 择 取 眼 前 景 、身 边        转 变 了 思 维 角 度 , 从 群 体 转 向 个 体 , 而 萧 梁 君 臣 则 借
物 , 逼 真 的 写 出 景 和 物 的 形 貌 后 , 再 注 入 女 性 心 理 的       助 宫 体 诗 来 致 力 于 纯 美 文 学 的 追 求 。 通 过 女 性 美 来
情 绪 , 熔 铸 成 抒 情 写 意 的 意 象 , 例 如 “ 团 扇” 意 象 、        肯 定 人 自 身 。
“柳 ”涡 名 胜 告 示/ 舅 张 率 《远 望》: “秋 风 息 团 扇 , 谁 能            自 古 以 来 , 政 治 的 “ 治” 与 “ 乱 ” 与 诗 人 们 的 创 作
久 别 离 。
      ”萧 绎《戏 作 艳 情 》: “ 摇 兹 扇 似 月 , 掩 此 泪 如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关 的 。 南 朝 时 期 文 学 的 内 敛 使 文 人 的 心
                                                     均 是 紧 密 相
珠 。
  ”吴 均 的《咏 柳 》: “ 朝 作 离 蝉 宇 , 暮 成 宿 鸟 园 。 不         灵 越 发 敏 感 细 腻 , 宫 体 诗 人 们 由 于 在 乱 世 中 为 了 全

                                                                                            ・77 ・
身 避 害 或 因 在 乱 世 中 产 生 的 鄙 薄 事 zycnzj.com/
                              功 的 心 理 , 从 而        www.zycnzj.com 声
                                                      也 是 诗 人 们 的 心                  。 不 愿“泠 泠 守 空 房 ”, “所 思 兮 何
使 他 们 从 政 治 抱 负 中 退 身 出 来 , 转 为 内 闱 的 浅 吟 低             在 , 乃 在 西 长 安” 。 依 然 透 露 出 他 们 潜 藏 的 政 治 愿
唱 。 对 女 性 的 玩 赏 和 窥 视 均 是 以 一 种“旁 观 者 ”的 身              望 。
份 在 玩 味 , 体 现 出 他 们 对 事 功 政 治 的 不 屑 ; 而 与 女 性
的 相 与 为 一 、 诉 闺 怨 则 又 显 露 出 他 们 内 心 潜 意 识
           自                                            参考 文献:
存 在 的 政 治 理 想 的 失 落 之 悲 。 钟 嵘《诗 品 序 》列 举 了             [ 1]     唐) 姚思廉 . 梁书[ M] . 北京: 中 华书局 点校本 ,1973 .
“楚 臣 去 境 , 汉 妾 辞 宫”等 七 种 抒 情 诗 产 生 的 背 景 , 其           [ 2]     唐) 姚思廉 . 梁书[ M] . 北京: 中 华书局 点校本 ,1973 :446 - 447 .
中 六 种 都 属 于 怨 恨 之 情 。 善 叙 怨 情 确 是 宫 体 诗 人 们            [ 3]     唐) 令狐德 棻等 . 隋 书・经 籍志[ M] . 北京 : 商 务印 书馆,1955 .
的 特 点 。 他 们 的 失 落 和 怨 情 并 不 是 很 强 烈 , 却 如 蛛            [ 4] 石观 海. 宫体 诗派研 究[ M] . 武 汉: 武汉 大学出 版社 ,2003 .
网 一 般 织 就 着 千 丝 万 缕 的 愁 绪 。 压 抑 、 敛 和 自 怨 、
                                 内                     [ 5] 曹道 衡, 沈 玉 成 . 南 北 朝 文 学 史[ M] . 合 肥 : 安 徽 教 育 出 版 社,
自 恋 最 终 让 诗 人 们 的 心 也 缩 到 了 “闺 阁 ” 内 , 他 们 沉                  1991 :241 .
潜 下 来 在 诗 词 歌 吟 中 怡 情 悦 性 。 一 如 昭 君 的 期 盼 和            [ 6] 童凤 畅. 古代文 人诗 歌中的 女 性现 象[ J ] . 青 海 社 会 科学 出 版 社,
叹 息 , “昔 为 匣 中 玉 , 今 为 粪 土 英”; 何 时 才 能 展 翅 高                  1994 :2 .
翔 , “愿 假 飞 鸿 翼 , 弃 之 以 遐 征” 。 这 是 女 子 的 期 冀 ,                                                  ( 责 任 编 辑 : 王 琪 玖)




( 上 接 第 67   页) 民 不 入 宫”。 作 为 一 种 服 饰 传 统 , 更           责 。 由 此 可 见 礼 仪 文 化 影 响 的 深 远 了 。
作 为 一 种 文 化 传 统 , 中 国 人 至 今 的 服 装 心 态 仍 趋 于                      在 封 建 时 代 , 日 常 生 活 的 一 切 无 不 打 上 了“礼”
保 守 , 即 “合 规 矩”。 这 里 的 潜 台 词 就 是 , 既 然 符 合 一            的 烙 印 , 服 装 自 然 也 是 如 此 , 符 合 等 级 , 符 合 场 合 需
定 的 着 装 规 范 , 一 个 必 然 结 果 就 是 大 家 的 服 装 都 大             要 , 归 根 到 底 都 是 要 符 合 “礼 仪 ”。 正 是 服 饰 的 “ 礼 ”
同 小 异 , 没 有 个 性 特 点 。 对 于 那 些 着 装 奇 特 , 与 平 常           文 化 使 中 国“礼 仪 之 邦 ” 的 美 名 别 具 特 色 , 更 好 地 体
人 的“规 矩 ”服 装 所 不 同 的 人 , 我 们 很 自 然 地 说 他 们              现 了“文 质 彬 彬 ”的 君 子 气 质 ; 但 也 正 是 “礼 ” 或 多 或
为“有 个 性 ”。 但 不 可 否 认 , 这 种 评 语 的 情 感 是 褒 、贬             少 地 限 制 了 人 们 的 思 想 自 由 , 因 而“ 循 规 蹈 矩” 也 成
兼 具 的 , 似 乎 还 有 一 丝 酸 溜 溜 的 色 彩 , 因 为 他 们 穿 出           为 传 统 服 饰 心 理 的 一 个 特 点 。
了 我 们 所 不 能 、也 不 敢 穿 的 衣 服 ———“ 有 个 性 ”决 不
是“循 规 蹈 矩 ”所 能 表 现 出 来 的 。 服 饰 文 化 传 承 了 几              参考 文献:
千 年 , 已 积 淀 成 为 一 种 民 族 心 理 , 这 种 心 理 并 不 是 改          [ 1] 杨天 宇. 礼记 译注[ M] . 上海: 上 海古籍 出版社 ,1997 .
革 开 放 几 十 年 就 能 轻 易 改 变 的 。 而 穿 着“有 个 性 ”的             [ 2] 段玉 裁. 说文 解字注[ M] . 上海 : 上海古 籍出版 社,1981 .
人 往 往 是 80   和 90   后 的 一 些 学 生 , 这 是 受 改 革 开 放        [ 3] 沈从 文. 中国 古代服 饰研究[ M] . 上 海: 上海世 纪出 版集团 ,2005 .
影 响 最 强 烈 的 一 个 群 体 , 因 而 思 想 观 点 的 变 化 也 最            [ 4] 华梅 . 服 饰心 理学[ M] . 北京: 中 国纺织 出版社 ,2004 .
为 明 显 。                                                [ 5] 华梅 . 服 饰与 中国文 化[ M] . 北 京: 人民 出版社 ,2001 .
    ( 三) 个 人 行 为 要 符 合 礼                               [ 6] 赵超 , 熊 存瑞. 衣冠 灿 烂— — 中 国古 代 服 饰 巡礼[ M] . 四 川: 四川
                                                                              —
    服 饰 要 求 个 人 行 为 要 符 合 礼 仪 。“礼 ”不 仅 是 一                    教育 出版社 ,1996 .
种 着 装 规 范 , 更 是 一 种 审 美 标 准 。 古 人 认 为 是 否 符            [ 7] 李秀 林. 从《说文解 字》衣部 看中 国古代 的一些 服饰 文化[ J ] . 集宁
合 礼 仪 重 于 是 否 舒 适 。 符 合 礼 仪 , 便 为 “美”, 这 无 意                  师专 学报,2007 ,( 3) .
中 形 成 了 中 国 古 代 的 服 饰 风 格 , 即 含 蓄 美 。 服 饰 体            [ 8] 何亚 男. 论“天人合 一”思想 观对 中国传 统服饰 的影 响[ J ] . 武 汉科
现 人 的 美 , 不 是 外 在 的 躯 体 美 , 而 是 内 、外 兼 在 的 气                  技学 院学报 ,2008 ,( 3) .
质 美 , 即 “礼”, 服 饰 是 符 合 “ 礼” 的 , 个 人 行 为 同 样 要          [ 9] 黄宇 鸿.《说 文解字》中反映 出的 服饰文 化[ J ] . 钦州 师范高 等 专科
符 合 礼 。 服 装 仅 是 表 现 气 质 的 一 方 面 , 个 人 行 为 则                   学校 学报,2003 ,( 3) .
是 另 一 方 面 。 只 有 二 者 兼 备 , 个 人 的 社 会 形 象 才 会            [ 10] 姚昀菁 , 王 瑾. 从《说 文》“衣”部 字看 古 代 服 饰 文 化[ J ] . 中国 教
趋 于 完 善 。                                                       师,2008 ,( 76) .
    《礼 记 ・ 内 则 》: “ 不 有 敬 事 , 不 敢 袒 裼 ; 不 涉 不          [ 11] 陈 琦昌 . 中 国古代 服饰 色彩与 色 彩 观 念探 源[ J ] . 西 北 纺 织 工学
撅 。
  ”不 是 为 父 母 等 劳 作 的 事 , 不 敢 袒 露 胳 膊 ; 不 涉 水                   院 学报 ,2000 ,( 53) .
就 不 撩 起 衣 裳 。 这 些 都 是 合 于 礼 仪 的 表 现 。 “竹 林             [ 12] 胡 迎建 , 胡 欧文. 中 国古代 服饰 色彩图 案的文 化诠 释[ J ] . 江 西广
七 贤”之 一 的 阮 籍 是 位 名 士 , 但 因 为 他 行 为 乖 张 不 合                    播 电视 大学学 报,2005 ,( 3) .
礼 法 , “蔑 礼 法 而 崇 放 达” , 因 而 为 合 礼 法 之 人 所 指                                                    ( 责 任 编 辑 : 王 琪 玖)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 78 ・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sugeladi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sugeladi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sugeladi
 
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
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
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TAAZE 讀冊生活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sugeladi
 
新书快递
新书快递新书快递
新书快递sugeladi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sugeladi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lofen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lofen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lofen
 
成青73期個人頁面
成青73期個人頁面成青73期個人頁面
成青73期個人頁面neymasem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lofen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sugeladi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lofen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EDNASERENE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lofen
 
白靈新詩研究
白靈新詩研究白靈新詩研究
白靈新詩研究正宗 許
 
艺术的退位与复位
艺术的退位与复位艺术的退位与复位
艺术的退位与复位sugeladi
 

What's hot (20)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
 
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
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
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新书快递
新书快递新书快递
新书快递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
 
宋詞
宋詞宋詞
宋詞
 
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
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
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
 
成青73期個人頁面
成青73期個人頁面成青73期個人頁面
成青73期個人頁面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
 
白靈新詩研究
白靈新詩研究白靈新詩研究
白靈新詩研究
 
艺术的退位与复位
艺术的退位与复位艺术的退位与复位
艺术的退位与复位
 

Viewers also liked

地理2 的结构分析
 地理2 的结构分析 地理2 的结构分析
地理2 的结构分析sugeladi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考试大纲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考试大纲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考试大纲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考试大纲sugeladi
 
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
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
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sugeladi
 
法国大学出版社新书中文目录
法国大学出版社新书中文目录法国大学出版社新书中文目录
法国大学出版社新书中文目录sugeladi
 
2003年与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对比文科综合 地理部分(...
2003年与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对比文科综合 地理部分(...2003年与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对比文科综合 地理部分(...
2003年与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对比文科综合 地理部分(...sugeladi
 
本科 2010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本科   2010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本科   2010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本科 2010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sugeladi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sugeladi
 
教学团队申请表
教学团队申请表教学团队申请表
教学团队申请表sugeladi
 
2006届高考人文地理归纳
2006届高考人文地理归纳2006届高考人文地理归纳
2006届高考人文地理归纳sugeladi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ies in xi ...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ies in xi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ies in xi ...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ies in xi ...sugeladi
 
幻灯片1
幻灯片1幻灯片1
幻灯片1sugeladi
 
国际农业科技快讯(2)
国际农业科技快讯(2)国际农业科技快讯(2)
国际农业科技快讯(2)sugeladi
 
关于鲁迅与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问题Shisheng)
关于鲁迅与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问题Shisheng)关于鲁迅与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问题Shisheng)
关于鲁迅与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问题Shisheng)sugeladi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点 一、博士点法语语言文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点   一、博士点法语语言文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点   一、博士点法语语言文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点 一、博士点法语语言文学sugeladi
 

Viewers also liked (15)

地理2 的结构分析
 地理2 的结构分析 地理2 的结构分析
地理2 的结构分析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考试大纲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考试大纲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考试大纲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考试大纲
 
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
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
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
 
法国大学出版社新书中文目录
法国大学出版社新书中文目录法国大学出版社新书中文目录
法国大学出版社新书中文目录
 
2003年与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对比文科综合 地理部分(...
2003年与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对比文科综合 地理部分(...2003年与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对比文科综合 地理部分(...
2003年与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对比文科综合 地理部分(...
 
本科 2010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本科   2010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本科   2010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本科 2010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
 
教学团队申请表
教学团队申请表教学团队申请表
教学团队申请表
 
2006届高考人文地理归纳
2006届高考人文地理归纳2006届高考人文地理归纳
2006届高考人文地理归纳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ies in xi ...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ies in xi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ies in xi ...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ies in xi ...
 
幻灯片1
幻灯片1幻灯片1
幻灯片1
 
国际农业科技快讯(2)
国际农业科技快讯(2)国际农业科技快讯(2)
国际农业科技快讯(2)
 
关于鲁迅与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问题Shisheng)
关于鲁迅与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问题Shisheng)关于鲁迅与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问题Shisheng)
关于鲁迅与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问题Shisheng)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点 一、博士点法语语言文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点   一、博士点法语语言文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点   一、博士点法语语言文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点 一、博士点法语语言文学
 
Untitled
UntitledUntitled
Untitled
 

Similar to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成青73期個人頁面
成青73期個人頁面成青73期個人頁面
成青73期個人頁面neymasem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Yen-yanjifeng
 
大学语文精讲班第33讲课件讲义(环球职业教育在线)
大学语文精讲班第33讲课件讲义(环球职业教育在线)大学语文精讲班第33讲课件讲义(环球职业教育在线)
大学语文精讲班第33讲课件讲义(环球职业教育在线)liqiuhao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ken1470
 
2、第一编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第二节上古歌谣
2、第一编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第二节上古歌谣2、第一编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第二节上古歌谣
2、第一编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第二节上古歌谣Yen-yanjifeng
 
民國時期的才子佳人2
民國時期的才子佳人2民國時期的才子佳人2
民國時期的才子佳人2lys167
 
白居易長恨歌之經典化及東亞相關圖繪
白居易長恨歌之經典化及東亞相關圖繪白居易長恨歌之經典化及東亞相關圖繪
白居易長恨歌之經典化及東亞相關圖繪lofen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sugeladi
 
第二章 正始文学
第二章 正始文学第二章 正始文学
第二章 正始文学choohongmei
 
学术大家吴文治教授
学术大家吴文治教授学术大家吴文治教授
学术大家吴文治教授sugeladi
 
歌仔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歌〉研究
歌仔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歌〉研究歌仔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歌〉研究
歌仔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歌〉研究hulk74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sugeladi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psjlew
 
棒打薄情郎?棒打金玉奴!
棒打薄情郎?棒打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棒打金玉奴!
棒打薄情郎?棒打金玉奴!sugeladi
 

Similar to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14)

成青73期個人頁面
成青73期個人頁面成青73期個人頁面
成青73期個人頁面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大学语文精讲班第33讲课件讲义(环球职业教育在线)
大学语文精讲班第33讲课件讲义(环球职业教育在线)大学语文精讲班第33讲课件讲义(环球职业教育在线)
大学语文精讲班第33讲课件讲义(环球职业教育在线)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2、第一编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第二节上古歌谣
2、第一编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第二节上古歌谣2、第一编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第二节上古歌谣
2、第一编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第二节上古歌谣
 
民國時期的才子佳人2
民國時期的才子佳人2民國時期的才子佳人2
民國時期的才子佳人2
 
白居易長恨歌之經典化及東亞相關圖繪
白居易長恨歌之經典化及東亞相關圖繪白居易長恨歌之經典化及東亞相關圖繪
白居易長恨歌之經典化及東亞相關圖繪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试题库
 
第二章 正始文学
第二章 正始文学第二章 正始文学
第二章 正始文学
 
学术大家吴文治教授
学术大家吴文治教授学术大家吴文治教授
学术大家吴文治教授
 
歌仔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歌〉研究
歌仔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歌〉研究歌仔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歌〉研究
歌仔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歌〉研究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Chinese poets scenicspots
 
棒打薄情郎?棒打金玉奴!
棒打薄情郎?棒打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棒打金玉奴!
棒打薄情郎?棒打金玉奴!
 

More from sugeladi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sugeladi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sugeladi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sugeladi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sugeladi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sugeladi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sugeladi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sugeladi
 
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sugeladi
 
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人文课程(1)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人文课程(1)sugeladi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sugeladi
 
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计划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计划sugeladi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sugeladi
 
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课程标准(4 3)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课程标准(4 3)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sugeladi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sugeladi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sugeladi
 

More from sugeladi (20)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地理学习方法举要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和解答方法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系2006级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地理图表典例的文本来源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
地理试题的综合能力和复习解题策略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
地理事实新授课教学行为设计初探
 
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
 
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人文课程(1)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人文课程(1)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计划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计划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课程标准(4 3)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课程标准(4 3)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0511)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 1. 第27 卷第2 期 zycnzj.com/ 社 会 科 学 西 安 www.zycnzj.com 2009 年6 月 Vol .27 , No .2 X ’ Soci al Sci ence i an Jun . , 2009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储 敏 (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 南朝时期, 社会的偏安和文学的内 敛使文 人的心 灵越发 敏感细 腻, 宫体诗 人们创 作出大 量关于 女性的 诗歌, 他们的视角经历了由赞美玩味、窥视到自诉闺怨的过程, 具有深刻的原因。 关键词: 宫体诗; 男性; 视角 文章编号:978 - 7 - 80712 - 402 - 3( 2009) 02 - 076 - 03 梁 代 中 后 期 , 宫 体 诗 兴 起 。 宫 体 诗 人 们 在 描 写 诗 派 研 究》中 说 : “南 朝 前 期 的 刘 守 时 代 , 跃 上 文 团 的 女 性 时 投 入 了 极 大 的 热 情 , 并 且 由 独 特 的 视 角 创 作 山 水 诗 派 一 扫 前 期 玄 言 诗 淡 乎 寡 味 的 余 风 , 令 人 耳 了 大 量 的“闺 怨 ”诗 , 这 是 对 女 子 闺 怨 愁 情 的 生 动 体 目 一 新 。 同 时 , 这 些 诗 人 的 心 灵 深 处 潜 藏 着 的‘美 现 , 也 是 当 时 的 士 子 在 整 个 南 北 朝 社 会 大 环 境 中 政 人’( 佳 人) 情 结 也 或 隐 或 现 的 闪 烁 在 他 们 的 作 品 里 。 治 上 失 落 的 内 心 展 示 。 本 文 试 就 宫 体 诗 男 性 作 者 视 南 朝 后 期 齐 梁 时 代 , 士 人 们 的 ‘ 美 人’ 情 结 在 文 学 上 角 的 转 变 及 其 原 因 做 以 探 讨 。 有 了 爆 发 性 的 表 现 。 [ 4] 宫 体 诗 就 是 此 种 情 结 表 现 的 ” 一 、 体 诗 界 说 宫 典 型 文 本 。 其 表 现 形 式 有 二 : 第 一 , 突 出 女 性 美 的 关 从 齐 末 到 梁 代 中 期 , 南 朝 的 诗 歌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键 词“美 人 ” 佳 人) 频 繁 出 现 。 《 玉 台 新 咏 》 中 以 “ 美 ( 进 入 了 发 展 的 低 谷 。 直 到 梁 代 中 后 期 , 萧 纲 文 学 集 人”二 字 嵌 入 篇 名 的 共 计 2 5 篇 , 与 美 人 相 关 的 同 类 团 主 宰 了 政 坛 和 文 坛 , 宫 体 诗 风 始 大 行 其 道 。“ 宫 ” 词 , 如 “佳 丽”、 妖 姬 ” 等 等 不 计 其 数 。 第 二 , 诗 作 选 “ 指 东 宫 , 意 指 这 种 诗 歌 乃 是 由 当 时 的 皇 太 子 萧 纲 入 题 上 往 往 对 神 话 传 说 中 的 女 性 或 乐 府 中 与 女 性 相 关 主 东 宫 后 大 力 倡 导 而 盛 行 起 来 的 。 对 宫 体 诗 的 界 的 题 目 饶 有 兴 趣 。 而 其 中 的“美 人 ” 女 性 ) 则 完 全 化 ( 定 , 历 代 皆 有 论 说 : 为 一 种 审 美 的 物 象 。 《梁 书 ・ 简 文 帝 纪 》曰 : ( 简 文 帝) 雅 好 题 诗 , 其 序 宫 体 诗 在 内 容 上 则 以 艳 情 为 主 。 曹 道 衡 、沈 玉 云 : “余 七 岁 有 诗 癖 , 长 而 不 倦 。 ”然 伤 于 轻 艳 , 当 时 号 成 合 著 的《南 北 朝 文 学 史 》中 指 出 , 宫 体 诗 的 内 容 “以 曰 : “宫 体 。 [ 1] 《梁 书 ・ 徐 摛 传 》 曰 : ( 摛 ) 属 文 好 为 新 ” 艳 情 咏 物 为 多 , 也 有 不 少 吟 风 月 、狎 池 苑 的 作 品” 。5] [ 变 , 不 拘 旧 体 。 … … 摛 文 体 既 别 , 春 坊 尽 学 之 ,“宫 显 然 是 将 宫 体 诗 的 题 材 分 了 三 类 : 艳 情 , 咏 物 和 游 宴 体”之 号 , 自 斯 而 起 。2] 《 隋 书 ・ 经 籍 志 》曰 : 简 文 之 在 [ 赏 玩 。 而 三 类 中 以 前 两 类 居 多 。 实 际 上 , 在 宫 体 诗 东 宫 , 亦 好 篇 什 。 清 辞 巧 制 , 止 乎 衽 席 之 间 ; 雕 琢 蔓 人 的 作 品 中 , 咏 物 和 游 宴 往 往 也 都 涉 及 艳 情 。 据 笔 藻 , 思 极 闺 房 之 内 。 后 生 好 事 , 遂 相 放 习 , 朝 野 纷 纷 , 者 统 计 , 《玉 台 新 咏》 诗 题 中 出 现“ 艳 ” 和 “情 ” 的 篇 目 号 为“宫 体 ”。3] 可 见 , 南 朝 人 对 宫 体 诗 的 评 论 着 眼 于 [ 共 计 14 首 , 其 他 大 量 咏 物 诗 则 往 往 借 咏 物 而 摩 艳 形 式 , 说 它 更 讲 求 声 律 , 风 格 上 更 华 丽 颓 靡 。 唐 代 人 情 。 例 如 , 《玉 台 新 咏 》 中 所 收 萧 纲 文 学 集 团 的 十 一 则 聚 焦 于 内 容 , 以 “ 淫 放” 目 之 , 甚 至 指 斥 为 亡 国 之 位 成 员 的 一 百 二 十 二 首 宫 体 诗 中 ,10 1 首 均 为 艳 情 音 , “格 以 延 陵 之 听 , 盖 亦 亡 国 之 音 乎 。 ” 诗 , 仅 萧 纲 一 人 就 创 作 了 64 首 , 数 量 之 大 令 人 惊 叹 。 综 而 观 之 , 笔 者 认 为 南 朝 人 的 观 点 更 接 近 事 实 二 、 体 诗 作 者 视 角 及 其 转 变 宫 一 些 。 可 以 说 , 宫 体 诗 即 是 在 永 明 体 诗 歌 基 础 上 的 宫 体 诗 主 要 盛 行 于 梁 代 , 作 品 主 要 保 存 在 《玉 台 新 变 体 , 形 式 上 更 讲 究 声 律 规 则 , 辞 藻 华 丽 ; 内 容 上 , 新 咏》 里 。 清 吴 兆 宜 笺 注 的 《 玉 台 新 咏 》 总 共 收 诗 女 性 成 为 他 们 的 主 要 描 述 对 象 , 风 格 轻 艳 。 8 64 首 , 其 中 除 过 班 婕 妤 、鲍 令 晖 、刘 令 娴 等 寥 寥 几 宫 体 诗 以 女 性 为 描 写 对 象 , 石 观 海 先 生 在 《宫 体 位 女 性 作 者 之 外 , 大 部 分 创 作 者 皆 为 男 性 。 因 此 , 男 收稿日 期:2009 - 03 - 12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作者简 介: 储敏( 1985 - ) , 女, 陕西 山阳 人, 文学院 2007 级中 国古 代文学 专业 硕士研 究生 , 研 究方向 : 先 秦汉 魏晋南 北朝 文学。 ・ 76 ・
  • 2. 性 是 宫 体 诗 的 主 要 创 作 人 群 。 zycnzj.com/ www.zycnzj.com当 为 君 所 爱 , 摧 折 可 言 。 时 间 意 识 被 加 诸 团 扇 和 柳 ” 由 于 宫 体 诗 自 身 的 特 征 , 兼 及 时 代 的 变 化 , 宫 体 枝 之 上 , 融 进 了 深 刻 的 时 间 内 涵 和 生 命 之 悲 。 男 性 诗 人 们 的 创 作 经 历 了 由 对 女 性 的 赞 美 玩 赏 到 转 综 而 观 之 , 宫 体 诗 男 性 作 者 的 视 角 经 历 了 一 系 换 立 场 、 诉 闺 怨 的 过 程 。 自 列 内 在 的 转 变 —— 由 站 在 女 性 的 对 面 、视 女 性 为 玩 — 首 先 , 赞 美 玩 赏 。 宫 体 诗 继 承 了 永 明 诗 咏 物 的 味 对 象 而 进 行 露 骨 的 描 写 , 转 变 为 站 在 女 性 的 同 一 传 统 。 永 明 的 咏 物 传 统 在 所 咏 之 物 上 有 一 个 逐 渐 向 边 , 与 之 同 命 运 共 呼 吸 , 展 开 心 灵 的 对 话 。 女 性 靠 拢 的 过 程 , 由 无 关 到 有 间 接 关 系 , 最 后 就 是 女 三 、 性 视 角 转 变 的 原 因 男 性 本 身 了 。 而 把 女 性 当 作 物 来 摹 写 , 正 是 宫 体 诗 的 由 永 明 体 时 期 的 咏 物 到 对 女 性 的 吟 咏 玩 味 、窥 一 个 特 点 。 如 谢 朓 所 咏 之 物 均 为 女 性 之 物 , 镜 子 , 烛 视 以 及 与 之 相 与 为 一 , 自 诉 闺 怨 , 宫 体 诗 创 作 视 角 的 台 , 灯 , 货 笼 等 。 且 看 他 的《夜 听 妓 》之 二 : “上 客 光 四 转 变 , 有 其 深 刻 的 人 文 因 素 和 文 学 内 在 发 展 规 律 。 座 , 佳 丽 直 千 金 。 挂 钗 报 缨 绝 , 堕 珥 答 琴 心 。 蛾 眉 已 第 一 , 从 文 学 的 发 展 规 律 来 看 。“ 言 志 抒 情 ” 是 共 笑 , 清 香 复 入 襟 。 欢 乐 夜 方 静 , 翠 帐 垂 沉 沉 。 ”正 因 中 国 古 代 诗 词 创 作 的 一 个 传 统 , 在 众 多 的 表 达 方 式 为 这 些 诗 , 前 人 说 “ 小 谢 已 成 宫 体 滥 觞 ”。 而 与 其 同 中 , 借 女 性 形 象 来 隐 喻 社 会 理 想 和 政 治 价 值 取 向 屡 时 又 略 后 的 沈 约 , 其 所 咏 之 物 已 从 镜 台 之 类 到 领 边 见 不 鲜 。 由 于 女 性 形 象 在 体 现 人 生 的 男 女 爱 情 和 表 绣 、 下 屐 。 最 典 型 的 是 沈 约 的 《六 忆》四 首 , 回 忆 女 脚 现 社 会 的 政 治 际 遇 之 间 有 某 种 同 构 关 系 , 女 性 形 象 子 的 来 时 , 坐 时 , 食 时 , 眠 时 四 个 阶 段 的 情 态 , 动 作 , 的 比 兴 在 试 图 表 现 自 我 意 识 和 自 我 价 值 的 理 性 超 越 可 谓 细 致 入 微 , 神 貌 毕 现 。 时 , 使 得 文 人 诗 词 蕴 含 了 更 为 深 刻 的 政 治 理 想 色 其 次 , 玩 味 窥 视 。 然 而 由 于 生 活 面 的 狭 窄 , 兼 之 彩 。 因 此 , 由《诗 经 》 时 代 开 始 , 女 性 形 象 就 被 纳 入 [6] 越 来 越 多 的 人 从 事 宫 体 诗 文 学 创 作 , 女 性 逐 渐 由 前 了 儒 家 理 想 主 义 的 政 治 价 值 体 系 。《关 雎 》被 视 之 为 代 的 被 欣 赏 、赞 美 而 沦 为 被 玩 味 、窥 视 。 齐 梁 时 代 , 颂“后 妃 之 德 ”; 屈 原 的 《楚 辞 》 则 开 创 了 美 人 形 象 先 社 会 普 遍 兴 起 重 色 之 风 , 其 中 对 女 性 身 体 发 肤 的 描 例 ; 张 恒 的 《四 愁 诗》, 曹 植 的《美 女 赋 》、 《洛 神 赋》, 以 写 格 外 细 致 , 描 摹 已 经 露 出 了 一 种 玩 味 的 态 势 。 到 及 大 诗 人 李 白 诗 中 的 美 人 形 象 … … 如 此 等 等 , 不 一 了 曹 子 建 , 这 种 苗 头 便 彰 显 出 来 。 如 《 美 女 篇 》: “ 美 而 足 。 源 远 流 长 的 文 学 传 统 中 , 美 人 已 经 化 为 一 种 女 妖 且 闲 , 采 桑 歧 路 间 。 陆 机《 艳 歌 行 》: “鲜 肤 一 何 ” 代 言 的 载 体 , 隐 喻 士 人 对 政 治 理 想 的 追 求 和 对 高 洁 润 , 彩 色 若 可 餐 。 ”不 再 是 纯 粹 的 赞 美 , 在 美 貌 欣 赏 之 人 格 的 贞 守 , 代 言 失 意 文 人 的 身 世 之 感 和 家 国 之 叹 。 外 加 入 了 亵 玩 的 元 素 。 这 种 描 摹 和 亵 玩 在《玉 台 新 宫 体 诗 男 性 作 者 对 女 性 的 摹 写 和 视 角 转 变 当 由 此 找 咏》中 比 比 皆 是 。 如 江 洪 《 咏 美 人 治 妆 》: “上 车 谓 不 到 原 因 。 妍 , 顾 眄 更 斜 转 。 太 恨 画 眉 长 , 犹 言 颜 色 浅 。 ”这 里 所 第 二 , 其 人 文 因 素 是 多 元 化 的 。 首 先 是 社 会 大 描 写 的 都 是 女 性 经 化 妆 和 服 饰 之 后 的 美 。 深 层 反 映 的 历 史 环 境 。 魏 晋 之 际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最 为 混 乱 的 时 出 在 男 人 审 视 之 下 的 女 人 , 出 门 总 要 反 复 化 妆 、梳 代 之 一 。 大 到 三 国 之 乱 , 八 王 之 乱 , 永 嘉 之 乱 , 小 到 洗 , 生 怕 妆 化 的 不 地 道 。 由 此 也 正 可 窥 见 被 描 摹 的 中 央 与 地 方 、 阀 士 族 之 间 的 冲 突 等 。 这 种 混 乱 和 门 女 子 们 心 甘 情 愿 的 被 男 性 玩 赏 , 这 种 心 态 也 是 助 长 恐 惧 给 人 一 种 朝 不 保 夕 的 畏 惧 感 , 并 由 此 产 生 了 一 宫 体 诗 人 露 骨 描 摹 和 窥 视 女 性 的 因 素 之 一 。 种 自 我 超 越 的 文 化 主 题 , 到 了 两 晋 , 战 乱 局 面 趋 于 平 最 后 , 自 诉 闺 怨 。 闺 怨 , 顾 名 思 义 , 指 的 是 女 性 和 , 而 短 暂 的 统 一 之 后 , 至 东 晋 南 朝 , 中 国 历 史 再 进 在 闺 中 的 埋 怨 之 词 , 而 且 是 对 男 性 的 埋 怨 。 早 在 诗 入 长 期 分 裂 阶 段 。 面 对 长 期 割 据 的 痛 苦 , 人 们 无 能 经 时 代 , 闺 怨 诗 就 是 表 达 女 子 深 闺 愁 情 的 一 种 代 言 为 力 , 尤 其 是 士 人 们 , 战 乱 时 他 们 无 力 自 救 , 和 平 时 体 , 而 至 唐 宋 诗 词 达 到 繁 盛 。 唐 人 王 昌 龄 的 《闺 怨 》 期 , 便 会 骄 奢 无 度 。 表 现 在 文 学 上 , 便 是 士 人 门 在 宫 诗 可 谓 其 代 表 : “闺 中 少 妇 不 知 愁 , 春 日 凝 妆 上 翠 楼 。 体 文 学 中 对 女 性 的 大 力 吟 咏 。 其 次 , 梁 代 文 人 深 受 忽 见 陌 头 杨 柳 色 , 悔 教 夫 婿 觅 封 侯 !” 写 出 了 一 个 闺 老 庄 哲 学 的 影 响 , 同 时 又 染 指 佛 事 , 普 遍 具 有 消 极 的 中 女 子 对 久 不 归 丈 夫 的 思 念 以 及 埋 怨 。 遍 观 汉 魏 六 思 想 。 到 梁 武 帝 时 期 大 倡 佛 教 , 而 经 学 式 微 , 名 教 日 朝 宫 体 诗 会 发 现 , 魏 晋 时 期 男 性 作 者 创 造 了 大 量 和 下 , 文 人 士 子 们 于 是 就 在 对 物 色 的 吟 咏 之 中 消 遣 娱 女 性 心 理 特 征 密 切 契 合 的 意 象 , 这 些 诗 可 以 称 之 为 乐 。 一 方 面 是 特 殊 的 心 理 必 然 导 致 自 我 排 遣 , 另 一 男 性 诗 人 的“自 诉 闺 怨” 。 据 笔 者 统 计 , 《玉 台 新 咏 》 方 面 , 进 行 自 我 派 遣 又 需 借 助 于 某 种 外 部 对 象 , 于 是 中 单 以“闺 怨 ”为 题 目 的 诗 歌 就 有 5 首 , 出 现 “闺 ” 字 女 性 成 为 他 们 的 首 选 , 娇 柔 妩 媚 , 多 愁 善 感 , 这 正 是 的 篇 目 达 2 6 首 , 而“怨 ”字 在 诗 题 中 出 现 的 频 率 则 达 梁 代 士 大 夫 的 性 情 所 在 和 心 理 所 需 。 再 次 , 文 化 背 2 8 处 之 多 。 如 刘 孝 威 《 怨 》, 阴 铿 《 班 婕 妤 怨 》, 吴 孜 景 。 梁 之 前 的 大 动 乱 早 已 动 摇 了 人 们 的 儒 学 信 仰 , 《春 闺 怨 》等 等 。 而 释 、 和 玄 学 则 一 度 勃 兴 , 由 此 , 有 梁 一 代 文 人 就 道 在 男 性 闺 怨 诗 中 , 作 者 往 往 是 择 取 眼 前 景 、身 边 转 变 了 思 维 角 度 , 从 群 体 转 向 个 体 , 而 萧 梁 君 臣 则 借 物 , 逼 真 的 写 出 景 和 物 的 形 貌 后 , 再 注 入 女 性 心 理 的 助 宫 体 诗 来 致 力 于 纯 美 文 学 的 追 求 。 通 过 女 性 美 来 情 绪 , 熔 铸 成 抒 情 写 意 的 意 象 , 例 如 “ 团 扇” 意 象 、 肯 定 人 自 身 。 “柳 ”涡 名 胜 告 示/ 舅 张 率 《远 望》: “秋 风 息 团 扇 , 谁 能 自 古 以 来 , 政 治 的 “ 治” 与 “ 乱 ” 与 诗 人 们 的 创 作 久 别 离 。 ”萧 绎《戏 作 艳 情 》: “ 摇 兹 扇 似 月 , 掩 此 泪 如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关 的 。 南 朝 时 期 文 学 的 内 敛 使 文 人 的 心 均 是 紧 密 相 珠 。 ”吴 均 的《咏 柳 》: “ 朝 作 离 蝉 宇 , 暮 成 宿 鸟 园 。 不 灵 越 发 敏 感 细 腻 , 宫 体 诗 人 们 由 于 在 乱 世 中 为 了 全 ・77 ・
  • 3. 身 避 害 或 因 在 乱 世 中 产 生 的 鄙 薄 事 zycnzj.com/ 功 的 心 理 , 从 而 www.zycnzj.com 声 也 是 诗 人 们 的 心 。 不 愿“泠 泠 守 空 房 ”, “所 思 兮 何 使 他 们 从 政 治 抱 负 中 退 身 出 来 , 转 为 内 闱 的 浅 吟 低 在 , 乃 在 西 长 安” 。 依 然 透 露 出 他 们 潜 藏 的 政 治 愿 唱 。 对 女 性 的 玩 赏 和 窥 视 均 是 以 一 种“旁 观 者 ”的 身 望 。 份 在 玩 味 , 体 现 出 他 们 对 事 功 政 治 的 不 屑 ; 而 与 女 性 的 相 与 为 一 、 诉 闺 怨 则 又 显 露 出 他 们 内 心 潜 意 识 自 参考 文献: 存 在 的 政 治 理 想 的 失 落 之 悲 。 钟 嵘《诗 品 序 》列 举 了 [ 1] 唐) 姚思廉 . 梁书[ M] . 北京: 中 华书局 点校本 ,1973 . “楚 臣 去 境 , 汉 妾 辞 宫”等 七 种 抒 情 诗 产 生 的 背 景 , 其 [ 2] 唐) 姚思廉 . 梁书[ M] . 北京: 中 华书局 点校本 ,1973 :446 - 447 . 中 六 种 都 属 于 怨 恨 之 情 。 善 叙 怨 情 确 是 宫 体 诗 人 们 [ 3] 唐) 令狐德 棻等 . 隋 书・经 籍志[ M] . 北京 : 商 务印 书馆,1955 . 的 特 点 。 他 们 的 失 落 和 怨 情 并 不 是 很 强 烈 , 却 如 蛛 [ 4] 石观 海. 宫体 诗派研 究[ M] . 武 汉: 武汉 大学出 版社 ,2003 . 网 一 般 织 就 着 千 丝 万 缕 的 愁 绪 。 压 抑 、 敛 和 自 怨 、 内 [ 5] 曹道 衡, 沈 玉 成 . 南 北 朝 文 学 史[ M] . 合 肥 : 安 徽 教 育 出 版 社, 自 恋 最 终 让 诗 人 们 的 心 也 缩 到 了 “闺 阁 ” 内 , 他 们 沉 1991 :241 . 潜 下 来 在 诗 词 歌 吟 中 怡 情 悦 性 。 一 如 昭 君 的 期 盼 和 [ 6] 童凤 畅. 古代文 人诗 歌中的 女 性现 象[ J ] . 青 海 社 会 科学 出 版 社, 叹 息 , “昔 为 匣 中 玉 , 今 为 粪 土 英”; 何 时 才 能 展 翅 高 1994 :2 . 翔 , “愿 假 飞 鸿 翼 , 弃 之 以 遐 征” 。 这 是 女 子 的 期 冀 , ( 责 任 编 辑 : 王 琪 玖) ( 上 接 第 67 页) 民 不 入 宫”。 作 为 一 种 服 饰 传 统 , 更 责 。 由 此 可 见 礼 仪 文 化 影 响 的 深 远 了 。 作 为 一 种 文 化 传 统 , 中 国 人 至 今 的 服 装 心 态 仍 趋 于 在 封 建 时 代 , 日 常 生 活 的 一 切 无 不 打 上 了“礼” 保 守 , 即 “合 规 矩”。 这 里 的 潜 台 词 就 是 , 既 然 符 合 一 的 烙 印 , 服 装 自 然 也 是 如 此 , 符 合 等 级 , 符 合 场 合 需 定 的 着 装 规 范 , 一 个 必 然 结 果 就 是 大 家 的 服 装 都 大 要 , 归 根 到 底 都 是 要 符 合 “礼 仪 ”。 正 是 服 饰 的 “ 礼 ” 同 小 异 , 没 有 个 性 特 点 。 对 于 那 些 着 装 奇 特 , 与 平 常 文 化 使 中 国“礼 仪 之 邦 ” 的 美 名 别 具 特 色 , 更 好 地 体 人 的“规 矩 ”服 装 所 不 同 的 人 , 我 们 很 自 然 地 说 他 们 现 了“文 质 彬 彬 ”的 君 子 气 质 ; 但 也 正 是 “礼 ” 或 多 或 为“有 个 性 ”。 但 不 可 否 认 , 这 种 评 语 的 情 感 是 褒 、贬 少 地 限 制 了 人 们 的 思 想 自 由 , 因 而“ 循 规 蹈 矩” 也 成 兼 具 的 , 似 乎 还 有 一 丝 酸 溜 溜 的 色 彩 , 因 为 他 们 穿 出 为 传 统 服 饰 心 理 的 一 个 特 点 。 了 我 们 所 不 能 、也 不 敢 穿 的 衣 服 ———“ 有 个 性 ”决 不 是“循 规 蹈 矩 ”所 能 表 现 出 来 的 。 服 饰 文 化 传 承 了 几 参考 文献: 千 年 , 已 积 淀 成 为 一 种 民 族 心 理 , 这 种 心 理 并 不 是 改 [ 1] 杨天 宇. 礼记 译注[ M] . 上海: 上 海古籍 出版社 ,1997 . 革 开 放 几 十 年 就 能 轻 易 改 变 的 。 而 穿 着“有 个 性 ”的 [ 2] 段玉 裁. 说文 解字注[ M] . 上海 : 上海古 籍出版 社,1981 . 人 往 往 是 80 和 90 后 的 一 些 学 生 , 这 是 受 改 革 开 放 [ 3] 沈从 文. 中国 古代服 饰研究[ M] . 上 海: 上海世 纪出 版集团 ,2005 . 影 响 最 强 烈 的 一 个 群 体 , 因 而 思 想 观 点 的 变 化 也 最 [ 4] 华梅 . 服 饰心 理学[ M] . 北京: 中 国纺织 出版社 ,2004 . 为 明 显 。 [ 5] 华梅 . 服 饰与 中国文 化[ M] . 北 京: 人民 出版社 ,2001 . ( 三) 个 人 行 为 要 符 合 礼 [ 6] 赵超 , 熊 存瑞. 衣冠 灿 烂— — 中 国古 代 服 饰 巡礼[ M] . 四 川: 四川 — 服 饰 要 求 个 人 行 为 要 符 合 礼 仪 。“礼 ”不 仅 是 一 教育 出版社 ,1996 . 种 着 装 规 范 , 更 是 一 种 审 美 标 准 。 古 人 认 为 是 否 符 [ 7] 李秀 林. 从《说文解 字》衣部 看中 国古代 的一些 服饰 文化[ J ] . 集宁 合 礼 仪 重 于 是 否 舒 适 。 符 合 礼 仪 , 便 为 “美”, 这 无 意 师专 学报,2007 ,( 3) . 中 形 成 了 中 国 古 代 的 服 饰 风 格 , 即 含 蓄 美 。 服 饰 体 [ 8] 何亚 男. 论“天人合 一”思想 观对 中国传 统服饰 的影 响[ J ] . 武 汉科 现 人 的 美 , 不 是 外 在 的 躯 体 美 , 而 是 内 、外 兼 在 的 气 技学 院学报 ,2008 ,( 3) . 质 美 , 即 “礼”, 服 饰 是 符 合 “ 礼” 的 , 个 人 行 为 同 样 要 [ 9] 黄宇 鸿.《说 文解字》中反映 出的 服饰文 化[ J ] . 钦州 师范高 等 专科 符 合 礼 。 服 装 仅 是 表 现 气 质 的 一 方 面 , 个 人 行 为 则 学校 学报,2003 ,( 3) . 是 另 一 方 面 。 只 有 二 者 兼 备 , 个 人 的 社 会 形 象 才 会 [ 10] 姚昀菁 , 王 瑾. 从《说 文》“衣”部 字看 古 代 服 饰 文 化[ J ] . 中国 教 趋 于 完 善 。 师,2008 ,( 76) . 《礼 记 ・ 内 则 》: “ 不 有 敬 事 , 不 敢 袒 裼 ; 不 涉 不 [ 11] 陈 琦昌 . 中 国古代 服饰 色彩与 色 彩 观 念探 源[ J ] . 西 北 纺 织 工学 撅 。 ”不 是 为 父 母 等 劳 作 的 事 , 不 敢 袒 露 胳 膊 ; 不 涉 水 院 学报 ,2000 ,( 53) . 就 不 撩 起 衣 裳 。 这 些 都 是 合 于 礼 仪 的 表 现 。 “竹 林 [ 12] 胡 迎建 , 胡 欧文. 中 国古代 服饰 色彩图 案的文 化诠 释[ J ] . 江 西广 七 贤”之 一 的 阮 籍 是 位 名 士 , 但 因 为 他 行 为 乖 张 不 合 播 电视 大学学 报,2005 ,( 3) . 礼 法 , “蔑 礼 法 而 崇 放 达” , 因 而 为 合 礼 法 之 人 所 指 ( 责 任 编 辑 : 王 琪 玖)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