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6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明史
 167 / 332
 24 段 5081 字
 345 种 525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五十五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清]張廷玉 等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明史 /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正統元年[1436] 3 成化 3 正統十年[1436] 2 正統 2 景泰 1 宣德二年[1427] 1
正統三年[1438] 1 正統六年[1441] 1
地点 大同 6 南京 5 宣府 4
人物 也先 16 鄺埜 6 王佐 5 袁彬 4 丁鉉 4 張益 4 王振 3 哈銘 3
文官 御史 7 大理評事 6 尚書 6 中官 4 中書舍人 3
武官 守備 2 指揮使 2 教官 1
其他 進士 23 景帝 6 英宗 5
目錄
0
1
2
3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 第五十五
曹鼐 張益 鄺埜 王佐 丁鉉 等 孫祥 謝澤 袁彬 哈銘 袁敏
曹鼐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338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
5
6
7
曹鼐 ,字萬鍾 ,寧晉 人。少伉爽有大志,事繼母 以孝聞。宣德初,由鄉舉授代州 訓導訓導 ,願授別
職,改太和 縣典史縣典史 。七年督工匠至京師,疏乞入試,復中順天 鄉試。明年舉進士 一甲第一,賜宴禮
部 。進士 宴禮部 ,自鼐始。入翰林,為修撰修撰 。正統元年[1436]充經筵講官充經筵講官 。宣宗實錄 成,進侍侍
講講 ,錫三 品章服。五年,以楊榮 、楊士奇 薦,入直文淵 閣,參預機務。鼐為人內剛外和,通達政
體。榮既歿,士奇 常病不視事,閣務多決於鼐。帝以為賢,進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十年進吏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 兼學學
士士 。十四年七月,也先 入寇,中官中官 王振 挾帝親征 。朝臣交章諫,不聽,鼐與張益 以閣臣扈從。
未至大同 ,士卒已乏糧,宋瑛 、朱冕 全軍沒,諸臣請班師。振不許,趣諸軍進。大將朱勇 膝行聽
命,尚書尚書 鄺埜 、王佐 跪草中,至暮不得請。欽天監正欽天監正 彭德清 言天象示警,若前,恐危乘輿。振詈
曰:「爾何知!若有此,亦天命也。」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繫天下安危,豈可輕進?」振終不
從。前驅前驅 敗報踵至,始懼,欲還。定襄侯 郭登 言於鼐、益曰:「自此趨紫荊,裁四十餘里,駕宜從
紫荊入。」振欲邀帝至蔚州 幸其第,不聽,復折而東,趨居庸。八月辛酉次土木。地高,掘地二丈不及
水。瓦剌 大至,據南河。明日佯却,且遣使通和。帝召鼐草詔答之。振遽令移營就水,行亂。寇騎蹂陣
入,帝突圍 不得出,擁以去。鼐、益等俱及於難。景帝 立,贈鼐少傅少傅 、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文淵閣大學文淵閣大學
士士 ,諡文襄,官其子恩大理評事大理評事 。英宗 復位,加贈太傅太傅 ,改諡文忠 ,復官其孫榮錦衣百戶。鼐弟
鼎進士 ,歷吏科都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 。
張益
張益 ,字士謙 ,江寧 人。永樂十三年[1415]進士 。由庶吉士庶吉士 授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改大理評事大理評事 。與
修宣宗實錄 成,改修撰修撰 。博學強記,詩文操筆立就,三楊雅重之。尋進侍讀學士侍讀學士 。正統十四
年[1449]入文淵 閣。未三月,遽蒙難以歿。景帝 立,贈學士學士 ,諡文僖 。曾孫 琮進士 。嘉靖初歷
官南京 右都御史右都御史 。
鄺埜
名 名 地 亲 地 文
地 文 地 仕
衙 仕 衙 文 文 作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名 军 名
地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地
武 主 名
地
政
军 號 文 文
文 文 號 文 名
仕 文
名
名 名 地 仕 文 文 文
作 文 文
名 號 文 名 亲 仕
地 文
名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338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8
9
10
11
12
鄺埜 ,字孟質 ,宜章 人。永樂九年[1411]進士 。授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成祖 在北京 ,或奏南京 鈔法為
豪民沮壞,帝遣埜廉視。衆謂將起大獄,埜執一二市豪歸,奏曰:「市人聞令震懼,鈔法通矣。」事遂
已。倭犯遼東 ,戍守失律者百餘人,皆應死。命埜按問 ,具言可矜 狀,帝為宥之。營造北京 ,執役
者鉅萬,命埜稽省,病者多不死。十六年有言秦民羣聚謀不軌者,擢埜陝西 按察副使按察副使 ,敕以便宜調兵
勦捕。埜白其誣,詔誅妄言者。宣德四年[1429]振關中 饑。在陝久,刑政清簡。父憂服除,擢應天 府府
尹尹 。蠲苛急政,市征田稅皆酌其平。正統元年[1436]進兵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 。明年,尚書尚書 王驥 出督軍督軍 ,埜獨
任部事。時邊陲多警,將帥乏人,埜請令中外博舉謀略材武士,以備任使。六年,山東災。埜請寬民間孳
牧馬賠償之令,以甦其力。十年進尚書尚書 。舊例諸衞自百戶以下當代者,必就試京師;道遠無資者,終身
不得代。埜請就令各都司試之,人以為便。瓦剌 也先 勢盛,埜請為備,又與廷臣 議上方略,請增大
同 兵,擇智謀大臣巡視西北邊務。尋又請罷京營 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備緩急。時不能用。也先 入
寇,王振 主親征 ,不與外廷議可否。詔下,埜上疏言:「也先 入犯,一邊將邊將 足制之。陛下 為宗廟
社稷 主,奈何不自重。」不聽。既扈駕出關,力請回鑾。振怒,令與戶部尚書戶部尚書 王佐 皆隨大營。埜墜
馬幾殆,或勸留懷來城就醫。埜曰:「至尊在行,敢託疾自便乎?」車駕次宣府 ,朱勇 敗沒。埜請疾
驅入關,嚴兵為殿。不報。又詣行在申請。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為社
稷 生靈言,何懼?」振叱左右扶出。埜與佐對泣帳中。明日,師覆,埜死,年六十五。埜為人勤廉端
謹,性至孝。父子輔 為句容 教官教官 ,教埜甚嚴。埜在陝久,思一見父,乃謀聘父為鄉試考官鄉試考官 。父怒
曰:「子居憲司 ,而父為考官考官 ,何以防閑?」馳書責之。埜又嘗寄父褐,復貽書責曰:「汝掌刑
名 ,當洗冤釋滯,以無忝任使,何從得此褐,乃以污我。」封還之。埜奉書跪誦,泣受教。景泰初,贈
埜少保少保 ,官其子儀 為主事主事 。成化初,諡忠肅。
王佐
王佐 ,海豐 人。永樂中舉於鄉。卒業太學 ,以學行聞,擢吏科給事中吏科給事中 。器宇凝重,奏對 詳雅,
為宣宗 所簡注。宣德二年[1427]超拜戶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 。以太倉 、臨清 、德州 、淮、徐諸倉諸倉 多積弊,
敕佐巡視。平江伯 陳瑄 言,漕卒十二萬人,歲漕艱苦,乞僉南方民如軍數,更番轉運。詔佐就瑄
及黃福 議之。佐還奏,東南民力已困,議遂寢。受命治通州 至直沽河道 。已,赴宣府 議屯田 事
宜。英宗 初立,出鎮河南 。奏言軍衞收納稅糧,奸弊百出,請變其制。廷議自邊衞外,皆改隸有
司。尋召還,命督理甘肅軍餉。正統元年[1436]理長蘆 鹽課,三年提督提督 京師及通州 倉場,所至事無
不辦。六年,尚書尚書 劉中敷 得罪,召理部事,尋進尚書尚書 。十一年承詔訊安鄉伯 張安兄弟爭祿事,坐
與法司 相諉,被劾下吏,獲釋。時軍旅四出,耗費動以鉅萬,府庫空虛。佐從容調劑,節縮有方。
在戶部 久,不為赫赫名,而寬厚有度,政務糺紛,未嘗廢學,人稱其君子。土木之變 ,與鄺
埜 、丁鉉 、王永和 、鄧棨 同死難 。贈少保少保 ,官其子道戶部主事戶部主事 。成化初,諡忠簡。
丁鉉
丁鉉 ,字用濟 ,豐城 人。永樂中進士 。授太常博士太常博士 。歷工、刑、吏三部員外郎部員外郎 ,進刑部郎刑部郎
中中 。正統三年[1438]超拜刑部侍郎刑部侍郎 。九年出理四川 茶課,奏減其常數,以俟豐歲。振饑江、淮及山
東、河南 ,民咸賴之。平居恂恂若 無能,臨事悉治辦。從征歿,贈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官其子琥大理評大理評
事事 。後諡襄愍 。
王永和 ,字以正 ,崑山 人。少至孝。父病伏枕十八年,侍湯藥無少懈。永樂中舉於鄉,歷嚴州 、
饒州訓導州訓導 。以蹇義 薦,為兵科給事中兵科給事中 。嘗劾都督都督 王彧 鎮薊州 縱寇,及錦衣馬順不法事。持節
冊韓世子 妃,糺中官中官 蹇傲罪。以勁直聞。正統六年[1441]進都給事中都給事中 。八年擢工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 。從征
歿,贈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官其子汝賢 大理評事大理評事 。後諡襄敏 。
名 名 地 仕 文 號 地 地
地 法 法 地
地 文
地 地
文 文 文 名 武
文
政 名 名
地 军 名
名 军 名 武 主
词 文 名
地 名
礼
名 地 武 文
衙 文
法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衙 文 礼
號 文 地 地 地 文
主 名
名 地 地 地 军
號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文 主
衙
衙 事
名 名 名 名 葬 文 文
名
名 名 地 仕 文 文
文 文 地
地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文 武 名 地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名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338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3
14
15
16
17
18
鄧棨 ,字孟擴 ,南城 人。永樂末年進士 。授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奉敕巡按巡按 蘇松諸府。期滿將代去,父
老赴闕乞留,得請。旋以憂去。宣德十年[1426],陝西 闕按察使按察使 ,詔廷臣 舉清慎有威望者。楊士
奇 薦棨,遂以命之。正統十年[1436]入為右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 。北征扈從,師出居庸關 ,疏請回鑾,以兵事
專屬大將。至宣府 、大同 ,復再上章 。皆不報。及遇變,同行者語曰:「吾輩可自脫去。」棨
曰:「鑾輿失所,我尚何歸!主辱臣死,分也。」遂死。贈右都御史右都御史 ,官其子瑺大理評事大理評事 。後諡襄
敏 。
英宗 之出也,備文武百官以行。六師覆於土木,將相大臣及從官死者不可勝數,英國公 張輔 及諸
侯伯自有傳,其餘姓氏可考者,卿寺則龔全安 、黃養正 、戴慶祖 、王一居 、劉容、淩壽,給給
事事 、御史御史 則包良佐 、姚銑 、鮑輝 、張洪 、黃裳 、魏貞 、夏誠、申祐 、尹竑 、童存
德 、孫慶、林祥鳳 ,庶寮則齊汪 、馮學明 、王健、程思溫 、程式 、逯端 、俞鑑 、張
瑭 、鄭瑄 、俞拱 、潘澄 、錢昺、馬預 、尹昌 、羅如墉 、劉信、李恭、石玉。景帝 立,既
贈卹諸大臣,自給事給事 、御史御史 以下,皆降敕褒美,錄其子為國子 生,一時卹典綦備云。
龔全安 ,蘭谿 人。進士 ,授工科給事中工科給事中 ,累遷左通政左通政 。歿贈通政使通政使 。黃養正 ,名蒙,以字
行,瑞安 人。以善書授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累官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歿贈太常卿太常卿 。戴慶祖 ,溧陽 人;王一
居 ,上元 人。俱樂舞生,累官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歿,俱贈太常卿太常卿 。包良佐 ,字克忠 ,慈谿 人。進
士 ,授吏科給事中吏科給事中 。鮑輝 ,字淑大 ,浙江 平陽 人。進士 ,授工科給事中工科給事中 ,數有建白。張
洪 ,安福 人,黃裳 ,字元吉 ,曲江 人。俱進士 ,授御史御史 。裳嘗言寧、紹、台三府疫死三萬
人,死者宜蠲租,存者宜振恤。巡視兩浙 鹽政鹽政 ,請卹水災。報可。魏貞 ,懷遠 人。進士 ,官御御
史史 。申祐 ,字天錫 ,貴州 婺川 人。父為虎齧,祐持梃奮擊之,得免。舉於鄉,入國學,帥諸生
救祭酒祭酒 李時勉 。旋登進士 ,拜四川 道御史道御史 ,以謇諤聞。尹竑 ,字太和 ,巴人。童存德 ,
字居敬 ,蘭谿 人。俱進士 ,官御史御史 。林祥鳳 ,字鳴臯 ,莆田 人。由鄉舉授訓導訓導 ,擢御御
史史 。齊汪 ,字源澄 ,天台 人。以進士 歷兵部車駕司郎中兵部車駕司郎中 。程思溫 ,婺源 人。程式 ,常
熟 人。逯端 ,仁和 人。俱進士 ,官員外郎員外郎 。俞鑑 ,字元吉 ,桐廬 人。以進士 授兵部職兵部職
方司主事方司主事 。駕北征,郎中郎中 胡寧當從,以病求代,鑑慷慨許諾。或曰:「家遠子幼奈何?」鑑曰:
「為國,臣子敢計身家!」尚書尚書 鄺埜 知其賢,數與計事,鑑曰:「惟力勸班師耳。」時不能用。張
瑭 ,字廷玉 ,慈谿 人。進士 ,授刑部主事刑部主事 。尹昌 ,吉水 人。進士 ,官行人司 正。羅如
墉 ,字本崇 ,廬陵 人。進士 ,授行人。從北征,瀕行,訣妻子 ,誓以死報國,屬翰林劉儼 銘
其墓。儼驚拒之,如墉 笑曰:「行當驗耳。」後數日果死。劉容,太僕少卿太僕少卿 。淩壽,尚寶尚寶 少卿少卿 。
夏誠、孫慶皆御史御史 。馮學明 ,郎中郎中 。王健,員外郎員外郎 。俞拱 、潘澄 、錢昺,皆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馬
預 ,大理寺副大理寺副 。劉信,夏官正夏官正 。李恭、石玉,序班序班 。里居悉無考。
孫祥
孫祥 ,大同 人。正統十年[1436]進士 。授兵科給事中兵科給事中 。擢右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 ,守備守備 紫荊關 。也
先 逼關,都指揮韓青戰死 ,祥堅守四日。也先 由間道入,夾攻之,關破。祥督兵巷戰,兵潰被
殺,言官誤劾祥棄城遁。寇退,有司修關,得其屍戰地,焚而瘞之,不以聞。祥弟祺詣闕言冤,詔卹其
家。成化改元,錄其子紳為大理寺右評事大理寺右評事 。
又謝澤 者,上虞 人。永樂十六年[1418]進士 。由南京 刑部主事刑部主事 出為廣西 參政參政 。正統末,擢通通
政使政使 ,守備守備 白羊口 。王師敗於土木,守邊者無固志,澤與其子儼訣而行。受事未數日,也先 兵大
入,守將呂鐸 遁。澤督兵扼山 口,大風揚沙,不辨人馬。或請移他關避敵,澤不可。寇至,衆潰,
澤按劍厲聲叱賊,遂被殺。事聞,遣官葬祭,錄儼為大理評事大理評事 。
名 名 地 仕 文 文
地 文 名
名 文 地
地 地 节
文 文
名
號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文 文 主
名 地 仕 文 文 文 名
地 文 文 文 名 地
名 地 文 文 名 名 地
仕 文 名 名 地 地 仕 文
名 地 名 名 地 仕 文
地 文 名 地 仕
文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仕 地 文 名 地 名
名 地 仕 文 名 名 地 文
文 名 名 地 仕 文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仕 文 名 名 地 仕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地 仕 文 名 地 仕 衙
名 名 地 仕 亲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名 地 仕 文 文 武 地
名 葬 名
文
名 地 仕 地 文 地 文
文 武 地 名
名 地
文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338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籍海淘浪是什么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目錄
19
20
21
22
23
袁彬
袁彬 ,字文質 ,江西 新昌 人。正統末,以錦衣校尉校尉 扈帝北征。土木之變 ,也先 擁帝北去,
從官悉奔散,獨彬隨侍,不離左右。也先 之犯大同 、宣府 ,逼京師,皆奉帝以行。上下山坂,涉
溪澗,冒危險,彬擁護不少懈。帝駐蹕土城,欲奉書皇太后 貽景帝 及諭羣臣,以彬知書令代草。帝
既入沙漠,所居止毳帳敝幃,旁列一車一馬,以備轉徙而已。彬周旋患難,未嘗違忤。夜則與帝同寢,
天寒甚,恒以脅溫帝足。有哈銘 者,蒙古 人。幼從其父為通事通事 ,至是亦侍帝。帝宣諭也先 及其部
下,嘗使銘。也先 輩有所陳請,亦銘為轉達。帝獨居氊廬,南望悒鬱。二人時進諧語慰帝,帝亦為解
顏。中官中官 喜寧 為也先 腹心。也先 嘗謂帝曰:「中朝若遣使來,皇帝歸矣。」帝曰:「汝自送我則
可,欲中朝遣使,徒費往返爾。」寧聞,怒曰:「欲急歸者彬也,必殺之。」寧勸也先 西犯寧夏 ,
掠其馬,直趨江表,居帝南京 。彬、銘謂帝曰:「天寒道遠,陛下 又不能騎,空取凍飢。且至彼而
諸將不納,奈何?」帝止寧計。寧又欲殺二人,皆帝力解而止。也先 將獻妹於帝,彬請駕旋而後聘,
帝竟辭之。也先 惡彬、銘二人,欲殺者屢矣。一日縛彬至曠埜,將支解之。帝聞,如失左右手 ,急
趨救,乃免。彬嘗中寒。帝憂甚,以身壓其背,汗浹而愈。帝居漠北期年,視彬猶骨肉也。及帝還
京,景帝 僅授彬錦衣試百戶。天順復辟,擢指揮僉事指揮僉事 。尋進同知同知 。帝眷彬甚,奏請無不從。內
閣 商輅 既罷,彬乞得其居第。既又以湫隘,乞官為別建,帝亦報從。彬娶妻,命外戚 孫顯宗 主
之,賜予優渥。時召入曲宴 ,叙患難時事,歡洽如 故時。其年十二月進指揮使指揮使 ,與都指揮僉事都指揮僉事 王
喜同掌衞事。二人嘗受中官中官 夏時 囑,私遣百戶季福偵事江西 。福者,帝乳媼夫也。詔問誰所遣,
二人請罪。帝曰:「此必有主使者。」遂下福吏,得二人受囑狀。所司請治時及二人罪。帝宥時,二人
贖徒還職,而詔自今受囑遣官者,必殺無赦。已而坐失囚,喜解職,彬遂掌衞事。五年秋,以平曹
欽 功,進都指揮僉事都指揮僉事 。時門達 恃帝寵,勢傾朝野。廷臣 多下之,彬獨不為屈。達誣以罪,請逮
治。帝欲法行,語之曰:「任汝往治,但以活袁彬 還我。」達遂鍛鍊成獄。賴漆工楊塤 訟冤,獄得
解。然猶調南京 錦衣衞,帶俸閒住。語詳達傳。越二月,英宗 崩 ,達得罪,貶官都勻 。召彬復原
職,仍掌衞事。未幾,達徵下獄,充軍 南丹。彬餞之於郊,餽以贐。成化初,進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同知 。久
之,進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先是,掌錦衣衞者,率張權勢,罔財賄。彬任職久,行事安靜。十三年擢都督僉都督僉
事事 ,涖前軍都督府 。卒於官。世襲 錦衣僉事僉事 。哈銘 從帝還,賜姓名 楊銘 ,歷官錦衣指揮指揮
使使 ,數奉使 外蕃為通事通事 。孝宗 嗣位,汰傳奉官,銘以塞外侍衞功,獨如故。以壽卒於官。
袁敏
袁敏 者,金齒 衞知事知事 也。英宗 北征,應募從至大同 。及駕還,駐萬全左衞。敏見敵騎逼,請留
精兵三四萬人扼其衝,而車駕疾驅入關。王振 不納,六師遂覆。敏跳還,上書景帝 曰:「上皇曩居
九重,所服者袞繡,所食者珍羞,所居者瓊宮瑤室。今駕陷沙漠,服有袞繡乎?食有珍羞乎?居有宮室
乎?臣聞之,主辱臣死。上皇辱至此,臣子何以為心,臣不惜碎首刳心 。乞遣官一人,或就令臣齎書
及服御物問安塞 外,以盡臣子之義。臣雖萬死,心實甘之。」命禮部 議,竟報寢。
贊曰:異哉,土木之敗也。寇非深入之師,國非積弱之勢,徒以宦豎竊柄,狎寇弄兵,逆衆心而驅之死
地 ,遂致六師撓敗,乘輿播遷,大臣百官身膏草野。夫始之不能制其不出,出不能使之早旋,枕藉疆
埸,無益於敗。然值倉皇奔潰之時,主辱臣死,志異偷生,亦可無譏於傷勇矣。
名
名 名 地 地 武 事 名
名 地 地
主 號
名 地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主
名
名 词
號 文 文
衙 名 亲 號
礼 名 武 文
文 名 地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號 葬 地
法 文
武
文 地 仕 文 名 礼 名
武 仕 文 號
名
名 政 文 號 地
名 號
名
地 衙
军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338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
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
「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
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338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明史 206 卷二百〇六 列傳第九十四
明史 206 卷二百〇六 列傳第九十四明史 206 卷二百〇六 列傳第九十四
明史 206 卷二百〇六 列傳第九十四helloiac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helloiac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helloiac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helloiac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helloiac
 
北史 018 卷十八 列傳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
北史 018 卷十八 列傳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北史 018 卷十八 列傳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
北史 018 卷十八 列傳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helloiac
 
陳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十
陳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十陳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十
陳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十helloiac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helloiac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舊唐書 109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五十五
舊唐書 109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五十五舊唐書 109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五十五
舊唐書 109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五十五helloiac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helloiac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helloiac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helloiac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helloiac
 
北齊書 18 卷十八 列传第十 孙腾 高隆之 司马子如
北齊書 18 卷十八 列传第十 孙腾 高隆之 司马子如北齊書 18 卷十八 列传第十 孙腾 高隆之 司马子如
北齊書 18 卷十八 列传第十 孙腾 高隆之 司马子如helloiac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helloiac
 
明史 202 卷二百〇二 列傳第九十
明史 202 卷二百〇二 列傳第九十明史 202 卷二百〇二 列傳第九十
明史 202 卷二百〇二 列傳第九十helloiac
 
北齊書 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文苑
北齊書 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文苑北齊書 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文苑
北齊書 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文苑helloiac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helloiac
 

What's hot (20)

明史 206 卷二百〇六 列傳第九十四
明史 206 卷二百〇六 列傳第九十四明史 206 卷二百〇六 列傳第九十四
明史 206 卷二百〇六 列傳第九十四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明史 151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北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恩幸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明史 264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北史 018 卷十八 列傳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
北史 018 卷十八 列傳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北史 018 卷十八 列傳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
北史 018 卷十八 列傳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
 
陳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十
陳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十陳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十
陳書 16 卷十六 列傳第十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舊唐書 109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五十五
舊唐書 109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五十五舊唐書 109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五十五
舊唐書 109 卷一百零五 列傳第五十五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宋史 358 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李綱上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 194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北齊書 18 卷十八 列传第十 孙腾 高隆之 司马子如
北齊書 18 卷十八 列传第十 孙腾 高隆之 司马子如北齊書 18 卷十八 列传第十 孙腾 高隆之 司马子如
北齊書 18 卷十八 列传第十 孙腾 高隆之 司马子如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62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明史 202 卷二百〇二 列傳第九十
明史 202 卷二百〇二 列傳第九十明史 202 卷二百〇二 列傳第九十
明史 202 卷二百〇二 列傳第九十
 
北齊書 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文苑
北齊書 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文苑北齊書 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文苑
北齊書 45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文苑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新唐書 155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七十四
 

Similar to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helloiac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helloiac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helloiac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helloiac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helloiac
 
明史 153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明史 153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明史 153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明史 153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helloiac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helloiac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helloiac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helloiac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helloiac
 
元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
元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元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
元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helloiac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helloiac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helloiac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helloiac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helloiac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Similar to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20)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明史 158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明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明史 153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明史 153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明史 153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明史 153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金史 128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循吏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史 343 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〇二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元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
元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元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
元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明史 252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明史 275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宋史 362 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helloiac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 1. 文档信息  明史  167 / 332  24 段 5081 字  345 种 525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五十五 明史 167 卷一百六十七 [清]張廷玉 等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明史 / 167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本篇关键词 纪年 正統元年[1436] 3 成化 3 正統十年[1436] 2 正統 2 景泰 1 宣德二年[1427] 1 正統三年[1438] 1 正統六年[1441] 1 地点 大同 6 南京 5 宣府 4 人物 也先 16 鄺埜 6 王佐 5 袁彬 4 丁鉉 4 張益 4 王振 3 哈銘 3 文官 御史 7 大理評事 6 尚書 6 中官 4 中書舍人 3 武官 守備 2 指揮使 2 教官 1 其他 進士 23 景帝 6 英宗 5 目錄 0 1 2 3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 第五十五 曹鼐 張益 鄺埜 王佐 丁鉉 等 孫祥 謝澤 袁彬 哈銘 袁敏 曹鼐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338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4 5 6 7 曹鼐 ,字萬鍾 ,寧晉 人。少伉爽有大志,事繼母 以孝聞。宣德初,由鄉舉授代州 訓導訓導 ,願授別 職,改太和 縣典史縣典史 。七年督工匠至京師,疏乞入試,復中順天 鄉試。明年舉進士 一甲第一,賜宴禮 部 。進士 宴禮部 ,自鼐始。入翰林,為修撰修撰 。正統元年[1436]充經筵講官充經筵講官 。宣宗實錄 成,進侍侍 講講 ,錫三 品章服。五年,以楊榮 、楊士奇 薦,入直文淵 閣,參預機務。鼐為人內剛外和,通達政 體。榮既歿,士奇 常病不視事,閣務多決於鼐。帝以為賢,進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十年進吏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 兼學學 士士 。十四年七月,也先 入寇,中官中官 王振 挾帝親征 。朝臣交章諫,不聽,鼐與張益 以閣臣扈從。 未至大同 ,士卒已乏糧,宋瑛 、朱冕 全軍沒,諸臣請班師。振不許,趣諸軍進。大將朱勇 膝行聽 命,尚書尚書 鄺埜 、王佐 跪草中,至暮不得請。欽天監正欽天監正 彭德清 言天象示警,若前,恐危乘輿。振詈 曰:「爾何知!若有此,亦天命也。」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繫天下安危,豈可輕進?」振終不 從。前驅前驅 敗報踵至,始懼,欲還。定襄侯 郭登 言於鼐、益曰:「自此趨紫荊,裁四十餘里,駕宜從 紫荊入。」振欲邀帝至蔚州 幸其第,不聽,復折而東,趨居庸。八月辛酉次土木。地高,掘地二丈不及 水。瓦剌 大至,據南河。明日佯却,且遣使通和。帝召鼐草詔答之。振遽令移營就水,行亂。寇騎蹂陣 入,帝突圍 不得出,擁以去。鼐、益等俱及於難。景帝 立,贈鼐少傅少傅 、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文淵閣大學文淵閣大學 士士 ,諡文襄,官其子恩大理評事大理評事 。英宗 復位,加贈太傅太傅 ,改諡文忠 ,復官其孫榮錦衣百戶。鼐弟 鼎進士 ,歷吏科都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 。 張益 張益 ,字士謙 ,江寧 人。永樂十三年[1415]進士 。由庶吉士庶吉士 授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改大理評事大理評事 。與 修宣宗實錄 成,改修撰修撰 。博學強記,詩文操筆立就,三楊雅重之。尋進侍讀學士侍讀學士 。正統十四 年[1449]入文淵 閣。未三月,遽蒙難以歿。景帝 立,贈學士學士 ,諡文僖 。曾孫 琮進士 。嘉靖初歷 官南京 右都御史右都御史 。 鄺埜 名 名 地 亲 地 文 地 文 地 仕 衙 仕 衙 文 文 作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名 军 名 地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文 地 武 主 名 地 政 军 號 文 文 文 文 號 文 名 仕 文 名 名 名 地 仕 文 文 文 作 文 文 名 號 文 名 亲 仕 地 文 名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338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8 9 10 11 12 鄺埜 ,字孟質 ,宜章 人。永樂九年[1411]進士 。授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成祖 在北京 ,或奏南京 鈔法為 豪民沮壞,帝遣埜廉視。衆謂將起大獄,埜執一二市豪歸,奏曰:「市人聞令震懼,鈔法通矣。」事遂 已。倭犯遼東 ,戍守失律者百餘人,皆應死。命埜按問 ,具言可矜 狀,帝為宥之。營造北京 ,執役 者鉅萬,命埜稽省,病者多不死。十六年有言秦民羣聚謀不軌者,擢埜陝西 按察副使按察副使 ,敕以便宜調兵 勦捕。埜白其誣,詔誅妄言者。宣德四年[1429]振關中 饑。在陝久,刑政清簡。父憂服除,擢應天 府府 尹尹 。蠲苛急政,市征田稅皆酌其平。正統元年[1436]進兵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 。明年,尚書尚書 王驥 出督軍督軍 ,埜獨 任部事。時邊陲多警,將帥乏人,埜請令中外博舉謀略材武士,以備任使。六年,山東災。埜請寬民間孳 牧馬賠償之令,以甦其力。十年進尚書尚書 。舊例諸衞自百戶以下當代者,必就試京師;道遠無資者,終身 不得代。埜請就令各都司試之,人以為便。瓦剌 也先 勢盛,埜請為備,又與廷臣 議上方略,請增大 同 兵,擇智謀大臣巡視西北邊務。尋又請罷京營 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備緩急。時不能用。也先 入 寇,王振 主親征 ,不與外廷議可否。詔下,埜上疏言:「也先 入犯,一邊將邊將 足制之。陛下 為宗廟 社稷 主,奈何不自重。」不聽。既扈駕出關,力請回鑾。振怒,令與戶部尚書戶部尚書 王佐 皆隨大營。埜墜 馬幾殆,或勸留懷來城就醫。埜曰:「至尊在行,敢託疾自便乎?」車駕次宣府 ,朱勇 敗沒。埜請疾 驅入關,嚴兵為殿。不報。又詣行在申請。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為社 稷 生靈言,何懼?」振叱左右扶出。埜與佐對泣帳中。明日,師覆,埜死,年六十五。埜為人勤廉端 謹,性至孝。父子輔 為句容 教官教官 ,教埜甚嚴。埜在陝久,思一見父,乃謀聘父為鄉試考官鄉試考官 。父怒 曰:「子居憲司 ,而父為考官考官 ,何以防閑?」馳書責之。埜又嘗寄父褐,復貽書責曰:「汝掌刑 名 ,當洗冤釋滯,以無忝任使,何從得此褐,乃以污我。」封還之。埜奉書跪誦,泣受教。景泰初,贈 埜少保少保 ,官其子儀 為主事主事 。成化初,諡忠肅。 王佐 王佐 ,海豐 人。永樂中舉於鄉。卒業太學 ,以學行聞,擢吏科給事中吏科給事中 。器宇凝重,奏對 詳雅, 為宣宗 所簡注。宣德二年[1427]超拜戶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 。以太倉 、臨清 、德州 、淮、徐諸倉諸倉 多積弊, 敕佐巡視。平江伯 陳瑄 言,漕卒十二萬人,歲漕艱苦,乞僉南方民如軍數,更番轉運。詔佐就瑄 及黃福 議之。佐還奏,東南民力已困,議遂寢。受命治通州 至直沽河道 。已,赴宣府 議屯田 事 宜。英宗 初立,出鎮河南 。奏言軍衞收納稅糧,奸弊百出,請變其制。廷議自邊衞外,皆改隸有 司。尋召還,命督理甘肅軍餉。正統元年[1436]理長蘆 鹽課,三年提督提督 京師及通州 倉場,所至事無 不辦。六年,尚書尚書 劉中敷 得罪,召理部事,尋進尚書尚書 。十一年承詔訊安鄉伯 張安兄弟爭祿事,坐 與法司 相諉,被劾下吏,獲釋。時軍旅四出,耗費動以鉅萬,府庫空虛。佐從容調劑,節縮有方。 在戶部 久,不為赫赫名,而寬厚有度,政務糺紛,未嘗廢學,人稱其君子。土木之變 ,與鄺 埜 、丁鉉 、王永和 、鄧棨 同死難 。贈少保少保 ,官其子道戶部主事戶部主事 。成化初,諡忠簡。 丁鉉 丁鉉 ,字用濟 ,豐城 人。永樂中進士 。授太常博士太常博士 。歷工、刑、吏三部員外郎部員外郎 ,進刑部郎刑部郎 中中 。正統三年[1438]超拜刑部侍郎刑部侍郎 。九年出理四川 茶課,奏減其常數,以俟豐歲。振饑江、淮及山 東、河南 ,民咸賴之。平居恂恂若 無能,臨事悉治辦。從征歿,贈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官其子琥大理評大理評 事事 。後諡襄愍 。 王永和 ,字以正 ,崑山 人。少至孝。父病伏枕十八年,侍湯藥無少懈。永樂中舉於鄉,歷嚴州 、 饒州訓導州訓導 。以蹇義 薦,為兵科給事中兵科給事中 。嘗劾都督都督 王彧 鎮薊州 縱寇,及錦衣馬順不法事。持節 冊韓世子 妃,糺中官中官 蹇傲罪。以勁直聞。正統六年[1441]進都給事中都給事中 。八年擢工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 。從征 歿,贈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官其子汝賢 大理評事大理評事 。後諡襄敏 。 名 名 地 仕 文 號 地 地 地 法 法 地 地 文 地 地 文 文 文 名 武 文 政 名 名 地 军 名 名 军 名 武 主 词 文 名 地 名 礼 名 地 武 文 衙 文 法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衙 文 礼 號 文 地 地 地 文 主 名 名 地 地 地 军 號 地 地 文 地 文 名 文 主 衙 衙 事 名 名 名 名 葬 文 文 名 名 名 地 仕 文 文 文 文 地 地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文 武 名 地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名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338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13 14 15 16 17 18 鄧棨 ,字孟擴 ,南城 人。永樂末年進士 。授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奉敕巡按巡按 蘇松諸府。期滿將代去,父 老赴闕乞留,得請。旋以憂去。宣德十年[1426],陝西 闕按察使按察使 ,詔廷臣 舉清慎有威望者。楊士 奇 薦棨,遂以命之。正統十年[1436]入為右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 。北征扈從,師出居庸關 ,疏請回鑾,以兵事 專屬大將。至宣府 、大同 ,復再上章 。皆不報。及遇變,同行者語曰:「吾輩可自脫去。」棨 曰:「鑾輿失所,我尚何歸!主辱臣死,分也。」遂死。贈右都御史右都御史 ,官其子瑺大理評事大理評事 。後諡襄 敏 。 英宗 之出也,備文武百官以行。六師覆於土木,將相大臣及從官死者不可勝數,英國公 張輔 及諸 侯伯自有傳,其餘姓氏可考者,卿寺則龔全安 、黃養正 、戴慶祖 、王一居 、劉容、淩壽,給給 事事 、御史御史 則包良佐 、姚銑 、鮑輝 、張洪 、黃裳 、魏貞 、夏誠、申祐 、尹竑 、童存 德 、孫慶、林祥鳳 ,庶寮則齊汪 、馮學明 、王健、程思溫 、程式 、逯端 、俞鑑 、張 瑭 、鄭瑄 、俞拱 、潘澄 、錢昺、馬預 、尹昌 、羅如墉 、劉信、李恭、石玉。景帝 立,既 贈卹諸大臣,自給事給事 、御史御史 以下,皆降敕褒美,錄其子為國子 生,一時卹典綦備云。 龔全安 ,蘭谿 人。進士 ,授工科給事中工科給事中 ,累遷左通政左通政 。歿贈通政使通政使 。黃養正 ,名蒙,以字 行,瑞安 人。以善書授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累官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歿贈太常卿太常卿 。戴慶祖 ,溧陽 人;王一 居 ,上元 人。俱樂舞生,累官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歿,俱贈太常卿太常卿 。包良佐 ,字克忠 ,慈谿 人。進 士 ,授吏科給事中吏科給事中 。鮑輝 ,字淑大 ,浙江 平陽 人。進士 ,授工科給事中工科給事中 ,數有建白。張 洪 ,安福 人,黃裳 ,字元吉 ,曲江 人。俱進士 ,授御史御史 。裳嘗言寧、紹、台三府疫死三萬 人,死者宜蠲租,存者宜振恤。巡視兩浙 鹽政鹽政 ,請卹水災。報可。魏貞 ,懷遠 人。進士 ,官御御 史史 。申祐 ,字天錫 ,貴州 婺川 人。父為虎齧,祐持梃奮擊之,得免。舉於鄉,入國學,帥諸生 救祭酒祭酒 李時勉 。旋登進士 ,拜四川 道御史道御史 ,以謇諤聞。尹竑 ,字太和 ,巴人。童存德 , 字居敬 ,蘭谿 人。俱進士 ,官御史御史 。林祥鳳 ,字鳴臯 ,莆田 人。由鄉舉授訓導訓導 ,擢御御 史史 。齊汪 ,字源澄 ,天台 人。以進士 歷兵部車駕司郎中兵部車駕司郎中 。程思溫 ,婺源 人。程式 ,常 熟 人。逯端 ,仁和 人。俱進士 ,官員外郎員外郎 。俞鑑 ,字元吉 ,桐廬 人。以進士 授兵部職兵部職 方司主事方司主事 。駕北征,郎中郎中 胡寧當從,以病求代,鑑慷慨許諾。或曰:「家遠子幼奈何?」鑑曰: 「為國,臣子敢計身家!」尚書尚書 鄺埜 知其賢,數與計事,鑑曰:「惟力勸班師耳。」時不能用。張 瑭 ,字廷玉 ,慈谿 人。進士 ,授刑部主事刑部主事 。尹昌 ,吉水 人。進士 ,官行人司 正。羅如 墉 ,字本崇 ,廬陵 人。進士 ,授行人。從北征,瀕行,訣妻子 ,誓以死報國,屬翰林劉儼 銘 其墓。儼驚拒之,如墉 笑曰:「行當驗耳。」後數日果死。劉容,太僕少卿太僕少卿 。淩壽,尚寶尚寶 少卿少卿 。 夏誠、孫慶皆御史御史 。馮學明 ,郎中郎中 。王健,員外郎員外郎 。俞拱 、潘澄 、錢昺,皆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馬 預 ,大理寺副大理寺副 。劉信,夏官正夏官正 。李恭、石玉,序班序班 。里居悉無考。 孫祥 孫祥 ,大同 人。正統十年[1436]進士 。授兵科給事中兵科給事中 。擢右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 ,守備守備 紫荊關 。也 先 逼關,都指揮韓青戰死 ,祥堅守四日。也先 由間道入,夾攻之,關破。祥督兵巷戰,兵潰被 殺,言官誤劾祥棄城遁。寇退,有司修關,得其屍戰地,焚而瘞之,不以聞。祥弟祺詣闕言冤,詔卹其 家。成化改元,錄其子紳為大理寺右評事大理寺右評事 。 又謝澤 者,上虞 人。永樂十六年[1418]進士 。由南京 刑部主事刑部主事 出為廣西 參政參政 。正統末,擢通通 政使政使 ,守備守備 白羊口 。王師敗於土木,守邊者無固志,澤與其子儼訣而行。受事未數日,也先 兵大 入,守將呂鐸 遁。澤督兵扼山 口,大風揚沙,不辨人馬。或請移他關避敵,澤不可。寇至,衆潰, 澤按劍厲聲叱賊,遂被殺。事聞,遣官葬祭,錄儼為大理評事大理評事 。 名 名 地 仕 文 文 地 文 名 名 文 地 地 地 节 文 文 名 號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文 文 主 名 地 仕 文 文 文 名 地 文 文 文 名 地 名 地 文 文 名 名 地 仕 文 名 名 地 地 仕 文 名 地 名 名 地 仕 文 地 文 名 地 仕 文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仕 地 文 名 地 名 名 地 仕 文 名 名 地 文 文 名 名 地 仕 文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仕 文 名 名 地 仕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地 仕 文 名 地 仕 衙 名 名 地 仕 亲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名 地 仕 文 文 武 地 名 葬 名 文 名 地 仕 地 文 地 文 文 武 地 名 名 地 文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338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 籍海淘浪是什么 ←166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168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目錄 19 20 21 22 23 袁彬 袁彬 ,字文質 ,江西 新昌 人。正統末,以錦衣校尉校尉 扈帝北征。土木之變 ,也先 擁帝北去, 從官悉奔散,獨彬隨侍,不離左右。也先 之犯大同 、宣府 ,逼京師,皆奉帝以行。上下山坂,涉 溪澗,冒危險,彬擁護不少懈。帝駐蹕土城,欲奉書皇太后 貽景帝 及諭羣臣,以彬知書令代草。帝 既入沙漠,所居止毳帳敝幃,旁列一車一馬,以備轉徙而已。彬周旋患難,未嘗違忤。夜則與帝同寢, 天寒甚,恒以脅溫帝足。有哈銘 者,蒙古 人。幼從其父為通事通事 ,至是亦侍帝。帝宣諭也先 及其部 下,嘗使銘。也先 輩有所陳請,亦銘為轉達。帝獨居氊廬,南望悒鬱。二人時進諧語慰帝,帝亦為解 顏。中官中官 喜寧 為也先 腹心。也先 嘗謂帝曰:「中朝若遣使來,皇帝歸矣。」帝曰:「汝自送我則 可,欲中朝遣使,徒費往返爾。」寧聞,怒曰:「欲急歸者彬也,必殺之。」寧勸也先 西犯寧夏 , 掠其馬,直趨江表,居帝南京 。彬、銘謂帝曰:「天寒道遠,陛下 又不能騎,空取凍飢。且至彼而 諸將不納,奈何?」帝止寧計。寧又欲殺二人,皆帝力解而止。也先 將獻妹於帝,彬請駕旋而後聘, 帝竟辭之。也先 惡彬、銘二人,欲殺者屢矣。一日縛彬至曠埜,將支解之。帝聞,如失左右手 ,急 趨救,乃免。彬嘗中寒。帝憂甚,以身壓其背,汗浹而愈。帝居漠北期年,視彬猶骨肉也。及帝還 京,景帝 僅授彬錦衣試百戶。天順復辟,擢指揮僉事指揮僉事 。尋進同知同知 。帝眷彬甚,奏請無不從。內 閣 商輅 既罷,彬乞得其居第。既又以湫隘,乞官為別建,帝亦報從。彬娶妻,命外戚 孫顯宗 主 之,賜予優渥。時召入曲宴 ,叙患難時事,歡洽如 故時。其年十二月進指揮使指揮使 ,與都指揮僉事都指揮僉事 王 喜同掌衞事。二人嘗受中官中官 夏時 囑,私遣百戶季福偵事江西 。福者,帝乳媼夫也。詔問誰所遣, 二人請罪。帝曰:「此必有主使者。」遂下福吏,得二人受囑狀。所司請治時及二人罪。帝宥時,二人 贖徒還職,而詔自今受囑遣官者,必殺無赦。已而坐失囚,喜解職,彬遂掌衞事。五年秋,以平曹 欽 功,進都指揮僉事都指揮僉事 。時門達 恃帝寵,勢傾朝野。廷臣 多下之,彬獨不為屈。達誣以罪,請逮 治。帝欲法行,語之曰:「任汝往治,但以活袁彬 還我。」達遂鍛鍊成獄。賴漆工楊塤 訟冤,獄得 解。然猶調南京 錦衣衞,帶俸閒住。語詳達傳。越二月,英宗 崩 ,達得罪,貶官都勻 。召彬復原 職,仍掌衞事。未幾,達徵下獄,充軍 南丹。彬餞之於郊,餽以贐。成化初,進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同知 。久 之,進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先是,掌錦衣衞者,率張權勢,罔財賄。彬任職久,行事安靜。十三年擢都督僉都督僉 事事 ,涖前軍都督府 。卒於官。世襲 錦衣僉事僉事 。哈銘 從帝還,賜姓名 楊銘 ,歷官錦衣指揮指揮 使使 ,數奉使 外蕃為通事通事 。孝宗 嗣位,汰傳奉官,銘以塞外侍衞功,獨如故。以壽卒於官。 袁敏 袁敏 者,金齒 衞知事知事 也。英宗 北征,應募從至大同 。及駕還,駐萬全左衞。敏見敵騎逼,請留 精兵三四萬人扼其衝,而車駕疾驅入關。王振 不納,六師遂覆。敏跳還,上書景帝 曰:「上皇曩居 九重,所服者袞繡,所食者珍羞,所居者瓊宮瑤室。今駕陷沙漠,服有袞繡乎?食有珍羞乎?居有宮室 乎?臣聞之,主辱臣死。上皇辱至此,臣子何以為心,臣不惜碎首刳心 。乞遣官一人,或就令臣齎書 及服御物問安塞 外,以盡臣子之義。臣雖萬死,心實甘之。」命禮部 議,竟報寢。 贊曰:異哉,土木之敗也。寇非深入之師,國非積弱之勢,徒以宦豎竊柄,狎寇弄兵,逆衆心而驅之死 地 ,遂致六師撓敗,乘輿播遷,大臣百官身膏草野。夫始之不能制其不出,出不能使之早旋,枕藉疆 埸,無益於敗。然值倉皇奔潰之時,主辱臣死,志異偷生,亦可無譏於傷勇矣。 名 名 名 地 地 武 事 名 名 地 地 主 號 名 地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主 名 名 词 號 文 文 衙 名 亲 號 礼 名 武 文 文 名 地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號 葬 地 法 文 武 文 地 仕 文 名 礼 名 武 仕 文 號 名 名 政 文 號 地 名 號 名 地 衙 军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338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 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 「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 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3385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