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93
作者
 唐小說家,開成舉子,《纂異》作者,曾為李諒幕
僚。約生於貞元中,早期活動及社會關係,集中在
長安、洛陽一帶,大中以後卒。大半世奔波於科舉
途中,終生不第。
 開成年間,傳奇結集之風盛行,李復言遂將自己的
傳奇分門別類結集,向禮部納省卷,這時約四十餘
歲。由於繳納「省卷」中有小說《纂異》一部,被
斥為「事非經濟 ( 經世濟民 ) 、動涉虛妄」,因此罷
舉。
 注:進士科考試之前,應試舉子將平素所著詩賦雜
文選出精粹者編成一集呈遞給禮部主司。唐科舉中
的一種定制。
 大中年間,《玄怪錄》成書後不久,年近六十
的李復言將傳奇集《纂異》重新輯錄,名為《
續玄怪錄》。
 延伸問題與思考:
 1. 科舉和傳奇之間有無必然的關係?
 2. 你對唐代科舉有無特殊的印象?和現代的升
學考試、公務員考試有何不同?
 3.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 朱慶
餘:近試上張水部 )
唐科風氣與舉軼事
 唐朝舉子圍繞著科舉所進行的社會交往還有舉子之
間的活動。應試的舉子們相互結成朋黨,組成一個
個勢力強大的集團。《封氏聞見記》卷 3 《貢舉》
記載:「玄宗時,士子殷盛,……舉子們分成不同
派別,在棚頭的帶領下,游走於「權門貴勢」,造
聲作勢,目的是「熒惑主司視聽」,以便保護本派
的舉子榜上有名。
 唐科舉盛行「通榜」,即主考官根據考生的德才聲
望,製成「榜帖」,供錄取時參考。如此一來,社
會名流、文壇巨星、達官貴人對考生的推薦就非常
重要了。有時甚至在考試之前,主考官就已經根據
「榜帖」內定好了錄取人選。
 載于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的一則故事更說
明了一些士族中人對科舉及第是多麼渴求:
 唐進士宇文,雖士族子,無文藻,酷愛士科,
有女及笄,真國色也,朝之令子弟求之不得。
時竇王番年逾耳順,方謀繼室,其兄諫議,叵
有氣焰,能為人致登第。嫁女與王番,王番為
言之元昆,果有所獲,相國韋公說,即其中表
,甚鄙之。
 這個落魄的士族子宇文顯然已無門蔭可享受,
只好走科舉入仕之路。竟不惜犧牲年僅 15 歲
的女兒,嫁與 70 多歲的老翁為妻,以圖巴結
權貴,求取科名,實在讓人噁心。
「老進士」的悲哀
 鄭谷遊舉場 16 年,終於在 46 歲時登第。徐夤考了
17 年 ( 卷 709 ,徐夤《贈垂光同年》 ) ;詩人顧況
子顧非熊考了 30 年,「非熊既為所排,在舉場三十
年,屈聲聒人耳」 ( 卷 8 ,《已落重收》 ) 。有的
舉子在華髮已生、牙齒疏落之時還奮鬥在場屋之中
,這種進取心最終使統治者為之動容,特授官職:
 昭宗光化四年 ( 西元 901 年 ) 敕:「中書門下:選
擇新及第進士中有久在名場,才德科級年齒已高者
,不拘常例,各授一官。」禮部侍郎杜德祥奏:「
揀到新及第進士陳光問年 69 ,曹松年 54 ,王希羽
年 73 ,劉象年 70 ,柯崇年 64 ,鄭希顏年 59 。」
時謂此舉為「五老榜」。
科舉與傳奇的關係
 第一種觀點認為唐人用小說來行卷,行卷的風
氣促進了小說的繁盛。比如魯迅就是持肯定態
度的,並認為這是造成唐中葉以後小說盛極一
時的直接原因。
 第二種觀點剛好相反:唐代用小說行卷的現象
並不存在。
 李復言用《纂異》納省卷這條材料,說明有的
舉子「就用傳奇文,來希圖一新耳目,獲得特
效」。但它同時也告訴我們,即使在傳奇興盛
的文宗時期,傳奇納省卷仍得不到認可
比較接近事實的說法
 唐代科舉制度文化為唐傳奇的大量出現提供了
一些條件。
 1. 唐代實行的科舉選官制度造就了一個人數眾
多且不同於以往的新型的讀書士子群,並因此
造就了不同的時代風習、思想精神、從而無意
中造就了「小說」的作者群與讀者群體。
 2. 唐代科舉士子的交遊活動和征奇記異的普遍
愛好。因為科考,各地舉子得以聚會長安。於
是或以興趣愛好,或以家庭門第,或以籍里鄉
親,或三三兩兩,或四五成群,宿游與共,形
成非常親密的交往關係。
 科舉士子因為科考不得不遠離家鄉,長途跋涉,不
少舉子為了增加令譽取得地方長官的推薦,還免不
了要奔波於各地,這其實是科舉士子詩文中常常美
言為「壯遊」、「浪遊」的底裡。 ( 王播飯後鐘 )
 即使科舉中式,或在朝,或外放,也免不了要異地
為官,此即所謂「遊宦」。至於升遷貶謫,奔走顛
簸。
 〈題木蘭院〉二首,為王播重遊木蘭院時寫:
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三十年來塵撲
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 其一 )
 王播( 759 ~ 830 )先世太原人,播父早死
家貧,曾在木蘭院「吃白食」而發生「飯後鐘
」的故事。德宗貞元(共 21 年, 785 ~
805 )時中進士,飯後鐘的故事,約發生在貞
元初年(約 792 )。後來他官做得很大,太和
元年拜左僕射,在唐代是尚書省的長官,等同
於宰相。
 3. 唐代士子宴聚交遊,除詩酒唱和,還有「征
奇話異」的內容,這種「晝讌夜話」往往造成
了大量奇異故事的產生、流傳、擴散,有些則
被寫成小說。
科舉制度發展考察
 科举 Chinese Imperial Examinations - Ep1 - 隋唐
烟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GQeEklk0A
 0-2 : 45 明代科舉實況模擬
 17 : 28-32 : 15 起源於唐代 ( 第三種說法,前二
種為漢文帝、隋煬帝 )
 32 : 55-35 : 43 元稹面見李賀軼事 ( 明經科與進
士科差別 )
 35 : 51-39 : 20 王維通榜行卷故事,唐科舉實況
 思考問題:看完古代科舉制度與實況模擬,有何疑
問?如肚子餓怎麼辦……
 喬家大院 (2)22 : 30-27 : 20
李復言的傳奇作品
 李復言在文學事業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傳奇小說
的創作。他的傳奇小說,結集在《續玄怪錄》
裡,但傳本殘缺,沒能完全流傳下來,北宋李
昉編篡的類書《太平廣記》僅收存 34 篇故事
,使我們無法窺知《續玄怪錄》原來的全貌。
 從現在的作品看,李復言的創作旺盛時期是元
和年間。但是直到他逝世前不久他還在進行寫
作,其間長達二十餘年。
 從《續玄怪錄》僅存的故事來看,總的傾向雖
不免搜奇獵異,言神情怪,但作者注意采寫了
社會上傳播的奇聞趣事,「踵事增華」,加以
藝術化,其中寓有作者的儆戒和諷諭。
 在李復言的小說中,還有不少著力描寫下層百
姓,謳歌他們的優秀品德,勾勒出當時的人情
世態的作品。如《楊恭政》篇,寫村婦楊恭政
的憨厚。…… 《刁俊朝》篇寫安康伶人刁俊
朝,篤于夫妻的感情。 ……
 在李復言筆下,即使是寫那些輪回報應、奇遇
、幻化故事,也是努力把握現實生活中的人物
性格的。因此,這些傳奇小說儘管塗著光怪陸
離的色彩,但仍然充滿了人情味。
 其中,以《杜子春》篇最為出色。……
 又如《薛偉》 《張逢》等篇,都是充滿奇幻
色彩,想像出奇的名篇。
傳奇之「奇」的意義
 明胡應麟說:「變異之談,盛於六朝,然多是傳錄
舛訛,未必盡幻設語,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
以寄筆端。」魯迅說:「傳奇者流,源蓋志怪,
然施之藻繪,擴其波瀾,故成成就乃特異。」
 何謂「奇」?
 辭典的解釋:
 1 特別、不尋常
 2 出人意表、難以揣測
 3 善、美好
 4 驚異、特出
 5 極、甚
 以柳宗元〈李赤傳〉〈河間傳〉為例,故事所
要傳達的是以「教訓」為主,告誡是人為主,
還是重在「奇」特的情節、人物?一種審美的
趣味?
唐進士與傳奇
 唐朝科舉為各階層的士人尤其是庶族士人廣開了仕
進門路,現有唐傳奇的作者如白行簡、沈既濟、元
稹、沈亞之、牛僧孺等都是有案可稽的進士,他們
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以自我經歷來反映了科舉進士
的光明前途。
 據有關史料記載,即使是商賈市井子弟以及僧道還
俗者也參加了考試並獲得進士及第。例如酒家子弟
陳會及第後官至州刺史,鹽商之子華訁咸進士及第
後官至宰相。劉軻、蔡京和詩人賈島都是由僧人返
俗應舉及第而出名的。賈島為僧時甚至貧窮到「柱
杖傍田尋野菜」的地步。
 唐傳奇中的男主人公的身份大多和其作者一樣
,是一些登第或未登第的士人。因此,從某種
程度來說唐傳奇實質上是以士人的自我抒寫的
形式來抒寫自我,所以其心態的流露最為真切
、活脫和可感,也最為具體和深刻。
 然而讀書對於唐代的士子來說是一件需要投注
心力之外,還需要龐大金錢等物質支援方能達
成的艱困事業。從現存筆記小說中可以看到這
一群孜孜營營,努力求取功名的特定群體,他
們從默默無聞到中第得官的各種辛酸過程。《
宣室志》卷五寫了王秀才的故事:
 此人性魯鈍,雖讀書,然不能分句詳義,到了
壯年還只是一個郡生。兄弟朋友聚會,經常遭
受別人譏笑,他一氣之下便離家隱居苦讀。後
來,他的行為感動神仙,在神仙的幫助下,取
得了功名。
 想一想:
 從讀者的角度想,如果你跟王秀才一樣,苦讀
多年都無法中舉,看到這則故事會有何感覺?
 神仙或道術的幫助對於讀書人來說,有何特別
的意義?
問題與思考
 1 歸結這些傳奇的「奇」表現在哪些方面?
 2 這些傳奇反映了唐代讀書人怎樣的心態?
 3 李岳州與尹縱之故事對唐代讀書人似乎有某種告
誡作用,你覺得是甚麼?
 4 陳季卿的故事說明讀書人最終的選擇是甚麼?為
什麼他會這樣做?
 ※ 至少回答三題,每題 2-3 行
故事出處與流傳
 原載李復言《續玄怪錄》,今收錄於《太平廣
記》卷十六「神仙類」。
 《杜子春傳》原型出自《大唐西域記》 卷七
〈烈士池〉,原文不滿七百字。大意為:
 有個隱者在烈士池旁邊結庵,筑壇作法,求一
個烈士,很久沒有得到。后來遇見一個烈士,
于是送給他金銀五百,囑咐他用完了再來取。
往復幾次之后,烈士要求效命,作為報答。隱
者說沒有其他要求,只希望他一夜不出聲。烈
士慨然應允,于是受命拿著長刀站在壇旁。
 隱者念咒作法,天將曉,烈士忽發聲尖叫;煉
丹未成,隱士責問,烈士才補述煉丹期間他所
受諸種誘惑痛苦,最後投胎做男人,亦受苦不
言,其妻氣怒,欲殺其子,烈士為阻止其妻而
發此聲。原文不滿七百字,李復言鋪陳增加為
一千八百多字。
 《大唐西域記》為佛教界高僧玄奘大師的遊歷
見聞記錄,故〈烈士池〉在此並非刻意的創作
,只是一簡單、具說明性的故事而已;而就書
寫意圖上來看,則多少有些宗教色彩的影子。
 《杜子春傳》的情節與此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換成
中國的背景和人物。不過,〈杜子春〉裡面並沒有
宣揚深遠的佛教教理的意圖,倒是使人感覺到有豐
富的道教色彩的起伏。
 故事情節很新奇,對后來的俗文學作品有不小的影
響,例如《醒世恆言》中的《杜子春三入長安》,
清人戲曲《廣陵仙》和《揚州夢》,都是演述這個
故事的。
 故事流傳到外國後,影響感動了不少人,日人芥川
龍之介還曾加以改編,寫成新版的《杜子春傳》,
可見得它感動人心之廣,是不分國籍的。
問題與思考
 杜子春和唐代整體文化,崇尚「胡風」的關係
敦煌石窟 (220 窟 ) 阿彌陀
經變局部舞樂圖之胡 寧夏鹽池唐墓出土的
石刻舞人
 馬球仕女 ( 唐三彩 )
 馬球仕女
 龜茲
 吐蕃服
 回紇帽飾 ( 上 )
 波斯人帽飾 ( 右
)
志怪與傳奇
 志怪小說的緣起與內涵特色
 《莊子•逍遙遊》說:「齊諧者,志怪者也。」齊
諧的解釋有兩說:晉司馬彪認為,齊諧是人名;
但梁簡文帝《莊子講疏》認為,齊諧是書名。梁
劉勰《文心雕龍•諧隱》說:「然文辭之有諧讔,
譬九流之有小說,蓋稗官所采,以廣視聽。」視
諧讔為小說。
 「志怪」是對《齊諧》一類小說書內容特色的概
括,即它所記載的是詼諧詭異或離奇怪異的故事
。與此相應,「志怪」也是對這些小說審美特色
的歸納。「齊諧」對中國古代小說的影響也很大
。
 「志怪」成為小說的基本精神,世所公認。宋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十三《小說類》說:
「其小說之來尚矣,然不過志夢卜、紀譎怪、
記詼諧之類而已……今以志怪者為上。」小說
的精神就在一個「怪」字,不僅小說家好奇尚
怪,它也是人類精神的基本特徵。
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古今來人們開
始哲理探索,都應起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
人們首先驚異於種種怪異的自然現象,然後才
作出種種探索和解釋。因此,他認為:「神話
所編錄的全是怪異,凡愛好神話的人也是愛好
智慧的人。」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 140 小說家類《小序
》,把小說分為三類:「其一敘述雜事,其一
記錄異聞,其一綴輯瑣語也。」這三類中,與
故事性小說聯繫最緊密的,就是志怪一類。
 在魏晉南北朝時,最先出現的小說專著之一就
是以志怪為書名的晉祖台之的《志怪》。
 《晉書•祖台之傳》:「祖台之,字元辰,范
陽人也。官至侍中、光祿大夫。撰志怪,書行
於世。」《隋書•經籍志》中,以「志怪」命
名的小說,除祖台之《志怪》二卷而外,還有
孔氏 ( 約 ) 《志怪》四卷、殖氏《志怪記》三
卷。
 好「奇」,是人類的一種普遍心理。「好」奇
,追求「奇」趣,在小說文體中得到了最集中
的體現。中國古代小說自流傳之初,好寫奇異
之事和奇異之人,但是,在中國古代小說理論
發展史中,並沒有專門的概念來指稱這一特點
。
 縱觀歷代文論,「奇」是其中運用得比較多的
一個詞語,隨著小說的發展和小說理論的日益
豐富,「奇」的內含在變化中逐漸豐富起來。
從小說理論的實際來看,「奇」應該被視為一
個重要的概念。
 從六朝志怪小說的盛行,到唐代傳奇的崛起,
到宋代的志怪小說、傳奇文、話本、擬話本,
元明時代的章回小說以及後代的小說,都或多
或少帶有「奇」的色彩。
 所不同的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小說家、理
論家筆下,「奇」的含義有很大差異。
 1. 魏晋南北朝:「奇」論的初步形態
 這段時期,小說理論中的「奇」開始脫離認識
論的視野,具有了比較成型的審美色彩,為「
奇」成為一個美學概念奠定了基礎。這主要得
益于當時神仙方士之說的盛行。
 2. 唐宋:「奇」論的新發展
 唐宋小說理論中,「奇」在各家小說理論中得到不
同程度的肯定,並逐漸被「雅化」。唐傳奇的創作
對唐宋小說理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
當時,「傳奇」是小說的別稱,有貶義。但是,唐
代是小說的自覺的時代胡應麟認為,「變異之談,
盛於六朝,然多是傳錄舛訛,未必盡幻設語,至唐
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
 「作意」與「設幻」,都表明唐傳奇是小說作家的
有意之作。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宣導者和實踐者,他
竟然也嘗試著作小說,寫了《毛穎傳》。
 唐傳奇之前,理論家的論述主要集中於文體的
界定、故事世界是否可信、「奇」對世俗教化
有什麼作用。唐傳奇興起後,小說理論呈現出
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對「奇」的看法也日漸豐
富起來。
 問題與思考
 1. 唐傳奇作者「作意好奇」,「作意」 ( 集中
注意力 ) 顯示出一種甚麼樣的心理 ?
 2. 和六朝時期注重「紀實」的「志怪」有何不
同 ?
 3. 甚麼叫做「奇」?
 唐傳奇小說爭言玄怪,不論是內容上還是審美都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頗有影響的作品多是談玄論
怪之作,牛僧孺身歷高位,頗嗜玄怪,以《傳奇
》命名自己的小說集,後又有李復言的追隨之作
《續玄怪集》,其它的如唐臨的《冥報記》、戴
孚的《廣異記》、張薦的《靈怪集》、李玫的《
纂異記》、陳動的《通幽記》、薛用弱的《集異
記》,這些小說集僅從名字上就可窺其玄怪之風
了。
 所謂玄怪,大抵和民間巫術相聯繫。「道教創立
於民間,不能不受到民間巫風的影響。巫術文化
中的巫舞、占卜、兆驗、徽緯、符咒,均為道教
所承襲。
 先秦民間巫風的祀神儀式、法器儀仗、符篆褐
咒、禹步手訣等作法方式,甚至巫術中的驅鬼
避邪、捉妖治蠱、呼風喚雨、招魂送亡,都為
道教齋釀所吸收」,可以說,在道教的文化系
統內,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中國原始的民間巫術
。 ( 板橋十三娘子 )
 道教中包含大量的神奇故事和人物給文人的征
異話奇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並刺激了文人的
想像力,文人由征異話奇而創作的傳奇小說又
反過來推廣或流傳了道教的傳說。
佛道與唐傳奇的關係
 汪辟疆先生說:「唐時佛道思想,遍佈士流,
故文學受其感化,篇什尤多。」 ( 《唐人小說
》 ) 從唐傳奇含有的大量關於服藥求仙、丹鼎
符篆、白日飛升、靈魂不滅、狐仙鬼怪等等內
容來看,佛道思想與唐傳奇的關係是顯而易見
的。
 1. 煉丹思潮
 唐代儒家中人的煉丹熱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
於世俗性精神矛盾和危機所導致的結果。他們
的信仰心態,則有如韓愈
 白居易在懷念好友元稹的《思舊》詩中說:“退之服
硫磺,一病訖不痊。”五代時期的陶榖對韓愈之死的
前因後果作了說明。他說韓愈晚年親近女色,此外
每天要吃一隻喂了硫磺的雄雞。
 據記載,韓愈晚年,曾蓄買姬妾多人。與聲色不離
的生活,更需設法使精力旺盛,當時又流行煉丹吃
藥,韓愈吃的“硫磺雞”,可能便是某種藥方。當然
,服食丹藥及“晚年頗親脂粉”,與吟詩寫作一樣,
都是樂享晚年,在當時來看,不致有違情理。
 不過,清代方崧卿、李季可、錢大昕等,都認為陶
榖的說法是“誣謗前賢”。 ……李季可、錢大昕更進
一步提出,韓愈曾在去世前一年寫過一篇《李幹墓
誌》,批評了六七個人,都是因為煉丹服藥而死的
。韓愈不可能是表面上斥責別人,而暗裡卻自己“試
 其次,佛教僧人介入煉丹活動亦由來已久。早在
南朝,陳代僧人慧思在《立誓願文》中說:「我
今入山修習苦行,……為護法故求長壽命,不願
升天及餘趣,願諸賢聖助我,得好芝草及神丹,
……借外丹力修內丹,欲安眾生先自安。」在這
裡,僧人借外丹求長生,卻為的是護持佛法。
 另外,唐代還流行有許多國外方士的煉丹活動。
在道教經典《龍虎還丹訣》中,甚至有關於國外
煉丹經書傳入的記載,可見,在唐代,煉丹實踐
主體已經呈多元化、世俗化的態勢。
 湘西神秘「屍祭」 ( 煉丹功成肉體不壞 )
 唐傳奇的內容及其與道教傳說的關係,大致可
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在結構以及某些內容方
面,承襲道教傳說。二是綜合並深化某一題目
在發展過程中衍生的深層含義。三是沿襲道教
傳說的思維方式,遵循道教傳說的本意模式。
 第一類作品有仙人、仙境、仙事,道教色彩濃
重。如李復言之《裴諶》、李玫之《嵩嶽嫁
女》、盧氏之《太陰夫人》、陳翰之《沈警》
、沈汾之《元柳二公》、牛僧儒之《古元之》
、皇甫氏之《采藥民》、裴钅刑之《崔煒》
等
 如《崔煒》,寫濟貧扶危的崔煒先助一老嫗,
又為老僧、任翁療疾,後墜於大枯井中,療蛇
,得陽燧珠、娶田氏女,最終「散金破產,棲
心道門」。此篇又純然一篇仙遇小說,循道教
的本事模式,但情節曲折、險象環生,懸念伏
線隨處可見,充分顯示了唐傳奇對道教傳說本
事模式的大膽改進。
 第二類作品,從表層看無仙人、仙境、仙事,
但在深層意義上承襲了道教的思想結構。代表
性的作品有沈既濟的《枕中記》,李公佐的《
南柯太守傳》。
 第三類作品自由靈活,不是簡單的臨摹和抄襲
,而是深層的藝術創新。如《任氏傳》、《柳
氏傳》、《李章武傳》、《鶯鶯傳》、《李娃
傳》、《柳毅傳》等,並非專寫仙人、仙事、
仙境。表面上看這些作品已使道教的基本成分
變得幾乎面目全非。仔細研究,我們不難發現
,它們仍與道教傳說的原始結構保持著千絲萬
縷的聯繫。
道教幻術母題與唐代小說
 唐代小說中,大凡得道之人都有一套奇異的道術,
他們或床前犁地,或剪紙雕木,或投符念咒呼風喚
雨,或虛設幻境役使鬼神,或隱身易形刀砍不死等
等。其主要表現型式如下:
 1. 開花結果術。薛漁思的《河東記》寫板橋三娘
子在箱中取木牛木人,耕床前一席地,讓小木偶人
種上蕎麥, ……
 2. 剪紙雕木術 ( 木鳥故事 ) 。鄭處誨《明皇雜錄》
載天寶年間深於道術的孫甑生,「善輳石累卵,折
草為人馬,乘之東西馳走」。…… ( 嶗山道士
12 : 14 開始, 16 : 00-17 : 20 可略嫦娥曼舞
助興 )
 3 投符念咒術。投符之術是道家最基本的法術之一
,這一意象在唐代小說中是很普遍的。《酉陽雜俎‧
王先生》載,當裡中火起燒到廬舍時,王先生「厲
生呼曰: - 火且止、火且止、於是火滅 . 」。
 4 呼風喚雨,虛設幻境。唐人小說中的道術往往能
呼風喚雨。《宣室志‧周生》中周生的道術更讓人驚
奇,他能夠在昏暗的虛室中用數百根筷子做成梯子
到天上把月亮摘下來,當中秋之夜客人們在庭院中
等著時。招喚鬼神,後漢書‧方術傳,劉根。
 5 隱身易形術。隱身易形是道家奇術的主要手段,
專業道士們的隱身易形術更是老道得令人難以置信
。《河東記》張定能「自以刀劍剪手足,創剔五
臟,分掛四壁,良久,自複其身。晏然無苦」
 6 役使鬼神術。李枚《纂異記‧陳季卿》中的終
南山翁能以竹葉作舟,放在圖中的渭水上面,
一夜之間送其回家,又回到青龍寺。《酉陽雜
俎》前集卷五「雲安井」條,寫長江支流近江
十五裡,「皆灘石險惡,難於沿溯」,翟乾佑
乃施展法術如群龍,「一夕之間,風雪震擊,
一十四裡,盡為平潭矣」。
 西晉葛洪《抱樸子‧對俗》曾對道家的奇術作
過一番精彩的描述:「身生羽翼,變化飛行
,失人之本,更受異彩……老而不衰,延年
久視,出處任意,寒溫風濕不能傷,鬼神眾精
不能犯,五百兵毒不能中,憂喜毀譽不為累。
」
內文 ( 一 )
 杜子春者﹐蓋周隋間人。少落拓﹐不事家產﹐……
于東市西門﹐飢寒之色可掬﹐仰天長吁。有一老
人策杖于前﹐問曰﹕ ……
 子春曰﹕“三五萬則可以活矣。”老人曰﹕“未也。”
……老人果與錢三百萬﹐不告姓名而去。
 思考問題:
 老人為何堅持給杜子春三百萬而不是三五萬?
 「波斯邸」透露了唐代哪一種社會環境、文化
思潮?
 子春既富﹐蕩心復熾﹐ ……一二年間﹐稍稍而盡﹐…
…倏忽如初。既而復無計﹐自嘆于市門。發聲而
老人到﹐握其手曰﹕“君復如此﹐ ……老人曰﹕“明日
午時﹐來前期處。”子春忍愧而往﹐得錢一千萬。
 未受之初﹐憤發﹐以為從此謀身治生﹐ ……錢既入
手﹐心又翻然﹐縱適之情﹐又卻如故。不一二年間﹐
貧過舊日。復遇老人于故處﹐ ……因與三千萬﹐
曰﹕“此而不痊﹐則子貧在膏育矣。”
 謂老人曰﹕“吾得此﹐人間之事可以立﹐ ……感叟深
惠﹐立事之後﹐唯叟所使。”老人曰﹕“吾心也﹗子治
生畢﹐來歲中元﹐見我于老君雙檜下。”
 思考問題:
 1. 杜子春第二、三次遇見老人的反應有無不同
?這說明、反映了甚麼?
 2. 老人三次資助杜子春目的為何?單純想讓要
他感激,答應幫他煉丹?或者從磨練的角度,
現實的角度,他想讓杜子春得到怎樣的改變?
 和「黃石公三難張良」的故事有無共通之處?
內文 ( 二 )
 子春以孤孀多寓淮南﹐遂轉資揚州﹐……恩者煦
之﹐仇者復之。既畢事﹐及期而往。
 老人者方嘯于二檜之陰。遂與登華山雲臺峰。
……玉女九人﹐環爐而立﹔青龍白虎﹐分據前後。
 其時日將暮﹐老人者﹐不復俗衣﹐乃黃冠縫帔士也
。持白石三丸﹐酒一卮﹐遺子春﹐ ……戒曰﹕“慎勿
語。 ……當一心念吾所言。”
 問題與思考:
 這些敘述透露了老人的那些背景?
內文 ( 三 )
 道士適去﹐旌旗戈甲﹐千乘萬騎﹐遍滿崖谷﹐呵叱之
聲﹐震動天地。……竟不應。將軍者極怒而去。
 俄而猛虎毒龍﹐狻猊獅子﹐蝮蠍萬計﹐ ……子春神
色不動。有頃而散。
 既而大雨滂澍﹐雷電晦暝﹐火輪走其左右﹐ ……須
臾﹐庭際水深丈余﹐ ……瞬息之間﹐波及坐下﹐子春
端坐不顧。
 未頃而將軍者復來﹐引牛頭獄卒﹐ ……傳命曰﹕“肯
言姓名即放﹐不肯言﹐即當心取叉置之鑊中。”又
不應。
 因執其妻來﹐拽于階下﹐指曰﹕“言姓名免之。”又不
應。 ……其妻號哭曰﹕ ……人誰無情﹐君乃忍惜
一言﹖”雨淚庭中﹐且咒且罵﹐春終不顧。 ……妻
叫哭愈急﹐竟不顧之。
 問題與思考:
 1. 這些試煉中,要消除杜子春哪些成仙的「障
礙」?喜怒哀樂愛惡欲?
 2 為何是他的老婆而不是其他的親人?老婆在
成仙之路中主要的障礙是甚麼?
內文 ( 四 )
 將軍曰﹕“此賊妖術已成﹐不可使久在世間。” …
…鎔銅鐵杖﹑碓擣磑磨﹑火坑鑊湯﹑刀山劍樹之苦﹐
無不備嘗。然心念道士之言﹐亦似可忍﹐竟不呻
吟。
 王曰﹕“此人陰賊﹐不合得作男﹐宜令作女人。” …
…生而多病﹐針灸藥醫﹐ ……俄而長大﹐容色絕代﹐
而口無聲﹐其家目為啞女。
 同鄉有進士盧圭者﹐聞其容而慕之﹐因媒氏求焉
。 ……生一男﹐僅二歲﹐聰慧無敵。
 1 如果把上述種種折
磨視為一種身體與
心性的修行 ( 練 ) 考
驗,哪一種比較重
要?
 2 杜子春憑甚麼可以
忍過這麼多磨難與
痛苦?
 佛教有所謂「忍辱
」法門,與相關故
事,如和尚生子
 苦行與得道影片
 盧抱兒與之言﹐不應﹔多方引之﹐終無辭。盧大怒曰……
大丈夫為妻所鄙。安用其子。”
 乃持兩足﹐以頭扑于石上﹐ ……子春愛生于心﹐忽忘其約
﹐不覺失聲﹕“噫……”噫聲未息﹐身坐故處﹐道士者亦在其
前。
 見其紫焰穿屋上﹐大火起四合﹐ ……道士前曰﹕“吾子之
心﹐喜怒哀懼惡欲皆忘矣﹐所未臻者愛而已。向使子無
噫聲﹐吾之藥成﹐子亦上仙矣。 ……遙指路使歸。
 子春強登基觀焉﹐其爐已壞﹐ ……子春既歸﹐愧其忘誓﹐
復自效以謝其過。行至雲臺峰﹐絕無人跡﹐嘆恨而歸。
三複情節
 從形式上看來經過三次重復才能完成的情節。
這種情節在中國古代小說中,著名的有「劉玄
德三顧茅廬」、「黃石公三難張良」等。
 同一施動人向同一物件作三次重復的動作,取
得預期效果,稱之爲「三複情節」。
 杜貴晨指出三複情節的規律是:「進展→阻塞
—進展→阻塞一進展→完成」的三段式形態。
 這種螺旋上升的三段完成模式,強化了矛盾雙
方的對立,節奏均勻而又緊湊地把故事推向高
潮
 從閱讀效果來看,三複情節把可能有的戲劇性
發揮到極致的同時,更加強了讀者的期待心理
即企盼結局的情緒,並最後使讀者得到滿足。
 從故事要表達的意義來看,杜子春三次接受老
人的援助,他最後的改變背後有何意義?
 和之後上華山經歷幻境的結果相較,一個成功
改變,一個功虧一簣,兩者間最大的不同是甚
麼?
 成功 / 失敗;人境 / 幻境;現實 / 理想;世俗 /
仙聖………
度脫的主題:度與不度的矛盾
 同一類型作品中(〈烈士池〉、〈蕭洞玄〉)
均在陳述一個相同的事實,即「對人性的考驗
」。在主角允諾達成他人的請求時,莫不是自
信滿滿;可惜一旦過程中的試煉出現,縱使以
極大意志力抵抗,卻往住因無法跳脫人性的弱
點而違背其誓言。〈杜子春〉故事中正深刻的
呈現了此一主題。
 「度脫」一詞本出自佛教經典,「度」者超度
,「脫」者解脫,也就是超度解脫生與死的苦
厄。
 度脫傳說為極具趣味性的戲劇情節,它所具有
的救度、濟度觀念與佛教救濟思想有關。而度
脫模式構成,通常是某個有仙緣的凡人,經真
人點化,大徹大悟,依歸道教而得成正果。
 在小說中,真人對有仙緣者的點化和試探往往
是主要內容。其中,度人者多半是道教中的神
仙;被度者則是有神仙緣分者。
 但是故事的重心並不在於是否能度脫點化得成
,而是度脫的過程,即試煉。試煉人性中那些
共有的喜怒哀懼愛惡之情。於是,如何克服與
斬斷這種基本的人情、人性成了故事的重心。
 〈杜子春〉所以成為唐人小說中一篇卓越而成
功的作品,主要的原因即在於它這種充滿人性
的特色。
 在追求佛、道的涅槃與正果之前,必須先要斷
絕人倫關係、消滅七情六慾。對於一般人來說
,這種斷絕與拋棄,是何等的殘酷、無情。
 作者最後結局的安排似乎有意有種意識:
 人情、人性始終是現實生活中最值得珍惜而不
可拋棄的,即使它們有礙於成仙、成佛。「情
」的意義遠高於「道」、「法」之上,它是人
生存的基礎。
二元的對立與和諧
 就其中所呈現的結構而言,具有一種既對立又
和諧的特性。
 我們將《杜子春》故事作一簡單的結構圖: 1.
杜子春因為個性的關係而淪落街頭,後為老者
所助,脫離了困境—→ 2. 經歷三次的墮落與幫
助,杜子春終於脫離貧困的窘境而成為事業有
成的慈善家—→ 3. 為了感謝老者的援助,杜子
春赴約至華山助老者煉丹—→ 4. 老者與他約定
不可出聲,經歷了種種幻境,但最後仍功敗垂
成—→ 5. 杜子春破壞了約定回到現實的世界,
下山後欲重回故地尋老者,未能如願。
 在杜子春尚未登上華山幫助老者煉丹之前,故事主
要環繞在他能否克服個性中的缺點:揮霍無度、不
善於理財、整日遊蕩,不知立業成家等。
 從第三項以後則進入了故事的高潮:試煉。其實第
一、二項也是一種試煉,只不過他所試煉的內容與
後面的成仙道不同,它側重於要求主角能善於處理
現實世界中的事務。
 包括了賺錢營生以維持基本的生活、幫助婦弱以濟
老扶幼、洞穿人情(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等,這
些能力與性格都是適應現實世界所必須的,因此老
者的援助同時也可以是一種試煉,是對杜子春性格
上的試煉。
 相對的,第二種試煉則重在道教得道成仙的層
面,與第一種試煉不同。它所要求的不再是能
控制自己的心理、情緒與克服性格中的缺點,
而是「放棄」人性中基本的那些情欲:喜、怒
、哀、懼、愛、惡、欲。
 當我們把故事中二個試煉階段放在一起看時,
變成現了一種特有的美感,一種依違在現實/
理想;墮落/成長;世俗/仙境;嚮往/失落
;立約/毀約等對立又相連結的情境之中。
A C
B D
E
G
F
第
一
次
墮
落
第
一
次
援
助
第
二
次
援
助
第
三
次
援
助
第
二
次
墮
落
第
三
次
墮
落
毀
約
立
約
I
難題考驗的母題
 《杜子春傳》是一個標準的「難題考驗」型故
事,雖然題材為神仙類型,但故事的情節架構
還是屬於難題考驗一類。
 這種神仙考驗或難題考驗是民間故事中十分常
見的一種,通常故事的內容都是述說某個神仙
為了考驗凡人,故意設計一系列的難題,這些
難題可能是很難想像的艱困問題,也可能是讓
人無法抗拒的各種誘惑。
 故事只有兩種結局:通過考驗成仙,與無法通
過考驗。
 「神仙考驗」曾經是宗教故事中十分重要的題
材。在第一種故事裡,主人公通過了各種考驗
,得到令人稱羨的好結局。第二種故事則朝另
一個方向發展,藉著難題的試探,引出了人性
中卑劣黑暗的一面。如江蘇的《金人》故事。
 就中國早期的宗教故事而言,東晉時葛洪的《
神仙傳》便收錄了不少這類的故事,如《李八
百》《升仙村》《石氏女》《竹冠道人》《壺
公》《太真夫人》等。
 不僅道教宣揚考驗,佛教也十分講究這一套。
 《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者,……曾為
市掾。市中有一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
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惟長房於樓
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
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
旦日復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公語長房曰:
「我仙人也,忝天曹職,所統供事不勤,以此
見謫,蹔還人間耳,卿可教,故得見我。」
 公告長房曰:「我某日當去,卿能去否?」長
房曰:「思去之心,不可復言。惟欲令親屬不
覺不知,當作何計?」公曰:「易耳。」乃取
一青竹杖與長房,戒之曰:「卿以竹歸家,便
稱病,後日即以此竹杖置臥處,嘿然便來。」
 費長房即如壺公所言,以竹杖的障眼法騙過家
人,家人誤以為長房已死。
 湖宮為了考驗長房學仙的資質,於是將長房留
在一密室中,不久只見群虎騰躍撲來,虎磨牙
張口,欲噬長房,長房不懼。明日,又留長房
石室中,頭上有大石,方數丈,茅繩懸之,諸
蛇並往嚙繩欲斷,而長房自若。壺公告曰:「
子可教矣。」乃命噉混溷,混溷臭惡非常,中
有蟲長寸許,長房色難之,公乃嘆謝遣之曰:
「子不得仙也!今以子為地上主者,可壽數百
余歲。」為傳封符一卷付之,長房有此法術之
書,從此在地方上為民捉鬼伏妖。
 食穢的傳說
 人體不潔之物最易於聯想的莫過於「糞便」了
,佛洛依德 (Sigmund Freud , 1856-1939)
曾提出「嗜糞癖」一詞,他認為 : 嗅覺與味覺
其實也是身體的性欲區 , 它屬於生殖器性欲的
「鄰近感覺」,但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 ,
使嗅覺與味覺的衝動非性欲化了。
 《七真祖師列仙傳》中敘述王重陽 (1112-
1170) 在山東傳道 , 帶領徒弟化飯,暗中將靈
芝草變成肉,上面長蛆蟲 , 連肉帶蟲吞入肚裡
, 命令徒弟們照吃,丘處機毫不遲疑帶頭先吃
, 所以最早得道。
 在修德成道的過程中, 道教始終保留著原始
宗教的天真, 認為除了積德苦修之外, 凡人
還能夠因為特殊機遇而脫胎換骨。神仙有時會
以老人或乞兒的模樣和人玩捉迷藏, 試探人
的仙才與道心, 試探的方法往往想入非非,
帶有欺侮戲弄的特性。
 幾乎所有的英雄傳奇、冒險故事、成年或啟蒙
故事等,都含有「考驗」的基本情節, 超自
然神或尊長對晚輩,後生加以考驗, 受測者
通過體力、智力、道德、特殊盟約或奇特稟賦
的考核, 可以取得身份、獲得婚姻、加入集
團、成為領袖等獎賞。
 「食穢」主治驕妄之病, 破解人們自戀的天
性。人與神交流, 最需要的是服罪懺悔的心
。懺悔不但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宗教實踐, 也
是一種有助於人神合一的心理過程。道教大師
蕭道熙回答「什麼是仙道」時, 說 : 「做仙
佛不難, 只依一弱字便是, 曰 : 弱者道之用
也」, 「弱」是修道成仙的一字真經, 是對
忍辱服罪刻骨銘心的體認。
 小結:
 食穢在打破世人對世間所有事物固定的看法,
從吃穢物開始,重新認識「道」體悟「理」。
 佛教中一位以「食殘處穢污垢藏身」而聞名的
懶殘和尚, 常朗聲梵唱「經音先悽惋而後喜
」 ,當時寄住衡嶽寺的鄴侯李泌,被這悲憫
中流露欣喜之情的梵音感動 , 知道懶殘非同等
閒,一定是謫墜的仙佛之流,於是恭謹求道 ,
懶殘卻不假辭色,自管自用牛糞烤芋頭吃,等
好一餉,才拿吃剩的牛糞芋頭分給李泌,李泌
捧食而盡。
 寇謙之的遭遇與費長房近似 : 仙人給寇謙之一
服藥, 謙之一看, 那些藥都是「臭蟲惡物」
之類的髒東西, 吃不下去, 仙人嘆息說 : 「
謙之未易得仙耶」
 《太子須大拏經》《佛本行集經‧魔怖菩薩品
》等佛教經典中都有類似神仙考驗的情節。如
《普賢試縣翼》說余杭人縣翼在秦望山誦《法
華經》十二年,一心修煉。
 普賢大士化身為美女,要求借宿。夜半美女腹
疼,懇求縣翼為她按摩。縣翼「布裹錫杖,遙
為按之」。縣翼以其高尚的品行通過了考驗。
這就是後世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文殊度普賢
》的雛形。
 「難題考驗」是一個世界性的民間故事母題。
美國民俗學家斯蒂‧湯普森編制的《民間文學
母題索引》中,專門為「考驗」安排了一個大
類,底下列了約 1600 項各種考驗的母題。
 若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去追尋這個母題的淵源
,大概和早期人類生存的現況有關。在原始部
落社會裡,首領必須通過一系列嚴峻的考驗才
能取得資格;對於一般百姓來說,每一個年輕
人必須在成年禮中通過各種嚴酷、甚至於威脅
生命的考驗儀式後,方能被部落所接受,成為
社會中的一份子,從而享有成人的權利,這和
現今留存的成年禮有蜜切的關係。
 這些種種表明了「難題考驗」是人類為了生存
和發展,對野蠻、困難的環境與社會提出的一
種挑戰,它在早期人類的生活中反覆出現,終
於成為一種原型而活躍在人們心靈之中,並進
入人們口耳相傳的故事裡。
宗教與文學的差異
 文學在發展的過程中本來就受到宗教的影響很
深,許多文學體裁的起源就是為了宗教而服務
的。從宗教的角度言,那些虔誠的教徒為了宣
揚教義或推廣教法,會做出許多令人不可思議
的事情。如佛教的捨身供養。
 佛陀的《本生譚》中眾多的「捨身」故事,如
摩訶太子投身施餓虎( 《金光明經》卷四)
、尸毗王割肉代鴿命( 《大智度論》卷四)
等,經由文字、講說、圖像(各種壁畫)等各
種方式,廣泛的流行於社會,使「捨身」成為
人們頌揚的菩薩行。
 摩訶太子投身施餓虎( 《金光明經》卷四)
 摩訶太子投身施餓虎
 摩訶太子在擔任太子時,以其無量無數的慈悲之心廣布國
內貧苦之人,以各種飲食衣服資財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但是他發現,再多的錢才衣物拿去布施也很快便用罄,
無法真的使所有的人受惠。
 時值一位具足五通的神仙道士名叫勇猛,與五百位弟子在
這座山上的大嚴窟中,修禪行道,立志求取菩提,想要度
脫眾多的苦難,教化天下人使他們都修習善法。當時太子
栴檀摩提攜帶種種的美味飲食,上山來供養諸位修仙的道
人。當時仙師為太子祈願,於是為太子說法。太子心中喜
悅,意願喜歡無為,不想再回國。
 受到神仙的教化與感動,太子便解下瓔珞和莊嚴身體
的禮服,以及車馬僕人,全都交給輔佐的大臣讓他們
回國。身披鹿皮衣留住在山中,跟從老師學道,鑽研
尋求修道的方法。
 大臣稟報國王,遣使者至山中告知太子,命令他即刻
回國。太子修道之心堅決,明確的表達自己的立場。
國王只能讓步,命下屬固定時間輸送基本生活物資至
山上,避免太子挨餓受凍。
 就這樣過了很多年。那座山上有懸崖絕壁下有深谷,
穀底有一隻老虎剛生了七隻虎仔,當時天在下大雪,
虎媽媽抱著自己的幼仔已經三天沒有能夠尋覓食物,
害怕幼仔凍死,忍著饑餓守護著幼仔。大雪下個不停
 虎媽媽被饑餓逼迫想要吃自己的幼仔,當時山上的諸
位仙人及修道人,見到這個事情互相勸說:誰能捨棄
身命來救濟眾生,現在正是時候。
 太子聽了高聲說道:太好了,我的願望實現了!前往
懸崖頂向下張望,看見虎媽媽抱著幼仔被大雪覆蓋,
心中生起大悲心,站在山頭不動,寂然入定,隨即證
得了清淨的無生法忍,觀察見到自己過去無數劫的事
情,以及未來的事情。
 隨即告訴老師和五百位同學:我現在捨棄身命,希望
大家都能隨喜。老師問你修學的日子還淺,知見也還
不夠廣大,為什麼忽然要讓自己過早死去呢?
 太子回答:我從前(曾經)發願要施捨一千個身體,
過去已經施捨了九百九十九個身體,今天的施捨可以
 太子向老師告別後前往。當時大師和五百位神仙及修道
人滿眼含淚,送太子來到山崖頂上。
 太子就解下鹿皮的衣服用來纏裹住頭部和眼睛,雙手合
十,投身到老虎的面前。於是母虎得以吃到菩薩的肉,
母子都活下來了。當時懸崖頂上眾多的人向下張望,看
見太子被老虎吃掉,骨肉散落(在地),於是悲傷地大
聲痛哭,哭聲震動山中。
 太子(捨身)時,首陀會天的天人們和天帝釋、四天王
等、日月眾天人數千萬,都發了無上的菩提心。以音樂
歌舞、燃香、撒下的鮮花和曼陀羅花來供養太子,高聲
說道:好啊,(真是)大菩薩!從此不久您將(成佛)
住持道場。
 割肉餵鷹
 無量阿僧祇劫前,閻浮提中有一小國名為尸毗,其
國有一位護念眾生、慈悲為眾的薩波達國王,平日
廣行布施善法,凡是百姓有所需求,總是能夠體察
民情,應願供給,從不吝惜。
 當時,三十三天的帝釋天王 ( 天空之王 ) ,因陀羅,
出現五衰的退墮相貌,自知將不久於世間,他擔心
世間佛法到時已滅,無法生在有佛法的國度,繼續
修行。
 諸天龍神眾提議他投歸人間薩波達王,因為他勤修
佛道,將來必定成佛,若歸投於他,必能長養法身
,斷諸疑慮!
 帝釋天王有疑慮,就安排了一次割肉餵鷹的試探。
 為了試探薩波達王,命令邊境護守的天王將領毗首羯磨
( 天神 ) 化身為鴿,帝釋天變作大鷹,急追在後,追到薩
波達國王的座前,……
 一鴿一鷹很快來到薩波達王面前,鴿子要求國王保護他,
但鷹說:「我數日來飢餓難忍,已沒有耐心了,你身邊的
那隻鴿子是我覓來的美食,速速歸還給我!」
 國王回答:「我曾經發願要救度一切眾生、善護一切眾生
。今日我應該要救護這隻鴿子,豈可歸還給你,讓你殺害
生命,以求溫飽呢?」
 鷹反唇相譏:「國王您說要救度一切眾生,但是今天如果
您斷絕了我的食物,我同樣也活不下去。難道,我就不屬
於一切眾生嗎?」
 鷹要求一定要吃新鮮帶血的肉方能止飢,國王審度時
勢,無法下決定割肉餵鷹。
 於是薩波達王立即抽刀而出,割下自己身上的一塊肉
,交給老鷹,……。
 此時大鷹又開口說:「國王您應當平等對待眾生,
我雖然屬於畜生道,於理也不應偏頗;您若想用此肉
來換取鴿子的性命,是否應該用秤子秤看看兩者的重
量有沒有相等?」
 猛鷹害怕吃虧,要求國王拿出天秤來,替代鴿子,要
求國王割下身上與鴿子等重的肉。國王同意了,要侍
者拿天秤來,將鴿子放在一端,割下的肉放在另一端
讓兩邊能夠平均。
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國王腿骨上的肉都割完,天秤
兩端仍沒有等重。於是國王開始割手必上的肉,割
肋骨上的肉,割到身肉都無,沒有肉可以割,結果
天秤上國王的肉還是比鴿子輕。
 國王使盡力氣,踉蹌地站起身來,想要以全身爬攀
上秤盤,換取鴿子。頓時,因血肉盡失,沒有氣力
,從盤上跌落在地,昏厥休克,失去了知覺。 甦醒
後,突然醒悟肉身的意義……
 突然,奇蹟似地,國王一股作氣地登上了秤盤,兩
端剎時平衡。
 鷹問國王剛才的行動作為有無後悔,國王解說自己
的心得後,身體馬上恢復了原貌,圓滿了救護一切
眾生的大悲願行。
 敦煌莫高
窟 254 窟
右尸毗王
故事
 畫面上尸
毗王垂了
一腿盤坐
,有人用
刀在他腿
上割肉。
另有人手
持天平
 其次《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中,藥王菩薩的
「焚身供養」 ,成為法華行人「焚身」的主要依
據。行「燃指焚身」者,也多半為法華行者。
 加上《梵網經》中對「刺血寫經」、 「燒身燒臂
燒指」的倡導,更使這種看似激烈殘忍的宗教行為
受到傳播。
 《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大意如下:
 藥王菩薩在未證得佛果 ( 即菩薩位 ) 時,至心虔誠
的供養十方諸佛。用盡世間各種可能的美好物質奉
獻給佛陀,有一天他突然覺得「我雖以神力供養於
佛,不如以身供養。」
 於是:
 即服諸香:栴檀,薰陸,兜樓婆,畢力迦,沈
水、膠香,又飲薝卜諸華香油;滿千兩百歲已
,香油塗身,於日月淨明德佛前,以天寶衣而
自纏身,灌諸香油。
 發願
 以神通力願而自然身,光明遍照八十億恒河沙
世界。作是語已,即於八萬四千塔前,然百福
莊嚴臂,七萬二千歲而以供養。令無數求聲聞
眾,無量阿僧祇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皆使得住現一切色身三昧。
 爾時,諸菩薩、天人、阿修羅等見其無臂,憂惱悲
哀而作是言: 「此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是我等師,
教化我者。而今燒臂,身不俱足。」於時,一切眾
生喜見菩薩於大眾中,立此誓言: 「我捨兩臂,必
當得佛金色之身,若實不虛,令我兩臂還復如故。
」作是誓已,自然而復。
 對於一般文學家而言,這些宗教聖徒事蹟的紀錄宛
如一篇篇絕妙罕見的文學作品,其中情節充滿了無
限想像的可能,因此激發了他們無限創作的靈感,
將這些「動人」或印象深刻的文字幻化成一篇篇優
美離奇的傳奇美文,如〈杜子春〉便是。
相關影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 上)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e6NZ01NoatY&list=PLHjzQSFSIgu_kVS0tkzel1PUFNpFA-Rwb
 28 : 18-35 : 18 顛倒聽聞佛法發心書寫佛經供
養諸佛 ( 以自身骨血為工具 ) ,又奇蹟恢復殘肢
 佛典故事:太子捨身救虎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Ibq5HMdxM
 道教成仙思想:《雙瞳》
 01 : 1 : 26--01 : 5 : 59 黃大仙殺人成仙
 华人亲历原始部落奇怪成人礼 戴子弹蚁手套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3HOtyfI7Jw
 2 : 45-8 : 45 酋長兒子的成年禮
 8 : 45-12 : 35 主持人的體驗
 男子体验亚马逊部落特殊成年礼 最后下场超
凄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2wrzz3Y8BY
 圖塔族成年禮
 上万苦行僧修行实录
 7 : 45-10 : 45 ; 15 : 05-20 : 50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helloiac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sugeladi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helloiac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helloiac
 
常任俠日記集:兩京紀事(1932-1936)
常任俠日記集:兩京紀事(1932-1936)常任俠日記集:兩京紀事(1932-1936)
常任俠日記集:兩京紀事(1932-1936)
TAAZE 讀冊生活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helloiac
 
曾經新月映詩壇:方令孺傳
曾經新月映詩壇:方令孺傳曾經新月映詩壇:方令孺傳
曾經新月映詩壇:方令孺傳
TAAZE 讀冊生活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helloiac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helloiac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Yen-yanjifeng
 
魏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
魏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魏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
魏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
helloiac
 
孟浩然的介紹
孟浩然的介紹孟浩然的介紹
孟浩然的介紹
love_yun1103
 

What's hot (20)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後漢書 086 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
後漢書 086 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後漢書 086 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
後漢書 086 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
 
About libai
About libaiAbout libai
About libai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宋代「武夷棹歌」中的地景空間與文化意蘊
宋代「武夷棹歌」中的地景空間與文化意蘊宋代「武夷棹歌」中的地景空間與文化意蘊
宋代「武夷棹歌」中的地景空間與文化意蘊
 
晉書 053 卷五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晉書 053 卷五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晉書 053 卷五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晉書 053 卷五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古墓奇兵上卷第1章
古墓奇兵上卷第1章古墓奇兵上卷第1章
古墓奇兵上卷第1章
 
北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七十二 孝行
北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七十二 孝行北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七十二 孝行
北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七十二 孝行
 
常任俠日記集:兩京紀事(1932-1936)
常任俠日記集:兩京紀事(1932-1936)常任俠日記集:兩京紀事(1932-1936)
常任俠日記集:兩京紀事(1932-1936)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曾經新月映詩壇:方令孺傳
曾經新月映詩壇:方令孺傳曾經新月映詩壇:方令孺傳
曾經新月映詩壇:方令孺傳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魏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
魏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魏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
魏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孟浩然的介紹
孟浩然的介紹孟浩然的介紹
孟浩然的介紹
 

Similar to 杜子春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lofen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helloiac
 
1-1獨奏選篇一 讚僧詩(瑞隆)
1-1獨奏選篇一 讚僧詩(瑞隆)1-1獨奏選篇一 讚僧詩(瑞隆)
1-1獨奏選篇一 讚僧詩(瑞隆)
Oo Kang Zheng
 
長松茹退
長松茹退長松茹退
長松茹退
diin54321
 
舊唐書 170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舊唐書 170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舊唐書 170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舊唐書 170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helloiac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helloiac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sugeladi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lofen
 
陳寅恪與柳如是
陳寅恪與柳如是陳寅恪與柳如是
陳寅恪與柳如是
nk1953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helloiac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Yen-yanjifeng
 

Similar to 杜子春 (20)

1097163154
10971631541097163154
1097163154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明史 283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1-1獨奏選篇一 讚僧詩(瑞隆)
1-1獨奏選篇一 讚僧詩(瑞隆)1-1獨奏選篇一 讚僧詩(瑞隆)
1-1獨奏選篇一 讚僧詩(瑞隆)
 
長松茹退
長松茹退長松茹退
長松茹退
 
舊唐書 170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舊唐書 170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舊唐書 170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舊唐書 170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天祿千秋──宋徽宗「文會圖」及其題詩
天祿千秋──宋徽宗「文會圖」及其題詩天祿千秋──宋徽宗「文會圖」及其題詩
天祿千秋──宋徽宗「文會圖」及其題詩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明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紅樓夢
紅樓夢紅樓夢
紅樓夢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玉澗「瀟湘八景圖」東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
玉澗「瀟湘八景圖」東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玉澗「瀟湘八景圖」東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
玉澗「瀟湘八景圖」東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
 
陳寅恪與柳如是
陳寅恪與柳如是陳寅恪與柳如是
陳寅恪與柳如是
 
紀曉嵐與乾隆皇
紀曉嵐與乾隆皇紀曉嵐與乾隆皇
紀曉嵐與乾隆皇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堂號舉隅
堂號舉隅堂號舉隅
堂號舉隅
 
再論元稹〈鶯鶯傳〉為狎技文學
再論元稹〈鶯鶯傳〉為狎技文學再論元稹〈鶯鶯傳〉為狎技文學
再論元稹〈鶯鶯傳〉為狎技文學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7、第一编第四章历史散文第二节左国
 
1097163139
10971631391097163139
1097163139
 
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
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
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
 

More from 婉茹 王 (20)

6寧靖王
6寧靖王6寧靖王
6寧靖王
 
5秋水
5秋水5秋水
5秋水
 
3歸家
3歸家3歸家
3歸家
 
2父後七日
2父後七日2父後七日
2父後七日
 
1金龍禪寺
1金龍禪寺1金龍禪寺
1金龍禪寺
 
6毛穎傳新教案
6毛穎傳新教案6毛穎傳新教案
6毛穎傳新教案
 
5東門行
5東門行5東門行
5東門行
 
4阮籍
4阮籍4阮籍
4阮籍
 
3弱者的悲鳴
3弱者的悲鳴3弱者的悲鳴
3弱者的悲鳴
 
2臨床講義
2臨床講義2臨床講義
2臨床講義
 
1.青番公2
1.青番公21.青番公2
1.青番公2
 
荊棘裡的南瓜
荊棘裡的南瓜荊棘裡的南瓜
荊棘裡的南瓜
 
半臉女兒
半臉女兒半臉女兒
半臉女兒
 
母者
母者母者
母者
 
成果展版本
成果展版本成果展版本
成果展版本
 
報任安書2
報任安書2報任安書2
報任安書2
 
白門
白門白門
白門
 
廁所的故事
廁所的故事廁所的故事
廁所的故事
 
廁所的故事-老照片
廁所的故事-老照片廁所的故事-老照片
廁所的故事-老照片
 
楊索
楊索楊索
楊索
 

杜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