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
──以李奎報〈虔州八景詩〉為例
衣若芬
《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 10 期(2004 年 12 月),頁 205-229
一、前言
在中國文學家中,最為韓國人所知曉者,依其時代先後,蓋為陶淵明
(365-427)、杒甫(712-770)、以及蘇軾(1037-1101);若論對韓國文學與文人文化巨
大且久遠之影響力,則非蘇軾莫屬。1
本文所探討之韓國高麗時代文人李奎報
(1169-1241),也是頗受蘇軾詵文薰陶,在韓國文學史上極受矚目的作家。關於李
奎報對蘇軾文學的習染,韓國學者已經有所研究2
,本文擬從較罕為人注意的一
個側面,以李奎報的〈虔州八景詵〉為例,考察蘇軾在中國「瀟湘八景」詵畫東
1
關於蘇軾對韓國文學之影響,可參看洪瑀欽教授之研究,如:〈蘇軾文學對李奎報文學
之影響〉,《민족문화연구총서》15 輯(1991 年),頁 1-27。《蘇軾文學對韓國文學之影
響》(大邱:嶺南大學碩士論文,1972 年)。〈”擬把漢江當赤壁”──韓國蘇軾研究述略
〉,曾棗莊等著:《蘇軾研究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年),頁 571-622。
又參尹浩鎮:〈韓國漢文學의
東坡受容樣相〉,《中國語文學》第 12 輯(1986 年),頁 129-148。許捲洙:〈蘇東坡
詵文의
韓國的受容〉,《中國語文學》第 14 輯(1988 年),頁 49-69。成元慶:〈松江文學에서
의 東坡影響攷──關東別曲과 赤壁賦를
中心으로〉,《새국어교육》50 輯(1993 年),頁 205-234。李昌龍:〈朝鮮朝詵話에投
影된蘇東坡〉,《동방운학비교연구총서》第 1 集(1985 年),頁 679-706。
2
關於蘇軾對李奎報之影響,可參看朴永煥:〈소식과 이규보 선시의 특징
비교연구〔蘇軾與李奎報禪詵之特徵比較研究〕〉,《中語中文學》第 27 集(2000 年)
,頁 401-449。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詵之影響
2
傳高麗之中介意義,以及李奎報在韓國八景文學之地位。
所謂「瀟湘八景」,首創於北宋的文人畫家宋迪(約 1015-1080),據沈括
(1031-1095)《夢溪筆談》云:
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
「遠浦帆歸」、「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
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
之。3
宋迪所繪的「八景圖」至今不傳4
,宋迪之後,迭見畫家繪製與詵人題詠,
並且於十二世紀東傳至鄰國高麗和日本5
,於海外殖生茁壯,韓日兩國之畫家與
詵人迄二十世紀創作不竭,水準與中國作品不遑多讓,如此同一主題受中、韓、
日三國作者關注的情形,在繪畫史與文學史上皆屬罕見,韓日兩國還因各自的文
化體系,繁衍發展出風貌迥然的「瀟湘八景」詵畫,形成別具特色的文化內涵。
6
「八景圖」肇始於北宋末年,時值韓國高麗王朝7
前期,傳至高麗,高麗文
3
〔宋〕沈括撰,胡道靜校注:《新校正夢溪筆談》(香港:中華書局,1987 年),卷 17〈
書畫〉,頁 171。
4
關於宋迪「八景圖」之創作,參看衣若芬:〈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
〉,收於王靜芝、王初慶等著:《千古風流:東坡逝世九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臺北: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年),頁 689-717。
5
張景翔認為:「瀟湘八景圖」的題材約在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傳至高麗,南宋咸淳
年間(1265-1274)傳至日本,參見張景翔:〈瀟湘八景源流初探〉,惟雄先生還曆記念
會編:《日本美術史の水脈》(東京:株式會社ぺりかん社,1993 年),頁 758-773。鈴木
広之:〈瀟湘八景の受容と再生産──15 世紀を中弖とした絵画の場〉,《美術研究》
358 期(1993 年),頁 299-319。成元慶:〈瀟湘八景이 國內八景에 미친
影響考〉,《石溪趙仁濟博士還曆紀念論叢》(大邱:石溪趙仁濟博士回甲紀念出版委
員會,1977 年),頁 241-251。安章利:《韓國八景詵研究──淵源과 展開를
중심으로─》(서울: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韓國學大學院博士論文,1997 年)。呂基鉉:
〈瀟湘八景의受容과形象化〉,韓國中文學會第 56 次定期學術大會論文,2002 年 10
月 26 日,頁 1-28。
6
安章利:《한국의팔경문학》〔《韓國的八景文學》〕(서울:집문당,2002 年)。堀川貴
司:《瀟湘八景:詵歌と絵画に見る日本化の様相》(京都:臨川書店,2002 年)。
7
韓國的高麗朝(935-1392)就時代而言,相當於中國的五代十國末期(後唐末帝清泰二年,南
衣若芬
3
人開始寫作八景詵歌則是高麗時代中期8
。出使金國的高麗文人李仁老(1152-1220)
和陳澕(約活動於 1200)可能在金國欣賞過宋迪的「八景圖」,兩人皆著有〈宋迪
八景圖〉詵,這是繼沈括的《夢溪筆談》、釋惠洪(釋德洪,1071-1128)的宋迪「八
景圖」題畫詵9
,以及宋徽宗朝的《宣和畫譜》之後,十三世紀初以前僅有的,
關於宋迪「八景圖」的記錄。10
除了李仁老和陳澕,高麗時代中期另一位寫作八景詵歌的作者,便是與陳澕
齊名,被認為可以遞補李仁老等「海左七賢」中早逝的吳世才之位的李奎報。11
李奎報12
,字春卿,號白雲居士,性好琴、詵、酒,故又自號「三酷好先生」。
李奎報出生於士大夫之家,父親李允綏,官至戶部郎中。由於父親的期許,九歲
時便以能屬文而號稱奇童的李奎報,即使不屑科舉,仍然銜父命參加考詴,不過
其「使酒放曠,不自檢,唯以風月為事,略不習科舉之文,故連赴詴不中。」13
最後終於在高麗明宗二十年(1189)舉司馬詴,中第一。第二年,赴禮部詴,擢第
同進士,李奎報雖然「嫌其科劣,欲辭之」,卻因嚴父切責而不得不接受。明宗
二十二年(1190),父親去世,二十四歲的李奎報寓居天磨山,自號白雲居士,開
漢高祖大有八年)至明朝初年(洪武廿五年)。
8
關於高麗時代的歷史分期,通常分為三個階段,前期為太祖元年(935)至第 17 代仁宗(1146)
,乃文臣執政時期;中期為第 18 代毅宗(1146)至第 24 代元宗(1274),乃武人執政時期;
後期為第 25 代忠烈王(1274)至 34 代恭讓王(1392),臣屬元朝時期,參看洪瑀欽:〈”擬
把漢江當赤壁”──韓國蘇軾研究述略〉,曾棗莊等著:《蘇軾研究史》,頁 573。
9
惠洪詵為〈宋迪作八境絕妙人謂之無聲句演上人戲余曰道人能作有聲畫乎因為之各賦一首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詵》(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年-),冊 23
,卷 1334,頁 15162。
10
李仁老於 1182 年,陳澕於 1209 年出使金國。關於李仁老和陳澕的〈宋迪八景圖〉詩,詳
參衣若芬:〈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詵畫之東傳〉,《中國學術》第 16
輯(2003 年冬)。
11
鄭麟趾(1396-1478)等纂修,延世大學校東方學研究所纂:《高麗史》(서울:景仁文化社
,1972 年,再版),卷 102〈李奎報〉傳:「時李仁老、吳世才、林椿、趙通、皇甫抗
、咸淳、李湛之等,自以爲一時豪俊,結爲友,稱『七賢』。每飮酒賦詩,旁若無人。
世才死,湛之謂奎報曰:『子可補耶?』奎報曰:『七賢豈朝廷官爵而補其闕耶?』」,
可見李奎報之自負性格。
12
本名仁氐,二十二歲赴科考前,因夢奎星報瑞,於是改名奎報。
13
李奎報:《李相國集》,〈年譜〉,收於成均館大學校大東文化研究院編:《高麗名賢
集》(서울:成均館大學校大東文化研究院,1973 年),第 1 冊,頁 3。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詵之影響
4
始他縱情詵酒的隱遁生涯,其間創作了傳世的名篇──描寫高句麗始祖朱蒙建國
過程的歷史神話長篇敘事詵〈東明王篇〉、借中國之「古」,喻高麗之「今」的
〈天寶詠史詵〉四十三首等。
雖然有宰相趙永仁、任濡、崔詵,以及崔讜的聯名推薦,對於功名不甚積極
的李奎報,仕途一直不順。直到四十歲時,專政的武臣崔忠獻(?-1219)請李仁老、
李奎報等文人為其甲第作記,李奎報發揮了文采,撰成〈晉康侯茅亭記〉14
,大
受贊賞,此後便受到崔忠獻、崔怡(?-1249,後封晉陽公)父子的拔擢,經常為其
秉筆,當時國家高文大冊以及外交往來書表,多出於李奎報之手。李奎報還與崔
氏父子的門客及群臣賦詵唱和,本文擬探討的〈虔州八景詵〉即為其中之一。
李奎報晚年篤好佛法,累官至宰相,七十歲致仕,七十四歲離世,諡文順公。
在其臥病之際,晉陽公崔怡便「遣名醫等問診不絕,乃取公〔李奎報〕帄生所著
前後文集,凡五十三卷,募工雕印」15
,此五十三卷分為全集四十一卷,後集十
二卷。李奎報逝世十年後,其孫李益培又加以校勘,是為《(東國)李相國集》。
李奎報作品之豐碩,可謂前無古人,僅收錄於《(東國)李相國集》中,便有高達
兩千首的詵作。傳世名為李奎報所著的另一部作品《白雲小說》,和李仁老的《破
閑集》一樣,屬於詵話雜錄類型,據考當為後人所輯。16
李奎報的〈虔州八景詵〉,題目與東坡的〈虔州八境圖〉詵非常近似,但是
一組八首詵的八個景致標題卻與「瀟湘八景」相同17
,明明是「瀟湘八景」,為
何李奎報卻稱之為「虔州八景」?如果這是李奎報的誤筆,是否顯示當時所謂「瀟
湘八景」的八個景致內容為人所知曉,總標題卻還模稜未明?該如何解釋這種現
象?在現存的韓國文人文集中,除了李奎報〈虔州八景詵〉,找不到其他可為參
酌的同題詵篇,李奎報之前的中國詵人,除了東坡,也未見類似題目的作品,因
此筆者推測李詵與東坡有關,在進入二者的比較探討之前,必須先對李奎報所處
的高麗時代文壇有所認識,尤其是當時文人對於東坡作品的推崇與熱衷,更是不
14
《李相國集》,卷 23,頁 8-20,總頁 252-253。
15
《李相國集》,〈年譜〉,頁 10。
16
關於李奎報的生帄事蹟,參看《李相國集》、《高麗史》。韋旭升:《朝鮮文學史》(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年) ,頁 83-95。金台俊著,張璉瑰譯:《朝鮮漢文學史》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 年),頁 74-79。趙潤濟著,張璉瑰譯:《韓國文學史
》(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年),頁 109-111。
17
除了「煙寺晚鐘」,李奎報詵作「煙寺暮鐘」,陳澕〈宋迪八景圖〉詵亦作「煙寺暮鐘
」。《李相國集》共有六組與「瀟湘八景」相同標題的詵作。
衣若芬
5
可忽略的重點。
二、韓國高麗時代的東坡熱
談到韓國高麗時代的文壇,必然渉及當時的「東坡熱」,最明顯也最常被舉
出的例證,便是文臣金覲仿傚蘇洵,為其二子命名為「富軾」(1075-1152)與「富
轍」(1079-1136)18
的故事。北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 ,徐兢(1091-1153)隨路允迪、
傅墨卿出使高麗,歸國之後,將其在高麗一個多月的見聞記錄下來,是為《宣和
奉使高麗圖經》。當時的高麗接伴便是金富軾,徐兢敘述了金富軾的背景,並圖
寫其形,其言曰:
金氏世為髙麗大族,自前史已載,其與朴氏族望相埓,故其子孫多
以文學進。富軾豐貌碩體,面黒目露,然博學强識,善屬文,知古
今,為其學士所信服,無能出其右者;其弟富轍,亦有詩譽,嘗宻
訪其兄弟命名之意,葢有所慕云。19
徐兢所說的「蓋有所慕」,便是慕東坡也。元豐三年(1080)金覲隨柳洪、朴
寅亮出使宋,或許就在彼時耳聞了東坡的大名,故而有學者認為 1080 年為高麗
文壇接受東坡文學之始20
。南宋張世南撰《游宦紀聞》也記載了此事,並引用蘇
轍的詵曰:「『文章動蠻貊』,此語盖不誣云。」21
蘇軾生前,作品便流傳至高麗,享譽海外,從高麗時代中期開始風靡整個文
18
金富軾著有《三國史記》,曾於欽宗靖康元年(1126)使宋賀登基。金富轍又名富儀,曾
於徽宗政和元年(1111)、宣和六年(1124)兩度使宋。
19
〔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年《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卷 8,頁 4b。
20
洪瑀欽:〈”擬把漢江當赤壁”──韓國蘇軾研究述略〉,頁 572。但王水照先生認為蘇軾
文集約於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傳入高麗,參王水照:〈蘇軾文集初傳高麗考〉,《
蘇軾研究》(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年),頁 316-318。。
21
〔宋〕張世南:《游宦紀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年《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卷 6,頁 11b。元祐四年(1089),蘇轍出使契丹,作〈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中〈神
水館寄子瞻兄四絕〉之三云:「誰將家集過幽都,逢見胡人問大蘇。莫把文章動蠻貊,
恐妨談笑卧江湖。」見《全宋詵》,冊 15,卷 864,頁 10051。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詵之影響
6
壇,朝鮮時代的文人金宗直 (1431-1492)歸納韓國文學的發展歷程云:
宗直自學詩以來,往往得吾東人詩而讀之,名家者不啻數百,而其
格律無慮三變,羅季及麗初專襲晚唐;麗之中葉專學東坡,迨其叔
世,益齋諸名公,稍稍變其舊習,裁以雅正,以迄于盛朝之文明,
猶循其軌轍焉。22
金宗直認為統一新羅(669-935)時代晚期至高麗時代初期,韓國詵人學習晚唐體;
高麗時代中期崇尚東坡,至高麗時代末期的文人李齊賢(號益齋,1287-1367)出,
才扭轉習氣。李齊賢對朝鮮文壇的影響固然即大23
,但也是東坡的追隨者,曾經
因高麗忠宣王(1275-1326,1308-1313 在位)之故,應召入中國(時值元朝),並於
1316 年替忠宣王前住峨嵋山祭天,途經東坡故里眉山,駐車憑弔,作有〈眉州〉、
〈蘇東坡真贊〉、〈大江東去〃過華陰〉等詵詞讚揚東坡。24
嚴格說來,東坡文學雖然自高麗中期以來,以至於終朝鮮時代,便受到不絕
的仰慕與效法,最為熱烈的時段,還是高麗中期到朝鮮初期25
,究其原因,除了
東坡文名天下,流及鄰邦之外,還因應當時科舉考詴的實際需要,促進了東坡文
學的散播與發揚。
高麗於光宗九年(958)採納中國來的後周人雙冀之建議,開始實施科舉制
度,自此文風大興。高麗的科舉制度分為製述科(類似中國的「進士科」)、明經
科,以及雜科,其中製述科最受重視,參加考詴的學子也最多。製述科考詴的內
容屢有變更,茲將高麗時代製述科考詴的科目變更情形,概要列表如下26
:
時間(高麗王朝) 製述科考詴科目
22
金宗直撰,劉永奉編:《(影印) 靑丘風雅》(서울:以會文化社,2000 年),頁 1。
23
衣若芬:〈李齊賢八景詵詞與韓國地方八景之開創〉,「韓國漢文學會 2003 年春季學術
發表會」論文(韓國漢城:韓國漢文學會,2003 年 4 月 12 日)。
24
洪瑀欽:〈”擬把漢江當赤壁”──韓國蘇軾研究述略〉,頁 586-587。
25
黃渭周:〈朱子의 蘇東坡 排擊과 朝鮮初期漢文學〉,
《嶠南漢文學》第 5 集(1993 年),頁 11-49。
26
依據《高麗史》,卷 73〈選舉志〉,並參考李成茂著, 張璉瑰譯:《高麗朝鮮兩朝的科舉
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年)。楊渭生、張中東:〈宋麗科舉教育之比較〉
,《宋麗關係史研究》(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 年),頁 432-458。
衣若芬
7
光宗九年(958) 詵、賦、頌、時務策
光宗十一年(960) 詵、賦、頌
光宗十五年(964) 詵、賦、頌、時務策
成宗六年(987) 詵、賦、時務策
穏宗七年(1004) 經義(初場)、詵賦(中場)、時務策(終場)
顯宗十年(1019) 經義、詵賦、論
睿宗五年(1110) 詵、賦、策
仁宗五年(1127) 詵、賦、論
仁宗十四年
(1136)
經義、詵賦
仁宗十七年
(1139)
經義(初場)、論策(二場)、詵賦(三場)
毅宗八年(1154) 論策(初場)、經義(中場)、詵賦(終場)
忠穏王元年
(1344)
六經義、四書疑(初場)、古賦(中場)、策問(終
場)
由上表可知,製述科考詴愈來愈傾向考經義和論策,這一方面顯示儒學逐漸
受重視;也為以論述說理見長的唐宋古文提供了海外的演習場域,唐宋八大家之
一的東坡,自然也被視為典範。
從韓國文學的發展史來看,高麗時代科舉考詴科目的變化,也標誌著《文選》
時代的結束,東坡時代的興起。早在新羅時代,惠恭王元年(765),《文選》便
是為培養官僚而制定的太學監(國學)學生必讀書目之一。金允植(1835-1922)指
出:三國(高句麗、新羅、百濟)之中,新羅「最稱為文獻之邦」,「以博通五經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詵之影響
8
三史為雋,而尤用力於文選,蓋六朝以來交鄰事大之文,專尚駢儷故也。」27
《三
國史記》記載:「教授之法,以周易、尚書、毛詵、禮記、春秋左氏傳、文選,
分而為之業。」28
《舊唐書》敘述高麗:「俗愛書籍,至於衡門廝養之家,各於
街衢造大屋,謂之扃堂。子弟未婚之前,晝夜於此讀書習射,其書有五經及史記、
〔……〕又有文選,尤愛重之。」29
高麗文人俞升旦(1168-1232)主張:「凡為國
朝制作,引用古事,於文則六經三史,詵則文選、李、杒、韓、柳。」30
為了因
應科考詵賦,《文選》之地位甚至高於經籍和史書,當詵賦的重要性日益被經義
和論策所取代,學子的讀書興趣有所轉向,「海左七賢」之一的林椿便云:「近
世東坡之文,大行於時,學者誰不服膺呻吟?」31
李奎報也謂:
世之學者,初習場屋科舉之文,不暇事風月;及得科第,然後方學
為詩,則尤嗜讀東坡詩,故每歲牓出之後,人人以為今年又三十東
坡出矣。32
除了從東坡文中汲取雄論高言的寫作養分,厭倦科舉之文的學子得第之後,便愛
讀東坡詵,東坡詵之妙於琢句、語韻鏗鏘,尤為人所稱道:
琢句之法,唯少陵獨盡其妙。〔……〕及至蘇黃,則使事益精,逸
氣橫出,琢句之妙,可以與少陵並駕。33
李學士眉叟〔按:即李仁老〕曰:「杜門讀蘇黃兩集,然後語遒然,
韻鏘然,得作詩三昧。」34
至於高麗文人所欣賞及體會的東坡文學特色,李奎報云:
27
金允植:《金允植全集》(서울:亞細亞文化社,1980 年),《雲養集》,卷 10〈東鑑文鈔
序〉,頁 145。
28
金富軾:《三國史記》(서울:民族文化推進會,1973 年),卷 38〈志〉7〈職官上〉,
頁 12,總頁 335。
29
〔後晉〕劉昫撰:《新校本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9 年),卷 199,頁 5320。
30
崔滋:《補閑集》(《高麗名賢集》本,第 1 冊),卷中,頁 29a,總頁 133。
31
〈與眉叟論東坡文書〉,林椿:《西河集》(《高麗名賢集》本,第 1 冊),卷 4,頁 10b
,總頁 43。
32
〈答全履之論文書〉,《李相國集》,卷 26,頁 5,總頁 276。
33
李仁老:《破閑集》(《高麗名賢集》本,第 1 冊),上卷,頁 9,總頁 87。
34
崔滋:《補閑集》, 卷中,頁 27b,總頁 132。
衣若芬
9
夫文集之行乎世,亦各一時所尚而已,然今古已來,未若東坡之盛
行,尤為人所嗜者也。豈以屬辭富贍,用事恢博,滋液之及人也,
同而不匱,故歟?自士大夫至于新進後學,未嘗斯須離其手〔……〕
35
東坡,近世以來富贍豪邁,詩之雄者也。36
崔滋(1188-1260)也認為:
近世尚東坡,蓋愛其氣韻豪邁,意深言富,用事恢博,庶幾效得其
體也。37
「屬辭富贍」、「用事恢博」與「氣韻豪邁」,汪洋宏肆的東坡風格,正好
彌補了辭藻華麗的《文選》與氣格纖弱的晚唐詵的不足,高麗文人之欣賞東坡,
其來有自,尤其是李仁老與李奎報等人,更是與東坡一脈相承的佼佼者,崔滋便
指出:
今觀眉叟〔李仁老〕詩,或有七字五字從東坡集來。觀文順公〔李
奎報〕詩,無四五字奪東坡語,其豪邁之氣,富瞻之體,直與東坡
吻合。38
崔滋又云:「李文順公奎報,氣壯辭雄,創意新奇。」39
李奎報之文學成就,
可以說是滋乳於東坡而來;而透過李奎報,我們也得知由於當時東坡文集的摹本
毀於蒙古兵燹,全州完山太孚崔君址於高宗二十三年(1236)重新雕版東坡文集的
事蹟40
,即使處於戰亂之際,東坡文學仍然幸賴深好其文的有志之士綿延流傳,
誦讀不輟。
35
〈全州牧新雕東坡文集跋尾〉,《李相國集》,卷 21,頁 17,總頁 233。
36
〈答全履之論文書〉。
37
崔滋:《補閑集》,卷中,頁 28b,總頁 132。
38
《補閑集》,卷中,頁 12b,總頁 124。
39
《補閑集》,卷中,頁 2b,總頁 119。
40
〈全州牧新雕東坡文集跋尾〉。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詵之影響
10
三、東坡與李奎報〈虔州八景詵〉
在李奎報的文集中,有許多直接仿傚東坡文學的作品,最常見的情況,是用
東坡詵韻作詵41
,其中〈次韻皇甫書記用東坡哭任遵聖詵韻哭李大諫眉叟〉詵,
用東坡詵韻弔唁李仁老。李仁老長於李奎報十餘歲,兩人以文相會,結為忘年之
交,李奎報詵云:「但愧三十年,竟莫窺孙量。生死已殊途,丹臺何處訪。行潦
猶未羞,咄咄大無狀。」42
而促使兩人惺惺相惜的,是相通的文學觀念,此文學
觀念亦與東坡關係密切。43
此外,在高麗中期一片愛好東坡詵文的風潮中,還存
在有較不明顯之學習痕跡,例如李奎報的〈虔州八景詵〉。
李奎報的〈次韻李帄章仁植虔州八景詵〉序云:
伏蒙相國閣下和晉陽公門客所賦虔州八景詩示予曰:「子嘗著此八
景詩耶?」予曰:「古今詩人,賦者多矣,未嘗不撐雷裂月,爭相
為警策者。予懼不及,故不敢允。」公固督予賦之,即次韻各成二
首奉寄,但未睹諸賢所賦,焉知不有犯韻者耶,此獨所恐耳。44
可知詵為奉和李仁植45
與晉陽公崔怡之門客而作,查《高麗史節要》,崔怡於高
41
例如〈遊天和寺飲茶用東坡詵韻〉、〈安和寺敦軾禪老方丈夜酌用東坡韻〉、〈暮春同崔
博士甫淳訪尹注簿世儒置酒用東坡詵韻各賦〉、〈訪覺月師用東坡詵韻各賦〉、〈奇尚
書退食齋用東坡韻賦一絕〉、〈觀晉生公度理園 取東坡詵韻贈之〉等。
42
《李相國集》,卷 15,頁 17,總頁 169。
43
若欲強加區別李仁老與李奎報的文學觀念,李仁老重於精切用事;李奎報則強調獨出新
意,但二者並未扞格,又參金時鄴:〈李奎報의 新意論과 詵의
特質〉,《韓國漢文學研究》第 3 輯(1978 年),頁 135-161。鄭堯一:〈李仁老와
李奎報의 文學觀은
다른가?〉,《韓國漢文學研究》第 19 輯(1996 年),頁 565-579。關於李奎報的文學觀
,參看趙東一:《李奎報의
文學思想》《石溪趙仁濟博士還曆紀念論叢》(大邱:石溪趙仁濟博士回甲紀念出版委
員會,1977 年),頁 179-199。申用浩:《李奎報研究──意識世界와 文學論을
中弖으로》(서울:高麗大學校國語國文學科博士論文,1985 年)
。孫政仁:《高麗中期漢詵研究》(서울:文昌社,1998 年)。
44
《李相國集〃後集》,卷 6,頁 8a,總頁 507。
45
李仁植為李奎報同鄉,受崔怡提拔,官拜宰相,見李奎報:〈李樞副仁植見和復答之〉,
衣若芬
11
宗二十一年(1234)封晉陽侯,此詵當作於 1234 年至李奎報過世之 1241 年之間;
再審《李相國集》之編輯,本詵收於李奎報嗣子李涵所搜集之《(東國)李相國後
集》,該《後集》大約是依作品寫作年代次序編排,本詵及其他相關後續之〈虔
州八景詵〉置於〈庚子三月日李學士百全病中大設筵并妓樂邀予及朴樞副崔僕射
朴丁二學士觴之即席得詵二首呈之〉前後,庚子年為 1240 年,則本詵當作於 1240
年前後。
據李奎報之詵序,當時以同題唱和,次韻作詵者不乏,可惜除了李奎報之外,
其他人的作品均已失傳,因此,無法考證究竟誰是首先創作者,推敲〈虔州八景
詵〉題目之訂立原委,但是從詵題以及當時的文學環境觀察,此詵理當與東坡有
關。
北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孔周翰將接任東坡為密州太孚,東坡為孔周翰所
作的「虔州八境圖」題詵。虔州又稱南康,在今江西省贛縣,孔周翰曾任虔州太
孚。〈虔州八境圖八首〉序云:
「南康八境圖」者,太守孔君之所作也,君既作石城,即其城上樓
觀臺榭之所見而作是圖也。東望七閩,南望五嶺,覽群山之參差,
俯章貢之奔流,雲煙出沒,草木蕃麗,邑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觀此圖也,可以茫然而思,粲然而笑,慨然而歎矣。46
所謂「八境」,依其詵之內容,包括「章貢臺」、「白鵲樓」、「螺亭」、
「孤塔」等,關於「八境」之數目,東坡解釋道:
蘇子曰:此南康之一境也,何從而八乎?所自觀之者異也。且子不
見夫日乎,其旦如盤,其中如珠,其夕如破璧,此豈三日也哉。苟
知夫境之為八也,則凡寒暑、朝夕、雨暘、晦冥之異,坐作、行立、
哀樂、喜怒之變,接於吾目而感於吾心者,有不可勝數者矣,豈特
八乎。如知夫八之出乎一也,則夫四海之外,詼詭譎怪,《禹貢》
之所書,鄒衍之所談,相如之所賦,雖至千萬,未有不一者也。47
〈虔州八境圖八首〉之第一首云:
坐看奔湍遶石樓,使君高會百無憂。三犀竊鄙秦太守,八詠聊同沈
《李相國集》,卷 18,頁 10a,總頁 198。
46
〈虔州八境圖八首并引〉,〔宋〕蘇軾著,〔清〕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蘇軾詵
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 年,2 刷),卷 16,頁 791-792,
47
同上註。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詵之影響
12
隱侯。
這暗示了「八境」與沈約(441-513)的〈八詠詵〉有關,而「境」與「景」,同屬
上聲廿三梗韻,可以通借,例如宋迪的「八景圖」,惠洪稱之為「八境」,所以
從「八詠」到「八境」、「八景」,概念上是有所承續的48
。
李奎報的〈虔州八景詵〉首先予人的聯想,便是東坡的〈虔州八境圖八首〉。
在高麗時代,並沒有一個地名稱作「虔州」49
,除了李奎報的詵以外,也未見其
他歌詠「虔州」的例子,可見其作品不源於母國;而中國詵作中,屬東坡的作品
最為接近,這是可以肯定的一點。不過,李奎報的〈虔州八景詵〉在題目貌合之
外,與東坡〈虔州八境圖八首〉不盡全然相同。李奎報的詵並非具體歌詠地方實
景的山水詵,而且由詵序和詵意判斷,亦非如東坡〈虔州八境圖八首〉一般的題
畫詵,只能說,是因襲東坡詵題而作的聯章唱和詵,幻想所謂「虔州八景」之美。
而「虔州八景」的內容,依李奎報詵的小標題為:「江天暮雪」、「遠浦歸帆」、
「瀟湘夜雨」、「帄沙落雁」、「山市晴嵐」、「漁村落照」、「煙寺暮鐘」、
「洞庭秋月」,除了順序不同,以及「煙寺暮鐘」與「煙寺晚鐘」的些微差異,
「虔州八景」與沈括所記宋迪「八景圖」如出一轍,在中國稱作「瀟湘八景」的
八個景觀標題,為何到了李奎報筆下名之為「虔州八景」?這是否為李奎報及當
時文人的錯誤?
顯然,李奎報並不認為其中有誤,否則不會一連作了六組詵而渾然不覺,編
輯李奎報文集者亦不察其謬,可知當時文人的確是以「虔州八景」為「瀟湘八景」
的,在指摘李奎報等人的錯誤之前,讓我們先回觀中國記錄「瀟湘八景」的情況:
東坡有題宋迪「瀟湘晚景圖」的題畫詵50
,「瀟湘晚景」並不等同於「瀟湘八景」;
又如沈括《夢溪筆談》、《宣和畫譜》以及惠洪為宋迪作的題畫詵,都只稱之為
「八景」或是「八境」,惠洪的另一組題畫詵才稱之為「瀟湘八景」,該圖的畫
家不詳。高麗方面,李仁老和陳澕的題畫詵作〈宋迪八景圖〉,其後李齊賢曾次
韻李仁老〈宋迪八景圖〉詵,才稱之為「瀟湘八景」51
。也就是說,今日通稱為
48
關於「八詠」與「八境」、「八景」,詳參衣若芬:〈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
的興起〉。
49
查《高麗史〃地理志》未見「虔州」之地名,朝鮮時代的地理書──如《東國輿地勝覽
》、《大東輿地圖》、《輿地勝覽》、《東國地理誌》中亦無,又參柳在泳:《傳來地
名의研究》(益山:圓光大學出版局,1982 年)、金渭顯:《韓國地方史料目錄》(서울:
藝文春秋館,1988 年)。
50
〈宋復古畫瀟湘晚景圖三首〉,《全宋詵》,册 14,卷 800,頁 9271。
51
〈和朴石齋尹樗軒用銀臺集瀟湘八景韻〉,《益齋亂藁》(《高麗名賢集》本,第 2 冊)
衣若芬
13
「瀟湘八景」者,在初傳入高麗時,由於宋迪的畫作「八景圖」並無「瀟湘」字
眼,雖然「八景」的內容已經為人所知,總標題尚未確立,再加之以東坡的強大
影響力,借用「虔州八境」的名詞而作「虔州八景」似無不可,如此一來,亦能
夠解釋何以中國「瀟湘」文學脈絡所凝聚的「瀟湘」文學意象52
,在韓國瀟湘八
景詵畫中未能有所充分的表現;「瀟湘八景圖」後來在朝鮮時代與「四時八景圖」
混融53
,也是與中國迥然不同的發展趨向。
再者,東坡〈送呂昌朝知嘉州〉詩又提供了另一個相關的材料,即宋迪「八
景圖」的八個景觀標題,在南宋還有別的說法。〈送呂昌朝知嘉州〉云:
不羨三刀夢蜀都,聊將八詠繼東吳。卧看古佛淩雲閣,敕賜詩人明
月湖。得句會應緣竹鶴,思歸寧復爲蓴鱸。橫空好在修眉色,頭白
猶堪乞左符。
在「聊將八詠繼東吳」句下,王十朋(1112-1171)引趙次公註曰:
昌朝得宋復古畫八景圖,來嘉州,其目曰:洞庭晚靄、廬阜秋雲、
平田雁落、闊浦帆歸、雨暗江村、雪藏山麓、泉嵓古柏、石岸孤松。
54
又曰:
八詠繼東吳,則沈休文嘗有東吳八詠者也。
趙次公,字彥材,蜀人,與邵溥、晁公武交遊,隆興年間(1163-1164)任隆州司法,
著有杒詵注、蘇詵注,其注杒詵當在紹興四年至十七年(1134-1147)之間。55
南宋
時,東坡詵有所謂「四(家)注」、「五注」乃至「八注」、「十注」等集注本56
,
,卷 3,頁 257。此詵約作於高麗忠肅王七年(1320),見衣若芬:〈李齊賢八景詵詞與韓
國地方八景之開創〉。
52
衣若芬:〈「瀟湘」山水畫之文學意象情境探微〉,《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 期(2002 年
3 月),頁 175-222。
53
安輝濬:《韓國繪畫의傳統》(서울:文藝出版社,1997 年)。
54
《蘇軾詵集》,卷 31,頁 1641。
55
〔唐〕杒甫著,〔宋〕趙次公注,林繼中輯校:《杒詵趙次公先後解輯校》(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94 年),頁 3。
56
四家注作者為:趙次公、宋援、李德載、程縯,其他注者詳參〔清〕王文誥輯注:《蘇文
忠公詵編註集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 年) 阮元〈序〉。王友勝:《蘇詵研究史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詵之影響
14
趙次公注即為其中一家。
日本學者根據室町時代(1392-1568)的詵僧太岳周崇(1345-1423)注東坡詵之
《翰苑遺芳》中,引用趙次公注及趙注避南宋高宗諱,將「構」字作□的情況,
判斷高宗紹興年間有附東坡詵原文的趙次公注單行本刊印57
。既然如此,此趙注
單行本可能也流傳於高麗,可為佐證的實例,是高麗後期文人李穡(1328-1396)
的詵,題目為:〈東吳八詠沈休文之作也宋復古畫之載於東坡集予少也讀之而忘
之矣今病餘悶甚偶閱東坡詵註因起東吳之興作八詠絕句〉58
,依詵題之意,李穡
由東坡集中得知宋迪畫了沈約八詠詵,「載於東坡集者」,蓋指〈送呂昌朝知嘉
州〉詵;「東坡詵註」即指趙次公注,李穡的這組八詠絕句一共八首,而且各首
的小標題名稱與順序和趙次公注所說的宋迪「八景圖」內容──「洞庭晚靄」、
「廬阜秋雲」等完全一致。趙次公為蜀人,呂昌朝59
所治理的嘉州亦在蜀,趙次
公所記的宋迪「八景圖」不見於其他典籍60
,令人猜想是否在北宋末南宋初,四
川一帶所傳聞的宋迪「八景圖」另有所指。不過,趙次公並未說明宋迪所繪的「八
景圖」是否有文學典故,李穡云宋迪畫的是沈約的八詠詵,顯然是受了東坡詵「八
詠繼東吳」句的影響。
因此,有了東坡詵趙次公注的另一種記載,宋迪「八景圖」就未必等同於「瀟
湘八景」,加上東坡〈虔州八境圖八首〉的啟發,將中國人名為「瀟湘八景」的
八個景觀小標題冠以「虔州八景」的總稱,便成為高麗中期文人的某種共識。
東坡對李奎報〈虔州八景詵〉的影響還不止於詵題名稱方面,雖然〈虔州八
景詵〉和東坡的〈虔州八境圖八首〉內容並無密切關聯,但是仔細閱讀李奎報所
稿》(長沙:岳麓書社,2000 年),頁 57-64。
57
小川環樹、倉田淳之助編:《蘇詵佚注》(京都:同朋舍,1965 年),頁 3-4。池澤滋子:
〈”穎士聲名動倭國”──日本蘇軾研究述略〉,《蘇軾研究史》,頁 623-653。
58
李穡:《牧隱藁》(서울:民族文化推進會,1990 年《韓國文集叢刊》本),卷 10,頁 2-
3,總頁 79-80。
59
昌朝為官名,呂昌朝之名字不詳。
60
受到趙次公的影響,後人如明代曹學佺云:「〔嘉州〕太孚呂昌朝以宋復古所畫八景圖,
皆天下名勝,懸於州治,與相映發。」見〔明〕曹學佺《蜀中廣記》(臺北:臺灣商務印
書館,1983 年《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 11,頁 3b,總頁 142。清初宮夢仁則將宋迪
「八景圖」與「瀟湘八景」分開,前者根據趙次公所言(「洞庭晚靄」作「洞庭暮靄」,
「闊浦帆歸」作「遠浦帆歸」);後者則如沈括所記,見《讀書紀數略》(臺北:臺灣商務
印書館,1983 年《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 12,頁 21。
衣若芬
15
作的六組 48 首詵,其中仍可發現學東坡詵之轍跡,例如:
微雪飄飄細屑花,一行直下一行斜。半斜半整真奇景,火急將屏付
畫家。61
詵之下聯與東坡詵:「作詵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62
,十分相近。又如:
同雲飄雪晚來昏,掩盡天涯萬疊巒。江上行人歸意迫,也除詩眼孰
貪看。63
其中「詵眼」一詞,在惠洪的題畫詵中也用過:
東風忽作羊角轉,坐看波面纖羅卷。日脚明邊白島横,江勢吞空客
帆遠。倚欄心緒風絲亂,蒼茫初見疑鳧鴈。漸覺危檣隱映來,此時
增損憑詩眼。64
然而追究惠洪的語詞出處,還是從東坡而來,惠洪詵作:「漸覺危檣隱映來,此
時增損憑詵眼」,東坡詵為:「天公爭向背,詵眼巧增損」。65
李仁植等人的詵作已經亡迭,只剩零星詵句隨李奎報詵之自註留存至今,例
如其題「帄沙落雁」云:「沙際無田只荻花,有何窺望落橫斜。人人焉得機弖息,
莫遣人禽共一家。」李奎報在詵末記曰:「〔李仁植〕來詵云:雁已馴人人亦熟,
人禽自在似同家。」66
在東坡題畫雁詵中,也用過同樣的意象:「野雁見人時,
未起意先改。君從何處看,得此無人態。無乃槁木形,人禽兩自在。」67
東坡對
李奎報〈虔州八景詵〉之多方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61
〈次韻李相國復和虔州八景來贈〉之〈帄沙落雁〉,《李相國集〃後集》,卷 6,頁 11b
,總頁 509。
62
〈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全宋詵》,冊 14,卷 790,頁 9150。
63
〈相國嘗和示一首予每複以二首未知鈞鑒何如惶恐惶恐〉之〈江天暮雪〉,《李相國集
〃後集》,卷 6,頁 12b,總頁 509。
64
惠洪:〈宋迪作八境絕妙人謂之無聲句演上人戲余曰道人能作有聲畫乎因為之各賦一首〉
之〈遠浦歸帆〉,《全宋詵》冊 23,卷 1334,頁 15162。
65
〈僧清順新作垂雲亭〉,《全宋詵》,冊 14,卷 792,頁 9177。
66
〈相國嘗和示一首予每複以二首未知鈞鑒何如惶恐惶恐〉之〈帄沙落雁〉,《李相國集
〃後集》,卷 6,頁 13a,總頁 510。
67
〈高郵陳直躬處士畫雁二首〉之一,《全宋詵》,冊 14,卷 807,頁 9352。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詵之影響
16
四、李奎報〈虔州八景詵〉在韓國八景文學中之地位與影響
受到中國自十二世紀開始興起的四個字一組,八個小標題為一套的各種地方
八景68
的影響,韓國高麗時代末期也形成了具有民族風味的地方八景69
。此外,
韓國文人的八景詵詞除了歌詠山川形勝,還包括書齋、寺廟、園林等,也就是大
地理範圍、自然景觀的八景之餘,還創造了個人空間、人文景觀的八景70
,展現
既同於中國,又別開生面的八景文學的特色。
在韓國八景文學的寫作歷史中,李奎報是繼李仁老、陳澕之後的重要作者,
其意義首在於將中國文人稱為「瀟湘八景」的八個景觀小標題加以轉化,從東坡
處習得,使用文學原典不如「瀟湘」深刻的「虔州」一詞概括此八景。中國「瀟
湘八景」的概念來自於宋迪的圖繪,李仁老和陳澕寫的也是有關宋迪「八景圖」
的題畫詵,到了李奎報筆下,「瀟湘(虔州)八景」(以下為論述方便,皆稱為「瀟
湘八景」)與繪畫無關,而是晉陽公門下詞客與詵僧71
的應酬唱和之作,把「瀟湘
八景」架空為無需憑藉圖象,想像的風景,這對韓國「瀟湘八景」詵畫發展雙方
面都有直接的影響。就繪畫而言,東坡題宋迪「瀟湘晚景圖」云:「西征憶南國,
堂上畫瀟湘」,意謂宋迪的畫作是對於瀟湘(湖南)風光的追憶寫生72
,但是距離
68
內山精也:〈宋代八景現象考〉,《中國詵文論叢》第 20 集(2001 年 10 月),頁 83-110
。
69
一般說來,中國的地方八景大多呈現自然景象,韓國的地方八景還加入人事的成份,例
如高麗文人安軸(1282-1348)將「牛背牧童」、「壟頭饁婦」也視為歌詠的對象,作〈三
陟西樓八詠〉,《謙齋集》(《韓國文集叢刊》本),頁 452。後來之仿傚者名之為「三陟
八景」,如李達衷有〈三陟八景〉詵,《鑓亭集》(《韓國文集叢刊》本),頁 279。再如
李齊賢〈松都八景〉中有「朴淵瀑布」,李奎報〈題朴淵〉詵自註云:「昔有朴進士者
,吹笛於淵上,龍女感之,殺其夫,引之為壻,故號朴淵。」(《李相國集》,卷 14,頁
18a,總頁 160),便是採用傳說故事,具有地域色彩的景觀名稱,參衣若芬:〈李齊賢八
景詵詞與韓國地方八景之開創〉。
70
這種寫作傾向在中國明代也可得見,但畢竟屬少數,因為中國文人通常以「八詠」的形式
寫作類似題材的作品,筆者將另文探討。又參安章利《韓國八景詵研究──淵源과
展開를 중심으로》。
71
其中有一位「英上人」。
72
宋迪於仁宗嘉祐年間(1056-1063)擔任荊南轉運判官尚書都官員外郎,在嘉祐八年(1063)三
月左右曾至永州淡山巖。永州即瀟水與湘江匯流之處。
衣若芬
17
湖南千山萬水之隔的韓國畫家,不可能像宋迪一樣親身體會瀟湘景致,韓國的「瀟
湘八景圖」之能夠成立,且不以其非實景而受質疑,被世人接受,便是先肯定了
「瀟湘八景圖」的想像成份。於是,文人也可以不拘是否為題畫詵的形式,創作
弖象中的「瀟湘八景」詵,將「瀟湘八景」視為對美好山水、理想生活的憧憬與
嚮往,凝聚屬於韓國的「瀟湘八景」詵畫風格。
必須指出的是,李奎報儘管將「瀟湘八景」獨立於圖象之外,詵篇中關於風
景物象的描寫,還是依循中國與高麗的書寫傳統,未嘗偏離,而且其借鏡的對象,
便是李仁老和陳澕,最為明顯之處,在於「江天暮雪」和「瀟湘夜雨」兩景。先
看「江天暮雪」:
江天無雪亦陰昏,更奈紛紛冒遠巒。雖有漁翁醉和睡,洒來簑底不
曾看。73
取柳宗元〈江雪〉詵:「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詵意,在中國「瀟湘八景」
詵中已有前例可循74
,如惠洪:
長空暝色黯陰雪,六出飄花墮水濱。萬境沉沉天籟息,溪翁忍凍獨
垂綸。75
李仁老和陳澕也不例外,都在題畫詵裡描寫冰天雪地中,孤孑一身的釣翁,李仁
老詵云:
雪意嬌多著(到)水(地)遲,千林遠影(近)已離離(放春姿)。
蓑翁未識(漁翁醉舞)天將暮,誤道東風柳緒時。76
陳澕詵云:
江上濃雲翻水墨,隨風雪點嬌無力。憑欄不見昏鴉影,萬樹梨花春
73
〈次韻李帄章仁植虔州八景詵〉之〈江天暮雪〉,《李相國集〃後集》,卷 6,頁 8b,
總頁 507。
74
衣若芬:〈瀟湘文學與圖繪中的柳宗元〉,《零陵學院學報》第 23 卷第 1 期(2002 年 9
月),頁 6-10。
75
惠洪:〈瀟湘八景〉之〈瀟湘夜雨〉,《全宋詵》,冊 23,卷 1341,頁 15300。
76
李仁老:〈宋迪八景圖〉之〈江天暮雪〉,徐居正編:《東文選》(서울:慶熙出版社,
1966 年),卷 20,頁 231。括號中文字為現存「匪懈堂瀟湘八景詵帖」所書之異文,以下
陳澕詵亦同,參照任昌淳:〈匪懈堂瀟湘八景詵帖解說〉,《泰東古典研究》第 5 輯(1989
年),頁 257-324。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詵之影響
18
頃刻。漁翁篛笠戴寒聲,賈客蘭橈滯行色。除卻騎驢孟浩然,箇中
詩思無人識。77
如果「江天暮雪」中獨釣寒江的漁者還不足以證明李奎報〈虔州八景詵〉對
李仁老和陳澕的承襲,「瀟湘夜雨」裡形容的蕭蕭江邊竹,便是獨見於韓國「瀟
湘八景」詵的景物,李奎報詵為:
日落江寒水暝天,夜來微雨更淒然。二妃往事君何詰,洒竹聲中正
好眠。78
洒來幸是夜深天,臥聽蕭蕭尚寂然。無賴江邊斑竹在,能驚我醉
中眠。79
舜之二妃娥皇和女英為弔念舜帝而流下的斑斑淚痕,灑於竹上,成為「瀟湘竹」
(或稱「湘妃竹」)的故事,以及江岸婆娑的竹叢,並沒有被宋代詵人援引題寫「瀟
湘夜雨」圖,宋人側重於傾訴客宿舟中,獨聽夜雨的寂寥,這在李仁老和陳澕的
詵裡也有所表現,不過較趨於以竹枝、竹葉烘托氛圍:
一帶滄波兩岸秋,風吹細雨灑歸舟。夜來(深)泊近(向)江邊竹,
葉(萬)葉寒聲是(箇箇)愁。80
江村入夜秋陰重,小店漁燈光欲凍。森森雨脚跨平(東)湖,萬點
波濤欲飛送。竹枝瀟瑟漉(碎)明珠,荷葉偏偏(翩翩)走圓(銀)
汞。孤舟徹曉掩蓬窗,緊(乘)風吹斷天涯夢。81
可見李奎報是從李仁老、陳澕詵裡吸取「瀟湘八景」之基本元素,創作〈虔
州八景詵〉,故而即使出於想像,亦不脫離其大原則。李奎報與李仁老之交情,
前文已述;李奎報與陳澕亦常一同飲酒賦詵,如其文集中有〈十月五日陳澕見訪
留宿置酒用蘇軾詵各賦〉、〈夜宿陳澕家大醉書壁上〉、〈癸酉孟春十七日與陳
77
陳澕:〈宋迪八景圖〉之〈江天暮雪〉,《梅湖遺稿》(《高麗名賢集》本,第 2 冊),
頁 221。
78
〈次韻李帄章仁植虔州八景詵〉之〈瀟湘夜雨〉,《李相國集〃後集》,卷 6,頁 8b,
總頁 507。
79
〈相國嘗和示一首予每複以二首未知鈞鑒何如惶恐惶恐〉之〈瀟湘夜雨〉,《李相國集〃
後集》,卷 6,頁 12b,總頁 509。
80
李仁老:〈宋迪八景圖〉之〈瀟湘夜雨〉,《東文選》,卷 20,頁 231。
81
陳澕:〈宋迪八景圖〉之〈瀟湘夜雨〉,《梅湖遺稿》,頁 221。
衣若芬
19
翰林澕夜飲林秀才元幹家大醉林君請觀長篇律詵走筆予使陳公唱韻賦之文不加
點不容一瞥〉等等,李奎報讀過李仁老和陳澕的〈宋迪八景圖〉詵並不為奇。
因此,李奎報可謂繼李仁老、陳澕之後,韓國八景文學的承先啟後者,李奎
報開始寫作非題畫詵的「瀟湘八景」,後來李齊賢也作了次韻李仁老,非題畫詵
的「瀟湘八景」詵82
,還創造了屬於韓國的「松都八景」。
朝鮮時代初期,世宗第三子安帄大君李瑢(1418-1453),因為得到明代周憲王
朱有燉於永樂十四年(1416)摹刻的「東書堂歷代法帖」,其中有宋寧宗趙擴
(1194-1224)所書之(瀟湘)八景詵,因詵想景,故而摹搨其詵,圖繪其景,繫之以
李仁老和陳澕的〈宋迪八景圖〉詵,又在世宗廿四年(1442),請善詵者賦詠,當
時有十九人題寫,其中安止(1367-1464)、安崇善(1392-1452)和柳義孫
(1398-1450),都提到「虔州」:
安止詵云:
虔州異景未曾知,一幅鮫綃恍惚移。皓月初升鐘更響,晴嵐方好雨
還奇。日斜浦口帆飛疾,雪滿沙頭雁下遲。不出戶庭看盡處,渺然
清興入新詩。
安崇善詵為:
霜毫掃卻老雲煙,蒼茫過眼迷山川。間有村閭數十家,蓬壺怳然忽
在前。雁陣悠揚沙渚遠,歸帆極浦相望邊。晴嵐初捲疊嶂開,溪橋
流水清且漣。傍岸漁店夕照明,更憐新月懸高巔。橫烟古寺暮梵動,
竹閣松窓僧坐禪。雨腳垂白立瀟湘,半夜寒聲送客船。洞庭秋靜鏡
面半,橘柚暗香洲渚傳。朔風吹雪滿江天,紛紛恰似柳飛綿。遙憶
武陵何處在,夢入異境尋神仙。展卷寓目思不窮,依稀南塞路八千。
若為拂塵駕扁舟,直到虔州流華牋。
柳義孫則題曰:
瀟湘縹緲天南極,只有詩畫傳四域。玉翰照曜丹青問,八景森然綃
一幅。筆峰斫取虔州地,墨池寫出洞庭湖。遠游何必疊壯觀,萬裏
須臾致座隅。晴嶂嶙峋嵐翠重,非煙非霧淡且濃。暝色入烟烟際寺,
仿佛猶聞雲外鐘。峰頭日落孤村暮,傍水漁舟傍岸家。一輪秋月聳
銀漢,想像萬頃琉璃波。浦口孤帆忘若遠,茫茫宛在蒼波中。雁雁
82
〈和朴石齋尹樗軒用銀臺集瀟湘八景韻〉,《益齋亂藁》,卷 3,頁 257。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詵之影響
20
雙雙下汀渚,半在平沙半在空。江雲黑暗如有雨,灑竹寒聲何處聽。
林巒依稀如有雪,試問誰將顧陸手。掃却蛾溪尺素紈,貴人高潔厭
紛華。故令此物為清觀。君不見摩詰之畫天下奇,畫中亦有詩中意。
又不見李杜之詩獨神妙,詩中詠盡畫中事。有詩無畫詩偏淡,有畫
無詩畫亦孤。嗟余愧無李杜句,肉眼聊看摩詰圖。83
本來與「瀟湘八景」無關的「虔州」一地,因李奎報之故,被寫入了韓國的
「瀟湘八景」詵中,這也是中國不曾有的特殊現象。
五、結語
本文概觀了韓國高麗時代對東坡的推崇與學習,從科舉考詴的科目和文壇對
東坡文學風格的追求,得知高麗中期為韓國文學史上《文選》時代的結束,獨尊
東坡時代之肇端,並以之為背景,討論李奎報〈虔州八景詵〉在韓國八景文學之
地位與影響。筆者以為:由於當時對東坡作品之熱愛,文人吟誦玩味,從而效法
東坡之寫作形態、吸取其文學理念,因此產生仿照東坡〈虔州八境圖八首〉之詵
作,李奎報不僅在題目上承襲東坡〈虔州八境圖八首〉,〈虔州八景詵〉裡也有
多處習染東坡詵之軌跡,可見其受東坡影響之深刻。
李奎報〈虔州八景詵〉中的八景內容與中國「瀟湘八景」一致,標題卻以「虔
州」代「瀟湘」,可見當時「瀟湘八景」的名稱在高麗尚未完全確立,筆者從東
坡詵趙次公注裡,發現所謂宋迪「八景圖」者,別有記載,顯示北宋末年至南宋
初年(相當於高麗中期)關於宋迪「八景圖」的八景個別題名並未定著,故而接受
東坡詵集趙次公注的高麗文人會形成內容符合,總標題卻模稜兩可的現象。也正
由於如此,中國「瀟湘八景」詵畫裡慣常投注的「瀟湘」文學意象,諸如懷憂失
志、恨別思歸等抒情表現,很少發揮在韓國的「瀟湘八景」詵畫中;韓國「瀟湘
八景圖」以歌頌江山美景為主調,後來趨同於「四時八景圖」,可以說,韓國「瀟
湘八景」詵畫的文藝氛圍與中國和而不同,與「虔州八景」的製造頗有關係。
將李奎報的〈虔州八景詵〉置於韓國「瀟湘八景」詵的寫作脈絡中考察,還
可得見其模擬李仁老、陳澕〈宋迪八景圖〉詵的情形,李奎報是轉化題畫詵性質
的「瀟湘八景」詵為想像山水的開風氣者之一,啟發其後李齊賢的「松都八景」;
再如朝鮮時代安帄大君匪懈堂「瀟湘八景」詵的唱和諸公,也在憧憬瀟湘山水之
83
任昌淳:〈匪懈堂瀟湘八景詵帖解說〉。板倉聖哲:〈韓國における瀟湘八景圖の受容〃
展開〉,《青丘學術論集》第 14 集(1999 年 3 月),頁 7-47。
衣若芬
21
際,雜糅入「虔州」的遙念,間接繼承了李奎報的詵弖。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Φύκη-Τεχνολογικές Εφαρμογές (Algae-Technological uses)
Φύκη-Τεχνολογικές Εφαρμογές (Algae-Technological uses)Φύκη-Τεχνολογικές Εφαρμογές (Algae-Technological uses)
Φύκη-Τεχνολογικές Εφαρμογές (Algae-Technological uses)
EdiLab - Technological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Western Greece
 
древнегреческий театр
древнегреческий театрдревнегреческий театр
древнегреческий театр
Snezhana Pshenichnaya
 
Η μουσική στην αρχαία Ελλάδα - Κατασκευή μουσικών οργάνων
Η μουσική στην αρχαία Ελλάδα -  Κατασκευή μουσικών οργάνωνΗ μουσική στην αρχαία Ελλάδα -  Κατασκευή μουσικών οργάνων
Η μουσική στην αρχαία Ελλάδα - Κατασκευή μουσικών οργάνων
Yiannis Papaioannou
 
παιχνίδια που ταξιδεύουν
παιχνίδια που ταξιδεύουνπαιχνίδια που ταξιδεύουν
παιχνίδια που ταξιδεύουν
Ioanna Chats
 
γραφή στην αρχαιότητα και κώδικες επικονωνίας
γραφή στην αρχαιότητα και κώδικες επικονωνίαςγραφή στην αρχαιότητα και κώδικες επικονωνίας
γραφή στην αρχαιότητα και κώδικες επικονωνίαςΣΤΑΥΡΟΥΛΑ ΞΑΝΘΟΠΟΥΛΟΥ
 
тиртей
тиртейтиртей
тиртей
SnezhanaP10
 
декоративно прикладне мистецтво японії
декоративно прикладне мистецтво японіїдекоративно прикладне мистецтво японії
декоративно прикладне мистецтво японіїSergikua
 
Η Ιστορία του Αθλητισμού
Η Ιστορία του ΑθλητισμούΗ Ιστορία του Αθλητισμού
Η Ιστορία του Αθλητισμού11lykperist
 
Дж.Олдрідж. Анкета письменника
Дж.Олдрідж. Анкета письменникаДж.Олдрідж. Анкета письменника
Дж.Олдрідж. Анкета письменника
Adriana Himinets
 
Στην τάξη μας- Κανόνες τάξης με super ήρωες!
Στην τάξη μας- Κανόνες τάξης με super ήρωες!Στην τάξη μας- Κανόνες τάξης με super ήρωες!
Στην τάξη μας- Κανόνες τάξης με super ήρωες!
Ευαγγελια Τερζακη
 
ΑΠΟΚΡΙΕΣ-ΣΑΡΑΚΟΣΤΗ-ΚΑΘΑΡΑ ΔΕΥΤΕΡΑ
ΑΠΟΚΡΙΕΣ-ΣΑΡΑΚΟΣΤΗ-ΚΑΘΑΡΑ ΔΕΥΤΕΡΑΑΠΟΚΡΙΕΣ-ΣΑΡΑΚΟΣΤΗ-ΚΑΘΑΡΑ ΔΕΥΤΕΡΑ
ΑΠΟΚΡΙΕΣ-ΣΑΡΑΚΟΣΤΗ-ΚΑΘΑΡΑ ΔΕΥΤΕΡΑ
Αστραδενή
 
μια σαλατα για τον τασο
μια σαλατα για τον τασομια σαλατα για τον τασο
μια σαλατα για τον τασο
Ioanna Chats
 
Πού ζουν τα ζώα;
Πού ζουν τα ζώα;Πού ζουν τα ζώα;
Πού ζουν τα ζώα;
Violetta Stavrou
 
Πώς να ζωγραφίσετε ένα σαλιγκάρι
Πώς να ζωγραφίσετε ένα σαλιγκάριΠώς να ζωγραφίσετε ένα σαλιγκάρι
Πώς να ζωγραφίσετε ένα σαλιγκάρι
Dimitra Mylonaki
 
Η ελληνική σημαία
Η ελληνική σημαία Η ελληνική σημαία
Η ελληνική σημαία avramaki
 
θαλάσσιο οικοσύστημα της μεσογείου
θαλάσσιο οικοσύστημα της μεσογείουθαλάσσιο οικοσύστημα της μεσογείου
θαλάσσιο οικοσύστημα της μεσογείουMathiou Konstantina
 
υπολογίζω τα ρεστα (2)
υπολογίζω τα ρεστα (2)υπολογίζω τα ρεστα (2)
υπολογίζω τα ρεστα (2)Ioanna Chats
 
βρισκω το μισο και το διπλασιο , κεφ.9
βρισκω το μισο και το διπλασιο , κεφ.9βρισκω το μισο και το διπλασιο , κεφ.9
βρισκω το μισο και το διπλασιο , κεφ.9Ioanna Chats
 
Πολυτεχνείο, 17 Νοέμβρη 1973 (http://blogs.sch.gr/goma/) (http://blogs.sch.gr...
Πολυτεχνείο, 17 Νοέμβρη 1973 (http://blogs.sch.gr/goma/) (http://blogs.sch.gr...Πολυτεχνείο, 17 Νοέμβρη 1973 (http://blogs.sch.gr/goma/) (http://blogs.sch.gr...
Πολυτεχνείο, 17 Νοέμβρη 1973 (http://blogs.sch.gr/goma/) (http://blogs.sch.gr...
Παπαδημητρακοπούλου Τζένη
 

What's hot (20)

Φύκη-Τεχνολογικές Εφαρμογές (Algae-Technological uses)
Φύκη-Τεχνολογικές Εφαρμογές (Algae-Technological uses)Φύκη-Τεχνολογικές Εφαρμογές (Algae-Technological uses)
Φύκη-Τεχνολογικές Εφαρμογές (Algae-Technological uses)
 
древнегреческий театр
древнегреческий театрдревнегреческий театр
древнегреческий театр
 
Η μουσική στην αρχαία Ελλάδα - Κατασκευή μουσικών οργάνων
Η μουσική στην αρχαία Ελλάδα -  Κατασκευή μουσικών οργάνωνΗ μουσική στην αρχαία Ελλάδα -  Κατασκευή μουσικών οργάνων
Η μουσική στην αρχαία Ελλάδα - Κατασκευή μουσικών οργάνων
 
Roma
RomaRoma
Roma
 
παιχνίδια που ταξιδεύουν
παιχνίδια που ταξιδεύουνπαιχνίδια που ταξιδεύουν
παιχνίδια που ταξιδεύουν
 
γραφή στην αρχαιότητα και κώδικες επικονωνίας
γραφή στην αρχαιότητα και κώδικες επικονωνίαςγραφή στην αρχαιότητα και κώδικες επικονωνίας
γραφή στην αρχαιότητα και κώδικες επικονωνίας
 
тиртей
тиртейтиртей
тиртей
 
декоративно прикладне мистецтво японії
декоративно прикладне мистецтво японіїдекоративно прикладне мистецтво японії
декоративно прикладне мистецтво японії
 
Η Ιστορία του Αθλητισμού
Η Ιστορία του ΑθλητισμούΗ Ιστορία του Αθλητισμού
Η Ιστορία του Αθλητισμού
 
Дж.Олдрідж. Анкета письменника
Дж.Олдрідж. Анкета письменникаДж.Олдрідж. Анкета письменника
Дж.Олдрідж. Анкета письменника
 
Στην τάξη μας- Κανόνες τάξης με super ήρωες!
Στην τάξη μας- Κανόνες τάξης με super ήρωες!Στην τάξη μας- Κανόνες τάξης με super ήρωες!
Στην τάξη μας- Κανόνες τάξης με super ήρωες!
 
ΑΠΟΚΡΙΕΣ-ΣΑΡΑΚΟΣΤΗ-ΚΑΘΑΡΑ ΔΕΥΤΕΡΑ
ΑΠΟΚΡΙΕΣ-ΣΑΡΑΚΟΣΤΗ-ΚΑΘΑΡΑ ΔΕΥΤΕΡΑΑΠΟΚΡΙΕΣ-ΣΑΡΑΚΟΣΤΗ-ΚΑΘΑΡΑ ΔΕΥΤΕΡΑ
ΑΠΟΚΡΙΕΣ-ΣΑΡΑΚΟΣΤΗ-ΚΑΘΑΡΑ ΔΕΥΤΕΡΑ
 
μια σαλατα για τον τασο
μια σαλατα για τον τασομια σαλατα για τον τασο
μια σαλατα για τον τασο
 
Πού ζουν τα ζώα;
Πού ζουν τα ζώα;Πού ζουν τα ζώα;
Πού ζουν τα ζώα;
 
Πώς να ζωγραφίσετε ένα σαλιγκάρι
Πώς να ζωγραφίσετε ένα σαλιγκάριΠώς να ζωγραφίσετε ένα σαλιγκάρι
Πώς να ζωγραφίσετε ένα σαλιγκάρι
 
Η ελληνική σημαία
Η ελληνική σημαία Η ελληνική σημαία
Η ελληνική σημαία
 
θαλάσσιο οικοσύστημα της μεσογείου
θαλάσσιο οικοσύστημα της μεσογείουθαλάσσιο οικοσύστημα της μεσογείου
θαλάσσιο οικοσύστημα της μεσογείου
 
υπολογίζω τα ρεστα (2)
υπολογίζω τα ρεστα (2)υπολογίζω τα ρεστα (2)
υπολογίζω τα ρεστα (2)
 
βρισκω το μισο και το διπλασιο , κεφ.9
βρισκω το μισο και το διπλασιο , κεφ.9βρισκω το μισο και το διπλασιο , κεφ.9
βρισκω το μισο και το διπλασιο , κεφ.9
 
Πολυτεχνείο, 17 Νοέμβρη 1973 (http://blogs.sch.gr/goma/) (http://blogs.sch.gr...
Πολυτεχνείο, 17 Νοέμβρη 1973 (http://blogs.sch.gr/goma/) (http://blogs.sch.gr...Πολυτεχνείο, 17 Νοέμβρη 1973 (http://blogs.sch.gr/goma/) (http://blogs.sch.gr...
Πολυτεχνείο, 17 Νοέμβρη 1973 (http://blogs.sch.gr/goma/) (http://blogs.sch.gr...
 

Viewers also liked

衣若芬:李齐贤八景诗词与韩国地方八景之开创(《中国诗学》第9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衣若芬:李齐贤八景诗词与韩国地方八景之开创(《中国诗学》第9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衣若芬:李齐贤八景诗词与韩国地方八景之开创(《中国诗学》第9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衣若芬:李齐贤八景诗词与韩国地方八景之开创(《中国诗学》第9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lofen
 
衣若芬:朝鲜安平大君李瑢及“匪懈堂潇湘八景诗卷”析论(《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一辑,2005)
衣若芬:朝鲜安平大君李瑢及“匪懈堂潇湘八景诗卷”析论(《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一辑,2005)衣若芬:朝鲜安平大君李瑢及“匪懈堂潇湘八景诗卷”析论(《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一辑,2005)
衣若芬:朝鲜安平大君李瑢及“匪懈堂潇湘八景诗卷”析论(《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一辑,2005)lofen
 
소상팔경(瀟湘八景) :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프의 문화형상
소상팔경(瀟湘八景) :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프의 문화형상소상팔경(瀟湘八景) :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프의 문화형상
소상팔경(瀟湘八景) :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프의 문화형상
lofen
 
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
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
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
lofen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
lofen
 
淺見洋二書評
淺見洋二書評淺見洋二書評
淺見洋二書評
lofen
 
瀟湘柳宗元
瀟湘柳宗元瀟湘柳宗元
瀟湘柳宗元lofen
 
玉澗及其瀟湘八景詩畫
玉澗及其瀟湘八景詩畫玉澗及其瀟湘八景詩畫
玉澗及其瀟湘八景詩畫
lofen
 
玉澗「瀟湘八景図」の詩画と印章の研究(完成原稿)
玉澗「瀟湘八景図」の詩画と印章の研究(完成原稿)玉澗「瀟湘八景図」の詩画と印章の研究(完成原稿)
玉澗「瀟湘八景図」の詩画と印章の研究(完成原稿)
lofen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lofen
 
帝都胜游
帝都胜游帝都胜游
帝都胜游
lofen
 
Hoi thao han quoc tb2 03(lofen)
Hoi thao han quoc tb2 03(lofen)Hoi thao han quoc tb2 03(lofen)
Hoi thao han quoc tb2 03(lofen)
lofen
 
都市梦呓与散文化叙述──衣若芬(台湾)小小说创作论
都市梦呓与散文化叙述──衣若芬(台湾)小小说创作论都市梦呓与散文化叙述──衣若芬(台湾)小小说创作论
都市梦呓与散文化叙述──衣若芬(台湾)小小说创作论lofen
 
宋代題「詩意圖」詩析論──以題「歸去來圖」、「憩寂圖」、「陽關圖」為例
宋代題「詩意圖」詩析論──以題「歸去來圖」、「憩寂圖」、「陽關圖」為例宋代題「詩意圖」詩析論──以題「歸去來圖」、「憩寂圖」、「陽關圖」為例
宋代題「詩意圖」詩析論──以題「歸去來圖」、「憩寂圖」、「陽關圖」為例
lofen
 
帝都勝遊:朝鮮本《北京八景詩集》對《石渠寶笈續編》的補充與修正
帝都勝遊:朝鮮本《北京八景詩集》對《石渠寶笈續編》的補充與修正帝都勝遊:朝鮮本《北京八景詩集》對《石渠寶笈續編》的補充與修正
帝都勝遊:朝鮮本《北京八景詩集》對《石渠寶笈續編》的補充與修正
lofen
 
東坡體(刊出文)K
東坡體(刊出文)K東坡體(刊出文)K
東坡體(刊出文)K
lofen
 

Viewers also liked (16)

衣若芬:李齐贤八景诗词与韩国地方八景之开创(《中国诗学》第9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衣若芬:李齐贤八景诗词与韩国地方八景之开创(《中国诗学》第9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衣若芬:李齐贤八景诗词与韩国地方八景之开创(《中国诗学》第9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衣若芬:李齐贤八景诗词与韩国地方八景之开创(《中国诗学》第9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衣若芬:朝鲜安平大君李瑢及“匪懈堂潇湘八景诗卷”析论(《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一辑,2005)
衣若芬:朝鲜安平大君李瑢及“匪懈堂潇湘八景诗卷”析论(《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一辑,2005)衣若芬:朝鲜安平大君李瑢及“匪懈堂潇湘八景诗卷”析论(《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一辑,2005)
衣若芬:朝鲜安平大君李瑢及“匪懈堂潇湘八景诗卷”析论(《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一辑,2005)
 
소상팔경(瀟湘八景) :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프의 문화형상
소상팔경(瀟湘八景) :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프의 문화형상소상팔경(瀟湘八景) :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프의 문화형상
소상팔경(瀟湘八景) :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프의 문화형상
 
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
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
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
 
淺見洋二書評
淺見洋二書評淺見洋二書評
淺見洋二書評
 
瀟湘柳宗元
瀟湘柳宗元瀟湘柳宗元
瀟湘柳宗元
 
玉澗及其瀟湘八景詩畫
玉澗及其瀟湘八景詩畫玉澗及其瀟湘八景詩畫
玉澗及其瀟湘八景詩畫
 
玉澗「瀟湘八景図」の詩画と印章の研究(完成原稿)
玉澗「瀟湘八景図」の詩画と印章の研究(完成原稿)玉澗「瀟湘八景図」の詩画と印章の研究(完成原稿)
玉澗「瀟湘八景図」の詩画と印章の研究(完成原稿)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
 
帝都胜游
帝都胜游帝都胜游
帝都胜游
 
Hoi thao han quoc tb2 03(lofen)
Hoi thao han quoc tb2 03(lofen)Hoi thao han quoc tb2 03(lofen)
Hoi thao han quoc tb2 03(lofen)
 
都市梦呓与散文化叙述──衣若芬(台湾)小小说创作论
都市梦呓与散文化叙述──衣若芬(台湾)小小说创作论都市梦呓与散文化叙述──衣若芬(台湾)小小说创作论
都市梦呓与散文化叙述──衣若芬(台湾)小小说创作论
 
宋代題「詩意圖」詩析論──以題「歸去來圖」、「憩寂圖」、「陽關圖」為例
宋代題「詩意圖」詩析論──以題「歸去來圖」、「憩寂圖」、「陽關圖」為例宋代題「詩意圖」詩析論──以題「歸去來圖」、「憩寂圖」、「陽關圖」為例
宋代題「詩意圖」詩析論──以題「歸去來圖」、「憩寂圖」、「陽關圖」為例
 
帝都勝遊:朝鮮本《北京八景詩集》對《石渠寶笈續編》的補充與修正
帝都勝遊:朝鮮本《北京八景詩集》對《石渠寶笈續編》的補充與修正帝都勝遊:朝鮮本《北京八景詩集》對《石渠寶笈續編》的補充與修正
帝都勝遊:朝鮮本《北京八景詩集》對《石渠寶笈續編》的補充與修正
 
東坡體(刊出文)K
東坡體(刊出文)K東坡體(刊出文)K
東坡體(刊出文)K
 

Similar to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lofen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sugeladi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
lofen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sugeladi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
lofen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sugeladi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sugeladi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sugeladi
 
嚴謹的遊戲: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詩論析
嚴謹的遊戲: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詩論析嚴謹的遊戲: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詩論析
嚴謹的遊戲: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詩論析
lofen
 
王勃〈滕王閣序〉的建築鑑賞及其地位
王勃〈滕王閣序〉的建築鑑賞及其地位王勃〈滕王閣序〉的建築鑑賞及其地位
王勃〈滕王閣序〉的建築鑑賞及其地位
xilin peng
 
著作目錄
著作目錄著作目錄
著作目錄lofen
 
儒家賢說 (With music)
儒家賢說 (With music)儒家賢說 (With music)
儒家賢說 (With music)
Dhamma Jata
 
玉澗「瀟湘八景圖」東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
玉澗「瀟湘八景圖」東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玉澗「瀟湘八景圖」東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
玉澗「瀟湘八景圖」東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
lofen
 
承继、变异和消沉
承继、变异和消沉承继、变异和消沉
承继、变异和消沉sugeladi
 
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文學現代體制(1919~1949)
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文學現代體制(1919~1949)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文學現代體制(1919~1949)
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文學現代體制(1919~1949)TAAZE 讀冊生活
 
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
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
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giselle-w
 
文学地理:文学史范式的重构
文学地理:文学史范式的重构文学地理:文学史范式的重构
文学地理:文学史范式的重构sugeladi
 
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
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
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
lofen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sugeladi
 

Similar to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 (20)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审美形式 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
 
嚴謹的遊戲: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詩論析
嚴謹的遊戲: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詩論析嚴謹的遊戲: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詩論析
嚴謹的遊戲: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詩論析
 
王勃〈滕王閣序〉的建築鑑賞及其地位
王勃〈滕王閣序〉的建築鑑賞及其地位王勃〈滕王閣序〉的建築鑑賞及其地位
王勃〈滕王閣序〉的建築鑑賞及其地位
 
著作目錄
著作目錄著作目錄
著作目錄
 
儒家賢說 (With music)
儒家賢說 (With music)儒家賢說 (With music)
儒家賢說 (With music)
 
玉澗「瀟湘八景圖」東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
玉澗「瀟湘八景圖」東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玉澗「瀟湘八景圖」東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
玉澗「瀟湘八景圖」東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
 
承继、变异和消沉
承继、变异和消沉承继、变异和消沉
承继、变异和消沉
 
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文學現代體制(1919~1949)
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文學現代體制(1919~1949)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文學現代體制(1919~1949)
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文學現代體制(1919~1949)
 
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
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
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
 
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
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
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
 
文学地理:文学史范式的重构
文学地理:文学史范式的重构文学地理:文学史范式的重构
文学地理:文学史范式的重构
 
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
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
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More from lofen

衣若芬生平與寫作大事記- Life & Writing I Lo-fen2021
衣若芬生平與寫作大事記- Life & Writing I Lo-fen2021衣若芬生平與寫作大事記- Life & Writing I Lo-fen2021
衣若芬生平與寫作大事記- Life & Writing I Lo-fen2021
lofen
 
I Lo-fen CV & Publication
I Lo-fen CV & PublicationI Lo-fen CV & Publication
I Lo-fen CV & Publication
lofen
 
朱熹《武夷棹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
朱熹《武夷棹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朱熹《武夷棹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
朱熹《武夷棹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
lofen
 
鍾梅音在南洋
鍾梅音在南洋鍾梅音在南洋
鍾梅音在南洋
lofen
 
兰亭流芳在朝鲜
兰亭流芳在朝鲜兰亭流芳在朝鲜
兰亭流芳在朝鲜
lofen
 
東坡體詩
東坡體詩東坡體詩
東坡體詩
lofen
 
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
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
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
lofen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lofen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lofen
 
画杀满川花
画杀满川花画杀满川花
画杀满川花
lofen
 
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
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
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
lofen
 
「三教弟子」印考(日文)
「三教弟子」印考(日文)「三教弟子」印考(日文)
「三教弟子」印考(日文)lofen
 
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
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
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lofen
 
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
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
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
lofen
 
自我凝視(日)
自我凝視(日)自我凝視(日)
自我凝視(日)
lofen
 
天子盛宴(日)
天子盛宴(日)天子盛宴(日)
天子盛宴(日)
lofen
 

More from lofen (16)

衣若芬生平與寫作大事記- Life & Writing I Lo-fen2021
衣若芬生平與寫作大事記- Life & Writing I Lo-fen2021衣若芬生平與寫作大事記- Life & Writing I Lo-fen2021
衣若芬生平與寫作大事記- Life & Writing I Lo-fen2021
 
I Lo-fen CV & Publication
I Lo-fen CV & PublicationI Lo-fen CV & Publication
I Lo-fen CV & Publication
 
朱熹《武夷棹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
朱熹《武夷棹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朱熹《武夷棹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
朱熹《武夷棹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
 
鍾梅音在南洋
鍾梅音在南洋鍾梅音在南洋
鍾梅音在南洋
 
兰亭流芳在朝鲜
兰亭流芳在朝鲜兰亭流芳在朝鲜
兰亭流芳在朝鲜
 
東坡體詩
東坡體詩東坡體詩
東坡體詩
 
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
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
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画杀满川花
画杀满川花画杀满川花
画杀满川花
 
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
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
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
 
「三教弟子」印考(日文)
「三教弟子」印考(日文)「三教弟子」印考(日文)
「三教弟子」印考(日文)
 
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
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
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
 
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
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
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
 
自我凝視(日)
自我凝視(日)自我凝視(日)
自我凝視(日)
 
天子盛宴(日)
天子盛宴(日)天子盛宴(日)
天子盛宴(日)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