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34
SO C I O LO G I C A L
SO C I A L D ES I G N
A N T 的 基 本 概 念
• ⼈與非⼈的區分是不存在的
• 社會是異質的⼈類與非⼈類⾏動者的拼裝體
• 拼裝集合異質元素,有所關連、有所作⽤、創造領域
• 能動性是拼裝體的迸現能⼒
「 能 動 性 」 ( A G E N C Y ) 是 什 麼 意 思 ?
• 拼裝體拋棄預設的結構和實體等概念,專注於持續變動的⾏動者
網絡之⽣成、穩定、⿊箱化、破裂,以及新可能性的創⽣過程。
• 能動性即是拼裝體的迸現(emergent)能⼒,但這種能動性並
不是事物本⾝的特定屬性,⽽是在持續建構與重組的動態中,才
能辨認出來的。
• 能動性是不同⾏動者間藉由網絡的串連⽽產⽣的,是⼀種「關係
性的效應」,置⾝網絡外時,⾏動者就不擁有能動性。⽽能動性
的發揮,也因為在不同的網絡、不同的連結、在不同的時空脈絡
裡,產⽣不同的作⽤。
Q1: Mapping
L AT O U R 談 設 計
• 是後普羅米修斯式⾏動理論,是隨時隨地因應內外條件的
再設計,在⽣態危機的此刻,是關乎公眾意識的⾏動。
• 是注意所有細節的,不會假設⾃⼰是全知全能的英雄。
• 對⼈造物(artefact)的設計分析關乎意義,越來越少將
其視為現代主義的objects,⽽是things。
• 是持續的再設計,是design after design。
• 牽涉好設計、壞設計的判斷,牽涉到道德的判斷。
U T O P I A @ 北 歐
1 9 8 1 - 1 9 8 6
• 契機:⼤型⼯會+社會學研
究者+電腦技術宅宅
• ⽬的:讓報紙製圖⼯⼈參與
製圖技術設計、熟練技術能
⼒、發展⼯廠⺠主、強化勞
動組織
• 失敗:單⼀⼯作現場技術無
法改變整個產業、企業與政
府並不投入、技術難以商品
化、勞⼯組織關注太多議題
( 北 歐 式 ) 參 與 式 設 計 指 導 原 則
• 平等化的權⼒關係,包括雇主、勞⼯與政府,也包括不同
職位的勞動者,還有設計者與使⽤者;
• ⺠主參與的實踐,要有知能的參與;
• 以情境為基礎的⾏動,擺脫⼈是完全理性的假設,意識到社會關係、感
情、直覺反應的重要性;
• 相互學習,專家、勞⼯、使⽤者都有值得學習的知識;
• 在實作和研究過程必須要使⽤⼀些技藝和⼯具媒介來協助參與者表達他
們的願景和看法;
• 替代技術的想像和願景,將⺠主勞動技術的可能性顯性出來。
Q2: Alternative
A N T X PA R T I C I PAT O RY D E S I G N
• 本體論的轉向:從固定與⼆分的本體論轉向流動、主客
連結的,沒有設計是孤立的,設計過程是去中⼼的。
• ⽅法論的轉向:將設計當成是打開⿊盒⼦,將所有的差
異透過公眾參與、公開⾏動者網絡化連結過程來展現。
• 認識論的轉向:設計師不是全知者,⽽是具有主動異議
表達(agnostic)的普羅米修斯。
Tag-It-Yourself
開放編輯器,
讓⽤⼾紀錄
⾎糖值、胰島素攝入量,
可選擇添加註釋和相⽚
Why antagonism matters?
– C H A N TA L M O U F F E
「政治性」(the political)是⼈類社會與共同體中⼀個無法
消解與泯除的「對抗」(antagonism)⾯向。⽽所謂的「政
治」(politics)則是在政治性所提供的衝突脈絡中,⼀個秩
序得以建⽴並組織⼈類的共存的⼀套實踐與制度。
• Design For Politics︓改善政治訊息
取得方式、意願表達與行動形式。
• Political Design︓提出問題︐從異
議的角度展示民主設計的概念。
Why so serious?
A N T H O N Y D U N N E : 設 計 有 兩 種
• 確認性設計:強化現狀,符合⽂化、社會、技術和經濟
⽅⾯的主流期望。⼤多數設計都屬於這⼀類。
• 批判性設計:拒絕接受現狀作為唯⼀的可能性,通過設
計另⼀種社會、⽂化、技術或經濟的可替代價值,進⽽
對現狀進⾏批判。
因為⽤⼾特徵混亂、複雜且不可預測。
因此需要我們觀察更為複雜的⼈—物關係,
以及接受⼈—物交互時產⽣的不可預測性。
比如,通過探索去參與,
⽽不是⼀開始就預設如何⾼效使⽤的⽅式,
並通過使⽤的另類形式,
從根本上挑戰產品⽤途預設以及⽤⼾的預期。
– M AT T M A L PA S S
– F I O N A R A B Y
雖然批判性設計可能⼤量借鑒藝術⽅法和途徑,但
它絕對不是藝術。
我們期待藝術去探索極致,
但批判性設計則需要接近⽇常和平凡,
因為這⼀點正是它發揮⼲擾和質疑能⼒的所在。
[.....]
只有當其被解讀為設計時,批判性設計才能暗⽰,
我們所以為的⽇常⽣活可以不⼀樣。
事物是會變的。
Q3: Redesign

More Related Content

More from Shuwei Huang

Every littile social design
Every littile social designEvery littile social design
Every littile social designShuwei Huang
 
Utopia social design
Utopia social designUtopia social design
Utopia social designShuwei Huang
 
social design why and how
social design why and howsocial design why and how
social design why and howShuwei Huang
 
循環城市中的建築思考
循環城市中的建築思考循環城市中的建築思考
循環城市中的建築思考Shuwei Huang
 
都市再生的兩難(二):社群如何參進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二):社群如何參進來?都市再生的兩難(二):社群如何參進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二):社群如何參進來?Shuwei Huang
 
都市再生的兩難(一):社區如何動起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一):社區如何動起來?都市再生的兩難(一):社區如何動起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一):社區如何動起來?Shuwei Huang
 
都市設計的兩難(三):政策需要物推動
都市設計的兩難(三):政策需要物推動都市設計的兩難(三):政策需要物推動
都市設計的兩難(三):政策需要物推動Shuwei Huang
 
都市設計的兩難(二):共享單車如何設計?
都市設計的兩難(二):共享單車如何設計?都市設計的兩難(二):共享單車如何設計?
都市設計的兩難(二):共享單車如何設計?Shuwei Huang
 
都市設計的兩難(一):單車行的角色
都市設計的兩難(一):單車行的角色都市設計的兩難(一):單車行的角色
都市設計的兩難(一):單車行的角色Shuwei Huang
 
都市文化的兩難(三):接近單車的權利
都市文化的兩難(三):接近單車的權利都市文化的兩難(三):接近單車的權利
都市文化的兩難(三):接近單車的權利Shuwei Huang
 
都市文化的兩難(二):後來怎麼了?
都市文化的兩難(二):後來怎麼了?都市文化的兩難(二):後來怎麼了?
都市文化的兩難(二):後來怎麼了?Shuwei Huang
 
都市文化的兩難(一):老派社區的必要
都市文化的兩難(一):老派社區的必要都市文化的兩難(一):老派社區的必要
都市文化的兩難(一):老派社區的必要Shuwei Huang
 
Urbanization of nature
Urbanization of natureUrbanization of nature
Urbanization of natureShuwei Huang
 
街區再生與大學角色
街區再生與大學角色街區再生與大學角色
街區再生與大學角色Shuwei Huang
 
Garbage, Ethnic, and Behavior-Steering Design
Garbage, Ethnic, and Behavior-Steering DesignGarbage, Ethnic, and Behavior-Steering Design
Garbage, Ethnic, and Behavior-Steering DesignShuwei Huang
 

More from Shuwei Huang (20)

Every littile social design
Every littile social designEvery littile social design
Every littile social design
 
Utopia social design
Utopia social designUtopia social design
Utopia social design
 
social design why and how
social design why and howsocial design why and how
social design why and how
 
循環城市中的建築思考
循環城市中的建築思考循環城市中的建築思考
循環城市中的建築思考
 
單車烏托邦
單車烏托邦單車烏托邦
單車烏托邦
 
都市再生的兩難(二):社群如何參進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二):社群如何參進來?都市再生的兩難(二):社群如何參進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二):社群如何參進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一):社區如何動起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一):社區如何動起來?都市再生的兩難(一):社區如何動起來?
都市再生的兩難(一):社區如何動起來?
 
都市設計的兩難(三):政策需要物推動
都市設計的兩難(三):政策需要物推動都市設計的兩難(三):政策需要物推動
都市設計的兩難(三):政策需要物推動
 
都市設計的兩難(二):共享單車如何設計?
都市設計的兩難(二):共享單車如何設計?都市設計的兩難(二):共享單車如何設計?
都市設計的兩難(二):共享單車如何設計?
 
都市設計的兩難(一):單車行的角色
都市設計的兩難(一):單車行的角色都市設計的兩難(一):單車行的角色
都市設計的兩難(一):單車行的角色
 
都市文化的兩難(三):接近單車的權利
都市文化的兩難(三):接近單車的權利都市文化的兩難(三):接近單車的權利
都市文化的兩難(三):接近單車的權利
 
都市文化的兩難(二):後來怎麼了?
都市文化的兩難(二):後來怎麼了?都市文化的兩難(二):後來怎麼了?
都市文化的兩難(二):後來怎麼了?
 
都市文化的兩難(一):老派社區的必要
都市文化的兩難(一):老派社區的必要都市文化的兩難(一):老派社區的必要
都市文化的兩難(一):老派社區的必要
 
Urbanization of nature
Urbanization of natureUrbanization of nature
Urbanization of nature
 
Border
BorderBorder
Border
 
街區再生與大學角色
街區再生與大學角色街區再生與大學角色
街區再生與大學角色
 
Escape
EscapeEscape
Escape
 
Foodie scape
Foodie scapeFoodie scape
Foodie scape
 
Corrugated iron
Corrugated ironCorrugated iron
Corrugated iron
 
Garbage, Ethnic, and Behavior-Steering Design
Garbage, Ethnic, and Behavior-Steering DesignGarbage, Ethnic, and Behavior-Steering Design
Garbage, Ethnic, and Behavior-Steering Design
 

Sociological social design

  • 1. SO C I O LO G I C A L SO C I A L D ES I G N
  • 2.
  • 3. A N T 的 基 本 概 念 • ⼈與非⼈的區分是不存在的 • 社會是異質的⼈類與非⼈類⾏動者的拼裝體 • 拼裝集合異質元素,有所關連、有所作⽤、創造領域 • 能動性是拼裝體的迸現能⼒
  • 4.
  • 5.
  • 6.
  • 7. 「 能 動 性 」 ( A G E N C Y ) 是 什 麼 意 思 ? • 拼裝體拋棄預設的結構和實體等概念,專注於持續變動的⾏動者 網絡之⽣成、穩定、⿊箱化、破裂,以及新可能性的創⽣過程。 • 能動性即是拼裝體的迸現(emergent)能⼒,但這種能動性並 不是事物本⾝的特定屬性,⽽是在持續建構與重組的動態中,才 能辨認出來的。 • 能動性是不同⾏動者間藉由網絡的串連⽽產⽣的,是⼀種「關係 性的效應」,置⾝網絡外時,⾏動者就不擁有能動性。⽽能動性 的發揮,也因為在不同的網絡、不同的連結、在不同的時空脈絡 裡,產⽣不同的作⽤。
  • 8.
  • 10. L AT O U R 談 設 計 • 是後普羅米修斯式⾏動理論,是隨時隨地因應內外條件的 再設計,在⽣態危機的此刻,是關乎公眾意識的⾏動。 • 是注意所有細節的,不會假設⾃⼰是全知全能的英雄。 • 對⼈造物(artefact)的設計分析關乎意義,越來越少將 其視為現代主義的objects,⽽是things。 • 是持續的再設計,是design after design。 • 牽涉好設計、壞設計的判斷,牽涉到道德的判斷。
  • 11.
  • 12. U T O P I A @ 北 歐 1 9 8 1 - 1 9 8 6 • 契機:⼤型⼯會+社會學研 究者+電腦技術宅宅 • ⽬的:讓報紙製圖⼯⼈參與 製圖技術設計、熟練技術能 ⼒、發展⼯廠⺠主、強化勞 動組織 • 失敗:單⼀⼯作現場技術無 法改變整個產業、企業與政 府並不投入、技術難以商品 化、勞⼯組織關注太多議題
  • 13.
  • 14. ( 北 歐 式 ) 參 與 式 設 計 指 導 原 則 • 平等化的權⼒關係,包括雇主、勞⼯與政府,也包括不同 職位的勞動者,還有設計者與使⽤者; • ⺠主參與的實踐,要有知能的參與; • 以情境為基礎的⾏動,擺脫⼈是完全理性的假設,意識到社會關係、感 情、直覺反應的重要性; • 相互學習,專家、勞⼯、使⽤者都有值得學習的知識; • 在實作和研究過程必須要使⽤⼀些技藝和⼯具媒介來協助參與者表達他 們的願景和看法; • 替代技術的想像和願景,將⺠主勞動技術的可能性顯性出來。
  • 16. A N T X PA R T I C I PAT O RY D E S I G N • 本體論的轉向:從固定與⼆分的本體論轉向流動、主客 連結的,沒有設計是孤立的,設計過程是去中⼼的。 • ⽅法論的轉向:將設計當成是打開⿊盒⼦,將所有的差 異透過公眾參與、公開⾏動者網絡化連結過程來展現。 • 認識論的轉向:設計師不是全知者,⽽是具有主動異議 表達(agnostic)的普羅米修斯。
  • 17.
  • 18.
  • 21.
  • 22.
  • 23. – C H A N TA L M O U F F E 「政治性」(the political)是⼈類社會與共同體中⼀個無法 消解與泯除的「對抗」(antagonism)⾯向。⽽所謂的「政 治」(politics)則是在政治性所提供的衝突脈絡中,⼀個秩 序得以建⽴並組織⼈類的共存的⼀套實踐與制度。
  • 24. • Design For Politics︓改善政治訊息 取得方式、意願表達與行動形式。 • Political Design︓提出問題︐從異 議的角度展示民主設計的概念。
  • 25.
  • 26.
  • 27.
  • 29. A N T H O N Y D U N N E : 設 計 有 兩 種 • 確認性設計:強化現狀,符合⽂化、社會、技術和經濟 ⽅⾯的主流期望。⼤多數設計都屬於這⼀類。 • 批判性設計:拒絕接受現狀作為唯⼀的可能性,通過設 計另⼀種社會、⽂化、技術或經濟的可替代價值,進⽽ 對現狀進⾏批判。
  • 31.
  • 32.
  • 33. – F I O N A R A B Y 雖然批判性設計可能⼤量借鑒藝術⽅法和途徑,但 它絕對不是藝術。 我們期待藝術去探索極致, 但批判性設計則需要接近⽇常和平凡, 因為這⼀點正是它發揮⼲擾和質疑能⼒的所在。 [.....] 只有當其被解讀為設計時,批判性設計才能暗⽰, 我們所以為的⽇常⽣活可以不⼀樣。 事物是會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