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4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学术 2008 年第 4 期




                    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来自沪市 54 家上市公司的证据
                                  ——

                                             胡明霞       黄胜忠
                                    (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 重庆 400120 )

             摘要: 国内关于分部报告 信 息 有 用 性 问 题 的 研 究 主 要 是 采 用 规 范 研 究 的 方 法 , 而 实 证 研 究 尚 不 多 见 , 鉴
          于此, 本文尝试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讨分部报告的信息有用性, 并对完善分部报告准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分部报告 信息有用性 实证研究


                                                   一、前言
   分部报告从产生开始就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因而其产生与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矛盾权衡的过程。一种观
点认为, 分部报告对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 尤其是决策制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能够提供有用的信息, 符合“决策有用观”; 另一种
观点认为, 从规范研究中可以得出分部报告的重要性, 以及对报表使用者的有用性, 但这并不能说明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尽管国外的
实证研究已经证明了分部报告对投资和信贷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但我国仍有人还是对分部报告的有用性产生置疑。理由是国内的投
资者大多是投机型的, 决策制定者根本不去分析企业提供的各种报表; 相反, 企业提供分部报告不仅会提高企业的信息成本, 而且报
表使用者的不利用还有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 , 这使得分部报告有悖于“成本与效益”原则。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对分部报告的
需求明显增加。中国证监会在 1994 年颁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 - 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试
行) 》 以下简称“准则 2 号”) 中首次对上市公司分部的信息披露要求作了模糊的定性描述。该准则在 1995 ̄2003 年间经过多次
    (
修订, 对分部信息披露的要求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从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会计报告中披露具有分部报告雏形的分行业资料, 到如
今要求披露较为详细的分部信息。1998 年财政部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 提供分部信息的范围包括上市和非上市的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要 求 企 业 按 行 业 和 地 区 提 供 分 部 信 息 。 2000 年 财 政 部 发 布 的 新 《 企 业 会 计 制 度 》取 代 了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会 计 制
度》, 并明确规定企业要将分部报告作为会计报表附表的组成部分, 并对如何编制分部报告做了初 步 规 定 , 这 些 规 定 涉 及 业 务 分 部
和地区分部的定义、报告分部的确定以及分部报告的内容等。为了更系统的对分部报告的编制方法及提供的信息进行规范, 以便更
好的规范企业的分部报告实务, 财政部于 2001 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分部报告》 征求意见稿) 。并于 2006 年颁布了《企业
                                           (
分部报告准则》, 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
   1980 年 FASB 在其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期《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 首次提出了优良信息应该具备的质量特征, 并指
出会计信息最高质量特征是“决策有用性”。分部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是决定分部信息如何披露及应披露什么的关键。目前国内关于
分部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主要采用的是规范分析的方法, 对我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进行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鉴于此,
在本文中作者尝试从实证研究的角度, 来探讨分部报告的信息有用性, 并对完善分部报告准则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研究综述
   早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 国外学者已经开始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分部报告在实践中的价值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 实证研究
结果为分部信息的规范提供了基础。目前对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实证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
   ( 一)   行业分部披露与企业对信息的预测能力 作为该领域的第一位研究者, Kinney 于 1971 年对分部报告披露与预测能力的
关系展开了研究。他分别利用合并基础模型( Consolidated- Based Models) 和分部基础模型( Segment— Based Models) , 对 24 家 公 司
的 1967 年和 1968 年的收益( 获利能力) 进行了预测。研究的结论是: 分部基础模型优于合并基础模型, 这表明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披
露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或者说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揭示有利于提高企业对合并数据的预测能力。 Kinney 作为财务报告分部披露预测
能力的首创者, 其创新性、贡献及研究成果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但其存在的缺陷是研究的样本过小。Collins 1976 ) 克服了该缺陷, 采
                                                    (
用了包含 96 家公司的样本, 并在研究中采用除 Kinney 的模型外的另外四个模型, 其研究的结论是: 行 业 分 部 数 据 如 在 辅 以 政 府 关
于行业增长率的预测无疑比行业数据有更强的预测能力。Emmanuel 和 Pick 1980 ) 通过对 39 家公司从 1973 年至 1977 年的销售收
                                        (
入和收益进行预测, 发现分部基础模型比合并基础模型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Silhan 1983 ) 通过研究在季报中提供分部信息对预测
                                         (



作者简介:
   胡明霞( 1980- ) , 女, 湖北武汉人,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助教
   黄胜忠( 1979- ) , 男, 湖北十堰人,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65
胡明霞     黄胜忠: 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能力的影响扩展了财务报告分部披露预测能力的研究领域; 而且对下列项目都用了特定的模型: 合并收益, 合并销售收入和合并边
际利润, 分部销售收入和合并边际利润, 分部销售收入和分部边际利润, 分部收益。最后, 他们的结论是: Kinney 和 Collins 的结论不
但对年度预测能力适用, 而且对季度预测能力也是适用的。这些关于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披露与预测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特
点, 即其预测能力指标都选择销售收入或收益。 Baldwin 1984 ) 研究在预测能力指标的选择上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即选择每股收益
                              (
( EPS) 作为其预测能力指标,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揭示有利于提高公司对其每股收益的预测能力。
  ( 二) 分部报告信息与公司股票风险 关于市场效率概念, Fama 1970 ) 曾指出其本质在于资本市场对于信息的反应速度。市场
                                  (
效率通常通过有关检验加以证实, 而市场效率检验又通常分为弱式检验、半强式检验、强式检验。由于资本市场效率一般通常都能满
足弱式检验, 而强式检验几乎是完全理性并难以或不可能进行检验的, 因此半强式检验就成了主流的市场效率检验方式。财务报告
分部披露系统风险研究与市场效率之间是什么关系, 如果从股票系统风险降低的突变性角度来讲, 则资本市场将会呈现出半强式特
征。公司股票的风险通常由其股票的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构成, 股票的非系统风险通常可以用大规模组合投资进行有效分散, 而
股票的系统风险是不能通过组合投资进行分散的。因而对投资者而言, 股票的系统风险为更加本质的风险, 对其系统风险进行研究
也显得格外必要。
      Kinney 1972 ) 首次对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披露和地区分部披露与股票的系统风险展开了 研 究 , 研 究 的 思 路 是 : 从 分 析 多 分 部 公
           (
司的分散经营的成功度开始, 并进而设计了方差比率模型, 然后在对该模型与股票的系统风险的关系进行研究, 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研究中 Kinney 成功的将有价证券的组合投资理论与多分部公司的财务报告分部披露数据结合起来 。在研究样本选择上, 选择了
摘自于《会计趋势和技术》的 51 家公司, 因为《会计趋势和技术》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按年度出版发行的; 并且这 51 家公司在
1965 年至 1969 年间都按分部揭示了收益信息, 其中 26 家是按行业分部揭示收益信息的, 25 家是按地区分部揭示收益的信息的。
Kinney 认为多分部公司实际上与有价证券有异曲同工之妙。多分部公司成立的意图之一在于分散经营风险, 为了对多分部公司分
                                                                   n

散经营的成功度进行衡量和测度。 Kinney 设计的方差比率评价模型为: σ2"                          !σ
                                                                  j = 1
                                                                          j
                                                                           2


                                           n

      其中, σ2 是公司整体合并报酬率的方差,               !σ
                                          j = 1
                                                  j
                                                   2
                                                       是公司各个分部报酬率的方差之和。

      根据有价证券的组合投资理论, 在其他条件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 如果所投资的证券在报酬率上具有负协方差, 则该有价证券
组合投资是有效的, 即它能成功的分散构成证券的非系统风险。如按此理论推导则有: 若公司分部在报酬率上具有负协方差, 则公司
整体或合并报酬率的方差应小于公司分部的报酬率的方差的和; 若公司分部在报酬率上具有正协方差, 则公司整体或合并报酬率的
方差应大于公司分部的报酬率的方差之和。由于分部报酬率的数据难以测算, 因此用分部收益数据代替了分部报酬率数据。这样上
                          n

述方差比率评价模型便演变成: σ2"       !σ
                         j = 1
                                 j
                                  2
                                      *
                                           n

      其中, σ2 是公司整体或合并收益的方差,               !σ
                                          j = 1
                                                  j
                                                   2
                                                       是公司分部 j 的收益的方差, n 是公司关于分部的总数。

      Kinney 认为, 方差比率越小则分部公司的分散经营的成功度可能就越高, 但 Kinney 的研究并没有到此为止。他认为方差比率评
价模型, 还可以用来评价财务报表分部揭示的信息内容。由于方差比率是通过分部数据或信息测算的, 因此如果财务报告分部披露
具有信息价值, 则方差比率与股票的系统风险有某种内在联系。由于股票的系统风险主要是通过 β 值来测度的, 则就变成如果财务
报告分部披露具有信息内容的话, 则方差比率应可能与股票的 β 值之间具有某种联系, 用统计术语说就是方差比率与 β 之间的联
系可能在某种统计水平上是统计显著的。
      Collins 和 Simonds 1979 ) 力求在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披露与股票系统风险之间寻找某种连接点, 并试图通过可能产生的结果改
                      (
变对股票系统风险的评价, 为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披露揭示实务进一步寻找新的支持点。他们研究了 215 家样本公司, 其中 137 家公
司被归为控制组, 另外的 78 家公司被归为试验组。控制组的特点是, 其组成公司将 1963 年至 1974 年间一直保持原有的揭示实务而
没有所改变; 试验组的特点是, 其组成公司在 1970 年之前只披露很少或根本不披露行业分部信息, 而在 1970 年之后则都揭示行业
分部营业收入和行业分部利润信息。他们仍采用通用的 β 系数来测度股票的系统风险。研究结果是: 对于测试组来讲, 从 1970 年之
前的一段时间到之后的一段时间, β 值发生了负向的变动; 而对于控制组来讲, 在整个研究期间 β 值没发生明显变动。这表明, 财
务报告行业分部披露是导致试验组公司 β 值发生负向变动的原因。上述研究结论不仅说明了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披露是具有信息内
容的; 而且更说明了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披露是有效益的, 即它能够导致揭示公司的股票的系统风险的降低。
      我国关于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桑士俊( 2001 ) 对我国分部信息提供者及使用者的
意愿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 57.3%的编报者认为不太了解分部报告的意义; 50.14% 的编报者认为披露分部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的公
开披露信息的形象, 但同时有 89.35%的编报者认为公司对外披露详细的分部信息会有损公司的利益。多数编报者更不赞同在分部
信息中披露分部间的交易价格基础, 几乎所有的编报者都选择不会自愿披露分部信息。李维友( 2001 ) 对 37 家证券公司 ( 包含中


 66
・学术 2008 年第 4 期

国当前所有大的证券公司) 的财务分析师和银行的 85 个信贷官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论是: 分部信息可以为投资和信贷决策
提供更加相关和有用的信息, 应该要求从事多种经营的公司披露分部信息。在考虑分部的定义时, 综合法可以提供更可靠和更相关
的信息, 分部信息每年应公布两次, 分别在年中和年末公布。吴联生( 2000 ) 也做了类似的调查, 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和个
人投资者对分部信息的需要程度很高。机构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 “非常需要”或 “需要”披露经营业务分部信息 ( 占 93.53% ) ,
市场分部信息 ( 占 76.67%) 和产地分部信息 ( 占 86.66% ) ; 个人投资者认为, 上市公司 “非常需要”或 “需要”披露经营业务分
部信息 ( 占 88.89%) 、市场分部信息 ( 占 71.11%) 和产地分部信息 ( 占 75.55%) 。上述研究对于在理论上完善我国分部报告准则
的建设, 以及实践中提高分部信息的披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研究结果证实了分部信息 ( 包括行业分部和地区分部) 对专业
机构进行投资决策是有用的, 但是普通投资者对分部信息的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分部报告的有用性。因此, 加强分部信息有
用性方面的实证研究, 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部信息披露的质量, 完善准则。
                           三、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本文主要是研究上市公司分部信息的预测能力。由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分部信息主要是行业分部信息, 并且目前我国
的合并主要是兼并; 因此, 笔者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行业分部信息的有用性上。
  ( 一) 研究前提   证券市场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实证会计研究的诸多理论基本建立在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基础上, 公司财务报
告是证券市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而证券市场是否有效决定了财务报告能否向证券市场传递信息, 以及传递的信息能够在多大程
度上为信息使用者获取并影响其决策。如果证券市场不符合有效市场假说, 必将导致相关会计理论缺乏合理的依据。由 Fama 在
1970 年首次提出“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含义是: 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 股票价格能够充分、及时的反映所有相关的信息。有效
市场假说提出以后, 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检验, 这些检验主要分为: 弱式检验、半强式检验、强式检验。近年来, 一些学者对我国证
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 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是否具备有效性或属于何种形态的有效性, 尚没有定论, 只有一些初步
的研究成果。比较赞成的观点是: 中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弱式形态。基于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的前提条件建立在证券市场弱
式有效的基础上, 并且假定在 2000 年至 2002 年期间使用者可以有效的获取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行业分部信息。
  ( 二) 研究假设   Kinney 1971 ) 指出, 如果分部信息使投资者能够更加准确的分析企业各个分部的盈利状况 , 进而做出对整个
                   (
企业未来收益更为理智的估计, 那么对未来收益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就会更为接近。Kinney 的研究结果是, 以分部数据为基础作为盈
利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小于以合并数据为基础所作盈利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鉴于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情况普遍, 并且越来
越多的公司披露行业分部信息, 笔者在对上市公司行业分部信息的有用性进行检验时, 提出如下假设:
  H1 : 基于分部数据所做的盈利预测优于基于合并数据所做的盈利预测
  该假设的含义是指, 对于对外披露分行业信息的上市公司, 投资者可以根据其披露的分部信息, 对其收益做出更为准确的预测。
该假设的基础是投资者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得相应的上市公司分行业经营的信息。
  ( 三) 样本选择   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所披露分部信息有用性进行研究, 笔者对沪市 831 家上市公司( 包括农、 牧、
                                                            林、 渔业, 采
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以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信息技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
社会服务业、传播与文化产业、综合类) 进行筛选, 界定的标准为: 上市日期早于 2000 年 1 月 1 日, 以保证公司上市后完整运作 3 年
以上; 所披露的行业分部数多于四个( 包括四个) , 以保证反映出多种经营的事实; 2000 、2001 、2002 年所披露的行业分部相对稳定;
剔除 ST 公司, 这些公司由于亏损, 其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让人质疑; 剔除分部间存在共同费用和收入分摊的样本。根据上述标准,
将沪市 831 家上市公司作为备选样本逐个筛选, 选出 54 家基本符合条件的公司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样本。
  ( 四) 模型选择   本文使用 Kinney 在 1971 年设计了四个收益预测模型 :合并数据基础预测模型和分部数据基础预测模型各两
个, 模型分别如( 表 1 ) 所示。




                                                                           67
胡明霞       黄胜忠: 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 五) 实证结果           利用上述模型, 我们分别对 54 家样本公司 2002 年的主营业务利润进行预测, 并将不同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
值进行了比较, 见( 图 1 ) 。通过计算, 我们发现: 在合并基础模型中, A1 平均绝对误差( 94,021,594 ) 小于 A2 96,832,136 ) 平均绝对
                                                                     (
误差; 在分布基础模型中 B2 76,198,353 ) 平均绝对误差小于 B1 78,461,920 ) 平均绝对误差。从整体上来看 , 平均绝对误差 B2<B1<
               (                        (
A1<A2, 这表明分部基础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优于合并基础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 但是两种模型预测结果之间的优劣之分并不明显。这
并不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没有必要披露分部信息。相反, 恰恰表明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分部
信息披露。笔者认为, 导致出现上述结果的主要因素在于上市公司对行业分部的划分过于宽泛, 如“工业”分部, 企业可以将汽车和
电扇制造都归于“工业”, 但是两者所面临的风险、收益和成长性相差甚远, 据此披露的“工业”分部必然会导致分部信息的有用性
的偏失。现行的行业分部信息披露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行业的划分过于宽泛。鉴于此, 进一步借鉴国际惯例, 进一步提高上市公
司披露的分部信息质量。
                                                                 四、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 基于分部基础数据对公司主营业务利润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较小, 笔者认为 , 这 基 本 上 检 验 了 前 面 的 假 设“ 基
于分部数据所做的盈利预测优于合并数据所做的盈利预测”, 表明上市公司披露的分部信息具有一定的有用性, 同时也表明上市公
司目前分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有待解决的问题。本项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否有效, 依赖于对样本和预测方法的选择。在前文的样
本选取与筛选过程中, 采用了全面检索沪市上市公司 2000 、2001 、2002 年年度报告正文逐家进行筛选, 从而使得样本的选择不带有
任何人为的偏见, 从而使得结论的有效性增强。至于所选择的预测方法, 则采用该研究领域的一般方法, 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
一定程度上来讲, 上述研究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由于我国分部信息披露规范的时间还很短; 证券市场发展还不成熟; 加之近几年资
产重组行为此起彼伏, 导致分部的划分缺乏相应的稳定性; 这使得本研究的时间跨度较短, 样本规模不大。同时由于实证会计研究在
我国的发展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 对相关方法的运用还处于摸索阶段; 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分部信息的披露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
相关统计信息也不完善, 这都为开展实证研究都带来了困难。因此, 本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 1 ] 桑士俊:《论企业分部财务报告—理论与实践》,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1 年版。
    [ 2 ] 李维友:《关于中国分部报告规范的探讨》,《财务与会计》2001 年第 5 期。
    [ 3 ] 吴联生:《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求分析——
                             —兼论如何改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中国会计教授会》2000 年。
    [ 4 ] William R. Kinney. Predicting Earnings Entity Vs. Subentity Data .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71.
                           “
    [ 5 ] Daniel W. Collins . Predicting Earnings with Sub- Entity Data:Some Further Evidence.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 1976.
                            “
    [ 6 ] C.R.Emmanuel and R.H.Pick.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UK Segment Reports. ”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1980.
                                   “
    [ 7 ] P.A.Silhan. The Effects of Segment Quarterly Sales and Margins on Extrapolative Forecasts of Conglomerate Earnings: Extension and
                    “
replic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3.
    [ 8 ] P.A. Silhan.“ Simulated Mergers of Existent Automers Firms:A New Approach to Segmentation Research.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2.
    [ 9 ] P.A. Silhan. Company Size and the issue of Quarterly Segment Reporting. ”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1984.
                     “
    [ 10 ] Bruce A.Baldwin.“ Segment Earnings Disclosure and the Ability of Security Analysts to Forecast Earnings Per Share. ”Accounting
Review,1984.
    [ 11 ] S.J.Gary,C.B.Roberts.“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s and the British Multinational. ” in Hopwood, A. G, (Editor) International
Pressures Hall,1989.
    [ 12 ] Ramji Balakrishnan , Trevors, Harris, Pradyot K.SEN.“ The Predicitive Ability of Geographic Segment Disclosure. ” Journal of Ac-
counting Research, 1990.
    [ 13 ] R.N.Freeman,J.A.Ohlson,S.H.Penman.“ Book Rate- of- Return and Prediction of Earnings chang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0.
    [ 14 ] David L.Senteney and Mohammad S. Bazaz. The impact of SFAS 14 Geographic Segment Disclosure on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
US- Based MNEs’ Earnings Releas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2001.
    [ 15 ] E.F.Fama.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
                   “                                                                   Journal of Finance ,1970.
    [ 16 ] W.R.Kinneys."Covariability of Segment Earnings and Multisegment Company Returns. ”Accounting Review,1972.
    [ 17 ] R.M.Barefield , E.E.Comiskey.“ Earnings Variability as a Risk Surrogate. ”Working Paper NO.423 .Kenert Graduate School of In-
dustrial Administration , 1973.
    [ 18 ] D.W. Collins, R. Simonds. SEC Line of Business Disclosure and Market Risk adjustments. ”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 1979.
                                                                                                                           ( 编辑 杨 轶)

 68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基于工作流程的医院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流程的医院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工作流程的医院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流程的医院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chenv
 
31183432
3118343231183432
31183432chenv
 
Erp核心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启示
Erp核心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启示Erp核心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启示
Erp核心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启示chenv
 
企业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与股票价值关系研究 国阳新能的案例分析
企业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与股票价值关系研究 国阳新能的案例分析企业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与股票价值关系研究 国阳新能的案例分析
企业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与股票价值关系研究 国阳新能的案例分析chenv
 
不同组织结构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比较
不同组织结构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比较不同组织结构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比较
不同组织结构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比较chenv
 
投资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 一个探索性分析
投资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 一个探索性分析投资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 一个探索性分析
投资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 一个探索性分析chenv
 
兼任董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吗 对拟修订 上市规则 关于董秘任职资格新要求的实证检
兼任董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吗 对拟修订 上市规则 关于董秘任职资格新要求的实证检兼任董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吗 对拟修订 上市规则 关于董秘任职资格新要求的实证检
兼任董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吗 对拟修订 上市规则 关于董秘任职资格新要求的实证检chenv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chenv
 
中国Ipo市场审计质量的成本效益自选择分析 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
中国Ipo市场审计质量的成本效益自选择分析 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中国Ipo市场审计质量的成本效益自选择分析 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
中国Ipo市场审计质量的成本效益自选择分析 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chenv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研究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研究chenv
 
预算会计体系研究
预算会计体系研究预算会计体系研究
预算会计体系研究chenv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chenv
 

Viewers also liked (12)

基于工作流程的医院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流程的医院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工作流程的医院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流程的医院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31183432
3118343231183432
31183432
 
Erp核心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启示
Erp核心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启示Erp核心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启示
Erp核心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启示
 
企业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与股票价值关系研究 国阳新能的案例分析
企业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与股票价值关系研究 国阳新能的案例分析企业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与股票价值关系研究 国阳新能的案例分析
企业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与股票价值关系研究 国阳新能的案例分析
 
不同组织结构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比较
不同组织结构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比较不同组织结构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比较
不同组织结构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比较
 
投资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 一个探索性分析
投资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 一个探索性分析投资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 一个探索性分析
投资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指数的影响 一个探索性分析
 
兼任董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吗 对拟修订 上市规则 关于董秘任职资格新要求的实证检
兼任董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吗 对拟修订 上市规则 关于董秘任职资格新要求的实证检兼任董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吗 对拟修订 上市规则 关于董秘任职资格新要求的实证检
兼任董秘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吗 对拟修订 上市规则 关于董秘任职资格新要求的实证检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Ipo市场审计质量的成本效益自选择分析 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
中国Ipo市场审计质量的成本效益自选择分析 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中国Ipo市场审计质量的成本效益自选择分析 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
中国Ipo市场审计质量的成本效益自选择分析 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研究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披露管理研究
 
预算会计体系研究
预算会计体系研究预算会计体系研究
预算会计体系研究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
 

Similar to 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来自沪市54家上市公司的证据

构建Excel模板进行长期投资决策
构建Excel模板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构建Excel模板进行长期投资决策
构建Excel模板进行长期投资决策chenv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guangzhou
 
六合彩
六合彩六合彩
六合彩tianmi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mingyun
 
三大報表閱讀重點與分析技巧
三大報表閱讀重點與分析技巧三大報表閱讀重點與分析技巧
三大報表閱讀重點與分析技巧lys167
 
超额现金持有_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_省略_6_2012年寿险公司的经验数据
超额现金持有_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_省略_6_2012年寿险公司的经验数据超额现金持有_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_省略_6_2012年寿险公司的经验数据
超额现金持有_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_省略_6_2012年寿险公司的经验数据Isaac Zhao
 
第十章 战略评价
第十章 战略评价第十章 战略评价
第十章 战略评价Lei Xiao
 
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
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
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chenv
 
NTHUQF 108 Fall投資學 第十組期末報告
NTHUQF 108 Fall投資學 第十組期末報告NTHUQF 108 Fall投資學 第十組期末報告
NTHUQF 108 Fall投資學 第十組期末報告ShihKevin4
 
0828 社會企業的效益評估(高永興老師)
0828 社會企業的效益評估(高永興老師)0828 社會企業的效益評估(高永興老師)
0828 社會企業的效益評估(高永興老師)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網舖班 成本管控與分析
網舖班 成本管控與分析網舖班 成本管控與分析
網舖班 成本管控與分析Chih-Sean Chen
 
《2013台灣CSR報告現況與趨勢》CSRone永續報告平台C
《2013台灣CSR報告現況與趨勢》CSRone永續報告平台C《2013台灣CSR報告現況與趨勢》CSRone永續報告平台C
《2013台灣CSR報告現況與趨勢》CSRone永續報告平台CVeda International Corp.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基于沪市2006年报的调查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基于沪市2006年报的调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基于沪市2006年报的调查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基于沪市2006年报的调查chenv
 
101.06 企業問題診斷分析與解決能力-詹翔霖教授
101.06 企業問題診斷分析與解決能力-詹翔霖教授101.06 企業問題診斷分析與解決能力-詹翔霖教授
101.06 企業問題診斷分析與解決能力-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资产质量、创新投入与企业价...——来自通信设备行业的证据_徐文学.pdf
资产质量、创新投入与企业价...——来自通信设备行业的证据_徐文学.pdf资产质量、创新投入与企业价...——来自通信设备行业的证据_徐文学.pdf
资产质量、创新投入与企业价...——来自通信设备行业的证据_徐文学.pdfssuser64da73
 
预研情景下关键研发者中间人...研究——基于通信行业的数据_孙笑明.pdf
预研情景下关键研发者中间人...研究——基于通信行业的数据_孙笑明.pdf预研情景下关键研发者中间人...研究——基于通信行业的数据_孙笑明.pdf
预研情景下关键研发者中间人...研究——基于通信行业的数据_孙笑明.pdfssuser64da73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eddsye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jltung
 

Similar to 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来自沪市54家上市公司的证据 (20)

构建Excel模板进行长期投资决策
构建Excel模板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构建Excel模板进行长期投资决策
构建Excel模板进行长期投资决策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六合彩
六合彩六合彩
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三大報表閱讀重點與分析技巧
三大報表閱讀重點與分析技巧三大報表閱讀重點與分析技巧
三大報表閱讀重點與分析技巧
 
超额现金持有_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_省略_6_2012年寿险公司的经验数据
超额现金持有_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_省略_6_2012年寿险公司的经验数据超额现金持有_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_省略_6_2012年寿险公司的经验数据
超额现金持有_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_省略_6_2012年寿险公司的经验数据
 
第十章 战略评价
第十章 战略评价第十章 战略评价
第十章 战略评价
 
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
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
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
 
ImmERP KPI
ImmERP KPIImmERP KPI
ImmERP KPI
 
NTHUQF 108 Fall投資學 第十組期末報告
NTHUQF 108 Fall投資學 第十組期末報告NTHUQF 108 Fall投資學 第十組期末報告
NTHUQF 108 Fall投資學 第十組期末報告
 
0828 社會企業的效益評估(高永興老師)
0828 社會企業的效益評估(高永興老師)0828 社會企業的效益評估(高永興老師)
0828 社會企業的效益評估(高永興老師)
 
網舖班 成本管控與分析
網舖班 成本管控與分析網舖班 成本管控與分析
網舖班 成本管控與分析
 
《2013台灣CSR報告現況與趨勢》CSRone永續報告平台C
《2013台灣CSR報告現況與趨勢》CSRone永續報告平台C《2013台灣CSR報告現況與趨勢》CSRone永續報告平台C
《2013台灣CSR報告現況與趨勢》CSRone永續報告平台C
 
組織效益效率量表 第三版
組織效益效率量表  第三版組織效益效率量表  第三版
組織效益效率量表 第三版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基于沪市2006年报的调查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基于沪市2006年报的调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基于沪市2006年报的调查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基于沪市2006年报的调查
 
101.06 企業問題診斷分析與解決能力-詹翔霖教授
101.06 企業問題診斷分析與解決能力-詹翔霖教授101.06 企業問題診斷分析與解決能力-詹翔霖教授
101.06 企業問題診斷分析與解決能力-詹翔霖教授
 
资产质量、创新投入与企业价...——来自通信设备行业的证据_徐文学.pdf
资产质量、创新投入与企业价...——来自通信设备行业的证据_徐文学.pdf资产质量、创新投入与企业价...——来自通信设备行业的证据_徐文学.pdf
资产质量、创新投入与企业价...——来自通信设备行业的证据_徐文学.pdf
 
预研情景下关键研发者中间人...研究——基于通信行业的数据_孙笑明.pdf
预研情景下关键研发者中间人...研究——基于通信行业的数据_孙笑明.pdf预研情景下关键研发者中间人...研究——基于通信行业的数据_孙笑明.pdf
预研情景下关键研发者中间人...研究——基于通信行业的数据_孙笑明.pdf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More from chenv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信行为的经济后果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信行为的经济后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信行为的经济后果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信行为的经济后果chenv
 
注册会计师备考 07战罢看08
注册会计师备考 07战罢看08注册会计师备考 07战罢看08
注册会计师备考 07战罢看08chenv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中的保证概念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中的保证概念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中的保证概念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中的保证概念chenv
 
股权分散 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Ipo价值
股权分散 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Ipo价值股权分散 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Ipo价值
股权分散 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Ipo价值chenv
 
政府支出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基于美国数据对拉姆齐模型的检验
政府支出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基于美国数据对拉姆齐模型的检验政府支出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基于美国数据对拉姆齐模型的检验
政府支出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基于美国数据对拉姆齐模型的检验chenv
 
Selecting A Journal
Selecting A JournalSelecting A Journal
Selecting A Journalchenv
 
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chenv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时控制的三层次观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时控制的三层次观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时控制的三层次观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时控制的三层次观chenv
 
Twelve Steps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Tables And F Igures
Twelve Steps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Tables And F IguresTwelve Steps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Tables And F Igures
Twelve Steps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Tables And F Igureschenv
 
关于医院工作效率指标的应用研究
关于医院工作效率指标的应用研究关于医院工作效率指标的应用研究
关于医院工作效率指标的应用研究chenv
 
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
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
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chenv
 

More from chenv (1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信行为的经济后果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信行为的经济后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信行为的经济后果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信行为的经济后果
 
注册会计师备考 07战罢看08
注册会计师备考 07战罢看08注册会计师备考 07战罢看08
注册会计师备考 07战罢看08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中的保证概念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中的保证概念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中的保证概念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中的保证概念
 
股权分散 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Ipo价值
股权分散 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Ipo价值股权分散 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Ipo价值
股权分散 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Ipo价值
 
政府支出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基于美国数据对拉姆齐模型的检验
政府支出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基于美国数据对拉姆齐模型的检验政府支出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基于美国数据对拉姆齐模型的检验
政府支出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基于美国数据对拉姆齐模型的检验
 
Selecting A Journal
Selecting A JournalSelecting A Journal
Selecting A Journal
 
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时控制的三层次观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时控制的三层次观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时控制的三层次观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时控制的三层次观
 
Twelve Steps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Tables And F Igures
Twelve Steps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Tables And F IguresTwelve Steps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Tables And F Igures
Twelve Steps To Developing Effective Tables And F Igures
 
关于医院工作效率指标的应用研究
关于医院工作效率指标的应用研究关于医院工作效率指标的应用研究
关于医院工作效率指标的应用研究
 
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
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
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来自沪市54家上市公司的证据

  • 1. ・学术 2008 年第 4 期 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来自沪市 54 家上市公司的证据 —— 胡明霞 黄胜忠 (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 重庆 400120 ) 摘要: 国内关于分部报告 信 息 有 用 性 问 题 的 研 究 主 要 是 采 用 规 范 研 究 的 方 法 , 而 实 证 研 究 尚 不 多 见 , 鉴 于此, 本文尝试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讨分部报告的信息有用性, 并对完善分部报告准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分部报告 信息有用性 实证研究 一、前言 分部报告从产生开始就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因而其产生与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矛盾权衡的过程。一种观 点认为, 分部报告对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 尤其是决策制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能够提供有用的信息, 符合“决策有用观”; 另一种 观点认为, 从规范研究中可以得出分部报告的重要性, 以及对报表使用者的有用性, 但这并不能说明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尽管国外的 实证研究已经证明了分部报告对投资和信贷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但我国仍有人还是对分部报告的有用性产生置疑。理由是国内的投 资者大多是投机型的, 决策制定者根本不去分析企业提供的各种报表; 相反, 企业提供分部报告不仅会提高企业的信息成本, 而且报 表使用者的不利用还有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 , 这使得分部报告有悖于“成本与效益”原则。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对分部报告的 需求明显增加。中国证监会在 1994 年颁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 - 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试 行) 》 以下简称“准则 2 号”) 中首次对上市公司分部的信息披露要求作了模糊的定性描述。该准则在 1995 ̄2003 年间经过多次 ( 修订, 对分部信息披露的要求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从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会计报告中披露具有分部报告雏形的分行业资料, 到如 今要求披露较为详细的分部信息。1998 年财政部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 提供分部信息的范围包括上市和非上市的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要 求 企 业 按 行 业 和 地 区 提 供 分 部 信 息 。 2000 年 财 政 部 发 布 的 新 《 企 业 会 计 制 度 》取 代 了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会 计 制 度》, 并明确规定企业要将分部报告作为会计报表附表的组成部分, 并对如何编制分部报告做了初 步 规 定 , 这 些 规 定 涉 及 业 务 分 部 和地区分部的定义、报告分部的确定以及分部报告的内容等。为了更系统的对分部报告的编制方法及提供的信息进行规范, 以便更 好的规范企业的分部报告实务, 财政部于 2001 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分部报告》 征求意见稿) 。并于 2006 年颁布了《企业 ( 分部报告准则》, 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 1980 年 FASB 在其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期《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 首次提出了优良信息应该具备的质量特征, 并指 出会计信息最高质量特征是“决策有用性”。分部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是决定分部信息如何披露及应披露什么的关键。目前国内关于 分部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主要采用的是规范分析的方法, 对我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进行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鉴于此, 在本文中作者尝试从实证研究的角度, 来探讨分部报告的信息有用性, 并对完善分部报告准则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研究综述 早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 国外学者已经开始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分部报告在实践中的价值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 实证研究 结果为分部信息的规范提供了基础。目前对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实证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 ( 一) 行业分部披露与企业对信息的预测能力 作为该领域的第一位研究者, Kinney 于 1971 年对分部报告披露与预测能力的 关系展开了研究。他分别利用合并基础模型( Consolidated- Based Models) 和分部基础模型( Segment— Based Models) , 对 24 家 公 司 的 1967 年和 1968 年的收益( 获利能力) 进行了预测。研究的结论是: 分部基础模型优于合并基础模型, 这表明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披 露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或者说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揭示有利于提高企业对合并数据的预测能力。 Kinney 作为财务报告分部披露预测 能力的首创者, 其创新性、贡献及研究成果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但其存在的缺陷是研究的样本过小。Collins 1976 ) 克服了该缺陷, 采 ( 用了包含 96 家公司的样本, 并在研究中采用除 Kinney 的模型外的另外四个模型, 其研究的结论是: 行 业 分 部 数 据 如 在 辅 以 政 府 关 于行业增长率的预测无疑比行业数据有更强的预测能力。Emmanuel 和 Pick 1980 ) 通过对 39 家公司从 1973 年至 1977 年的销售收 ( 入和收益进行预测, 发现分部基础模型比合并基础模型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Silhan 1983 ) 通过研究在季报中提供分部信息对预测 ( 作者简介: 胡明霞( 1980- ) , 女, 湖北武汉人,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助教 黄胜忠( 1979- ) , 男, 湖北十堰人,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65
  • 2. 胡明霞 黄胜忠: 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能力的影响扩展了财务报告分部披露预测能力的研究领域; 而且对下列项目都用了特定的模型: 合并收益, 合并销售收入和合并边 际利润, 分部销售收入和合并边际利润, 分部销售收入和分部边际利润, 分部收益。最后, 他们的结论是: Kinney 和 Collins 的结论不 但对年度预测能力适用, 而且对季度预测能力也是适用的。这些关于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披露与预测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特 点, 即其预测能力指标都选择销售收入或收益。 Baldwin 1984 ) 研究在预测能力指标的选择上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即选择每股收益 ( ( EPS) 作为其预测能力指标,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揭示有利于提高公司对其每股收益的预测能力。 ( 二) 分部报告信息与公司股票风险 关于市场效率概念, Fama 1970 ) 曾指出其本质在于资本市场对于信息的反应速度。市场 ( 效率通常通过有关检验加以证实, 而市场效率检验又通常分为弱式检验、半强式检验、强式检验。由于资本市场效率一般通常都能满 足弱式检验, 而强式检验几乎是完全理性并难以或不可能进行检验的, 因此半强式检验就成了主流的市场效率检验方式。财务报告 分部披露系统风险研究与市场效率之间是什么关系, 如果从股票系统风险降低的突变性角度来讲, 则资本市场将会呈现出半强式特 征。公司股票的风险通常由其股票的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构成, 股票的非系统风险通常可以用大规模组合投资进行有效分散, 而 股票的系统风险是不能通过组合投资进行分散的。因而对投资者而言, 股票的系统风险为更加本质的风险, 对其系统风险进行研究 也显得格外必要。 Kinney 1972 ) 首次对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披露和地区分部披露与股票的系统风险展开了 研 究 , 研 究 的 思 路 是 : 从 分 析 多 分 部 公 ( 司的分散经营的成功度开始, 并进而设计了方差比率模型, 然后在对该模型与股票的系统风险的关系进行研究, 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研究中 Kinney 成功的将有价证券的组合投资理论与多分部公司的财务报告分部披露数据结合起来 。在研究样本选择上, 选择了 摘自于《会计趋势和技术》的 51 家公司, 因为《会计趋势和技术》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按年度出版发行的; 并且这 51 家公司在 1965 年至 1969 年间都按分部揭示了收益信息, 其中 26 家是按行业分部揭示收益信息的, 25 家是按地区分部揭示收益的信息的。 Kinney 认为多分部公司实际上与有价证券有异曲同工之妙。多分部公司成立的意图之一在于分散经营风险, 为了对多分部公司分 n 散经营的成功度进行衡量和测度。 Kinney 设计的方差比率评价模型为: σ2" !σ j = 1 j 2 n 其中, σ2 是公司整体合并报酬率的方差, !σ j = 1 j 2 是公司各个分部报酬率的方差之和。 根据有价证券的组合投资理论, 在其他条件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 如果所投资的证券在报酬率上具有负协方差, 则该有价证券 组合投资是有效的, 即它能成功的分散构成证券的非系统风险。如按此理论推导则有: 若公司分部在报酬率上具有负协方差, 则公司 整体或合并报酬率的方差应小于公司分部的报酬率的方差的和; 若公司分部在报酬率上具有正协方差, 则公司整体或合并报酬率的 方差应大于公司分部的报酬率的方差之和。由于分部报酬率的数据难以测算, 因此用分部收益数据代替了分部报酬率数据。这样上 n 述方差比率评价模型便演变成: σ2" !σ j = 1 j 2 * n 其中, σ2 是公司整体或合并收益的方差, !σ j = 1 j 2 是公司分部 j 的收益的方差, n 是公司关于分部的总数。 Kinney 认为, 方差比率越小则分部公司的分散经营的成功度可能就越高, 但 Kinney 的研究并没有到此为止。他认为方差比率评 价模型, 还可以用来评价财务报表分部揭示的信息内容。由于方差比率是通过分部数据或信息测算的, 因此如果财务报告分部披露 具有信息价值, 则方差比率与股票的系统风险有某种内在联系。由于股票的系统风险主要是通过 β 值来测度的, 则就变成如果财务 报告分部披露具有信息内容的话, 则方差比率应可能与股票的 β 值之间具有某种联系, 用统计术语说就是方差比率与 β 之间的联 系可能在某种统计水平上是统计显著的。 Collins 和 Simonds 1979 ) 力求在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披露与股票系统风险之间寻找某种连接点, 并试图通过可能产生的结果改 ( 变对股票系统风险的评价, 为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披露揭示实务进一步寻找新的支持点。他们研究了 215 家样本公司, 其中 137 家公 司被归为控制组, 另外的 78 家公司被归为试验组。控制组的特点是, 其组成公司将 1963 年至 1974 年间一直保持原有的揭示实务而 没有所改变; 试验组的特点是, 其组成公司在 1970 年之前只披露很少或根本不披露行业分部信息, 而在 1970 年之后则都揭示行业 分部营业收入和行业分部利润信息。他们仍采用通用的 β 系数来测度股票的系统风险。研究结果是: 对于测试组来讲, 从 1970 年之 前的一段时间到之后的一段时间, β 值发生了负向的变动; 而对于控制组来讲, 在整个研究期间 β 值没发生明显变动。这表明, 财 务报告行业分部披露是导致试验组公司 β 值发生负向变动的原因。上述研究结论不仅说明了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披露是具有信息内 容的; 而且更说明了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披露是有效益的, 即它能够导致揭示公司的股票的系统风险的降低。 我国关于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桑士俊( 2001 ) 对我国分部信息提供者及使用者的 意愿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 57.3%的编报者认为不太了解分部报告的意义; 50.14% 的编报者认为披露分部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的公 开披露信息的形象, 但同时有 89.35%的编报者认为公司对外披露详细的分部信息会有损公司的利益。多数编报者更不赞同在分部 信息中披露分部间的交易价格基础, 几乎所有的编报者都选择不会自愿披露分部信息。李维友( 2001 ) 对 37 家证券公司 ( 包含中 66
  • 3. ・学术 2008 年第 4 期 国当前所有大的证券公司) 的财务分析师和银行的 85 个信贷官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论是: 分部信息可以为投资和信贷决策 提供更加相关和有用的信息, 应该要求从事多种经营的公司披露分部信息。在考虑分部的定义时, 综合法可以提供更可靠和更相关 的信息, 分部信息每年应公布两次, 分别在年中和年末公布。吴联生( 2000 ) 也做了类似的调查, 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和个 人投资者对分部信息的需要程度很高。机构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 “非常需要”或 “需要”披露经营业务分部信息 ( 占 93.53% ) , 市场分部信息 ( 占 76.67%) 和产地分部信息 ( 占 86.66% ) ; 个人投资者认为, 上市公司 “非常需要”或 “需要”披露经营业务分 部信息 ( 占 88.89%) 、市场分部信息 ( 占 71.11%) 和产地分部信息 ( 占 75.55%) 。上述研究对于在理论上完善我国分部报告准则 的建设, 以及实践中提高分部信息的披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研究结果证实了分部信息 ( 包括行业分部和地区分部) 对专业 机构进行投资决策是有用的, 但是普通投资者对分部信息的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分部报告的有用性。因此, 加强分部信息有 用性方面的实证研究, 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部信息披露的质量, 完善准则。 三、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本文主要是研究上市公司分部信息的预测能力。由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分部信息主要是行业分部信息, 并且目前我国 的合并主要是兼并; 因此, 笔者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行业分部信息的有用性上。 ( 一) 研究前提 证券市场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实证会计研究的诸多理论基本建立在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基础上, 公司财务报 告是证券市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而证券市场是否有效决定了财务报告能否向证券市场传递信息, 以及传递的信息能够在多大程 度上为信息使用者获取并影响其决策。如果证券市场不符合有效市场假说, 必将导致相关会计理论缺乏合理的依据。由 Fama 在 1970 年首次提出“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含义是: 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 股票价格能够充分、及时的反映所有相关的信息。有效 市场假说提出以后, 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检验, 这些检验主要分为: 弱式检验、半强式检验、强式检验。近年来, 一些学者对我国证 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 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是否具备有效性或属于何种形态的有效性, 尚没有定论, 只有一些初步 的研究成果。比较赞成的观点是: 中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弱式形态。基于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的前提条件建立在证券市场弱 式有效的基础上, 并且假定在 2000 年至 2002 年期间使用者可以有效的获取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行业分部信息。 ( 二) 研究假设 Kinney 1971 ) 指出, 如果分部信息使投资者能够更加准确的分析企业各个分部的盈利状况 , 进而做出对整个 ( 企业未来收益更为理智的估计, 那么对未来收益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就会更为接近。Kinney 的研究结果是, 以分部数据为基础作为盈 利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小于以合并数据为基础所作盈利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鉴于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情况普遍, 并且越来 越多的公司披露行业分部信息, 笔者在对上市公司行业分部信息的有用性进行检验时, 提出如下假设: H1 : 基于分部数据所做的盈利预测优于基于合并数据所做的盈利预测 该假设的含义是指, 对于对外披露分行业信息的上市公司, 投资者可以根据其披露的分部信息, 对其收益做出更为准确的预测。 该假设的基础是投资者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得相应的上市公司分行业经营的信息。 ( 三) 样本选择 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所披露分部信息有用性进行研究, 笔者对沪市 831 家上市公司( 包括农、 牧、 林、 渔业, 采 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以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信息技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 社会服务业、传播与文化产业、综合类) 进行筛选, 界定的标准为: 上市日期早于 2000 年 1 月 1 日, 以保证公司上市后完整运作 3 年 以上; 所披露的行业分部数多于四个( 包括四个) , 以保证反映出多种经营的事实; 2000 、2001 、2002 年所披露的行业分部相对稳定; 剔除 ST 公司, 这些公司由于亏损, 其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让人质疑; 剔除分部间存在共同费用和收入分摊的样本。根据上述标准, 将沪市 831 家上市公司作为备选样本逐个筛选, 选出 54 家基本符合条件的公司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样本。 ( 四) 模型选择 本文使用 Kinney 在 1971 年设计了四个收益预测模型 :合并数据基础预测模型和分部数据基础预测模型各两 个, 模型分别如( 表 1 ) 所示。 67
  • 4. 胡明霞 黄胜忠: 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信息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 五) 实证结果 利用上述模型, 我们分别对 54 家样本公司 2002 年的主营业务利润进行预测, 并将不同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 值进行了比较, 见( 图 1 ) 。通过计算, 我们发现: 在合并基础模型中, A1 平均绝对误差( 94,021,594 ) 小于 A2 96,832,136 ) 平均绝对 ( 误差; 在分布基础模型中 B2 76,198,353 ) 平均绝对误差小于 B1 78,461,920 ) 平均绝对误差。从整体上来看 , 平均绝对误差 B2<B1< ( ( A1<A2, 这表明分部基础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优于合并基础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 但是两种模型预测结果之间的优劣之分并不明显。这 并不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没有必要披露分部信息。相反, 恰恰表明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分部 信息披露。笔者认为, 导致出现上述结果的主要因素在于上市公司对行业分部的划分过于宽泛, 如“工业”分部, 企业可以将汽车和 电扇制造都归于“工业”, 但是两者所面临的风险、收益和成长性相差甚远, 据此披露的“工业”分部必然会导致分部信息的有用性 的偏失。现行的行业分部信息披露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行业的划分过于宽泛。鉴于此, 进一步借鉴国际惯例, 进一步提高上市公 司披露的分部信息质量。 四、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 基于分部基础数据对公司主营业务利润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较小, 笔者认为 , 这 基 本 上 检 验 了 前 面 的 假 设“ 基 于分部数据所做的盈利预测优于合并数据所做的盈利预测”, 表明上市公司披露的分部信息具有一定的有用性, 同时也表明上市公 司目前分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有待解决的问题。本项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否有效, 依赖于对样本和预测方法的选择。在前文的样 本选取与筛选过程中, 采用了全面检索沪市上市公司 2000 、2001 、2002 年年度报告正文逐家进行筛选, 从而使得样本的选择不带有 任何人为的偏见, 从而使得结论的有效性增强。至于所选择的预测方法, 则采用该研究领域的一般方法, 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 一定程度上来讲, 上述研究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由于我国分部信息披露规范的时间还很短; 证券市场发展还不成熟; 加之近几年资 产重组行为此起彼伏, 导致分部的划分缺乏相应的稳定性; 这使得本研究的时间跨度较短, 样本规模不大。同时由于实证会计研究在 我国的发展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 对相关方法的运用还处于摸索阶段; 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分部信息的披露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 相关统计信息也不完善, 这都为开展实证研究都带来了困难。因此, 本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 1 ] 桑士俊:《论企业分部财务报告—理论与实践》,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1 年版。 [ 2 ] 李维友:《关于中国分部报告规范的探讨》,《财务与会计》2001 年第 5 期。 [ 3 ] 吴联生:《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求分析—— —兼论如何改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中国会计教授会》2000 年。 [ 4 ] William R. Kinney. Predicting Earnings Entity Vs. Subentity Data .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71. “ [ 5 ] Daniel W. Collins . Predicting Earnings with Sub- Entity Data:Some Further Evidence.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 1976. “ [ 6 ] C.R.Emmanuel and R.H.Pick.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UK Segment Reports. ”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1980. “ [ 7 ] P.A.Silhan. The Effects of Segment Quarterly Sales and Margins on Extrapolative Forecasts of Conglomerate Earnings: Extension and “ replic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3. [ 8 ] P.A. Silhan.“ Simulated Mergers of Existent Automers Firms:A New Approach to Segmentation Research.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2. [ 9 ] P.A. Silhan. Company Size and the issue of Quarterly Segment Reporting. ”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1984. “ [ 10 ] Bruce A.Baldwin.“ Segment Earnings Disclosure and the Ability of Security Analysts to Forecast Earnings Per Share. ”Accounting Review,1984. [ 11 ] S.J.Gary,C.B.Roberts.“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s and the British Multinational. ” in Hopwood, A. G, (Editor) International Pressures Hall,1989. [ 12 ] Ramji Balakrishnan , Trevors, Harris, Pradyot K.SEN.“ The Predicitive Ability of Geographic Segment Disclosure. ” Journal of Ac- counting Research, 1990. [ 13 ] R.N.Freeman,J.A.Ohlson,S.H.Penman.“ Book Rate- of- Return and Prediction of Earnings chang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0. [ 14 ] David L.Senteney and Mohammad S. Bazaz. The impact of SFAS 14 Geographic Segment Disclosure on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 US- Based MNEs’ Earnings Releas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2001. [ 15 ] E.F.Fama.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 “ Journal of Finance ,1970. [ 16 ] W.R.Kinneys."Covariability of Segment Earnings and Multisegment Company Returns. ”Accounting Review,1972. [ 17 ] R.M.Barefield , E.E.Comiskey.“ Earnings Variability as a Risk Surrogate. ”Working Paper NO.423 .Kenert Graduate School of In- dustrial Administration , 1973. [ 18 ] D.W. Collins, R. Simonds. SEC Line of Business Disclosure and Market Risk adjustments. ”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 1979. ( 编辑 杨 轶)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