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3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遼史
 091 / 117
 30 段 1843 字
 124 种 179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元]脫脫 等
←090 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遼史 /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太平 2 清寧 2 景福元年[1031] 1 重熙四年[1035] 1 重熙十三年[1044] 1 重熙六年[1037] 1
統和二十四年[1006] 1 咸雍二年[1066] 1
地点 可敦城 2 西域 1 昭德軍節度 1
人物 韓八 7 朮哲 5 唐古 4 屋質 3 耶律玦 3 太后 3 蕭朮哲 3 耶律唐古 3
文官 宰相 3 宮使 2 北院大王 2
武官 節度使 5 都監 4 衛上將軍 1
其他 獄空 3 免官 2 北院 2
目錄
0
1
2
3
4
5
6
卷九十一 列傳 第二十一
耶律韓八 耶律唐古 蕭朮哲 耶律玦 耶律僕里篤
耶律韓八
耶律韓八 ,字嘲隱 ,倜儻有大志,北院詳穩北院詳穩 古之五世孫。
太平中,游京師,寓行宮側,惟囊衣匹馬而已。帝微服出獵,見而問之曰:「汝為何人?」韓八 初不
識,漫應曰:「我北院 部人韓八 ,來覓官耳。」帝與語,知有長才,陰識之。會北院 奏南京疑
獄 久不決,帝召韓八 馳驛審錄 ,舉朝皆驚。韓八 量情處理,人無冤者。上嘉之。籍群牧馬,闕其
二,同事者考尋不已;韓八 略不加詰,即先馳奏,帝益信任。
景福元年[1031],為左夷離畢左夷離畢 ,徙北面林牙北面林牙 ,眷遇優異。重熙六年[1037],改北院大王北院大王 ,政務寬仁,
復為左夷離畢左夷離畢 。十二年,再為北院大王北院大王 。入朝,帝從容謂曰:「卿守邊任重,當實府庫、振貧乏以
報朕。」既受詔,愈竭忠謹,知無不言,便益為多。卒,年五十五。上聞,悼惜。死之日,篋無舊蓄,
椸無新衣,遣使弔祭,給葬具。
韓八 平居不屑細務,喜慍不形。嘗失所乘馬,家僮以同色者代之,數月不覺。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衙 名 衙
法 名 法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28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耶律唐古
耶律唐古 ,字敵隱 ,于越于越 屋質 之庶子 。廉謹,善屬文。
統和二十四年[1006],述屋質 安民治盜之法以進,補小將軍將軍 ,遷西南面巡檢西南面巡檢 ,歷豪州刺史州刺史 、唐
古 部詳穩詳穩 。嚴立科條,禁姦民鬻馬於宋、夏界。因陳弭私販,安邊境之要。太后 嘉之,詔邊郡遵
行,著為令。
朝議欲廣西南封域,黑山之西,綿亙數千里,唐古 言:「戍壘太遠,卒有警急,赴援不及,非良策
也。」從之。西蕃來侵,詔議守禦 計,命唐古 勸督耕稼以給西軍,田于臚朐河 側,是歲大熟。明
年,移屯鎮州 ,凡十四稔,積粟數十萬斛,斗米數錢。
重熙間,改隗衍党項部 節度使節度使 。先是,築可敦城 以鎮西域 。諸部縱民畜牧,反招寇掠。重熙四
年[1035],上疏曰:「自建可敦城 已來,西蕃數為邊患,每煩遠戍。歲月既久,國力耗竭。不若復守故
疆,省罷戍役 。」不報。是年,致仕 。乞勒其父屋質 功于石,帝命耶律庶成 製文,勒石上京崇孝
寺。卒,年七十八。
蕭朮哲
蕭朮哲 ,字石魯隱,孝穆 弟高九之子。以戚屬加監門監門 衛上將軍衛上將軍 。
重熙十三年[1044],將衛兵討李元昊 有功,遷興聖宮使宮使 。蒲奴里部 長陶得里叛,朮哲 為統軍都統軍都
監監 ,從都統都統 耶律義先 擊之,擒陶得里。朮哲 與義先 不協,誣義先 罪,免官 。稍遷西南面招
討都監都監 ,坐事下獄,以太后 言,杖而釋之。
清寧初,為國舅詳穩國舅詳穩 、西北路招討使西北路招討使 ,私取官粟三百斛,及代,留畜產,令主者鬻之以償。後族
弟 胡睹 到部發其事,帝怒,決以大杖,免官 。尋起為昭德軍節度 使,徵為北院宣徽使北院宣徽使 。九年,
上以朮哲 先為招討,威行諸部,復為西北路招討使西北路招討使 。訓士訓士 卒,增器械,省追呼,嚴號令。人不敢
犯,邊境晏然。十年,入朝,封柳城郡王 。
咸雍二年[1066],拜北府宰相北府宰相 ,為北院樞密使北院樞密使 耶律乙辛 所忌,誣朮哲 與護衛蕭忽古 等謀害乙
辛 。詔獄無狀,罷相,出鎮順義軍。卒,追王晉、宋、梁三國 。姪藥師奴 。
藥師奴 ,幼穎悟 ,謹禮法,補祗候郎君祗候郎君 。
大康中,為興聖宮使宮使 ,累遷同知同知 殿前點檢司 事。上嘉其宿衛 嚴肅,遷右夷離畢右夷離畢 。夏王李乾
順 為宋所攻,求解,帝命藥師奴 持節使宋,請罷兵 通好,宋從之。拜南面林牙南面林牙 ,改漢人行宮副部
署 。
乾統初,出為安東軍節度使節度使 ,卒。
耶律玦
耶律玦 ,字吾展 ,遙輦 鮮質可汗之後。
重熙初,召修國史,補符寶郎符寶郎 ,累遷知北院副部署 事。入見太后 ,后顧左右曰:「先皇謂玦必為
偉人,果然。」除樞密副使樞密副使 ,出為西南面招討都監都監 ,歷同簽南京留守南京留守 事、南面林牙南面林牙 。皇弟秦國
王 為遼興軍節度使節度使 ,以玦同知同知 使事,多所匡正。十年,復為樞密副使樞密副使 。咸雍初,兼北院副部
署 。及秦國王 為西京留守西京留守 ,請玦為佐,從之。歲中獄空 者三,召為孟父房敞穩。
名
名 名 文 名 亲
名 武 文 文
名 武 主
名
军 名 地
地
衙 武 地 地
地
军 仕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武
名 文 衙 名
武 武 名 名 名 名 仕
武 主
文 文
亲 名 仕 地 文
名 文 文
主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代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衙 营 文
名 名 军 文
衙
武
名
名 名 地
文 衙 主
文 武 文 文
主 武 文 文
衙 主 文 法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28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90 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目錄
23
24
25
26
27
28
29
玦不喜貨殖,帝知其貧,賜宮戶十。嘗謂宰相宰相 曰:「契丹 忠正無如玦者,漢人則劉伸 而已。然熟
察之,玦優於伸。」先是,西北諸部久不能平,上遣玦問狀,執弛慢者痛繩之。以酒疾卒。
耶律僕里篤
耶律僕里篤 ,字燕隱 ,六院林牙林牙 突呂不 也四世孫。
開泰間,為本班郎君本班郎君 。有捕盜功,樞密使樞密使 蕭朴 薦之,遷率府率。太平中,同知南院宣徽事同知南院宣徽事 ,累
遷彰聖軍節度使節度使 。
重熙十六年[1047],知興中府 ,以獄空 聞。十八年,伐夏,攝西南面招討使西南面招討使 。十九年,夏人侵金肅
軍,敗之,斬首 萬餘級,加右武衛上將軍右武衛上將軍 。時近邊群牧數被寇掠,遷倒塌嶺都監都監 以治之,桴鼓不
鳴。二十年,知金肅軍事。宰相宰相 趙惟節總領總領 邊城橋道芻粟,請貳,帝命僕里篤 副之,以稱職聞。
清寧初,歷長寧 、匡義 二軍節度使節度使 ,致仕 。咸雍間卒。子阿固質,終倒塌嶺都監都監 。
論曰:韓八 因帝微行,才始見售。及任以事,落落知大體,不負上之知矣。唐古 、朮哲 經略西北
邊,勸農積粟,訓練士卒,敵人不敢犯。玦以忠直見稱於上,僕里篤 以幹敏為宰相宰相 佐,在鎮俱以獄
空 聞。之數人者,豈特甲冑之士,抑亦李牧、程不識 之亞歟。
文 政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武
地 法 文
法 武 武
文 武 名
地 名 武 仕 武
名 名 名
名 文
法 名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28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helloiac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helloiac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helloiac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helloiac
 
元史 067 卷六十七 志第十八 禮樂一
元史 067 卷六十七 志第十八 禮樂一元史 067 卷六十七 志第十八 禮樂一
元史 067 卷六十七 志第十八 禮樂一helloiac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helloiac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helloiac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helloiac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helloiac
 
宋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志第七十 禮二十 賓禮二
宋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志第七十 禮二十 賓禮二宋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志第七十 禮二十 賓禮二
宋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志第七十 禮二十 賓禮二helloiac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helloiac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helloiac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helloiac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helloiac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齊桓公的生平事蹟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a2893216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helloiac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What's hot (20)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元史 067 卷六十七 志第十八 禮樂一
元史 067 卷六十七 志第十八 禮樂一元史 067 卷六十七 志第十八 禮樂一
元史 067 卷六十七 志第十八 禮樂一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志第七十 禮二十 賓禮二
宋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志第七十 禮二十 賓禮二宋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志第七十 禮二十 賓禮二
宋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志第七十 禮二十 賓禮二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齊桓公的生平事蹟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Similar to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helloiac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helloiac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helloiac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helloiac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helloiac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helloiac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helloiac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helloiac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helloiac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helloiac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helloiac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helloiac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helloiac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65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
舊五代史 065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舊五代史 065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
舊五代史 065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helloiac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helloiac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helloiac
 

Similar to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20)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496 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九十六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明史 190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舊五代史 065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
舊五代史 065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舊五代史 065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
舊五代史 065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晉書 045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 1. 文档信息  遼史  091 / 117  30 段 1843 字  124 种 179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元]脫脫 等 ←090 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遼史 /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太平 2 清寧 2 景福元年[1031] 1 重熙四年[1035] 1 重熙十三年[1044] 1 重熙六年[1037] 1 統和二十四年[1006] 1 咸雍二年[1066] 1 地点 可敦城 2 西域 1 昭德軍節度 1 人物 韓八 7 朮哲 5 唐古 4 屋質 3 耶律玦 3 太后 3 蕭朮哲 3 耶律唐古 3 文官 宰相 3 宮使 2 北院大王 2 武官 節度使 5 都監 4 衛上將軍 1 其他 獄空 3 免官 2 北院 2 目錄 0 1 2 3 4 5 6 卷九十一 列傳 第二十一 耶律韓八 耶律唐古 蕭朮哲 耶律玦 耶律僕里篤 耶律韓八 耶律韓八 ,字嘲隱 ,倜儻有大志,北院詳穩北院詳穩 古之五世孫。 太平中,游京師,寓行宮側,惟囊衣匹馬而已。帝微服出獵,見而問之曰:「汝為何人?」韓八 初不 識,漫應曰:「我北院 部人韓八 ,來覓官耳。」帝與語,知有長才,陰識之。會北院 奏南京疑 獄 久不決,帝召韓八 馳驛審錄 ,舉朝皆驚。韓八 量情處理,人無冤者。上嘉之。籍群牧馬,闕其 二,同事者考尋不已;韓八 略不加詰,即先馳奏,帝益信任。 景福元年[1031],為左夷離畢左夷離畢 ,徙北面林牙北面林牙 ,眷遇優異。重熙六年[1037],改北院大王北院大王 ,政務寬仁, 復為左夷離畢左夷離畢 。十二年,再為北院大王北院大王 。入朝,帝從容謂曰:「卿守邊任重,當實府庫、振貧乏以 報朕。」既受詔,愈竭忠謹,知無不言,便益為多。卒,年五十五。上聞,悼惜。死之日,篋無舊蓄, 椸無新衣,遣使弔祭,給葬具。 韓八 平居不屑細務,喜慍不形。嘗失所乘馬,家僮以同色者代之,數月不覺。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衙 名 衙 法 名 法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28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耶律唐古 耶律唐古 ,字敵隱 ,于越于越 屋質 之庶子 。廉謹,善屬文。 統和二十四年[1006],述屋質 安民治盜之法以進,補小將軍將軍 ,遷西南面巡檢西南面巡檢 ,歷豪州刺史州刺史 、唐 古 部詳穩詳穩 。嚴立科條,禁姦民鬻馬於宋、夏界。因陳弭私販,安邊境之要。太后 嘉之,詔邊郡遵 行,著為令。 朝議欲廣西南封域,黑山之西,綿亙數千里,唐古 言:「戍壘太遠,卒有警急,赴援不及,非良策 也。」從之。西蕃來侵,詔議守禦 計,命唐古 勸督耕稼以給西軍,田于臚朐河 側,是歲大熟。明 年,移屯鎮州 ,凡十四稔,積粟數十萬斛,斗米數錢。 重熙間,改隗衍党項部 節度使節度使 。先是,築可敦城 以鎮西域 。諸部縱民畜牧,反招寇掠。重熙四 年[1035],上疏曰:「自建可敦城 已來,西蕃數為邊患,每煩遠戍。歲月既久,國力耗竭。不若復守故 疆,省罷戍役 。」不報。是年,致仕 。乞勒其父屋質 功于石,帝命耶律庶成 製文,勒石上京崇孝 寺。卒,年七十八。 蕭朮哲 蕭朮哲 ,字石魯隱,孝穆 弟高九之子。以戚屬加監門監門 衛上將軍衛上將軍 。 重熙十三年[1044],將衛兵討李元昊 有功,遷興聖宮使宮使 。蒲奴里部 長陶得里叛,朮哲 為統軍都統軍都 監監 ,從都統都統 耶律義先 擊之,擒陶得里。朮哲 與義先 不協,誣義先 罪,免官 。稍遷西南面招 討都監都監 ,坐事下獄,以太后 言,杖而釋之。 清寧初,為國舅詳穩國舅詳穩 、西北路招討使西北路招討使 ,私取官粟三百斛,及代,留畜產,令主者鬻之以償。後族 弟 胡睹 到部發其事,帝怒,決以大杖,免官 。尋起為昭德軍節度 使,徵為北院宣徽使北院宣徽使 。九年, 上以朮哲 先為招討,威行諸部,復為西北路招討使西北路招討使 。訓士訓士 卒,增器械,省追呼,嚴號令。人不敢 犯,邊境晏然。十年,入朝,封柳城郡王 。 咸雍二年[1066],拜北府宰相北府宰相 ,為北院樞密使北院樞密使 耶律乙辛 所忌,誣朮哲 與護衛蕭忽古 等謀害乙 辛 。詔獄無狀,罷相,出鎮順義軍。卒,追王晉、宋、梁三國 。姪藥師奴 。 藥師奴 ,幼穎悟 ,謹禮法,補祗候郎君祗候郎君 。 大康中,為興聖宮使宮使 ,累遷同知同知 殿前點檢司 事。上嘉其宿衛 嚴肅,遷右夷離畢右夷離畢 。夏王李乾 順 為宋所攻,求解,帝命藥師奴 持節使宋,請罷兵 通好,宋從之。拜南面林牙南面林牙 ,改漢人行宮副部 署 。 乾統初,出為安東軍節度使節度使 ,卒。 耶律玦 耶律玦 ,字吾展 ,遙輦 鮮質可汗之後。 重熙初,召修國史,補符寶郎符寶郎 ,累遷知北院副部署 事。入見太后 ,后顧左右曰:「先皇謂玦必為 偉人,果然。」除樞密副使樞密副使 ,出為西南面招討都監都監 ,歷同簽南京留守南京留守 事、南面林牙南面林牙 。皇弟秦國 王 為遼興軍節度使節度使 ,以玦同知同知 使事,多所匡正。十年,復為樞密副使樞密副使 。咸雍初,兼北院副部 署 。及秦國王 為西京留守西京留守 ,請玦為佐,從之。歲中獄空 者三,召為孟父房敞穩。 名 名 名 文 名 亲 名 武 文 文 名 武 主 名 军 名 地 地 衙 武 地 地 地 军 仕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武 名 文 衙 名 武 武 名 名 名 名 仕 武 主 文 文 亲 名 仕 地 文 名 文 文 主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代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衙 营 文 名 名 军 文 衙 武 名 名 名 地 文 衙 主 文 武 文 文 主 武 文 文 衙 主 文 法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28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90 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目錄 23 24 25 26 27 28 29 玦不喜貨殖,帝知其貧,賜宮戶十。嘗謂宰相宰相 曰:「契丹 忠正無如玦者,漢人則劉伸 而已。然熟 察之,玦優於伸。」先是,西北諸部久不能平,上遣玦問狀,執弛慢者痛繩之。以酒疾卒。 耶律僕里篤 耶律僕里篤 ,字燕隱 ,六院林牙林牙 突呂不 也四世孫。 開泰間,為本班郎君本班郎君 。有捕盜功,樞密使樞密使 蕭朴 薦之,遷率府率。太平中,同知南院宣徽事同知南院宣徽事 ,累 遷彰聖軍節度使節度使 。 重熙十六年[1047],知興中府 ,以獄空 聞。十八年,伐夏,攝西南面招討使西南面招討使 。十九年,夏人侵金肅 軍,敗之,斬首 萬餘級,加右武衛上將軍右武衛上將軍 。時近邊群牧數被寇掠,遷倒塌嶺都監都監 以治之,桴鼓不 鳴。二十年,知金肅軍事。宰相宰相 趙惟節總領總領 邊城橋道芻粟,請貳,帝命僕里篤 副之,以稱職聞。 清寧初,歷長寧 、匡義 二軍節度使節度使 ,致仕 。咸雍間卒。子阿固質,終倒塌嶺都監都監 。 論曰:韓八 因帝微行,才始見售。及任以事,落落知大體,不負上之知矣。唐古 、朮哲 經略西北 邊,勸農積粟,訓練士卒,敵人不敢犯。玦以忠直見稱於上,僕里篤 以幹敏為宰相宰相 佐,在鎮俱以獄 空 聞。之數人者,豈特甲冑之士,抑亦李牧、程不識 之亞歟。 文 政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武 地 法 文 法 武 武 文 武 名 地 名 武 仕 武 名 名 名 名 文 法 名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28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