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產業評析 
-1-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新竹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一、 
總體產業能量概論 
日據時期以前,新竹地方的經濟乃以農業及衣食相關的加工業為主。民國四 十二年政府實施第一期四年計畫,開始有系統的發展台灣經濟,新竹市也開始發 展食品工業、紡織工業、塑膠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的水泥、平板玻璃、電機電 器具工業使用的日光燈等。民國五十年代新竹市的染織及紡織品、聖誕燈泡及燈 串成為重要出口產品,民國五十六年及民國六十二年在新竹成立「財團法人食品 工業發展研究所」和「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民國六十九年又成立「科學工 業園區」,使得新竹地區開始匯集人才、技術、資本、政策,邁向高級技術的開發。 民國七十年代為因應國際競爭及產業升級之內外形勢,政府積極推動策略性工業 及明星產業,材料工業、能源工業、自動化工業、光電工業、通訊工業、消費電 子工業、環保工業、生物科技、航太工業等高科技產業陸續登場,新竹地區因整 體工業環境的優勢,轄內既有著名理工學府,又有國家及研究機構及科學園區的 高科技創業環境,因此一躍而為全國矚目的焦點,成為我國高科技工業重鎮,並 在六年計畫帶動下逐步朝向「新竹科學工業城」目標邁進。 
2008年新竹地區製造業營收為15,863億元,其中傳統產業營收為3,524億元, 占全國比重3.7%;2009年受金融海嘯影響,預估營收下滑至14,869億元,較2008 年下滑6.3%。從製造業研發及固定投資來看,新竹地區2008年研發經費為1,042.6 億元,較2007年成長17.4%,而2008年固定投資為115.4億元,較2007年衰退 18.6%。
產業評析 
-2-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圖1 新竹地區產業環境綜況 
資料來源:2007、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統計年報/經濟部 工業局/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二、 
主要產業地位與近況 
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化學材料業、機械設備業及其他運輸 工具業為新竹地區營收前五大產業。1997年新竹地區前五大產業營收集中度為 74.6%,之後隨著電子零組件業營收快速成長,前五大產業集中度也逐年遞增,2008 年更增至86.3%。從近十年新竹地區前十大產業的成長率來看,電子零組件業、機 械設備業與化學材料業的成長幅度最大,電子零組件業營收從1997年的2,339億 元成長至2008年的9,644億元,十年來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高達15.2%,為新竹 地區營收成長最大的產業;成長幅度第二大的為機械設備業,營收從1997年的220 億元成長至2008年的485億元,年平均複合成長率為8.2%;化學材料業為新竹地 區第三大成長率的產業,營收從1997年的441億元成長至2008年的801億元, 年平均複合成長率為6.2%。然而十年來新竹地區前十大產業中衰退最大的產業則 為電力設備業,從1997年的353億元降至2008年的331億元,十年來的年平均 複合成長率為-0.6%。 廠家數(家)200720082009(e) 製造業2,9412,9372,943 占全國比(%)3.8%3.8%3.9% 傳統產業2,0262,0092,016 占全國比(%)3.0%3.0%3.0% 營收(億元)200720082009(e) 製造業17,33615,86314,869 占全國比(%)11.5%10.7%11.0% 傳統產業3,6513,5243,140 占全國比(%)3.9%3.7%3.6% 創新能量(億元)20072008 研發經費887.91,042.6 占營收比(%)5.1%6.6% 固定資產投資141.8115.4 占營收比(%)0.8%0.7% 人口結構(萬人)200720082009 總人口數89.590.992.2 就業人口39.440.039.5 工業18.718.819 製造業15.415.315.3 服務業20.220.720.3 農林漁牧業0.70.70.6 失業人口1.61.72.4 失業率(%)3.9%4.1%5.7%
產業評析 
-3-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圖2 新竹地區主要產業營收變化 
資料來源: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三、 
主要產業創新能量 
以2008年營收排序來看,新竹地區主要產業分別是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 /光學製品業與化學材料業。從三個角度來分析電子零組件業之創新能量,「創新意 願」部分,2003~2008年電子零組件業研發家數佔製造業廠家數比例分別是69.1%、 70.4%、70.6%、71.0%及71.6%,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 均遠高於全國平均29.8%以及31.3%,可見創新意願具有明顯優勢。「創新能耐」 部分,2003~2008年電子零組件業每位員工所分配之研發經費分別是478.7千元、 475千元、491千元、500.2千元及594.7千元,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 年平均來看,均遠高於全國平均21.1萬元以及28.15萬元,可見新竹地區電子零 組件業創新能耐表現優異。「創新效率」部分,2003~2008年電子零組件業每位員 工創造出之營收分別是7.9百萬元、8.8百萬元、7.8百萬元、8.4百萬元及7.8百 萬元,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也高於全國平均6.1及7.1 百萬元,各項指標詳表1。整體來說,新竹地區電子零組件業在創新能量的各方面 表現均遠高於全國平均,顯示該產業在全國中具有相當高的競爭優勢。 2,339 7,049 8,715 9,644 2,224 3,713 3,173 2,364 441 504 581 801 220 466 473 485 294 356 349 394 1,882 1,969 2,100 2,176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1997200020052008 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化學材料業機械設備業其他運輸工具業其他 單位:NT億元 7,40014,05615,39015,863
產業評析 
-4-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表1 新竹地區主要產業創新能量 
1.電子零組件業 
創新意願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69.1% 
70.4% 
70.6% 
71.0% 
71.6% 
70.0% 
71.3% 
全國平均 
29.6% 
30.7% 
29.1% 
30.3% 
32.3% 
29.8% 
31.3% 
差異 
39.5% 
39.7% 
41.5% 
40.7% 
39.3% 
40.2% 
40.0% 
創新能耐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478.7 
475.0 
491.0 
500.2 
594.7 
481.6 
547.5 
全國平均 
197.3 
206.9 
230.0 
264.3 
298.8 
211.4 
281.5 
差異 
281.5 
268.1 
261.1 
235.9 
296.0 
270.2 
265.9 
創新效率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7.9 
8.8 
7.8 
8.4 
7.8 
8.1 
8.1 
全國平均 
5.9 
6.2 
6.1 
7.2 
6.9 
6.1 
7.1 
差異 
2.0 
2.6 
1.6 
1.1 
0.9 
2.1 
1.0 
資料來源:2003~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說明:「創新意願」表示該產業研發家數佔總廠商家數百分比(%);「創新能耐」表 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分配到之研發經費(千元);「創新效率」表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創 造出營收(百萬元)。 
分析新竹地區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創新能量中「創新意願」部分,2003~2008 年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研發家數佔製造業廠家數比例分別是68.9%、66.4%、 64.3%、66.1%及68.2%,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均遠高 於全國平均29.5%以及28.4%,可見新竹地區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創新意願表現 優異。「創新能耐」部分,2003~2008年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每位員工所分配之研 發經費分別是401.1千元、383.7千元、386.2千元、524.1千元及674.3千元,以 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也遠高於全國平均269.1千元以及 403.1千元。「創新效率」部分,2003~2008年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每位員工創造 出之營收分別是8.3百萬元、7.2百萬元、7.4百萬元、7.8百萬元及6.7百萬元, 略高於全國平均,各項指標詳表2。整體來說,新竹地區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創 新能量各方面均遠高於全國平均表現,顯見其具有產業優勢。
產業評析 
-5-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表2 新竹地區主要產業創新能量 
2.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創新意願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68.9% 
66.4% 
64.3% 
66.1% 
68.2% 
66.5% 
67.2% 
全國平均 
30.4% 
30.3% 
27.9% 
27.3% 
29.6% 
29.5% 
28.4% 
差異 
38.5% 
36.1% 
36.4% 
38.8% 
38.6% 
37.0% 
38.7% 
創新能耐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401.1 
383.7 
386.2 
524.1 
674.3 
390.3 
599.2 
全國平均 
243.1 
273.0 
291.3 
342.7 
463.6 
269.1 
403.1 
差異 
158.1 
110.7 
94.9 
181.4 
210.7 
121.2 
196.1 
創新效率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8.3 
7.2 
7.4 
7.8 
6.7 
7.7 
7.2 
全國平均 
7.5 
7.2 
6.6 
6.4 
6.0 
7.1 
6.2 
差異 
0.8 
0.0 
0.9 
1.4 
0.6 
0.6 
1.0 
資料來源:2003~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說明:「創新意願」表示該產業研發家數佔總廠商家數百分比(%);「創新能耐」表 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分配到之研發經費(千元);「創新效率」表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創 造出營收(百萬元)。 
分析新竹地區化學材料業創新能量中「創新意願」部分,2003~2008年化學材 料業研發家數佔製造業廠家數比例分別是40.8%、42.9%、41.7%、30.6%及30.6%, 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均高於全國平均23.8%以及 21.6%。「創新能耐」部分,2003~2008年化學材料業每位員工所分配之研發經費分 別是84.1千元、75.3千元、79.3千元、96.9千元及146.8千元,以2003~2005年 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各低於全國平均81.3千元以及129.3千元,可見 新竹地區化學材料業創新能耐與全國平均仍有一定差距,有待提升。「創新效率」 部分,2003~2008年化學材料業每位員工創造出之營收分別是9百萬元、9.4百萬 元、10.1百萬元、13.6百萬元、13.9百萬元,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 年平均來看,均低於全國平均,可見化學材料業創新能耐有待提升,各項指標詳 表3。整體來說,新竹地區化學材料業創新意願表現較佳,但創新能耐與創新效率 均有待加強。
產業評析 
-6-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表3 新竹地區主要產業創新能量 
3.化學材料業 
創新意願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40.8% 
42.9% 
41.7% 
30.6% 
30.6% 
41.8% 
30.6% 
全國平均 
24.0% 
24.6% 
22.9% 
21.5% 
21.7% 
23.8% 
21.6% 
差異 
16.8% 
18.3% 
18.8% 
9.1% 
8.9% 
17.9% 
9.0% 
創新能耐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84.1 
75.3 
79.3 
96.9 
146.8 
79.5 
121.9 
全國平均 
74.4 
80.0 
89.5 
116.5 
142.1 
81.3 
129.3 
差異 
9.7 
-4.7 
-10.2 
-19.7 
4.7 
-1.7 
-7.5 
創新效率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9.0 
9.4 
10.1 
13.6 
13.9 
9.5 
13.7 
全國平均 
15.5 
20.4 
23.0 
29.6 
31.8 
19.6 
30.7 
差異 
-6.6 
-11.0 
-12.9 
-16.0 
-17.9 
-10.2 
-17.0 
資料來源:2003~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說明:「創新意願」表示該產業研發家數佔總廠商家數百分比(%);「創新能耐」表 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分配到之研發經費(千元);「創新效率」表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創 造出營收(百萬元)。 
四、 
產業發展策略 
新竹地區一直以製造業為發展主體,早期的手工業、電燈泡及玻璃等傳統工 業為新竹市創造不少佳績,隨著台灣產業結構的轉變,新竹地區工業產值逐漸提 昇,從1960和70年代的紡織業、化工業重點產業後,藉由政府對國內市場的保 護、提供租稅優惠、設立研發單位、以及率先從事高風險策略工業等等,引導新 竹縣製造轉型至電子電機產業,使得新竹地區的電子及電機製造業的蓬勃發展已 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尤其是新竹科學園區和湖口工業園區更是國內重要的生產基 地,特別是在貿易自由化的推波助瀾下,慢慢形成跨國界的區域經濟體系。 
新竹地區有優異的研發環境、更有「台灣矽谷」之美稱,且在新竹科學區的 群聚效應下,使得新竹地區具有全球高知名度。因此,在新竹地區未來的發展上, 主要是改善生活環境品質,並加強公共設施建設與交通的改善、商業層級的提升 等。因而未來將規劃國際科技、學術、休閒及生活與商業發展之空間,並打造科 技商業帶、科技學術帶與休閒生活帶,如舊工業區的再發展與新市政中心、科技
產業評析 
-7-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商務區的規劃;積極規劃與建設新竹科學城的發展構想,透過完善的聯外道路, 整合周圍地區可利用資源,型塑國際性、都會性的科技產業意象。 
對於新竹縣產業未來發展方面,政府已無法如同過去傾全力採行的市場保護 政策或租稅優惠等措施來創造工業生產,不過,相對地,協調解決生產環境、基 礎設施問題和提昇人力資源則是新竹縣產業發展極需解決的問題。新竹縣現今有 幾大工業開發的走向:如促進竹東、橫山、芎林、關西等傳統工礦業轉型,鼓勵 闢建高科技的廠辦大樓;新豐、湖口、竹北、竹東傳統工業區轉型為高科技工業 用地,甚至與新竹科學園區進行垂直與水平的分工連結,發展中心衛星工廠制度; 另一方面將竹東、寶山、芎林增編工業用地,以連結新竹科學園區-新竹工業區 -桃園幼獅工業區-中壢工業區-大園工業區-台北林口工業區-五股工業區的 工業動線,塑造新竹縣的科技產業動脈。 
優勢 
劣勢 
‡ 
研究發展資源豐富,擁有清大、 交大等四所大學院校,同時又結 合科學園區、工研院、食品研究 所、同步輻射中心、高速電腦中 心、國家科學儀器中心、航太中 心,成為台灣科技的頂尖集中 地,更有「台灣矽谷」之美稱 
‡ 
台灣產業研發重鎮,有利於製造 中心的推動 
‡ 
新竹縣運輸系統相當便利,並與 新竹航空站連成一線,帶動國際 發展 
‡ 
新竹縣市皆為較早期開發的都 市,市中心街道多屬老舊街 區,道路過於狹小 
‡ 
受地形的影響,道路系統開發 受阻 
‡ 
全市缺乏全部轄區的整體都市 計畫 
機會 
威脅 
‡ 
台灣產業研發重鎮--科學工業園 區座落於此,極有機會被選為設 置製造中心及電信中心之據點 
‡ 
未來將規劃國際科技、學術、休 閒及生活與商業發展之空間,並 
‡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台東軟體 網路園區、新竹亞太綜合科技 港區、及第三科學工業園區的 規劃與開發,將預期帶來新竹 科學工業園區發展上的衝擊與
-8-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產業評析 
打造科技商業帶、科技學術帶與 休閒生活帶 
‡ 
舊工業區的再發展與新市政中 心、科技商務區的規劃 
‡ 
規劃與建設新竹科學城的發展構 想,透過完善的聯外道路,整合 周圍地區可利用資源,型塑國際 性、都會性的科技產業意象 
挑戰 
‡ 
科學城開發計畫,推動緩慢 
‡ 
加入WTO對傳統製造業、農 業產生相當大的衝擊 
‡ 
傳統產業外移嚴重 
‡ 
現今區域發展競爭激烈,各縣 市均積極吸引廠商進駐 
圖3 新竹地區產業SWOT分析 
資料來源: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新竹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高雄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高雄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高雄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高雄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梁啟源董事長 -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
梁啟源董事長 -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梁啟源董事長 -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
梁啟源董事長 -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
Hsin Yu Kuo
 
台北光電週 聯合記者會
台北光電週 聯合記者會台北光電週 聯合記者會
台北光電週 聯合記者會5045033
 
縣市合併後高雄產業發展與策略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縣市合併後高雄產業發展與策略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縣市合併後高雄產業發展與策略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縣市合併後高雄產業發展與策略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縣市合併後高雄產業發展與策略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縣市合併後高雄產業發展與策略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縣市合併後高雄產業發展與策略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縣市合併後高雄產業發展與策略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2011年中国太阳能多晶硅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1年中国太阳能多晶硅产业深度研究报告2011年中国太阳能多晶硅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1年中国太阳能多晶硅产业深度研究报告qyresearch
 
台灣石化產業對台灣經濟貢獻分析
台灣石化產業對台灣經濟貢獻分析台灣石化產業對台灣經濟貢獻分析
台灣石化產業對台灣經濟貢獻分析
Che Wei Liu
 
2015年面板產業景氣展望
2015年面板產業景氣展望2015年面板產業景氣展望
2015年面板產業景氣展望
經濟日報
 
2011年全球及中国太阳能eva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1年全球及中国太阳能eva产业深度研究报告2011年全球及中国太阳能eva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1年全球及中国太阳能eva产业深度研究报告qyresearch
 
TrendForce EnergyTrend SNEC 特刊 2017
TrendForce EnergyTrend SNEC 特刊 2017TrendForce EnergyTrend SNEC 特刊 2017
TrendForce EnergyTrend SNEC 特刊 2017
MKT TF
 
協同商務創新聯盟推動計劃
協同商務創新聯盟推動計劃協同商務創新聯盟推動計劃
協同商務創新聯盟推動計劃
ddarbnkwos
 
觀察兩岸合作新契機
觀察兩岸合作新契機觀察兩岸合作新契機
觀察兩岸合作新契機jkhunter
 
2010中国广告市场与媒体市场回顾
2010中国广告市场与媒体市场回顾2010中国广告市场与媒体市场回顾
2010中国广告市场与媒体市场回顾
Neroli Zhang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2011 年會簡報-從IC封測和3D IC產業發展看設備商機會
2011 年會簡報-從IC封測和3D IC產業發展看設備商機會2011 年會簡報-從IC封測和3D IC產業發展看設備商機會
2011 年會簡報-從IC封測和3D IC產業發展看設備商機會
CHENHuiMei
 
北中部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北中部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北中部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北中部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文創產業年報2013
文創產業年報2013文創產業年報2013
文創產業年報2013
Ying wei (Joe) Chou
 
創業計畫書...邱秀金-詹翔霖教授
創業計畫書...邱秀金-詹翔霖教授創業計畫書...邱秀金-詹翔霖教授
創業計畫書...邱秀金-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我國製造業投資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製造業投資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製造業投資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製造業投資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Similar to 新竹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20)

高雄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高雄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高雄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高雄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梁啟源董事長 -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
梁啟源董事長 -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梁啟源董事長 -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
梁啟源董事長 -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
 
台北光電週 聯合記者會
台北光電週 聯合記者會台北光電週 聯合記者會
台北光電週 聯合記者會
 
縣市合併後高雄產業發展與策略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縣市合併後高雄產業發展與策略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縣市合併後高雄產業發展與策略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縣市合併後高雄產業發展與策略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縣市合併後高雄產業發展與策略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縣市合併後高雄產業發展與策略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縣市合併後高雄產業發展與策略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縣市合併後高雄產業發展與策略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2011年中国太阳能多晶硅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1年中国太阳能多晶硅产业深度研究报告2011年中国太阳能多晶硅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1年中国太阳能多晶硅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台灣石化產業對台灣經濟貢獻分析
台灣石化產業對台灣經濟貢獻分析台灣石化產業對台灣經濟貢獻分析
台灣石化產業對台灣經濟貢獻分析
 
2015年面板產業景氣展望
2015年面板產業景氣展望2015年面板產業景氣展望
2015年面板產業景氣展望
 
2011年全球及中国太阳能eva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1年全球及中国太阳能eva产业深度研究报告2011年全球及中国太阳能eva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1年全球及中国太阳能eva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TrendForce EnergyTrend SNEC 特刊 2017
TrendForce EnergyTrend SNEC 特刊 2017TrendForce EnergyTrend SNEC 特刊 2017
TrendForce EnergyTrend SNEC 特刊 2017
 
協同商務創新聯盟推動計劃
協同商務創新聯盟推動計劃協同商務創新聯盟推動計劃
協同商務創新聯盟推動計劃
 
觀察兩岸合作新契機
觀察兩岸合作新契機觀察兩岸合作新契機
觀察兩岸合作新契機
 
2010中国广告市场与媒体市场回顾
2010中国广告市场与媒体市场回顾2010中国广告市场与媒体市场回顾
2010中国广告市场与媒体市场回顾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2011 年會簡報-從IC封測和3D IC產業發展看設備商機會
2011 年會簡報-從IC封測和3D IC產業發展看設備商機會2011 年會簡報-從IC封測和3D IC產業發展看設備商機會
2011 年會簡報-從IC封測和3D IC產業發展看設備商機會
 
北中部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北中部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北中部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北中部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文創產業年報2013
文創產業年報2013文創產業年報2013
文創產業年報2013
 
創業計畫書...邱秀金-詹翔霖教授
創業計畫書...邱秀金-詹翔霖教授創業計畫書...邱秀金-詹翔霖教授
創業計畫書...邱秀金-詹翔霖教授
 
我國製造業投資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製造業投資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製造業投資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製造業投資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More from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傳產評析 「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對台灣傳產的啟示傳產評析 「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傳產評析7月號 我國傳統產業零組件進口與競爭力分析
傳產評析7月號 我國傳統產業零組件進口與競爭力分析傳產評析7月號 我國傳統產業零組件進口與競爭力分析
傳產評析7月號 我國傳統產業零組件進口與競爭力分析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傳產評析 「韓國製造業創新3.0」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韓國製造業創新3.0」對台灣傳產的啟示傳產評析 「韓國製造業創新3.0」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韓國製造業創新3.0」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傳產評析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傳產的啟示傳產評析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陸韓FTA對金屬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
陸韓FTA對金屬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陸韓FTA對金屬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
陸韓FTA對金屬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分析我國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分析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出口動能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出口動能分析我國傳統產業出口動能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出口動能分析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先進國家政策對我國製造業的啟示
先進國家政策對我國製造業的啟示先進國家政策對我國製造業的啟示
先進國家政策對我國製造業的啟示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氣動工具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塑紡織行李箱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塑紡織行李箱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塑紡織行李箱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塑紡織行李箱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氣動工具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鍋爐產業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產業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鍋爐產業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產業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袋包箱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袋包箱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袋包箱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袋包箱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台灣彈簧產業價值鏈分析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灣彈簧產業價值鏈分析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台灣彈簧產業價值鏈分析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灣彈簧產業價值鏈分析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如何應用6標準差技術於中小型製造業之流程改善(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如何應用6標準差技術於中小型製造業之流程改善(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如何應用6標準差技術於中小型製造業之流程改善(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如何應用6標準差技術於中小型製造業之流程改善(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鍋爐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鍋爐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我國北中南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北中南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北中南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北中南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More from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20)

傳產評析 「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對台灣傳產的啟示傳產評析 「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7月號 我國傳統產業零組件進口與競爭力分析
傳產評析7月號 我國傳統產業零組件進口與競爭力分析傳產評析7月號 我國傳統產業零組件進口與競爭力分析
傳產評析7月號 我國傳統產業零組件進口與競爭力分析
 
傳產評析 「韓國製造業創新3.0」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韓國製造業創新3.0」對台灣傳產的啟示傳產評析 「韓國製造業創新3.0」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韓國製造業創新3.0」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傳產的啟示傳產評析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陸韓FTA對金屬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
陸韓FTA對金屬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陸韓FTA對金屬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
陸韓FTA對金屬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
 
我國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分析我國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出口動能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出口動能分析我國傳統產業出口動能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出口動能分析
 
先進國家政策對我國製造業的啟示
先進國家政策對我國製造業的啟示先進國家政策對我國製造業的啟示
先進國家政策對我國製造業的啟示
 
氣動工具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氣動工具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塑紡織行李箱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塑紡織行李箱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塑紡織行李箱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塑紡織行李箱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氣動工具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產業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產業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鍋爐產業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產業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袋包箱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袋包箱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袋包箱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袋包箱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灣彈簧產業價值鏈分析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灣彈簧產業價值鏈分析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台灣彈簧產業價值鏈分析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灣彈簧產業價值鏈分析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如何應用6標準差技術於中小型製造業之流程改善(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如何應用6標準差技術於中小型製造業之流程改善(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如何應用6標準差技術於中小型製造業之流程改善(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如何應用6標準差技術於中小型製造業之流程改善(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鍋爐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北中南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北中南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北中南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北中南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新竹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 1. 產業評析 -1-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新竹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一、 總體產業能量概論 日據時期以前,新竹地方的經濟乃以農業及衣食相關的加工業為主。民國四 十二年政府實施第一期四年計畫,開始有系統的發展台灣經濟,新竹市也開始發 展食品工業、紡織工業、塑膠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的水泥、平板玻璃、電機電 器具工業使用的日光燈等。民國五十年代新竹市的染織及紡織品、聖誕燈泡及燈 串成為重要出口產品,民國五十六年及民國六十二年在新竹成立「財團法人食品 工業發展研究所」和「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民國六十九年又成立「科學工 業園區」,使得新竹地區開始匯集人才、技術、資本、政策,邁向高級技術的開發。 民國七十年代為因應國際競爭及產業升級之內外形勢,政府積極推動策略性工業 及明星產業,材料工業、能源工業、自動化工業、光電工業、通訊工業、消費電 子工業、環保工業、生物科技、航太工業等高科技產業陸續登場,新竹地區因整 體工業環境的優勢,轄內既有著名理工學府,又有國家及研究機構及科學園區的 高科技創業環境,因此一躍而為全國矚目的焦點,成為我國高科技工業重鎮,並 在六年計畫帶動下逐步朝向「新竹科學工業城」目標邁進。 2008年新竹地區製造業營收為15,863億元,其中傳統產業營收為3,524億元, 占全國比重3.7%;2009年受金融海嘯影響,預估營收下滑至14,869億元,較2008 年下滑6.3%。從製造業研發及固定投資來看,新竹地區2008年研發經費為1,042.6 億元,較2007年成長17.4%,而2008年固定投資為115.4億元,較2007年衰退 18.6%。
  • 2. 產業評析 -2-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圖1 新竹地區產業環境綜況 資料來源:2007、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統計年報/經濟部 工業局/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二、 主要產業地位與近況 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化學材料業、機械設備業及其他運輸 工具業為新竹地區營收前五大產業。1997年新竹地區前五大產業營收集中度為 74.6%,之後隨著電子零組件業營收快速成長,前五大產業集中度也逐年遞增,2008 年更增至86.3%。從近十年新竹地區前十大產業的成長率來看,電子零組件業、機 械設備業與化學材料業的成長幅度最大,電子零組件業營收從1997年的2,339億 元成長至2008年的9,644億元,十年來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高達15.2%,為新竹 地區營收成長最大的產業;成長幅度第二大的為機械設備業,營收從1997年的220 億元成長至2008年的485億元,年平均複合成長率為8.2%;化學材料業為新竹地 區第三大成長率的產業,營收從1997年的441億元成長至2008年的801億元, 年平均複合成長率為6.2%。然而十年來新竹地區前十大產業中衰退最大的產業則 為電力設備業,從1997年的353億元降至2008年的331億元,十年來的年平均 複合成長率為-0.6%。 廠家數(家)200720082009(e) 製造業2,9412,9372,943 占全國比(%)3.8%3.8%3.9% 傳統產業2,0262,0092,016 占全國比(%)3.0%3.0%3.0% 營收(億元)200720082009(e) 製造業17,33615,86314,869 占全國比(%)11.5%10.7%11.0% 傳統產業3,6513,5243,140 占全國比(%)3.9%3.7%3.6% 創新能量(億元)20072008 研發經費887.91,042.6 占營收比(%)5.1%6.6% 固定資產投資141.8115.4 占營收比(%)0.8%0.7% 人口結構(萬人)200720082009 總人口數89.590.992.2 就業人口39.440.039.5 工業18.718.819 製造業15.415.315.3 服務業20.220.720.3 農林漁牧業0.70.70.6 失業人口1.61.72.4 失業率(%)3.9%4.1%5.7%
  • 3. 產業評析 -3-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圖2 新竹地區主要產業營收變化 資料來源: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三、 主要產業創新能量 以2008年營收排序來看,新竹地區主要產業分別是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 /光學製品業與化學材料業。從三個角度來分析電子零組件業之創新能量,「創新意 願」部分,2003~2008年電子零組件業研發家數佔製造業廠家數比例分別是69.1%、 70.4%、70.6%、71.0%及71.6%,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 均遠高於全國平均29.8%以及31.3%,可見創新意願具有明顯優勢。「創新能耐」 部分,2003~2008年電子零組件業每位員工所分配之研發經費分別是478.7千元、 475千元、491千元、500.2千元及594.7千元,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 年平均來看,均遠高於全國平均21.1萬元以及28.15萬元,可見新竹地區電子零 組件業創新能耐表現優異。「創新效率」部分,2003~2008年電子零組件業每位員 工創造出之營收分別是7.9百萬元、8.8百萬元、7.8百萬元、8.4百萬元及7.8百 萬元,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也高於全國平均6.1及7.1 百萬元,各項指標詳表1。整體來說,新竹地區電子零組件業在創新能量的各方面 表現均遠高於全國平均,顯示該產業在全國中具有相當高的競爭優勢。 2,339 7,049 8,715 9,644 2,224 3,713 3,173 2,364 441 504 581 801 220 466 473 485 294 356 349 394 1,882 1,969 2,100 2,176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1997200020052008 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化學材料業機械設備業其他運輸工具業其他 單位:NT億元 7,40014,05615,39015,863
  • 4. 產業評析 -4-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表1 新竹地區主要產業創新能量 1.電子零組件業 創新意願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69.1% 70.4% 70.6% 71.0% 71.6% 70.0% 71.3% 全國平均 29.6% 30.7% 29.1% 30.3% 32.3% 29.8% 31.3% 差異 39.5% 39.7% 41.5% 40.7% 39.3% 40.2% 40.0% 創新能耐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478.7 475.0 491.0 500.2 594.7 481.6 547.5 全國平均 197.3 206.9 230.0 264.3 298.8 211.4 281.5 差異 281.5 268.1 261.1 235.9 296.0 270.2 265.9 創新效率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7.9 8.8 7.8 8.4 7.8 8.1 8.1 全國平均 5.9 6.2 6.1 7.2 6.9 6.1 7.1 差異 2.0 2.6 1.6 1.1 0.9 2.1 1.0 資料來源:2003~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說明:「創新意願」表示該產業研發家數佔總廠商家數百分比(%);「創新能耐」表 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分配到之研發經費(千元);「創新效率」表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創 造出營收(百萬元)。 分析新竹地區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創新能量中「創新意願」部分,2003~2008 年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研發家數佔製造業廠家數比例分別是68.9%、66.4%、 64.3%、66.1%及68.2%,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均遠高 於全國平均29.5%以及28.4%,可見新竹地區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創新意願表現 優異。「創新能耐」部分,2003~2008年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每位員工所分配之研 發經費分別是401.1千元、383.7千元、386.2千元、524.1千元及674.3千元,以 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也遠高於全國平均269.1千元以及 403.1千元。「創新效率」部分,2003~2008年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每位員工創造 出之營收分別是8.3百萬元、7.2百萬元、7.4百萬元、7.8百萬元及6.7百萬元, 略高於全國平均,各項指標詳表2。整體來說,新竹地區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創 新能量各方面均遠高於全國平均表現,顯見其具有產業優勢。
  • 5. 產業評析 -5-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表2 新竹地區主要產業創新能量 2.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創新意願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68.9% 66.4% 64.3% 66.1% 68.2% 66.5% 67.2% 全國平均 30.4% 30.3% 27.9% 27.3% 29.6% 29.5% 28.4% 差異 38.5% 36.1% 36.4% 38.8% 38.6% 37.0% 38.7% 創新能耐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401.1 383.7 386.2 524.1 674.3 390.3 599.2 全國平均 243.1 273.0 291.3 342.7 463.6 269.1 403.1 差異 158.1 110.7 94.9 181.4 210.7 121.2 196.1 創新效率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8.3 7.2 7.4 7.8 6.7 7.7 7.2 全國平均 7.5 7.2 6.6 6.4 6.0 7.1 6.2 差異 0.8 0.0 0.9 1.4 0.6 0.6 1.0 資料來源:2003~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說明:「創新意願」表示該產業研發家數佔總廠商家數百分比(%);「創新能耐」表 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分配到之研發經費(千元);「創新效率」表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創 造出營收(百萬元)。 分析新竹地區化學材料業創新能量中「創新意願」部分,2003~2008年化學材 料業研發家數佔製造業廠家數比例分別是40.8%、42.9%、41.7%、30.6%及30.6%, 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均高於全國平均23.8%以及 21.6%。「創新能耐」部分,2003~2008年化學材料業每位員工所分配之研發經費分 別是84.1千元、75.3千元、79.3千元、96.9千元及146.8千元,以2003~2005年 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各低於全國平均81.3千元以及129.3千元,可見 新竹地區化學材料業創新能耐與全國平均仍有一定差距,有待提升。「創新效率」 部分,2003~2008年化學材料業每位員工創造出之營收分別是9百萬元、9.4百萬 元、10.1百萬元、13.6百萬元、13.9百萬元,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 年平均來看,均低於全國平均,可見化學材料業創新能耐有待提升,各項指標詳 表3。整體來說,新竹地區化學材料業創新意願表現較佳,但創新能耐與創新效率 均有待加強。
  • 6. 產業評析 -6-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表3 新竹地區主要產業創新能量 3.化學材料業 創新意願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40.8% 42.9% 41.7% 30.6% 30.6% 41.8% 30.6% 全國平均 24.0% 24.6% 22.9% 21.5% 21.7% 23.8% 21.6% 差異 16.8% 18.3% 18.8% 9.1% 8.9% 17.9% 9.0% 創新能耐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84.1 75.3 79.3 96.9 146.8 79.5 121.9 全國平均 74.4 80.0 89.5 116.5 142.1 81.3 129.3 差異 9.7 -4.7 -10.2 -19.7 4.7 -1.7 -7.5 創新效率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新竹地區 9.0 9.4 10.1 13.6 13.9 9.5 13.7 全國平均 15.5 20.4 23.0 29.6 31.8 19.6 30.7 差異 -6.6 -11.0 -12.9 -16.0 -17.9 -10.2 -17.0 資料來源:2003~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說明:「創新意願」表示該產業研發家數佔總廠商家數百分比(%);「創新能耐」表 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分配到之研發經費(千元);「創新效率」表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創 造出營收(百萬元)。 四、 產業發展策略 新竹地區一直以製造業為發展主體,早期的手工業、電燈泡及玻璃等傳統工 業為新竹市創造不少佳績,隨著台灣產業結構的轉變,新竹地區工業產值逐漸提 昇,從1960和70年代的紡織業、化工業重點產業後,藉由政府對國內市場的保 護、提供租稅優惠、設立研發單位、以及率先從事高風險策略工業等等,引導新 竹縣製造轉型至電子電機產業,使得新竹地區的電子及電機製造業的蓬勃發展已 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尤其是新竹科學園區和湖口工業園區更是國內重要的生產基 地,特別是在貿易自由化的推波助瀾下,慢慢形成跨國界的區域經濟體系。 新竹地區有優異的研發環境、更有「台灣矽谷」之美稱,且在新竹科學區的 群聚效應下,使得新竹地區具有全球高知名度。因此,在新竹地區未來的發展上, 主要是改善生活環境品質,並加強公共設施建設與交通的改善、商業層級的提升 等。因而未來將規劃國際科技、學術、休閒及生活與商業發展之空間,並打造科 技商業帶、科技學術帶與休閒生活帶,如舊工業區的再發展與新市政中心、科技
  • 7. 產業評析 -7-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商務區的規劃;積極規劃與建設新竹科學城的發展構想,透過完善的聯外道路, 整合周圍地區可利用資源,型塑國際性、都會性的科技產業意象。 對於新竹縣產業未來發展方面,政府已無法如同過去傾全力採行的市場保護 政策或租稅優惠等措施來創造工業生產,不過,相對地,協調解決生產環境、基 礎設施問題和提昇人力資源則是新竹縣產業發展極需解決的問題。新竹縣現今有 幾大工業開發的走向:如促進竹東、橫山、芎林、關西等傳統工礦業轉型,鼓勵 闢建高科技的廠辦大樓;新豐、湖口、竹北、竹東傳統工業區轉型為高科技工業 用地,甚至與新竹科學園區進行垂直與水平的分工連結,發展中心衛星工廠制度; 另一方面將竹東、寶山、芎林增編工業用地,以連結新竹科學園區-新竹工業區 -桃園幼獅工業區-中壢工業區-大園工業區-台北林口工業區-五股工業區的 工業動線,塑造新竹縣的科技產業動脈。 優勢 劣勢 ‡ 研究發展資源豐富,擁有清大、 交大等四所大學院校,同時又結 合科學園區、工研院、食品研究 所、同步輻射中心、高速電腦中 心、國家科學儀器中心、航太中 心,成為台灣科技的頂尖集中 地,更有「台灣矽谷」之美稱 ‡ 台灣產業研發重鎮,有利於製造 中心的推動 ‡ 新竹縣運輸系統相當便利,並與 新竹航空站連成一線,帶動國際 發展 ‡ 新竹縣市皆為較早期開發的都 市,市中心街道多屬老舊街 區,道路過於狹小 ‡ 受地形的影響,道路系統開發 受阻 ‡ 全市缺乏全部轄區的整體都市 計畫 機會 威脅 ‡ 台灣產業研發重鎮--科學工業園 區座落於此,極有機會被選為設 置製造中心及電信中心之據點 ‡ 未來將規劃國際科技、學術、休 閒及生活與商業發展之空間,並 ‡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台東軟體 網路園區、新竹亞太綜合科技 港區、及第三科學工業園區的 規劃與開發,將預期帶來新竹 科學工業園區發展上的衝擊與
  • 8. -8-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產業評析 打造科技商業帶、科技學術帶與 休閒生活帶 ‡ 舊工業區的再發展與新市政中 心、科技商務區的規劃 ‡ 規劃與建設新竹科學城的發展構 想,透過完善的聯外道路,整合 周圍地區可利用資源,型塑國際 性、都會性的科技產業意象 挑戰 ‡ 科學城開發計畫,推動緩慢 ‡ 加入WTO對傳統製造業、農 業產生相當大的衝擊 ‡ 傳統產業外移嚴重 ‡ 現今區域發展競爭激烈,各縣 市均積極吸引廠商進駐 圖3 新竹地區產業SWOT分析 資料來源: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