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4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史记
 063 / 130
 29 段 2714 字
 46 种 59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列传第三 老子韩非列传 史記 063
[西漢]司馬遷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 064 列传第四 司马穰苴列传→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063 列传第三 老子韩非列传
本篇关键词
地点 苦县 1 外应 1 盛德 1
人物 李斯 5 秦王 4 韩王 3 贵人 2 老莱子 1 太史儋 1 秦献公 1 段干 1
文官 儒学 2 太傅 1 太史公 1
武官 关令 1
其他 刑名 3 亢桑子 1 史记 1 宗子 1 列传 1
目錄
0
1
2
3
4
5
6
7
8
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者,楚苦县 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
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 ,君子盛德 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
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
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
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关令 尹喜 曰:「子将隐
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 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记 周太史儋 见秦献公 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
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 。宗子 注,注子宫,宫玄孙 假,假仕於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
解为胶西王 卬太傅太傅 ,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 ,儒学儒学 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 无为自化,清静
自正。
作
地 名
词 地
武 名
名
作 名 主
名 礼 亲 主
主 文
文 文 名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12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 、齐宣王 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於
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 、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
术。畏累虚、亢桑子 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
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 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
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
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申不害 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 ,昭侯用为相。内脩政教,外应 诸侯,十五
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 彊,无侵韩者。
申子之学本於黄老而主刑名 。著书二篇,号曰申子。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 法术之学,而其归本於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与李斯 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 ,韩王 不能用。於是韩非疾治国不务脩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
富国彊兵而以求人任贤 ,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 ,而侠者以武犯禁。
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
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馀万言。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於秦,不能自脱。
说难曰: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凡说之
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於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於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
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实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
之;若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此之不可不知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贵人 有过端,而说者明
言善议以推其恶者,则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
身危。夫贵人 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说者与知
焉,则身危。彊之以其所必不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故曰: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与之
论细人,则以为粥权。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汎
滥博文,则多而久之。顺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
也。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而灭其所丑。彼自知其计,则毋以其失穷之;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
之;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有与同失者,则
明饰其无失也。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乃後申其辩知焉。此所以亲近不疑,知尽之难也。得旷
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乃明计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
持,此说之成也。
伊尹 为庖,百里奚 为虏,皆所由干其上也。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汙
也,则非能仕之所设也。
主 主
名
作
主
名 主 地
军
法
法
名
主 主
名 词
主
主
名 名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12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 064 列传第四 司马穰苴列传→目錄
22
23
24
25
26
27
28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
邻人之父。昔者郑武公 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
「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
郑。郑人袭胡,取之。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
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卫国 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
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
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
食我以其馀桃。」故弥子之行未变於初也,前见贤而後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於主,则知当而
加亲;见憎於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後说之矣。
夫龙之为蟲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
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 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
斯 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 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 悦之,未
信用。李斯 、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 为韩不为秦,此人
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 以为然,下吏治非。李
斯 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 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於後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太史公太史公 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於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
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於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 ,其极惨礉少恩。皆原於道德之意,
而老子深远矣。
伯阳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 ,迹窜西垂。庄蒙 栩栩,申害卑卑。刑名 有术,说难极知。悲彼
周防,终亡李斯 。
主
政
主
名 主 主
名 法
主
名 主
文
词
地 名 法
名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12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
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12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史記 031 世家第一 吴太伯世家
史記 031 世家第一 吴太伯世家史記 031 世家第一 吴太伯世家
史記 031 世家第一 吴太伯世家helloiac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helloiac
 
史記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
史記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史記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
史記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helloiac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helloiac
 
Interview with philosopher Zhou Guoping
Interview with philosopher Zhou GuopingInterview with philosopher Zhou Guoping
Interview with philosopher Zhou GuopingJiaxin Yang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helloiac
 
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
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
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helloiac
 
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
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
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helloiac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helloiac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helloiac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helloiac
 
人类人生篇 — 生命禅院的返老还童长生不老观
人类人生篇 — 生命禅院的返老还童长生不老观人类人生篇 — 生命禅院的返老还童长生不老观
人类人生篇 — 生命禅院的返老还童长生不老观Baishen Cao
 
史記 127 列传第六十七 日者列传
史記 127 列传第六十七 日者列传史記 127 列传第六十七 日者列传
史記 127 列传第六十七 日者列传helloiac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helloiac
 
太平天國專題報告 – Week 1 version 1001
太平天國專題報告 – Week 1 version 1001太平天國專題報告 – Week 1 version 1001
太平天國專題報告 – Week 1 version 1001Yi-Chi Tang
 
史記 105 列传第四十五 扁鹊仓公列传
史記 105 列传第四十五 扁鹊仓公列传史記 105 列传第四十五 扁鹊仓公列传
史記 105 列传第四十五 扁鹊仓公列传helloiac
 
史記 101 列传第四十一 袁盎晁错列传
史記 101 列传第四十一 袁盎晁错列传史記 101 列传第四十一 袁盎晁错列传
史記 101 列传第四十一 袁盎晁错列传helloiac
 
馬太福音 第14章 是我 不要怕
馬太福音第14章是我 不要怕馬太福音第14章是我 不要怕
馬太福音 第14章 是我 不要怕Jian-Yu Fisher Ke
 

What's hot (20)

史記 031 世家第一 吴太伯世家
史記 031 世家第一 吴太伯世家史記 031 世家第一 吴太伯世家
史記 031 世家第一 吴太伯世家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
史記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史記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
史記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Interview with philosopher Zhou Guoping
Interview with philosopher Zhou GuopingInterview with philosopher Zhou Guoping
Interview with philosopher Zhou Guoping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
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
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
 
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
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
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記 076 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信仰神明2
信仰神明2信仰神明2
信仰神明2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4阮籍
4阮籍4阮籍
4阮籍
 
人类人生篇 — 生命禅院的返老还童长生不老观
人类人生篇 — 生命禅院的返老还童长生不老观人类人生篇 — 生命禅院的返老还童长生不老观
人类人生篇 — 生命禅院的返老还童长生不老观
 
史記 127 列传第六十七 日者列传
史記 127 列传第六十七 日者列传史記 127 列传第六十七 日者列传
史記 127 列传第六十七 日者列传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太平天國專題報告 – Week 1 version 1001
太平天國專題報告 – Week 1 version 1001太平天國專題報告 – Week 1 version 1001
太平天國專題報告 – Week 1 version 1001
 
史記 105 列传第四十五 扁鹊仓公列传
史記 105 列传第四十五 扁鹊仓公列传史記 105 列传第四十五 扁鹊仓公列传
史記 105 列传第四十五 扁鹊仓公列传
 
史記 101 列传第四十一 袁盎晁错列传
史記 101 列传第四十一 袁盎晁错列传史記 101 列传第四十一 袁盎晁错列传
史記 101 列传第四十一 袁盎晁错列传
 
馬太福音 第14章 是我 不要怕
馬太福音第14章是我 不要怕馬太福音第14章是我 不要怕
馬太福音 第14章 是我 不要怕
 

Similar to 史記 063 列传第三 老子韩非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helloiac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helloiac
 
史記 050 世家第二十 楚元王世家
史記 050 世家第二十 楚元王世家史記 050 世家第二十 楚元王世家
史記 050 世家第二十 楚元王世家helloiac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helloiac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helloiac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helloiac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helloiac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helloiac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helloiac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helloiac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helloiac
 
後漢書 015 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後漢書 015 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後漢書 015 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後漢書 015 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helloiac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helloiac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helloiac
 
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
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
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helloiac
 
舊唐書 063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
舊唐書 063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舊唐書 063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
舊唐書 063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helloiac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helloiac
 
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
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
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helloiac
 
漢書 103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漢書 103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漢書 103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漢書 103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helloiac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helloiac
 

Similar to 史記 063 列传第三 老子韩非列传 (20)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史記 050 世家第二十 楚元王世家
史記 050 世家第二十 楚元王世家史記 050 世家第二十 楚元王世家
史記 050 世家第二十 楚元王世家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北史 057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後漢書 015 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後漢書 015 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後漢書 015 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後漢書 015 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
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
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
 
舊唐書 063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
舊唐書 063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舊唐書 063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
舊唐書 063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
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
宋書 073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顏延之
 
漢書 103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漢書 103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漢書 103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漢書 103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史記 063 列传第三 老子韩非列传

  • 1. 文档信息  史记  063 / 130  29 段 2714 字  46 种 59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列传第三 老子韩非列传 史記 063 [西漢]司馬遷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 064 列传第四 司马穰苴列传→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063 列传第三 老子韩非列传 本篇关键词 地点 苦县 1 外应 1 盛德 1 人物 李斯 5 秦王 4 韩王 3 贵人 2 老莱子 1 太史儋 1 秦献公 1 段干 1 文官 儒学 2 太傅 1 太史公 1 武官 关令 1 其他 刑名 3 亢桑子 1 史记 1 宗子 1 列传 1 目錄 0 1 2 3 4 5 6 7 8 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者,楚苦县 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 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 ,君子盛德 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 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 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 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关令 尹喜 曰:「子将隐 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 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记 周太史儋 见秦献公 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 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 。宗子 注,注子宫,宫玄孙 假,假仕於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 解为胶西王 卬太傅太傅 ,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 ,儒学儒学 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 无为自化,清静 自正。 作 地 名 词 地 武 名 名 作 名 主 名 礼 亲 主 主 文 文 文 名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12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 、齐宣王 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於 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 、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 术。畏累虚、亢桑子 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 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 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 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 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申不害 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 ,昭侯用为相。内脩政教,外应 诸侯,十五 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 彊,无侵韩者。 申子之学本於黄老而主刑名 。著书二篇,号曰申子。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 法术之学,而其归本於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与李斯 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 ,韩王 不能用。於是韩非疾治国不务脩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 富国彊兵而以求人任贤 ,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 ,而侠者以武犯禁。 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 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馀万言。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於秦,不能自脱。 说难曰: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凡说之 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於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於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 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实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 之;若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此之不可不知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贵人 有过端,而说者明 言善议以推其恶者,则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 身危。夫贵人 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说者与知 焉,则身危。彊之以其所必不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故曰: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与之 论细人,则以为粥权。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汎 滥博文,则多而久之。顺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 也。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而灭其所丑。彼自知其计,则毋以其失穷之;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 之;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有与同失者,则 明饰其无失也。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乃後申其辩知焉。此所以亲近不疑,知尽之难也。得旷 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乃明计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 持,此说之成也。 伊尹 为庖,百里奚 为虏,皆所由干其上也。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汙 也,则非能仕之所设也。 主 主 名 作 主 名 主 地 军 法 法 名 主 主 名 词 主 主 名 名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12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062 列传第二 管晏列传 064 列传第四 司马穰苴列传→目錄 22 23 24 25 26 27 28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 邻人之父。昔者郑武公 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 「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 郑。郑人袭胡,取之。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 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卫国 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 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 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 食我以其馀桃。」故弥子之行未变於初也,前见贤而後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於主,则知当而 加亲;见憎於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後说之矣。 夫龙之为蟲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 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 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 斯 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 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 悦之,未 信用。李斯 、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 为韩不为秦,此人 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 以为然,下吏治非。李 斯 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 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於後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太史公太史公 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於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 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於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 ,其极惨礉少恩。皆原於道德之意, 而老子深远矣。 伯阳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 ,迹窜西垂。庄蒙 栩栩,申害卑卑。刑名 有术,说难极知。悲彼 周防,终亡李斯 。 主 政 主 名 主 主 名 法 主 名 主 文 词 地 名 法 名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12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