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8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三國志
 52 / 65
 32 段 8702 字
 281 种 422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西晉]陳壽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三國志 /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黃初二年 1 赤烏七年[244] 1 黃武四年 1 赤烏六年[243] 1 嘉禾五年[236] 1 建安二十年[197] 1
黃武元年 1 赤烏四年[241] 1
地点 交州 4 西陵 4 豫章 4 征羌 4
人物 太子 8 陸遜 6 步騭 5 諸葛瑾 5 諸葛恪 5 顧雍 5 劉備 4 吳王 4
文官 丞相 12 都督 6 中郎 5 典軍 3
武官 衛尉 8 都尉 5 車騎將軍 3
其他 尊號 3 隸書 1 定侯 1
目錄
0
1
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張昭 字子布,彭城 人也。少好學,善隸書 ,從白侯子安受左氏 春秋,博覽眾書,與琅邪 趙
昱 、東海王 朗俱發名友善。弱冠察孝廉孝廉 ,不就,與朗共論舊君諱事,州里才士陳琳 等皆稱善
之。刺史刺史 陶謙 舉茂才,不應,謙以為輕己,遂見拘執。昱傾身營救,方以得免。漢末大亂,徐方士
民多避難揚土,昭皆南渡江。孫策 創業,命昭為長史長史 、撫軍撫軍 中郎中郎 將,升堂拜母,如比肩 之舊,
文武之事,一以委昭。昭每得北方士大夫士大夫 書疏,專歸美於昭,昭欲嘿而不宣則懼有私,宣之則恐非
宜,進退不安。策聞之,歡笑曰:「昔管仲相齊 ,一則仲父 ,二則仲父 ,而桓公為霸者宗。今子
布賢,我能用之,其功名獨不在我乎!」
名 地 艺 名 地
名 主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武 文 礼
文
事 名 名
1 / 8
https://taolang.club/doc/7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
4
5
6
7
8
策臨亡,以弟權託昭,昭率群僚立而輔之。上表 漢室,下移屬城,中外將校,各令奉職。權悲感未視
事,昭謂權曰:「夫為人後者,貴能負荷先軌,克昌堂構,以成勳業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盜滿山,孝孝
廉廉 何得寢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權上馬,陳兵而出,然後眾心知有所歸。昭復為權長長
史史 ,授任如前。後劉備 表權行車騎將軍車騎將軍 ,昭為軍師軍師 。權每田獵,常乘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馬鞍。
昭變色而前曰:「將軍何有當爾?夫為人君者,謂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謂馳逐於原野,校勇於猛獸
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權謝昭曰:「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然猶不能已,乃作射虎
車 ,為方目,閒不置蓋,一人為御,自於中射中射 之。時有逸群之獸,輒復犯車,而權每手擊以為樂。昭
雖諫爭,常笑而不答。魏黃初二年,遣使者邢貞拜權為吳王 。貞入門,不下車。昭謂貞曰:「夫禮無不
敬,故法無不行。而君敢自尊大,豈以江南寡弱,無方寸之刃故乎!」貞即遽下車。拜昭為綏遠將軍綏遠將軍 ,
封由拳侯 。權於武昌,臨釣臺 ,飲酒大醉。權使人以水灑群臣曰:「今日酣飲,惟醉墮臺中,乃當止
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車中坐。權遣人呼昭還,謂曰:「為共作樂耳,公何為怒乎?」昭對曰:「昔紂
為糟丘酒池長夜之飲,當時亦以為樂,不以為惡也。」權默然,有慚色,遂罷酒。初,權當置丞相丞相 ,眾
議歸昭。權曰:「方今多事,職統者責重,非所以優之也。」後孫邵 卒,百寮復舉昭,權曰:「孤豈為
子布有愛乎?領丞相丞相 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顧雍 。
權既稱尊號 ,昭以老病,上還官位及所統領統領 。更拜輔吳將軍輔吳將軍 ,班亞三司,改封婁侯 ,食邑萬戶。
在里宅無事,乃著春秋左氏 傳解及論語注 。權嘗問衛尉衛尉 嚴峻 :「寧念小時所闇書不?」峻因誦孝
經 「仲尼居」。昭曰:「嚴畯 鄙生,臣請為陛下誦之。」乃誦「君子之事上」,咸以昭為知所誦。
昭每朝見,辭氣壯厲,義形於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進見。後蜀 使來,稱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權
歎曰:「使張公在坐,彼不折則廢,安復自誇乎?」明日,遣中使勞問,因請見昭。昭避席謝,權跪止
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 、桓王 不以老臣屬陛下,而以陛下屬老臣,是以思盡臣節,以報厚
恩,使泯沒之後,有可稱述,而意慮淺短,違逆盛旨,自分幽淪,長棄溝壑,不圖復蒙引見 ,得奉帷
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國,志在忠益,畢命而已。若乃變心易慮,以偷榮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權辭謝
焉。
權以公孫淵 稱藩,遣張彌、許晏至遼東拜淵為燕王 ,昭諫曰:「淵背魏懼討,遠來求援,非本志
也。若淵改圖,欲自明於魏,兩使不反,不亦取笑於天下乎?」權與相反覆,昭意彌切。權不能堪,案
刀而怒曰:「吳國 士人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孤之敬君,亦為至矣,而數於眾中折孤,孤嘗恐失
計。」昭熟視權曰:「臣雖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誠以太后 臨崩,呼老臣於床下,遺詔顧命之言故
在耳。」因涕泣橫流。權擲刀致地,與昭對泣。然卒遣彌、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稱疾不朝。權恨之,
土塞其門,昭又於內以土封之。淵果殺彌、晏。權數慰謝昭,昭固不起,權因出過其門呼昭,昭辭疾
篤。權燒其門,欲以恐之,昭更閉戶。權使人滅火,住門良久,昭諸子共扶昭起,權載以還宮,深自克
責。昭不得已,然後朝會 。
昭容貌矜嚴,有威風,權常曰:「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舉邦憚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236]卒。
遺令幅巾 素棺,斂以時服。權素服臨弔,諡曰文侯 。長子承已自封侯,少子休襲爵。
昭弟子 奮年二十,造作攻城大攻車,為步騭 所薦。昭不願曰:「汝年尚少,何為自委於軍旅乎?」
奮對曰:「昔童汪死難 ,子奇治阿,奮實不才耳,於年不為少也。」遂領兵為將軍,連有功效,至半
州都督都督 ,封樂鄉亭侯 。
礼
文
文 名 武 武
军 武
主
武
主 地
文
名
文 名
礼 武 武 主
名 作 武 名
作 名
代
主 號
礼
名 主
政
主
礼
礼 號
亲 名
葬
文 主
2 / 8
https://taolang.club/doc/7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9
10
11
12
13
承字仲嗣,少以才學知名,與諸葛瑾 、步騭 、嚴畯 相友善。權為驃騎將軍驃騎將軍 ,辟西曹掾曹掾 ,出為長沙
西部都尉都尉 。討平山 寇,得精兵萬五千人。後為濡須都督都督 、奮威將軍奮威將軍 ,封都鄉侯 ,領部曲五千人,
承為人壯毅忠讜,能甄識人物,拔彭城 蔡款、南陽 謝景 於孤微童幼,後並為國士,款至衛尉衛尉 ,景豫豫
章太守章太守 。又諸葛恪 年少時,眾人奇其英才,承言終敗諸葛氏 者元遜也。勤於長進,篤於物類,凡在
庶幾之流,無不造門。年六十七,赤烏七年[244]卒,諡曰定侯 。子震嗣。初,承喪妻,昭欲為索諸葛
瑾 女,承以相與有好,難之,權聞而勸焉,遂為婿。生女,權為子和納之。權數令和脩敬於承,執子婿
之禮。震諸葛恪 誅時亦死。
休字叔嗣,弱冠與諸葛恪 、顧譚 等俱為太子 登僚友,以漢書 授登。從中庶子中庶子 轉為右弼都尉都尉 。
權常游獵,迨暮乃歸,休上疏諫戒,權大善之,以示於昭。及登卒後,為侍中侍中 ,拜羽林羽林 都督都督 ,平
三典軍典軍 事,遷揚武將軍揚武將軍 。為魯王 霸友黨所譖,與顧譚 、承俱以芍陂 論功事,休、承與典軍典軍 陳
恂通情,詐增其伐,並徙交州 。中書令中書令 孫弘佞偽險詖,休素所忿,弘因是譖訴,下詔書賜休死,時
年四十一。
顧雍 字元歎,吳郡 吳人也。蔡伯喈 從朔方 還,嘗避怨於吳,雍從學琴書 。州郡表薦,弱冠為合合
肥長肥長 ,後轉在婁、曲阿 、上虞 ,皆有治跡。孫權 領會稽太守會稽太守 ,不之郡,以雍為丞,行太太
守守 事,討除寇賊,郡界寧靜,吏民歸服。數年,入為左司馬左司馬 。權為吳王 ,累遷大理奉常 ,領尚書尚書
令令 ,封陽 遂鄉侯 ,拜侯還寺,而家人不知,後聞乃驚。
黃武四年,迎母於吳。既至,權臨賀 之,親拜其母於庭,公卿大臣畢會,後太子 又往慶焉。雍為人
不飲酒,寡言語,舉動時當。權嘗歎曰:「顧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飲宴歡樂之際,左右恐有酒失而
雍必見之,是以不敢肆情。權亦曰:「顧公在坐,使人不樂。」其見憚如此。是歲,改為太常太常 ,進
封醴陵侯 ,代孫邵 為丞相丞相 ,平尚書尚書 事。其所選用文武將吏各隨能所任,心無適莫。時訪逮民閒,
及政職所宜,輒密以聞。若見納用,則歸之於上,不用,終不宣泄。權以此重之。然於公朝有所陳及,
辭色雖順而所執者正。權嘗咨問得失,張昭 因陳聽采聞,頗以法令太稠,刑罰微重,宜有所蠲損。權
默然,顧問雍曰:「君以為何如?」雍對曰:「臣之所聞,亦如昭所陳。」於是權乃議獄輕刑。久
之,呂壹 、秦博為中書中書 ,典校諸官府及州郡文書。壹等因此漸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舉罪
糾奸,纖介必聞,重以深案醜誣,毀短大臣,排陷無辜,雍等皆見舉白,用被譴讓。後壹姦罪發露,收
繫廷尉廷尉 。雍往斷獄 ,壹以囚見,雍和顏色,問其辭狀,臨出,又謂壹曰:「君意得無欲有所道?」
壹叩頭 無言。時尚書郎尚書郎 懷敘面詈辱壹,雍責敘曰:「官有正法,何至於此!」
雍為相十九年,年七十六,赤烏六年[243]卒。初疾微時,權令醫趙泉視之,拜其少子濟為騎都尉騎都尉 。雍
聞,悲曰:「泉善別死生,吾必不起,故上欲及吾目見濟拜也。」權素服臨弔,諡曰肅侯 。長子邵早
卒,次子裕有篤疾 ,少子濟嗣,無後,絕。永安 元年,詔曰:「故丞相丞相 雍,至德忠賢,輔國以
禮,而侯統廢絕,朕甚愍之。其以雍次子裕襲爵為醴陵侯 ,以明著舊勳。」
邵字孝則,博覽書傳,好樂人倫。少與舅陸績 齊名,而陸遜 、張敦、卜靜等皆亞焉。自州郡庶幾及
四方人士,往來相見,或言議而去,或結厚而別,風聲流聞,遠近稱之。權妻 以策女。年二十七,起
家為豫章太守豫章太守 。下車祀先賢徐孺子 之墓,優待其後;禁其淫祀非禮之祭者。小吏資質佳者,輒令就
學,擇其先進,擢置右職,舉善以教,風化大行。初,錢唐丁諝出於役伍,陽羨 張秉生於庶民,烏
程 吳粲、雲陽 殷禮起乎微賤,邵皆拔而友之,為立聲譽。秉遭大喪 ,親為制服結絰。邵當之豫
章 ,發在近路,值秉疾病,時送者百數,邵辭賓客曰:「張仲節 有疾,苦不能來別,恨不見之,暫
還與訣,諸君少時相待。」其留心下士下士 ,惟善所在,皆此類也。諝至典軍典軍 中郎中郎 ,秉雲陽太守雲陽太守 ,
禮零陵太守零陵太守 ,粲太子 少傅。世以邵為知人。在郡五年,卒官,子譚、承云。
名 名 名 武 文
武 地 文 武 主
地 地 名 武
文 名 名
號
名
名
名 名 主 作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武 主 名 地 文
地 文
名 地 名 地 艺
文 地 地 名 文
文 武 主 艺
文 地 主
地 主
文
主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文 法
礼 文
武
號
法 地 文
主
名 名
名
文 名
地
地 地 葬
地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3 / 8
https://taolang.club/doc/7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4
15
16
17
18
19
20
譚字子默,弱冠與諸葛恪 等為太子四友 ,從中庶子中庶子 轉輔正都尉都尉 。赤烏中,代恪為左節度節度 。每省
簿書,未嘗下籌,徒屈指心計,盡發疑謬,下吏以此服之。加奉車 都尉都尉 。薛綜 為選曹尚書尚書 ,固讓
譚曰:「譚心精體密,貫道達微,才照人物,德允眾望,誠非愚臣所可越先。」後遂代綜。祖父 雍卒
數月,拜太常太常 ,代雍平尚書尚書 事。是時魯王 霸有盛寵,與太子 和齊衡,譚上疏曰:「臣聞有國有家
者,必明嫡庶 之端,異尊卑之禮,使高下有差,階級踰邈,如此則骨肉之恩生,覬覦之望絕。昔賈
誼陳治安 之計,論諸侯之勢,以為勢重,雖親必有逆節之累,勢輕,雖疏必有保全之祚。故淮南親
弟,不終饗國,失之於勢重也;吳芮疏臣,傳祚長沙,得之於勢輕也。昔漢文帝 使慎夫人與皇后 同
席,袁盎退夫人之座,帝有怒色,及盎辨上下之儀,陳人彘之戒,帝既悅懌,夫人亦悟。今臣所陳,非
有所偏,誠欲以安太子 而便魯王 也。」由是霸與譚有隙。時長公主 婿衛將軍衛將軍 全琮 子寄為霸賓
客,寄素傾邪,譚所不納。先是,譚弟承與張休 俱北征壽春,全琮 時為大都督都督 ,與魏將王淩戰
於芍陂 ,軍不利,魏兵乘勝陷沒五營將秦晃軍,休、承奮擊之。遂駐魏師。時琮群子緒、端亦並為
將,因敵既住,乃進擊之,淩軍用退。時論功行賞,以為駐敵之功大,退敵之功小,休、承並為雜號將雜號將
軍軍 ,緒、端偏裨而已。寄父子益恨,共搆會譚。譚坐徙交州 ,幽而發憤,著新言二十篇。其知難篇
蓋以自悼傷也。見流二年,年四十二,卒於交阯 。
承字子直,嘉禾中與舅陸瑁 俱以禮徵。權賜丞相丞相 雍書曰:「貴孫子直 ,令問休休,至與相見,過
於所聞,為君嘉之。」拜騎都尉騎都尉 ,領羽林羽林 兵。後為吳郡 西部都尉都尉 ,與諸葛恪 等共平山 越,別
得精兵八千人,還屯軍 章阬,拜昭義中郎中郎 將,入為侍中侍中 。芍陂之役 ,拜奮威將軍奮威將軍 ,出領京下
督。數年,與兄譚、張休 等俱徙交州 ,年三十七卒。
諸葛瑾 字子瑜,琅邪 陽都 人也。漢末避亂江東。值孫策 卒,孫權 姊婿曲阿 弘咨 見而異之,
薦之於權,與魯肅 等並見賓待,後為權長史長史 ,轉中司馬司馬 。建安二十年[197],權遣瑾使蜀通好劉
備 ,與其弟亮俱公會相見,退無私面 。
與權談說諫喻,未嘗切愕,微見風彩,粗陳指歸,如有未合,則捨而及他,徐復託事造端,以物類相
求,於是權意往往而釋。吳郡太守吳郡太守 朱治 ,權舉將也,權曾有以望之,而素加敬,難自詰讓,忿忿不
解。瑾揣知其故,而不敢顯陳,乃乞以意私自問,遂於權前為書,泛論物理,因以己心遙往忖度之。
畢,以呈權,權喜,笑曰:「孤意解矣。顏氏 之德,使人加親,豈謂此邪?」權又怪校尉校尉 殷模,罪
至不測。群下多為之言,權怒益甚,與相反覆,惟瑾默然,權曰:「子瑜何獨不言?」瑾避席曰:「瑾
與殷模等遭本州傾覆,生類殄盡。棄墳墓 ,攜老弱,披草萊,歸聖化,在流隸之中,蒙生成之福,不
能躬相督厲,陳答萬一,至令模孤負恩惠,自陷罪戾。臣謝過不暇,誠不敢有言。」權聞之愴然,乃
曰:「特為君赦之。」
後從討關羽 ,封宣城侯 ,以綏南將軍綏南將軍 代呂蒙 領南郡太守南郡太守 ,住公安。劉備 東伐吳,吳王 求
和,瑾與備牋曰:「奄聞旗鼓來至白帝 ,或恐議臣以吳王 侵取此州,危害關羽 ,怨深禍大,不宜
答和,此用心於小,未留意於大者也。試為陛下論其輕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損忿,蹔省瑾言者,
計可立決 ,不復咨之於群后也。陛下以關羽 之親何如先帝 ?荊州 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
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時或言瑾別遣親人與備相聞,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
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黃武元年,遷左將軍左將軍 ,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 。
虞翻 以狂直流徙,惟瑾屢為之說。翻與所親書曰:「諸葛敦仁,則天活物,比蒙清論,有以保分。惡
積罪深,見忌殷重,雖有祁老之救,德無羊舌,解釋難冀也。」
名 词 文 武 文
器 武 名 文
亲
文 文 主 主
亲
名
主 主
主 主 主 武 名
名 名 文
地
武 地
政
名 文 名
武 武 地 武 名 地
军 文 文 事 武
名 地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文 文
名 礼
文 名
名 武
葬
名 主 武 名 文 名 主
地 主 名
法 名 主 地
武 主
名
4 / 8
https://taolang.club/doc/7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1
22
23
24
25
26
瑾為人有容貌思度,于時服其弘雅。權亦重之,大事咨訪。又別咨瑾曰:「近得伯言表,以為曹丕 已
死,毒亂之民,當望旌瓦解,而更靜然。聞皆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
深於操時。孤以為不然。操之所行,其惟殺伐小為過差,及離閒人骨肉,以為酷耳。至於御將,自古少
有。丕之於操,萬不及也。今叡之不如丕,猶丕不如操也。其所以務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
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寧是興隆之漸邪!聞任陳長文 、曹子
丹 輩,或文人諸生,或宗室 戚臣,寧能御雄才虎將以制天下乎?夫威柄不專,則其事乖錯,如昔張
耳、陳餘,非不敦睦,至於秉勢,自還相賊,乃事理使然也。又長文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
頭,畏操威嚴,故竭心盡意,不敢為非耳。逮丕繼業,年已長大,承操之後,以恩情加之,用能感義。今
叡幼弱,隨人東西,此曹等輩,必當因此弄巧行態,阿黨比周,各助所附。如此之日,姦讒並起,更相陷
懟,轉成嫌貳。一爾已往,群下爭利,主幼不御,其為敗也焉得久乎?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
五人把持刑柄,而不離刺轉相蹄齧者也!彊當陵弱,弱當求援,此亂亡之道也。子瑜,卿但側耳聽之,伯
言常長於計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權稱尊號 ,拜大將軍大將軍 、左都護都護 ,領豫州牧豫州牧 。及呂壹 誅,權又有詔切磋瑾等,語在權傳。瑾輒因
事以答,辭順理正。瑾子恪,名盛當世,權深器異之;然瑾常嫌之,謂非保家之子,每以憂戚。赤烏四
年[241],年六十八卒,遺命令素棺斂以時服,事從省約。恪已自封侯,故弟融襲爵,攝兵業駐公安,部
曲吏士親附之。疆外無事,秋冬則射獵講武 ,春夏則延賓高會,休吏假卒,或不遠千里而造焉。每會
輒歷問賓客,各言其能,乃合榻促席,量敵選對,或有博弈,或有摴蒱,投壺 弓彈,部別類分,於是
甘果繼進,清酒徐行,融周流觀覽,終日不倦。融父兄質素,雖在軍旅,身無采飾;而融錦罽文繡,獨
為奢綺。孫權 薨 ,徙奮威將軍奮威將軍 。後恪征淮南,假融節,令引軍入沔,以擊西兵。恪既誅,遣無難無難
督督 施寬就將軍施績 、孫壹、全熙等取融。融卒聞兵士至,惶懼猶豫,不能決計,兵到圍城,飲藥而
死,三子皆伏誅。
步騭 字子山,臨淮淮陰 人也。世亂,避難江 東,單身窮困,與廣陵 衛旌同年相善,俱以種瓜自
給,晝勤四體,夜誦經傳。
會稽焦征羌 ,郡之豪族,人客放縱。騭與旌求食其地,懼為所侵,乃共脩刺奉瓜,以獻征羌 。征
羌 方在內臥,駐之移時,旌欲委去,騭止之曰:「本所以來,畏其彊也;而今舍去,欲以為高,祗結
怨耳。」良久,征羌 開牖見之,身隱几坐帳中,設席致地,坐騭、旌於牖外,旌愈恥之,騭辭色自
若。征羌 作食,身享大案,殽膳重沓,以小盤飯與騭、旌,惟菜茹而已。旌不能食,騭極飯致飽乃辭
出。旌怒騭曰:「何能忍此?」騭曰:「吾等貧賤,是以主人以貧賤遇之,固其宜也,當何所恥?」
孫權 為討虜將軍討虜將軍 ,召騭為主記,除海鹽長,還辟車騎將軍車騎將軍 東曹掾東曹掾 。建安十五年[210],出領鄱陽太鄱陽太
守守 。歲中,徙交州刺史交州刺史 、立武中郎中郎 將,領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明年,追拜使持節、征南中中
郎郎 將。劉表 所置蒼梧太守蒼梧太守 吳巨 陰懷異心,外附內違。騭降意懷誘,請與相見,因斬徇之,威聲大
震。士燮 兄弟,相率供命,南土之賓,自此始也。益州 大姓雍闓 等殺蜀所署太守太守 正昂,與燮相
聞,求欲內附。騭因承制遣使宣恩撫納,由是加拜平戎將軍平戎將軍 ,封廣信侯 。
延康元年[220],權遣呂岱 代騭,騭將交州 義士 萬人出長沙。會劉備 東下,武陵 蠻夷蠢動,權遂
命騭上益陽 。備既敗績,而零、桂諸郡猶相驚擾,處處阻兵;騭周旋征討,皆平之。黃武二年,遷右右
將軍將軍 左護軍護軍 ,改封臨湘侯 。五年,假節,徙屯漚口。
名
名
名 礼
礼 武 文 文 名
礼
艺
名 葬 武
武 名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名 文
武 主
名 地 军 名 地
地
武 武 主
5 / 8
https://taolang.club/doc/7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7
28
29
30
權稱尊號 ,拜驃騎將軍驃騎將軍 ,領冀州牧冀州牧 。是歲,都督都督 西陵 ,代陸遜 撫二境,頃以冀州 在蜀分,解
牧職。時權太子 登駐武昌,愛人好善,與騭書曰:「夫賢人君子,所以興隆大化,佐理時務者也。受性
闇蔽,不達道數,雖實區區欲盡心於明德,歸分於君子,至於遠近士人,先後之宜,猶或緬焉,未之能
詳。傳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斯其義也,豈非所望於君子哉!」騭於是條于時事業在荊
州 界者,諸葛瑾 、陸遜 、朱然 、程普 、潘濬 、裴玄 、夏侯承 、衛旌、李肅 、周條、石幹
十一人,甄別行狀,因上疏獎勸曰:「臣聞人君不親小事,百官有司各任其職。故舜命九賢,則無所用
心,彈五弦 之琴,詠南風之詩,不下堂廟而天下治也。齊桓用管仲,被髮載車,齊國 既治,又致匡
合。近漢高祖 攬三傑以興帝業,西楚 失雄俊以喪成功。汲黯在朝,淮南寢謀;郅都守邊,匈奴 竄
跡。故賢人所在,折衝萬里,信國家之利器,崇替之所由也。方今王化未被於漢北,河、洛之濱尚有僭逆
之醜,誠攬英雄拔俊任賢之時心。願明太子 重以輕意,則天下幸甚。」
後中書中書 呂壹 典校文書,多所糾舉,騭上疏曰:「伏聞諸典校擿抉細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誣,輒欲
陷人以成威福;無罪無辜,橫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誰不戰慄?昔之獄官,惟賢是任,故皋陶作
士,呂侯贖刑 ,張、于廷尉廷尉 ,民無冤枉,休泰之祚,實由此興。今之小臣,動與古異,獄以賄成,
輕忽人命,歸咎于上,為國速怨。夫一人吁嗟,王道為虧,甚可仇疾。明德慎罰 ,哲人惟刑,書傳所
美。自今蔽獄,都下則宜諮顧雍 ,武昌則陸遜 、潘濬 ,平心專意,務在得情,騭黨神明,受罪何
恨?」又曰:「天子父天母地,故宮室百官,動法列宿。若施政令,欽順時節,官得其人,則陰陽和
平,七曜循度。至於今日,官寮多闕,雖有大臣,復不信任,如此天地焉得無變?故頻年枯旱,亢陽之
應也。又嘉禾六年[237]五月十四日,赤烏二年[239]正月一日及二十七日,地皆震動。地陰類,臣之象,
陰氣盛故動,臣下專政之故也。夫天地見異,所以警悟人主,可不深思其意哉!」又曰:「丞相丞相 顧
雍 、上大將軍大將軍 陸遜 、太常太常 潘濬 ,憂深責重,志在謁誠,夙夜兢兢,寢食不寧,念欲安國利民,
建久長之計,可謂心膂股肱,社稷 之臣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監其所司,責其成效,課其負殿。此
三臣者,思慮不到則已,豈敢專擅威福欺負所天乎?」又曰:「縣賞以顯善,設刑以威姦,任賢而使
能,審明於法術,則何功而不成,何事而不辨,何聽而不聞,何視而不睹哉?若今郡守郡守 百里,皆各得
其人,共相經緯,如是,庶政豈不康哉?竊聞諸縣並有備吏,吏多民煩,俗以之弊。但小人因緣銜命,
不務奉公而作威福,無益視聽,更為民害,愚以為可一切罷省。」權亦覺梧,遂誅呂壹 。騭前後薦達
屈滯,救解患難,書數十上。權雖不能悉納,然時采其言,多蒙濟賴。
赤烏九年[246],代陸遜 為丞相丞相 ,猶誨育門生 ,手不釋書,被服居處有如儒生。然門內妻妾服飾奢
綺,頗以此見譏。在西陵 二十年,鄰敵敬其威信。性寬弘得眾,喜怒不形於聲色,而外內肅然。
十年卒,子協嗣,統騭所領,加撫軍將軍撫軍將軍 。協卒,子璣嗣侯。協弟闡,繼業為西陵督西陵督 ,加昭武將昭武將
軍軍 ,封西亭侯 。鳳皇 元年,召為繞帳督繞帳督 。闡累世在西陵 ,卒被徵命,自以失職,又懼有讒禍,
於是據城降晉。遣璣與弟璿詣洛陽 為任,晉以闡為都督都督 西陵 諸軍事、衛將軍衛將軍 、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加侍侍
中中 ,假節領交州牧交州牧 ,封宜都公 ;璣監江陵 諸軍事、左將軍左將軍 ,加散騎常侍散騎常侍 ,領廬陵太守廬陵太守 ,改
封江陵侯 ;璿給事中給事中 、宣威將軍宣威將軍 ,封都鄉侯 。命車騎將軍車騎將軍 羊祜 、荊州刺史荊州刺史 楊肇往赴救
闡。孫皓 使陸抗 西行,祜等遁退。抗陷城,斬闡等,步氏泯滅,惟璿紹祀。
礼 武 文 文 地 名 地
主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艺 政
號 代 政
主
文 名
法 文
词
名 名 名
文
名 武 名 文 名
礼
武
名
名 文 仕
地
武 文
武 主 然 武 地
地 文 地 武 武
文 文 主 地 武 文 文
主 文 武 主 武 名 文
名 名
6 / 8
https://taolang.club/doc/7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目錄
31
潁川 周昭著書稱步騭 及嚴畯 等曰:「古今賢士大夫士大夫 所以失名喪身傾家害國者,其由非一也,然要其
大歸,總其常患,四者而已。急論議一也,爭名勢二也,重朋黨三也,務欲速四也。急論議則傷人,爭名
勢則敗友,重朋黨則蔽主,務欲速則失德,此四者不除,未有能全也。當世君子能不然者,亦比有之,豈
獨古人乎!然論其絕異,未若顧豫章 、諸葛使君、步丞相丞相 、嚴衛尉衛尉 、張奮 威之為美也。論語 言
『夫子恂恂然善誘人』,又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豫章 有之矣。『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
言也厲』,使君體之矣。『恭而安,威而不猛』,丞相丞相 履之矣。學不求祿,心無苟得,衛尉衛尉 、奮威蹈
之矣。此五君者,雖德實有差,輕重不同,至於趣舍大檢,不犯四者,俱一揆也。昔丁諝出於孤家,吾
粲 由於牧豎,豫章 揚其善,以並陸、全之列,是以人無幽滯而風俗厚焉。使君、丞相丞相 、衛尉衛尉 三君,
昔以布衣俱相友善,諸論者因各敘其優劣。初,先衛尉衛尉 ,次丞相丞相 ,而後有使君也;其後並事明主,經
營世務,出處之才有不同,先後之名須反其初,此世常人決勤薄也。至於三君分好,卒無虧損,豈非古人
交哉!又魯橫江 昔杖萬兵,屯據陸口 ,當世之美業也,能與不能,孰不願焉?而橫江 既亡,衛尉衛尉 應
其選,自以才非將帥,深辭固讓,終於不就。後徙九列,遷典八座,榮不足以自曜,祿不足以自奉。至於
二君,皆位為上將,窮富極貴。衛尉衛尉 既無求欲,二君又不稱薦,各守所志,保其名好。孔子曰:『君子
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斯有風矣。又奮威之名,亦三君之次也,當一方之戍,受上將之任,與使君、丞丞
相相 不異也。然歷國事,論功勞,實有先後,故爵位之榮殊焉。而奮威將處此,決能明其部分,心無失道
之欲,事無充詘之求,每升朝堂,循禮而動,辭氣謇謇,罔不惟忠。叔嗣雖親貴,言憂其敗,蔡文至雖疏
賤,談稱其賢。女配太子 ,受禮若弔,慷愾之趨,惟篤人物,成敗得失,皆如所慮,可謂守道見機,好
古之士也。若乃經國家,當軍旅,於馳騖之際,立霸王之功,此五者未為過人。至其純粹履道,求不苟
得,升降當世,保全名行,邈然絕俗,實有所師。故粗論其事,以示後之君子。」周昭者字恭遠,與韋
曜 、薛瑩 、華覈 並述吳書,後為中書郎中書郎 ,坐事下獄,覈表救之,孫休 不聽,遂伏法云。
評曰:張昭 受遺輔佐,功勳克舉,忠謇方直,動不為己;而以嚴見憚,以高見外,既不處宰相宰相 ,又
不登師保師保 ,從容閭巷,養老而已,以此明權之不及策也。顧雍 依杖素業,而將之智局,故能究極榮
位。諸葛瑾 、步騭 並以德度規檢見器當世,張承 、顧邵 虛心長者,好尚人物,周昭之論,稱之甚
美,故詳錄焉。譚獻納在公,有忠貞之節。休、承脩志,咸庶為善。愛惡相攻,流播南裔,哀哉!
地 名 名 文
地 文 武 名 作
地
文 武
名 地 文 武
武 文
地 地 地 武
武
文
主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7 / 8
https://taolang.club/doc/7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
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8 / 8
https://taolang.club/doc/7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晉書 047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八
晉書 047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八晉書 047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八
晉書 047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八helloiac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helloiac
 
魏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
魏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魏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
魏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helloiac
 
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helloiac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helloiac
 
宋史 364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韓世忠子彥直
宋史 364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韓世忠子彥直宋史 364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韓世忠子彥直
宋史 364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韓世忠子彥直helloiac
 
晉書 117 卷一百十八 載記第十八
晉書 117 卷一百十八 載記第十八晉書 117 卷一百十八 載記第十八
晉書 117 卷一百十八 載記第十八helloiac
 
舊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四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下 突厥下
舊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四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下 突厥下舊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四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下 突厥下
舊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四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下 突厥下helloiac
 
後漢書 062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後漢書 062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後漢書 062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後漢書 062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helloiac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helloiac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helloiac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helloiac
 
後漢書 041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後漢書 041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後漢書 041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後漢書 041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helloiac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helloiac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helloiac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helloiac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helloiac
 
金史 0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
金史 0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金史 0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
金史 0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helloiac
 
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
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
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helloiac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helloiac
 

What's hot (20)

晉書 047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八
晉書 047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八晉書 047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八
晉書 047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南齊書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
 
魏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
魏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魏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
魏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
 
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三國志 57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宋史 364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韓世忠子彥直
宋史 364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韓世忠子彥直宋史 364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韓世忠子彥直
宋史 364 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韓世忠子彥直
 
晉書 117 卷一百十八 載記第十八
晉書 117 卷一百十八 載記第十八晉書 117 卷一百十八 載記第十八
晉書 117 卷一百十八 載記第十八
 
舊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四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下 突厥下
舊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四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下 突厥下舊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四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下 突厥下
舊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四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下 突厥下
 
後漢書 062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後漢書 062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後漢書 062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後漢書 062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晉書 066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後漢書 041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後漢書 041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後漢書 041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後漢書 041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陳書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七 儒林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金史 0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
金史 0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金史 0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
金史 0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
 
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
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
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Similar to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 62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三國志 62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三國志 62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三國志 62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helloiac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helloiac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helloiac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helloiac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helloiac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helloiac
 
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
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
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helloiac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helloiac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helloiac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helloiac
 
後漢書 027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後漢書 027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後漢書 027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後漢書 027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helloiac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helloiac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helloiac
 
北史 0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北史 0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北史 0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北史 0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helloiac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helloiac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helloiac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helloiac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helloiac
 
漢書 027 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漢書 027 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漢書 027 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漢書 027 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helloiac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helloiac
 

Similar to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20)

三國志 62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三國志 62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三國志 62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三國志 62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
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
北齊書 22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 卢文伟 李义深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後漢書 027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後漢書 027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後漢書 027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後漢書 027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北史 0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北史 0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北史 0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北史 0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漢書 027 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漢書 027 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漢書 027 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漢書 027 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30 卷三十 漢臣傳第十八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 1. 文档信息  三國志  52 / 65  32 段 8702 字  281 种 422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西晉]陳壽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三國志 /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黃初二年 1 赤烏七年[244] 1 黃武四年 1 赤烏六年[243] 1 嘉禾五年[236] 1 建安二十年[197] 1 黃武元年 1 赤烏四年[241] 1 地点 交州 4 西陵 4 豫章 4 征羌 4 人物 太子 8 陸遜 6 步騭 5 諸葛瑾 5 諸葛恪 5 顧雍 5 劉備 4 吳王 4 文官 丞相 12 都督 6 中郎 5 典軍 3 武官 衛尉 8 都尉 5 車騎將軍 3 其他 尊號 3 隸書 1 定侯 1 目錄 0 1 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張昭 字子布,彭城 人也。少好學,善隸書 ,從白侯子安受左氏 春秋,博覽眾書,與琅邪 趙 昱 、東海王 朗俱發名友善。弱冠察孝廉孝廉 ,不就,與朗共論舊君諱事,州里才士陳琳 等皆稱善 之。刺史刺史 陶謙 舉茂才,不應,謙以為輕己,遂見拘執。昱傾身營救,方以得免。漢末大亂,徐方士 民多避難揚土,昭皆南渡江。孫策 創業,命昭為長史長史 、撫軍撫軍 中郎中郎 將,升堂拜母,如比肩 之舊, 文武之事,一以委昭。昭每得北方士大夫士大夫 書疏,專歸美於昭,昭欲嘿而不宣則懼有私,宣之則恐非 宜,進退不安。策聞之,歡笑曰:「昔管仲相齊 ,一則仲父 ,二則仲父 ,而桓公為霸者宗。今子 布賢,我能用之,其功名獨不在我乎!」 名 地 艺 名 地 名 主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武 文 礼 文 事 名 名 1 / 8 https://taolang.club/doc/7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3 4 5 6 7 8 策臨亡,以弟權託昭,昭率群僚立而輔之。上表 漢室,下移屬城,中外將校,各令奉職。權悲感未視 事,昭謂權曰:「夫為人後者,貴能負荷先軌,克昌堂構,以成勳業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盜滿山,孝孝 廉廉 何得寢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權上馬,陳兵而出,然後眾心知有所歸。昭復為權長長 史史 ,授任如前。後劉備 表權行車騎將軍車騎將軍 ,昭為軍師軍師 。權每田獵,常乘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馬鞍。 昭變色而前曰:「將軍何有當爾?夫為人君者,謂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謂馳逐於原野,校勇於猛獸 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權謝昭曰:「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然猶不能已,乃作射虎 車 ,為方目,閒不置蓋,一人為御,自於中射中射 之。時有逸群之獸,輒復犯車,而權每手擊以為樂。昭 雖諫爭,常笑而不答。魏黃初二年,遣使者邢貞拜權為吳王 。貞入門,不下車。昭謂貞曰:「夫禮無不 敬,故法無不行。而君敢自尊大,豈以江南寡弱,無方寸之刃故乎!」貞即遽下車。拜昭為綏遠將軍綏遠將軍 , 封由拳侯 。權於武昌,臨釣臺 ,飲酒大醉。權使人以水灑群臣曰:「今日酣飲,惟醉墮臺中,乃當止 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車中坐。權遣人呼昭還,謂曰:「為共作樂耳,公何為怒乎?」昭對曰:「昔紂 為糟丘酒池長夜之飲,當時亦以為樂,不以為惡也。」權默然,有慚色,遂罷酒。初,權當置丞相丞相 ,眾 議歸昭。權曰:「方今多事,職統者責重,非所以優之也。」後孫邵 卒,百寮復舉昭,權曰:「孤豈為 子布有愛乎?領丞相丞相 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顧雍 。 權既稱尊號 ,昭以老病,上還官位及所統領統領 。更拜輔吳將軍輔吳將軍 ,班亞三司,改封婁侯 ,食邑萬戶。 在里宅無事,乃著春秋左氏 傳解及論語注 。權嘗問衛尉衛尉 嚴峻 :「寧念小時所闇書不?」峻因誦孝 經 「仲尼居」。昭曰:「嚴畯 鄙生,臣請為陛下誦之。」乃誦「君子之事上」,咸以昭為知所誦。 昭每朝見,辭氣壯厲,義形於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進見。後蜀 使來,稱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權 歎曰:「使張公在坐,彼不折則廢,安復自誇乎?」明日,遣中使勞問,因請見昭。昭避席謝,權跪止 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 、桓王 不以老臣屬陛下,而以陛下屬老臣,是以思盡臣節,以報厚 恩,使泯沒之後,有可稱述,而意慮淺短,違逆盛旨,自分幽淪,長棄溝壑,不圖復蒙引見 ,得奉帷 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國,志在忠益,畢命而已。若乃變心易慮,以偷榮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權辭謝 焉。 權以公孫淵 稱藩,遣張彌、許晏至遼東拜淵為燕王 ,昭諫曰:「淵背魏懼討,遠來求援,非本志 也。若淵改圖,欲自明於魏,兩使不反,不亦取笑於天下乎?」權與相反覆,昭意彌切。權不能堪,案 刀而怒曰:「吳國 士人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孤之敬君,亦為至矣,而數於眾中折孤,孤嘗恐失 計。」昭熟視權曰:「臣雖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誠以太后 臨崩,呼老臣於床下,遺詔顧命之言故 在耳。」因涕泣橫流。權擲刀致地,與昭對泣。然卒遣彌、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稱疾不朝。權恨之, 土塞其門,昭又於內以土封之。淵果殺彌、晏。權數慰謝昭,昭固不起,權因出過其門呼昭,昭辭疾 篤。權燒其門,欲以恐之,昭更閉戶。權使人滅火,住門良久,昭諸子共扶昭起,權載以還宮,深自克 責。昭不得已,然後朝會 。 昭容貌矜嚴,有威風,權常曰:「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舉邦憚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236]卒。 遺令幅巾 素棺,斂以時服。權素服臨弔,諡曰文侯 。長子承已自封侯,少子休襲爵。 昭弟子 奮年二十,造作攻城大攻車,為步騭 所薦。昭不願曰:「汝年尚少,何為自委於軍旅乎?」 奮對曰:「昔童汪死難 ,子奇治阿,奮實不才耳,於年不為少也。」遂領兵為將軍,連有功效,至半 州都督都督 ,封樂鄉亭侯 。 礼 文 文 名 武 武 军 武 主 武 主 地 文 名 文 名 礼 武 武 主 名 作 武 名 作 名 代 主 號 礼 名 主 政 主 礼 礼 號 亲 名 葬 文 主 2 / 8 https://taolang.club/doc/7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9 10 11 12 13 承字仲嗣,少以才學知名,與諸葛瑾 、步騭 、嚴畯 相友善。權為驃騎將軍驃騎將軍 ,辟西曹掾曹掾 ,出為長沙 西部都尉都尉 。討平山 寇,得精兵萬五千人。後為濡須都督都督 、奮威將軍奮威將軍 ,封都鄉侯 ,領部曲五千人, 承為人壯毅忠讜,能甄識人物,拔彭城 蔡款、南陽 謝景 於孤微童幼,後並為國士,款至衛尉衛尉 ,景豫豫 章太守章太守 。又諸葛恪 年少時,眾人奇其英才,承言終敗諸葛氏 者元遜也。勤於長進,篤於物類,凡在 庶幾之流,無不造門。年六十七,赤烏七年[244]卒,諡曰定侯 。子震嗣。初,承喪妻,昭欲為索諸葛 瑾 女,承以相與有好,難之,權聞而勸焉,遂為婿。生女,權為子和納之。權數令和脩敬於承,執子婿 之禮。震諸葛恪 誅時亦死。 休字叔嗣,弱冠與諸葛恪 、顧譚 等俱為太子 登僚友,以漢書 授登。從中庶子中庶子 轉為右弼都尉都尉 。 權常游獵,迨暮乃歸,休上疏諫戒,權大善之,以示於昭。及登卒後,為侍中侍中 ,拜羽林羽林 都督都督 ,平 三典軍典軍 事,遷揚武將軍揚武將軍 。為魯王 霸友黨所譖,與顧譚 、承俱以芍陂 論功事,休、承與典軍典軍 陳 恂通情,詐增其伐,並徙交州 。中書令中書令 孫弘佞偽險詖,休素所忿,弘因是譖訴,下詔書賜休死,時 年四十一。 顧雍 字元歎,吳郡 吳人也。蔡伯喈 從朔方 還,嘗避怨於吳,雍從學琴書 。州郡表薦,弱冠為合合 肥長肥長 ,後轉在婁、曲阿 、上虞 ,皆有治跡。孫權 領會稽太守會稽太守 ,不之郡,以雍為丞,行太太 守守 事,討除寇賊,郡界寧靜,吏民歸服。數年,入為左司馬左司馬 。權為吳王 ,累遷大理奉常 ,領尚書尚書 令令 ,封陽 遂鄉侯 ,拜侯還寺,而家人不知,後聞乃驚。 黃武四年,迎母於吳。既至,權臨賀 之,親拜其母於庭,公卿大臣畢會,後太子 又往慶焉。雍為人 不飲酒,寡言語,舉動時當。權嘗歎曰:「顧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飲宴歡樂之際,左右恐有酒失而 雍必見之,是以不敢肆情。權亦曰:「顧公在坐,使人不樂。」其見憚如此。是歲,改為太常太常 ,進 封醴陵侯 ,代孫邵 為丞相丞相 ,平尚書尚書 事。其所選用文武將吏各隨能所任,心無適莫。時訪逮民閒, 及政職所宜,輒密以聞。若見納用,則歸之於上,不用,終不宣泄。權以此重之。然於公朝有所陳及, 辭色雖順而所執者正。權嘗咨問得失,張昭 因陳聽采聞,頗以法令太稠,刑罰微重,宜有所蠲損。權 默然,顧問雍曰:「君以為何如?」雍對曰:「臣之所聞,亦如昭所陳。」於是權乃議獄輕刑。久 之,呂壹 、秦博為中書中書 ,典校諸官府及州郡文書。壹等因此漸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舉罪 糾奸,纖介必聞,重以深案醜誣,毀短大臣,排陷無辜,雍等皆見舉白,用被譴讓。後壹姦罪發露,收 繫廷尉廷尉 。雍往斷獄 ,壹以囚見,雍和顏色,問其辭狀,臨出,又謂壹曰:「君意得無欲有所道?」 壹叩頭 無言。時尚書郎尚書郎 懷敘面詈辱壹,雍責敘曰:「官有正法,何至於此!」 雍為相十九年,年七十六,赤烏六年[243]卒。初疾微時,權令醫趙泉視之,拜其少子濟為騎都尉騎都尉 。雍 聞,悲曰:「泉善別死生,吾必不起,故上欲及吾目見濟拜也。」權素服臨弔,諡曰肅侯 。長子邵早 卒,次子裕有篤疾 ,少子濟嗣,無後,絕。永安 元年,詔曰:「故丞相丞相 雍,至德忠賢,輔國以 禮,而侯統廢絕,朕甚愍之。其以雍次子裕襲爵為醴陵侯 ,以明著舊勳。」 邵字孝則,博覽書傳,好樂人倫。少與舅陸績 齊名,而陸遜 、張敦、卜靜等皆亞焉。自州郡庶幾及 四方人士,往來相見,或言議而去,或結厚而別,風聲流聞,遠近稱之。權妻 以策女。年二十七,起 家為豫章太守豫章太守 。下車祀先賢徐孺子 之墓,優待其後;禁其淫祀非禮之祭者。小吏資質佳者,輒令就 學,擇其先進,擢置右職,舉善以教,風化大行。初,錢唐丁諝出於役伍,陽羨 張秉生於庶民,烏 程 吳粲、雲陽 殷禮起乎微賤,邵皆拔而友之,為立聲譽。秉遭大喪 ,親為制服結絰。邵當之豫 章 ,發在近路,值秉疾病,時送者百數,邵辭賓客曰:「張仲節 有疾,苦不能來別,恨不見之,暫 還與訣,諸君少時相待。」其留心下士下士 ,惟善所在,皆此類也。諝至典軍典軍 中郎中郎 ,秉雲陽太守雲陽太守 , 禮零陵太守零陵太守 ,粲太子 少傅。世以邵為知人。在郡五年,卒官,子譚、承云。 名 名 名 武 文 武 地 文 武 主 地 地 名 武 文 名 名 號 名 名 名 名 主 作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武 主 名 地 文 地 文 名 地 名 地 艺 文 地 地 名 文 文 武 主 艺 文 地 主 地 主 文 主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文 法 礼 文 武 號 法 地 文 主 名 名 名 文 名 地 地 地 葬 地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3 / 8 https://taolang.club/doc/7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14 15 16 17 18 19 20 譚字子默,弱冠與諸葛恪 等為太子四友 ,從中庶子中庶子 轉輔正都尉都尉 。赤烏中,代恪為左節度節度 。每省 簿書,未嘗下籌,徒屈指心計,盡發疑謬,下吏以此服之。加奉車 都尉都尉 。薛綜 為選曹尚書尚書 ,固讓 譚曰:「譚心精體密,貫道達微,才照人物,德允眾望,誠非愚臣所可越先。」後遂代綜。祖父 雍卒 數月,拜太常太常 ,代雍平尚書尚書 事。是時魯王 霸有盛寵,與太子 和齊衡,譚上疏曰:「臣聞有國有家 者,必明嫡庶 之端,異尊卑之禮,使高下有差,階級踰邈,如此則骨肉之恩生,覬覦之望絕。昔賈 誼陳治安 之計,論諸侯之勢,以為勢重,雖親必有逆節之累,勢輕,雖疏必有保全之祚。故淮南親 弟,不終饗國,失之於勢重也;吳芮疏臣,傳祚長沙,得之於勢輕也。昔漢文帝 使慎夫人與皇后 同 席,袁盎退夫人之座,帝有怒色,及盎辨上下之儀,陳人彘之戒,帝既悅懌,夫人亦悟。今臣所陳,非 有所偏,誠欲以安太子 而便魯王 也。」由是霸與譚有隙。時長公主 婿衛將軍衛將軍 全琮 子寄為霸賓 客,寄素傾邪,譚所不納。先是,譚弟承與張休 俱北征壽春,全琮 時為大都督都督 ,與魏將王淩戰 於芍陂 ,軍不利,魏兵乘勝陷沒五營將秦晃軍,休、承奮擊之。遂駐魏師。時琮群子緒、端亦並為 將,因敵既住,乃進擊之,淩軍用退。時論功行賞,以為駐敵之功大,退敵之功小,休、承並為雜號將雜號將 軍軍 ,緒、端偏裨而已。寄父子益恨,共搆會譚。譚坐徙交州 ,幽而發憤,著新言二十篇。其知難篇 蓋以自悼傷也。見流二年,年四十二,卒於交阯 。 承字子直,嘉禾中與舅陸瑁 俱以禮徵。權賜丞相丞相 雍書曰:「貴孫子直 ,令問休休,至與相見,過 於所聞,為君嘉之。」拜騎都尉騎都尉 ,領羽林羽林 兵。後為吳郡 西部都尉都尉 ,與諸葛恪 等共平山 越,別 得精兵八千人,還屯軍 章阬,拜昭義中郎中郎 將,入為侍中侍中 。芍陂之役 ,拜奮威將軍奮威將軍 ,出領京下 督。數年,與兄譚、張休 等俱徙交州 ,年三十七卒。 諸葛瑾 字子瑜,琅邪 陽都 人也。漢末避亂江東。值孫策 卒,孫權 姊婿曲阿 弘咨 見而異之, 薦之於權,與魯肅 等並見賓待,後為權長史長史 ,轉中司馬司馬 。建安二十年[197],權遣瑾使蜀通好劉 備 ,與其弟亮俱公會相見,退無私面 。 與權談說諫喻,未嘗切愕,微見風彩,粗陳指歸,如有未合,則捨而及他,徐復託事造端,以物類相 求,於是權意往往而釋。吳郡太守吳郡太守 朱治 ,權舉將也,權曾有以望之,而素加敬,難自詰讓,忿忿不 解。瑾揣知其故,而不敢顯陳,乃乞以意私自問,遂於權前為書,泛論物理,因以己心遙往忖度之。 畢,以呈權,權喜,笑曰:「孤意解矣。顏氏 之德,使人加親,豈謂此邪?」權又怪校尉校尉 殷模,罪 至不測。群下多為之言,權怒益甚,與相反覆,惟瑾默然,權曰:「子瑜何獨不言?」瑾避席曰:「瑾 與殷模等遭本州傾覆,生類殄盡。棄墳墓 ,攜老弱,披草萊,歸聖化,在流隸之中,蒙生成之福,不 能躬相督厲,陳答萬一,至令模孤負恩惠,自陷罪戾。臣謝過不暇,誠不敢有言。」權聞之愴然,乃 曰:「特為君赦之。」 後從討關羽 ,封宣城侯 ,以綏南將軍綏南將軍 代呂蒙 領南郡太守南郡太守 ,住公安。劉備 東伐吳,吳王 求 和,瑾與備牋曰:「奄聞旗鼓來至白帝 ,或恐議臣以吳王 侵取此州,危害關羽 ,怨深禍大,不宜 答和,此用心於小,未留意於大者也。試為陛下論其輕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損忿,蹔省瑾言者, 計可立決 ,不復咨之於群后也。陛下以關羽 之親何如先帝 ?荊州 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 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時或言瑾別遣親人與備相聞,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 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黃武元年,遷左將軍左將軍 ,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 。 虞翻 以狂直流徙,惟瑾屢為之說。翻與所親書曰:「諸葛敦仁,則天活物,比蒙清論,有以保分。惡 積罪深,見忌殷重,雖有祁老之救,德無羊舌,解釋難冀也。」 名 词 文 武 文 器 武 名 文 亲 文 文 主 主 亲 名 主 主 主 主 主 武 名 名 名 文 地 武 地 政 名 文 名 武 武 地 武 名 地 军 文 文 事 武 名 地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文 文 名 礼 文 名 名 武 葬 名 主 武 名 文 名 主 地 主 名 法 名 主 地 武 主 名 4 / 8 https://taolang.club/doc/7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21 22 23 24 25 26 瑾為人有容貌思度,于時服其弘雅。權亦重之,大事咨訪。又別咨瑾曰:「近得伯言表,以為曹丕 已 死,毒亂之民,當望旌瓦解,而更靜然。聞皆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 深於操時。孤以為不然。操之所行,其惟殺伐小為過差,及離閒人骨肉,以為酷耳。至於御將,自古少 有。丕之於操,萬不及也。今叡之不如丕,猶丕不如操也。其所以務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 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寧是興隆之漸邪!聞任陳長文 、曹子 丹 輩,或文人諸生,或宗室 戚臣,寧能御雄才虎將以制天下乎?夫威柄不專,則其事乖錯,如昔張 耳、陳餘,非不敦睦,至於秉勢,自還相賊,乃事理使然也。又長文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 頭,畏操威嚴,故竭心盡意,不敢為非耳。逮丕繼業,年已長大,承操之後,以恩情加之,用能感義。今 叡幼弱,隨人東西,此曹等輩,必當因此弄巧行態,阿黨比周,各助所附。如此之日,姦讒並起,更相陷 懟,轉成嫌貳。一爾已往,群下爭利,主幼不御,其為敗也焉得久乎?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 五人把持刑柄,而不離刺轉相蹄齧者也!彊當陵弱,弱當求援,此亂亡之道也。子瑜,卿但側耳聽之,伯 言常長於計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權稱尊號 ,拜大將軍大將軍 、左都護都護 ,領豫州牧豫州牧 。及呂壹 誅,權又有詔切磋瑾等,語在權傳。瑾輒因 事以答,辭順理正。瑾子恪,名盛當世,權深器異之;然瑾常嫌之,謂非保家之子,每以憂戚。赤烏四 年[241],年六十八卒,遺命令素棺斂以時服,事從省約。恪已自封侯,故弟融襲爵,攝兵業駐公安,部 曲吏士親附之。疆外無事,秋冬則射獵講武 ,春夏則延賓高會,休吏假卒,或不遠千里而造焉。每會 輒歷問賓客,各言其能,乃合榻促席,量敵選對,或有博弈,或有摴蒱,投壺 弓彈,部別類分,於是 甘果繼進,清酒徐行,融周流觀覽,終日不倦。融父兄質素,雖在軍旅,身無采飾;而融錦罽文繡,獨 為奢綺。孫權 薨 ,徙奮威將軍奮威將軍 。後恪征淮南,假融節,令引軍入沔,以擊西兵。恪既誅,遣無難無難 督督 施寬就將軍施績 、孫壹、全熙等取融。融卒聞兵士至,惶懼猶豫,不能決計,兵到圍城,飲藥而 死,三子皆伏誅。 步騭 字子山,臨淮淮陰 人也。世亂,避難江 東,單身窮困,與廣陵 衛旌同年相善,俱以種瓜自 給,晝勤四體,夜誦經傳。 會稽焦征羌 ,郡之豪族,人客放縱。騭與旌求食其地,懼為所侵,乃共脩刺奉瓜,以獻征羌 。征 羌 方在內臥,駐之移時,旌欲委去,騭止之曰:「本所以來,畏其彊也;而今舍去,欲以為高,祗結 怨耳。」良久,征羌 開牖見之,身隱几坐帳中,設席致地,坐騭、旌於牖外,旌愈恥之,騭辭色自 若。征羌 作食,身享大案,殽膳重沓,以小盤飯與騭、旌,惟菜茹而已。旌不能食,騭極飯致飽乃辭 出。旌怒騭曰:「何能忍此?」騭曰:「吾等貧賤,是以主人以貧賤遇之,固其宜也,當何所恥?」 孫權 為討虜將軍討虜將軍 ,召騭為主記,除海鹽長,還辟車騎將軍車騎將軍 東曹掾東曹掾 。建安十五年[210],出領鄱陽太鄱陽太 守守 。歲中,徙交州刺史交州刺史 、立武中郎中郎 將,領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明年,追拜使持節、征南中中 郎郎 將。劉表 所置蒼梧太守蒼梧太守 吳巨 陰懷異心,外附內違。騭降意懷誘,請與相見,因斬徇之,威聲大 震。士燮 兄弟,相率供命,南土之賓,自此始也。益州 大姓雍闓 等殺蜀所署太守太守 正昂,與燮相 聞,求欲內附。騭因承制遣使宣恩撫納,由是加拜平戎將軍平戎將軍 ,封廣信侯 。 延康元年[220],權遣呂岱 代騭,騭將交州 義士 萬人出長沙。會劉備 東下,武陵 蠻夷蠢動,權遂 命騭上益陽 。備既敗績,而零、桂諸郡猶相驚擾,處處阻兵;騭周旋征討,皆平之。黃武二年,遷右右 將軍將軍 左護軍護軍 ,改封臨湘侯 。五年,假節,徙屯漚口。 名 名 名 礼 礼 武 文 文 名 礼 艺 名 葬 武 武 名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武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名 文 武 主 名 地 军 名 地 地 武 武 主 5 / 8 https://taolang.club/doc/7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27 28 29 30 權稱尊號 ,拜驃騎將軍驃騎將軍 ,領冀州牧冀州牧 。是歲,都督都督 西陵 ,代陸遜 撫二境,頃以冀州 在蜀分,解 牧職。時權太子 登駐武昌,愛人好善,與騭書曰:「夫賢人君子,所以興隆大化,佐理時務者也。受性 闇蔽,不達道數,雖實區區欲盡心於明德,歸分於君子,至於遠近士人,先後之宜,猶或緬焉,未之能 詳。傳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斯其義也,豈非所望於君子哉!」騭於是條于時事業在荊 州 界者,諸葛瑾 、陸遜 、朱然 、程普 、潘濬 、裴玄 、夏侯承 、衛旌、李肅 、周條、石幹 十一人,甄別行狀,因上疏獎勸曰:「臣聞人君不親小事,百官有司各任其職。故舜命九賢,則無所用 心,彈五弦 之琴,詠南風之詩,不下堂廟而天下治也。齊桓用管仲,被髮載車,齊國 既治,又致匡 合。近漢高祖 攬三傑以興帝業,西楚 失雄俊以喪成功。汲黯在朝,淮南寢謀;郅都守邊,匈奴 竄 跡。故賢人所在,折衝萬里,信國家之利器,崇替之所由也。方今王化未被於漢北,河、洛之濱尚有僭逆 之醜,誠攬英雄拔俊任賢之時心。願明太子 重以輕意,則天下幸甚。」 後中書中書 呂壹 典校文書,多所糾舉,騭上疏曰:「伏聞諸典校擿抉細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誣,輒欲 陷人以成威福;無罪無辜,橫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誰不戰慄?昔之獄官,惟賢是任,故皋陶作 士,呂侯贖刑 ,張、于廷尉廷尉 ,民無冤枉,休泰之祚,實由此興。今之小臣,動與古異,獄以賄成, 輕忽人命,歸咎于上,為國速怨。夫一人吁嗟,王道為虧,甚可仇疾。明德慎罰 ,哲人惟刑,書傳所 美。自今蔽獄,都下則宜諮顧雍 ,武昌則陸遜 、潘濬 ,平心專意,務在得情,騭黨神明,受罪何 恨?」又曰:「天子父天母地,故宮室百官,動法列宿。若施政令,欽順時節,官得其人,則陰陽和 平,七曜循度。至於今日,官寮多闕,雖有大臣,復不信任,如此天地焉得無變?故頻年枯旱,亢陽之 應也。又嘉禾六年[237]五月十四日,赤烏二年[239]正月一日及二十七日,地皆震動。地陰類,臣之象, 陰氣盛故動,臣下專政之故也。夫天地見異,所以警悟人主,可不深思其意哉!」又曰:「丞相丞相 顧 雍 、上大將軍大將軍 陸遜 、太常太常 潘濬 ,憂深責重,志在謁誠,夙夜兢兢,寢食不寧,念欲安國利民, 建久長之計,可謂心膂股肱,社稷 之臣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監其所司,責其成效,課其負殿。此 三臣者,思慮不到則已,豈敢專擅威福欺負所天乎?」又曰:「縣賞以顯善,設刑以威姦,任賢而使 能,審明於法術,則何功而不成,何事而不辨,何聽而不聞,何視而不睹哉?若今郡守郡守 百里,皆各得 其人,共相經緯,如是,庶政豈不康哉?竊聞諸縣並有備吏,吏多民煩,俗以之弊。但小人因緣銜命, 不務奉公而作威福,無益視聽,更為民害,愚以為可一切罷省。」權亦覺梧,遂誅呂壹 。騭前後薦達 屈滯,救解患難,書數十上。權雖不能悉納,然時采其言,多蒙濟賴。 赤烏九年[246],代陸遜 為丞相丞相 ,猶誨育門生 ,手不釋書,被服居處有如儒生。然門內妻妾服飾奢 綺,頗以此見譏。在西陵 二十年,鄰敵敬其威信。性寬弘得眾,喜怒不形於聲色,而外內肅然。 十年卒,子協嗣,統騭所領,加撫軍將軍撫軍將軍 。協卒,子璣嗣侯。協弟闡,繼業為西陵督西陵督 ,加昭武將昭武將 軍軍 ,封西亭侯 。鳳皇 元年,召為繞帳督繞帳督 。闡累世在西陵 ,卒被徵命,自以失職,又懼有讒禍, 於是據城降晉。遣璣與弟璿詣洛陽 為任,晉以闡為都督都督 西陵 諸軍事、衛將軍衛將軍 、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加侍侍 中中 ,假節領交州牧交州牧 ,封宜都公 ;璣監江陵 諸軍事、左將軍左將軍 ,加散騎常侍散騎常侍 ,領廬陵太守廬陵太守 ,改 封江陵侯 ;璿給事中給事中 、宣威將軍宣威將軍 ,封都鄉侯 。命車騎將軍車騎將軍 羊祜 、荊州刺史荊州刺史 楊肇往赴救 闡。孫皓 使陸抗 西行,祜等遁退。抗陷城,斬闡等,步氏泯滅,惟璿紹祀。 礼 武 文 文 地 名 地 主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艺 政 號 代 政 主 文 名 法 文 词 名 名 名 文 名 武 名 文 名 礼 武 名 名 文 仕 地 武 文 武 主 然 武 地 地 文 地 武 武 文 文 主 地 武 文 文 主 文 武 主 武 名 文 名 名 6 / 8 https://taolang.club/doc/7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目錄 31 潁川 周昭著書稱步騭 及嚴畯 等曰:「古今賢士大夫士大夫 所以失名喪身傾家害國者,其由非一也,然要其 大歸,總其常患,四者而已。急論議一也,爭名勢二也,重朋黨三也,務欲速四也。急論議則傷人,爭名 勢則敗友,重朋黨則蔽主,務欲速則失德,此四者不除,未有能全也。當世君子能不然者,亦比有之,豈 獨古人乎!然論其絕異,未若顧豫章 、諸葛使君、步丞相丞相 、嚴衛尉衛尉 、張奮 威之為美也。論語 言 『夫子恂恂然善誘人』,又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豫章 有之矣。『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 言也厲』,使君體之矣。『恭而安,威而不猛』,丞相丞相 履之矣。學不求祿,心無苟得,衛尉衛尉 、奮威蹈 之矣。此五君者,雖德實有差,輕重不同,至於趣舍大檢,不犯四者,俱一揆也。昔丁諝出於孤家,吾 粲 由於牧豎,豫章 揚其善,以並陸、全之列,是以人無幽滯而風俗厚焉。使君、丞相丞相 、衛尉衛尉 三君, 昔以布衣俱相友善,諸論者因各敘其優劣。初,先衛尉衛尉 ,次丞相丞相 ,而後有使君也;其後並事明主,經 營世務,出處之才有不同,先後之名須反其初,此世常人決勤薄也。至於三君分好,卒無虧損,豈非古人 交哉!又魯橫江 昔杖萬兵,屯據陸口 ,當世之美業也,能與不能,孰不願焉?而橫江 既亡,衛尉衛尉 應 其選,自以才非將帥,深辭固讓,終於不就。後徙九列,遷典八座,榮不足以自曜,祿不足以自奉。至於 二君,皆位為上將,窮富極貴。衛尉衛尉 既無求欲,二君又不稱薦,各守所志,保其名好。孔子曰:『君子 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斯有風矣。又奮威之名,亦三君之次也,當一方之戍,受上將之任,與使君、丞丞 相相 不異也。然歷國事,論功勞,實有先後,故爵位之榮殊焉。而奮威將處此,決能明其部分,心無失道 之欲,事無充詘之求,每升朝堂,循禮而動,辭氣謇謇,罔不惟忠。叔嗣雖親貴,言憂其敗,蔡文至雖疏 賤,談稱其賢。女配太子 ,受禮若弔,慷愾之趨,惟篤人物,成敗得失,皆如所慮,可謂守道見機,好 古之士也。若乃經國家,當軍旅,於馳騖之際,立霸王之功,此五者未為過人。至其純粹履道,求不苟 得,升降當世,保全名行,邈然絕俗,實有所師。故粗論其事,以示後之君子。」周昭者字恭遠,與韋 曜 、薛瑩 、華覈 並述吳書,後為中書郎中書郎 ,坐事下獄,覈表救之,孫休 不聽,遂伏法云。 評曰:張昭 受遺輔佐,功勳克舉,忠謇方直,動不為己;而以嚴見憚,以高見外,既不處宰相宰相 ,又 不登師保師保 ,從容閭巷,養老而已,以此明權之不及策也。顧雍 依杖素業,而將之智局,故能究極榮 位。諸葛瑾 、步騭 並以德度規檢見器當世,張承 、顧邵 虛心長者,好尚人物,周昭之論,稱之甚 美,故詳錄焉。譚獻納在公,有忠貞之節。休、承脩志,咸庶為善。愛惡相攻,流播南裔,哀哉! 地 名 名 文 地 文 武 名 作 地 文 武 名 地 文 武 武 文 地 地 地 武 武 文 主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7 / 8 https://taolang.club/doc/76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