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5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宋史
 013 / 496
 56 段 3675 字
 385 种 492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元]脫脫 等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仁宗四 014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神宗一→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宋史 /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本篇关键词
纪年 皇祐二年[1050] 1 嘉祐 1 寶元二年[1039] 1 治平元年[1064] 1 明道元年[1032] 1 景祐三年[1036] 1
地点 齊州 2 紫宸 2 福寧殿 2
人物 皇太后 9 濮安懿王 7 皇子 5 宗室 4 皇后 4 韓琦 3 呂誨 3 淮陽郡王 3
文官 宰臣 6 宰相 4 樞密使 2
武官 防禦使 2 衞將軍 1 副率 1
其他 契丹 11 仁宗 7 壽聖節 5 錄囚 5 教授 4 英宗 4 宗廟 3 社稷 3
目錄
0
1
2
3
4
5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英宗 體乾應曆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諱曙,濮安懿王 允讓 第十三子,母曰仙遊縣
君 任氏。明道元年[1032]正月三日生於宣平 坊第。初,王夢兩龍與日並墮,以衣承之。及帝生,赤光
滿室,或見黃龍游光中。四歲,仁宗 養於內。寶元二年[1039],豫王 生,乃歸濮邸。
帝天性篤孝,好讀書,不為燕嬉褻慢,服御儉素如儒者。每以朝服 見教授 ,曰:「師也,敢弗為
禮?」時吳王 宮教授 吳充 進宗室六箴 ,仁宗 付宗正宗正 ,帝書 之屏風 以自戒。
景祐三年[1036],賜名宗實,授左監門監門 衞率府副率副率 ,累遷右羽林軍大將軍右羽林軍大將軍 、宜州刺史宜州刺史 。皇祐二
年[1050],為右衞大將軍大將軍 、岳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
嘉祐中,宰相宰相 韓琦 等請建儲,仁宗 曰:「宗子 已有賢知可付者,卿等其勿憂。」時帝方服濮
王 喪。六年十月辛卯,起為秦州 防禦使防禦使 、知宗正寺 ,帝以終喪辭。奏四上,乃聽。喪終,復授
前命,又辭。七年八月,許罷宗正宗正 ,復為岳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戊寅,立為皇子 。癸未,改今名。帝聞詔
稱疾,益堅辭。詔同判大宗正事同判大宗正事 安國公 從古等往喻旨,即卧內起帝以入。甲辰,見清居殿。自是,
日再朝,或入侍禁侍禁 中。九月,遷齊州 防禦使防禦使 、鉅鹿郡公 。
號
號 主 名 名
主 地
號 主
衣 仕
主 仕 名 作 號 文 主 器
文 武 武 文
武 文
文 名 號 礼
主 地 武 衙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地 武 主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227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八年,仁宗 崩 。夏四月壬申朔,皇后 傳遺詔,命帝嗣皇帝位。百官入,哭盡哀。韓琦 宣遺制。帝
御東楹見百官。癸酉,大赦,賜百官爵一等,優賞諸軍,如乾興故事。遣王道恭 告哀于契丹 。帝欲亮
陰三年,命韓琦 攝冢宰冢宰 ,宰臣宰臣 不可,乃止。乙亥,帝不豫。遣韓贄 等告即位于契丹 。丙子,
尊皇后 曰皇太后 。己卯,詔請皇太后 同聽政。壬午,皇太后 御小殿垂簾,宰臣宰臣 覆奏事。乙酉,
作受命寶。丁亥,以皇子 右千牛右千牛 衞將軍衞將軍 仲鍼為安州 觀察使觀察使 、光國公 。
熒惑 自七年八月庚辰不見,命宰臣宰臣 祈禳,至是月己丑見于東方。
庚子,立京兆 郡君高氏為皇后 。五月戊午,以富弼 為樞密使樞密使 。戊辰,初御延和殿。以疾未平,
命宰臣宰臣 祈福于天地、宗廟 、社稷 及寺觀,又禱于岳瀆名山。六月辛卯,契丹 遣蕭福延等來祭
弔。
秋七月壬子,初御紫宸 殿。帝自六月癸酉不御殿,至是始見百官。癸亥,歲星晝見。乙丑,星大小
數百西流。戊辰,百官請大行皇帝謚于南郊。八月癸巳,以生日為壽聖節 。
九月辛亥,以光國公 仲鍼為忠武軍節度 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淮陽郡王 ,改名頊。戊午,
上仁宗 謚冊于福寧殿 。
冬十月甲午,葬仁宗 于永昭陵 。十一月丙午,祔于太廟。大風霾。己酉,減東西二京罪囚一等,免
山陵役戶及靈駕所過民租。辛亥,契丹 遣蕭素等來賀即位。
十二月己巳,初御邇英閣邇英閣 ,召侍臣講讀經史。乙亥,淮陽郡王 頊出閤。
是歲,于闐 、西南蕃來貢。
治平元年[1064]春正月丁酉朔,改元。戊戌,太白晝見。己亥,壽聖節 ,百官及契丹 使初上壽 于紫
宸 殿。甲寅,賞知唐州 趙尚寬 修溝堰、增戶口,進一官,賜錢二十萬。
三月壬寅,命修秦悼王冢,置守護官。戊午,錄囚 。辛酉,雨土 。
夏四月癸未,放宮女百三十五人。甲午,祈雨于相國天清寺、醴泉 觀。賜諸軍錢有差。
五月己亥,濬二股河。戊申,皇太后 還政。庚戌,初日御前後殿。壬子,詔:「皇太后 稱聖旨,
出入儀衞如章獻太后 故事。其有所須,內侍錄聖旨付有司,覆奏即行。」丙辰,上皇太后 宮殿名曰
慈壽。己未,熒惑 犯太微 上將。壬戌,以病愈,命宰臣宰臣 謝天地、宗廟 、社稷 及宮觀。
閏月戊辰,輔臣進爵一等。
六月己亥,以淮陽郡王 頊為潁王潁王 ,祁國公 顥為保寧軍節度 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東陽郡
王 ,鄠國公 頵為左衞上將軍上將軍 。增宗室 教授 。丁未,增同知大宗正事同知大宗正事 一員。辛亥,作睦
親、廣親宅廣親宅 。辛酉,太白晝見。壬戌,歲星晝見。
八月甲辰,錄周世宗 後。甲寅,太白入太微垣 。乙卯,遣兵部員外郎兵部員外郎 呂誨 等四人充賀契丹 太
后 生辰、正旦使,刑部郎中刑部郎中 章岷 等四人充賀契丹主 生辰、正旦使。丙辰,內侍都知都知 任守忠 坐
不法,貶保信軍節度副使軍節度副使 ,蘄州 安置。丁巳,以上供米三萬石振宿、亳二州水災戶。
九月丁卯,復武舉武舉 。庚午,詔夏國 精擇使人,戒勵毋紊彝章。
冬十月丙申,詔中外近臣、監司 舉治行素著可備升擢者二人。
十一月乙亥,科陝西 戶三丁之一,刺以為義勇 軍,凡十三萬八千四百六十五人,各賜錢二千。諫
官司馬光 累上疏諫之,不允。戊寅,復內侍養子令。
號 葬 主 名
名 政
名 文 文 名 政
主 主 主 主 文
主 文 武 地 文 主
天 文
地 主 名 文
文 礼 礼 政
处
礼
主 地 文 主
號 处
號 处
政
文 主
政
礼 政 礼
处 地 名
法 异
地
主 主
主 主
天 天 文 礼 礼
主 文 主 地 文
主 主 武 亲 仕 文
文
號 天 文 名 政
主 文 名 主 文 名
武 地
武 政
衙
地 军
名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227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十二月乙巳,雨土 。丙辰,契丹 遣耶律烈等來賀壽聖節 ,蕭禧等來賀明年正旦。
是歲,畿內 、宋亳陳許汝蔡唐潁 曹濮濟單濠泗廬壽楚杭宣洪鄂施渝州 、光化 高郵軍 大水,遣使
行視,疏治振恤,蠲其賦租。西蕃瞎氊子瞎欺米征內附。
二年春正月甲戌,振蔡州 。
二月甲辰,大風,晝冥。丁未,錄囚 。是月,賜禮部 奏名進士 、明經 諸科 及第 出身三百六
十一人。
三月己巳,班明天曆 。
夏四月戊戌,詔議崇奉濮安懿王 典禮。辛丑,詔監司 、知州知州 歲薦吏毋徒充數。丙午,奉安仁
宗 御容于景靈宮。丁未,白氣 起西方。
五月癸亥,詔以綜核名實勵臣 下。丙子,詔:自今皇子 及宗室 屬卑者,勿授以檢校 師傅官。乙
酉,詔:宗室 封王者子孫襲爵 。
六月壬辰,錄囚 。己酉,詔尚書集 三省 、御史臺 議奉濮安懿王 典禮。甲寅,罷尚書省 集
議,令有司博求典故,務在合經。詔遣官與契丹 定疆界。
秋七月癸亥,富弼 罷。丙寅,詔減乘輿服御。丙子,放宮女百八十人。丁丑,太白晝見。己卯,羣
臣五上尊號 ,不允。庚辰,張昪 罷,以文彥博 為樞密使樞密使 。
八月庚寅,京師大雨,水。癸巳,賜被水諸軍米,遣官視軍民水死者千五百八十人,賜其家緡錢,葬
祭其無主者。乙未,以雨災詔責躬乞言。初,學士學士 草詔曰:「執政大臣,其惕思天變。」帝書 其後
曰:「雨災專以戒朕不德,可更曰『協德交修』。」己亥,以水災罷開樂宴。壬子,以工部郎中工部郎中 蔡
抗 等充賀契丹生辰使賀契丹生辰使 ,侍御史侍御史 趙鼎 等充賀契丹正旦使賀契丹正旦使 。乙卯,減袞冕 制度。丙辰,陝西 置
壯城兵。
九月壬戌,雨,罷大宴。己巳,以災異風俗策制舉人 。壬午,太白犯南斗。乙酉,以久雨 ,遣使
祈于岳瀆名山大川。
冬十月乙巳,雨木冰。
十一月庚午,朝饗景靈宮。辛未,饗太廟。壬申,有事南郊,大赦。上皇太后 冊。冊皇后 。以齊
州 為興德軍節度 。辛巳,加恩百官。
十二月辛亥,太白晝見。
是歲,蔣、波、繡、雲、龍賜等州來貢。
三年春正月丙辰朔,契丹 遣使耶律仲達等來賀正旦。戊午,契丹 遣使蕭惟輔等來賀壽聖節 。丙
寅,幸降聖院,謁神御殿。癸酉,契丹 改國號為遼。己卯,溫州 火,燒民屋萬四千間,死者五千
人。丁丑,皇太后 下書中書門下中書門下 :「封濮安懿王 宜如前代故事,王夫人 王氏 、韓氏、任氏,
皇帝可稱親。尊濮安懿王 為皇,夫人為后。」詔遵慈訓;以塋為園,置守衞吏,即園立廟 ,俾王子
孫主祠事,如皇太后 旨。辛巳,詔臣民避濮安懿王 諱,以王子宗懿 為濮國公 。壬午,黜御御
史史 呂誨 、范純仁 、呂大防 。
二月乙酉朔,白虹貫日 。
异 政 礼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法 衙 仕 仕 仕 仕
作
名 衙 文
號 异
名 主 亲 仕
亲 仕
法 作 衙 衙 名 衙
政
名
礼 名 名 文
文 主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衣 地
仕 然
主 主
地 地
政 政 礼
政 地
主 文 名 名 名
名 礼
主 名 名 主
文 名 名 名
词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227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籍海淘浪是什么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仁宗四 014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神宗一→目錄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三月庚申,彗星 晨見于室。辛酉,黜諫官傅堯俞 、御史御史 趙鼎 趙瞻 。戊辰,上親錄囚 。庚午,
以彗避正殿,減膳。辛未,以黜呂誨 等詔內外。癸酉,以災異責躬,詔轉運使轉運使 察獄訟 、調役利病大
者以聞。辛巳,彗晨見于昴,如太白,長丈有五尺。壬午,孛于畢,如月。
夏四月丙午,詔有司察所部左道、淫祀及賊殺善良不奉令者,罪毋赦。
五月甲子,罷知雜御史知雜御史 、觀察使觀察使 以上歲舉人 。乙丑,彗至張而沒。戊辰,謂宰相宰相 曰:「朕欲與
公等日論治道,中書常務有定制者,付有司行之。」
六月己酉,錄囚 。
秋七月乙丑,進濮王 子孫及魯王 孫爵一等。
八月庚子,遣傅卞 等賀遼主生辰,張師顏 等賀正旦。
九月壬子朔,日有食之。癸亥,定待制待制 、諫官、朝官少卿少卿 郎中郎中 遷選歲月補員格。庚辰,禁妃
嬪 、公主 以下薦服親之夫。
冬十月壬午朔,以仙遊縣君 任氏墳域為園。乙酉,詔兩日一御邇英閣邇英閣 。丁亥,詔禮部 三歲一貢
舉 。甲午,詔宰臣宰臣 、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舉才行士可試館職者各五人。
十一月戊午,帝不豫,禱于大慶殿。己未,宰相宰相 始奏事。辛酉,降天下囚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十二月乙未,宰相宰相 祈于天地、宗廟 、社稷 。壬寅,立潁王潁王 頊為皇太子 。癸卯,大赦。賜文武
官子為父後者勳一轉。遼遣蕭靖等來賀正旦、壽聖節 。
是歲,遣使以違約數寇責夏國 ,諒祚 獻方物謝罪。
四年春正月庚戌朔,羣臣上尊號 曰體乾膺曆文武聖孝皇帝 。降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大風
霾。辛亥,蠲京師逋麴錢。丁巳,帝崩 于福寧殿 ,壽三十六。謚曰憲文 肅武宣 孝皇帝 ,廟
號 英宗 。
帝自居睦親宅睦親宅 ,孝德著聞。濮安懿王 薨 ,以所服玩物分諸子,帝所得悉以與王府舊人既葬而辭去
者。宗室 有假金帶而以銅帶歸,主吏以告,帝曰:「真吾帶也。」受之。命殿侍殿侍 鬻犀帶,直錢三十
萬,亡之,帝亦不問。
初辭皇子 ,請潭王 宮教授 周孟陽 作奏,孟陽有所勸戒,即謝而拜之。奏十餘不允,始就召,戒舍舍
人人 曰:「謹守吾舍,上有適嗣,吾歸矣。」既為皇子 ,慎靜恭默 ,無所猷為,而天下陰知其有聖
德。即位,每命近臣,必以官而不以名,大臣從容以為言,帝曰:「朕雖宮中命小臣,亦未嘗以名也。
」
一日,語神宗 曰:「國家舊制,士大夫士大夫 之子有尚帝女,皆升行以避舅姑 之尊,義甚無謂。朕嘗思
此,寤寐不平,豈可以富貴之故,屈人倫長幼之序也?可詔有司革之。」會疾不果,神宗 述其事焉。
贊曰:昔人有言,天之所命,人不能違,信哉!英宗 以明哲之資,膺繼統之命,執心固讓,若將終
身,而卒踐帝位,豈非天命乎?及其臨政,臣下有奏,必問朝廷故事與古治所宜,每有裁決,皆出羣臣
意表。雖以疾疢不克大有所為,然使百世之下,欽仰高風,詠歎至德,何其盛 也!彼隋晉王 廣、
唐魏王 泰窺覦神器,矯揉奪嫡,遂啟禍原,誠何心哉!誠何心哉!
天 名 文 名 名 法
名 武 法
文 文 仕 文
法
主 主
名 名
文 文 文
主 主
主 文 衙
仕 文 文
文
文 礼 礼 文 主
礼
政 名
礼 號
葬 处 名 地 號
礼 號
文 名 葬
亲 文
主 主 仕 名
文 主 名
號 文 亲
號
號
名 主
主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227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
「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
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227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helloiac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helloiac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helloiac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helloiac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helloiac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helloiac
 
南齊書 04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
南齊書 04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南齊書 04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
南齊書 04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helloiac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helloiac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helloiac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helloiac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helloiac
 
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
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
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helloiac
 
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helloiac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helloiac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helloiac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helloiac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helloiac
 

What's hot (20)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宋史 102 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吉禮五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遼史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舊唐書 020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宣宗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南齊書 04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
南齊書 04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南齊書 04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
南齊書 04 卷四 本紀第四 鬱林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
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
遼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
 
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明史 284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宋書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Similar to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helloiac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helloiac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helloiac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helloiac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helloiac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helloiac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helloiac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helloiac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helloiac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helloiac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helloiac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helloiac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helloiac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helloiac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helloiac
 

Similar to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20)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北史 003 卷三 魏本紀第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宋史 468 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宋史 123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凶禮二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明史 022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宋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魏書 011 卷九 肅宗紀第九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helloiac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helloiac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 109 志第九 祭祀下
 

宋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 1. 文档信息  宋史  013 / 496  56 段 3675 字  385 种 492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十三 英宗 宋史 013 卷十三 [元]脫脫 等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仁宗四 014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神宗一→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宋史 /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本篇关键词 纪年 皇祐二年[1050] 1 嘉祐 1 寶元二年[1039] 1 治平元年[1064] 1 明道元年[1032] 1 景祐三年[1036] 1 地点 齊州 2 紫宸 2 福寧殿 2 人物 皇太后 9 濮安懿王 7 皇子 5 宗室 4 皇后 4 韓琦 3 呂誨 3 淮陽郡王 3 文官 宰臣 6 宰相 4 樞密使 2 武官 防禦使 2 衞將軍 1 副率 1 其他 契丹 11 仁宗 7 壽聖節 5 錄囚 5 教授 4 英宗 4 宗廟 3 社稷 3 目錄 0 1 2 3 4 5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英宗 體乾應曆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諱曙,濮安懿王 允讓 第十三子,母曰仙遊縣 君 任氏。明道元年[1032]正月三日生於宣平 坊第。初,王夢兩龍與日並墮,以衣承之。及帝生,赤光 滿室,或見黃龍游光中。四歲,仁宗 養於內。寶元二年[1039],豫王 生,乃歸濮邸。 帝天性篤孝,好讀書,不為燕嬉褻慢,服御儉素如儒者。每以朝服 見教授 ,曰:「師也,敢弗為 禮?」時吳王 宮教授 吳充 進宗室六箴 ,仁宗 付宗正宗正 ,帝書 之屏風 以自戒。 景祐三年[1036],賜名宗實,授左監門監門 衞率府副率副率 ,累遷右羽林軍大將軍右羽林軍大將軍 、宜州刺史宜州刺史 。皇祐二 年[1050],為右衞大將軍大將軍 、岳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 嘉祐中,宰相宰相 韓琦 等請建儲,仁宗 曰:「宗子 已有賢知可付者,卿等其勿憂。」時帝方服濮 王 喪。六年十月辛卯,起為秦州 防禦使防禦使 、知宗正寺 ,帝以終喪辭。奏四上,乃聽。喪終,復授 前命,又辭。七年八月,許罷宗正宗正 ,復為岳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戊寅,立為皇子 。癸未,改今名。帝聞詔 稱疾,益堅辭。詔同判大宗正事同判大宗正事 安國公 從古等往喻旨,即卧內起帝以入。甲辰,見清居殿。自是, 日再朝,或入侍禁侍禁 中。九月,遷齊州 防禦使防禦使 、鉅鹿郡公 。 號 號 主 名 名 主 地 號 主 衣 仕 主 仕 名 作 號 文 主 器 文 武 武 文 武 文 文 名 號 礼 主 地 武 衙 文 文 主 文 主 文 地 武 主 1 / 5 https://taolang.club/doc/227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八年,仁宗 崩 。夏四月壬申朔,皇后 傳遺詔,命帝嗣皇帝位。百官入,哭盡哀。韓琦 宣遺制。帝 御東楹見百官。癸酉,大赦,賜百官爵一等,優賞諸軍,如乾興故事。遣王道恭 告哀于契丹 。帝欲亮 陰三年,命韓琦 攝冢宰冢宰 ,宰臣宰臣 不可,乃止。乙亥,帝不豫。遣韓贄 等告即位于契丹 。丙子, 尊皇后 曰皇太后 。己卯,詔請皇太后 同聽政。壬午,皇太后 御小殿垂簾,宰臣宰臣 覆奏事。乙酉, 作受命寶。丁亥,以皇子 右千牛右千牛 衞將軍衞將軍 仲鍼為安州 觀察使觀察使 、光國公 。 熒惑 自七年八月庚辰不見,命宰臣宰臣 祈禳,至是月己丑見于東方。 庚子,立京兆 郡君高氏為皇后 。五月戊午,以富弼 為樞密使樞密使 。戊辰,初御延和殿。以疾未平, 命宰臣宰臣 祈福于天地、宗廟 、社稷 及寺觀,又禱于岳瀆名山。六月辛卯,契丹 遣蕭福延等來祭 弔。 秋七月壬子,初御紫宸 殿。帝自六月癸酉不御殿,至是始見百官。癸亥,歲星晝見。乙丑,星大小 數百西流。戊辰,百官請大行皇帝謚于南郊。八月癸巳,以生日為壽聖節 。 九月辛亥,以光國公 仲鍼為忠武軍節度 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淮陽郡王 ,改名頊。戊午, 上仁宗 謚冊于福寧殿 。 冬十月甲午,葬仁宗 于永昭陵 。十一月丙午,祔于太廟。大風霾。己酉,減東西二京罪囚一等,免 山陵役戶及靈駕所過民租。辛亥,契丹 遣蕭素等來賀即位。 十二月己巳,初御邇英閣邇英閣 ,召侍臣講讀經史。乙亥,淮陽郡王 頊出閤。 是歲,于闐 、西南蕃來貢。 治平元年[1064]春正月丁酉朔,改元。戊戌,太白晝見。己亥,壽聖節 ,百官及契丹 使初上壽 于紫 宸 殿。甲寅,賞知唐州 趙尚寬 修溝堰、增戶口,進一官,賜錢二十萬。 三月壬寅,命修秦悼王冢,置守護官。戊午,錄囚 。辛酉,雨土 。 夏四月癸未,放宮女百三十五人。甲午,祈雨于相國天清寺、醴泉 觀。賜諸軍錢有差。 五月己亥,濬二股河。戊申,皇太后 還政。庚戌,初日御前後殿。壬子,詔:「皇太后 稱聖旨, 出入儀衞如章獻太后 故事。其有所須,內侍錄聖旨付有司,覆奏即行。」丙辰,上皇太后 宮殿名曰 慈壽。己未,熒惑 犯太微 上將。壬戌,以病愈,命宰臣宰臣 謝天地、宗廟 、社稷 及宮觀。 閏月戊辰,輔臣進爵一等。 六月己亥,以淮陽郡王 頊為潁王潁王 ,祁國公 顥為保寧軍節度 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東陽郡 王 ,鄠國公 頵為左衞上將軍上將軍 。增宗室 教授 。丁未,增同知大宗正事同知大宗正事 一員。辛亥,作睦 親、廣親宅廣親宅 。辛酉,太白晝見。壬戌,歲星晝見。 八月甲辰,錄周世宗 後。甲寅,太白入太微垣 。乙卯,遣兵部員外郎兵部員外郎 呂誨 等四人充賀契丹 太 后 生辰、正旦使,刑部郎中刑部郎中 章岷 等四人充賀契丹主 生辰、正旦使。丙辰,內侍都知都知 任守忠 坐 不法,貶保信軍節度副使軍節度副使 ,蘄州 安置。丁巳,以上供米三萬石振宿、亳二州水災戶。 九月丁卯,復武舉武舉 。庚午,詔夏國 精擇使人,戒勵毋紊彝章。 冬十月丙申,詔中外近臣、監司 舉治行素著可備升擢者二人。 十一月乙亥,科陝西 戶三丁之一,刺以為義勇 軍,凡十三萬八千四百六十五人,各賜錢二千。諫 官司馬光 累上疏諫之,不允。戊寅,復內侍養子令。 號 葬 主 名 名 政 名 文 文 名 政 主 主 主 主 文 主 文 武 地 文 主 天 文 地 主 名 文 文 礼 礼 政 处 礼 主 地 文 主 號 处 號 处 政 文 主 政 礼 政 礼 处 地 名 法 异 地 主 主 主 主 天 天 文 礼 礼 主 文 主 地 文 主 主 武 亲 仕 文 文 號 天 文 名 政 主 文 名 主 文 名 武 地 武 政 衙 地 军 名 2 / 5 https://taolang.club/doc/227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十二月乙巳,雨土 。丙辰,契丹 遣耶律烈等來賀壽聖節 ,蕭禧等來賀明年正旦。 是歲,畿內 、宋亳陳許汝蔡唐潁 曹濮濟單濠泗廬壽楚杭宣洪鄂施渝州 、光化 高郵軍 大水,遣使 行視,疏治振恤,蠲其賦租。西蕃瞎氊子瞎欺米征內附。 二年春正月甲戌,振蔡州 。 二月甲辰,大風,晝冥。丁未,錄囚 。是月,賜禮部 奏名進士 、明經 諸科 及第 出身三百六 十一人。 三月己巳,班明天曆 。 夏四月戊戌,詔議崇奉濮安懿王 典禮。辛丑,詔監司 、知州知州 歲薦吏毋徒充數。丙午,奉安仁 宗 御容于景靈宮。丁未,白氣 起西方。 五月癸亥,詔以綜核名實勵臣 下。丙子,詔:自今皇子 及宗室 屬卑者,勿授以檢校 師傅官。乙 酉,詔:宗室 封王者子孫襲爵 。 六月壬辰,錄囚 。己酉,詔尚書集 三省 、御史臺 議奉濮安懿王 典禮。甲寅,罷尚書省 集 議,令有司博求典故,務在合經。詔遣官與契丹 定疆界。 秋七月癸亥,富弼 罷。丙寅,詔減乘輿服御。丙子,放宮女百八十人。丁丑,太白晝見。己卯,羣 臣五上尊號 ,不允。庚辰,張昪 罷,以文彥博 為樞密使樞密使 。 八月庚寅,京師大雨,水。癸巳,賜被水諸軍米,遣官視軍民水死者千五百八十人,賜其家緡錢,葬 祭其無主者。乙未,以雨災詔責躬乞言。初,學士學士 草詔曰:「執政大臣,其惕思天變。」帝書 其後 曰:「雨災專以戒朕不德,可更曰『協德交修』。」己亥,以水災罷開樂宴。壬子,以工部郎中工部郎中 蔡 抗 等充賀契丹生辰使賀契丹生辰使 ,侍御史侍御史 趙鼎 等充賀契丹正旦使賀契丹正旦使 。乙卯,減袞冕 制度。丙辰,陝西 置 壯城兵。 九月壬戌,雨,罷大宴。己巳,以災異風俗策制舉人 。壬午,太白犯南斗。乙酉,以久雨 ,遣使 祈于岳瀆名山大川。 冬十月乙巳,雨木冰。 十一月庚午,朝饗景靈宮。辛未,饗太廟。壬申,有事南郊,大赦。上皇太后 冊。冊皇后 。以齊 州 為興德軍節度 。辛巳,加恩百官。 十二月辛亥,太白晝見。 是歲,蔣、波、繡、雲、龍賜等州來貢。 三年春正月丙辰朔,契丹 遣使耶律仲達等來賀正旦。戊午,契丹 遣使蕭惟輔等來賀壽聖節 。丙 寅,幸降聖院,謁神御殿。癸酉,契丹 改國號為遼。己卯,溫州 火,燒民屋萬四千間,死者五千 人。丁丑,皇太后 下書中書門下中書門下 :「封濮安懿王 宜如前代故事,王夫人 王氏 、韓氏、任氏, 皇帝可稱親。尊濮安懿王 為皇,夫人為后。」詔遵慈訓;以塋為園,置守衞吏,即園立廟 ,俾王子 孫主祠事,如皇太后 旨。辛巳,詔臣民避濮安懿王 諱,以王子宗懿 為濮國公 。壬午,黜御御 史史 呂誨 、范純仁 、呂大防 。 二月乙酉朔,白虹貫日 。 异 政 礼 地 名 地 地 地 地 法 衙 仕 仕 仕 仕 作 名 衙 文 號 异 名 主 亲 仕 亲 仕 法 作 衙 衙 名 衙 政 名 礼 名 名 文 文 主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衣 地 仕 然 主 主 地 地 政 政 礼 政 地 主 文 名 名 名 名 礼 主 名 名 主 文 名 名 名 词 3 / 5 https://taolang.club/doc/227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 籍海淘浪是什么 ←012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仁宗四 014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神宗一→目錄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三月庚申,彗星 晨見于室。辛酉,黜諫官傅堯俞 、御史御史 趙鼎 趙瞻 。戊辰,上親錄囚 。庚午, 以彗避正殿,減膳。辛未,以黜呂誨 等詔內外。癸酉,以災異責躬,詔轉運使轉運使 察獄訟 、調役利病大 者以聞。辛巳,彗晨見于昴,如太白,長丈有五尺。壬午,孛于畢,如月。 夏四月丙午,詔有司察所部左道、淫祀及賊殺善良不奉令者,罪毋赦。 五月甲子,罷知雜御史知雜御史 、觀察使觀察使 以上歲舉人 。乙丑,彗至張而沒。戊辰,謂宰相宰相 曰:「朕欲與 公等日論治道,中書常務有定制者,付有司行之。」 六月己酉,錄囚 。 秋七月乙丑,進濮王 子孫及魯王 孫爵一等。 八月庚子,遣傅卞 等賀遼主生辰,張師顏 等賀正旦。 九月壬子朔,日有食之。癸亥,定待制待制 、諫官、朝官少卿少卿 郎中郎中 遷選歲月補員格。庚辰,禁妃 嬪 、公主 以下薦服親之夫。 冬十月壬午朔,以仙遊縣君 任氏墳域為園。乙酉,詔兩日一御邇英閣邇英閣 。丁亥,詔禮部 三歲一貢 舉 。甲午,詔宰臣宰臣 、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舉才行士可試館職者各五人。 十一月戊午,帝不豫,禱于大慶殿。己未,宰相宰相 始奏事。辛酉,降天下囚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十二月乙未,宰相宰相 祈于天地、宗廟 、社稷 。壬寅,立潁王潁王 頊為皇太子 。癸卯,大赦。賜文武 官子為父後者勳一轉。遼遣蕭靖等來賀正旦、壽聖節 。 是歲,遣使以違約數寇責夏國 ,諒祚 獻方物謝罪。 四年春正月庚戌朔,羣臣上尊號 曰體乾膺曆文武聖孝皇帝 。降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大風 霾。辛亥,蠲京師逋麴錢。丁巳,帝崩 于福寧殿 ,壽三十六。謚曰憲文 肅武宣 孝皇帝 ,廟 號 英宗 。 帝自居睦親宅睦親宅 ,孝德著聞。濮安懿王 薨 ,以所服玩物分諸子,帝所得悉以與王府舊人既葬而辭去 者。宗室 有假金帶而以銅帶歸,主吏以告,帝曰:「真吾帶也。」受之。命殿侍殿侍 鬻犀帶,直錢三十 萬,亡之,帝亦不問。 初辭皇子 ,請潭王 宮教授 周孟陽 作奏,孟陽有所勸戒,即謝而拜之。奏十餘不允,始就召,戒舍舍 人人 曰:「謹守吾舍,上有適嗣,吾歸矣。」既為皇子 ,慎靜恭默 ,無所猷為,而天下陰知其有聖 德。即位,每命近臣,必以官而不以名,大臣從容以為言,帝曰:「朕雖宮中命小臣,亦未嘗以名也。 」 一日,語神宗 曰:「國家舊制,士大夫士大夫 之子有尚帝女,皆升行以避舅姑 之尊,義甚無謂。朕嘗思 此,寤寐不平,豈可以富貴之故,屈人倫長幼之序也?可詔有司革之。」會疾不果,神宗 述其事焉。 贊曰:昔人有言,天之所命,人不能違,信哉!英宗 以明哲之資,膺繼統之命,執心固讓,若將終 身,而卒踐帝位,豈非天命乎?及其臨政,臣下有奏,必問朝廷故事與古治所宜,每有裁決,皆出羣臣 意表。雖以疾疢不克大有所為,然使百世之下,欽仰高風,詠歎至德,何其盛 也!彼隋晉王 廣、 唐魏王 泰窺覦神器,矯揉奪嫡,遂啟禍原,誠何心哉!誠何心哉! 天 名 文 名 名 法 名 武 法 文 文 仕 文 法 主 主 名 名 文 文 文 主 主 主 文 衙 仕 文 文 文 文 礼 礼 文 主 礼 政 名 礼 號 葬 处 名 地 號 礼 號 文 名 葬 亲 文 主 主 仕 名 文 主 名 號 文 亲 號 號 名 主 主 4 / 5 https://taolang.club/doc/227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 「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 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5 / 5 https://taolang.club/doc/227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