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從台灣淨零目標探討太陽光電設置量之可行性
1
2022/11/5
政大金融碩一 邱聖軒、台大外文/經濟五 陳彥晴、台大會計三 劉東萌、政大財管三 羅以耀、台大財金二 謝智祐
Agenda
• 結論
• 淨零排放緣起與國際現況
• 2050 淨零排放政策
• 能源轉型目標與政策
• 台灣太陽能產業介紹
• 太陽能-政策面
• 太陽能-產業面
• 發展困境
• 附錄
2
資料來源 :
• 台灣宣布 2050 淨零排放目標,預計 2030 年前投入約 4500 億至再生能源、氫能、儲能發展,並計劃在 2025 年將可
再生能源發電比重提高到 15.1%,2025 年將建置太陽光電 20 GW 容量;2050 年設置裝置量達 40~80 GW
• 台灣太陽能產業過去受中國低價競爭影響,整體產能衰退,但近兩年政策挹注及產業動能轉強,加上台灣整體用電需
求擴大,裝置容量向上增加
• 政策面:政府引導綠能市場和「產業園區」「農漁畜電」「中央地方共同推動」三大發展為主軸
• 產業面:PV-ESCO 的商業模式有助於增加太陽能設置總量。台灣太陽能設備目前以民間業者居多,太陽能模
組擴廠迎接未來需求,然而短期仍有缺口
• 發展困境:繁瑣制度流程與土地面積不足為發展太陽能的最大阻礙
• 短期目標 20 GW 較難達成,但中長期目標 40~80 GW 可望實現
結論
3
淨零排放緣起與國際現況
1
4
資料來源 :
淨零議題源自 2009 年,2020 年後重視程度大幅提升
5
Net Zero Tracker、IPCC、國發會、環保署、中研院、自行整理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09 2013 2014 2015 2017
國
際
台
灣
眾多學者的研究指出全球
暖化的程度與累積碳排放
量有關
IPCC 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
若要停止全球暖化,人為淨
增加的碳排放量必須為零
簽定「巴黎協定」,聯合
國 195 個成員國期望共同
遏止全球暖化趨勢
瑞典是首個通過立法
確立 2045 年淨零排
放目標的國家
環保署開始匯編「中華民國國
家溫室氣體清冊報告」;公告
「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
(民國 102-106 年)」
核定能源發展綱領修正案;
訂定「能源轉型白皮書」
實施「溫室氣體管理法」,計
畫 2050 時減少碳排放量至
2005 的 50% 以下
-
- -
國
際
台
灣
IPCC 特別報告指出若全
球氣溫限制升高 1.5 度C,
可以避免或減輕因氣候變
遷所帶來的毀滅性害
最大的碳排放國中國
承諾 2060 碳中和
「格拉斯哥氣候協議」明確表
述減少使用煤炭的計劃,並承
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資金
幫助它們適應氣候變化
英國成為 G7 第一個承諾
淨零的國家;所有承諾
淨零的國家已占全球經
濟的 16%
所有承諾淨零的國家已占
全球經濟的 91%
宣布將規劃「2050 淨零
排放」的路徑
公布「臺灣 2050 淨零排放
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溫
室氣體管理法」更名為「氣
候 變 遷 管 理 法 」 , 納 入
2050 淨零排放目標
- - -
資料來源 :
• 淨零排放公式:(能源排放 + 非能源排放) – (負碳技術 + 自然碳匯) = 0。
• 2022 年各國淨零排放作為程度:已立法 (14%)、已制定政策 (29%)、宣示 (13%)、規劃中 (44%)。
• 台灣在 2021 年宣布 2050 淨零排放目標,並於隔年 3 月公布「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
• 經濟大國大多已經立法,展示追求淨零排放目標的決心。
2022 年已有 138 個國家宣布淨零目標
6
Net Zero Tracker、創新未來學校、各國官網、經濟部、自行整理
台灣 美國 英國 德國 中國 日本
淨零排放
目標設定
• 2025 不興建新燃煤
電廠
• 2050 再生能源發電
占比超過 60%
• 2050 淨零排放
• 2030 前較 2005
減少 50-52% 溫室
氣體
• 2035 前實現發電
淨零碳排
• 2050 淨零排放
• 2030 相較2013,
溫室氣體減少 46%
• 2035 100% 綠能
供電
• 2050 淨零排放
• 2030 相較 1990
減排 65%
• 2035 利用乾淨能
源生產 65% 電力
• 2045 淨零排放、
2050 負碳排
• 2030 年較 2005
年降低 65% 的溫
室氣體排放
• 2030 年之前達到
排放峰值
• 2060 碳中和
• 2030 年將溫室氣
體排放量比 2013
年減少 26%
• 2030 年之前結束
煤炭發電
• 2050淨零排放
作為程度
立法院正在審議
氣候變遷因應法
已制定政策 已立法 已立法 已制定政策 已立法
表 1-1:台灣與其他經濟大國淨零排放目標及作為程度比較
2050 淨零排放政策
2
7
資料來源 :
短期以達成低碳為目標,長期朝向零碳發展
8
國發會、台灣電力公司、自行整理
主類別 次類別 2019 現況 2050 目標 現況與目標差距
非電力
產業住商 86.6 Mt 8.7 Mt -77.9 Mt
運輸 35 Mt 3.3 Mt -31.7 Mt
非燃料燃燒 26.4 Mt 10.5 Mt -15.9 Mt
電力 電力 139 Mt 0 Mt -139 Mt
碳匯
(抵銷項)
森林碳匯 -21.4 Mt -22.5 Mt 1.1 Mt
淨排放量 - 265.6 Mt 0 Mt -265.6 Mt
去碳電力
目標結構
再生能源
(60-70%)
火力+負碳排技術
(20-27%)
氫氣
(9-12%)
水力
(1%)
表 2-1: 2050 淨零排放規劃 圖 2-1:2050 去碳電力目標結構
• 去碳電力的規劃是達成淨零排放目標中最重要的項目,政府規劃在 2050 年能有 60% 至 70% 的電力源自再生能源,但
2021 年再生能源僅佔台電系統發購電量中的 6.3%,而燃煤與燃氣約占 80%,因此離目標還很遙遠。
• 淨零排放路徑分成短期 (2030) 與長期 (2050) 目標,短期為執行目前可行減碳措施,致力減少能源使用與非能源使用之
碳排放;長期則為布局長期淨零規劃,使發展中的淨零技術可如期到位,並調整能源、產業結構與社會生活型態。
資料來源 :
四大轉型策略與兩大治理基礎
9
國發會、自行整理
淨零轉型
轉型策略
治理基礎
能源轉型
產業轉型
生活轉型
社會轉型
科技研發
氣候法治
風力、太陽能光電系統整合、儲能、新能源
高科技、傳產、營建、運具、食品、農林產業
綠運輸、電氣化環境營造、住商生活型態
公正轉型、公民對話
淨零技術、負碳排技術
法規、碳定價、綠色金融
資料來源 :
• 2030 年之前預計投入 9000 億至淨零排放上,且預計將帶動民間投資 4 兆以上。
• 2023 年的淨零排放預算較前一年度增加 76.8%,達到 682 億,其中有 40% 流向「電力系統與儲能」發展上。
政策經費主要流向能源轉型
10
國發會、主計處
淨零轉型 12 項關鍵戰略 預算 (億)
風電/光電 73
氫能 8
前瞻能源 75
電力系統與儲能 272
節能 87
碳捕捉利用及封存 9
運具電動化 39
資源循環 27
自然碳匯 28
淨零綠生活 62
綠色金融 0.2
公正轉型 2
至 2030
預算分配
資源循環 淨零生活
低碳及負碳技術
森林碳匯
節能及鍋爐汰換
運具電動化
(19%)
再生能源及氫能
(24%)
電網與儲能
(24%)
圖 2-2:2030 之前 9000 億預算規劃 表 2-2:2023 年中央政府總預算
能源轉型目標與政策
2.1
11
資料來源 :
• 2021 年台灣總用電量達 2834 億度,其中用電量最高為工業部門 (57%)、次高為住宅部門 (18.6%),而 2022 至 2028
年用電需求年均成長 2.3%。
• 2021 年度電力排碳係數為每度 0.509 公斤 CO2e (二氧化碳當量),比前一年 (每度 0.502 公斤) 更高,主因為用電需
求大幅增加,須以燃氣、燃煤等發電方式供應用電,導致碳排提高,可見台灣減碳表現不佳。
• 能源轉型目標:藉由擴大再生能源設置,提升自產能源占比,邁向低碳化,並翻轉高進口能源依賴風險,使進口能源
依存度由 2021 年 97.4%,降至 2050 年 50% 以下,以降低國際能源市場衝擊與價格波動對我國能源安全影響。
增加零碳能源供給,促使電力供給結構轉向低碳、無碳化
12
圖 2.1-1:2022 至 2027 全國用電量預測
經濟部能源局、國發會、環境資訊中心
2,834
2,884
2,949
3,013
3,102
3,178
3,249
3,311
2,400
2,800
3,200
3,60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億度)
圖 2.1-2:2021 年台灣發電量各能源別佔比
1.10%
1.80%
6.00%
9.60%
37.20%
44.30%
抽蓄水力
燃油
再生能源
核能
燃氣
燃煤
資料來源 :
• 台灣政府計劃在 2025 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提高到 15.1%,包括風力、太陽光電系統整合及儲能、新能源 (氫能、
深層地熱、海洋能等)。
政策推動 2025 年底前達成能源轉型目標
13
策略 措施
打造零碳能
源系統
最大化再生能源:擴大成熟光電風電布建,搭配前瞻地熱海洋能
零碳化火力發電:導入氫能發電,燃氣 CCUS
逐步去煤:短期混燒氨降低碳排,長期轉為安全備用
建構零碳燃料供應系統:提供產業運輸所需氫氨、生質燃料
適時導入先進技術,增加零碳能源運用空間:掌握全球前瞻技術動向,依
國內條件適時引進
提升能源系
統韌性
優先擴充再生能源電網基礎設施
擴大再生能源所需儲能設備
開創綠色成
長
打造綠能產業生態系:港埠風電專區、綠能新創產業
促進去碳投資與國際合作:促進公私部門綠能投資,建立國際夥伴關係引
進關鍵技術,並創造我國優勢去碳技術輸出機會
國發會、經濟部能源局
表 2.1-2:能源轉型策略與措施
能源種類 裝置容量目標 (MW)
水力發電 2,122
太陽光電 20,000
風力發電 6,503
地熱能 20
生質能 778
燃料電池 0.7
總裝置容量 29423.7
表 2.1-1:再生能源推廣目標容量
資料來源 :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嘉惠#2
6 月 (0.051)
大澤CC#8
9 月 (1.1236)
大澤CC#9
4 月 (1.1236)
興達新CC#2
4 月 (1.3)
台中新CC#1
4 月 (1.3)
台中新CC#2
6 月 (1.3)
協和新CC#1
6 月 (1.3)
協和新CC#2
6 月 (1.3)
太陽光電
(1.883)
太陽光電
(3.55)
興達新CC#1
12 月 (1.3)
興達新CC#3
12 月 (1.3)
太陽光電
(3)
太陽光電
(3)
太陽光電
(2)
太陽光電
(2)
風力
(0.125)
風力
(2.013)
太陽光電
(2.75)
大澤CC#7
6 月 (0.913)
風力
(1.964)
風力
(1.504)
風力
(1.51)
風力
(1.51)
其他再生能源
(0.011)
其他再生能源
(0.019)
風力
(0.511)
森霸#3
6 月 (1.1)
其他再生能源
(0.037)
台電-生質能
(0.5)
其他再生能源
(0.029)
其他再生能源
(0.008)
其他再生能源
(0.037)
太陽光電
(3)
新增燃氣電源
6 月 (1.5)
新增燃氣電源
6 月 (1.2)
新增燃氣電源
6 月 (1.3)
新增燃氣電源
6 月 (1.3)
通霄小型燃氣機組
4 月 (0.18)
風力
(0.903)
其他再生能源
(0.005)
• 短中期 (2030 年前):優先建置技術已成熟的太陽光電、風力發電,致力達成太陽光電、離岸風電分別於 2025 年累計
設置 20 GW / 5.6 GW 與 2026-2030 年每年 2 GW / 1.5 GW。
• 長期 (2030 年後):極大化布建裝置容量,太陽光電將設置更高效率的矽堆疊模組,2050 年設置裝置量達 40~80 GW;
離岸風電則朝浮動式、大型化機組、擴大設置場域,規劃 2050 年設置裝置量達 40~55 GW;另扶植具本土化優勢前
瞻能源,規劃 2050 年設置裝置量達 8~14 GW。
再生能源設置以太陽能、離岸風電為推動重點
14
國發會、環境資訊中心
圖 2.1-3:2028 年以前電力新增供給規劃(單位:GW)
台灣太陽能產業介紹
3
15
資料來源 :
• 太陽能發電產業依技術可區分為矽晶、薄膜等兩大類,目前市場主流為矽晶太陽能電池。將矽半導體製作成 P 型與 N
型接面結構,當太陽光入射到 P 型與 N 型接面,可以引發電流。
• 台灣的太陽能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的矽晶片製造,中游的太陽能電池及模組製造,以及下游的太陽能發電設備、系統
建構。台灣主要以中游為主軸,透過水平和垂直整合改善原本台灣系統業者規模普遍較小且僅具中小型系統之現狀。
太陽能發電原理及台灣產業鏈介紹
16
StockFeel MoneyDJ
圖 3-1:太陽能電池示意圖 表 3.1:台灣太陽能產業鏈 圖 3.2:台灣太陽能產業上中下游整合
資料來源 :
• 台灣太陽能產業經過 2005 年到 2010 年的爆發性成長後,於 2010 年至 2015 年維持穩定成長,但 2018 年因中國太
陽能 531 新政衝擊,台灣太陽能廠無法抵擋紅色供應鏈大量的補貼及壓價,加上歐美保護主義興起,對台灣課徵平均
20% 以上的關稅,整體產能逐漸衰退。
• 由於在上游及下游產業領域較為弱勢,且生產業者已全面退出矽材業務,台灣目前主要佈局在中游電池片領域,為全
球第六太陽能電池生產國。
台灣太陽能產業受低價衝擊影響 主要布局於中游
17
工研院、美國商務部
圖3.3:台灣光電產業產值 圖 3.4 :全球太陽能供應鏈市佔
資料來源 :
• 台灣過去外銷市場規模較大,但近年因中國低價競爭導致訂單減少,惟內銷市場受惠用電需求抬升及政府對他國太陽
能模組進口限制穩定並逐漸成長。2022 年因全球再生能源轉型趨勢及美國通過新疆進口禁令,外銷訂單也逐漸上升。
• 為了滿足上升的太陽能需求,並符合淨零排放指引,政府以短期內 2025 年太陽能累計 20 GW 與長期內 2050 年 40-
80 GW 的設置量為目標。
• 截至 2022 年 8 月,太陽能設置量已來到 8.9 GW,市場預估今年年底累積設置量能來到 10 GW。
台灣內需市場穩定 太陽能設置裝置量逐年攀升
18
經濟部能源局、台灣電力公司
圖 3.6:台灣太陽能設置裝置量 2012 至 2022 8 月
圖 3.5:太陽能電池材料及元件/電池 2018 年至 2021 年內外銷比例
太陽能-政策面
4
19
資料來源 :
台灣太陽能產業政策
20
台行政院、經濟部能源局、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
表 4.1:台灣太陽能產業政策發展
資料來源 :
• 躉購費率制度 (Feed-in Tariff, FIT):政府依據再生能源成本等因素,訂定再生能源固定價格及收購年限,對再生能源
發電業者提供長期電力收購之協議,以促進再生能源發展,推動再生能源發電所發展出的能源供應政策。
• 因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光電整體建置成本上升,2022 年下半年的躉購費率維持與上半年相同水平。預期 2023 年因
通膨因素以及政府積極推動淨零政策,躉購費率將升高,增溫市場需求。
• 政府初期透過較高的躉購費率鼓勵綠電發展,長期則希望增加綠電憑證交易市場規模,且綠電的開發成本將隨著技術
成熟與補助支持而下降,躉購費率長期將回歸低檔。
預期躉購費率短期將小幅升高,長期會回歸低檔
21
台灣電力公司、資誠、經濟部標檢局、願景工程、自行整理
7.27
6.74
5.89
4.96
4.67
4.31
4.92
4.59 4.57
4.38
4.49
4.88
4
4.5
5
5.5
6
6.5
7
7.5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圖 4.1:太陽能躉購費率 (元/每度) 圖4.2:2021 年台灣綠電流向
台灣躉購制度
(93.5%)
憑證交易市場
(6.5%)
2021
綠電流向
綠電
採購者
台積電
(97.7%)
其他
(2.3%)
資料來源 :
• 除了躉購費率保證太陽能電價以外,台灣亦在 2017 年引進綠能憑證交易,綠電市場呈現供不應求,交易價格有望成
為增設再生能源的誘因,且企業用電量若超過 1001 度,購買綠電的成本將低於傳統電價。
• 除了台灣本土政策目標以外,台灣許多企業皆因應全球 ESG 的浪潮,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如 RE100:企業承諾於
2050 年前使用 100% 再生能源,目前 Apple、Google、Microsoft 等企業皆有加入,身為供應鏈核心的台灣也自然
須參加協議,如台積電。
綠電憑證交易將會推升太陽能設置總量
22
綠能憑證交易優勢
「電證合一」
• 每度電會額外再加上再生能源憑證(綠電憑證)的費用(大
約 1 至 2.2 元)
受到國際認證
• 再生能源憑證 T-REC 受到 RE100 以及其他組織的承認,為
受到國際認證的綠能憑證
電力來源受政
府保證
• 根據業者提出的申請,由專家檢驗申請資料是否符合綠電標
準。因此具有再生能源憑證的電力都是透過官方認證的綠電,
因此也被稱為「綠電身分證
綠能多源供給
與使用的環境
• 再生能源憑證則支援綠能多元供給以及使用的目標,給予保
障,達到加速實現電業自由化的目的
綠電家、台電
0
2
4
6
8
330< 331~700 701~1000 >1000
營業用 綠電均價
表 4.2:綠能憑證交易優勢 圖 4.3:台電收費與綠電均價比較 (元/每度)
資料來源 :
• 含經濟部所屬工業區、加工出口區及科技部所轄科學園區,除新設園區規範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外,亦依《再生能源發
展條例》規範用電大戶設置一定比例裝置容量。
• 農業局於 2022 年協助 40 場畜牧場設置綠能設施,裝置容量達到 180 MW;2023 年起,每年將設置 50 座案場、年
裝置容量增加 50 MW;到 2025 年畜牧場設置綠能設施、預估裝置容量達 330 MW 的設置目標
• 經濟部主動劃設漁電共生專區,在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已公告 1 萬 2533 公頃漁電共生專區,除可
翻轉傳統漁村經濟,也有助達成能源轉型,規劃漁電共生於 2025 年達 4.4 GW 容量為推動目標。
產業園區與畜、農、漁電共生亦為太陽光電發展主軸
23
行政院、農業綠能發展資訊網
畜禽舍, 60%
漁電共生, 1%
埤塘、圳路及農業水
庫, 6%
不利農業經營區,
15%
農地變更專案, 2%
農糧製儲銷設
施, 16%
圖 4.4:農業綠能配置
774
1,070
1,367
1,663
2,000
0
1000
2000
3000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圖 4.5:歷年農業綠能累積容量裝置
(MW)
太陽能-產業面
5
24
資料來源 :
• 傳統太陽能初始投資金額需求龐大,使業者、民間對於增設太陽能產生虧損疑慮。
• PV-ESCO (太陽光電能源技術服務業) 整合了台電的電能躉購費率 (FIT) 的機制和金融業的融資規劃,協助各單位在沒
有技術和資金條件下做到能源轉型。
• PV-ESCO 分為四種模式:委託設置模式、先設置模式、租屋頂模式以及能源管理模式。
PV-ESCO商業模式創造多贏,增加太陽能設置總量
25
就享知、Bureau of Energy
模式 定義
委託設置模式
• 業主自行出資或融資
• PV-ESCO 設計、施工、維護運作,並保證發電
先設置模式
• PV-ESCO 先行購地或選定場址建置
• 自 2020 年起,政府推動土地多元複合利用,有更多的農電、
漁電共生和公有地的使用機會
• 電廠確保可獲利後進行轉手
租屋頂模式
• 業主可能為政府、企業或民間,或其他類型持有屋頂的形式,
可零出資或部分出資
• 由 PV-ESCO 負責融資、設計、施工、維運,並保證發電
能源管理模式 • 業主已完成建置,PV-ESCO 專責維運確保獲提升發電效能
表 5.1:PV-ESCO 商業模式 圖 5.1:PV-ESCO 模式與土地提供者、融資單位關係
圖 5.2:中租全民電廠 – PV-ESCO 模式
資料來源 :
• 2025 年太陽光電安裝容量達 20 GW 目標中,屋頂型太陽光電目標 8 GW,地面型太陽光電目標 12 GW,因政府政策
推動、加上躉購費率上調,地面大型案場建置數量近年增多,成長快速。
• 屋頂型太陽光電能包裝成投資商品,推廣速度較預期快,持續上調目標,經濟部也將修正法案,屋頂達一定面積需強
制設置太陽光電設備。
太陽光電安裝容量持續增長,以民間業者為主力
26
經濟部能源局
圖 5.2:太陽光電發電裝置容量(單位:KW) 圖 5.3: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同意備案裝置容量變化(單位:MW)
資料來源 :
• 因國內需求強勁、政策支持,以及烏俄戰爭能源價格飆升、歐美加大發展再生能源力度,電池、模組廠訂單能見度高,
並積極擴廠。太陽能電廠也因應國內淨零目標持續投資擴張,同時也發展儲能。
受惠需求提升、政策支持,電池模組廠積極擴廠
27
各公司財報、自行彙整
預計擴充產能
聯合再生
(電池模組)
• 全球電池總建置產能為 2.8 GW,因應國內需求成長,今年將投入新產能大
尺寸電池 M6 與 M10 產線,擴產後台灣太陽能電池產能將達 1.3 GW,模組
產能目標為 1.2 GW,未來兩三年至 1.5 GW。
元晶
(電池模組)
• 對大尺寸 M6/M10 進行產線擴充,電池與模組年總產能均將分別達到 1.5
GW。2023 年中將增設第三條大尺寸 M10 模組產線,產能可增加 500 MW。
茂迪
(電池模組)
• 太陽能電廠今年至 9 月底掛表約 33 MW,預計明年上半年可達到 70~
80MW。
• 中國馬鞍山廠升級成 G12 大尺寸模組的生產設備,台灣廠全新次世代 N 型
TOPCon 大尺寸模組產品 MoPower-410 於 10 月量產。
安集
(電池模組)
• 2Q22 進行產線調整,產能由 G1 轉進大尺寸模組 M6,也擴增 M6 產線。
• 自有電廠累積容量 86 MW,預計今年底可提升至 100 MW。
中租
(太陽能電廠)
• 旗下太陽能案場已達 2,973 場,發電總容量已超過 1 GW,太陽能電廠累積
淨資產 1H22 上半年已超過達 400 億元,年增 24%。
• 儲能案場容量已投資 400 MW,其中 130 MW 已完成,並設定中期儲能建
置容量目標在 600 MW 至 800 MW 之間。
表 5.2:各廠商預期擴充產能及近況 圖 5.4:台灣本土模組產能和需求變化(單位:GW)
發展困境
6
28
資料來源 :
• 台灣地處亞熱帶,日照時間長,適合發展太陽能,然而地狹人稠,且全島 2/3 土地屬高山地區,可安裝太陽能設備的
土地面積相當有限,政府推動水域型光電、產業園區、漁農電共生等政策試圖改善。
• 雖然技術改良後的太陽能板並不會自行溶解或滲出液體造成環境污染,但民眾普遍仍會擔憂污染相關問題,影響農電
共生、漁電共生等推廣,加劇太陽能業者取得土地困難。
最大困境為土地有限,對污染擔憂加劇取得難度
29
世界銀行、能源資料庫、得恩能源、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擔憂問題 疑慮說明
使用年限後衍生的汰役/廢棄
模組回收問題
環保署建立模組回收與利用機制,已成立模組回收基金,
規範設置者預繳模組回收費用 (1,000 元/瓩),且每片模組
都有編號及列管。
對生態環境影響
政府優先推動屋頂非生態敏感地區,以嚴重地層下陷不利
農業經營地區、水域空間 (浮動式,複合利用有限土地)、
已封閉掩埋場及部會閒置土地推動設置,降低對生態環境
之影響。
電磁波等危害
模組輸出為直流電,不會衍生高頻幅射問題。設備整體產
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電腦等一般家用電器,故運轉時並無
電磁波危害人體之疑慮。
表 6.1:常見太陽能污染疑慮
圖 6.1:台灣太陽能光電潛力分佈圖
資料來源 :
• 太陽光電為間歇性發電的特點導致電力供給急遽變化,除發電設備之外也需要充分的儲能設備來調節電力平滑輸出及
減少對電網衝擊。
• 2021 年經濟部要求台電規劃至 2025 年儲能建置目標 1,000 MW,除了 160 MW 台電自建,其餘 840 MW 將由民間
業者興建,台電透過電力市場採購、調度來作為緊急調度措施。能源局也規劃於 2024 年 4 月以前在地面型光電案場
完成 500 MW 的儲能設置。
• 民間向台電申請儲能併網者總容量 3,906 MW,遠超需求,但實際完成建置並參與台電輔助服務僅 38.3 MW,主因儲
能建置成本高,還有電池、資金取得等問題。
儲能設備總量不足恐影響電力供應穩定
30
環境資訊中心、台灣電力公司、經濟部能源局
問題 狀況
難以取得電池
儲能系統所需的鋰電池與電動車電池相近,電動車
需求量大且穩定,儲能系統對電池的需求不穩且無
法簽訂長約,導致儲能系統不容易購得電池。
資金取得困難
儲能系統沒有綠電躉購,需參加電力市場競標才有
收益,不易取得融資。
虛占饋線容量
各地可併網的饋線容量有限,有業者先藉申請併網
占住饋線容量,再轉售圖利。
圖 6.2:電力負載日變化圖(單位:萬瓩) 表 6.2:儲能發展主要問題
資料來源 :
申請電業籌設
取得土地容許
或變更證明
取得施工許可 施工 取得電業執照
• 台灣發電業分成三種,第一型是裝置容量大於 2 MW 的大規模電廠,第二型自發自用,第三型是裝置容量低於 2 MW
的小規模電廠。直接申請第一型程序冗長,其中以土地變更為最。
• 因國內再生能源憑證需求大增,以及擴廠需要,許多發電設備業者申辦第三型轉第一型,但行政程序冗長,要 8 至 12
個月才有機會轉型成功。
繁瑣的制度流程為進入綠能憑證交易的一大阻礙
31
環境資訊中心、經濟部能源局、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發電設
備類型
範疇 申請程序 特點
第一型
發電業依電業法及其相關
規定,設置利用再生能源
發電設備,主要指大於 2
MW 的大規模電廠
較繁瑣,半
年至 1 年以
上不等
申請再生能源設備認定,
2 MW 以上由中央主管
機關認定,未達由地方
主管機關認定
第三型
裝置容量未達 2 MW 之再
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
較簡便,1-
2 個月內
電力多全額躉售或少數
自發自用,未能自行轉
供民間需求單位
管制類別 性質 申請時間 容許使用比例
土地容許使用
原地目容許設置太陽光
電
約兩個月 依相關規定
土地變更使用
2 公頃以下,地方政府
審議
約七個月
100%
2-30 公頃,內政部授權
地方政府審議
約一年
30 公頃以上,送內政部
審議
表 6.3:第一、三型再生能源設備類型比較 表 6.4:各類型土地使用管制作業比較
圖 6.3:第一型再生能源設備認定申請流程
資料來源 :
• 短期 : 2025年 20 GW 恐無法達成
• 從成長趨勢,若需成長至 20 GW,未來三年平均成長須為每年
3.3 GW,然而過去三年太陽能裝置容量分別成長 1.7 GW、1.9
GW、2.3 GW, 離平均成長 3.3 GW 仍有相當一段距離
• 繁瑣的制度和程序導致綠能憑證交易及漁電共生專案無法迅速通
過審核,進而無法有效增加設置量並達成太陽能裝置容量 4.4 GW
的目標
• 太陽能業者的擴廠進度也受全球缺工、缺料影響,短期內無法滿
足龐大需求
• 中長期 : 政策目標為 40~80 GW,40 GW 依照目前的成長幅度來看有
機會達成,然而若須達到 80 GW 要修法來達成
• 若依照目前的成長幅度,成長至 40 GW 每年只需成長 1 GW,成
長幅度合理
• 如需成長至 80 GW,則政府需改善政策冗長的程序,達到畜農、
漁電共生目標,也能促進綠能憑證交易的發展
• 國內太陽能廠將因應國際再生能源趨勢上升及中美供應鏈脫鉤增
加擴廠,電池模組供給無虞
淨零指引短期目標較難達成,但中長期目標可望實現
32
經濟部能源局、農委會、自行整理
未完成整合
87%
完成整合
13%
圖 6.4:台灣漁電共生土地整合狀況
圖 6.3:2025 年 20 GW 成長趨勢圖
資料來源 :
• 台灣宣布 2050 淨零排放目標,預計 2030 年前投入約 4500 億至再生能源、氫能、儲能發展,並計劃在 2025 年將可
再生能源發電比重提高到 15.1%,2025 年將建置太陽光電 20 GW 容量;2050 年設置裝置量達 40~80 GW
• 台灣太陽能產業過去受中國低價競爭影響,整體產能衰退,但近兩年政策挹注及產業動能轉強,加上台灣整體用電需
求擴大,裝置容量向上增加
• 政策面:政府引導綠能市場和「產業園區」「農漁畜電」「中央地方共同推動」三大發展為主軸
• 產業面:PV-ESCO 的商業模式有助於增加太陽能設置總量。台灣太陽能設備目前以民間業者居多,太陽能模
組擴廠迎接未來需求,然而短期仍有缺口
• 發展困境:繁瑣制度流程與土地面積不足為發展太陽能的最大阻礙
• 短期目標 20 GW 較難達成,但中長期目標 40~80 GW 可望實現
結論
33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20220601_2022全球風能市場報告簡介
20220601_2022全球風能市場報告簡介20220601_2022全球風能市場報告簡介
20220601_2022全球風能市場報告簡介
懂能源團隊
 
矽智財產業報告.pdf
矽智財產業報告.pdf矽智財產業報告.pdf
矽智財產業報告.pdf
Collaborator
 
colla_0225新趨勢 自動駕駛 to FX.pdf
colla_0225新趨勢 自動駕駛 to FX.pdfcolla_0225新趨勢 自動駕駛 to FX.pdf
colla_0225新趨勢 自動駕駛 to FX.pdf
Collaborator
 
20220713_探討ORB方法應用於臺灣再生能源選址
20220713_探討ORB方法應用於臺灣再生能源選址20220713_探討ORB方法應用於臺灣再生能源選址
20220713_探討ORB方法應用於臺灣再生能源選址
懂能源團隊
 
20220810_零碳電力下長時儲能(LDES)角色與重要性初探
20220810_零碳電力下長時儲能(LDES)角色與重要性初探20220810_零碳電力下長時儲能(LDES)角色與重要性初探
20220810_零碳電力下長時儲能(LDES)角色與重要性初探
懂能源團隊
 
【Intern Event:美國新半導體禁令對晶圓代工與記憶體業的影響】.pdf
【Intern Event:美國新半導體禁令對晶圓代工與記憶體業的影響】.pdf【Intern Event:美國新半導體禁令對晶圓代工與記憶體業的影響】.pdf
【Intern Event:美國新半導體禁令對晶圓代工與記憶體業的影響】.pdf
Collaborator
 
散熱產業.pdf
散熱產業.pdf散熱產業.pdf
散熱產業.pdf
Collaborator
 
Case_Study_充電樁.pdf
Case_Study_充電樁.pdfCase_Study_充電樁.pdf
Case_Study_充電樁.pdf
Collaborator
 
產業+個股_Final.pdf
產業+個股_Final.pdf產業+個股_Final.pdf
產業+個股_Final.pdf
Collaborator
 
20220112_國際農業光電趨勢-Agrivoltaics 2021 研討會回顧
20220112_國際農業光電趨勢-Agrivoltaics 2021 研討會回顧20220112_國際農業光電趨勢-Agrivoltaics 2021 研討會回顧
20220112_國際農業光電趨勢-Agrivoltaics 2021 研討會回顧
懂能源團隊
 
20221102_中國大陸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及中長期展望
20221102_中國大陸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及中長期展望20221102_中國大陸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及中長期展望
20221102_中國大陸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及中長期展望
懂能源團隊
 
電動車產業
電動車產業 電動車產業
電動車產業
Collaborator
 
20220330_全球淨零趨勢下之氫能發展戰略探討
20220330_全球淨零趨勢下之氫能發展戰略探討20220330_全球淨零趨勢下之氫能發展戰略探討
20220330_全球淨零趨勢下之氫能發展戰略探討
懂能源團隊
 
201604 junior研究報告 太陽能產業
201604 junior研究報告 太陽能產業201604 junior研究報告 太陽能產業
201604 junior研究報告 太陽能產業
Collaborator
 
20200212_南韓最新能源政策-第二次應對氣候變遷基本計畫
20200212_南韓最新能源政策-第二次應對氣候變遷基本計畫20200212_南韓最新能源政策-第二次應對氣候變遷基本計畫
20200212_南韓最新能源政策-第二次應對氣候變遷基本計畫
懂能源團隊
 
20221116_韓國2050碳中和下政策規劃與演進
20221116_韓國2050碳中和下政策規劃與演進20221116_韓國2050碳中和下政策規劃與演進
20221116_韓國2050碳中和下政策規劃與演進
懂能源團隊
 
產業:美律(2439.TT)
產業:美律(2439.TT)產業:美律(2439.TT)
產業:美律(2439.TT)
Collaborator
 
Junior新趨勢: 邊緣運算
Junior新趨勢: 邊緣運算Junior新趨勢: 邊緣運算
Junior新趨勢: 邊緣運算
Collaborator
 
E-bike
E-bikeE-bike
E-bike
Collaborator
 
20190828_日本離岸風電推動現況
20190828_日本離岸風電推動現況20190828_日本離岸風電推動現況
20190828_日本離岸風電推動現況
懂能源團隊
 

What's hot (20)

20220601_2022全球風能市場報告簡介
20220601_2022全球風能市場報告簡介20220601_2022全球風能市場報告簡介
20220601_2022全球風能市場報告簡介
 
矽智財產業報告.pdf
矽智財產業報告.pdf矽智財產業報告.pdf
矽智財產業報告.pdf
 
colla_0225新趨勢 自動駕駛 to FX.pdf
colla_0225新趨勢 自動駕駛 to FX.pdfcolla_0225新趨勢 自動駕駛 to FX.pdf
colla_0225新趨勢 自動駕駛 to FX.pdf
 
20220713_探討ORB方法應用於臺灣再生能源選址
20220713_探討ORB方法應用於臺灣再生能源選址20220713_探討ORB方法應用於臺灣再生能源選址
20220713_探討ORB方法應用於臺灣再生能源選址
 
20220810_零碳電力下長時儲能(LDES)角色與重要性初探
20220810_零碳電力下長時儲能(LDES)角色與重要性初探20220810_零碳電力下長時儲能(LDES)角色與重要性初探
20220810_零碳電力下長時儲能(LDES)角色與重要性初探
 
【Intern Event:美國新半導體禁令對晶圓代工與記憶體業的影響】.pdf
【Intern Event:美國新半導體禁令對晶圓代工與記憶體業的影響】.pdf【Intern Event:美國新半導體禁令對晶圓代工與記憶體業的影響】.pdf
【Intern Event:美國新半導體禁令對晶圓代工與記憶體業的影響】.pdf
 
散熱產業.pdf
散熱產業.pdf散熱產業.pdf
散熱產業.pdf
 
Case_Study_充電樁.pdf
Case_Study_充電樁.pdfCase_Study_充電樁.pdf
Case_Study_充電樁.pdf
 
產業+個股_Final.pdf
產業+個股_Final.pdf產業+個股_Final.pdf
產業+個股_Final.pdf
 
20220112_國際農業光電趨勢-Agrivoltaics 2021 研討會回顧
20220112_國際農業光電趨勢-Agrivoltaics 2021 研討會回顧20220112_國際農業光電趨勢-Agrivoltaics 2021 研討會回顧
20220112_國際農業光電趨勢-Agrivoltaics 2021 研討會回顧
 
20221102_中國大陸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及中長期展望
20221102_中國大陸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及中長期展望20221102_中國大陸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及中長期展望
20221102_中國大陸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及中長期展望
 
電動車產業
電動車產業 電動車產業
電動車產業
 
20220330_全球淨零趨勢下之氫能發展戰略探討
20220330_全球淨零趨勢下之氫能發展戰略探討20220330_全球淨零趨勢下之氫能發展戰略探討
20220330_全球淨零趨勢下之氫能發展戰略探討
 
201604 junior研究報告 太陽能產業
201604 junior研究報告 太陽能產業201604 junior研究報告 太陽能產業
201604 junior研究報告 太陽能產業
 
20200212_南韓最新能源政策-第二次應對氣候變遷基本計畫
20200212_南韓最新能源政策-第二次應對氣候變遷基本計畫20200212_南韓最新能源政策-第二次應對氣候變遷基本計畫
20200212_南韓最新能源政策-第二次應對氣候變遷基本計畫
 
20221116_韓國2050碳中和下政策規劃與演進
20221116_韓國2050碳中和下政策規劃與演進20221116_韓國2050碳中和下政策規劃與演進
20221116_韓國2050碳中和下政策規劃與演進
 
產業:美律(2439.TT)
產業:美律(2439.TT)產業:美律(2439.TT)
產業:美律(2439.TT)
 
Junior新趨勢: 邊緣運算
Junior新趨勢: 邊緣運算Junior新趨勢: 邊緣運算
Junior新趨勢: 邊緣運算
 
E-bike
E-bikeE-bike
E-bike
 
20190828_日本離岸風電推動現況
20190828_日本離岸風電推動現況20190828_日本離岸風電推動現況
20190828_日本離岸風電推動現況
 

Similar to 【Intern Event:從台灣淨零目標探討太陽光電設置量之可行性 】

20160831亞洲城市能源轉型趨勢觀測
20160831亞洲城市能源轉型趨勢觀測20160831亞洲城市能源轉型趨勢觀測
20160831亞洲城市能源轉型趨勢觀測
懂能源團隊
 
Electricity go zero_ngo
Electricity go zero_ngoElectricity go zero_ngo
Electricity go zero_ngoChiaWei Chao
 
20181206能源議題科研成果交流會_地方能源策略模擬器簡介
20181206能源議題科研成果交流會_地方能源策略模擬器簡介20181206能源議題科研成果交流會_地方能源策略模擬器簡介
20181206能源議題科研成果交流會_地方能源策略模擬器簡介
懂能源團隊
 
20220427_新加坡能源2050委員會報告
20220427_新加坡能源2050委員會報告20220427_新加坡能源2050委員會報告
20220427_新加坡能源2050委員會報告
懂能源團隊
 
趙家緯 能源價格改革的迷航與歸途
趙家緯 能源價格改革的迷航與歸途趙家緯 能源價格改革的迷航與歸途
趙家緯 能源價格改革的迷航與歸途
ChiaWei Chao
 
20180323_我國能源發展現況與邁向能源轉型之路
20180323_我國能源發展現況與邁向能源轉型之路20180323_我國能源發展現況與邁向能源轉型之路
20180323_我國能源發展現況與邁向能源轉型之路
懂能源團隊
 
趙家緯 能源價格改革的迷航與歸途
趙家緯 能源價格改革的迷航與歸途趙家緯 能源價格改革的迷航與歸途
趙家緯 能源價格改革的迷航與歸途ChiaWei Chao
 
因應高油價和全球暖化的能源與產業政策
因應高油價和全球暖化的能源與產業政策因應高油價和全球暖化的能源與產業政策
因應高油價和全球暖化的能源與產業政策
editor taiwan
 
電力物聯網
電力物聯網電力物聯網
電力物聯網
永忠 曹
 
台灣再生能源的現況與展望
台灣再生能源的現況與展望台灣再生能源的現況與展望
台灣再生能源的現況與展望
editor taiwan
 
20180801_日本第5次能源基本計畫
20180801_日本第5次能源基本計畫20180801_日本第5次能源基本計畫
20180801_日本第5次能源基本計畫
懂能源團隊
 
20190703_APEC能源供需展望與APEC再生能源運輸部門發展路徑
20190703_APEC能源供需展望與APEC再生能源運輸部門發展路徑20190703_APEC能源供需展望與APEC再生能源運輸部門發展路徑
20190703_APEC能源供需展望與APEC再生能源運輸部門發展路徑
懂能源團隊
 
核四真實成本與替代方案報告 by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核四真實成本與替代方案報告 by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核四真實成本與替代方案報告 by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核四真實成本與替代方案報告 by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editor taiwan
 
20220119_能源效率報告(2021)摘要分析
20220119_能源效率報告(2021)摘要分析20220119_能源效率報告(2021)摘要分析
20220119_能源效率報告(2021)摘要分析
懂能源團隊
 
20181016_日本近期能源政策走向
20181016_日本近期能源政策走向20181016_日本近期能源政策走向
20181016_日本近期能源政策走向
懂能源團隊
 
20220112新北市教師會演講
20220112新北市教師會演講20220112新北市教師會演講
20220112新北市教師會演講
永忠 曹
 
C09903539 1[1]
C09903539 1[1]C09903539 1[1]
C09903539 1[1]mw1127
 
01 經濟部簡報 (m)
01 經濟部簡報 (m)01 經濟部簡報 (m)
01 經濟部簡報 (m)
releaseey
 
1060420經濟部:「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進度及成果」報告
1060420經濟部:「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進度及成果」報告1060420經濟部:「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進度及成果」報告
1060420經濟部:「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進度及成果」報告
R.O.C.Executive Yuan
 
20160104_未來能源的Q&A_WEO觀點
20160104_未來能源的Q&A_WEO觀點20160104_未來能源的Q&A_WEO觀點
20160104_未來能源的Q&A_WEO觀點
懂能源團隊
 

Similar to 【Intern Event:從台灣淨零目標探討太陽光電設置量之可行性 】 (20)

20160831亞洲城市能源轉型趨勢觀測
20160831亞洲城市能源轉型趨勢觀測20160831亞洲城市能源轉型趨勢觀測
20160831亞洲城市能源轉型趨勢觀測
 
Electricity go zero_ngo
Electricity go zero_ngoElectricity go zero_ngo
Electricity go zero_ngo
 
20181206能源議題科研成果交流會_地方能源策略模擬器簡介
20181206能源議題科研成果交流會_地方能源策略模擬器簡介20181206能源議題科研成果交流會_地方能源策略模擬器簡介
20181206能源議題科研成果交流會_地方能源策略模擬器簡介
 
20220427_新加坡能源2050委員會報告
20220427_新加坡能源2050委員會報告20220427_新加坡能源2050委員會報告
20220427_新加坡能源2050委員會報告
 
趙家緯 能源價格改革的迷航與歸途
趙家緯 能源價格改革的迷航與歸途趙家緯 能源價格改革的迷航與歸途
趙家緯 能源價格改革的迷航與歸途
 
20180323_我國能源發展現況與邁向能源轉型之路
20180323_我國能源發展現況與邁向能源轉型之路20180323_我國能源發展現況與邁向能源轉型之路
20180323_我國能源發展現況與邁向能源轉型之路
 
趙家緯 能源價格改革的迷航與歸途
趙家緯 能源價格改革的迷航與歸途趙家緯 能源價格改革的迷航與歸途
趙家緯 能源價格改革的迷航與歸途
 
因應高油價和全球暖化的能源與產業政策
因應高油價和全球暖化的能源與產業政策因應高油價和全球暖化的能源與產業政策
因應高油價和全球暖化的能源與產業政策
 
電力物聯網
電力物聯網電力物聯網
電力物聯網
 
台灣再生能源的現況與展望
台灣再生能源的現況與展望台灣再生能源的現況與展望
台灣再生能源的現況與展望
 
20180801_日本第5次能源基本計畫
20180801_日本第5次能源基本計畫20180801_日本第5次能源基本計畫
20180801_日本第5次能源基本計畫
 
20190703_APEC能源供需展望與APEC再生能源運輸部門發展路徑
20190703_APEC能源供需展望與APEC再生能源運輸部門發展路徑20190703_APEC能源供需展望與APEC再生能源運輸部門發展路徑
20190703_APEC能源供需展望與APEC再生能源運輸部門發展路徑
 
核四真實成本與替代方案報告 by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核四真實成本與替代方案報告 by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核四真實成本與替代方案報告 by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核四真實成本與替代方案報告 by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20220119_能源效率報告(2021)摘要分析
20220119_能源效率報告(2021)摘要分析20220119_能源效率報告(2021)摘要分析
20220119_能源效率報告(2021)摘要分析
 
20181016_日本近期能源政策走向
20181016_日本近期能源政策走向20181016_日本近期能源政策走向
20181016_日本近期能源政策走向
 
20220112新北市教師會演講
20220112新北市教師會演講20220112新北市教師會演講
20220112新北市教師會演講
 
C09903539 1[1]
C09903539 1[1]C09903539 1[1]
C09903539 1[1]
 
01 經濟部簡報 (m)
01 經濟部簡報 (m)01 經濟部簡報 (m)
01 經濟部簡報 (m)
 
1060420經濟部:「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進度及成果」報告
1060420經濟部:「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進度及成果」報告1060420經濟部:「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進度及成果」報告
1060420經濟部:「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進度及成果」報告
 
20160104_未來能源的Q&A_WEO觀點
20160104_未來能源的Q&A_WEO觀點20160104_未來能源的Q&A_WEO觀點
20160104_未來能源的Q&A_WEO觀點
 

More from Collaborator

Junior_新趨勢_CPO共同封裝技術.pdf
Junior_新趨勢_CPO共同封裝技術.pdfJunior_新趨勢_CPO共同封裝技術.pdf
Junior_新趨勢_CPO共同封裝技術.pdf
Collaborator
 
0624 GW.pdf
0624 GW.pdf0624 GW.pdf
0624 GW.pdf
Collaborator
 
0527 Event 2023美國債務上限危機事件分析_final.pdf
0527 Event  2023美國債務上限危機事件分析_final.pdf0527 Event  2023美國債務上限危機事件分析_final.pdf
0527 Event 2023美國債務上限危機事件分析_final.pdf
Collaborator
 
Event_0520_Final.pdf
Event_0520_Final.pdfEvent_0520_Final.pdf
Event_0520_Final.pdf
Collaborator
 
0610_GW_上傳版V1.pdf
0610_GW_上傳版V1.pdf0610_GW_上傳版V1.pdf
0610_GW_上傳版V1.pdf
Collaborator
 
國金_石油_0429 .pdf
國金_石油_0429 .pdf國金_石油_0429 .pdf
國金_石油_0429 .pdf
Collaborator
 
GW_0603_修改完.pdf
GW_0603_修改完.pdfGW_0603_修改完.pdf
GW_0603_修改完.pdf
Collaborator
 
4_29 GWE 萊雅收購Aesop_final.pdf
4_29 GWE 萊雅收購Aesop_final.pdf4_29 GWE 萊雅收購Aesop_final.pdf
4_29 GWE 萊雅收購Aesop_final.pdf
Collaborator
 
Colla_0513_新趨勢.pdf
Colla_0513_新趨勢.pdfColla_0513_新趨勢.pdf
Colla_0513_新趨勢.pdf
Collaborator
 
0527 GW.pdf
0527 GW.pdf0527 GW.pdf
0527 GW.pdf
Collaborator
 
colla_0422_新趨勢.pdf
colla_0422_新趨勢.pdfcolla_0422_新趨勢.pdf
colla_0422_新趨勢.pdf
Collaborator
 
0408_國金_疫情解封後中國的經濟展望.pdf
0408_國金_疫情解封後中國的經濟展望.pdf0408_國金_疫情解封後中國的經濟展望.pdf
0408_國金_疫情解封後中國的經濟展望.pdf
Collaborator
 
產業 導線架.pdf
產業 導線架.pdf產業 導線架.pdf
產業 導線架.pdf
Collaborator
 
【0520_GW】.pdf
【0520_GW】.pdf【0520_GW】.pdf
【0520_GW】.pdf
Collaborator
 
0422_Event_final.pdf
0422_Event_final.pdf0422_Event_final.pdf
0422_Event_final.pdf
Collaborator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pdf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pdf日本央行貨幣政策.pdf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pdf
Collaborator
 
統整0415 Event_v1.pdf
統整0415 Event_v1.pdf統整0415 Event_v1.pdf
統整0415 Event_v1.pdf
Collaborator
 
GW0513_final version 2.pdf
GW0513_final version 2.pdfGW0513_final version 2.pdf
GW0513_final version 2.pdf
Collaborator
 
個股-美時finallllllllllllllllllll.pdf
個股-美時finallllllllllllllllllll.pdf個股-美時finallllllllllllllllllll.pdf
個股-美時finallllllllllllllllllll.pdf
Collaborator
 
colla_23H1R1_產業(最終上傳版).pdf
colla_23H1R1_產業(最終上傳版).pdfcolla_23H1R1_產業(最終上傳版).pdf
colla_23H1R1_產業(最終上傳版).pdf
Collaborator
 

More from Collaborator (20)

Junior_新趨勢_CPO共同封裝技術.pdf
Junior_新趨勢_CPO共同封裝技術.pdfJunior_新趨勢_CPO共同封裝技術.pdf
Junior_新趨勢_CPO共同封裝技術.pdf
 
0624 GW.pdf
0624 GW.pdf0624 GW.pdf
0624 GW.pdf
 
0527 Event 2023美國債務上限危機事件分析_final.pdf
0527 Event  2023美國債務上限危機事件分析_final.pdf0527 Event  2023美國債務上限危機事件分析_final.pdf
0527 Event 2023美國債務上限危機事件分析_final.pdf
 
Event_0520_Final.pdf
Event_0520_Final.pdfEvent_0520_Final.pdf
Event_0520_Final.pdf
 
0610_GW_上傳版V1.pdf
0610_GW_上傳版V1.pdf0610_GW_上傳版V1.pdf
0610_GW_上傳版V1.pdf
 
國金_石油_0429 .pdf
國金_石油_0429 .pdf國金_石油_0429 .pdf
國金_石油_0429 .pdf
 
GW_0603_修改完.pdf
GW_0603_修改完.pdfGW_0603_修改完.pdf
GW_0603_修改完.pdf
 
4_29 GWE 萊雅收購Aesop_final.pdf
4_29 GWE 萊雅收購Aesop_final.pdf4_29 GWE 萊雅收購Aesop_final.pdf
4_29 GWE 萊雅收購Aesop_final.pdf
 
Colla_0513_新趨勢.pdf
Colla_0513_新趨勢.pdfColla_0513_新趨勢.pdf
Colla_0513_新趨勢.pdf
 
0527 GW.pdf
0527 GW.pdf0527 GW.pdf
0527 GW.pdf
 
colla_0422_新趨勢.pdf
colla_0422_新趨勢.pdfcolla_0422_新趨勢.pdf
colla_0422_新趨勢.pdf
 
0408_國金_疫情解封後中國的經濟展望.pdf
0408_國金_疫情解封後中國的經濟展望.pdf0408_國金_疫情解封後中國的經濟展望.pdf
0408_國金_疫情解封後中國的經濟展望.pdf
 
產業 導線架.pdf
產業 導線架.pdf產業 導線架.pdf
產業 導線架.pdf
 
【0520_GW】.pdf
【0520_GW】.pdf【0520_GW】.pdf
【0520_GW】.pdf
 
0422_Event_final.pdf
0422_Event_final.pdf0422_Event_final.pdf
0422_Event_final.pdf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pdf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pdf日本央行貨幣政策.pdf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pdf
 
統整0415 Event_v1.pdf
統整0415 Event_v1.pdf統整0415 Event_v1.pdf
統整0415 Event_v1.pdf
 
GW0513_final version 2.pdf
GW0513_final version 2.pdfGW0513_final version 2.pdf
GW0513_final version 2.pdf
 
個股-美時finallllllllllllllllllll.pdf
個股-美時finallllllllllllllllllll.pdf個股-美時finallllllllllllllllllll.pdf
個股-美時finallllllllllllllllllll.pdf
 
colla_23H1R1_產業(最終上傳版).pdf
colla_23H1R1_產業(最終上傳版).pdfcolla_23H1R1_產業(最終上傳版).pdf
colla_23H1R1_產業(最終上傳版).pdf
 

Recently uploaded

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關稅減讓產品(第二批)清單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關稅減讓產品(第二批)清單
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關稅減讓產品(第二批)清單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關稅減讓產品(第二批)清單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關稅減讓產品(第二批)清單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關稅減讓產品(第二批)清單
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關稅減讓產品(第二批)清單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關稅減讓產品(第二批)清單
中 央社
 
一比一原版(UC Merced毕业证书)加州大学美熹德分校毕业证
一比一原版(UC Merced毕业证书)加州大学美熹德分校毕业证一比一原版(UC Merced毕业证书)加州大学美熹德分校毕业证
一比一原版(UC Merced毕业证书)加州大学美熹德分校毕业证
h1j4hsrmr
 
一比一原版(UNSW毕业证书)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一比一原版(UNSW毕业证书)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一比一原版(UNSW毕业证书)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一比一原版(UNSW毕业证书)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3zoh0uxr
 
一比一原版(UoN毕业证书)纽卡斯尔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一比一原版(UoN毕业证书)纽卡斯尔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一比一原版(UoN毕业证书)纽卡斯尔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一比一原版(UoN毕业证书)纽卡斯尔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3zoh0uxr
 
一比一原版(UD毕业证书)特拉华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UD毕业证书)特拉华大学毕业证成绩单一比一原版(UD毕业证书)特拉华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UD毕业证书)特拉华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xqaiezb4g
 
An example of fishbone diagram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An example of fishbone diagram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An example of fishbone diagram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An example of fishbone diagram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EricCheng825418
 

Recently uploaded (6)

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關稅減讓產品(第二批)清單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關稅減讓產品(第二批)清單
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關稅減讓產品(第二批)清單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關稅減讓產品(第二批)清單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關稅減讓產品(第二批)清單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關稅減讓產品(第二批)清單
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關稅減讓產品(第二批)清單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關稅減讓產品(第二批)清單
 
一比一原版(UC Merced毕业证书)加州大学美熹德分校毕业证
一比一原版(UC Merced毕业证书)加州大学美熹德分校毕业证一比一原版(UC Merced毕业证书)加州大学美熹德分校毕业证
一比一原版(UC Merced毕业证书)加州大学美熹德分校毕业证
 
一比一原版(UNSW毕业证书)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一比一原版(UNSW毕业证书)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一比一原版(UNSW毕业证书)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一比一原版(UNSW毕业证书)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一比一原版(UoN毕业证书)纽卡斯尔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一比一原版(UoN毕业证书)纽卡斯尔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一比一原版(UoN毕业证书)纽卡斯尔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一比一原版(UoN毕业证书)纽卡斯尔大学毕业证成绩单如何办理
 
一比一原版(UD毕业证书)特拉华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UD毕业证书)特拉华大学毕业证成绩单一比一原版(UD毕业证书)特拉华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一比一原版(UD毕业证书)特拉华大学毕业证成绩单
 
An example of fishbone diagram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An example of fishbone diagram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An example of fishbone diagram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An example of fishbone diagram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Intern Event:從台灣淨零目標探討太陽光電設置量之可行性 】

  • 2. Agenda • 結論 • 淨零排放緣起與國際現況 • 2050 淨零排放政策 • 能源轉型目標與政策 • 台灣太陽能產業介紹 • 太陽能-政策面 • 太陽能-產業面 • 發展困境 • 附錄 2
  • 3. 資料來源 : • 台灣宣布 2050 淨零排放目標,預計 2030 年前投入約 4500 億至再生能源、氫能、儲能發展,並計劃在 2025 年將可 再生能源發電比重提高到 15.1%,2025 年將建置太陽光電 20 GW 容量;2050 年設置裝置量達 40~80 GW • 台灣太陽能產業過去受中國低價競爭影響,整體產能衰退,但近兩年政策挹注及產業動能轉強,加上台灣整體用電需 求擴大,裝置容量向上增加 • 政策面:政府引導綠能市場和「產業園區」「農漁畜電」「中央地方共同推動」三大發展為主軸 • 產業面:PV-ESCO 的商業模式有助於增加太陽能設置總量。台灣太陽能設備目前以民間業者居多,太陽能模 組擴廠迎接未來需求,然而短期仍有缺口 • 發展困境:繁瑣制度流程與土地面積不足為發展太陽能的最大阻礙 • 短期目標 20 GW 較難達成,但中長期目標 40~80 GW 可望實現 結論 3
  • 5. 資料來源 : 淨零議題源自 2009 年,2020 年後重視程度大幅提升 5 Net Zero Tracker、IPCC、國發會、環保署、中研院、自行整理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09 2013 2014 2015 2017 國 際 台 灣 眾多學者的研究指出全球 暖化的程度與累積碳排放 量有關 IPCC 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 若要停止全球暖化,人為淨 增加的碳排放量必須為零 簽定「巴黎協定」,聯合 國 195 個成員國期望共同 遏止全球暖化趨勢 瑞典是首個通過立法 確立 2045 年淨零排 放目標的國家 環保署開始匯編「中華民國國 家溫室氣體清冊報告」;公告 「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 (民國 102-106 年)」 核定能源發展綱領修正案; 訂定「能源轉型白皮書」 實施「溫室氣體管理法」,計 畫 2050 時減少碳排放量至 2005 的 50% 以下 - - - 國 際 台 灣 IPCC 特別報告指出若全 球氣溫限制升高 1.5 度C, 可以避免或減輕因氣候變 遷所帶來的毀滅性害 最大的碳排放國中國 承諾 2060 碳中和 「格拉斯哥氣候協議」明確表 述減少使用煤炭的計劃,並承 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資金 幫助它們適應氣候變化 英國成為 G7 第一個承諾 淨零的國家;所有承諾 淨零的國家已占全球經 濟的 16% 所有承諾淨零的國家已占 全球經濟的 91% 宣布將規劃「2050 淨零 排放」的路徑 公布「臺灣 2050 淨零排放 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溫 室氣體管理法」更名為「氣 候 變 遷 管 理 法 」 , 納 入 2050 淨零排放目標 - - -
  • 6. 資料來源 : • 淨零排放公式:(能源排放 + 非能源排放) – (負碳技術 + 自然碳匯) = 0。 • 2022 年各國淨零排放作為程度:已立法 (14%)、已制定政策 (29%)、宣示 (13%)、規劃中 (44%)。 • 台灣在 2021 年宣布 2050 淨零排放目標,並於隔年 3 月公布「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 • 經濟大國大多已經立法,展示追求淨零排放目標的決心。 2022 年已有 138 個國家宣布淨零目標 6 Net Zero Tracker、創新未來學校、各國官網、經濟部、自行整理 台灣 美國 英國 德國 中國 日本 淨零排放 目標設定 • 2025 不興建新燃煤 電廠 • 2050 再生能源發電 占比超過 60% • 2050 淨零排放 • 2030 前較 2005 減少 50-52% 溫室 氣體 • 2035 前實現發電 淨零碳排 • 2050 淨零排放 • 2030 相較2013, 溫室氣體減少 46% • 2035 100% 綠能 供電 • 2050 淨零排放 • 2030 相較 1990 減排 65% • 2035 利用乾淨能 源生產 65% 電力 • 2045 淨零排放、 2050 負碳排 • 2030 年較 2005 年降低 65% 的溫 室氣體排放 • 2030 年之前達到 排放峰值 • 2060 碳中和 • 2030 年將溫室氣 體排放量比 2013 年減少 26% • 2030 年之前結束 煤炭發電 • 2050淨零排放 作為程度 立法院正在審議 氣候變遷因應法 已制定政策 已立法 已立法 已制定政策 已立法 表 1-1:台灣與其他經濟大國淨零排放目標及作為程度比較
  • 8. 資料來源 : 短期以達成低碳為目標,長期朝向零碳發展 8 國發會、台灣電力公司、自行整理 主類別 次類別 2019 現況 2050 目標 現況與目標差距 非電力 產業住商 86.6 Mt 8.7 Mt -77.9 Mt 運輸 35 Mt 3.3 Mt -31.7 Mt 非燃料燃燒 26.4 Mt 10.5 Mt -15.9 Mt 電力 電力 139 Mt 0 Mt -139 Mt 碳匯 (抵銷項) 森林碳匯 -21.4 Mt -22.5 Mt 1.1 Mt 淨排放量 - 265.6 Mt 0 Mt -265.6 Mt 去碳電力 目標結構 再生能源 (60-70%) 火力+負碳排技術 (20-27%) 氫氣 (9-12%) 水力 (1%) 表 2-1: 2050 淨零排放規劃 圖 2-1:2050 去碳電力目標結構 • 去碳電力的規劃是達成淨零排放目標中最重要的項目,政府規劃在 2050 年能有 60% 至 70% 的電力源自再生能源,但 2021 年再生能源僅佔台電系統發購電量中的 6.3%,而燃煤與燃氣約占 80%,因此離目標還很遙遠。 • 淨零排放路徑分成短期 (2030) 與長期 (2050) 目標,短期為執行目前可行減碳措施,致力減少能源使用與非能源使用之 碳排放;長期則為布局長期淨零規劃,使發展中的淨零技術可如期到位,並調整能源、產業結構與社會生活型態。
  • 10. 資料來源 : • 2030 年之前預計投入 9000 億至淨零排放上,且預計將帶動民間投資 4 兆以上。 • 2023 年的淨零排放預算較前一年度增加 76.8%,達到 682 億,其中有 40% 流向「電力系統與儲能」發展上。 政策經費主要流向能源轉型 10 國發會、主計處 淨零轉型 12 項關鍵戰略 預算 (億) 風電/光電 73 氫能 8 前瞻能源 75 電力系統與儲能 272 節能 87 碳捕捉利用及封存 9 運具電動化 39 資源循環 27 自然碳匯 28 淨零綠生活 62 綠色金融 0.2 公正轉型 2 至 2030 預算分配 資源循環 淨零生活 低碳及負碳技術 森林碳匯 節能及鍋爐汰換 運具電動化 (19%) 再生能源及氫能 (24%) 電網與儲能 (24%) 圖 2-2:2030 之前 9000 億預算規劃 表 2-2:2023 年中央政府總預算
  • 12. 資料來源 : • 2021 年台灣總用電量達 2834 億度,其中用電量最高為工業部門 (57%)、次高為住宅部門 (18.6%),而 2022 至 2028 年用電需求年均成長 2.3%。 • 2021 年度電力排碳係數為每度 0.509 公斤 CO2e (二氧化碳當量),比前一年 (每度 0.502 公斤) 更高,主因為用電需 求大幅增加,須以燃氣、燃煤等發電方式供應用電,導致碳排提高,可見台灣減碳表現不佳。 • 能源轉型目標:藉由擴大再生能源設置,提升自產能源占比,邁向低碳化,並翻轉高進口能源依賴風險,使進口能源 依存度由 2021 年 97.4%,降至 2050 年 50% 以下,以降低國際能源市場衝擊與價格波動對我國能源安全影響。 增加零碳能源供給,促使電力供給結構轉向低碳、無碳化 12 圖 2.1-1:2022 至 2027 全國用電量預測 經濟部能源局、國發會、環境資訊中心 2,834 2,884 2,949 3,013 3,102 3,178 3,249 3,311 2,400 2,800 3,200 3,60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億度) 圖 2.1-2:2021 年台灣發電量各能源別佔比 1.10% 1.80% 6.00% 9.60% 37.20% 44.30% 抽蓄水力 燃油 再生能源 核能 燃氣 燃煤
  • 13. 資料來源 : • 台灣政府計劃在 2025 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提高到 15.1%,包括風力、太陽光電系統整合及儲能、新能源 (氫能、 深層地熱、海洋能等)。 政策推動 2025 年底前達成能源轉型目標 13 策略 措施 打造零碳能 源系統 最大化再生能源:擴大成熟光電風電布建,搭配前瞻地熱海洋能 零碳化火力發電:導入氫能發電,燃氣 CCUS 逐步去煤:短期混燒氨降低碳排,長期轉為安全備用 建構零碳燃料供應系統:提供產業運輸所需氫氨、生質燃料 適時導入先進技術,增加零碳能源運用空間:掌握全球前瞻技術動向,依 國內條件適時引進 提升能源系 統韌性 優先擴充再生能源電網基礎設施 擴大再生能源所需儲能設備 開創綠色成 長 打造綠能產業生態系:港埠風電專區、綠能新創產業 促進去碳投資與國際合作:促進公私部門綠能投資,建立國際夥伴關係引 進關鍵技術,並創造我國優勢去碳技術輸出機會 國發會、經濟部能源局 表 2.1-2:能源轉型策略與措施 能源種類 裝置容量目標 (MW) 水力發電 2,122 太陽光電 20,000 風力發電 6,503 地熱能 20 生質能 778 燃料電池 0.7 總裝置容量 29423.7 表 2.1-1:再生能源推廣目標容量
  • 14. 資料來源 :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嘉惠#2 6 月 (0.051) 大澤CC#8 9 月 (1.1236) 大澤CC#9 4 月 (1.1236) 興達新CC#2 4 月 (1.3) 台中新CC#1 4 月 (1.3) 台中新CC#2 6 月 (1.3) 協和新CC#1 6 月 (1.3) 協和新CC#2 6 月 (1.3) 太陽光電 (1.883) 太陽光電 (3.55) 興達新CC#1 12 月 (1.3) 興達新CC#3 12 月 (1.3) 太陽光電 (3) 太陽光電 (3) 太陽光電 (2) 太陽光電 (2) 風力 (0.125) 風力 (2.013) 太陽光電 (2.75) 大澤CC#7 6 月 (0.913) 風力 (1.964) 風力 (1.504) 風力 (1.51) 風力 (1.51) 其他再生能源 (0.011) 其他再生能源 (0.019) 風力 (0.511) 森霸#3 6 月 (1.1) 其他再生能源 (0.037) 台電-生質能 (0.5) 其他再生能源 (0.029) 其他再生能源 (0.008) 其他再生能源 (0.037) 太陽光電 (3) 新增燃氣電源 6 月 (1.5) 新增燃氣電源 6 月 (1.2) 新增燃氣電源 6 月 (1.3) 新增燃氣電源 6 月 (1.3) 通霄小型燃氣機組 4 月 (0.18) 風力 (0.903) 其他再生能源 (0.005) • 短中期 (2030 年前):優先建置技術已成熟的太陽光電、風力發電,致力達成太陽光電、離岸風電分別於 2025 年累計 設置 20 GW / 5.6 GW 與 2026-2030 年每年 2 GW / 1.5 GW。 • 長期 (2030 年後):極大化布建裝置容量,太陽光電將設置更高效率的矽堆疊模組,2050 年設置裝置量達 40~80 GW; 離岸風電則朝浮動式、大型化機組、擴大設置場域,規劃 2050 年設置裝置量達 40~55 GW;另扶植具本土化優勢前 瞻能源,規劃 2050 年設置裝置量達 8~14 GW。 再生能源設置以太陽能、離岸風電為推動重點 14 國發會、環境資訊中心 圖 2.1-3:2028 年以前電力新增供給規劃(單位:GW)
  • 16. 資料來源 : • 太陽能發電產業依技術可區分為矽晶、薄膜等兩大類,目前市場主流為矽晶太陽能電池。將矽半導體製作成 P 型與 N 型接面結構,當太陽光入射到 P 型與 N 型接面,可以引發電流。 • 台灣的太陽能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的矽晶片製造,中游的太陽能電池及模組製造,以及下游的太陽能發電設備、系統 建構。台灣主要以中游為主軸,透過水平和垂直整合改善原本台灣系統業者規模普遍較小且僅具中小型系統之現狀。 太陽能發電原理及台灣產業鏈介紹 16 StockFeel MoneyDJ 圖 3-1:太陽能電池示意圖 表 3.1:台灣太陽能產業鏈 圖 3.2:台灣太陽能產業上中下游整合
  • 17. 資料來源 : • 台灣太陽能產業經過 2005 年到 2010 年的爆發性成長後,於 2010 年至 2015 年維持穩定成長,但 2018 年因中國太 陽能 531 新政衝擊,台灣太陽能廠無法抵擋紅色供應鏈大量的補貼及壓價,加上歐美保護主義興起,對台灣課徵平均 20% 以上的關稅,整體產能逐漸衰退。 • 由於在上游及下游產業領域較為弱勢,且生產業者已全面退出矽材業務,台灣目前主要佈局在中游電池片領域,為全 球第六太陽能電池生產國。 台灣太陽能產業受低價衝擊影響 主要布局於中游 17 工研院、美國商務部 圖3.3:台灣光電產業產值 圖 3.4 :全球太陽能供應鏈市佔
  • 18. 資料來源 : • 台灣過去外銷市場規模較大,但近年因中國低價競爭導致訂單減少,惟內銷市場受惠用電需求抬升及政府對他國太陽 能模組進口限制穩定並逐漸成長。2022 年因全球再生能源轉型趨勢及美國通過新疆進口禁令,外銷訂單也逐漸上升。 • 為了滿足上升的太陽能需求,並符合淨零排放指引,政府以短期內 2025 年太陽能累計 20 GW 與長期內 2050 年 40- 80 GW 的設置量為目標。 • 截至 2022 年 8 月,太陽能設置量已來到 8.9 GW,市場預估今年年底累積設置量能來到 10 GW。 台灣內需市場穩定 太陽能設置裝置量逐年攀升 18 經濟部能源局、台灣電力公司 圖 3.6:台灣太陽能設置裝置量 2012 至 2022 8 月 圖 3.5:太陽能電池材料及元件/電池 2018 年至 2021 年內外銷比例
  • 21. 資料來源 : • 躉購費率制度 (Feed-in Tariff, FIT):政府依據再生能源成本等因素,訂定再生能源固定價格及收購年限,對再生能源 發電業者提供長期電力收購之協議,以促進再生能源發展,推動再生能源發電所發展出的能源供應政策。 • 因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光電整體建置成本上升,2022 年下半年的躉購費率維持與上半年相同水平。預期 2023 年因 通膨因素以及政府積極推動淨零政策,躉購費率將升高,增溫市場需求。 • 政府初期透過較高的躉購費率鼓勵綠電發展,長期則希望增加綠電憑證交易市場規模,且綠電的開發成本將隨著技術 成熟與補助支持而下降,躉購費率長期將回歸低檔。 預期躉購費率短期將小幅升高,長期會回歸低檔 21 台灣電力公司、資誠、經濟部標檢局、願景工程、自行整理 7.27 6.74 5.89 4.96 4.67 4.31 4.92 4.59 4.57 4.38 4.49 4.88 4 4.5 5 5.5 6 6.5 7 7.5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圖 4.1:太陽能躉購費率 (元/每度) 圖4.2:2021 年台灣綠電流向 台灣躉購制度 (93.5%) 憑證交易市場 (6.5%) 2021 綠電流向 綠電 採購者 台積電 (97.7%) 其他 (2.3%)
  • 22. 資料來源 : • 除了躉購費率保證太陽能電價以外,台灣亦在 2017 年引進綠能憑證交易,綠電市場呈現供不應求,交易價格有望成 為增設再生能源的誘因,且企業用電量若超過 1001 度,購買綠電的成本將低於傳統電價。 • 除了台灣本土政策目標以外,台灣許多企業皆因應全球 ESG 的浪潮,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如 RE100:企業承諾於 2050 年前使用 100% 再生能源,目前 Apple、Google、Microsoft 等企業皆有加入,身為供應鏈核心的台灣也自然 須參加協議,如台積電。 綠電憑證交易將會推升太陽能設置總量 22 綠能憑證交易優勢 「電證合一」 • 每度電會額外再加上再生能源憑證(綠電憑證)的費用(大 約 1 至 2.2 元) 受到國際認證 • 再生能源憑證 T-REC 受到 RE100 以及其他組織的承認,為 受到國際認證的綠能憑證 電力來源受政 府保證 • 根據業者提出的申請,由專家檢驗申請資料是否符合綠電標 準。因此具有再生能源憑證的電力都是透過官方認證的綠電, 因此也被稱為「綠電身分證 綠能多源供給 與使用的環境 • 再生能源憑證則支援綠能多元供給以及使用的目標,給予保 障,達到加速實現電業自由化的目的 綠電家、台電 0 2 4 6 8 330< 331~700 701~1000 >1000 營業用 綠電均價 表 4.2:綠能憑證交易優勢 圖 4.3:台電收費與綠電均價比較 (元/每度)
  • 23. 資料來源 : • 含經濟部所屬工業區、加工出口區及科技部所轄科學園區,除新設園區規範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外,亦依《再生能源發 展條例》規範用電大戶設置一定比例裝置容量。 • 農業局於 2022 年協助 40 場畜牧場設置綠能設施,裝置容量達到 180 MW;2023 年起,每年將設置 50 座案場、年 裝置容量增加 50 MW;到 2025 年畜牧場設置綠能設施、預估裝置容量達 330 MW 的設置目標 • 經濟部主動劃設漁電共生專區,在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已公告 1 萬 2533 公頃漁電共生專區,除可 翻轉傳統漁村經濟,也有助達成能源轉型,規劃漁電共生於 2025 年達 4.4 GW 容量為推動目標。 產業園區與畜、農、漁電共生亦為太陽光電發展主軸 23 行政院、農業綠能發展資訊網 畜禽舍, 60% 漁電共生, 1% 埤塘、圳路及農業水 庫, 6% 不利農業經營區, 15% 農地變更專案, 2% 農糧製儲銷設 施, 16% 圖 4.4:農業綠能配置 774 1,070 1,367 1,663 2,000 0 1000 2000 3000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圖 4.5:歷年農業綠能累積容量裝置 (MW)
  • 25. 資料來源 : • 傳統太陽能初始投資金額需求龐大,使業者、民間對於增設太陽能產生虧損疑慮。 • PV-ESCO (太陽光電能源技術服務業) 整合了台電的電能躉購費率 (FIT) 的機制和金融業的融資規劃,協助各單位在沒 有技術和資金條件下做到能源轉型。 • PV-ESCO 分為四種模式:委託設置模式、先設置模式、租屋頂模式以及能源管理模式。 PV-ESCO商業模式創造多贏,增加太陽能設置總量 25 就享知、Bureau of Energy 模式 定義 委託設置模式 • 業主自行出資或融資 • PV-ESCO 設計、施工、維護運作,並保證發電 先設置模式 • PV-ESCO 先行購地或選定場址建置 • 自 2020 年起,政府推動土地多元複合利用,有更多的農電、 漁電共生和公有地的使用機會 • 電廠確保可獲利後進行轉手 租屋頂模式 • 業主可能為政府、企業或民間,或其他類型持有屋頂的形式, 可零出資或部分出資 • 由 PV-ESCO 負責融資、設計、施工、維運,並保證發電 能源管理模式 • 業主已完成建置,PV-ESCO 專責維運確保獲提升發電效能 表 5.1:PV-ESCO 商業模式 圖 5.1:PV-ESCO 模式與土地提供者、融資單位關係 圖 5.2:中租全民電廠 – PV-ESCO 模式
  • 26. 資料來源 : • 2025 年太陽光電安裝容量達 20 GW 目標中,屋頂型太陽光電目標 8 GW,地面型太陽光電目標 12 GW,因政府政策 推動、加上躉購費率上調,地面大型案場建置數量近年增多,成長快速。 • 屋頂型太陽光電能包裝成投資商品,推廣速度較預期快,持續上調目標,經濟部也將修正法案,屋頂達一定面積需強 制設置太陽光電設備。 太陽光電安裝容量持續增長,以民間業者為主力 26 經濟部能源局 圖 5.2:太陽光電發電裝置容量(單位:KW) 圖 5.3: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同意備案裝置容量變化(單位:MW)
  • 27. 資料來源 : • 因國內需求強勁、政策支持,以及烏俄戰爭能源價格飆升、歐美加大發展再生能源力度,電池、模組廠訂單能見度高, 並積極擴廠。太陽能電廠也因應國內淨零目標持續投資擴張,同時也發展儲能。 受惠需求提升、政策支持,電池模組廠積極擴廠 27 各公司財報、自行彙整 預計擴充產能 聯合再生 (電池模組) • 全球電池總建置產能為 2.8 GW,因應國內需求成長,今年將投入新產能大 尺寸電池 M6 與 M10 產線,擴產後台灣太陽能電池產能將達 1.3 GW,模組 產能目標為 1.2 GW,未來兩三年至 1.5 GW。 元晶 (電池模組) • 對大尺寸 M6/M10 進行產線擴充,電池與模組年總產能均將分別達到 1.5 GW。2023 年中將增設第三條大尺寸 M10 模組產線,產能可增加 500 MW。 茂迪 (電池模組) • 太陽能電廠今年至 9 月底掛表約 33 MW,預計明年上半年可達到 70~ 80MW。 • 中國馬鞍山廠升級成 G12 大尺寸模組的生產設備,台灣廠全新次世代 N 型 TOPCon 大尺寸模組產品 MoPower-410 於 10 月量產。 安集 (電池模組) • 2Q22 進行產線調整,產能由 G1 轉進大尺寸模組 M6,也擴增 M6 產線。 • 自有電廠累積容量 86 MW,預計今年底可提升至 100 MW。 中租 (太陽能電廠) • 旗下太陽能案場已達 2,973 場,發電總容量已超過 1 GW,太陽能電廠累積 淨資產 1H22 上半年已超過達 400 億元,年增 24%。 • 儲能案場容量已投資 400 MW,其中 130 MW 已完成,並設定中期儲能建 置容量目標在 600 MW 至 800 MW 之間。 表 5.2:各廠商預期擴充產能及近況 圖 5.4:台灣本土模組產能和需求變化(單位:GW)
  • 29. 資料來源 : • 台灣地處亞熱帶,日照時間長,適合發展太陽能,然而地狹人稠,且全島 2/3 土地屬高山地區,可安裝太陽能設備的 土地面積相當有限,政府推動水域型光電、產業園區、漁農電共生等政策試圖改善。 • 雖然技術改良後的太陽能板並不會自行溶解或滲出液體造成環境污染,但民眾普遍仍會擔憂污染相關問題,影響農電 共生、漁電共生等推廣,加劇太陽能業者取得土地困難。 最大困境為土地有限,對污染擔憂加劇取得難度 29 世界銀行、能源資料庫、得恩能源、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擔憂問題 疑慮說明 使用年限後衍生的汰役/廢棄 模組回收問題 環保署建立模組回收與利用機制,已成立模組回收基金, 規範設置者預繳模組回收費用 (1,000 元/瓩),且每片模組 都有編號及列管。 對生態環境影響 政府優先推動屋頂非生態敏感地區,以嚴重地層下陷不利 農業經營地區、水域空間 (浮動式,複合利用有限土地)、 已封閉掩埋場及部會閒置土地推動設置,降低對生態環境 之影響。 電磁波等危害 模組輸出為直流電,不會衍生高頻幅射問題。設備整體產 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電腦等一般家用電器,故運轉時並無 電磁波危害人體之疑慮。 表 6.1:常見太陽能污染疑慮 圖 6.1:台灣太陽能光電潛力分佈圖
  • 30. 資料來源 : • 太陽光電為間歇性發電的特點導致電力供給急遽變化,除發電設備之外也需要充分的儲能設備來調節電力平滑輸出及 減少對電網衝擊。 • 2021 年經濟部要求台電規劃至 2025 年儲能建置目標 1,000 MW,除了 160 MW 台電自建,其餘 840 MW 將由民間 業者興建,台電透過電力市場採購、調度來作為緊急調度措施。能源局也規劃於 2024 年 4 月以前在地面型光電案場 完成 500 MW 的儲能設置。 • 民間向台電申請儲能併網者總容量 3,906 MW,遠超需求,但實際完成建置並參與台電輔助服務僅 38.3 MW,主因儲 能建置成本高,還有電池、資金取得等問題。 儲能設備總量不足恐影響電力供應穩定 30 環境資訊中心、台灣電力公司、經濟部能源局 問題 狀況 難以取得電池 儲能系統所需的鋰電池與電動車電池相近,電動車 需求量大且穩定,儲能系統對電池的需求不穩且無 法簽訂長約,導致儲能系統不容易購得電池。 資金取得困難 儲能系統沒有綠電躉購,需參加電力市場競標才有 收益,不易取得融資。 虛占饋線容量 各地可併網的饋線容量有限,有業者先藉申請併網 占住饋線容量,再轉售圖利。 圖 6.2:電力負載日變化圖(單位:萬瓩) 表 6.2:儲能發展主要問題
  • 31. 資料來源 : 申請電業籌設 取得土地容許 或變更證明 取得施工許可 施工 取得電業執照 • 台灣發電業分成三種,第一型是裝置容量大於 2 MW 的大規模電廠,第二型自發自用,第三型是裝置容量低於 2 MW 的小規模電廠。直接申請第一型程序冗長,其中以土地變更為最。 • 因國內再生能源憑證需求大增,以及擴廠需要,許多發電設備業者申辦第三型轉第一型,但行政程序冗長,要 8 至 12 個月才有機會轉型成功。 繁瑣的制度流程為進入綠能憑證交易的一大阻礙 31 環境資訊中心、經濟部能源局、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發電設 備類型 範疇 申請程序 特點 第一型 發電業依電業法及其相關 規定,設置利用再生能源 發電設備,主要指大於 2 MW 的大規模電廠 較繁瑣,半 年至 1 年以 上不等 申請再生能源設備認定, 2 MW 以上由中央主管 機關認定,未達由地方 主管機關認定 第三型 裝置容量未達 2 MW 之再 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 較簡便,1- 2 個月內 電力多全額躉售或少數 自發自用,未能自行轉 供民間需求單位 管制類別 性質 申請時間 容許使用比例 土地容許使用 原地目容許設置太陽光 電 約兩個月 依相關規定 土地變更使用 2 公頃以下,地方政府 審議 約七個月 100% 2-30 公頃,內政部授權 地方政府審議 約一年 30 公頃以上,送內政部 審議 表 6.3:第一、三型再生能源設備類型比較 表 6.4:各類型土地使用管制作業比較 圖 6.3:第一型再生能源設備認定申請流程
  • 32. 資料來源 : • 短期 : 2025年 20 GW 恐無法達成 • 從成長趨勢,若需成長至 20 GW,未來三年平均成長須為每年 3.3 GW,然而過去三年太陽能裝置容量分別成長 1.7 GW、1.9 GW、2.3 GW, 離平均成長 3.3 GW 仍有相當一段距離 • 繁瑣的制度和程序導致綠能憑證交易及漁電共生專案無法迅速通 過審核,進而無法有效增加設置量並達成太陽能裝置容量 4.4 GW 的目標 • 太陽能業者的擴廠進度也受全球缺工、缺料影響,短期內無法滿 足龐大需求 • 中長期 : 政策目標為 40~80 GW,40 GW 依照目前的成長幅度來看有 機會達成,然而若須達到 80 GW 要修法來達成 • 若依照目前的成長幅度,成長至 40 GW 每年只需成長 1 GW,成 長幅度合理 • 如需成長至 80 GW,則政府需改善政策冗長的程序,達到畜農、 漁電共生目標,也能促進綠能憑證交易的發展 • 國內太陽能廠將因應國際再生能源趨勢上升及中美供應鏈脫鉤增 加擴廠,電池模組供給無虞 淨零指引短期目標較難達成,但中長期目標可望實現 32 經濟部能源局、農委會、自行整理 未完成整合 87% 完成整合 13% 圖 6.4:台灣漁電共生土地整合狀況 圖 6.3:2025 年 20 GW 成長趨勢圖
  • 33. 資料來源 : • 台灣宣布 2050 淨零排放目標,預計 2030 年前投入約 4500 億至再生能源、氫能、儲能發展,並計劃在 2025 年將可 再生能源發電比重提高到 15.1%,2025 年將建置太陽光電 20 GW 容量;2050 年設置裝置量達 40~80 GW • 台灣太陽能產業過去受中國低價競爭影響,整體產能衰退,但近兩年政策挹注及產業動能轉強,加上台灣整體用電需 求擴大,裝置容量向上增加 • 政策面:政府引導綠能市場和「產業園區」「農漁畜電」「中央地方共同推動」三大發展為主軸 • 產業面:PV-ESCO 的商業模式有助於增加太陽能設置總量。台灣太陽能設備目前以民間業者居多,太陽能模 組擴廠迎接未來需求,然而短期仍有缺口 • 發展困境:繁瑣制度流程與土地面積不足為發展太陽能的最大阻礙 • 短期目標 20 GW 較難達成,但中長期目標 40~80 GW 可望實現 結論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