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3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舊五代史
 007 / 150
 6 段 1984 字
 173 种 224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北宋]薛居正 等
←006 卷六 梁書六 太祖紀第六 008 卷八 梁書八 末帝紀上→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五代史 /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本篇关键词
纪年 乾化二年[914] 1
地点 貝州 5 魏州 4 明遠 3 棗強縣 3 定州 2 河陽 2
人物 宗奭 3 黎陽 2 邵贊 2 杜曉 2 楊師厚 2
文官 丞相 10 宰臣 6 河南尹 5 節度使 3 大學士 3 學士 2 招討使 2 懷州刺史 2
武官 留守 1 統領 1 指揮使 1
其他 太祖 2 戒嚴 1 六軍 1
目錄
0
1
2
卷七 梁書 七 太祖 紀第七
乾化二年[914]正月,宣:「上元 夜,任諸寺及坊市各點彩燈,金吾不用禁夜。」近年以來,以都下聚兵
太廣,未嘗令坊市點燈故也。甲申,以時雪久愆,命丞相丞相 及三省 官群望祈禱。詔曰:「謗木求規,
集囊貢事,將裨理道,豈限側言。應內外文武百官及草澤,竝許上封事,極言得失。」以丁審衢為陳
州 ,而審衢厚以鞍馬、金帛為謝恩之獻,帝慮其漁民,復其獻而停之。封保義 節度使節度使 王檀 為瑯琊
郡王 。命供奉官供奉官 朱嶠 于河南府 宣取先收禁定州 進奉官崔騰竝傔從一十四人,竝釋放,仍命押領
送至貝州 。騰,唐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潔之子也。廣明喪亂,客于北諸侯,為定州 節度使節度使 王處存 所辟,去
載領貢獻至闕。未幾,其帥稱兵,遂縶之。至是,帝念賓介之來,又已出境,特命縱而歸焉。丙戌,有
司以孟春 太廟薦享上言,命丞相丞相 杜曉 攝祭行事。丙申夕,熒惑 犯房第二星。
作 號
地
文 衙
地 名 文 名
主 文 名 地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节 文 名 天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204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
4
5
二月庚戌,中和節 ,御崇勳 殿,召丞相丞相 、大學士大學士 、河南尹河南尹 ,略對訖,于萬春門 外廡賜以酒
食。癸丑,敕曰:「今載春寒頗甚,雨澤仍愆,司天監 占以夏秋必多霖潦,宜令所在郡縣告喻百姓,備
淫雨之患。」庚申,御宣威殿開宴,丞相丞相 洎文武官屬咸被召列侍,竟日而罷。壬戌,帝將巡按巡按 北境,
中外戒嚴 ,詔以河南尹河南尹 、守中書令中書令 、判六軍 事張宗奭 為大內留守留守 。中書門下中書門下 奏,差定文武官
領務尤切宜扈駕者三十八人。詔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李皎 、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孫隲 、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張衍 、兵部侍兵部侍
郎郎 劉邈、兵部郎中兵部郎中 張儁 、光祿少卿光祿少卿 盧秉彝 竝令扈蹕。甲子,發自雒師,夕次河陽 。乙丑,次溫
縣 。丙寅,次武陟 。懷州刺史懷州刺史 段明遠 迎拜於境上,其內外所備,咸豐霈焉。丁卯,次獲嘉。戊
辰,次衞州之新鄉 。己巳,晨發衞州,夕止淇門 ,內衙十將使以十指揮兵士至于行在。辛未,駐蹕黎
陽 。癸酉,發自黎陽 ,夕次內黃。甲戌,次昌樂縣 。丁丑,次于永濟縣 。青州 節度使節度使 賀德
倫 奏,統領統領 兵士赴厯亭軍前。戊寅,至貝州 ,命四丞相丞相 及學士學士 李琪 盧文度 、知制誥知制誥 竇賞等
十五人扈從,其左常侍左常侍 韋戩等二十三人止焉。己卯,發自貝州 ,夕駐蹕于野落。
三月庚辰朔,次于棗強縣 之西原 。丙戌,鎮、定諸軍招討使招討使 楊師厚 奏下棗強縣 ,車駕即日疾馳
南還。丁亥,復至貝州 。庚寅,楊師厚 與副招討副招討 李周 彝等准詔來朝。辛卯,詔丞相丞相 、翰林大大
學士學士 、文武從官、都招討使招討使 及諸軍統指揮使指揮使 等,賜食於行殿。壬辰,命以羊酒等各賜從官。甲
午,幸貝州 之東闉閱武 。乙未,帝復幸東闉閱騎軍。敕以攻下棗強縣 有功將校杜暉 等一十一人,
竝超加檢校官檢校官 ,衙官衙官 宋彥等二十五人竝超授軍職。丙午,次濟源縣 。詔曰:「淑律將遷,亢陽頗
甚,宜令魏州 差官祈禱龍潭 。」戊申,詔曰:「雨澤愆期,祈禱未應,宜令宰臣宰臣 各於魏州 靈祠精
加祈禱。」
四月己酉,幸魏州 金波 亭,賜宴宰臣宰臣 、文武官及六學士學士 。甲寅夕,月掩心大星。丙辰,敕:
「近者星辰違度,式在修禳,宜令兩京及宋州 、魏州 取此月至五月禁斷屠宰。仍各于佛寺開建
道 場,以迎福應。」己未,次黎陽縣 。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官吏奉表起居,賜丞相丞相 、從官酒食有差。己
巳,至東都 ,博王 友文 以新創食殿上言,并進准備內宴 錢三千貫、銀器一千五百兩。辛未,宴於
食殿,召丞相丞相 、文武從官等侍焉。帝泛九曲池,御舟傾,帝墮溺于池中,宮女侍官 扶持登岸,驚
悸 久之。制加建昌宮使宮使 、金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 、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開封尹開封尹 、博王 友文 為特進特進 、檢校太檢校太
保保 ,兼開封尹開封尹 ,依前建昌宮使宮使 ,充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戊寅,車駕發自東京,夕次中牟縣 。
五月己卯朔,從官文武自丞相丞相 而下竝詣行殿起居,親王 及諸道藩 帥咸奉表來上。庚辰,發自鄭
州 ,至滎陽 ,河南尹河南尹 魏王 宗奭 望塵迎拜,河陽 留後留後 邵贊 、懷州刺史懷州刺史 段明遠 等邐迤來
迎。夕次氾水縣 ,帝召魏王 宗奭 入對,便于御前賜食,數刻乃退。壬午,駐蹕于氾水,宰臣宰臣 、河河
南尹南尹 、大學士大學士 竝于內殿起居,敕以建昌宮事委宰臣宰臣 于兢領之。癸未,帝發自氾水,宣令邵贊 、
段明遠 各歸所理。午憩任村頓,夕次孝義宮。留都文武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孔續 而下道左迎拜。次偃師 。甲
申,至都,文武臣奉迎于東郊。宰臣宰臣 薛貽矩 抱恙在假,不克扈從,宣問旁午,仍命且駐東京以俟良
愈。及薨 ,帝震悼頗久,命雒苑使曹守璫往弔祭之,又命輟六日、七日、八日朝參 ,丞相丞相 、文武竝
詣上閤門 進名奉慰。丁亥,以彗星 謫見,詔兩京見禁囚徒大辟 罪以下,遞減一等,限三日內疏理
訖聞奏。詔曰:「生育之人,爰當暑月;乳哺之愛,方及薰風。儻肆意于刲屠,豈推恩于長養,俾無殄
暴,以助發生。宜令兩京及諸州府,夏季內禁斷屠宰及採捕。天民之窮,諒由賦分;國章所在,亦務興
仁 。所在鰥寡孤獨、廢疾 不濟者,委長吏量加賑卹。史載葬枯,用彰軫卹;禮稱掩骼,將致和平。應
兵戈之地,有暴露骸骨,委所在長吏差人專功收瘞。國癘之文,尚標七祠;良藥之市,亦載三醫。用憐
無告之人,宜徵有喜之術。凡有疫之處,委長吏檢尋醫方,于要路曉示。如有家無骨肉兼困窮不濟者,
即仰長吏差醫給藥救療之。」辛卯,詔曰:「亢陽滋甚,農事已傷,宜令宰臣宰臣 于兢赴中嶽 ,杜
曉 赴西嶽 ,精切祈禱。其近京靈廟,宜委河南尹河南尹 ,五帝壇、風師雨師 、九宮貴神,委中書各差官
祈之。」友珪 葬太祖 于伊闕縣 ,號宣陵。
节 名 文 文 文 处
衙
文 文
军 文 文 营 名 武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名 名 地 地 地 文
名 武 地 文 文 名 名 文
文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武
地 礼 地 名
文 文 地
地 名 文 地
地 名 文 文
地 地
地 地 文 文
地 主 名 礼
文 营
病 文 文 文 文 主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主 名
地 地 文 主 名 地 武 名 文 地
地 主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葬 礼 文
建 天 法
地 法
文 地
名 地 文 礼
名 號 地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204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06 卷六 梁書六 太祖紀第六 008 卷八 梁書八 末帝紀上→目錄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204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齊桓公的生平事蹟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
a2893216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helloiac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helloiac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helloiac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helloiac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20110516161235 412939
20110516161235 41293920110516161235 412939
20110516161235 412939
ken1470
 

What's hot (20)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齊桓公的生平事蹟
齊桓公的生平事蹟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舊五代史 121 卷一百二十一 周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舊五代史 121 卷一百二十一 周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舊五代史 121 卷一百二十一 周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舊五代史 121 卷一百二十一 周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北齊書 01 卷一 帝纪第一 神武上
北齊書 01 卷一 帝纪第一 神武上北齊書 01 卷一 帝纪第一 神武上
北齊書 01 卷一 帝纪第一 神武上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宋史 465 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20110516161235 412939
20110516161235 41293920110516161235 412939
20110516161235 412939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Similar to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helloiac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helloiac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helloiac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helloiac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helloiac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helloiac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helloiac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helloiac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helloiac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helloiac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helloiac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helloiac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helloiac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helloiac
 

Similar to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20)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舊唐書 136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宋史 285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元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More from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 1. 文档信息  舊五代史  007 / 150  6 段 1984 字  173 种 224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北宋]薛居正 等 ←006 卷六 梁書六 太祖紀第六 008 卷八 梁書八 末帝紀上→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五代史 /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本篇关键词 纪年 乾化二年[914] 1 地点 貝州 5 魏州 4 明遠 3 棗強縣 3 定州 2 河陽 2 人物 宗奭 3 黎陽 2 邵贊 2 杜曉 2 楊師厚 2 文官 丞相 10 宰臣 6 河南尹 5 節度使 3 大學士 3 學士 2 招討使 2 懷州刺史 2 武官 留守 1 統領 1 指揮使 1 其他 太祖 2 戒嚴 1 六軍 1 目錄 0 1 2 卷七 梁書 七 太祖 紀第七 乾化二年[914]正月,宣:「上元 夜,任諸寺及坊市各點彩燈,金吾不用禁夜。」近年以來,以都下聚兵 太廣,未嘗令坊市點燈故也。甲申,以時雪久愆,命丞相丞相 及三省 官群望祈禱。詔曰:「謗木求規, 集囊貢事,將裨理道,豈限側言。應內外文武百官及草澤,竝許上封事,極言得失。」以丁審衢為陳 州 ,而審衢厚以鞍馬、金帛為謝恩之獻,帝慮其漁民,復其獻而停之。封保義 節度使節度使 王檀 為瑯琊 郡王 。命供奉官供奉官 朱嶠 于河南府 宣取先收禁定州 進奉官崔騰竝傔從一十四人,竝釋放,仍命押領 送至貝州 。騰,唐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潔之子也。廣明喪亂,客于北諸侯,為定州 節度使節度使 王處存 所辟,去 載領貢獻至闕。未幾,其帥稱兵,遂縶之。至是,帝念賓介之來,又已出境,特命縱而歸焉。丙戌,有 司以孟春 太廟薦享上言,命丞相丞相 杜曉 攝祭行事。丙申夕,熒惑 犯房第二星。 作 號 地 文 衙 地 名 文 名 主 文 名 地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节 文 名 天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204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3 4 5 二月庚戌,中和節 ,御崇勳 殿,召丞相丞相 、大學士大學士 、河南尹河南尹 ,略對訖,于萬春門 外廡賜以酒 食。癸丑,敕曰:「今載春寒頗甚,雨澤仍愆,司天監 占以夏秋必多霖潦,宜令所在郡縣告喻百姓,備 淫雨之患。」庚申,御宣威殿開宴,丞相丞相 洎文武官屬咸被召列侍,竟日而罷。壬戌,帝將巡按巡按 北境, 中外戒嚴 ,詔以河南尹河南尹 、守中書令中書令 、判六軍 事張宗奭 為大內留守留守 。中書門下中書門下 奏,差定文武官 領務尤切宜扈駕者三十八人。詔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李皎 、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孫隲 、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張衍 、兵部侍兵部侍 郎郎 劉邈、兵部郎中兵部郎中 張儁 、光祿少卿光祿少卿 盧秉彝 竝令扈蹕。甲子,發自雒師,夕次河陽 。乙丑,次溫 縣 。丙寅,次武陟 。懷州刺史懷州刺史 段明遠 迎拜於境上,其內外所備,咸豐霈焉。丁卯,次獲嘉。戊 辰,次衞州之新鄉 。己巳,晨發衞州,夕止淇門 ,內衙十將使以十指揮兵士至于行在。辛未,駐蹕黎 陽 。癸酉,發自黎陽 ,夕次內黃。甲戌,次昌樂縣 。丁丑,次于永濟縣 。青州 節度使節度使 賀德 倫 奏,統領統領 兵士赴厯亭軍前。戊寅,至貝州 ,命四丞相丞相 及學士學士 李琪 盧文度 、知制誥知制誥 竇賞等 十五人扈從,其左常侍左常侍 韋戩等二十三人止焉。己卯,發自貝州 ,夕駐蹕于野落。 三月庚辰朔,次于棗強縣 之西原 。丙戌,鎮、定諸軍招討使招討使 楊師厚 奏下棗強縣 ,車駕即日疾馳 南還。丁亥,復至貝州 。庚寅,楊師厚 與副招討副招討 李周 彝等准詔來朝。辛卯,詔丞相丞相 、翰林大大 學士學士 、文武從官、都招討使招討使 及諸軍統指揮使指揮使 等,賜食於行殿。壬辰,命以羊酒等各賜從官。甲 午,幸貝州 之東闉閱武 。乙未,帝復幸東闉閱騎軍。敕以攻下棗強縣 有功將校杜暉 等一十一人, 竝超加檢校官檢校官 ,衙官衙官 宋彥等二十五人竝超授軍職。丙午,次濟源縣 。詔曰:「淑律將遷,亢陽頗 甚,宜令魏州 差官祈禱龍潭 。」戊申,詔曰:「雨澤愆期,祈禱未應,宜令宰臣宰臣 各於魏州 靈祠精 加祈禱。」 四月己酉,幸魏州 金波 亭,賜宴宰臣宰臣 、文武官及六學士學士 。甲寅夕,月掩心大星。丙辰,敕: 「近者星辰違度,式在修禳,宜令兩京及宋州 、魏州 取此月至五月禁斷屠宰。仍各于佛寺開建 道 場,以迎福應。」己未,次黎陽縣 。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官吏奉表起居,賜丞相丞相 、從官酒食有差。己 巳,至東都 ,博王 友文 以新創食殿上言,并進准備內宴 錢三千貫、銀器一千五百兩。辛未,宴於 食殿,召丞相丞相 、文武從官等侍焉。帝泛九曲池,御舟傾,帝墮溺于池中,宮女侍官 扶持登岸,驚 悸 久之。制加建昌宮使宮使 、金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 、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開封尹開封尹 、博王 友文 為特進特進 、檢校太檢校太 保保 ,兼開封尹開封尹 ,依前建昌宮使宮使 ,充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戊寅,車駕發自東京,夕次中牟縣 。 五月己卯朔,從官文武自丞相丞相 而下竝詣行殿起居,親王 及諸道藩 帥咸奉表來上。庚辰,發自鄭 州 ,至滎陽 ,河南尹河南尹 魏王 宗奭 望塵迎拜,河陽 留後留後 邵贊 、懷州刺史懷州刺史 段明遠 等邐迤來 迎。夕次氾水縣 ,帝召魏王 宗奭 入對,便于御前賜食,數刻乃退。壬午,駐蹕于氾水,宰臣宰臣 、河河 南尹南尹 、大學士大學士 竝于內殿起居,敕以建昌宮事委宰臣宰臣 于兢領之。癸未,帝發自氾水,宣令邵贊 、 段明遠 各歸所理。午憩任村頓,夕次孝義宮。留都文武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孔續 而下道左迎拜。次偃師 。甲 申,至都,文武臣奉迎于東郊。宰臣宰臣 薛貽矩 抱恙在假,不克扈從,宣問旁午,仍命且駐東京以俟良 愈。及薨 ,帝震悼頗久,命雒苑使曹守璫往弔祭之,又命輟六日、七日、八日朝參 ,丞相丞相 、文武竝 詣上閤門 進名奉慰。丁亥,以彗星 謫見,詔兩京見禁囚徒大辟 罪以下,遞減一等,限三日內疏理 訖聞奏。詔曰:「生育之人,爰當暑月;乳哺之愛,方及薰風。儻肆意于刲屠,豈推恩于長養,俾無殄 暴,以助發生。宜令兩京及諸州府,夏季內禁斷屠宰及採捕。天民之窮,諒由賦分;國章所在,亦務興 仁 。所在鰥寡孤獨、廢疾 不濟者,委長吏量加賑卹。史載葬枯,用彰軫卹;禮稱掩骼,將致和平。應 兵戈之地,有暴露骸骨,委所在長吏差人專功收瘞。國癘之文,尚標七祠;良藥之市,亦載三醫。用憐 無告之人,宜徵有喜之術。凡有疫之處,委長吏檢尋醫方,于要路曉示。如有家無骨肉兼困窮不濟者, 即仰長吏差醫給藥救療之。」辛卯,詔曰:「亢陽滋甚,農事已傷,宜令宰臣宰臣 于兢赴中嶽 ,杜 曉 赴西嶽 ,精切祈禱。其近京靈廟,宜委河南尹河南尹 ,五帝壇、風師雨師 、九宮貴神,委中書各差官 祈之。」友珪 葬太祖 于伊闕縣 ,號宣陵。 节 名 文 文 文 处 衙 文 文 军 文 文 营 名 武 文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名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名 名 地 地 地 文 名 武 地 文 文 名 名 文 文 地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武 地 礼 地 名 文 文 地 地 名 文 地 地 名 文 文 地 地 地 地 文 文 地 主 名 礼 文 营 病 文 文 文 文 主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主 名 地 地 文 主 名 地 武 名 文 地 地 主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葬 礼 文 建 天 法 地 法 文 地 名 地 文 礼 名 號 地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204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06 卷六 梁書六 太祖紀第六 008 卷八 梁書八 末帝紀上→目錄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204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