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產業評析 
-1-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高雄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一、 
總體產業能量概論 
日據時期高雄地區的工業發展是由糖業主導之食品加工業開始,當時砂糖製 造占工業總生產值一半以上,光復初期延續日據末期的產業基礎,主要產業為製 糖業、鳳梨加工及窯業等民生工業,集中於鳳山與岡山一帶。1968年中油第一座 輕油煉解廠在高雄完工後,1971年大社石化專業區成立,配合國家十大經濟建設 及金屬業為主體的工業區陸續設立,該區經濟在石化、金屬雙引擎帶動下邁入高 成長階段。而由於高雄港航運之便,從日治時期開始即將前鎮地區規劃為重要的 工業基地,包括石油儲運、煉鋁、兵器、機械及日後石化、肥料、木材加工等產 業,惟自1980年代後產業逐漸外移關廠,偌大的工業區形同閒置,為促進產業轉 型並活絡土地資源,高雄市政府規劃為「多功能經貿園區」,以高雄的曼哈頓為發 展目標,過去的重工業色彩轉型為商業及服務業匯集之地。另外伸入在高雄港中 的中島地區係1960年代浚港時所填築之新生地,以其區位獨立並具港埠優勢,遂 設立了台灣第一座加工出口區,在台灣的經濟發展史上有很大的貢獻,目前仍在 運作中,並已歷經3代的產業轉型,現以高科技廠為主。1986 年以後投資環境改 變,勞力密集產業紛紛外移大陸與東南亞,環保、勞工、技術、資本外移等因素 直至目前仍深深地影響高雄地區產業發展。 
高雄地區為傳統產業製造重鎮,2008年製造業營收約為2.65兆元,其中傳統 產業營收達2.36兆元,占全國比重24.5%,縣市合併後傳產營收將近全國的四分 之一。2009年受金融海嘯影響傳統產業家數減少71家,營收預估下滑近24%。從 製造業研發及固定投資來看,2008年較2007年成長11.8%、7%,占營收比重略增 至0.64%及3.2%,如【圖1】所示,不過仍遠低於全國平均值2.1%及6.1%,高雄 地區製造業未來發展的質與量皆有待努力。
產業評析 
-2-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圖1 高雄地區產業環境綜況 
資料來源:2007、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統計年報/經濟部 工業局/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二、 
主要產業地位與近況 
高雄地區製造業近十年來受惠於原物料價格上揚及強勁新興國家需求,2008 年營收規模達26,563億元,較1997年12,980億元成長一倍以上,化學材料、基 本金屬、石油及煤製品、金屬製品、電子零組件為高雄地區營收前五大產業,如 【圖2】所示。1997年五大產業營收集中度只有67%,2008年已增至82%,顯然 主力產業是該地區營收成長的動力來源。以2005~2008年為例,高雄地區製造業 營收成長25.5%,主力產業貢獻成長約22.3%,其中石油及煤製品業貢獻8%最大, 其次為基本金屬業與化學材料業,分別為7.2%及5.2%。與全國成長率比較,2005~2008年金屬製品業與石油及煤製品業成長率為28.5%、83.2%,高於全國平均成 長率19.1%及80.5%,是高雄地區最具全國競爭優勢的主力產業;化學材料雖是高 地區營收成長最大動力源,不過2005~2008年營收成長20.3%不及全國平均成長 率34.4%,雲林台塑六輕量產後地區內石化業已不再具有絕對競爭優勢;另外,電 子零組件業2005~2008年營收衰退8.6%,成為主力產業中唯一衰退之產業,表示 電子零組件業在高雄地區之貢獻程度漸被其他產業取代。
產業評析 
-3-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圖2 高雄地區主要產業營收變化 
資料來源: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三、 
主要產業創新能量 
以2008年營收排序來看,高雄地區主要產業分別是化學材料業、基本金屬業 與金屬製品業。從三個角度來分析化學材料業之創新能量,「創新意願」部分, 2003~2008年化學材料業研發家數占製造業廠家數比例分別是38.7%,36.5%, 35.8%,38.5%以及37.3%,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各高 於全國平均13.2%以及16.3%,可見廠商創新意願很高。「創新能耐」部分, 2003~2008年化學材料業每位員工所分配之研發經費分別是10.03萬,12.76萬, 11.53萬,15.75萬以及17.85萬元,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 各高於全國平均3.31萬元以及3.87萬元,可見其持續投入研發支出,擁有高度創 新能耐。「創新效率」部分,2003~2008年化學材料業每位員工創造出之營收分別 是25.2,32.9,37.3,42.5,44.5百萬元,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 均來看,各高於全國平均12.1及12.8百萬元,可見創新效率領先產業平均水準, 各項指標詳表1。整體來說,高雄地區化學材料業在創新意願、創新能耐及創新效 率等方面表現均優於產業平均,代表其蘊含豐富的創新能量。 
表1 高雄地區主要產業創新能量 
1.化學材料製造業 
創新意願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產業評析 
-4-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高雄地區 
38.7% 
36.5% 
35.8% 
38.5% 
37.3% 
37.0% 
37.9% 
全國平均 
24.0% 
24.6% 
22.9% 
21.5% 
21.7% 
23.8% 
21.6% 
差異 
14.7% 
11.9% 
13.0% 
17.0% 
15.7% 
13.2% 
16.3% 
創新能耐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高雄地區 
100.3 
127.6 
115.3 
157.5 
178.5 
114.4 
168.0 
全國平均 
74.4 
80.0 
89.5 
116.5 
142.1 
81.3 
129.3 
差異 
25.9 
47.7 
25.8 
41.0 
36.4 
33.1 
38.7 
創新效率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高雄地區 
25.2 
32.9 
37.3 
42.5 
44.5 
31.8 
43.5 
全國平均 
15.5 
20.4 
23.0 
29.6 
31.8 
19.6 
30.7 
差異 
9.7 
12.5 
14.3 
12.9 
12.7 
12.1 
12.8 
資料來源:2003~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說明:「創新意願」表示該產業研發家數佔總廠商家數百分比(%);「創新能耐」表 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分配到之研發經費(千元);「創新效率」表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創 造出營收(百萬元)。 
分析高雄地區基本金屬業創新能量中「創新意願」部分,2003~2008年基本金 屬業研發家數占製造業廠家數比例分別是10.0%,9.7%,9.8%,9.1%以及10.0%, 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各高於全國平均0.9%以及0.8%, 可見其具有一定的創新意願。「創新能耐」部分,2003~2008年基本金屬業每位員 工所分配之研發經費分別是5.26,6.89,7.1,8.73以及8.4萬元,以2003~2005年 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各高於全國平均3.25萬元以及4.31萬元,可見其 創新能耐大幅領先業界平均水準。「創新效率」部分,2003~2008年基本金屬業每 位員工創造出之營收分別是16.3,22.1,21.8,26.5及27.1百萬元,以2003~2005 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各高於全國平均7.0百萬元以及8.8百萬元,可 見其創新效率頗佳,各項指標詳表2。整體來說,由各項指標可看出高雄地區基本 金屬業擁有豐富的創新能量。 
表2 高雄地區主要產業創新能量 
2.基本金屬製造業 
創新意願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高雄地區 
10.0% 
9.7% 
9.8% 
9.1% 
10.0% 
9.8% 
9.5% 
全國平均 
8.7% 
9.4% 
8.7% 
8.1% 
9.3% 
9.0% 
8.7% 
差異 
1.3% 
0.3% 
1.1% 
1.0% 
0.6% 
0.9% 
0.8% 
創新能耐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高雄地區 
52.6 
68.9 
71.0 
87.3 
84.0 
64.2 
85.6
產業評析 
-5-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全國平均 
28.2 
32.0 
34.9 
41.3 
43.9 
31.7 
42.6 
差異 
24.5 
36.9 
36.2 
46.0 
40.1 
32.5 
43.1 
創新效率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高雄地區 
16.3 
22.1 
21.8 
26.5 
27.1 
20.1 
26.8 
全國平均 
10.7 
14.1 
14.3 
17.7 
18.2 
13.0 
18.0 
差異 
5.6 
8.0 
7.6 
8.8 
8.9 
7.0 
8.8 
資料來源:2003~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說明:「創新意願」表示該產業研發家數佔總廠商家數百分比(%);「創新能耐」表 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分配到之研發經費(千元);「創新效率」表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創 造出營收(百萬元)。 
分析高雄地區金屬製品創新能量中「創新意願」部分,2003~2008年金屬製品 研發家數占製造業廠家數比例分別是3.9%,4.3%,4.4%,4.5%以及4.0%,以 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各高於全國平均1.6%以及1.7%,可 見其頗具創新意願。「創新能耐」部分,2003~2008年金屬製品每位員工所分配之 研發經費分別是7.1,8.5,5.0,9.0及8.4千元,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 年平均來看,各低於全國平均0.6千元以及1.9千元,可見其創新能耐略微下滑, 研發投資支出不及產業平均。「創新效率」部分,2003~2008年金屬製品每位員工 創造出之營收分別是5.6,6.7,6.4,6.9及7.5百萬元,以2003~2005年平均及 2007~2008年平均來看,分別高於全國平均2.8及3.1百萬元,可見其創新能耐優 於產業平均,各項指標詳表3。整體來說,高雄地區金屬製品業頗具創新意願以及 創新效率,惟創新能耐部分落後於全國平均,有待加強。 
表3 高雄地區主要產業創新能量 
3.金屬製品製造業 
創新意願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高雄地區 
3.9% 
4.3% 
4.4% 
4.5% 
4.0% 
4.2% 
4.3% 
全國平均 
2.5% 
3.0% 
2.5% 
2.6% 
2.6% 
2.7% 
2.6% 
差異 
1.4% 
1.4% 
1.9% 
1.9% 
1.5% 
1.6% 
1.7% 
創新能耐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高雄地區 
7.1 
8.5 
5.0 
9.0 
8.4 
6.8 
8.7 
全國平均 
6.9 
7.4 
8.1 
10.3 
10.8 
7.5 
10.6 
差異 
0.2 
1.0 
-3.1 
-1.3 
-2.4 
-0.6 
-1.9 
創新效率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高雄地區 
5.6 
6.7 
6.4 
6.9 
7.5 
6.2 
7.2 
全國平均 
3.1 
3.6 
3.6 
4.1 
4.2 
3.5 
4.2
產業評析 
-6-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差異 
2.5 
3.1 
2.8 
2.9 
3.3 
2.8 
3.1 
資料來源:2003~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說明:「創新意願」表示該產業研發家數佔總廠商家數百分比(%);「創新能耐」表 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分配到之研發經費(千元);「創新效率」表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創 造出營收(百萬元)。 
四、 
產業發展策略 
高雄地區為重工業發源地,發展出化學及金屬等基礎傳統製造產業,整體傳 統產業營收占全國四分之一,佔有舉足輕重角色。縣市合併後,高雄市的石化原 料與基本金屬可與高雄縣的化學材料、製品與金屬製品業做更密切的供應鏈結 合;除了鋼鐵冶煉業外,船舶製造業規模大,具有高附加價值、高成長的特色, 可設定為高雄地區驅動產業,地方產業政策上可以船舶製造(商船及遊艇)為發 展軸心,帶動周邊上下游鋼鐵、機械相關產業一起成為區域優勢產業。法人推動 地方產業群聚前,可先評估該產業是否具有在地優勢,以達事半功倍之效。從關 懷弱勢產業及創造就業人口的角度思考,化學材料及鋼鐵軋延業規模銳減、創新 能力不足,是政策應該優先關懷的產業。高雄地區產業競爭優劣勢分析如【圖3】 所示。 
高雄地區擁有位於亞太重要樞紐的港口以及最佳的航空貨運據點,由於此一 優越地理位置,早期低階代工製造業型態之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以及重工業的 臨海工業區,造就一段時日的經濟繁榮;隨著時代變遷、生產成本的增加,製造 業開始感受到生存壓力,表現不如以往。近年來,軟體科學園區及經貿園區之設 置、雙港腹地開發計畫的落實並結合鄰近縣市園區共同發展,儼然形成南部一條 產業鏈,提供經濟成長的契機。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主要是結合臨港的區位條件, 希望將高雄港的轉運貨櫃引進高雄地區腹地再製造、加工以提高其附加價值後再 出口,期能吸引跨國及國內企業投資;高雄軟體科技園區位於多功能經貿園區中 心區位,計畫引進行業類別為:電子商務、網路與系統整合、倉儲轉運及關聯性 產業之企業總部、金融財務系統、通訊系統、育成中心、多媒體產業及高科技產 業等,將成為軟體設計的菁英聚落,期能使大高雄地區脫胎換骨。目前高雄地區 新興產業發展已具雛形,長期將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第二具引擎,目前積極招商 的工業區有高雄科學園區及環保科技園區。高雄科學園區位於路竹,預計2010年 開發完成,預估引進100家以上廠商進駐,年產值5000億、員工人數4.2萬人, 形成光電通訊、電子及生物技術等產業群聚。環保科技園區位於岡山鎮,主要為
-7-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產業評析 
再生能源、環保關鍵零件及資源化技術等相關產業,預計引進60家研究機構及30 家量產廠商,創造240億產值,增加4,000人就業機會。 
優勢 
劣勢 
‡ 
亞太樞紐,地理位置優越 
‡ 
具基礎產業優勢,可支援不同產 業發展 
‡ 
新興產業發展已具雛形,長期將 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第二具引擎 
‡ 
重要產業雖屬傳統產業,但全球 市場規模大,仍具有發展成長空 間 
‡ 
製造業家數、員工人數逐年下 降,服務業比重增加 
‡ 
重要產業的地區競爭力普遍衰 退 
‡ 
總人口數停滯,勞動人口有減 少的傾向 
‡ 
光電、通訊、環保等新興產業 尚在萌芽,縣內產業榮枯,短 期仍將仰賴金屬、石化業 
‡ 
重要產業的競爭優勢有被其他 縣市超越的危機 
機會 
威脅 
‡ 
新興國家原物料需求依舊強勁, 主要產業可望受惠 
‡ 
兩岸關係和緩,高雄將可發揮製 造及轉運功能 
‡ 
經貿園區及軟體園區運作已上軌 道,新興產業可協助產業轉型 
‡ 
全球競爭加劇,國際都市競爭 力排名下滑 
‡ 
開發中國家競爭力提升,成 衣、木竹製品出現明顯衰退。 
‡ 
多數的重要產業倚賴出口,風 險集中 
圖3 高雄地區產業SWOT分析 
資料來源: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高雄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新竹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新竹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新竹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新竹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台南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南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台南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南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台中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中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台中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中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geo4-ch07 臺灣工業發展與問題 (95翰林版)
geo4-ch07 臺灣工業發展與問題 (95翰林版)geo4-ch07 臺灣工業發展與問題 (95翰林版)
geo4-ch07 臺灣工業發展與問題 (95翰林版)nhush
 
台北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北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台北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北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台灣工業地理
台灣工業地理台灣工業地理
台灣工業地理mcvsgeo
 
2020 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定位
2020 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定位2020 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定位
2020 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定位jkhunter
 
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經濟動能推升方案-4項政策示意
經濟動能推升方案-4項政策示意經濟動能推升方案-4項政策示意
經濟動能推升方案-4項政策示意Kenneth Peng
 
家用空調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家用空調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家用空調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家用空調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20080920撫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PPT
20080920撫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PPT20080920撫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PPT
20080920撫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PPT
victorchina
 
台灣企業的跨域抉擇 吳宗權 20170607
台灣企業的跨域抉擇 吳宗權 20170607台灣企業的跨域抉擇 吳宗權 20170607
台灣企業的跨域抉擇 吳宗權 20170607
vivistar168
 
林建甫院長 - 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
林建甫院長 - 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林建甫院長 - 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
林建甫院長 - 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
Hsin Yu Kuo
 
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介紹-詹翔霖教授
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介紹-詹翔霖教授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介紹-詹翔霖教授
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介紹-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resserver
resserverresserver
resserver5045033
 
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Similar to 高雄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20)

新竹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新竹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新竹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新竹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南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南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台南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南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中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中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台中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中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geo4-ch07 臺灣工業發展與問題 (95翰林版)
geo4-ch07 臺灣工業發展與問題 (95翰林版)geo4-ch07 臺灣工業發展與問題 (95翰林版)
geo4-ch07 臺灣工業發展與問題 (95翰林版)
 
台北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北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台北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北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灣工業地理
台灣工業地理台灣工業地理
台灣工業地理
 
2020 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定位
2020 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定位2020 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定位
2020 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定位
 
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經濟動能推升方案-4項政策示意
經濟動能推升方案-4項政策示意經濟動能推升方案-4項政策示意
經濟動能推升方案-4項政策示意
 
家用空調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家用空調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家用空調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家用空調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20080920撫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PPT
20080920撫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PPT20080920撫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PPT
20080920撫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PPT
 
台灣企業的跨域抉擇 吳宗權 20170607
台灣企業的跨域抉擇 吳宗權 20170607台灣企業的跨域抉擇 吳宗權 20170607
台灣企業的跨域抉擇 吳宗權 20170607
 
林建甫院長 - 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
林建甫院長 - 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林建甫院長 - 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
林建甫院長 - 台灣產業經濟新突破
 
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介紹-詹翔霖教授
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介紹-詹翔霖教授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介紹-詹翔霖教授
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介紹-詹翔霖教授
 
resserver
resserverresserver
resserver
 
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More from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傳產評析7月號 我國傳統產業零組件進口與競爭力分析
傳產評析7月號 我國傳統產業零組件進口與競爭力分析傳產評析7月號 我國傳統產業零組件進口與競爭力分析
傳產評析7月號 我國傳統產業零組件進口與競爭力分析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傳產評析 「韓國製造業創新3.0」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韓國製造業創新3.0」對台灣傳產的啟示傳產評析 「韓國製造業創新3.0」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韓國製造業創新3.0」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傳產評析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傳產的啟示傳產評析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陸韓FTA對金屬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
陸韓FTA對金屬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陸韓FTA對金屬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
陸韓FTA對金屬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分析我國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分析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出口動能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出口動能分析我國傳統產業出口動能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出口動能分析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先進國家政策對我國製造業的啟示
先進國家政策對我國製造業的啟示先進國家政策對我國製造業的啟示
先進國家政策對我國製造業的啟示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氣動工具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氣動工具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鍋爐產業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產業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鍋爐產業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產業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袋包箱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袋包箱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袋包箱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袋包箱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台灣彈簧產業價值鏈分析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灣彈簧產業價值鏈分析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台灣彈簧產業價值鏈分析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灣彈簧產業價值鏈分析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如何應用6標準差技術於中小型製造業之流程改善(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如何應用6標準差技術於中小型製造業之流程改善(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如何應用6標準差技術於中小型製造業之流程改善(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如何應用6標準差技術於中小型製造業之流程改善(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鍋爐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鍋爐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我國北中南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北中南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北中南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北中南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廚房三機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廚房三機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廚房三機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廚房三機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廚房三機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廚房三機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廚房三機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廚房三機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More from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 (19)

傳產評析7月號 我國傳統產業零組件進口與競爭力分析
傳產評析7月號 我國傳統產業零組件進口與競爭力分析傳產評析7月號 我國傳統產業零組件進口與競爭力分析
傳產評析7月號 我國傳統產業零組件進口與競爭力分析
 
傳產評析 「韓國製造業創新3.0」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韓國製造業創新3.0」對台灣傳產的啟示傳產評析 「韓國製造業創新3.0」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韓國製造業創新3.0」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傳產的啟示傳產評析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傳產評析 -「中國製造2025」對台灣傳產的啟示
 
陸韓FTA對金屬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
陸韓FTA對金屬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陸韓FTA對金屬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
陸韓FTA對金屬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
 
我國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分析我國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出口動能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出口動能分析我國傳統產業出口動能分析
我國傳統產業出口動能分析
 
先進國家政策對我國製造業的啟示
先進國家政策對我國製造業的啟示先進國家政策對我國製造業的啟示
先進國家政策對我國製造業的啟示
 
氣動工具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氣動工具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氣動工具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氣動工具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產業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產業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鍋爐產業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產業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袋包箱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袋包箱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袋包箱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袋包箱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灣彈簧產業價值鏈分析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灣彈簧產業價值鏈分析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台灣彈簧產業價值鏈分析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台灣彈簧產業價值鏈分析研究(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產業回顧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如何應用6標準差技術於中小型製造業之流程改善(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如何應用6標準差技術於中小型製造業之流程改善(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如何應用6標準差技術於中小型製造業之流程改善(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如何應用6標準差技術於中小型製造業之流程改善(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鍋爐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鍋爐全球貿易市場分析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北中南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北中南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北中南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北中南產業概況(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廚房三機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廚房三機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廚房三機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廚房三機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廚房三機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廚房三機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廚房三機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廚房三機全球貿易市場分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高雄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評析(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 1. 產業評析 -1-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高雄地區產業能量探討 一、 總體產業能量概論 日據時期高雄地區的工業發展是由糖業主導之食品加工業開始,當時砂糖製 造占工業總生產值一半以上,光復初期延續日據末期的產業基礎,主要產業為製 糖業、鳳梨加工及窯業等民生工業,集中於鳳山與岡山一帶。1968年中油第一座 輕油煉解廠在高雄完工後,1971年大社石化專業區成立,配合國家十大經濟建設 及金屬業為主體的工業區陸續設立,該區經濟在石化、金屬雙引擎帶動下邁入高 成長階段。而由於高雄港航運之便,從日治時期開始即將前鎮地區規劃為重要的 工業基地,包括石油儲運、煉鋁、兵器、機械及日後石化、肥料、木材加工等產 業,惟自1980年代後產業逐漸外移關廠,偌大的工業區形同閒置,為促進產業轉 型並活絡土地資源,高雄市政府規劃為「多功能經貿園區」,以高雄的曼哈頓為發 展目標,過去的重工業色彩轉型為商業及服務業匯集之地。另外伸入在高雄港中 的中島地區係1960年代浚港時所填築之新生地,以其區位獨立並具港埠優勢,遂 設立了台灣第一座加工出口區,在台灣的經濟發展史上有很大的貢獻,目前仍在 運作中,並已歷經3代的產業轉型,現以高科技廠為主。1986 年以後投資環境改 變,勞力密集產業紛紛外移大陸與東南亞,環保、勞工、技術、資本外移等因素 直至目前仍深深地影響高雄地區產業發展。 高雄地區為傳統產業製造重鎮,2008年製造業營收約為2.65兆元,其中傳統 產業營收達2.36兆元,占全國比重24.5%,縣市合併後傳產營收將近全國的四分 之一。2009年受金融海嘯影響傳統產業家數減少71家,營收預估下滑近24%。從 製造業研發及固定投資來看,2008年較2007年成長11.8%、7%,占營收比重略增 至0.64%及3.2%,如【圖1】所示,不過仍遠低於全國平均值2.1%及6.1%,高雄 地區製造業未來發展的質與量皆有待努力。
  • 2. 產業評析 -2-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圖1 高雄地區產業環境綜況 資料來源:2007、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統計年報/經濟部 工業局/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二、 主要產業地位與近況 高雄地區製造業近十年來受惠於原物料價格上揚及強勁新興國家需求,2008 年營收規模達26,563億元,較1997年12,980億元成長一倍以上,化學材料、基 本金屬、石油及煤製品、金屬製品、電子零組件為高雄地區營收前五大產業,如 【圖2】所示。1997年五大產業營收集中度只有67%,2008年已增至82%,顯然 主力產業是該地區營收成長的動力來源。以2005~2008年為例,高雄地區製造業 營收成長25.5%,主力產業貢獻成長約22.3%,其中石油及煤製品業貢獻8%最大, 其次為基本金屬業與化學材料業,分別為7.2%及5.2%。與全國成長率比較,2005~2008年金屬製品業與石油及煤製品業成長率為28.5%、83.2%,高於全國平均成 長率19.1%及80.5%,是高雄地區最具全國競爭優勢的主力產業;化學材料雖是高 地區營收成長最大動力源,不過2005~2008年營收成長20.3%不及全國平均成長 率34.4%,雲林台塑六輕量產後地區內石化業已不再具有絕對競爭優勢;另外,電 子零組件業2005~2008年營收衰退8.6%,成為主力產業中唯一衰退之產業,表示 電子零組件業在高雄地區之貢獻程度漸被其他產業取代。
  • 3. 產業評析 -3-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圖2 高雄地區主要產業營收變化 資料來源: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三、 主要產業創新能量 以2008年營收排序來看,高雄地區主要產業分別是化學材料業、基本金屬業 與金屬製品業。從三個角度來分析化學材料業之創新能量,「創新意願」部分, 2003~2008年化學材料業研發家數占製造業廠家數比例分別是38.7%,36.5%, 35.8%,38.5%以及37.3%,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各高 於全國平均13.2%以及16.3%,可見廠商創新意願很高。「創新能耐」部分, 2003~2008年化學材料業每位員工所分配之研發經費分別是10.03萬,12.76萬, 11.53萬,15.75萬以及17.85萬元,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 各高於全國平均3.31萬元以及3.87萬元,可見其持續投入研發支出,擁有高度創 新能耐。「創新效率」部分,2003~2008年化學材料業每位員工創造出之營收分別 是25.2,32.9,37.3,42.5,44.5百萬元,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 均來看,各高於全國平均12.1及12.8百萬元,可見創新效率領先產業平均水準, 各項指標詳表1。整體來說,高雄地區化學材料業在創新意願、創新能耐及創新效 率等方面表現均優於產業平均,代表其蘊含豐富的創新能量。 表1 高雄地區主要產業創新能量 1.化學材料製造業 創新意願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 4. 產業評析 -4-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高雄地區 38.7% 36.5% 35.8% 38.5% 37.3% 37.0% 37.9% 全國平均 24.0% 24.6% 22.9% 21.5% 21.7% 23.8% 21.6% 差異 14.7% 11.9% 13.0% 17.0% 15.7% 13.2% 16.3% 創新能耐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高雄地區 100.3 127.6 115.3 157.5 178.5 114.4 168.0 全國平均 74.4 80.0 89.5 116.5 142.1 81.3 129.3 差異 25.9 47.7 25.8 41.0 36.4 33.1 38.7 創新效率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高雄地區 25.2 32.9 37.3 42.5 44.5 31.8 43.5 全國平均 15.5 20.4 23.0 29.6 31.8 19.6 30.7 差異 9.7 12.5 14.3 12.9 12.7 12.1 12.8 資料來源:2003~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說明:「創新意願」表示該產業研發家數佔總廠商家數百分比(%);「創新能耐」表 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分配到之研發經費(千元);「創新效率」表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創 造出營收(百萬元)。 分析高雄地區基本金屬業創新能量中「創新意願」部分,2003~2008年基本金 屬業研發家數占製造業廠家數比例分別是10.0%,9.7%,9.8%,9.1%以及10.0%, 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各高於全國平均0.9%以及0.8%, 可見其具有一定的創新意願。「創新能耐」部分,2003~2008年基本金屬業每位員 工所分配之研發經費分別是5.26,6.89,7.1,8.73以及8.4萬元,以2003~2005年 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各高於全國平均3.25萬元以及4.31萬元,可見其 創新能耐大幅領先業界平均水準。「創新效率」部分,2003~2008年基本金屬業每 位員工創造出之營收分別是16.3,22.1,21.8,26.5及27.1百萬元,以2003~2005 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各高於全國平均7.0百萬元以及8.8百萬元,可 見其創新效率頗佳,各項指標詳表2。整體來說,由各項指標可看出高雄地區基本 金屬業擁有豐富的創新能量。 表2 高雄地區主要產業創新能量 2.基本金屬製造業 創新意願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高雄地區 10.0% 9.7% 9.8% 9.1% 10.0% 9.8% 9.5% 全國平均 8.7% 9.4% 8.7% 8.1% 9.3% 9.0% 8.7% 差異 1.3% 0.3% 1.1% 1.0% 0.6% 0.9% 0.8% 創新能耐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高雄地區 52.6 68.9 71.0 87.3 84.0 64.2 85.6
  • 5. 產業評析 -5-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全國平均 28.2 32.0 34.9 41.3 43.9 31.7 42.6 差異 24.5 36.9 36.2 46.0 40.1 32.5 43.1 創新效率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高雄地區 16.3 22.1 21.8 26.5 27.1 20.1 26.8 全國平均 10.7 14.1 14.3 17.7 18.2 13.0 18.0 差異 5.6 8.0 7.6 8.8 8.9 7.0 8.8 資料來源:2003~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說明:「創新意願」表示該產業研發家數佔總廠商家數百分比(%);「創新能耐」表 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分配到之研發經費(千元);「創新效率」表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創 造出營收(百萬元)。 分析高雄地區金屬製品創新能量中「創新意願」部分,2003~2008年金屬製品 研發家數占製造業廠家數比例分別是3.9%,4.3%,4.4%,4.5%以及4.0%,以 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年平均來看,各高於全國平均1.6%以及1.7%,可 見其頗具創新意願。「創新能耐」部分,2003~2008年金屬製品每位員工所分配之 研發經費分別是7.1,8.5,5.0,9.0及8.4千元,以2003~2005年平均及2007~2008 年平均來看,各低於全國平均0.6千元以及1.9千元,可見其創新能耐略微下滑, 研發投資支出不及產業平均。「創新效率」部分,2003~2008年金屬製品每位員工 創造出之營收分別是5.6,6.7,6.4,6.9及7.5百萬元,以2003~2005年平均及 2007~2008年平均來看,分別高於全國平均2.8及3.1百萬元,可見其創新能耐優 於產業平均,各項指標詳表3。整體來說,高雄地區金屬製品業頗具創新意願以及 創新效率,惟創新能耐部分落後於全國平均,有待加強。 表3 高雄地區主要產業創新能量 3.金屬製品製造業 創新意願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高雄地區 3.9% 4.3% 4.4% 4.5% 4.0% 4.2% 4.3% 全國平均 2.5% 3.0% 2.5% 2.6% 2.6% 2.7% 2.6% 差異 1.4% 1.4% 1.9% 1.9% 1.5% 1.6% 1.7% 創新能耐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高雄地區 7.1 8.5 5.0 9.0 8.4 6.8 8.7 全國平均 6.9 7.4 8.1 10.3 10.8 7.5 10.6 差異 0.2 1.0 -3.1 -1.3 -2.4 -0.6 -1.9 創新效率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3~2005平均 2007~2008平均 高雄地區 5.6 6.7 6.4 6.9 7.5 6.2 7.2 全國平均 3.1 3.6 3.6 4.1 4.2 3.5 4.2
  • 6. 產業評析 -6-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差異 2.5 3.1 2.8 2.9 3.3 2.8 3.1 資料來源:2003~2008年工廠校正資料/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 說明:「創新意願」表示該產業研發家數佔總廠商家數百分比(%);「創新能耐」表 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分配到之研發經費(千元);「創新效率」表示該產業每位員工創 造出營收(百萬元)。 四、 產業發展策略 高雄地區為重工業發源地,發展出化學及金屬等基礎傳統製造產業,整體傳 統產業營收占全國四分之一,佔有舉足輕重角色。縣市合併後,高雄市的石化原 料與基本金屬可與高雄縣的化學材料、製品與金屬製品業做更密切的供應鏈結 合;除了鋼鐵冶煉業外,船舶製造業規模大,具有高附加價值、高成長的特色, 可設定為高雄地區驅動產業,地方產業政策上可以船舶製造(商船及遊艇)為發 展軸心,帶動周邊上下游鋼鐵、機械相關產業一起成為區域優勢產業。法人推動 地方產業群聚前,可先評估該產業是否具有在地優勢,以達事半功倍之效。從關 懷弱勢產業及創造就業人口的角度思考,化學材料及鋼鐵軋延業規模銳減、創新 能力不足,是政策應該優先關懷的產業。高雄地區產業競爭優劣勢分析如【圖3】 所示。 高雄地區擁有位於亞太重要樞紐的港口以及最佳的航空貨運據點,由於此一 優越地理位置,早期低階代工製造業型態之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以及重工業的 臨海工業區,造就一段時日的經濟繁榮;隨著時代變遷、生產成本的增加,製造 業開始感受到生存壓力,表現不如以往。近年來,軟體科學園區及經貿園區之設 置、雙港腹地開發計畫的落實並結合鄰近縣市園區共同發展,儼然形成南部一條 產業鏈,提供經濟成長的契機。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主要是結合臨港的區位條件, 希望將高雄港的轉運貨櫃引進高雄地區腹地再製造、加工以提高其附加價值後再 出口,期能吸引跨國及國內企業投資;高雄軟體科技園區位於多功能經貿園區中 心區位,計畫引進行業類別為:電子商務、網路與系統整合、倉儲轉運及關聯性 產業之企業總部、金融財務系統、通訊系統、育成中心、多媒體產業及高科技產 業等,將成為軟體設計的菁英聚落,期能使大高雄地區脫胎換骨。目前高雄地區 新興產業發展已具雛形,長期將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第二具引擎,目前積極招商 的工業區有高雄科學園區及環保科技園區。高雄科學園區位於路竹,預計2010年 開發完成,預估引進100家以上廠商進駐,年產值5000億、員工人數4.2萬人, 形成光電通訊、電子及生物技術等產業群聚。環保科技園區位於岡山鎮,主要為
  • 7. -7- 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產業發展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產業評析 再生能源、環保關鍵零件及資源化技術等相關產業,預計引進60家研究機構及30 家量產廠商,創造240億產值,增加4,000人就業機會。 優勢 劣勢 ‡ 亞太樞紐,地理位置優越 ‡ 具基礎產業優勢,可支援不同產 業發展 ‡ 新興產業發展已具雛形,長期將 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第二具引擎 ‡ 重要產業雖屬傳統產業,但全球 市場規模大,仍具有發展成長空 間 ‡ 製造業家數、員工人數逐年下 降,服務業比重增加 ‡ 重要產業的地區競爭力普遍衰 退 ‡ 總人口數停滯,勞動人口有減 少的傾向 ‡ 光電、通訊、環保等新興產業 尚在萌芽,縣內產業榮枯,短 期仍將仰賴金屬、石化業 ‡ 重要產業的競爭優勢有被其他 縣市超越的危機 機會 威脅 ‡ 新興國家原物料需求依舊強勁, 主要產業可望受惠 ‡ 兩岸關係和緩,高雄將可發揮製 造及轉運功能 ‡ 經貿園區及軟體園區運作已上軌 道,新興產業可協助產業轉型 ‡ 全球競爭加劇,國際都市競爭 力排名下滑 ‡ 開發中國家競爭力提升,成 衣、木竹製品出現明顯衰退。 ‡ 多數的重要產業倚賴出口,風 險集中 圖3 高雄地區產業SWOT分析 資料來源: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