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108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1
目錄  
序  
一、什麼理由會使你想去休閒農場—薛詠萱、林哲宇、張禹安、謝宗恩  
二、有機蔬果的消費行為—林匯恩、林劭瑜、林芸廷、黃譯玟  
三、在城市中,我們能呼吸的新鮮空氣究竟剩多少?—方翊翔、湯昕嶬、許勝芳、李
柔嫻  
四、有多少人購買伴手禮—施雅文、吳倪慧、吳孟津、許恒瑜  
五、個人期望的城市與家—葉登翰、呂晨瑄、陳立綾  
六、偷竊的影響因素—吳季蓉、劉季蓁、劉翊雯、游誌賢  
七、食農教育普及度與意願調查—王舒瑾、曾文昱、游淨思、蘇洺錚  
八、現代女性的價值選擇—曾舒荷、林益傳、林彥宇、洪培翔  
九、工作地點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張露、李品萱、許逸德、劉俐伶  
十、防災知識隨堂考—吳子頤、沈至謙、姜妍汝  
十一、早餐文化—楊喆安、劉黃尚恆、邱馨慧、魏暄  
十二、對另外一伴的職業期望—呂俐瑩、林釗立、黃瓈巧、黃絹雯  
十三、理想的住屋型態—蔣嘉蒞、孫永哲、陳建宇、陳怡婷  
十四、社區建設發展對地方認同感的影響—徐安億、詹閎晴、朱雁玲、顏子瑄  
十五、台中居民生活品質滿意度整體—邱家柔、許偉倩、葉子敬、李承翰  
十六、台中市民性行為習慣—郭凡瑀、王顥諭、王昱揚、鍾文心  
十七、環保有沒有?—王凱平、王愷伶、徐小雯、陳亭均  
十八、遊客垃圾處理—陳禹璇、林思岑、林筱萍  
十九、台中市居民藝文活動興趣調查—劉威晨、何秦儀、魏頌恩、楊淳惠  
二十、淺談循環經濟—張雅淇、謝舒評、黃柏卿、鄭家謙  
2
編輯部的話  
  
   一群對於大學課程毫無概念的大學生,一同選修這門「居住與城市研究」
的課程,開始對於周遭的城市產生感覺,首先發散思考,討論城市中許多不同
的議題,再一起聚焦,分成小組來要研究問題在課堂中我們學習如何設計問
卷,也上街頭訪問、實做田野調查,藉著許多的挫折以及一次次田野的累積,
最後我們統計其數據,然後學習如何使用工具畫圖表,也試著分析圖表跟累計
結果;也有人在每次的田野中觀察城市,並居民訪談,讓從外地來念書的學生
熟悉台中,也讓原本住在台中的同學更認識腳下這塊土地。  
   二十組社會系大一學生、二十組不同的題目,希望可以讓閱讀我們研究過
程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去討論城市,發現不同的議題,並更加的認識這片土
地,這門課可能不是一般的上課內容,而是要讓學生主動發聲,聽聽自己想了
解什麼,並確確實實地了解這些議題。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研究刊物,也感謝所有幫助這群學生完成這門課程的老
師、同學、居民,以及這座美麗的城市!  
  
                                   
            編輯部全體  
3
4
一. 研究動機
大方向為結合農業與觀光,目的是調查休閒農場吸引人之處並分析客群。
二、研究問題
農場觀光或者休閒農業最忌諱的便是失去產品的特殊性,而休閒農業如果特色無
法區隔,往往在單一地區中造成相互競爭;而以農業生產作為休閒資源,亦明顯顯示
出這樣的遊憩資源缺乏多樣性,其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在遊客不再趕到新鮮感時,休
閒農場即無以維持。然而目前我們所觀察到國內的農場觀光或者休閒農場卻漸漸有走
向觀光化的趨向。農場觀光與生態觀光的差異是農場本身就是人為開發的場所,藉由
人為的設施而非自然景觀資源提供觀光體驗,所產生的矛盾並不如同生態觀光又要開
發作為觀光區,又要保護當地的自然資源。但是若農場觀光化的營利效益大過於農場
品本身時,或許便使得農場觀光失去原有的農場資源特色,而與一般風景區的觀光行
為沒有兩樣。
三. 研究設計與資料收集方法
在資料收集的部分,我們使用的是問卷調查這個方法。因為我們這組是在第一次
田野調查之後才換新的題目,所以考量到實體問卷資料的收集量可能會不足,我們也
在網路做問卷調查,兩邊加起來總共有67份。
我們將資料做成圖表,並且以各種不同的變項與項目做比較,想試試看會不會產
生不同的研究結果。
四. 資料分析與發現
我們組曾經換過主題,而現在這個主題則是出自於老師給的意見。當時我們絞盡
腦汁也想不出來可以做甚麼主題,但碰巧那天上課時,紅土學院的學姊來課堂上講了
關於其他主題與紅土學院專題的相關性,還有一些沒有人做的領域,於是我們組從中
獲得靈感,在決定了要做關於”休閒農場”的主題後,我們就去詢問了學姊的意見,
他告訴我們如果要做這個主題的話,可以將自己假設為擁有農場且想要將農場改造成
休閒農場的農場的主人,或是想要轉行做休閒農場的新農場主人,想要知道現在普遍
5
大眾對於休閒農場有甚麼想像、有甚麼期待,或是比較喜歡哪一類的休閒農場、比較
喜歡休閒農場裡面有甚麼等等。如此一來我們會更好設計問卷,在做資料整理或是要
報告時也比較好發揮。
後來,我們在許多地方發放問卷請路人幫我們填,不過因為我們換過主題,為了
防止問卷樣本數不夠,所以我們同時也做了網路上的問卷,請組員們轉傳給身邊的親
朋好友們幫忙填。最後,我們做資料整理時發現我們得到的樣本數比想像中的還要
多。
當我們將數據都輸入且做成表格後,我們開始將裡面的數據製作成圖表,並且將
不同的項目放在一起做比較。其中,我們將問卷中的基本資料和問卷中主要的,有關
休閒農場的問題做交叉比較,好比說在基本問卷中,我們主要使用的是性別、年齡還
有職業;在問卷的主要問題上,我們則是有提出了,是否影響購買農產品的意願、是
否影響接受的門票的價位,或者是是否影響曾經前往過休閒農場與否、一同前往的對
象等等。
在經過一連串的研究與分析之後,我們又做了一系列的圖表。在看到結果之後我
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不管是甚麼項目,似乎性別或是職業的分布對問卷
結果的影響都差不多,並沒有特別大的落差。然而,年齡就不同了。不同年齡給出來
的答案都有明顯的差異。
好比說十九歲以下的人大多可以接受的票價落在兩百元以下,但二十到二十九歲的人
可接受的票價甚至可以到四百元以上。
而關於 Wi-fi 的有無,二十到二十九歲希望休閒農場有 Wi-fi 的人明顯的也比其他年齡
層的顧客要來的多。
6
其中我們覺得最特別的是,在設計問卷的題目時,我們原本以為年紀越大的人對遊園
車需求會越大,然而經過我們的圖表發現,在我們調查的樣本中,十九歲以下以及二
十到二十九歲這兩個年齡層中需要遊園車的人數還是多於不需要的,而在三十到三十
九歲以及四十到四十九歲的樣本數中,沒有任何人不需要遊園車,反倒是五十歲以上
的,需要與不需要遊園車的人數是一樣的。
資料整理方面,我們是大家分工合作,一個人做一個部分,讓資料的整理能更快
速完成也更精確。而關於統計圖表,我們做了很多變相比較,讓我們了解其中的關連
性,以便把資料做出更詳細的分析,使資料更可以完整地呈現,並達到我們要的結
果。
經過幾次的經驗之後,我們發覺其實資料整理跟分析並不如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資料整理很費時費力,且容易出差錯,因為每個細節都很重要,一但有一小部份出了
7
差錯,最後的結果便有可能全部是錯的,所以我們更需要互相分攤工作,有問題的地
方互相協助解決,使資料能更完整的呈現出來。
五. 結果與討論
我們最初的研究目的便是能夠真的幫助他人,而不是為了課堂而做的作業,像老
師說的,我們的題目放在我們面前,我們自己也想要打開來看才可以,除了自己有興
趣也要能夠幫助別人。
做研究的時候,我覺得我們這組遇到最大困難,就是我們剛開始設定的題目太
難,除了受訪者難回答以外,我們自己在設計及整理的時候,也感到困難重重。除此
之外,田野調查也是相當大的挑戰,畢竟多數路人看到問卷都會拒絕,但當我們表明
我們是大學生後,大多數人都會幫助我們。雖然過程很辛苦,但覺得很有收穫,也了
解別人做問卷的辛苦,有能力就會幫忙填。我想以後如果學弟妹修這堂時,發現一開
始設定的題目太難,可以直接認賠殺出,換個新題目,或許問題就會少很多。
8
9
研究動機:
我們的研究動機是想了解人們對於有機蔬果認不認同以及有無購買習慣,並且
透過問卷了解,有機蔬果跟其他蔬果的價差大約多少是人們願意購買,且是在
可以接受範圍的價格。也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有機蔬果認證的使用方法,讓大
眾能對有機蔬果有更深的認識與信任,並加以改善小農的處境,使台灣的有機
產業越來越興盛蓬勃,身體健康方面也較無太多的疑慮。
研究問題:
我們參考的資料是《台灣有機蔬果驗證與消費行為》,可以發現因為國民的生活
水準提高,連帶的對食物的需求由量的滿足,轉變成為質的追求,有機產業也
因此興起,然而並非每個人都對有機蔬果有清楚地了解,導致消費者並沒有受
到刺激而去購買有機的商品。
我們透過五十份問卷,想要深入探討民眾對於有機蔬果有多深的了解,畢竟在
這個經濟發展越來越進步的時代,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人們可能願意購買相
較於普通蔬果價錢更高的有機蔬果,而且有機農業的發展不僅對人類的生命健
康有益,對大自然的生態維護也有一定的幫助,是具有正面意義與肯定效益的
新興產業,但是人們卻對這些蔬果的栽種、銷售通路、認證標章不甚清楚,可
能是因為政府的法令規章還需要研討謀求改進,或者諸多其餘零碎的原因,但
無論如何,就算有機農產品的益處多,沒有經過驗證的程序,民眾也不會輕易
從口袋掏出錢來購買機農產品。
假設在未來的某一天,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購買有機農產品,或許政府也該提早
思考如何延續這樣子的模式,讓人們能夠一直擁有有機農產品可以食用,因為
台灣的農業相較於其他國家更受自然環境限制,水源水質及土壤的污染、個人
經營農地面積狹小、病蟲害等等問題,這些都需要在從政策作為及農業科技研
發,透過政府與民間企業相互配合,繼續加強謀求改進。
研究方法:
組員在事前多次討論並設計問卷,田野調查時先規劃路線,將印好的問卷分給
四個人,沿著路線各自隨機抽問路人,以便在時間內讓接觸的人數最大化。
10
我們除了 10 個主題問題外尚有 6 個基本資料調查,包括性別可能與文化中對
於性別期待或刻板印象有關;年紀可能與時代背景下所受的影響有關;收入可
能與自身經濟能力有關;學歷可能與所受制式教育及社會地位有關;職業可能
與工作環境及相關人事物的接觸有關;原住民或新住民可能與生活型態或自身
文化有關。
研究發現:
資料整理與分析的方法和步驟:我們的問卷中有是非題、單選題、多選題三種
題型,而為了方便統計,則須將各題型量化後再觀察數據,並找出相關處做成
圖表。
藉由資料中文字描述的差異利用交叉表列說明發現
計數 - 自己覺得是否了解小農成本	
   性別	
  
學歷	
   女	
   男	
   N/A	
  
總
計	
  
國中以下	
   	
   1	
   1	
   2	
  
高中	
   3	
   3	
   	
   6	
  
學士	
   26	
  
1
2	
  
	
   38	
  
碩士以上	
   3	
   1	
   	
   4	
  
N/A	
   1	
   	
   	
   1	
  
總計	
   33	
  
1
7	
  
1	
   51	
  
我們總共整理了五份比較,而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出我們的樣本中以性別來看是
女性占多數,以學歷來看是學士占多數,就結果而言「發問卷」的對象以女性
以及學士學歷的成功率較高;也可以看出在我們的樣本中,沒有出現既定認知
11
中可能因性別差異而造成男性學歷普遍比女性高的狀況。
計數 - 可接受的有機 or 小農自栽蔬果與市價價差	
   月所得	
  
性別	
   1	
   2	
   3	
   4	
   5	
   N/A	
   總計	
  
女	
   12	
   3	
   7	
   4	
   6	
   1	
   33	
  
男	
   3	
   1	
   3	
   5	
   2	
   3	
   17	
  
N/A	
   1	
   	
   	
   	
   	
   	
   1	
  
總計	
  
1
6	
  
4	
  
1
0	
  
9	
   8	
   4	
   51	
  
延續性別的角度,從上圖可見性別與收入沒有絕對關係。
藉由因果圖、長條圖、次數分配表等說明發現	
  
↑由上圖可見不論男女,在年齡”2”的區間具有最高比例的採購與食用有機食
品習慣,可見有機食品的消費客群不只是家庭主婦或年長者,80 或 90 年代的
人們也相當注重。
12
↑由上圖可見學士學歷對在的小農有較高的肯定,即使小農無法申請有機認
證。
↑如上圖可見女性對可接受的價差具有更高的寬容度。
在 51 份樣本中,只有 9 份知道政府所推行的蔬果履歷,而沒有任何一份有使
用這個政策的習慣,由此可見這並不具有當初政府所說的成效,而由對有機蔬
果成本的理解、對政府認證的信任等可見在有機食品的消費上不論是政府或消
13
費都尚未成熟,但在看到年輕一代較強的消費意願可知在食品安全上的把關仍
有市場需求,然而可接受的價差不一定能滿足食安背後的龐大成本。
研究結論:
回顧動機及背景:
近期新聞屢屢爆出食的不安全,也讓我們想對食安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我們調
查的方向主要以民眾對有機產品的認可與接受度,以及有沒有使用有機認證標
章習慣、信不信任這個標章為主。
主要發現:
我們發現政府即使有推行認證標章,但卻落實得不足夠,導致很多人即使願意
花錢購買有機小農產品,但沒有評斷標準,也不認為市售有機產品一定就是有
機的。這代表政府在落實此政策下還有許多的不足,包含生產中的品質把關、
標章的宣導等。而在《台灣蔬果驗證消費行為》中也有相同看法,認為台灣農
業法規正面臨新舊交替期間,有許多銜接上的衝突,但他持著正面想法,希望
之後能步上正軌。
次要發現:
女性較能接受小農成本與一般市售產品的價差,推測可能與平時常去買菜有
關,較能理解菜價或在意吃得養生。
調查方法的侷限:
使用問卷調查法可能較主觀,是民眾照平常的習慣去回想,可能會有誤差、誤
判的情況,或者不理解我們設定的問題而亂答等等。在我們整理資料的過程
中,就時常發現誤答的情況,例如:性別沒填、複選或是前後矛盾的情況也有
出現,這些都是使用此方法較難掌握的情況。
心得:
我們此次研究方向是有更動過的,第二次設計時比較匆促,有些問題並沒有詳
細考慮過是否大眾化,導致有部分人在填寫上辨識較為困難,或者有些不夠詳
盡之處,像是有些問題沒有加上「其他」這個選項,這些都可導致我們的研究
14
結果失準。下次做研究應該更加完善的注意這部分,會使我們整理資料更加事
半功倍。
我們這次探討了有機食品、在地小農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還有大環境對於食
安議題的影響,對此議題也算有基本認知。下次可以往小農與外來農作的收益
差別,及是否能支持小農繼續生產來做研究,或是探討基改與非基改農作在市
面上流通的情況與消費者的反應等等。
參考文獻:
張正英(2010)。《台灣有機蔬果驗證與消費行為》。
15
16
一、研究動機
隨著人類生活與經濟快速進步的同時,我們疏忽了生態的重要性,每件事情的背
後都要付出代價,破壞環境所要付出的代價便是我們自己的生命與健康,那麼多的環
境議題裡,我們組員一同挑選了近年來危機日益凸顯的問題--空氣汙染,PM2.5(懸浮
微粒)對人體危害日漸引起大家的重視,有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人死於肺癌,越來越多
人有支氣管方面的疾病,而人口越集中的都市地區和工業地區問題則越嚴重。
二、研究問題
我們問卷調查除了基本資料外,首先訪問民眾對於新鮮空氣的定義為何,而除了回答
要呼吸起來舒服以外,大多數人以 PM2.5 的指數作為鑑定空氣品質的標準。
另外與我們研究問題有關的有書本「空氣汙染防治學」,作者黃正義與陳玉琨兩人,
細述基本原理,詳載應用與防治之道,並增列台灣地區空氣污染現況及防制策略,內
容充實符合需要,對於最近發展之防治新技術亦羅列書中,是為空氣污染入門的好
書。
透過問卷的調查,最後我們能發現在臺中活動的民眾對於空氣品質的看法以及如何去
改善,是否需要政府政策的改善等等的意見
三、研究設計與資料統計方法
根據我們統計的資料發現,在東海的居民或遊客普遍認為台中空氣品質不佳,但是在草
悟道那邊的遊客跟居民反倒是認為台中空氣品質他們都還可以接受,甚至有些人也滿
意台中的空氣品質,在東海大學附近有火葬場、工業區等等會產生空氣污染的來源
四、資料分析與發現
17
(一)台中的居民或遊客會不會戴口罩?
我們在東海訪問的對象年齡層幾乎都在 18 歲到 30 歲中間,橘色是代 18~30 歲的人
口,1 跟 0 代表是否是當地人,又以當地人為多數,多數的當地人都認為東海的空氣
品質並不佳,不論是在東海的居民還是草悟道的居民都會選擇戴口罩來防範空汙
(二)社會上不同職業的人會不會因為空氣選擇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在這圖表裡,橘色代表學生,藍色是自由業,我們訪談的對象以學生居多,他們
普遍覺得台中空氣品質不佳,多數的學生會選擇搭乘大眾運輸空氣避免空氣的汙染。
(三)認為空污來自工廠或沙塵嗎?
0
5
10
15
20
25
30
0 1
1
2
3
4
0
5
10
15
20
25
0 1
0
1
2
3
4
18
在東海的當地人跟遊客多數都認為工廠汙染跟沙塵是導致台中空氣汙染的來源之
一,下圖是在草悟道訪談的圖表,草悟道的居民跟遊客反而沒像東海一樣有那麼大的
差距,他們對於台中空氣品質的滿意度反而是比較接近的。
在 2 次不同的訪談中發現周邊環境影響空氣的品質差異很大,在工業區附近的居
民會受到工廠所排出的廢氣讓人民感到空氣品質糟糕,但是在遠離工業區的草悟道就
比較沒有工廠廢氣的困擾,但是還是會有交通空氣汙染的問題。
五、結果與討論
當小組在探討台中市民對於空氣污染的看法以及當地居民對於該地區的空氣污染
個人想改善的政策方案時發現其實調查結果十分兩極,有些地區的居民對自己所居住
環境的空氣品質很滿意而有些居民不但對空氣品質有很大的成見也希望政府能夠制定
政策來改善空氣污染,我們對於此空汙調查的居民滿意度調查結果很驚訝,原來不同
地區居民對於當地的空汙想法差異這麼大,也有許多人提出的改善方針也讓我們感受
0
5
10
15
20
25
30
0 1
0
1
0
0.5
1
1.5
2
2.5
3
3.5
0 1
19
到原來空汙對很多人造成影響,人們也都希望政府能夠制定政策來改善空汙,許多人
提出希望在社區內多種植植物,藉由種植植物來改善整體的空氣品質。在每次的田野
調查,讓我們學到很多,一開始認為發放問卷不是件難事,但是在經過這幾次的田野
調查後發現其實多數人對於被詢問問題及協助填寫問卷有很大的排斥,導致我們發現
原來製作田野調查並沒有那麼容易,但是在經過幾次的挫敗後,不但讓我們在過程中
訓練了我們的耐心以及面對陌生人所必須具備的勇氣。
未來研究可以改進的地方:
在設計問卷時可以多增加問題選項並且問題和選項的設計更清楚讓進行田野調查
的民眾知道我們的詢問方向,在進行田野調查時發現大部分民眾對於開放式題目的設
計較不善於作答。
未來可以發展的研究方向:
如何預防受空氣污染對健康狀況所造成的影響,如何有效及具體的訂定出能改善
空汙的政策
自己總結:
我認為空氣污染所造成的影響不止限於對社會的影響,而是對全台灣甚至擴及到
全世界,所以我認為對於空汙不能再僅限於口頭上對政府的期望,而是要以個人的作
為、習慣開始改變,希望在未來空汙能改善,並且讓我們生存的環境更加健康,不受
空汙所帶來的影響所危害。
六.主要發現
經過多次的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接受調查的人普遍認為台中的空氣品質不好,
但其實在初期在草悟道調查時,當地的居民大多都對空氣品質感到滿意,而在東海大
學附近的居民就壓倒數的認為空氣品質很糟,這是非常有趣的發現。我們的推論是因
為草悟道附近的居民離工業區較遠且附近有許多綠地,空氣品質與東海附近相對來說
比較好。而我們也發現通常在三十歲以下的民眾比較認為空氣品質很差,我們想這是
因為年輕族群較可以透過網路獲得較直接的資訊,畢竟有些時候空氣品質的好壞不能
用肉眼觀察,這也只是我們的推論而已。而我們這幾次的調查都受限於民眾,因為我
們每次都只能在早上訪問,而通常訪問到的大多是當地人而非遊客。
20
21
研究動機
在人來人往之處,例如:轉運站、火車站附近,皆充斥著伴手禮店,而那些路過的
人們真的會停下來買伴手禮嗎?這令我們感到十分疑惑且好奇,因此開始著手調查。
研究問題
藉由⟪伴手禮購買動機、購買情境、感官體驗與炫耀性消費之關係⟫研究論文比對
後,可以印證出購買伴手禮的動機不外乎是滿足心理、購物分享,餽贈他人等。
對傳統社會而言,「單價不高」、「體積不大且攜帶方便」、「某地特產」,此
三方面為考量因素。而對我們這次的研究將利用文獻來分析購買動機和購買情境。得
知購買動機主要是為了滿足自我生理和心理層面的需求。在購買情境方面則是 (一) 社
會環境 (二) 時間觀點 (三)任務界定
伴手禮購買者以主要年齡在 31-40 歲,已婚,職業為工商服務業、軍公教的女性
居多。
資料收集的方法與步驟:設定好題目及問題,列印出來後,上街發放問卷收集路
人的答案。
資料分析與發現
此研究利用問卷調查來發現有多少人會購買伴手禮,他們會購買甚麼型態的伴手
禮。
而資料轉化成圖表來表示各個年齡層和哪個職業會多常購買伴手禮和身為
在地人是否會常常購買在地的伴手禮。
因為我們做問卷的地點在台中,所以我們的問題有提到是否為台中人。這個問題
有助於幫助我們了解身為本地人會有多少人購買本地的產品,而我們了解到除非是要
送給親朋好友,否則,他們不太會購買伴手禮。
而在這些問卷回答裡面,我們可以發現不是台中人購買頻率比是台中人還要高,
也因為當時做問卷的時間在早上,所以我們訪問的對象基本上是學生或者商人。我們
能發現商人的購買率比學生還來的高,因為我們可以知道因為商人要拜訪許多客戶,
增加成功的機率,所以會購買伴手禮給他們的客戶,因此商人會購買伴手禮的比例較
22
高。藉由這兩個資訊做交叉比對,我們可以發現到不是台中人的商人購買頻率為最高
的。
購買伴手禮這個主題跟之前有人做過的伴手禮購買行為之研究的主題可以互相連
結,可以讓我們了解購買者是被甚麼伴手禮的外觀所吸引,也可以讓我們更了解不論
是交通位置還是伴手禮的各方面特色,該如何吸引到人上前購買。
研究結果與討論
我們發現了很多商人會購買辦手禮,而且購買的金錢大多介於 500-1000 元很少
有學生夠買的金錢會超過 1000 元,購買超過 1000 元的人幾乎都是已經有工作的人,
所以購買辦手禮金額的高低,必然跟購買人是否有工作有某些關係。
我們最一開始的題目是"多少人會在火車站購買辦手禮",但是之後我們發現,如果調
查範圍只侷限在火車站的話顯的有點單調,所以經過一翻討論後,我們決定把原題目
改為"多少人會購買辦手禮",而非多少人會在"火車站"購買伴手禮。
至於研究動機我們從頭到尾都是秉持著好奇多少人會購買辦手禮,來支撐我們調查的
動力。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不少的困難,像是研究方法的侷限、訪談對象的限制
⋯⋯等等。過去關於伴手禮的研究,以我們蒐集的文獻來看,大多都是針對在伴手禮的
包裝與顧客購買意願的關係,或者是店面裝潢與顧客購買意願的關係,而我們這組則
23
專注於人與購買行為之間的關聯,像是何種性別較會購買伴手禮、何種職業族群的購
買需求較大······等等。因此我們使用實地街頭訪談來進行此研究,但在實地訪談的過程
中,我們發現由於這門課的授課時間是在早上,因此我們的數據來源大多為學生族
群,導致研究結果較少其他族群的資料。且我們實地訪談的地點位於勤美、火車站,
為眾多人潮來往之處,每個人都非常的繁忙。雖符合我們研究主題的設定地點的條
件,但同時也因此較易被拒絕接受訪談,資料的蒐集也就相對受侷限。
經由多次的田野及資料的統整,讓組內先前的研究更具意義且實際。從一開始的
毫無頭緒,連研究題目都沒想法,到現在多次的組內及與老師的討論,使得當初想破
頭才想出來的研究,有了更加明朗的發展,但過程中也並非順遂,像是研究的各種侷
限,研究結果不如預期⋯⋯等,但儘管如此,遭遇這樣的狀況不僅沒有破壞我們的信
心,反過來則是更加凝聚團體意識,使得從前到現在的田野及資料處理情況漸入佳
境。
引用資料
http://thesis.lib.stust.edu.tw/theabs/site/sh/detail_result.jsp?id=097stut0121024
http://scholar.googleusercontent.com/scholar?q=cache:ZZxRHQLHTL0J:scholar.goo
gle.com/+%E4%BC%B4%E6%89%8B%E7%A6%AE&hl=zh-TW&lr=lang_zh-
CN%7Clang_zh-TW&as_sdt=0,5
http://tfir.tf.edu.tw:8080/ir/handle/987654321/1155
24
25
如何從改善城市氛圍、居住環境,使人感到更有歸屬感,而非疏離及冷漠。  
        研究問題  
        我們的研究主要是因為剛上大學,離開熟悉的家與城市,所以想到這個問題,一個
人會如何去想像或珍惜自己的家和城市,因為自己所熟悉的城市與外面總是不一樣我
們希望藉此研究能發現大家除了對自己城市和家的認同感外,還會希望自己的家或城
市能成為怎麼樣的,可以做為以後對於城市建設可能還有哪些的不足。  
研究設計與資料收集方法  
資料收集的方法採用發放問卷來收集資料,後將收回的問卷整理並分析,也採用
網路上的文獻資料,分析我們所研究的題目,而因研究目的,將研究母體分為青少年
族群及中年老年族群,青少年族群依身邊的朋友進行採樣,中老年族群則是道路上隨
機以發放問卷的形式進行,問卷採開放性問答形式,是否租屋,對所居住的城市的好
壞及想法連結到家的感受,透過每星期的上課期間,到台中火車站、勤美綠園道、東
海別墅,訪問路人及收集問卷資料。  
資料分析與發現  
我們的資料幾乎都是開放式問題,所以我們的問卷是一個字一個字打進電腦裡
的,我們是先把問卷整理成 excel 檔,然後在逐條找是否有可以作為分類做成表格的
根據,然後下面是我們的表格整理,從表格中可以發現,其實不論男女,他們對於理
想城市的想像,都沒有差很多,而且大都是最基本的生存所需的基本要求,像是環
境,交通這種生活基本需求,然後另外發現,大部分人的理想城市都是沒有實現的,
從表格能明顯看出,在未實現方面的其實跟理想都是一樣的,所以理想的城市幾乎都
是與現實有著不少的落差,也就是說現實中很少有人能感覺說,他們所住的城市是自
己所期望的樣子。  
  
  
26
  
        其實期望與落差都是相對的,幾乎都沒有達到他們理想中的城市。這表示大部分的
人為了某些原因會放棄選擇現在居住的城市,繼續在這生活。  
另外大部分的人對家的感受會有身分上的不同,已經在工作的,都會要負擔或撐
起家,但學生大都還是對家是依賴的,對家有依賴的也只有學生有選,這表示家還是
學生不可或缺的一種存在,但對於已有工作的人來說,家就不再是一個依賴的地方,
而是必須要扛起負責的一種責任  
  
  
  
  
結果與討論  
        大部分的人對於城市仍有不滿,例如臺中,像是綠地不足或空氣汙染,對理想的城
市是無犯罪、空氣良好的地方,相對於家庭的感受大多是溫暖、可靠及富有安全感,
從此次的研究得知,城市與家給與人們的感覺還是有距離,大部分的人認為家是溫暖
的靠山,但還是有少部分的人認為家庭是有負擔及冷漠的,以問卷開放性的問答容易
造成侷限,有答案不明確無法判斷的情形,較無法用表格的形式做出明顯的區隔,未
來研究可改善的方向,應以更多的樣本數或是更明確的問題找出家與城市的關聯性,
27
從此次得研究也得到了一般民眾對於台中及家庭的感受也看出了城市目前所發生的問
題,大部分的人對於城市有多數的理想且能侃侃而談甚至批判,但對於家庭卻沒有明
確的想像或是具體的輪廓描述,因此家看似是越簡單的東西,在人的心中其實是複雜
或是長期累積造成難以描述的不確定感。  
28
29
一. 研究動機
我們的題目是偷竊的影響因素。起初是要研究犯罪,但因為這個範圍太廣
於是鎖定竊盜,這個範圍還是有點大所以我們將著重在影響因素上,不但貼近
社會生活,也希望研究結果對改善社會有所貢獻。
二. 研究問題
我們從居住地著手,想要知道一地的居民他們的住屋型態,或是住家的位置,防
盜措施加裝與否的等等因素,會怎麼樣子的去影響他們遭竊的機率,搜尋過去的文獻
中,城市竊案發生地點,鄉鎮市區比重偏高主要發生場所為 3~5 層樓公寓。因為公寓
所在巷道緊密相鄰容易發生連續偷竊,也易於竊賊躲藏(孟靜,1985)這與我們第一
項的推測相符。再來,道路配置型態(街道型態)和鐵窗設置對住宅入侵竊盜發生機
率有相當的影響,人車潮流地區有利於竊盜防範(蘇智鋒 黃乃弘 王子熙,2008)。
所以我們假設,加裝了較多的防盜措施的住家會不會比較不容易遭竊,從此開始進行
我們一連串的調查研究。
三. 研究設計與資料收集方法
我們打算用問卷的模式搜集樣本資料,並以
性別、年齡、住宅、鎖門與否及防盜措施做為主
要變項,並詢問是否有遭竊經驗。在主要研究外
我們在問卷多了一個問題是印象中台中哪個地區
容易遭竊及原因。在最後的資料整理部分,我們
使用 excel 建檔整理,使資料分析比較方便。再
來,我們透過樞紐分析,將各個變項間進行比
較,進而討論每個變項是否會是影響遭竊的機率
因素。我們收集的資料之中也有得到居民心中認
為較容易遭竊的區域以及原因,藉此我們也可以
將其和找到的文獻資料進行比較與分析。
四. 資料分析與發現
以下是我們針對問卷中各種變項進行的比較與分析:
30
我們首先以住屋
型態與鎖門習慣
做變項的比較,
但根據圖表顯
示,鎖門習慣與
否跟住屋的習慣
並無太大的關
係,因此住屋的
種類並不會影響
鎖門習慣的與
否。
有鎖門習慣者
與無鎖門習慣
者相比,有鎖
門習慣者遭竊
機率較無鎖門
習慣者低。但
是並非無鎖門
習慣者就一定
會遭竊。在大
多數人都會鎖
門的情況下,有鎖門習慣者遭竊的比例仍高於無鎖門習慣者。
31
我們調查家中擁有的防
盜措施數量,會不會影
響屋主的鎖門習慣,從
圖表中我們可以看見,
家中擁有五項防盜措施
者,有不鎖門習慣者較
高,因此我們推斷屋主
可能會因為認為做的防
護措施足夠,因此就有
不鎖門的習慣。但是從家中擁有四項防盜措施者來看,卻無任何一人是無鎖門習慣
者,由此可見無鎖門習慣者的數量並非與防盜措施的數量呈現正相關。
房子的類型反映屋主的
薪資水平,這個對比是
為了瞭解竊賊是否藉此
選擇犯案地點。就結果
而言,與其他住屋型態
相比,確實是較昂貴的
透天厝較容易遭竊。而
公寓因為是居住人口之
大宗,以數量來說遭竊
機率一定大於其他住屋型態,所以居住在公寓並非絕對成為遭竊機率的第二高危險
群。
32
以一般民眾的認知來
說,多半認為防盜措
施的數量越多,遭竊
機率越低,但是圖表
顯示並非如此,可見
防盜措施的數量越多
並不代表能有效降低
遭竊機率。
防盜措施的數量多寡
與住屋型態無明顯關
聯。本來想藉由住屋
的種類來推斷,會不
會因為薪資水平的不
同而影響加裝的防盜
措施數量,因而作比
較,但以家中防盜措
施的數量為五種類型
的民眾為例,沒有集中在某一住屋型態的現象。民眾加裝防盜措施的意願仍有個別差
異,可能與性格有關。
五. 結果與討論
我們剛開始並沒有太多的研究問題,但在問卷調查後的結果來看我們發現:
1. 在台中火車站收集的資料中遭偷竊的樣本較多。
2. 在遭偷竊的樣本中,以中高齡的樣本居多,且發生時間多為 10 年前。
3. 在所有遭偷竊的樣本中,住透天厝及公寓的比例居高。
因此,我們從中推測出:
1. 住透天厝、公寓容易遭竊。
2. 10 年前治安不好或有其它因素導致偷竊比例高。
3. 火車站附近為舊城區,設備老舊易遭鎖定。
33
根據我們的調查資料,顯示的結果卻是加裝了鐵窗等防盜措施的住宅,反而不一定能
夠有效的防止竊案的發生,或許這樣子的結果顯示出
來的是,到了現代的犯案方式已經發生了轉變,已經
與文獻當初調查的時代背景開始產生了轉變,因此加
裝防盜措施與否不一定能有效制止遭竊,關於這一點
或許我們可以再更進一步的去增加我們的樣本數量,
對這點去做進一步的檢驗。 訪問陳永峰老師→
我們也訪問了心理學教授-藍邑丰老師說道:造
成偷竊的心理因子分為內在跟外在因素。法律系老師
陳永鋒老師則建議我們:可以多利用現有的統計資料
去做交叉比對。
再來我們訪問了烏日警察局的員警,得到了以下結
論:
1. 人口稠密是主因,人口稠密的地區治安問題較
人口稀疏的地區多,竊案只是眾多犯罪行為的其中
一種。
2. 偷竊是隨機選擇,而透天厝及公寓略高的原因
是沒管理員,防盜戒心與有管理員的大廈相比較
低。
3. 防盜措施有嚇阻作用,但仍然有避開的可能,
例如移開監視器,視小偷的心情而定。
訪問烏日警察局的員警→
重新審視整個研究過程,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
研究樣本數量過少,這影響我們在研究後的問題假
設與結論。若未來有打算更深入研究這個主題,我
們將擴大研究地區,而不只僅限於北屯區,以及增加
研究變項以找出不同的發現,也希望增加研究樣本
數,以讓研究結果更加可信。
34
六. 參考書目
孟靜,1985,《台灣的犯罪現象與地區環境之空間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
究報告第十一期。
蘇智鋒、黃乃弘、王子熙,2008《住宅區公共空間配置型態與住宅侵入竊盜犯罪機率
分析-英國及台灣之案例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66 期,頁 35-
60。
35
36
研究動機
目 前 台 灣 對 於
食物的來源 與 食安
問題 有許多擔憂,
人們都希望能夠了解
自己吃進肚的東西是
什麼、是否會對人體
照成為害等。然而如
果要購買相對健康的
有機食品,價錢卻不是給個家庭負擔得起的。於是我們想了解順便推廣在這樣的環境
下台灣人民對於新興的食農議題認識與接受度為何,進一步的去分析台灣人民是否願
意將食農帶入日常生活中,成為生活的新型態。
研究設計與資料收集方法
1.   資料收集的方法與步驟
我們選擇以問卷作為研究的方法,起初我們針對我們的研究主題設計出數題的問
題,之後實際到草悟道及東海別墅進行問卷施測,收集完問卷樣本後,利用軟體分析
所收集到的資料,將圖表分析並得出結論。
2.   定義資料
食農教育:學習者透過參與農作物的栽種過程了解日常生活所吃食物的相關資訊。
研究設計與收集方法
根據之前的學術文獻,發現大多數都是在研究整個食農教育的實施過程及推廣策
略,而我們的研究重點則是著重在受訪者對於食農教育的認知及接受度上;因此,與
現存的學術文獻有所不同。
我們發現,大部分學術文獻的食農教育推廣多設置在小學內,然後根據在國小課
程實施的成效作為研究成果,希望可以成功的以課程方式將食農的觀念普及推廣到大
眾。此外,還有另一項研究是根據國小的教科書來研究食農教育是否能夠有效的被融
入課程裡,並可有效的教授給學童。
資料分析與發現
*經濟與食農的關係
就問卷的所顯示的資料來看,其實大部分的受訪者都認為台灣的食安問題算是較
嚴重的,但普遍來講有意願購買有機農作物的受訪者卻相對較少,這有可能是因為大
37
部分的有機作物在民眾的認知裡是價位較高的,因此消費者雖然意識到食安問題的嚴
重性,但礙於經濟問題只好放棄對環境較友善的有機作物。食農教育也可以結合觀光
以形成一個新興的產業,不只讓消費者可以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更進一步的對於食農
教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更可以透過結合食農教育的方式來促進富有當地特色的產業
的發展;當一個社區推動食農教育的發展,所帶來的不只是凝聚力的增強,更可以為
在地農業帶來潛力無窮的經濟效益,可說是一種利大於弊的新經濟產業模式。
〈圖表為民眾對於食安問題嚴重是否會特別買有機食品〉
✽生活習慣與食農的關係
從收集到的問卷可以得知對於栽種植物較有興趣的人較願意主動瞭解與食農教育
相關的資訊,也比較會去參與和食農教育相關的活動,像是關於食農教育的講座,而
較有意願參與有關食農教育講座的人通常在購買食材方面會選擇購買當季蔬果且女性
的比例比男性高,這可以看出興趣會影響生活習慣,通常對植物較有接觸的人,對所
食用的食材較注重其新鮮度,而女性的比例較高可能是因為女性下廚的比例較高,親
自購買食材的機會比較多;另一方面,從家中的生活經驗來看,家中曾有過務農經驗
的人,在選擇食材生產來源的方面比較會選擇購買當地小農所生產的農作物,或許是
有過相同的生活經驗,可以較能瞭解在地小農所面臨到的困境,所以在購買食材方面
較會注意生產來源。
38
〈圖表為對栽種植物較有興趣的人較願意主動瞭解食農教育相關資訊〉
*社會形態與食農的關係
現在台灣社會大眾普遍偏向速食,大部分民眾都去超商或速食店買食物。由於可
大量烹煮,成本低、製作時間短等因素,速食從 20 世紀初期西方陸續進入工業化後開
始流行,隨處可見的速食店成為西方飲食文化的象徵,然而在 1950 年以候冷凍櫃和
微波爐大量出現後,東方也出現了乾燥形式的包裝技術,使得速食開始擴散進入家
庭。
〈圖表為在家中下廚習慣與了解食農教育對照〉
這樣的飲食習慣導致台灣民眾對於食物的來源不夠理解,也沒有心去了解,才會
使得台灣食安問題這麼嚴重。我們想要藉由推廣食農教育,從最基本的做起,改變台
灣人對食物的認知,包括來源、成份等等。讓學童親自動手做,體驗種菜的樂趣,再
教他們關於食物來源的重要性,希望未來台灣可以重視這個議題,讓食農教育變成大
眾都知道的。
結論
39
礙於時間與能力問題,我們無法像一開始所設想的以單一社區作為單位去推廣並
實際去實行食農教育,所以我們無法實質的看出這份研究所帶來的效益。不過透過問
卷與訪問,我們知道食農在台灣其實是鮮為人知的一項新興的生活型態,人們不知道
該從何下手,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與知識去實作。於是我們在問卷的後面有訪問
如果之後有食農的免費課程與講座他們是否有意願去學習,基本上許多人的回答都是
接受並且對食農充滿濃厚的好奇。
就像先前提到的,台灣的食安問題嚴重,透過食農教育可以使台灣人民更有栽種
的觀念以外,對食品的出處也能有更深刻的了解。食農在台灣的普及度並不良好,政
府或民間也許可以舉辦免費講堂或是講座讓家庭主夫、婦或是任何對食農有興趣的人
都能夠從個人開始,或是到整個社區,打照一個相對友善的綠色環境。問卷顯示只要
對栽種或做菜有興趣的人,相對對於食農較有興趣。也許我們在推廣食農食可以標榜
栽種的樂趣與實用性,讓更多人可以接受進而達到普及化的效果。
40
41
一、研究動機
我們的研究動機來自台視電視劇《荼蘼》,影片中所刻劃的女性,在工作與家庭間選
擇的得與失,在亞洲社會是一個很需要大家思考的課題。台灣社會自古以來都有的一
種現象-大多數女性在職業與家庭中面臨兩難抉擇,所以我們想了解女性在面臨這些
問題時的抉擇。
二、文獻回顧
<婚姻其實不只是婚姻:家庭因素對於婚姻滿意度的影響>:吳明燁 、伊慶春
在典型的東西方概念中,婚姻與家庭的建構是有相當差異的。西方將婚姻定義為兩位
成人間的連結,家庭的組成則涵蓋對下一代養育與社會化的功能。而東方婚姻被視為
兩個家庭藉由雙方後代的連結而形成的聯合,個人的情感與福祉反而不是決定婚姻最
重要的因素。台灣資料指出民眾對於婚姻的看法仍以家庭而非以自我考量為主,現代
化的變遷指標是呈現在夫妻與子女的重要性被平分了,卻無法動搖「家庭為先」的基
本觀念。
三、研究問題及意義
●   Q1:你覺得愛情的終點,一定是婚姻嗎? □是 □否
與親密伴侶走入婚姻固然是件喜樂的事,但有越來越多的女性認為,婚姻限制他們往
後的生活自由。兩人相愛,也能選擇相互照顧與陪伴一生。那紙婚姻的契約,對於愛
情的象徵意義與實質意義孰輕孰重?
●   Q2:妳能接受遠距離戀愛嗎? □是 □否
填「是」的受訪者大多相信,如果和伴侶有深厚的感情基礎,感情不會因距離而生
變。然而是因為他們有穩定交往的伴侶,或他們的單身狀態使他們願意相信遠距離戀
愛?我們利用交叉圖表的方式,發現感情狀態影響女性對親密伴侶的互動關係的想
像。
●   Q4:妳能接受婚前性行為嗎? □是 □否
婚前性行為涉及到婚姻忠誠度及女性身體自由的課題。有些人認為,和並非老公的男
人從事性行為後,無法對婚姻做交代;另一方面,在婚前把自己的身體交給別人,那
麼是否代表不純潔、不夠尊重自己的老公。我們的研究宗教信仰與婚前性行為的相關
性,不同的信仰會不會造成女性在這部分的態度有所不同。
42
●   Q5:如果妳的老公不想要小孩,但有性需求時,又不戴保險套。當不小心
懷上孩子時,妳願意為他墮胎嗎? □願意 □不願意
我們想知道女性是否會為了伴侶的選擇,犧牲傷害自己?女性的身體是自己的,「為
誰墮胎」涉及到父權體制下女性的身體自主權。
Q6:假設妳是一個未婚女性(但有論及婚嫁的男友)。妳獲得一個海外工作機會,可
以讓妳升官加薪,但妳必須獨自前往,妳會選擇□留在台灣嫁人/照顧公婆 或 □成
為理想中的自己?
假設追求麵包就必須放棄愛情,然而現代社會到海外工作的女性不少,她們對於
自己的伴侶以及家庭是否疏於照顧?又或者其實照顧已不再是女性的責任,能夠
藉由外包或者夫妻協調的方式卸下責任
三、研究設計與資料收集法
我們將可能影響受試者答案的變項考慮進去,例如年齡、宗教信仰、感情狀態
等,接著上街做問卷調查。地點為東海別墅商圈,受訪者皆為女性,發放並回收 50 份
問卷。最後,我們完成了資料整理與分析。
四、問卷結果分析
1、你覺得愛情的終點,一定是婚姻嗎?【年齡】
年紀愈大的女性,多數認為愛情的終點是婚姻。40 到 50 歲的女性區間,翻轉了這個
定義。年齡的高低代表女性生長環境不同,因此呈現出不同的答案。
2、妳能接受遠距離戀愛嗎? 【年齡】
0
5
10
15
20
20歲以下 40~50歲
是
否
43
年紀輕的女性在價值上有相似的選擇;40 到 50 歲的中年女性中,不能接受的比例
高。後者無法信任遠距離戀愛,可能是因為她們生活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台灣社會,兩
性的家務分工尤其明顯,無法忍受愛情因距離而生變的悲痛。
3、妳能接受遠距離戀愛嗎?(2)【感情狀態】
單身的人傾向接受遠距離戀愛。因為沒有穩定交往的對象,所以「有總比沒有好」。
而那些有穩定交往對象和已婚的女性,多數不能接受遠距離戀愛,她們對於伴侶還是
有一種約束或者思念的情緒。我們採用感情狀態作為變項,不能確定的是,感情狀態
有影響到受訪者的選擇。可能受偶像劇、家庭觀念的影響,而作出不符合我們臆測的
答案。
4、妳能接受婚前性行為嗎?【宗教信仰】
0
4
7
11
14
18
20歲以下 40~50歲
是
否
0
5
9
14
18
23
單身 未婚 但有穩定交往對象 已婚 一言難盡
是
否
0
4
7
11
14
基督教 佛教 道教 無
是
否
不知道
44
婚前性行為可能會和宗教信仰呈密切相關。抽取的樣本並非平均分布在各個宗教,例
如基督教信仰僅抽取到 5 個樣本,代表性不高。總言之,這題的相關性沒有成功作出
來。但從結果的比例是 23 比 26 來看,女性仍傾向不接受婚前性行為。
五、結果與討論
由於我們都是學生,上課時段之後不久馬上就要上課,空間和時間上都有了限制,所
以得到的資料也有了地區上考慮的不完善,也就是說可能別的地區的研究做出來,與
我們會有些異同。
再者,我們問卷已經設定了固定的問題,所以受試者在回答方面,其實是受到我
們主觀設定出來的問題影響。這可能會造成我們在分析上,儘管是依據資料來做處
理,也會面臨客觀性的難題。
不論是討論研究議題時,或決定問題的內容和問的方式,都能發現僅僅是四個人的小
組,對於同一個問題,就有各自不同的解讀。而實際做問卷時,面對完全陌生的路
人,第一次接觸就要請對方回答比較隱私的問題,實在有些尷尬。希望在我們之後的
研究,地區可以擴大、將種族差異考慮進去等等。
六、參考文獻:
吳明燁 、伊慶春(2003),婚姻其實不只是婚姻:家庭因素對於婚姻滿意度的影響,人
口學刊第 26 期,71-95。
45
46
研究動機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我們認為工作是與人的生活最密切相關的社會活動,
從大學畢業後到退休,人生大半的時間都是在職場工作,而工作地點作為一個
客觀變項,其重要性也因此被彰顯出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出行工具、休閒
時間、在外就餐頻率,都受到工作地點的影響,所以我們想要以此為研究題
目,探討工作地點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  
研究問題  
      通過閱讀相關文獻,我們發現前人的研究(李黎明、張順國   2008)關注人
們選擇工作的影響因素以及住宅品質對人們生活水準的影響(吳皇蔚 2009),
很少會注意到工作地點對大眾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因此我們的研究有一點延
伸,將範圍縮小,主要研究工作地點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考證工作地點對人們
衣食住行的影響程度。  
研究假設
我們對本次研究提出以下幾個假設:  
1.工作距離的遠近會影響人們選擇交通方式的意願。  
2.通勤時間的長短與購買交通工具之間有正向關係,時間越長,購買意願越
強。  
3.不同職業與是否使用工作場所附近的公共設施有關係。  
4.工作地點與住宅之間的距離是影響人們選擇工作的重要因素。  
5.工作距離會影響人們就餐的方式,距離越遠,人們在工作地點附近就餐的頻
率越多。  
本次研究集中在工作地點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通過研究解釋兩者之間的影
響程度,具體表現在工作地點對交通選擇、就餐、公共設施的使用有多大程度
的影響。希望研究可以彌補現在文獻的空缺和不足,研究結論也可以用來完善
工作地點的相關研究,瞭解現代都市社會中人們的生活方式。  
研究方法  
47
         我們採用問卷調查法,總共做了三次的田野調查,分別去了兩次台中火車
站和勤美草悟道,還有一部分的 google 表單問卷調查,總共選擇了 50 份有效
問卷進行數據對比並且分析。  
研究發現  
          現代社會的就業程度越來越高,城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對人們的影響
越來越重要,而工作地點作為其重要的變項,我們著重研究這一客觀因素對人
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和範圍,以解釋現代社會中工作地點對於生活的重要
性。  
        我們分析了收集到的資料,得到以下幾點發現:  
1.   工作地點與住宅之間距離一般的人大部分會選擇機車和公車,距離很遠的人
傾向於選擇汽車和機車,距離很近的人會選擇機車,公車和步行的方式上
班。  
  
2.   總體來說,人們都願意讓孩子在工作場所附近的學校就讀,主要是因為接送
方便;讓我們意外的是女性反而比較不會刻意讓孩子就讀離工作場所較近的
學校,更願意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  
48
  
3.  工作地點對住房的選擇有一定影響,一些人會因為工作地點而考慮購買距離
比較近的房子,把住宅位置與工作場所的距離為優先考慮的因素,節省上班途
中的時間。  
     
4.  通常來說,各個類型的工作者以及住宅距離一般或者較近的人在工作場所附
近用餐的機會和頻率都比較高,而距離較遠的人在工作場所附近就餐的傾向
不明顯,頻率也相對較少。  
49
  
  
5.選擇使用工作場所附近公共設施的人較少,而很多人不會使用公共設施。工
時比較穩定的人較會使用這類公共設施,相較於這些人服務業的工時較不穩
定,影響了他們使用公共設施的時間。  
  
50
另外,我們的研究也表明:人們通常將便利性作為日常生活的考量因素。
很多人會因為是否方便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使用工作場所附近的公關設施以
及傾向於在工作場所附近就餐。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人們越來越沒有選擇
更好就餐地點的機會和時間,大多上班族在便利店解決吃飯問題,也沒有時間
使用公共設施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希望通過交通工具的便利節省時間。這些
適應就業和快節奏的生活現象讓人們的生活更多地受到工作地點的影響。  
研究反思  
儘管已經完成研究,其中仍有需要改善的地方。起初我們的問卷題目僅限
於工作對住家距離的影響,範圍太狹隘,問卷題目太過冗長,導致填寫問卷的
人閱讀不易,甚至看不懂題目。後來我們將題目範圍延伸到工作地点對生活的
影響,修改了我們對題目的敘述方式,使其更淺顯易懂。研究方法也有不足,
我們總共做了 3 次的田野問卷調查,由於收集問卷的時間限定在早上,研究對
象是就業者,導致問卷的收集不易,而且收到不少無效問卷,樣本數量不足。
另外,樣本的代表性也不夠,我們的解決方式是以 Google 表單作為輔助,得
以增加我們的樣本數量,使研究數據更加多樣化。  
以上這些缺點是此次研究需要反思的地方,之後的研究我們會儘量避免這
些問題的發生。  
參考文獻  
●   吳皇蔚,2009,《住宅品質與生活滿意度對居住遷移之影響》。  
●   張雅淳   黃台生,2007,《工作地點改變對員工通勤行為影響因素之研
究》  
●   李黎明   張順國,2008,《影響高校大學生職業選擇的因素分析:基於
社會資本與人力資本的雙重考察》
51
52
因應臺灣天災的高頻率發生,天災就是臺灣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做出這個
防災應變隨堂考,以檢驗我們從以前到現在所受到的防災教育是否有真正的落實在我
們的生活之中,還是只是流於形式的接受這些知識。
從鄧小軍的《大學生地震災害風險認知調查》、林佳賢的《高中與大學學生地震
防災知識與態度現況調查》還有黃湞湞《災區與非災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地震知識程
度、災後壓力、攻擊行為傾向與震後學習之比較》中歸納出,目前大學生對於防災知
識,尤其是地震的部分認知淺少。所以我們調查的這份問卷,就是要證明這幾份論文
的論點是否屬實。透過針對大學生所提供的檔案,我們得知這份問卷能夠印證上述論
文的觀點。
上述這幾個學者作出來的研究,我們發現影響大學生地震災害風險認知水平的主
要有性別、出生地、年級、專業程度、大學類型和傳播媒體等因素。而他們的結論是
必須建立地震防災態度、知識與技能的完整量表,才能準確評估大學生真正防災能
力,並且在教材和教育方式上進行補強,並配合情境的教學,使學生能在模擬的狀態
下利用到所學的知識,讓他們在真正遇上災害時,能夠第一時間內做出最正確的應
變。
我們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我們會使用此種方式是因為可以蒐集到更詳細的資
料,並在特定的地點進行訪查,將蒐集到的資料整理成 Exel 數據分析,製作出交叉表
列及樞紐分析圖表能夠更清楚的呈現出大眾對於防災知識的熟悉程度。我們設定這些
變項用以了解不同區域大眾面對災害時不同的心境以及應變措施,例如:我們選定遇
到天災時當下心情的變項,其原因是:各地區遇到天災的頻率及情況皆不相同,所以
大眾對於天災來臨時所呈現的反應皆不相同。
我們將蒐集到的所有資料,利用 Exel 進行分析,並用交叉表列和樞紐分析圖表導
出結果。
53
我們藉由訪問路人,地震來臨時所找的遮蔽點進行調查,我們把安全(T 型柱子
的黃金三角)和次要安全(桌子底下、跑到空曠地區)的選項供大家選擇,但大部分
的人選則躲在次要安全或不安全地點的人數,多於最安全躲藏地點的人數,因此可以
得知,大部分的民眾在地震來臨時,所採取的應變措施和學校教授的知識不太相同,
這提點出一般大眾並沒有學以致用,這也表現出防災知識的傳授以淪為非必要性,就
算學了仍然是派不上用場。
我們所整理出來的數據,和學者文章中所提到的論點有所差異。例如在我們所設
定的某個題目時,內容是地震時會選擇躲在哪個地方,民眾往往都選擇躲在桌子底
下,但事實上正確的位置是要躲在 T 字型柱子下。這我們往往所認定淺顯易懂的常
識,卻錯得如此離譜,甚至會危及到性命安全。這項田野的重要發現在於提醒大眾在
平常時,多多學點特殊的知識,否則我們有時僵化的觀念往往與事實背道而馳。我們
也順便了解男女對於天災的想法有何區別,也了解大眾對於天災來臨時的心情,背後
或許隱藏了許多變相因素,例如居住地的差異、是否在天災發生的嚴重區等等因素,
而導致許多變相結果,這都是很有趣的關聯。
所以歸納出以下的結論:
大部分大學生對於防災、防震知識明顯不足,而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現在的大學生
很少經歷過規模龐大的地震(例如九二一地震)或是印象模糊所以大家覺得沒有必要
了解,甚至是沒有興趣了解,因此,對天然災害沒有危機意識是普遍的現象,也就是
說:大學生對於防災意識極度薄弱和無知。
因為台灣是一個容易發生天然災害的國家,因此如何以正確的防災應變當時的情
況變得相當重要。所以我們規劃一系列的問題想測試現在的年輕人對於颱風或是地震
的認知是什麼,是不是有價值偏差的問題,像是在危險的颱風天依舊外出旅遊,而經
過一系列的訪問之後我們發現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不太會利用颱風假出遊,或許是在
54
新聞上看到許多憾事。所以普遍大學生會待在家中,另外我們也發現到我們的資料中
女性一致希望放颱風假,而男性卻有少數人反對,認為有時放的很沒必要,我們的研
究很明顯的在數據量不夠多、能參考的資料也很有限,因此我們的研究站不太住腳、
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問題沒有很清楚明確的提問導致受訪者回答的有時不
是我們需要的,所以我們認為要把問題再經過精簡化,然後要口頭做更加詳細的解
釋。所以整體來說我個人認為若是把問題再做過修飾,那我們的資料就可以作為專業
學術研究的參考資料。
55
56
一. 研究動機
早餐為一日的活力來源,古人云:「一日之計在於晨」,因此研究早餐便
為我們這組的主題。
二、文章結構介紹
首先我們以問卷發放的統計進行圖表分析,比較出在地台中人與外地縣
市的早餐文化差異,利用多項的交叉比對,可以看出各年齡層以及是否為在地
人的飲食習慣,包括最常吃的早餐、早餐的平均用餐時間、幾點吃早餐、各餐
的平均花費……
發現了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對早餐的定義不盡相同,更藉由此問卷深入探討早餐
是否能代表一個城市的在地文化,最後更是因此了解早餐對每個人的意義及影
響。
三、研究設計與資料收集方法
本調查我們以問卷的方式進行,主要在在勤美、東別等地發放,再把問
卷轉成 excel,從中分析圖表的關聯,來了解人們吃早餐的習慣和喜好,並比
較台中本地與外縣市早餐的差異,最後得出結論。
圖表中:
1 表示中式和學生
2 表示西式和上班族
3 表示中西混合和退休人士
四.資料分析與發現
(一) 一天吃幾餐+職業+一次早餐平均吃多久
上班族在吃早餐的時間平均分布,學生除了吃一小時沒有人之外其他時
間也都有,可見吃早餐的速度與職業無關,另外以往的調查都是一天吃三餐的
人最多,但這次調查發現吃四餐的人最多,表示大部分人一天吃三餐或四餐,
57
且不會低於兩餐,最後看到粉紅色圈起來的地方,大部分人吃 20~30 分鐘最
多,第二名是 10~20 分鐘。
(二) 一天吃幾餐+早餐大概幾點吃+早餐可以代表一個城市的文化嗎
圖表中的圈選處為重複,將它和併為同一個數據。認為早餐能代表一個
城市文化的人較多,原因為開放式所以無法在圖表中顯示,另外,圖中能發現
早餐集中在 8:00~9:00 和 9:00~10:00 的人較多,且那區的人在一天內吃較多
餐,但這個數據與其他研究不太相同,其他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集中在
7:00~9:00 吃早餐,調查時間是一個因素,調查時間都在 9:00~10:00,因此碰
到的人都在這時吃早餐。
「早餐可以代表城市的文化嗎?」是開放式的問題,所以只能呈現是或
否,無法呈現原因,分析出來,大部分認為可以的人都是因「各地的早餐習慣
不同」,而認為不行的都是「早餐店都連鎖差不多」或是「每個地方都有早
餐」等,而可以的人我們發現大多是住在南部,例如嘉義人會說火雞肉飯是台
中找不到的,而台南人認為牛肉湯是他們的早餐文化。
(三)居住地+甚麼能代表台中的早餐+家鄉與台中的差別
代表台中的早餐 家鄉與台中差別
桃園 大麵羹 有些桃園人會吃米干當早餐
桃園 永和 台中比較便宜
台北 不知道 沒什麼不同
台北 肉蛋吐司 台北就是很多早餐店
台北 鮪魚蛋餅 臺中比較便宜
58
台北 燒餅油條豆漿 差不多欸
台北 蛋餅 台北比較貴
台北 湯姆漢堡 臺中比較便宜
基隆 軟蛋餅 基隆早餐店晚開晚關
新竹 肉蛋吐司 不會吃到鐵屑
新竹 豆漿紅茶 家鄉偏西式類
新竹 麵類 差不多吧.
新竹 慶記 差不多
宜蘭 無 不知道
台南 不知道 牛肉湯
台南 豬血湯 家鄉早餐在台中很少見
台南 不知道 便宜大碗
彰化 精緻的早午餐 彰化較便宜
高雄 軟蛋餅 家鄉有溫暖
高雄 不知道 家鄉便宜
嘉義 無 家鄉吃雞肉飯
台中西屯 沒有
台中外埔 乾麵豬血湯
台中太平 炒麵
台中太平 炒麵
台中北屯 蛋餅
台中東區 肉蛋吐司
台中石岡 無
59
這些是開放性問題,所以無法做成表單,橘線以上是住在台中以北縣市
的人,以下則是台中以南,而藍線以下則是台中內各地區的人,首先是代表台
中的早餐那一欄,炒麵是第一名,第二是肉蛋吐司,接者是家鄉與台中的差別
那欄,大家普遍認為沒差異或差不多,最大的差異是價錢,大多是台中以北較
貴,特別是台北,而台中以南較便宜。
(四)職業+一次早餐和午晚餐平均花費一天幾餐
圖中粉紅色圈圈三餐平均是零,是因為我們訪問到兩位三餐都是公司供
應的上班族。另外早餐和午晚餐平均花費 100 元的人最多,而可以發現學生和
上班族的花費分布在各種價錢的組合,沒有特別趨勢。
小結:
我們的報告很多是開放式問題所以做不出圖表,所以綜合問卷上及圖表
分析出來的結果,可以總結幾個發現:
1.   大部分的人都吃三餐及四餐為主
2.   早餐吃 10~20、20~30 分鐘的人最多
3.   上班族偏向吃麵包等西式早餐,學生通常吃中式且多愛蛋餅(位在上面圖表中顯
示,因為無法與其他搭配成表格)
4.   基本上每個地方的早餐除了價錢有異,其他都沒差別,但台南人和嘉義人很明
顯早餐都是牛肉湯和雞肉飯
5.   認為早餐可代表文化的人大概是一半多一點
五、研究背景、動機回顧
60
我們的研究背景和動機是,當初離開家鄉離開來到台中念書的我們,面
對各式各樣的早餐,常發現與家鄉不同的口味,就連醬料的選擇都因區域不同
而有所差異,讓我們覺得很新鮮,也激發了我們對各地早餐習慣的好奇心。希
望能藉由此研究,來探討不同地方的早餐文化有什麼差異。
問卷起初只有簡單的問一些關於早餐習慣問題,之後我們新增了幾題開
放式的問題,像是「你認為早餐可以代表一個城市的文化嗎?為什麼?」希望
可以更加了解受訪者對於城市裡早餐文化的想法。
經過問卷整理後所呈現的圖表,經過討論,我們發現認為早餐可以代表
一個城市的文化的民眾稍微多一點。例如有受訪者提到:桃園龍岡的「米干」
是因為曾經有過來自雲南和泰緬邊境的眷村居民,為當地帶來許多不一樣的飲
食文化,一直到了現在還是可以在當地看見許多雲南菜或是泰國、緬甸口味的
料理。又或是我們可以發現到在台中,許多人會把「炒麵」當成早餐,並淋上
「東泉辣椒醬」,就可以說是屬於台中特有的早餐文化,而使得這個城市裡隨
處可見賣炒麵的攤販,呈現出和其他城市不一樣的樣貌。不認為早餐可以代表
城市文化的人,大多是因為全台幾乎每個城市都有連鎖早餐店,常吃的早餐並
不會因為城市不同而有所改變。因此我們認為,雖然不是每個城市裡都有明顯
的特色早餐,但在有些較繁榮的都市裡,民眾為了趕時間而選擇超商的食物當
作早餐,快速而方便或多或少也呈現了當地居民的文化生活習慣。
61
62
一. 研究動機:
大學後人生下個目標「工作」,薪資落在 22K 的環境下,我們想要了解已
經成定律的生活下,眾人對伴侶的期望會落在哪裡?這個研究的目的並不是只
想探討出希望另一伴的薪資所得,研究題目主要分成四大類:就業狀況、職
業、薪資狀況以及男女對於另一伴的職業有無與職業差異。
二、研究問題與前人研究的關係:
(1)過去的「門當戶對」在現在還依然存在嗎?
(2)是否女/男性比較希望自己的另外一伴的經濟狀態比自己還要更好?
(3) 黃堅厚(1974)說:「在經濟地位上,兩性態度有明顯差異,大部分男性認為
另一伴的經濟地位最好和自己相等,多數人認為最好可以「較自己差」,非常少
人主張比自己更好。而女性有過半數贊成另一伴經濟狀況和自己相等,但認為
「最好是比自己更為良好」也幾近一半。儘管現今社會慢慢趨近男女平等,大
家仍期望男性擔任養家活口的角色,認為他”應該”在經濟上能有比女生好的
基礎」。
(4) 張榮富、唐玉蟬(1999)說:「就擇偶所偏好的類別而言,女性擇偶更加注重
尋找”有能力且有意願長期提供她生養後代資源”的另一伴,偏重男性的經濟
資源、社會地位和抱負……等能力」。
(5) 莊景雅(2011)說:「男女雙方在面臨擇偶時有著不同的擇偶偏好,其中”所
得”是男女擇偶時重要的擇偶偏好之一,而在台灣傳統婚配狀態下,所得呈現
著男高女低的情形」
三、研究設計與資料收集方法:
原本只是單純地問職業的問題,到後來更注重在對於「另外一伴」擇偶的
條件上。在路邊隨機找人填寫,並也在網路建立了表單,最後收集了六十份的
有效數據,把它製作成圖表,再來開始上網查文獻資料、找期刊,看看是否有
和研究相關的題目,去閱讀和分析與我們研究的差異。找期刊使用的關鍵字
「擇偶」。
我們一開始定義的變相為:「男性會比女性還要不在一另外一伴的薪資狀
63
態,而女性會比男性更加在意另外一伴是否有個穩固的收入」。在以前的觀念總
告訴我們「男主外女主內」,因此會使現今的我們依舊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
四、資料分析與發現:
圖一
圖一中顯示:大多數女性拒絕嫁娶無工作的另一伴,或許是因為長久以來「父
權」體系造成的狀況,依舊還是希望由男生來負起養家活口的責任,我們有在問卷下
面多問了一題「為什麼?」,發覺男性對於另一半無工作的態度都是「可以再找就
好」、「我養他就好」……等,不太介意另一伴無工作;而女性大多都是「需要有穩定
的基礎」、「愛情很重要,但麵包更重要」……等,希望男性有穩定基礎。
圖二
圖二的調查顯示,期望另一伴的薪資眾數落在三到四萬,在 60 份有效問
卷中,有 18 人希望另一伴的薪資為三到四萬,有 16 人希望在五萬到六萬,而
64
這兩者中的差異為:自己薪資在五萬之上的人會比較希望自己的另外一伴也能
在五萬之上,因此在期望另一半薪資中三到四萬之間並沒有薪資五萬以上的人
填寫。
圖三
圖三中顯示,在我們的研究中,男女之間的薪資程度並無過大的落差,沒
有因為性別的差異使得收入有所不同,並不像之前社會所說的「玻璃天花板」,
也許是因為我們的樣本數太少,也許是因為收集的樣本男女比例沒有 1:1 的
關係,也可能是因為我們在我們的樣本數中男性的年齡範圍較廣闊的關係。
圖四
圖四顯示女性對男性的期望薪資是比較高的,也許是因為「男主外女主
內」的想法還根深蒂固的在我們社會中,也許是因為我們的樣本數還不夠多,
不過從我們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女性希望自己的另外一伴薪資可以坐落
於五萬之上,而在我們問卷調查中還有訪問到男性對另一伴的薪資狀態表示
「有就好了」或是不太在意另一伴是否有收入,而女性則是很注重在這部分,
大多都覺得男性應該負責撐起整個家庭的責任。
65
五、結果與討論:
我們調查中顯示,和我們一開始的假定完全相符,大多數的女性希望自己
的另一伴薪資可以比自己高,在 31 位女性中只有一個例外。而現今男性較能
接受沒有經濟地位的另一伴,我們所訪問的 29 位男性中,有 21 位男性可娶無
工作的另一伴,反方向來說就是男性大部分都可以接受另一伴的薪資程度不用
很高。女性都期望自己的另外一伴可以和自己一樣甚至比自己更好,女性大多
無法接受嫁給無工作的另一伴,我們調查的 31 位女性中,有 28 位不願意嫁給
暫時無工作的另一伴,只有 3 人願意,但前提之下是希望他有能力可以負擔。
我們調查顯示,女性大多不接受另外一伴沒有工作狀態,其大部分的原因
是希望能有「穩定的基礎」,有了穩定的基礎,家庭才不會那麼辛苦。另外要補
充的是,在我們的調查中,某些女性表示,男性薪資程度不一定要「高」於女
生,但至少有個「穩定的工作」,隨著時代變遷,想法也會跟著改變。
我們覺得我們的研究可惜的地方是「訪問時間」和「訪問地點」,我們訪問
的時間大約落在早上 10~11 點,那時間是上班時間,因此訪問到的人有些或許
有點趕時間並沒有很認真的思考問題,而地點的關係我們訪問到的對象比較偏
重都是服務業,沒有更廣泛的涉及到其他行業,因此數據會沒有那麼準確。
很開心有這個機會可以做這樣的研究,可以讓我們更明白對於現在的人來
說期望另外一伴的薪資大約坐落在哪裡、為什麼,因為接下來我們畢業之後要
面臨的就是就業問題,而很開心我們能提早知道現在人對於這方面的想法。
六、參考書目:
(1)黃堅厚(1974) 大學生對於社交行為及擇偶的態度 教育心理學報
(2)張榮富、唐玉蟬(1999) 逐歲分析男女年齡對擇偶年齡偏好的影響 淡江人文社會學
刊【第四十期】
(3)莊景雅(2011) 個人所得對擇偶機會的影響及其性別差異-以大陸婚友網站的配對模
擬研究 論文
66
67
研究動機:
對於人來說,房子可以代表是〝一個家庭〞這樣的心靈寄託,不管是什麼身分,
只要彼此同住在一個屋簷下,都會萌生出團體情感,可能是所謂的避風港;可能是最
安穩的歸屬;最浪漫的小窩。不論我們是如何把房子定義的,我們每個人必定都有
過,幻想自己的一憧最豪華、最舒適的理想住屋,儘管我們可能不會刻意的去談論我
們想要如何的房子,但那種夢寐以求的安全感,就正好反映在我們選擇房屋的條件裡
頭了。
研究問題:
我們選擇這個主題的構思,都來自於生活上的經驗,因為在我們周遭這個議題的
素材及研究是無所不在的,城市、郊區、偏鄉等各地域與人們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們
參考了北京大學不動產研究鑑定中心的研究,它是一個對香港房屋政策的理論和探
討,從住房建設、管理實施到政策配套,以下為文獻內容。
“2005 年以來,全國大中城市住房價格持續高為增長,房價水平與居民收入水平
和政府住房保障准入標準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眾多的中低收入家庭超過了住房保障
的準入標準,不能享受政府住房保障政策,又沒有經濟實力購買普通商品房,成為所
謂的“夾心階層”。而隨著房價的不斷增長,房價增長速度超過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
的增長速度,“夾心階層”居民的比重也呈上升趨勢。眾多“夾心階層” 家庭的購房
壓力越來越大,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
重視。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要努力使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推進
和諧社会建設。因此,研究解决“夾心階層”住房困難問題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現
實需求。”
在裡頭我們能看到一個地區或是國家中政府政策與建商乃至於社會、經濟上都有
緊密的關聯,既衝突也合作,在研究中的終點在於政策、人民、土地不動產互相協商
的方法–重視住房建設規劃,銷售價格優惠。以現實情況下,提供符合人民所能支付也
滿足民眾偏好所需的住宅,並在實施之前利用田野調查、民意調查等方式來確定實施
的方向,此經驗告訴我們,現今的房屋建設,需要多方規劃、討論,在社會各個層面
下互相合作。
68
研究設計與資料收集方法:
一開始我們打算使用問卷的方式來收集我們想要的資料,初版的問卷在設計時因
為還未納入在訪問的過程中會發生的狀況,所以導致我們在最初進行前側及第一次田
野調查時所收集到的資料幾乎都成為了無效的資料,但也因為這樣我們開始去思考我
們的問卷設計,不論是排版或是提問的方式,甚至問題本身的重要性;隨後的田野調
查我們開始採用新的問卷進行調查,然而這次碰到的狀況是我們在調查的過程中遇不
到人潮,使得我們收集的資料與老師當初希望我們收集到的樣本數明顯不足,因此我
們打算一面做問卷的調查,一面設計網路問卷,以達到足夠的樣本數,最終我們總共
收集到了一百餘筆資料,在這多筆資料中我們選出了可用的 70 筆資料進行最後的分
析。
資料分析與發現:
透過田野調查與網路問卷,我們最後獲得了一百多筆的資料,並從中選出可用的
70 筆資料輸入電腦,方便我們製成圖表。以下便是我們的圖表以及發現:
從下面這一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男性的理想買屋年齡比較低,而女性的
理想買屋年齡則比較高。我們認為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這個父權社會普遍對男
性的期許,認為越早有能力買房的男性越為優秀,而買房子這件事也在不知不覺中幾
乎成為男性的責任,以及判斷男性能力強弱的指標。
從這張圖表中我們則可以看到,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理想住屋位置在郊區的人
大部分會優先選擇採光優良的房子,再來就是選擇社區資院豐富的房子,而理想住屋
69
位置在市區的人也是優先選擇採光優良的房子,不過比起想住郊區的人,想住市區的
人第二在意的則是鄰居的部分。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大家都十分在意採光的問題,我們
認為這是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住在採光不佳又狹小壅擠的公寓,要不就曬不到太陽,
要不就西曬很熱,所以對採光這部份十分的執著。
從第三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住在市區的大部分居民是沒有收入的狀況,造成
這種情況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填寫我們問卷的受訪者大部分是學生,而學生大部分都沒
有收入,並且住在市區的學生佔了更大一部分。再來我們可以看到收入高的大部分都
住在市區,大概是因為市區的機能比較方便,而且住在市區還可以顯示他們有一定的
經濟能力。
最後的這張圖表由於填寫我們問卷的受訪者大部分都是學生,所以在下面這張圖
表中,大部分的人都是無所得並且住在學校或家中。
70
結果與討論:
我們利用田野、網路調查來蒐集資料,然後檢視我們經過整組討論出來的問題有
沒有互相矛盾。最後我們將這些所收集到的資料,經過無數次的匯整,一次又一次的
試作出表格和圖表,這樣除了是為了觀看我們小組所集結出來的資料,是不是對於我
們這個〝理想的住屋型態〞主題有相對應的結果產生。經過一整個學期的田野和思
考、重作,我們知道一個完整而且成功的問卷,後面必須有很多很多的重新開始,我
們從一開始毫無頭緒的慌亂處境,到後來慢慢地釐清,我們到底想要藉著這個問卷得
到什麼樣的答案,最後,我們知道,其實每個人對於自己未來所居住的房子都有很多
的想像,只是我們都不習慣將這樣的期許提出來討論,不過我們可以得知,安全感與
居住的環境對每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
71
72
1.   研究動機
藉由問卷調查的方式,詢問受訪者對於目前自己居住的社區所舉辦的活動
與建設,有多少了解,以及對於社區的現況有什麼其他的建議與想法,最
後請受訪者分享自己對於社區的認同感有多少。透過這份問卷,提供給受
訪者居住所在的里長,當作社區規劃的參考資料。	
  
	
  
2.   研究問題
在「運動觀光與區域發展」此文中提及:「政府機構可藉由這些硬體設施
舉辦大型國際運動比賽,一方面推廣台灣的運動觀光,一方面促進地區軟硬體
的建設和區域發展。」	
  
從此文獻中我們發現地方建設的發展是一個國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因此
我們的問題著重於藉由問卷來了解居民對於居住地區的建設以及活動的了解、
需求程度,並且希望藉由此問卷來讓地方政府了解到地方建設、活動是否對地
方居民的生活品質提升有幫助。	
  
	
  
三、研究設計與資料收集方法	
  
我們外出訪問他人藉此收集資料,地點有台中火車站、勤美,以及線上
問卷調查,藉由網路我們可以更快速的收集到資料與數據。	
  
	
  
四、資料分析與發現	
  
資料整理與分析:用 google 的表單問卷方式收集資料,並且以 excel
的樞紐分析圖來進行圖表分析。	
  
	
  
圖表分析:	
  
(一)、男女對於健身房的需求:在生活緊湊的生活中,越來越多人缺
乏運動,導致健康亮起紅燈,因此希望自己的社區裡能夠有健身房,在舒適的
環境下,不用花太多時間去找可以運動的地方。受訪者中女生希望增加健身房
的人數又比男生還多,顯示出女生比男生更注重運動且注重運動的環境。	
  
73
	
  
(二)、男女對於社區守望相助的需求:此圖表主要是說明,男女對於
希望增加的社區活動—增加守望相助隊的比例。從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男女
希望增設守望相助的比例是 7:3,女生的比例較少並不是因為女生比較不注重
社區安全,而是因為女生如果在遇到危險時,比較難保護自身安全和制伏對
方。若是由男生的話,可以比較容易,所以男生的意願比例比較高。	
  
	
  
(三)、男女對於增設希望建設後的認同感增加與否:此圖表主要是說
明,男女性別對於增加地方建設是否會提高地方認同感的比較。在數據上因為
女性較多,所以女性意見是較多的,基本上男女意見比例上是差不多的。而統
計結果上,數據都顯示增加地方建設會提高對地方認同感。理由主要是因為,
社區有聽見了民眾的心聲,增加所想要的建設。
74
	
  
(四)、男女對於地方認同感分數:此圖表主要是說明,男女對社區認
同感的分數。在數據結果上,男女意見上其實比例上是差不多的。而主要結果
顯示,大眾對社區認同感的分數落在中間分數五分是較多的。理由是因為,許
多大眾認為社區並沒有特別的建設,但是仍然是因為自己的家鄉社區,所以給
了中間的分數。
	
  
(五)、男女對於社區參與頻率:此圖表主要是說明,男女參與社區活
動的頻率。在男女的意見比例上並無特別的差異。而結果上顯示,大眾參與社
區活動的頻率主要是落在偶爾和從不之間。理由主要是因為,他們表示社區很
少有辦活動的機會。即便有辦活動的時候,也會因為和社區感情不夠濃厚而選
擇不參加。
75
	
  
	
  
小結:由於收集到的樣本數據以女性為多數,因此主要以男女性別的差異
來作為研究的主題,從圖表中可以發現既定印象中的「只有女性需要守望相
助」、「男性需要健身房的比例高於女生」其實已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改變,
政府在新建社區建設以及增辦活動時可以多方參考居民意見、組成成分、年紀
等來作為依據。	
  
	
  
五、結果與討論	
  
5.1 背景基本上沒有什麼改變	
  
5.2 在研究問題上,我們有檢討問卷的設計不夠詳細,在討論過後我們對
問卷進行稍微的修改,讓受訪者能夠針對更細部的問題做回答,並且我們在資
料的整理上能夠更方便的做分析。我們也在訪問地點上做了一點改變。以往沒
有特別注意訪問的地點,有時候就會常常遇到趕時間或是其他因素不能接受訪
問的人。之後我們會選擇賣場、書局、咖啡館等等場所為主要訪問地點,願意
接受訪問的人就比較多。	
  
5-3 在研究動機上,我們依然跟當初的想法沒有相差太遠。希望能夠透過
這次的主題,深入了解現在的居民對於自己的社區向心力如何,並且了解大部
分的受訪者對於自己社區的建設與活動有沒有什麼建議,或是傾向哪些活動和
建設。	
  
	
  
76
六、參考書目	
  
廖淑容、周志龍、古宜靈(2000)。文化產業生根與地方發展	
  
邱思慈、李承翰(2006)。運動觀光與區域發展。中華體育季刊 20 卷
2 期 P46 – 54	
  
林欽榮。(2010)。創新區域與創意城市:產業創新與文化創意做為城
市再生的動能。研考雙月刊 34 卷 6 期
77
78
一. 研究動機
在馬斯洛的五大需求層次理論中,安全需求的重要性僅次於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包含人身安全、生活穩定等等。也就是說,「整體的居住品質」對人們而言是非常重
要的,也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環。
二. 研究問題
近年來,台中發展迅速,增設了台中國家歌劇院為台中帶來文藝氣息及觀光效
益,新增 BRT 解決台灣大道上尖峰時刻的塞車問題,但卻也有道路不夠平整、部分公
車班次過少、火力發電廠所造成的空氣汙染等等問題待解決,於是藉由這幾次的問卷
調查來探討台中居民對於生活周遭的滿意程度,研究上述這些因素對於居民的影響程
度。
三. 研究設計與資料收集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是藉由上課時間前往台中火車站、草悟道、東海別墅、東海藝術
街、台中公園及台中榮總/東海大學 BRT 站進行街頭訪談來完成問卷,總共收到了 35
份問卷。結束第一次的街頭訪談後,發現問卷的問題有待修正,於是又增加及修改問
題或問法,以更符合我們這一組最初設計問卷的理念。
在我們的問卷中,我們詢問對方的居住地以了解台中各個區域的不同狀況;詢問
道路系統滿意度來知道台中居民對於台中的交通現況是否滿意,並以開放式的問題來
更清楚的知道交通有哪些問題待改善;最後藉由訪談對台中環境品質的滿意度來明白
台中整體的環境尚有哪些缺點。
四. 研究發現
表 1,對台中環境品質不滿意甚至
到非常不滿意的,不管是不是男或女,
都認為造成台中的環境品質原因是空
汙,而認為普通的受訪者也有超過一半
比例認為跟空汙有關。
79
表 2,紅色字體代表受訪者認為台
中的道路系統主要跟公車方面有關;藍
色字體代表是跟平面道路的狀況有關;
綠色字體主要是代表政府的政策實行狀
況。
表 3,居住地為北部跟南部的受訪
者主要是因為讀書、工作、休閒而來到
台中,不管是北部或是南部人都跟住在台中的當地人有一樣的想法,那就是台中的環
境問題是空汙,由此可知,不管是短時間或是長時間待在台中,都可以明顯地感覺到
這個問題。
表 4,學歷跟月收入的高低對於空汙問題可以更確切地感覺到,月收入五萬以上
的大學/大專院校受訪者跟月收入無的高中/職很明顯可以感受到對比。
表 5,內圈主要以代步交通工具為機
車的為大宗,其次是公車族群,從中分析
得知,機車行駛在道路上本來就是會吸其
他汽機車的廢氣,也同時吸了不少來自工
業區或其他地方的廢氣,台中的空汙是全
台灣最嚴重的,而這也影響到了需要以機
車代步的族群,會選擇以公車為代步工
具,進而減少自己所攜入的廢氣。
五. 研究結論
從研究中可看出,民眾對於台中的環
境品質;感到「普通」和「不滿意」的佔
絕大多數。且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空汙而
感到不滿。訪談的對象不僅限於台中當地
<表 1>	
  
<表	
  2>	
  
<表	
  3>	
  
<表	
  4>	
  
內圈:空汙
外圈:非空汙
80
居民;還包括來到台中讀書、工作或休閒
的外縣市居民。由此可知,空汙已成為待
在台中的人們共同感到不滿的問題。
從平日代步工具的方面來看,以機車族為對於空汙感到不滿的為最大宗,其次則
是公車族群。可以從中分析得知的是,機車行駛在道路上本來就是會吸到廢氣;吸其
他汽機車的廢氣,也同時吸了不少來自工業區或其他地方的廢氣。台中的空汙是全台
灣最嚴重的,而這也影響到了需要以機車代步的族群。會選擇以公車為代步工具的;
除了 BRT 在台中的方便外,多少也可能是為了避免吸廢氣。
從職業來看,學生族群;尤其是大專院校以上學歷的對空汙較有感,也都因為空
汙的問題而對台中的環境品質打折扣。在研究樣本中,又以女性較對空汙問題感到不
滿。
除了居住環境外,交通系統也是我們這次的訪談重點。台中擁有 BRT 系統,在大
眾運輸上可說尚算方便。至於台中的整體交通環境是如何呢?整理出來的結果是:大
部分的受訪者都覺得台中的交通環境只能算普通;甚至是不滿意,原因大部分是因為
塞車問題。中港路雖然大條,但車流量也不是普通的大,尤其在尖峰時段,車流量更
是驚人。也因此時常有塞車的問題。
當然也是有感到滿意的受訪者,其原因大多是公車方便。可以看得出來,台中的公車
系統建置的算是頗成功。
其中有一位受訪者對交通感到不滿意,並提出了「火車站附近整體規劃」的觀
點。台中火車站目前正在經歷工程期,原本就有點亂的周邊交通勢必大受影響,也讓
民眾更加感到不便。除此之外,路不平也是讓受訪者;尤其是以機車代步的族群,對
於交通感到不滿意的點之一。馬路坑坑巴巴的讓機車族的行車安全增加許多疑慮。也
是台中市政府在未來的道路規劃上必須考慮的重點。
六. 參考書目
蔡春進,1993,交通工具汙染量之調查研究。台灣: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
黃耀輝,1998,都會區交通空氣汙染監測站網規劃。台灣:國立交通大學典藏。
<表	
  5>	
  
81
82
一. 研究動機
既有的意識偏見主導了台灣對下一代性教育的方法,課本上不會著重提到安全
性行為可以預防愛滋病,也可以避孕,反而是告誡大家不可以有性行為,或是
只能在婚後才能有性行為。台灣的文化並不支持性教育的發展,反而是壓抑
它。
二. 研究問題
一. 台北市大學生親子溝通、同僚互動與性知識、性態度及性行為關係之研
究
二. 婚前性行為對婚姻品質之關係研究-以國高中教師為例
我們所要研究的研究問題是性別是否會影響在性行為中是否有特殊偏好,
我們所做出的研究結果顯示:男性的性行為偏好較女性來的多,間接地支持在
上述所提到的論文中大學生的婚前性行為比女性為開放。
也在論文中得知,對於婚前性行為態度越開放者,大多有婚前性行為的經
驗,且多數初次性行為發生的年紀也較低,也發現說初次的性行為對象多非現
籍配偶,而且隨著年紀越低,在婚前與從交往到與配偶發生婚前性行為之時間
較短、婚前性伴侶個數也較多。
三. 研究設計與方法
一. 我們選擇使用問卷的研究方法,並收集了五十份的問卷,其中有效
問卷為四十八份,初步的問卷選擇的變項分成兩種:(一)個人資
料、(二)關於性行為習慣的變項。
二. 個人資料我們採用了年齡、性別、性向、職業、居住地區(以台中
行政區為例);關於性行為的習慣又分成性行為的場所、性行為的
習慣、性行為的對象、會採取的避孕措施以及性行為的頻率。
我們分別在台中火車站、草悟道與逢甲大學進行了觀察地圖,觀察的內
容是旅館與
情趣用品店,台中火車站的資料最多也最為完整。
83
四. 資料分析與發現
經過資料整理後交叉比對的數據分析出,年齡層越低的對於偏好的喜好越多
元,我們推測:年輕人比起中高年齡的人較會在意性行為的過程,他們從事性
行為不單單只是為了
傳宗接代更是為了增加生活樂趣,想要透過使用一些道具或角色扮演的方式,
來增加性行為的情趣增進與性行為對象間的情感。
性別與性行為偏好中男性比例大於女性,男性對於性行為的一些過程或者
選擇都比女性來的較為開放,我們認為是在以前一夫多妻的傳統生活中,性行
為大多被男性所控制,所以受到長期的這種觀念影響下,這種對於性的觀念女
性相對於男生來的保守。
分析結果指出:性行為的場所大多選擇家中和低高價位旅館。家中所提供
的安全感,以及高級旅館會帶給人們不同的性經驗,這兩項是最影響選擇的主
因。經濟條件較高的比較在意環境品質,所以選擇單價較高的旅館;經濟條件
較差的消費者在性行為過程寧可放棄掉較高的性愛品質。
圖(一)
0
13
25
38
50
31.5 43 25 20 56 38
拍攝照片 錄音 多人性行為 錄影 道具 角色扮演 無
84
五、結果與討論
我們希望透過這份問卷能將性行為視為一種消費行為來了解,了解旅館的
分部、了解保險套和避孕藥的選擇、情趣用品店或色情書店的位置,現在的人
越來越享受生活,當性行為不再只是單純地為了傳宗接代,當性行為已經成為
了生活中的一部分,那我們就必須脫下我們對性的有色眼光,擺脫以前對於性
行為的一種封閉不可討論的觀念,以正常、你情我願、雙方都會感到快樂的行
為加以理解,並且看到背後所代表的商業活動或是貧富差距大的社會中,對於
性行為的選擇所造成的差異,了解貧富差距所影響的層面相當廣大,甚至是性
行為這種極為兩人的活動也透過消費被影響
六、參考資料
李文懿(1997)。台北市大學生親子溝通、同僚互動與性知識、性態度及性行
為關係之研究
施榮恩(2012)。婚前性行為對婚姻品質之關係研究-以國高中教師為例
圖(二)0
5
10
15
20
女 男
無 角色扮演 錄影 使用道具
圖(三)0
15
30
45
60
75
學生 工程師 護理師 服務業 自由業
家中 戶外 車中
較便宜旅館 中價位旅館 高價位旅館
85
86
一、研究動機
在文獻當中說到:「不論現在還是未來,人們的環保意識態度與綠色消費行為將
成為環保問題的關鍵」,由於今日全球暖化日益嚴重,使得全民的環保意識逐漸提
高,因此我們想研究關於環保意識主題的動機,是想了解居住於台中地區以及非台中
地區隊與環保意識的差異以及職業類別對於環境環保議題的影響與不同。藉由此研
究,我們希望得到的結果是地區與職業影響環境了解的不同。
二、研究問題
首先我們將受訪者的居住地與職業做初步的分類,並針對我們的研究主題,詢問
受訪者對於環保的定義,在問幾個與環保相關的問題,譬如在外用餐是否會自備環保
餐具或環保杯,藉由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從中得知受訪者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環
保意識,在問題中我們還設計與 4 月 22 日世界地球日的相關問題,藉機提倡 4 月 22
日世界地球日的響應。
三、研究設計與資料收集方法
我們的研究資料主要來自於台中地區街頭發放問卷調查以及利用網路上的
Google 表單,期望能夠收到多元職業以及較廣的年齡層分布,以得到準確的數據資
料。台中地區街頭問卷調查-我們曾於台中火車站、第一廣場附近發放問卷以及台中自
然科學博物館附近地區和逢甲大學,接著整理收集到的問卷,並匯出成 Excel 檔,製
成圖表以觀察分析該問題和問題之間的關聯性。
四、資料整理與發現
1.居住於台中地區以及非台中地區的人與是否知道 4 月 22 日為世界地球日
圖一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1041_動物福祉_學生回饋與反思
1041_動物福祉_學生回饋與反思1041_動物福祉_學生回饋與反思
1041_動物福祉_學生回饋與反思東海 生態農場
 
1051_深度報導專題-飲食文學_東海成報
1051_深度報導專題-飲食文學_東海成報1051_深度報導專題-飲食文學_東海成報
1051_深度報導專題-飲食文學_東海成報東海 生態農場
 
1042_歷史紀錄片製作_課程學生反思與回饋
1042_歷史紀錄片製作_課程學生反思與回饋1042_歷史紀錄片製作_課程學生反思與回饋
1042_歷史紀錄片製作_課程學生反思與回饋東海 生態農場
 
1041_高科技產業生產實務研究專題_東海生態農場實務研究專題報告
1041_高科技產業生產實務研究專題_東海生態農場實務研究專題報告1041_高科技產業生產實務研究專題_東海生態農場實務研究專題報告
1041_高科技產業生產實務研究專題_東海生態農場實務研究專題報告東海 生態農場
 
1041_深度報導專題:飲食文學_成果作品選輯異世代對話錄
1041_深度報導專題:飲食文學_成果作品選輯異世代對話錄1041_深度報導專題:飲食文學_成果作品選輯異世代對話錄
1041_深度報導專題:飲食文學_成果作品選輯異世代對話錄東海 生態農場
 
1042_台日交流實踐_期末成果發表
1042_台日交流實踐_期末成果發表1042_台日交流實踐_期末成果發表
1042_台日交流實踐_期末成果發表東海 生態農場
 

Viewers also liked (7)

1041_動物福祉_學生回饋與反思
1041_動物福祉_學生回饋與反思1041_動物福祉_學生回饋與反思
1041_動物福祉_學生回饋與反思
 
1051_深度報導專題-飲食文學_東海成報
1051_深度報導專題-飲食文學_東海成報1051_深度報導專題-飲食文學_東海成報
1051_深度報導專題-飲食文學_東海成報
 
1042_歷史紀錄片製作_課程學生反思與回饋
1042_歷史紀錄片製作_課程學生反思與回饋1042_歷史紀錄片製作_課程學生反思與回饋
1042_歷史紀錄片製作_課程學生反思與回饋
 
1041_高科技產業生產實務研究專題_東海生態農場實務研究專題報告
1041_高科技產業生產實務研究專題_東海生態農場實務研究專題報告1041_高科技產業生產實務研究專題_東海生態農場實務研究專題報告
1041_高科技產業生產實務研究專題_東海生態農場實務研究專題報告
 
1041_深度報導專題:飲食文學_成果作品選輯異世代對話錄
1041_深度報導專題:飲食文學_成果作品選輯異世代對話錄1041_深度報導專題:飲食文學_成果作品選輯異世代對話錄
1041_深度報導專題:飲食文學_成果作品選輯異世代對話錄
 
1042_台日交流實踐_期末成果發表
1042_台日交流實踐_期末成果發表1042_台日交流實踐_期末成果發表
1042_台日交流實踐_期末成果發表
 
SlideShare 101
SlideShare 101SlideShare 101
SlideShare 101
 

More from 東海 生態農場

1061_友善農作入門基礎(蔬菜類)
1061_友善農作入門基礎(蔬菜類)1061_友善農作入門基礎(蔬菜類)
1061_友善農作入門基礎(蔬菜類)東海 生態農場
 
1052_台日交流實踐 農食育中的語言實踐
1052_台日交流實踐 農食育中的語言實踐1052_台日交流實踐 農食育中的語言實踐
1052_台日交流實踐 農食育中的語言實踐東海 生態農場
 
1052_友善農作進階課程(蔬菜類)
1052_友善農作進階課程(蔬菜類)1052_友善農作進階課程(蔬菜類)
1052_友善農作進階課程(蔬菜類)東海 生態農場
 
1052_社會創新 : 反思與實踐-成果作品
1052_社會創新 : 反思與實踐-成果作品1052_社會創新 : 反思與實踐-成果作品
1052_社會創新 : 反思與實踐-成果作品東海 生態農場
 
1052_大屯山海屯研究企劃
1052_大屯山海屯研究企劃1052_大屯山海屯研究企劃
1052_大屯山海屯研究企劃東海 生態農場
 
1052_專題討論-教案作品:好餓的毛毛蟲
1052_專題討論-教案作品:好餓的毛毛蟲1052_專題討論-教案作品:好餓的毛毛蟲
1052_專題討論-教案作品:好餓的毛毛蟲東海 生態農場
 
1051_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課程學生回饋與反思
1051_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課程學生回饋與反思1051_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課程學生回饋與反思
1051_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課程學生回饋與反思東海 生態農場
 
1051_社區工作課程學生回饋與反思
1051_社區工作課程學生回饋與反思1051_社區工作課程學生回饋與反思
1051_社區工作課程學生回饋與反思東海 生態農場
 
1051_公共設計概論:學生作品-南寮之單純的色彩
1051_公共設計概論:學生作品-南寮之單純的色彩1051_公共設計概論:學生作品-南寮之單純的色彩
1051_公共設計概論:學生作品-南寮之單純的色彩東海 生態農場
 
1042_產品設計課題II_ 課程安排規劃與作品成果
1042_產品設計課題II_ 課程安排規劃與作品成果1042_產品設計課題II_ 課程安排規劃與作品成果
1042_產品設計課題II_ 課程安排規劃與作品成果東海 生態農場
 
1041_綠色設計概論_ 課程設計簡報與學生實作心得與紀錄
1041_綠色設計概論_ 課程設計簡報與學生實作心得與紀錄1041_綠色設計概論_ 課程設計簡報與學生實作心得與紀錄
1041_綠色設計概論_ 課程設計簡報與學生實作心得與紀錄東海 生態農場
 
1042_報導專題: 花草節令應用與紀實_東海成報夏季刊
1042_報導專題: 花草節令應用與紀實_東海成報夏季刊1042_報導專題: 花草節令應用與紀實_東海成報夏季刊
1042_報導專題: 花草節令應用與紀實_東海成報夏季刊東海 生態農場
 

More from 東海 生態農場 (17)

1061_綠色設計概論
1061_綠色設計概論1061_綠色設計概論
1061_綠色設計概論
 
1061_兒童文學
1061_兒童文學1061_兒童文學
1061_兒童文學
 
1061_中國庶民生活史
1061_中國庶民生活史1061_中國庶民生活史
1061_中國庶民生活史
 
1061_友善農作入門基礎(蔬菜類)
1061_友善農作入門基礎(蔬菜類)1061_友善農作入門基礎(蔬菜類)
1061_友善農作入門基礎(蔬菜類)
 
1061_居住與城市研究
1061_居住與城市研究1061_居住與城市研究
1061_居住與城市研究
 
1052_台日交流實踐 農食育中的語言實踐
1052_台日交流實踐 農食育中的語言實踐1052_台日交流實踐 農食育中的語言實踐
1052_台日交流實踐 農食育中的語言實踐
 
1052_友善農作進階課程(蔬菜類)
1052_友善農作進階課程(蔬菜類)1052_友善農作進階課程(蔬菜類)
1052_友善農作進階課程(蔬菜類)
 
1052_社會創新 : 反思與實踐-成果作品
1052_社會創新 : 反思與實踐-成果作品1052_社會創新 : 反思與實踐-成果作品
1052_社會創新 : 反思與實踐-成果作品
 
1052_大屯山海屯研究企劃
1052_大屯山海屯研究企劃1052_大屯山海屯研究企劃
1052_大屯山海屯研究企劃
 
1052_專題討論-教案作品:好餓的毛毛蟲
1052_專題討論-教案作品:好餓的毛毛蟲1052_專題討論-教案作品:好餓的毛毛蟲
1052_專題討論-教案作品:好餓的毛毛蟲
 
1052_Caz高麗菜
1052_Caz高麗菜1052_Caz高麗菜
1052_Caz高麗菜
 
1051_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課程學生回饋與反思
1051_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課程學生回饋與反思1051_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課程學生回饋與反思
1051_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課程學生回饋與反思
 
1051_社區工作課程學生回饋與反思
1051_社區工作課程學生回饋與反思1051_社區工作課程學生回饋與反思
1051_社區工作課程學生回饋與反思
 
1051_公共設計概論:學生作品-南寮之單純的色彩
1051_公共設計概論:學生作品-南寮之單純的色彩1051_公共設計概論:學生作品-南寮之單純的色彩
1051_公共設計概論:學生作品-南寮之單純的色彩
 
1042_產品設計課題II_ 課程安排規劃與作品成果
1042_產品設計課題II_ 課程安排規劃與作品成果1042_產品設計課題II_ 課程安排規劃與作品成果
1042_產品設計課題II_ 課程安排規劃與作品成果
 
1041_綠色設計概論_ 課程設計簡報與學生實作心得與紀錄
1041_綠色設計概論_ 課程設計簡報與學生實作心得與紀錄1041_綠色設計概論_ 課程設計簡報與學生實作心得與紀錄
1041_綠色設計概論_ 課程設計簡報與學生實作心得與紀錄
 
1042_報導專題: 花草節令應用與紀實_東海成報夏季刊
1042_報導專題: 花草節令應用與紀實_東海成報夏季刊1042_報導專題: 花草節令應用與紀實_東海成報夏季刊
1042_報導專題: 花草節令應用與紀實_東海成報夏季刊
 

Recently uploaded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筑波学院大学学位记/做个假的文凭可认证吗/仿制日本大学毕业证/意大利语CELI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筑波学院大学学位记/做个假的文凭可认证吗/仿制日本大学毕业证/意大利语CELI证书定制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筑波学院大学学位记/做个假的文凭可认证吗/仿制日本大学毕业证/意大利语CELI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筑波学院大学学位记/做个假的文凭可认证吗/仿制日本大学毕业证/意大利语CELI证书定制jakepaige317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mekosin001123
 
1.🎉“入侵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修改成绩”来袭!ALEVEL替考大揭秘,轻松搞定考试成绩! 💥你还在为无法进入大学招生系统而烦恼吗?想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改...
1.🎉“入侵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修改成绩”来袭!ALEVEL替考大揭秘,轻松搞定考试成绩! 💥你还在为无法进入大学招生系统而烦恼吗?想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改...1.🎉“入侵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修改成绩”来袭!ALEVEL替考大揭秘,轻松搞定考试成绩! 💥你还在为无法进入大学招生系统而烦恼吗?想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改...
1.🎉“入侵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修改成绩”来袭!ALEVEL替考大揭秘,轻松搞定考试成绩! 💥你还在为无法进入大学招生系统而烦恼吗?想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改...黑客 接单【TG/微信qoqoqdqd】
 
泽兰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购买一个假的建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泽兰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购买一个假的建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证书泽兰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购买一个假的建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泽兰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购买一个假的建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证书jakepaige317
 
EDUC6506(001)_ClassPresentation_2_TC330277 (1).pptx
EDUC6506(001)_ClassPresentation_2_TC330277 (1).pptxEDUC6506(001)_ClassPresentation_2_TC330277 (1).pptx
EDUC6506(001)_ClassPresentation_2_TC330277 (1).pptxmekosin001123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mekosin001123
 

Recently uploaded (6)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筑波学院大学学位记/做个假的文凭可认证吗/仿制日本大学毕业证/意大利语CELI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筑波学院大学学位记/做个假的文凭可认证吗/仿制日本大学毕业证/意大利语CELI证书定制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筑波学院大学学位记/做个假的文凭可认证吗/仿制日本大学毕业证/意大利语CELI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筑波学院大学学位记/做个假的文凭可认证吗/仿制日本大学毕业证/意大利语CELI证书定制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
 
1.🎉“入侵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修改成绩”来袭!ALEVEL替考大揭秘,轻松搞定考试成绩! 💥你还在为无法进入大学招生系统而烦恼吗?想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改...
1.🎉“入侵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修改成绩”来袭!ALEVEL替考大揭秘,轻松搞定考试成绩! 💥你还在为无法进入大学招生系统而烦恼吗?想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改...1.🎉“入侵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修改成绩”来袭!ALEVEL替考大揭秘,轻松搞定考试成绩! 💥你还在为无法进入大学招生系统而烦恼吗?想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改...
1.🎉“入侵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修改成绩”来袭!ALEVEL替考大揭秘,轻松搞定考试成绩! 💥你还在为无法进入大学招生系统而烦恼吗?想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改...
 
泽兰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购买一个假的建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泽兰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购买一个假的建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证书泽兰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购买一个假的建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泽兰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购买一个假的建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EDUC6506(001)_ClassPresentation_2_TC330277 (1).pptx
EDUC6506(001)_ClassPresentation_2_TC330277 (1).pptxEDUC6506(001)_ClassPresentation_2_TC330277 (1).pptx
EDUC6506(001)_ClassPresentation_2_TC330277 (1).pptx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
 

1051_居住與城市研究_純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