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34
§3−7                      複           數                的                極          式
(甲)複數的極式

第一冊中,我們曾引進了複數系,有了複數系之後,使得一元二次方程式有了圓
滿的結果,更一般而言,一元 n 次方程式都有 n 個複數根(包括重根)。在第一冊中,
我們知道複數都是呈 x+yi 的形式,這一單元我們要介紹複數的另一個表示法—極
式 ,並藉以探討複數 n 次方根的問題。
(1)               複                   數                         平                  面
複 數 是 表 示 成 x+yi(x,y 為 實 數 ) 的 數 , 我 們 將 複 數 x+yi 對 應 坐 標 平 面 上 的 點
P(x,y),我們發現這種對應是一對一的對應。即任一個複數都可找到坐標平面上唯
一一點與之對應,反之,給定坐標平面上一個點,可找到唯一一個複數與之對應 。
這種與複數對應的平面稱為複數平面,x 軸又稱實 軸 ,y 軸又稱為虛 軸 。而我們也
可     以   說   複   數   平   面   上   點
                                  y 的 複 數 坐 標 為 x+yi 。
                                  P
例 如 : x 軸 上 的 點 (−3,0) , 代 表 實 數 , 3 , y 軸 上 的 點 (0,6) 代 表 純 虛 數 6i ,
                              點   (−4,6)            代 P(x+yi)
                                                          表         代       4+6i   。
                                            r
(2)           絕           對           值                與y               輻          角
                                            θ
                                       O        x
                                                          x




設 複 數 z=x+yi(x,y ∈R) , 可 在 複 數 平 面 上 找 到 一 點 P(x,y) 與 之 對 應 。
令 =r , 並 以 , 表 示 一 以 x 軸 正 向 為 始 邊 , 為 終 邊 的 有 向 角 。

則 r,θ與 x,y 有以下的關係:x=r cosθ ,y=r sinθ ,r=,tanθ=




                                      ~3−7−1~
絕 對 值 : r=|z|=|x+yi|= 稱 為 複 數 x+yi 的 絕 對 值 ( 或 向 徑 ) 。

輻                                              角                                                :
以 x 軸的正向為始邊, OP 為終邊所形成之廣 義 有 向 角 廣,稱為複數 z 的輻 角 ,
符號記為:arg(z)。特別是當 0≤θ<2π時,我們稱此時的輻角時為主 輻 角 ,符號記
為                                          Arg(z)                                               。



例                                              如                                                :
z=3     ,       |z|=3    ,       arg(z)=0+2kπ       ,k    為   整       數           ;       Arg(z)=0
z=1+    ,        |z|=2       ,    arg(z)=+2kπ       ,k    為       整       數       ;        Arg(z)=
z=−5i   ,        |z|=5   ,       arg(z)=+2kπ       ,k     為   整       數       ;       Arg(z)=

例           如            :         請           完          成           下               表         :




                                                ~3−7−2~
+i   −+i       3i   −2

對應點坐標

絕對值 r




             ~3−7−3~
主輻角 Argz




           ~3−7−4~
(3)            複              數            的               極                式              :
根 據 前 面 的 定 義 , 可 得 z=x+yi=r(cosθ+i sinθ) , 其 中 r=|z|= , , =arg(z) ,
我      們   稱    z=     r(cosθ     +i   sinθ )   為     複    數       的      極      式     。

注                                         意                                                :
(a)若 若 為 z 之 輻 角 , 則 之 +2kπ (k∈ Z)亦 為 複 數 z 的 輻 角 。 若 0≤θ <2π , 則 此 時
的                                                                                          的
      為 主 輻 角 , 因 此 主 輻 角 只 有 一 個 , 而 輻 角 卻 有 無 限 多 個 。
(b)複 數 z 的 極 式 z= r(cosθ +i sinθ )中 , 須 注 意 r≥ 0, 而 角 度 必 須 相 同 , 且 以
cosθ
                   為      實       部       ,         sinθ       為       虛          部        。

例                                                                                          如
z=− 2(cos35 ° +isin35 ° ), z=2(sin15 ° +icos15 ° ), z=4(cos30 ° − isin30 ° )均 不 為 極 式 。

        1. 一般式化極式
           將下列各複數化成極式:
           (1)−3 (2)−5i (3)−2+2i (4)1−i (5)
           Ans:(1) −3=3(cosπ+i sinπ) (2)−5i=5(cos+i sin)
             (3) −2+2i=2(cos+i sin) (4)2(cos + i sin)
             (5) (cos+i sin)


                                                                   y
                                                                    −2+2i


                                                                     −3
                                                                                      1−

                                                                                −5i




                                           ~3−7−5~
2. 一般式化極式
    將下列各複數化成極式:
    (1)cos560°−i sin160° (2)sin25°+i cos25° (3)cos70°−i sin70°
    Ans:(1)cos200°+i sin200° (2)cos65°+i sin65° (3)cos(−70°)+i sin(−70°)
    解題要訣:
    (a)題目中所給的數在第幾象限?
    (b)在該象限中以何角度取代題中所給的角度而不改變原數的值?




    1. 將      下         列      複        數       化       成    極    式    :
       (1)z=−3+3i        (2)z=4       (3)z=    −2i   (4) 2−2i (5) −1+() i
       Ans : (1)z=3(cos+isin) (2)z=4(cos0+isin0)                  (3)z=2(cos+isin)
         (4) 4(cos+isin) (5) ()(cos+isin)


    2. 試      求       下       列     各      複       數      的      極      式      :
       (1)z=sin20 ° +i cos20 ° (2)z=cos135 ° −isin45 ° (3)z= −3(cos25 ° +i sin25 ° )
       (4)3(sin+icos)         (5)3(cosθ −i sinθ )           (6)sin200°–icos160°

       Ans                                                            :
       (1)z=cos70°+i sin70° (2)z=cos225°+i sin225°(3)z=3(cos205°+i
       sin205°)
       (4) 3(cos+isin) (5) 3[cos(−θ )+isin(−θ )] (6) cos110°+isin110°

(乙)複數的乘除與棣美弗定理




                                     ~3−7−6~
第 一 冊 曾 學 過 複 數 的 乘 法 , 例 如 (4+3i)(3+2i)=4(3+2i)
+3i(3+2i)=6+17i,過程中我們基本上用到的原理是複數乘法對加法
的分配律。若我們將複數用極式來表示,那麼複數乘法除法會不會有
不一樣的形式呢?




                  ~3−7−7~
C(z1⋅z2)




                B(3i(z2))                                                                   A(4z2)




                                                       θ       z2
                                                        ϕ
                                              O



以 (4+3i)(3+2i) 為 例 , 設 z 1 =4+3i=5(cosθ+i sinθ) , z 2 =3+2i=(cosϕ+i
sinϕ)

因                  為                    z 1 ⋅z 2 =(4+3i)(3+2i)=4(3+2i)+3i(3+2i)=4z 2 +3i(z 2 )

由 上 圖 , 可 以 看 出 A 、 B 分 別 代 表 複 數 4z 2 、 3i(z 2 ) , 且 , ;
又因為 z 1 ⋅z 2 =4z 2 +3i(z 2 ),所以矩形 AOBC 的頂點 C 代表複數 z 1 ⋅z 2 。

考             慮            z1z2         的          絕          對           值          與            輻       角   :
|z 1 z 2 | 2 = 2 = 2 + 2 =|4z 2 | 2 +|3i⋅z 2 | 2 =16|z 2 | 2 +9|z 2 | 2 ==25|z 2 | 2 =|z 1 | 2 |z 2 | 2

因為 z 1 =4+3i,所以,AOC=θ為 z 1 的輻角,所以從上圖可以得知 z 1 z 2
的                       輻                       角                        為                       的            +ϕ

由前面的分析,可 以 得 知 兩 個 複 數 z 1 、z 2 的 乘 積 z 1 z 2 的 絕 對 值 為 兩
複 數 z 1 、z 2 的 絕 對 值 相 乘 , 而 z 1 z 2 的 輻 角 為 兩 複 數 z 1 、z 2 的 輻 角 相
加                                                                                                             。

這個結果對於使用複數的極式來做乘法與除法的計算就會有很大的
便利性,例如想求(1+i) 10 的值,如果用第一冊的方法,我們必須將
(1+i)連乘 10 次,過程繁複,不容易算出結果,但是 =1+i=2(cos + i
sin),根據前面的結果,這 10 個複數相乘,絕 對 值 自 乘 10 次 , 而
輻 角 自 加 10 次 ,於是(1+i) 10 的絕對值=2 10 ,而(1+i) 10 的輻角為,因
此(1+i) 10 =2 10 (cos+i sin)。這個結果就是棣美弗定理。接下來,我們就
將          上          面          的          結          果            加         以          一          般     化   。

                                                 ~3−7−8~
(1)         複           數         的         乘              除            :
                  定                                 理                                      1                         :
                  若 設 z 1 =r 1 (cosθ 1 +i sinθ 1 ) , z 2 =r 2 (cosθ 2 +i sinθ 2 ) , 其 中 r k =|
                  zk|             ,                 ,                  k   =arg(z k )                ,            k=1,2
                  則 z 1 ⋅ z 2 =r 1 ⋅ r 2 (cos(θ 1 +θ 2 )+isin(θ 1 +θ 2 ))         [絕 對 值 相 乘 , 輻 角 相 加 ]
                  證                                                明                                          :
                                          z 1 ⋅z 2 =[ r 1 (cosθ 1 +i sinθ 1 )]⋅[ z 2 =r 2 (cosθ 2 +i sinθ 2 )]
                                      =r 1 ⋅r 2 [(cosθ 1 cosθ 2 −sinθ 1 sinθ 2 )+i(sinθ 1 cosθ 2 +sinθ 2 cosθ 1 )]
                                                                     =r 1 ⋅r 2 [cos(θ 1 +θ 2 )+i   sin(θ 1 +θ 2 )]
                  定 理 2 : 若 z=r(cosθ +i sinθ ) , z≠ 0 , 則 =(cos(−θ )+isin(−θ ))
                  證                                                明                                                 :
                                                                                                         =
                                                                                                              =
                                                                                                 =(cosθ−i         sinθ)
                            =(cos(−θ)+i sin(−θ))


定                                     理                                           3                                  :
若 設         z 1 =r 1 (cosθ 1 +i   sinθ 1 ) , z 2 =r 2 (cosθ 2 +i               sinθ 2 ) , z 2 ≠ 0 其 中              r k =|
zk|                      ,                           ,                              k   =arg(z k )                  ,
        z1 r1
k=1,2 則 z = r ((cos(θ 1 −θ 2 )+i sin(θ 1 −θ 2 ))                           [絕 對 值 相 除 , 輻 角 相 減 ]
         2   2

證                                                         明                                                          :
                                      =       z 1 ()=[r 1 (cosθ 1 +i          sinθ 1 )]⋅[](      由       定    理      2)
                        =[r 1 (cosθ 1 +i sinθ 1 )]⋅[(cos(−θ 2 )+i sin(−θ 2 ))]                       ( 由 定 理 1)
          r1
      =      ((cos(θ 1 −θ 2 )+i sin(θ 1 −θ 2 ))
          r2
                  例      如        :   z 1 =2(cos15 ° +i        sin15 ° )        ,        z 2 =3(cos105 ° +i   sin105 ° )
                  ⇒ z 1 ⋅z 2 =6(cos120 ° +i sin120 ° ), = (cos90 ° +i sin90 ° )


(2)                棣                  美                   弗                      定                   理               :



                                                          ~3−7−9~
若 z=r(cosθ +i sinθ ) , 則 z n =r n (cosnθ +i sinnθ ) , 其 中 n 為 整 數 。

例                     子                      :                      (cosθ                           +i                  sinθ) 2
                          =(cosθ            +i       sinθ)(cosθ+i              sinθ)      ( 由 定 理 1)
                                                                                  =cos(θ+θ)+i       sin(θ+θ)
                                                                               =cos2θ+i       sin2θ
例                 子                          :                      (cosθ                       +i                      sinθ) −2
                                  =[(cosθ            +i         sinθ) −1 ] 2            (           由       定       理        2)
                                  =[cos(−θ)+i                 sin(−θ)] 2             (    由                 定       理     1)
                                                                                 =cos(−2θ)+i                        sin(−2θ)
[                             證                                明                                ]                            :
(A) 當         n   是 正 整 數 時 , 用 數 學 歸 納 法 證 明 之 。

Step1             :                 n=1                   時              ,              z 1 =r 1 (cosθ+i                 sinθ)

Step2     :       若       設       n=k       時        原    式       成      立      ,     即     z k =r k (coskθ+i           sinkθ)
              則 當 n=k+1 時 , z k+1 =z k ⋅z=[ r k (coskθ+i sinkθ)][ r 1 (cosθ+i sinθ)]

              ⇒z k+1 =r k+1 (coskθ⋅ cosθ− sinkθ⋅ sinθ)+i(sinkθ⋅ cosθ+ coskθ⋅ sinθ)
                                              ⇒z k+1 =r k+1 (cos(k+1)θ+i sin(k+1)θ)
                                        則        當        n=k+1           時       ,         原           式       成   立        。
(B)         當               n           是                 非           正             整               數           時            :

                      (1)           再            證        n=0           時         ,         亦               成       立        。
                                                      ∵z 0 =1       ,       r 0 (cos0+isin0)=1⇒                 成    立       。
           (2)n       為         負       整        數    時       ,      令         n=−m     ,           m正 整 數  為
                                                                                                      1
                                                                                z n =z −m == m
                                                                                             r (cos mθ + i sin mθ )
                                                                 =        (cos(−m         θ)+i    sin(−m        θ))
                                                                   =r −m (cos(−m         θ)+i     sin(−m        θ))
        =r n (cosnθ+i sinnθ)




                                                              ~3−7−10~
3. 化簡下列各小題:
     (1) (2)()12
     (3)(−i)3(+i)6(−1−i)8 (4) (sin15°+icos15°)10
     Ans:(1) − + i (2) (3)−128 (4) +i




     3. 設 z 1 =-i , z 2 =-3+3i , z 3 =1+i , 求 (1)z 1 ×z 2              (2)       之極式
         Ans:(1)6(cos+isin) (2)6(cos+isin)


     4. 求           下         列           各             式          的         值        :
         (1)[(cos20°+isin20°)(cos10°+isin10°)] 7 =_________ 。 Ans : +i
         (2)=_________         。         Ans     :          +                          i
           (sin 65 +i cos 65 ) cos 4 +i sin 4 )
                  
                               (
                              4             7
         (3)                                     =__________。Ans::i
                    (cos 7 -i sin 7 )
                                     16




     5. 求           下         列           各             式         的          值         :
        (1)() 6         (2)       (3)         ()   10
                                                            (4)(sin20 ° −i           ° 15
                                                                                 cos20 )
         Ans:(1)−8 (2)+i (3)−i (4) +i


     6. 設     x=          , 試 求          1+x+x 2 +x 3 +...+x 84 = ?          Ans : 1
         [提示]:1+x+x 2 +x 3 +...+x 84 = ,利用棣美弗定理求 x 85 的值。

(丙)複數在幾何與三角的應用




                                        ~3−7−11~
(A)           複     數           運          算       的           幾        何            意         義        :
(1)       複        數        絕          對       值           的       幾         何       意           義      :
複 數 z=a+bi 的 絕 對 值 定 義 為 複 數 z 到 原 點 O 的 距 離 的                                                 |z|=|a+bi|=
複 數 平 面 上 有 兩 個 點 P(z) 、 Q(w) , 其 中 z=a+bi 、 w=c+di ⇒=|z−w| 。

(2)       複        數        加          減       法           的       幾         何       意           義      :
如圖,若設 z=a+bi,w=c+di,而複數平面上 A、B 兩點的複數坐標為 A(z)、B(w)
則     C   點 、 E          點 的 複 數 坐 標 分 別 為                                   C(z+w) 、 y E(z−w) 。
                                                                                                      C(z+w)
其         中       OACB         、       OAED            是       平        行        四       邊       形      。
                                                                                 B(w)

                                                                                                               A(z)

                                                                                          O(0)                              x

                                                                                                                      E(z − w)
                                                                                                      D(−w)




(3)       複        數           乘           法       的           幾        何            意         義        :

設     z=r(cos+i        sinθ)    ,      w=s(cosϕ+i          sinϕ)   ,        其    中       r>0     且     s>0
根     據       複   數     乘      法       的   原       則       z⋅w=    r⋅       s(cos(θ+ϕ)+i         sin(θ+ϕ))
令                               P(z)                               、                                 R(zw)

(a)旋轉運動:




                                                   ~3−7−12~
設                      s=1                                 ,                       z⋅w=z⋅(cosϕ+i                                      sinϕ)
此     時   |zw|=|z||w|=|z|                      ,       且       ,   +ϕ        可         以        為         zw        的     輻       角       。
因     此   =       且            以         為         始       邊   ,        為    終          邊           的         方     向     角       為       且
結 論 : R 點 是 由 P 點 繞 原 點 O 旋 轉 角 度 旋 得 到 的 ,
當 當 >0 時 , 逆 時 針 旋 轉 ; 當 時 <0 時 , 順 時 針 旋 轉

                   y                                                                        y


          R(zw)                     P(z)                                         P(z)                    R(zw
                           ϕ                                                                    ϕ        )
                                                                                                                                      y
                   O                                                                       O                          x
                                               x
                                                                                                                                              B
                                   ϕ>0                                                                  ϕ<0
                                                                                                                                          π       A
                                                                                                                                          6


                                                                                                                                  O
例                                                                  如                                                                      :
                                                                                                                                                      x


若     複   數        平               面       上       ,       A       點    所        對         應        的         複       數       為       z   ,
B 點 代 表 的 複 數 為 z⋅(cos+i sin) , 則 A 點 繞 原 點 旋 轉 得 到 B 點 。

(b)                    伸                                   縮                      運                               動                       :
設     設   =0       時               ,       即       w=s         ,   zw=sz         ,         其        中         s     為     正       實       數
此     時       |zw|=s|z|                  ,         且       ,       可         以          為           zw          的         輻       角       。
因         此            =s                  ,           且           方             向              角                 為           ,           ,
                                                                         y
結論:R 點是由 P 點以原點 O 為伸縮中心,伸縮 s 倍得到的點。
     y

                                                                                            R

                               P                                                   P
                       R
                                                                         O                          x
               O                           x




          0<s<1                                                        s>1




                                                                   ~3−7−13~
y
                                                                                                      B
                                                                                                 A

                                                                                           O               x



例                                             如                                                       :
若 複 數 平 面 上 , A 點 所 對 應 的 複 數 為 z , B 點 所 代 表 的 複 數 2z ,
則 A 點 以 原 點 為 伸 縮 中 心 , 伸 縮 2 倍 , 可 得 B 點 。




(c)           旋                   轉           與                 伸                    縮                :
設     z=r(cos+i       sinθ)   ,       w=s(cosϕ+i   sinϕ)       ,         其       中   r>0       且     s>0
根     據   複       數    乘      法       的   原   則    z⋅w=        r⋅        s(cos(θ+ϕ)+i          sin(θ+ϕ))
由 (a)(b) 的 說 明 , 可 知 =|zw|=|z||w|=rs=s , 且 , +ϕ 為 zw 的 輻 角 。
結                                             論                                                       :
R 點是由 P 點繞原點 O 旋轉角度旋,再以原點 O 為伸縮中心,伸縮 s 倍得到的點
例                                             如                                                       :
若 複 數 平 面 上 , A 點 所 對 應 的 複 數 為 z , B 點 所 代 表 的 複 數 z⋅[2(cos + i sin)]
則 A 點繞原點旋轉,再以原點為伸縮中心,伸縮 2 倍得到 B 點。

                                                          y                  B


                                                                    A'
                                                                             A
                                                           O                     x




                                              ~3−7−14~
4. 右圖是一正方形 OABC,已知 A(2+i),試求 B、C 點的複數坐標。
     Ans:B(1+3i)、C(−1+2i)                                       B


                                                        C
                                                                        A

                                                            O




     7. 若 (4+3i)(cosθ+i sinθ) 為 小 於 0 的 實 數 , 則 則 是 第 幾 象 限 角 ?
        (1) 第一象限角 (2) 第二象限角 (3) 第三象限角 (4) 第四象限角 (5)條
        件不足,無法判斷。 (2003 學科) Ans:(2)


     8. 如圖,給定 z 點的位置,且|z|=2,試描繪出的位置。                                y

                                                                            z


     9. 試 說 明 滿 足 下 列 各 式 的 複 數 z 所 代 表 的 幾 何 意 義 :
        (1)      |z−4i|=|z+1−3i|          (2)|z−(1+2i)|=4
                                                  O    1                        x

        Ans:(1)直線 (2)圓


(B) 已 知 一 個 複 數 的 絕 對 值 與 輻 角 , 可 以 求 出 這 個 複 數 :

   5. (1)已知|z|=3,Argz= ,求 z=?Ans:z= + i
     (2)已知||=3,Arg = ,求 z=?Ans:z=




     10. a,b 為 實 數 , 為 =1+bi , , = , 若 |α|=|β| , 且 Arg()= , 則 a= ? b= ?
        Ans:a=−1,b=


                                ~3−7−15~
(C)      複          數      在          三   角       函      數       的       應      用        :

三 倍 角 公 式 的 證 明 : sin3θ=3sinθ −4sin 3 θ                     , cos3θ=4cos 3 θ−3cosθ       。

考        慮            (cosθ      +i       sinθ) 3 =cos3θ        +i        sin3θ         ,
(cosθ    +i         sinθ) =cos θ+3(cosθ) (i
                          3   3         2
                                               sinθ)+3(cosθ)(i            2
                                                                     sinθ) +(i     sinθ) 3
                                             =cos 3 θ−3sin 2 θcosθ+i(3cos 2 θ⋅sinθ−sin 3 θ)
                                                         =       cos3θ       +i    sin3θ
⇒cos3θ=          cos 3 θ−3sin 2 θcosθ=cos 3 θ−3(1−cos 2 θ)cosθ=4cos 3 θ−3cosθ           。
⇒sin3θ=3cos 2 θ⋅sinθ−sin 3 θ=3(1−sin 2 θ)sinθ−sin 3 θ=3sinθ                        −4sin 3 θ




        6. 設設=,n 為大於 1 的正整數,試證:
              n                 n

          ∑ cos kθ = 0 且 ∑ sin kθ = 0 。
             k =1              k =1

          (Hint:令 z=cosθ +i sinθ ,考慮 z+z2+…zn 的實部與虛部。)




                                   1
        7. 設 n ∈ N,x+=2cosθ,證明:xn+ x n =2cosnθ。

          [解法]:
          (1) x+=2cosθ ⇒ x2-(2cosθ)x+1=0 ⇒ x=cosθ ± isinθ
          (2)當 x=cosθ+isinθ時
                1                             -
           xn+ x n =(cosθ+isinθ)n+(cosθ+isinθ) n

                        =cosnθ+isinnθ+cos(-nθ)+isin(-nθ)
                     =cosnθ+isinnθ+cosnθ-isinnθ=2cosnθ
               當 x=cosθ-isinθ時
                    1                                          -
                xn+ x n =[cos(--)+isin(--)]n+[cos(--)+isin(--)] n

                         =cos(-nθ)+isin(-nθ)+cosnθ+isinnθ=2cosnθ

                                              ~3−7−16~
11. 利        用           棣          美       弗       定       理    證           明       :
               cos4θ =8cos 4 θ −8cos 2 θ −1,sin4θ =4sinθ cosθ −8sin 3 θ cosθ


           12. 若 z 為 複 數 , 且 滿 足 z+= , 則 z 101 +=____ 。 Ans : – 1



           13. 設 n∈N , 使 (+i) n 是 一 個 純 虛 數 的 n , 最 小 的 是 多 少 ? Ans : 3
               +i=2(+i                   )=2(cos+i                  sin)
               (+i) n =2 n (cos+i       sin)   為   純       虛   數   ,   則   cos=0    且       sin≠0
               ⇒n=3                     為              最           小            值               。




(丁)求複數的 n 次方根

(1)1             的                  n               次              方          根                 :
設 w 為 1 的 n 次 方 根 , 則 w n =1 。 因 此 方 程 式 z n =1 的 n 個 根 ( 代 數 基 本 定 理 )
都          是            1               的          n           次       方            根           。

例                                                  如                                            :
當 n=2 時 , z 2 −1=0 兩 根 為 1 , , 1 所 以 1 的 二 次 平 方 根 ( 平 方 根 ) 為 為 1 。

當 n=3 時 , 解 z 3 −1=0 , 因 為 z 3 −1=(z−1)(z 2 +z+1) , 所 以 z 3 =1 的 三 個 根 為 1 ,
−1± 3 i                                                             −1± 3 i
        , 即 1 的 三 次 方 根 ( 立 方 根 ) 為 1 ,                                     。
   2                                                                   2
當 n=4 時 , 因 為 z 4 −1=(z 2 +1)(z 2 −1) , 所 以 1 的 4 次 方 根 為 次 1 , , i 。

但當 n 的次數增加時,像解 z 5 −1=0,我們就不易直接求解,因此必須介紹新的方
法      ,   才     能     順      利         將      1   的       n   次   方   根    找       出       來   。




                                                   ~3−7−17~
(2)              如                      何                      解                          z n =1                  ?
例                                                      子                                                          :
試      解    z 7 =1       之       根       。         (       求    1         的          7         次        方     根     )
考      慮    根        的        絕        對           值       :         |z| 7 =1                 ⇒|z| 7 =1       ⇒|z|=1
考 慮 根 的 輻 角 : arg(z 7 )=arg(1)=0+2kπ , k∈Z⇒7⋅arg(z)= 0+2kπ ⇒arg(z)=

如                        何                             解                             z n =1                       ?
[               解                        法                         一                            ]                 :
設複 數 z 滿足 z n =1 ,令 z =r(cosθ+i sinθ),其中 r=|z|,arg(z)=θ 將 z 代入 z n =1,

可 得 r n (cosnθ+i sinnθ)=1=1⋅(cos0+i sin0) , 則 r=1 且 cosnθ=cos0 , sinnθ=sin0 ,
因 此 r=1 , 且 nθ 與 0 互 為 同 界 角 , 即 nθ=2kπ ⇒θ=                                                     ,k 為整數。
所 以 z n =1 的 根 有 下 列 之 形 式 : z k =cos+i sin , 其 中 k 為 一 整 數 。
但 又 因 為 正 弦 函 數 與 餘 弦 函 數 的 週 期 為 2π , 因 此 k 只 要 代 n 個 連 續 整 數 ,
就可以表示所有的 n 個根,故我們可將 1 的 n 個 n 次方根寫成:

                                                        z k =cos+i       sin      ,      k          =   0,1,2,…,n−1
[               解                        法                         二                            ]                 :
考       慮    根           的       絕         對           值       :          |z n |=1            ⇒|z| n =1       ⇒|z|=1
考 慮 根 的 輻 角 : arg(z n )=arg(1)=0+2kπ , k∈Z⇒n⋅arg(z)= 0+2kπ ⇒arg(z)= 。
結論:
設      解    方        程       式       z n =1(       求       1    的            n       次          方       根     )   ,
則 n 個根 z k =cos+i sin,k = 0,1,2,…,n−1。
例      如    :        z 4 =1       的            解       為       z k =cos+i             sin           ,       k=0,1,2,3
            z 0 =cos0+i       sin0=1 , z 1 =cos+i              sin       =       i , z 2 =cosπ+i             sinπ=−1
      z 3 =cos+i sin = −i,這四個根與前面直接解的根相同。




                                                       ~3−7−18~
1      的        n       次    方       根         記         憶       要      訣          :

    Step1   :   化   極   式   :    將    1   化     成    極       式   1=1(cos0+i     sin0)

    Step2 : 同 界 : 0 的 同 界 角 為                      2kπ   ⇒ 1=1(cos2kπ +i      sin2kπ )

                                      1
Step3 : 開 方 : 將 n 次 方 根 根 視 為 1 n             n 次方根的絕對值為 1,輻角為
                                                        n



        ⇒ z k =cos+i sin, k = 0,1,2,…,n− 1。




                                     ~3−7−19~
8. (1)試求 1 的五個 5 次方根,並將代表它們的點描在坐標平面上。
         (2)解方程式 z4+z3+z2+z+1=0。
         Ans:(1)zk=cos+i sin,k=0,1,2,3,4 (2) zk=cos+i sin,k=1,2,3,4
                                                                      y




                                                                              x




討                                      論                                      :
於上一題中,1 的 5 個 5 次方根依次相連得一個內接於單位圓的正 5 邊形。一般而
言,1 的 n 個 n 次方根恰好是內接於單位圓的正 n 邊形的 n 個頂點。其中一個頂點
為 z 0 =1 , 其 餘 的 頂 點 z 1 , z 2 , … z n−1 分 別 是 z 0 繞 原 點 逆 時 針 在 單 位 圓 上 旋 轉 ,
繞    2    ,     ,     3    ,     …      …     (n−1)    所     形        成   的   。




                                       ~3−7−20~
(3)    如         何          求       複       數           a       的           n         次           方        根         ?
根 據 前 面 1 的 n 次 方 根 之 定 義 方 式 , 可 知 a 的 n 次 方 根 w , w 滿 足 w n =a ,
因     此    z n =a       的       n       個   根       就       是       a       的         n       次        方     根       。
例                                                   子                                                                :
求            1+i                的               7               次                 方                   根              。
考     慮      根       的       絕          對   值       :
                                                                                                                14
                                                            |z| 7 =|1+i|=                   ⇒|z| 7 =       ⇒|z|= 2
考     慮      根          的       輻       角       :       arg(z 7 )=arg(1+i)=+2kπ                   ,
                                                                                                k∈Z
                                                                                                 π
                                                                                                   + 2kπ
⇒7⋅arg(z)=                                                                          +2kπ⇒arg(z)= 4
                                                                                                    7

如                        何                          解                              z n =a                            ?
             [                   解                  法                      一                      ]                  :
設 z= r(cosθ+i sinθ) , 其 中 r=|z| , arg(z)=θ , a=|a|(cosϕ+i sinϕ) , z 滿 足 z n =a 。
所 以 r n (cosnθ+i sinnθ)=|a|(cosϕ+i sinϕ)⇒ r n =|a| 且 cosnθ=cosϕ , sinnθ=sinϕ
即 r= | a | 且 nθ 與 與 互 為 同 界 角 (nθ=ϕ+2kπ)⇒θ= , k 為 整 數 。
    n


由 於 正 弦 函 數 與 餘 弦 函 數 的 週 期 為 2π , 因 此 k 只 要 代 n 個 連 續 整 數 ,
就可以表示所有的 n 個根,故我們可將 a 的 n 個 n 次方根寫成:
                                     z k = | a | (cos+i                             ,
                                          n
                                                                    sin)                          k=0,1,2,…,n−1
[                   解                       法                   二                             ]                   :
                                                                                                          ⇒|z|= | a |
                                                                                                                 n
考     慮       根          的          絕       對       值       :           |z n |=|z| n =|a|
考                慮                  根               的                      輻                      角                  :
arg(z n )=arg(a)=ϕ         +2kπ                                     ,                         k∈Z
                         ϕ + 2kπ
⇒n⋅arg(z)= ϕ+2kπ⇒arg(z)=
                            n




                                                    ~3−7−21~
a    的     n     次      方     根     記      憶          要   訣   :

    Step1 : 化 極 式 : 將 a 化 成 極 式 a=|a|(cosϕ +i sinϕ )

    Step2 : 同 界 : : 的 同 界 角 為 的 +2kπ ⇒ a=a(cos(ϕ +2kπ )+i
sin(ϕ +2kπ ))

   Step3 : 開 方 : n 次 方 根 的 絕 對 值 為
                                                      n   |a|, 輻 角 為

       ⇒ z k = | a | (cos+i sin), k = 0,1,2,…,n− 1。
              n




                                   ~3−7−22~
結                                           論                                           :
z n =a 的解(求 a 的 n 次方根)為 z k = | a | (cos+i sin),k=0,1,2,…,n−1
                                    n




      9. 試解 z6= −8−8,並將代表其根的點畫在坐標平面上,試求此六邊形的面積。

                        4π               4π          
                           + 2kπ            + 2kπ    
                6    cos 3       + i sin  3                           36 108
         Ans:zk= 16        6                6         ,k=0,1,2,3,4,5;
                                                     
                                                     
                                                                    y




                                                                        O              x




         14. (1) 求 1 的 7 次 方 根 , 並 將 它 們 標 示 在 複 數 平 面 上 。
            (2)         解          方          程       式       x 6 +x 5 +x 4 +x 3 +x 2 +x+1=0
            Ans          :         (1)z k =cos+isin          ,              k=0,1,2,3,4,5,6
                  (2)x k = cos+isin ,k=1,2,3,4,5,6


         15. 方程式 x 6 =64 的六個根在高斯平面上的對應點恰可圍成一個正六邊
            形 , (1) 求 其 解 為 _________ 。 (2) 此 六 邊 形 的 面 積 為 ________ 。
                              kπ         kπ
            Ans:(1)2(cos 3 +isin 3 ),k=0,1,2,3,4,5  (2)6


         16. 試 求 試 1+i 的 五 個 5 次 方 根 。 ( 即 解 方 程 式 x 5 +1−i=0)
                          1
            Ans:x k =2 10 (cos + i sin) k=0,1,2,3,4




                                           ~3−7−23~
17. (1)        求         1+i             的            所           有           8           次         方         根          。
                    (2)複數平面上,以 1+i 的所有 8 次方根為頂點的多邊形,其面積為
                    何                                                                                                     ?
                                                                                                     + 2kπ
                                                                                                     π               + 2kπ   π
                    Ans      :    (1)           八       個       根     為        :
                                                                                         16
                                                                                            2 (cos 4       + i sin 4       ),
                                                                                                      8               8
                    k=0,1,2,3,4,5,6,7
                                                                                                                             (2)2 8 32




(4)1       的        n     次       方             根       次       =cos+                i      sin              的     性             質      :
(a)        方 程 式              z n =1    的 根 為                        z k =cos+i           sin , k             =        0,1,2,…,n− 1
[                            說                                  明                                        ]                              :
若      令    若       =z 1 =cos+i        sin          ,       則       z 2 =ω 2     ,        z 3 =ω 3       ,   ...   ,         z n−1 =ω n−1
故 方 程 式 z n =1 的 根 為 1, ω , ,                                   2
                                                                     , ... , ,             n−1
                                                                                                 , 其 中 , =cos+i sin 。

(b) 方 程 式 z n− 1 +z n− 2 +...+z 2 +z+1=0 的 根 為 可 寫 成 的 , , 2 , ... , ,                                                           n− 1
                                                                                                                                        ,
                                            其               中                  其                 =cos+i                sin              。
[                 說                明                      ]                  :
 z −1=(z−1)(z +z +...+z +z+1)=0
    n         n−1 n−2     2

∴ z n =1 的 所 有 根 去 掉 z 0 =1 這 個 根 形 成 方 程 式 z n−1 +z n−2 +...+z 2 +z+1=0 的 根 。


故 方 程 式 z n−1 +z n−2 +...+z 2 +z+1=0 的 根 為 z k =cos+i sin , k = 1,2,…,n−1
       或 寫 成 或 , ,                          2
                                                , ... , ,                      n−1
                                                                                         , 其 中 , =cos+i                          sin 。
(c)        1+ω +ω 2 +ω 3 +...+ω n− 1 =0                 ,            其           中           ,           =cos+i          sin            。
因 為 方 程 式 z n =1 的 根 為 1, ω , , 2 , ... , , n−1 , 其 中 , =cos+i sin 。
所           以            所         n
                                       =1               ,             且                  1+ω+ω 2 +ω 3 +...+ω n−1 =0                     。

(d) z n− 1 +z n− 2 +...+z 2 +z+1=(z−ω )(z−ω 2 )(z−ω 3 )…(z−ω n− 1 ) , 其 中 , =cos+i sin 。
[                            說                                  明                                        ]                              :
因為方程式 z n−1 +z n−2 +...+z 2 +z+1=0 的根為的,, 2 ,...,, n−1 ,其中,=cos+i sin。
所               以                z n−1 +z n−2 +...+z 2 +z+1=(z−ω)(z−ω 2 )(z−ω 3 )…(z−ω n−1 )                                            。




                                                                ~3−7−24~
10. 設設為 x5–1=0 的一虛根,即取的=cos+i sin,則求下列各小題:
                                               y
      5
  (1)ω =?
  (2)1+ω+ω2+ω3+ω4=?
  (3)1+ + + + =?
  (4)x5–1=0,五根為:                                       x
     4    3    2
  (5)x +x +x +x+1=0,四根為:
  (6)因式分解 x4+x3+x2+x+1=
  (7)求(1−ω)(1−ω2)(1−ω3)(1−ω4) =
  (8)求(2+ω)(2+ω2)(2+ω3)(2+ω4) =
  (9)x5=1 的 5 個根在複數平面上依序對應到 A,B,C,D,E 五點
   求求         B =?
  Ans:(1)1 (2)0(3)0 (7)5 (8)11(9)5




11. 在複數平面上,以方程式 x10+x8+x6+x4+x2+1=0 的 10 個虛根為頂點所連成的
                                           y
  10 邊形面積為何? Ans:2+




                                           O       x




                                ~3−7−25~
18. 設              設                =cos+i                   sin                 試           求
         (1)1+ω+ω 2 +ω 3 +ω 4 +ω 5 +ω 6 =                                                         ?
         (2)(1−ω)(1−ω 2 )(1−ω 3 )(1−ω 4 )(1−ω 5 )(1−ω 6 )=                                        ?
         Ans:(1)0 (2)7


     19. 設     設      =cos+i       sin      ,     則       求       下       列       各   小     題     :
         (1)ω 65 +ω 66 +ω 67 +...+ω 365 =       ?                                 (2)+++=         ?
         Ans:(1) 1 (2)2


     20. 滿 足 z 6 +z 4 +z 2 +1=0 諸 根 在 複 數 平 面 上 的 對 應 點 決 定 的 凸 多 邊 形 為
         邊形,面積為                。 Ans:六,

(戊)極坐標

(1)在引進複數的極式時,我們可知要描述複數平面上一點 P(a+bi),除了知道實
 部 a,虛部 b 之外,只要能指出 P 點離原點 O 多遠,及 P 點是哪一個有向角點
 的終邊上,亦可標示出 P 點。
(2)在平面上選定一點 O,再過 O 作一數線 L,以其正向為始邊,繞定點 O 旋轉,
 使 P 點恰在其上。若其旋轉量點,,為一有向角(逆時針為正、順時針為負), OP
 =r,我們就可以利用 r,,來描述 P 點的位置,符號:P[r,θ]。這種表示法就是
 極坐標表示法,其中 O 點稱為該極坐標系的極(或極點),數線 L 稱為極軸。並以
 [r,θ] 為 P 點 的 極 坐 標 。 極 坐 標 從 複 數 的 表 示 形 式 而 來
             標     準      式      :      x+yi⇒        代       表       平       面       坐   標     (x,y)
  極 式:r(cosθ+isinθ)⇒代表極坐標[r,θ]




                                            ~3−7−26~
例     如            :       在           極          坐       Y 標          上        點          P[2,]
               Y
                   P   點   的       直       角     坐        標    為   (2cos    ,       2sin)=(−,1)




                                   X                                       X




例     如       :        在       直       角         坐         標       上       Q(−1        ,       )
                                   設       在          極       坐    標       上        Q[r,θ]
       ⇒r⋅cosθ =−1 且 r⋅sinθ =                         ⇒r=2 且 且         =+2nπ , n 為 整 數
    ⇒Q 點的極坐標可表為 Q[2, +2nπ]
     12. 將六個複數將1+i,1−i,5,,2,,3i,cos−isin:
          (1)求向徑及主輻角
          (2)化為極式
          (3)寫出各點的極坐標
          Ans:(1)(cos+isin) [,] (2)2(cos+isin) [2,]
            (3)5(cos0+isin0)    [5,0] (4)2(cosπ+isinπ) [2,π]
            (5)3(cos+isin) [3,] (6)(cos+isin) [1,]




     13. 設在極坐標中 A[1,]、B[3,],試求=? Ans:




                                               ~3−7−27~
21. 求      下              列           各     點      的      極     坐       標      :
              (1)A(−2,2)                         (2)B(1+,1−)      (3)C(4cos,4sin)(4)D(0,−3)
              Ans:(1)[2,] (2)[2,] (3)[4, ] (4)[3,]


          22. 求     下            列     各           點      的     直   角     坐     標     :
                                                                                      −1
              (1)A[4,]          (2)B[2,]          (3)C[0,]    (4) D[5,−1]   (5)E[3,cos ]
              Ans                   :                               (1)(−2,−2)(2)(,)(3)(0,0)
                (4)(5cos1,−5sin1) (5)(,)


          23. 在 極 坐 標 格 子 圖 上 , 標 出 下 列 各 題 中 之 A 與 B 點 , 並 求 之 長 :
              (1)A 點 的 極 坐 標 為 (1,) , B 點 的 極 坐 標 為 (2,)
              (2)A 點的極坐標為(3,),B 點的極坐標為(4,π) Ans:(1)3 (2)=


                                                 綜合練習
(1) 若複數 z 與之積為與2+2i ,則 z 之主輻角為                                   。 (86 自然組)

(2) 令 z 為複數且 z6=1, z≠1 ,則下列選項何者為真?
    (A) |z|=1(B) z2=1 (C) z3=1 或 z3=-1(D) |z4|=1 (E) 1+z+z2+z3+z4+z5=0 (90 學科)

(3) 如圖,已知 OB=2⋅OA=4,且,AOB=60°                                                      B(z2)

    試求 =                  。                                                y


(4) 試求下列各小題:
          ( 3 + i ) 4 ( 5 − 5i )
    (a)
                 3 + 3i                                                                    A(z1)
                                                                               O                   x
                       (1 + i ) 3 ( a − i ) 2    2
    (b)設 a>0,若                                  = ,求 a=?
                           2 (a − 3i ) 2         3

(5) 化簡下列各小題:
    (a) (b)(−1+i)10(2−2i)8
               π
            +
           1 i tan
               8
(6) 化簡         π 之值為     。
        -
       1 i tan
               8


(7) 設 z=1−cos140°+i sin140°,則(a)|z|=? (b)Arg(z)=?


(8) ∆ABC 的三內角為 A、B、C,請問(cosA+isinA)(cosB+isinB)(cosC+isinC)=?


                                                   ~3−7−28~
(9) 在在ABC 中若為實數,則此三角形的形狀為何?


(10) 設 O 表原點,A (α),B (β) 為複數平面的二點,
               π       π              8π         8π
     α= 2 ( cos + i sin ),, = 3 ( cos    + i sin    ),
               5       5              15         15
     則(a)△OAB 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____。 (b)的長度為______________。


(11) 設|z|=2|z+1|,且 Arg()=,則 z 的極式表示式為何?


(12) 設 z1=2+ai,z2=2b+(2−b)i,其中 a,b 為實數,i=,若|z1|=|z2|,且的輻角為,則
     數對(a,b)=? (85 自)

(13) 設設=cos+i sin,1, ω,ω2,…, ωn−1 為 1 的 n 次方根,證明 zn=α 之 n 個根為
     z0, z0ω,z0ω2,…, z0ωn−1,其中 z0= | α | (cos+i sin),, =arg(α )。
                                  n



(14) 解方程式:(a)x2–i=0 (b)x2=8+6i

(15) 求下列方程式的根:
     (a)x5=−i (b) z6=+ i
     (c) (z+3)6=8−8 i (d)x3−6x2+12x+8=0


(16) 試解(z−1+2i)4=−8−8 之根,並在複數平面上求以四根為頂點所得四方形之面
     積。

(17) 若 z2−2(cos8°)z+1=0,求 z15+=?                                        y
                                                                            A
                                                                B

(18) 設 z1=cos78°+isin78°,z2=cos18°+isin18°
     (a)求複數 z1−z2 的主輻角。
                                                                        O       x
     (b)若(z1−z2)5=a+bi,a,b 為實數,求(a,b)=?


(19) Z = 1 – cos130°+ i sin130°,則下列何者正確?
     (A) | Z | = 2 sin 65°  (B) Arg ( Z ) = 65°  (C) Arg ( Z ) = 335°
     (D) Z 18 為純虛數 (E) Z 36 為實數。

(20) 設設=cos+i sin,試求,2+α4+α6+α8+α10+α12+α14 之值。




                                          ~3−7−29~
(21) 設 z=cosθ +i sinθ≠1,且 z5=1,則
    (a)cos4θ+cos3θ+cos2θ+cosθ=?
    (b)sin4θ+sin3θ+sin2θ+sinθ=?


                                         進階問題
                                                       1+ z
(22) (a)設 z 為一複數, z 為其共軛複數,若|z|=1,求證:                       = z。
                                                       1+ z
    (b)若若= ,求()100 之值。


(23) 設 z=,n 為自然數。
    (a)試求一個 n 最小值使得 zn 為實數。
    (b)求|zn+1−zn|=?
            ∞

    (c)試求 ∑ | z
                  n +1
                         − z n | =? Ans:(a)3 (b) (c)
           n =1




(24) 設 n 為大於 1 的整數,若(1+x)n=a0+a1x+a2x2+…+anxn,
    試求 a0−a2+a4−a6+…之值。


(25) 設 n 為正整數,為= ,求 cosθ +cos2θ +cos3θ +…+cosnθ 之值。


(26) 設設,β 為複數,且滿足為2−2α β +4β2=0 且且0 0,令 P(α),Q(β),,試求,OPQ
    的三邊長之比。


(27) A,B,C,D 表 x4−x2+1=0 的四個根在複數平面上所對應的點,P 點代表 i,試求
    PA、PB、PC、PD 之積。


(28) 設 z1=−6+6i,z2=2+6i,z=t+t i,t 為實數,試求 t 之值使|z−z1|+|z−z2|的值最小?
    並求此最小值?

(29) 設 z 為複數,且|z|=1,試求|z2−z+1|的範圍?


                                    綜合練習解答
          1.


          2. (A) (C) (D) (E)
                                            ~3−7−30~
3. 1+ 3 i


4. (a) (b)


5. (a)+i (b) 220(+i)

        2
6.        (1 i)
       2 +
                   π      π        π           π          π
                   +   cos + i sin
                  1 i tan                 cos + i sin
                   8      8        8           8          8
      [提示:         π =    π        π =      −π             −π ]
            -
           1 i tan     cos − i sin     cos(     ) + i sin(    )
                   8      8        8         8              8


7. (a)2sin70° (b)20°


      [解法]:z=1−cos140°+i sin140°

           =1−(1−2sin270°)+i(2sin70°cos70°)
           =2sin270°+i(2sin70°cos70°)
           =2sin70°(sin70°+i cos70°)
           =2sin70°(cos20°+i sin20°)


8. −1


9. 直角三角形



10. (a) (b) [提示:在複數平面上,考慮極式的意義去求解]


       2          7π        7π
11.        (cos      + i sin )
       3           6         6


12. (, )




                                 ~3−7−31~
13. zn=α的根為 zk= | α | (cos+i sin)= | α | (cos+isin)(cos+isin)= | α |
               n                  n                           n




   (cos+isin)[(cos+isin)]k= | α | (cos+isin)⋅ωkk=0,1,2,…,n−1 其中其=cos+i
                           n




   sin。


14. (a)±(+i) (b)±(3+i)

   [提示:可以令 a+bi 為根,代入方程式,比較實部與虛部,再解

   a,b]

                 −π
                      + 2kπ                    −π
                                                    + 2kπ
         5
15. (a) 2 (cos
                  6
                            + i sin             6
                                                          ) k=0,1,2,3,4
                       5                             5     ,
                        5π       + 2kπ        5 π + 2kπ

        (b) z k = cos                  + i sin 6
                             6

                                  6                6    ,k=0,1,2,3,4,5
                                     5π       + 2kπ        5 π + 2kπ

        (c) zk=−3+ 16 ( cos
                  6                       3
                                                    + i sin 3        ),k=0,1,2,3,4,5
                                               6                6
                                  π + 2kπ         π + 2kπ
                 3
        (d)x=2+ 2 2 (cos                  + i sin         ) k=0,1,2
                                     3               3     ,

        [提示:原方程式可化為(x−2)3=−16]


                   kπ π           kπ π
16. zk=1+2i+2[cosθ( 2 + 3 )+i sin( 2 + 3 )],k=0,1,2,3;8



17. −1 [提示:應用例題 8 的結果]


18. (a)138° (b)(,)


19. (A)(C)(D)(E) {提示:參考例題 3


20. 0


21. (a)−1 (b)0 [提示:仿照例題 7 的方法]


                                              ~3−7−32~
22. (a)利用利 z =|z|2=1

                       1 + z z (1 + z ) z (1 + z )
                     ⇒ 1 + z = z + z ⋅ z = z + 1 = z (b)令 z=cosθ +i sinθ ,再利用(a)的結

                             3 1
                     論得() = 2 + 2 i 。
                         100




               23.

[提示:(a)z==(cos+i sin)⇒z n =() n (cos+isin) 為實數                             sin=0 ⇒n=3k,k 為整數
                                                         ∞                         ∞
                                                                                         3
(b) |z n+1 −z n |=|z n (z−1)|=|z n ||z−1|=|z| n |z−1|=() n ⋅=(c) ∑ | z − z | = ∑ n +1 =
                                                                      n +1    n

                                                                 n =1             n =1 2


                            nπ
                       n

               24. 2 cos
                       2
                               [   i   (1+x)n 中,再考慮(1+i)n 的實部即為
                             4 提示:將 代入
                     a0−a2+a4−a6+…]


               25. [提示:令 z=cosθ+i sinθ,考慮 z+z2+…+zn= 的實部。]



               26. OP:OQ:PQ=2:1: [提示:提2−2α β +4β2=0 ⇒()2−2()+4=0


                     ⇒=1±i (a)=1+i=2(cos+isin) ⇒α=β⋅[2(cos+isin)] ⇒|α|=2|β|且且QOP=。

                     (b) =1−i=2(cos+isin) ⇒α=β⋅[2(cos+isin)] ⇒|α|=2|β|且且QOP=]



               27. 3[提示:因為 A,B,C,D 表 x4−x2+1=0 的四個根,且令


                     A(z1)、 2)、 3)、 4),所以 x4−x2+1=0 有四個根 zk,k=1,2,3,4,,
                           B(z C(z D(z

                     x4−x2+1=(x−z1)(x−z2)(x−z3)(x−z4)⇒
                     PA⋅PB⋅PC⋅PD=|i−z1||i−z2||i−z3||i−z4|=|(i−z1)(i−z2)(i−z3)(i−z4)|=|i4−i2+1|=3]




               28. t=3,4[提示:|z−z1|+|z−z2|可視為在直線 x−y=0 的點 P(t,t)到


                     A(−6,6)、B(2,6)的距離和]


                                               ~3−7−33~
29. 0≤|z2−z+1|≤3 [提示:z2−z+1=(z−)2+ ||z−|2−|≤|(z−)2+|≤|(z−)2|+, 當 z=−1

           2
   時,(z−) +=3 為最大值,當 z=+i 時,有最小值 0]




                          ~3−7−34~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3 7複數的極式

Similar to 3 7複數的極式 (20)

2 4複數
2 4複數2 4複數
2 4複數
 
3 4和積互化
3 4和積互化3 4和積互化
3 4和積互化
 
2 2廣義角三角函數
2 2廣義角三角函數2 2廣義角三角函數
2 2廣義角三角函數
 
學測公式
學測公式學測公式
學測公式
 
Part 6 2010
Part 6 2010Part 6 2010
Part 6 2010
 
S100-15北市北一女中
S100-15北市北一女中S100-15北市北一女中
S100-15北市北一女中
 
3 3倍角公式
3 3倍角公式3 3倍角公式
3 3倍角公式
 
指考甲公式
指考甲公式指考甲公式
指考甲公式
 
1 3對數
1 3對數1 3對數
1 3對數
 
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
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
通信网第二三章习题答案
 
3 2和角公式
3 2和角公式3 2和角公式
3 2和角公式
 
2 3平面方程式
2 3平面方程式2 3平面方程式
2 3平面方程式
 
指考乙公式
指考乙公式指考乙公式
指考乙公式
 
Dunbar’s conjecture for planar graphs
Dunbar’s conjecture for planar graphsDunbar’s conjecture for planar graphs
Dunbar’s conjecture for planar graphs
 
曲線弧長
曲線弧長曲線弧長
曲線弧長
 
3 1矩陣列運算
3 1矩陣列運算3 1矩陣列運算
3 1矩陣列運算
 
1 4錐線與直線的關係
1 4錐線與直線的關係1 4錐線與直線的關係
1 4錐線與直線的關係
 
Sect14 1
Sect14 1Sect14 1
Sect14 1
 
Pairing for beginneer
Pairing for beginneerPairing for beginneer
Pairing for beginneer
 
2 2有理數實數
2 2有理數實數2 2有理數實數
2 2有理數實數
 

More from leohonesty0814 (20)

%A5%7 c%a6~%af%c5 %ae%d5%b6%e9%ac%f5%ba%f1%bfo
%A5%7 c%a6~%af%c5 %ae%d5%b6%e9%ac%f5%ba%f1%bfo%A5%7 c%a6~%af%c5 %ae%d5%b6%e9%ac%f5%ba%f1%bfo
%A5%7 c%a6~%af%c5 %ae%d5%b6%e9%ac%f5%ba%f1%bfo
 
3 3數學歸納法
3 3數學歸納法3 3數學歸納法
3 3數學歸納法
 
3 3期望值
3 3期望值3 3期望值
3 3期望值
 
3 3克拉瑪公式
3 3克拉瑪公式3 3克拉瑪公式
3 3克拉瑪公式
 
3 2機率
3 2機率3 2機率
3 2機率
 
3 2無窮等比級數
3 2無窮等比級數3 2無窮等比級數
3 2無窮等比級數
 
3 2行列式
3 2行列式3 2行列式
3 2行列式
 
3 1樣本空間
3 1樣本空間3 1樣本空間
3 1樣本空間
 
3 1三角函數圖形
3 1三角函數圖形3 1三角函數圖形
3 1三角函數圖形
 
2 4空間中的直線
2 4空間中的直線2 4空間中的直線
2 4空間中的直線
 
2 4三角測量
2 4三角測量2 4三角測量
2 4三角測量
 
2 4二項式定理
2 4二項式定理2 4二項式定理
2 4二項式定理
 
2 3組合
2 3組合2 3組合
2 3組合
 
2 3正弦餘弦定理
2 3正弦餘弦定理2 3正弦餘弦定理
2 3正弦餘弦定理
 
2 3平面坐標系
2 3平面坐標系2 3平面坐標系
2 3平面坐標系
 
2 2排列
2 2排列2 2排列
2 2排列
 
2 2空間向量
2 2空間向量2 2空間向量
2 2空間向量
 
2 1整數
2 1整數2 1整數
2 1整數
 
2 1銳角三角函數與基本關係
2 1銳角三角函數與基本關係2 1銳角三角函數與基本關係
2 1銳角三角函數與基本關係
 
2 1計數原理
2 1計數原理2 1計數原理
2 1計數原理
 

3 7複數的極式

  • 1. §3−7 複 數 的 極 式 (甲)複數的極式 第一冊中,我們曾引進了複數系,有了複數系之後,使得一元二次方程式有了圓 滿的結果,更一般而言,一元 n 次方程式都有 n 個複數根(包括重根)。在第一冊中, 我們知道複數都是呈 x+yi 的形式,這一單元我們要介紹複數的另一個表示法—極 式 ,並藉以探討複數 n 次方根的問題。 (1) 複 數 平 面 複 數 是 表 示 成 x+yi(x,y 為 實 數 ) 的 數 , 我 們 將 複 數 x+yi 對 應 坐 標 平 面 上 的 點 P(x,y),我們發現這種對應是一對一的對應。即任一個複數都可找到坐標平面上唯 一一點與之對應,反之,給定坐標平面上一個點,可找到唯一一個複數與之對應 。 這種與複數對應的平面稱為複數平面,x 軸又稱實 軸 ,y 軸又稱為虛 軸 。而我們也 可 以 說 複 數 平 面 上 點 y 的 複 數 坐 標 為 x+yi 。 P 例 如 : x 軸 上 的 點 (−3,0) , 代 表 實 數 , 3 , y 軸 上 的 點 (0,6) 代 表 純 虛 數 6i , 點 (−4,6) 代 P(x+yi) 表 代 4+6i 。 r (2) 絕 對 值 與y 輻 角 θ O x x 設 複 數 z=x+yi(x,y ∈R) , 可 在 複 數 平 面 上 找 到 一 點 P(x,y) 與 之 對 應 。 令 =r , 並 以 , 表 示 一 以 x 軸 正 向 為 始 邊 , 為 終 邊 的 有 向 角 。 則 r,θ與 x,y 有以下的關係:x=r cosθ ,y=r sinθ ,r=,tanθ= ~3−7−1~
  • 2. 絕 對 值 : r=|z|=|x+yi|= 稱 為 複 數 x+yi 的 絕 對 值 ( 或 向 徑 ) 。 輻 角 : 以 x 軸的正向為始邊, OP 為終邊所形成之廣 義 有 向 角 廣,稱為複數 z 的輻 角 , 符號記為:arg(z)。特別是當 0≤θ<2π時,我們稱此時的輻角時為主 輻 角 ,符號記 為 Arg(z) 。 例 如 : z=3 , |z|=3 , arg(z)=0+2kπ ,k 為 整 數 ; Arg(z)=0 z=1+ , |z|=2 , arg(z)=+2kπ ,k 為 整 數 ; Arg(z)= z=−5i , |z|=5 , arg(z)=+2kπ ,k 為 整 數 ; Arg(z)= 例 如 : 請 完 成 下 表 : ~3−7−2~
  • 3. +i −+i 3i −2 對應點坐標 絕對值 r ~3−7−3~
  • 4. 主輻角 Argz ~3−7−4~
  • 5. (3) 複 數 的 極 式 : 根 據 前 面 的 定 義 , 可 得 z=x+yi=r(cosθ+i sinθ) , 其 中 r=|z|= , , =arg(z) , 我 們 稱 z= r(cosθ +i sinθ ) 為 複 數 的 極 式 。 注 意 : (a)若 若 為 z 之 輻 角 , 則 之 +2kπ (k∈ Z)亦 為 複 數 z 的 輻 角 。 若 0≤θ <2π , 則 此 時 的 的 為 主 輻 角 , 因 此 主 輻 角 只 有 一 個 , 而 輻 角 卻 有 無 限 多 個 。 (b)複 數 z 的 極 式 z= r(cosθ +i sinθ )中 , 須 注 意 r≥ 0, 而 角 度 必 須 相 同 , 且 以 cosθ 為 實 部 , sinθ 為 虛 部 。 例 如 z=− 2(cos35 ° +isin35 ° ), z=2(sin15 ° +icos15 ° ), z=4(cos30 ° − isin30 ° )均 不 為 極 式 。 1. 一般式化極式 將下列各複數化成極式: (1)−3 (2)−5i (3)−2+2i (4)1−i (5) Ans:(1) −3=3(cosπ+i sinπ) (2)−5i=5(cos+i sin) (3) −2+2i=2(cos+i sin) (4)2(cos + i sin) (5) (cos+i sin) y −2+2i −3 1− −5i ~3−7−5~
  • 6. 2. 一般式化極式 將下列各複數化成極式: (1)cos560°−i sin160° (2)sin25°+i cos25° (3)cos70°−i sin70° Ans:(1)cos200°+i sin200° (2)cos65°+i sin65° (3)cos(−70°)+i sin(−70°) 解題要訣: (a)題目中所給的數在第幾象限? (b)在該象限中以何角度取代題中所給的角度而不改變原數的值? 1. 將 下 列 複 數 化 成 極 式 : (1)z=−3+3i (2)z=4 (3)z= −2i (4) 2−2i (5) −1+() i Ans : (1)z=3(cos+isin) (2)z=4(cos0+isin0) (3)z=2(cos+isin) (4) 4(cos+isin) (5) ()(cos+isin) 2. 試 求 下 列 各 複 數 的 極 式 : (1)z=sin20 ° +i cos20 ° (2)z=cos135 ° −isin45 ° (3)z= −3(cos25 ° +i sin25 ° ) (4)3(sin+icos) (5)3(cosθ −i sinθ ) (6)sin200°–icos160° Ans : (1)z=cos70°+i sin70° (2)z=cos225°+i sin225°(3)z=3(cos205°+i sin205°) (4) 3(cos+isin) (5) 3[cos(−θ )+isin(−θ )] (6) cos110°+isin110° (乙)複數的乘除與棣美弗定理 ~3−7−6~
  • 7. 第 一 冊 曾 學 過 複 數 的 乘 法 , 例 如 (4+3i)(3+2i)=4(3+2i) +3i(3+2i)=6+17i,過程中我們基本上用到的原理是複數乘法對加法 的分配律。若我們將複數用極式來表示,那麼複數乘法除法會不會有 不一樣的形式呢? ~3−7−7~
  • 8. C(z1⋅z2) B(3i(z2)) A(4z2) θ z2 ϕ O 以 (4+3i)(3+2i) 為 例 , 設 z 1 =4+3i=5(cosθ+i sinθ) , z 2 =3+2i=(cosϕ+i sinϕ) 因 為 z 1 ⋅z 2 =(4+3i)(3+2i)=4(3+2i)+3i(3+2i)=4z 2 +3i(z 2 ) 由 上 圖 , 可 以 看 出 A 、 B 分 別 代 表 複 數 4z 2 、 3i(z 2 ) , 且 , ; 又因為 z 1 ⋅z 2 =4z 2 +3i(z 2 ),所以矩形 AOBC 的頂點 C 代表複數 z 1 ⋅z 2 。 考 慮 z1z2 的 絕 對 值 與 輻 角 : |z 1 z 2 | 2 = 2 = 2 + 2 =|4z 2 | 2 +|3i⋅z 2 | 2 =16|z 2 | 2 +9|z 2 | 2 ==25|z 2 | 2 =|z 1 | 2 |z 2 | 2 因為 z 1 =4+3i,所以,AOC=θ為 z 1 的輻角,所以從上圖可以得知 z 1 z 2 的 輻 角 為 的 +ϕ 由前面的分析,可 以 得 知 兩 個 複 數 z 1 、z 2 的 乘 積 z 1 z 2 的 絕 對 值 為 兩 複 數 z 1 、z 2 的 絕 對 值 相 乘 , 而 z 1 z 2 的 輻 角 為 兩 複 數 z 1 、z 2 的 輻 角 相 加 。 這個結果對於使用複數的極式來做乘法與除法的計算就會有很大的 便利性,例如想求(1+i) 10 的值,如果用第一冊的方法,我們必須將 (1+i)連乘 10 次,過程繁複,不容易算出結果,但是 =1+i=2(cos + i sin),根據前面的結果,這 10 個複數相乘,絕 對 值 自 乘 10 次 , 而 輻 角 自 加 10 次 ,於是(1+i) 10 的絕對值=2 10 ,而(1+i) 10 的輻角為,因 此(1+i) 10 =2 10 (cos+i sin)。這個結果就是棣美弗定理。接下來,我們就 將 上 面 的 結 果 加 以 一 般 化 。 ~3−7−8~
  • 9. (1) 複 數 的 乘 除 : 定 理 1 : 若 設 z 1 =r 1 (cosθ 1 +i sinθ 1 ) , z 2 =r 2 (cosθ 2 +i sinθ 2 ) , 其 中 r k =| zk| , , k =arg(z k ) , k=1,2 則 z 1 ⋅ z 2 =r 1 ⋅ r 2 (cos(θ 1 +θ 2 )+isin(θ 1 +θ 2 )) [絕 對 值 相 乘 , 輻 角 相 加 ] 證 明 : z 1 ⋅z 2 =[ r 1 (cosθ 1 +i sinθ 1 )]⋅[ z 2 =r 2 (cosθ 2 +i sinθ 2 )] =r 1 ⋅r 2 [(cosθ 1 cosθ 2 −sinθ 1 sinθ 2 )+i(sinθ 1 cosθ 2 +sinθ 2 cosθ 1 )] =r 1 ⋅r 2 [cos(θ 1 +θ 2 )+i sin(θ 1 +θ 2 )] 定 理 2 : 若 z=r(cosθ +i sinθ ) , z≠ 0 , 則 =(cos(−θ )+isin(−θ )) 證 明 : = = =(cosθ−i sinθ) =(cos(−θ)+i sin(−θ)) 定 理 3 : 若 設 z 1 =r 1 (cosθ 1 +i sinθ 1 ) , z 2 =r 2 (cosθ 2 +i sinθ 2 ) , z 2 ≠ 0 其 中 r k =| zk| , , k =arg(z k ) , z1 r1 k=1,2 則 z = r ((cos(θ 1 −θ 2 )+i sin(θ 1 −θ 2 )) [絕 對 值 相 除 , 輻 角 相 減 ] 2 2 證 明 : = z 1 ()=[r 1 (cosθ 1 +i sinθ 1 )]⋅[]( 由 定 理 2) =[r 1 (cosθ 1 +i sinθ 1 )]⋅[(cos(−θ 2 )+i sin(−θ 2 ))] ( 由 定 理 1) r1 = ((cos(θ 1 −θ 2 )+i sin(θ 1 −θ 2 )) r2 例 如 : z 1 =2(cos15 ° +i sin15 ° ) , z 2 =3(cos105 ° +i sin105 ° ) ⇒ z 1 ⋅z 2 =6(cos120 ° +i sin120 ° ), = (cos90 ° +i sin90 ° ) (2) 棣 美 弗 定 理 : ~3−7−9~
  • 10. 若 z=r(cosθ +i sinθ ) , 則 z n =r n (cosnθ +i sinnθ ) , 其 中 n 為 整 數 。 例 子 : (cosθ +i sinθ) 2 =(cosθ +i sinθ)(cosθ+i sinθ) ( 由 定 理 1) =cos(θ+θ)+i sin(θ+θ) =cos2θ+i sin2θ 例 子 : (cosθ +i sinθ) −2 =[(cosθ +i sinθ) −1 ] 2 ( 由 定 理 2) =[cos(−θ)+i sin(−θ)] 2 ( 由 定 理 1) =cos(−2θ)+i sin(−2θ) [ 證 明 ] : (A) 當 n 是 正 整 數 時 , 用 數 學 歸 納 法 證 明 之 。 Step1 : n=1 時 , z 1 =r 1 (cosθ+i sinθ) Step2 : 若 設 n=k 時 原 式 成 立 , 即 z k =r k (coskθ+i sinkθ) 則 當 n=k+1 時 , z k+1 =z k ⋅z=[ r k (coskθ+i sinkθ)][ r 1 (cosθ+i sinθ)] ⇒z k+1 =r k+1 (coskθ⋅ cosθ− sinkθ⋅ sinθ)+i(sinkθ⋅ cosθ+ coskθ⋅ sinθ) ⇒z k+1 =r k+1 (cos(k+1)θ+i sin(k+1)θ) 則 當 n=k+1 時 , 原 式 成 立 。 (B) 當 n 是 非 正 整 數 時 : (1) 再 證 n=0 時 , 亦 成 立 。 ∵z 0 =1 , r 0 (cos0+isin0)=1⇒ 成 立 。 (2)n 為 負 整 數 時 , 令 n=−m , m正 整 數 為 1 z n =z −m == m r (cos mθ + i sin mθ ) = (cos(−m θ)+i sin(−m θ)) =r −m (cos(−m θ)+i sin(−m θ)) =r n (cosnθ+i sinnθ) ~3−7−10~
  • 11. 3. 化簡下列各小題: (1) (2)()12 (3)(−i)3(+i)6(−1−i)8 (4) (sin15°+icos15°)10 Ans:(1) − + i (2) (3)−128 (4) +i 3. 設 z 1 =-i , z 2 =-3+3i , z 3 =1+i , 求 (1)z 1 ×z 2 (2) 之極式 Ans:(1)6(cos+isin) (2)6(cos+isin) 4. 求 下 列 各 式 的 值 : (1)[(cos20°+isin20°)(cos10°+isin10°)] 7 =_________ 。 Ans : +i (2)=_________ 。 Ans : + i (sin 65 +i cos 65 ) cos 4 +i sin 4 )  (  4   7 (3) =__________。Ans::i (cos 7 -i sin 7 )  16 5. 求 下 列 各 式 的 值 : (1)() 6 (2) (3) () 10 (4)(sin20 ° −i ° 15 cos20 ) Ans:(1)−8 (2)+i (3)−i (4) +i 6. 設 x= , 試 求 1+x+x 2 +x 3 +...+x 84 = ? Ans : 1 [提示]:1+x+x 2 +x 3 +...+x 84 = ,利用棣美弗定理求 x 85 的值。 (丙)複數在幾何與三角的應用 ~3−7−11~
  • 12. (A) 複 數 運 算 的 幾 何 意 義 : (1) 複 數 絕 對 值 的 幾 何 意 義 : 複 數 z=a+bi 的 絕 對 值 定 義 為 複 數 z 到 原 點 O 的 距 離 的 |z|=|a+bi|= 複 數 平 面 上 有 兩 個 點 P(z) 、 Q(w) , 其 中 z=a+bi 、 w=c+di ⇒=|z−w| 。 (2) 複 數 加 減 法 的 幾 何 意 義 : 如圖,若設 z=a+bi,w=c+di,而複數平面上 A、B 兩點的複數坐標為 A(z)、B(w) 則 C 點 、 E 點 的 複 數 坐 標 分 別 為 C(z+w) 、 y E(z−w) 。 C(z+w) 其 中 OACB 、 OAED 是 平 行 四 邊 形 。 B(w) A(z) O(0) x E(z − w) D(−w) (3) 複 數 乘 法 的 幾 何 意 義 : 設 z=r(cos+i sinθ) , w=s(cosϕ+i sinϕ) , 其 中 r>0 且 s>0 根 據 複 數 乘 法 的 原 則 z⋅w= r⋅ s(cos(θ+ϕ)+i sin(θ+ϕ)) 令 P(z) 、 R(zw) (a)旋轉運動: ~3−7−12~
  • 13. s=1 , z⋅w=z⋅(cosϕ+i sinϕ) 此 時 |zw|=|z||w|=|z| , 且 , +ϕ 可 以 為 zw 的 輻 角 。 因 此 = 且 以 為 始 邊 , 為 終 邊 的 方 向 角 為 且 結 論 : R 點 是 由 P 點 繞 原 點 O 旋 轉 角 度 旋 得 到 的 , 當 當 >0 時 , 逆 時 針 旋 轉 ; 當 時 <0 時 , 順 時 針 旋 轉 y y R(zw) P(z) P(z) R(zw ϕ ϕ ) y O O x x B ϕ>0 ϕ<0 π A 6 O 例 如 : x 若 複 數 平 面 上 , A 點 所 對 應 的 複 數 為 z , B 點 代 表 的 複 數 為 z⋅(cos+i sin) , 則 A 點 繞 原 點 旋 轉 得 到 B 點 。 (b) 伸 縮 運 動 : 設 設 =0 時 , 即 w=s , zw=sz , 其 中 s 為 正 實 數 此 時 |zw|=s|z| , 且 , 可 以 為 zw 的 輻 角 。 因 此 =s , 且 方 向 角 為 , , y 結論:R 點是由 P 點以原點 O 為伸縮中心,伸縮 s 倍得到的點。 y R P P R O x O x 0<s<1 s>1 ~3−7−13~
  • 14. y B A O x 例 如 : 若 複 數 平 面 上 , A 點 所 對 應 的 複 數 為 z , B 點 所 代 表 的 複 數 2z , 則 A 點 以 原 點 為 伸 縮 中 心 , 伸 縮 2 倍 , 可 得 B 點 。 (c) 旋 轉 與 伸 縮 : 設 z=r(cos+i sinθ) , w=s(cosϕ+i sinϕ) , 其 中 r>0 且 s>0 根 據 複 數 乘 法 的 原 則 z⋅w= r⋅ s(cos(θ+ϕ)+i sin(θ+ϕ)) 由 (a)(b) 的 說 明 , 可 知 =|zw|=|z||w|=rs=s , 且 , +ϕ 為 zw 的 輻 角 。 結 論 : R 點是由 P 點繞原點 O 旋轉角度旋,再以原點 O 為伸縮中心,伸縮 s 倍得到的點 例 如 : 若 複 數 平 面 上 , A 點 所 對 應 的 複 數 為 z , B 點 所 代 表 的 複 數 z⋅[2(cos + i sin)] 則 A 點繞原點旋轉,再以原點為伸縮中心,伸縮 2 倍得到 B 點。 y B A' A O x ~3−7−14~
  • 15. 4. 右圖是一正方形 OABC,已知 A(2+i),試求 B、C 點的複數坐標。 Ans:B(1+3i)、C(−1+2i) B C A O 7. 若 (4+3i)(cosθ+i sinθ) 為 小 於 0 的 實 數 , 則 則 是 第 幾 象 限 角 ? (1) 第一象限角 (2) 第二象限角 (3) 第三象限角 (4) 第四象限角 (5)條 件不足,無法判斷。 (2003 學科) Ans:(2) 8. 如圖,給定 z 點的位置,且|z|=2,試描繪出的位置。 y z 9. 試 說 明 滿 足 下 列 各 式 的 複 數 z 所 代 表 的 幾 何 意 義 : (1) |z−4i|=|z+1−3i| (2)|z−(1+2i)|=4 O 1 x Ans:(1)直線 (2)圓 (B) 已 知 一 個 複 數 的 絕 對 值 與 輻 角 , 可 以 求 出 這 個 複 數 : 5. (1)已知|z|=3,Argz= ,求 z=?Ans:z= + i (2)已知||=3,Arg = ,求 z=?Ans:z= 10. a,b 為 實 數 , 為 =1+bi , , = , 若 |α|=|β| , 且 Arg()= , 則 a= ? b= ? Ans:a=−1,b= ~3−7−15~
  • 16. (C) 複 數 在 三 角 函 數 的 應 用 : 三 倍 角 公 式 的 證 明 : sin3θ=3sinθ −4sin 3 θ , cos3θ=4cos 3 θ−3cosθ 。 考 慮 (cosθ +i sinθ) 3 =cos3θ +i sin3θ , (cosθ +i sinθ) =cos θ+3(cosθ) (i 3 3 2 sinθ)+3(cosθ)(i 2 sinθ) +(i sinθ) 3 =cos 3 θ−3sin 2 θcosθ+i(3cos 2 θ⋅sinθ−sin 3 θ) = cos3θ +i sin3θ ⇒cos3θ= cos 3 θ−3sin 2 θcosθ=cos 3 θ−3(1−cos 2 θ)cosθ=4cos 3 θ−3cosθ 。 ⇒sin3θ=3cos 2 θ⋅sinθ−sin 3 θ=3(1−sin 2 θ)sinθ−sin 3 θ=3sinθ −4sin 3 θ 6. 設設=,n 為大於 1 的正整數,試證: n n ∑ cos kθ = 0 且 ∑ sin kθ = 0 。 k =1 k =1 (Hint:令 z=cosθ +i sinθ ,考慮 z+z2+…zn 的實部與虛部。) 1 7. 設 n ∈ N,x+=2cosθ,證明:xn+ x n =2cosnθ。 [解法]: (1) x+=2cosθ ⇒ x2-(2cosθ)x+1=0 ⇒ x=cosθ ± isinθ (2)當 x=cosθ+isinθ時 1 -  xn+ x n =(cosθ+isinθ)n+(cosθ+isinθ) n =cosnθ+isinnθ+cos(-nθ)+isin(-nθ) =cosnθ+isinnθ+cosnθ-isinnθ=2cosnθ 當 x=cosθ-isinθ時 1 -  xn+ x n =[cos(--)+isin(--)]n+[cos(--)+isin(--)] n =cos(-nθ)+isin(-nθ)+cosnθ+isinnθ=2cosnθ ~3−7−16~
  • 17. 11. 利 用 棣 美 弗 定 理 證 明 : cos4θ =8cos 4 θ −8cos 2 θ −1,sin4θ =4sinθ cosθ −8sin 3 θ cosθ 12. 若 z 為 複 數 , 且 滿 足 z+= , 則 z 101 +=____ 。 Ans : – 1 13. 設 n∈N , 使 (+i) n 是 一 個 純 虛 數 的 n , 最 小 的 是 多 少 ? Ans : 3 +i=2(+i )=2(cos+i sin) (+i) n =2 n (cos+i sin) 為 純 虛 數 , 則 cos=0 且 sin≠0 ⇒n=3 為 最 小 值 。 (丁)求複數的 n 次方根 (1)1 的 n 次 方 根 : 設 w 為 1 的 n 次 方 根 , 則 w n =1 。 因 此 方 程 式 z n =1 的 n 個 根 ( 代 數 基 本 定 理 ) 都 是 1 的 n 次 方 根 。 例 如 : 當 n=2 時 , z 2 −1=0 兩 根 為 1 , , 1 所 以 1 的 二 次 平 方 根 ( 平 方 根 ) 為 為 1 。 當 n=3 時 , 解 z 3 −1=0 , 因 為 z 3 −1=(z−1)(z 2 +z+1) , 所 以 z 3 =1 的 三 個 根 為 1 , −1± 3 i −1± 3 i , 即 1 的 三 次 方 根 ( 立 方 根 ) 為 1 , 。 2 2 當 n=4 時 , 因 為 z 4 −1=(z 2 +1)(z 2 −1) , 所 以 1 的 4 次 方 根 為 次 1 , , i 。 但當 n 的次數增加時,像解 z 5 −1=0,我們就不易直接求解,因此必須介紹新的方 法 , 才 能 順 利 將 1 的 n 次 方 根 找 出 來 。 ~3−7−17~
  • 18. (2) 如 何 解 z n =1 ? 例 子 : 試 解 z 7 =1 之 根 。 ( 求 1 的 7 次 方 根 ) 考 慮 根 的 絕 對 值 : |z| 7 =1 ⇒|z| 7 =1 ⇒|z|=1 考 慮 根 的 輻 角 : arg(z 7 )=arg(1)=0+2kπ , k∈Z⇒7⋅arg(z)= 0+2kπ ⇒arg(z)= 如 何 解 z n =1 ? [ 解 法 一 ] : 設複 數 z 滿足 z n =1 ,令 z =r(cosθ+i sinθ),其中 r=|z|,arg(z)=θ 將 z 代入 z n =1, 可 得 r n (cosnθ+i sinnθ)=1=1⋅(cos0+i sin0) , 則 r=1 且 cosnθ=cos0 , sinnθ=sin0 , 因 此 r=1 , 且 nθ 與 0 互 為 同 界 角 , 即 nθ=2kπ ⇒θ= ,k 為整數。 所 以 z n =1 的 根 有 下 列 之 形 式 : z k =cos+i sin , 其 中 k 為 一 整 數 。 但 又 因 為 正 弦 函 數 與 餘 弦 函 數 的 週 期 為 2π , 因 此 k 只 要 代 n 個 連 續 整 數 , 就可以表示所有的 n 個根,故我們可將 1 的 n 個 n 次方根寫成: z k =cos+i sin , k = 0,1,2,…,n−1 [ 解 法 二 ] : 考 慮 根 的 絕 對 值 : |z n |=1 ⇒|z| n =1 ⇒|z|=1 考 慮 根 的 輻 角 : arg(z n )=arg(1)=0+2kπ , k∈Z⇒n⋅arg(z)= 0+2kπ ⇒arg(z)= 。 結論: 設 解 方 程 式 z n =1( 求 1 的 n 次 方 根 ) , 則 n 個根 z k =cos+i sin,k = 0,1,2,…,n−1。 例 如 : z 4 =1 的 解 為 z k =cos+i sin , k=0,1,2,3 z 0 =cos0+i sin0=1 , z 1 =cos+i sin = i , z 2 =cosπ+i sinπ=−1 z 3 =cos+i sin = −i,這四個根與前面直接解的根相同。 ~3−7−18~
  • 19. 1 的 n 次 方 根 記 憶 要 訣 : Step1 : 化 極 式 : 將 1 化 成 極 式 1=1(cos0+i sin0) Step2 : 同 界 : 0 的 同 界 角 為 2kπ ⇒ 1=1(cos2kπ +i sin2kπ ) 1 Step3 : 開 方 : 將 n 次 方 根 根 視 為 1 n n 次方根的絕對值為 1,輻角為 n ⇒ z k =cos+i sin, k = 0,1,2,…,n− 1。 ~3−7−19~
  • 20. 8. (1)試求 1 的五個 5 次方根,並將代表它們的點描在坐標平面上。 (2)解方程式 z4+z3+z2+z+1=0。 Ans:(1)zk=cos+i sin,k=0,1,2,3,4 (2) zk=cos+i sin,k=1,2,3,4 y x 討 論 : 於上一題中,1 的 5 個 5 次方根依次相連得一個內接於單位圓的正 5 邊形。一般而 言,1 的 n 個 n 次方根恰好是內接於單位圓的正 n 邊形的 n 個頂點。其中一個頂點 為 z 0 =1 , 其 餘 的 頂 點 z 1 , z 2 , … z n−1 分 別 是 z 0 繞 原 點 逆 時 針 在 單 位 圓 上 旋 轉 , 繞 2 , , 3 , … … (n−1) 所 形 成 的 。 ~3−7−20~
  • 21. (3) 如 何 求 複 數 a 的 n 次 方 根 ? 根 據 前 面 1 的 n 次 方 根 之 定 義 方 式 , 可 知 a 的 n 次 方 根 w , w 滿 足 w n =a , 因 此 z n =a 的 n 個 根 就 是 a 的 n 次 方 根 。 例 子 : 求 1+i 的 7 次 方 根 。 考 慮 根 的 絕 對 值 : 14 |z| 7 =|1+i|= ⇒|z| 7 = ⇒|z|= 2 考 慮 根 的 輻 角 : arg(z 7 )=arg(1+i)=+2kπ , k∈Z π + 2kπ ⇒7⋅arg(z)= +2kπ⇒arg(z)= 4 7 如 何 解 z n =a ? [ 解 法 一 ] : 設 z= r(cosθ+i sinθ) , 其 中 r=|z| , arg(z)=θ , a=|a|(cosϕ+i sinϕ) , z 滿 足 z n =a 。 所 以 r n (cosnθ+i sinnθ)=|a|(cosϕ+i sinϕ)⇒ r n =|a| 且 cosnθ=cosϕ , sinnθ=sinϕ 即 r= | a | 且 nθ 與 與 互 為 同 界 角 (nθ=ϕ+2kπ)⇒θ= , k 為 整 數 。 n 由 於 正 弦 函 數 與 餘 弦 函 數 的 週 期 為 2π , 因 此 k 只 要 代 n 個 連 續 整 數 , 就可以表示所有的 n 個根,故我們可將 a 的 n 個 n 次方根寫成: z k = | a | (cos+i , n sin) k=0,1,2,…,n−1 [ 解 法 二 ] : ⇒|z|= | a | n 考 慮 根 的 絕 對 值 : |z n |=|z| n =|a| 考 慮 根 的 輻 角 : arg(z n )=arg(a)=ϕ +2kπ , k∈Z ϕ + 2kπ ⇒n⋅arg(z)= ϕ+2kπ⇒arg(z)= n ~3−7−21~
  • 22. a 的 n 次 方 根 記 憶 要 訣 : Step1 : 化 極 式 : 將 a 化 成 極 式 a=|a|(cosϕ +i sinϕ ) Step2 : 同 界 : : 的 同 界 角 為 的 +2kπ ⇒ a=a(cos(ϕ +2kπ )+i sin(ϕ +2kπ )) Step3 : 開 方 : n 次 方 根 的 絕 對 值 為 n |a|, 輻 角 為 ⇒ z k = | a | (cos+i sin), k = 0,1,2,…,n− 1。 n ~3−7−22~
  • 23. 論 : z n =a 的解(求 a 的 n 次方根)為 z k = | a | (cos+i sin),k=0,1,2,…,n−1 n 9. 試解 z6= −8−8,並將代表其根的點畫在坐標平面上,試求此六邊形的面積。  4π 4π   + 2kπ + 2kπ  6  cos 3 + i sin 3  36 108 Ans:zk= 16  6 6  ,k=0,1,2,3,4,5;     y O x 14. (1) 求 1 的 7 次 方 根 , 並 將 它 們 標 示 在 複 數 平 面 上 。 (2) 解 方 程 式 x 6 +x 5 +x 4 +x 3 +x 2 +x+1=0 Ans : (1)z k =cos+isin , k=0,1,2,3,4,5,6 (2)x k = cos+isin ,k=1,2,3,4,5,6 15. 方程式 x 6 =64 的六個根在高斯平面上的對應點恰可圍成一個正六邊 形 , (1) 求 其 解 為 _________ 。 (2) 此 六 邊 形 的 面 積 為 ________ 。 kπ kπ Ans:(1)2(cos 3 +isin 3 ),k=0,1,2,3,4,5  (2)6 16. 試 求 試 1+i 的 五 個 5 次 方 根 。 ( 即 解 方 程 式 x 5 +1−i=0) 1 Ans:x k =2 10 (cos + i sin) k=0,1,2,3,4 ~3−7−23~
  • 24. 17. (1) 求 1+i 的 所 有 8 次 方 根 。 (2)複數平面上,以 1+i 的所有 8 次方根為頂點的多邊形,其面積為 何 ? + 2kπ π + 2kπ π Ans : (1) 八 個 根 為 : 16 2 (cos 4 + i sin 4 ), 8 8 k=0,1,2,3,4,5,6,7 (2)2 8 32 (4)1 的 n 次 方 根 次 =cos+ i sin 的 性 質 : (a) 方 程 式 z n =1 的 根 為 z k =cos+i sin , k = 0,1,2,…,n− 1 [ 說 明 ] : 若 令 若 =z 1 =cos+i sin , 則 z 2 =ω 2 , z 3 =ω 3 , ... , z n−1 =ω n−1 故 方 程 式 z n =1 的 根 為 1, ω , , 2 , ... , , n−1 , 其 中 , =cos+i sin 。 (b) 方 程 式 z n− 1 +z n− 2 +...+z 2 +z+1=0 的 根 為 可 寫 成 的 , , 2 , ... , , n− 1 , 其 中 其 =cos+i sin 。 [ 說 明 ] :  z −1=(z−1)(z +z +...+z +z+1)=0 n n−1 n−2 2 ∴ z n =1 的 所 有 根 去 掉 z 0 =1 這 個 根 形 成 方 程 式 z n−1 +z n−2 +...+z 2 +z+1=0 的 根 。 故 方 程 式 z n−1 +z n−2 +...+z 2 +z+1=0 的 根 為 z k =cos+i sin , k = 1,2,…,n−1 或 寫 成 或 , , 2 , ... , , n−1 , 其 中 , =cos+i sin 。 (c) 1+ω +ω 2 +ω 3 +...+ω n− 1 =0 , 其 中 , =cos+i sin 。 因 為 方 程 式 z n =1 的 根 為 1, ω , , 2 , ... , , n−1 , 其 中 , =cos+i sin 。 所 以 所 n =1 , 且 1+ω+ω 2 +ω 3 +...+ω n−1 =0 。 (d) z n− 1 +z n− 2 +...+z 2 +z+1=(z−ω )(z−ω 2 )(z−ω 3 )…(z−ω n− 1 ) , 其 中 , =cos+i sin 。 [ 說 明 ] : 因為方程式 z n−1 +z n−2 +...+z 2 +z+1=0 的根為的,, 2 ,...,, n−1 ,其中,=cos+i sin。 所 以 z n−1 +z n−2 +...+z 2 +z+1=(z−ω)(z−ω 2 )(z−ω 3 )…(z−ω n−1 ) 。 ~3−7−24~
  • 25. 10. 設設為 x5–1=0 的一虛根,即取的=cos+i sin,則求下列各小題: y 5 (1)ω =? (2)1+ω+ω2+ω3+ω4=? (3)1+ + + + =? (4)x5–1=0,五根為: x 4 3 2 (5)x +x +x +x+1=0,四根為: (6)因式分解 x4+x3+x2+x+1= (7)求(1−ω)(1−ω2)(1−ω3)(1−ω4) = (8)求(2+ω)(2+ω2)(2+ω3)(2+ω4) = (9)x5=1 的 5 個根在複數平面上依序對應到 A,B,C,D,E 五點 求求 B =? Ans:(1)1 (2)0(3)0 (7)5 (8)11(9)5 11. 在複數平面上,以方程式 x10+x8+x6+x4+x2+1=0 的 10 個虛根為頂點所連成的 y 10 邊形面積為何? Ans:2+ O x ~3−7−25~
  • 26. 18. 設 設 =cos+i sin 試 求 (1)1+ω+ω 2 +ω 3 +ω 4 +ω 5 +ω 6 = ? (2)(1−ω)(1−ω 2 )(1−ω 3 )(1−ω 4 )(1−ω 5 )(1−ω 6 )= ? Ans:(1)0 (2)7 19. 設 設 =cos+i sin , 則 求 下 列 各 小 題 : (1)ω 65 +ω 66 +ω 67 +...+ω 365 = ? (2)+++= ? Ans:(1) 1 (2)2 20. 滿 足 z 6 +z 4 +z 2 +1=0 諸 根 在 複 數 平 面 上 的 對 應 點 決 定 的 凸 多 邊 形 為 邊形,面積為 。 Ans:六, (戊)極坐標 (1)在引進複數的極式時,我們可知要描述複數平面上一點 P(a+bi),除了知道實 部 a,虛部 b 之外,只要能指出 P 點離原點 O 多遠,及 P 點是哪一個有向角點 的終邊上,亦可標示出 P 點。 (2)在平面上選定一點 O,再過 O 作一數線 L,以其正向為始邊,繞定點 O 旋轉, 使 P 點恰在其上。若其旋轉量點,,為一有向角(逆時針為正、順時針為負), OP =r,我們就可以利用 r,,來描述 P 點的位置,符號:P[r,θ]。這種表示法就是 極坐標表示法,其中 O 點稱為該極坐標系的極(或極點),數線 L 稱為極軸。並以 [r,θ] 為 P 點 的 極 坐 標 。 極 坐 標 從 複 數 的 表 示 形 式 而 來  標 準 式 : x+yi⇒ 代 表 平 面 坐 標 (x,y) 極 式:r(cosθ+isinθ)⇒代表極坐標[r,θ] ~3−7−26~
  • 27. 如 : 在 極 坐 Y 標 上 點 P[2,] Y P 點 的 直 角 坐 標 為 (2cos , 2sin)=(−,1) X X 例 如 : 在 直 角 坐 標 上 Q(−1 , ) 設 在 極 坐 標 上 Q[r,θ] ⇒r⋅cosθ =−1 且 r⋅sinθ = ⇒r=2 且 且 =+2nπ , n 為 整 數 ⇒Q 點的極坐標可表為 Q[2, +2nπ] 12. 將六個複數將1+i,1−i,5,,2,,3i,cos−isin: (1)求向徑及主輻角 (2)化為極式 (3)寫出各點的極坐標 Ans:(1)(cos+isin) [,] (2)2(cos+isin) [2,] (3)5(cos0+isin0) [5,0] (4)2(cosπ+isinπ) [2,π] (5)3(cos+isin) [3,] (6)(cos+isin) [1,] 13. 設在極坐標中 A[1,]、B[3,],試求=? Ans: ~3−7−27~
  • 28. 21. 求 下 列 各 點 的 極 坐 標 : (1)A(−2,2) (2)B(1+,1−) (3)C(4cos,4sin)(4)D(0,−3) Ans:(1)[2,] (2)[2,] (3)[4, ] (4)[3,] 22. 求 下 列 各 點 的 直 角 坐 標 : −1 (1)A[4,] (2)B[2,] (3)C[0,] (4) D[5,−1] (5)E[3,cos ] Ans : (1)(−2,−2)(2)(,)(3)(0,0) (4)(5cos1,−5sin1) (5)(,) 23. 在 極 坐 標 格 子 圖 上 , 標 出 下 列 各 題 中 之 A 與 B 點 , 並 求 之 長 : (1)A 點 的 極 坐 標 為 (1,) , B 點 的 極 坐 標 為 (2,) (2)A 點的極坐標為(3,),B 點的極坐標為(4,π) Ans:(1)3 (2)= 綜合練習 (1) 若複數 z 與之積為與2+2i ,則 z 之主輻角為 。 (86 自然組) (2) 令 z 為複數且 z6=1, z≠1 ,則下列選項何者為真? (A) |z|=1(B) z2=1 (C) z3=1 或 z3=-1(D) |z4|=1 (E) 1+z+z2+z3+z4+z5=0 (90 學科) (3) 如圖,已知 OB=2⋅OA=4,且,AOB=60° B(z2) 試求 = 。 y (4) 試求下列各小題: ( 3 + i ) 4 ( 5 − 5i ) (a) 3 + 3i A(z1) O x (1 + i ) 3 ( a − i ) 2 2 (b)設 a>0,若 = ,求 a=? 2 (a − 3i ) 2 3 (5) 化簡下列各小題: (a) (b)(−1+i)10(2−2i)8 π + 1 i tan 8 (6) 化簡 π 之值為     。 - 1 i tan 8 (7) 設 z=1−cos140°+i sin140°,則(a)|z|=? (b)Arg(z)=? (8) ∆ABC 的三內角為 A、B、C,請問(cosA+isinA)(cosB+isinB)(cosC+isinC)=? ~3−7−28~
  • 29. (9) 在在ABC 中若為實數,則此三角形的形狀為何? (10) 設 O 表原點,A (α),B (β) 為複數平面的二點, π π 8π 8π α= 2 ( cos + i sin ),, = 3 ( cos + i sin ), 5 5 15 15 則(a)△OAB 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____。 (b)的長度為______________。 (11) 設|z|=2|z+1|,且 Arg()=,則 z 的極式表示式為何? (12) 設 z1=2+ai,z2=2b+(2−b)i,其中 a,b 為實數,i=,若|z1|=|z2|,且的輻角為,則 數對(a,b)=? (85 自) (13) 設設=cos+i sin,1, ω,ω2,…, ωn−1 為 1 的 n 次方根,證明 zn=α 之 n 個根為 z0, z0ω,z0ω2,…, z0ωn−1,其中 z0= | α | (cos+i sin),, =arg(α )。 n (14) 解方程式:(a)x2–i=0 (b)x2=8+6i (15) 求下列方程式的根: (a)x5=−i (b) z6=+ i (c) (z+3)6=8−8 i (d)x3−6x2+12x+8=0 (16) 試解(z−1+2i)4=−8−8 之根,並在複數平面上求以四根為頂點所得四方形之面 積。 (17) 若 z2−2(cos8°)z+1=0,求 z15+=? y A B (18) 設 z1=cos78°+isin78°,z2=cos18°+isin18° (a)求複數 z1−z2 的主輻角。 O x (b)若(z1−z2)5=a+bi,a,b 為實數,求(a,b)=? (19) Z = 1 – cos130°+ i sin130°,則下列何者正確? (A) | Z | = 2 sin 65°  (B) Arg ( Z ) = 65°  (C) Arg ( Z ) = 335° (D) Z 18 為純虛數 (E) Z 36 為實數。 (20) 設設=cos+i sin,試求,2+α4+α6+α8+α10+α12+α14 之值。 ~3−7−29~
  • 30. (21) 設 z=cosθ +i sinθ≠1,且 z5=1,則 (a)cos4θ+cos3θ+cos2θ+cosθ=? (b)sin4θ+sin3θ+sin2θ+sinθ=? 進階問題 1+ z (22) (a)設 z 為一複數, z 為其共軛複數,若|z|=1,求證: = z。 1+ z (b)若若= ,求()100 之值。 (23) 設 z=,n 為自然數。 (a)試求一個 n 最小值使得 zn 為實數。 (b)求|zn+1−zn|=? ∞ (c)試求 ∑ | z n +1 − z n | =? Ans:(a)3 (b) (c) n =1 (24) 設 n 為大於 1 的整數,若(1+x)n=a0+a1x+a2x2+…+anxn, 試求 a0−a2+a4−a6+…之值。 (25) 設 n 為正整數,為= ,求 cosθ +cos2θ +cos3θ +…+cosnθ 之值。 (26) 設設,β 為複數,且滿足為2−2α β +4β2=0 且且0 0,令 P(α),Q(β),,試求,OPQ 的三邊長之比。 (27) A,B,C,D 表 x4−x2+1=0 的四個根在複數平面上所對應的點,P 點代表 i,試求 PA、PB、PC、PD 之積。 (28) 設 z1=−6+6i,z2=2+6i,z=t+t i,t 為實數,試求 t 之值使|z−z1|+|z−z2|的值最小? 並求此最小值? (29) 設 z 為複數,且|z|=1,試求|z2−z+1|的範圍? 綜合練習解答 1. 2. (A) (C) (D) (E) ~3−7−30~
  • 31. 3. 1+ 3 i 4. (a) (b) 5. (a)+i (b) 220(+i) 2 6. (1 i) 2 + π π π π π + cos + i sin 1 i tan cos + i sin 8 8 8 8 8 [提示: π = π π = −π −π ] - 1 i tan cos − i sin cos( ) + i sin( ) 8 8 8 8 8 7. (a)2sin70° (b)20° [解法]:z=1−cos140°+i sin140° =1−(1−2sin270°)+i(2sin70°cos70°) =2sin270°+i(2sin70°cos70°) =2sin70°(sin70°+i cos70°) =2sin70°(cos20°+i sin20°) 8. −1 9. 直角三角形 10. (a) (b) [提示:在複數平面上,考慮極式的意義去求解] 2 7π 7π 11. (cos + i sin ) 3 6 6 12. (, ) ~3−7−31~
  • 32. 13. zn=α的根為 zk= | α | (cos+i sin)= | α | (cos+isin)(cos+isin)= | α | n n n (cos+isin)[(cos+isin)]k= | α | (cos+isin)⋅ωkk=0,1,2,…,n−1 其中其=cos+i n sin。 14. (a)±(+i) (b)±(3+i) [提示:可以令 a+bi 為根,代入方程式,比較實部與虛部,再解 a,b] −π + 2kπ −π + 2kπ 5 15. (a) 2 (cos 6 + i sin 6 ) k=0,1,2,3,4 5 5 , 5π + 2kπ 5 π + 2kπ (b) z k = cos + i sin 6 6 6 6 ,k=0,1,2,3,4,5 5π + 2kπ 5 π + 2kπ (c) zk=−3+ 16 ( cos 6 3 + i sin 3 ),k=0,1,2,3,4,5 6 6 π + 2kπ π + 2kπ 3 (d)x=2+ 2 2 (cos + i sin ) k=0,1,2 3 3 , [提示:原方程式可化為(x−2)3=−16] kπ π kπ π 16. zk=1+2i+2[cosθ( 2 + 3 )+i sin( 2 + 3 )],k=0,1,2,3;8 17. −1 [提示:應用例題 8 的結果] 18. (a)138° (b)(,) 19. (A)(C)(D)(E) {提示:參考例題 3 20. 0 21. (a)−1 (b)0 [提示:仿照例題 7 的方法] ~3−7−32~
  • 33. 22. (a)利用利 z =|z|2=1 1 + z z (1 + z ) z (1 + z ) ⇒ 1 + z = z + z ⋅ z = z + 1 = z (b)令 z=cosθ +i sinθ ,再利用(a)的結 3 1 論得() = 2 + 2 i 。 100 23. [提示:(a)z==(cos+i sin)⇒z n =() n (cos+isin) 為實數 sin=0 ⇒n=3k,k 為整數 ∞ ∞ 3 (b) |z n+1 −z n |=|z n (z−1)|=|z n ||z−1|=|z| n |z−1|=() n ⋅=(c) ∑ | z − z | = ∑ n +1 = n +1 n n =1 n =1 2 nπ n 24. 2 cos 2 [ i (1+x)n 中,再考慮(1+i)n 的實部即為 4 提示:將 代入 a0−a2+a4−a6+…] 25. [提示:令 z=cosθ+i sinθ,考慮 z+z2+…+zn= 的實部。] 26. OP:OQ:PQ=2:1: [提示:提2−2α β +4β2=0 ⇒()2−2()+4=0 ⇒=1±i (a)=1+i=2(cos+isin) ⇒α=β⋅[2(cos+isin)] ⇒|α|=2|β|且且QOP=。 (b) =1−i=2(cos+isin) ⇒α=β⋅[2(cos+isin)] ⇒|α|=2|β|且且QOP=] 27. 3[提示:因為 A,B,C,D 表 x4−x2+1=0 的四個根,且令 A(z1)、 2)、 3)、 4),所以 x4−x2+1=0 有四個根 zk,k=1,2,3,4,, B(z C(z D(z x4−x2+1=(x−z1)(x−z2)(x−z3)(x−z4)⇒ PA⋅PB⋅PC⋅PD=|i−z1||i−z2||i−z3||i−z4|=|(i−z1)(i−z2)(i−z3)(i−z4)|=|i4−i2+1|=3] 28. t=3,4[提示:|z−z1|+|z−z2|可視為在直線 x−y=0 的點 P(t,t)到 A(−6,6)、B(2,6)的距離和] ~3−7−33~
  • 34. 29. 0≤|z2−z+1|≤3 [提示:z2−z+1=(z−)2+ ||z−|2−|≤|(z−)2+|≤|(z−)2|+, 當 z=−1 2 時,(z−) +=3 為最大值,當 z=+i 時,有最小值 0] ~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