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8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宋史
 468 / 496
 68 段 7691 字
 423 种 64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
十八
[元]脫脫 等
←467 卷四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百二十六 宦者二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宋史 /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政和元年[1111] 2 熙寧 1 政和 1 慶曆 1 宣和二年[1120] 1 永樂 1 宣和七年[1125] 1
政和四年[1114] 1
地点 河東 5 利涉 4 睦州 3
人物 允恭 14 守忠 6 蔡京 4 童貫 4
文官 觀察使 8 都知 7 黃門 6 州團練使 6 給事 4 御史 4 宣撫 4 開府儀同三司 4
武官 都監 5 留後 4 鈐轄 3
其他 仁宗 16 神宗 5 御藥院 4
目錄
0
1
2
3
4
5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 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李祥 陳衍 馮世寧 李繼和 高居簡 程昉 蘇利涉 雷允恭 閻文應 任守忠 童貫 梁師成
楊戩
李祥
李祥 ,開封人。為入內黃門黃門 。資驍銳,善騎射,用材武中選,授涇原 儀渭同巡檢同巡檢 。從景思立 於
河、湟,以功遷內殿崇班內殿崇班 ,為河州駐泊兵馬都監州駐泊兵馬都監 。從郭逵 討交阯 ,駐富良江 ,賊兵大至,與涇
原 將姚兕 力戰,敗之。遷皇城使皇城使 、鎮戎軍 沿邊都巡檢使沿邊都巡檢使 。從劉昌祚 征靈武,議功 加沂州團州團
練使練使 。或言所部兵失亡多,降簡州刺史簡州刺史 ,權熙河 蘭會路都監路都監 ,總岷州 兵。夏人攻蘭州 ,祥赴
援,保險待變,數日,虜徹圍去。復團練使團練使 ,進階州 防禦使防禦使 。從種誼 襲鬼章有功,升兵馬都鈐兵馬都鈐
轄轄 。在熙河 二十餘年,以宣慶使宣慶使 、內侍押班內侍押班 卒。
陳衍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武 名 政 地
地 名 文 地 文 名 法
文 文 地 文 地 地
文 地 武 名
武 地 文 文
名
1 / 8
https://taolang.club/doc/27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陳衍 ,開封人。以內侍給事給事 殿庭,累官供備庫使供備庫使 。梁惟簡 薦諸宣仁聖烈 皇后 ,主管高韓
王 宅,領御藥院 、內東門司 。宣仁山 陵,為按行使。俄以左藏庫使左藏庫使 、文州刺史文州刺史 出為真定 路都路都
監監 。
御史御史 來之邵 方力詆元祐政事,首言:「衍在垂簾日,怙寵驕肆,交結戚里,進退大臣,力引所私,
俾居耳目之地。」張商英 亦論:「衍交通宰相宰相 ,御服為之賜珠;結託詞臣,儲祥為之賜膳。」蓋
指呂大防 、蘇軾 也。衍坐貶,監郴州 酒稅務。惟簡以援引,張士良 、梁知新 以黨附,皆得罪。
已又編管編管 白州 ,徙配朱崖 。
章惇 起獄,誣元祐諸老、大臣,云結衍輩以謀廢立。士良嘗與衍同在宣仁後閤,自郴州 召之,使實
其說。士良至,但言宣仁彌留之際,衍嘗可否二府事及用御寶付外而已。鍛鍊無所得,安惇 、蔡
京 乃奏衍疏隔兩宮,斥隨龍內侍十餘人於外,以剪除人主腹心羽翼,意在動搖,大逆不道。乃詔處
死,令廣西轉運使轉運使 程節蒞其刑。
馮世寧
馮世寧 字靜之,以入內黃門黃門 累遷昭宣使昭宣使 、忠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入內押班入內押班 。揚國公主 寢疾,哲宗 欲
夜出問訊,世寧執言不可,帝雖微忤,卒為之改容。再遷景福殿使景福殿使 、明州 觀察使觀察使 。至副都知都知 。崇
寧新官名,世寧首知入內內侍省事知入內內侍省事 。禁中夜火,使宿衞士撲滅之,既定,令自他途出,蓋不欲使知宮
省曲折也。徽宗 賞歎。進感德軍留後留後 。政和初,以內客省使內客省使 、彰化軍 留後留後 致仕 。
世寧出入禁闥六十年,循謹無過。卒,年六十七,贈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謚曰恭節。
李繼和
李繼和 ,開封人。以父任為內侍黃門黃門 。慶曆中,為河北西路 承受。保州 兵叛,塞城門距守,官
軍重圍之,不得入。繼和獨上南關門 ,密呼所結內應者,諭以禍福。衆言:「俟李昭亮 至,即斬關
自歸。」已而果然。賊平,遷兩秩。王則反貝州 ,為城下走馬承受走馬承受 。
沙苑 闕馬,詔秦州 置場以券市之,繼和領職不數月,得馬千數,而人不擾。舊制,內侍入仕三十
年始得磨勘 ,至是,乃令以勞進官者無拘於年。
環州 弓箭手 歲時給酒,州將不與,衆諠訴,亟闔府門不敢出,繼和步入衆中譬曉之曰:「汝曹為一
杯酒,遂喪軀命乎!」衆悟散去。事聞,擢帶御器械帶御器械 。累遷宣慶使宣慶使 、文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入內副都知都知 ,
卒。子從善援例 求贈官,神宗 曰:「此弊事也!繼和無軍功,何必贈?」自是為定制云。
高居簡
高居簡 字仲略 ,世本番禺 人。以父任為入內黃門黃門 。護作温成原廟奉神物,以精辦稱,超轉殿頭,
領後苑事。坐奉使 梓夔路 多占驛兵,降高品高品 。歷領龍圖龍圖 天章寶文閣寶文閣 內東門司 ,幹當御藥
院 。
神宗 即位,御史御史 張唐英 言其資性憸巧,善迎合取容。中丞中丞 司馬光 亦言其「久處近職,罪惡已
多。祖宗 舊制,幹當御藥院官御藥院官 至內殿崇班內殿崇班 以上,即須出外。今陛下 獨留四人,中外以此竊議。況
居簡頃在先朝,依憑城社,物論切齒。及陛下 繼統,乃復先自結納,使寵信之恩過於先帝 。願明治
其罪,以解天下之惑」。於是罷為供備庫使供備庫使 。稍遷帶禦器械,進內侍押班內侍押班 。以文思使文思使 領忠州刺忠州刺
史史 。卒,贈耀州 觀察使觀察使 。
名 文 文 名 名 主
主 衙 衙 地 文 文 地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地 名 名
文 地 地
名 地
名
名
武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主 號
文 地 文 文
文
號 武 文 地 武 仕
文
名
名 文 地 地
处 名
地 文
地 地
仕
地 营
文 文 文 文
仕 號
名
名 名 地 文
仕 地 文 文 文 衙
衙
號 文 名 文 名
亲 文 文 主
主 主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2 / 8
https://taolang.club/doc/27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居簡聞外廷議論,必以入告,省中目為「高直奏」。仁宗 時,嘗使南海,遇廣州 火,救者不力,居
簡督衆護軍護軍 資甲仗二庫,賴以獲全。事聞,詔褒之。
程昉
程昉 ,開封人。以小黃門小黃門 積遷西京左藏庫副使西京左藏庫副使 。
熙寧初,為河北屯田 都監都監 。河決棗彊,釃二股河導之使東,為鋸牙,下以竹落塞決口。加帶御器帶御器
械械 。河決商胡北流,與禦河合為一。及二股東流,御河遂淺澱。昉以開浚功,遷宮苑副使宮苑副使 。又塞漳
河 ,作浮梁於洺州 。兼外都水丞外都水丞 ,詔相度興修水 利。河決大名第五埽,昉議塞之,因疏塘水溉深
州 田。又導葫蘆河 ,自樂壽 之東至滄州 二百里。塞孟家口,開乾寧軍 直河 ,作橋於真
定 之中渡 。又自衞州王供埽導沙河 入御河,以廣運路。累遷達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制置河北河防水利制置河北河防水利 。
御史御史 盛陶 言:「昉挾第五埽之功,專為己力。假朝廷威福,恐動州縣。所開共城河 ,頗廢人戶
水 磑,久無成功。又議開沁河 ,因察訪官察訪官 按行,始知不便。漳河 、滹沱之役 ,水占邢、洺、
趙、深、祁五州之田,王廣廉 、孔嗣宗 、錢勰 、趙子幾 皆嘗論奏其姦欺之狀,則多置撻口,指決
河所侵便為淤田。其事權之盛,則舉官廢吏,惟其所欲。悖慢豪橫,則受聖旨者三,受提點刑獄司 牒
者十二,故有違拒。小人誤當賞擢,驕暴自肆。願遣官代還,仍行究治。」神宗 曰:「王安石 以昉
知河事,故加任使,令開漳河 ,用工七百萬,滹沱 八九百萬,已議體量矣。」
始,安石 欲興水利,驟用昉,昉挾安石 勢而慢韓琦 ,後安石 覺其虛誕,亦疏之。以憂死,贈耀
州 觀察使觀察使 。遂罷都大制置河防水利司。
蘇利涉
蘇利涉 ,字公濟 。祖保遷,自廣州 以閹人從劉鋹 入朝。利涉 初為入內內品入內內品 。慶曆中衞士之
變,以護衞有勞,賞激加等。英宗 為皇子 ,利涉 給事東宮給事東宮 。及即位,遷東頭供奉官東頭供奉官 ,欲以為穎
王府都監都監 ,力辭,幹當禦藥院,遷供備庫使供備庫使 。帝不豫,侍醫侍醫 藥最勤,言輒流涕。及帝崩 ,乞與醫醫
官官 同貶,三上表 待罪,不許。
神宗 即位,授達州刺史達州刺史 。歷內侍押班內侍押班 、副都知都知 ,轉海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仙韶院火,營救甚力,賜襲
衣、金帶。卒,年六十四,贈奉國軍節度 使,謚曰勤僖 。
利涉 嘗幹當皇城司 ,循故事,廂卒邏報不皆以聞。後石得一 代之,事無巨細悉以奏,往往有緣飛
語受禍者,人始以利涉 為賢。
雷允恭
雷允恭 ,開封人。初為黃門黃門 ,頗慧黠,稍遷入內殿頭,給事東宮給事東宮 。周懷政 偽為天書,允恭 豫發
其事,懷政死,擢內殿崇班內殿崇班 ,遷承制。再遷西京作坊使西京作坊使 、普州刺史普州刺史 、入內內侍省押班入內內侍省押班 。
號 地
武
名
名 文 文
军 武
文 文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文
文 名 地
地 地 文 地 事
名 名 名 名
衙
號 名
地 地
名 名 名 名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文
號 主 地 文 文
武 文 文 葬
文 礼
號 文 文 文 文
地 名
地 衙 名
地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3 / 8
https://taolang.club/doc/27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章獻后初臨政,丁謂 潛結允恭 ,凡機密事令傳達禁中,由是允恭 勢橫中外。山陵事起,允恭 請效力
陵上,章獻后曰:「吾慮汝有妄動,恐為汝累也。」乃以為山陵都監陵都監 。允恭 馳至陵下,司天監 邢
中 和為允恭 言:「今山陵上百步,法宜子孫,類汝州 秦王 墳。」允恭 曰:「何不就?」中和曰:
「恐下有石與水爾。」允恭 曰:「上無他子,若如秦王 墳,何不可?」中和曰:「山陵事重,踏行覆
按,動經月日,恐不及七月之期耳。」允恭 曰:「第移就上穴,我走馬走馬 入見太后 言之。」允恭 素貴
橫,人不敢違,即改穿上穴。入白其事,章獻后曰:「此大事,何輕易如此?」允恭 曰:「使先帝 宜
子孫,何惜不可?」章獻后意不然,曰:「出與山陵使山陵使 議可否。」時丁謂 為山陵使山陵使 ,允恭 具道所
以,謂唯唯而已。允恭 入奏曰:「山陵使山陵使 亦無異議矣。」既而上穴果有石,石盡水出。允恭 竟以是
並坐盜金寶賜死,籍其家。中和流沙門島 。謂尋竄海上。
閻文應
閻文應 ,開封人。給事給事 掖庭 ,積遷至入內副都知都知 。仁宗 初親政 ,與宰相宰相 呂夷簡 謀,以張
耆 、夏竦 、陳堯佐 、范雍 、趙稹 、晏殊 、錢惟演 皆章獻后所任用,悉罷之。退以語郭后,
后曰:「夷簡獨不附太后 邪?但多機巧,善應變耳。」由是並夷簡罷。
夷簡素與文應相結,使為中詗。久之,乃知事知事 由郭后,夷簡遂怨后,及再相,楊、尚二美人方寵,尚
美人於仁宗 前有語侵后,后不勝忿,批其頰,仁宗 自起救之,誤中其頸,仁宗 大怒。文應乘隙,
遂與謀廢后,且勸以爪痕示執政。夷簡以怨,力主廢事,因奏仁宗 出諫官,竟廢后為淨妃,以所居宮
名瑤華 ,皆文應為夷簡內應也。
郭后既廢,楊、尚二美人益寵專夕,仁宗 體為之弊,或累日不進食,中外憂懼。楊太 后亟以為
言,仁宗 未能去。文應早暮入侍,言之不已,仁宗 厭其煩,強應曰:「諾。」文應即以氈車載二美
人出,二美人涕泣,詞說云云不肯行。文應罵曰:「官婢尚何言?」驅使登車。翌日,以尚氏為女道
士,居洞真宮;楊氏 別宅安置。既而仁宗 復悔廢郭后,有復后之意,文應大懼。會后有小疾,挾太太
醫醫 診視數日,乃言后暴崩,實文應為之也。
累至昭宣使昭宣使 、恩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時諫官劾其罪,請並其子士良出之。以文應領嘉州 防禦使防禦使 ,為秦
州 鈐轄鈐轄 ,改鄆州 ,士良罷御藥院 ,為內殿崇班內殿崇班 。
始楊、尚二美人之出宮也,左右引陳氏女 入宮,父號陳子城,楊太 后嘗許以為后,宋綬 不可。王
曾 、呂夷簡 、蔡齊 相繼論諫。陳氏女 將進御,士良聞之,遽見仁宗 。仁宗 披百葉擇日 ,士
良曰:「陛下 閱此,豈非欲納陳氏女 為后邪?」仁宗 曰:「然。」士良曰:「子城使城使 ,大臣家
奴 僕官名也,陛下 納其女為后,無乃不可乎!」仁宗 遽命出之。文應後徙相州 鈐轄鈐轄 。卒,贈邠
州 觀察使觀察使 。
任守忠
任守忠 字稷臣,蔭入內黃門黃門 ,累轉西頭供奉官西頭供奉官 ,領御藥院 ,坐事廢。久之,復故官,稍遷上御藥上御藥
供奉供奉 。初,章獻后聽政,守忠 與都知都知 江德明等交通請謁,權寵過盛。仁宗 親政 ,出為黃州 都都
監監 ,又謫監英州 酒稅,稍遷潭州 都監都監 ,徙合流鎮。西鄙用兵,又為秦鳳 、涇原路 駐泊都駐泊都
監監 ,以功再遷東染院使東染院使 、內侍押班內侍押班 。出為定州 鈐轄鈐轄 ,加內侍副都知都知 。累遷宣政使宣政使 、洋
州 觀察使觀察使 ,為入內都知都知 。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衙
名 名 地 主 名
名 主
名 武 主 名
名 主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地
名
名 文 处 文 號 礼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文
號 號 號
號
名
號 名
號 號
名 號
文
文 文 地 武
地 武 地 衙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號 礼
主 名 號 文
名 主 號 地 武
地 文
名
名 文 文 衙
文 名 文 號 礼 地
武 地 地 武 名 地
文 文 文 地 武 文 文
地 文 文
4 / 8
https://taolang.club/doc/27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仁宗 未有嗣,屬意英宗 ,守忠 居中建議,欲援立昏弱以徼大利。及英宗 即位,拜宣慶使宣慶使 、安靜
軍留後留後 。守忠 又語言誕妄,交亂兩宮。於是知諫院 司馬光 論守忠 離間之罪,為國之大賊,民之巨
蠹,乞斬於都市。英宗 猶未行,宰相宰相 韓琦 出空頭敕一道,參政參政 歐陽脩 已簽,趙概 難之,脩曰:
「第書之,韓公 必自有說。」琦遂坐政事堂政事堂 ,立守忠 庭下,曰:「汝罪當死,貶保信軍節度副軍節度副
使使 、蘄州 安置。」取空頭敕填與之,即日押行,琦意以為少緩則中變也。
守忠 久被寵幸,用事於中,人不敢言其過,及貶,中外快之。久之,起為左武衞將軍武衞將軍 ,致仕 ,
卒,年七十九。
童貫
童貫 ,少出李憲 之門。性巧媚,自給事給事 宮掖,即善策人主微指,先事順承。微宗立,置明金局於
杭,貫以供奉官供奉官 主之,始與蔡京 游。京進,貫力也。京既相,贊策取青唐,因言貫嘗十使陝右,審
五路事宜與諸將之能否為最悉,力薦之。合兵十萬,命王厚 專閫寄,而貫用李憲 故事監其軍。至湟
川,適禁中火,帝下手札,驛止貫毋西兵。貫發視,遽納靴中。厚問故,貫曰:「上趣成功耳。」師竟
出,復四州。擢景福殿使景福殿使 、襄州 觀察使觀察使 ,內侍寄資轉兩使自茲始。
未幾,為熙河 蘭湟、秦鳳路 經略安撫制置使經略安撫制置使 ,累遷武康軍節度 使。討溪哥臧征,復積石軍 、洮
州 ,加檢校司空檢校司空 。頗恃功驕恣,選置將吏,皆捷取中旨,不復關朝廷,寖咈京意。除開府儀同三開府儀同三
司司 ,京曰:「使相使相 豈應授宦官宦官 ?」不奉詔。
政和元年[1111],進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使契丹 。或言:「以宦官宦官 為上介,國無人乎?」帝曰:「契丹 聞
貫破羌 ,故欲見之,因使覘國,策之善者也。」使還,益展奮,廟謨兵柄皆屬焉。遂請進築夏國 橫
山 ,以太尉太尉 為陝西 、河東 、河北宣撫使宣撫使 。俄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簽書樞密院河西北兩房簽書樞密院河西北兩房 。不三
歲,領院事領院事 。更武信武寧 護國河東 山南東道 劍南東川 等九鎮、太傅太傅 、涇國公 。時人稱蔡
京 為公相公相 ,因稱貫為媼相。
將秦、晉銳師深入河、隴,薄於蕭關 古骨龍,謂可制夏人死命。遣大將劉法取朔方 ,法不可,貫逼
之曰:「君在京師時,親授命於王所,自言必成功,今難之,何也?」法不得已出塞,遇伏而死。法,
西州名將,既死,諸軍恟懼。貫隱其敗,以捷聞,百官入賀,皆切齒,然莫敢言。關右既困,夏人亦不
能支,乃因遼人進誓表納款。使至,授以誓詔,辭不取,貫彊館伴使館伴使 固與之,還及境,棄諸道上。舊
制,熟羌不授漢官,貫故引拔之,有至節度使節度使 者。弓箭手 失其分地而使守新疆,禁卒逃亡不死而得
改隸他籍,軍政盡壞。
政和元年[1111],副鄭允中 使於遼,得燕人馬植 ,歸薦諸朝,遂造平燕之謀,選健將勁卒,刻日發
命。會方臘 起睦州 ,勢甚張,改江、浙、淮南 宣撫使宣撫使 ,即以所聚兵帥諸將討平之。
方臘 者,睦州 青溪 人也。世居縣堨村,託左道以惑衆。初,唐永徽中,睦州 女子陳碩 真反,自
稱文佳皇帝,故其地相傳有天子基、萬年樓,臘益得憑籍以自信。縣境梓桐、幫源諸峒皆落山谷幽險
處,民物繁夥,有漆楮、杉材之饒,富商巨賈多往來。
號 號 名 號 文
武 名 衙 名 名
號 文 名 文 名 名
主 文 名
武 地
名 武 仕
名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地 地 文 地 营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政 文 政
地 政
地 武 地 地 文 文 文
文 地 地 地 地 文 主
名 文
地 地
文
武 营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地 名
5 / 8
https://taolang.club/doc/27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時吳中困於朱勉 花石之擾,比屋致怨,臘因民不忍,陰聚貧乏游手之徒。宣和二年[1120]十月,起為亂,
自號聖公,建元永樂,置官吏將帥,以巾飾為別,自紅巾而上凡六等。無弓矢、介胄,唯以鬼神詭祕事相
扇訹,焚室廬,掠金帛子女,誘脅良民為兵。人安於太平,不識兵革,聞金鼓 聲即斂手聽命,不旬日聚
衆至數萬,破殺將官蔡遵於息坑。十一月陷青溪 ,十二月陷睦、歙二州。南陷衢,殺郡守郡守 彭汝方 ;
北掠新城、桐廬 、富陽 諸縣,進逼杭州 。郡守郡守 棄城走,州即陷,殺制置使制置使 陳建、廉訪使廉訪使 趙約,
縱火六日,死者不可計。凡得官吏,必斷臠支體,探其肺腸,或熬以膏油,叢鏑亂射,備盡楚毒,以償怨
心。
警奏至京師,王黼 匿不以聞,於是兇焰日熾 。蘭溪 靈山 賊朱言吳邦、剡縣 仇道 人、仙居 呂
師囊、方巖山 陳十四、蘇州 石生、歸安陸 行兒皆合黨應之,東南大震。
發運使發運使 陳亨 伯請調京畿 兵及鼎、澧槍牌手兼程以來,使不至滋蔓。徽宗 始大驚,亟遣童貫 、譚
稹 為宣撫宣撫 制置使制置使 ,率禁旅及秦、晉蕃 漢兵十五萬以東,且諭貫使作詔罷應奉局。三年正月,臘
將方七佛 引衆六萬攻秀州 ,統軍王子武 乘城固守,已而大軍至,合擊賊,斬首 九千,築京
觀 五,賊還據杭。二月,貫、稹前鋒 至清河 堰,水陸並進,臘復焚官舍、府庫、民居,乃宵遁。
諸將劉延慶 、王稟、王渙 、楊惟忠 、辛興宗 相繼至,盡復所失城。四月,生擒臘及妻邵、子毫
二太子 、偽相方肥等五十二人於梓桐石 穴中,殺賊七萬。四年三月,餘黨悉平。進貫太師太師 ,徙國
楚。
臘之起,破六州五十二縣,戕平民二百萬,所掠婦女自賊峒逃出,裸而縊於林中者,由湯巖、椔嶺八十
五里間,九村山谷相望。王師自出至凱旋,四百五十日。
臘雖平,而北伐之役遂起。既而以復燕山 功,詔解節鉞 為真三公,加封 徐、豫兩國。越兩月,
命致仕 ,而代以譚稹 。明年復起,領樞密院 ,宣撫宣撫 河北、燕山 。宣和七年[1125],詔用神宗 遺
訓,能復全燕之境者胙本邦,疏王爵,遂封廣陽郡王 。
是年,粘罕南侵,貫在太原 ,遣馬擴 、辛興宗 往聘以嘗金,金人以納張覺 為責,且遣使告興兵,
貫厚禮之,謂曰:「如此大事,何不素告我?」使者勸貫速割兩河以謝,貫氣褫不能應,謀遁歸。太原太原
守守 張孝純 誚之曰:「金人渝盟,王當令天下兵悉力枝梧,今委之而去,是棄河東 與敵也。河東 入
敵手,奈河北乎?」貫怒叱之曰:「貫受命宣撫宣撫 ,非守土也。君必欲留貫,置帥何為?」孝純 拊掌
嘆曰:「平生童太師太師 作幾許威望,及臨事乃蓄縮畏懾,奉頭鼠竄 ,何面目復見天子乎?」
貫奔入都,欽宗 已受禪,下詔親征 ,以貫為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貫不受命而奉上皇南巡。貫在西邊募長大
少年號 勝捷軍,幾萬人,以為親軍親軍 ,環列第舍,至是擁之自隨。上皇過浮橋,衞士攀望號慟,貫唯
恐行不速,使親軍親軍 射之,中矢而踣者百餘人,道路流涕,於是諫官、御史御史 與國人議者蜂起。初貶左
衞上將軍上將軍 ,連謫昭化 軍節度副使軍節度副使 ,竄之英州 、吉陽軍 。行未至,詔數其十大罪,命監察御監察御
史史 張澂 跡其所至,蒞斬之,及於南雄。既誅,函首赴闕,梟於都市。
貫握兵二十年,權傾一時,奔走期會過於制敕。嘗有論其過者,詔方劭 往察,劭一動一息,貫悉偵得
之,先密以白,且陷以他事,劭反得罪,逐死。貫狀魁梧,偉觀 視,頤下生須十數,皮骨勁如鐵,不
類閹人。有度量,能疏財。後宮自妃嬪 以下皆獻餉結內,左右婦寺譽言日聞。寵煽翕赫,庭戶雜遝成
市,岳牧 、輔弼多出其門,厮養、僕圉官諸使者至數百輩。窮姦稔禍,流毒四海,雖葅醢不償責也。
梁師成
名
军
地 武 名
地 地 地 武 文 文
名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號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地 名 法
军 营 地
名 名 名 號
主 名 文
地 礼 仕
仕 名 衙 文 地 號
主
地 名 號 名
文 名 地 地
文 名
文 词
號 军 文
礼 武
武 文
武 地 武 地 地
文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6 / 8
https://taolang.club/doc/27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梁師成 字守道,慧黠習文法,稍知書。初隸賈詳書藝局 ,詳死,得領睿思 殿文字外庫,主出外傳道
上旨。政和間,得君貴幸,至竄名進士 籍中,積遷晉州 觀察使觀察使 、興德軍 留後留後 。建明堂 ,為都都
監監 ,既成,拜節度使節度使 、加中太一、神霄宮使宮使 。歷護國、鎮東、河東 三節度節度 ,至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遂
拜太尉太尉 、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換節淮南 。
時中外泰寧 ,徽宗 留意禮文符瑞之事,師成善逢迎,希恩寵。帝本以隸人畜之,命入處殿中 ,凡
御書號令皆出其手,多擇善書吏書吏 習倣帝書 ,雜詔旨以出,外廷莫能辨。師成實不能文,而高自標
牓,自言蘇軾 出子。是時,天下禁誦軾文,其尺牘在人間者皆毀去,師成訴於帝曰:「先臣何罪?」
自是,軾之文乃稍出。以翰墨為己任,四方俊 秀名士必招致門下,往往遭點污。多置書畫卷軸於外
舍,邀賓客縱觀,得其題識合意者,輒密加汲引,執政、侍從可階而升。王黼 父事之,雖蔡京 父子
亦諂附焉,都人目為「隱相」,所領職局至數十百。
黼造伐燕議,師成始猶依違,卒乃贊決,又薦譚稹 為宣撫宣撫 。燕山 平,策勳進少保少保 。益通賄謝,人
士入錢數百萬,以獻頌上書為名,令赴廷試 ,唱第之日,侍於帝前,囁嚅升降。其小吏儲宏亦豫科
甲 ,而執厮養之役如初。李彥 括民田於京東、西,所至倨坐堂上,監司 、郡守郡守 不敢抗禮。有言於
帝,師成適在旁,抗聲曰:「王人雖微,序於諸侯之上,豈足為過?」言者懼而止。師成貌若不能言,
然陰賊險鷙,遇間即發。
家居與黼鄰,帝幸黼第,見其交通狀,已怒,朱勉 又以應奉與黼軋,因乘隙攻之。帝罷黼相,師成由
是益絀。鄆王 楷寵盛,有動搖東宮 意,師成能力保護。欽宗 立,嬖臣多從上皇東下,師成以舊恩
留京師。於是太學生 陳東 、布衣張炳 力疏其罪。炳指之為李輔國 ,且言宦官宦官 表里相應,變恐不
測。東復論其有異志,攘定策功,當正典刑。帝迫於公議,猶未誦言逐之。師成疑之,寢食不離帝所,
雖奏廁亦侍於外,久未有以發。會鄭望之 使金營還,帝命師成及望之 以宣和殿珠玉器玩復往。先
令望之 詣中書諭宰相宰相 ,至則留之,始詔暴其罪,責為彰化 軍節度副使軍節度副使 。開封吏護至貶所,行次八
角鎮,縊殺之,以暴死聞,籍其家。
楊戩
楊戩 ,少給事給事 掖庭 ,主掌後苑,善測 伺人主意。自崇寧後,日有寵,知入內內侍省 。立明
堂 ,鑄鼎鼐鼎鼐 、起大晟府 、龍德宮,皆為提舉提舉 。
政和四年[1114],拜彰化軍節度 使,首建期門 行幸 事以固其權,勢與梁師成 埒。歷鎮安 、清海、
鎮東三鎮,由檢校少保檢校少保 至太傅太傅 ,遂謀撼東宮 。
有胥吏胥吏 杜公才者獻策於戩,立法索民田契,自甲之乙,乙之丙,展轉究尋,至無可證,則度地所出,
增立賦租。始於汝州 ,浸淫於京東西、淮西北,括廢隄、棄堰、荒山、退灘及大河淤流之處,皆勒民
主佃。額一定後,雖衝蕩回復不可減,號為「西城所」。築山 濼古鉅野澤 ,綿亙數百里,濟、鄆數
州,賴其蒲魚 之利,立租筭船納直,犯者盜執之。一邑率於常賦外增租錢至十餘萬緡,水旱蠲稅,此
不得免。擢公才為觀察使觀察使 。宣和三年[1121],戩死,贈太師太師 、吳國公 ,而李彥 繼其職。
彥天資狠愎,密與王黼 表裡,置局汝州 ,臨事愈劇。凡民間美田,使他人投牒告陳,皆指為天荒,
雖執印券皆不省。魯山 闔縣盡括為公田,焚民故券,使田主輸租佃本業,訴者輒加威刑,致死者千
萬。公田既無二稅,轉運使轉運使 亦不為奏除,悉均諸別州。京西提舉官提舉官 及京東州 縣吏劉寄、任輝 彥、
李士漁、王滸 、毛孝立、王隨 、江惇 、呂坯、錢棫 、宋憲 皆助彥為虐,如奴事主,民不勝忿
痛。前執政冠帶 操笏,迎謁馬首獻媚,花朝夕造請,賓客徑趍謁舍,不敢對之上馬,而彥處之自如。
名 处 名
仕 地 文 营 武 礼
武 武 文 地 武 文
武 文 地
地 號 衙
文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仕
仕 名 衙 武
名
主 衙 號
仕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地 武
名
名 文 处 名 衙
礼 文 衙 文
地 军 礼 名 地
文 文 衙
文
地
名 地
然
文 文 主 名
名 地
地
武 文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衣
7 / 8
https://taolang.club/doc/27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467 卷四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百二十六 宦者二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目錄
67
發物供奉,大抵類朱勉 ,凡竹數竿用一大車、牛驢數十頭,其數無極,皆責辦於民,經時閱月,無休息
期。農不得之田,牛不得耕墾,殫財靡芻,力竭餓死,或自縊轅軛間。如龍鱗薜荔 一本,輦致之費踰百
萬。喜賞怒刑,禍福轉手,因之得美官者甚衆。潁昌 兵馬鈐轄兵馬鈐轄 范寥 不為取竹,誣刊蘇軾 詩文於石為
十惡,朝廷察其捃摭,亦令勒停 。當時謂朱勉 結怨於東南,李彥 結怨於西北。
靖康初,詔追戩所贈官爵;彥削官賜死,籍其家;劉寄以下十人皆停廢;復范寥 官。
名
然
地 武 名 名
法 名 名
名
8 / 8
https://taolang.club/doc/27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helloiac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helloiac
 
宋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
宋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宋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
宋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helloiac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helloiac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95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
宋史 495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宋史 495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
宋史 495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helloiac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helloiac
 
金史 0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
金史 0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金史 0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
金史 0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helloiac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helloiac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helloiac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helloiac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helloiac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helloiac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helloiac
 
周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
周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周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
周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helloiac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helloiac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helloiac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helloiac
 

What's hot (20)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
北史 016 卷十六 列傳第四
 
宋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
宋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宋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
宋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明史 199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95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
宋史 495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宋史 495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
宋史 495 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金史 0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
金史 0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金史 0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
金史 065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 始祖以下諸子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後漢書 003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宋書 0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周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
周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周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
周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舊唐書 103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Similar to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helloiac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helloiac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helloiac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helloiac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helloiac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helloiac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helloiac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helloiac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helloiac
 
新唐書 197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
新唐書 197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新唐書 197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
新唐書 197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helloiac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helloiac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helloiac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helloiac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helloiac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helloiac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helloiac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helloiac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helloiac
 

Similar to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20)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宋史 474 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宋史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新唐書 197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
新唐書 197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新唐書 197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
新唐書 197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舊唐書 087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南史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 1. 文档信息  宋史  468 / 496  68 段 7691 字  423 种 64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 十八 [元]脫脫 等 ←467 卷四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百二十六 宦者二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宋史 /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政和元年[1111] 2 熙寧 1 政和 1 慶曆 1 宣和二年[1120] 1 永樂 1 宣和七年[1125] 1 政和四年[1114] 1 地点 河東 5 利涉 4 睦州 3 人物 允恭 14 守忠 6 蔡京 4 童貫 4 文官 觀察使 8 都知 7 黃門 6 州團練使 6 給事 4 御史 4 宣撫 4 開府儀同三司 4 武官 都監 5 留後 4 鈐轄 3 其他 仁宗 16 神宗 5 御藥院 4 目錄 0 1 2 3 4 5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 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李祥 陳衍 馮世寧 李繼和 高居簡 程昉 蘇利涉 雷允恭 閻文應 任守忠 童貫 梁師成 楊戩 李祥 李祥 ,開封人。為入內黃門黃門 。資驍銳,善騎射,用材武中選,授涇原 儀渭同巡檢同巡檢 。從景思立 於 河、湟,以功遷內殿崇班內殿崇班 ,為河州駐泊兵馬都監州駐泊兵馬都監 。從郭逵 討交阯 ,駐富良江 ,賊兵大至,與涇 原 將姚兕 力戰,敗之。遷皇城使皇城使 、鎮戎軍 沿邊都巡檢使沿邊都巡檢使 。從劉昌祚 征靈武,議功 加沂州團州團 練使練使 。或言所部兵失亡多,降簡州刺史簡州刺史 ,權熙河 蘭會路都監路都監 ,總岷州 兵。夏人攻蘭州 ,祥赴 援,保險待變,數日,虜徹圍去。復團練使團練使 ,進階州 防禦使防禦使 。從種誼 襲鬼章有功,升兵馬都鈐兵馬都鈐 轄轄 。在熙河 二十餘年,以宣慶使宣慶使 、內侍押班內侍押班 卒。 陳衍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武 名 政 地 地 名 文 地 文 名 法 文 文 地 文 地 地 文 地 武 名 武 地 文 文 名 1 / 8 https://taolang.club/doc/27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陳衍 ,開封人。以內侍給事給事 殿庭,累官供備庫使供備庫使 。梁惟簡 薦諸宣仁聖烈 皇后 ,主管高韓 王 宅,領御藥院 、內東門司 。宣仁山 陵,為按行使。俄以左藏庫使左藏庫使 、文州刺史文州刺史 出為真定 路都路都 監監 。 御史御史 來之邵 方力詆元祐政事,首言:「衍在垂簾日,怙寵驕肆,交結戚里,進退大臣,力引所私, 俾居耳目之地。」張商英 亦論:「衍交通宰相宰相 ,御服為之賜珠;結託詞臣,儲祥為之賜膳。」蓋 指呂大防 、蘇軾 也。衍坐貶,監郴州 酒稅務。惟簡以援引,張士良 、梁知新 以黨附,皆得罪。 已又編管編管 白州 ,徙配朱崖 。 章惇 起獄,誣元祐諸老、大臣,云結衍輩以謀廢立。士良嘗與衍同在宣仁後閤,自郴州 召之,使實 其說。士良至,但言宣仁彌留之際,衍嘗可否二府事及用御寶付外而已。鍛鍊無所得,安惇 、蔡 京 乃奏衍疏隔兩宮,斥隨龍內侍十餘人於外,以剪除人主腹心羽翼,意在動搖,大逆不道。乃詔處 死,令廣西轉運使轉運使 程節蒞其刑。 馮世寧 馮世寧 字靜之,以入內黃門黃門 累遷昭宣使昭宣使 、忠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入內押班入內押班 。揚國公主 寢疾,哲宗 欲 夜出問訊,世寧執言不可,帝雖微忤,卒為之改容。再遷景福殿使景福殿使 、明州 觀察使觀察使 。至副都知都知 。崇 寧新官名,世寧首知入內內侍省事知入內內侍省事 。禁中夜火,使宿衞士撲滅之,既定,令自他途出,蓋不欲使知宮 省曲折也。徽宗 賞歎。進感德軍留後留後 。政和初,以內客省使內客省使 、彰化軍 留後留後 致仕 。 世寧出入禁闥六十年,循謹無過。卒,年六十七,贈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謚曰恭節。 李繼和 李繼和 ,開封人。以父任為內侍黃門黃門 。慶曆中,為河北西路 承受。保州 兵叛,塞城門距守,官 軍重圍之,不得入。繼和獨上南關門 ,密呼所結內應者,諭以禍福。衆言:「俟李昭亮 至,即斬關 自歸。」已而果然。賊平,遷兩秩。王則反貝州 ,為城下走馬承受走馬承受 。 沙苑 闕馬,詔秦州 置場以券市之,繼和領職不數月,得馬千數,而人不擾。舊制,內侍入仕三十 年始得磨勘 ,至是,乃令以勞進官者無拘於年。 環州 弓箭手 歲時給酒,州將不與,衆諠訴,亟闔府門不敢出,繼和步入衆中譬曉之曰:「汝曹為一 杯酒,遂喪軀命乎!」衆悟散去。事聞,擢帶御器械帶御器械 。累遷宣慶使宣慶使 、文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入內副都知都知 , 卒。子從善援例 求贈官,神宗 曰:「此弊事也!繼和無軍功,何必贈?」自是為定制云。 高居簡 高居簡 字仲略 ,世本番禺 人。以父任為入內黃門黃門 。護作温成原廟奉神物,以精辦稱,超轉殿頭, 領後苑事。坐奉使 梓夔路 多占驛兵,降高品高品 。歷領龍圖龍圖 天章寶文閣寶文閣 內東門司 ,幹當御藥 院 。 神宗 即位,御史御史 張唐英 言其資性憸巧,善迎合取容。中丞中丞 司馬光 亦言其「久處近職,罪惡已 多。祖宗 舊制,幹當御藥院官御藥院官 至內殿崇班內殿崇班 以上,即須出外。今陛下 獨留四人,中外以此竊議。況 居簡頃在先朝,依憑城社,物論切齒。及陛下 繼統,乃復先自結納,使寵信之恩過於先帝 。願明治 其罪,以解天下之惑」。於是罷為供備庫使供備庫使 。稍遷帶禦器械,進內侍押班內侍押班 。以文思使文思使 領忠州刺忠州刺 史史 。卒,贈耀州 觀察使觀察使 。 名 文 文 名 名 主 主 衙 衙 地 文 文 地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地 名 名 文 地 地 名 地 名 名 武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主 號 文 地 文 文 文 號 武 文 地 武 仕 文 名 名 文 地 地 处 名 地 文 地 地 仕 地 营 文 文 文 文 仕 號 名 名 名 地 文 仕 地 文 文 文 衙 衙 號 文 名 文 名 亲 文 文 主 主 主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2 / 8 https://taolang.club/doc/27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居簡聞外廷議論,必以入告,省中目為「高直奏」。仁宗 時,嘗使南海,遇廣州 火,救者不力,居 簡督衆護軍護軍 資甲仗二庫,賴以獲全。事聞,詔褒之。 程昉 程昉 ,開封人。以小黃門小黃門 積遷西京左藏庫副使西京左藏庫副使 。 熙寧初,為河北屯田 都監都監 。河決棗彊,釃二股河導之使東,為鋸牙,下以竹落塞決口。加帶御器帶御器 械械 。河決商胡北流,與禦河合為一。及二股東流,御河遂淺澱。昉以開浚功,遷宮苑副使宮苑副使 。又塞漳 河 ,作浮梁於洺州 。兼外都水丞外都水丞 ,詔相度興修水 利。河決大名第五埽,昉議塞之,因疏塘水溉深 州 田。又導葫蘆河 ,自樂壽 之東至滄州 二百里。塞孟家口,開乾寧軍 直河 ,作橋於真 定 之中渡 。又自衞州王供埽導沙河 入御河,以廣運路。累遷達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制置河北河防水利制置河北河防水利 。 御史御史 盛陶 言:「昉挾第五埽之功,專為己力。假朝廷威福,恐動州縣。所開共城河 ,頗廢人戶 水 磑,久無成功。又議開沁河 ,因察訪官察訪官 按行,始知不便。漳河 、滹沱之役 ,水占邢、洺、 趙、深、祁五州之田,王廣廉 、孔嗣宗 、錢勰 、趙子幾 皆嘗論奏其姦欺之狀,則多置撻口,指決 河所侵便為淤田。其事權之盛,則舉官廢吏,惟其所欲。悖慢豪橫,則受聖旨者三,受提點刑獄司 牒 者十二,故有違拒。小人誤當賞擢,驕暴自肆。願遣官代還,仍行究治。」神宗 曰:「王安石 以昉 知河事,故加任使,令開漳河 ,用工七百萬,滹沱 八九百萬,已議體量矣。」 始,安石 欲興水利,驟用昉,昉挾安石 勢而慢韓琦 ,後安石 覺其虛誕,亦疏之。以憂死,贈耀 州 觀察使觀察使 。遂罷都大制置河防水利司。 蘇利涉 蘇利涉 ,字公濟 。祖保遷,自廣州 以閹人從劉鋹 入朝。利涉 初為入內內品入內內品 。慶曆中衞士之 變,以護衞有勞,賞激加等。英宗 為皇子 ,利涉 給事東宮給事東宮 。及即位,遷東頭供奉官東頭供奉官 ,欲以為穎 王府都監都監 ,力辭,幹當禦藥院,遷供備庫使供備庫使 。帝不豫,侍醫侍醫 藥最勤,言輒流涕。及帝崩 ,乞與醫醫 官官 同貶,三上表 待罪,不許。 神宗 即位,授達州刺史達州刺史 。歷內侍押班內侍押班 、副都知都知 ,轉海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仙韶院火,營救甚力,賜襲 衣、金帶。卒,年六十四,贈奉國軍節度 使,謚曰勤僖 。 利涉 嘗幹當皇城司 ,循故事,廂卒邏報不皆以聞。後石得一 代之,事無巨細悉以奏,往往有緣飛 語受禍者,人始以利涉 為賢。 雷允恭 雷允恭 ,開封人。初為黃門黃門 ,頗慧黠,稍遷入內殿頭,給事東宮給事東宮 。周懷政 偽為天書,允恭 豫發 其事,懷政死,擢內殿崇班內殿崇班 ,遷承制。再遷西京作坊使西京作坊使 、普州刺史普州刺史 、入內內侍省押班入內內侍省押班 。 號 地 武 名 名 文 文 军 武 文 文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文 文 名 地 地 地 文 地 事 名 名 名 名 衙 號 名 地 地 名 名 名 名 地 文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文 號 主 地 文 文 武 文 文 葬 文 礼 號 文 文 文 文 地 名 地 衙 名 地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3 / 8 https://taolang.club/doc/27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章獻后初臨政,丁謂 潛結允恭 ,凡機密事令傳達禁中,由是允恭 勢橫中外。山陵事起,允恭 請效力 陵上,章獻后曰:「吾慮汝有妄動,恐為汝累也。」乃以為山陵都監陵都監 。允恭 馳至陵下,司天監 邢 中 和為允恭 言:「今山陵上百步,法宜子孫,類汝州 秦王 墳。」允恭 曰:「何不就?」中和曰: 「恐下有石與水爾。」允恭 曰:「上無他子,若如秦王 墳,何不可?」中和曰:「山陵事重,踏行覆 按,動經月日,恐不及七月之期耳。」允恭 曰:「第移就上穴,我走馬走馬 入見太后 言之。」允恭 素貴 橫,人不敢違,即改穿上穴。入白其事,章獻后曰:「此大事,何輕易如此?」允恭 曰:「使先帝 宜 子孫,何惜不可?」章獻后意不然,曰:「出與山陵使山陵使 議可否。」時丁謂 為山陵使山陵使 ,允恭 具道所 以,謂唯唯而已。允恭 入奏曰:「山陵使山陵使 亦無異議矣。」既而上穴果有石,石盡水出。允恭 竟以是 並坐盜金寶賜死,籍其家。中和流沙門島 。謂尋竄海上。 閻文應 閻文應 ,開封人。給事給事 掖庭 ,積遷至入內副都知都知 。仁宗 初親政 ,與宰相宰相 呂夷簡 謀,以張 耆 、夏竦 、陳堯佐 、范雍 、趙稹 、晏殊 、錢惟演 皆章獻后所任用,悉罷之。退以語郭后, 后曰:「夷簡獨不附太后 邪?但多機巧,善應變耳。」由是並夷簡罷。 夷簡素與文應相結,使為中詗。久之,乃知事知事 由郭后,夷簡遂怨后,及再相,楊、尚二美人方寵,尚 美人於仁宗 前有語侵后,后不勝忿,批其頰,仁宗 自起救之,誤中其頸,仁宗 大怒。文應乘隙, 遂與謀廢后,且勸以爪痕示執政。夷簡以怨,力主廢事,因奏仁宗 出諫官,竟廢后為淨妃,以所居宮 名瑤華 ,皆文應為夷簡內應也。 郭后既廢,楊、尚二美人益寵專夕,仁宗 體為之弊,或累日不進食,中外憂懼。楊太 后亟以為 言,仁宗 未能去。文應早暮入侍,言之不已,仁宗 厭其煩,強應曰:「諾。」文應即以氈車載二美 人出,二美人涕泣,詞說云云不肯行。文應罵曰:「官婢尚何言?」驅使登車。翌日,以尚氏為女道 士,居洞真宮;楊氏 別宅安置。既而仁宗 復悔廢郭后,有復后之意,文應大懼。會后有小疾,挾太太 醫醫 診視數日,乃言后暴崩,實文應為之也。 累至昭宣使昭宣使 、恩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時諫官劾其罪,請並其子士良出之。以文應領嘉州 防禦使防禦使 ,為秦 州 鈐轄鈐轄 ,改鄆州 ,士良罷御藥院 ,為內殿崇班內殿崇班 。 始楊、尚二美人之出宮也,左右引陳氏女 入宮,父號陳子城,楊太 后嘗許以為后,宋綬 不可。王 曾 、呂夷簡 、蔡齊 相繼論諫。陳氏女 將進御,士良聞之,遽見仁宗 。仁宗 披百葉擇日 ,士 良曰:「陛下 閱此,豈非欲納陳氏女 為后邪?」仁宗 曰:「然。」士良曰:「子城使城使 ,大臣家 奴 僕官名也,陛下 納其女為后,無乃不可乎!」仁宗 遽命出之。文應後徙相州 鈐轄鈐轄 。卒,贈邠 州 觀察使觀察使 。 任守忠 任守忠 字稷臣,蔭入內黃門黃門 ,累轉西頭供奉官西頭供奉官 ,領御藥院 ,坐事廢。久之,復故官,稍遷上御藥上御藥 供奉供奉 。初,章獻后聽政,守忠 與都知都知 江德明等交通請謁,權寵過盛。仁宗 親政 ,出為黃州 都都 監監 ,又謫監英州 酒稅,稍遷潭州 都監都監 ,徙合流鎮。西鄙用兵,又為秦鳳 、涇原路 駐泊都駐泊都 監監 ,以功再遷東染院使東染院使 、內侍押班內侍押班 。出為定州 鈐轄鈐轄 ,加內侍副都知都知 。累遷宣政使宣政使 、洋 州 觀察使觀察使 ,為入內都知都知 。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衙 名 名 地 主 名 名 主 名 武 主 名 名 主 文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地 名 名 文 处 文 號 礼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文 號 號 號 號 名 號 名 號 號 名 號 文 文 文 地 武 地 武 地 衙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號 礼 主 名 號 文 名 主 號 地 武 地 文 名 名 文 文 衙 文 名 文 號 礼 地 武 地 地 武 名 地 文 文 文 地 武 文 文 地 文 文 4 / 8 https://taolang.club/doc/27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仁宗 未有嗣,屬意英宗 ,守忠 居中建議,欲援立昏弱以徼大利。及英宗 即位,拜宣慶使宣慶使 、安靜 軍留後留後 。守忠 又語言誕妄,交亂兩宮。於是知諫院 司馬光 論守忠 離間之罪,為國之大賊,民之巨 蠹,乞斬於都市。英宗 猶未行,宰相宰相 韓琦 出空頭敕一道,參政參政 歐陽脩 已簽,趙概 難之,脩曰: 「第書之,韓公 必自有說。」琦遂坐政事堂政事堂 ,立守忠 庭下,曰:「汝罪當死,貶保信軍節度副軍節度副 使使 、蘄州 安置。」取空頭敕填與之,即日押行,琦意以為少緩則中變也。 守忠 久被寵幸,用事於中,人不敢言其過,及貶,中外快之。久之,起為左武衞將軍武衞將軍 ,致仕 , 卒,年七十九。 童貫 童貫 ,少出李憲 之門。性巧媚,自給事給事 宮掖,即善策人主微指,先事順承。微宗立,置明金局於 杭,貫以供奉官供奉官 主之,始與蔡京 游。京進,貫力也。京既相,贊策取青唐,因言貫嘗十使陝右,審 五路事宜與諸將之能否為最悉,力薦之。合兵十萬,命王厚 專閫寄,而貫用李憲 故事監其軍。至湟 川,適禁中火,帝下手札,驛止貫毋西兵。貫發視,遽納靴中。厚問故,貫曰:「上趣成功耳。」師竟 出,復四州。擢景福殿使景福殿使 、襄州 觀察使觀察使 ,內侍寄資轉兩使自茲始。 未幾,為熙河 蘭湟、秦鳳路 經略安撫制置使經略安撫制置使 ,累遷武康軍節度 使。討溪哥臧征,復積石軍 、洮 州 ,加檢校司空檢校司空 。頗恃功驕恣,選置將吏,皆捷取中旨,不復關朝廷,寖咈京意。除開府儀同三開府儀同三 司司 ,京曰:「使相使相 豈應授宦官宦官 ?」不奉詔。 政和元年[1111],進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使契丹 。或言:「以宦官宦官 為上介,國無人乎?」帝曰:「契丹 聞 貫破羌 ,故欲見之,因使覘國,策之善者也。」使還,益展奮,廟謨兵柄皆屬焉。遂請進築夏國 橫 山 ,以太尉太尉 為陝西 、河東 、河北宣撫使宣撫使 。俄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簽書樞密院河西北兩房簽書樞密院河西北兩房 。不三 歲,領院事領院事 。更武信武寧 護國河東 山南東道 劍南東川 等九鎮、太傅太傅 、涇國公 。時人稱蔡 京 為公相公相 ,因稱貫為媼相。 將秦、晉銳師深入河、隴,薄於蕭關 古骨龍,謂可制夏人死命。遣大將劉法取朔方 ,法不可,貫逼 之曰:「君在京師時,親授命於王所,自言必成功,今難之,何也?」法不得已出塞,遇伏而死。法, 西州名將,既死,諸軍恟懼。貫隱其敗,以捷聞,百官入賀,皆切齒,然莫敢言。關右既困,夏人亦不 能支,乃因遼人進誓表納款。使至,授以誓詔,辭不取,貫彊館伴使館伴使 固與之,還及境,棄諸道上。舊 制,熟羌不授漢官,貫故引拔之,有至節度使節度使 者。弓箭手 失其分地而使守新疆,禁卒逃亡不死而得 改隸他籍,軍政盡壞。 政和元年[1111],副鄭允中 使於遼,得燕人馬植 ,歸薦諸朝,遂造平燕之謀,選健將勁卒,刻日發 命。會方臘 起睦州 ,勢甚張,改江、浙、淮南 宣撫使宣撫使 ,即以所聚兵帥諸將討平之。 方臘 者,睦州 青溪 人也。世居縣堨村,託左道以惑衆。初,唐永徽中,睦州 女子陳碩 真反,自 稱文佳皇帝,故其地相傳有天子基、萬年樓,臘益得憑籍以自信。縣境梓桐、幫源諸峒皆落山谷幽險 處,民物繁夥,有漆楮、杉材之饒,富商巨賈多往來。 號 號 名 號 文 武 名 衙 名 名 號 文 名 文 名 名 主 文 名 武 地 名 武 仕 名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地 地 文 地 营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政 文 政 地 政 地 武 地 地 文 文 文 文 地 地 地 地 文 主 名 文 地 地 文 武 营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地 名 5 / 8 https://taolang.club/doc/27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時吳中困於朱勉 花石之擾,比屋致怨,臘因民不忍,陰聚貧乏游手之徒。宣和二年[1120]十月,起為亂, 自號聖公,建元永樂,置官吏將帥,以巾飾為別,自紅巾而上凡六等。無弓矢、介胄,唯以鬼神詭祕事相 扇訹,焚室廬,掠金帛子女,誘脅良民為兵。人安於太平,不識兵革,聞金鼓 聲即斂手聽命,不旬日聚 衆至數萬,破殺將官蔡遵於息坑。十一月陷青溪 ,十二月陷睦、歙二州。南陷衢,殺郡守郡守 彭汝方 ; 北掠新城、桐廬 、富陽 諸縣,進逼杭州 。郡守郡守 棄城走,州即陷,殺制置使制置使 陳建、廉訪使廉訪使 趙約, 縱火六日,死者不可計。凡得官吏,必斷臠支體,探其肺腸,或熬以膏油,叢鏑亂射,備盡楚毒,以償怨 心。 警奏至京師,王黼 匿不以聞,於是兇焰日熾 。蘭溪 靈山 賊朱言吳邦、剡縣 仇道 人、仙居 呂 師囊、方巖山 陳十四、蘇州 石生、歸安陸 行兒皆合黨應之,東南大震。 發運使發運使 陳亨 伯請調京畿 兵及鼎、澧槍牌手兼程以來,使不至滋蔓。徽宗 始大驚,亟遣童貫 、譚 稹 為宣撫宣撫 制置使制置使 ,率禁旅及秦、晉蕃 漢兵十五萬以東,且諭貫使作詔罷應奉局。三年正月,臘 將方七佛 引衆六萬攻秀州 ,統軍王子武 乘城固守,已而大軍至,合擊賊,斬首 九千,築京 觀 五,賊還據杭。二月,貫、稹前鋒 至清河 堰,水陸並進,臘復焚官舍、府庫、民居,乃宵遁。 諸將劉延慶 、王稟、王渙 、楊惟忠 、辛興宗 相繼至,盡復所失城。四月,生擒臘及妻邵、子毫 二太子 、偽相方肥等五十二人於梓桐石 穴中,殺賊七萬。四年三月,餘黨悉平。進貫太師太師 ,徙國 楚。 臘之起,破六州五十二縣,戕平民二百萬,所掠婦女自賊峒逃出,裸而縊於林中者,由湯巖、椔嶺八十 五里間,九村山谷相望。王師自出至凱旋,四百五十日。 臘雖平,而北伐之役遂起。既而以復燕山 功,詔解節鉞 為真三公,加封 徐、豫兩國。越兩月, 命致仕 ,而代以譚稹 。明年復起,領樞密院 ,宣撫宣撫 河北、燕山 。宣和七年[1125],詔用神宗 遺 訓,能復全燕之境者胙本邦,疏王爵,遂封廣陽郡王 。 是年,粘罕南侵,貫在太原 ,遣馬擴 、辛興宗 往聘以嘗金,金人以納張覺 為責,且遣使告興兵, 貫厚禮之,謂曰:「如此大事,何不素告我?」使者勸貫速割兩河以謝,貫氣褫不能應,謀遁歸。太原太原 守守 張孝純 誚之曰:「金人渝盟,王當令天下兵悉力枝梧,今委之而去,是棄河東 與敵也。河東 入 敵手,奈河北乎?」貫怒叱之曰:「貫受命宣撫宣撫 ,非守土也。君必欲留貫,置帥何為?」孝純 拊掌 嘆曰:「平生童太師太師 作幾許威望,及臨事乃蓄縮畏懾,奉頭鼠竄 ,何面目復見天子乎?」 貫奔入都,欽宗 已受禪,下詔親征 ,以貫為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貫不受命而奉上皇南巡。貫在西邊募長大 少年號 勝捷軍,幾萬人,以為親軍親軍 ,環列第舍,至是擁之自隨。上皇過浮橋,衞士攀望號慟,貫唯 恐行不速,使親軍親軍 射之,中矢而踣者百餘人,道路流涕,於是諫官、御史御史 與國人議者蜂起。初貶左 衞上將軍上將軍 ,連謫昭化 軍節度副使軍節度副使 ,竄之英州 、吉陽軍 。行未至,詔數其十大罪,命監察御監察御 史史 張澂 跡其所至,蒞斬之,及於南雄。既誅,函首赴闕,梟於都市。 貫握兵二十年,權傾一時,奔走期會過於制敕。嘗有論其過者,詔方劭 往察,劭一動一息,貫悉偵得 之,先密以白,且陷以他事,劭反得罪,逐死。貫狀魁梧,偉觀 視,頤下生須十數,皮骨勁如鐵,不 類閹人。有度量,能疏財。後宮自妃嬪 以下皆獻餉結內,左右婦寺譽言日聞。寵煽翕赫,庭戶雜遝成 市,岳牧 、輔弼多出其門,厮養、僕圉官諸使者至數百輩。窮姦稔禍,流毒四海,雖葅醢不償責也。 梁師成 名 军 地 武 名 地 地 地 武 文 文 名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號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地 名 法 军 营 地 名 名 名 號 主 名 文 地 礼 仕 仕 名 衙 文 地 號 主 地 名 號 名 文 名 地 地 文 名 文 词 號 军 文 礼 武 武 文 武 地 武 地 地 文 名 名 名 主 名 名 6 / 8 https://taolang.club/doc/27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梁師成 字守道,慧黠習文法,稍知書。初隸賈詳書藝局 ,詳死,得領睿思 殿文字外庫,主出外傳道 上旨。政和間,得君貴幸,至竄名進士 籍中,積遷晉州 觀察使觀察使 、興德軍 留後留後 。建明堂 ,為都都 監監 ,既成,拜節度使節度使 、加中太一、神霄宮使宮使 。歷護國、鎮東、河東 三節度節度 ,至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遂 拜太尉太尉 、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換節淮南 。 時中外泰寧 ,徽宗 留意禮文符瑞之事,師成善逢迎,希恩寵。帝本以隸人畜之,命入處殿中 ,凡 御書號令皆出其手,多擇善書吏書吏 習倣帝書 ,雜詔旨以出,外廷莫能辨。師成實不能文,而高自標 牓,自言蘇軾 出子。是時,天下禁誦軾文,其尺牘在人間者皆毀去,師成訴於帝曰:「先臣何罪?」 自是,軾之文乃稍出。以翰墨為己任,四方俊 秀名士必招致門下,往往遭點污。多置書畫卷軸於外 舍,邀賓客縱觀,得其題識合意者,輒密加汲引,執政、侍從可階而升。王黼 父事之,雖蔡京 父子 亦諂附焉,都人目為「隱相」,所領職局至數十百。 黼造伐燕議,師成始猶依違,卒乃贊決,又薦譚稹 為宣撫宣撫 。燕山 平,策勳進少保少保 。益通賄謝,人 士入錢數百萬,以獻頌上書為名,令赴廷試 ,唱第之日,侍於帝前,囁嚅升降。其小吏儲宏亦豫科 甲 ,而執厮養之役如初。李彥 括民田於京東、西,所至倨坐堂上,監司 、郡守郡守 不敢抗禮。有言於 帝,師成適在旁,抗聲曰:「王人雖微,序於諸侯之上,豈足為過?」言者懼而止。師成貌若不能言, 然陰賊險鷙,遇間即發。 家居與黼鄰,帝幸黼第,見其交通狀,已怒,朱勉 又以應奉與黼軋,因乘隙攻之。帝罷黼相,師成由 是益絀。鄆王 楷寵盛,有動搖東宮 意,師成能力保護。欽宗 立,嬖臣多從上皇東下,師成以舊恩 留京師。於是太學生 陳東 、布衣張炳 力疏其罪。炳指之為李輔國 ,且言宦官宦官 表里相應,變恐不 測。東復論其有異志,攘定策功,當正典刑。帝迫於公議,猶未誦言逐之。師成疑之,寢食不離帝所, 雖奏廁亦侍於外,久未有以發。會鄭望之 使金營還,帝命師成及望之 以宣和殿珠玉器玩復往。先 令望之 詣中書諭宰相宰相 ,至則留之,始詔暴其罪,責為彰化 軍節度副使軍節度副使 。開封吏護至貶所,行次八 角鎮,縊殺之,以暴死聞,籍其家。 楊戩 楊戩 ,少給事給事 掖庭 ,主掌後苑,善測 伺人主意。自崇寧後,日有寵,知入內內侍省 。立明 堂 ,鑄鼎鼐鼎鼐 、起大晟府 、龍德宮,皆為提舉提舉 。 政和四年[1114],拜彰化軍節度 使,首建期門 行幸 事以固其權,勢與梁師成 埒。歷鎮安 、清海、 鎮東三鎮,由檢校少保檢校少保 至太傅太傅 ,遂謀撼東宮 。 有胥吏胥吏 杜公才者獻策於戩,立法索民田契,自甲之乙,乙之丙,展轉究尋,至無可證,則度地所出, 增立賦租。始於汝州 ,浸淫於京東西、淮西北,括廢隄、棄堰、荒山、退灘及大河淤流之處,皆勒民 主佃。額一定後,雖衝蕩回復不可減,號為「西城所」。築山 濼古鉅野澤 ,綿亙數百里,濟、鄆數 州,賴其蒲魚 之利,立租筭船納直,犯者盜執之。一邑率於常賦外增租錢至十餘萬緡,水旱蠲稅,此 不得免。擢公才為觀察使觀察使 。宣和三年[1121],戩死,贈太師太師 、吳國公 ,而李彥 繼其職。 彥天資狠愎,密與王黼 表裡,置局汝州 ,臨事愈劇。凡民間美田,使他人投牒告陳,皆指為天荒, 雖執印券皆不省。魯山 闔縣盡括為公田,焚民故券,使田主輸租佃本業,訴者輒加威刑,致死者千 萬。公田既無二稅,轉運使轉運使 亦不為奏除,悉均諸別州。京西提舉官提舉官 及京東州 縣吏劉寄、任輝 彥、 李士漁、王滸 、毛孝立、王隨 、江惇 、呂坯、錢棫 、宋憲 皆助彥為虐,如奴事主,民不勝忿 痛。前執政冠帶 操笏,迎謁馬首獻媚,花朝夕造請,賓客徑趍謁舍,不敢對之上馬,而彥處之自如。 名 处 名 仕 地 文 营 武 礼 武 武 文 地 武 文 武 文 地 地 號 衙 文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仕 仕 名 衙 武 名 主 衙 號 仕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地 武 名 名 文 处 名 衙 礼 文 衙 文 地 军 礼 名 地 文 文 衙 文 地 名 地 然 文 文 主 名 名 地 地 武 文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衣 7 / 8 https://taolang.club/doc/27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467 卷四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百二十六 宦者二 469 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目錄 67 發物供奉,大抵類朱勉 ,凡竹數竿用一大車、牛驢數十頭,其數無極,皆責辦於民,經時閱月,無休息 期。農不得之田,牛不得耕墾,殫財靡芻,力竭餓死,或自縊轅軛間。如龍鱗薜荔 一本,輦致之費踰百 萬。喜賞怒刑,禍福轉手,因之得美官者甚衆。潁昌 兵馬鈐轄兵馬鈐轄 范寥 不為取竹,誣刊蘇軾 詩文於石為 十惡,朝廷察其捃摭,亦令勒停 。當時謂朱勉 結怨於東南,李彥 結怨於西北。 靖康初,詔追戩所贈官爵;彥削官賜死,籍其家;劉寄以下十人皆停廢;復范寥 官。 名 然 地 武 名 名 法 名 名 名 8 / 8 https://taolang.club/doc/272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