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49
詠懷
竹林七賢 ( 南朝墓磚圖 )
壹、阮籍形象介紹
 一、誑誕不羈的形象:
 1 愛喝酒,不愛當官,任步兵校尉只因為其中
有善釀酒的士兵
 2 司馬炎欲求阮籍女,與之結親,連醉二月不
醒以拒之
 3 驅車任意行之,途窮時哭絕而返
 二、不顧禮教,蔑視禮法:
 1 聽聞母親過世時,仍執意下棋,並飲酒二升
後吐血
 竹林七贤(一)曹马之争 百家讲坛 18 : 05-
22 : 05( 狼顧、三馬同食一槽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RI9FZzgm0
 新聞龍捲風 part5  中國史上「最短命」年
代?魏晉南北朝「七賢嗑藥」實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4aRovxNt7c
 2 為母守喪期間,仍喝酒,吃一整隻蒸豚,後
吐血
 3 名士 ( 裴楷 ) 弔唁,箕踞,不回禮
 4 酒後睡在販酒美婦人身邊
 5 遇早夭之年輕女子 ( 兵家之女,有才而美,
未嫁而亡 ) ,為之哭弔
 6 以青白眼待人 ( 嵇喜,嵇康之兄 ) ;嫂歸寧
後離家,送至戶外
 問題:
 這麼多傳說中,哪一件最能引起你的共鳴?或
者無法理解阮籍為何這麼做?
魏晉時期「孝」的重要
 《世說新語》中記載了東漢的一則事例,則充
分說明了“孝”的重要性:
“陳仲弓為太丘長,時吏有詐稱母病求假。事
覺,收之,令吏殺焉。主簿請付獄考眾奸,仲
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
罪莫大。考求眾奸,豈復過此?’”
小吏謊稱母病請假,罪竟致死,可見在東漢,
“孝”被提到了多么重要的地位。
 《三國志》的一則事例反映了這一時期士人腦
海中的忠君思想,已是日趨淡薄了:
“太子(曹丕)燕會,眾賓百數十人,太子建
議曰:‘君父各有篤疾,有藥一丸,可救一人
,當救君邪,父邪?’眾人紛紜,或父或君。
時原在坐,不與此論。太子諮之于原,原悖然
對曰:‘父也。’太子亦不復難之。”
 小結:孝先于忠
 孝順比忠君更重要,暗示了後來叛君的眾多史
實
 魯迅說:“魏晉,是以孝治天下的,不孝,故
不能不殺。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為天位
從禪讓,即巧取豪奪而來,若主張以忠治天下
,他們的立腳點便不穩,辦事便棘手,立論也
難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
 孝為王朝的更替披上了一層合法的外衣,成了
統治者更好地維護自己統治的手段。
 王祥事後母
 王祥對待他的後母朱夫人非常謙恭謹慎。他家
有一棵李樹,結的果實很好,後母一直讓他看
守那棵樹。有一次,王祥正看守李樹時忽然起
了風雨,王祥就抱著樹哭泣。
 王祥曾經在別的床上睡覺,後母親自前往,準
備暗中砍死王祥。正好那時王祥起床,後母空
砍在被子上。等到王祥回來,知道後母因為沒
能殺死他而遺憾不已,因而跪在後母面前請求
一死。後母於是終於被王祥所感動,從此愛護
他如同自己的親生兒子一般
 臥冰求鯉、黃雀入帳
 王祥異母弟王覽 ( 兄友弟恭 )
 數歲時見王祥被繼母鞭打,王覽都抱著母親朱
氏哭求停止。年紀稍大後,又勸母親不要虐待
王祥,令朱氏有所收斂。
 當王祥漸漸有名聲時,朱氏十分忌恨,想以毒
酒殺死王祥,王覽知道後與王祥爭飲,朱氏害
怕會毒死親兒,將毒酒奪回。後來每當朱氏給
王祥的菜饌,王覽都會先試數口,朱氏害怕王
覽會吃到毒藥,才打消毒殺王祥的念頭
 王祥歷事三朝:東漢、曹魏、西晉。他是忠臣
嗎?
三、思考問題
 1 與魏晉「名士」的「風流」形象相符,但這些
行為舉止背後透顯了什麼?阮籍與其它「名士們
」為何要做出這麼多與「士」 ( 讀書人 ) 形象相
反、落差極大的舉動來?
 可能的解答:
 三國末年,那幾個大名士,司馬懿殺了兩個─—夏侯
玄和何宴,司馬昭也殺了—個─—嵇康,他們的罪狀
大致是相同的,不孝。可是臧榮緒在《晉書 · 阮籍傳
》上說:「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籍由是不與事,遂酣飲為常。……鍾會數以時事問之
,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
 因為當時的政治氛圍與時代背景的壓迫,
朝不保夕的生活與「名教」觀念的束縛。
「自我」意識的醒絕,體悟到「我」在宇
宙中,在團體的大國家、社會人群中,是
絕對、獨特的個體。為了凸顯「我」與「
眾人」的不同,所以做出那些具有「表演
」性質的誇張行為。
 但是士人們 ( 我 ) 並無法真正地脫離背後的
大群體,脫離國家社會、人群,甚至整個
時代的環境 ( 思想、觀念、文化、習俗 ) ,
於是在兩者間不斷的掙扎、矛盾與選擇。
 2 既然政治險惡,在朝廷當官隨時有斷頭亡身
的可能,阮籍為何不選擇像陶淵明一樣辭職歸
隱?
 可能的答案:
 阮籍身世已決定了他不能如後世的陶淵明一樣
歸隱田園,﹍﹍阮籍的父親阮瑀,詩人、散文
家“建安七子”之一,曾在曹操幕中擔任司空軍
師祭酒,相軍師祭酒多年,為曹操的親隨吏員
。阮瑀早年去世(阮籍時年三歲),曹丕作了
一篇《寡婦賦》,序中說: ﹍﹍
 又命王粲並作之,並對阮瑀遺孀有所照應,可
見阮籍與司馬氏集團誅殺的曹氏關係非同一般
 阮籍雖未直接參與權力鬥爭的任何一方,但從
一開始,他便已經成為權力鬥爭者所關注的焦
點,又是權力鬥爭雙方爭取的物件,更因為他
的聲名已遠播儒林。
 阮籍的妻子是曹魏公主,身为驸马的阮籍,不
但是家庭和曹魏皇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包
括他自己的思想,也是牢牢的站在曹魏阵营。
阮籍的謹慎
 有一位官員,叫做李康,他給自己的後代寫了
一篇家規,裡面就說到這樣一件事情
 李康說,自己有一天在司馬昭身邊伺候,當時
來了三位長史官彙報工作。三位都說完工作,
準備走了。晉王司馬昭忽然說:“一個當領導
的人,應當要清廉,謹慎、勤勉,只要是好好
做到這三點,那有何必擔心地方管理不好呢!
”三位長史謝恩,走了。
 然後司馬昭很有感慨的回頭對李康等幾位官員
說:
 “ 我提個問題,如果說清廉、謹慎、勤勉三項
官員的優良品質,需要去掉一個的話,那麼你
們會選擇先去掉哪一個呢?”
 司馬昭的回答很明顯是有所指的。官員的三項
基本素質,缺一不可。少了清廉,那就是貪官
,少了謹慎,那就可能誤民誤國,少了勤勉,
那就會公務廢弛。答案本來可以有很多,但每
位官員都知道,真正的答案只有一個,就是領
導心中的答案。
 於是眾人都開始揣摩司馬昭的心裡。到底晉王
是覺得三個裡面那個最重要呢
 有的人回答:“清廉是為官的根本,不能去。”
司馬昭沒有表態。問到李康的時候,李康說:
“清廉和謹慎,那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實在不
得已要去掉一個的話,那謹慎還是最後必須要
留下來的。”
 司馬昭一聽很高興,說:“你說的很好。那你
舉個例子,最近這麼多年來,誰真正稱得上是
謹慎呢?”
 官員們一一列舉魏國建立以來的一些名臣,都
是平常做事小心謹慎的人,但都得不到司馬昭
的首肯。
 司馬昭聽了,點點頭,說:“你們說的人都很
謹慎,但全天下最小心謹慎的,那莫過於阮籍
啊。我每次和阮籍交談的時候,他說得話都含
義深遠,可是從來沒有評論時事,沒有表揚或
貶低哪個人,實在是太謹慎了呀!
貳、家世背景介紹
 一、生平
 父親阮瑀,為曹操文吏,多出章表,位列「
建安七子」之一。阮籍年幼喪父,家貧勤學,
少年即通詩書,曾任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官
。阮籍本有輔佐天子,濟世安民之大志,但苦
於時運,在司馬懿、司馬昭父子執政下任官,
動輒飲酒佯狂,得以年壽終。曾登廣武而嘆曰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 當時明帝曹丕已亡,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
,二人明爭暗鬥,政局十分險惡。
 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託病辭官歸裡。正始
十年 (249) ,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
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
 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于曹魏皇室,對司馬氏
集團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
於是他採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或者
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
者緘口不言。鐘會是司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
問阮籍對時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辦法獲
免。
 二、政治背景:恐怖的肅殺氣氛,對文士的壓迫
 阮籍出生的西元 210 年,是建安十五年,當他
11 歲時,(西元 221 年)曹丕導演了漢帝禪位
,他死後兩年(西元 265 年),魏主再次禪位於
晉。
 從“正始”(西元 240 年)開始,曹魏政權由相對
穩定時期進入了變故迭生階段,一場持續多年的
司馬氏與曹氏的權力鬥爭展開了,並最終以司馬
懿發動的“高平陵之變”(西元 249 年)殺了曹氏
集團的代表曹爽作為結局。
 司馬懿把曹爽兄弟及其集團的諸名士何晏、丁
謐、李勝、畢軌、桓範等誅滅三族。其後司馬
師又於正元六年(西元 254 年)族滅了在政治
上與他對立的名士夏侯玄、李平、許允等大屠
殺造成了政治上的恐怖局勢。
 這就是阮籍生活的“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
士少有全者”所包含著的豐富而具體的歷史內
容。 
參、課文解析與重點
 一、從「動作」推測「內心」想法
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幃鑒明月,清風吹
我襟。
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
傷心。
 翻譯:
 在晚上眾人入睡之時,我卻難以入睡,起身披,
彈響了琴弦。月光照在衣起坐,彈響了琴弦。月
光照在薄薄的帳幔上,清風吹入我的衣襟。大雁
在野外哀號,飛鳥在北方林中嗚鳴。鳥和我一樣
都在不寐而徘徊,但又能看到什麽?不過是叫人
 全詩共八句,以二句為一組來看,則本詩所強
調的「行動」,似乎集中在抒發內心苦悶、焦
慮、憂傷等負面的情感。
 問題:
 1 阮籍為何睡不著?在詩裡找得到答案嗎?
 2 為何彈琴?不是其他樂器?彈琴這一舉動有
無特別的意涵?
 可能解答:
 彈琴對於中國傳統文人來說,不是一種簡單的
行樂活動、顯示文化修養的舉動,它本身帶有
極豐富的意涵。首先是知音的追求,如伯牙與
鐘子期的相遇,……
 除了尋求知音外,恐怕也有藉此抒發自己的志
向,藉此突出自己高亮潔清的人格,以與其他
人做區別的意涵。所以下二句:「薄幃鑒明月
,清風吹我襟」,更以「明月」、「清風」來
直接點出我心胸的磊落、人格的高尚。
 3 整首詩出現很多「聲音」,可以指出有哪些
?這些聲音有無特別意涵?
 可能解答:
 琴、嘆息、鳥鳴。琴,自明其志,抒發內心的
思想、志向或情緒。鳥「鳴」,求友 ( 呼
喚 ) 、不平之鳴、對未來的徬徨、呼叫 ( 吶
喊 ) 。
 連結阮籍的善「嘯」,則此聲音的意義更豐富。
號、鳴的飛鳥恰好正與善「嘯」的阮籍形像相符
。史載阮籍善「嘯」,所謂嘯是一種類似吹口哨
的技法,將手指放入口中,蹙口而吹氣,可以產
生極大的音量與悠遠的效果。
 《竹林七賢論》云:「阮籍,字嗣宗,性樂酒善
嘯,聲聞數百步。」阮籍崇拜的孫登,其嘯能「
感風雷」,後世名為孫登之嘯為「動地」,其气
勢之宏大可想而知。嘯是隨口野曲,它非但不雅
,而且很「俗」。阮籍善於長嘯,似乎也和這種
「俗」的特質有關,即他利用此「俗」俚不雅(
自然)的舉動來表達他對某些當時社會流行的「
雅」(名教)的鄙視、反抗。
嘯
阮籍嘯台
 《裴楷別傳》﹕「初,陳留阮籍遭母喪,楷弱冠往吊
,籍乃离喪位,神志晏然,乃至縱情嘯詠,旁若無
人。」面對強大的禮法風俗,他能神志安然的不予
理會,縱情長嘯,其傑傲狂放的形像顯然可見。
 補充:魏晉時期道家修練中有一種就是以「嘯」養
神,嘯具有某種宗教的、民俗的味道,可以求神仙
( 不死 ) ,也可以招喚神靈鬼魂,如漢代劉根的故事
。
 《後漢書‧方術傳》:
 劉根者,潁川人也。隱居嵩山中。諸好事者自遠而
至,就根學道,太守史祈以根為妖妄,乃收執詣郡
,數之曰:
 「汝有何術,而誣惑百姓?若果有神,可顯一驗事
。不爾,立死矣。」根曰:「實無它異,頗能令人
見鬼耳。」祈曰:「促召之,使太守目睹,爾乃為
明。」根於是左顧而嘯,有頃,祈之亡父祖近親數
十人,皆反縛在前,向根叩頭曰:「小兒無狀,分
當萬坐。」顧而叱祈曰:「汝為子孫,不能有益先
人,而反累辱亡靈!可叩頭為吾陳謝。」祈驚懼悲
哀,頓首流血,請自甘罪坐。根嘿而不應,忽然俱
去,不知在所。
 小結:嘯可盡意而言不盡意,所以在阮籍的內心也
許暗藏以「聲」寄「意」的意含。
 開封阮籍衣冠冢:明朝萬曆年間建,其中有墓冢還有墓碑,墓碑是在清
朝光緒年間所立的。曾於 1981 年經過整修。整座墓冢的高度的大概為
1.85 米,形狀呈現圓錐形,下部的直徑大概是 5.3 米。
二、盤旋的飛鳥與徘徊的詩人
 1.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獨飛、盤旋
鳴叫的飛鳥有何象徵意義?
 可能的解答:
 鴻鳥的號、鳴為求友,則自然能體會出詩人的
徘徊也是如此。反觀那孤獨單飛的鳥,亦是不
斷盤旋,不斷尋求同伴。這個「同伴」或「友
」可以是個實指,更可以放大視為一種方向、
希望。《詠懷詩》中出現許多「鳥」意象:「
孤鳥西北飛,離獸東南下」(其十七),「焉
見孤翔鳥,翩翩匹無群」(其四十八)。
 2. 天上的飛鳥和地上徘徊的詩人之間相連著看,
有何關係?
 可能解答:
 「路」與「飛鳥」一樣,是《詠懷詩》中的代表
性意象,也象徵著阮籍對人生之路的探索與追求
。這些路既有世俗之「世路」、「時路」、「勢
路」、「捷徑」、「狹路」,也有理想之「天路
」、「天途」、「天津」、「天階路」。其中最
值得探究的是找不到「路」的描寫:
 「天階路殊絕」,「雲漢邈無梁」(三十五),
所以只好在「歧路」(其二十)、「衢路」(其
五十九)和路端為「失路」(其五)而痛哭。這
些路意象與飛鳥意象一樣形象地再現了阮籍無望
 詩還反復出現了一種抒寫作者在現實生活中找
不到出路的「失路」意象:「失路將何如?」
(其五),「中路將安歸」(其八),「楊朱
泣歧路」(其二十),「出門臨永路」(其十
七)。其中有對貿然入仕、誤入歧途的懊悔,
有面對茫茫曠野無從擇路的痛苦。是阮籍「進
退失據」心態的真實寫照。
 3. 由「鳥」延伸而出的意思:
 飛鳥可以視作詩人靈魂的象徵,而徘徊、盤旋
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飛鳥,無以駐足之際,正是
憂傷、孤獨、恐懼、辛酸、愁苦、焦慮的詩人
寫照。靈魂的信仰,幾乎普遍存在古今中外各
個民族,中國自然也不例外。從考古的資料可
以證明,人類從石器時代就有對靈魂的模糊概
念。
 從《禮記•郊特牲》中可以知道,人死之後,
「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這種魂魄觀包
含了中國古代靈魂學說的幾個基本要素:
 (一)人由精神(魂氣)與肉體(形魄)兩個
要素組成;(二)魂魄可以分離。人活著的時
候,二者是統一的,人一旦死亡,二者就呈分
離狀態;(三)人的生死與魂魄的活動密切相
關。人死,魂魄不是一般地離異,而是魂氣上
天,形魄入地,進入不同的境界。
 在民間信仰中,靈魂從來就不是一種抽象的存
在、觀念,而是具有實體性、物質性,可觸摸
、可拿取的事物。再加上古人將睡夢與靈魂觀
念相結合,視靈魂為可以到處移動的物質,因
此就賦予靈魂「飛鳥」的外型。
 西攀高速公路段的建
設過程中,發現了古
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大
量出土文物和遺址。
 這段古代南方絲綢之
路上共發現了熱水村
遺址、大石墓遺址、
何家壩遺址等 8 個遺
址以及 4 處大石墓群
和 3 處明代甕葬。
 據考古學家分析甕棺
的葬法是人在去世之
後將其屍骨肢解以後
放入甕棺
 印度女孩屍體燃燒時靈魂被攝影機捕捉到影像:在大火旁邊
有一個類似靈魂的女孩魂,在那裡飄過來飄過去,看樣子很
像她急著返回進入自己的肉體。但見她進入了火光裡,發覺
太燙了,靈魂又跳出來了。
靈魂出竅
照 俄羅斯科學家聲稱利用特製的攝影機,拍
攝到顯示人類死亡一刻,靈魂離開肉身時
的圖片。
 據俄羅斯媒體 Life.ru 網站刊出的圖片 ( 靈
魂出竅照 ) ,即將死亡的人仍有靈魂,並
由藍色部分顯示出來,而在人死亡的一刻
,藍色部分幾乎完全減退,取而代之,紅
色部分佔據更大位置;在人死後,人體更
是由頭至腳變為紅色。
 越南女子丁氏享
上週六騎機車行
經高市擴建路與
成功二路口時被
貨車撞死,警方
事後調閱路口監
視畫面,赫見丁
氏享命喪輪下那
刻,竟有一長髮
、身著越南傳統
長衫的女子影像
從貨車旁冒出,
彷彿靈魂出竅
鳥形的靈魂及其進出口
 一、鳥形的靈魂
 鳥信仰、鳥崇拜與鳥生傳說,是中國東部沿海
地區和東南地區,乃至環太平洋沿岸地區的一
個獨特的文化表徵。鳥或做圖騰,或作為巫術
活動中的靈物,或作為民族的祖先。
 中國新石器時代,東南沿海的大汶口文化、龍
山文化、河姆渡、馬兵濱、良渚文化。長江中
游的大溪文化,以及珠江三角洲的石峽文化中
,都保留著豐富的鳥紋圖形和鳥形器遺存。
 雲南滄源崖畫中的「鳥形人」圖像
 哈尼族喪禮舞「棕扇舞」:飛鳥送魂歸天
 美洲印地安人有一組以圖
畫文字表達的戰歌,形像
地反映了這種十分古老的
靈魂化鳥的觀念。戰歌的
圖意如下:
 1 戰士帶翼,表明他的迅
速; 2 他在星辰之下; 3
他在天的中央下面,手裡
拿著戰棒和響器; 4 吃肉
的鷲迴翔於空中; 5 戰士
受命於疆場; 6 飛升天空
成為神靈。
 日遊神與夜遊神
三、與第二首詩對看
 詠懷‧其二
 二妃遊江濱,消遙順風翔。交甫懷環珮,婉孌
有芬芳。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傾城迷下
蔡,容好結中腸。感激生憂思,諼草樹蘭房。
膏沐為誰施?其雨怨朝陽。如何金石交,一旦
更離傷?
 翻譯:
 這首詩寫原先認為是美好的、可信賴的事物,
最後幻滅喪失的悲哀,字面上寫的是愛情。
 這首詩用了許多典故(《列仙傳》、李夫人、
《登徒子好色賦》、《詩經》等),前四句寫
兩位仙女與年輕人鄭交甫相遇,仙女贈給交甫
一隻環珮;
 五至八句寫女子的美貌,這美好的感情令人千
載難忘;
 九至十二句寫事與願違,最後他們是分開了;
最後二句「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點出作
者的感嘆:如果像這樣金石之交的感情都會改
變的話,那我們還能夠掌握些什麼呢?

More Related Content

More from 婉茹 王

More from 婉茹 王 (20)

5秋水
5秋水5秋水
5秋水
 
3歸家
3歸家3歸家
3歸家
 
2父後七日
2父後七日2父後七日
2父後七日
 
1金龍禪寺
1金龍禪寺1金龍禪寺
1金龍禪寺
 
6毛穎傳新教案
6毛穎傳新教案6毛穎傳新教案
6毛穎傳新教案
 
5東門行
5東門行5東門行
5東門行
 
3弱者的悲鳴
3弱者的悲鳴3弱者的悲鳴
3弱者的悲鳴
 
2臨床講義
2臨床講義2臨床講義
2臨床講義
 
1.青番公2
1.青番公21.青番公2
1.青番公2
 
5.祭妹文
5.祭妹文5.祭妹文
5.祭妹文
 
荊棘裡的南瓜
荊棘裡的南瓜荊棘裡的南瓜
荊棘裡的南瓜
 
半臉女兒
半臉女兒半臉女兒
半臉女兒
 
母者
母者母者
母者
 
成果展版本
成果展版本成果展版本
成果展版本
 
報任安書2
報任安書2報任安書2
報任安書2
 
杜子春
杜子春杜子春
杜子春
 
白門
白門白門
白門
 
廁所的故事
廁所的故事廁所的故事
廁所的故事
 
廁所的故事-老照片
廁所的故事-老照片廁所的故事-老照片
廁所的故事-老照片
 
楊索
楊索楊索
楊索
 

4阮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