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4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遼史
 097 / 117
 36 段 1997 字
 166 种 24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元]脫脫 等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098 卷九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遼史 /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清寧 3 咸雍 3 大康 3 大安 2 壽隆五年[1099] 2 大安元年[1085] 1 清寧九年[1063] 1
咸雍六年[1070] 1
地点 武定軍節度 2 興中府 2 懷德軍節度 1
人物 孩里 10 引吉 7 乙辛 6 喜孫 4 楊績 4 斡特剌 4 竇景庸 4 趙徽 3
文官 南府宰相 4 南院樞密副使 3 參知政事 3
武官 節度使 3 金吾衛上將軍 1 殿前都點檢 1
其他 致仕 6 進士 4 薨 3
目錄
0
1
2
3
4
5
6
卷九十七 列傳 第二十七
耶律斡特剌 孩里 竇景庸 耶律引吉 楊績 趙徽 王觀 耶律喜孫
耶律斡特剌
耶律斡特剌 ,字乙辛 隱,許國王 寅底石 六世孫。少不喜官祿,年四十一,始補本班郎君本班郎君 。時樞樞
密使密使 耶律乙辛 擅權,讒害忠良,斡特剌 恐禍及,深自抑畏。
大康中,為宿直官宿直官 ,歷左、右護衛太保右護衛太保 。大安元年[1085],升燕王 傅,徙左夷離畢左夷離畢 。四年,改北北
院樞密副使院樞密副使 。帝賜詩褒之,遷知北院樞密使事知北院樞密使事 ,賜翼聖佐義功臣。北阻卜 酋長磨古斯叛,斡特
剌 率兵進討。會天大雪,敗磨古斯四別部,斬首 千餘級,拜西北路招討使西北路招討使 ,封漆水郡王 ,加賜宣
力守正守正 功臣。尋拜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復討閘古胡里扒部 ,破之,召為契丹行宮都部署 。
先是,北、南府 有訟,各州府得就按之;比歲,非奉樞密樞密 檄,不得鞫問,以故訟者稽留。斡特
剌 奏請如舊,從之。壽隆五年[1099],復為西北路招討使西北路招討使 ,討耶睹刮部 ,俘斬甚眾,獲馬、駝、
牛、羊各數萬。明年,擒磨古斯,加守太保太保 ,賜奉國匡化功臣。
乾統初,乞致仕 ,不許,止罷招討。復兼南院樞密使南院樞密使 ,封混同郡王 。遷北院樞密使北院樞密使 ,加守太太
師師 ,賜推誠贊治功臣。致仕 ,薨 ,諡曰敬肅 。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政
名 法 文 主
文 文 衙 衙
衙 文
名 文 衙
文
仕 文 主 文
文 仕 葬 號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28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孩里
孩里 ,字胡輦 ,回鶻 人。其先在太祖 時來貢,願留,因任用之。
孩里 ,重熙間歷近侍長。清寧九年[1063],討重元 之亂有功,加金吾衛上將軍金吾衛上將軍 ,賜平亂功臣。累
遷殿前都點檢殿前都點檢 ,以宿衛 嚴肅稱。大康初,加守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二年,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三年,
改同知同知 南院宣徽使南院宣徽使 事。會耶律乙辛 出守中京,孩里 入賀;及議復召,陳其不可。後乙辛 再入樞
府 ,出孩里 為廣利軍 節度使節度使 。及皇太子 被誣,孩里 當連坐 ,有詔勿問。大安初,歷品達魯
虢部 節度使節度使 。壽隆五年[1099],有疾,自言吾數已盡,卻醫藥,卒,年七十七。
孩里 素信浮圖。清寧初,從上獵,墮馬,憒而復蘇。言始見二人引至一城,宮室宏敞,有衣絳袍人坐
殿上,左右列侍,導孩里 升階。持牘者示之曰:「本取大腹骨欲,誤執汝。」牘上書「官至使相使相 ,
壽七十七」。須臾還,擠之大壑 而寤。道宗 聞之,命書其事。後皆驗。
竇景庸
竇景庸 ,中京人,中書令中書令 振之子。聦敏好學。清寧中,第進士 ,授祕書省校書郎祕書省校書郎 ,累遷少府少少府少
監監 。
咸雍六年[1070],授樞密直學士樞密直學士 ,尋知漢人行宮副部署 事。大安初,遷南院樞密副使南院樞密副使 ,監修國監修國
史史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賜同德功臣,封陳國公 。有疾,表請致仕 ;不從,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授武定軍節
度 使。審決冤滯,輕重得宜,以獄空 聞。
七年,拜中京留守中京留守 。九年薨 ,諡曰肅憲 。子瑜,三司副使三司副使 。
耶律引吉
耶律引吉 ,字阿括 ,品部 人。父雙古 ,鎮西邊二十餘年,治尚嚴肅,不殖貨利,時多稱之。
引吉 寅畏好義。以廕補官,累遷東京副留守東京副留守 、北樞密院 侍御侍御 。時蕭革 、蕭圖古辭 等以佞見
任,鬻爵納賄;引吉 以直道處其間,無所阿唯。改客省使客省使 。時朝廷遣使括三京隱戶不得,以引
吉 代之,得數千餘戶。
時昭懷太子 知北南院 事,選引吉 為輔導。樞密使樞密使 乙辛 將傾太子 ,惡引吉 在側,奏出之,為
群牧林牙林牙 。大康元年[1075],乙辛 請賜牧地,引吉 奏曰:「今牧地褊狹,畜不蕃息,豈可分賜臣
下。」帝乃止。乙辛 由是益嫉之,除懷德軍節度 使,徙漠北猾水馬群太保太保 ,卒。
楊績
楊績 ,良鄉 人。太平十一年[1031]進士 及第 ,累遷南院樞密副使南院樞密副使 。與杜防 、韓知白等擅給進
士 堂帖,降長寧軍 節度使節度使 ,徙知涿州 。
清寧初,拜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兼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為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九年,聞重元 亂,與姚景行 勤王,上
嘉之。十年,知興中府 。咸雍初,入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二年,乞致仕 ,不許,拜南院樞密使南院樞密使 。
帝以績舊臣,特詔燕見 ,論古今治亂,人臣邪正。帝曰:「方今群臣忠直,耶律玦 、劉伸 而已;
然伸不及玦之剛介 。」績拜賀曰「何代無賢,世亂則獨善其身,主聖則兼濟天下。陛下 銖分邪正,
升黜分明,天下幸甚。」累表告歸,不許,封趙王 。
名
名 名 政 號
名 名 武
武 营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衙 名 营 武 主 名 法
衙 武
名
名 文
名 號
名
名 文 仕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文 主 仕 文
地 法
文 葬 號 文
名
名 名 衙 名
名 文 衙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主 衙 名 文 名 主 名
文 名 名
名 地 文
名
名 地 仕 仕 文 名
仕 地 武 地
文 文 文 名 名
地 文 仕 文
礼 名 名
名 主
主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28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098 卷九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目錄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大康中,以例改王遼西。致仕 ,加守太保太保 ,薨 。子貴忠,知興中府 。
趙徽
趙徽 ,南京人。重熙五年[1036],擢甲科 ,累遷大理正大理正 。
清寧二年[1056],銅州 人妄毀三教,徽按鞫之,以狀聞,稱旨。歷煩劇,有能名。累遷翰林學士承翰林學士承
旨旨 。咸雍初,為度支使度支使 。三年,拜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出為武定軍節度 使,及代,軍民請留。
後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兼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平章事平章事 。致仕 ,卒。追贈 中書令中書令 ,諡文憲 。
王觀
王觀 ,南京人。博學有才辯。重熙七年[1038],中進士 乙科。
興宗 崩 ,充夏國 報哀使;還,除給事中給事中 。咸雍初,遷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五年,兼乾文閣學士乾文閣學士 。七
年,改南院樞密副使南院樞密副使 ,賜國姓,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兼知南院樞密事知南院樞密事 。
坐矯制修私第,削爵 為民,卒。
耶律喜孫
耶律喜孫 ,字盈隱 ,永興宮分人。興宗 在青宮,嘗居左右輔導。聖宗 大漸,喜孫 與馮家奴告仁
德皇后 同宰相宰相 蕭浞卜等謀逆事。及欽哀為皇太后 稱制,喜孫 尤見寵任。
重熙中,其子涅哥為近侍,坐事伏誅。帝以喜孫 有翼戴功,且悼其子罪死,欲世其官,喜孫 無所出
之部,因見馬印文有品部 號,使隸其部,拜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尋出為東北路詳穩詳穩 ,卒。
論曰:孩里 、引吉 之為臣也,當乙辛 擅權、蕭革 貪黷之日,雖與同官,而能以正自處,不少阿
唯,其過人遠矣!傳曰:「歲寒知松柏之後凋。」二子有焉。若斡特剌 之戰功,竇景庸 之讞
獄 ,楊績 之忠告,亦賢矣夫。
仕 文 葬 地
名
名 仕 文
地
文 文 文 地
文 文 文 文 仕 仕 文 名
名
名 仕
號 葬 政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仕
名
名 名 號 號 名
主 文 主 名
名 名
衙 文 武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法 名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28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
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28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helloiac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helloiac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helloiac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helloiac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helloiac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helloiac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helloiac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helloiac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helloiac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helloiac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helloiac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helloiac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helloiac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helloiac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helloiac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helloiac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helloiac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helloiac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helloiac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helloiac
 

What's hot (20)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新五代史 18 卷十八 漢家人傳第六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金史 131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
明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六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明史 073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漢書 004 卷三 高后纪第三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Similar to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helloiac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helloiac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helloiac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helloiac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helloiac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helloiac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helloiac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helloiac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helloiac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helloiac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helloiac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helloiac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helloiac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helloiac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helloiac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helloiac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helloiac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helloiac
 

Similar to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20)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
金史 093 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顯宗諸子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舊唐書 126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金史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舊五代史 127 卷一百二十七 周書十八 列傳第七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宋史 273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 1. 文档信息  遼史  097 / 117  36 段 1997 字  166 种 24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元]脫脫 等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098 卷九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遼史 /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清寧 3 咸雍 3 大康 3 大安 2 壽隆五年[1099] 2 大安元年[1085] 1 清寧九年[1063] 1 咸雍六年[1070] 1 地点 武定軍節度 2 興中府 2 懷德軍節度 1 人物 孩里 10 引吉 7 乙辛 6 喜孫 4 楊績 4 斡特剌 4 竇景庸 4 趙徽 3 文官 南府宰相 4 南院樞密副使 3 參知政事 3 武官 節度使 3 金吾衛上將軍 1 殿前都點檢 1 其他 致仕 6 進士 4 薨 3 目錄 0 1 2 3 4 5 6 卷九十七 列傳 第二十七 耶律斡特剌 孩里 竇景庸 耶律引吉 楊績 趙徽 王觀 耶律喜孫 耶律斡特剌 耶律斡特剌 ,字乙辛 隱,許國王 寅底石 六世孫。少不喜官祿,年四十一,始補本班郎君本班郎君 。時樞樞 密使密使 耶律乙辛 擅權,讒害忠良,斡特剌 恐禍及,深自抑畏。 大康中,為宿直官宿直官 ,歷左、右護衛太保右護衛太保 。大安元年[1085],升燕王 傅,徙左夷離畢左夷離畢 。四年,改北北 院樞密副使院樞密副使 。帝賜詩褒之,遷知北院樞密使事知北院樞密使事 ,賜翼聖佐義功臣。北阻卜 酋長磨古斯叛,斡特 剌 率兵進討。會天大雪,敗磨古斯四別部,斬首 千餘級,拜西北路招討使西北路招討使 ,封漆水郡王 ,加賜宣 力守正守正 功臣。尋拜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復討閘古胡里扒部 ,破之,召為契丹行宮都部署 。 先是,北、南府 有訟,各州府得就按之;比歲,非奉樞密樞密 檄,不得鞫問,以故訟者稽留。斡特 剌 奏請如舊,從之。壽隆五年[1099],復為西北路招討使西北路招討使 ,討耶睹刮部 ,俘斬甚眾,獲馬、駝、 牛、羊各數萬。明年,擒磨古斯,加守太保太保 ,賜奉國匡化功臣。 乾統初,乞致仕 ,不許,止罷招討。復兼南院樞密使南院樞密使 ,封混同郡王 。遷北院樞密使北院樞密使 ,加守太太 師師 ,賜推誠贊治功臣。致仕 ,薨 ,諡曰敬肅 。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政 名 法 文 主 文 文 衙 衙 衙 文 名 文 衙 文 仕 文 主 文 文 仕 葬 號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28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孩里 孩里 ,字胡輦 ,回鶻 人。其先在太祖 時來貢,願留,因任用之。 孩里 ,重熙間歷近侍長。清寧九年[1063],討重元 之亂有功,加金吾衛上將軍金吾衛上將軍 ,賜平亂功臣。累 遷殿前都點檢殿前都點檢 ,以宿衛 嚴肅稱。大康初,加守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二年,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三年, 改同知同知 南院宣徽使南院宣徽使 事。會耶律乙辛 出守中京,孩里 入賀;及議復召,陳其不可。後乙辛 再入樞 府 ,出孩里 為廣利軍 節度使節度使 。及皇太子 被誣,孩里 當連坐 ,有詔勿問。大安初,歷品達魯 虢部 節度使節度使 。壽隆五年[1099],有疾,自言吾數已盡,卻醫藥,卒,年七十七。 孩里 素信浮圖。清寧初,從上獵,墮馬,憒而復蘇。言始見二人引至一城,宮室宏敞,有衣絳袍人坐 殿上,左右列侍,導孩里 升階。持牘者示之曰:「本取大腹骨欲,誤執汝。」牘上書「官至使相使相 , 壽七十七」。須臾還,擠之大壑 而寤。道宗 聞之,命書其事。後皆驗。 竇景庸 竇景庸 ,中京人,中書令中書令 振之子。聦敏好學。清寧中,第進士 ,授祕書省校書郎祕書省校書郎 ,累遷少府少少府少 監監 。 咸雍六年[1070],授樞密直學士樞密直學士 ,尋知漢人行宮副部署 事。大安初,遷南院樞密副使南院樞密副使 ,監修國監修國 史史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賜同德功臣,封陳國公 。有疾,表請致仕 ;不從,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 ,授武定軍節 度 使。審決冤滯,輕重得宜,以獄空 聞。 七年,拜中京留守中京留守 。九年薨 ,諡曰肅憲 。子瑜,三司副使三司副使 。 耶律引吉 耶律引吉 ,字阿括 ,品部 人。父雙古 ,鎮西邊二十餘年,治尚嚴肅,不殖貨利,時多稱之。 引吉 寅畏好義。以廕補官,累遷東京副留守東京副留守 、北樞密院 侍御侍御 。時蕭革 、蕭圖古辭 等以佞見 任,鬻爵納賄;引吉 以直道處其間,無所阿唯。改客省使客省使 。時朝廷遣使括三京隱戶不得,以引 吉 代之,得數千餘戶。 時昭懷太子 知北南院 事,選引吉 為輔導。樞密使樞密使 乙辛 將傾太子 ,惡引吉 在側,奏出之,為 群牧林牙林牙 。大康元年[1075],乙辛 請賜牧地,引吉 奏曰:「今牧地褊狹,畜不蕃息,豈可分賜臣 下。」帝乃止。乙辛 由是益嫉之,除懷德軍節度 使,徙漠北猾水馬群太保太保 ,卒。 楊績 楊績 ,良鄉 人。太平十一年[1031]進士 及第 ,累遷南院樞密副使南院樞密副使 。與杜防 、韓知白等擅給進 士 堂帖,降長寧軍 節度使節度使 ,徙知涿州 。 清寧初,拜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兼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為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九年,聞重元 亂,與姚景行 勤王,上 嘉之。十年,知興中府 。咸雍初,入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二年,乞致仕 ,不許,拜南院樞密使南院樞密使 。 帝以績舊臣,特詔燕見 ,論古今治亂,人臣邪正。帝曰:「方今群臣忠直,耶律玦 、劉伸 而已; 然伸不及玦之剛介 。」績拜賀曰「何代無賢,世亂則獨善其身,主聖則兼濟天下。陛下 銖分邪正, 升黜分明,天下幸甚。」累表告歸,不許,封趙王 。 名 名 名 政 號 名 名 武 武 营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衙 名 营 武 主 名 法 衙 武 名 名 文 名 號 名 名 文 仕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文 主 仕 文 地 法 文 葬 號 文 名 名 名 衙 名 名 文 衙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主 衙 名 文 名 主 名 文 名 名 名 地 文 名 名 地 仕 仕 文 名 仕 地 武 地 文 文 文 名 名 地 文 仕 文 礼 名 名 名 主 主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28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098 卷九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目錄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大康中,以例改王遼西。致仕 ,加守太保太保 ,薨 。子貴忠,知興中府 。 趙徽 趙徽 ,南京人。重熙五年[1036],擢甲科 ,累遷大理正大理正 。 清寧二年[1056],銅州 人妄毀三教,徽按鞫之,以狀聞,稱旨。歷煩劇,有能名。累遷翰林學士承翰林學士承 旨旨 。咸雍初,為度支使度支使 。三年,拜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出為武定軍節度 使,及代,軍民請留。 後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兼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平章事平章事 。致仕 ,卒。追贈 中書令中書令 ,諡文憲 。 王觀 王觀 ,南京人。博學有才辯。重熙七年[1038],中進士 乙科。 興宗 崩 ,充夏國 報哀使;還,除給事中給事中 。咸雍初,遷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五年,兼乾文閣學士乾文閣學士 。七 年,改南院樞密副使南院樞密副使 ,賜國姓,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兼知南院樞密事知南院樞密事 。 坐矯制修私第,削爵 為民,卒。 耶律喜孫 耶律喜孫 ,字盈隱 ,永興宮分人。興宗 在青宮,嘗居左右輔導。聖宗 大漸,喜孫 與馮家奴告仁 德皇后 同宰相宰相 蕭浞卜等謀逆事。及欽哀為皇太后 稱制,喜孫 尤見寵任。 重熙中,其子涅哥為近侍,坐事伏誅。帝以喜孫 有翼戴功,且悼其子罪死,欲世其官,喜孫 無所出 之部,因見馬印文有品部 號,使隸其部,拜南府宰相南府宰相 。尋出為東北路詳穩詳穩 ,卒。 論曰:孩里 、引吉 之為臣也,當乙辛 擅權、蕭革 貪黷之日,雖與同官,而能以正自處,不少阿 唯,其過人遠矣!傳曰:「歲寒知松柏之後凋。」二子有焉。若斡特剌 之戰功,竇景庸 之讞 獄 ,楊績 之忠告,亦賢矣夫。 仕 文 葬 地 名 名 仕 文 地 文 文 文 地 文 文 文 文 仕 仕 文 名 名 名 仕 號 葬 政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仕 名 名 名 號 號 名 主 文 主 名 名 名 衙 文 武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法 名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28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