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5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遼史
 086 / 117
 45 段 3028 字
 208 种 304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元]脫脫 等
←085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五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十七→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遼史 /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重熙 3 咸雍 2 太平 2 清寧 2 統和六年[988] 1 應曆 1 保寧 1 大安 1
地点 武定軍節度 2 范陽 2 開遠 1
人物 六符 11 褭履 6 劉六符 5 合住 4 合里只 4 耶律合住 4 杜防 4 劉景 4
文官 三司使 5 南府宰相 4 參知政事 4
武官 節度使 7 駙馬都尉 2 留守 2
其他 道宗 3 致仕 3 進士 3
目錄
0
1
2
3
4
5
6
7
8
卷八十六 列傳 第十六
耶律合住 劉景 劉六符 耶律褭履 牛溫舒 杜防 蕭和尚 耶律合里只 耶律頗的
耶律合住
耶律合住 ,字粘袞 ,太祖 弟迭剌 之孫。幼不好弄,臨事明敏,善談論。
初以近族入侍,每從征伐 有功。保寧初,加右龍虎衛上將軍龍虎衛上將軍 。以宋師 屢梗南邊,拜涿州刺史涿州刺史 ,
西南兵馬都監兵馬都監 、招安、巡檢巡檢 等使,賜推忠奉國功臣。
合住 久任邊防,雖有克獲功,然務鎮靜,不妄生事以邀近功。鄰壤敬畏,屬部乂安。宋數遣人結歡,
冀達和意,合住 表聞其事,帝許議和。安邊懷敵,多有力焉。拜左金吾衛上將軍左金吾衛上將軍 。秩滿,遙攝鎮國
軍節度 使,卒。
合住 智而有文,曉暢戎政。鎮范陽 時,嘗領數騎徑詣雄州 北門,與郡將郡將 立馬陳兩國利害,及周師
侵邊本末。辭氣慷慨,左右壯之。自是,邊境數年無事。識者以謂合住 一言,賢於數十萬兵。
劉景
劉景 ,字可大 ,河間人。四世祖 怦,即朱滔 之甥,唐右僕射右僕射 、盧龍軍節度 使。父守敬,南京南京
副留守副留守 。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名
军 武 名 文
武 文
名
名 武
地
名 地 地 武
名
名
名 名 亲 名 文 地
文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283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景資端厚,好學能文。燕王 趙延壽 辟為幽都 府文學府文學 。應曆初,遷右拾遺右拾遺 、知制誥知制誥 ,為翰林學翰林學
士士 。九年,周人侵燕,留守留守 蕭思溫 上急變,帝欲俟秋出師,景諫曰:「河北三關已陷于敵,今復
侵燕,安可坐視!」上不聽。會父憂去。未幾,起復 舊職。一日,召草赦;既成,留數月不出。景奏
曰:「唐制,赦書日行五百里,今稽期弗發,非也。」上亦不報。
景宗 即位,以景忠實,擢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遷尚書尚書 、宣政殿學士宣政殿學士 。上方欲倚用,乃書其笏曰:「劉
景 可為宰相宰相 。」頃之,為南京副留守南京副留守 。時留守留守 韓匡嗣 因扈從北上,景與其子德讓共理京事。俄
召為戶部使戶部使 ,歷武定、開遠 二軍節度使節度使 。
統和六年[988]致仕 ,加兼侍中侍中 。卒,年六十七。贈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子慎行 ,孫一德、二玄、三嘏 、
四端、五常 、六符 ,皆具六符 傳。
劉六符
劉六符 ,父慎行 ,由膳部員外郎膳部員外郎 累遷至北府宰相北府宰相 、監修國史監修國史 。時上多即宴飲行誅賞,慎行 諫
曰:「以喜怒加威福,恐未當。」帝悟,諭政府「自今宴飲有刑賞事,翌日稟行」。為都統都統 ,伐高
麗 ,以失軍期 下吏,議貴 乃免,出為彰武軍節度 使。賜保節功臣。子六人:一德、二玄、三
嘏 、四端、五常 、六符 。德早世。玄終上京留守上京留守 。常歷三司使三司使 、武定軍節度 使。嘏、端、符
皆第進士 。嘏、端俱尚主,為駙馬都尉駙馬都尉 。三嘏 獻聖宗 一矢斃雙鹿賦 ,上嘉其贍麗。與公主 不
諧,奔宋;歸,殺之。四端以衛尉少卿衛尉少卿 使宋賀生辰,方宴,大張女樂 ,竟席不顧,人憚其嚴。還,
拜樞密直學士樞密直學士 。
六符 有志操,能文。重熙初,遷政事舍人舍人 ,擢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十一年,與宣徽使宣徽使 蕭特末 使宋索十
縣地;還,為漢人行宮副部署 。會宋遣使增歲幣以易十縣,復與耶律仁先 使宋,定「進貢」名,宋
難之。六符 曰:「本朝兵強將勇,海內共知,人人願從事從事 于宋。若恣其俘獲以飽所欲,與『進貢』
字孰多?況大兵駐燕,萬一南進,何以禦之!顧小節,忘大患,悔將何及!」宋乃從之,歲幣稱
「貢」。六符 還,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及宋幣至,命六符 為三司使三司使 以受之。
六符 與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杜防 有隙,防以六符 嘗受宋賂,白其事,出為長寧軍 節度使節度使 ,俄召為三司三司
使使 。
道宗 即位,將行大冊禮,北院樞密使北院樞密使 蕭革 曰:「行大禮備儀物,必擇廣地,莫若黃川。」六
符 曰:「不然。禮儀國之大體,帝王之樂不奏于野。今中京四方之極 ,朝覲 各得其所,宜中京行
之。」上從其議。尋以疾卒。
耶律褭履
耶律褭履 ,字海鄰 ,六院夷離菫夷離菫 蒲古 只之後。風神爽秀,工于畫。
重熙間,累遷同知同知 點檢司 事。駙馬都尉駙馬都尉 蕭胡睹 為夏人所執,奉詔索之,三返以歸,轉永興宮宮
使使 、右祗候郎君班詳穩右祗候郎君班詳穩 。褭履 將娶秦晉長公主 孫,其母與公主 婢有隙,謂褭履 曰:「能去
婢,乃許爾婚。」褭履 以計殺之,婚成。事覺,有司以大辟 論。褭履 善畫,寫聖宗 真以獻,得
減,坐長流邊戍。復以寫真 ,召拜同知南院宣徽事同知南院宣徽事 。使宋賀正,寫宋主容以歸。
清寧間,復使宋。宋主賜宴,瓶花隔面,未得其真。陛辭 ,僅一視,及境,以像示餞者,駭其神妙。
聞重元 亂,不即勤王。賊平入賀,帝責讓之。宴酣,顧褭履 曰:「重元 事成,卿必得為上
客!」褭履 大慚,咸雍中,加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卒。
主 名 地 文 文 文
文 武 名
仕
號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武 名
文 地 武
仕 文 文 名 名
礼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名
武
政 军 法 地
名 礼 名 文 文 地
仕 武 名 號 作 主
文 艺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衙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武
文
號 文 名
名 词 礼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衙 武 名
文 文 名 主 主 名
名 法 名 號
艺 文
礼
名 名 名
名 文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283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牛溫舒
牛溫舒 ,范陽 人。剛正,尚節義,有遠器。
咸雍中,擢進士 第,滯小官。大安初,累遷戶部使戶部使 ,轉給事中給事中 、知三司使事三司使事 。國、民兼足,上
以為能,加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改三司使三司使 。壽隆中,拜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兼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攝中京留守中京留守 ,部
民詣闕請真拜,從之。召為三司使三司使 。
乾統初,復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知南院樞密使事知南院樞密使事 。五年,夏為宋所攻,來請和解。溫舒 與蕭得里底 使
宋。方大燕,優人為道士裝,索土泥藥爐。優曰:「土少不能和。」溫舒 遽起,以手藉土懷之。宋主
問其故,溫舒 對曰:「臣奉天子威命來和,若不從,則當卷土收去。」宋人大驚,遂許夏和。還,
加中書令中書令 ,卒。
杜防
杜防 ,涿州 歸義縣 人。開泰五年[1016],擢進士 甲科 ,累遷起居郎起居郎 、知制誥知制誥 ,人以為有宰宰
相相 器。太平中,遷政事舍人舍人 ,拜樞密副使樞密副使 。
重熙九年[1040],夏人侵宋。宋遣郭稹 來告,請與夏和,上命防使夏解之。如約罷兵 ,各歸侵地,
拜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韓紹芳 、劉六符 忌之,防待以誠。十二年,紹芳 等罷,愈見信任。十三年,拜南府南府
宰相宰相 。十五年,防生子,帝幸其第,賜名王門奴。以進奏有誤,出為武定軍節度 使。十七年,復召
為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二十一年秋,祭仁德皇后 ,詔儒臣賦詩,防為冠,賜金帶。
道宗 諒陰,為大行皇帝山陵使山陵使 。清寧二年[1056],上諭防曰:「朕以卿年老嗜酒,不欲煩以劇務。朝
廷之事,總綱而已。」頃之,拜右丞相右丞相 ,加尚父,卒。上歎悼不已,賵贈加等,官給葬具,贈中書中書
令令 ,諡曰元肅 。子公謂,終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
蕭和尚
蕭和尚 ,字洪寧 ,國舅大父房之後。忠直,多智略。
開泰初,補御盞郎君御盞郎君 ,尋為內史內史 、太醫太醫 等局都林牙林牙 。使宋賀正,將宴,典儀典儀 者告,班節度節度
使使 下。和尚曰:「班次 如此,是不以大國之使相使相 禮。且以錦服為貺,如待蕃部。若果如是,吾不
預宴。」宋臣不能對,易以紫服,位視執政,使禮始定。
八年秋,為唐古 部節度使節度使 ,卒。弟特末 。
特末 ,字何寧 。為人機辨任氣。
太平中,累遷安東軍節度使節度使 ,有能稱。十一年,召為左祗候郎君班詳穩左祗候郎君班詳穩 。未幾,遷左夷離畢左夷離畢 。重
熙十年[1032],累遷北院宣徽使北院宣徽使 。明年,與劉六符 使宋,索十縣故地,宋請增銀、絹十萬兩、疋以易
之。歸,稱旨,加同政事門下平章門下平章 事。詔城西南渾底甸。還,復為北院宣徽使北院宣徽使 ,卒。
耶律合里只
耶律合里只 ,字特滿 ,六院夷離菫夷離菫 蒲古 只之後。
名
名 地
仕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仕 仕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军
文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主
號 文
文
文 號 文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礼 文
名 武 名
名 名
武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283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085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五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十七→目錄
38
39
40
41
42
43
44
重熙中,累遷西南面招討都監都監 。充宋國 生辰使,館于白溝 驛。宋宴勞,優者嘲蕭惠 河西之敗。合
里只 曰:「勝負兵家常事。我嗣聖皇帝 俘石重貴 ,至今興中有石家寨。惠之一敗,何足較哉?」宋
人慚服。帝聞之曰:「優伶 失辭,何可傷兩國交好!」鞭二百,免官 。
清寧初,起為懷化軍節度 使。七年,入為北院大王北院大王 ,封豳國公 。歷遼興軍節度使節度使 、東北路詳詳
穩穩 ,加兼侍中侍中 。致仕 ,卒。
合里只 明達勤恪,懷柔有道。置諸賓館及西邊營田,皆自合里只 發之。
耶律頗的
耶律頗的 ,字撒版 ,季父 房奴瓜 之孫。孤介寡合。重熙初,補牌印郎君牌印郎君 。清寧初,稍遷知易
州 。去官,部民請留,許之。
咸雍八年[1072],改彰國軍節度 使。上獵大牢古山,頗的 謁于行宮。帝問邊事,對曰:「自應州 南
境至天池 ,皆我耕牧之地。清寧間,邊將邊將 不謹,為宋所侵,烽堠內移,似非所宜。」道宗 然之。
拜北面林牙北面林牙 。後遣人使宋,得其侵地,命頗的 往定疆界。還,拜南院宣徽使南院宣徽使 。
大康四年[1078],遷忠順軍節度使節度使 ,尋為南院大王南院大王 ,改同知南京留守同知南京留守 事,召拜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賜貞良
功臣,封吳國公 ,為北院樞密使北院樞密使 。廉謹奉公,知無不為。大安中致仕 ,卒。子霞抹,北院樞密副北院樞密副
使使 。
論曰:耶律合住 安邊講好,養兵息民,其慮深遠矣。六符 啟釁邀功,豈國家之利哉?牛、杜、頗
的 、合里只 輩銜命出使,幸不辱命。褭里殺人婢以求婚,身負罪釁,畫其主容,以冀免死,亦可醜
也。
武 政 地 名
名 主 名
艺 仕
地 文 主 武
武 文 仕
名 名
名
名 名 亲 名 文
地
地 名 地
地 武 號
文 名 文
武 文 文 文
主 文 仕
文
名 名
名 名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283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283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helloiac
 
舊五代史 065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
舊五代史 065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舊五代史 065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
舊五代史 065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helloiac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helloiac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helloiac
 
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
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
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helloiac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helloiac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helloiac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helloiac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helloiac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helloiac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helloiac
 
史記 035 世家第五 管蔡世家
史記 035 世家第五 管蔡世家史記 035 世家第五 管蔡世家
史記 035 世家第五 管蔡世家helloiac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helloiac
 
北齊書 35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
北齊書 35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北齊書 35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
北齊書 35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helloiac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helloiac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helloiac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helloiac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helloiac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helloiac
 

What's hot (20)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舊五代史 065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
舊五代史 065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舊五代史 065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
舊五代史 065 卷六十五 唐書四十一 列傳第十七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
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
梁書 55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北齊書 40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史記 035 世家第五 管蔡世家
史記 035 世家第五 管蔡世家史記 035 世家第五 管蔡世家
史記 035 世家第五 管蔡世家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北齊書 35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
北齊書 35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北齊書 35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
北齊書 35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Similar to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helloiac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helloiac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helloiac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helloiac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helloiac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helloiac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helloiac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helloiac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helloiac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helloiac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helloiac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helloiac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helloiac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helloiac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helloiac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helloiac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helloiac
 

Similar to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20)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新唐書 133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五十二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舊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 153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舊唐書 069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 1. 文档信息  遼史  086 / 117  45 段 3028 字  208 种 304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元]脫脫 等 ←085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五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十七→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遼史 /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重熙 3 咸雍 2 太平 2 清寧 2 統和六年[988] 1 應曆 1 保寧 1 大安 1 地点 武定軍節度 2 范陽 2 開遠 1 人物 六符 11 褭履 6 劉六符 5 合住 4 合里只 4 耶律合住 4 杜防 4 劉景 4 文官 三司使 5 南府宰相 4 參知政事 4 武官 節度使 7 駙馬都尉 2 留守 2 其他 道宗 3 致仕 3 進士 3 目錄 0 1 2 3 4 5 6 7 8 卷八十六 列傳 第十六 耶律合住 劉景 劉六符 耶律褭履 牛溫舒 杜防 蕭和尚 耶律合里只 耶律頗的 耶律合住 耶律合住 ,字粘袞 ,太祖 弟迭剌 之孫。幼不好弄,臨事明敏,善談論。 初以近族入侍,每從征伐 有功。保寧初,加右龍虎衛上將軍龍虎衛上將軍 。以宋師 屢梗南邊,拜涿州刺史涿州刺史 , 西南兵馬都監兵馬都監 、招安、巡檢巡檢 等使,賜推忠奉國功臣。 合住 久任邊防,雖有克獲功,然務鎮靜,不妄生事以邀近功。鄰壤敬畏,屬部乂安。宋數遣人結歡, 冀達和意,合住 表聞其事,帝許議和。安邊懷敵,多有力焉。拜左金吾衛上將軍左金吾衛上將軍 。秩滿,遙攝鎮國 軍節度 使,卒。 合住 智而有文,曉暢戎政。鎮范陽 時,嘗領數騎徑詣雄州 北門,與郡將郡將 立馬陳兩國利害,及周師 侵邊本末。辭氣慷慨,左右壯之。自是,邊境數年無事。識者以謂合住 一言,賢於數十萬兵。 劉景 劉景 ,字可大 ,河間人。四世祖 怦,即朱滔 之甥,唐右僕射右僕射 、盧龍軍節度 使。父守敬,南京南京 副留守副留守 。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名 军 武 名 文 武 文 名 名 武 地 名 地 地 武 名 名 名 名 亲 名 文 地 文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283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景資端厚,好學能文。燕王 趙延壽 辟為幽都 府文學府文學 。應曆初,遷右拾遺右拾遺 、知制誥知制誥 ,為翰林學翰林學 士士 。九年,周人侵燕,留守留守 蕭思溫 上急變,帝欲俟秋出師,景諫曰:「河北三關已陷于敵,今復 侵燕,安可坐視!」上不聽。會父憂去。未幾,起復 舊職。一日,召草赦;既成,留數月不出。景奏 曰:「唐制,赦書日行五百里,今稽期弗發,非也。」上亦不報。 景宗 即位,以景忠實,擢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遷尚書尚書 、宣政殿學士宣政殿學士 。上方欲倚用,乃書其笏曰:「劉 景 可為宰相宰相 。」頃之,為南京副留守南京副留守 。時留守留守 韓匡嗣 因扈從北上,景與其子德讓共理京事。俄 召為戶部使戶部使 ,歷武定、開遠 二軍節度使節度使 。 統和六年[988]致仕 ,加兼侍中侍中 。卒,年六十七。贈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子慎行 ,孫一德、二玄、三嘏 、 四端、五常 、六符 ,皆具六符 傳。 劉六符 劉六符 ,父慎行 ,由膳部員外郎膳部員外郎 累遷至北府宰相北府宰相 、監修國史監修國史 。時上多即宴飲行誅賞,慎行 諫 曰:「以喜怒加威福,恐未當。」帝悟,諭政府「自今宴飲有刑賞事,翌日稟行」。為都統都統 ,伐高 麗 ,以失軍期 下吏,議貴 乃免,出為彰武軍節度 使。賜保節功臣。子六人:一德、二玄、三 嘏 、四端、五常 、六符 。德早世。玄終上京留守上京留守 。常歷三司使三司使 、武定軍節度 使。嘏、端、符 皆第進士 。嘏、端俱尚主,為駙馬都尉駙馬都尉 。三嘏 獻聖宗 一矢斃雙鹿賦 ,上嘉其贍麗。與公主 不 諧,奔宋;歸,殺之。四端以衛尉少卿衛尉少卿 使宋賀生辰,方宴,大張女樂 ,竟席不顧,人憚其嚴。還, 拜樞密直學士樞密直學士 。 六符 有志操,能文。重熙初,遷政事舍人舍人 ,擢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十一年,與宣徽使宣徽使 蕭特末 使宋索十 縣地;還,為漢人行宮副部署 。會宋遣使增歲幣以易十縣,復與耶律仁先 使宋,定「進貢」名,宋 難之。六符 曰:「本朝兵強將勇,海內共知,人人願從事從事 于宋。若恣其俘獲以飽所欲,與『進貢』 字孰多?況大兵駐燕,萬一南進,何以禦之!顧小節,忘大患,悔將何及!」宋乃從之,歲幣稱 「貢」。六符 還,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及宋幣至,命六符 為三司使三司使 以受之。 六符 與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杜防 有隙,防以六符 嘗受宋賂,白其事,出為長寧軍 節度使節度使 ,俄召為三司三司 使使 。 道宗 即位,將行大冊禮,北院樞密使北院樞密使 蕭革 曰:「行大禮備儀物,必擇廣地,莫若黃川。」六 符 曰:「不然。禮儀國之大體,帝王之樂不奏于野。今中京四方之極 ,朝覲 各得其所,宜中京行 之。」上從其議。尋以疾卒。 耶律褭履 耶律褭履 ,字海鄰 ,六院夷離菫夷離菫 蒲古 只之後。風神爽秀,工于畫。 重熙間,累遷同知同知 點檢司 事。駙馬都尉駙馬都尉 蕭胡睹 為夏人所執,奉詔索之,三返以歸,轉永興宮宮 使使 、右祗候郎君班詳穩右祗候郎君班詳穩 。褭履 將娶秦晉長公主 孫,其母與公主 婢有隙,謂褭履 曰:「能去 婢,乃許爾婚。」褭履 以計殺之,婚成。事覺,有司以大辟 論。褭履 善畫,寫聖宗 真以獻,得 減,坐長流邊戍。復以寫真 ,召拜同知南院宣徽事同知南院宣徽事 。使宋賀正,寫宋主容以歸。 清寧間,復使宋。宋主賜宴,瓶花隔面,未得其真。陛辭 ,僅一視,及境,以像示餞者,駭其神妙。 聞重元 亂,不即勤王。賊平入賀,帝責讓之。宴酣,顧褭履 曰:「重元 事成,卿必得為上 客!」褭履 大慚,咸雍中,加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卒。 主 名 地 文 文 文 文 武 名 仕 號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武 名 文 地 武 仕 文 文 名 名 礼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名 武 政 军 法 地 名 礼 名 文 文 地 仕 武 名 號 作 主 文 艺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衙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武 文 號 文 名 名 词 礼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衙 武 名 文 文 名 主 主 名 名 法 名 號 艺 文 礼 名 名 名 名 文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283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牛溫舒 牛溫舒 ,范陽 人。剛正,尚節義,有遠器。 咸雍中,擢進士 第,滯小官。大安初,累遷戶部使戶部使 ,轉給事中給事中 、知三司使事三司使事 。國、民兼足,上 以為能,加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改三司使三司使 。壽隆中,拜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兼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攝中京留守中京留守 ,部 民詣闕請真拜,從之。召為三司使三司使 。 乾統初,復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知南院樞密使事知南院樞密使事 。五年,夏為宋所攻,來請和解。溫舒 與蕭得里底 使 宋。方大燕,優人為道士裝,索土泥藥爐。優曰:「土少不能和。」溫舒 遽起,以手藉土懷之。宋主 問其故,溫舒 對曰:「臣奉天子威命來和,若不從,則當卷土收去。」宋人大驚,遂許夏和。還, 加中書令中書令 ,卒。 杜防 杜防 ,涿州 歸義縣 人。開泰五年[1016],擢進士 甲科 ,累遷起居郎起居郎 、知制誥知制誥 ,人以為有宰宰 相相 器。太平中,遷政事舍人舍人 ,拜樞密副使樞密副使 。 重熙九年[1040],夏人侵宋。宋遣郭稹 來告,請與夏和,上命防使夏解之。如約罷兵 ,各歸侵地, 拜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韓紹芳 、劉六符 忌之,防待以誠。十二年,紹芳 等罷,愈見信任。十三年,拜南府南府 宰相宰相 。十五年,防生子,帝幸其第,賜名王門奴。以進奏有誤,出為武定軍節度 使。十七年,復召 為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二十一年秋,祭仁德皇后 ,詔儒臣賦詩,防為冠,賜金帶。 道宗 諒陰,為大行皇帝山陵使山陵使 。清寧二年[1056],上諭防曰:「朕以卿年老嗜酒,不欲煩以劇務。朝 廷之事,總綱而已。」頃之,拜右丞相右丞相 ,加尚父,卒。上歎悼不已,賵贈加等,官給葬具,贈中書中書 令令 ,諡曰元肅 。子公謂,終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 蕭和尚 蕭和尚 ,字洪寧 ,國舅大父房之後。忠直,多智略。 開泰初,補御盞郎君御盞郎君 ,尋為內史內史 、太醫太醫 等局都林牙林牙 。使宋賀正,將宴,典儀典儀 者告,班節度節度 使使 下。和尚曰:「班次 如此,是不以大國之使相使相 禮。且以錦服為貺,如待蕃部。若果如是,吾不 預宴。」宋臣不能對,易以紫服,位視執政,使禮始定。 八年秋,為唐古 部節度使節度使 ,卒。弟特末 。 特末 ,字何寧 。為人機辨任氣。 太平中,累遷安東軍節度使節度使 ,有能稱。十一年,召為左祗候郎君班詳穩左祗候郎君班詳穩 。未幾,遷左夷離畢左夷離畢 。重 熙十年[1032],累遷北院宣徽使北院宣徽使 。明年,與劉六符 使宋,索十縣故地,宋請增銀、絹十萬兩、疋以易 之。歸,稱旨,加同政事門下平章門下平章 事。詔城西南渾底甸。還,復為北院宣徽使北院宣徽使 ,卒。 耶律合里只 耶律合里只 ,字特滿 ,六院夷離菫夷離菫 蒲古 只之後。 名 名 地 仕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地 地 仕 仕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军 文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主 號 文 文 文 號 文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礼 文 名 武 名 名 名 武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283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085 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五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十七→目錄 38 39 40 41 42 43 44 重熙中,累遷西南面招討都監都監 。充宋國 生辰使,館于白溝 驛。宋宴勞,優者嘲蕭惠 河西之敗。合 里只 曰:「勝負兵家常事。我嗣聖皇帝 俘石重貴 ,至今興中有石家寨。惠之一敗,何足較哉?」宋 人慚服。帝聞之曰:「優伶 失辭,何可傷兩國交好!」鞭二百,免官 。 清寧初,起為懷化軍節度 使。七年,入為北院大王北院大王 ,封豳國公 。歷遼興軍節度使節度使 、東北路詳詳 穩穩 ,加兼侍中侍中 。致仕 ,卒。 合里只 明達勤恪,懷柔有道。置諸賓館及西邊營田,皆自合里只 發之。 耶律頗的 耶律頗的 ,字撒版 ,季父 房奴瓜 之孫。孤介寡合。重熙初,補牌印郎君牌印郎君 。清寧初,稍遷知易 州 。去官,部民請留,許之。 咸雍八年[1072],改彰國軍節度 使。上獵大牢古山,頗的 謁于行宮。帝問邊事,對曰:「自應州 南 境至天池 ,皆我耕牧之地。清寧間,邊將邊將 不謹,為宋所侵,烽堠內移,似非所宜。」道宗 然之。 拜北面林牙北面林牙 。後遣人使宋,得其侵地,命頗的 往定疆界。還,拜南院宣徽使南院宣徽使 。 大康四年[1078],遷忠順軍節度使節度使 ,尋為南院大王南院大王 ,改同知南京留守同知南京留守 事,召拜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賜貞良 功臣,封吳國公 ,為北院樞密使北院樞密使 。廉謹奉公,知無不為。大安中致仕 ,卒。子霞抹,北院樞密副北院樞密副 使使 。 論曰:耶律合住 安邊講好,養兵息民,其慮深遠矣。六符 啟釁邀功,豈國家之利哉?牛、杜、頗 的 、合里只 輩銜命出使,幸不辱命。褭里殺人婢以求婚,身負罪釁,畫其主容,以冀免死,亦可醜 也。 武 政 地 名 名 主 名 艺 仕 地 文 主 武 武 文 仕 名 名 名 名 名 亲 名 文 地 地 名 地 地 武 號 文 名 文 武 文 文 文 主 文 仕 文 名 名 名 名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283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