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4                           平             面              向             量              的             內              積
(甲)坐標化的向量內積

(1) 設 =(a 1 ,a 2 ) ,              =(b 1 ,b 2 ) , 我 們 如 何 用 a 1 ,a 2 ,b 1 ,b 2 表 示 表 呢 ?
      設 =(a 1 ,a 2 ) 和 =(b 1 ,b 2 ) 為 任 意 兩 個 向 量 , 且 兩 向 量 的 夾 角 為 為 ,                       y         B
                      因         為       +=           ,                     =−=(a 1 −b 1            ,            a 2 −b 2 )
                                                                                               || =|−| =|| +|| 2 −2⋅
                                                                                                 2       2    2

                                                                                                   θ                 A
                        根            據          前             面             的            定               義            ,
                                                                                              O
                                                                                                                      x
                                                .                      =||||cosθ=(|| 2 +|| 2 −                       || 2 )
                                       =[(a 1 2 +a 2 2 )+(b 1 2 +b 2 2 )−[(a 1 −b 1 ) 2 +(a 2 −b 2 ) 2 ]]=a 1 b 1 +a 2 b 2
      所 以 . = a 1 b 1 +a 2 b 2 , 我 們 用 a 1 b 1 +a 2 b 2 ( 各 分 量 相 乘 相 加 ) 表 示 . 。

結                論                :                 設                =(a 1 ,a 2 )             ,                =(b 1 ,b 2 )
(a)                             .
                               =||||cosθ=a 1 b 1 +a 2 b 2 。
                           
                          a ⋅b
                           
(b) 若 與 皆 不 為 , 則 cosθ= | a || b | =( 向 量 與 角 度 的 關 係 )

(c)    若      向      量     與      皆      不     為      ,      若                      .    =0      ⇔       a 1 b 1 +a 2 b 2 =0
(d) 若 = , 夾 角 , =0 , . =||||cos0=|| 2 。 ( 向 量 與 長 度 的 關 係 )
(e) 由 (b) 與 (d) 可 知 內 積 與 求 角 度 、 長 度 都 有 關 係 , 這 也 是 內 積 重 要 的 地 方 。



          1. 設設ABC 的三頂點為 A(3,,2)、B(−1,−4)、C(6,−3),求內角,A 的角度。
               Ans:135°




          2. 設向量與另一向量=(,1)的夾角是 120˚且||=8,試求向量。
               Ans:=(0,−8)或(−4,4)




                                                            ~1−4−1~
1. 設                =(k,1),               =(2,3),                     求              k               使              :
                  (1) 和 垂 直                   (2) 和 平 行                             (3) 和 的 夾 角 為 60˚
                  Ans:(1)k= (2)k= (3)k=−8+


          2. ∆ABC 中 , 設 A(−2,1),B(1,2),C(−4,3) , 試 求 , ABC 的 垂 心 H 。
                  Ans:(,)


          3. 若        ||=1, 且 與 =(,)                              之    夾        角       為       45 °     ,       求        =   ?
                         3 1    −1 3
                  Ans:(   , )或(   ,  )
                        2 2     2 2


          4. 設 A(1,−2) 、 B(0,2) 、 C(−3,4) 為 為 ABC 之 三 頂 點 , 求 sinA= ?
                  Ans:


          5. 設        =(3,1)        ,         =(−1,2)             ,     若       ,       ,       //     ,       且       +=     ,
                  則=? Ans:(11,6)

(乙)向量內積的應用

(1)       柯         西           不         等             式              :             (Cauchy's                   Inequality)
(a) 向 量 形 式 : 設 , 為 平 面 上 任 意 二 向 量 , 則 | . |≤|||| ,
                                                                        等         號         成          立                       //

      證 明 : 因 為 . =||||cosθ                                        , , 為 其 夾 角 , |cosθ|≤1
                                                      所           以         |       .        |=|||||cosθ|             ≤       ||||
                         等 號 成 立                                  |cosθ|=1          ⇔     θ=0 或 或                              //

(b)   一       般     形      式      :      a 1 ,a 2 ,b 1 ,b 2       為       任         意       四        個        實        數      ,
                    則 (a 1 2 +a 2 2 )(b 1 2 +b 2 2 )≥(a 1 b 1 +a 2 b 2 ) 2 , 等 號 成 立 , (a 1 ,a 2 )=t(b 1 ,b 2 )
      證 明 : 可 設 =(a 1 ,a 2 ) , =(b 1 ,b 2 ) , 由 (a) 的 結 果 : || 2 || 2 ≥| . | 2
                                                所             以       (a 1 2 +a 2 2 )(b 1 2 +b 2 2 )≥(a 1 b 1 +a 2 b 2 ) 2    。
      等號成立              // ⇔ (a 1 ,a 2 )=t(b 1 ,b 2 )。




                                                         ~1−4−2~
(2)       三               角       形            的                面           積          :
          設       ,       為   非       平       行         的       兩       向       量      ,
      則       由       與   所   張   成       的    三        角       形   面       積    為     。
證         明               :       設                 =           ,                       =
                  設       與   向       量       的         夾       角       為       的      ,
                                          則                 則               OAB=||||sinθ
                                                                                     =||||
                                                                                        =
                                                                                        =

結                                         論                                            :
(a)   由   與       張       成   的   平       行    四        邊       形   面       積    為     。
(b)∆ABC                   的       面                     積               為              。

(3)正射影:設對之正射影為




                                          ~1−4−3~
B

                                                                                                                 A



         0<θ<                            <θ<π                                         Oθ=                        θ=0 或 或

  ),a)
     )                                  ),a)
                                           )
                                                                             ),a)
                                                                                )

      ),c          ),b)
                      )                 ),c)               ),b)
                                                              )                      ),b)
      )
      與 同 向                                 與 反 向                                           =                                  =

(a) 根 據 上 面 的 圖 示 : 對 之 正 射 影 平 行 , 如 何 由 , 求 呢 ?

                   設       =t           ,          因        為         (−)⊥       ,            (       如      右       圖          )
               所       以        (−t)           .       =0         ⇒          .            .       t|| 2 =0       ⇒       t=
                                                                                              即                               =()
(b)=()()=(||cosθ)()                                                                                                           ,
               我       們        稱        投 影 量 。
                                         ()[       或        ||cosθ]      為           對        的
                                       a
對 的 正 射 影 =( 對 的 投 影 量 ) 與 ( 方 向 單 位 向 量 ) 的 − 係 數 積 。
                                           a c


                                                                                                  c              b
結                                                                 論                                                           :
(a)                        對                   之                正            射                    影              為             ()
(b)   ()       =||cosθ          為 對 的 投 影 量 ( 投 影 量 可 正 可 負 )
(c)      當         0<θ<             時          ,       .           >0        ,        所           以          與       同        向
(d)      當         <θ<π             時          ,       .           <0        ,        所           以          與       反        向
(e)        當       當            =         時            ,          .                  =0           ,          所       以         =
(f)當當=0 或或時, =




                                                                  ~1−4−4~
3. (1)設 x,y 為實數,且 2x+3y=13,求 x2+y2 的最小值,並求此時 x、y 的值。
  (2)設 a,b 為實數,且 a2+b2=10,則 a−3b 的最大值為     ,
   此時(a,b)=   ;a−3b 的最小值為     ,此時(a,b)=   。
  Ans:(1)13,x=2,y=3 (2)最大值=10,(1,−3);最小值=−10,(−1,3)




                        ~1−4−5~
4. 三角函數的疊合:                                  y                        A(4,3)


  f(θ)=3sinθ+4cosθ,其中 0≤θ≤,試求當,=?
  時 f(θ)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P(cosθ ,sinθ )




                                             O                    x




5. (1)設=(a1,a2)、=(b1,b2),試證明:
  由與張成的三角形面積為|a1b2−a2b1|。
  (2)設設ABC 三頂點 A(x1,y1)、B(x2,y2)、C(x3,y3),
  證明:證ABC 的面積為|(x2−x1)(y3−y1)−(y2−y1)(x3−x1)|。




                           ~1−4−6~
6. 設平面上三點 A(1,1)、B(5,−2)、C(5,2),試求
  (1)在上的投影量。
  (2)在上的正射影。
  (3)C 點在上的投影點。
  Ans:(1) (2)(4,−3) (3)(,)




  6. 設     a,b   為    正      數   ,   求     (a+)(b+)   之   最   小   值   。
     [提示]:a=() 2 ,=() 2 ,b=() 2 ,=() 2


  7. 設 =(cosθ ,sinθ) , ||=3 , 則 求 . 之 最 大 值 、 最 小 值 。
     Ans:3,,3


  8. 設 f(θ)=2sinθ+5cosθ,其中,為任意實數,當為=α時,f(θ)有最大值
     M                                                                ,
     請求 M、tanα之值。 Ans:M=,


  9. 設 x,y 為 實 數 且 x−2y=5 , 求 x 2 +y 2 之 最 小 值 為                      ,
     此時(x,y)=          。Ans:5,(x,y)=(1,−2)


  10. 設 A(3,8),B(4,9),C(1,3)試求試ABC 的面積。Ans:



                                 ~1−4−7~
11. ∆ABC 中 , 若 ||=2 , ||=3 , , ABC 之 面 積 為 , 則 之 = ?
                 Ans:3 或或3


             12. 設                 =(4,2),               =(−3,1),                 則                   求
                 (1)       在           方     向           的            正       射           影           。
                 (2)與所張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 Ans:(−2,−1) ,10

(丙)平面向量在直線上的應用

(1)          直         線       ax+by+c=0             的           法        向       量                   ax+by+c=0
                                                                                                   =(a,b)
                                                                                          y
                                                                                                          ax+by=0
法向量:與直線垂直的向量稱為此直線的法向量。
                                                                                                      P
考 慮 ax+by+c=0 的 平 行 線 ax+by=0( 若 c=0 , 則 為 同 一 直 線 ) ,
                                                                                               O           x
兩        條       平     行       線       的     法       向       量        方   向       相           同       。

設         P(m,n)       為       直       線       ax+by=0            上       任       一           點       ,
         直 線 的 方 向 =(m,n) , 因 為                              am+bn=0 , (a,b) . (m,n)=0
         所 以 取 向 量 =(a,b) , , , 所 以 可 取 法 向 量 =(a,b) 。

直 線 方 程 式 ax+by+c=0 的 法 向 量 =(a,b) , 所 以 直 線 的 方 向 向 量 , , , 故 可 取 =
(b,−a)                             或                             (−b,a)                               。

結                                                論                                                    :
(a)   直      線     方   程   式       ax+by+c=0      的      法    向       量   可   取       為       (a,b)   。
(b)直線方程式 ax+by+c=0 的方向向量可取為(b,−a)或(−b,a)。




                                                 ~1−4−8~
(2)           兩                 直                   線               的                   交            y     角                :

(a) 設 L 1 , L 2 為 平 面 上 之 兩 相 交 的 直 線 , L 1 : a 1 x+b 1 y+c 1 =0
                                                              n2
L 2 : a 2 x+b 2 y+c 2 =0 , 設 兩 直 線 的 法 向 量 夾 角 為 , ,
                                                                                                                                          n1
則     兩       直            線        的       交           角       為           則       ,           ,         兩          直 π−θ
                                                                                                                         。
證     明    :          設
                      y        L1       ,    L2             的       法       向       量
                                                                                    y
                                                                                            分        別          為       ,
                                                                                                     O              θ
                               則        可L 取        =(a 1 ,b 1 ) L ,                =(a 2 ,b 2 )     ,         由 右          圖             x
                                                                                                         a1 a 2 + π−θ
                                                                                                                  b1b2
                                                                                         L=
                                                                                          2
                                                            cosα=                                    2      2           2     2
                                                                                                   a1 + b1 ⋅ a 2 + b2
                  θ                                                                         θ
                      O        兩    直        線      的           交   角       為       兩       ,            , L直
                                                                                                            1           線   。
                                                x                                   O                           x




(b)       直                線            的           斜               率           與               交               角           :
如 下 1 圖 , 我y 們 可 以 2 定 義 直 線
   L              L                                                         L 2 的 斜 角 的 如 下1 :
                                                                            L        y    L
從 x 軸正向轉到直線 L 所形成的角稱為直線 L 的斜角。特別是與 x 軸平行或重合的
直     線     我          們        分        別          定       義           斜       角       為          直        、           0   。
根 據 斜 率 與 斜θ 角 的 定 義 , 我 們 可 以 推 知 : L 的 斜 率 =tanθ 。
                                                                                                     θ
                      θ2            θ1                                                                          θ2
                                                                                                θ1
                           O                            x                                            O                                x




設 L 1 , L 2 為 平 面 上 之 兩 相 交 的 直 線 , L 1 : a 1 x+b 1 y+c 1 =0 , L 2 : a 2 x+b 2 y+c 2 =0
其 中 L 1 、 L 2 的 斜 率 m 1 ⋅m 2 ≠−1 , L 1 、 L 2 的 斜 角 分 別 是 的                                                          1   、 、       2




                                                            ~1−4−9~
根 據 上 圖 , 可 知 根 =θ 1 −θ 2 或 或 =θ 2 −θ 2 , 假 設 , 為 L 1 、 L 2 的 銳 夾 角
⇒tanθ=|tan(θ 1 −θ 2 )|=||=||                                        。
結 論 : 設 兩 直 線 L 1 、 L 2 的 斜 率 為 m 1 、 m 2 , 若 m 1 ⋅m 2 ≠−1 , 其 交 角 , ,
                  可 由          tanθ= 求 得 , 令 一 交 角 為 求 得 , 。

       7. 設直線 L1:2x−3y−4=0,L2:3x+y−6=0 之一交角之,求 sinθ=?
           Ans:




       8. 求過點(1,2)作一直線與 L:成 30°之交角,則此直線之方程式為何? Ans:
           y−2= (x−1),x=1




                                      ~1−4−10~
13. 二 直 線 L 1 : x−2=0 , L 2 : x=−2y+6 所 夾 鈍 角 為 所 , 則 cosθ= ?
                      Ans:


                 14. 設 直 線 L 通 過 點 P(0,−1) 且 與 另 一 直 線 L / : 3x+4y−12=0 的 交 角 為
                      45 ° ,求直線 L 的方程式。 Ans:y+1= ,y+1=−7x


                 15. 給定直線 L 1 :2x+y−8=0,L 2 :x+2y+6=0,求通過(0,0)且與 L 1 、L 2 成
                      等角之直線方程式。Ans:y=±x


                 16. 與直線 L 1 :3x−4y−7=0,L 2 :12x−5y+6=0 成等角,且過點(4,5)的直
                      線                    方                   程                   式                  。
                      Ans:9x−7y−1=0 或 7x+9y−73=0
                                                                                                             R
                                                                                       P
(3)              點              到          直       線   離           的 :         距
                                                                  Q
                                                 | ax 0 + by 0 + c |
一 定 點 P(x 0 ,y 0 ) 到 一 直 線 L : ax+by+c=0 之 距 離 為 . n 2               。
                                                       a + b2
證 明 : 過 P 點 作 垂 線 交 L 於 Q , 則 為 P 點 到 L 的 距 離 。
                 今 在 L 上 任 取 一 點 R(x,y) , 則 向 量 在 L 的 法 向 量 上
                                          的    正       射       影       之       長       度       為      。

                 現 在 來 計 算 向 量 在 L 的 法 向 量 上 的 正 射 影 之 長 度

                            =(x−x 0 ,y−y 0 )   ,   考       慮       L   的       法   向       量       =(a,b)
                          則     在     L    的   法   向       量   上       的   正   射       影   之    長 度
                                                                                               =|()|=||⋅||
                                                                                                     ==
          | ax 0 + by 0 + c |
      =
               a2 + b2

例 如 : 平 面 上 一 點                                P(2,3) 到 直 線 4x−3y+6=0                  的 距 離 。
                                                          d=                            =    =1




                                                   ~1−4−11~
9. 平面上二平行線 L1:ax+by+c1=0,L2:ax+by+c2=0,
                   | c1 − c 2 |
   試證明此二直線的距離為                  。
                     a2 + b2




10. 求過點(0,2)與二定點 A(4,6)、B(8,3)等距之直線方程式為何?
  Ans:y=或 y=




                       ~1−4−12~
11. 設 L1:4x−3y−65=0,L2:3x+4y−5=0,L3:7x−24y+55=0,而 L1 與 L2 交於
  C 點,L2 與 L3 交於 A 點,L3 與 L1 交於 B 點,求
  (1)∠B 內角平分線。
  (2)∆ABC 的內心坐標。
  (3)∆ABC 的內切圓半徑。 Ans:(1)9x−13y−90=0 (2) (10,0) (3)5
  [解法]:
  (1)設 P(x,y)為為B 平分線上的任意點
  ⇒ d(P,L)=d(P,N) ⇔ = ⇔ 5|4x−3y−65|=|7x−24y+55|
  ⇒9x−13y−90=0 或 13x+9y−375=0(由上圖中,由B 內角平分線的斜率為正
  數)
  ⇒∠B 內角平分線為 9x−13y−90=0。
  (2)按照(1)的方法去找的A 的內角平分線
    = ⇒∠A 的內角平分線為 2x+11y−20=0
   內心 I 為為A、、B 內角平分線的交點(10,0)
  (3) ∆ABC 的內切圓半徑=I 點到直線 L 的距離==5。
             y

                                                           B

                                   N


               A


                   O               I
                                                       x


                           M               L


                                       C




  17. 設   4x−3y+6=0    ,       則       求   之   最   小       值   為   何   ?
       Ans:1

                             x = −2 + 5t
  18. 求 點 P(2,−3) 至 直 線 L :  y = 2 − 3t , t 為 實 數 知 距 離 為 何 ?
                            
       Ans:




                               ~1−4−13~
19. 一 動 點 P(x,y) 至 直 線 L 1 : 3x+4y−2=0 的 距 離 為 至 直 線 L 2 :
       4x+3y−5=0 的 距 離 之 2 倍 , 求 P(x,y) 的 軌 跡 方 程 式 。    Ans :
       11x+10y−12=0


     20. 求兩平行線 3x−4y+2=0 與與6x+8y−5=0 間之距離。 Ans:


     21. 求 與 直 線 x−y+1=0 平 行 , 且 距 離 為 的 直 線 方 程 式 。
       Ans:x−y−1=0 或 x−y+3=0


     22. 兩 直 線 3x+4y−7=0 及 4x+3y+2=0 所 交 的 鈍 角 平 分 線 方 程 式 。
       Ans:x−y+9=0


     23. 直線 L 過點 A(1,1),且與點 B(−5,4)之距離為3,求 L 的方程式。
       Ans:y=1 或 4x+3y−7=0



                          綜合練習
(1) 在坐標平面上,A(150,200)、B(146,203)、C(−4,3)、O(0,0),則下列敘述何者為
  真?
  (A)四邊形 ABCO 是一個平行四邊形。
  (B)四邊形 ABCO 是一個長方形。
  (C)四邊形 ABCO 的兩對角線互相垂直。
  (D)四邊形 ABCO 的對角線長度大於 251。
  (E)四邊形 ABCO 的面積為 1250。 (90 學科)

(2) 等腰梯形 ABCD,//, =(12,−1), =(−2,5),求內積,=?


(3) 坐標平面上 A(2,−1)、B(3,2),若,,且//,則 C 之坐標為何?


(4) 設三點 P(8,9)、Q(−2,4)、R(1,8),則在上的正射影為何?P 點在直線 QR 的正射
  影點為何?


(5) 設、均非零向量,若在方向的投影量為||的 3 倍,而在方向的投影量為||的倍,
  則與之夾角為何?



                             ~1−4−14~
(6) 設 A(a,1)、B(2,b)與 C(3,4)為坐標平面上三點,而 O 為原點。若向量與在向量上
    的正射影相同,則 a 與 b 的滿足的關係式為何?


 (7) 已知二定點 A(4,0),B(0,−3)與一動點 P(cosθ ,sinθ ),0≤θ ≤2π ,
    則內積則之最大值為之最大值為                 ,最小值為        。


 (8) 試求+ 之最小值。

 (9) 直線 L 過點(2,−3)且與向量=(1,4)夾 30°角,則 L 之斜率為何?


(10) 直線 L 過(1,2)且與 4x+y−8=0 之夾角為,則 L 的方程式為何?


(11) 設直線 L:y=mx 平分直線 L1:y=m1x 與 L2:y=m2x 所成的角,
    試證明(m−m1)(1+mm2)+(m−m2)(1+mm2)=0

(12) 一直線 L 通過點(9,−6)且與點(4,1)相距 5,則 L 之方程式為何?


(13) P 是一個動點,0≤θ ≤π ,點 P(cosθ ,sinθ )至直線之最大距離為何?最小距離為
    何?

(14) 一平行四邊形 ABCD,其中三頂點 A(3,1)、B(−2,2)、C(0,−1),一直線 L 通過
    P(−2,−3)且平分平行四邊形 ABCD 的面積,則 L 的方程式為何?


                              進階問題
(15) 若||=4,||=2,||=3 且+2−2=,則在上的正射影之長度為              。

(16) 設 d1,d2 分別為表原點 O 至 L1:x secθ +y cscθ =a,L2:x cosθ −y sinθ =a
    cos2θ 的距離,試證:4d12+d22=a2。

(17) 設直線 L 過原點(0,0)且與兩直線 L1:2x+y−8=0,L2:x+2y+6=0 形成一個等腰
    三角形,求直線 L 的方程式。




                                ~1−4−15~
(18) 據說,有一位海盜將他的寶藏埋在某小島的一個地方。有一天海盜帶著他的兒
  子到寶藏附近的一顆樹 P 處,他指著另一顆大樹 Q 及附近另一個大石頭 R,
  對兒子說,以對PQR 的兩邊與為邊,向外各作一個矩形 PRAB 與 QRCD,使
  得=2,=2,我的寶藏就埋在的中點的地底下。數十年後,海盜與兒子都去世
  了,不過藏寶圖依然存在,海盜的孫子來到小島,不過大石頭 R 已經不見
  了,請問還可以找到寶藏嗎?如何找?


                       綜合練習解答
     1. (A)(B)(E)


     2. −87

     3. (,)


     4. (6,8)、(4,12)



     5. 45° [提示:對方向的投影量為||cosθ ,其中,為與之夾角]


     6. 3a−4b=2


     7. 6,,4



     8. 9[提示:[+](cos2θ+sin2θ)≥(2+1)2]


     9.


     10. 3x+5y−13=0 或 5x−3y+1=0



     11. [提示:設 L 與 L1 的銳夾角的1,L 與 L2 的銳夾角的2,cosθ1=cosθ2,


          再化簡即可得]

                             ~1−4−16~
12. y+6=(x−9)


13. ,0


14. 6x−7y−9=0


15.


16. 略



17. y=±x,y=x,y=x

      [提示:設直線 L 的斜率為 m,若直線 L 與 L1、L2 的交角相等,則

            1
       m+
      |     2 |=| m + 2 |
          1      1 − 2m      m=±1。若直線 L 與 L1 的交角與 L1、 2 的夾角相
                                                     L
        1− m
          2
                 m+2     3
            |         |=
      等         1 − 2m 4 m m=, 若直線 L 與 L2 的交角與 L1、L2 的夾角相等
              1
          m+
        |     2 |= 3                             C
      的     1      4 m m=]
          1− m
            2
                                         D                   A
                                                     M

                                                                 B

                                                     R


                                             Q           P




                              ~1−4−17~
18. [提示:如圖,PRAB、QRCD 都是矩形


  且=2,=2,M 為的中點,


  我們將相關的點坐標化,令 Q(0,0),P(a,0),R(x,y),

  ⇒=(x,y),=(x−a,y)=(−2y,2x),

  =(2y,2a−2x),因此=+=(a+2y,2a−2x)


  ,即 B(a+2y,2a−2x),D(−2y,2x),所以中點 M(,a),


  換句話說,M 的位置不受 R 的位置影響,

               −1
  且=a 且且PQM=tan 2,即寶藏的位置在

                    −1
  距 Q 點 a 的距離與夾角 tan 2(約 63.5°)方向的地方。




                         ~1−4−18~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龍騰超簡單數學B、C複習講義
龍騰超簡單數學B、C複習講義龍騰超簡單數學B、C複習講義
龍騰超簡單數學B、C複習講義
lungtengtech
 
龍騰[掌握]數學B複習講義
龍騰[掌握]數學B複習講義龍騰[掌握]數學B複習講義
龍騰[掌握]數學B複習講義
lungtengtech
 
J100-12金門縣國中代理
J100-12金門縣國中代理J100-12金門縣國中代理
J100-12金門縣國中代理yustar1026
 
104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數學
104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數學104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數學
104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數學
lungtengtech
 
龍騰[突破]數學B複習講義
龍騰[突破]數學B複習講義龍騰[突破]數學B複習講義
龍騰[突破]數學B複習講義
lungtengtech
 
2 2廣義角三角函數
2 2廣義角三角函數2 2廣義角三角函數
2 2廣義角三角函數leohonesty0814
 
龍騰[掌握]數學C複習講義
龍騰[掌握]數學C複習講義龍騰[掌握]數學C複習講義
龍騰[掌握]數學C複習講義
lungtengtech
 
龍騰數學統測必考高頻率題型
龍騰數學統測必考高頻率題型龍騰數學統測必考高頻率題型
龍騰數學統測必考高頻率題型
lungtengtech
 
2 1銳角三角函數與基本關係
2 1銳角三角函數與基本關係2 1銳角三角函數與基本關係
2 1銳角三角函數與基本關係leohonesty0814
 
Test(p1~p5)
Test(p1~p5)Test(p1~p5)
Test(p1~p5)
Sam Chen
 
Test(p1~p5)
Test(p1~p5)Test(p1~p5)
Test(p1~p5)
Sam Chen
 
1.3整式及其运算
1.3整式及其运算1.3整式及其运算
1.3整式及其运算zhengweimin83
 
2011中考模拟试卷1
2011中考模拟试卷12011中考模拟试卷1
2011中考模拟试卷1奕芳 朱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1.6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
1.6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1.6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
1.6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zhengweimin83
 

What's hot (19)

3 4和積互化
3 4和積互化3 4和積互化
3 4和積互化
 
龍騰超簡單數學B、C複習講義
龍騰超簡單數學B、C複習講義龍騰超簡單數學B、C複習講義
龍騰超簡單數學B、C複習講義
 
龍騰[掌握]數學B複習講義
龍騰[掌握]數學B複習講義龍騰[掌握]數學B複習講義
龍騰[掌握]數學B複習講義
 
J100-12金門縣國中代理
J100-12金門縣國中代理J100-12金門縣國中代理
J100-12金門縣國中代理
 
104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數學
104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數學104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數學
104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數學
 
龍騰[突破]數學B複習講義
龍騰[突破]數學B複習講義龍騰[突破]數學B複習講義
龍騰[突破]數學B複習講義
 
2 4二項式定理
2 4二項式定理2 4二項式定理
2 4二項式定理
 
2 2廣義角三角函數
2 2廣義角三角函數2 2廣義角三角函數
2 2廣義角三角函數
 
3 2行列式
3 2行列式3 2行列式
3 2行列式
 
龍騰[掌握]數學C複習講義
龍騰[掌握]數學C複習講義龍騰[掌握]數學C複習講義
龍騰[掌握]數學C複習講義
 
龍騰數學統測必考高頻率題型
龍騰數學統測必考高頻率題型龍騰數學統測必考高頻率題型
龍騰數學統測必考高頻率題型
 
2 1銳角三角函數與基本關係
2 1銳角三角函數與基本關係2 1銳角三角函數與基本關係
2 1銳角三角函數與基本關係
 
Test(p1~p5)
Test(p1~p5)Test(p1~p5)
Test(p1~p5)
 
Test(p1~p5)
Test(p1~p5)Test(p1~p5)
Test(p1~p5)
 
2 2有理數實數
2 2有理數實數2 2有理數實數
2 2有理數實數
 
1.3整式及其运算
1.3整式及其运算1.3整式及其运算
1.3整式及其运算
 
2011中考模拟试卷1
2011中考模拟试卷12011中考模拟试卷1
2011中考模拟试卷1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1.6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
1.6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1.6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
1.6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
 

Viewers also liked (16)

1 2指數函數
1 2指數函數1 2指數函數
1 2指數函數
 
1 4錐線與直線的關係
1 4錐線與直線的關係1 4錐線與直線的關係
1 4錐線與直線的關係
 
3 1三角函數圖形
3 1三角函數圖形3 1三角函數圖形
3 1三角函數圖形
 
Chapter 03
Chapter 03Chapter 03
Chapter 03
 
Chapter 04
Chapter 04Chapter 04
Chapter 04
 
1 0圓錐曲線概論
1 0圓錐曲線概論1 0圓錐曲線概論
1 0圓錐曲線概論
 
2 2排列
2 2排列2 2排列
2 2排列
 
3 1樣本空間
3 1樣本空間3 1樣本空間
3 1樣本空間
 
2 1空間慨念
2 1空間慨念2 1空間慨念
2 1空間慨念
 
2 4複數
2 4複數2 4複數
2 4複數
 
2 3組合
2 3組合2 3組合
2 3組合
 
2 2空間向量
2 2空間向量2 2空間向量
2 2空間向量
 
3 3克拉瑪公式
3 3克拉瑪公式3 3克拉瑪公式
3 3克拉瑪公式
 
3 3期望值
3 3期望值3 3期望值
3 3期望值
 
3 2無窮等比級數
3 2無窮等比級數3 2無窮等比級數
3 2無窮等比級數
 
%A5%7 c%a6~%af%c5 %ae%d5%b6%e9%ac%f5%ba%f1%bfo
%A5%7 c%a6~%af%c5 %ae%d5%b6%e9%ac%f5%ba%f1%bfo%A5%7 c%a6~%af%c5 %ae%d5%b6%e9%ac%f5%ba%f1%bfo
%A5%7 c%a6~%af%c5 %ae%d5%b6%e9%ac%f5%ba%f1%bfo
 

Similar to 1 4平面向量的內積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指考甲公式
指考甲公式指考甲公式
指考甲公式
zoayzoay
 
S98-02師大附中試題
S98-02師大附中試題S98-02師大附中試題
S98-02師大附中試題yustar1026
 
J102-05南區聯盟試題
J102-05南區聯盟試題J102-05南區聯盟試題
J102-05南區聯盟試題yustar1026
 
0331
03310331
學測公式
學測公式學測公式
學測公式
zoayzoay
 
15.5等腰三角形[听课]
15.5等腰三角形[听课]15.5等腰三角形[听课]
15.5等腰三角形[听课]
szhl11
 
南开大学暑期ACM集训
南开大学暑期ACM集训南开大学暑期ACM集训
南开大学暑期ACM集训
AXM
 
J101-05南區聯盟試題
J101-05南區聯盟試題J101-05南區聯盟試題
J101-05南區聯盟試題yustar1026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suoyi
 
姜昱安110上學期數學科課程學習成果
姜昱安110上學期數學科課程學習成果姜昱安110上學期數學科課程學習成果
姜昱安110上學期數學科課程學習成果
ssuserf9a326
 

Similar to 1 4平面向量的內積 (17)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指考甲公式
指考甲公式指考甲公式
指考甲公式
 
S98-02師大附中試題
S98-02師大附中試題S98-02師大附中試題
S98-02師大附中試題
 
J102-05南區聯盟試題
J102-05南區聯盟試題J102-05南區聯盟試題
J102-05南區聯盟試題
 
0331
03310331
0331
 
學測公式
學測公式學測公式
學測公式
 
disnaa
disnaadisnaa
disnaa
 
2 3平面方程式
2 3平面方程式2 3平面方程式
2 3平面方程式
 
15.5等腰三角形[听课]
15.5等腰三角形[听课]15.5等腰三角形[听课]
15.5等腰三角形[听课]
 
南开大学暑期ACM集训
南开大学暑期ACM集训南开大学暑期ACM集训
南开大学暑期ACM集训
 
3 7複數的極式
3 7複數的極式3 7複數的極式
3 7複數的極式
 
J101-05南區聯盟試題
J101-05南區聯盟試題J101-05南區聯盟試題
J101-05南區聯盟試題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姜昱安110上學期數學科課程學習成果
姜昱安110上學期數學科課程學習成果姜昱安110上學期數學科課程學習成果
姜昱安110上學期數學科課程學習成果
 

More from leohonesty0814

More from leohonesty0814 (10)

3 3數學歸納法
3 3數學歸納法3 3數學歸納法
3 3數學歸納法
 
3 3倍角公式
3 3倍角公式3 3倍角公式
3 3倍角公式
 
3 2機率
3 2機率3 2機率
3 2機率
 
3 1矩陣列運算
3 1矩陣列運算3 1矩陣列運算
3 1矩陣列運算
 
2 4空間中的直線
2 4空間中的直線2 4空間中的直線
2 4空間中的直線
 
2 4三角測量
2 4三角測量2 4三角測量
2 4三角測量
 
2 3正弦餘弦定理
2 3正弦餘弦定理2 3正弦餘弦定理
2 3正弦餘弦定理
 
2 3平面坐標系
2 3平面坐標系2 3平面坐標系
2 3平面坐標系
 
2 1計數原理
2 1計數原理2 1計數原理
2 1計數原理
 
1 5對數表與應用
1 5對數表與應用1 5對數表與應用
1 5對數表與應用
 

1 4平面向量的內積

  • 1. §1−4 平 面 向 量 的 內 積 (甲)坐標化的向量內積 (1) 設 =(a 1 ,a 2 ) , =(b 1 ,b 2 ) , 我 們 如 何 用 a 1 ,a 2 ,b 1 ,b 2 表 示 表 呢 ? 設 =(a 1 ,a 2 ) 和 =(b 1 ,b 2 ) 為 任 意 兩 個 向 量 , 且 兩 向 量 的 夾 角 為 為 , y B 因 為 += , =−=(a 1 −b 1 , a 2 −b 2 ) || =|−| =|| +|| 2 −2⋅ 2 2 2 θ A 根 據 前 面 的 定 義 , O x . =||||cosθ=(|| 2 +|| 2 − || 2 ) =[(a 1 2 +a 2 2 )+(b 1 2 +b 2 2 )−[(a 1 −b 1 ) 2 +(a 2 −b 2 ) 2 ]]=a 1 b 1 +a 2 b 2 所 以 . = a 1 b 1 +a 2 b 2 , 我 們 用 a 1 b 1 +a 2 b 2 ( 各 分 量 相 乘 相 加 ) 表 示 . 。 結 論 : 設 =(a 1 ,a 2 ) , =(b 1 ,b 2 ) (a) . =||||cosθ=a 1 b 1 +a 2 b 2 。   a ⋅b   (b) 若 與 皆 不 為 , 則 cosθ= | a || b | =( 向 量 與 角 度 的 關 係 ) (c) 若 向 量 與 皆 不 為 , 若 . =0 ⇔ a 1 b 1 +a 2 b 2 =0 (d) 若 = , 夾 角 , =0 , . =||||cos0=|| 2 。 ( 向 量 與 長 度 的 關 係 ) (e) 由 (b) 與 (d) 可 知 內 積 與 求 角 度 、 長 度 都 有 關 係 , 這 也 是 內 積 重 要 的 地 方 。 1. 設設ABC 的三頂點為 A(3,,2)、B(−1,−4)、C(6,−3),求內角,A 的角度。 Ans:135° 2. 設向量與另一向量=(,1)的夾角是 120˚且||=8,試求向量。 Ans:=(0,−8)或(−4,4) ~1−4−1~
  • 2. 1. 設 =(k,1), =(2,3), 求 k 使 : (1) 和 垂 直 (2) 和 平 行 (3) 和 的 夾 角 為 60˚ Ans:(1)k= (2)k= (3)k=−8+ 2. ∆ABC 中 , 設 A(−2,1),B(1,2),C(−4,3) , 試 求 , ABC 的 垂 心 H 。 Ans:(,) 3. 若 ||=1, 且 與 =(,) 之 夾 角 為 45 ° , 求 = ? 3 1 −1 3 Ans:( , )或( , ) 2 2 2 2 4. 設 A(1,−2) 、 B(0,2) 、 C(−3,4) 為 為 ABC 之 三 頂 點 , 求 sinA= ? Ans: 5. 設 =(3,1) , =(−1,2) , 若 , , // , 且 += , 則=? Ans:(11,6) (乙)向量內積的應用 (1) 柯 西 不 等 式 : (Cauchy's Inequality) (a) 向 量 形 式 : 設 , 為 平 面 上 任 意 二 向 量 , 則 | . |≤|||| , 等 號 成 立 // 證 明 : 因 為 . =||||cosθ , , 為 其 夾 角 , |cosθ|≤1 所 以 | . |=|||||cosθ| ≤ |||| 等 號 成 立 |cosθ|=1 ⇔ θ=0 或 或 // (b) 一 般 形 式 : a 1 ,a 2 ,b 1 ,b 2 為 任 意 四 個 實 數 , 則 (a 1 2 +a 2 2 )(b 1 2 +b 2 2 )≥(a 1 b 1 +a 2 b 2 ) 2 , 等 號 成 立 , (a 1 ,a 2 )=t(b 1 ,b 2 ) 證 明 : 可 設 =(a 1 ,a 2 ) , =(b 1 ,b 2 ) , 由 (a) 的 結 果 : || 2 || 2 ≥| . | 2 所 以 (a 1 2 +a 2 2 )(b 1 2 +b 2 2 )≥(a 1 b 1 +a 2 b 2 ) 2 。 等號成立 // ⇔ (a 1 ,a 2 )=t(b 1 ,b 2 )。 ~1−4−2~
  • 3. (2) 三 角 形 的 面 積 : 設 , 為 非 平 行 的 兩 向 量 , 則 由 與 所 張 成 的 三 角 形 面 積 為 。 證 明 : 設 = , = 設 與 向 量 的 夾 角 為 的 , 則 則 OAB=||||sinθ =|||| = = 結 論 : (a) 由 與 張 成 的 平 行 四 邊 形 面 積 為 。 (b)∆ABC 的 面 積 為 。 (3)正射影:設對之正射影為 ~1−4−3~
  • 4. B A 0<θ< <θ<π Oθ= θ=0 或 或 ),a) ) ),a) ) ),a) ) ),c ),b) ) ),c) ),b) ) ),b) ) 與 同 向 與 反 向 = = (a) 根 據 上 面 的 圖 示 : 對 之 正 射 影 平 行 , 如 何 由 , 求 呢 ? 設 =t , 因 為 (−)⊥ , ( 如 右 圖 ) 所 以 (−t) . =0 ⇒ . . t|| 2 =0 ⇒ t= 即 =() (b)=()()=(||cosθ)() , 我 們 稱 投 影 量 。 ()[ 或 ||cosθ] 為 對 的 a 對 的 正 射 影 =( 對 的 投 影 量 ) 與 ( 方 向 單 位 向 量 ) 的 − 係 數 積 。 a c c b 結 論 : (a) 對 之 正 射 影 為 () (b) () =||cosθ 為 對 的 投 影 量 ( 投 影 量 可 正 可 負 ) (c) 當 0<θ< 時 , . >0 , 所 以 與 同 向 (d) 當 <θ<π 時 , . <0 , 所 以 與 反 向 (e) 當 當 = 時 , . =0 , 所 以 = (f)當當=0 或或時, = ~1−4−4~
  • 5. 3. (1)設 x,y 為實數,且 2x+3y=13,求 x2+y2 的最小值,並求此時 x、y 的值。 (2)設 a,b 為實數,且 a2+b2=10,則 a−3b 的最大值為 , 此時(a,b)= ;a−3b 的最小值為 ,此時(a,b)= 。 Ans:(1)13,x=2,y=3 (2)最大值=10,(1,−3);最小值=−10,(−1,3) ~1−4−5~
  • 6. 4. 三角函數的疊合: y A(4,3) f(θ)=3sinθ+4cosθ,其中 0≤θ≤,試求當,=? 時 f(θ)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P(cosθ ,sinθ ) O x 5. (1)設=(a1,a2)、=(b1,b2),試證明: 由與張成的三角形面積為|a1b2−a2b1|。 (2)設設ABC 三頂點 A(x1,y1)、B(x2,y2)、C(x3,y3), 證明:證ABC 的面積為|(x2−x1)(y3−y1)−(y2−y1)(x3−x1)|。 ~1−4−6~
  • 7. 6. 設平面上三點 A(1,1)、B(5,−2)、C(5,2),試求 (1)在上的投影量。 (2)在上的正射影。 (3)C 點在上的投影點。 Ans:(1) (2)(4,−3) (3)(,) 6. 設 a,b 為 正 數 , 求 (a+)(b+) 之 最 小 值 。 [提示]:a=() 2 ,=() 2 ,b=() 2 ,=() 2 7. 設 =(cosθ ,sinθ) , ||=3 , 則 求 . 之 最 大 值 、 最 小 值 。 Ans:3,,3 8. 設 f(θ)=2sinθ+5cosθ,其中,為任意實數,當為=α時,f(θ)有最大值 M , 請求 M、tanα之值。 Ans:M=, 9. 設 x,y 為 實 數 且 x−2y=5 , 求 x 2 +y 2 之 最 小 值 為 , 此時(x,y)= 。Ans:5,(x,y)=(1,−2) 10. 設 A(3,8),B(4,9),C(1,3)試求試ABC 的面積。Ans: ~1−4−7~
  • 8. 11. ∆ABC 中 , 若 ||=2 , ||=3 , , ABC 之 面 積 為 , 則 之 = ? Ans:3 或或3 12. 設 =(4,2), =(−3,1), 則 求 (1) 在 方 向 的 正 射 影 。 (2)與所張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 Ans:(−2,−1) ,10 (丙)平面向量在直線上的應用 (1) 直 線 ax+by+c=0 的 法 向 量 ax+by+c=0 =(a,b) y ax+by=0 法向量:與直線垂直的向量稱為此直線的法向量。 P 考 慮 ax+by+c=0 的 平 行 線 ax+by=0( 若 c=0 , 則 為 同 一 直 線 ) , O x 兩 條 平 行 線 的 法 向 量 方 向 相 同 。 設 P(m,n) 為 直 線 ax+by=0 上 任 一 點 , 直 線 的 方 向 =(m,n) , 因 為 am+bn=0 , (a,b) . (m,n)=0 所 以 取 向 量 =(a,b) , , , 所 以 可 取 法 向 量 =(a,b) 。 直 線 方 程 式 ax+by+c=0 的 法 向 量 =(a,b) , 所 以 直 線 的 方 向 向 量 , , , 故 可 取 = (b,−a) 或 (−b,a) 。 結 論 : (a) 直 線 方 程 式 ax+by+c=0 的 法 向 量 可 取 為 (a,b) 。 (b)直線方程式 ax+by+c=0 的方向向量可取為(b,−a)或(−b,a)。 ~1−4−8~
  • 9. (2) 兩 直 線 的 交 y 角 : (a) 設 L 1 , L 2 為 平 面 上 之 兩 相 交 的 直 線 , L 1 : a 1 x+b 1 y+c 1 =0 n2 L 2 : a 2 x+b 2 y+c 2 =0 , 設 兩 直 線 的 法 向 量 夾 角 為 , , n1 則 兩 直 線 的 交 角 為 則 , , 兩 直 π−θ 。 證 明 : 設 y L1 , L2 的 法 向 量 y 分 別 為 , O θ 則 可L 取 =(a 1 ,b 1 ) L , =(a 2 ,b 2 ) , 由 右 圖 x a1 a 2 + π−θ b1b2 L= 2 cosα= 2 2 2 2 a1 + b1 ⋅ a 2 + b2 θ θ O 兩 直 線 的 交 角 為 兩 , , L直 1 線 。 x O x (b) 直 線 的 斜 率 與 交 角 : 如 下 1 圖 , 我y 們 可 以 2 定 義 直 線 L L L 2 的 斜 角 的 如 下1 : L y L 從 x 軸正向轉到直線 L 所形成的角稱為直線 L 的斜角。特別是與 x 軸平行或重合的 直 線 我 們 分 別 定 義 斜 角 為 直 、 0 。 根 據 斜 率 與 斜θ 角 的 定 義 , 我 們 可 以 推 知 : L 的 斜 率 =tanθ 。 θ θ2 θ1 θ2 θ1 O x O x 設 L 1 , L 2 為 平 面 上 之 兩 相 交 的 直 線 , L 1 : a 1 x+b 1 y+c 1 =0 , L 2 : a 2 x+b 2 y+c 2 =0 其 中 L 1 、 L 2 的 斜 率 m 1 ⋅m 2 ≠−1 , L 1 、 L 2 的 斜 角 分 別 是 的 1 、 、 2 ~1−4−9~
  • 10. 根 據 上 圖 , 可 知 根 =θ 1 −θ 2 或 或 =θ 2 −θ 2 , 假 設 , 為 L 1 、 L 2 的 銳 夾 角 ⇒tanθ=|tan(θ 1 −θ 2 )|=||=|| 。 結 論 : 設 兩 直 線 L 1 、 L 2 的 斜 率 為 m 1 、 m 2 , 若 m 1 ⋅m 2 ≠−1 , 其 交 角 , , 可 由 tanθ= 求 得 , 令 一 交 角 為 求 得 , 。 7. 設直線 L1:2x−3y−4=0,L2:3x+y−6=0 之一交角之,求 sinθ=? Ans: 8. 求過點(1,2)作一直線與 L:成 30°之交角,則此直線之方程式為何? Ans: y−2= (x−1),x=1 ~1−4−10~
  • 11. 13. 二 直 線 L 1 : x−2=0 , L 2 : x=−2y+6 所 夾 鈍 角 為 所 , 則 cosθ= ? Ans: 14. 設 直 線 L 通 過 點 P(0,−1) 且 與 另 一 直 線 L / : 3x+4y−12=0 的 交 角 為 45 ° ,求直線 L 的方程式。 Ans:y+1= ,y+1=−7x 15. 給定直線 L 1 :2x+y−8=0,L 2 :x+2y+6=0,求通過(0,0)且與 L 1 、L 2 成 等角之直線方程式。Ans:y=±x 16. 與直線 L 1 :3x−4y−7=0,L 2 :12x−5y+6=0 成等角,且過點(4,5)的直 線 方 程 式 。 Ans:9x−7y−1=0 或 7x+9y−73=0 R P (3) 點 到 直 線 離 的 : 距 Q | ax 0 + by 0 + c | 一 定 點 P(x 0 ,y 0 ) 到 一 直 線 L : ax+by+c=0 之 距 離 為 . n 2 。 a + b2 證 明 : 過 P 點 作 垂 線 交 L 於 Q , 則 為 P 點 到 L 的 距 離 。 今 在 L 上 任 取 一 點 R(x,y) , 則 向 量 在 L 的 法 向 量 上 的 正 射 影 之 長 度 為 。 現 在 來 計 算 向 量 在 L 的 法 向 量 上 的 正 射 影 之 長 度 =(x−x 0 ,y−y 0 ) , 考 慮 L 的 法 向 量 =(a,b) 則 在 L 的 法 向 量 上 的 正 射 影 之 長 度 =|()|=||⋅|| == | ax 0 + by 0 + c | = a2 + b2 例 如 : 平 面 上 一 點 P(2,3) 到 直 線 4x−3y+6=0 的 距 離 。 d= = =1 ~1−4−11~
  • 12. 9. 平面上二平行線 L1:ax+by+c1=0,L2:ax+by+c2=0, | c1 − c 2 | 試證明此二直線的距離為 。 a2 + b2 10. 求過點(0,2)與二定點 A(4,6)、B(8,3)等距之直線方程式為何? Ans:y=或 y= ~1−4−12~
  • 13. 11. 設 L1:4x−3y−65=0,L2:3x+4y−5=0,L3:7x−24y+55=0,而 L1 與 L2 交於 C 點,L2 與 L3 交於 A 點,L3 與 L1 交於 B 點,求 (1)∠B 內角平分線。 (2)∆ABC 的內心坐標。 (3)∆ABC 的內切圓半徑。 Ans:(1)9x−13y−90=0 (2) (10,0) (3)5 [解法]: (1)設 P(x,y)為為B 平分線上的任意點 ⇒ d(P,L)=d(P,N) ⇔ = ⇔ 5|4x−3y−65|=|7x−24y+55| ⇒9x−13y−90=0 或 13x+9y−375=0(由上圖中,由B 內角平分線的斜率為正 數) ⇒∠B 內角平分線為 9x−13y−90=0。 (2)按照(1)的方法去找的A 的內角平分線 = ⇒∠A 的內角平分線為 2x+11y−20=0 內心 I 為為A、、B 內角平分線的交點(10,0) (3) ∆ABC 的內切圓半徑=I 點到直線 L 的距離==5。 y B N A O I x M L C 17. 設 4x−3y+6=0 , 則 求 之 最 小 值 為 何 ? Ans:1  x = −2 + 5t 18. 求 點 P(2,−3) 至 直 線 L :  y = 2 − 3t , t 為 實 數 知 距 離 為 何 ?  Ans: ~1−4−13~
  • 14. 19. 一 動 點 P(x,y) 至 直 線 L 1 : 3x+4y−2=0 的 距 離 為 至 直 線 L 2 : 4x+3y−5=0 的 距 離 之 2 倍 , 求 P(x,y) 的 軌 跡 方 程 式 。 Ans : 11x+10y−12=0 20. 求兩平行線 3x−4y+2=0 與與6x+8y−5=0 間之距離。 Ans: 21. 求 與 直 線 x−y+1=0 平 行 , 且 距 離 為 的 直 線 方 程 式 。 Ans:x−y−1=0 或 x−y+3=0 22. 兩 直 線 3x+4y−7=0 及 4x+3y+2=0 所 交 的 鈍 角 平 分 線 方 程 式 。 Ans:x−y+9=0 23. 直線 L 過點 A(1,1),且與點 B(−5,4)之距離為3,求 L 的方程式。 Ans:y=1 或 4x+3y−7=0 綜合練習 (1) 在坐標平面上,A(150,200)、B(146,203)、C(−4,3)、O(0,0),則下列敘述何者為 真? (A)四邊形 ABCO 是一個平行四邊形。 (B)四邊形 ABCO 是一個長方形。 (C)四邊形 ABCO 的兩對角線互相垂直。 (D)四邊形 ABCO 的對角線長度大於 251。 (E)四邊形 ABCO 的面積為 1250。 (90 學科) (2) 等腰梯形 ABCD,//, =(12,−1), =(−2,5),求內積,=? (3) 坐標平面上 A(2,−1)、B(3,2),若,,且//,則 C 之坐標為何? (4) 設三點 P(8,9)、Q(−2,4)、R(1,8),則在上的正射影為何?P 點在直線 QR 的正射 影點為何? (5) 設、均非零向量,若在方向的投影量為||的 3 倍,而在方向的投影量為||的倍, 則與之夾角為何? ~1−4−14~
  • 15. (6) 設 A(a,1)、B(2,b)與 C(3,4)為坐標平面上三點,而 O 為原點。若向量與在向量上 的正射影相同,則 a 與 b 的滿足的關係式為何? (7) 已知二定點 A(4,0),B(0,−3)與一動點 P(cosθ ,sinθ ),0≤θ ≤2π , 則內積則之最大值為之最大值為 ,最小值為 。 (8) 試求+ 之最小值。 (9) 直線 L 過點(2,−3)且與向量=(1,4)夾 30°角,則 L 之斜率為何? (10) 直線 L 過(1,2)且與 4x+y−8=0 之夾角為,則 L 的方程式為何? (11) 設直線 L:y=mx 平分直線 L1:y=m1x 與 L2:y=m2x 所成的角, 試證明(m−m1)(1+mm2)+(m−m2)(1+mm2)=0 (12) 一直線 L 通過點(9,−6)且與點(4,1)相距 5,則 L 之方程式為何? (13) P 是一個動點,0≤θ ≤π ,點 P(cosθ ,sinθ )至直線之最大距離為何?最小距離為 何? (14) 一平行四邊形 ABCD,其中三頂點 A(3,1)、B(−2,2)、C(0,−1),一直線 L 通過 P(−2,−3)且平分平行四邊形 ABCD 的面積,則 L 的方程式為何? 進階問題 (15) 若||=4,||=2,||=3 且+2−2=,則在上的正射影之長度為 。 (16) 設 d1,d2 分別為表原點 O 至 L1:x secθ +y cscθ =a,L2:x cosθ −y sinθ =a cos2θ 的距離,試證:4d12+d22=a2。 (17) 設直線 L 過原點(0,0)且與兩直線 L1:2x+y−8=0,L2:x+2y+6=0 形成一個等腰 三角形,求直線 L 的方程式。 ~1−4−15~
  • 16. (18) 據說,有一位海盜將他的寶藏埋在某小島的一個地方。有一天海盜帶著他的兒 子到寶藏附近的一顆樹 P 處,他指著另一顆大樹 Q 及附近另一個大石頭 R, 對兒子說,以對PQR 的兩邊與為邊,向外各作一個矩形 PRAB 與 QRCD,使 得=2,=2,我的寶藏就埋在的中點的地底下。數十年後,海盜與兒子都去世 了,不過藏寶圖依然存在,海盜的孫子來到小島,不過大石頭 R 已經不見 了,請問還可以找到寶藏嗎?如何找? 綜合練習解答 1. (A)(B)(E) 2. −87 3. (,) 4. (6,8)、(4,12) 5. 45° [提示:對方向的投影量為||cosθ ,其中,為與之夾角] 6. 3a−4b=2 7. 6,,4 8. 9[提示:[+](cos2θ+sin2θ)≥(2+1)2] 9. 10. 3x+5y−13=0 或 5x−3y+1=0 11. [提示:設 L 與 L1 的銳夾角的1,L 與 L2 的銳夾角的2,cosθ1=cosθ2, 再化簡即可得] ~1−4−16~
  • 17. 12. y+6=(x−9) 13. ,0 14. 6x−7y−9=0 15. 16. 略 17. y=±x,y=x,y=x [提示:設直線 L 的斜率為 m,若直線 L 與 L1、L2 的交角相等,則 1 m+ | 2 |=| m + 2 | 1 1 − 2m m=±1。若直線 L 與 L1 的交角與 L1、 2 的夾角相 L 1− m 2 m+2 3 | |= 等 1 − 2m 4 m m=, 若直線 L 與 L2 的交角與 L1、L2 的夾角相等 1 m+ | 2 |= 3 C 的 1 4 m m=] 1− m 2 D A M B R Q P ~1−4−17~
  • 18. 18. [提示:如圖,PRAB、QRCD 都是矩形 且=2,=2,M 為的中點, 我們將相關的點坐標化,令 Q(0,0),P(a,0),R(x,y), ⇒=(x,y),=(x−a,y)=(−2y,2x), =(2y,2a−2x),因此=+=(a+2y,2a−2x) ,即 B(a+2y,2a−2x),D(−2y,2x),所以中點 M(,a), 換句話說,M 的位置不受 R 的位置影響, −1 且=a 且且PQM=tan 2,即寶藏的位置在 −1 距 Q 點 a 的距離與夾角 tan 2(約 63.5°)方向的地方。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