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3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南齊書
 08 / 59
 16 段 1831 字
 205 种 265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樑]蕭子顯
←07 卷七 本紀第七 東昏侯 09 卷九 志第一 禮上→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南齊書 /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本篇关键词
纪年 中興元年[386] 1 永元三年[91] 1 永元元年[89] 1 建武元年[25] 1
地点 宜都 1 竟陵 1 南郡 1
人物 和帝 4 皇太后 3 寶義 2 鄱陽王 2 南康王 2 建安王 2
文官 長史 4 尚書令 4 荊州刺史 3 郢州刺史 3 揚州刺史 2 州刺史 2 雍州刺史 2 徐州刺史 2
武官 大司馬 6 冠軍將軍 5 右將軍 4 輔國將軍 3 中護軍 2 征虜將軍 2 中領軍 2
其他 勸進 2 薨 2 大號 2
目錄
0
1
2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和帝 諱寶融 ,字智昭,高宗第八子也。建武元年[25],封隨郡王 ,邑二千戶。三年,為冠軍將冠軍將
軍軍 ,領石頭戍軍事。永元元年[89],改封南康王 ,為持節、督荊雍益寧梁南北秦七州軍事、西中郎西中郎
將將 、荊州刺史荊州刺史 。
主
主 名 主
武 主
武 文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91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
4
5
6
7
8
9
10
11
二年十一月甲寅,長史長史 蕭穎冑殺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巴西梓潼二郡太守郡太守 劉山陽 ,奉梁王舉義。乙卯,教纂
嚴 。又教曰:「吾躬率晉陽 ,翦此凶孽,戎事方勤,宜覃澤惠。所領內繫囚 見徒,罪無輕重,殊
死 已下,皆原遣。先有位署,即復本職。將吏轉一階。從征身有家口停鎮,給廩食。凡諸雜役見在諸軍
帶甲之身,克定之後,悉免為民。其功效賞報,別有科條。」丙辰,以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梁王為使持節、都都
督督 前鋒前鋒 諸軍事、左將軍左將軍 。丁巳,以蕭穎冑為右將軍右將軍 、都督行留諸軍事都督行留諸軍事 。戊午,梁王上表 勸
進 。十二月乙亥,群僚勸進 ,並不許。壬辰,驍騎將軍驍騎將軍 夏侯亶 自京師至江陵 ,稱宣德太后 令:
「西中郎將西中郎將 南康王 宜纂承皇祚,光臨億兆,方俟清宮,未即大號 ,可且封宣城 、南琅邪、南東
海 、東陽 、臨海、新安、尋陽 、南郡 、竟陵 、宜都 十郡為宣城王 ,相國、荊州牧荊州牧 ,加黃
鉞 ,置僚屬,選百官,西中郎中郎 府南康國 並如故。須軍次近路,主者詳依舊典,法駕 奉迎。」三年正
月乙巳,王受命,大赦,唯梅蟲兒、茹法珍等不在赦例。右將軍右將軍 蕭穎冑為左長史左長史 ,進號鎮軍將軍鎮軍將軍 ,
梁王進號征東將軍征東將軍 。甲戌,以冠軍將軍冠軍將軍 楊公則為湘州刺史湘州刺史 。甲寅,建牙于城南。二月乙丑,以冠
軍長史長史 王茂先 為江州刺史江州刺史 ,冠軍將軍冠軍將軍 曹景宗 為郢州刺史郢州刺史 ,右將軍右將軍 邵陵王 寶攸 為荊州刺荊州刺
史史 。己巳,群僚上尊號 ,立宗廟 及南北郊。甲申,梁王率大眾屯沔口 ,郢州刺史郢州刺史 張沖 拒守。三
月丁酉,張沖 死,驃騎將軍驃騎將軍 薛元嗣 等固城 。
中興元年[386]春三月乙巳,即皇帝 位,大赦,改元。文武賜位二等;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穀,人五
斛。即永元三年[91]也。以相國左長史左長史 蕭穎冑為尚書令尚書令 ,晉安王 寶義 為司空司空 ,廬陵王 寶
源 為車騎將軍車騎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建安王 寶寅為徐州刺史徐州刺史 ,散騎常侍散騎常侍 夏侯詳為中領軍中領軍 ,領軍領軍
將軍將軍 蕭偉為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丙午,有司奏封庶人寶卷 為零陽侯 ,詔不許。又奏為涪陵王 ,詔
可。乙酉,尚書令尚書令 蕭穎冑行荊州刺史荊州刺史 ,假梁王黃鉞 。壬子,以征虜將軍征虜將軍 柳惔為益、寧二州刺州刺
史史 。己未,以冠軍將軍冠軍將軍 莊丘黑為梁、南秦二州刺史州刺史 ,冠軍將軍冠軍將軍 鄧元起為廣州刺史廣州刺史 。
夏四月戊辰,詔曰:「荊雍義舉所基,實始王跡。君子勞心,細人盡力,宜加酬獎,副其乃誠。凡東討
眾軍及諸嚮義之眾,可普復除 。」
五月乙卯,車駕幸竹林寺 禪房宴群臣。巴西太守巴西太守 魯休烈、巴東太守巴東太守 蕭惠訓子璝拒義軍。
秋七月,東軍主軍主 吳子陽十三軍救郢州 ,屯加湖。丁酉,征虜將軍征虜將軍 王茂先 擊破之。辛亥,以茂先
為中護軍中護軍 。丁卯,魯山城主 孫樂祖以城降。己未,郢城主 薛元嗣 降。
八月丙子,平西將軍平西將軍 陳伯之降。乙卯,以伯之為江州刺史江州刺史 ,子虎牙為徐州刺史徐州刺史 。
九月乙未,詔梁王若定京邑,得以便宜從事便宜從事 。
冬十一月乙未,以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李元履為豫州刺史豫州刺史 。壬寅,尚書令尚書令 、鎮軍將軍鎮軍將軍 蕭穎冑卒,以黃門黃門
郎郎 蕭澹行荊州府 州事。丁巳,蕭璝、魯休烈降。
十二月丙寅,建康城 平。己巳,皇太后 令以梁王為大司馬大司馬 、錄尚書事錄尚書事 、驃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 、揚州刺揚州刺
史史 ,封建安郡公 ,依晉武陵王 遵承制故事,百僚致敬。壬申,改封建安王 寶寅鄱陽王 。癸
酉,以司徒司徒 、揚州刺史揚州刺史 晉安王 寶義 為太尉太尉 ,領司徒司徒 。甲戌,給大司馬大司馬 錢二千萬,布絹各五
千匹。乙酉,以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蕭宏為中護軍中護軍 。
二年春正月戊戌,宣德太后 臨朝,入居內殿。大司馬大司馬 梁王解承制,致敬如先。己亥,以寧朔將寧朔將
軍軍 蕭昺監南兗州 。壬寅,以大司馬大司馬 都督中外諸軍事都督中外諸軍事 ,加殊禮。己酉,以大司馬大司馬 長史長史 王亮為
守尚書令尚書令 。甲寅,詔大司馬大司馬 梁王進位相國,總百揆,揚州牧揚州牧 ,封十郡為梁公 ,備九錫 之禮,
加遠遊冠 ,位在諸王上,加相國綠綟綬。己未,以新除右將軍右將軍 曹景宗 為郢州刺史郢州刺史 。二月壬
戌,湘東王 寶晊 伏誅。戊辰,詔進梁公爵為梁王,增封十郡。
文 武 文 地
礼 地 法
法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礼
礼 礼 武 名 地 主
武 主 礼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文
器 文 政 礼
武 文 武
武 武 文
文 名 文 武 名 文 武 主 名
文 礼 礼 地 文 名
名 武 名 地
主
文 文 主 名 文 主
名 武 武 主 文 文 武
武 文 名 主 主
文 文 器 武
文 武 文 武 文
仕
处 文 文
武 地 武 名
武 主 主 名
武 文 文
武
武 文 文 武
文 地
地 主 武 文 武
文 主 主 主 主
文 文 主 名 文 文 武
武 武
主 武
武 地 武 武 武 文
文 武 文 主 礼
礼 武 名 文
主 名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91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7 卷七 本紀第七 東昏侯 09 卷九 志第一 禮上→目錄
12
13
14
15
三月乙未,皇太后 令給梁國 錢五百萬,布五千匹,絹千匹。辛丑,鄱陽王 寶寅奔虜,邵陵王 寶
攸 、晉熙王 寶嵩 、桂陽王 寶貞 伏誅。甲午,命梁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 ,出警入蹕,乘
金根,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 雲罕,樂舞八佾,設鍾簴宮懸。王子王女爵命一如舊儀。庚戌,
以冠軍長史長史 蕭秀為南徐州刺史南徐州刺史 ,新除中領軍中領軍 蔡道恭為司州刺史司州刺史 。車駕東歸至姑熟。丙辰,禪位
梁王。丁巳,廬陵王 寶源 薨 。
夏四月辛酉,禪詔至,皇太后 遜外宮。丁卯,梁王奉帝為巴陵王 ,宮于姑熟,行齊正朔,一如故
事。戊辰,薨 ,年十五。追尊 為齊和帝 ,葬恭安陵 。
史臣曰:夏以桀亡,殷隨紂滅,郊天 改朔,理無延世。而皇符所集,重興西楚 ,神器蹔來,雖有冥
數,徽名大號 ,斯為幸矣。
贊曰:和帝 晚隆,掃難清宮。達機睹運,高頌永終。
主 政 主 主
名 主 名 主 名 军
礼
文 文 武 文
主 名 葬
主 主
葬 礼 主 地
礼 代
礼
主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91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helloiac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helloiac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helloiac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helloiac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helloiac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helloiac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helloiac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helloiac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helloiac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helloiac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helloiac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helloiac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helloiac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helloiac
 
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
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
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helloiac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helloiac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helloiac
 

What's hot (20)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
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
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明史 308 卷三百〇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Similar to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helloiac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helloiac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helloiac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helloiac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helloiac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helloiac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helloiac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helloiac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helloiac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helloiac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helloiac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helloiac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helloiac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helloiac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helloiac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helloiac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helloiac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helloiac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helloiac
 
宋書 039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
宋書 039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宋書 039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
宋書 039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helloiac
 

Similar to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20)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後漢書 009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新唐書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舊唐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宋書 039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
宋書 039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宋書 039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
宋書 039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 1. 文档信息  南齊書  08 / 59  16 段 1831 字  205 种 265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樑]蕭子顯 ←07 卷七 本紀第七 東昏侯 09 卷九 志第一 禮上→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南齊書 /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本篇关键词 纪年 中興元年[386] 1 永元三年[91] 1 永元元年[89] 1 建武元年[25] 1 地点 宜都 1 竟陵 1 南郡 1 人物 和帝 4 皇太后 3 寶義 2 鄱陽王 2 南康王 2 建安王 2 文官 長史 4 尚書令 4 荊州刺史 3 郢州刺史 3 揚州刺史 2 州刺史 2 雍州刺史 2 徐州刺史 2 武官 大司馬 6 冠軍將軍 5 右將軍 4 輔國將軍 3 中護軍 2 征虜將軍 2 中領軍 2 其他 勸進 2 薨 2 大號 2 目錄 0 1 2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和帝 諱寶融 ,字智昭,高宗第八子也。建武元年[25],封隨郡王 ,邑二千戶。三年,為冠軍將冠軍將 軍軍 ,領石頭戍軍事。永元元年[89],改封南康王 ,為持節、督荊雍益寧梁南北秦七州軍事、西中郎西中郎 將將 、荊州刺史荊州刺史 。 主 主 名 主 武 主 武 文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91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年十一月甲寅,長史長史 蕭穎冑殺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巴西梓潼二郡太守郡太守 劉山陽 ,奉梁王舉義。乙卯,教纂 嚴 。又教曰:「吾躬率晉陽 ,翦此凶孽,戎事方勤,宜覃澤惠。所領內繫囚 見徒,罪無輕重,殊 死 已下,皆原遣。先有位署,即復本職。將吏轉一階。從征身有家口停鎮,給廩食。凡諸雜役見在諸軍 帶甲之身,克定之後,悉免為民。其功效賞報,別有科條。」丙辰,以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梁王為使持節、都都 督督 前鋒前鋒 諸軍事、左將軍左將軍 。丁巳,以蕭穎冑為右將軍右將軍 、都督行留諸軍事都督行留諸軍事 。戊午,梁王上表 勸 進 。十二月乙亥,群僚勸進 ,並不許。壬辰,驍騎將軍驍騎將軍 夏侯亶 自京師至江陵 ,稱宣德太后 令: 「西中郎將西中郎將 南康王 宜纂承皇祚,光臨億兆,方俟清宮,未即大號 ,可且封宣城 、南琅邪、南東 海 、東陽 、臨海、新安、尋陽 、南郡 、竟陵 、宜都 十郡為宣城王 ,相國、荊州牧荊州牧 ,加黃 鉞 ,置僚屬,選百官,西中郎中郎 府南康國 並如故。須軍次近路,主者詳依舊典,法駕 奉迎。」三年正 月乙巳,王受命,大赦,唯梅蟲兒、茹法珍等不在赦例。右將軍右將軍 蕭穎冑為左長史左長史 ,進號鎮軍將軍鎮軍將軍 , 梁王進號征東將軍征東將軍 。甲戌,以冠軍將軍冠軍將軍 楊公則為湘州刺史湘州刺史 。甲寅,建牙于城南。二月乙丑,以冠 軍長史長史 王茂先 為江州刺史江州刺史 ,冠軍將軍冠軍將軍 曹景宗 為郢州刺史郢州刺史 ,右將軍右將軍 邵陵王 寶攸 為荊州刺荊州刺 史史 。己巳,群僚上尊號 ,立宗廟 及南北郊。甲申,梁王率大眾屯沔口 ,郢州刺史郢州刺史 張沖 拒守。三 月丁酉,張沖 死,驃騎將軍驃騎將軍 薛元嗣 等固城 。 中興元年[386]春三月乙巳,即皇帝 位,大赦,改元。文武賜位二等;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穀,人五 斛。即永元三年[91]也。以相國左長史左長史 蕭穎冑為尚書令尚書令 ,晉安王 寶義 為司空司空 ,廬陵王 寶 源 為車騎將軍車騎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建安王 寶寅為徐州刺史徐州刺史 ,散騎常侍散騎常侍 夏侯詳為中領軍中領軍 ,領軍領軍 將軍將軍 蕭偉為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丙午,有司奏封庶人寶卷 為零陽侯 ,詔不許。又奏為涪陵王 ,詔 可。乙酉,尚書令尚書令 蕭穎冑行荊州刺史荊州刺史 ,假梁王黃鉞 。壬子,以征虜將軍征虜將軍 柳惔為益、寧二州刺州刺 史史 。己未,以冠軍將軍冠軍將軍 莊丘黑為梁、南秦二州刺史州刺史 ,冠軍將軍冠軍將軍 鄧元起為廣州刺史廣州刺史 。 夏四月戊辰,詔曰:「荊雍義舉所基,實始王跡。君子勞心,細人盡力,宜加酬獎,副其乃誠。凡東討 眾軍及諸嚮義之眾,可普復除 。」 五月乙卯,車駕幸竹林寺 禪房宴群臣。巴西太守巴西太守 魯休烈、巴東太守巴東太守 蕭惠訓子璝拒義軍。 秋七月,東軍主軍主 吳子陽十三軍救郢州 ,屯加湖。丁酉,征虜將軍征虜將軍 王茂先 擊破之。辛亥,以茂先 為中護軍中護軍 。丁卯,魯山城主 孫樂祖以城降。己未,郢城主 薛元嗣 降。 八月丙子,平西將軍平西將軍 陳伯之降。乙卯,以伯之為江州刺史江州刺史 ,子虎牙為徐州刺史徐州刺史 。 九月乙未,詔梁王若定京邑,得以便宜從事便宜從事 。 冬十一月乙未,以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李元履為豫州刺史豫州刺史 。壬寅,尚書令尚書令 、鎮軍將軍鎮軍將軍 蕭穎冑卒,以黃門黃門 郎郎 蕭澹行荊州府 州事。丁巳,蕭璝、魯休烈降。 十二月丙寅,建康城 平。己巳,皇太后 令以梁王為大司馬大司馬 、錄尚書事錄尚書事 、驃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 、揚州刺揚州刺 史史 ,封建安郡公 ,依晉武陵王 遵承制故事,百僚致敬。壬申,改封建安王 寶寅鄱陽王 。癸 酉,以司徒司徒 、揚州刺史揚州刺史 晉安王 寶義 為太尉太尉 ,領司徒司徒 。甲戌,給大司馬大司馬 錢二千萬,布絹各五 千匹。乙酉,以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蕭宏為中護軍中護軍 。 二年春正月戊戌,宣德太后 臨朝,入居內殿。大司馬大司馬 梁王解承制,致敬如先。己亥,以寧朔將寧朔將 軍軍 蕭昺監南兗州 。壬寅,以大司馬大司馬 都督中外諸軍事都督中外諸軍事 ,加殊禮。己酉,以大司馬大司馬 長史長史 王亮為 守尚書令尚書令 。甲寅,詔大司馬大司馬 梁王進位相國,總百揆,揚州牧揚州牧 ,封十郡為梁公 ,備九錫 之禮, 加遠遊冠 ,位在諸王上,加相國綠綟綬。己未,以新除右將軍右將軍 曹景宗 為郢州刺史郢州刺史 。二月壬 戌,湘東王 寶晊 伏誅。戊辰,詔進梁公爵為梁王,增封十郡。 文 武 文 地 礼 地 法 法 文 武 武 武 武 武 礼 礼 礼 武 名 地 主 武 主 礼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主 文 器 文 政 礼 武 文 武 武 武 文 文 名 文 武 名 文 武 主 名 文 礼 礼 地 文 名 名 武 名 地 主 文 文 主 名 文 主 名 武 武 主 文 文 武 武 文 名 主 主 文 文 器 武 文 武 文 武 文 仕 处 文 文 武 地 武 名 武 主 主 名 武 文 文 武 武 文 文 武 文 地 地 主 武 文 武 文 主 主 主 主 文 文 主 名 文 文 武 武 武 主 武 武 地 武 武 武 文 文 武 文 主 礼 礼 武 名 文 主 名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91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7 卷七 本紀第七 東昏侯 09 卷九 志第一 禮上→目錄 12 13 14 15 三月乙未,皇太后 令給梁國 錢五百萬,布五千匹,絹千匹。辛丑,鄱陽王 寶寅奔虜,邵陵王 寶 攸 、晉熙王 寶嵩 、桂陽王 寶貞 伏誅。甲午,命梁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 ,出警入蹕,乘 金根,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 雲罕,樂舞八佾,設鍾簴宮懸。王子王女爵命一如舊儀。庚戌, 以冠軍長史長史 蕭秀為南徐州刺史南徐州刺史 ,新除中領軍中領軍 蔡道恭為司州刺史司州刺史 。車駕東歸至姑熟。丙辰,禪位 梁王。丁巳,廬陵王 寶源 薨 。 夏四月辛酉,禪詔至,皇太后 遜外宮。丁卯,梁王奉帝為巴陵王 ,宮于姑熟,行齊正朔,一如故 事。戊辰,薨 ,年十五。追尊 為齊和帝 ,葬恭安陵 。 史臣曰:夏以桀亡,殷隨紂滅,郊天 改朔,理無延世。而皇符所集,重興西楚 ,神器蹔來,雖有冥 數,徽名大號 ,斯為幸矣。 贊曰:和帝 晚隆,掃難清宮。達機睹運,高頌永終。 主 政 主 主 名 主 名 主 名 军 礼 文 文 武 文 主 名 葬 主 主 葬 礼 主 地 礼 代 礼 主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912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