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5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史记
 003 / 130
 37 段 3694 字
 106 种 199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西漢]司馬遷
←002 本纪第二 夏本纪 004 本纪第四 周本纪→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本篇关键词
地点 昆吾 2 河北 2 河南 2
人物 为帝 19 伊尹 17 帝太甲 6 周武王 5 河亶甲 5 帝武丁 4 帝乙 4 比干 4
文官 三公 2 阿衡 2 大师 2
其他 太甲 4 崩 3 武王 2 祖乙 2 五教 2
目錄
0
1
2
3
4
5
6
7
殷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 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
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司徒 而敬敷 五教 ,五教 在宽。
」封于商,赐姓 子氏。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契卒,子昭明 立。昭明 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
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
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
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 曰:「明哉!
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
有攸赦。」作汤征。
伊尹 名阿衡阿衡 。阿衡阿衡 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 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 汤,致于王道。或
曰,伊尹 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伊尹 去汤
適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 ,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
「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主
文 名 礼 礼
礼
地 地
名
名 文 文 政 词
名 名
地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6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当是时,夏桀 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 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 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 ,
遂伐桀。汤曰:「格女众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 有
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
女其曰『有罪,其柰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有众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
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从誓言,予则帑
僇女,无有攸赦。」以告令师,作汤誓。於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 。
桀败於有娀之虚,桀饹於鸣条 ,夏师败绩。汤遂伐三飐,俘厥宝玉,义伯、仲伯 作典宝典宝 。汤既胜
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 报。於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 内。
汤归至于泰卷陶,中纻作诰。既绌夏命,还亳,作汤诰 :「维三月,王自至於东郊。告诸侯群后:
『毋不有功於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 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
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 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 降播,农殖百穀。三三
公公 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昔蚩尤 与其大夫大夫 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先王言不可不勉。』
曰:『不道,毋之在国,女毋我怨。』」以令诸侯。伊尹 作咸有一德,咎单作明居。
汤乃改正朔,易服色 ,上白,朝会 以昼。
汤崩,太子 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 外丙。帝外丙 即位三年,崩 ,立外
丙之弟中壬,是为帝 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 ,伊尹 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太甲 ,成汤適长孙
也,是为帝 太甲 。帝太甲 元年,伊尹 作伊训 ,作肆命,作徂后。
帝太甲 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於是伊尹 放之於桐宫。三年,伊尹 摄行政当
国,以朝诸侯。
帝太甲 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 乃迎帝太甲 而授之政。帝太甲 修德,诸侯咸归
殷,百姓以宁。伊尹 嘉之,乃作太甲 训三篇,襃帝太甲 ,称太宗。
太宗崩 ,子沃丁立。帝沃丁 之时,伊尹 卒。既葬伊尹 於亳,咎单遂训伊尹 事,作沃丁。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 太庚。帝太庚 崩,子帝小甲 立。帝小甲 崩,弟雍己 立,是为帝 雍
己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帝雍己 崩,弟太戊立,是为帝 太戊。帝太戊 立伊陟为相。亳有祥桑穀共生於朝,一暮大拱。帝太
戊 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 ,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
而去。伊陟赞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作太戊。帝太戊 赞伊陟于庙,言弗臣,伊陟让,
作原命。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帝中丁迁于隞。河亶甲 居相。祖乙 迁于邢。帝中丁崩,弟外壬立,是为
帝 外壬。仲丁书阙不具。帝外壬 崩,弟河亶甲 立,是为帝 河亶甲 。河亶甲 时,殷复衰。
河亶甲 崩,子帝祖乙 立。帝祖乙 立,殷复兴。巫贤任职。
祖乙 崩,子帝祖辛 立。帝祖辛 崩,弟沃甲立,是为帝 沃甲。帝沃甲 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
丁,是为帝 祖丁。帝祖丁 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为帝 南庚。帝南庚 崩,立帝祖丁 之子阳
甲,是为帝 阳甲。帝阳甲 之时,殷衰。
自中丁以来,废適而更立诸弟子 ,弟子 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於是诸侯莫朝。
名 地 名 地
名
號
地 名 文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文 名 文
名
礼 礼
主 主 主 葬
主 葬 名 號 號
主 號 主 名 名
主 名 名
主 名 主 主
名 號 主
葬 主 名 名 名
主 主 主 主 名 主
名
主 主 主
主 词
主
名 號
主 主 名 主 名 名
名 主 主
號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亲 亲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6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帝阳甲 崩,弟盘庚立,是为帝 盘庚。帝盘庚 之时,殷已都河北 ,盘庚渡河南 ,复居成汤之故居,
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 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
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 !」乃遂涉河南 ,治亳,行汤之政,然後百姓由宁,殷道复兴。
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帝盘庚 崩,弟小辛立,是为帝 小辛。帝小辛 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帝小
辛 崩,弟小乙立,是为帝 小乙。
帝小乙 崩,子帝武丁 立。帝武丁 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冢宰 ,以
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於傅
险中。是时说为胥靡 ,筑於傅险。见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
国 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帝武丁 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祖己乃训王
曰:「唯天监下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中绝其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附命正厥
德,乃曰其奈何。呜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继,常祀毋礼于弃道。」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殷道复
兴。
帝武丁 崩,子帝祖庚 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 ,遂作高宗 肜日及训。
帝祖庚 崩,弟祖甲立,是为帝 甲。帝甲淫乱,殷复衰。
帝甲崩,子帝廪辛 立。帝廪辛 崩,弟庚丁立,是为帝 庚丁。帝庚丁 崩,子帝武乙 立。殷复去
亳,徙河北 。
帝武乙 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
之,命曰「射天」。武乙猎於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 立。帝太丁 崩,子帝
乙 立。帝乙 立,殷益衰。
帝乙 长子曰微子启 ,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 正后,辛为嗣。帝乙 崩,子辛立,是为
帝 辛,天下谓之纣。
帝纣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
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 ,嬖於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
舞,靡靡之乐 。厚赋税以实鹿台 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 苑
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於鬼神。大勣乐戏於沙丘 ,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
为长夜之饮。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砲格之法。以西伯昌 、九侯、鄂侯为三公三公 。九侯有好
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 闻
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 。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
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砲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 ,使得征伐 ,为西伯。而
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主 主 主 地 地
名
地 地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文
地
政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地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名 名 主
主
主
艺
词 地 地
地
名 文
名
法
军 军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6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02 本纪第二 夏本纪 004 本纪第四 周本纪→目錄
33
34
35
36
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王子比干 谏,弗听。商
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及西伯伐饥国,灭之,纣之臣祖伊闻之而咎周,恐,奔告纣曰:「天既讫我
殷命,假人元龟 ,无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维王淫虐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
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不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今王其柰何?」纣曰:「我生不有命
在天乎!」祖伊反,曰:「纣不可谏矣。」西伯既卒,周武王 之东伐,至盟津 ,诸侯叛殷会周者八
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 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大师 、少师 谋,遂去。比干 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
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 ,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
之。殷之大师大师 、少师 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 於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 。甲
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 ,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 遂斩纣头,县之白旗。杀妲己。
释箕子之囚,封比干 之墓,表商容之闾。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
说。於是周武王 为天子。其後世贬帝号,号为王。而封殷後为诸侯,属周。
周武王 崩,武庚与管叔 、蔡叔作乱,成王 命周公 诛之,而立微子於宋,以续殷後焉。
太史公太史公 曰: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於书诗。契为子姓,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殷
氏 、来氏 、宋氏 、空桐 氏、稚氏、北殷氏 、目夷氏。孔子曰,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
简狄吞乙,是为殷祖。玄王启商,伊尹 负俎。上开三面,下献九主。旋师泰卷,继相臣扈。迁嚣圮
耿,不常厥土。武乙无道,祸因射天。帝辛 淫乱,拒谏贼贤。九侯见醢,砲格兴焉。黄钺 斯杖,白
旗是悬。哀哉琼室,殷祀用迁!
名
名
主 地
號
文 艺 名
名
文 艺 主 地
地 主
名
主
主 名 號 主
文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主 然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6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6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helloiac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helloiac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helloiac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helloiac
 
(1) 糟糕的簡報
(1) 糟糕的簡報(1) 糟糕的簡報
(1) 糟糕的簡報ding1015
 
史記 099 列传第三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
史記 099 列传第三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史記 099 列传第三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
史記 099 列传第三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helloiac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helloiac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helloiac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helloiac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helloiac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helloiac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helloiac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helloiac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helloiac
 
史記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
史記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史記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
史記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helloiac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史記 001 本纪第一 五帝本纪
史記 001 本纪第一 五帝本纪史記 001 本纪第一 五帝本纪
史記 001 本纪第一 五帝本纪helloiac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helloiac
 
史記 018 表第六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記 018 表第六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史記 018 表第六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記 018 表第六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helloiac
 

What's hot (20)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史記 102 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1) 糟糕的簡報
(1) 糟糕的簡報(1) 糟糕的簡報
(1) 糟糕的簡報
 
史記 099 列传第三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
史記 099 列传第三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史記 099 列传第三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
史記 099 列传第三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075 列传第十五 孟尝君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
 
史記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
史記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史記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
史記 072 列传第十二 穰侯列传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史記 001 本纪第一 五帝本纪
史記 001 本纪第一 五帝本纪史記 001 本纪第一 五帝本纪
史記 001 本纪第一 五帝本纪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史記 018 表第六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記 018 表第六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史記 018 表第六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記 018 表第六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Similar to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helloiac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helloiac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helloiac
 
漢書 107 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
漢書 107 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漢書 107 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
漢書 107 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helloiac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helloiac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helloiac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helloiac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helloiac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helloiac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helloiac
 
宋史 327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八十六
宋史 327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八十六宋史 327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八十六
宋史 327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八十六helloiac
 
後漢書 091 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後漢書 091 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後漢書 091 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後漢書 091 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helloiac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helloiac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helloiac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helloiac
 
漢書 103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漢書 103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漢書 103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漢書 103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helloiac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helloiac
 
後漢書 073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後漢書 073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後漢書 073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後漢書 073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helloiac
 

Similar to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20)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漢書 107 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
漢書 107 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漢書 107 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
漢書 107 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宋史 327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八十六
宋史 327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八十六宋史 327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八十六
宋史 327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八十六
 
後漢書 091 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後漢書 091 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後漢書 091 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後漢書 091 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 32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漢書 103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漢書 103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漢書 103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漢書 103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後漢書 073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後漢書 073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後漢書 073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後漢書 073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 1. 文档信息  史记  003 / 130  37 段 3694 字  106 种 199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西漢]司馬遷 ←002 本纪第二 夏本纪 004 本纪第四 周本纪→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史記 /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本篇关键词 地点 昆吾 2 河北 2 河南 2 人物 为帝 19 伊尹 17 帝太甲 6 周武王 5 河亶甲 5 帝武丁 4 帝乙 4 比干 4 文官 三公 2 阿衡 2 大师 2 其他 太甲 4 崩 3 武王 2 祖乙 2 五教 2 目錄 0 1 2 3 4 5 6 7 殷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 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 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司徒 而敬敷 五教 ,五教 在宽。 」封于商,赐姓 子氏。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契卒,子昭明 立。昭明 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 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 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 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 曰:「明哉! 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 有攸赦。」作汤征。 伊尹 名阿衡阿衡 。阿衡阿衡 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 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 汤,致于王道。或 曰,伊尹 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伊尹 去汤 適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 ,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 「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主 文 名 礼 礼 礼 地 地 名 名 文 文 政 词 名 名 地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6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当是时,夏桀 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 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 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 , 遂伐桀。汤曰:「格女众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 有 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 女其曰『有罪,其柰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有众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 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从誓言,予则帑 僇女,无有攸赦。」以告令师,作汤誓。於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 。 桀败於有娀之虚,桀饹於鸣条 ,夏师败绩。汤遂伐三飐,俘厥宝玉,义伯、仲伯 作典宝典宝 。汤既胜 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 报。於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 内。 汤归至于泰卷陶,中纻作诰。既绌夏命,还亳,作汤诰 :「维三月,王自至於东郊。告诸侯群后: 『毋不有功於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 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 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 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 降播,农殖百穀。三三 公公 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昔蚩尤 与其大夫大夫 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先王言不可不勉。』 曰:『不道,毋之在国,女毋我怨。』」以令诸侯。伊尹 作咸有一德,咎单作明居。 汤乃改正朔,易服色 ,上白,朝会 以昼。 汤崩,太子 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 外丙。帝外丙 即位三年,崩 ,立外 丙之弟中壬,是为帝 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 ,伊尹 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太甲 ,成汤適长孙 也,是为帝 太甲 。帝太甲 元年,伊尹 作伊训 ,作肆命,作徂后。 帝太甲 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於是伊尹 放之於桐宫。三年,伊尹 摄行政当 国,以朝诸侯。 帝太甲 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 乃迎帝太甲 而授之政。帝太甲 修德,诸侯咸归 殷,百姓以宁。伊尹 嘉之,乃作太甲 训三篇,襃帝太甲 ,称太宗。 太宗崩 ,子沃丁立。帝沃丁 之时,伊尹 卒。既葬伊尹 於亳,咎单遂训伊尹 事,作沃丁。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 太庚。帝太庚 崩,子帝小甲 立。帝小甲 崩,弟雍己 立,是为帝 雍 己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帝雍己 崩,弟太戊立,是为帝 太戊。帝太戊 立伊陟为相。亳有祥桑穀共生於朝,一暮大拱。帝太 戊 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 ,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 而去。伊陟赞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作太戊。帝太戊 赞伊陟于庙,言弗臣,伊陟让, 作原命。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帝中丁迁于隞。河亶甲 居相。祖乙 迁于邢。帝中丁崩,弟外壬立,是为 帝 外壬。仲丁书阙不具。帝外壬 崩,弟河亶甲 立,是为帝 河亶甲 。河亶甲 时,殷复衰。 河亶甲 崩,子帝祖乙 立。帝祖乙 立,殷复兴。巫贤任职。 祖乙 崩,子帝祖辛 立。帝祖辛 崩,弟沃甲立,是为帝 沃甲。帝沃甲 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 丁,是为帝 祖丁。帝祖丁 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为帝 南庚。帝南庚 崩,立帝祖丁 之子阳 甲,是为帝 阳甲。帝阳甲 之时,殷衰。 自中丁以来,废適而更立诸弟子 ,弟子 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於是诸侯莫朝。 名 地 名 地 名 號 地 名 文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文 名 文 名 礼 礼 主 主 主 葬 主 葬 名 號 號 主 號 主 名 名 主 名 名 主 名 主 主 名 號 主 葬 主 名 名 名 主 主 主 主 名 主 名 主 主 主 主 词 主 名 號 主 主 名 主 名 名 名 主 主 號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亲 亲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6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帝阳甲 崩,弟盘庚立,是为帝 盘庚。帝盘庚 之时,殷已都河北 ,盘庚渡河南 ,复居成汤之故居, 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 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 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 !」乃遂涉河南 ,治亳,行汤之政,然後百姓由宁,殷道复兴。 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帝盘庚 崩,弟小辛立,是为帝 小辛。帝小辛 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帝小 辛 崩,弟小乙立,是为帝 小乙。 帝小乙 崩,子帝武丁 立。帝武丁 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冢宰 ,以 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於傅 险中。是时说为胥靡 ,筑於傅险。见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 国 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帝武丁 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祖己乃训王 曰:「唯天监下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中绝其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附命正厥 德,乃曰其奈何。呜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继,常祀毋礼于弃道。」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殷道复 兴。 帝武丁 崩,子帝祖庚 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 ,遂作高宗 肜日及训。 帝祖庚 崩,弟祖甲立,是为帝 甲。帝甲淫乱,殷复衰。 帝甲崩,子帝廪辛 立。帝廪辛 崩,弟庚丁立,是为帝 庚丁。帝庚丁 崩,子帝武乙 立。殷复去 亳,徙河北 。 帝武乙 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 之,命曰「射天」。武乙猎於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 立。帝太丁 崩,子帝 乙 立。帝乙 立,殷益衰。 帝乙 长子曰微子启 ,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 正后,辛为嗣。帝乙 崩,子辛立,是为 帝 辛,天下谓之纣。 帝纣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 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 ,嬖於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 舞,靡靡之乐 。厚赋税以实鹿台 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 苑 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於鬼神。大勣乐戏於沙丘 ,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 为长夜之饮。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砲格之法。以西伯昌 、九侯、鄂侯为三公三公 。九侯有好 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 闻 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 。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 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砲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 ,使得征伐 ,为西伯。而 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主 主 主 地 地 名 地 地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文 地 政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地 主 主 主 主 主 主 名 名 主 主 主 艺 词 地 地 地 名 文 名 法 军 军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6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02 本纪第二 夏本纪 004 本纪第四 周本纪→目錄 33 34 35 36 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王子比干 谏,弗听。商 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及西伯伐饥国,灭之,纣之臣祖伊闻之而咎周,恐,奔告纣曰:「天既讫我 殷命,假人元龟 ,无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维王淫虐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 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不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今王其柰何?」纣曰:「我生不有命 在天乎!」祖伊反,曰:「纣不可谏矣。」西伯既卒,周武王 之东伐,至盟津 ,诸侯叛殷会周者八 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 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大师 、少师 谋,遂去。比干 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 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 ,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 之。殷之大师大师 、少师 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 於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 。甲 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 ,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 遂斩纣头,县之白旗。杀妲己。 释箕子之囚,封比干 之墓,表商容之闾。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 说。於是周武王 为天子。其後世贬帝号,号为王。而封殷後为诸侯,属周。 周武王 崩,武庚与管叔 、蔡叔作乱,成王 命周公 诛之,而立微子於宋,以续殷後焉。 太史公太史公 曰: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於书诗。契为子姓,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殷 氏 、来氏 、宋氏 、空桐 氏、稚氏、北殷氏 、目夷氏。孔子曰,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 简狄吞乙,是为殷祖。玄王启商,伊尹 负俎。上开三面,下献九主。旋师泰卷,继相臣扈。迁嚣圮 耿,不常厥土。武乙无道,祸因射天。帝辛 淫乱,拒谏贼贤。九侯见醢,砲格兴焉。黄钺 斯杖,白 旗是悬。哀哉琼室,殷祀用迁! 名 名 主 地 號 文 艺 名 名 文 艺 主 地 地 主 名 主 主 名 號 主 文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主 然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6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6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