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
狀和狀和在台灣的發展在台灣的發展
張朝凱張朝凱 MD MPH PhD EMBAMD MPH PhD EMBA
台灣諾貝爾醫療機構台灣諾貝爾醫療機構
台灣海峽兩岸醫事交流協會台灣海峽兩岸醫事交流協會
台灣內鏡 微創醫事協會暨台灣內鏡 微創醫事協會暨
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
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
執行長 理事長執行長 理事長
張朝凱醫師 學經歷張朝凱醫師 學經歷
台灣及美國學歷 :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美國麻州眼耳中心眼科研究研究員
美國哈佛大學 公衛學院 醫管碩士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 醫管博士
中國大陸學歷 :
中國北京大學 光華管理學院 EMBA
中國大連醫科大學 醫學碩士
中國政法大學 民商經濟學院 法學博
士肄業
現任 :
台北諾貝爾眼科機構 院長
台灣諾貝爾醫療集團 執行長
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 理事長
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 理事長
台灣海峽醫事交流協會 秘書長
台灣內鏡 微創醫事協會暨
台灣眼科醫學會 監事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市政 顧問
台北市醫師公會 會員代表及政法委員
33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RK since 1939RK since 1939
真正在角膜上施行手術以矯治近視的先驅者是日本的佐藤勉 (Sato ,
1939) ,他從圓錐角膜患者在 Descemet 膜破裂後因角膜變平而使近視
降低的現象中得到 發啟 ,第一個採用放射狀角膜切開術矯正近視眼。開
始是在角膜前表面做切口,但因保留直徑 6mm 以上的角膜中心視區過
大,同時角膜厚度 50% 的角膜切口深度不 ,故療效不滿意夠
前蘇聯的 Fyodorov ( 1973 ) 偶然發現一個眼外傷患者在角膜創口癒合
後,其原有近視明顯降低,於是創立了早期的放射狀角膜切開術 (radia1
keratotomy, RK) ,並於 1979 年首次報導了角膜前表面放射狀切開術
矯治近視與散光比較滿意的效果。這是現代放射狀角膜切開術的開端,
對開創角膜屈光手術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提出了現代 RK 最重要的手術
原則 :(1) 只能在角膜前表面進行切開 ;(2) 保留角膜中心視區越小,屈光
矯正效果越大 ; 角膜切開深度越深,矯正效果越大 ;(3) 確立了手術計算
公式,在術前對患眼進行計算後決定于術量以獲得術後較滿意的效果。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RK in USA vs ChinaRK in USA vs China
美國的 Bores 從 Fyodorov 那裡學習後在美國開始了第一例手術
(1978) ,他強調較深切開角膜這一手術原則對提高矯正效果的重要性,
最終使切開角膜深度從原來的 75% 增加至 80% ~ 90% ,明顯提高了手
術效果。至 1984 年底美國共施行了近 15 萬例手術,豐富的臨床經驗
和實驗室研究為這一手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1) 改進了檢 儀器查 ( 從光
學測厚到超音波角膜測厚儀 ) 與手術器械 ( 從刮鬚刀片到角膜鑽石刀 );
(2) 簡化了手術計算公式並使手術操作規範化 ;(3) 進行了系統性的基礎研
究和臨床研究。中國朱志忠 (1981) 在自製手術放大鏡下進行了 RK 手術。
通過 30 例 52 眼角膜放射狀切開術及 3 個月追蹤,證明手術對 3D 以內
近視療效可靠、安全簡便、無嚴重併發症。
放射 角膜切開手術在台灣的發展狀放射 角膜切開手術在台灣的發展狀
(RK-Radial Keratotomy)(RK-Radial Keratotomy)
1980 年 12 月 30 日台灣陳德照醫師 在台北
長庚醫院眼科對 3 例近視眼患者施行亞洲首次放
射狀角膜切開手術獲得了成功。術後 1 個月,第
1 例患者的屈光度從 -12.00D 下降為 -5.00D 。
第 2 例的屈光度從 -4.50D 變成為正視,裸眼視
力為 1.0 。第 3 例的屈光度從 -9.00D 下降為 -
5.00D 。
1981 年 9 月日陳醫師把 RK 手術結果在日本
臨床眼科醫學會 ( 東京帝國飯店 ) 發表,引起轟
動。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ALK Since 1994ALK Since 1994
。 1986 年 Ruiz 報告用近視性原位角膜磨鑲術 (keratomileusis in situ)
治療高度近視。手術是用微型角膜刀切削出一片游離角膜瓣後,用同一
角膜刀調整後在角膜基質床上進行第二次切削,切除部分角膜組織,再
將游離角膜瓣縫回原位,通過控制第二次切除組織的面積和深度,獲得
不同的屈光矯正。手術避免了此前角膜磨鑲術需將游離角膜片進行冷凍
切削的問題,恢復期縮短,並增加了可矯正的近視度數。但因其負壓環
固定眼球時間長,且二次切削很難保持在同一中心,術後易發生中心視
區偏離、屈光預測性不理想及散光不能控制等。後來 Avalos 發現游離角
膜瓣不需要縫合而重定,可減少手術源性角膜散光並縮短手術時間。
但在安全性、準確性和可預測性上,原位角膜磨鑲術仍然不是一種理想
的手術。雖然 Ruiz 於 1994 年發明了自動板層角膜刀 (automatic
corneal shaper, ACS) . 後來稱為微型角膜刀 (microkeratome) ,提出了
自動板層角膜成形術 (automated lamellar keratoplasty, ALK) ,其實質
還是一種原位角膜磨鑲術。
自動板層角膜成形術在台灣的發展自動板層角膜成形術在台灣的發展
(Automated Lamellar Keratomileusis -ALK)(Automated Lamellar Keratomileusis -ALK)
1995 年 5 月 13 日,美國專家 J. Charles
Casebeer 醫師於台灣台灣做自動板層角膜成形術
的手術 (ALK) 示範。 1995 年 11 月邀請墨
西哥的 G. Avalos 醫師進行微小板層角膜成形
術 (mini-ALK) 的示範。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PRK vs LASIKPRK vs LASIK
1983 年美國的 Trokel 等人首先用 193nm 的 化氟 氬 (ArF) 準分子雷射
進行角膜切削的實驗研究。 1985 年德國的 Seiler 等將其用於盲眼以矯
正角膜散光。 1987 年美國的 McDonald 等第一次應用於近視眼並獲得
良好的臨床效果,此後全世界逐漸掀起準分子雷射角膜表面切削術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 矯治近視的高潮
1990 年希臘的 Pallikaris 將以往的角膜磨鑲術與準分子雷射角膜切削
術結合起來在兔角膜上進行研究,提出了準分子雷射原位角膜磨鑲術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 LASIK) ,解決了 PRK 術後的角膜上皮
下霧狀混濁 (haze) 問題,最後使角膜屈光手術目前位於世界主流。
準分子雷射角膜原位成形術在台灣的發展準分子雷射角膜原位成形術在台灣的發展
(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LASIK))
1993 年林口長庚醫院首先提出雷射屈光術 (Excimer
laser Refactive Surgery) 人體試驗,經核准後,完成國內
第一例手術。當時因該儀器屬於管制儀器,只有區域以上
的教學醫院才能購買。 1994 年經過台大、榮總兩大醫學
中心人體臨床實驗評估,通過衛生署有關安全效果的嚴格
條件,並於 1996 年正式使用於區域醫院以上之相關院所。
1999 年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 ( 理事長陳德照 ) 成立角膜屈
光手術小組,鄭英明理事積極與衛生署醫療管理部門進行
溝通,文良彥常務理事參加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會議,
要求對準分子激光儀放 管制。寬
1999 年 7 月 19 日衛生署公告,準分子激光儀自即日
起不屬於昂貴或具危險性的醫療儀器項目,眼科診所可以
購買。從此,台灣的準分子雷射器迅速增加,當年由 20
多台增加為 30 多台左右。
準分子雷射角膜原位成形術在台灣的發展準分子雷射角膜原位成形術在台灣的發展
(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LASIK))
2000 年準分子雷射手術在台灣蓬勃發展,準分子雷射儀
劇增至 80 多台; 2003 年增加為 150 台左右,並引進飛
點小光斑和波陣面像差引導的技術。施行 LASIK 的眼科醫
師已達 300 人以上。至 2004 年 4 月,在台灣使用的準
分激光器共有 154 台,其中 VISX-Star(S2,S3,S4) 82 台,
Nidek-EC-5000 型 21 台, WaveLight-Allegretto 型 4 台
, Summit-Apex 型 8 台, Alcon-LADARVision 4000 型
9 台, Schwind 型 18 台, Technolas-217A , 217Z 型
12 台。
   2002 年 12 月,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設立"雷射屈
光手術委員會"。 2004 年,眼科醫學會欲主導雷射屈光
手術醫師及醫院的認證事宜,以糾正有關雷射屈光手術的
不當廣告宣傳、促銷等違反醫學倫理的不良行為。但後來
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認證事宜。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LASEK vs Epi-LASIK vs Femto-LASIKLASEK vs Epi-LASIK vs Femto-LASIK
1987 年美國的 McDonald 等第一次應用於近視眼並獲得良好的臨
床效果,此後全世界逐漸掀起準分子雷射角膜表面切削術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 矯治近視的高潮
1999 年義大利的 Camellin 等在美國白內障與屈光手術年會
(ASCRS) 上首次報導準分子雷射上皮瓣下角膜磨鑲術 (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keratomileusis , LASEK) ,採用 20% 濃度的乙醇和機械
的方法製成一個角膜上皮瓣,雷射切削後回復原位以期減少 haze 。
2002 Pallikaris 又創用角膜上皮刀取代乙醇製作上皮瓣,稱之為
Epi-LASIK ,達到了安全、簡便、快速的目的。
2003 年以來在美國得到廣泛應用的雷射“角膜刀 " ,用超高頻率的
飛秒雷射 (femtosecond laser) 進行角膜瓣的切削以代替微型角膜刀,
近幾年也在我國得到迅猛的發展。“全飛秒 " 的概念是源於人們期望以此
取代準分子雷射,但目前還有一些問題尚未解決,如不能準確用於低度
近視和高度近視、尚未推出精確的個性化切削模式、不能用於二次切削
等。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Wavefront vs AbberationsWavefront vs Abberations
製瓣 診斷製瓣 診斷 vsvs 雷射雷射掃描掃描
美籍華人 Liang ( 1994 ) 等以 Hartmann-Shack 波前像差感受器測量人
眼屈光系統整體像差,並採用自適應光學系統 (adaptive optics) 使受試
者矯正視力達到 2.0 . 從此引發人們期望矯正人眼像差以獲得“超常視力 ..
(supernormal vision) 的種種探索。 1999 年瑞士和美國分別開始波前
像差引導的個體化角膜切削的臨床研究。中國也從 2002 年開始了這方
面的臨床研究。
LASIK 手術使用的儀器,後來加上 Auto-Trackimg ,前導波
( Wavefront )虹彩定位 (Iris Registrstion) 及飛秒雷射 FS200 (Alcon),
Intralase60 及 150 (AMO), LDV( 科林 ) Victus ( 九和 ) Femtosecond
Laser 用為製造角膜瓣等,期許增加手術安全性,增進手術效果。
眩光 光暈 星盲
夜間視力下降
對比度降低
傳統 LASIK 手術面臨的問題
視光學方面的併發症
—— 手術後視覺品質的下
降。
球差 --- 夜間視力障礙、眩光、光暈
彗差 --- 鬼影、星芒
傳統 LASIK
解決眼軸部位上
的屈光(像差)
問題
傳統 LASIK 與前導波 LASIK 的區別
2005 年眼科醫學會專題辯論會
前導波 LASIK
解決整個眼球光
路中的全部屈光
(像差)問題
傳統 LASIK 與前導波 LASIK 的區
別
2005 年眼科醫學會專題辯論會
Hartmann-Shack AberrometerHartmann-Shack Aberrometer
CCD-CameraLens Array
Outcoming WaveCCD-
Image
1818
Zernike Tree 0Zernike Tree 0
to 5th orderto 5th order
lower order
( 低階像差 )
higher
order
( 高階像
差 )
軸上像差
VS
軸外像差
軸上像差
VS
軸外像差
像差分類及屈光手術處理像差分類及屈光手術處理
軸上像差
離焦(低階) 單純球鏡處理
球差 非球面處理或減少引
入
軸外像差
散光(低階) 散光(柱鏡)處理
彗差 手術時避免引入
三葉草像差 手術時避免引
入
……
Wavefront Guided LASIKWavefront Guided LASIK
Iris RegistrationIris Registration
Basic PrinciplesBasic Principles
Pupil Centroid ShiftPupil Centroid Shift
Different Lighting ConditionsDifferent Lighting Conditions
Diagnostic measurement (mesopic)Diagnostic measurement (mesopic) LVC Treatment (photopic)LVC Treatment (photopic)
As the pupil changes size, its centroid may notAs the pupil changes size, its centroid may not
remain stationary, relative to the outer irisremain stationary, relative to the outer iris
boundaryboundary
Outer Iris BoundaryOuter Iris Boundary
The Impact of Centroid ShiftThe Impact of Centroid Shift
and Registration onand Registration on
Clinical OutcomesClinical Outcomes
Eric Donnenfeld, M.D.Eric Donnenfeld, M.D.
Ophthalmic Consultants ofOphthalmic Consultants of
Long Island and ConnecticutLong Island and Connecticut
TLC Laser Centers RegionalTLC Laser Centers Regional
Director and NationalDirector and National
Advisory BoardAdvisory Board
Comparison of Night Driving
Performance After Wavefront-
Guided and Conventional LASIK
for Moderate Myopia
Steve Schallhorn, MDSteve Schallhorn, MD
Preop to Postop Difference inPreop to Postop Difference in
NDS Performance with GlareNDS Performance with Glare
ConventionalConventional WFG with femto flapWFG with femto flap
Preoptopostopchangeinfeet
Worse after surgery
Improved after surgery
Loss of ≥ 2 Lines:
Conv 13%
WFG 1.1%
p=0.00p=0.00
Conventional vs WFG LASIKConventional vs WFG LASIK
WFGWFG provides better Contrast Acuityprovides better Contrast Acuity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All eyes Preop
<=0.30*
Neg sph ab Highly
aberrated
Conventional Optimized WFG
Mean Change in HOA RMSMean Change in HOA RMS
* 5,792 eyes
Conclusions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simulations:
– Optimized LASIK is an improvement over
Conventional, however it still induces
more HOAs than WFG
– Pts with low preop HOA benefit from
WFG LASIK
Sources of errorSources of error
Fitting Registration Tracking
Beam
Variability
Total Error
Wavefront
Device
準分子雷射角膜原位成形術在台灣的發展準分子雷射角膜原位成形術在台灣的發展
(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LASIK))
目前準分子雷射最新的科技有以下特點:一、雷射治療時
間最快, 100 度近視只需 1.4 秒矯正時間;二、超極速、
多層次眼球追蹤系統;三、創新 7D 眼球追蹤定位系統;
全方位、全程追蹤眼球運動,避免治療時任何可能造成誤
差的眼球晃動。四、超薄、超平滑角膜瓣製作;五、全程
採用極細高斯光束,超小光斑更準確;六、客製化治療規
畫 ( 針對每位患者獨特的眼球屈光狀況,提供專屬客製化
治療方案。依照個人採取不同矯正方案, A. Wavefront-
Optimized : 眼球像差優化治療 ; B. Topography-Guided :
角膜地形圖引導治療 ; C. Custom Q : 客製化 Q 調整值 ) 七
、非球面列為標準矯正技術;八、即時角膜厚度監測;九
、蔡司光學鏡頭搭載飛行顯示器;十、智慧型治療設備手
術資料同步傳輸。。
雷射角膜屈光手術的發展歷程
雷
射
模
式
雷
射
模
式
制
瓣
模
式
制
瓣
模
式
T-PRK
Femto
Flap
Femto
Ablatio
n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角膜基質環角膜基質環 (intrastromal corneal ring, ICR)(intrastromal corneal ring, ICR)
此外,非雷射的角膜屈光手術也仍然在發展之中
1978 年 Reynolds 首先提出通過在角膜周邊放射狀切口植入角膜
基質環 (intrastromal corneal ring, ICR) 重塑角膜形狀的概念,並在早
期的理論和研究中得到證實,通過擴展和壓縮環的直徑改變角膜前表面
曲率從而矯正近視或遠視。
1991 年美國 FDA 批准在盲人眼上進行第一階段臨床研究。 1997 年
開始的第三階段臨床研究為 454 隻近視眼植入角膜基質環。
1998 年法國的 Colin 開始用於治療圓錐角膜,中國溫州醫學院從
2004 年也開始了類似的臨床研究。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Lens Refractive SurgeryLens Refractive Surgery
早在 1708 年 Boerhaave 就提出可摘除透明晶狀體以矯正高度近視眼的
屈光不正,法國的 Fukala(1889) 再次提出並開展了手術。由於當時條
件的限制,術後視網膜剝離、繼發性青光眼及機化膜形成等嚴重影響了
手術效果。後來隨著白內障手術的發展不斷有人採用不同術式摘除透明
晶狀體以治療高度近視,但真正以晶狀體置換的方式做為一種可供高度
近兩見患者選擇的手術,還是在出現人工晶狀體和小切口超音波乳化技
術之後。
人們起初開展白內障手術,是為了去除混濁了的晶狀體以免阻 進入眼擋
內的光線,而且手術方式對眼球損傷大,人們並沒有將其做為屈光手術
,只是做為一種復明手術。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晶狀體手術的安全性
和精確性大大提高,併發症大大減少,同時眼底檢 及雷射設備技術也查
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人們在反覆考慮利弊之後,終於把透明晶狀體置
換術做為矯治高度近視和高度遠視的一種可選擇的屈光手術。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Femto Cataract vs Premium IOLFemto Cataract vs Premium IOL
同時,人們也認識到白內障手術在提高手術操作的基礎上應該進一步提
高患者術後的視覺品質。例如,從被動考慮如何避免產生術後屈光不正
包括散光,到主動設計以手術的方式使伴有或不伴有屈光不正的白內障
患者在術後屈光不正 ( 包括散光 ) 得到很好的矯正或控制,獲得理想的視
覺效果,實現白內障手術從 " 復明手術 " 到 " 屈光手術 " 質的飛躍。
不斷設計推出的許多功能性人工晶狀體,如非球面晶狀體、散光晶狀體
、多焦晶狀體和調節性晶狀體等的應用以及飛秒雷射用於切割前囊和晶
狀體核、製作角膜切口和散光切口等的嘗試,都向人們強有力地提示,
自內障手術已經進入屈光手術的時代。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AC and PC phakic intraocular lensAC and PC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PIOL) 植入做為屈光手
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50 年代。在人工晶狀體矯正無晶狀體眼
屈光狀態的基礎上 . Strampelli 設計了用於超高度近視有晶狀體眼的負
屈光度人工晶狀體。 Barraquer 首次報告了 PMMA 材料的房角固定的
前房型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結果。 Baikoff (1989) 在 Kelmen 成功用
於無晶狀體眼的前房型人工晶狀體的基礎上設計了前房型人工晶狀體
(an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AC IOL) 。 Worst 設計了虹膜爪型
(iris-claw) 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前蘇聯的 Fyodorov(1986) 也介紹
了一種用於有晶狀體眼的單片式 膠人工晶狀體矽 ,STAAR 公司在此基礎
上改良並混入膠原提高了生物相容性,最終成為現在全世界廣泛應用的
眼內植入性接觸鏡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 ICL) 。純粹的後房型有晶
狀體眼屈光性晶狀體 (posterior chamberphakic refractive lens, PC
PRL) 的概念也源於前蘇聯的 Fyodorov , 第一枚有晶狀體眼屈光性晶狀
體其橫斷面像 " 菇蘑 " (mushroom) 。 1987 年以來 Medennium 研
發了一系列 膠的後房型有晶狀體眼屈光性晶狀體矽 . 2000 年獲得 CE
認證,我國於 2010 年也通過審批進入臨床使用。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Presbyopic CorrectionPresbyopic Correction
人們也一直在不斷地探索老視手術的可行性。前睦狀鞏膜切開術
(anterior ciliary sclerotomy,ACS) 由 Thornton ( 1996 ) 提出,通過放
射狀切開角鞏緯外鞏膜而增加鞏膜的彈性及利用眼內壓對鞏膜的作用使
鞏膜擴張。 Schachar( 1990) 對經典的調節和老視學說提出挑戰,並開
展鞏膜擴張術 (scleral expansion band surgery) 在睡狀體部位的鞏膜層
間植入鞏膜擴張帶 (scleral expansion band, SEB) 以期逆轉老視。雷射
老視逆轉術 (laser presbyopia reversal, LAPR) 是由美籍華人 JT
Lin(2001) 介紹並應用於臨床,採用紅外或紫外雷射進行睡狀體部位的
鞏膜切開。這些鞏膜手術對老視的矯正效果都是初期有效,大多在半年
左右漸漸回退。
儘管如此,老視目前應用較多的準分子雷射用於角膜前面的非球面切削
、遠近視力均令人滿意的一種角膜層間植入 (corneal inlay) 的
Acufocus 、飛秒雷射在角膜旁中央區進行縱向基質層的同心多環切割
(intracor)(supercore) 等,都已經讓許許多多的老視患者得到了實在的
好處。
老花眼的手術在台灣的發展老花眼的手術在台灣的發展
(CK(CK 、、 ACS and SESACS and SES 、、 IntracorIntracor ,, LSSLSS
等等 ))
1. CK(Conductive Keratoplasty- 傳導性角膜成形術 ) 利用 RF(Radio frequency) 能量,使
角膜間質的膠質緊縮,改變角膜弧度,以改善遠視及老花眼。 2005 年 6 月 28 日 View
Point CK(Refractec Inc,Irvine.CA) 獲得衛生署許可,不久筆者 ( 陳德照 ) 購買此儀器使用
,效果可矯正 1~2D ,但易 Regression( 回歸 ) ,後來很少使用。
2. ACS(Anterior Ciliary Sclerotomy – 前睫狀鞏膜切開術 ) 及 SES ( Scleral expansion
surgery -鞏膜擴張術) 2006 年 8 月 14 日,美國 ACS 的創造者 Douald.A. Schachar
來台舉辦老花眼手術研習會(胡芳蓉、蔡瑞芳兩位醫師主持),講述 ACS 及 SES 之原理及
手術方法。當場蔡瑞芳醫師說明他於數個月前做3位病例,因手術方法有誤差,手術效果
有限。
3. Intracor (Technolas TENEO 317 Lares- 飛秒雷射角膜間質術 ) 2011 年 6 月 20 日獲得衛
生署許可,此為(佳視):眼科飛秒雷射系院-T echnolao Perfeot Vision FEMTEC
Larer system ),此後在台灣有數位醫師試用,諾貝爾眼科張朝凱醫師嘗試此儀器治療老
花眼,認為未達預期效果。
4. Laser Sclara Surgery (Laser ACE and the Visiolite system) 2013 年 11 月 30 日中華民
國眼科醫學會年會上,長庚眼科主任馬惠康醫師發表老花眼 LaserACE (Ace Vision Group
Inc , Silver Lake, Ohio) with Vision Lite ER-YAG Laser System 的治療結果,馬醫師經人
體實驗核准(此治療衛生署未核准)後使用 ER- YAG 雷射做老花眼治療,共 26 例( 52
眼)經 6~24 個月追蹤觀察,老花眼改善約 1.5D ,雖然有些 Regression ,但無合併病
(包括遠距離視力減退)發生。病人有高度的滿意度。
屈 光 手 術屈 光 手 術
角膜屈光手
術
眼內屈光手術
雷射性 非雷射性
表
面
切
削
板
層
切
削
角
膜
基
質
環
有晶体眼 無晶体眼
後
房
型
前
房
型
調
節
性
晶
體
多
焦
晶
体
非
球
面
晶
体
AK
或
LRI
角
膜
交
聯
術
散
光
晶
体
角
膜
層
間
鏡
片機
械
刀
雷
射
刀
板
層
切
割
飛秒雷
虹
膜
支
撑
房
角
支
撑
ICL
PRL
4141
屈光手術經歷屈光手術經歷(( 13+13+1111++33 ))
1. 放射狀角膜切開術( RK ) 93 年 12 月
2. 後鞏膜加固術 94 年 1 月
3. 屈光性角膜切削術 ( PRK ) 95 年 9 月(屈
光手術中心)
4. 雷射角膜原位磨鑲術 ( LASIK ) 96 年 3 月
5. 白內障超乳 +IOL 97 年 5 月
6. 透明晶體摘除 +IOL 98 年 3 月
7. 鞏膜擴張術 00 年 7 月
8. 雷射上皮下角膜磨鑲術( LASEK ) 01 年 6 月
9. 鐳射老視逆轉術 02 年 8 月
10. 角膜基質環植入術( ICRS ) 03 年 9 月
11. 有晶體眼後房型人工晶體植入( PRL ) 04 年 6 月
12. 前導波引導的 LASIK 04 年 7 月
13. 有晶體眼房角支撐型人工晶體植入 04 年 9 月
14. Q 值調整的 LASIK 05 年 1 月
4242
15. 有晶體眼虹膜支撐型人工晶體植入 05
年 3 月
16. Epi-LASIK 05 年 4 月
17. Q 值調整的角膜鐳射老視術 06 年 7 月
18. 調節性人工晶體 Tetraflex 植入 06 年 7 月
19. 非球面人工晶體植入 06 年 9 月
20. 有晶體眼後房型人工晶體植入( ICL ) 07 年 3 月
21. 多焦人工晶體植入 07
年 8 月
22. 散光人工晶體植入 08 年 8 月
23. 變色人工晶體植入 08 年 12 月
24. 飛秒雷射( Ziemer ) +LASIK 08 年 12 月
25. 穿透性上皮下角膜切削術( T-PRK ) 09
年 1 月
26. 飛秒雷射( Intralase ) +LASIK 09 年 5 月
27. 角膜交聯術( CCL ) 09 年 5 月
屈光手术经历屈光手术经历(( 13+13+1111++33 ))
有刀有刀
LASIK 有刀手術過程模擬動
畫
有刀可能切出有問題角膜辦
模擬動畫
IntraLase with wavwfront-IntraLase with wavwfront-
guided ablationguided ablation
無 刀沒氣泡 無刀有氣泡
FS200 with EX500 WFO Ablation
飛秒飛秒雷雷射射
ZemerIntralase
Alcon FS200Femtec
飞秒类型 波长 发射频率 / 光斑
能量
负压 切削模式 应用范围
InTRALA
SE
1053nm 60Hz/150Hz ;
光斑较大,能量
较高
压平镜平面,
负压较高
直线推进式 屈光手术的角膜瓣制
作;角膜移植;角膜
层间基质植入物;
FEMTO
LDV
1045nm 120KHz/5MHz;
光斑小能量低
压平镜平面,
负压较高
距 折返式阵 屈光手术的角膜瓣制
作;角膜移植;角膜
层间基质植入物;
VisuMax 1043nm 500KHz ;光斑
小,能量较低
压平镜弧面,
得以维持角膜
正常形态;全
自动负压调节
,负压较低
同心 螺旋圆
式
屈光手术的角膜瓣制
作;角膜移植;角膜
层间基质植入物;角
膜层间透镜切除;
WaveLigh
t FS200
1030nm 200KHz ;光斑
较小,能量较低
压平镜平面,
全自动双负压
调节,负压较
低
同心 螺旋圆
式
屈光手术的角膜瓣制
作;角膜移植;角膜
层间基质植入物
Femtec
520F
INTRACO
R
1000nm 40/80KHz ;光斑
较小,能量较低
压平镜弧面,
得以维持角膜
正常形态;全
自动负压调节
同心 螺旋圆
式
屈光手术的角膜瓣制
作;角膜移植;角膜
层间基质植入物;老
视治疗 ; 白内障碎核
4848
比較近視雷射手術之角膜瓣製作
方式對高階像差及 液機能分泌淚
之影響
LASIKLASIK 術後高階像差改變術後高階像差改變
飛秒雷射或板層刀, LASIK 術後高階像差顯
著增加
LASIK 手術後顯著增加的為整體高階像差及
球面像差
4949
(Oshika et al., 1999; Marcos et al.,2001; Oshika et al., 2002; Roberts, 2001)
(Applegate, 2003; Moreno-Barriuso et al., 2001)
5050
飛秒雷射與板層刀術後比較僅球面像差顯著增加
, IntraLase 製造角膜瓣之結構方正的緣故。
板層刀製作出不均 之彎月形勻 角膜瓣干擾前方及周圍
的膠原板層,從而導致加強膠原纖維收縮及其它生物
力學的變化,使得周圍變 ,陡 中央角膜變平使得術後
球面像差增加。
(Dawson et al., 2008; Qazi et al., 2005; Tran et al., 2005; Dupps Jr & Roberts, 2000)
(Lim et al., 2006)
LASIKLASIK 術後乾眼症問題術後乾眼症問題 ??
5151
術後 3 個月內淚液分泌能力下降,但於術後 6 個月
淚液分泌能力恢復至與術前相似
Golas & Manche, 2011 and Mian et al., 2007
Battat et al. ,2001
有報導 LASIK 術後角膜敏感度瞬間下降。這種下降
一直和乾眼症的症狀有關。
5252
發現兔子角膜在 LASIK 手術過後 5 個月,切口表
面神經已經恢復到接近正常角膜之神經密度及構造
(LINNA et al., 1998)
LASIK 術後患者進行一系列角膜敏感研究得知角
膜敏感度於術後六個月後幾乎與術前相同,作者
認為是因為角膜瓣傷口癒合過程中加強神經再生
(Pérez-Santonja, Sakla, Cardona, Chipont, & Alió, 1999)
使用飛秒雷射製作角膜瓣
術後是否改善高階像差及
淚液機能問題 ???
5353
IntraLase FS60
femtosecond laser
IntraLase FS60
femtosecond laser
Technolas 520F
femtosecond laser
Technolas 520F
femtosecond laser
Ziemer FEMTO LDV
femtosecond laser
Ziemer FEMTO LDV
femtosecond laser
板層刀板層刀
Visual
Outcomes
Visual
Outcomes
5454
手術儀器手術儀器
5555
9 patients,
16 eyes
6 patients,
12 eyes
10 patients,
19 eyes
11 patients,
23 eyes
IntraLase Femtec
Ziemer MK
受受試試者術前資料者術前資料
  IntraLase Femtec Ziemer MK
  Mean ± Standard
Age 35±7
Male/female 11/25
SE (D) -6.63±2.59 -7.10±3.77 -5.81±2.61 -5.36±1.80
KM (D) 44.09±1.47 44.45±1.87 44.16±1.08 44.50±2.26
Sphere(D) -6.23±2.42 -6.80±3.76 -5.39±2.52 -4.96±1.67
Cylinder(D) -0.82±0.57 -0.59±0.47 -0.87±0.70 -0.94±0.56
VA(logmar) -0.57±0.50 -0.42±0.51 -0.81±0.40 -0.33±0.05
Coma(μm) 0.30±0.17 0.27±0.18 0.25±0.12 0.20±0.08
Trefoil(μm) 0.22±0.12 0.22±0.12 0.24±0.15 0.22±0.14
Sph(μm) 0.15±0.13 0.19±0.17 0.23±0.16 0.22±0.13
HOAs(μm) 0.39±0.15 0.39±0.20 0.44±0.16 0.37±0.17
5656
IntraLase Femtec Ziemer MK P
Mean ± Standard
UDVA
(logMar)
0.03±0.10 0.05±0.12 0.02±0.40 -0.01±0.29 0.29
CDVA
(logMar)
-0.02±0.58 0.04±0.21 -0.01±0.44 -0.04±0.05 0.19
Sphere
(D)
0.20±0.54 -0.01±0.92 0.02±0.48 0.19±0.34 0.58
Cylinder
(D)
-0.30±0.48 -0.37±0.35 -0.38±0.31 -0.29±0.33 0.264
SE (D) 0±0.38 -0.14±0.82 -0.16±0.50 -0.16±0.50 0.559
術後屈光狀
態
5757
IntraLase Femtec Ziemer MK P
Mean ± Standard (μm)
All HOA 0.67±0.20 0.80±0.24 0.65±0.24*
0.71±0.25 0.027
Coma 0.52±0.27* 0.75±0.38 0.49±0.22*
0.42±0.22* 0.01
Trefoil 0.21±0.11 0.19±0.12 0.21±0.12 0.23±0.16 0.631
Spherical 0.40±0.20† 0.35±0.21† 0.34±0.26† 0.55±0.21 0.038
RMS3 0.73±0.31* 0.93±0.40 0.70±0.23* 0.65±0.34*
RMS4 0.65±0.22 0.63±0.22 0.66±0.31 0.79±0.28 0.375
RMS5 0.27±0.16 0.33±0.15 0.32±0.19 0.23±0.70 0.572
RMS6 0.22±0.09 0.23±0.07 0.20±0.09 0.20±0.05 0.103
術後高階像
差
*Femtec 組分別與各組相比
5858
†MK 組與各組比較有顯著差異, P<0.05
術後淚液機
能
5959
IntraLase Femtec Ziemer MK P F
Mean ± Standard
TBUT (second) 4.33±1.44 3.53±1.43 3.88±1.31 7.33±5.96 0.487 0.820
Schirmer’s test (cm) 9.65±6.95 7.89±6.98 7.63±4.63 7.33±5.96 0.235 1.458
Fluorescent
staining scores
0.87±1.01 1.32±1.46 1.19±2.04 0.83±1.19 0.270 1.329
Rose Bengal
staining scores
0.17±0.58 0.05±0.23 0.38±1.03 0.83±1.80 0.15 1.81
Corneal sensitivity
(cm)
5.96±0.14 4.90±1.81 5.81±0.36 5.92±0.19 0.003 5.043
結論結論
6060
• 飛秒雷射或是板層刀製作角膜瓣, LASIK
手術後高階像差包括常見之彗星像差以及
球面像差等皆會增加。
• 使用板層刀製作角膜瓣術後球面像差高於
使用飛秒雷射。
6161
Technolas 520F (Femtec 組 ) 術後整體高階像
差、彗星像差及第三階高階像差皆較其餘 3
種製作角膜瓣儀器來的高,且角膜敏感恢復
較慢。
2009060520090605 第一次中國角膜屈光手術學第一次中國角膜屈光手術學
術會議術會議Is the Flap Stable Enough?
LASIK 手術的併發症 ( 小結 )
角膜組織病理學 vs 視光學
視光學方面的併發症
 過矯 ( 低階像差 )
 欠矯 ( 低階像差 )
 夜間眩光 ( 高階像差 )
 規則和不規則散光 ( 高階 )
 雙影和單眼複視 ( 高階 )
 最佳矯正視力下降 ( 高階 )
 對比敏感度下降 ( 高階 )
角膜瓣引起的併發症
 上皮植入
 角膜瓣游離
 角膜瓣皺折
 角膜瓣過薄
 Sahara 綜合症
 感染
 角膜組織病理學
 Ectasia , haze
嚴重影響術後視力的主要併發
症
BCVA 下降≥ 2 行
LASIK 可達 3.2-5.4%, PRK 1.1-2.5%( 文獻及
FDA)
主要原因:
感染
角膜瓣下上皮植入
嚴重 DLK
角膜膨隆 Ectasia
角膜瓣相關併發症
雷射切削不規則或偏中心切削、中央島
角膜感染 Infection
發生率: 0-0.8%
非結核分枝桿菌 (NTM)
葡萄球菌,厭氧菌
黴菌、念珠菌
阿米巴
會嚴重影響視力
角膜瓣下上皮植入 Epi
Ingrowth
發生率 0.92—14.7%
原因
術中種植、邊緣長入和以往遺留(如做過 RK 手術)
預防
避免多次使用表麻劑、避免角膜瓣過薄、徹底沖洗
層
間,角膜瓣復位良好並等待片刻讓瓣邊緣貼附牢固
治療
手術刮除:由邊緣向視軸進展大於 2mm ,影響視力
,
Topo 異常有不規則散光
角膜溶解
彌漫性板層角膜炎 (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 , DLK )
又稱角膜層間沙漠症
可能是毒性作用引起的角膜層間多形核白細胞炎性反應有關。
病原學方面是多因素的,目前懷疑引起 SOS 的物質包括:瞼
板腺分泌物、上皮剝脫物質、角膜刀來源的物質、刀片來源
的物質、細菌內毒素和熱效應等。
1 期 呈灰白色細小顆粒樣細胞,多在手術後 1 天出現,分佈
在周
邊, 2%
2 期:累及中央視軸區,交界面細胞浸潤模糊,呈彌漫性流沙
樣,
多出現在手術後 2-3 天, 0.5%
3 期:多在手術後 4 或 5d 發生。中央視軸區出現濃密斑片狀細
胞浸潤、
叢生,雖然少見但易發生角膜溶解,引起視力損
害, 0.2%
角膜後膨隆( corneal ectasia )
或繼發圓錐角膜
LASIK 後最隱匿的併發症:角膜曲率進行性變陡、角膜厚度進行性變
薄、近視和不規則散光增加、視力減退
Philipson 在 2014WOC 稱:隨著經濟衰退,對屈光手術的需求大幅度下
降,
過去 5 年雷射手術量下降,另外 LASIK 手術量下降的原因與 post
LASIK dry eye 和醫源性 角膜後膨隆等並
發症密切相關
角膜後膨隆
不可控的 LASIK 術後發生的、難以預計的、對視力有破壞
性影響
的併發症
各種雷射角膜屈光手術都可能出現,但以 LASI K 後占大比例
seiler 等 1998 年首先報導
發生率
新加坡十年 0.02% , 37932 眼
英國 Colin 等 0.017% , 64695 眼
多數文獻 大約在 0.04% 到 0.1 % 之間
發病數天至數年,平均在術後 15.3 個月,
50% 出現在術後 12 個月內 Twa 等發現手術後 3 月和 15 月 雙
高峰
危險因素
證實的主要有
1 手術前存在圓錐角膜 SSPK 或者角膜邊緣變性等疾
病
2 年輕人 <25y
3 剩餘的角膜基質床過薄 小於 250um
4 總的角膜厚度很薄
5 高度近視 >-10D 0.3%
可能的主要有
1 角膜地形圖可疑
2 慢性損傷(對眼睛的按摩)
3 圓錐角膜家族史
4 手術前屈光狀態不穩定,尤其散光, BCUA 低於
1.0
5 削區直徑大小
6 眼內壓
7 再次手術
發生機制 目前看法不一
角膜的生物力學的改變 -- 在眼內壓及外力作用下向前
膨隆
遺傳和生物力學的改變共同作用
上皮內生 ( Philipp 等)可能是機制之一。
大量的細胞因數→導致細胞的增殖和凋亡的
不平衡→ 角膜瓣的粘連不完全或者角膜基質的丟
失→導致角膜的生物力學減弱→發生角膜膨隆
DKL ( Maloney 等)會導致角膜膨隆
細胞的炎性反應→基質的分解酶活性↑→角膜
溶解、變薄甚至角膜膨隆
動態疲勞和靜態疲勞尤其是動態疲勞,加速了組織
的機械衰竭,易於角膜膨隆發生
預 防
前後表面地形圖檢查,排除亞臨床及隱匿性圓錐角膜
AAO/ISRS 建議:對倆種地形圖表現病人不行 lasik:
 非對稱性下方角膜陡峭, 非對稱領結型伴水準子午線上方或下
方側
斜軸陡峭
嚴格掌握 lasik 手術適應症
( 73% 飛秒制瓣,美 2013 ISRS 調查)條件差改表層切削或其他方法
嚴格保留安全的角膜基質床厚度 RSB (≥ 250um ) 和角膜總厚度(≥
400um )
2013 年美國 61%ISRS 會員設 : RSB≥275um
Pallikaris 等呼籲建立統一的繼發性角膜膨隆監測系統。應用角膜生物力學知識
(角
膜粘滯性 CH, 角膜阻力因數 CRF )來預測繼發性角膜膨隆的流行病
學及其表現
治 療
眼鏡、 SCL
降壓眼 延緩或扭轉
RGP 主要措施
角膜膠原纖維交聯術 (CCL)
角膜基質內環( Intacs )術
角膜移植 (PK)
嚴重影響術後視力的主要併發
症
BCVA 下降≥ 2 行
LASIK 可達 3.2-5.4%, PRK 1.1-2.5%( 文獻及
FDA)
主要原因:
感染
角膜瓣下上皮植入
嚴重 DLK
角膜膨隆
角膜瓣相關併發症
雷射切削不規則或偏中心切削、中央島
與角膜瓣有關的併發症 約 2%
1 、不全角膜瓣形成 Incomplete Cut 0.3-1.2%
卡刀(如微型角膜刀清洗不徹底、睫毛、開瞼器和瞼皮膚等)
眼球突然轉動、小瞼裂和眼球內陷、吸引環負壓丟失等
處理:終止手術, 2-3 月後二次手術
2 、游離角膜瓣 Free Cut 1.31%
角膜曲率較平坦 Flat (< 40.0D )、角膜硬度高、選擇角膜瓣直徑小
的參數、負壓不足、潤滑不夠、病人突然轉動等有關
預防與處理:
術前嚴格做標記、負壓吸附充分,進刀時接近終點時提前停刀
一旦發生游離瓣,光切削後將其仔細復位(注意正反
面, 標記對位 ,稍等 3 ~ 5min 使其貼附牢固)
3 、薄瓣、不規則瓣和紐孔瓣 Thin , irregular and button hole
原因:
負壓環阻塞、負壓不足
進刀時眼球轉動使負壓丟失、
刀片品質差,或者多次重複使用
角膜陡 steep ( >46D )
角膜表面潤滑不好
醫生及病人配合
處理:
終止手術、 3 月後再手術
4 、角膜瓣移位 角膜瓣丟失 Displacement & Loss
原因:推擠誤碰、外傷
可在術中和術後發生瓣丟失
處理:移位角膜瓣 relift 復位戴 CL
萬一發生角膜瓣丟失按 PRK 術後處理。如嚴重角
膜霧濁發
生, PTK 板層角膜移植術
For Internal Use Only
WaveLight® FS200
WaveLight® FS 200 小結
• FS200 人性化優異,易操作,學習曲線短
• 併發症的發生率低
• 個性化橢圓瓣的優勢
– 角膜切開面積減少並有效利用
• 理論上角膜生物力學影響減小
• 理論上乾眼發病率會降低,時間縮短
• 參數選擇正確,瓣的穩定性不會降低
• 切瓣時間減少
• 有效降低醫源性視覺品質下降
– 散光手術的矯正需要橢圓形的制瓣
20090605 第一次中國角膜屈光手術學
術會議
Is the Quality of Vision good
enough?
(WFG , WFO , TPG) 準分子雷射
成果 kera
AMO new Star S4 IDesignAMO Star S4 WaveScan
Alcon EX500
WFO WFG T-Cat Custom-Q
嚴重影響術後視力的主要併發症
BCVA 下降≥ 2 行
LASIK 可達 3.2-5.4%, PRK 1.1-2.5%( 文獻及 FDA)
主要原因:
感染
角膜瓣下上皮植入
嚴重 DLK
角膜膨隆 Ectasia
角膜瓣相關併發症
雷射切削不規則或偏中心切削、中央島
切削偏中心 Decentration Ablation
目前已經大幅度減少 > 0.5mm
症狀:視物模糊、鬼影、夜視力障礙
體症:視力↓、異常地形圖,不規則散光
高階像差尤其彗差↑
原因:
對中心不準確
跟蹤系統
大 kappa 角者
眼睛旋轉
雷射能量發射和吸收不均勻
個體癒合反應差別
預防:重在預防 、對中準確、跟蹤系統、
嚴密監測、病人宣傳教育
治療 :戴鏡 RGP 等
手術 Wavefront vs Topo guided Retreatment
要視力 更要視覺品質要視力 更要視覺品質
LASIK 手術的併發症 ( 小結 )
角膜組織病理學 vs 視光學
視光學方面的併發症
 過矯 ( 低階像差 )
 欠矯 ( 低階像差 )
 夜間眩光 ( 高階像差 )
 規則和不規則散光 ( 高階 )
 雙影和單眼複視 ( 高階 )
 最佳矯正視力下降 ( 高階 )
 對比敏感度下降 ( 高階 )
角膜瓣引起的併發症
 上皮植入
 角膜瓣游離
 角膜瓣皺折
 角膜瓣過薄
 Sahara 綜合症
 感染
 角膜組織病理學
 Ectasia , haze
臨床常見視覺品質降低的表現臨床常見視覺品質降低的表現
• 1. 鬼影或疊影:單眼複視
• 2. 光暈:在光源周圍出現明亮的感光過渡區
• 3. 星芒:在點光源的附近出現細絲狀的輻射線
• 4. 夜間視力下降
• 5. 對比敏感度下降
• 6. 眩光 在強照明下有不適感和解析度下降
眩光
2005 年眼科醫學會專題辯論會
光暈
2005 年眼科醫學會專題辯論會
星盲
2005 年眼科醫學會專題辯論會
夜間視力下降
2005 年眼科醫學會專題辯論會
對比度降低
術後高階像差的來源術後高階像差的來源
2
3
1
手術中由於角膜形態的改變引入的球差
術前已存在的高階像差
術後由於角膜的癒合反應及生物力學改變而
產生的高階像差
Q 值引導的非球面切削
補償引入的球差
Q 值引導的非球面切削
補償引入的球差
前導波引導的切削
矯正已經存在的高階像差
前導波引導的切削
矯正已經存在的高階像差
個體化模式個體化模式
前導波 + 非球面切削
矯正術前的高階像差和補償術中引入的球
差
前導波 + 非球面切削
矯正術前的高階像差和補償術中引入的球
差
期望 --- 保持角膜的非球面形態,減少術後高階像差的增加,良好的術後視覺
品質
視覺品質視覺品質
• 光覺 : 對比敏感視力表 , 暗適應
• 形覺 : 低階球差和散光差 ( 初級驗光內容 )
• 高階像差 : 無窮盡,視力,視野
• 色覺 : 色像差,色盲,色視野
• 調節 : 雙眼單視功能 ( 融合功能和立體感
覺 )
For Internal Use Only
WaveLight® EX500
准分子雷射
EX500 四大主要特點
安全 高效
精准 功能強大
1. 安全
1050HZ 眼球跟蹤系統
先進的 7 維眼球跟蹤系統
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
第 1 維 : 水準位移
第 2 維 : 垂直位移
第 3 維 : 水準旋轉
第 4 維 : 垂直旋轉
第 5 維 : 自旋
第 6 維 : Z 軸方向位移
第 7 維 : 瞳孔移位控制
2. 高效
速度上的革新
WaveLight EX500 的高速能夠帶來 :
 快速,安靜和平滑的切削
 WaveLight EX500 的脈衝頻率為 500 Hz ,切削速度 :
 6mm OZ 僅需 1.4 秒 /D
 6.5mm OZ 僅需 1.9 秒 /D
速度的競爭對比
0 2 4 6 8 10 12
Time(s)
Speed
AMARIS
ESIRIS
Technolas 217Zyoptix 100
EC 5000 CXIII/ Quest
AstraScan
Pulzar Z1
Zeiss Mel 80
AMO S4 / IR
EX 500
Allegretto Wave Eye-Q
Allegretto Wave
EX500 治療 1D
僅需 1.4 秒;
目前世界最
快! .
EX500 治療 1D
僅需 1.4 秒;
目前世界最
快! .
速度
時
間
(
秒
)
3. 精准
客觀的光斑校準
WaveLight 的高斯截面光束確保了角膜切削後曲率優化。切削平滑、
大光區、切削深度得到最佳控制
所有的 WaveLight 治療均提供波前像差優化切削
 所有的 WaveLight 治療均提供波前像差優化切削,因此
在矯正球、柱鏡(低階像差)時,並不引入球差及其他高
階像差。
 波前像差優化補償了周邊的能量丟失,維持了角膜術前形
態。
球面
非球面
波前像差優化 ®
演算法通過補償效應,維持了角膜的術前形態。這
種能量補償在周邊會更多,降低了球差的引入,提供有效的屈光治療
。
WaveLight EX500:
波前像差優化 TM
光區
未經過波前像差優化
光區
波前像差優化 TM
治療能夠形成真
正的非球面大光區以及功能性
的過渡區。這可以形成更好的明
視力和夜間視力。
未經波前像差優化的治療會導致
光區相對較小,過渡區較大。這
會引入高階像差,導致夜間視力
的一些問題。
波前像差優化
109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Classical WFO
Wavefront Optimized - the solid Base
110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111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112
術前基本檢查步驟
視力及視覺品質視力及視覺品質1
角膜地形圖評估角膜地形圖評估
2
波前像差評估波前像差評估
3
113
屈光状态
视力 / 视觉质量
角膜地形图
波前像差測量
改良單眼視?
測量可靠
重複性好?
像差引導 地形圖引導 Q 值調整 標準模式
角膜地形圖不規則?
暗光下視覺症狀?
BSCVA< 1.0 ?
是
是 否
否
否是
模 式 選 擇 示 意 圖
5-10% 5-10% 10-20% 60-80%
114
狹義的個性化切削模式
• 基於角膜地形圖的測量結果
• 基於波前像差儀的測量結果
矯正範圍:角膜前表面的不規則
眼球整體的像差(低階、高
階)
引入負性球面像差,補償老視
4. 功能強大
治療選擇
全面的患者個性化選擇:
波前像差優化、波前像差引導、地形圖引導 和 Q 值引導
指標
近視
遠視
散光
混合散光
老視
加強手術
眼睛像差
角膜不規則
小光區
偏中心治療
角膜非球面
波前像差優化 Q 值引導 波前像差引導 地形圖引導 地形圖引導
( Analyzer ) ( Topolyzer )
( Oculyzer )
116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Decision tree
117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Features of Custom-Q
1. Use of symetrical ablation profiles as with WFO
2. Fine adjustment of sphere and cylinder in 0,01 D steps
3. Adjusting the optical zone in 0,1 mm steps
4. Adjusting the transotion zone in 0,05 mm steps
5. Adjustment of Q value
118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f1 f2 f3
An aspheric cornea (oblate shape) will gradually increase its refractive power towards the
periphery.
Light reaching the cornea peripherically will bend more compared to the central rays of light
(even more compared to a spherical cornea).
Oblate cornea Q = +0.48
Positive spherical aberration increases.
Optical significance:
119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f1
An aspheric corneal shape (prolate shape) gradually reduces its refractive power towards
periphery, merging all rays of light to a single focus.
Prolate cornea Q = -0.49
Optical significance:
Spherical aberration is reduced.
120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120
45 以上者,選擇歲 Q 調整值
補償老視
主導眼完全矯正
非主導眼欠矯 -0.50 ~ -0.75D ,目標 Q 值 -
1
121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122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Topo-Guided
123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ALLEGRO
Topolyzer
&
Topolyzer Vario (Placcido)
WaveLight EX500
or
ALLEGRETTO WAVE®
portal software/Eye-Q laser
system
ALLEGRO
Oculyzer
&
Oculyzer II(schingfluge)
Data transfer
124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WaveLight® EX500 小結
全新的 WaveLight® EX500…
… 改寫准分子雷射技術的未來:
 行業內最短的治療時間 (1.4 秒 /D @ 6.0mm OZ)
 極快 1050 Hz 的多維眼球跟蹤系統
 屈光預測性好
 最廣泛的個性化治療選擇
 術後效果穩定與極高的患者滿意度
 可聯網
FS-200 EX-500FS-200 EX-500
人眼屈光影響因素人眼屈光影響因素
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
1. 各屈光介質表面不理想
2. 各屈光介質 含物內 不均 或密度改變勻
 液淚 分泌功能及 膜品質淚
 角膜混濁或密度改變
 晶體混濁或密度改變
 房水改變 ( 如炎性影響 )
 玻璃體改變
1. 各屈光介質不同軸
2. 各屈光介質位置前後移動
 角膜、晶體厚度及前後房深度變化
1. 加或置換或減少增 屈光介質
 有晶體眼人工晶 體 的植入狀
 晶 體摘除狀
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
角膜角膜
 眼球是一個多零件的“光學器官”
 角膜是第一個“光學零件”
 角膜屈光力占全眼 2/3
 角膜前表面是最重要的屈光手術載體
 角膜頂點與光軸、視軸不重合是角膜源性散光及彗差等軸外
像差的原因之一
 角膜厚度及後表面對屈光力也有影響
 角膜屈光參數與晶 體參數狀 的不匹配是屈光不正常見的原因
 任何改變角膜形態的病理過程將導致角膜光學性能的改變
 眼壓通過對角膜形態的作用而影響屈光 態狀
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
前房及房水前房及房水
 前房及房水也是一個 “光學零件”
 一個低度數的正透鏡
 房水的營養作用影響著角膜和晶 體的光學性能狀
 前房深度對屈光度有影響,甚至影響 射切削鐳
 前房深度的變化反映了晶 體前後位置的移動狀 ,
其帶來的“距離效應”影響屈光 態狀
 房水密度變化對屈光力有影響(少見)
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
瞳孔瞳孔
 瞳孔是重要的一個光學因素——“光闌”
 瞳孔在暗光下擴大是像差影響視覺品質的動因,
也是夜間視覺現象的生理機制
 瞳孔大小改變時的位置變化,是引起軸外像差的
重要因素
 基於瞳孔的跟蹤技術是導致 射鐳 偏心切削的誘因
之一
 視近時瞳孔變小成為瞳孔驅動的 Q 角膜 射老值 鐳
視手術和某些多焦晶 體擬似調焦的生理基礎狀
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
晶 體狀晶 體狀
 晶 體是 一重要的“光學零件”狀 另
 一個雙凸正透鏡,屈光力約占全眼 1/3
 其屈光參數與角膜匹配是獲得良好視覺品質的前提
 前後表面瞬間變形是人眼巨大調焦能力的生理基礎
調節時晶 體中央前後變突及前移狀
 晶 體的狀 傾斜、四周懸 帶張力不均衡韌 是晶 體源狀
性散光及彗差等軸外像差的原因之一
 晶 體狀 密度變化對屈光 態有影響狀
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
人工晶 體狀人工晶 體狀
 植入人工晶 體是置換或添加了一個定制的狀
“光學零件”
 其與角膜和眼軸的匹配程度決定了屈光 態是否良狀
好
 其固定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屈光矯正的效果
 接近人眼晶 體形態和功能的人工晶 體可能是最狀 狀
佳的選擇
 人工晶 體的狀 色度學對視覺有影響
個人簡歷個人簡歷
• 現任
諾貝爾醫療集團 執行長
台灣海峽醫事交流協會 秘書長
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 理事長
• 學歷
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 醫務管理學院
博士
美國麻州眼耳中心 (MEEI) 眼科研究員
美國哈佛大學 公衛學院 醫管碩士
(MPH/HCM)
中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EMBA
中國大連醫科大學 研究生院 眼科醫學碩
士
高雄醫學院醫學士
台北諾貝爾眼科診所敦南諾貝爾眼科診所
諾美爾眼鏡事業
板橋諾貝爾眼科診所
南港諾貝爾眼科診所
康喬諾貝爾眼科診所
忠孝美麗爾診所 敦化美麗爾診所
湖美麗爾診所內
站前美麗爾診所
板橋美麗爾診所基隆美麗爾診所
SGS ISO JCI MTASGS ISO JCI MTA
Serice CertiSerice Certi
台灣諾貝爾醫療機構台灣諾貝爾醫療機構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Update on Refractive Surgery and Femtosecond Laser
Update on Refractive Surgery and Femtosecond LaserUpdate on Refractive Surgery and Femtosecond Laser
Update on Refractive Surgery and Femtosecond Laser
personalp
 
Congenital cataract
Congenital cataractCongenital cataract
Congenital cataract
hani hrb
 
Post operative astigmatism
Post operative astigmatismPost operative astigmatism
Post operative astigmatism
tania jain
 
AS OCT & UBM - Dr Shylesh B Dabke
AS OCT & UBM - Dr Shylesh B DabkeAS OCT & UBM - Dr Shylesh B Dabke
AS OCT & UBM - Dr Shylesh B Dabke
Shylesh Dabke
 
Tissue Adhesive In Ophthalmology
 Tissue Adhesive In Ophthalmology Tissue Adhesive In Ophthalmology
Tissue Adhesive In Ophthalmology
DiyarAlzubaidy
 
Vitreous substitutes in ophthalmology
 Vitreous substitutes in ophthalmology Vitreous substitutes in ophthalmology
Vitreous substitutes in ophthalmology
mdalbanuddin
 
Femtolasik...Ind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Femtolasik...Indications and limitationsFemtolasik...Ind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Femtolasik...Ind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Amr Mounir
 
Keratprosthesis
KeratprosthesisKeratprosthesis
Keratprosthesis
Dr Samarth Mishra
 
Phakic lens implantation, technique, complications & management by dr suresh...
Phakic lens implantation, technique, complications  & management by dr suresh...Phakic lens implantation, technique, complications  & management by dr suresh...
Phakic lens implantation, technique, complications & management by dr suresh...
Suresh Pandey
 
Step by step IRIS clip
Step by step IRIS clipStep by step IRIS clip
Step by step IRIS clip
Laxmi Eye Institute
 
Mutifocal iols
Mutifocal iolsMutifocal iols
Mutifocal iols
sri kiran eye institue
 
ILM Friend or Foe
ILM Friend or FoeILM Friend or Foe
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
aditisingh77985
 
ADVANCES IN GLAUCOMA SURGERY - MIGS
ADVANCES IN GLAUCOMA SURGERY - MIGSADVANCES IN GLAUCOMA SURGERY - MIGS
ADVANCES IN GLAUCOMA SURGERY - MIGS
Priyanka Raj
 
Vitreous substitutes
Vitreous substitutesVitreous substitutes
Vitreous substitutes
SSSIHMS-PG
 
Ophthalmic viscosurgical devices presentation
Ophthalmic viscosurgical devices presentationOphthalmic viscosurgical devices presentation
Ophthalmic viscosurgical devices presentation
Ahmed Yusuf
 
FLACS ie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 - Unbiased Review..
FLACS ie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 - Unbiased Review..FLACS ie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 - Unbiased Review..
FLACS ie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 - Unbiased Review..
Rajesh Fogla
 
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
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
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
Pushkar Dhir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Arindam Rakshit
 
Collagen crosslinking by Dr. Iddi.pptx
Collagen crosslinking by Dr. Iddi.pptxCollagen crosslinking by Dr. Iddi.pptx
Collagen crosslinking by Dr. Iddi.pptx
Iddi Ndyabawe
 

What's hot (20)

Update on Refractive Surgery and Femtosecond Laser
Update on Refractive Surgery and Femtosecond LaserUpdate on Refractive Surgery and Femtosecond Laser
Update on Refractive Surgery and Femtosecond Laser
 
Congenital cataract
Congenital cataractCongenital cataract
Congenital cataract
 
Post operative astigmatism
Post operative astigmatismPost operative astigmatism
Post operative astigmatism
 
AS OCT & UBM - Dr Shylesh B Dabke
AS OCT & UBM - Dr Shylesh B DabkeAS OCT & UBM - Dr Shylesh B Dabke
AS OCT & UBM - Dr Shylesh B Dabke
 
Tissue Adhesive In Ophthalmology
 Tissue Adhesive In Ophthalmology Tissue Adhesive In Ophthalmology
Tissue Adhesive In Ophthalmology
 
Vitreous substitutes in ophthalmology
 Vitreous substitutes in ophthalmology Vitreous substitutes in ophthalmology
Vitreous substitutes in ophthalmology
 
Femtolasik...Ind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Femtolasik...Indications and limitationsFemtolasik...Ind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Femtolasik...Ind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Keratprosthesis
KeratprosthesisKeratprosthesis
Keratprosthesis
 
Phakic lens implantation, technique, complications & management by dr suresh...
Phakic lens implantation, technique, complications  & management by dr suresh...Phakic lens implantation, technique, complications  & management by dr suresh...
Phakic lens implantation, technique, complications & management by dr suresh...
 
Step by step IRIS clip
Step by step IRIS clipStep by step IRIS clip
Step by step IRIS clip
 
Mutifocal iols
Mutifocal iolsMutifocal iols
Mutifocal iols
 
ILM Friend or Foe
ILM Friend or FoeILM Friend or Foe
ILM Friend or Foe
 
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
 
ADVANCES IN GLAUCOMA SURGERY - MIGS
ADVANCES IN GLAUCOMA SURGERY - MIGSADVANCES IN GLAUCOMA SURGERY - MIGS
ADVANCES IN GLAUCOMA SURGERY - MIGS
 
Vitreous substitutes
Vitreous substitutesVitreous substitutes
Vitreous substitutes
 
Ophthalmic viscosurgical devices presentation
Ophthalmic viscosurgical devices presentationOphthalmic viscosurgical devices presentation
Ophthalmic viscosurgical devices presentation
 
FLACS ie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 - Unbiased Review..
FLACS ie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 - Unbiased Review..FLACS ie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 - Unbiased Review..
FLACS ie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 - Unbiased Review..
 
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
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
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Collagen crosslinking by Dr. Iddi.pptx
Collagen crosslinking by Dr. Iddi.pptxCollagen crosslinking by Dr. Iddi.pptx
Collagen crosslinking by Dr. Iddi.pptx
 

Similar to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在台灣的發展

20140621天津白內障會議
20140621天津白內障會議20140621天津白內障會議
20140621天津白內障會議
Chaokai Chang
 
人體結構學 9912
人體結構學 9912人體結構學 9912
人體結構學 9912doc30845
 
眼科臨床診斷學
眼科臨床診斷學眼科臨床診斷學
眼科臨床診斷學doc30845
 
101級 牙放共筆-w1617張育超老師
101級 牙放共筆-w1617張育超老師101級 牙放共筆-w1617張育超老師
101級 牙放共筆-w1617張育超老師
道中 黃
 
外科晨會_Denosumab_2014324
外科晨會_Denosumab_2014324外科晨會_Denosumab_2014324
外科晨會_Denosumab_2014324
Arlex Chang
 
國考眼科100 1
國考眼科100 1國考眼科100 1
國考眼科100 1doc30845
 
1220 petmr 簡介
1220 petmr 簡介1220 petmr 簡介
1220 petmr 簡介
Camus Wu 吳志毅
 
231028-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231028-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231028-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231028-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Camus Wu 吳志毅
 
231028-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231028-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231028-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231028-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Camus Wu 吳志毅
 
0605 02
0605 020605 02
231003-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231003-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231003-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231003-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Camus Wu 吳志毅
 
張正忠簡歷
張正忠簡歷張正忠簡歷
張正忠簡歷
eRotary
 
0527 PETMR CGU
0527 PETMR CGU0527 PETMR CGU
0527 PETMR CGU
Camus Wu 吳志毅
 

Similar to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在台灣的發展 (16)

20140621天津白內障會議
20140621天津白內障會議20140621天津白內障會議
20140621天津白內障會議
 
人體結構學 9912
人體結構學 9912人體結構學 9912
人體結構學 9912
 
眼科臨床診斷學
眼科臨床診斷學眼科臨床診斷學
眼科臨床診斷學
 
101級 牙放共筆-w1617張育超老師
101級 牙放共筆-w1617張育超老師101級 牙放共筆-w1617張育超老師
101級 牙放共筆-w1617張育超老師
 
译09.abutment selection
译09.abutment selection译09.abutment selection
译09.abutment selection
 
外科晨會_Denosumab_2014324
外科晨會_Denosumab_2014324外科晨會_Denosumab_2014324
外科晨會_Denosumab_2014324
 
國考眼科100 1
國考眼科100 1國考眼科100 1
國考眼科100 1
 
1220 petmr 簡介
1220 petmr 簡介1220 petmr 簡介
1220 petmr 簡介
 
231028-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231028-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231028-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231028-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231028-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231028-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231028-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231028-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0605 02
0605 020605 02
0605 02
 
231003-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231003-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231003-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231003-1_醫院常見的輻射源與輻射防護管制措施.pptx
 
張正忠簡歷
張正忠簡歷張正忠簡歷
張正忠簡歷
 
報告Ppt
報告Ppt報告Ppt
報告Ppt
 
0527 PETMR CGU
0527 PETMR CGU0527 PETMR CGU
0527 PETMR CGU
 
20140920-1
20140920-120140920-1
20140920-1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在台灣的發展

  • 1.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 狀和狀和在台灣的發展在台灣的發展 張朝凱張朝凱 MD MPH PhD EMBAMD MPH PhD EMBA 台灣諾貝爾醫療機構台灣諾貝爾醫療機構 台灣海峽兩岸醫事交流協會台灣海峽兩岸醫事交流協會 台灣內鏡 微創醫事協會暨台灣內鏡 微創醫事協會暨 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 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 執行長 理事長執行長 理事長
  • 2. 張朝凱醫師 學經歷張朝凱醫師 學經歷 台灣及美國學歷 :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美國麻州眼耳中心眼科研究研究員 美國哈佛大學 公衛學院 醫管碩士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 醫管博士 中國大陸學歷 : 中國北京大學 光華管理學院 EMBA 中國大連醫科大學 醫學碩士 中國政法大學 民商經濟學院 法學博 士肄業 現任 : 台北諾貝爾眼科機構 院長 台灣諾貝爾醫療集團 執行長 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 理事長 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 理事長 台灣海峽醫事交流協會 秘書長 台灣內鏡 微創醫事協會暨 台灣眼科醫學會 監事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市政 顧問 台北市醫師公會 會員代表及政法委員
  • 3. 33
  • 4.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RK since 1939RK since 1939 真正在角膜上施行手術以矯治近視的先驅者是日本的佐藤勉 (Sato , 1939) ,他從圓錐角膜患者在 Descemet 膜破裂後因角膜變平而使近視 降低的現象中得到 發啟 ,第一個採用放射狀角膜切開術矯正近視眼。開 始是在角膜前表面做切口,但因保留直徑 6mm 以上的角膜中心視區過 大,同時角膜厚度 50% 的角膜切口深度不 ,故療效不滿意夠 前蘇聯的 Fyodorov ( 1973 ) 偶然發現一個眼外傷患者在角膜創口癒合 後,其原有近視明顯降低,於是創立了早期的放射狀角膜切開術 (radia1 keratotomy, RK) ,並於 1979 年首次報導了角膜前表面放射狀切開術 矯治近視與散光比較滿意的效果。這是現代放射狀角膜切開術的開端, 對開創角膜屈光手術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提出了現代 RK 最重要的手術 原則 :(1) 只能在角膜前表面進行切開 ;(2) 保留角膜中心視區越小,屈光 矯正效果越大 ; 角膜切開深度越深,矯正效果越大 ;(3) 確立了手術計算 公式,在術前對患眼進行計算後決定于術量以獲得術後較滿意的效果。
  • 5.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RK in USA vs ChinaRK in USA vs China 美國的 Bores 從 Fyodorov 那裡學習後在美國開始了第一例手術 (1978) ,他強調較深切開角膜這一手術原則對提高矯正效果的重要性, 最終使切開角膜深度從原來的 75% 增加至 80% ~ 90% ,明顯提高了手 術效果。至 1984 年底美國共施行了近 15 萬例手術,豐富的臨床經驗 和實驗室研究為這一手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1) 改進了檢 儀器查 ( 從光 學測厚到超音波角膜測厚儀 ) 與手術器械 ( 從刮鬚刀片到角膜鑽石刀 ); (2) 簡化了手術計算公式並使手術操作規範化 ;(3) 進行了系統性的基礎研 究和臨床研究。中國朱志忠 (1981) 在自製手術放大鏡下進行了 RK 手術。 通過 30 例 52 眼角膜放射狀切開術及 3 個月追蹤,證明手術對 3D 以內 近視療效可靠、安全簡便、無嚴重併發症。
  • 6. 放射 角膜切開手術在台灣的發展狀放射 角膜切開手術在台灣的發展狀 (RK-Radial Keratotomy)(RK-Radial Keratotomy) 1980 年 12 月 30 日台灣陳德照醫師 在台北 長庚醫院眼科對 3 例近視眼患者施行亞洲首次放 射狀角膜切開手術獲得了成功。術後 1 個月,第 1 例患者的屈光度從 -12.00D 下降為 -5.00D 。 第 2 例的屈光度從 -4.50D 變成為正視,裸眼視 力為 1.0 。第 3 例的屈光度從 -9.00D 下降為 - 5.00D 。 1981 年 9 月日陳醫師把 RK 手術結果在日本 臨床眼科醫學會 ( 東京帝國飯店 ) 發表,引起轟 動。
  • 7.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ALK Since 1994ALK Since 1994 。 1986 年 Ruiz 報告用近視性原位角膜磨鑲術 (keratomileusis in situ) 治療高度近視。手術是用微型角膜刀切削出一片游離角膜瓣後,用同一 角膜刀調整後在角膜基質床上進行第二次切削,切除部分角膜組織,再 將游離角膜瓣縫回原位,通過控制第二次切除組織的面積和深度,獲得 不同的屈光矯正。手術避免了此前角膜磨鑲術需將游離角膜片進行冷凍 切削的問題,恢復期縮短,並增加了可矯正的近視度數。但因其負壓環 固定眼球時間長,且二次切削很難保持在同一中心,術後易發生中心視 區偏離、屈光預測性不理想及散光不能控制等。後來 Avalos 發現游離角 膜瓣不需要縫合而重定,可減少手術源性角膜散光並縮短手術時間。 但在安全性、準確性和可預測性上,原位角膜磨鑲術仍然不是一種理想 的手術。雖然 Ruiz 於 1994 年發明了自動板層角膜刀 (automatic corneal shaper, ACS) . 後來稱為微型角膜刀 (microkeratome) ,提出了 自動板層角膜成形術 (automated lamellar keratoplasty, ALK) ,其實質 還是一種原位角膜磨鑲術。
  • 8. 自動板層角膜成形術在台灣的發展自動板層角膜成形術在台灣的發展 (Automated Lamellar Keratomileusis -ALK)(Automated Lamellar Keratomileusis -ALK) 1995 年 5 月 13 日,美國專家 J. Charles Casebeer 醫師於台灣台灣做自動板層角膜成形術 的手術 (ALK) 示範。 1995 年 11 月邀請墨 西哥的 G. Avalos 醫師進行微小板層角膜成形 術 (mini-ALK) 的示範。
  • 9.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PRK vs LASIKPRK vs LASIK 1983 年美國的 Trokel 等人首先用 193nm 的 化氟 氬 (ArF) 準分子雷射 進行角膜切削的實驗研究。 1985 年德國的 Seiler 等將其用於盲眼以矯 正角膜散光。 1987 年美國的 McDonald 等第一次應用於近視眼並獲得 良好的臨床效果,此後全世界逐漸掀起準分子雷射角膜表面切削術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 矯治近視的高潮 1990 年希臘的 Pallikaris 將以往的角膜磨鑲術與準分子雷射角膜切削 術結合起來在兔角膜上進行研究,提出了準分子雷射原位角膜磨鑲術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 LASIK) ,解決了 PRK 術後的角膜上皮 下霧狀混濁 (haze) 問題,最後使角膜屈光手術目前位於世界主流。
  • 10. 準分子雷射角膜原位成形術在台灣的發展準分子雷射角膜原位成形術在台灣的發展 (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LASIK)) 1993 年林口長庚醫院首先提出雷射屈光術 (Excimer laser Refactive Surgery) 人體試驗,經核准後,完成國內 第一例手術。當時因該儀器屬於管制儀器,只有區域以上 的教學醫院才能購買。 1994 年經過台大、榮總兩大醫學 中心人體臨床實驗評估,通過衛生署有關安全效果的嚴格 條件,並於 1996 年正式使用於區域醫院以上之相關院所。 1999 年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 ( 理事長陳德照 ) 成立角膜屈 光手術小組,鄭英明理事積極與衛生署醫療管理部門進行 溝通,文良彥常務理事參加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會議, 要求對準分子激光儀放 管制。寬 1999 年 7 月 19 日衛生署公告,準分子激光儀自即日 起不屬於昂貴或具危險性的醫療儀器項目,眼科診所可以 購買。從此,台灣的準分子雷射器迅速增加,當年由 20 多台增加為 30 多台左右。
  • 11. 準分子雷射角膜原位成形術在台灣的發展準分子雷射角膜原位成形術在台灣的發展 (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LASIK)) 2000 年準分子雷射手術在台灣蓬勃發展,準分子雷射儀 劇增至 80 多台; 2003 年增加為 150 台左右,並引進飛 點小光斑和波陣面像差引導的技術。施行 LASIK 的眼科醫 師已達 300 人以上。至 2004 年 4 月,在台灣使用的準 分激光器共有 154 台,其中 VISX-Star(S2,S3,S4) 82 台, Nidek-EC-5000 型 21 台, WaveLight-Allegretto 型 4 台 , Summit-Apex 型 8 台, Alcon-LADARVision 4000 型 9 台, Schwind 型 18 台, Technolas-217A , 217Z 型 12 台。    2002 年 12 月,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設立"雷射屈 光手術委員會"。 2004 年,眼科醫學會欲主導雷射屈光 手術醫師及醫院的認證事宜,以糾正有關雷射屈光手術的 不當廣告宣傳、促銷等違反醫學倫理的不良行為。但後來 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認證事宜。
  • 12.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LASEK vs Epi-LASIK vs Femto-LASIKLASEK vs Epi-LASIK vs Femto-LASIK 1987 年美國的 McDonald 等第一次應用於近視眼並獲得良好的臨 床效果,此後全世界逐漸掀起準分子雷射角膜表面切削術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 矯治近視的高潮 1999 年義大利的 Camellin 等在美國白內障與屈光手術年會 (ASCRS) 上首次報導準分子雷射上皮瓣下角膜磨鑲術 (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keratomileusis , LASEK) ,採用 20% 濃度的乙醇和機械 的方法製成一個角膜上皮瓣,雷射切削後回復原位以期減少 haze 。 2002 Pallikaris 又創用角膜上皮刀取代乙醇製作上皮瓣,稱之為 Epi-LASIK ,達到了安全、簡便、快速的目的。 2003 年以來在美國得到廣泛應用的雷射“角膜刀 " ,用超高頻率的 飛秒雷射 (femtosecond laser) 進行角膜瓣的切削以代替微型角膜刀, 近幾年也在我國得到迅猛的發展。“全飛秒 " 的概念是源於人們期望以此 取代準分子雷射,但目前還有一些問題尚未解決,如不能準確用於低度 近視和高度近視、尚未推出精確的個性化切削模式、不能用於二次切削 等。
  • 13.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Wavefront vs AbberationsWavefront vs Abberations 製瓣 診斷製瓣 診斷 vsvs 雷射雷射掃描掃描 美籍華人 Liang ( 1994 ) 等以 Hartmann-Shack 波前像差感受器測量人 眼屈光系統整體像差,並採用自適應光學系統 (adaptive optics) 使受試 者矯正視力達到 2.0 . 從此引發人們期望矯正人眼像差以獲得“超常視力 .. (supernormal vision) 的種種探索。 1999 年瑞士和美國分別開始波前 像差引導的個體化角膜切削的臨床研究。中國也從 2002 年開始了這方 面的臨床研究。 LASIK 手術使用的儀器,後來加上 Auto-Trackimg ,前導波 ( Wavefront )虹彩定位 (Iris Registrstion) 及飛秒雷射 FS200 (Alcon), Intralase60 及 150 (AMO), LDV( 科林 ) Victus ( 九和 ) Femtosecond Laser 用為製造角膜瓣等,期許增加手術安全性,增進手術效果。
  • 14. 眩光 光暈 星盲 夜間視力下降 對比度降低 傳統 LASIK 手術面臨的問題 視光學方面的併發症 —— 手術後視覺品質的下 降。 球差 --- 夜間視力障礙、眩光、光暈 彗差 --- 鬼影、星芒
  • 15. 傳統 LASIK 解決眼軸部位上 的屈光(像差) 問題 傳統 LASIK 與前導波 LASIK 的區別 2005 年眼科醫學會專題辯論會
  • 16. 前導波 LASIK 解決整個眼球光 路中的全部屈光 (像差)問題 傳統 LASIK 與前導波 LASIK 的區 別 2005 年眼科醫學會專題辯論會
  • 18. 1818 Zernike Tree 0Zernike Tree 0 to 5th orderto 5th order lower order ( 低階像差 ) higher order ( 高階像 差 )
  • 23. Iris RegistrationIris Registration Basic PrinciplesBasic Principles
  • 24. Pupil Centroid ShiftPupil Centroid Shift Different Lighting ConditionsDifferent Lighting Conditions Diagnostic measurement (mesopic)Diagnostic measurement (mesopic) LVC Treatment (photopic)LVC Treatment (photopic) As the pupil changes size, its centroid may notAs the pupil changes size, its centroid may not remain stationary, relative to the outer irisremain stationary, relative to the outer iris boundaryboundary Outer Iris BoundaryOuter Iris Boundary
  • 25. The Impact of Centroid ShiftThe Impact of Centroid Shift and Registration onand Registration on Clinical OutcomesClinical Outcomes Eric Donnenfeld, M.D.Eric Donnenfeld, M.D. Ophthalmic Consultants ofOphthalmic Consultants of Long Island and ConnecticutLong Island and Connecticut TLC Laser Centers RegionalTLC Laser Centers Regional Director and NationalDirector and National Advisory BoardAdvisory Board
  • 26. Comparison of Night Driving Performance After Wavefront- Guided and Conventional LASIK for Moderate Myopia Steve Schallhorn, MDSteve Schallhorn, MD
  • 27. Preop to Postop Difference inPreop to Postop Difference in NDS Performance with GlareNDS Performance with Glare ConventionalConventional WFG with femto flapWFG with femto flap Preoptopostopchangeinfeet Worse after surgery Improved after surgery
  • 28. Loss of ≥ 2 Lines: Conv 13% WFG 1.1% p=0.00p=0.00 Conventional vs WFG LASIKConventional vs WFG LASIK WFGWFG provides better Contrast Acuityprovides better Contrast Acuity
  • 29.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All eyes Preop <=0.30* Neg sph ab Highly aberrated Conventional Optimized WFG Mean Change in HOA RMSMean Change in HOA RMS * 5,792 eyes
  • 30. Conclusions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simulations: – Optimized LASIK is an improvement over Conventional, however it still induces more HOAs than WFG – Pts with low preop HOA benefit from WFG LASIK
  • 31. Sources of errorSources of error Fitting Registration Tracking Beam Variability Total Error Wavefront Device
  • 32. 準分子雷射角膜原位成形術在台灣的發展準分子雷射角膜原位成形術在台灣的發展 (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LASIK)) 目前準分子雷射最新的科技有以下特點:一、雷射治療時 間最快, 100 度近視只需 1.4 秒矯正時間;二、超極速、 多層次眼球追蹤系統;三、創新 7D 眼球追蹤定位系統; 全方位、全程追蹤眼球運動,避免治療時任何可能造成誤 差的眼球晃動。四、超薄、超平滑角膜瓣製作;五、全程 採用極細高斯光束,超小光斑更準確;六、客製化治療規 畫 ( 針對每位患者獨特的眼球屈光狀況,提供專屬客製化 治療方案。依照個人採取不同矯正方案, A. Wavefront- Optimized : 眼球像差優化治療 ; B. Topography-Guided : 角膜地形圖引導治療 ; C. Custom Q : 客製化 Q 調整值 ) 七 、非球面列為標準矯正技術;八、即時角膜厚度監測;九 、蔡司光學鏡頭搭載飛行顯示器;十、智慧型治療設備手 術資料同步傳輸。。
  • 34.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角膜基質環角膜基質環 (intrastromal corneal ring, ICR)(intrastromal corneal ring, ICR) 此外,非雷射的角膜屈光手術也仍然在發展之中 1978 年 Reynolds 首先提出通過在角膜周邊放射狀切口植入角膜 基質環 (intrastromal corneal ring, ICR) 重塑角膜形狀的概念,並在早 期的理論和研究中得到證實,通過擴展和壓縮環的直徑改變角膜前表面 曲率從而矯正近視或遠視。 1991 年美國 FDA 批准在盲人眼上進行第一階段臨床研究。 1997 年 開始的第三階段臨床研究為 454 隻近視眼植入角膜基質環。 1998 年法國的 Colin 開始用於治療圓錐角膜,中國溫州醫學院從 2004 年也開始了類似的臨床研究。
  • 35.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Lens Refractive SurgeryLens Refractive Surgery 早在 1708 年 Boerhaave 就提出可摘除透明晶狀體以矯正高度近視眼的 屈光不正,法國的 Fukala(1889) 再次提出並開展了手術。由於當時條 件的限制,術後視網膜剝離、繼發性青光眼及機化膜形成等嚴重影響了 手術效果。後來隨著白內障手術的發展不斷有人採用不同術式摘除透明 晶狀體以治療高度近視,但真正以晶狀體置換的方式做為一種可供高度 近兩見患者選擇的手術,還是在出現人工晶狀體和小切口超音波乳化技 術之後。 人們起初開展白內障手術,是為了去除混濁了的晶狀體以免阻 進入眼擋 內的光線,而且手術方式對眼球損傷大,人們並沒有將其做為屈光手術 ,只是做為一種復明手術。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晶狀體手術的安全性 和精確性大大提高,併發症大大減少,同時眼底檢 及雷射設備技術也查 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人們在反覆考慮利弊之後,終於把透明晶狀體置 換術做為矯治高度近視和高度遠視的一種可選擇的屈光手術。
  • 36.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Femto Cataract vs Premium IOLFemto Cataract vs Premium IOL 同時,人們也認識到白內障手術在提高手術操作的基礎上應該進一步提 高患者術後的視覺品質。例如,從被動考慮如何避免產生術後屈光不正 包括散光,到主動設計以手術的方式使伴有或不伴有屈光不正的白內障 患者在術後屈光不正 ( 包括散光 ) 得到很好的矯正或控制,獲得理想的視 覺效果,實現白內障手術從 " 復明手術 " 到 " 屈光手術 " 質的飛躍。 不斷設計推出的許多功能性人工晶狀體,如非球面晶狀體、散光晶狀體 、多焦晶狀體和調節性晶狀體等的應用以及飛秒雷射用於切割前囊和晶 狀體核、製作角膜切口和散光切口等的嘗試,都向人們強有力地提示, 自內障手術已經進入屈光手術的時代。
  • 37.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AC and PC phakic intraocular lensAC and PC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PIOL) 植入做為屈光手 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50 年代。在人工晶狀體矯正無晶狀體眼 屈光狀態的基礎上 . Strampelli 設計了用於超高度近視有晶狀體眼的負 屈光度人工晶狀體。 Barraquer 首次報告了 PMMA 材料的房角固定的 前房型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結果。 Baikoff (1989) 在 Kelmen 成功用 於無晶狀體眼的前房型人工晶狀體的基礎上設計了前房型人工晶狀體 (an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AC IOL) 。 Worst 設計了虹膜爪型 (iris-claw) 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前蘇聯的 Fyodorov(1986) 也介紹 了一種用於有晶狀體眼的單片式 膠人工晶狀體矽 ,STAAR 公司在此基礎 上改良並混入膠原提高了生物相容性,最終成為現在全世界廣泛應用的 眼內植入性接觸鏡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 ICL) 。純粹的後房型有晶 狀體眼屈光性晶狀體 (posterior chamberphakic refractive lens, PC PRL) 的概念也源於前蘇聯的 Fyodorov , 第一枚有晶狀體眼屈光性晶狀 體其橫斷面像 " 菇蘑 " (mushroom) 。 1987 年以來 Medennium 研 發了一系列 膠的後房型有晶狀體眼屈光性晶狀體矽 . 2000 年獲得 CE 認證,我國於 2010 年也通過審批進入臨床使用。
  • 38. 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國際屈光手術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Presbyopic CorrectionPresbyopic Correction 人們也一直在不斷地探索老視手術的可行性。前睦狀鞏膜切開術 (anterior ciliary sclerotomy,ACS) 由 Thornton ( 1996 ) 提出,通過放 射狀切開角鞏緯外鞏膜而增加鞏膜的彈性及利用眼內壓對鞏膜的作用使 鞏膜擴張。 Schachar( 1990) 對經典的調節和老視學說提出挑戰,並開 展鞏膜擴張術 (scleral expansion band surgery) 在睡狀體部位的鞏膜層 間植入鞏膜擴張帶 (scleral expansion band, SEB) 以期逆轉老視。雷射 老視逆轉術 (laser presbyopia reversal, LAPR) 是由美籍華人 JT Lin(2001) 介紹並應用於臨床,採用紅外或紫外雷射進行睡狀體部位的 鞏膜切開。這些鞏膜手術對老視的矯正效果都是初期有效,大多在半年 左右漸漸回退。 儘管如此,老視目前應用較多的準分子雷射用於角膜前面的非球面切削 、遠近視力均令人滿意的一種角膜層間植入 (corneal inlay) 的 Acufocus 、飛秒雷射在角膜旁中央區進行縱向基質層的同心多環切割 (intracor)(supercore) 等,都已經讓許許多多的老視患者得到了實在的 好處。
  • 39. 老花眼的手術在台灣的發展老花眼的手術在台灣的發展 (CK(CK 、、 ACS and SESACS and SES 、、 IntracorIntracor ,, LSSLSS 等等 )) 1. CK(Conductive Keratoplasty- 傳導性角膜成形術 ) 利用 RF(Radio frequency) 能量,使 角膜間質的膠質緊縮,改變角膜弧度,以改善遠視及老花眼。 2005 年 6 月 28 日 View Point CK(Refractec Inc,Irvine.CA) 獲得衛生署許可,不久筆者 ( 陳德照 ) 購買此儀器使用 ,效果可矯正 1~2D ,但易 Regression( 回歸 ) ,後來很少使用。 2. ACS(Anterior Ciliary Sclerotomy – 前睫狀鞏膜切開術 ) 及 SES ( Scleral expansion surgery -鞏膜擴張術) 2006 年 8 月 14 日,美國 ACS 的創造者 Douald.A. Schachar 來台舉辦老花眼手術研習會(胡芳蓉、蔡瑞芳兩位醫師主持),講述 ACS 及 SES 之原理及 手術方法。當場蔡瑞芳醫師說明他於數個月前做3位病例,因手術方法有誤差,手術效果 有限。 3. Intracor (Technolas TENEO 317 Lares- 飛秒雷射角膜間質術 ) 2011 年 6 月 20 日獲得衛 生署許可,此為(佳視):眼科飛秒雷射系院-T echnolao Perfeot Vision FEMTEC Larer system ),此後在台灣有數位醫師試用,諾貝爾眼科張朝凱醫師嘗試此儀器治療老 花眼,認為未達預期效果。 4. Laser Sclara Surgery (Laser ACE and the Visiolite system) 2013 年 11 月 30 日中華民 國眼科醫學會年會上,長庚眼科主任馬惠康醫師發表老花眼 LaserACE (Ace Vision Group Inc , Silver Lake, Ohio) with Vision Lite ER-YAG Laser System 的治療結果,馬醫師經人 體實驗核准(此治療衛生署未核准)後使用 ER- YAG 雷射做老花眼治療,共 26 例( 52 眼)經 6~24 個月追蹤觀察,老花眼改善約 1.5D ,雖然有些 Regression ,但無合併病 (包括遠距離視力減退)發生。病人有高度的滿意度。
  • 40. 屈 光 手 術屈 光 手 術 角膜屈光手 術 眼內屈光手術 雷射性 非雷射性 表 面 切 削 板 層 切 削 角 膜 基 質 環 有晶体眼 無晶体眼 後 房 型 前 房 型 調 節 性 晶 體 多 焦 晶 体 非 球 面 晶 体 AK 或 LRI 角 膜 交 聯 術 散 光 晶 体 角 膜 層 間 鏡 片機 械 刀 雷 射 刀 板 層 切 割 飛秒雷 虹 膜 支 撑 房 角 支 撑 ICL PRL
  • 41. 4141 屈光手術經歷屈光手術經歷(( 13+13+1111++33 )) 1. 放射狀角膜切開術( RK ) 93 年 12 月 2. 後鞏膜加固術 94 年 1 月 3. 屈光性角膜切削術 ( PRK ) 95 年 9 月(屈 光手術中心) 4. 雷射角膜原位磨鑲術 ( LASIK ) 96 年 3 月 5. 白內障超乳 +IOL 97 年 5 月 6. 透明晶體摘除 +IOL 98 年 3 月 7. 鞏膜擴張術 00 年 7 月 8. 雷射上皮下角膜磨鑲術( LASEK ) 01 年 6 月 9. 鐳射老視逆轉術 02 年 8 月 10. 角膜基質環植入術( ICRS ) 03 年 9 月 11. 有晶體眼後房型人工晶體植入( PRL ) 04 年 6 月 12. 前導波引導的 LASIK 04 年 7 月 13. 有晶體眼房角支撐型人工晶體植入 04 年 9 月 14. Q 值調整的 LASIK 05 年 1 月
  • 42. 4242 15. 有晶體眼虹膜支撐型人工晶體植入 05 年 3 月 16. Epi-LASIK 05 年 4 月 17. Q 值調整的角膜鐳射老視術 06 年 7 月 18. 調節性人工晶體 Tetraflex 植入 06 年 7 月 19. 非球面人工晶體植入 06 年 9 月 20. 有晶體眼後房型人工晶體植入( ICL ) 07 年 3 月 21. 多焦人工晶體植入 07 年 8 月 22. 散光人工晶體植入 08 年 8 月 23. 變色人工晶體植入 08 年 12 月 24. 飛秒雷射( Ziemer ) +LASIK 08 年 12 月 25. 穿透性上皮下角膜切削術( T-PRK ) 09 年 1 月 26. 飛秒雷射( Intralase ) +LASIK 09 年 5 月 27. 角膜交聯術( CCL ) 09 年 5 月 屈光手术经历屈光手术经历(( 13+13+1111++33 ))
  • 44. IntraLase with wavwfront-IntraLase with wavwfront- guided ablationguided ablation 無 刀沒氣泡 無刀有氣泡
  • 45. FS200 with EX500 WFO Ablation
  • 47. 飞秒类型 波长 发射频率 / 光斑 能量 负压 切削模式 应用范围 InTRALA SE 1053nm 60Hz/150Hz ; 光斑较大,能量 较高 压平镜平面, 负压较高 直线推进式 屈光手术的角膜瓣制 作;角膜移植;角膜 层间基质植入物; FEMTO LDV 1045nm 120KHz/5MHz; 光斑小能量低 压平镜平面, 负压较高 距 折返式阵 屈光手术的角膜瓣制 作;角膜移植;角膜 层间基质植入物; VisuMax 1043nm 500KHz ;光斑 小,能量较低 压平镜弧面, 得以维持角膜 正常形态;全 自动负压调节 ,负压较低 同心 螺旋圆 式 屈光手术的角膜瓣制 作;角膜移植;角膜 层间基质植入物;角 膜层间透镜切除; WaveLigh t FS200 1030nm 200KHz ;光斑 较小,能量较低 压平镜平面, 全自动双负压 调节,负压较 低 同心 螺旋圆 式 屈光手术的角膜瓣制 作;角膜移植;角膜 层间基质植入物 Femtec 520F INTRACO R 1000nm 40/80KHz ;光斑 较小,能量较低 压平镜弧面, 得以维持角膜 正常形态;全 自动负压调节 同心 螺旋圆 式 屈光手术的角膜瓣制 作;角膜移植;角膜 层间基质植入物;老 视治疗 ; 白内障碎核
  • 49. LASIKLASIK 術後高階像差改變術後高階像差改變 飛秒雷射或板層刀, LASIK 術後高階像差顯 著增加 LASIK 手術後顯著增加的為整體高階像差及 球面像差 4949 (Oshika et al., 1999; Marcos et al.,2001; Oshika et al., 2002; Roberts, 2001) (Applegate, 2003; Moreno-Barriuso et al., 2001)
  • 50. 5050 飛秒雷射與板層刀術後比較僅球面像差顯著增加 , IntraLase 製造角膜瓣之結構方正的緣故。 板層刀製作出不均 之彎月形勻 角膜瓣干擾前方及周圍 的膠原板層,從而導致加強膠原纖維收縮及其它生物 力學的變化,使得周圍變 ,陡 中央角膜變平使得術後 球面像差增加。 (Dawson et al., 2008; Qazi et al., 2005; Tran et al., 2005; Dupps Jr & Roberts, 2000) (Lim et al., 2006)
  • 51. LASIKLASIK 術後乾眼症問題術後乾眼症問題 ?? 5151 術後 3 個月內淚液分泌能力下降,但於術後 6 個月 淚液分泌能力恢復至與術前相似 Golas & Manche, 2011 and Mian et al., 2007 Battat et al. ,2001 有報導 LASIK 術後角膜敏感度瞬間下降。這種下降 一直和乾眼症的症狀有關。
  • 52. 5252 發現兔子角膜在 LASIK 手術過後 5 個月,切口表 面神經已經恢復到接近正常角膜之神經密度及構造 (LINNA et al., 1998) LASIK 術後患者進行一系列角膜敏感研究得知角 膜敏感度於術後六個月後幾乎與術前相同,作者 認為是因為角膜瓣傷口癒合過程中加強神經再生 (Pérez-Santonja, Sakla, Cardona, Chipont, & Alió, 1999)
  • 54. IntraLase FS60 femtosecond laser IntraLase FS60 femtosecond laser Technolas 520F femtosecond laser Technolas 520F femtosecond laser Ziemer FEMTO LDV femtosecond laser Ziemer FEMTO LDV femtosecond laser 板層刀板層刀 Visual Outcomes Visual Outcomes 5454
  • 55. 手術儀器手術儀器 5555 9 patients, 16 eyes 6 patients, 12 eyes 10 patients, 19 eyes 11 patients, 23 eyes IntraLase Femtec Ziemer MK
  • 56. 受受試試者術前資料者術前資料   IntraLase Femtec Ziemer MK   Mean ± Standard Age 35±7 Male/female 11/25 SE (D) -6.63±2.59 -7.10±3.77 -5.81±2.61 -5.36±1.80 KM (D) 44.09±1.47 44.45±1.87 44.16±1.08 44.50±2.26 Sphere(D) -6.23±2.42 -6.80±3.76 -5.39±2.52 -4.96±1.67 Cylinder(D) -0.82±0.57 -0.59±0.47 -0.87±0.70 -0.94±0.56 VA(logmar) -0.57±0.50 -0.42±0.51 -0.81±0.40 -0.33±0.05 Coma(μm) 0.30±0.17 0.27±0.18 0.25±0.12 0.20±0.08 Trefoil(μm) 0.22±0.12 0.22±0.12 0.24±0.15 0.22±0.14 Sph(μm) 0.15±0.13 0.19±0.17 0.23±0.16 0.22±0.13 HOAs(μm) 0.39±0.15 0.39±0.20 0.44±0.16 0.37±0.17 5656
  • 57. IntraLase Femtec Ziemer MK P Mean ± Standard UDVA (logMar) 0.03±0.10 0.05±0.12 0.02±0.40 -0.01±0.29 0.29 CDVA (logMar) -0.02±0.58 0.04±0.21 -0.01±0.44 -0.04±0.05 0.19 Sphere (D) 0.20±0.54 -0.01±0.92 0.02±0.48 0.19±0.34 0.58 Cylinder (D) -0.30±0.48 -0.37±0.35 -0.38±0.31 -0.29±0.33 0.264 SE (D) 0±0.38 -0.14±0.82 -0.16±0.50 -0.16±0.50 0.559 術後屈光狀 態 5757
  • 58. IntraLase Femtec Ziemer MK P Mean ± Standard (μm) All HOA 0.67±0.20 0.80±0.24 0.65±0.24* 0.71±0.25 0.027 Coma 0.52±0.27* 0.75±0.38 0.49±0.22* 0.42±0.22* 0.01 Trefoil 0.21±0.11 0.19±0.12 0.21±0.12 0.23±0.16 0.631 Spherical 0.40±0.20† 0.35±0.21† 0.34±0.26† 0.55±0.21 0.038 RMS3 0.73±0.31* 0.93±0.40 0.70±0.23* 0.65±0.34* RMS4 0.65±0.22 0.63±0.22 0.66±0.31 0.79±0.28 0.375 RMS5 0.27±0.16 0.33±0.15 0.32±0.19 0.23±0.70 0.572 RMS6 0.22±0.09 0.23±0.07 0.20±0.09 0.20±0.05 0.103 術後高階像 差 *Femtec 組分別與各組相比 5858 †MK 組與各組比較有顯著差異, P<0.05
  • 59. 術後淚液機 能 5959 IntraLase Femtec Ziemer MK P F Mean ± Standard TBUT (second) 4.33±1.44 3.53±1.43 3.88±1.31 7.33±5.96 0.487 0.820 Schirmer’s test (cm) 9.65±6.95 7.89±6.98 7.63±4.63 7.33±5.96 0.235 1.458 Fluorescent staining scores 0.87±1.01 1.32±1.46 1.19±2.04 0.83±1.19 0.270 1.329 Rose Bengal staining scores 0.17±0.58 0.05±0.23 0.38±1.03 0.83±1.80 0.15 1.81 Corneal sensitivity (cm) 5.96±0.14 4.90±1.81 5.81±0.36 5.92±0.19 0.003 5.043
  • 61. 6161 Technolas 520F (Femtec 組 ) 術後整體高階像 差、彗星像差及第三階高階像差皆較其餘 3 種製作角膜瓣儀器來的高,且角膜敏感恢復 較慢。
  • 63. LASIK 手術的併發症 ( 小結 ) 角膜組織病理學 vs 視光學 視光學方面的併發症  過矯 ( 低階像差 )  欠矯 ( 低階像差 )  夜間眩光 ( 高階像差 )  規則和不規則散光 ( 高階 )  雙影和單眼複視 ( 高階 )  最佳矯正視力下降 ( 高階 )  對比敏感度下降 ( 高階 ) 角膜瓣引起的併發症  上皮植入  角膜瓣游離  角膜瓣皺折  角膜瓣過薄  Sahara 綜合症  感染  角膜組織病理學  Ectasia , haze
  • 64. 嚴重影響術後視力的主要併發 症 BCVA 下降≥ 2 行 LASIK 可達 3.2-5.4%, PRK 1.1-2.5%( 文獻及 FDA) 主要原因: 感染 角膜瓣下上皮植入 嚴重 DLK 角膜膨隆 Ectasia 角膜瓣相關併發症 雷射切削不規則或偏中心切削、中央島
  • 65. 角膜感染 Infection 發生率: 0-0.8% 非結核分枝桿菌 (NTM) 葡萄球菌,厭氧菌 黴菌、念珠菌 阿米巴 會嚴重影響視力
  • 66. 角膜瓣下上皮植入 Epi Ingrowth 發生率 0.92—14.7% 原因 術中種植、邊緣長入和以往遺留(如做過 RK 手術) 預防 避免多次使用表麻劑、避免角膜瓣過薄、徹底沖洗 層 間,角膜瓣復位良好並等待片刻讓瓣邊緣貼附牢固 治療 手術刮除:由邊緣向視軸進展大於 2mm ,影響視力 , Topo 異常有不規則散光 角膜溶解
  • 67.
  • 68. 彌漫性板層角膜炎 (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 , DLK ) 又稱角膜層間沙漠症 可能是毒性作用引起的角膜層間多形核白細胞炎性反應有關。 病原學方面是多因素的,目前懷疑引起 SOS 的物質包括:瞼 板腺分泌物、上皮剝脫物質、角膜刀來源的物質、刀片來源 的物質、細菌內毒素和熱效應等。 1 期 呈灰白色細小顆粒樣細胞,多在手術後 1 天出現,分佈 在周 邊, 2% 2 期:累及中央視軸區,交界面細胞浸潤模糊,呈彌漫性流沙 樣, 多出現在手術後 2-3 天, 0.5% 3 期:多在手術後 4 或 5d 發生。中央視軸區出現濃密斑片狀細 胞浸潤、 叢生,雖然少見但易發生角膜溶解,引起視力損 害, 0.2%
  • 69.
  • 70.
  • 71. 角膜後膨隆( corneal ectasia ) 或繼發圓錐角膜 LASIK 後最隱匿的併發症:角膜曲率進行性變陡、角膜厚度進行性變 薄、近視和不規則散光增加、視力減退 Philipson 在 2014WOC 稱:隨著經濟衰退,對屈光手術的需求大幅度下 降, 過去 5 年雷射手術量下降,另外 LASIK 手術量下降的原因與 post LASIK dry eye 和醫源性 角膜後膨隆等並 發症密切相關
  • 72. 角膜後膨隆 不可控的 LASIK 術後發生的、難以預計的、對視力有破壞 性影響 的併發症 各種雷射角膜屈光手術都可能出現,但以 LASI K 後占大比例 seiler 等 1998 年首先報導 發生率 新加坡十年 0.02% , 37932 眼 英國 Colin 等 0.017% , 64695 眼 多數文獻 大約在 0.04% 到 0.1 % 之間 發病數天至數年,平均在術後 15.3 個月, 50% 出現在術後 12 個月內 Twa 等發現手術後 3 月和 15 月 雙 高峰
  • 73. 危險因素 證實的主要有 1 手術前存在圓錐角膜 SSPK 或者角膜邊緣變性等疾 病 2 年輕人 <25y 3 剩餘的角膜基質床過薄 小於 250um 4 總的角膜厚度很薄 5 高度近視 >-10D 0.3% 可能的主要有 1 角膜地形圖可疑 2 慢性損傷(對眼睛的按摩) 3 圓錐角膜家族史 4 手術前屈光狀態不穩定,尤其散光, BCUA 低於 1.0 5 削區直徑大小 6 眼內壓 7 再次手術
  • 74. 發生機制 目前看法不一 角膜的生物力學的改變 -- 在眼內壓及外力作用下向前 膨隆 遺傳和生物力學的改變共同作用 上皮內生 ( Philipp 等)可能是機制之一。 大量的細胞因數→導致細胞的增殖和凋亡的 不平衡→ 角膜瓣的粘連不完全或者角膜基質的丟 失→導致角膜的生物力學減弱→發生角膜膨隆 DKL ( Maloney 等)會導致角膜膨隆 細胞的炎性反應→基質的分解酶活性↑→角膜 溶解、變薄甚至角膜膨隆 動態疲勞和靜態疲勞尤其是動態疲勞,加速了組織 的機械衰竭,易於角膜膨隆發生
  • 75. 預 防 前後表面地形圖檢查,排除亞臨床及隱匿性圓錐角膜 AAO/ISRS 建議:對倆種地形圖表現病人不行 lasik:  非對稱性下方角膜陡峭, 非對稱領結型伴水準子午線上方或下 方側 斜軸陡峭 嚴格掌握 lasik 手術適應症 ( 73% 飛秒制瓣,美 2013 ISRS 調查)條件差改表層切削或其他方法 嚴格保留安全的角膜基質床厚度 RSB (≥ 250um ) 和角膜總厚度(≥ 400um ) 2013 年美國 61%ISRS 會員設 : RSB≥275um Pallikaris 等呼籲建立統一的繼發性角膜膨隆監測系統。應用角膜生物力學知識 (角 膜粘滯性 CH, 角膜阻力因數 CRF )來預測繼發性角膜膨隆的流行病 學及其表現
  • 76. 治 療 眼鏡、 SCL 降壓眼 延緩或扭轉 RGP 主要措施 角膜膠原纖維交聯術 (CCL) 角膜基質內環( Intacs )術 角膜移植 (PK)
  • 77. 嚴重影響術後視力的主要併發 症 BCVA 下降≥ 2 行 LASIK 可達 3.2-5.4%, PRK 1.1-2.5%( 文獻及 FDA) 主要原因: 感染 角膜瓣下上皮植入 嚴重 DLK 角膜膨隆 角膜瓣相關併發症 雷射切削不規則或偏中心切削、中央島
  • 78.
  • 79. 與角膜瓣有關的併發症 約 2% 1 、不全角膜瓣形成 Incomplete Cut 0.3-1.2% 卡刀(如微型角膜刀清洗不徹底、睫毛、開瞼器和瞼皮膚等) 眼球突然轉動、小瞼裂和眼球內陷、吸引環負壓丟失等 處理:終止手術, 2-3 月後二次手術 2 、游離角膜瓣 Free Cut 1.31% 角膜曲率較平坦 Flat (< 40.0D )、角膜硬度高、選擇角膜瓣直徑小 的參數、負壓不足、潤滑不夠、病人突然轉動等有關 預防與處理: 術前嚴格做標記、負壓吸附充分,進刀時接近終點時提前停刀 一旦發生游離瓣,光切削後將其仔細復位(注意正反 面, 標記對位 ,稍等 3 ~ 5min 使其貼附牢固)
  • 80. 3 、薄瓣、不規則瓣和紐孔瓣 Thin , irregular and button hole 原因: 負壓環阻塞、負壓不足 進刀時眼球轉動使負壓丟失、 刀片品質差,或者多次重複使用 角膜陡 steep ( >46D ) 角膜表面潤滑不好 醫生及病人配合 處理: 終止手術、 3 月後再手術 4 、角膜瓣移位 角膜瓣丟失 Displacement & Loss 原因:推擠誤碰、外傷 可在術中和術後發生瓣丟失 處理:移位角膜瓣 relift 復位戴 CL 萬一發生角膜瓣丟失按 PRK 術後處理。如嚴重角 膜霧濁發 生, PTK 板層角膜移植術
  • 81. For Internal Use Only WaveLight® FS200
  • 82.
  • 83.
  • 84. WaveLight® FS 200 小結 • FS200 人性化優異,易操作,學習曲線短 • 併發症的發生率低 • 個性化橢圓瓣的優勢 – 角膜切開面積減少並有效利用 • 理論上角膜生物力學影響減小 • 理論上乾眼發病率會降低,時間縮短 • 參數選擇正確,瓣的穩定性不會降低 • 切瓣時間減少 • 有效降低醫源性視覺品質下降 – 散光手術的矯正需要橢圓形的制瓣
  • 86. (WFG , WFO , TPG) 準分子雷射 成果 kera AMO new Star S4 IDesignAMO Star S4 WaveScan Alcon EX500 WFO WFG T-Cat Custom-Q
  • 87. 嚴重影響術後視力的主要併發症 BCVA 下降≥ 2 行 LASIK 可達 3.2-5.4%, PRK 1.1-2.5%( 文獻及 FDA) 主要原因: 感染 角膜瓣下上皮植入 嚴重 DLK 角膜膨隆 Ectasia 角膜瓣相關併發症 雷射切削不規則或偏中心切削、中央島
  • 88. 切削偏中心 Decentration Ablation 目前已經大幅度減少 > 0.5mm 症狀:視物模糊、鬼影、夜視力障礙 體症:視力↓、異常地形圖,不規則散光 高階像差尤其彗差↑ 原因: 對中心不準確 跟蹤系統 大 kappa 角者 眼睛旋轉 雷射能量發射和吸收不均勻 個體癒合反應差別 預防:重在預防 、對中準確、跟蹤系統、 嚴密監測、病人宣傳教育 治療 :戴鏡 RGP 等 手術 Wavefront vs Topo guided Retreatment
  • 90. LASIK 手術的併發症 ( 小結 ) 角膜組織病理學 vs 視光學 視光學方面的併發症  過矯 ( 低階像差 )  欠矯 ( 低階像差 )  夜間眩光 ( 高階像差 )  規則和不規則散光 ( 高階 )  雙影和單眼複視 ( 高階 )  最佳矯正視力下降 ( 高階 )  對比敏感度下降 ( 高階 ) 角膜瓣引起的併發症  上皮植入  角膜瓣游離  角膜瓣皺折  角膜瓣過薄  Sahara 綜合症  感染  角膜組織病理學  Ectasia , haze
  • 91. 臨床常見視覺品質降低的表現臨床常見視覺品質降低的表現 • 1. 鬼影或疊影:單眼複視 • 2. 光暈:在光源周圍出現明亮的感光過渡區 • 3. 星芒:在點光源的附近出現細絲狀的輻射線 • 4. 夜間視力下降 • 5. 對比敏感度下降 • 6. 眩光 在強照明下有不適感和解析度下降
  • 98. Q 值引導的非球面切削 補償引入的球差 Q 值引導的非球面切削 補償引入的球差 前導波引導的切削 矯正已經存在的高階像差 前導波引導的切削 矯正已經存在的高階像差 個體化模式個體化模式 前導波 + 非球面切削 矯正術前的高階像差和補償術中引入的球 差 前導波 + 非球面切削 矯正術前的高階像差和補償術中引入的球 差 期望 --- 保持角膜的非球面形態,減少術後高階像差的增加,良好的術後視覺 品質
  • 99. 視覺品質視覺品質 • 光覺 : 對比敏感視力表 , 暗適應 • 形覺 : 低階球差和散光差 ( 初級驗光內容 ) • 高階像差 : 無窮盡,視力,視野 • 色覺 : 色像差,色盲,色視野 • 調節 : 雙眼單視功能 ( 融合功能和立體感 覺 )
  • 100. For Internal Use Only WaveLight® EX500 准分子雷射
  • 103. 先進的 7 維眼球跟蹤系統 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 第 1 維 : 水準位移 第 2 維 : 垂直位移 第 3 維 : 水準旋轉 第 4 維 : 垂直旋轉 第 5 維 : 自旋 第 6 維 : Z 軸方向位移 第 7 維 : 瞳孔移位控制
  • 104. 2. 高效 速度上的革新 WaveLight EX500 的高速能夠帶來 :  快速,安靜和平滑的切削  WaveLight EX500 的脈衝頻率為 500 Hz ,切削速度 :  6mm OZ 僅需 1.4 秒 /D  6.5mm OZ 僅需 1.9 秒 /D
  • 105. 速度的競爭對比 0 2 4 6 8 10 12 Time(s) Speed AMARIS ESIRIS Technolas 217Zyoptix 100 EC 5000 CXIII/ Quest AstraScan Pulzar Z1 Zeiss Mel 80 AMO S4 / IR EX 500 Allegretto Wave Eye-Q Allegretto Wave EX500 治療 1D 僅需 1.4 秒; 目前世界最 快! . EX500 治療 1D 僅需 1.4 秒; 目前世界最 快! . 速度 時 間 ( 秒 )
  • 107. 所有的 WaveLight 治療均提供波前像差優化切削  所有的 WaveLight 治療均提供波前像差優化切削,因此 在矯正球、柱鏡(低階像差)時,並不引入球差及其他高 階像差。  波前像差優化補償了周邊的能量丟失,維持了角膜術前形 態。 球面 非球面 波前像差優化 ® 演算法通過補償效應,維持了角膜的術前形態。這 種能量補償在周邊會更多,降低了球差的引入,提供有效的屈光治療 。
  • 108. WaveLight EX500: 波前像差優化 TM 光區 未經過波前像差優化 光區 波前像差優化 TM 治療能夠形成真 正的非球面大光區以及功能性 的過渡區。這可以形成更好的明 視力和夜間視力。 未經波前像差優化的治療會導致 光區相對較小,過渡區較大。這 會引入高階像差,導致夜間視力 的一些問題。 波前像差優化
  • 109. 109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Classical WFO Wavefront Optimized - the solid Base
  • 110. 110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 111. 111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 113. 113 屈光状态 视力 / 视觉质量 角膜地形图 波前像差測量 改良單眼視? 測量可靠 重複性好? 像差引導 地形圖引導 Q 值調整 標準模式 角膜地形圖不規則? 暗光下視覺症狀? BSCVA< 1.0 ? 是 是 否 否 否是 模 式 選 擇 示 意 圖 5-10% 5-10% 10-20% 60-80%
  • 115. 4. 功能強大 治療選擇 全面的患者個性化選擇: 波前像差優化、波前像差引導、地形圖引導 和 Q 值引導 指標 近視 遠視 散光 混合散光 老視 加強手術 眼睛像差 角膜不規則 小光區 偏中心治療 角膜非球面 波前像差優化 Q 值引導 波前像差引導 地形圖引導 地形圖引導 ( Analyzer ) ( Topolyzer ) ( Oculyzer )
  • 116. 116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Decision tree
  • 117. 117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Features of Custom-Q 1. Use of symetrical ablation profiles as with WFO 2. Fine adjustment of sphere and cylinder in 0,01 D steps 3. Adjusting the optical zone in 0,1 mm steps 4. Adjusting the transotion zone in 0,05 mm steps 5. Adjustment of Q value
  • 118. 118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f1 f2 f3 An aspheric cornea (oblate shape) will gradually increase its refractive power towards the periphery. Light reaching the cornea peripherically will bend more compared to the central rays of light (even more compared to a spherical cornea). Oblate cornea Q = +0.48 Positive spherical aberration increases. Optical significance:
  • 119. 119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f1 An aspheric corneal shape (prolate shape) gradually reduces its refractive power towards periphery, merging all rays of light to a single focus. Prolate cornea Q = -0.49 Optical significance: Spherical aberration is reduced.
  • 120. 120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120 45 以上者,選擇歲 Q 調整值 補償老視 主導眼完全矯正 非主導眼欠矯 -0.50 ~ -0.75D ,目標 Q 值 - 1
  • 121. 121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 122. 122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Topo-Guided
  • 123. 123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ALLEGRO Topolyzer & Topolyzer Vario (Placcido) WaveLight EX500 or ALLEGRETTO WAVE® portal software/Eye-Q laser system ALLEGRO Oculyzer & Oculyzer II(schingfluge) Data transfer
  • 124. 124 | Decision Tree | Business Use Only
  • 125. WaveLight® EX500 小結 全新的 WaveLight® EX500… … 改寫准分子雷射技術的未來:  行業內最短的治療時間 (1.4 秒 /D @ 6.0mm OZ)  極快 1050 Hz 的多維眼球跟蹤系統  屈光預測性好  最廣泛的個性化治療選擇  術後效果穩定與極高的患者滿意度  可聯網
  • 127. 人眼屈光影響因素人眼屈光影響因素 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 1. 各屈光介質表面不理想 2. 各屈光介質 含物內 不均 或密度改變勻  液淚 分泌功能及 膜品質淚  角膜混濁或密度改變  晶體混濁或密度改變  房水改變 ( 如炎性影響 )  玻璃體改變 1. 各屈光介質不同軸 2. 各屈光介質位置前後移動  角膜、晶體厚度及前後房深度變化 1. 加或置換或減少增 屈光介質  有晶體眼人工晶 體 的植入狀  晶 體摘除狀
  • 128. 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 角膜角膜  眼球是一個多零件的“光學器官”  角膜是第一個“光學零件”  角膜屈光力占全眼 2/3  角膜前表面是最重要的屈光手術載體  角膜頂點與光軸、視軸不重合是角膜源性散光及彗差等軸外 像差的原因之一  角膜厚度及後表面對屈光力也有影響  角膜屈光參數與晶 體參數狀 的不匹配是屈光不正常見的原因  任何改變角膜形態的病理過程將導致角膜光學性能的改變  眼壓通過對角膜形態的作用而影響屈光 態狀
  • 129. 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 前房及房水前房及房水  前房及房水也是一個 “光學零件”  一個低度數的正透鏡  房水的營養作用影響著角膜和晶 體的光學性能狀  前房深度對屈光度有影響,甚至影響 射切削鐳  前房深度的變化反映了晶 體前後位置的移動狀 , 其帶來的“距離效應”影響屈光 態狀  房水密度變化對屈光力有影響(少見)
  • 130. 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 瞳孔瞳孔  瞳孔是重要的一個光學因素——“光闌”  瞳孔在暗光下擴大是像差影響視覺品質的動因, 也是夜間視覺現象的生理機制  瞳孔大小改變時的位置變化,是引起軸外像差的 重要因素  基於瞳孔的跟蹤技術是導致 射鐳 偏心切削的誘因 之一  視近時瞳孔變小成為瞳孔驅動的 Q 角膜 射老值 鐳 視手術和某些多焦晶 體擬似調焦的生理基礎狀
  • 131. 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 晶 體狀晶 體狀  晶 體是 一重要的“光學零件”狀 另  一個雙凸正透鏡,屈光力約占全眼 1/3  其屈光參數與角膜匹配是獲得良好視覺品質的前提  前後表面瞬間變形是人眼巨大調焦能力的生理基礎 調節時晶 體中央前後變突及前移狀  晶 體的狀 傾斜、四周懸 帶張力不均衡韌 是晶 體源狀 性散光及彗差等軸外像差的原因之一  晶 體狀 密度變化對屈光 態有影響狀
  • 132. 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屈光手術的視光學基礎 人工晶 體狀人工晶 體狀  植入人工晶 體是置換或添加了一個定制的狀 “光學零件”  其與角膜和眼軸的匹配程度決定了屈光 態是否良狀 好  其固定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屈光矯正的效果  接近人眼晶 體形態和功能的人工晶 體可能是最狀 狀 佳的選擇  人工晶 體的狀 色度學對視覺有影響
  • 133. 個人簡歷個人簡歷 • 現任 諾貝爾醫療集團 執行長 台灣海峽醫事交流協會 秘書長 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 理事長 • 學歷 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 醫務管理學院 博士 美國麻州眼耳中心 (MEEI) 眼科研究員 美國哈佛大學 公衛學院 醫管碩士 (MPH/HCM) 中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EMBA 中國大連醫科大學 研究生院 眼科醫學碩 士 高雄醫學院醫學士

Editor's Notes

  1. Basic functioning of Hartmann-Shack Aberrometer. Light enters the eye, passes through to the retina and reflects back light to a Lens Array and CCD Camera that captures the reflections, creating an image of the imperfections within the visual pathway.
  2. 多數研究皆使用IntraLase與版層刀比較,鮮少有人同時比較這麼多種飛秒雷射與板層刀的視覺比較 因此本研究目的為使用IntraLase, Femtec, Ziemer及 Hansatome板層刀製作角膜瓣,其LASIK術後視覺情形
  3. 其中球差只是术后高阶像差的其中一个来源,术后高阶像差的组成还包括术前业已存在的高阶像差和术后由于角膜的愈合反应及生物力学改变而产生的高阶像差这两部分。
  4. 现有的切削模式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PT)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少术前已经存在的高阶像差,对术中引入的像差却不能矫正 Q值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LASIK(AS)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引入的球差,对术前已经存在的像差却不能矫正,那么有没有一种切削模式既可以矫正术前的高阶像差又能补偿术中引入的球差,保持角膜的非球面形态,减少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获得良好的术后视觉质量呢? 波前像差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LASIK手术(Personalized Advanced Treatment,PTA),以波前为基础,目的在于在消除或减少术前高阶像差的同时治疗过程中不引入新的球差,减少患者术后的总高阶像差,理论上可以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波前像差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LASIK(PTA)可以有效保持角膜的非球面形态 波前像差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LASIK(PTA)可以有效减少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 波前像差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LASIK(PTA)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视觉质量
  5. World’s fastest laser, treating 1 diopter in 1.4 seconds (6.0mm OZ)
  6. We are the only company that uses 3D profiling system to calibrate the beam.
  7. Test question everything is wavefront optomized and peripheral pulse control
  8. The WaveLight decision tree offers four possible treatment options (ablation profiles): Wavefront Optimized™ ablation profile (WFO) Custom-Q ablation profile (Custom-Q) Wavefront-guided ablation profile (A-CAT) Topography-guided ablation profile (T-CAT) They are marked light green. The choice for a specific ablation profile depends on each patient’s individual clinical data. These data can be obtained using the following check or diagnostic tools: Refraction measurements Visual acuity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vision through patient questioning Corneal topography (ALLEGRO Topolyzer and ALLEGRO Oculyzer) Wavefront aberrometry (ALLEGRO Analyzer) They are marked dark green. Treatment decisions depend on diagnosis results as such. These results should be interpreted carefully. In the decision tree we have marked the considerations leading to further diagnostic steps or final treatment bright 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