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3−7                      複           數                的                極          式
(甲)複數的極式

第一冊中,我們曾引進了複數系,有了複數系之後,使得一元二次方程式有了圓
滿的結果,更一般而言,一元 n 次方程式都有 n 個複數根(包括重根)。在第一冊中,
我們知道複數都是呈 x+yi 的形式,這一單元我們要介紹複數的另一個表示法—極
式 ,並藉以探討複數 n 次方根的問題。
(1)               複                   數                         平                  面
複 數 是 表 示 成 x+yi(x,y 為 實 數 ) 的 數 , 我 們 將 複 數 x+yi 對 應 坐 標 平 面 上 的 點
P(x,y),我們發現這種對應是一對一的對應。即任一個複數都可找到坐標平面上唯
一一點與之對應,反之,給定坐標平面上一個點,可找到唯一一個複數與之對應 。
這種與複數對應的平面稱為複數平面,x 軸又稱實 軸 ,y 軸又稱為虛 軸 。而我們也
可     以   說   複   數   平   面   上   點
                                  y 的 複 數 坐 標 為 x+yi 。
                                  P
例 如 : x 軸 上 的 點 (−3,0) , 代 表 實 數 , 3 , y 軸 上 的 點 (0,6) 代 表 純 虛 數 6i ,
                              點   (−4,6)            代 P(x+yi)
                                                          表         代       4+6i   。
                                            r
(2)           絕           對           值                與y               輻          角
                                            θ
                                       O        x
                                                          x




設 複 數 z=x+yi(x,y ∈R) , 可 在 複 數 平 面 上 找 到 一 點 P(x,y) 與 之 對 應 。
令 =r , 並 以 , 表 示 一 以 x 軸 正 向 為 始 邊 , 為 終 邊 的 有 向 角 。

則 r,θ與 x,y 有以下的關係:x=r cosθ ,y=r sinθ ,r=,tanθ=




                                      ~3−7−1~
絕 對 值 : r=|z|=|x+yi|= 稱 為 複 數 x+yi 的 絕 對 值 ( 或 向 徑 ) 。

輻                                              角                                                :
以 x 軸的正向為始邊, OP 為終邊所形成之廣 義 有 向 角 廣,稱為複數 z 的輻 角 ,
符號記為:arg(z)。特別是當 0≤θ<2π時,我們稱此時的輻角時為主 輻 角 ,符號記
為                                          Arg(z)                                               。



例                                              如                                                :
z=3     ,       |z|=3    ,       arg(z)=0+2kπ       ,k    為   整       數           ;       Arg(z)=0
z=1+    ,        |z|=2       ,    arg(z)=+2kπ       ,k    為       整       數       ;        Arg(z)=
z=−5i   ,        |z|=5   ,       arg(z)=+2kπ       ,k     為   整       數       ;       Arg(z)=

例           如            :         請           完          成           下               表         :




                                                ~3−7−2~
+i   −+i       3i   −2

對應點坐標

絕對值 r




             ~3−7−3~
主輻角 Argz




           ~3−7−4~
(3)            複              數            的               極                式              :
根 據 前 面 的 定 義 , 可 得 z=x+yi=r(cosθ+i sinθ) , 其 中 r=|z|= , , =arg(z) ,
我      們   稱    z=     r(cosθ     +i   sinθ )   為     複    數       的      極      式     。

注                                         意                                                :
(a)若 若 為 z 之 輻 角 , 則 之 +2kπ (k∈ Z)亦 為 複 數 z 的 輻 角 。 若 0≤θ <2π , 則 此 時
的                                                                                          的
      為 主 輻 角 , 因 此 主 輻 角 只 有 一 個 , 而 輻 角 卻 有 無 限 多 個 。
(b)複 數 z 的 極 式 z= r(cosθ +i sinθ )中 , 須 注 意 r≥ 0, 而 角 度 必 須 相 同 , 且 以
cosθ
                   為      實       部       ,         sinθ       為       虛          部        。

例                                                                                          如
z=− 2(cos35 ° +isin35 ° ), z=2(sin15 ° +icos15 ° ), z=4(cos30 ° − isin30 ° )均 不 為 極 式 。

        1. 一般式化極式
           將下列各複數化成極式:
           (1)−3 (2)−5i (3)−2+2i (4)1−i (5)
           Ans:(1) −3=3(cosπ+i sinπ) (2)−5i=5(cos+i sin)
             (3) −2+2i=2(cos+i sin) (4)2(cos + i sin)
             (5) (cos+i sin)


                                                                   y
                                                                    −2+2i


                                                                     −3
                                                                                      1−

                                                                                −5i




                                           ~3−7−5~
2. 一般式化極式
    將下列各複數化成極式:
    (1)cos560°−i sin160° (2)sin25°+i cos25° (3)cos70°−i sin70°
    Ans:(1)cos200°+i sin200° (2)cos65°+i sin65° (3)cos(−70°)+i sin(−70°)
    解題要訣:
    (a)題目中所給的數在第幾象限?
    (b)在該象限中以何角度取代題中所給的角度而不改變原數的值?




    1. 將      下         列      複        數       化       成    極    式    :
       (1)z=−3+3i        (2)z=4       (3)z=    −2i   (4) 2−2i (5) −1+() i
       Ans : (1)z=3(cos+isin) (2)z=4(cos0+isin0)                  (3)z=2(cos+isin)
         (4) 4(cos+isin) (5) ()(cos+isin)


    2. 試      求       下       列     各      複       數      的      極      式      :
       (1)z=sin20 ° +i cos20 ° (2)z=cos135 ° −isin45 ° (3)z= −3(cos25 ° +i sin25 ° )
       (4)3(sin+icos)         (5)3(cosθ −i sinθ )           (6)sin200°–icos160°

       Ans                                                            :
       (1)z=cos70°+i sin70° (2)z=cos225°+i sin225°(3)z=3(cos205°+i
       sin205°)
       (4) 3(cos+isin) (5) 3[cos(−θ )+isin(−θ )] (6) cos110°+isin110°

(乙)複數的乘除與棣美弗定理




                                     ~3−7−6~
第 一 冊 曾 學 過 複 數 的 乘 法 , 例 如 (4+3i)(3+2i)=4(3+2i)
+3i(3+2i)=6+17i,過程中我們基本上用到的原理是複數乘法對加法
的分配律。若我們將複數用極式來表示,那麼複數乘法除法會不會有
不一樣的形式呢?




                  ~3−7−7~
C(z1⋅z2)




                B(3i(z2))                                                                   A(4z2)




                                                       θ       z2
                                                        ϕ
                                              O



以 (4+3i)(3+2i) 為 例 , 設 z 1 =4+3i=5(cosθ+i sinθ) , z 2 =3+2i=(cosϕ+i
sinϕ)

因                  為                    z 1 ⋅z 2 =(4+3i)(3+2i)=4(3+2i)+3i(3+2i)=4z 2 +3i(z 2 )

由 上 圖 , 可 以 看 出 A 、 B 分 別 代 表 複 數 4z 2 、 3i(z 2 ) , 且 , ;
又因為 z 1 ⋅z 2 =4z 2 +3i(z 2 ),所以矩形 AOBC 的頂點 C 代表複數 z 1 ⋅z 2 。

考             慮            z1z2         的          絕          對           值          與            輻       角   :
|z 1 z 2 | 2 = 2 = 2 + 2 =|4z 2 | 2 +|3i⋅z 2 | 2 =16|z 2 | 2 +9|z 2 | 2 ==25|z 2 | 2 =|z 1 | 2 |z 2 | 2

因為 z 1 =4+3i,所以,AOC=θ為 z 1 的輻角,所以從上圖可以得知 z 1 z 2
的                       輻                       角                        為                       的            +ϕ

由前面的分析,可 以 得 知 兩 個 複 數 z 1 、z 2 的 乘 積 z 1 z 2 的 絕 對 值 為 兩
複 數 z 1 、z 2 的 絕 對 值 相 乘 , 而 z 1 z 2 的 輻 角 為 兩 複 數 z 1 、z 2 的 輻 角 相
加                                                                                                             。

這個結果對於使用複數的極式來做乘法與除法的計算就會有很大的
便利性,例如想求(1+i) 10 的值,如果用第一冊的方法,我們必須將
(1+i)連乘 10 次,過程繁複,不容易算出結果,但是 =1+i=2(cos + i
sin),根據前面的結果,這 10 個複數相乘,絕 對 值 自 乘 10 次 , 而
輻 角 自 加 10 次 ,於是(1+i) 10 的絕對值=2 10 ,而(1+i) 10 的輻角為,因
此(1+i) 10 =2 10 (cos+i sin)。這個結果就是棣美弗定理。接下來,我們就
將          上          面          的          結          果            加         以          一          般     化   。

                                                 ~3−7−8~
(1)         複           數         的         乘              除            :
                  定                                 理                                      1                         :
                  若 設 z 1 =r 1 (cosθ 1 +i sinθ 1 ) , z 2 =r 2 (cosθ 2 +i sinθ 2 ) , 其 中 r k =|
                  zk|             ,                 ,                  k   =arg(z k )                ,            k=1,2
                  則 z 1 ⋅ z 2 =r 1 ⋅ r 2 (cos(θ 1 +θ 2 )+isin(θ 1 +θ 2 ))         [絕 對 值 相 乘 , 輻 角 相 加 ]
                  證                                                明                                          :
                                          z 1 ⋅z 2 =[ r 1 (cosθ 1 +i sinθ 1 )]⋅[ z 2 =r 2 (cosθ 2 +i sinθ 2 )]
                                      =r 1 ⋅r 2 [(cosθ 1 cosθ 2 −sinθ 1 sinθ 2 )+i(sinθ 1 cosθ 2 +sinθ 2 cosθ 1 )]
                                                                     =r 1 ⋅r 2 [cos(θ 1 +θ 2 )+i   sin(θ 1 +θ 2 )]
                  定 理 2 : 若 z=r(cosθ +i sinθ ) , z≠ 0 , 則 =(cos(−θ )+isin(−θ ))
                  證                                                明                                                 :
                                                                                                         =
                                                                                                              =
                                                                                                 =(cosθ−i         sinθ)
                            =(cos(−θ)+i sin(−θ))


定                                     理                                           3                                  :
若 設         z 1 =r 1 (cosθ 1 +i   sinθ 1 ) , z 2 =r 2 (cosθ 2 +i               sinθ 2 ) , z 2 ≠ 0 其 中              r k =|
zk|                      ,                           ,                              k   =arg(z k )                  ,
        z1 r1
k=1,2 則 z = r ((cos(θ 1 −θ 2 )+i sin(θ 1 −θ 2 ))                           [絕 對 值 相 除 , 輻 角 相 減 ]
         2   2

證                                                         明                                                          :
                                      =       z 1 ()=[r 1 (cosθ 1 +i          sinθ 1 )]⋅[](      由       定    理      2)
                        =[r 1 (cosθ 1 +i sinθ 1 )]⋅[(cos(−θ 2 )+i sin(−θ 2 ))]                       ( 由 定 理 1)
          r1
      =      ((cos(θ 1 −θ 2 )+i sin(θ 1 −θ 2 ))
          r2
                  例      如        :   z 1 =2(cos15 ° +i        sin15 ° )        ,        z 2 =3(cos105 ° +i   sin105 ° )
                  ⇒ z 1 ⋅z 2 =6(cos120 ° +i sin120 ° ), = (cos90 ° +i sin90 ° )


(2)                棣                  美                   弗                      定                   理               :



                                                          ~3−7−9~
若 z=r(cosθ +i sinθ ) , 則 z n =r n (cosnθ +i sinnθ ) , 其 中 n 為 整 數 。

例                     子                      :                      (cosθ                           +i                  sinθ) 2
                          =(cosθ            +i       sinθ)(cosθ+i              sinθ)      ( 由 定 理 1)
                                                                                  =cos(θ+θ)+i       sin(θ+θ)
                                                                               =cos2θ+i       sin2θ
例                 子                          :                      (cosθ                       +i                      sinθ) −2
                                  =[(cosθ            +i         sinθ) −1 ] 2            (           由       定       理        2)
                                  =[cos(−θ)+i                 sin(−θ)] 2             (    由                 定       理     1)
                                                                                 =cos(−2θ)+i                        sin(−2θ)
[                             證                                明                                ]                            :
(A) 當         n   是 正 整 數 時 , 用 數 學 歸 納 法 證 明 之 。

Step1             :                 n=1                   時              ,              z 1 =r 1 (cosθ+i                 sinθ)

Step2     :       若       設       n=k       時        原    式       成      立      ,     即     z k =r k (coskθ+i           sinkθ)
              則 當 n=k+1 時 , z k+1 =z k ⋅z=[ r k (coskθ+i sinkθ)][ r 1 (cosθ+i sinθ)]

              ⇒z k+1 =r k+1 (coskθ⋅ cosθ− sinkθ⋅ sinθ)+i(sinkθ⋅ cosθ+ coskθ⋅ sinθ)
                                              ⇒z k+1 =r k+1 (cos(k+1)θ+i sin(k+1)θ)
                                        則        當        n=k+1           時       ,         原           式       成   立        。
(B)         當               n           是                 非           正             整               數           時            :

                      (1)           再            證        n=0           時         ,         亦               成       立        。
                                                      ∵z 0 =1       ,       r 0 (cos0+isin0)=1⇒                 成    立       。
           (2)n       為         負       整        數    時       ,      令         n=−m     ,           m正 整 數  為
                                                                                                      1
                                                                                z n =z −m == m
                                                                                             r (cos mθ + i sin mθ )
                                                                 =        (cos(−m         θ)+i    sin(−m        θ))
                                                                   =r −m (cos(−m         θ)+i     sin(−m        θ))
        =r n (cosnθ+i sinnθ)




                                                              ~3−7−10~
3. 化簡下列各小題:
     (1) (2)()12
     (3)(−i)3(+i)6(−1−i)8 (4) (sin15°+icos15°)10
     Ans:(1) − + i (2) (3)−128 (4) +i




     3. 設 z 1 =-i , z 2 =-3+3i , z 3 =1+i , 求 (1)z 1 ×z 2              (2)       之極式
         Ans:(1)6(cos+isin) (2)6(cos+isin)


     4. 求           下         列           各             式          的         值        :
         (1)[(cos20°+isin20°)(cos10°+isin10°)] 7 =_________ 。 Ans : +i
         (2)=_________         。         Ans     :          +                          i
           (sin 65 +i cos 65 ) cos 4 +i sin 4 )
                  
                               (
                              4             7
         (3)                                     =__________。Ans::i
                    (cos 7 -i sin 7 )
                                     16




     5. 求           下         列           各             式         的          值         :
        (1)() 6         (2)       (3)         ()   10
                                                            (4)(sin20 ° −i           ° 15
                                                                                 cos20 )
         Ans:(1)−8 (2)+i (3)−i (4) +i


     6. 設     x=          , 試 求          1+x+x 2 +x 3 +...+x 84 = ?          Ans : 1
         [提示]:1+x+x 2 +x 3 +...+x 84 = ,利用棣美弗定理求 x 85 的值。

(丙)複數在幾何與三角的應用




                                        ~3−7−11~
(A)           複     數           運          算       的           幾        何            意         義        :
(1)       複        數        絕          對       值           的       幾         何       意           義      :
複 數 z=a+bi 的 絕 對 值 定 義 為 複 數 z 到 原 點 O 的 距 離 的                                                 |z|=|a+bi|=
複 數 平 面 上 有 兩 個 點 P(z) 、 Q(w) , 其 中 z=a+bi 、 w=c+di ⇒=|z−w| 。

(2)       複        數        加          減       法           的       幾         何       意           義      :
如圖,若設 z=a+bi,w=c+di,而複數平面上 A、B 兩點的複數坐標為 A(z)、B(w)
則     C   點 、 E          點 的 複 數 坐 標 分 別 為                                   C(z+w) 、 y E(z−w) 。
                                                                                                      C(z+w)
其         中       OACB         、       OAED            是       平        行        四       邊       形      。
                                                                                 B(w)

                                                                                                               A(z)

                                                                                          O(0)                              x

                                                                                                                      E(z − w)
                                                                                                      D(−w)




(3)       複        數           乘           法       的           幾        何            意         義        :

設     z=r(cos+i        sinθ)    ,      w=s(cosϕ+i          sinϕ)   ,        其    中       r>0     且     s>0
根     據       複   數     乘      法       的   原       則       z⋅w=    r⋅       s(cos(θ+ϕ)+i         sin(θ+ϕ))
令                               P(z)                               、                                 R(zw)

(a)旋轉運動:




                                                   ~3−7−12~
設                      s=1                                 ,                       z⋅w=z⋅(cosϕ+i                                      sinϕ)
此     時   |zw|=|z||w|=|z|                      ,       且       ,   +ϕ        可         以        為         zw        的     輻       角       。
因     此   =       且            以         為         始       邊   ,        為    終          邊           的         方     向     角       為       且
結 論 : R 點 是 由 P 點 繞 原 點 O 旋 轉 角 度 旋 得 到 的 ,
當 當 >0 時 , 逆 時 針 旋 轉 ; 當 時 <0 時 , 順 時 針 旋 轉

                   y                                                                        y


          R(zw)                     P(z)                                         P(z)                    R(zw
                           ϕ                                                                    ϕ        )
                                                                                                                                      y
                   O                                                                       O                          x
                                               x
                                                                                                                                              B
                                   ϕ>0                                                                  ϕ<0
                                                                                                                                          π       A
                                                                                                                                          6


                                                                                                                                  O
例                                                                  如                                                                      :
                                                                                                                                                      x


若     複   數        平               面       上       ,       A       點    所        對         應        的         複       數       為       z   ,
B 點 代 表 的 複 數 為 z⋅(cos+i sin) , 則 A 點 繞 原 點 旋 轉 得 到 B 點 。

(b)                    伸                                   縮                      運                               動                       :
設     設   =0       時               ,       即       w=s         ,   zw=sz         ,         其        中         s     為     正       實       數
此     時       |zw|=s|z|                  ,         且       ,       可         以          為           zw          的         輻       角       。
因         此            =s                  ,           且           方             向              角                 為           ,           ,
                                                                         y
結論:R 點是由 P 點以原點 O 為伸縮中心,伸縮 s 倍得到的點。
     y

                                                                                            R

                               P                                                   P
                       R
                                                                         O                          x
               O                           x




          0<s<1                                                        s>1




                                                                   ~3−7−13~
y
                                                                                                      B
                                                                                                 A

                                                                                           O               x



例                                             如                                                       :
若 複 數 平 面 上 , A 點 所 對 應 的 複 數 為 z , B 點 所 代 表 的 複 數 2z ,
則 A 點 以 原 點 為 伸 縮 中 心 , 伸 縮 2 倍 , 可 得 B 點 。




(c)           旋                   轉           與                 伸                    縮                :
設     z=r(cos+i       sinθ)   ,       w=s(cosϕ+i   sinϕ)       ,         其       中   r>0       且     s>0
根     據   複       數    乘      法       的   原   則    z⋅w=        r⋅        s(cos(θ+ϕ)+i          sin(θ+ϕ))
由 (a)(b) 的 說 明 , 可 知 =|zw|=|z||w|=rs=s , 且 , +ϕ 為 zw 的 輻 角 。
結                                             論                                                       :
R 點是由 P 點繞原點 O 旋轉角度旋,再以原點 O 為伸縮中心,伸縮 s 倍得到的點
例                                             如                                                       :
若 複 數 平 面 上 , A 點 所 對 應 的 複 數 為 z , B 點 所 代 表 的 複 數 z⋅[2(cos + i sin)]
則 A 點繞原點旋轉,再以原點為伸縮中心,伸縮 2 倍得到 B 點。

                                                          y                  B


                                                                    A'
                                                                             A
                                                           O                     x




                                              ~3−7−14~
4. 右圖是一正方形 OABC,已知 A(2+i),試求 B、C 點的複數坐標。
     Ans:B(1+3i)、C(−1+2i)                                       B


                                                        C
                                                                        A

                                                            O




     7. 若 (4+3i)(cosθ+i sinθ) 為 小 於 0 的 實 數 , 則 則 是 第 幾 象 限 角 ?
        (1) 第一象限角 (2) 第二象限角 (3) 第三象限角 (4) 第四象限角 (5)條
        件不足,無法判斷。 (2003 學科) Ans:(2)


     8. 如圖,給定 z 點的位置,且|z|=2,試描繪出的位置。                                y

                                                                            z


     9. 試 說 明 滿 足 下 列 各 式 的 複 數 z 所 代 表 的 幾 何 意 義 :
        (1)      |z−4i|=|z+1−3i|          (2)|z−(1+2i)|=4
                                                  O    1                        x

        Ans:(1)直線 (2)圓


(B) 已 知 一 個 複 數 的 絕 對 值 與 輻 角 , 可 以 求 出 這 個 複 數 :

   5. (1)已知|z|=3,Argz= ,求 z=?Ans:z= + i
     (2)已知||=3,Arg = ,求 z=?Ans:z=




     10. a,b 為 實 數 , 為 =1+bi , , = , 若 |α|=|β| , 且 Arg()= , 則 a= ? b= ?
        Ans:a=−1,b=


                                ~3−7−15~
(C)      複          數      在          三   角       函      數       的       應      用        :

三 倍 角 公 式 的 證 明 : sin3θ=3sinθ −4sin 3 θ                     , cos3θ=4cos 3 θ−3cosθ       。

考        慮            (cosθ      +i       sinθ) 3 =cos3θ        +i        sin3θ         ,
(cosθ    +i         sinθ) =cos θ+3(cosθ) (i
                          3   3         2
                                               sinθ)+3(cosθ)(i            2
                                                                     sinθ) +(i     sinθ) 3
                                             =cos 3 θ−3sin 2 θcosθ+i(3cos 2 θ⋅sinθ−sin 3 θ)
                                                         =       cos3θ       +i    sin3θ
⇒cos3θ=          cos 3 θ−3sin 2 θcosθ=cos 3 θ−3(1−cos 2 θ)cosθ=4cos 3 θ−3cosθ           。
⇒sin3θ=3cos 2 θ⋅sinθ−sin 3 θ=3(1−sin 2 θ)sinθ−sin 3 θ=3sinθ                        −4sin 3 θ




        6. 設設=,n 為大於 1 的正整數,試證:
              n                 n

          ∑ cos kθ = 0 且 ∑ sin kθ = 0 。
             k =1              k =1

          (Hint:令 z=cosθ +i sinθ ,考慮 z+z2+…zn 的實部與虛部。)




                                   1
        7. 設 n ∈ N,x+=2cosθ,證明:xn+ x n =2cosnθ。

          [解法]:
          (1) x+=2cosθ ⇒ x2-(2cosθ)x+1=0 ⇒ x=cosθ ± isinθ
          (2)當 x=cosθ+isinθ時
                1                             -
           xn+ x n =(cosθ+isinθ)n+(cosθ+isinθ) n

                        =cosnθ+isinnθ+cos(-nθ)+isin(-nθ)
                     =cosnθ+isinnθ+cosnθ-isinnθ=2cosnθ
               當 x=cosθ-isinθ時
                    1                                          -
                xn+ x n =[cos(--)+isin(--)]n+[cos(--)+isin(--)] n

                         =cos(-nθ)+isin(-nθ)+cosnθ+isinnθ=2cosnθ

                                              ~3−7−16~
11. 利        用           棣          美       弗       定       理    證           明       :
               cos4θ =8cos 4 θ −8cos 2 θ −1,sin4θ =4sinθ cosθ −8sin 3 θ cosθ


           12. 若 z 為 複 數 , 且 滿 足 z+= , 則 z 101 +=____ 。 Ans : – 1



           13. 設 n∈N , 使 (+i) n 是 一 個 純 虛 數 的 n , 最 小 的 是 多 少 ? Ans : 3
               +i=2(+i                   )=2(cos+i                  sin)
               (+i) n =2 n (cos+i       sin)   為   純       虛   數   ,   則   cos=0    且       sin≠0
               ⇒n=3                     為              最           小            值               。




(丁)求複數的 n 次方根

(1)1             的                  n               次              方          根                 :
設 w 為 1 的 n 次 方 根 , 則 w n =1 。 因 此 方 程 式 z n =1 的 n 個 根 ( 代 數 基 本 定 理 )
都          是            1               的          n           次       方            根           。

例                                                  如                                            :
當 n=2 時 , z 2 −1=0 兩 根 為 1 , , 1 所 以 1 的 二 次 平 方 根 ( 平 方 根 ) 為 為 1 。

當 n=3 時 , 解 z 3 −1=0 , 因 為 z 3 −1=(z−1)(z 2 +z+1) , 所 以 z 3 =1 的 三 個 根 為 1 ,
−1± 3 i                                                             −1± 3 i
        , 即 1 的 三 次 方 根 ( 立 方 根 ) 為 1 ,                                     。
   2                                                                   2
當 n=4 時 , 因 為 z 4 −1=(z 2 +1)(z 2 −1) , 所 以 1 的 4 次 方 根 為 次 1 , , i 。

但當 n 的次數增加時,像解 z 5 −1=0,我們就不易直接求解,因此必須介紹新的方
法      ,   才     能     順      利         將      1   的       n   次   方   根    找       出       來   。




                                                   ~3−7−17~
(2)              如                      何                      解                          z n =1                  ?
例                                                      子                                                          :
試      解    z 7 =1       之       根       。         (       求    1         的          7         次        方     根     )
考      慮    根        的        絕        對           值       :         |z| 7 =1                 ⇒|z| 7 =1       ⇒|z|=1
考 慮 根 的 輻 角 : arg(z 7 )=arg(1)=0+2kπ , k∈Z⇒7⋅arg(z)= 0+2kπ ⇒arg(z)=

如                        何                             解                             z n =1                       ?
[               解                        法                         一                            ]                 :
設複 數 z 滿足 z n =1 ,令 z =r(cosθ+i sinθ),其中 r=|z|,arg(z)=θ 將 z 代入 z n =1,

可 得 r n (cosnθ+i sinnθ)=1=1⋅(cos0+i sin0) , 則 r=1 且 cosnθ=cos0 , sinnθ=sin0 ,
因 此 r=1 , 且 nθ 與 0 互 為 同 界 角 , 即 nθ=2kπ ⇒θ=                                                     ,k 為整數。
所 以 z n =1 的 根 有 下 列 之 形 式 : z k =cos+i sin , 其 中 k 為 一 整 數 。
但 又 因 為 正 弦 函 數 與 餘 弦 函 數 的 週 期 為 2π , 因 此 k 只 要 代 n 個 連 續 整 數 ,
就可以表示所有的 n 個根,故我們可將 1 的 n 個 n 次方根寫成:

                                                        z k =cos+i       sin      ,      k          =   0,1,2,…,n−1
[               解                        法                         二                            ]                 :
考       慮    根           的       絕         對           值       :          |z n |=1            ⇒|z| n =1       ⇒|z|=1
考 慮 根 的 輻 角 : arg(z n )=arg(1)=0+2kπ , k∈Z⇒n⋅arg(z)= 0+2kπ ⇒arg(z)= 。
結論:
設      解    方        程       式       z n =1(       求       1    的            n       次          方       根     )   ,
則 n 個根 z k =cos+i sin,k = 0,1,2,…,n−1。
例      如    :        z 4 =1       的            解       為       z k =cos+i             sin           ,       k=0,1,2,3
            z 0 =cos0+i       sin0=1 , z 1 =cos+i              sin       =       i , z 2 =cosπ+i             sinπ=−1
      z 3 =cos+i sin = −i,這四個根與前面直接解的根相同。




                                                       ~3−7−18~
1      的        n       次    方       根         記         憶       要      訣          :

    Step1   :   化   極   式   :    將    1   化     成    極       式   1=1(cos0+i     sin0)

    Step2 : 同 界 : 0 的 同 界 角 為                      2kπ   ⇒ 1=1(cos2kπ +i      sin2kπ )

                                      1
Step3 : 開 方 : 將 n 次 方 根 根 視 為 1 n             n 次方根的絕對值為 1,輻角為
                                                        n



        ⇒ z k =cos+i sin, k = 0,1,2,…,n− 1。




                                     ~3−7−19~
8. (1)試求 1 的五個 5 次方根,並將代表它們的點描在坐標平面上。
         (2)解方程式 z4+z3+z2+z+1=0。
         Ans:(1)zk=cos+i sin,k=0,1,2,3,4 (2) zk=cos+i sin,k=1,2,3,4
                                                                      y




                                                                              x




討                                      論                                      :
於上一題中,1 的 5 個 5 次方根依次相連得一個內接於單位圓的正 5 邊形。一般而
言,1 的 n 個 n 次方根恰好是內接於單位圓的正 n 邊形的 n 個頂點。其中一個頂點
為 z 0 =1 , 其 餘 的 頂 點 z 1 , z 2 , … z n−1 分 別 是 z 0 繞 原 點 逆 時 針 在 單 位 圓 上 旋 轉 ,
繞    2    ,     ,     3    ,     …      …     (n−1)    所     形        成   的   。




                                       ~3−7−20~
(3)    如         何          求       複       數           a       的           n         次           方        根         ?
根 據 前 面 1 的 n 次 方 根 之 定 義 方 式 , 可 知 a 的 n 次 方 根 w , w 滿 足 w n =a ,
因     此    z n =a       的       n       個   根       就       是       a       的         n       次        方     根       。
例                                                   子                                                                :
求            1+i                的               7               次                 方                   根              。
考     慮      根       的       絕          對   值       :
                                                                                                                14
                                                            |z| 7 =|1+i|=                   ⇒|z| 7 =       ⇒|z|= 2
考     慮      根          的       輻       角       :       arg(z 7 )=arg(1+i)=+2kπ                   ,
                                                                                                k∈Z
                                                                                                 π
                                                                                                   + 2kπ
⇒7⋅arg(z)=                                                                          +2kπ⇒arg(z)= 4
                                                                                                    7

如                        何                          解                              z n =a                            ?
             [                   解                  法                      一                      ]                  :
設 z= r(cosθ+i sinθ) , 其 中 r=|z| , arg(z)=θ , a=|a|(cosϕ+i sinϕ) , z 滿 足 z n =a 。
所 以 r n (cosnθ+i sinnθ)=|a|(cosϕ+i sinϕ)⇒ r n =|a| 且 cosnθ=cosϕ , sinnθ=sinϕ
即 r= | a | 且 nθ 與 與 互 為 同 界 角 (nθ=ϕ+2kπ)⇒θ= , k 為 整 數 。
    n


由 於 正 弦 函 數 與 餘 弦 函 數 的 週 期 為 2π , 因 此 k 只 要 代 n 個 連 續 整 數 ,
就可以表示所有的 n 個根,故我們可將 a 的 n 個 n 次方根寫成:
                                     z k = | a | (cos+i                             ,
                                          n
                                                                    sin)                          k=0,1,2,…,n−1
[                   解                       法                   二                             ]                   :
                                                                                                          ⇒|z|= | a |
                                                                                                                 n
考     慮       根          的          絕       對       值       :           |z n |=|z| n =|a|
考                慮                  根               的                      輻                      角                  :
arg(z n )=arg(a)=ϕ         +2kπ                                     ,                         k∈Z
                         ϕ + 2kπ
⇒n⋅arg(z)= ϕ+2kπ⇒arg(z)=
                            n




                                                    ~3−7−21~
a    的     n     次      方     根     記      憶          要   訣   :

    Step1 : 化 極 式 : 將 a 化 成 極 式 a=|a|(cosϕ +i sinϕ )

    Step2 : 同 界 : : 的 同 界 角 為 的 +2kπ ⇒ a=a(cos(ϕ +2kπ )+i
sin(ϕ +2kπ ))

   Step3 : 開 方 : n 次 方 根 的 絕 對 值 為
                                                      n   |a|, 輻 角 為

       ⇒ z k = | a | (cos+i sin), k = 0,1,2,…,n− 1。
              n




                                   ~3−7−22~
結                                           論                                           :
z n =a 的解(求 a 的 n 次方根)為 z k = | a | (cos+i sin),k=0,1,2,…,n−1
                                    n




      9. 試解 z6= −8−8,並將代表其根的點畫在坐標平面上,試求此六邊形的面積。

                        4π               4π          
                           + 2kπ            + 2kπ    
                6    cos 3       + i sin  3                           36 108
         Ans:zk= 16        6                6         ,k=0,1,2,3,4,5;
                                                     
                                                     
                                                                    y




                                                                        O              x




         14. (1) 求 1 的 7 次 方 根 , 並 將 它 們 標 示 在 複 數 平 面 上 。
            (2)         解          方          程       式       x 6 +x 5 +x 4 +x 3 +x 2 +x+1=0
            Ans          :         (1)z k =cos+isin          ,              k=0,1,2,3,4,5,6
                  (2)x k = cos+isin ,k=1,2,3,4,5,6


         15. 方程式 x 6 =64 的六個根在高斯平面上的對應點恰可圍成一個正六邊
            形 , (1) 求 其 解 為 _________ 。 (2) 此 六 邊 形 的 面 積 為 ________ 。
                              kπ         kπ
            Ans:(1)2(cos 3 +isin 3 ),k=0,1,2,3,4,5  (2)6


         16. 試 求 試 1+i 的 五 個 5 次 方 根 。 ( 即 解 方 程 式 x 5 +1−i=0)
                          1
            Ans:x k =2 10 (cos + i sin) k=0,1,2,3,4




                                           ~3−7−23~
17. (1)        求         1+i             的            所           有           8           次         方         根          。
                    (2)複數平面上,以 1+i 的所有 8 次方根為頂點的多邊形,其面積為
                    何                                                                                                     ?
                                                                                                     + 2kπ
                                                                                                     π               + 2kπ   π
                    Ans      :    (1)           八       個       根     為        :
                                                                                         16
                                                                                            2 (cos 4       + i sin 4       ),
                                                                                                      8               8
                    k=0,1,2,3,4,5,6,7
                                                                                                                             (2)2 8 32




(4)1       的        n     次       方             根       次       =cos+                i      sin              的     性             質      :
(a)        方 程 式              z n =1    的 根 為                        z k =cos+i           sin , k             =        0,1,2,…,n− 1
[                            說                                  明                                        ]                              :
若      令    若       =z 1 =cos+i        sin          ,       則       z 2 =ω 2     ,        z 3 =ω 3       ,   ...   ,         z n−1 =ω n−1
故 方 程 式 z n =1 的 根 為 1, ω , ,                                   2
                                                                     , ... , ,             n−1
                                                                                                 , 其 中 , =cos+i sin 。

(b) 方 程 式 z n− 1 +z n− 2 +...+z 2 +z+1=0 的 根 為 可 寫 成 的 , , 2 , ... , ,                                                           n− 1
                                                                                                                                        ,
                                            其               中                  其                 =cos+i                sin              。
[                 說                明                      ]                  :
 z −1=(z−1)(z +z +...+z +z+1)=0
    n         n−1 n−2     2

∴ z n =1 的 所 有 根 去 掉 z 0 =1 這 個 根 形 成 方 程 式 z n−1 +z n−2 +...+z 2 +z+1=0 的 根 。


故 方 程 式 z n−1 +z n−2 +...+z 2 +z+1=0 的 根 為 z k =cos+i sin , k = 1,2,…,n−1
       或 寫 成 或 , ,                          2
                                                , ... , ,                      n−1
                                                                                         , 其 中 , =cos+i                          sin 。
(c)        1+ω +ω 2 +ω 3 +...+ω n− 1 =0                 ,            其           中           ,           =cos+i          sin            。
因 為 方 程 式 z n =1 的 根 為 1, ω , , 2 , ... , , n−1 , 其 中 , =cos+i sin 。
所           以            所         n
                                       =1               ,             且                  1+ω+ω 2 +ω 3 +...+ω n−1 =0                     。

(d) z n− 1 +z n− 2 +...+z 2 +z+1=(z−ω )(z−ω 2 )(z−ω 3 )…(z−ω n− 1 ) , 其 中 , =cos+i sin 。
[                            說                                  明                                        ]                              :
因為方程式 z n−1 +z n−2 +...+z 2 +z+1=0 的根為的,, 2 ,...,, n−1 ,其中,=cos+i sin。
所               以                z n−1 +z n−2 +...+z 2 +z+1=(z−ω)(z−ω 2 )(z−ω 3 )…(z−ω n−1 )                                            。




                                                                ~3−7−24~
10. 設設為 x5–1=0 的一虛根,即取的=cos+i sin,則求下列各小題:
                                               y
      5
  (1)ω =?
  (2)1+ω+ω2+ω3+ω4=?
  (3)1+ + + + =?
  (4)x5–1=0,五根為:                                       x
     4    3    2
  (5)x +x +x +x+1=0,四根為:
  (6)因式分解 x4+x3+x2+x+1=
  (7)求(1−ω)(1−ω2)(1−ω3)(1−ω4) =
  (8)求(2+ω)(2+ω2)(2+ω3)(2+ω4) =
  (9)x5=1 的 5 個根在複數平面上依序對應到 A,B,C,D,E 五點
   求求         B =?
  Ans:(1)1 (2)0(3)0 (7)5 (8)11(9)5




11. 在複數平面上,以方程式 x10+x8+x6+x4+x2+1=0 的 10 個虛根為頂點所連成的
                                           y
  10 邊形面積為何? Ans:2+




                                           O       x




                                ~3−7−25~
18. 設              設                =cos+i                   sin                 試           求
         (1)1+ω+ω 2 +ω 3 +ω 4 +ω 5 +ω 6 =                                                         ?
         (2)(1−ω)(1−ω 2 )(1−ω 3 )(1−ω 4 )(1−ω 5 )(1−ω 6 )=                                        ?
         Ans:(1)0 (2)7


     19. 設     設      =cos+i       sin      ,     則       求       下       列       各   小     題     :
         (1)ω 65 +ω 66 +ω 67 +...+ω 365 =       ?                                 (2)+++=         ?
         Ans:(1) 1 (2)2


     20. 滿 足 z 6 +z 4 +z 2 +1=0 諸 根 在 複 數 平 面 上 的 對 應 點 決 定 的 凸 多 邊 形 為
         邊形,面積為                。 Ans:六,

(戊)極坐標

(1)在引進複數的極式時,我們可知要描述複數平面上一點 P(a+bi),除了知道實
 部 a,虛部 b 之外,只要能指出 P 點離原點 O 多遠,及 P 點是哪一個有向角點
 的終邊上,亦可標示出 P 點。
(2)在平面上選定一點 O,再過 O 作一數線 L,以其正向為始邊,繞定點 O 旋轉,
 使 P 點恰在其上。若其旋轉量點,,為一有向角(逆時針為正、順時針為負), OP
 =r,我們就可以利用 r,,來描述 P 點的位置,符號:P[r,θ]。這種表示法就是
 極坐標表示法,其中 O 點稱為該極坐標系的極(或極點),數線 L 稱為極軸。並以
 [r,θ] 為 P 點 的 極 坐 標 。 極 坐 標 從 複 數 的 表 示 形 式 而 來
             標     準      式      :      x+yi⇒        代       表       平       面       坐   標     (x,y)
  極 式:r(cosθ+isinθ)⇒代表極坐標[r,θ]




                                            ~3−7−26~
例     如            :       在           極          坐       Y 標          上        點          P[2,]
               Y
                   P   點   的       直       角     坐        標    為   (2cos    ,       2sin)=(−,1)




                                   X                                       X




例     如       :        在       直       角         坐         標       上       Q(−1        ,       )
                                   設       在          極       坐    標       上        Q[r,θ]
       ⇒r⋅cosθ =−1 且 r⋅sinθ =                         ⇒r=2 且 且         =+2nπ , n 為 整 數
    ⇒Q 點的極坐標可表為 Q[2, +2nπ]
     12. 將六個複數將1+i,1−i,5,,2,,3i,cos−isin:
          (1)求向徑及主輻角
          (2)化為極式
          (3)寫出各點的極坐標
          Ans:(1)(cos+isin) [,] (2)2(cos+isin) [2,]
            (3)5(cos0+isin0)    [5,0] (4)2(cosπ+isinπ) [2,π]
            (5)3(cos+isin) [3,] (6)(cos+isin) [1,]




     13. 設在極坐標中 A[1,]、B[3,],試求=? Ans:




                                               ~3−7−27~
21. 求      下              列           各     點      的      極     坐       標      :
              (1)A(−2,2)                         (2)B(1+,1−)      (3)C(4cos,4sin)(4)D(0,−3)
              Ans:(1)[2,] (2)[2,] (3)[4, ] (4)[3,]


          22. 求     下            列     各           點      的     直   角     坐     標     :
                                                                                      −1
              (1)A[4,]          (2)B[2,]          (3)C[0,]    (4) D[5,−1]   (5)E[3,cos ]
              Ans                   :                               (1)(−2,−2)(2)(,)(3)(0,0)
                (4)(5cos1,−5sin1) (5)(,)


          23. 在 極 坐 標 格 子 圖 上 , 標 出 下 列 各 題 中 之 A 與 B 點 , 並 求 之 長 :
              (1)A 點 的 極 坐 標 為 (1,) , B 點 的 極 坐 標 為 (2,)
              (2)A 點的極坐標為(3,),B 點的極坐標為(4,π) Ans:(1)3 (2)=


                                                 綜合練習
(1) 若複數 z 與之積為與2+2i ,則 z 之主輻角為                                   。 (86 自然組)

(2) 令 z 為複數且 z6=1, z≠1 ,則下列選項何者為真?
    (A) |z|=1(B) z2=1 (C) z3=1 或 z3=-1(D) |z4|=1 (E) 1+z+z2+z3+z4+z5=0 (90 學科)

(3) 如圖,已知 OB=2⋅OA=4,且,AOB=60°                                                      B(z2)

    試求 =                  。                                                y


(4) 試求下列各小題:
          ( 3 + i ) 4 ( 5 − 5i )
    (a)
                 3 + 3i                                                                    A(z1)
                                                                               O                   x
                       (1 + i ) 3 ( a − i ) 2    2
    (b)設 a>0,若                                  = ,求 a=?
                           2 (a − 3i ) 2         3

(5) 化簡下列各小題:
    (a) (b)(−1+i)10(2−2i)8
               π
            +
           1 i tan
               8
(6) 化簡         π 之值為     。
        -
       1 i tan
               8


(7) 設 z=1−cos140°+i sin140°,則(a)|z|=? (b)Arg(z)=?


(8) ∆ABC 的三內角為 A、B、C,請問(cosA+isinA)(cosB+isinB)(cosC+isinC)=?


                                                   ~3−7−28~
(9) 在在ABC 中若為實數,則此三角形的形狀為何?


(10) 設 O 表原點,A (α),B (β) 為複數平面的二點,
               π       π              8π         8π
     α= 2 ( cos + i sin ),, = 3 ( cos    + i sin    ),
               5       5              15         15
     則(a)△OAB 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____。 (b)的長度為______________。


(11) 設|z|=2|z+1|,且 Arg()=,則 z 的極式表示式為何?


(12) 設 z1=2+ai,z2=2b+(2−b)i,其中 a,b 為實數,i=,若|z1|=|z2|,且的輻角為,則
     數對(a,b)=? (85 自)

(13) 設設=cos+i sin,1, ω,ω2,…, ωn−1 為 1 的 n 次方根,證明 zn=α 之 n 個根為
     z0, z0ω,z0ω2,…, z0ωn−1,其中 z0= | α | (cos+i sin),, =arg(α )。
                                  n



(14) 解方程式:(a)x2–i=0 (b)x2=8+6i

(15) 求下列方程式的根:
     (a)x5=−i (b) z6=+ i
     (c) (z+3)6=8−8 i (d)x3−6x2+12x+8=0


(16) 試解(z−1+2i)4=−8−8 之根,並在複數平面上求以四根為頂點所得四方形之面
     積。

(17) 若 z2−2(cos8°)z+1=0,求 z15+=?                                        y
                                                                            A
                                                                B

(18) 設 z1=cos78°+isin78°,z2=cos18°+isin18°
     (a)求複數 z1−z2 的主輻角。
                                                                        O       x
     (b)若(z1−z2)5=a+bi,a,b 為實數,求(a,b)=?


(19) Z = 1 – cos130°+ i sin130°,則下列何者正確?
     (A) | Z | = 2 sin 65°  (B) Arg ( Z ) = 65°  (C) Arg ( Z ) = 335°
     (D) Z 18 為純虛數 (E) Z 36 為實數。

(20) 設設=cos+i sin,試求,2+α4+α6+α8+α10+α12+α14 之值。




                                          ~3−7−29~
(21) 設 z=cosθ +i sinθ≠1,且 z5=1,則
    (a)cos4θ+cos3θ+cos2θ+cosθ=?
    (b)sin4θ+sin3θ+sin2θ+sinθ=?


                                         進階問題
                                                       1+ z
(22) (a)設 z 為一複數, z 為其共軛複數,若|z|=1,求證:                       = z。
                                                       1+ z
    (b)若若= ,求()100 之值。


(23) 設 z=,n 為自然數。
    (a)試求一個 n 最小值使得 zn 為實數。
    (b)求|zn+1−zn|=?
            ∞

    (c)試求 ∑ | z
                  n +1
                         − z n | =? Ans:(a)3 (b) (c)
           n =1




(24) 設 n 為大於 1 的整數,若(1+x)n=a0+a1x+a2x2+…+anxn,
    試求 a0−a2+a4−a6+…之值。


(25) 設 n 為正整數,為= ,求 cosθ +cos2θ +cos3θ +…+cosnθ 之值。


(26) 設設,β 為複數,且滿足為2−2α β +4β2=0 且且0 0,令 P(α),Q(β),,試求,OPQ
    的三邊長之比。


(27) A,B,C,D 表 x4−x2+1=0 的四個根在複數平面上所對應的點,P 點代表 i,試求
    PA、PB、PC、PD 之積。


(28) 設 z1=−6+6i,z2=2+6i,z=t+t i,t 為實數,試求 t 之值使|z−z1|+|z−z2|的值最小?
    並求此最小值?

(29) 設 z 為複數,且|z|=1,試求|z2−z+1|的範圍?


                                    綜合練習解答
          1.


          2. (A) (C) (D) (E)
                                            ~3−7−30~
3. 1+ 3 i


4. (a) (b)


5. (a)+i (b) 220(+i)

        2
6.        (1 i)
       2 +
                   π      π        π           π          π
                   +   cos + i sin
                  1 i tan                 cos + i sin
                   8      8        8           8          8
      [提示:         π =    π        π =      −π             −π ]
            -
           1 i tan     cos − i sin     cos(     ) + i sin(    )
                   8      8        8         8              8


7. (a)2sin70° (b)20°


      [解法]:z=1−cos140°+i sin140°

           =1−(1−2sin270°)+i(2sin70°cos70°)
           =2sin270°+i(2sin70°cos70°)
           =2sin70°(sin70°+i cos70°)
           =2sin70°(cos20°+i sin20°)


8. −1


9. 直角三角形



10. (a) (b) [提示:在複數平面上,考慮極式的意義去求解]


       2          7π        7π
11.        (cos      + i sin )
       3           6         6


12. (, )




                                 ~3−7−31~
13. zn=α的根為 zk= | α | (cos+i sin)= | α | (cos+isin)(cos+isin)= | α |
               n                  n                           n




   (cos+isin)[(cos+isin)]k= | α | (cos+isin)⋅ωkk=0,1,2,…,n−1 其中其=cos+i
                           n




   sin。


14. (a)±(+i) (b)±(3+i)

   [提示:可以令 a+bi 為根,代入方程式,比較實部與虛部,再解

   a,b]

                 −π
                      + 2kπ                    −π
                                                    + 2kπ
         5
15. (a) 2 (cos
                  6
                            + i sin             6
                                                          ) k=0,1,2,3,4
                       5                             5     ,
                        5π       + 2kπ        5 π + 2kπ

        (b) z k = cos                  + i sin 6
                             6

                                  6                6    ,k=0,1,2,3,4,5
                                     5π       + 2kπ        5 π + 2kπ

        (c) zk=−3+ 16 ( cos
                  6                       3
                                                    + i sin 3        ),k=0,1,2,3,4,5
                                               6                6
                                  π + 2kπ         π + 2kπ
                 3
        (d)x=2+ 2 2 (cos                  + i sin         ) k=0,1,2
                                     3               3     ,

        [提示:原方程式可化為(x−2)3=−16]


                   kπ π           kπ π
16. zk=1+2i+2[cosθ( 2 + 3 )+i sin( 2 + 3 )],k=0,1,2,3;8



17. −1 [提示:應用例題 8 的結果]


18. (a)138° (b)(,)


19. (A)(C)(D)(E) {提示:參考例題 3


20. 0


21. (a)−1 (b)0 [提示:仿照例題 7 的方法]


                                              ~3−7−32~
22. (a)利用利 z =|z|2=1

                       1 + z z (1 + z ) z (1 + z )
                     ⇒ 1 + z = z + z ⋅ z = z + 1 = z (b)令 z=cosθ +i sinθ ,再利用(a)的結

                             3 1
                     論得() = 2 + 2 i 。
                         100




               23.

[提示:(a)z==(cos+i sin)⇒z n =() n (cos+isin) 為實數                             sin=0 ⇒n=3k,k 為整數
                                                         ∞                         ∞
                                                                                         3
(b) |z n+1 −z n |=|z n (z−1)|=|z n ||z−1|=|z| n |z−1|=() n ⋅=(c) ∑ | z − z | = ∑ n +1 =
                                                                      n +1    n

                                                                 n =1             n =1 2


                            nπ
                       n

               24. 2 cos
                       2
                               [   i   (1+x)n 中,再考慮(1+i)n 的實部即為
                             4 提示:將 代入
                     a0−a2+a4−a6+…]


               25. [提示:令 z=cosθ+i sinθ,考慮 z+z2+…+zn= 的實部。]



               26. OP:OQ:PQ=2:1: [提示:提2−2α β +4β2=0 ⇒()2−2()+4=0


                     ⇒=1±i (a)=1+i=2(cos+isin) ⇒α=β⋅[2(cos+isin)] ⇒|α|=2|β|且且QOP=。

                     (b) =1−i=2(cos+isin) ⇒α=β⋅[2(cos+isin)] ⇒|α|=2|β|且且QOP=]



               27. 3[提示:因為 A,B,C,D 表 x4−x2+1=0 的四個根,且令


                     A(z1)、 2)、 3)、 4),所以 x4−x2+1=0 有四個根 zk,k=1,2,3,4,,
                           B(z C(z D(z

                     x4−x2+1=(x−z1)(x−z2)(x−z3)(x−z4)⇒
                     PA⋅PB⋅PC⋅PD=|i−z1||i−z2||i−z3||i−z4|=|(i−z1)(i−z2)(i−z3)(i−z4)|=|i4−i2+1|=3]




               28. t=3,4[提示:|z−z1|+|z−z2|可視為在直線 x−y=0 的點 P(t,t)到


                     A(−6,6)、B(2,6)的距離和]


                                               ~3−7−33~
29. 0≤|z2−z+1|≤3 [提示:z2−z+1=(z−)2+ ||z−|2−|≤|(z−)2+|≤|(z−)2|+, 當 z=−1

           2
   時,(z−) +=3 為最大值,當 z=+i 時,有最小值 0]




                          ~3−7−34~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ΔΟΜΗ ΤΟΥ ΑΤΟΜΟΥ - ΤΟ ΣΥΓΡΟΝΟ ΠΡΟΤΥΠΟ
ΔΟΜΗ ΤΟΥ ΑΤΟΜΟΥ - ΤΟ ΣΥΓΡΟΝΟ ΠΡΟΤΥΠΟΔΟΜΗ ΤΟΥ ΑΤΟΜΟΥ - ΤΟ ΣΥΓΡΟΝΟ ΠΡΟΤΥΠΟ
ΔΟΜΗ ΤΟΥ ΑΤΟΜΟΥ - ΤΟ ΣΥΓΡΟΝΟ ΠΡΟΤΥΠΟ
Nick Bekiaris
 
What happens when you type google com into your browser and press enter
What happens when you type google com into your browser and press enterWhat happens when you type google com into your browser and press enter
What happens when you type google com into your browser and press enter
Taha İslam YILMAZ
 
ΗΛΕΚΤΡΟΜΑΓΝΗΤΙΣΜΟΣ - ΦΥΣΙΚΗ Γ ΛΥΚΕΙΟΥ ΚΥΠΡΟΥ
ΗΛΕΚΤΡΟΜΑΓΝΗΤΙΣΜΟΣ - ΦΥΣΙΚΗ Γ ΛΥΚΕΙΟΥ ΚΥΠΡΟΥΗΛΕΚΤΡΟΜΑΓΝΗΤΙΣΜΟΣ - ΦΥΣΙΚΗ Γ ΛΥΚΕΙΟΥ ΚΥΠΡΟΥ
ΗΛΕΚΤΡΟΜΑΓΝΗΤΙΣΜΟΣ - ΦΥΣΙΚΗ Γ ΛΥΚΕΙΟΥ ΚΥΠΡΟΥ
HOME
 
κβαντικοί αριθμοί
κβαντικοί αριθμοίκβαντικοί αριθμοί
κβαντικοί αριθμοί
DimPapadopoulos
 
Καταλύτες
ΚαταλύτεςΚαταλύτες
Καταλύτες
sarmeni
 
Στοιχεία Μηχανών-Στοιχεία Μετάδοσης της κίνησης(Οδοντώσεις)
Στοιχεία Μηχανών-Στοιχεία Μετάδοσης της κίνησης(Οδοντώσεις) Στοιχεία Μηχανών-Στοιχεία Μετάδοσης της κίνησης(Οδοντώσεις)
Στοιχεία Μηχανών-Στοιχεία Μετάδοσης της κίνησης(Οδοντώσεις)
eskaza2
 
ηλεκτρικό ρεύμα
ηλεκτρικό ρεύμα ηλεκτρικό ρεύμα
ηλεκτρικό ρεύμα
Filippos Karagatslis
 
5.2 Δυναμική και κινητική ενέργεια.pptx
5.2 Δυναμική και κινητική ενέργεια.pptx5.2 Δυναμική και κινητική ενέργεια.pptx
5.2 Δυναμική και κινητική ενέργεια.pptx
gabriel_hadjimichael
 
κβαντικοί αριθμοί
κβαντικοί αριθμοίκβαντικοί αριθμοί
κβαντικοί αριθμοί
DimPapadopoulos
 
ομαλή κυκλική κίνηση
ομαλή κυκλική κίνησηομαλή κυκλική κίνηση
ομαλή κυκλική κίνηση
Γιάννης Παπαδάκης
 
2017-2-4 駐波
2017-2-4 駐波 2017-2-4 駐波
2017-2-4 駐波
阿Samn的物理課本
 
半導体デバイス工学 第4章
半導体デバイス工学 第4章半導体デバイス工学 第4章
半導体デバイス工学 第4章
Kiyoteru Hayama
 
Exercises10
Exercises10Exercises10
Exercises10
Marios Costa
 
Επαγγελματική Συμβουλευτική σε NEETsμεΠροβλήματα Ψυχικής Υγείας: Ολιστική Παρ...
Επαγγελματική Συμβουλευτική σε NEETsμεΠροβλήματα Ψυχικής Υγείας: Ολιστική Παρ...Επαγγελματική Συμβουλευτική σε NEETsμεΠροβλήματα Ψυχικής Υγείας: Ολιστική Παρ...
Επαγγελματική Συμβουλευτική σε NEETsμεΠροβλήματα Ψυχικής Υγείας: Ολιστική Παρ...
Constantinos8
 
Opsta anatomija uvod
Opsta anatomija uvodOpsta anatomija uvod
Opsta anatomija uvod
Au Medu
 
3. ΔΥΝΑΜΗ Laplace (νέο 2021).pptx
3. ΔΥΝΑΜΗ Laplace (νέο 2021).pptx3. ΔΥΝΑΜΗ Laplace (νέο 2021).pptx
3. ΔΥΝΑΜΗ Laplace (νέο 2021).pptx
Μαυρουδης Μακης
 
κυτταρική θεωρία μοντέλο ρευστού μωσαικού
κυτταρική θεωρία  μοντέλο ρευστού μωσαικούκυτταρική θεωρία  μοντέλο ρευστού μωσαικού
κυτταρική θεωρία μοντέλο ρευστού μωσαικού
xenopoulou
 
κεφαλαιο 1
κεφαλαιο 1κεφαλαιο 1
κεφαλαιο 1
len22
 
Ρητορικά Κείμενα, Λυσίας "Υπέρ Μαντιθέου" Τράπεζα Θεμάτων §§ 1 - 3
Ρητορικά Κείμενα, Λυσίας "Υπέρ Μαντιθέου"  Τράπεζα Θεμάτων §§ 1 - 3Ρητορικά Κείμενα, Λυσίας "Υπέρ Μαντιθέου"  Τράπεζα Θεμάτων §§ 1 - 3
Ρητορικά Κείμενα, Λυσίας "Υπέρ Μαντιθέου" Τράπεζα Θεμάτων §§ 1 - 3
Thanos Stavropoulos
 

What's hot (20)

ΔΟΜΗ ΤΟΥ ΑΤΟΜΟΥ - ΤΟ ΣΥΓΡΟΝΟ ΠΡΟΤΥΠΟ
ΔΟΜΗ ΤΟΥ ΑΤΟΜΟΥ - ΤΟ ΣΥΓΡΟΝΟ ΠΡΟΤΥΠΟΔΟΜΗ ΤΟΥ ΑΤΟΜΟΥ - ΤΟ ΣΥΓΡΟΝΟ ΠΡΟΤΥΠΟ
ΔΟΜΗ ΤΟΥ ΑΤΟΜΟΥ - ΤΟ ΣΥΓΡΟΝΟ ΠΡΟΤΥΠΟ
 
What happens when you type google com into your browser and press enter
What happens when you type google com into your browser and press enterWhat happens when you type google com into your browser and press enter
What happens when you type google com into your browser and press enter
 
ΗΛΕΚΤΡΟΜΑΓΝΗΤΙΣΜΟΣ - ΦΥΣΙΚΗ Γ ΛΥΚΕΙΟΥ ΚΥΠΡΟΥ
ΗΛΕΚΤΡΟΜΑΓΝΗΤΙΣΜΟΣ - ΦΥΣΙΚΗ Γ ΛΥΚΕΙΟΥ ΚΥΠΡΟΥΗΛΕΚΤΡΟΜΑΓΝΗΤΙΣΜΟΣ - ΦΥΣΙΚΗ Γ ΛΥΚΕΙΟΥ ΚΥΠΡΟΥ
ΗΛΕΚΤΡΟΜΑΓΝΗΤΙΣΜΟΣ - ΦΥΣΙΚΗ Γ ΛΥΚΕΙΟΥ ΚΥΠΡΟΥ
 
κβαντικοί αριθμοί
κβαντικοί αριθμοίκβαντικοί αριθμοί
κβαντικοί αριθμοί
 
Καταλύτες
ΚαταλύτεςΚαταλύτες
Καταλύτες
 
Στοιχεία Μηχανών-Στοιχεία Μετάδοσης της κίνησης(Οδοντώσεις)
Στοιχεία Μηχανών-Στοιχεία Μετάδοσης της κίνησης(Οδοντώσεις) Στοιχεία Μηχανών-Στοιχεία Μετάδοσης της κίνησης(Οδοντώσεις)
Στοιχεία Μηχανών-Στοιχεία Μετάδοσης της κίνησης(Οδοντώσεις)
 
ηλεκτρικό ρεύμα
ηλεκτρικό ρεύμα ηλεκτρικό ρεύμα
ηλεκτρικό ρεύμα
 
5.2 Δυναμική και κινητική ενέργεια.pptx
5.2 Δυναμική και κινητική ενέργεια.pptx5.2 Δυναμική και κινητική ενέργεια.pptx
5.2 Δυναμική και κινητική ενέργεια.pptx
 
κβαντικοί αριθμοί
κβαντικοί αριθμοίκβαντικοί αριθμοί
κβαντικοί αριθμοί
 
ομαλή κυκλική κίνηση
ομαλή κυκλική κίνησηομαλή κυκλική κίνηση
ομαλή κυκλική κίνηση
 
2017-2-4 駐波
2017-2-4 駐波 2017-2-4 駐波
2017-2-4 駐波
 
半導体デバイス工学 第4章
半導体デバイス工学 第4章半導体デバイス工学 第4章
半導体デバイス工学 第4章
 
Exercises10
Exercises10Exercises10
Exercises10
 
σπάρτη η ζωή στην πόλη
σπάρτη η ζωή στην πόλησπάρτη η ζωή στην πόλη
σπάρτη η ζωή στην πόλη
 
Επαγγελματική Συμβουλευτική σε NEETsμεΠροβλήματα Ψυχικής Υγείας: Ολιστική Παρ...
Επαγγελματική Συμβουλευτική σε NEETsμεΠροβλήματα Ψυχικής Υγείας: Ολιστική Παρ...Επαγγελματική Συμβουλευτική σε NEETsμεΠροβλήματα Ψυχικής Υγείας: Ολιστική Παρ...
Επαγγελματική Συμβουλευτική σε NEETsμεΠροβλήματα Ψυχικής Υγείας: Ολιστική Παρ...
 
Opsta anatomija uvod
Opsta anatomija uvodOpsta anatomija uvod
Opsta anatomija uvod
 
3. ΔΥΝΑΜΗ Laplace (νέο 2021).pptx
3. ΔΥΝΑΜΗ Laplace (νέο 2021).pptx3. ΔΥΝΑΜΗ Laplace (νέο 2021).pptx
3. ΔΥΝΑΜΗ Laplace (νέο 2021).pptx
 
κυτταρική θεωρία μοντέλο ρευστού μωσαικού
κυτταρική θεωρία  μοντέλο ρευστού μωσαικούκυτταρική θεωρία  μοντέλο ρευστού μωσαικού
κυτταρική θεωρία μοντέλο ρευστού μωσαικού
 
κεφαλαιο 1
κεφαλαιο 1κεφαλαιο 1
κεφαλαιο 1
 
Ρητορικά Κείμενα, Λυσίας "Υπέρ Μαντιθέου" Τράπεζα Θεμάτων §§ 1 - 3
Ρητορικά Κείμενα, Λυσίας "Υπέρ Μαντιθέου"  Τράπεζα Θεμάτων §§ 1 - 3Ρητορικά Κείμενα, Λυσίας "Υπέρ Μαντιθέου"  Τράπεζα Θεμάτων §§ 1 - 3
Ρητορικά Κείμενα, Λυσίας "Υπέρ Μαντιθέου" Τράπεζα Θεμάτων §§ 1 - 3
 

Similar to 3 7複數的極式

2 2廣義角三角函數
2 2廣義角三角函數2 2廣義角三角函數
2 2廣義角三角函數leohonesty0814
 
學測公式
學測公式學測公式
學測公式
zoayzoay
 
S100-15北市北一女中
S100-15北市北一女中S100-15北市北一女中
S100-15北市北一女中yustar1026
 
指考甲公式
指考甲公式指考甲公式
指考甲公式
zoayzoay
 
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
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
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bupt
 
指考乙公式
指考乙公式指考乙公式
指考乙公式
zoayzoay
 
Dunbar’s conjecture for planar graphs
Dunbar’s conjecture for planar graphsDunbar’s conjecture for planar graphs
Dunbar’s conjecture for planar graphsgreentask
 
1 4錐線與直線的關係
1 4錐線與直線的關係1 4錐線與直線的關係
1 4錐線與直線的關係leohonesty0814
 
Sect14 1
Sect14 1Sect14 1
Sect14 1F.l. Yu
 
Pairing for beginneer
Pairing for beginneerPairing for beginneer
Pairing for beginneer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Similar to 3 7複數的極式 (20)

2 4複數
2 4複數2 4複數
2 4複數
 
3 4和積互化
3 4和積互化3 4和積互化
3 4和積互化
 
2 2廣義角三角函數
2 2廣義角三角函數2 2廣義角三角函數
2 2廣義角三角函數
 
學測公式
學測公式學測公式
學測公式
 
Part 6 2010
Part 6 2010Part 6 2010
Part 6 2010
 
S100-15北市北一女中
S100-15北市北一女中S100-15北市北一女中
S100-15北市北一女中
 
3 3倍角公式
3 3倍角公式3 3倍角公式
3 3倍角公式
 
指考甲公式
指考甲公式指考甲公式
指考甲公式
 
1 3對數
1 3對數1 3對數
1 3對數
 
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
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
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
 
3 2和角公式
3 2和角公式3 2和角公式
3 2和角公式
 
2 3平面方程式
2 3平面方程式2 3平面方程式
2 3平面方程式
 
指考乙公式
指考乙公式指考乙公式
指考乙公式
 
Dunbar’s conjecture for planar graphs
Dunbar’s conjecture for planar graphsDunbar’s conjecture for planar graphs
Dunbar’s conjecture for planar graphs
 
曲線弧長
曲線弧長曲線弧長
曲線弧長
 
3 1矩陣列運算
3 1矩陣列運算3 1矩陣列運算
3 1矩陣列運算
 
1 4錐線與直線的關係
1 4錐線與直線的關係1 4錐線與直線的關係
1 4錐線與直線的關係
 
Sect14 1
Sect14 1Sect14 1
Sect14 1
 
Pairing for beginneer
Pairing for beginneerPairing for beginneer
Pairing for beginneer
 
2 2有理數實數
2 2有理數實數2 2有理數實數
2 2有理數實數
 

More from leohonesty0814 (20)

%A5%7 c%a6~%af%c5 %ae%d5%b6%e9%ac%f5%ba%f1%bfo
%A5%7 c%a6~%af%c5 %ae%d5%b6%e9%ac%f5%ba%f1%bfo%A5%7 c%a6~%af%c5 %ae%d5%b6%e9%ac%f5%ba%f1%bfo
%A5%7 c%a6~%af%c5 %ae%d5%b6%e9%ac%f5%ba%f1%bfo
 
3 3數學歸納法
3 3數學歸納法3 3數學歸納法
3 3數學歸納法
 
3 3期望值
3 3期望值3 3期望值
3 3期望值
 
3 3克拉瑪公式
3 3克拉瑪公式3 3克拉瑪公式
3 3克拉瑪公式
 
3 2機率
3 2機率3 2機率
3 2機率
 
3 2無窮等比級數
3 2無窮等比級數3 2無窮等比級數
3 2無窮等比級數
 
3 2行列式
3 2行列式3 2行列式
3 2行列式
 
3 1樣本空間
3 1樣本空間3 1樣本空間
3 1樣本空間
 
3 1三角函數圖形
3 1三角函數圖形3 1三角函數圖形
3 1三角函數圖形
 
2 4空間中的直線
2 4空間中的直線2 4空間中的直線
2 4空間中的直線
 
2 4三角測量
2 4三角測量2 4三角測量
2 4三角測量
 
2 4二項式定理
2 4二項式定理2 4二項式定理
2 4二項式定理
 
2 3組合
2 3組合2 3組合
2 3組合
 
2 3正弦餘弦定理
2 3正弦餘弦定理2 3正弦餘弦定理
2 3正弦餘弦定理
 
2 3平面坐標系
2 3平面坐標系2 3平面坐標系
2 3平面坐標系
 
2 2排列
2 2排列2 2排列
2 2排列
 
2 2空間向量
2 2空間向量2 2空間向量
2 2空間向量
 
2 1整數
2 1整數2 1整數
2 1整數
 
2 1銳角三角函數與基本關係
2 1銳角三角函數與基本關係2 1銳角三角函數與基本關係
2 1銳角三角函數與基本關係
 
2 1計數原理
2 1計數原理2 1計數原理
2 1計數原理
 

3 7複數的極式

  • 1. §3−7 複 數 的 極 式 (甲)複數的極式 第一冊中,我們曾引進了複數系,有了複數系之後,使得一元二次方程式有了圓 滿的結果,更一般而言,一元 n 次方程式都有 n 個複數根(包括重根)。在第一冊中, 我們知道複數都是呈 x+yi 的形式,這一單元我們要介紹複數的另一個表示法—極 式 ,並藉以探討複數 n 次方根的問題。 (1) 複 數 平 面 複 數 是 表 示 成 x+yi(x,y 為 實 數 ) 的 數 , 我 們 將 複 數 x+yi 對 應 坐 標 平 面 上 的 點 P(x,y),我們發現這種對應是一對一的對應。即任一個複數都可找到坐標平面上唯 一一點與之對應,反之,給定坐標平面上一個點,可找到唯一一個複數與之對應 。 這種與複數對應的平面稱為複數平面,x 軸又稱實 軸 ,y 軸又稱為虛 軸 。而我們也 可 以 說 複 數 平 面 上 點 y 的 複 數 坐 標 為 x+yi 。 P 例 如 : x 軸 上 的 點 (−3,0) , 代 表 實 數 , 3 , y 軸 上 的 點 (0,6) 代 表 純 虛 數 6i , 點 (−4,6) 代 P(x+yi) 表 代 4+6i 。 r (2) 絕 對 值 與y 輻 角 θ O x x 設 複 數 z=x+yi(x,y ∈R) , 可 在 複 數 平 面 上 找 到 一 點 P(x,y) 與 之 對 應 。 令 =r , 並 以 , 表 示 一 以 x 軸 正 向 為 始 邊 , 為 終 邊 的 有 向 角 。 則 r,θ與 x,y 有以下的關係:x=r cosθ ,y=r sinθ ,r=,tanθ= ~3−7−1~
  • 2. 絕 對 值 : r=|z|=|x+yi|= 稱 為 複 數 x+yi 的 絕 對 值 ( 或 向 徑 ) 。 輻 角 : 以 x 軸的正向為始邊, OP 為終邊所形成之廣 義 有 向 角 廣,稱為複數 z 的輻 角 , 符號記為:arg(z)。特別是當 0≤θ<2π時,我們稱此時的輻角時為主 輻 角 ,符號記 為 Arg(z) 。 例 如 : z=3 , |z|=3 , arg(z)=0+2kπ ,k 為 整 數 ; Arg(z)=0 z=1+ , |z|=2 , arg(z)=+2kπ ,k 為 整 數 ; Arg(z)= z=−5i , |z|=5 , arg(z)=+2kπ ,k 為 整 數 ; Arg(z)= 例 如 : 請 完 成 下 表 : ~3−7−2~
  • 3. +i −+i 3i −2 對應點坐標 絕對值 r ~3−7−3~
  • 4. 主輻角 Argz ~3−7−4~
  • 5. (3) 複 數 的 極 式 : 根 據 前 面 的 定 義 , 可 得 z=x+yi=r(cosθ+i sinθ) , 其 中 r=|z|= , , =arg(z) , 我 們 稱 z= r(cosθ +i sinθ ) 為 複 數 的 極 式 。 注 意 : (a)若 若 為 z 之 輻 角 , 則 之 +2kπ (k∈ Z)亦 為 複 數 z 的 輻 角 。 若 0≤θ <2π , 則 此 時 的 的 為 主 輻 角 , 因 此 主 輻 角 只 有 一 個 , 而 輻 角 卻 有 無 限 多 個 。 (b)複 數 z 的 極 式 z= r(cosθ +i sinθ )中 , 須 注 意 r≥ 0, 而 角 度 必 須 相 同 , 且 以 cosθ 為 實 部 , sinθ 為 虛 部 。 例 如 z=− 2(cos35 ° +isin35 ° ), z=2(sin15 ° +icos15 ° ), z=4(cos30 ° − isin30 ° )均 不 為 極 式 。 1. 一般式化極式 將下列各複數化成極式: (1)−3 (2)−5i (3)−2+2i (4)1−i (5) Ans:(1) −3=3(cosπ+i sinπ) (2)−5i=5(cos+i sin) (3) −2+2i=2(cos+i sin) (4)2(cos + i sin) (5) (cos+i sin) y −2+2i −3 1− −5i ~3−7−5~
  • 6. 2. 一般式化極式 將下列各複數化成極式: (1)cos560°−i sin160° (2)sin25°+i cos25° (3)cos70°−i sin70° Ans:(1)cos200°+i sin200° (2)cos65°+i sin65° (3)cos(−70°)+i sin(−70°) 解題要訣: (a)題目中所給的數在第幾象限? (b)在該象限中以何角度取代題中所給的角度而不改變原數的值? 1. 將 下 列 複 數 化 成 極 式 : (1)z=−3+3i (2)z=4 (3)z= −2i (4) 2−2i (5) −1+() i Ans : (1)z=3(cos+isin) (2)z=4(cos0+isin0) (3)z=2(cos+isin) (4) 4(cos+isin) (5) ()(cos+isin) 2. 試 求 下 列 各 複 數 的 極 式 : (1)z=sin20 ° +i cos20 ° (2)z=cos135 ° −isin45 ° (3)z= −3(cos25 ° +i sin25 ° ) (4)3(sin+icos) (5)3(cosθ −i sinθ ) (6)sin200°–icos160° Ans : (1)z=cos70°+i sin70° (2)z=cos225°+i sin225°(3)z=3(cos205°+i sin205°) (4) 3(cos+isin) (5) 3[cos(−θ )+isin(−θ )] (6) cos110°+isin110° (乙)複數的乘除與棣美弗定理 ~3−7−6~
  • 7. 第 一 冊 曾 學 過 複 數 的 乘 法 , 例 如 (4+3i)(3+2i)=4(3+2i) +3i(3+2i)=6+17i,過程中我們基本上用到的原理是複數乘法對加法 的分配律。若我們將複數用極式來表示,那麼複數乘法除法會不會有 不一樣的形式呢? ~3−7−7~
  • 8. C(z1⋅z2) B(3i(z2)) A(4z2) θ z2 ϕ O 以 (4+3i)(3+2i) 為 例 , 設 z 1 =4+3i=5(cosθ+i sinθ) , z 2 =3+2i=(cosϕ+i sinϕ) 因 為 z 1 ⋅z 2 =(4+3i)(3+2i)=4(3+2i)+3i(3+2i)=4z 2 +3i(z 2 ) 由 上 圖 , 可 以 看 出 A 、 B 分 別 代 表 複 數 4z 2 、 3i(z 2 ) , 且 , ; 又因為 z 1 ⋅z 2 =4z 2 +3i(z 2 ),所以矩形 AOBC 的頂點 C 代表複數 z 1 ⋅z 2 。 考 慮 z1z2 的 絕 對 值 與 輻 角 : |z 1 z 2 | 2 = 2 = 2 + 2 =|4z 2 | 2 +|3i⋅z 2 | 2 =16|z 2 | 2 +9|z 2 | 2 ==25|z 2 | 2 =|z 1 | 2 |z 2 | 2 因為 z 1 =4+3i,所以,AOC=θ為 z 1 的輻角,所以從上圖可以得知 z 1 z 2 的 輻 角 為 的 +ϕ 由前面的分析,可 以 得 知 兩 個 複 數 z 1 、z 2 的 乘 積 z 1 z 2 的 絕 對 值 為 兩 複 數 z 1 、z 2 的 絕 對 值 相 乘 , 而 z 1 z 2 的 輻 角 為 兩 複 數 z 1 、z 2 的 輻 角 相 加 。 這個結果對於使用複數的極式來做乘法與除法的計算就會有很大的 便利性,例如想求(1+i) 10 的值,如果用第一冊的方法,我們必須將 (1+i)連乘 10 次,過程繁複,不容易算出結果,但是 =1+i=2(cos + i sin),根據前面的結果,這 10 個複數相乘,絕 對 值 自 乘 10 次 , 而 輻 角 自 加 10 次 ,於是(1+i) 10 的絕對值=2 10 ,而(1+i) 10 的輻角為,因 此(1+i) 10 =2 10 (cos+i sin)。這個結果就是棣美弗定理。接下來,我們就 將 上 面 的 結 果 加 以 一 般 化 。 ~3−7−8~
  • 9. (1) 複 數 的 乘 除 : 定 理 1 : 若 設 z 1 =r 1 (cosθ 1 +i sinθ 1 ) , z 2 =r 2 (cosθ 2 +i sinθ 2 ) , 其 中 r k =| zk| , , k =arg(z k ) , k=1,2 則 z 1 ⋅ z 2 =r 1 ⋅ r 2 (cos(θ 1 +θ 2 )+isin(θ 1 +θ 2 )) [絕 對 值 相 乘 , 輻 角 相 加 ] 證 明 : z 1 ⋅z 2 =[ r 1 (cosθ 1 +i sinθ 1 )]⋅[ z 2 =r 2 (cosθ 2 +i sinθ 2 )] =r 1 ⋅r 2 [(cosθ 1 cosθ 2 −sinθ 1 sinθ 2 )+i(sinθ 1 cosθ 2 +sinθ 2 cosθ 1 )] =r 1 ⋅r 2 [cos(θ 1 +θ 2 )+i sin(θ 1 +θ 2 )] 定 理 2 : 若 z=r(cosθ +i sinθ ) , z≠ 0 , 則 =(cos(−θ )+isin(−θ )) 證 明 : = = =(cosθ−i sinθ) =(cos(−θ)+i sin(−θ)) 定 理 3 : 若 設 z 1 =r 1 (cosθ 1 +i sinθ 1 ) , z 2 =r 2 (cosθ 2 +i sinθ 2 ) , z 2 ≠ 0 其 中 r k =| zk| , , k =arg(z k ) , z1 r1 k=1,2 則 z = r ((cos(θ 1 −θ 2 )+i sin(θ 1 −θ 2 )) [絕 對 值 相 除 , 輻 角 相 減 ] 2 2 證 明 : = z 1 ()=[r 1 (cosθ 1 +i sinθ 1 )]⋅[]( 由 定 理 2) =[r 1 (cosθ 1 +i sinθ 1 )]⋅[(cos(−θ 2 )+i sin(−θ 2 ))] ( 由 定 理 1) r1 = ((cos(θ 1 −θ 2 )+i sin(θ 1 −θ 2 )) r2 例 如 : z 1 =2(cos15 ° +i sin15 ° ) , z 2 =3(cos105 ° +i sin105 ° ) ⇒ z 1 ⋅z 2 =6(cos120 ° +i sin120 ° ), = (cos90 ° +i sin90 ° ) (2) 棣 美 弗 定 理 : ~3−7−9~
  • 10. 若 z=r(cosθ +i sinθ ) , 則 z n =r n (cosnθ +i sinnθ ) , 其 中 n 為 整 數 。 例 子 : (cosθ +i sinθ) 2 =(cosθ +i sinθ)(cosθ+i sinθ) ( 由 定 理 1) =cos(θ+θ)+i sin(θ+θ) =cos2θ+i sin2θ 例 子 : (cosθ +i sinθ) −2 =[(cosθ +i sinθ) −1 ] 2 ( 由 定 理 2) =[cos(−θ)+i sin(−θ)] 2 ( 由 定 理 1) =cos(−2θ)+i sin(−2θ) [ 證 明 ] : (A) 當 n 是 正 整 數 時 , 用 數 學 歸 納 法 證 明 之 。 Step1 : n=1 時 , z 1 =r 1 (cosθ+i sinθ) Step2 : 若 設 n=k 時 原 式 成 立 , 即 z k =r k (coskθ+i sinkθ) 則 當 n=k+1 時 , z k+1 =z k ⋅z=[ r k (coskθ+i sinkθ)][ r 1 (cosθ+i sinθ)] ⇒z k+1 =r k+1 (coskθ⋅ cosθ− sinkθ⋅ sinθ)+i(sinkθ⋅ cosθ+ coskθ⋅ sinθ) ⇒z k+1 =r k+1 (cos(k+1)θ+i sin(k+1)θ) 則 當 n=k+1 時 , 原 式 成 立 。 (B) 當 n 是 非 正 整 數 時 : (1) 再 證 n=0 時 , 亦 成 立 。 ∵z 0 =1 , r 0 (cos0+isin0)=1⇒ 成 立 。 (2)n 為 負 整 數 時 , 令 n=−m , m正 整 數 為 1 z n =z −m == m r (cos mθ + i sin mθ ) = (cos(−m θ)+i sin(−m θ)) =r −m (cos(−m θ)+i sin(−m θ)) =r n (cosnθ+i sinnθ) ~3−7−10~
  • 11. 3. 化簡下列各小題: (1) (2)()12 (3)(−i)3(+i)6(−1−i)8 (4) (sin15°+icos15°)10 Ans:(1) − + i (2) (3)−128 (4) +i 3. 設 z 1 =-i , z 2 =-3+3i , z 3 =1+i , 求 (1)z 1 ×z 2 (2) 之極式 Ans:(1)6(cos+isin) (2)6(cos+isin) 4. 求 下 列 各 式 的 值 : (1)[(cos20°+isin20°)(cos10°+isin10°)] 7 =_________ 。 Ans : +i (2)=_________ 。 Ans : + i (sin 65 +i cos 65 ) cos 4 +i sin 4 )  (  4   7 (3) =__________。Ans::i (cos 7 -i sin 7 )  16 5. 求 下 列 各 式 的 值 : (1)() 6 (2) (3) () 10 (4)(sin20 ° −i ° 15 cos20 ) Ans:(1)−8 (2)+i (3)−i (4) +i 6. 設 x= , 試 求 1+x+x 2 +x 3 +...+x 84 = ? Ans : 1 [提示]:1+x+x 2 +x 3 +...+x 84 = ,利用棣美弗定理求 x 85 的值。 (丙)複數在幾何與三角的應用 ~3−7−11~
  • 12. (A) 複 數 運 算 的 幾 何 意 義 : (1) 複 數 絕 對 值 的 幾 何 意 義 : 複 數 z=a+bi 的 絕 對 值 定 義 為 複 數 z 到 原 點 O 的 距 離 的 |z|=|a+bi|= 複 數 平 面 上 有 兩 個 點 P(z) 、 Q(w) , 其 中 z=a+bi 、 w=c+di ⇒=|z−w| 。 (2) 複 數 加 減 法 的 幾 何 意 義 : 如圖,若設 z=a+bi,w=c+di,而複數平面上 A、B 兩點的複數坐標為 A(z)、B(w) 則 C 點 、 E 點 的 複 數 坐 標 分 別 為 C(z+w) 、 y E(z−w) 。 C(z+w) 其 中 OACB 、 OAED 是 平 行 四 邊 形 。 B(w) A(z) O(0) x E(z − w) D(−w) (3) 複 數 乘 法 的 幾 何 意 義 : 設 z=r(cos+i sinθ) , w=s(cosϕ+i sinϕ) , 其 中 r>0 且 s>0 根 據 複 數 乘 法 的 原 則 z⋅w= r⋅ s(cos(θ+ϕ)+i sin(θ+ϕ)) 令 P(z) 、 R(zw) (a)旋轉運動: ~3−7−12~
  • 13. s=1 , z⋅w=z⋅(cosϕ+i sinϕ) 此 時 |zw|=|z||w|=|z| , 且 , +ϕ 可 以 為 zw 的 輻 角 。 因 此 = 且 以 為 始 邊 , 為 終 邊 的 方 向 角 為 且 結 論 : R 點 是 由 P 點 繞 原 點 O 旋 轉 角 度 旋 得 到 的 , 當 當 >0 時 , 逆 時 針 旋 轉 ; 當 時 <0 時 , 順 時 針 旋 轉 y y R(zw) P(z) P(z) R(zw ϕ ϕ ) y O O x x B ϕ>0 ϕ<0 π A 6 O 例 如 : x 若 複 數 平 面 上 , A 點 所 對 應 的 複 數 為 z , B 點 代 表 的 複 數 為 z⋅(cos+i sin) , 則 A 點 繞 原 點 旋 轉 得 到 B 點 。 (b) 伸 縮 運 動 : 設 設 =0 時 , 即 w=s , zw=sz , 其 中 s 為 正 實 數 此 時 |zw|=s|z| , 且 , 可 以 為 zw 的 輻 角 。 因 此 =s , 且 方 向 角 為 , , y 結論:R 點是由 P 點以原點 O 為伸縮中心,伸縮 s 倍得到的點。 y R P P R O x O x 0<s<1 s>1 ~3−7−13~
  • 14. y B A O x 例 如 : 若 複 數 平 面 上 , A 點 所 對 應 的 複 數 為 z , B 點 所 代 表 的 複 數 2z , 則 A 點 以 原 點 為 伸 縮 中 心 , 伸 縮 2 倍 , 可 得 B 點 。 (c) 旋 轉 與 伸 縮 : 設 z=r(cos+i sinθ) , w=s(cosϕ+i sinϕ) , 其 中 r>0 且 s>0 根 據 複 數 乘 法 的 原 則 z⋅w= r⋅ s(cos(θ+ϕ)+i sin(θ+ϕ)) 由 (a)(b) 的 說 明 , 可 知 =|zw|=|z||w|=rs=s , 且 , +ϕ 為 zw 的 輻 角 。 結 論 : R 點是由 P 點繞原點 O 旋轉角度旋,再以原點 O 為伸縮中心,伸縮 s 倍得到的點 例 如 : 若 複 數 平 面 上 , A 點 所 對 應 的 複 數 為 z , B 點 所 代 表 的 複 數 z⋅[2(cos + i sin)] 則 A 點繞原點旋轉,再以原點為伸縮中心,伸縮 2 倍得到 B 點。 y B A' A O x ~3−7−14~
  • 15. 4. 右圖是一正方形 OABC,已知 A(2+i),試求 B、C 點的複數坐標。 Ans:B(1+3i)、C(−1+2i) B C A O 7. 若 (4+3i)(cosθ+i sinθ) 為 小 於 0 的 實 數 , 則 則 是 第 幾 象 限 角 ? (1) 第一象限角 (2) 第二象限角 (3) 第三象限角 (4) 第四象限角 (5)條 件不足,無法判斷。 (2003 學科) Ans:(2) 8. 如圖,給定 z 點的位置,且|z|=2,試描繪出的位置。 y z 9. 試 說 明 滿 足 下 列 各 式 的 複 數 z 所 代 表 的 幾 何 意 義 : (1) |z−4i|=|z+1−3i| (2)|z−(1+2i)|=4 O 1 x Ans:(1)直線 (2)圓 (B) 已 知 一 個 複 數 的 絕 對 值 與 輻 角 , 可 以 求 出 這 個 複 數 : 5. (1)已知|z|=3,Argz= ,求 z=?Ans:z= + i (2)已知||=3,Arg = ,求 z=?Ans:z= 10. a,b 為 實 數 , 為 =1+bi , , = , 若 |α|=|β| , 且 Arg()= , 則 a= ? b= ? Ans:a=−1,b= ~3−7−15~
  • 16. (C) 複 數 在 三 角 函 數 的 應 用 : 三 倍 角 公 式 的 證 明 : sin3θ=3sinθ −4sin 3 θ , cos3θ=4cos 3 θ−3cosθ 。 考 慮 (cosθ +i sinθ) 3 =cos3θ +i sin3θ , (cosθ +i sinθ) =cos θ+3(cosθ) (i 3 3 2 sinθ)+3(cosθ)(i 2 sinθ) +(i sinθ) 3 =cos 3 θ−3sin 2 θcosθ+i(3cos 2 θ⋅sinθ−sin 3 θ) = cos3θ +i sin3θ ⇒cos3θ= cos 3 θ−3sin 2 θcosθ=cos 3 θ−3(1−cos 2 θ)cosθ=4cos 3 θ−3cosθ 。 ⇒sin3θ=3cos 2 θ⋅sinθ−sin 3 θ=3(1−sin 2 θ)sinθ−sin 3 θ=3sinθ −4sin 3 θ 6. 設設=,n 為大於 1 的正整數,試證: n n ∑ cos kθ = 0 且 ∑ sin kθ = 0 。 k =1 k =1 (Hint:令 z=cosθ +i sinθ ,考慮 z+z2+…zn 的實部與虛部。) 1 7. 設 n ∈ N,x+=2cosθ,證明:xn+ x n =2cosnθ。 [解法]: (1) x+=2cosθ ⇒ x2-(2cosθ)x+1=0 ⇒ x=cosθ ± isinθ (2)當 x=cosθ+isinθ時 1 -  xn+ x n =(cosθ+isinθ)n+(cosθ+isinθ) n =cosnθ+isinnθ+cos(-nθ)+isin(-nθ) =cosnθ+isinnθ+cosnθ-isinnθ=2cosnθ 當 x=cosθ-isinθ時 1 -  xn+ x n =[cos(--)+isin(--)]n+[cos(--)+isin(--)] n =cos(-nθ)+isin(-nθ)+cosnθ+isinnθ=2cosnθ ~3−7−16~
  • 17. 11. 利 用 棣 美 弗 定 理 證 明 : cos4θ =8cos 4 θ −8cos 2 θ −1,sin4θ =4sinθ cosθ −8sin 3 θ cosθ 12. 若 z 為 複 數 , 且 滿 足 z+= , 則 z 101 +=____ 。 Ans : – 1 13. 設 n∈N , 使 (+i) n 是 一 個 純 虛 數 的 n , 最 小 的 是 多 少 ? Ans : 3 +i=2(+i )=2(cos+i sin) (+i) n =2 n (cos+i sin) 為 純 虛 數 , 則 cos=0 且 sin≠0 ⇒n=3 為 最 小 值 。 (丁)求複數的 n 次方根 (1)1 的 n 次 方 根 : 設 w 為 1 的 n 次 方 根 , 則 w n =1 。 因 此 方 程 式 z n =1 的 n 個 根 ( 代 數 基 本 定 理 ) 都 是 1 的 n 次 方 根 。 例 如 : 當 n=2 時 , z 2 −1=0 兩 根 為 1 , , 1 所 以 1 的 二 次 平 方 根 ( 平 方 根 ) 為 為 1 。 當 n=3 時 , 解 z 3 −1=0 , 因 為 z 3 −1=(z−1)(z 2 +z+1) , 所 以 z 3 =1 的 三 個 根 為 1 , −1± 3 i −1± 3 i , 即 1 的 三 次 方 根 ( 立 方 根 ) 為 1 , 。 2 2 當 n=4 時 , 因 為 z 4 −1=(z 2 +1)(z 2 −1) , 所 以 1 的 4 次 方 根 為 次 1 , , i 。 但當 n 的次數增加時,像解 z 5 −1=0,我們就不易直接求解,因此必須介紹新的方 法 , 才 能 順 利 將 1 的 n 次 方 根 找 出 來 。 ~3−7−17~
  • 18. (2) 如 何 解 z n =1 ? 例 子 : 試 解 z 7 =1 之 根 。 ( 求 1 的 7 次 方 根 ) 考 慮 根 的 絕 對 值 : |z| 7 =1 ⇒|z| 7 =1 ⇒|z|=1 考 慮 根 的 輻 角 : arg(z 7 )=arg(1)=0+2kπ , k∈Z⇒7⋅arg(z)= 0+2kπ ⇒arg(z)= 如 何 解 z n =1 ? [ 解 法 一 ] : 設複 數 z 滿足 z n =1 ,令 z =r(cosθ+i sinθ),其中 r=|z|,arg(z)=θ 將 z 代入 z n =1, 可 得 r n (cosnθ+i sinnθ)=1=1⋅(cos0+i sin0) , 則 r=1 且 cosnθ=cos0 , sinnθ=sin0 , 因 此 r=1 , 且 nθ 與 0 互 為 同 界 角 , 即 nθ=2kπ ⇒θ= ,k 為整數。 所 以 z n =1 的 根 有 下 列 之 形 式 : z k =cos+i sin , 其 中 k 為 一 整 數 。 但 又 因 為 正 弦 函 數 與 餘 弦 函 數 的 週 期 為 2π , 因 此 k 只 要 代 n 個 連 續 整 數 , 就可以表示所有的 n 個根,故我們可將 1 的 n 個 n 次方根寫成: z k =cos+i sin , k = 0,1,2,…,n−1 [ 解 法 二 ] : 考 慮 根 的 絕 對 值 : |z n |=1 ⇒|z| n =1 ⇒|z|=1 考 慮 根 的 輻 角 : arg(z n )=arg(1)=0+2kπ , k∈Z⇒n⋅arg(z)= 0+2kπ ⇒arg(z)= 。 結論: 設 解 方 程 式 z n =1( 求 1 的 n 次 方 根 ) , 則 n 個根 z k =cos+i sin,k = 0,1,2,…,n−1。 例 如 : z 4 =1 的 解 為 z k =cos+i sin , k=0,1,2,3 z 0 =cos0+i sin0=1 , z 1 =cos+i sin = i , z 2 =cosπ+i sinπ=−1 z 3 =cos+i sin = −i,這四個根與前面直接解的根相同。 ~3−7−18~
  • 19. 1 的 n 次 方 根 記 憶 要 訣 : Step1 : 化 極 式 : 將 1 化 成 極 式 1=1(cos0+i sin0) Step2 : 同 界 : 0 的 同 界 角 為 2kπ ⇒ 1=1(cos2kπ +i sin2kπ ) 1 Step3 : 開 方 : 將 n 次 方 根 根 視 為 1 n n 次方根的絕對值為 1,輻角為 n ⇒ z k =cos+i sin, k = 0,1,2,…,n− 1。 ~3−7−19~
  • 20. 8. (1)試求 1 的五個 5 次方根,並將代表它們的點描在坐標平面上。 (2)解方程式 z4+z3+z2+z+1=0。 Ans:(1)zk=cos+i sin,k=0,1,2,3,4 (2) zk=cos+i sin,k=1,2,3,4 y x 討 論 : 於上一題中,1 的 5 個 5 次方根依次相連得一個內接於單位圓的正 5 邊形。一般而 言,1 的 n 個 n 次方根恰好是內接於單位圓的正 n 邊形的 n 個頂點。其中一個頂點 為 z 0 =1 , 其 餘 的 頂 點 z 1 , z 2 , … z n−1 分 別 是 z 0 繞 原 點 逆 時 針 在 單 位 圓 上 旋 轉 , 繞 2 , , 3 , … … (n−1) 所 形 成 的 。 ~3−7−20~
  • 21. (3) 如 何 求 複 數 a 的 n 次 方 根 ? 根 據 前 面 1 的 n 次 方 根 之 定 義 方 式 , 可 知 a 的 n 次 方 根 w , w 滿 足 w n =a , 因 此 z n =a 的 n 個 根 就 是 a 的 n 次 方 根 。 例 子 : 求 1+i 的 7 次 方 根 。 考 慮 根 的 絕 對 值 : 14 |z| 7 =|1+i|= ⇒|z| 7 = ⇒|z|= 2 考 慮 根 的 輻 角 : arg(z 7 )=arg(1+i)=+2kπ , k∈Z π + 2kπ ⇒7⋅arg(z)= +2kπ⇒arg(z)= 4 7 如 何 解 z n =a ? [ 解 法 一 ] : 設 z= r(cosθ+i sinθ) , 其 中 r=|z| , arg(z)=θ , a=|a|(cosϕ+i sinϕ) , z 滿 足 z n =a 。 所 以 r n (cosnθ+i sinnθ)=|a|(cosϕ+i sinϕ)⇒ r n =|a| 且 cosnθ=cosϕ , sinnθ=sinϕ 即 r= | a | 且 nθ 與 與 互 為 同 界 角 (nθ=ϕ+2kπ)⇒θ= , k 為 整 數 。 n 由 於 正 弦 函 數 與 餘 弦 函 數 的 週 期 為 2π , 因 此 k 只 要 代 n 個 連 續 整 數 , 就可以表示所有的 n 個根,故我們可將 a 的 n 個 n 次方根寫成: z k = | a | (cos+i , n sin) k=0,1,2,…,n−1 [ 解 法 二 ] : ⇒|z|= | a | n 考 慮 根 的 絕 對 值 : |z n |=|z| n =|a| 考 慮 根 的 輻 角 : arg(z n )=arg(a)=ϕ +2kπ , k∈Z ϕ + 2kπ ⇒n⋅arg(z)= ϕ+2kπ⇒arg(z)= n ~3−7−21~
  • 22. a 的 n 次 方 根 記 憶 要 訣 : Step1 : 化 極 式 : 將 a 化 成 極 式 a=|a|(cosϕ +i sinϕ ) Step2 : 同 界 : : 的 同 界 角 為 的 +2kπ ⇒ a=a(cos(ϕ +2kπ )+i sin(ϕ +2kπ )) Step3 : 開 方 : n 次 方 根 的 絕 對 值 為 n |a|, 輻 角 為 ⇒ z k = | a | (cos+i sin), k = 0,1,2,…,n− 1。 n ~3−7−22~
  • 23. 論 : z n =a 的解(求 a 的 n 次方根)為 z k = | a | (cos+i sin),k=0,1,2,…,n−1 n 9. 試解 z6= −8−8,並將代表其根的點畫在坐標平面上,試求此六邊形的面積。  4π 4π   + 2kπ + 2kπ  6  cos 3 + i sin 3  36 108 Ans:zk= 16  6 6  ,k=0,1,2,3,4,5;     y O x 14. (1) 求 1 的 7 次 方 根 , 並 將 它 們 標 示 在 複 數 平 面 上 。 (2) 解 方 程 式 x 6 +x 5 +x 4 +x 3 +x 2 +x+1=0 Ans : (1)z k =cos+isin , k=0,1,2,3,4,5,6 (2)x k = cos+isin ,k=1,2,3,4,5,6 15. 方程式 x 6 =64 的六個根在高斯平面上的對應點恰可圍成一個正六邊 形 , (1) 求 其 解 為 _________ 。 (2) 此 六 邊 形 的 面 積 為 ________ 。 kπ kπ Ans:(1)2(cos 3 +isin 3 ),k=0,1,2,3,4,5  (2)6 16. 試 求 試 1+i 的 五 個 5 次 方 根 。 ( 即 解 方 程 式 x 5 +1−i=0) 1 Ans:x k =2 10 (cos + i sin) k=0,1,2,3,4 ~3−7−23~
  • 24. 17. (1) 求 1+i 的 所 有 8 次 方 根 。 (2)複數平面上,以 1+i 的所有 8 次方根為頂點的多邊形,其面積為 何 ? + 2kπ π + 2kπ π Ans : (1) 八 個 根 為 : 16 2 (cos 4 + i sin 4 ), 8 8 k=0,1,2,3,4,5,6,7 (2)2 8 32 (4)1 的 n 次 方 根 次 =cos+ i sin 的 性 質 : (a) 方 程 式 z n =1 的 根 為 z k =cos+i sin , k = 0,1,2,…,n− 1 [ 說 明 ] : 若 令 若 =z 1 =cos+i sin , 則 z 2 =ω 2 , z 3 =ω 3 , ... , z n−1 =ω n−1 故 方 程 式 z n =1 的 根 為 1, ω , , 2 , ... , , n−1 , 其 中 , =cos+i sin 。 (b) 方 程 式 z n− 1 +z n− 2 +...+z 2 +z+1=0 的 根 為 可 寫 成 的 , , 2 , ... , , n− 1 , 其 中 其 =cos+i sin 。 [ 說 明 ] :  z −1=(z−1)(z +z +...+z +z+1)=0 n n−1 n−2 2 ∴ z n =1 的 所 有 根 去 掉 z 0 =1 這 個 根 形 成 方 程 式 z n−1 +z n−2 +...+z 2 +z+1=0 的 根 。 故 方 程 式 z n−1 +z n−2 +...+z 2 +z+1=0 的 根 為 z k =cos+i sin , k = 1,2,…,n−1 或 寫 成 或 , , 2 , ... , , n−1 , 其 中 , =cos+i sin 。 (c) 1+ω +ω 2 +ω 3 +...+ω n− 1 =0 , 其 中 , =cos+i sin 。 因 為 方 程 式 z n =1 的 根 為 1, ω , , 2 , ... , , n−1 , 其 中 , =cos+i sin 。 所 以 所 n =1 , 且 1+ω+ω 2 +ω 3 +...+ω n−1 =0 。 (d) z n− 1 +z n− 2 +...+z 2 +z+1=(z−ω )(z−ω 2 )(z−ω 3 )…(z−ω n− 1 ) , 其 中 , =cos+i sin 。 [ 說 明 ] : 因為方程式 z n−1 +z n−2 +...+z 2 +z+1=0 的根為的,, 2 ,...,, n−1 ,其中,=cos+i sin。 所 以 z n−1 +z n−2 +...+z 2 +z+1=(z−ω)(z−ω 2 )(z−ω 3 )…(z−ω n−1 ) 。 ~3−7−24~
  • 25. 10. 設設為 x5–1=0 的一虛根,即取的=cos+i sin,則求下列各小題: y 5 (1)ω =? (2)1+ω+ω2+ω3+ω4=? (3)1+ + + + =? (4)x5–1=0,五根為: x 4 3 2 (5)x +x +x +x+1=0,四根為: (6)因式分解 x4+x3+x2+x+1= (7)求(1−ω)(1−ω2)(1−ω3)(1−ω4) = (8)求(2+ω)(2+ω2)(2+ω3)(2+ω4) = (9)x5=1 的 5 個根在複數平面上依序對應到 A,B,C,D,E 五點 求求 B =? Ans:(1)1 (2)0(3)0 (7)5 (8)11(9)5 11. 在複數平面上,以方程式 x10+x8+x6+x4+x2+1=0 的 10 個虛根為頂點所連成的 y 10 邊形面積為何? Ans:2+ O x ~3−7−25~
  • 26. 18. 設 設 =cos+i sin 試 求 (1)1+ω+ω 2 +ω 3 +ω 4 +ω 5 +ω 6 = ? (2)(1−ω)(1−ω 2 )(1−ω 3 )(1−ω 4 )(1−ω 5 )(1−ω 6 )= ? Ans:(1)0 (2)7 19. 設 設 =cos+i sin , 則 求 下 列 各 小 題 : (1)ω 65 +ω 66 +ω 67 +...+ω 365 = ? (2)+++= ? Ans:(1) 1 (2)2 20. 滿 足 z 6 +z 4 +z 2 +1=0 諸 根 在 複 數 平 面 上 的 對 應 點 決 定 的 凸 多 邊 形 為 邊形,面積為 。 Ans:六, (戊)極坐標 (1)在引進複數的極式時,我們可知要描述複數平面上一點 P(a+bi),除了知道實 部 a,虛部 b 之外,只要能指出 P 點離原點 O 多遠,及 P 點是哪一個有向角點 的終邊上,亦可標示出 P 點。 (2)在平面上選定一點 O,再過 O 作一數線 L,以其正向為始邊,繞定點 O 旋轉, 使 P 點恰在其上。若其旋轉量點,,為一有向角(逆時針為正、順時針為負), OP =r,我們就可以利用 r,,來描述 P 點的位置,符號:P[r,θ]。這種表示法就是 極坐標表示法,其中 O 點稱為該極坐標系的極(或極點),數線 L 稱為極軸。並以 [r,θ] 為 P 點 的 極 坐 標 。 極 坐 標 從 複 數 的 表 示 形 式 而 來  標 準 式 : x+yi⇒ 代 表 平 面 坐 標 (x,y) 極 式:r(cosθ+isinθ)⇒代表極坐標[r,θ] ~3−7−26~
  • 27. 如 : 在 極 坐 Y 標 上 點 P[2,] Y P 點 的 直 角 坐 標 為 (2cos , 2sin)=(−,1) X X 例 如 : 在 直 角 坐 標 上 Q(−1 , ) 設 在 極 坐 標 上 Q[r,θ] ⇒r⋅cosθ =−1 且 r⋅sinθ = ⇒r=2 且 且 =+2nπ , n 為 整 數 ⇒Q 點的極坐標可表為 Q[2, +2nπ] 12. 將六個複數將1+i,1−i,5,,2,,3i,cos−isin: (1)求向徑及主輻角 (2)化為極式 (3)寫出各點的極坐標 Ans:(1)(cos+isin) [,] (2)2(cos+isin) [2,] (3)5(cos0+isin0) [5,0] (4)2(cosπ+isinπ) [2,π] (5)3(cos+isin) [3,] (6)(cos+isin) [1,] 13. 設在極坐標中 A[1,]、B[3,],試求=? Ans: ~3−7−27~
  • 28. 21. 求 下 列 各 點 的 極 坐 標 : (1)A(−2,2) (2)B(1+,1−) (3)C(4cos,4sin)(4)D(0,−3) Ans:(1)[2,] (2)[2,] (3)[4, ] (4)[3,] 22. 求 下 列 各 點 的 直 角 坐 標 : −1 (1)A[4,] (2)B[2,] (3)C[0,] (4) D[5,−1] (5)E[3,cos ] Ans : (1)(−2,−2)(2)(,)(3)(0,0) (4)(5cos1,−5sin1) (5)(,) 23. 在 極 坐 標 格 子 圖 上 , 標 出 下 列 各 題 中 之 A 與 B 點 , 並 求 之 長 : (1)A 點 的 極 坐 標 為 (1,) , B 點 的 極 坐 標 為 (2,) (2)A 點的極坐標為(3,),B 點的極坐標為(4,π) Ans:(1)3 (2)= 綜合練習 (1) 若複數 z 與之積為與2+2i ,則 z 之主輻角為 。 (86 自然組) (2) 令 z 為複數且 z6=1, z≠1 ,則下列選項何者為真? (A) |z|=1(B) z2=1 (C) z3=1 或 z3=-1(D) |z4|=1 (E) 1+z+z2+z3+z4+z5=0 (90 學科) (3) 如圖,已知 OB=2⋅OA=4,且,AOB=60° B(z2) 試求 = 。 y (4) 試求下列各小題: ( 3 + i ) 4 ( 5 − 5i ) (a) 3 + 3i A(z1) O x (1 + i ) 3 ( a − i ) 2 2 (b)設 a>0,若 = ,求 a=? 2 (a − 3i ) 2 3 (5) 化簡下列各小題: (a) (b)(−1+i)10(2−2i)8 π + 1 i tan 8 (6) 化簡 π 之值為     。 - 1 i tan 8 (7) 設 z=1−cos140°+i sin140°,則(a)|z|=? (b)Arg(z)=? (8) ∆ABC 的三內角為 A、B、C,請問(cosA+isinA)(cosB+isinB)(cosC+isinC)=? ~3−7−28~
  • 29. (9) 在在ABC 中若為實數,則此三角形的形狀為何? (10) 設 O 表原點,A (α),B (β) 為複數平面的二點, π π 8π 8π α= 2 ( cos + i sin ),, = 3 ( cos + i sin ), 5 5 15 15 則(a)△OAB 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____。 (b)的長度為______________。 (11) 設|z|=2|z+1|,且 Arg()=,則 z 的極式表示式為何? (12) 設 z1=2+ai,z2=2b+(2−b)i,其中 a,b 為實數,i=,若|z1|=|z2|,且的輻角為,則 數對(a,b)=? (85 自) (13) 設設=cos+i sin,1, ω,ω2,…, ωn−1 為 1 的 n 次方根,證明 zn=α 之 n 個根為 z0, z0ω,z0ω2,…, z0ωn−1,其中 z0= | α | (cos+i sin),, =arg(α )。 n (14) 解方程式:(a)x2–i=0 (b)x2=8+6i (15) 求下列方程式的根: (a)x5=−i (b) z6=+ i (c) (z+3)6=8−8 i (d)x3−6x2+12x+8=0 (16) 試解(z−1+2i)4=−8−8 之根,並在複數平面上求以四根為頂點所得四方形之面 積。 (17) 若 z2−2(cos8°)z+1=0,求 z15+=? y A B (18) 設 z1=cos78°+isin78°,z2=cos18°+isin18° (a)求複數 z1−z2 的主輻角。 O x (b)若(z1−z2)5=a+bi,a,b 為實數,求(a,b)=? (19) Z = 1 – cos130°+ i sin130°,則下列何者正確? (A) | Z | = 2 sin 65°  (B) Arg ( Z ) = 65°  (C) Arg ( Z ) = 335° (D) Z 18 為純虛數 (E) Z 36 為實數。 (20) 設設=cos+i sin,試求,2+α4+α6+α8+α10+α12+α14 之值。 ~3−7−29~
  • 30. (21) 設 z=cosθ +i sinθ≠1,且 z5=1,則 (a)cos4θ+cos3θ+cos2θ+cosθ=? (b)sin4θ+sin3θ+sin2θ+sinθ=? 進階問題 1+ z (22) (a)設 z 為一複數, z 為其共軛複數,若|z|=1,求證: = z。 1+ z (b)若若= ,求()100 之值。 (23) 設 z=,n 為自然數。 (a)試求一個 n 最小值使得 zn 為實數。 (b)求|zn+1−zn|=? ∞ (c)試求 ∑ | z n +1 − z n | =? Ans:(a)3 (b) (c) n =1 (24) 設 n 為大於 1 的整數,若(1+x)n=a0+a1x+a2x2+…+anxn, 試求 a0−a2+a4−a6+…之值。 (25) 設 n 為正整數,為= ,求 cosθ +cos2θ +cos3θ +…+cosnθ 之值。 (26) 設設,β 為複數,且滿足為2−2α β +4β2=0 且且0 0,令 P(α),Q(β),,試求,OPQ 的三邊長之比。 (27) A,B,C,D 表 x4−x2+1=0 的四個根在複數平面上所對應的點,P 點代表 i,試求 PA、PB、PC、PD 之積。 (28) 設 z1=−6+6i,z2=2+6i,z=t+t i,t 為實數,試求 t 之值使|z−z1|+|z−z2|的值最小? 並求此最小值? (29) 設 z 為複數,且|z|=1,試求|z2−z+1|的範圍? 綜合練習解答 1. 2. (A) (C) (D) (E) ~3−7−30~
  • 31. 3. 1+ 3 i 4. (a) (b) 5. (a)+i (b) 220(+i) 2 6. (1 i) 2 + π π π π π + cos + i sin 1 i tan cos + i sin 8 8 8 8 8 [提示: π = π π = −π −π ] - 1 i tan cos − i sin cos( ) + i sin( ) 8 8 8 8 8 7. (a)2sin70° (b)20° [解法]:z=1−cos140°+i sin140° =1−(1−2sin270°)+i(2sin70°cos70°) =2sin270°+i(2sin70°cos70°) =2sin70°(sin70°+i cos70°) =2sin70°(cos20°+i sin20°) 8. −1 9. 直角三角形 10. (a) (b) [提示:在複數平面上,考慮極式的意義去求解] 2 7π 7π 11. (cos + i sin ) 3 6 6 12. (, ) ~3−7−31~
  • 32. 13. zn=α的根為 zk= | α | (cos+i sin)= | α | (cos+isin)(cos+isin)= | α | n n n (cos+isin)[(cos+isin)]k= | α | (cos+isin)⋅ωkk=0,1,2,…,n−1 其中其=cos+i n sin。 14. (a)±(+i) (b)±(3+i) [提示:可以令 a+bi 為根,代入方程式,比較實部與虛部,再解 a,b] −π + 2kπ −π + 2kπ 5 15. (a) 2 (cos 6 + i sin 6 ) k=0,1,2,3,4 5 5 , 5π + 2kπ 5 π + 2kπ (b) z k = cos + i sin 6 6 6 6 ,k=0,1,2,3,4,5 5π + 2kπ 5 π + 2kπ (c) zk=−3+ 16 ( cos 6 3 + i sin 3 ),k=0,1,2,3,4,5 6 6 π + 2kπ π + 2kπ 3 (d)x=2+ 2 2 (cos + i sin ) k=0,1,2 3 3 , [提示:原方程式可化為(x−2)3=−16] kπ π kπ π 16. zk=1+2i+2[cosθ( 2 + 3 )+i sin( 2 + 3 )],k=0,1,2,3;8 17. −1 [提示:應用例題 8 的結果] 18. (a)138° (b)(,) 19. (A)(C)(D)(E) {提示:參考例題 3 20. 0 21. (a)−1 (b)0 [提示:仿照例題 7 的方法] ~3−7−32~
  • 33. 22. (a)利用利 z =|z|2=1 1 + z z (1 + z ) z (1 + z ) ⇒ 1 + z = z + z ⋅ z = z + 1 = z (b)令 z=cosθ +i sinθ ,再利用(a)的結 3 1 論得() = 2 + 2 i 。 100 23. [提示:(a)z==(cos+i sin)⇒z n =() n (cos+isin) 為實數 sin=0 ⇒n=3k,k 為整數 ∞ ∞ 3 (b) |z n+1 −z n |=|z n (z−1)|=|z n ||z−1|=|z| n |z−1|=() n ⋅=(c) ∑ | z − z | = ∑ n +1 = n +1 n n =1 n =1 2 nπ n 24. 2 cos 2 [ i (1+x)n 中,再考慮(1+i)n 的實部即為 4 提示:將 代入 a0−a2+a4−a6+…] 25. [提示:令 z=cosθ+i sinθ,考慮 z+z2+…+zn= 的實部。] 26. OP:OQ:PQ=2:1: [提示:提2−2α β +4β2=0 ⇒()2−2()+4=0 ⇒=1±i (a)=1+i=2(cos+isin) ⇒α=β⋅[2(cos+isin)] ⇒|α|=2|β|且且QOP=。 (b) =1−i=2(cos+isin) ⇒α=β⋅[2(cos+isin)] ⇒|α|=2|β|且且QOP=] 27. 3[提示:因為 A,B,C,D 表 x4−x2+1=0 的四個根,且令 A(z1)、 2)、 3)、 4),所以 x4−x2+1=0 有四個根 zk,k=1,2,3,4,, B(z C(z D(z x4−x2+1=(x−z1)(x−z2)(x−z3)(x−z4)⇒ PA⋅PB⋅PC⋅PD=|i−z1||i−z2||i−z3||i−z4|=|(i−z1)(i−z2)(i−z3)(i−z4)|=|i4−i2+1|=3] 28. t=3,4[提示:|z−z1|+|z−z2|可視為在直線 x−y=0 的點 P(t,t)到 A(−6,6)、B(2,6)的距離和] ~3−7−33~
  • 34. 29. 0≤|z2−z+1|≤3 [提示:z2−z+1=(z−)2+ ||z−|2−|≤|(z−)2+|≤|(z−)2|+, 當 z=−1 2 時,(z−) +=3 為最大值,當 z=+i 時,有最小值 0] ~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