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5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後漢書
 036 / 130
 46 段 5015 字
 235 种 313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劉宋]范曄
←035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037 卷三十三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後漢書 /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永平元年[58] 2 永宁元年[120] 2 永平二年[59] 2 建武五年[29] 1 永元十五年[103] 1
征和元年[-92] 1 元初三年[116] 1 更始元年[25] 1
地点 湖阳 7 新野 4 南阳 3 京师 3
人物 贵人 5 公主 4 邓太后 3 伯升 3 皇后 3 管仲 3
文官 特进 5 侍中 4 黄门侍郎 3 议郎 3
武官 校尉 3 执金吾 3 光禄大夫 2
其他 显宗 5 宗族 3 世祖 3 腊日 2
目錄
0
1
2
3
4
5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 第二十二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 阳人也,世祖 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于樊,因而氏焉,为乡里著姓。父重,
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 ,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
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 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
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 。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
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 ,恩加乡闾。外孙何氏 兄弟争财,重
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
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宏少有志行。王莽 末,义兵 起,刘伯升 与族兄 赐俱将兵攻湖阳 ,城守城守 不下。
赐女弟为宏妻,湖阳 由是收系宏妻子 ,令出譬伯升 ,宏因留不反。湖阳 军帅军帅 欲杀其妻子 ,长长
吏吏 以下共相谓曰:「樊重子父 ,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会汉兵日盛,湖阳 惶
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竟得免归。与宗
家 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时赤眉贼掠唐子乡,多所残杀,欲前攻宏营,宏遣人持牛
酒 米谷,劳遗赤眉。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 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
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作
地 礼
名
地
地
礼 名
名 军 名 亲 地 文
地 亲 名 地 武 亲
文 名 地
礼
礼 名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3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世祖 即位,拜光禄大夫光禄大夫 ,位特进特进 ,次三公三公 。建武五年[29],封长罗侯 。十三年,封弟丹为射阳
侯 ,兄子寻玄乡侯 ,族兄 忠更父侯。十五年,定封宏寿张侯 。十八年,帝南祠章陵 ,过湖
阳 ,祠重墓,追爵谥为寿张 敬侯,立庙 于湖阳 ,车驾每南巡,常幸其墓,赏赐大会。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
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哉!」每当朝会 ,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帝
闻之,常敕驺骑临朝乃告,勿令豫到。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书写 ,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
敢众对。宗族 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宏顿首自陈:
「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惭负黄泉,愿还寿张 ,食小乡亭。」帝悲伤其
言,而竟不许。
二十七年,卒。遗敕薄葬 ,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臧,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
同坟异臧。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 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
式。」赙钱千万,布万匹,谥为恭侯,赠以印绶,车驾亲送葬 。子鯈嗣。帝悼宏不已,复封少子茂
为平望侯 。樊氏 侯者凡五国。明年,赐鯈弟鲔及从昆弟七人合钱五千万。
论曰:昔楚顷襄王 问阳陵君 曰:「君子之富何如?」对曰:「假人不德不责,食人不使不役,亲戚
爱之,众人善之。」若乃樊重之折契止讼,其庶几君子之富乎!分地以用天道,实廪以崇礼节,取诸理
化 ,则亦可以施于政也。与夫爱而畏者,何殊间哉!
鯈字长鱼,谨约有父风。事后母 至孝,及母卒,哀思过礼,毁病不自支,世祖 常遣中黄门中黄门 朝暮送
饘粥。服阕 ,就侍中侍中 丁恭受《公羊 严氏 春秋》。建武中,禁网尚阔,诸王既长,各招引宾客,以
鯈外戚 ,争遣致之,而鯈清静自保,无所交结。及沛王 辅事发,贵戚子弟多见收捕,鯈以不豫得
免。帝崩 ,鯈为复土校尉校尉 。
永平元年[58],拜长水校尉长水校尉 ,与公卿杂定郊祠礼仪,以谶记正《五经 》异说。北海 周泽、琅邪 承
宫并海内大儒,鯈皆以为师友而致之于朝。上言郡国举孝廉孝廉 ,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
弃,宜敕郡国简用良俊。又议刑辟宜须秋月,以顺时气。显宗 并从之。二年,以寿张国益 东平
王 ,徙封鯈燕侯。其后广陵王 荆有罪,帝以至亲悼伤之,诏鯈与羽林监羽林监 南阳 任隗杂理其狱。事
竟,奏请诛荆。引见 宣明殿,帝怒曰:「诸卿以我弟故,欲诛之,即我子,卿等敢尔邪!」鯈仰而对
曰:「天下高帝 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春秋》之义。『君亲无将,将而诛焉』。是以周公 诛
弟,季友 鸩兄,经传大之。臣等以荆属托母弟,陛下留圣心,加恻隐,故敢请耳。如令陛下子,臣等
专诛而已。」帝叹息良久。鯈益以此知名。
其后弟鲔为子赏求楚王英女 敬乡公主 ,鯈闻而止之,曰:「建武时,吾家并受荣宠,一宗五侯 。
时特进特进 一言,女可以配王,男可以尚主,但以贵宠过盛,即为祸患,故不为也。且尔一子,奈何弃之
于楚乎?」鲔不从。
十年,鯈卒,赗赠甚厚,谥曰哀侯 。帝遣小黄门小黄门 张音问所遗言。先是河南县河南县 亡失官钱,典负者坐
死及罪徙者甚众,遂委责于人,以偿其耗。乡部吏司因此为奸,鯈常疾之。又野王 岁献甘醪、膏餳,
每辄扰人,吏以为利。鯈并欲奏罢之,疾病未及得上。音归,具以闻,帝览之而悲叹,敕二郡并令从
之。
长子汜嗣,以次子郴、梵为郎。其后楚事发觉,帝追念鯈谨恪,又闻其止鲔婚事,故其诸子得不坐焉。
梵字文高,为郎二十余年,三署服其重惧。悉推财物二千余万与孤兄子,官至大鸿胪大鸿胪 。
礼 武 文 文 主
主 主 亲 主 名
地 地 礼 地
礼
文
礼
地
葬
主
葬
主 名
主 主
地
亲 礼 文
葬 文 作 名
礼 主
葬 武
武 仕 地 地
文
號 名
主 主 武 地
礼
主 主
名
名 主 词
文
號 文 文
地
文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3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汜卒,子时嗣。时卒,子建嗣。建卒,无子,国绝。永宁元年[120],邓太后 复封建弟盼。盼卒,子尚
嗣。
初,鯈删定《公羊 严氏 春秋》章句,世号「樊侯 学」,教授教授 门徒前后三千余人。弟子 颍川 李
脩、九江 夏勤 ,皆为三公三公 。勤字伯宗,为京、宛二县令县令 ,零陵太守零陵太守 ,所在有理能称。安
帝 时,位至司徒司徒 。
准字幼陵,宏之族曾孙 也。父瑞,好黄老 言,清静少欲。准少励志行,修儒术,以先父产业数百万
让孤兄子。永元十五年[103],和帝 幸南阳 ,准为郡功曹郡功曹 ,召见 ,帝器之,拜郎中郎中 ,从车驾还
宫,特补尚书郎尚书郎 。邓太后 临朝,儒学儒学 陵替,准乃上疏曰:
臣闻贾谊 有言,「人君不可以不学」。故虽大舜圣德,孳孳为善;成王 贤主,崇明 师傅。及光武
皇帝 受命中兴,群雄崩扰,旌旗 乱野,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然犹投戈讲艺,息马论道。至孝明皇
帝 ,兼天地之姿,用日月之明,庶政万机,无不简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每飨射礼 毕,正坐
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虽阙里 之化,矍相之事,诚不足言。又多征名儒,以充礼官,如沛
国 赵孝、琅邪 承宫等,或安车 结驷,告归乡里;或丰衣博带,从见宗庙 。其余以经术见优者,布
在廊庙廊庙 。故朝多皤皤之良,华首之老。每宴会 ,则论难衎衎,共求政化。
详览群言,响如振玉。朝者进而思政,罢者退而备问。小大随化,雍雍可嘉。期门羽林羽林 介胄之士,悉
通《孝经 》。博士博士 议郎议郎 ,一人开门,徒众百数。化自圣躬,流及蛮荒,匈奴 遣伊秩訾王大车且且
渠渠 来入就学。八方肃清,上下无事。是以议者每称盛时,咸言永平 。
今学者盖少,远方尤甚。博士博士 倚席不讲,儒者竟论浮丽,忘謇謇之忠,习諓々之辞。文吏则去法律而
学诋欺,锐锥刀之锋,断刑辟之重,德陋俗薄,以致苛刻。昔孝文 窦后性好黄老 ,而清静之化流
景、武之间。臣愚以为宜下明诏,博求幽隐,发扬岩穴 ,宠进儒雅,有如孝、宫者,征诣公车,以侯
圣上讲习之期。
公卿各举明经及旧儒子孙,进其爵位,使缵其业。复召郡国书佐书佐 ,使读律令。如此,则廷颈者日有所
见,倾耳者月有所闻。伏愿陛下推述先帝 进业之道。
太后 深纳其言,是后屡举方正、敦朴、仁贤之士。
准再迁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永初之初,连年水旱灾异,郡国多被饥困,准上疏曰:臣闻传曰:「饥而不损兹曰
太,厥灾水。」《春秋穀梁传》曰:「五谷不登,谓之大侵。大侵之礼,百官备而不制,群神祷而不
祠。」由是言之,调和阴阳,实在俭节。朝廷虽劳心元元,事从省约,而在职之吏,尚未奉承。夫建化
致理,由近及远,故《诗》曰「京师 翼翼,四方是则」。今可先令太官太官 、尚方尚方 、考功考功 、上林 池
篽诸官,实减无事之物,五府 调省中都官中都官 吏京师 作者。如此,则化及四方,人劳省息。
伏见被灾之郡,百姓凋残,恐非赈给所能胜赡,虽有其名,终无其实。可依征和元年[-92]故事,遣使持
节慰安。尤困乏者,徙置荆、扬孰郡,既省转运转运 之费,且令百姓各安其所。今虽有西屯之役,宜先东
州 之急。如遣使者与二千石随事消息,悉留富人守其旧士,转尤贫者过所衣食,诚父 母之计也。愿
以臣言下公卿平议。
太后 从之,悉以公田赋 与贫人。即擢准与议郎议郎 吕仓并守光禄大夫光禄大夫 ,准使冀州 ,仓使仓使 兖州 。
准到部,开仓廪食,尉安生业,流人咸得苏息。还,拜巨鹿太守巨鹿太守 。时饥荒之余,人庶流迸,家户且
尽,准课督农督农 桑,广施方略,期年间,谷粟丰贱数十倍。而赵、魏之郊数为羌所抄暴,准外御寇虏,
内抚百姓,郡境以安。
五年,转河内太守河内太守 。时羌复屡入郡界,准辄将兵讨逐,修理坞壁,威名 大行。
主
作 名 名 文 亲 地
地 名 文 文 文
主 文
亲 词
主 地 文 礼 文
文 主 文
名 號 地
主 军
主 礼
地
政 地 器 礼
文 礼
武
作 文 文 政
文 地
文
名 词
地
文
主
主
文
地 文 文 文 地
衙 文 地
文
地 名
主 名 文 武 地 文 地
文
武
文 军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3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视事三年,以疾征,三转为尚书令尚书令 ,明习故事,遂见任用。元初三年[116],代周畅为光禄勋光禄勋 。五
年,卒于官。
阴识字次伯,南阳 新野 人也,光烈皇后 之前母 兄也。其先出自管仲 ,管仲 七世孙修,自齐适
楚,为阴大夫大夫 ,因而氏焉。秦、汉之际,始家新野 。
及刘伯升 起义兵 ,识时游学长安 ,闻之,委业而归,率子弟、宗族 、宾客千余人往诣伯升 。伯
升 乃以识为校尉校尉 。更始元年[25],迁偏将军偏将军 ,从攻宛,别降新野 、淯阳 、杜衍 、冠军 、湖
阳 。二年,更始封识阴德侯,行大将军大将军 事。
建武元年[25],光武 遣使迎阴贵人 于新野 ,并征识。识随贵人 至,以为骑都尉骑都尉 ,更封阴乡
侯 。二年,以征伐 军功增封,识叩头让曰:「天下初定,将帅将帅 有功者众,臣托属掖廷,仍加爵
邑,不可以示天下。」帝甚美之,以为关都尉关都尉 ,镇函谷 。迁侍中侍中 ,以母忧辞归。十五年,定封原
鹿 侯。及显宗 立为皇太子 ,以识守执金吾执金吾 ,辅导东宫东宫 。帝每巡郡国,识常留镇守镇守 京师 ,委
以禁兵 。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识
所用掾史掾史 皆简贤者,如虞廷 、傅宽 、薛愔等,多至公卿校尉校尉 。
显宗 即位,拜为执金吾执金吾 ,位特进特进 。永平二年[59],卒,赠以本官印绶,谥曰贞侯 。
子躬嗣。躬卒,子璜嗣。永初七年[113],为奴所杀,无子,国绝。永宁元年[120],邓太后 以璜弟淑绍
封。淑卒,子鲔嗣。
躬弟子纲女为和帝 皇后 ,封纲吴房侯 ,位特进特进 ,三子秩、辅、敞,皆黄门侍郎黄门侍郎 。后坐巫蛊 事
废,纲自杀,辅下狱死 ,轶、敞徙日南。识弟兴。
兴字君陵,光烈皇后 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26],为黄门侍郎黄门侍郎 ,守期门仆射期门仆射 ,典将武武
骑骑 ,从征伐 ,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 所幸
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虽好施接 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上谷 鲜于裒不相好,知其
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
其忠平。
第宅苟完,裁蔽风雨。
九年,迁侍中侍中 ,赐爵关内侯关内侯 。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
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 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
加,至诚不愿。」帝嘉兴 之让,不夺其志。
贵人 问其故,兴曰:「贵人 不读书心邪?『亢龙有悔 。』夫外戚 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侯王,
取妇眄睨公主 ,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 感其言,深自降
挹,卒不为宗亲 求位。十九年,拜卫尉卫尉 ,亦辅导皇太子 。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侍中 ,
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廖,召见 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
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
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议郎 席广、谒者谒者 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
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光禄勋 ;嵩为中郎将中郎将 ,监羽林羽林 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显宗 即位,拜长乐长乐
卫尉卫尉 ,迁执金吾执金吾 。
文 武
地 地 主 名 名 名
文 地
名 军 地 礼 名
名 武 武 地 地 名 地
地 武
號 主 地 主 武
主 军 武
武 地 文
名 號 主 武 文 武 地
军
文 名 名 武
號 武 文 號
主
主 主 主 文 文 法
葬
主 文 武
文 军 號
名 地
文 武
主
地
主 主 词 礼
主 主
礼 文 主 文
礼 武
文 文
武 武 武 號
武 武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3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35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037 卷三十三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目錄
41
42
43
44
45
永平元年[58]诏曰:「故侍中卫尉中卫尉 关内侯关内侯 兴,典领禁兵 ,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 比
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里巷 。辅导朕躬,有周昌 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
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其以汝南 之鮦鮦阳封兴子 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 。
」博弟员、丹并为郎,庆推田宅财物悉与员、丹。帝以庆义让,擢为黄门侍郎黄门侍郎 。庆卒,子琴嗣。建初五
年[80],兴夫人卒,肃宗 使五官中郎将五官中郎将 持节即墓赐策,追谥兴曰翼侯。琴卒,子万全嗣。
万全卒,子桂嗣。
兴弟就,嗣父封宣恩侯 ,后改封为新阳侯 。就善谈论,朝臣莫及,然性刚傲,不得众誉。显宗 即
位,以就为少府少府 ,位特进特进 。就子丰尚郦邑公主 。公主 娇妒,丰亦狷急。永平二年[59],遂杀主,
被诛,父母当坐,皆自杀,国除。帝以舅氏故,不极其刑。
阴氏侯者凡四人。初,阴氏世奉管仲 之祀,谓为「相君相君 」。宣帝 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
日 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 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
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邦君 。子方常言「我子孙必将强大」,至识三
世而遂繁昌 ,故后常以腊日 祀灶,而荐黄羊焉。
赞曰:权族好倾,后门多毁。樊氏 世笃,阴亦戒侈。恂恂苗胤,传龟袭紫。
武 武 军 礼
文 名
地 主 主
文
號 武
主 主 號
文 文 主 主
名 文 主
节 礼
文
地 节
名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3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helloiac
 
北史 0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北史 0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北史 0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北史 0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helloiac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helloiac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helloiac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helloiac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helloiac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helloiac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helloiac
 
明史 174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明史 174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明史 174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明史 174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helloiac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helloiac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helloiac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helloiac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helloiac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helloiac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helloiac
 
北史 094 卷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二
北史 094 卷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二北史 094 卷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二
北史 094 卷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二helloiac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helloiac
 

What's hot (20)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北史 0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北史 0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北史 0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北史 0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北史 0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74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明史 174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明史 174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明史 174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遼史 074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300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外戚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明史 236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明史 117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五 諸王二 太祖諸子二
 
北史 094 卷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二
北史 094 卷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二北史 094 卷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二
北史 094 卷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二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Similar to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helloiac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helloiac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helloiac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helloiac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helloiac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helloiac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helloiac
 
宋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
宋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宋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
宋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helloiac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helloiac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helloiac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helloiac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helloiac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helloiac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helloiac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helloiac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helloiac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helloiac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helloiac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helloiac
 

Similar to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20)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後漢書 028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宋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
宋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宋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
宋史 253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舊唐書 197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儒學下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南史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新唐書 140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五十九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周書 17 卷十七 列傳第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新唐書 120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三國志 53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 1. 文档信息  後漢書  036 / 130  46 段 5015 字  235 种 313 个标注  简体中文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劉宋]范曄 ←035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037 卷三十三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後漢書 /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永平元年[58] 2 永宁元年[120] 2 永平二年[59] 2 建武五年[29] 1 永元十五年[103] 1 征和元年[-92] 1 元初三年[116] 1 更始元年[25] 1 地点 湖阳 7 新野 4 南阳 3 京师 3 人物 贵人 5 公主 4 邓太后 3 伯升 3 皇后 3 管仲 3 文官 特进 5 侍中 4 黄门侍郎 3 议郎 3 武官 校尉 3 执金吾 3 光禄大夫 2 其他 显宗 5 宗族 3 世祖 3 腊日 2 目錄 0 1 2 3 4 5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 第二十二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 阳人也,世祖 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于樊,因而氏焉,为乡里著姓。父重, 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 ,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 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 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 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 。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 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 ,恩加乡闾。外孙何氏 兄弟争财,重 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 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宏少有志行。王莽 末,义兵 起,刘伯升 与族兄 赐俱将兵攻湖阳 ,城守城守 不下。 赐女弟为宏妻,湖阳 由是收系宏妻子 ,令出譬伯升 ,宏因留不反。湖阳 军帅军帅 欲杀其妻子 ,长长 吏吏 以下共相谓曰:「樊重子父 ,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会汉兵日盛,湖阳 惶 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竟得免归。与宗 家 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时赤眉贼掠唐子乡,多所残杀,欲前攻宏营,宏遣人持牛 酒 米谷,劳遗赤眉。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 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 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作 地 礼 名 地 地 礼 名 名 军 名 亲 地 文 地 亲 名 地 武 亲 文 名 地 礼 礼 名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3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世祖 即位,拜光禄大夫光禄大夫 ,位特进特进 ,次三公三公 。建武五年[29],封长罗侯 。十三年,封弟丹为射阳 侯 ,兄子寻玄乡侯 ,族兄 忠更父侯。十五年,定封宏寿张侯 。十八年,帝南祠章陵 ,过湖 阳 ,祠重墓,追爵谥为寿张 敬侯,立庙 于湖阳 ,车驾每南巡,常幸其墓,赏赐大会。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 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哉!」每当朝会 ,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帝 闻之,常敕驺骑临朝乃告,勿令豫到。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书写 ,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 敢众对。宗族 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宏顿首自陈: 「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惭负黄泉,愿还寿张 ,食小乡亭。」帝悲伤其 言,而竟不许。 二十七年,卒。遗敕薄葬 ,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臧,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 同坟异臧。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 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 式。」赙钱千万,布万匹,谥为恭侯,赠以印绶,车驾亲送葬 。子鯈嗣。帝悼宏不已,复封少子茂 为平望侯 。樊氏 侯者凡五国。明年,赐鯈弟鲔及从昆弟七人合钱五千万。 论曰:昔楚顷襄王 问阳陵君 曰:「君子之富何如?」对曰:「假人不德不责,食人不使不役,亲戚 爱之,众人善之。」若乃樊重之折契止讼,其庶几君子之富乎!分地以用天道,实廪以崇礼节,取诸理 化 ,则亦可以施于政也。与夫爱而畏者,何殊间哉! 鯈字长鱼,谨约有父风。事后母 至孝,及母卒,哀思过礼,毁病不自支,世祖 常遣中黄门中黄门 朝暮送 饘粥。服阕 ,就侍中侍中 丁恭受《公羊 严氏 春秋》。建武中,禁网尚阔,诸王既长,各招引宾客,以 鯈外戚 ,争遣致之,而鯈清静自保,无所交结。及沛王 辅事发,贵戚子弟多见收捕,鯈以不豫得 免。帝崩 ,鯈为复土校尉校尉 。 永平元年[58],拜长水校尉长水校尉 ,与公卿杂定郊祠礼仪,以谶记正《五经 》异说。北海 周泽、琅邪 承 宫并海内大儒,鯈皆以为师友而致之于朝。上言郡国举孝廉孝廉 ,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 弃,宜敕郡国简用良俊。又议刑辟宜须秋月,以顺时气。显宗 并从之。二年,以寿张国益 东平 王 ,徙封鯈燕侯。其后广陵王 荆有罪,帝以至亲悼伤之,诏鯈与羽林监羽林监 南阳 任隗杂理其狱。事 竟,奏请诛荆。引见 宣明殿,帝怒曰:「诸卿以我弟故,欲诛之,即我子,卿等敢尔邪!」鯈仰而对 曰:「天下高帝 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春秋》之义。『君亲无将,将而诛焉』。是以周公 诛 弟,季友 鸩兄,经传大之。臣等以荆属托母弟,陛下留圣心,加恻隐,故敢请耳。如令陛下子,臣等 专诛而已。」帝叹息良久。鯈益以此知名。 其后弟鲔为子赏求楚王英女 敬乡公主 ,鯈闻而止之,曰:「建武时,吾家并受荣宠,一宗五侯 。 时特进特进 一言,女可以配王,男可以尚主,但以贵宠过盛,即为祸患,故不为也。且尔一子,奈何弃之 于楚乎?」鲔不从。 十年,鯈卒,赗赠甚厚,谥曰哀侯 。帝遣小黄门小黄门 张音问所遗言。先是河南县河南县 亡失官钱,典负者坐 死及罪徙者甚众,遂委责于人,以偿其耗。乡部吏司因此为奸,鯈常疾之。又野王 岁献甘醪、膏餳, 每辄扰人,吏以为利。鯈并欲奏罢之,疾病未及得上。音归,具以闻,帝览之而悲叹,敕二郡并令从 之。 长子汜嗣,以次子郴、梵为郎。其后楚事发觉,帝追念鯈谨恪,又闻其止鲔婚事,故其诸子得不坐焉。 梵字文高,为郎二十余年,三署服其重惧。悉推财物二千余万与孤兄子,官至大鸿胪大鸿胪 。 礼 武 文 文 主 主 主 亲 主 名 地 地 礼 地 礼 文 礼 地 葬 主 葬 主 名 主 主 地 亲 礼 文 葬 文 作 名 礼 主 葬 武 武 仕 地 地 文 號 名 主 主 武 地 礼 主 主 名 名 主 词 文 號 文 文 地 文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3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汜卒,子时嗣。时卒,子建嗣。建卒,无子,国绝。永宁元年[120],邓太后 复封建弟盼。盼卒,子尚 嗣。 初,鯈删定《公羊 严氏 春秋》章句,世号「樊侯 学」,教授教授 门徒前后三千余人。弟子 颍川 李 脩、九江 夏勤 ,皆为三公三公 。勤字伯宗,为京、宛二县令县令 ,零陵太守零陵太守 ,所在有理能称。安 帝 时,位至司徒司徒 。 准字幼陵,宏之族曾孙 也。父瑞,好黄老 言,清静少欲。准少励志行,修儒术,以先父产业数百万 让孤兄子。永元十五年[103],和帝 幸南阳 ,准为郡功曹郡功曹 ,召见 ,帝器之,拜郎中郎中 ,从车驾还 宫,特补尚书郎尚书郎 。邓太后 临朝,儒学儒学 陵替,准乃上疏曰: 臣闻贾谊 有言,「人君不可以不学」。故虽大舜圣德,孳孳为善;成王 贤主,崇明 师傅。及光武 皇帝 受命中兴,群雄崩扰,旌旗 乱野,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然犹投戈讲艺,息马论道。至孝明皇 帝 ,兼天地之姿,用日月之明,庶政万机,无不简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每飨射礼 毕,正坐 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虽阙里 之化,矍相之事,诚不足言。又多征名儒,以充礼官,如沛 国 赵孝、琅邪 承宫等,或安车 结驷,告归乡里;或丰衣博带,从见宗庙 。其余以经术见优者,布 在廊庙廊庙 。故朝多皤皤之良,华首之老。每宴会 ,则论难衎衎,共求政化。 详览群言,响如振玉。朝者进而思政,罢者退而备问。小大随化,雍雍可嘉。期门羽林羽林 介胄之士,悉 通《孝经 》。博士博士 议郎议郎 ,一人开门,徒众百数。化自圣躬,流及蛮荒,匈奴 遣伊秩訾王大车且且 渠渠 来入就学。八方肃清,上下无事。是以议者每称盛时,咸言永平 。 今学者盖少,远方尤甚。博士博士 倚席不讲,儒者竟论浮丽,忘謇謇之忠,习諓々之辞。文吏则去法律而 学诋欺,锐锥刀之锋,断刑辟之重,德陋俗薄,以致苛刻。昔孝文 窦后性好黄老 ,而清静之化流 景、武之间。臣愚以为宜下明诏,博求幽隐,发扬岩穴 ,宠进儒雅,有如孝、宫者,征诣公车,以侯 圣上讲习之期。 公卿各举明经及旧儒子孙,进其爵位,使缵其业。复召郡国书佐书佐 ,使读律令。如此,则廷颈者日有所 见,倾耳者月有所闻。伏愿陛下推述先帝 进业之道。 太后 深纳其言,是后屡举方正、敦朴、仁贤之士。 准再迁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永初之初,连年水旱灾异,郡国多被饥困,准上疏曰:臣闻传曰:「饥而不损兹曰 太,厥灾水。」《春秋穀梁传》曰:「五谷不登,谓之大侵。大侵之礼,百官备而不制,群神祷而不 祠。」由是言之,调和阴阳,实在俭节。朝廷虽劳心元元,事从省约,而在职之吏,尚未奉承。夫建化 致理,由近及远,故《诗》曰「京师 翼翼,四方是则」。今可先令太官太官 、尚方尚方 、考功考功 、上林 池 篽诸官,实减无事之物,五府 调省中都官中都官 吏京师 作者。如此,则化及四方,人劳省息。 伏见被灾之郡,百姓凋残,恐非赈给所能胜赡,虽有其名,终无其实。可依征和元年[-92]故事,遣使持 节慰安。尤困乏者,徙置荆、扬孰郡,既省转运转运 之费,且令百姓各安其所。今虽有西屯之役,宜先东 州 之急。如遣使者与二千石随事消息,悉留富人守其旧士,转尤贫者过所衣食,诚父 母之计也。愿 以臣言下公卿平议。 太后 从之,悉以公田赋 与贫人。即擢准与议郎议郎 吕仓并守光禄大夫光禄大夫 ,准使冀州 ,仓使仓使 兖州 。 准到部,开仓廪食,尉安生业,流人咸得苏息。还,拜巨鹿太守巨鹿太守 。时饥荒之余,人庶流迸,家户且 尽,准课督农督农 桑,广施方略,期年间,谷粟丰贱数十倍。而赵、魏之郊数为羌所抄暴,准外御寇虏, 内抚百姓,郡境以安。 五年,转河内太守河内太守 。时羌复屡入郡界,准辄将兵讨逐,修理坞壁,威名 大行。 主 作 名 名 文 亲 地 地 名 文 文 文 主 文 亲 词 主 地 文 礼 文 文 主 文 名 號 地 主 军 主 礼 地 政 地 器 礼 文 礼 武 作 文 文 政 文 地 文 名 词 地 文 主 主 文 地 文 文 文 地 衙 文 地 文 地 名 主 名 文 武 地 文 地 文 武 文 军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3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视事三年,以疾征,三转为尚书令尚书令 ,明习故事,遂见任用。元初三年[116],代周畅为光禄勋光禄勋 。五 年,卒于官。 阴识字次伯,南阳 新野 人也,光烈皇后 之前母 兄也。其先出自管仲 ,管仲 七世孙修,自齐适 楚,为阴大夫大夫 ,因而氏焉。秦、汉之际,始家新野 。 及刘伯升 起义兵 ,识时游学长安 ,闻之,委业而归,率子弟、宗族 、宾客千余人往诣伯升 。伯 升 乃以识为校尉校尉 。更始元年[25],迁偏将军偏将军 ,从攻宛,别降新野 、淯阳 、杜衍 、冠军 、湖 阳 。二年,更始封识阴德侯,行大将军大将军 事。 建武元年[25],光武 遣使迎阴贵人 于新野 ,并征识。识随贵人 至,以为骑都尉骑都尉 ,更封阴乡 侯 。二年,以征伐 军功增封,识叩头让曰:「天下初定,将帅将帅 有功者众,臣托属掖廷,仍加爵 邑,不可以示天下。」帝甚美之,以为关都尉关都尉 ,镇函谷 。迁侍中侍中 ,以母忧辞归。十五年,定封原 鹿 侯。及显宗 立为皇太子 ,以识守执金吾执金吾 ,辅导东宫东宫 。帝每巡郡国,识常留镇守镇守 京师 ,委 以禁兵 。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识 所用掾史掾史 皆简贤者,如虞廷 、傅宽 、薛愔等,多至公卿校尉校尉 。 显宗 即位,拜为执金吾执金吾 ,位特进特进 。永平二年[59],卒,赠以本官印绶,谥曰贞侯 。 子躬嗣。躬卒,子璜嗣。永初七年[113],为奴所杀,无子,国绝。永宁元年[120],邓太后 以璜弟淑绍 封。淑卒,子鲔嗣。 躬弟子纲女为和帝 皇后 ,封纲吴房侯 ,位特进特进 ,三子秩、辅、敞,皆黄门侍郎黄门侍郎 。后坐巫蛊 事 废,纲自杀,辅下狱死 ,轶、敞徙日南。识弟兴。 兴字君陵,光烈皇后 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26],为黄门侍郎黄门侍郎 ,守期门仆射期门仆射 ,典将武武 骑骑 ,从征伐 ,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 所幸 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虽好施接 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上谷 鲜于裒不相好,知其 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 其忠平。 第宅苟完,裁蔽风雨。 九年,迁侍中侍中 ,赐爵关内侯关内侯 。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 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 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 加,至诚不愿。」帝嘉兴 之让,不夺其志。 贵人 问其故,兴曰:「贵人 不读书心邪?『亢龙有悔 。』夫外戚 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侯王, 取妇眄睨公主 ,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 感其言,深自降 挹,卒不为宗亲 求位。十九年,拜卫尉卫尉 ,亦辅导皇太子 。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侍中 , 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廖,召见 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 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 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议郎 席广、谒者谒者 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 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光禄勋 ;嵩为中郎将中郎将 ,监羽林羽林 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显宗 即位,拜长乐长乐 卫尉卫尉 ,迁执金吾执金吾 。 文 武 地 地 主 名 名 名 文 地 名 军 地 礼 名 名 武 武 地 地 名 地 地 武 號 主 地 主 武 主 军 武 武 地 文 名 號 主 武 文 武 地 军 文 名 名 武 號 武 文 號 主 主 主 主 文 文 法 葬 主 文 武 文 军 號 名 地 文 武 主 地 主 主 词 礼 主 主 礼 文 主 文 礼 武 文 文 武 武 武 號 武 武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3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35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037 卷三十三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目錄 41 42 43 44 45 永平元年[58]诏曰:「故侍中卫尉中卫尉 关内侯关内侯 兴,典领禁兵 ,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 比 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里巷 。辅导朕躬,有周昌 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 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其以汝南 之鮦鮦阳封兴子 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 。 」博弟员、丹并为郎,庆推田宅财物悉与员、丹。帝以庆义让,擢为黄门侍郎黄门侍郎 。庆卒,子琴嗣。建初五 年[80],兴夫人卒,肃宗 使五官中郎将五官中郎将 持节即墓赐策,追谥兴曰翼侯。琴卒,子万全嗣。 万全卒,子桂嗣。 兴弟就,嗣父封宣恩侯 ,后改封为新阳侯 。就善谈论,朝臣莫及,然性刚傲,不得众誉。显宗 即 位,以就为少府少府 ,位特进特进 。就子丰尚郦邑公主 。公主 娇妒,丰亦狷急。永平二年[59],遂杀主, 被诛,父母当坐,皆自杀,国除。帝以舅氏故,不极其刑。 阴氏侯者凡四人。初,阴氏世奉管仲 之祀,谓为「相君相君 」。宣帝 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 日 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 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 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邦君 。子方常言「我子孙必将强大」,至识三 世而遂繁昌 ,故后常以腊日 祀灶,而荐黄羊焉。 赞曰:权族好倾,后门多毁。樊氏 世笃,阴亦戒侈。恂恂苗胤,传龟袭紫。 武 武 军 礼 文 名 地 主 主 文 號 武 主 主 號 文 文 主 主 名 文 主 节 礼 文 地 节 名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35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