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3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元史
 037 / 211
 10 段 2204 字
 198 种 254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明]宋濂 等
←036 卷三十六 本紀第三十六 文宗五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順帝一→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元史 /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本篇关键词
纪年 至順三年[1334] 3 延祐 1 天曆元年[1329] 1 天曆二年[1330] 1 至元四年[1338] 1
地点 中書省 2 渾源 1 冀寧路 1
人物 皇太后 6 皇后 5 公主 4 忽都 3 燕鐵木兒 3 太平王 2 寧王 2
文官 知樞密院事 4 右丞相 2 太保 2 太師 2
武官 太尉 1 衛都指揮使 1
其他 明宗 8 中書平章政事 3 寧宗 3 崩 3 中宮 3 木耳 3 省部 2 朝會 2
目錄
0
1
2
3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寧宗 沖聖嗣孝皇帝 ,諱懿璘質班 ,明宗 第二子也。母曰八不沙 皇后 ,乃蠻 真氏。初,武宗
有子二人,長明宗 ,次文宗。延祐中,明宗 封周王 ,出居朔漠。泰定之際,正統 遂偏。天曆元
年[1329],文宗入紹大統,內難既平,即遣使奉皇帝璽綬,北迎明宗 。明宗 崩 ,文宗復即皇帝位。明
宗 有子二人,長妥懽帖木耳 ,次即帝也。天曆二年[1330]二月乙巳,封帝為鄜王 。
至順三年[1334]八月己酉,文宗崩 于上都 ,皇后 導揚末命 ,申固讓初志,傳位於明宗 之子。時妥
懽帖木耳 出居靜江,帝以文宗眷愛之篤,留京師。太師太師 、太平王 、右丞相右丞相 燕鐵木兒 ,請立帝以
繼大統。於是遣使徵諸王會京師,中書百司政務,咸啟中宮 取進止。甲寅,中書省 臣奉中宮 旨,
預備大朝會 賞賜金銀幣帛等物。乙卯,燕鐵木兒 奉中宮 旨,賜駙馬 也不干 子歡忒哈赤、太太
尉尉 孛蘭奚 、句容郡王 荅鄰荅里、僉事僉事 小薛、阿麻剌台之子禿帖木兒 、公主 本荅里、諸王丑漢
妃公主 台忽都魯 、諸王卯澤妃公主 完者台 及公主 本荅里、徹里帖木兒 等金、銀、幣、鈔有
差。是月,渾源 、雲內二州隕霜殺禾。冀寧路 之陽曲 、河曲二縣及荊門州 皆旱。江水又溢。高郵
府 之寶應 、興化 二縣,德安府 之雲夢 、應城 二縣大雨,水。
九月丁丑,填星犯太微垣 左執法 。辛巳,修皇太后 儀仗。是夜地震 有聲來自北。是月,益都
路 之莒、沂二州,泰安州 之奉符縣 ,濟寧路 之魚臺 、豐縣 ,曹州 之楚丘縣 ,平江 、常
州 、鎮江 三路,松江府 、江陰州 ,中興路 之江陵縣 ,皆大水。河南府 之洛陽縣 旱。
號
號 主 名 號 名 主 政
號 號 主 礼
號 號 葬
號 食 主
葬 衙 主 葬 號
食 文 主 文 名
衙 地 衙
礼 名 衙 主 名
武 名 主 文 名 主
主 名 主 名 主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天 天 主 异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30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
5
6
7
8
9
十月庚子,帝即位于大明殿,大赦天下,詔曰:
洪惟太祖 皇帝,啟闢疆 宇;世祖 皇帝,統一萬方;列聖相承,法度明著。我曲律皇帝入纂大統,修
舉庶政,動合成法,授大寶位于普顏篤皇帝以及格堅皇帝。曆數之歸,實當在我忽都 篤皇帝、扎牙篤
皇帝,而各播越遼遠。時則有若燕鐵木兒 ,建義效忠,戡平內難,以定邦國,協恭協恭 推戴扎牙篤皇
帝。登極 之始,即以讓兄之詔明告天下。隨奉璽紱,遠迓忽都 篤皇帝,朔方 言還,奄棄臣庶。扎牙
篤皇帝,荐正宸極 ,仁義之至,視民如傷,恩澤旁被,無間遠邇。顧育眇躬,尤篤慈愛。賓天之
日,皇后 傳顧命於太師太師 、太平王 、右丞相右丞相 、荅剌罕燕帖木兒 ,太保太保 、浚寧王 、知樞密院知樞密院
事事 伯顏 等,謂聖體彌留,益推固讓之初志,以宗社 之重,屬諸大兄忽都 篤皇帝之世嫡。乃遣使召
諸王宗親 ,以十月一日來會于大都,與宗王、大臣同奉遺詔。揆諸成憲 ,宜御神器。以至順三
年[1334]十月初四日,即皇帝位于大明殿。可大赦天下。自至順三年[1334]十月初四日昧爽以前,除謀反 大
逆、謀殺祖父母 父母、妻妾殺夫、奴婢殺主、謀故殺 人、但犯強盜、印造偽鈔、蠱毒 魘魅犯上者不
赦外,其餘一切罪犯,咸赦除之。
大都、上都 、興和三路,差稅免三年。腹裏 差發并其餘諸郡不納差發去處,稅糧十分為率,免二
分。江淮 以南,夏稅亦免二分。土木工役,除倉庫必合修理外,毋復創造,以紓民力。民間在前應有
逋欠差稅課程,盡行蠲免。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肅政廉訪司 官并內外三品以上正官,歲舉才堪守令者一人,申
達省部 ,先行錄用。如果稱職,舉官優加旌擢。一任之內,或犯贓私者,量其輕重黜罰。其不該原免
重囚,淹禁三年以上、疑不能決者,申達省部 ,詳讞釋放。學校農桑、孝義 貞節、科舉取士、國學貢
試,並依舊制。廣海、雲南 梗化之民,詔書到日,限六十日內出官,與免本罪,許以自新。
於戲!肆予沖人,託于天下臣民之上,任大守重,若涉淵冰。尚賴宗王大臣王大臣 、百司庶府,交修乃職,
思盡厥忠。嘉與億兆之民,共保承平之治。咨爾多方,體予至意!故茲詔示,想知悉。
辛丑,以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撤敦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中書右丞 撒迪為中書平章政事 ,宣政使宣政使 闊里吉思 為中
書右丞 ,中書平章政事 禿兒哈鐵木兒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乙巳,造皇太后 玉冊、玉寶。丁未,皇太
后 命作兩宮幄殿、車乘、供張。戊申,賞賚諸王金、幣,其數如文宗即位 之制。立徽政、中政二
院。己酉,太白犯斗宿。敕:「諸王、駙馬 、勳舊大臣及中書省 、樞密院 、御史臺 秩正二品,百
司庶府秩至一品者,闕門之內,得施繩床以坐,餘皆禁之。」庚戌,修郊祀法服。以宦者鐵古思、哈里
兀荅兒、黑狗 者、闊闊 出,並為中政院使中政院使 。辛亥,以江浙 歲比不登,其海運糧不及數,俟來歲補
運。壬子,定婦 人犯私鹽罪,著為令。甲寅,諸王不賽因 遣使貢塔里牙八十八斤、佩刀八十,賜鈔
三千三百錠。乙卯,以即位告祭南郊。丙辰,給宿衛 士、蒙古 、漢軍 三萬人禦寒衣。命江浙行
省 範銅造和寧宣聖廟祭器,凡百三十有五事。己未,告祭太廟。庚申,告祭社稷 。以伯顏 為徽政徽政
使使 ,依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浚寧王 、太保太保 、錄軍國重事錄軍國重事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提調提調 忠翊侍衛親軍都
指揮使司 事伯撒里 、右都威右都威 衛都指揮使衛都指揮使 常不蘭奚 ,並為徽政使徽政使 。賜諸妃后大朝會 賞賚有
差。甲子,以諸王忽剌台 貧乏,賜鈔五百錠。皇弟燕帖古思 受戒於西僧加兒麻哇。敕:「百官及宿
衛 士有只孫衣者,凡與宴饗,皆服以侍。其或質諸人者,罪之。」丙寅,楚丘 縣河 堤壞,發民丁
二千三百五十人修之。
號 名 亲
名
名 文
礼 名 地
名
主 文 主 文 名 文 主
文 名 礼 名
礼 名
法
亲 法 法
衙 地
地
文 衙
衙
衙 地
地
文
文 文 衙 衙 文 名
衙 衙 名 文 主
主 事
主 地 衙 衙
名 名 文 地
名 名
营 政 军
地 礼 名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营 名 文 武 名 文 礼
名 名
营 地 地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30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36 卷三十六 本紀第三十六 文宗五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順帝一→目錄
十一月己巳,詔翰林國史,集賢院 、奎章閣學士院 集議先皇帝廟號 、神主 、升祔武宗皇后 及改元
事。庚午,賜郯王徹徹 禿以海寧州 朐山 、贛榆 、沭陽 三縣。壬申,命郯王徹徹 禿鎮遼陽 。甲
戌,遣宿衛官宿衛官 阿察赤 以上皇太后 玉冊告祭南郊,中書平章政事 伯撒里 告祭太廟。戊寅,奉玉
冊、玉寶尊皇后 曰皇太后 。皇太后 御興聖殿受朝賀 。己卯,帝御大明殿受朝賀 。庚寅,賜諸王
寬徹幣帛各二千匹,以周其貧。左欽察衛 士饑,賑糧二月。壬辰,帝崩 ,年七歲。甲午,葬起輦谷,
從諸陵。明年六月己巳,明宗 長子妥懽帖木耳 即位。至元四年[1338]三月辛酉,諡曰沖聖嗣孝 ,廟
號 寧宗 。四月乙酉,祔于太廟。
衙 衙 礼 礼 主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文 名 主 衙 名
主 主 主 礼 礼
营 葬
號 食 號
礼 號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30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helloiac
 
遼史 065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
遼史 065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遼史 065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
遼史 065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helloiac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helloiac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helloiac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helloiac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helloiac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helloiac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helloiac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helloiac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helloiac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helloiac
 
史記 113 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列传
史記 113 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列传史記 113 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列传
史記 113 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列传helloiac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helloiac
 
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元史 211 進元史表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元史 211 進元史表helloiac
 
(1) 糟糕的簡報
(1) 糟糕的簡報(1) 糟糕的簡報
(1) 糟糕的簡報ding1015
 
史記 017 表第五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史記 017 表第五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史記 017 表第五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史記 017 表第五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helloiac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helloiac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helloiac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helloiac
 

What's hot (20)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65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
遼史 065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遼史 065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
遼史 065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秦漢歷史
秦漢歷史秦漢歷史
秦漢歷史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魏書 013 卷十一 廢出三帝紀第十一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史記 113 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列传
史記 113 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列传史記 113 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列传
史記 113 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列传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元史 211 進元史表元史 211 進元史表
元史 211 進元史表
 
(1) 糟糕的簡報
(1) 糟糕的簡報(1) 糟糕的簡報
(1) 糟糕的簡報
 
史記 017 表第五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史記 017 表第五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史記 017 表第五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史記 017 表第五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史記 003 本纪第三 殷本纪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Similar to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元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 后妃一
元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 后妃一元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 后妃一
元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 后妃一helloiac
 
明史 169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明史 169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明史 169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明史 169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helloiac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helloiac
 
晉書 0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后妃下
晉書 0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后妃下晉書 0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后妃下
晉書 0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后妃下helloiac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helloiac
 
宋史 339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蘇轍族孫元老
宋史 339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蘇轍族孫元老宋史 339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蘇轍族孫元老
宋史 339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蘇轍族孫元老helloiac
 
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helloiac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helloiac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helloiac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helloiac
 
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
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
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helloiac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helloiac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helloiac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helloiac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helloiac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helloiac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helloiac
 
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
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
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helloiac
 
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
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
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helloiac
 

Similar to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20)

元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 后妃一
元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 后妃一元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 后妃一
元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 后妃一
 
明史 169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明史 169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明史 169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明史 169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晉書 0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后妃下
晉書 0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后妃下晉書 0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后妃下
晉書 0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后妃下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宋史 150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〇三 輿服二
 
宋史 339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蘇轍族孫元老
宋史 339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蘇轍族孫元老宋史 339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蘇轍族孫元老
宋史 339 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蘇轍族孫元老
 
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漢書 081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
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
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元史 208 卷二百〇八 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晉書 021 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禮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漢書 031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
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
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
 
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
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
史記 034 世家第四 燕召公世家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 1. 文档信息  元史  037 / 211  10 段 2204 字  198 种 254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元史 037 卷三十七 [明]宋濂 等 ←036 卷三十六 本紀第三十六 文宗五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順帝一→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元史 / 037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本篇关键词 纪年 至順三年[1334] 3 延祐 1 天曆元年[1329] 1 天曆二年[1330] 1 至元四年[1338] 1 地点 中書省 2 渾源 1 冀寧路 1 人物 皇太后 6 皇后 5 公主 4 忽都 3 燕鐵木兒 3 太平王 2 寧王 2 文官 知樞密院事 4 右丞相 2 太保 2 太師 2 武官 太尉 1 衛都指揮使 1 其他 明宗 8 中書平章政事 3 寧宗 3 崩 3 中宮 3 木耳 3 省部 2 朝會 2 目錄 0 1 2 3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 寧宗 沖聖嗣孝皇帝 ,諱懿璘質班 ,明宗 第二子也。母曰八不沙 皇后 ,乃蠻 真氏。初,武宗 有子二人,長明宗 ,次文宗。延祐中,明宗 封周王 ,出居朔漠。泰定之際,正統 遂偏。天曆元 年[1329],文宗入紹大統,內難既平,即遣使奉皇帝璽綬,北迎明宗 。明宗 崩 ,文宗復即皇帝位。明 宗 有子二人,長妥懽帖木耳 ,次即帝也。天曆二年[1330]二月乙巳,封帝為鄜王 。 至順三年[1334]八月己酉,文宗崩 于上都 ,皇后 導揚末命 ,申固讓初志,傳位於明宗 之子。時妥 懽帖木耳 出居靜江,帝以文宗眷愛之篤,留京師。太師太師 、太平王 、右丞相右丞相 燕鐵木兒 ,請立帝以 繼大統。於是遣使徵諸王會京師,中書百司政務,咸啟中宮 取進止。甲寅,中書省 臣奉中宮 旨, 預備大朝會 賞賜金銀幣帛等物。乙卯,燕鐵木兒 奉中宮 旨,賜駙馬 也不干 子歡忒哈赤、太太 尉尉 孛蘭奚 、句容郡王 荅鄰荅里、僉事僉事 小薛、阿麻剌台之子禿帖木兒 、公主 本荅里、諸王丑漢 妃公主 台忽都魯 、諸王卯澤妃公主 完者台 及公主 本荅里、徹里帖木兒 等金、銀、幣、鈔有 差。是月,渾源 、雲內二州隕霜殺禾。冀寧路 之陽曲 、河曲二縣及荊門州 皆旱。江水又溢。高郵 府 之寶應 、興化 二縣,德安府 之雲夢 、應城 二縣大雨,水。 九月丁丑,填星犯太微垣 左執法 。辛巳,修皇太后 儀仗。是夜地震 有聲來自北。是月,益都 路 之莒、沂二州,泰安州 之奉符縣 ,濟寧路 之魚臺 、豐縣 ,曹州 之楚丘縣 ,平江 、常 州 、鎮江 三路,松江府 、江陰州 ,中興路 之江陵縣 ,皆大水。河南府 之洛陽縣 旱。 號 號 主 名 號 名 主 政 號 號 主 礼 號 號 葬 號 食 主 葬 衙 主 葬 號 食 文 主 文 名 衙 地 衙 礼 名 衙 主 名 武 名 主 文 名 主 主 名 主 名 主 名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天 天 主 异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30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4 5 6 7 8 9 十月庚子,帝即位于大明殿,大赦天下,詔曰: 洪惟太祖 皇帝,啟闢疆 宇;世祖 皇帝,統一萬方;列聖相承,法度明著。我曲律皇帝入纂大統,修 舉庶政,動合成法,授大寶位于普顏篤皇帝以及格堅皇帝。曆數之歸,實當在我忽都 篤皇帝、扎牙篤 皇帝,而各播越遼遠。時則有若燕鐵木兒 ,建義效忠,戡平內難,以定邦國,協恭協恭 推戴扎牙篤皇 帝。登極 之始,即以讓兄之詔明告天下。隨奉璽紱,遠迓忽都 篤皇帝,朔方 言還,奄棄臣庶。扎牙 篤皇帝,荐正宸極 ,仁義之至,視民如傷,恩澤旁被,無間遠邇。顧育眇躬,尤篤慈愛。賓天之 日,皇后 傳顧命於太師太師 、太平王 、右丞相右丞相 、荅剌罕燕帖木兒 ,太保太保 、浚寧王 、知樞密院知樞密院 事事 伯顏 等,謂聖體彌留,益推固讓之初志,以宗社 之重,屬諸大兄忽都 篤皇帝之世嫡。乃遣使召 諸王宗親 ,以十月一日來會于大都,與宗王、大臣同奉遺詔。揆諸成憲 ,宜御神器。以至順三 年[1334]十月初四日,即皇帝位于大明殿。可大赦天下。自至順三年[1334]十月初四日昧爽以前,除謀反 大 逆、謀殺祖父母 父母、妻妾殺夫、奴婢殺主、謀故殺 人、但犯強盜、印造偽鈔、蠱毒 魘魅犯上者不 赦外,其餘一切罪犯,咸赦除之。 大都、上都 、興和三路,差稅免三年。腹裏 差發并其餘諸郡不納差發去處,稅糧十分為率,免二 分。江淮 以南,夏稅亦免二分。土木工役,除倉庫必合修理外,毋復創造,以紓民力。民間在前應有 逋欠差稅課程,盡行蠲免。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肅政廉訪司 官并內外三品以上正官,歲舉才堪守令者一人,申 達省部 ,先行錄用。如果稱職,舉官優加旌擢。一任之內,或犯贓私者,量其輕重黜罰。其不該原免 重囚,淹禁三年以上、疑不能決者,申達省部 ,詳讞釋放。學校農桑、孝義 貞節、科舉取士、國學貢 試,並依舊制。廣海、雲南 梗化之民,詔書到日,限六十日內出官,與免本罪,許以自新。 於戲!肆予沖人,託于天下臣民之上,任大守重,若涉淵冰。尚賴宗王大臣王大臣 、百司庶府,交修乃職, 思盡厥忠。嘉與億兆之民,共保承平之治。咨爾多方,體予至意!故茲詔示,想知悉。 辛丑,以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撤敦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中書右丞 撒迪為中書平章政事 ,宣政使宣政使 闊里吉思 為中 書右丞 ,中書平章政事 禿兒哈鐵木兒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乙巳,造皇太后 玉冊、玉寶。丁未,皇太 后 命作兩宮幄殿、車乘、供張。戊申,賞賚諸王金、幣,其數如文宗即位 之制。立徽政、中政二 院。己酉,太白犯斗宿。敕:「諸王、駙馬 、勳舊大臣及中書省 、樞密院 、御史臺 秩正二品,百 司庶府秩至一品者,闕門之內,得施繩床以坐,餘皆禁之。」庚戌,修郊祀法服。以宦者鐵古思、哈里 兀荅兒、黑狗 者、闊闊 出,並為中政院使中政院使 。辛亥,以江浙 歲比不登,其海運糧不及數,俟來歲補 運。壬子,定婦 人犯私鹽罪,著為令。甲寅,諸王不賽因 遣使貢塔里牙八十八斤、佩刀八十,賜鈔 三千三百錠。乙卯,以即位告祭南郊。丙辰,給宿衛 士、蒙古 、漢軍 三萬人禦寒衣。命江浙行 省 範銅造和寧宣聖廟祭器,凡百三十有五事。己未,告祭太廟。庚申,告祭社稷 。以伯顏 為徽政徽政 使使 ,依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浚寧王 、太保太保 、錄軍國重事錄軍國重事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提調提調 忠翊侍衛親軍都 指揮使司 事伯撒里 、右都威右都威 衛都指揮使衛都指揮使 常不蘭奚 ,並為徽政使徽政使 。賜諸妃后大朝會 賞賚有 差。甲子,以諸王忽剌台 貧乏,賜鈔五百錠。皇弟燕帖古思 受戒於西僧加兒麻哇。敕:「百官及宿 衛 士有只孫衣者,凡與宴饗,皆服以侍。其或質諸人者,罪之。」丙寅,楚丘 縣河 堤壞,發民丁 二千三百五十人修之。 號 名 亲 名 名 文 礼 名 地 名 主 文 主 文 名 文 主 文 名 礼 名 礼 名 法 亲 法 法 衙 地 地 文 衙 衙 衙 地 地 文 文 文 衙 衙 文 名 衙 衙 名 文 主 主 事 主 地 衙 衙 名 名 文 地 名 名 营 政 军 地 礼 名 文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营 名 文 武 名 文 礼 名 名 营 地 地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30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36 卷三十六 本紀第三十六 文宗五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順帝一→目錄 十一月己巳,詔翰林國史,集賢院 、奎章閣學士院 集議先皇帝廟號 、神主 、升祔武宗皇后 及改元 事。庚午,賜郯王徹徹 禿以海寧州 朐山 、贛榆 、沭陽 三縣。壬申,命郯王徹徹 禿鎮遼陽 。甲 戌,遣宿衛官宿衛官 阿察赤 以上皇太后 玉冊告祭南郊,中書平章政事 伯撒里 告祭太廟。戊寅,奉玉 冊、玉寶尊皇后 曰皇太后 。皇太后 御興聖殿受朝賀 。己卯,帝御大明殿受朝賀 。庚寅,賜諸王 寬徹幣帛各二千匹,以周其貧。左欽察衛 士饑,賑糧二月。壬辰,帝崩 ,年七歲。甲午,葬起輦谷, 從諸陵。明年六月己巳,明宗 長子妥懽帖木耳 即位。至元四年[1338]三月辛酉,諡曰沖聖嗣孝 ,廟 號 寧宗 。四月乙酉,祔于太廟。 衙 衙 礼 礼 主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地 文 名 主 衙 名 主 主 主 礼 礼 营 葬 號 食 號 礼 號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304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