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6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123 / 242
 44 段 6289 字
 318 种 50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北宋]歐陽修 等
←122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本篇关键词
纪年 上元 2 垂拱 2 貞觀 1 儀鳳 1 永淳元年[682] 1 開元 1 永徽 1 調露二年[680] 1
地点 昭德 16 太原 3 洛水 3
人物 禕之 16 陛下 14 太后 9 玄同 8 承嗣 8 武后 7 俊臣 6 伷先 6
文官 御史 5 宰相 4 鳳閣舍人 3
武官 司馬 3 州都督 2 王府功曹參軍 2
其他 中宗 6 突厥 5 檢校 4 睿宗 4
目錄
0
1
2
3
4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 第四十二
裴炎 劉禕之 魏玄同 李昭德 吉頊
裴炎 字子隆,絳州 聞喜 人。寬厚,寡言笑,有奇節 。補弘文生 ,休澣,它生或出游,炎讀書不
廢。有司欲薦狀,以業未就,辭不舉,服勤十年,尤通左氏春秋 。舉明經 及第 。補濮州司倉參州司倉參
軍軍 ,歷御史御史 、起居舍人起居舍人 ,寖遷黃門侍郎黃門侍郎 。調露二年[680],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 。進拜侍中侍中 。高
宗 幸東都 ,留皇太子 京師,以炎調護。帝不豫,太子 監國,詔炎與劉齊賢 、郭正一 於東
宮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及大漸,受遺輔太子 ,是為中宗 。改中書令中書令 。舊,宰相宰相 議事門下省 ,號政事政事
堂堂 ,長孫无忌 以司空司空 、房玄齡 以僕射僕射 、魏徵 以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皆知門下省事知門下省事 ,至炎,以中書中書
令令 執政事筆,故徙政事堂政事堂 於中書省 。
中宗 欲以后父韋玄貞 為侍中侍中 及授乳媼子五品官,炎固執不從,帝怒曰:「我意讓國與玄貞,豈不
可?何惜侍中侍中 邪?」炎懼,因與武后 謀廢帝 。后命炎洎劉禕之 率羽林 將軍將軍 程務挺 、張
虔 勗勒兵入宮,宣太后 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與玄貞,安得無罪?」
乃廢帝 為廬陵王 ,更立豫王 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縣男 。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词 仕
作 仕 仕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號 地 主 主 名 名
衙 文 主 號 文 文 衙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衙
號 名 文
文 主 號 名 营 武 名
名 主
號 主 主 主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9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后已持政,稍自肆,於是武承嗣 請立七廟 ,追王其先,炎諫曰:「太后 天下母,以盛德臨朝,宜存
至公,不容追王祖考 ,示自私。且獨不見呂氏 事乎!」后曰:「呂氏 之王,權屬生人,今追崇先
世,在亡跡異,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難圖,漸不可長。」后不悅而罷。承嗣 又諷太后 誅韓王元
嘉 、魯王 靈夔 ,以絕宗室 望,劉禕之 、韋仁 約畏默不敢言,炎獨固爭,后愈銜怒。未幾,賜
爵河東縣侯 。
豫王 雖為帝,未嘗省天下事。炎謀乘太后 出游龍門 ,以兵執之,還政天子。會久雨 ,太后 不出
而止。徐敬業 兵興,后議討之,炎曰:「天子年長矣,不豫政,故豎子有辭。今若復子明辟,賊不討
而解。」御史御史 崔詧 曰:「炎受顧託,身總大權,聞亂不討,乃請太后 歸政,此必有異圖。」后乃
捕炎送詔獄,遣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騫味道 、御史御史 魚承曄參鞫之。鳳閣侍郎鳳閣侍郎 胡元範 曰:「炎社稷 臣,有
功於國,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納言劉齊賢 、左衛率左衛率 蔣儼 繼辨之,后曰:「炎反
有端,顧卿未知耳。」元範、齊賢 曰:「若炎反,臣輩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輩不反。」
遂斬于都亭驛都亭驛 。
炎被劾,或勉其遜辭,炎曰:「宰相宰相 下獄,理不可全。」卒不折節。籍其家,無儋石之贏。初,炎
見裴行儉 破突厥 有功,沮薄之,乃斬降虜阿史那伏念 等五十餘人,議者恨其媢克,且使國家失信
四夷,以為陰禍有知云。睿宗 立,贈太尉太尉 、益州大都督州大都督 ,謚曰忠。
元範者,申州 義陽 人。介廉有才,以炎故,流死巂州 。
炎從子 伷先 。
伷先 未冠,推蔭為太僕丞太僕丞 。炎死,坐流嶺南 。上變求面陳得失,后召見,盛氣待之,曰:「炎謀
反 ,法當誅,尚何道?」伷先 對曰:「陛下 唐家婦,身荷先帝 顧命,今雖臨朝,當責任大臣,
須東宮 年就德成,復子明辟,奈何遽王諸武、斥宗室 ?炎為唐忠臣,而戮逮子孫,海內憤怨。臣愚
謂陛下 宜還太子 東宮 ,罷諸武權。不然,豪桀乘時而動,不可不懼!」后怒,命曳出,杖之朝
堂,長流瀼州 。
歲餘,逃歸,為吏蹟捕,流北庭。無復名檢,專居賄,五年至數千萬。娶降胡女為妻,妻有黃金、駿
馬、牛羊,以財自雄。養客數百人,自北庭屬京師,多其客,詗候朝廷事,聞知十常七八。時補闕李秦
授 為武后 謀曰:「讖言『代武者劉』,劉無彊姓,殆流人乎?今大臣流放者數萬族,使之協亂,社
稷 憂也。」后謂然,夜拜秦授考功員外郎考功員外郎 ,分走使者,賜墨詔,尉安流人,實命殺之。伷先 前
知,以橐它載金幣、賔客奔突厥 ,行未遠,都護都護 遣兵追之,與格鬬,為所執,械繫獄,以狀聞。
會武后 度流人已誅,畏天下姍誚,更遣使者安撫十道,以好言自解釋曰:「前使使尉安有罪,而不曉
朕意,擅誅殺,殘忍不道,朕甚自咎。今流人存者一切縱還。」繇是伷先 得不死。
中宗 復位,求炎後,授伷先 太子詹事丞太子詹事丞 。遷秦、桂、廣三州都督州都督 。坐累且誅,賴宰相宰相 張說 右
之,免官 。久乃擢范陽節度使 ,太原 、京兆尹京兆尹 。以京師官冗,奏罷畿縣 員外及試官試官 。進工部工部
尚書尚書 。年八十六,以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累封 翼城縣公 ,卒官下。
劉禕之 字希美,常州 晉陵 人。
父子翼 ,字小心,在隋為著作郎著作郎 。峭直有行,嘗面折僚友短,退無餘訾。李伯藥曰:「子翼 詈
人,人都不憾。」貞觀初,召之,辭以母老,詔許終養。江南道 巡察使巡察使 李襲譽 嘉其孝,表所居為
孝慈里。母已喪,召拜吳王府功曹參軍王府功曹參軍 ,終著作郎著作郎 、弘文館直學士弘文館直學士 。
名 礼 主
礼 名 名
名 主
名 主 名 亲 名 名
主
主 主 地 然 主
名
文 名 主
文 名 文 文 名 礼
名 武 名
名
文
文
名 政 名
號 武 武
地 地 地
亲 名
名 文 地
法 名 主 主
衙 亲
主 主 衙
地
名 主
礼 文 名
政 文
主
名
號 名 文 武 文 名
仕 地 地 文 地 文
文 文 仕 主
名 地 地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武 文 文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9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禕之 少與孟利貞 、高智周 、郭正一 俱以文辭稱,號「劉孟高郭」,並直昭文館 。俄遷右史、弘文弘文
館直學士館直學士 。上元中,與元萬頃 等偕召入禁中,論次新書凡千餘篇。高宗 又密與參決時政,以分宰宰
相相 權,時謂「北門學士北門學士 」。兄懿之,亦給事中給事中 ,同兩省 。先是,姊為內官,武后 遣至外家問
疾,禕之 因賀蘭敏之 私省之,坐流巂州 。后為丐還,除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
儀鳳中,吐蕃 寇邊,帝訪侍臣所以置之、討之之宜,人人異謀,禕之 獨勸帝:「夷狄猶禽獸,雖被
馮陵,不足校,願戢威,紓百姓之急。」帝內其言。俄拜相王府司馬王府司馬 ,檢校 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帝謂曰:
「卿家忠孝,朕子賴卿以師矩,冀蓬在麻不扶而挺也。」
后旣立王為帝,以其參奉大議,愈親之,擢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 ,賜爵臨淮縣男 。方是
時,詔令叢繁,禕之 思致華敏 ,裁可占授,少選可待也。司門員外郎司門員外郎 房先敏坐累貶衛州 司馬司馬 ,
訴于相府,內史內史 騫味道 謂曰:「太后 旨。」禕之 曰:「乃上從有司所奏云。」后聞,以味道 歸
非於上,貶青州刺史青州刺史 ,加禕之 太中大夫太中大夫 ,賜物百段。后因曰:「君為元首,臣為股肱,以手足疾
移於腹背,尚為一體乎?禕之 引咎於己,忠臣也。」納言王德真 推順曰:「戴至德 無異才,惟能
歸善於君,為時所服。」后曰:「善。」後私語鳳閣舍人鳳閣舍人 賈大隱 曰「后能廢昏立明,盍反政以安天
下?」大隱 表其言,后怒曰:「禕之 乃負我!」垂拱中,或告禕之 受歸誠 州都督州都督 孫萬榮 金,
與許敬宗 妾私通,太后 遣肅州刺史肅州刺史 王本立 鞫治,以敕示禕之 ,禕之 曰:「不經鳳閣鸞臺 ,
何謂之敕!」后以為拒制使制使 ,賜死于家,年五十七。
初,禕之 得罪,睿宗 以舊屬申理之,姻友冀得釋。禕之 曰:「吾死矣。太后 威福由己,而帝營
救,速吾禍也!」在獄上疏自陳。臨誅,洗沐,神色自若。命其子執筆占為表,子號塞不能書,禕
之 乃自捉筆,得數紙,詞懇哀到,人皆傷之。麟臺郎臺郎 郭翰 、太子文學太子文學 周思鈞 悵歎其文,后惡
之,貶翰巫州司法參軍州司法參軍 ,思鈞 播州司倉參軍州司倉參軍 。睿宗 嗣位,贈禕之 中書令中書令 。
翰者,嘗為御史御史 ,巡察隴右 ,多所按劾 。次寧州 ,時狄仁傑 為刺史刺史 ,民爭言有異政。翰就
館,以筆紙置于桉,謂僚屬曰:「入其境,其政可知,願薦使君美於朝,毋久留。」即命駕去。性寬
簡,讀老子 至「和其光,同其塵」,慨然曰:「大雅君子,以保其身。」乃辭憲官憲官 ,改麟臺臺
郎郎 云。
魏玄同 字和初,定州 鼓城 人。祖士廓 ,仕齊為輕車將軍輕車將軍 。玄同 進士 擢第,調長安令長安令 。累
官司列大夫司列大夫 。坐與上官儀 善,流嶺外。旣廢,不自護藉,乃馳逐為生事。上元初,會赦還,工部尚工部尚
書書 劉審禮 表其材,拜岐州 長史長史 。再遷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永淳元年[682],詔與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止平平
章事章事 ,封鉅鹿男 。上疏言選舉法弊曰:
方今人不加富、盜賊未衰、禮誼寖薄者,下吏不稱職,庶官非其才,取人之道有所未盡也。武德、貞
觀,庶事草創,人物固乏。天胙大聖,享國永年 ,異人間出。諸色入流,歲以千計,官有常員,人無
定限,選集猥至,十不收一,取捨淆紊。
夏、商以前,制度多闕。至周,煥然 可觀。諸侯之臣不皆命天子,王朝庶官不專一職。穆王 以伯
囧 為太僕太僕 正,命曰:「慎簡乃僚。」此乃自擇下吏之言也。太僕太僕 正,特中大夫中大夫 耳,尚以僚屬委
之,則三公、九卿亦當然也。故太宰、內史內史 並掌爵祿廢置,司徒司徒 、司馬司馬 別掌興賢詔事,是分任羣
司而統以數職,王命其大者,而自擇其小者。
漢制,諸侯自置吏四百石以下,其傅、相大臣則漢為置之;州郡掾史掾史 、督郵督郵 、從事從事 ,悉任之牧
守。
名 名 名 名 衙
文 名 號
文 文 文 衙 主
名 名 地 文
政 名
文 仕 文
文 文 主
名 名 文 地 武
文 名 主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武 名
名 主 文 名 名 名 衙
文
名 號 名 主
名 文 名 文 名
武 名 武 號 名 文
文 地 法 地 名 文
作 文
文
名 地 地 名 武 名 仕 文
文 名
文 名 地 文 文
文 主
地
名 主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9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自魏、晉以後,始歸吏部 ,而迄于今。以刀筆量才,簿書簿書 察行,法與世弊,其來久矣。尺丈之量,鍾
庾之器,非所及則不能度,非所受則無以容,況天下之大、士類之衆,可委數人手乎?又尸厥任者,間非
其選,至為人擇官,為身擇利,下筆繫親疏,措情觀勢要,悠悠風塵,此焉奔競,使百行折之一面,九能
斷之數言,不亦難乎?
且臣聞涖官者,不可以無學。傳曰:「學以從政 ,不聞以政入學。」今貴戚子弟一皆早仕,弘文、崇
賢、千牛、輦腳之類,程較旣淺,技能亦薄,而門閥 有素,資望自高。夫所謂冑子者,必裁諸學,少
則受業,長而入官,然後移家事國,謂之德進。夫少仕則不務學,輕試則無才。又勳官勳官 、三衛、流外
之屬,不待州縣之舉,直取書判,非先德後言之誼。
臣聞國之用人,如人用財,貧者止糟糠,富者餘粱肉。故當衰弊之乏,則磨策朽鈍以馭之;太平多士,
則遴柬髦俊而使之。今選者猥多,宜以簡練為急。竊見制書,三品至九品並得薦士,此誠仄席旁求意
也。但褒貶不明,故上不憂黜責,下不盡搜揚,莫慎所舉,而苟以應命。且惟賢知賢,聖人篤論。皐陶
旣舉,不仁者遠。身苟濫進,庸及知人?不擇舉者之賢,而責所舉之濫,不可得已。以陛下 聖明,國
家德業,而不建經久之策,但顧望魏、晉遺風,臣竊惑之。願少遵周、漢之規,以分吏部 選,即所用
詳,所失鮮矣。
不納。進拜文昌左丞文昌左丞 、鸞臺侍郎鸞臺侍郎 、同鳳閣鸞臺三品同鳳閣鸞臺三品 。遷地官尚書地官尚書 ,檢校 納言。玄同 與裴
炎 締交,能保終始,故號「耐久朋」。
先是,狄仁傑 督太原 運,失米萬斛,將坐誅,玄同 救免。而河陽令河陽令 周興 未知也,數於朝堂聽
命。玄同 曰:「明府 可去矣,毋久留。」興以為沮己,銜之,至是誣玄同 言「太后 老矣,當復皇
嗣」。后不察,賜死于家,年七十三。初,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房濟監刑,謂曰:「丈人 盍上變?冀召見,得
自陳。」玄同 曰:「人殺與鬼殺等耳,不能為告事人!」
玄同 子恬,字安禮 ,事親以孝聞。第進士 ,為御史御史 主簿主簿 。開元中,至潁王 傅。
李昭德 ,雍州 長安 人。
父乾祐 ,貞觀初為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鄃令裴仁軌 私役門卒,太宗 欲斬之,乾祐 曰:「法令與天下共
之,非陛下 獨有也。仁軌 以輕罪致極刑,非畫一之制。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帝意解,繇
是免死。遷侍御史侍御史 。母卒,廬墓 側,負土成墳。帝遣使就弔,表異其閭。歷治書侍御史治書侍御史 ,有能
名。永徽初,擢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為褚遂良 所惡,出為邢、魏二州刺史州刺史 。乾祐 雖彊直,而昵小人。嘗
為書與所善吏,刺取朝廷事,迷隱其辭,為吏所賣,遂良 白發於朝,坐流驩州 。召拜滄州刺史滄州刺史 。
入為司刑司刑 太常伯太常伯 ,舉雍州司功參軍州司功參軍 崔擢 為尚書郎尚書郎 ,不得報,私語擢所以然。後擢犯罪,告乾
祐 漏禁中語以自贖,詔免官 ,卒。
昭德 彊幹有父風,擢明經 ,累官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永昌初,坐事貶振州 陵水尉陵水尉 。還為夏官侍郎夏官侍郎 。如
意元年[692],拜鳳閣侍郎鳳閣侍郎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武后 營神都,昭德 規創文昌 臺及定鼎、上東諸
門,標置華壯。洛有二橋,司農卿司農卿 韋機 徙其一直長直長 夏門,民利之,其一橋廢,省巨萬計。然洛
水 歲淙齧之,繕者告勞。昭德 始累石代柱,銳其前,廝殺暴濤,水不能怒,自是無患。俄檢校 內內
史史 。薛懷義 討突厥 ,以昭德 為行軍長史行軍長史 ,不見虜還。
衙 文
名
礼
文
主
衙
文 文 文 文 仕 名
名
名 地 名 文 名
名 衙 名 主
文 亲
名
名 作 仕 文 文 主
名 地 地
名 文 名 號 名
主 名
文 葬 文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文
文 文 武 名 文
名 仕
地 仕 文 地 武 文
文 文 主 地 名
文 名 文
地 地 仕
文 名 政 地 文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9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武承嗣 任文昌 左相左相 ,昭德 諫曰:「承嗣 已王,不宜典機衡,以惑衆庶。且父子猶相篡奪,況姑姪
乎?」后矍然曰:「我未之思也。」乃罷承嗣 為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洛陽 人王慶之 率險佞數百人請以承
嗣 為皇太子 ,后不許;固請,后遣昭德 詰其故。昭德 笞殺慶之,餘黨散走。因奏曰:「自古有姪為
天子而為姑立廟 乎?以親親言之,天皇,陛下 夫也;皇嗣,陛下 子也。當傳之子孫為萬世計。陛
下 承天皇顧託而有天下,又立承嗣 ,臣見天皇不來食矣。」后乃止。承嗣 恨,譖短之。后曰:「吾
任昭德 而獲安枕,是代我勞,非而所知也。」有人獲洛水 白石而赤文者,獻闕下曰:「此石赤心,故
以獻。」昭德 叱曰:「洛水 餘石豈盡能反邪?」時來俊臣 、侯思止 舞文法,數誅陷大臣,人皆懾
懼。昭德 每奏其誣罔不道狀,卒榜殺思止 ,其黨稍摧沮。
然昭德 頗怙權,為衆指目。魯王府功曹參軍王府功曹參軍 丘愔上疏曰:「臣聞魏冉誅庶族以安秦,忠也,弱諸侯
以彊國,功也;然出入自專,擊斷无忌 ,威震人主,不聞有王,張祿一言而卒用憂死。向使昭王 不
即覺悟,則秦之霸業或不傳子孫。陛下 天授以前,萬機獨斷,公卿百執具職而已。自長壽以來,厭怠
細政,擢委昭德 ,乘總權綱,而才小任重,負氣彊愎,聾盲下民,芻狗同列,刻薄慶賞,多所矯虔,
聲威翕習,天下杜口。臣伏見南臺 敕目,羣臣奏請,陛下 制已曰『可』,而昭德 建言不可,制又
從之。且人臣參奉機密,獻可替否 ,事或便利,不豫咨謀,而畫可已行,方興駁異,是揚露擅命,以
示於人,歸美引咎,誼不類此。一切奏讞 皆承風指,陰相傅會。臣觀其膽,乃大於身,鼻息所衝,上
拂雲漢。夫小家治生,有千百之貲,將以託人,尚憂失授,況天下之重,可輕委寄乎?履霜堅冰,須防
其漸。大權一去,收之良難。願陛下 察臣之言。」又果毅果毅 鄧注著石論數千言,述其專恣,鳳閣舍鳳閣舍
人人 逄弘敏 以聞。后由是惡之,謂姚璹 曰:「誠如所言,昭德 固負國矣!」乃貶欽州 南賔尉。俄
召授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
萬歲通天二年[697],來俊臣 誣以逆謀,旣而俊臣 亦下獄,同日誅。時甚雨,衆庶莫不冤昭德 而
快俊臣 。神龍二年[706],贈左御史大夫左御史大夫 。建中三年[782],加贈司空司空 。
吉頊 ,洛州 河南 人。長七尺,性陰克,敢言事。舉進士及第。調明堂 尉。父哲為易州刺史易州刺史 ,坐
賕當死,頊往見武承嗣 ,自陳有二女弟,請侍王巾盥者。承嗣 喜,以犢車 迎之。三日未言,問其
故,荅曰:「父犯法且死,故憂之。」承嗣 為表貸哲死,遷頊龍馬監 。
劉思禮 謀反 ,頊上變事,后命武懿宗 雜訊,因諷囚引近臣高閥生平所牾者凡三十六姓,捕繫詔
獄,榜楚百慘,以成其獄,同日論死,天下冤之。擢右肅政臺 中丞中丞 。
來俊臣 下獄,司刑司刑 當以死,狀三日不下。頊從武后 游苑中,因間言:「臣為陛下 耳目,知俊
臣 狀入不出,人以為疑。」后曰:「朕以俊臣 有功,徐思之。」頊曰:「于安遠 告虺貞反,今
為成州 司馬司馬 。俊臣 誣殺忠良,罪惡如山,國蟊賊也,尚何惜?」於是后斬俊臣 ,而召安遠 為尚尚
食奉御食奉御 。
突厥 陷趙、定,授檢校 相州刺史相州刺史 ,且募兵制 虜南向。頊辭不知武,后曰:「賊方走,藉卿坐鎮
耳。」初,太原 溫彬茂死高宗 時,封一笥書,諉妻曰:「吾死後,須年及垂拱獻之。」垂拱初,妻
上其書,言后革命事及突厥 至趙去,故后知虜且還。頊至,募士無應者,俄詔以皇太子 為元帥元帥 ,
應募日數千。頊還言狀,后曰:「人心若是邪?卿可為羣臣道之。」頊誦語于朝,諸武惡之。
始,頊善張易之 、殿中少監殿中少監 田歸道 、鳳閣舍人鳳閣舍人 薛稷 、正諫大夫正諫大夫 員半千 、夏官侍郎夏官侍郎 李迥
秀 ,皆為控鶴內供奉控鶴內供奉 。頊又彊敏,故后倚為腹心。聖曆二年[699],進天官侍郎天官侍郎 、同鳳閣鸞臺平章同鳳閣鸞臺平章
事事 。為刺史刺史 時,武懿宗 討契丹 ,退保相州 。後爭功殿中 ,懿宗 陋短俯僂,頊嚴語侵之,無
所容假。后怒曰:「我在,乃藉諸武,它日安可保?」銜之。
名 名 文 地 名
名 文 地 名
名 主 地 地
礼 主 主
主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名
地 名
地 武
名 主
主
地
衙 主 地
词
法
主 武
文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名 地
名 文 文
名 地 地 礼 文
名 名 器
名 衙
名 法 名
衙 文
名 文 主 主
名 名 地
地 武 名 名 地
文
政 仕 文 军
地 號
政 主 武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政 地 衙 號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9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22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目錄
41
42
43
張易之兄弟 以寵盛,思自全,問頊計安出。頊曰:「公家以倖進,非有大功於天下,勢必危。吾有不朽
策,願效之,非止保身,且世世不絕胙。」易之流涕請,頊曰:「天下思唐 久矣!廬陵 斥外,相王幽
閉 。上春秋高,武諸王非海內屬意。公盍從容請相王、廬陵 ,以副人望?易弔為賀之資也。」易
之、昌宗 乘間如頊教,后意乃定。旣而知頊與謀,召見問狀,頊對:「廬陵 、相王皆陛下 子,先
帝 顧託於陛下 ,當速有所付。」乃還中宗 。
明年,頊坐弟冒偽官偽官 貶琰川尉,及辭,召見,泣曰:「臣去國,無復再謁,願有所言。然病棘,請須
臾間。」后命坐,頊曰:「水土皆一盎,有爭乎?」曰「無。」曰「以為塗,有爭乎?」曰「無。」
曰:「以塗為佛與道,有爭乎?」曰:「有之。」頊頓首曰:「雖臣亦以為有。夫皇子 、外戚 ,有
分則兩安。今太子 再立,而外家諸王並封,陛下 何以和之?貴賤親疏之不明,是驅使必爭,臣知兩
不安矣。」后曰:「朕知之,業已然,且奈何?」頊尋徙始豐尉,客江都 ,卒。
中宗 之立,頊實倡之,會得罪,無知者。睿宗 初,有發明其忠,乃下詔贈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
贊曰:異乎,炎之暗于幾也!知中宗 之不君,不知武后 之盜朝,假虎翼而責其搏人,死固宜哉!昭
德 、頊進不以道,君子恥之。雖然,一情區區,抑武興唐,其助有端,則賢炎遠矣。禕之 、玄
同 漏言及誅,不失所以事君者云。
名
地 地
法 地
名 地 主
主 主 號
文
主 亲
主 主
地
號 號 文
號 主
地 名
名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9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helloiac
 
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
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
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helloiac
 
周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
周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周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
周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helloiac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helloiac
 
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
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
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helloiac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helloiac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helloiac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helloiac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helloiac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helloiac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helloiac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helloiac
 
舊唐書 214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舊唐書 214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舊唐書 214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舊唐書 214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helloiac
 
後漢書 073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後漢書 073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後漢書 073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後漢書 073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helloiac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helloiac
 
周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蕭察
周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蕭察周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蕭察
周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蕭察helloiac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helloiac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helloiac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helloiac
 
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
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
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helloiac
 

What's hot (20)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元史 149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六
 
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
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
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
 
周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
周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周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
周書 22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
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
金史 110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四十八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明史 274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漢書 091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舊唐書 214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舊唐書 214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舊唐書 214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舊唐書 214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後漢書 073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後漢書 073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後漢書 073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後漢書 073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蕭察
周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蕭察周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蕭察
周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蕭察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漢書 096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
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
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
 

Similar to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helloiac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helloiac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helloiac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helloiac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helloiac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helloiac
 
南史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南史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南史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南史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helloiac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helloiac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helloiac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helloiac
 
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helloiac
 
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
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
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helloiac
 
漢書 079 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漢書 079 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漢書 079 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漢書 079 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helloiac
 
舊唐書 084 卷八十 列傳第三十
舊唐書 084 卷八十 列傳第三十舊唐書 084 卷八十 列傳第三十
舊唐書 084 卷八十 列傳第三十helloiac
 
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
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
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helloiac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helloiac
 
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helloiac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helloiac
 
南史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南史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九南史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南史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九helloiac
 

Similar to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20)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宋史 249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漢書 055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
史記 028 书第六 封禅书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南史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南史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南史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南史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一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新唐書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史記 118 列传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
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
漢書 080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
 
漢書 079 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漢書 079 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漢書 079 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漢書 079 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舊唐書 084 卷八十 列傳第三十
舊唐書 084 卷八十 列傳第三十舊唐書 084 卷八十 列傳第三十
舊唐書 084 卷八十 列傳第三十
 
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
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
史記 087 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列传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南史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南史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九南史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南史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九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 1.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123 / 242  44 段 6289 字  318 种 50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北宋]歐陽修 等 ←122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本篇关键词 纪年 上元 2 垂拱 2 貞觀 1 儀鳳 1 永淳元年[682] 1 開元 1 永徽 1 調露二年[680] 1 地点 昭德 16 太原 3 洛水 3 人物 禕之 16 陛下 14 太后 9 玄同 8 承嗣 8 武后 7 俊臣 6 伷先 6 文官 御史 5 宰相 4 鳳閣舍人 3 武官 司馬 3 州都督 2 王府功曹參軍 2 其他 中宗 6 突厥 5 檢校 4 睿宗 4 目錄 0 1 2 3 4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 第四十二 裴炎 劉禕之 魏玄同 李昭德 吉頊 裴炎 字子隆,絳州 聞喜 人。寬厚,寡言笑,有奇節 。補弘文生 ,休澣,它生或出游,炎讀書不 廢。有司欲薦狀,以業未就,辭不舉,服勤十年,尤通左氏春秋 。舉明經 及第 。補濮州司倉參州司倉參 軍軍 ,歷御史御史 、起居舍人起居舍人 ,寖遷黃門侍郎黃門侍郎 。調露二年[680],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 。進拜侍中侍中 。高 宗 幸東都 ,留皇太子 京師,以炎調護。帝不豫,太子 監國,詔炎與劉齊賢 、郭正一 於東 宮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及大漸,受遺輔太子 ,是為中宗 。改中書令中書令 。舊,宰相宰相 議事門下省 ,號政事政事 堂堂 ,長孫无忌 以司空司空 、房玄齡 以僕射僕射 、魏徵 以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皆知門下省事知門下省事 ,至炎,以中書中書 令令 執政事筆,故徙政事堂政事堂 於中書省 。 中宗 欲以后父韋玄貞 為侍中侍中 及授乳媼子五品官,炎固執不從,帝怒曰:「我意讓國與玄貞,豈不 可?何惜侍中侍中 邪?」炎懼,因與武后 謀廢帝 。后命炎洎劉禕之 率羽林 將軍將軍 程務挺 、張 虔 勗勒兵入宮,宣太后 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與玄貞,安得無罪?」 乃廢帝 為廬陵王 ,更立豫王 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縣男 。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地 词 仕 作 仕 仕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號 地 主 主 名 名 衙 文 主 號 文 文 衙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衙 號 名 文 文 主 號 名 营 武 名 名 主 號 主 主 主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9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后已持政,稍自肆,於是武承嗣 請立七廟 ,追王其先,炎諫曰:「太后 天下母,以盛德臨朝,宜存 至公,不容追王祖考 ,示自私。且獨不見呂氏 事乎!」后曰:「呂氏 之王,權屬生人,今追崇先 世,在亡跡異,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難圖,漸不可長。」后不悅而罷。承嗣 又諷太后 誅韓王元 嘉 、魯王 靈夔 ,以絕宗室 望,劉禕之 、韋仁 約畏默不敢言,炎獨固爭,后愈銜怒。未幾,賜 爵河東縣侯 。 豫王 雖為帝,未嘗省天下事。炎謀乘太后 出游龍門 ,以兵執之,還政天子。會久雨 ,太后 不出 而止。徐敬業 兵興,后議討之,炎曰:「天子年長矣,不豫政,故豎子有辭。今若復子明辟,賊不討 而解。」御史御史 崔詧 曰:「炎受顧託,身總大權,聞亂不討,乃請太后 歸政,此必有異圖。」后乃 捕炎送詔獄,遣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騫味道 、御史御史 魚承曄參鞫之。鳳閣侍郎鳳閣侍郎 胡元範 曰:「炎社稷 臣,有 功於國,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納言劉齊賢 、左衛率左衛率 蔣儼 繼辨之,后曰:「炎反 有端,顧卿未知耳。」元範、齊賢 曰:「若炎反,臣輩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輩不反。」 遂斬于都亭驛都亭驛 。 炎被劾,或勉其遜辭,炎曰:「宰相宰相 下獄,理不可全。」卒不折節。籍其家,無儋石之贏。初,炎 見裴行儉 破突厥 有功,沮薄之,乃斬降虜阿史那伏念 等五十餘人,議者恨其媢克,且使國家失信 四夷,以為陰禍有知云。睿宗 立,贈太尉太尉 、益州大都督州大都督 ,謚曰忠。 元範者,申州 義陽 人。介廉有才,以炎故,流死巂州 。 炎從子 伷先 。 伷先 未冠,推蔭為太僕丞太僕丞 。炎死,坐流嶺南 。上變求面陳得失,后召見,盛氣待之,曰:「炎謀 反 ,法當誅,尚何道?」伷先 對曰:「陛下 唐家婦,身荷先帝 顧命,今雖臨朝,當責任大臣, 須東宮 年就德成,復子明辟,奈何遽王諸武、斥宗室 ?炎為唐忠臣,而戮逮子孫,海內憤怨。臣愚 謂陛下 宜還太子 東宮 ,罷諸武權。不然,豪桀乘時而動,不可不懼!」后怒,命曳出,杖之朝 堂,長流瀼州 。 歲餘,逃歸,為吏蹟捕,流北庭。無復名檢,專居賄,五年至數千萬。娶降胡女為妻,妻有黃金、駿 馬、牛羊,以財自雄。養客數百人,自北庭屬京師,多其客,詗候朝廷事,聞知十常七八。時補闕李秦 授 為武后 謀曰:「讖言『代武者劉』,劉無彊姓,殆流人乎?今大臣流放者數萬族,使之協亂,社 稷 憂也。」后謂然,夜拜秦授考功員外郎考功員外郎 ,分走使者,賜墨詔,尉安流人,實命殺之。伷先 前 知,以橐它載金幣、賔客奔突厥 ,行未遠,都護都護 遣兵追之,與格鬬,為所執,械繫獄,以狀聞。 會武后 度流人已誅,畏天下姍誚,更遣使者安撫十道,以好言自解釋曰:「前使使尉安有罪,而不曉 朕意,擅誅殺,殘忍不道,朕甚自咎。今流人存者一切縱還。」繇是伷先 得不死。 中宗 復位,求炎後,授伷先 太子詹事丞太子詹事丞 。遷秦、桂、廣三州都督州都督 。坐累且誅,賴宰相宰相 張說 右 之,免官 。久乃擢范陽節度使 ,太原 、京兆尹京兆尹 。以京師官冗,奏罷畿縣 員外及試官試官 。進工部工部 尚書尚書 。年八十六,以東京留守東京留守 累封 翼城縣公 ,卒官下。 劉禕之 字希美,常州 晉陵 人。 父子翼 ,字小心,在隋為著作郎著作郎 。峭直有行,嘗面折僚友短,退無餘訾。李伯藥曰:「子翼 詈 人,人都不憾。」貞觀初,召之,辭以母老,詔許終養。江南道 巡察使巡察使 李襲譽 嘉其孝,表所居為 孝慈里。母已喪,召拜吳王府功曹參軍王府功曹參軍 ,終著作郎著作郎 、弘文館直學士弘文館直學士 。 名 礼 主 礼 名 名 名 主 名 主 名 亲 名 名 主 主 主 地 然 主 名 文 名 主 文 名 文 文 名 礼 名 武 名 名 文 文 名 政 名 號 武 武 地 地 地 亲 名 名 文 地 法 名 主 主 衙 亲 主 主 衙 地 名 主 礼 文 名 政 文 主 名 號 名 文 武 文 名 仕 地 地 文 地 文 文 文 仕 主 名 地 地 名 文 名 地 文 名 武 文 文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9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禕之 少與孟利貞 、高智周 、郭正一 俱以文辭稱,號「劉孟高郭」,並直昭文館 。俄遷右史、弘文弘文 館直學士館直學士 。上元中,與元萬頃 等偕召入禁中,論次新書凡千餘篇。高宗 又密與參決時政,以分宰宰 相相 權,時謂「北門學士北門學士 」。兄懿之,亦給事中給事中 ,同兩省 。先是,姊為內官,武后 遣至外家問 疾,禕之 因賀蘭敏之 私省之,坐流巂州 。后為丐還,除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 儀鳳中,吐蕃 寇邊,帝訪侍臣所以置之、討之之宜,人人異謀,禕之 獨勸帝:「夷狄猶禽獸,雖被 馮陵,不足校,願戢威,紓百姓之急。」帝內其言。俄拜相王府司馬王府司馬 ,檢校 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帝謂曰: 「卿家忠孝,朕子賴卿以師矩,冀蓬在麻不扶而挺也。」 后旣立王為帝,以其參奉大議,愈親之,擢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 ,賜爵臨淮縣男 。方是 時,詔令叢繁,禕之 思致華敏 ,裁可占授,少選可待也。司門員外郎司門員外郎 房先敏坐累貶衛州 司馬司馬 , 訴于相府,內史內史 騫味道 謂曰:「太后 旨。」禕之 曰:「乃上從有司所奏云。」后聞,以味道 歸 非於上,貶青州刺史青州刺史 ,加禕之 太中大夫太中大夫 ,賜物百段。后因曰:「君為元首,臣為股肱,以手足疾 移於腹背,尚為一體乎?禕之 引咎於己,忠臣也。」納言王德真 推順曰:「戴至德 無異才,惟能 歸善於君,為時所服。」后曰:「善。」後私語鳳閣舍人鳳閣舍人 賈大隱 曰「后能廢昏立明,盍反政以安天 下?」大隱 表其言,后怒曰:「禕之 乃負我!」垂拱中,或告禕之 受歸誠 州都督州都督 孫萬榮 金, 與許敬宗 妾私通,太后 遣肅州刺史肅州刺史 王本立 鞫治,以敕示禕之 ,禕之 曰:「不經鳳閣鸞臺 , 何謂之敕!」后以為拒制使制使 ,賜死于家,年五十七。 初,禕之 得罪,睿宗 以舊屬申理之,姻友冀得釋。禕之 曰:「吾死矣。太后 威福由己,而帝營 救,速吾禍也!」在獄上疏自陳。臨誅,洗沐,神色自若。命其子執筆占為表,子號塞不能書,禕 之 乃自捉筆,得數紙,詞懇哀到,人皆傷之。麟臺郎臺郎 郭翰 、太子文學太子文學 周思鈞 悵歎其文,后惡 之,貶翰巫州司法參軍州司法參軍 ,思鈞 播州司倉參軍州司倉參軍 。睿宗 嗣位,贈禕之 中書令中書令 。 翰者,嘗為御史御史 ,巡察隴右 ,多所按劾 。次寧州 ,時狄仁傑 為刺史刺史 ,民爭言有異政。翰就 館,以筆紙置于桉,謂僚屬曰:「入其境,其政可知,願薦使君美於朝,毋久留。」即命駕去。性寬 簡,讀老子 至「和其光,同其塵」,慨然曰:「大雅君子,以保其身。」乃辭憲官憲官 ,改麟臺臺 郎郎 云。 魏玄同 字和初,定州 鼓城 人。祖士廓 ,仕齊為輕車將軍輕車將軍 。玄同 進士 擢第,調長安令長安令 。累 官司列大夫司列大夫 。坐與上官儀 善,流嶺外。旣廢,不自護藉,乃馳逐為生事。上元初,會赦還,工部尚工部尚 書書 劉審禮 表其材,拜岐州 長史長史 。再遷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永淳元年[682],詔與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止平平 章事章事 ,封鉅鹿男 。上疏言選舉法弊曰: 方今人不加富、盜賊未衰、禮誼寖薄者,下吏不稱職,庶官非其才,取人之道有所未盡也。武德、貞 觀,庶事草創,人物固乏。天胙大聖,享國永年 ,異人間出。諸色入流,歲以千計,官有常員,人無 定限,選集猥至,十不收一,取捨淆紊。 夏、商以前,制度多闕。至周,煥然 可觀。諸侯之臣不皆命天子,王朝庶官不專一職。穆王 以伯 囧 為太僕太僕 正,命曰:「慎簡乃僚。」此乃自擇下吏之言也。太僕太僕 正,特中大夫中大夫 耳,尚以僚屬委 之,則三公、九卿亦當然也。故太宰、內史內史 並掌爵祿廢置,司徒司徒 、司馬司馬 別掌興賢詔事,是分任羣 司而統以數職,王命其大者,而自擇其小者。 漢制,諸侯自置吏四百石以下,其傅、相大臣則漢為置之;州郡掾史掾史 、督郵督郵 、從事從事 ,悉任之牧 守。 名 名 名 名 衙 文 名 號 文 文 文 衙 主 名 名 地 文 政 名 文 仕 文 文 文 主 名 名 文 地 武 文 名 主 名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武 名 名 主 文 名 名 名 衙 文 名 號 名 主 名 文 名 文 名 武 名 武 號 名 文 文 地 法 地 名 文 作 文 文 名 地 地 名 武 名 仕 文 文 名 文 名 地 文 文 文 主 地 名 主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武 文 文 文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9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自魏、晉以後,始歸吏部 ,而迄于今。以刀筆量才,簿書簿書 察行,法與世弊,其來久矣。尺丈之量,鍾 庾之器,非所及則不能度,非所受則無以容,況天下之大、士類之衆,可委數人手乎?又尸厥任者,間非 其選,至為人擇官,為身擇利,下筆繫親疏,措情觀勢要,悠悠風塵,此焉奔競,使百行折之一面,九能 斷之數言,不亦難乎? 且臣聞涖官者,不可以無學。傳曰:「學以從政 ,不聞以政入學。」今貴戚子弟一皆早仕,弘文、崇 賢、千牛、輦腳之類,程較旣淺,技能亦薄,而門閥 有素,資望自高。夫所謂冑子者,必裁諸學,少 則受業,長而入官,然後移家事國,謂之德進。夫少仕則不務學,輕試則無才。又勳官勳官 、三衛、流外 之屬,不待州縣之舉,直取書判,非先德後言之誼。 臣聞國之用人,如人用財,貧者止糟糠,富者餘粱肉。故當衰弊之乏,則磨策朽鈍以馭之;太平多士, 則遴柬髦俊而使之。今選者猥多,宜以簡練為急。竊見制書,三品至九品並得薦士,此誠仄席旁求意 也。但褒貶不明,故上不憂黜責,下不盡搜揚,莫慎所舉,而苟以應命。且惟賢知賢,聖人篤論。皐陶 旣舉,不仁者遠。身苟濫進,庸及知人?不擇舉者之賢,而責所舉之濫,不可得已。以陛下 聖明,國 家德業,而不建經久之策,但顧望魏、晉遺風,臣竊惑之。願少遵周、漢之規,以分吏部 選,即所用 詳,所失鮮矣。 不納。進拜文昌左丞文昌左丞 、鸞臺侍郎鸞臺侍郎 、同鳳閣鸞臺三品同鳳閣鸞臺三品 。遷地官尚書地官尚書 ,檢校 納言。玄同 與裴 炎 締交,能保終始,故號「耐久朋」。 先是,狄仁傑 督太原 運,失米萬斛,將坐誅,玄同 救免。而河陽令河陽令 周興 未知也,數於朝堂聽 命。玄同 曰:「明府 可去矣,毋久留。」興以為沮己,銜之,至是誣玄同 言「太后 老矣,當復皇 嗣」。后不察,賜死于家,年七十三。初,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房濟監刑,謂曰:「丈人 盍上變?冀召見,得 自陳。」玄同 曰:「人殺與鬼殺等耳,不能為告事人!」 玄同 子恬,字安禮 ,事親以孝聞。第進士 ,為御史御史 主簿主簿 。開元中,至潁王 傅。 李昭德 ,雍州 長安 人。 父乾祐 ,貞觀初為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鄃令裴仁軌 私役門卒,太宗 欲斬之,乾祐 曰:「法令與天下共 之,非陛下 獨有也。仁軌 以輕罪致極刑,非畫一之制。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帝意解,繇 是免死。遷侍御史侍御史 。母卒,廬墓 側,負土成墳。帝遣使就弔,表異其閭。歷治書侍御史治書侍御史 ,有能 名。永徽初,擢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為褚遂良 所惡,出為邢、魏二州刺史州刺史 。乾祐 雖彊直,而昵小人。嘗 為書與所善吏,刺取朝廷事,迷隱其辭,為吏所賣,遂良 白發於朝,坐流驩州 。召拜滄州刺史滄州刺史 。 入為司刑司刑 太常伯太常伯 ,舉雍州司功參軍州司功參軍 崔擢 為尚書郎尚書郎 ,不得報,私語擢所以然。後擢犯罪,告乾 祐 漏禁中語以自贖,詔免官 ,卒。 昭德 彊幹有父風,擢明經 ,累官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永昌初,坐事貶振州 陵水尉陵水尉 。還為夏官侍郎夏官侍郎 。如 意元年[692],拜鳳閣侍郎鳳閣侍郎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武后 營神都,昭德 規創文昌 臺及定鼎、上東諸 門,標置華壯。洛有二橋,司農卿司農卿 韋機 徙其一直長直長 夏門,民利之,其一橋廢,省巨萬計。然洛 水 歲淙齧之,繕者告勞。昭德 始累石代柱,銳其前,廝殺暴濤,水不能怒,自是無患。俄檢校 內內 史史 。薛懷義 討突厥 ,以昭德 為行軍長史行軍長史 ,不見虜還。 衙 文 名 礼 文 主 衙 文 文 文 文 仕 名 名 名 地 名 文 名 名 衙 名 主 文 亲 名 名 作 仕 文 文 主 名 地 地 名 文 名 號 名 主 名 文 葬 文 文 名 文 名 名 地 文 文 文 武 名 文 名 仕 地 仕 文 地 武 文 文 文 主 地 名 文 名 文 地 地 仕 文 名 政 地 文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9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武承嗣 任文昌 左相左相 ,昭德 諫曰:「承嗣 已王,不宜典機衡,以惑衆庶。且父子猶相篡奪,況姑姪 乎?」后矍然曰:「我未之思也。」乃罷承嗣 為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洛陽 人王慶之 率險佞數百人請以承 嗣 為皇太子 ,后不許;固請,后遣昭德 詰其故。昭德 笞殺慶之,餘黨散走。因奏曰:「自古有姪為 天子而為姑立廟 乎?以親親言之,天皇,陛下 夫也;皇嗣,陛下 子也。當傳之子孫為萬世計。陛 下 承天皇顧託而有天下,又立承嗣 ,臣見天皇不來食矣。」后乃止。承嗣 恨,譖短之。后曰:「吾 任昭德 而獲安枕,是代我勞,非而所知也。」有人獲洛水 白石而赤文者,獻闕下曰:「此石赤心,故 以獻。」昭德 叱曰:「洛水 餘石豈盡能反邪?」時來俊臣 、侯思止 舞文法,數誅陷大臣,人皆懾 懼。昭德 每奏其誣罔不道狀,卒榜殺思止 ,其黨稍摧沮。 然昭德 頗怙權,為衆指目。魯王府功曹參軍王府功曹參軍 丘愔上疏曰:「臣聞魏冉誅庶族以安秦,忠也,弱諸侯 以彊國,功也;然出入自專,擊斷无忌 ,威震人主,不聞有王,張祿一言而卒用憂死。向使昭王 不 即覺悟,則秦之霸業或不傳子孫。陛下 天授以前,萬機獨斷,公卿百執具職而已。自長壽以來,厭怠 細政,擢委昭德 ,乘總權綱,而才小任重,負氣彊愎,聾盲下民,芻狗同列,刻薄慶賞,多所矯虔, 聲威翕習,天下杜口。臣伏見南臺 敕目,羣臣奏請,陛下 制已曰『可』,而昭德 建言不可,制又 從之。且人臣參奉機密,獻可替否 ,事或便利,不豫咨謀,而畫可已行,方興駁異,是揚露擅命,以 示於人,歸美引咎,誼不類此。一切奏讞 皆承風指,陰相傅會。臣觀其膽,乃大於身,鼻息所衝,上 拂雲漢。夫小家治生,有千百之貲,將以託人,尚憂失授,況天下之重,可輕委寄乎?履霜堅冰,須防 其漸。大權一去,收之良難。願陛下 察臣之言。」又果毅果毅 鄧注著石論數千言,述其專恣,鳳閣舍鳳閣舍 人人 逄弘敏 以聞。后由是惡之,謂姚璹 曰:「誠如所言,昭德 固負國矣!」乃貶欽州 南賔尉。俄 召授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 萬歲通天二年[697],來俊臣 誣以逆謀,旣而俊臣 亦下獄,同日誅。時甚雨,衆庶莫不冤昭德 而 快俊臣 。神龍二年[706],贈左御史大夫左御史大夫 。建中三年[782],加贈司空司空 。 吉頊 ,洛州 河南 人。長七尺,性陰克,敢言事。舉進士及第。調明堂 尉。父哲為易州刺史易州刺史 ,坐 賕當死,頊往見武承嗣 ,自陳有二女弟,請侍王巾盥者。承嗣 喜,以犢車 迎之。三日未言,問其 故,荅曰:「父犯法且死,故憂之。」承嗣 為表貸哲死,遷頊龍馬監 。 劉思禮 謀反 ,頊上變事,后命武懿宗 雜訊,因諷囚引近臣高閥生平所牾者凡三十六姓,捕繫詔 獄,榜楚百慘,以成其獄,同日論死,天下冤之。擢右肅政臺 中丞中丞 。 來俊臣 下獄,司刑司刑 當以死,狀三日不下。頊從武后 游苑中,因間言:「臣為陛下 耳目,知俊 臣 狀入不出,人以為疑。」后曰:「朕以俊臣 有功,徐思之。」頊曰:「于安遠 告虺貞反,今 為成州 司馬司馬 。俊臣 誣殺忠良,罪惡如山,國蟊賊也,尚何惜?」於是后斬俊臣 ,而召安遠 為尚尚 食奉御食奉御 。 突厥 陷趙、定,授檢校 相州刺史相州刺史 ,且募兵制 虜南向。頊辭不知武,后曰:「賊方走,藉卿坐鎮 耳。」初,太原 溫彬茂死高宗 時,封一笥書,諉妻曰:「吾死後,須年及垂拱獻之。」垂拱初,妻 上其書,言后革命事及突厥 至趙去,故后知虜且還。頊至,募士無應者,俄詔以皇太子 為元帥元帥 , 應募日數千。頊還言狀,后曰:「人心若是邪?卿可為羣臣道之。」頊誦語于朝,諸武惡之。 始,頊善張易之 、殿中少監殿中少監 田歸道 、鳳閣舍人鳳閣舍人 薛稷 、正諫大夫正諫大夫 員半千 、夏官侍郎夏官侍郎 李迥 秀 ,皆為控鶴內供奉控鶴內供奉 。頊又彊敏,故后倚為腹心。聖曆二年[699],進天官侍郎天官侍郎 、同鳳閣鸞臺平章同鳳閣鸞臺平章 事事 。為刺史刺史 時,武懿宗 討契丹 ,退保相州 。後爭功殿中 ,懿宗 陋短俯僂,頊嚴語侵之,無 所容假。后怒曰:「我在,乃藉諸武,它日安可保?」銜之。 名 名 文 地 名 名 文 地 名 名 主 地 地 礼 主 主 主 名 名 地 地 地 地 名 名 地 名 地 武 名 主 主 地 衙 主 地 词 法 主 武 文 名 名 地 地 文 名 名 地 名 文 文 名 地 地 礼 文 名 名 器 名 衙 名 法 名 衙 文 名 文 主 主 名 名 地 地 武 名 名 地 文 政 仕 文 军 地 號 政 主 武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政 地 衙 號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9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22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124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目錄 41 42 43 張易之兄弟 以寵盛,思自全,問頊計安出。頊曰:「公家以倖進,非有大功於天下,勢必危。吾有不朽 策,願效之,非止保身,且世世不絕胙。」易之流涕請,頊曰:「天下思唐 久矣!廬陵 斥外,相王幽 閉 。上春秋高,武諸王非海內屬意。公盍從容請相王、廬陵 ,以副人望?易弔為賀之資也。」易 之、昌宗 乘間如頊教,后意乃定。旣而知頊與謀,召見問狀,頊對:「廬陵 、相王皆陛下 子,先 帝 顧託於陛下 ,當速有所付。」乃還中宗 。 明年,頊坐弟冒偽官偽官 貶琰川尉,及辭,召見,泣曰:「臣去國,無復再謁,願有所言。然病棘,請須 臾間。」后命坐,頊曰:「水土皆一盎,有爭乎?」曰「無。」曰「以為塗,有爭乎?」曰「無。」 曰:「以塗為佛與道,有爭乎?」曰:「有之。」頊頓首曰:「雖臣亦以為有。夫皇子 、外戚 ,有 分則兩安。今太子 再立,而外家諸王並封,陛下 何以和之?貴賤親疏之不明,是驅使必爭,臣知兩 不安矣。」后曰:「朕知之,業已然,且奈何?」頊尋徙始豐尉,客江都 ,卒。 中宗 之立,頊實倡之,會得罪,無知者。睿宗 初,有發明其忠,乃下詔贈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 贊曰:異乎,炎之暗于幾也!知中宗 之不君,不知武后 之盜朝,假虎翼而責其搏人,死固宜哉!昭 德 、頊進不以道,君子恥之。雖然,一情區區,抑武興唐,其助有端,則賢炎遠矣。禕之 、玄 同 漏言及誅,不失所以事君者云。 名 地 地 法 地 名 地 主 主 主 號 文 主 亲 主 主 地 號 號 文 號 主 地 名 名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9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