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8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元史
 026 / 211
 41 段 9134 字
 787 种 113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明]宋濂 等
←025 卷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 仁宗二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元史 /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延祐七年[1320] 1
地点 江西 7 陝西 6 雲南 6 江浙 6 中書省 5
人物 鐵木兒 13 晉王 8 皇太子 7 安王 5 駙馬 5
文官 大司徒 7 監察御史 7 御史大夫 5 開府儀同三司 5
武官 太尉 4 長官 2 中尉 1
其他 上都 14 屯田 10 正三品 7 地震 6 宿衛 5 熒惑 5 蒙古 5
目錄
0
1
2
3
4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 三
四年春正月庚子,帝謂左右曰:「中書比奏百姓乏食,宜加賑恤。朕默思 之,民饑若此,豈政有過差
以致然歟?向詔百司務司務 遵世祖 成憲 ,宜勉力奉行,輔朕不逮,然嘗思之,唯省刑薄賦,庶使百姓
各遂其生也。」乙卯,諸王脫脫 駐雲南 ,擾害軍民,以按灰代之。丙辰,以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完者為雲
南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己未,給帝師寺廩食鈔萬錠。壬戌,冀寧路 地震 。戊辰,給諸王也速也不
干 、明安 荅兒部糧三月。
閏月庚辰,封諸王孛羅 為冀王 。丙戌,以立皇太子 詔天下,給賜鰥寡孤獨鈔,減免各路租稅有
差。賜諸王、宗戚朝會 者,金三百兩、銀二千五百兩、鈔四萬三千九百錠。辛卯,封別鐵木兒 為汾
陽王 。壬辰,給豳王 南忽里部鈔十二萬錠買馬。汴梁 、揚州 、河南、淮安 、重慶 、順
慶 、襄陽 民皆饑,發廩賑之。
二月庚子,賜諸王買閭 部鈔三萬錠。甲辰,敕郡縣各社復置義倉。戊申,特授近侍完者不花 翰林侍翰林侍
讀學士讀學士 、知制誥知制誥 、同修國史同修國史 。癸亥,陞泰寧 府為泰寧路 ,仍置泰寧縣 。乙丑,陞蒙古國子
監 秩正三品,賜銀印。丙寅,以諸王部值脫火赤 之亂,百姓貧乏,給鈔十六萬六千錠、米萬石賑
之。曹州 水,免今年租。
三月丁卯朔,陞靖州 為路。庚午,給趙王 阿魯 禿部糧四千石。乙酉,太陰犯箕。辛卯,車駕
幸上都 。
主
名
文 亲 名
名 地 文
地 文 地 异
名 地
地 主 主
礼 名
主 主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名
文 文 文 地 地 地
衙 名
地
地 主 政
衙
1 / 8
https://taolang.club/doc/303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8
9
10
11
夏四月戊戌,給安王 兀都思不花 部軍糧三月。己亥,德安府 旱,免屯田 租。壬寅,加授太常禮太常禮
儀院使儀院使 拜住 大司徒大司徒 。賜趙王 阿魯 禿金五十兩、銀五百兩、鈔千錠。割懷來 縣隸龍慶州 。甲
辰,以太寧路隸遼陽 省。戊申,荅合孫寇邊,吳王 朶列納 等敗之于和懷,賜金玉束帶、黃金、幣
帛有差。己未,諸王紐憐 薨 。乙丑,禁嶺北酒。帝嘗夜坐,謂侍臣曰:「雨暘不時,奈何?」蕭拜
住 對曰:「宰相宰相 之過也。」帝曰:「卿不在中書耶?」拜住 惶愧。頃之,帝露香默禱。既而大
雨,左右以雨衣進,帝曰:「朕為民祈 雨,何避焉!」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忽都 魯都兒迷失、劉賡 等
譯大學衍義 以進,帝覽之,稱群臣曰:「大學衍義 議論甚嘉,其令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阿憐鐵木兒 譯以國
語 。」
五月辛未,授上都留上都留 守闊闊 出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大司徒大司徒 。壬申,賜出征諸王醜漢 等金銀、鈔幣
有差。乙亥,加封 大長公主 忙哥台 為皇姑大長公主 ,給金印。戊寅,改衛率府 為中翊
府 。壬午,黃州 、高郵 、真州 、建寧 等處,流民群聚,持兵抄掠,敕所在有司:「其傷人及
盜者罪之,餘並給糧遣歸。」以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赤因鐵木兒 為中書平章政事 ,中書平章兀伯都
剌 為集賢大學士集賢大學士 。己丑,陞中書右丞 阿卜海牙為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參政參政 乞塔為右丞右丞 ,高昉 為左左
丞丞 ,參議中書省事參議中書省事 換住、張思明 並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
六月乙巳,太陰犯心。內外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四十餘人劾鐵木迭兒 姦貪不法。戊申,鐵木迭兒 罷,以左丞左丞
相相 合散為中書右丞相中書右丞相 。己酉,兀伯都剌 復為中書平章政事 。壬子,以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王桂為中書參
知政事 。安遠 王醜漢 、趙王 阿魯 禿為叛王脫火赤 所掠,各賜金銀、幣帛。丙辰,敕:「諸
王、駙馬 、功臣分地,仍舊制自辟達魯花赤達魯花赤 。」丁巳,安南國 遣使來貢。戊午,置冀王 孛羅
王 傅二員,中尉中尉 、司馬司馬 各一員,都緫管府秩正三品。己未,給嶺北行省 經費鈔九十萬錠、雜綵
五萬匹。癸亥,禁緫攝沈明仁所佩司空司空 印毋移文有司。
秋七月乙亥,李孟 罷,以江浙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王毅 為中書平章政事 。庚辰,賜皇姑大長公主 忙哥
台 金百兩、銀千兩、鈔二千錠、幣帛各百匹。賞討叛王有功句容郡王 床兀兒 等金銀、幣帛、鈔各
有差。壬午,敕赤因鐵木兒 頒賚諸王、駙馬 ,及賑濟所部貧乏。特授中衛親軍都指揮使衛親軍都指揮使 孛蘭
奚 太尉太尉 。己丑,成紀縣 山崩,土石潰徙,壞田稼 廬舍,壓死居民。辛卯,冀寧路 地震 。帝
諭省臣曰:「比聞蒙古 諸部困乏,往往鬻子女於民家為婢僕,其命有司贖之還各部。」帝出,見衛
士 有弊衣者,駐馬問之,對曰:「戍守邊鎮餘十五年,以故貧耳。」帝曰:「此輩久勞于外,留守守
臣臣 未常以聞,非朕親見,何由知之!自今有類此者,必言於朕。」因命賜之錢帛。
八月丙申,車駕至自上都 。熒惑 犯輿鬼。壬子,太陰犯昴。庚申,合散奏事畢,帝問曰:「卿等日
所行者何事?」合散對曰:「臣等第 奉行詔旨而已。」帝曰:「卿等何嘗奉行朕旨,雖祖宗 遺訓,
朝廷法令,皆不遵守。夫法者,所以辨上下,定民志,自古及今,未有法不立而天下治者。使人君制
法,宰相宰相 能守而勿失,則下民知所畏避,綱紀可正,風俗可厚。其或法弛民慢,怨言並興,欲求治
安,豈不難哉。」
九月丙寅,合散言:「故事,丞相丞相 必用蒙古 勳臣;合散回回 人,不厭人望。」遂懇辭。制以宣徽宣徽
使使 伯荅沙為中書右丞相中書右丞相 ,合散為左丞相左丞相 。己巳,大都南城 產嘉禾 一莖十一穗。庚午,太陰犯
斗。壬辰,詔戒飭海漕,諭諸司毋得沮撓。嶺北地震 三日。
主 名 地 军
文 名 文 主 政 地 地
地 主 名
名 葬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作 作 文 名
作
文 名 文 文 名
仕 主 名 主 军
衙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衙
名 文 衙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文 名 衙 文
衙 地 名 主 政 名
主 文 政 主
主 武 武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衙 主
名 主 名
名 主 武
名 武 地 名 地 异
政
军
文
衙 天
仕 亲
文
文 政 政
文 文 文 地 地
异
2 / 8
https://taolang.club/doc/303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2
13
14
15
16
17
冬十月甲午朔,有事于太廟。戊戌,給諸王晃 火鐵木兒 等部糧五千石。壬寅,敕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舉林柏監
大都兵馬司 防遏盜賊;仍嚴飭軍校軍校 ,制其出入。遣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伯忽、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王桂祭陝西嶽鎮 、名
山 ,賑恤秦州 被災之民。己酉,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言:「官吏丁憂 起復 ,人情驚惑,請禁止以絕僥倖。惟
朝廷耆舊特旨起復 者,不在禁例。」制曰「可」。給兩淮屯田 緫管府職田。壬子,給鈔五萬錠、糧五
萬石,賑察罕 腦兒。戊午,海外婆 羅公之民往賈海番,遇風濤,存者十四人漂至溫州 永嘉縣 ,
敕江浙 省資遣還鄉。改潮州路 所統梅州 隸廣東道宣慰司 。
十一月己卯,復浚揚州 運河 。己丑,併汧源縣 入隴州 。壬辰,諭:「諸宿衛 入直,各居其
次,非有旨不得上殿,闌入禁中者坐罪。大臣許從二人,他官一人,門者譏其出入。」
十二月丁酉,復廣州 採金銀珠子都提舉都提舉 司,秩正四品,官三員。乙巳,置詹事院 ,從一品,太子太子
詹事詹事 四員,副詹事副詹事 、詹事丞詹事丞 並二員,家令府、延慶司 設官並四員,典寶監 八員。遣官即興和
路 及淨州 發廩賑給北方流民。己酉,盧溝橋 、澤畔店 、琉璃河 並置巡檢司 。壬子,置安
王 王傅。丁巳,賜諸王禿滿鐵木兒 等及駙馬 忽剌 兀帶各部,金一千二百兩、銀七千七百兩、鈔
一萬七千七百錠、幣帛二千匹。以內宰領延福司 事禿滿迭兒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特授晉王內史晉王內史 按攤 出金金
紫光祿大夫紫光祿大夫 、魯國公 。辛酉,改怯憐口民匠 緫管府為繕用司。
五年春正月辛未,賜諸王禿滿鐵木兒 等所部鈔四萬錠。甲戌,懿州 地震 。丙子,安南國 遣其臣
尹世才等以方物來貢。乙酉,敕諸王位下民在大都者,與民均役。丁亥,會試進士 。湖廣平 章買住
加魯國公 、大司農大司農 。賑晉王 也孫鐵木兒 等部貧乏者。
二月癸巳朔,日有食之。和寧路 地震 。丁酉,敕:「廣寧 、開元等萬戶府 軍入侍衛侍衛 ,有兄弟
子 姪五人者,三人留,四人三人者,二人留,著為籍。」秦州 秦安 縣山崩。封諸王晃 火鐵木
兒 為嘉王,禿滿鐵木兒 為武平王 ,並賜印。丁未,敕雲南 、四川 歸還所侵順元宣撫司 民
地。戊申,陞內史府 秩正二品。建鹿頂殿于文德殿後。辛亥,敕杭州 守臣守臣 春秋祭淮安 忠武王伯
顏 祠。王子諸王荅失蠻部乏食,敕甘肅行省 給糧賑之。賜諸王察吉兒鈔萬錠。甲寅,置寧昌
府 。乙卯,命中書省 汰不急之役。增置河東 宣慰司 副使一員。敕上都 諸寺、權豪商販貨物,
並輸稅課。戊午,以者連怯耶兒萬戶府 為右衛率府 。給書西天字維摩經 金三千兩。庚申,罷封
贈。賞討叛王脫火赤 戰功,賜諸王部察罕 等金銀幣鈔有差。
三月戊辰,御試進士 ,賜忽都達兒 、霍希賢 以下五十人及第 、出身有差。己巳,賜寧海王 八
都兒 金印。庚午,立諸王斡羅溫孫部打捕 鷹坊鷹坊 諸色人匠 怯憐口緫管府,秩從四品。改靜安 路
為德寧路 ,靜安縣 為德寧縣 。癸酉,晉王 也孫鐵木兒 部貧乏,賑米四千一百五十石,仍賜鈔
二萬錠買牛羊孳畜。乙亥,增給兩淮運司 分司分司 印一。特授安遠 王醜漢 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錄軍國錄軍國
重事重事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戊寅,以湖州路 為安王 兀都思不花 分地,其戶數視魏王 阿木哥 。癸
未,知寧、淨州路 禁酒。賜鈔萬錠,命晉王 也孫鐵木兒 賑濟遼東 貧民。晉王內史晉王內史 拾得閭加榮祿榮祿
大夫大夫 ,封桓國公 。給金九百兩、銀百五十兩,書金字藏經 。甲申,免鞏昌 等處經賑濟者差稅鹽
課。乙酉,御史臺 臣言:「諸司近侍隔越中書聞奏者,請如舊制論罪。」制曰「可」。己丑,敕以紅
城 屯田 米賑淨州 、平地等處流民。置汾陽王 別鐵木兒 王傅四員。賜醜驢荅剌罕平江路 田百
頃。
名 名 文
营 武 文 文 地
地 地 文 仕 仕
仕 军
名 亲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营
地 文 衙
文 文 文 衙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主 名 主 名
衙 文 文 名
文 主 衙
名 地 异 政
仕 地
主 文 主 名
地 异 地 衙 武
亲 地 地 名
名 名 主 地 地 衙
衙 地 文 地
名 地
衙 地 地 衙 衙
衙 军 作
名 名
仕 名 名 仕 主
名 衙 文 衙 地
地 地 地 主 名
衙 文 地 名 文
文 文 地 主 名 主 名
地 主 名 地 文
文 主 作 地
衙
地 军 地 主 名 地
3 / 8
https://taolang.club/doc/303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8
19
20
21
22
夏四月壬辰,安吉王 乞台普濟 薨 。丁酉,諸王雍 吉剌帶部乏食,賑米三千石。己亥,耽羅 捕獵
戶成金等為寇,敕征東行省 督兵捕之。庚子,賜諸王察吉兒部鈔萬錠,布帛稱是。給中翊府 閻臺順
州 屯田 鈔萬錠,置牛種農具。庚戌,敕:「安遠 王醜漢 分地隸濟寧 者七縣、汀州 者三縣,達魯達魯
花赤花赤 聽其自辟。」陞印經提舉司 為延福 監,秩正三品。遣官分汰各部流民,給糧賑濟。免懷孟、河
南、南陽 居民所輸陝西 鹽課。是時解州 鹽池 為水所壞,命懷孟等處食陝西 紅鹽;後以地遠,改食
滄鹽,而仍輸課陝西 ,民不堪命 ,故免之。木鄰、鐵里干驛困乏,濟以馬五千匹。遼陽 饑,海漕糧
十萬石於義、錦州 ,以賑貧民。甲寅,樞密院 臣言:「各省調度軍馬,惟長官長官 二人領其事。今四川
省 諸臣皆預,非便,請如舊制。」從之。以千奴、史弼 並為中書平章政事 ,侍御史侍御史 敬儼 為中書參
知政事 。戊午,車駕幸上都 。
五月辛酉朔,順元等處軍民宣撫使宣撫使 阿晝以洞蠻酋黑沖子子昌奉方物來覲。丁卯,賜安王 兀都思不
花 金五百兩、銀五千兩。以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亦列赤 為中書右丞 。戊辰,遣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王毅 禜星于司天
臺 三晝夜。諸王按塔木兒、不顏鐵木兒 部乏食,賑糧兩月。壬申,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言:「比年名爵冒
濫,太尉太尉 、司徒司徒 、國公 ,接跡于朝。昔奉詔裁罷,中外莫不欣悅。近聞禮部 奉旨鑄太尉太尉 、司司
徒徒 、司空司空 等印二十有六,此輩無功於國,載在史冊,貽笑將來。請自今門閥 貴重、勳業昭著者存
留一二,餘並革去。」制曰「可」。癸酉,遣官分道減決笞以下罪。己卯,德慶路 地震 。鞏昌 隴
西縣 大雨,南土山 崩,壓死居民,給糧賑之。
六月辛卯,御史臺 臣言:「昔遣張驢等經理江浙 、江西 、河南田 糧,虛增糧數,流毒生民,已
嘗奉旨俟三年徵租。今及其期,若江浙 、江西 當如例輸之,其河南請視鄉例減半徵之。」制曰
「可」。癸巳,以典瑞院使典瑞院使 斡赤 為集賢大學士集賢大學士 、領典瑞院 事、大司徒大司徒 。己亥,北地諸部軍士
乏食,給糧賑之。庚子,遣阿尼八都兒 、只兒海分汰淨州 北地流民,其隸四宿衛 及諸王、駙
馬 者,給資糧遣還各部。癸卯,賜諸王桑哥 班金束帶一、銀百兩、鈔五百錠。乙巳,術者趙子
玉 等七人伏誅。時魏王 阿木哥 以罪貶高麗 ,子玉言於王府司馬王府司馬 曹脫不台等曰:「阿木哥 名應
圖讖。」於是潛謀備兵器、衣甲、旗鼓,航海往高麗 取阿木哥 至大都,俟時而發。行次利津縣 ,
事覺,誅之。西蕃土寇作亂,敕甘肅省 調兵捕之。丁巳,賜安王 兀都思不花 等金束帶及金二百
兩、銀一千五十兩、鈔二千二百錠、幣帛二百八十匹。
秋七月己未朔,李邦寧 加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癸亥,賜諸王八里帶等金二百兩、銀八百五十兩、鈔二千
錠、幣帛二百匹。甲子,給欽察 衛馬羊價鈔一十四萬五千九百九十二錠。丙寅,調軍五千,烏蒙 等
處屯田 ,置緫管萬戶府 ,秩正三品,給銀印。丁卯,給鈔二十萬錠、糧萬石,命晉王 分賚所部宿
衛 士。壬申,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趙簡言:「皇太子 春秋鼎盛,宜選耆儒敷陳道義。今李銓 侍東宮說東宮說
書書 ,未諳經史,請別求碩學,分進講讀,實宗社 無疆之福。」制曰「可」。諸王不里牙敦之叛,諸
王也舍、失列吉及衛士 朶帶、伯都 坐持兩端,不助官軍進討,敕流也舍江西 ,失列吉湖廣,朶
帶衡州 ,伯都 潭州 。癸酉,拘魏王 阿木哥 王傅印。置餼廩司 ,秩正八品,隸上都留上都留 守
司。豐州 石泉 店置巡檢司 。賜諸王別失帖木兒 等金、銀,并賑其部米萬石、鈔萬錠。己卯,
諸王雍 吉剌帶、曲春鐵木兒 來朝,賜金二百兩、銀一千兩、鈔五千錠、幣帛一百匹,仍給鈔萬錠、
米萬石,分賚其所部。辛巳,立受給庫 ,秩九品,隸工部 。壬午,罷河南省左丞省左丞 陳英等所括民
田,止如舊例輸稅。戊子,鞏昌路 寧遠縣 山崩。加封 楚三閭大夫三閭大夫 屈原為忠節清烈公。
八月戊子,車駕至自上都 。乙卯,併翁源 縣入曲江縣 。
主 名 葬 名 政
衙 衙
地 军 地 名 地 地
文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词 地
地 衙 武
地 名 衙 文 名
衙 衙
文 主
名 文 名 衙 文 名
衙 名 文
武 文 主 衙 武
文 文 礼
地 异 地
地 地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文 衙 文
名 地 营
主 名
名 主 名 政 文 名
政 名 地
地 主 名
名 文
政 地
军 衙 主
营 文 主 名
文 礼
军 名 地
地 名 地 主 名 衙 文
地 地 衙 名
名 名
衙 衙 文
地 地 仕 文
衙 地 地
4 / 8
https://taolang.club/doc/303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3
24
25
26
27
28
九月癸亥,大司農大司農 買住等進司農丞司農丞 苗好謙 所撰栽桑圖說 ,帝曰:「農桑衣食之本,此圖甚善。」
命刊印千帙,散之民間。丙寅,廣西兩江 龍州 萬戶趙清臣、太平路 緫管李興隆 率土官黃法扶、何
凱 ,並以方物來貢,賜以幣帛有差。豳王 南忽里等部貧乏,命甘肅省 市馬萬匹給之。丁卯,中書右
丞 、宣徽使宣徽使 亦列赤 為中書平章政事 ,左丞左丞 高昉 為右丞右丞 ,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換住為左丞左丞 ,吏部尚吏部尚
書書 燕只干為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壬申,以鈔給北邊軍為馬價。甲戌,以作佛事,釋重囚三人,輕囚五十三
人。己卯,以江浙 省所印大學衍義 五十部賜朝臣。辛巳,置大永福 寺都緫管府,秩三品。壬午,
敕:「軍官犯罪,行省 咨樞密院 議擬,毋擅決遣。」丙戌,以僉太常禮儀院事僉太常禮儀院事 狗兒 為中書參知政
事 。丁亥,立行宣政院 于杭州 ,設官八員。大同路 金城縣 大雨雹。
冬十月己丑,以大寧路 隸遼陽 省,宣德 府隸大都路 。敕:「僧人除宋舊有及朝廷撥賜土田免租
稅,餘田與民一體科徵。」播州 南寧 長官長官 洛麼作亂,思州 守臣守臣 換住哥招諭之,洛麼遣人以方物
來覲。罷膠、萊、莒、密鹽使司 ,復立濤洛場 。辛卯,禁大同 、冀寧 、晉寧 等路釀酒。壬
辰,建帝師巴思八殿於大興 教寺,給鈔萬錠。癸巳,改中翊府 為羽林 親軍都指揮使親軍都指揮使 司。甲午,
有事于太廟。癸丑,贛州路 雩都 縣里胥劉景周,以有司徵括田新租,聚衆作亂,敕免徵新租,招諭
之。
十一月辛酉,開成、莊浪等處禁酒。壬戌,改黃花嶺 屯儲軍民緫管府為屯儲緫管府,設官四員。山後
民饑,增海漕四十萬石。增置大都南、北兩兵馬司指揮使兵馬司指揮使 ,色目、漢人各二員,給分司分司 印二。丁
卯,用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乃蠻 帶等言,追奪建康 富民王訓 等白身濫受宣敕 ,仍禁冒籍貫宿衛 及巧受遠
方職官、不赴任求別調者,隱匿不自首者罪之。己巳,陞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忠嘉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丙子,集集
賢大學士賢大學士 、太保太保 曲出言:「唐陸淳 著春秋纂例 、辨疑 、微旨 三書,有益後學,請令江西 行
省 鋟梓,以廣其傳。」從之。癸未,敕江西 茶運司 歲課 以二十五萬錠為額。敕大永福 寺創
殿,安奉順宗 皇帝御容。
十二月壬辰,特授集賢大學士集賢大學士 脫列大司徒大司徒 。辛亥,置重慶路 江津 、巴縣 等處屯田 ,省成
都 歲漕萬二千石。甲寅,敕樞密院 覈實蒙古軍 貧乏者,存卹五年。
六年春正月丁巳朔,暹國 遣使奉表來貢方物。丁卯,敕:「福建、兩廣、雲南 、甘肅、四川 軍
官致仕 還家,官給驛傳驛傳 如民官例。」戊辰,賑晉王 部貧民。癸酉,特授同知同知 徽政院 事醜驢荅
剌罕金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 、太尉太尉 ,給銀印。甲戌,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孛朮魯翀 等言:「皇太子 位正東宮 ,既
立詹事院 以緫家政,宜擇年德老成、道義崇重者為師保師保 賓贊,俾盡心輔導,以廣緝熙 之學。」制
曰「可」。戊寅,太陰犯心。己卯,禜星于司天臺 。廣東南恩、新州 徭賊龍郎庚等為寇,命江
西 行省 發兵捕之。帝御嘉禧 殿,謂扎魯忽赤買閭 曰:「扎魯忽赤人命所繫,其詳閱獄辭。事無大
小,必謀諸同僚。疑不能決者,與省、臺臣臺臣 集議以聞。」又顧謂侍臣曰:「卿等以朕居帝位為安邪?
朕惟太祖 創業艱難,世祖 混一疆宇,兢業守成,恒懼不能當天心,繩祖 武,使萬方百姓樂得其
所,朕念慮在茲,卿等固不知也。」
二月丁亥朔,日有食之。改釋奠 于中丁,祀社稷 于中戊。禜星于回回 司天臺 。丁酉,雲南 闍
里 愛俄、永昌蒲 蠻阿八剌 等並為寇,命雲南省 從宜剿捕。戊戌,改陝西 轉運鹽使司 為河
東 陝西 都轉運鹽使司 ,直隸省 部。己亥,太陰犯靈臺 。乙巳,敕:「諸司不由中書奏官輒署
事者悉罷之。」特授僧從吉祥榮祿大夫榮祿大夫 、大司空大司空 ,加榮祿大夫榮祿大夫 、大司徒大司徒 僧文吉祥開府儀同三開府儀同三
司司 。
文 文 名 作
地 地 地 地
名 主 地
衙 文 名 衙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作 地
衙 衙 文 名
衙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地 文
衙 地 地 衙 地
地 衙 营 武
地 地
地
武 文
文 政 地 名 法 营
文 文
文 文 名 作 作 作 地
衙 地 衙 仕 地
號
文 文 地 地 地 军
地 衙 营
政 地 地
仕 文 主 文 衙
文 武 文 名 主 衙
衙 文 名
衙 地
地 衙 名 名
文
號 亲 名
礼 礼 政 衙 地
名 名 名 地 地 衙
地 地 衙 地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5 / 8
https://taolang.club/doc/303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9
30
31
32
33
34
三月丁巳,以天壽節 ,釋重囚一人。己未,給鈔賑濟上都 、西番諸驛。辛酉,斡端 地有叛者入寇,
遣鎮西武靖王 搠思班 率兵討之。詔以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禿禿合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諭之曰:「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職任至
重,以卿勳舊之裔,故特授汝。當思乃祖乃父忠勤王室,仍以古名臣為法,否則將墜汝家聲,負朕委任之
意矣。」丙寅,改懷孟路 為懷慶路 。特授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八兒思不花 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大司徒大司徒 。己
巳,太陰犯明堂 。敕:「諸王、駙馬 、宗姻,諸事依舊制領於內八府 官,勿徑移文中書。」封諸王
月魯鐵木兒 為恩王,給印,置王傅官。免大都、上都 、興和、大同 今歲租稅。癸酉,太陰犯日
星。甲戌,太陰犯心。壬午,賜大興 教寺僧齋食鈔二萬錠。禁甘肅行省 所屬郡縣釀酒。
夏四月壬辰,中書省 臣言:「雲南土官雲南土官 病故,子姪兄弟襲之,無則妻承失職。遠方蠻夷,頑獷難
制,必任土人,可以集事。今或闕員,宜從本俗,權職以行。」制曰「可」。丙辰,命京師諸司官諸司官 吏
運糧輸上都 、興和,賑濟蒙古 饑民。庚子,車駕幸上都 。以鐵木迭兒 為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內外監察監察
御史御史 四十餘人,劾其逞私蠹政,難居師保師保 之任,不聽。諸王合贊薨 。丙午,命宣政院 賑給西番
諸驛。壬子,伯顏 鐵木兒 部貧乏,給鈔賑之。
五月辛酉,太陰犯靈臺 。丁卯,太陰犯房。丙子,太陰犯壘壁陣。加安南國王 陳益稷 儀同三儀同三
司司 。
六月戊子,以莊浪巡檢司 為莊浪縣 ,移巡檢司 於比卜渡。癸巳,以米五千石賑大長公主 所隸貧
民。甲午,改繕珍司 為徽儀使司 ,秩二品。己亥,歲星犯東咸。辛丑,置河南田 賦緫管府,隸內
史府 ,設達魯花赤達魯花赤 、緫管、同知同知 各一員,副緫管二員,秩從三品。戊申,置勇校署,以角觝者隸
之。庚戌,大同縣 雨雹,大如雞卵。詔以駝馬牛羊分給朔方 蒙古 民戍守邊徼者,俾牧養蕃息以自
贍,仍命議興屯田 。壬子,賜大乾元寺鈔萬錠,俾營子錢,供繕修之費,仍陞其提點所 為緫管府,
給銀印,秩正三品。給鈔四十萬錠,賑合剌 赤部貧民;三十萬錠,賑諸位怯憐口被災者;諸有俸祿及
能自贍者勿給。癸丑,以羽林 親軍親軍 萬人隸東宮 。丙子,陞廣惠司秩廣惠司秩 正三品,掌回回 醫藥。丁
丑,以濟寧 等路水,遣官閱視其民,乏食者賑之,仍禁酒,開河泊禁,聽民採食。晉陽 、西涼 、
鈞等州,陽翟 、新鄭 、密等縣大雨雹。汴梁 、益都 、般陽 、濟南 、東昌 、東平 、濟
寧 、泰安 、高唐 、濮州 、淮安 諸處大水。
秋七月丙辰,緬國 趙欽 撒以方物來覲。來安路 緫管岑世興叛,據唐興州 ,賜璽書招諭之。諸王
闊慳堅部貧乏,給糧賑之。壬戌,太陰犯心。以者連怯耶兒萬戶府 軍萬人隸東宮 ,置右衛率府 ,
秩正三品。丁卯,詔諭江西 官吏、豪民毋沮撓茶課。甲戌,皇姊大長公主 祥哥剌吉 作佛事,釋全
寧 府重囚二十七人,敕按問 全寧 守臣守臣 阿從不法,仍追所釋囚還獄。命分簡奴兒干 流囚罪稍輕
者,屯田 肇州 。乙亥,通州 、漷州 增置三倉。丙子,太白犯太微垣 右執法。增置上都 警巡
院 、開平縣 官各二員。己卯,晉王 也孫鐵木兒 所部民,經剽掠災傷,為盜者衆,敕扎魯忽赤囊
加帶往,與晉王內史晉王內史 審錄 罪囚,重者就啟晉王 誅之,當流配者加等杖之。庚辰,賜木憐、麥該兩
驛鈔一萬二千一百二十錠,俾市馬給驛。辛巳,賜左右鷹坊鷹坊 及合剌 赤等貧乏者鈔一十四萬錠。
八月甲申,以河東山西道 宣慰使宣慰使 張思明 為中書參知政事 。乙酉,熒惑 犯輿鬼。甲午,以授皇
太子 玉冊,告祭于南郊。庚子,車駕至自上都 。丁未,告祭于太廟。是月,伏羌 縣山崩。
閏八月丙辰,辰星犯太微垣 右執法。賜嘉王晃 火鐵木兒 部羊十萬、馬萬匹。庚申,增置興和
路 既備倉,秩正八品;陞廣盈庫 從八品。癸亥,熒惑 犯軒轅 。甲子,太陰犯壘壁陣。浚會通
河 。壬申,以太傅太傅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伯忽為太師太師 。癸酉,敕:「河東山西道宣慰司 官,給俸同隨
朝。」敕:「諸司有受命不之官及避繁劇託故去職者,奪其宣敕 。」乙亥,太白犯東咸。併永興
縣 入奉聖州 。
礼 衙 地
主 名 文 文 文
地 地 文 名 文 文
礼 主 衙
名 衙 地
地 地
地 文
文
衙 政 衙 名 文
文 文 葬 衙
名 名
地 主 名
文
衙 地 衙 主
衙 衙 地
衙 文 文
地 地 政
军 衙
地
营 武 衙 文 政
地 地 代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名 地 地
衙 衙 军
地 主 名
地 法 地 文 地
军 地 地 地 天 衙
衙 地 主 名
文 法 主
文 地
地 文 名 衙 天
主 衙 地
天 名 名
地 衙 天 名
地 文 文 文 地
法
地 地
6 / 8
https://taolang.club/doc/303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5
36
37
38
39
40
九月甲申,以徽政使徽政使 朶帶為太傅太傅 。陞參議中書省事參議中書省事 欽察 為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辛卯,鐵里干等二十八
驛被災,給鈔賑之。壬辰,禜星于司天臺 。癸巳,以作佛事,釋大辟 囚七人,流以下囚六人。戊
戌,增海漕十萬石。置雲南縣 ,隸雲內州 。以故昌州 寶山縣 置寶昌州 ,隸興和路 。庚子,併
順德、廣平 兩鐵冶提舉鐵冶提舉 司為順德廣平 彰德 等處鐵冶提舉鐵冶提舉 司。癸卯,御史臺 臣言:「比者官以
倖求,罪以賂免。乞凡內外官非勳舊有資望者,不許驟陞。諸犯贓罪 已款伏及當鞫而幸免者,悉付元
問官以竟其罪。其貪污受刑,奪職不敘者,夤緣近侍,出入內庭,覬倖名爵,宜斥逐之。」帝皆納其
言。詔謂四宿衛 嘗受刑者,勿令造禁庭。山東諸路禁酒。浚鎮江 練湖 。發粟賑濟寧 、東平 、東
昌 、高唐 、德州 、濟南 、益都 、般陽 、揚州 等路饑。
十月甲寅,省都功德使都功德使 四員,止存六員。乙卯,東平 、濟寧路 水陸十五驛乏食,戶給麥十石。中
書省 臣言:「白雲宗緫攝沈明仁,強奪民田二萬頃,誑誘愚俗十萬人,私賂近侍,妄受名爵,已奉旨
追奪,請汰其徒,還所奪民田。其諸不法事,宜令覈問。」有旨:「朕知沈明仁姦惡,其嚴鞫之。」戊
午,遣中書右丞相中書右丞相 伯荅沙持節授皇太子 玉冊。辛酉,以扎魯忽赤鐵木兒不花 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癸
亥,熒惑 犯太微垣 左執法 。上都 民饑,發官粟萬石減價賑糶。置兩浙 鹽倉 六所,秩從八品,
官二員,惟杭州 、嘉興 二倉設官三員,秩從七品;鹽場三十四所,場設監運一員,正八品。罷檢校
所 。乙丑,太陰犯昴。丁卯,賑北方諸驛。戊辰,太陰犯東井。庚午,太白晝見,辛未,太陰犯軒
轅 。丙子,以皇太子 受玉冊,詔天下。己卯,浚通惠河 。增河東 、陝西 鹽運司判官鹽運司判官 一員,
給分司分司 印二;置提領所 二,秩從八品,官各二員;鹽場二,增管勾管勾 各二員;罷漉鹽戶提領提領 二十
人。濟南 濱、棣州 、章丘 等縣水,免其田租。
十一月辛卯,熒惑 犯進賢 。木邦路 帶邦為寇,敕雲南省 招捕之。乙巳,以祕書祕書 卿苫思
丁 為大司徒大司徒 。庚子,敕晉王 部貧民二千居稱海 屯田 。增京畿 漕運司同知運司同知 、副使各一員,
給分司分司 印。中書省 臣言:「曩賜諸王阿只吉 鈔三萬錠,使營子錢以給畋獵廩膳,毋取諸民。今其
部阿魯忽 等出獵,恣索於民,且為姦事,宜令宗正府 、刑部 訊鞫之,以正典刑。」制曰「可」。
禁民匿蒙古軍 亡奴。帝諭臺臣臺臣 曰:「有國家者,以民為本。比聞百姓疾苦銜冤者衆,其令監察御監察御
史史 、廉訪廉訪 司審察 以聞。」河間 民饑,發粟賑之。
十二月壬戌,命皇太子 參決國政。封宋儒周惇頤 為道國公 。甲子,遣宗正府 扎魯忽赤二員,審
決興和、平地等處獄囚。省雲南 大理、大、小徹里 等地同知同知 、相副官相副官 及儒學、蒙古 教授 等官
百二十四員。丙寅,太陰犯軒轅 。己巳,復吏人出身舊制,其犯贓者止從七品。免大都、上都 、興
和延祐七年[1320]差稅。河西 塔塔 剌地置屯田 ,立軍民萬戶軍民萬戶 府。壬申,太陰犯心。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王
毅 ,以親老辭職,從之,仍賜其父幣帛。癸酉,是夜風雪甚寒,帝謂侍臣曰:「朕與卿等居暖室,宗
戚、昆弟遠戍邊陲,曷勝其苦。歲賜錢帛,可不遍及耶。」敕上都 、大都冬夏設食于路,以食饑者。
七年春正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帝齋居損膳,輟朝 賀。壬午,御史臺 臣言:「比賜不兒罕丁山
場、完者不花 海舶稅,會計其鈔,皆數十萬錠,諸王軍民貧乏者,所賜未嘗若是,苟不撙節,漸致帑
藏虛竭,民益困矣。」中書省 臣進曰:「臺臣臺臣 所言良是,若非振理朝綱,法度愈壞。臣等乞賜罷
黜,選任賢者。」帝曰:「卿等不必言,其各共乃事。」癸未,帝御大明殿,受諸王、百官朝賀 。辛
卯,江浙行省 丞相丞相 黑驢 言:「白雲僧 沈明仁,擅度僧四千八百餘人,獲鈔四萬餘錠,既已辭
伏,今遣其徒沈崇勝潛赴京師行賄求援,請逮赴江浙 併治其罪。」從之。乙未,太陰犯明堂 上
星。丁亥,帝不豫。辛丑,帝崩 于光天宮,壽三十有六,在位十年。癸卯,葬起輦谷,從諸帝
陵。五月乙未,群臣上諡曰聖文欽孝皇帝 ,廟號 仁宗 ,國語 曰普顏篤皇帝。
文 文 文 政 文
衙 法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文 衙
法
营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文 主 名 文
天 天 天 衙 地 地
地 地
衙
名 主 地 地 地 文
文 衙 文 文
地 地 地
天 地 地 地 文
名 文 主 地 军 地 文
文 地 名
名 衙 衙
营 文
文 文 军 地
主 名 主 衙
地 名 文 文 政 仕
名 衙
地 政 军 文 文
名
衙
礼 衙
名
地 文
礼
地 文 名 名
地 礼
葬
號 礼 主 作
7 / 8
https://taolang.club/doc/303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25 卷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 仁宗二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目錄
仁宗 天性慈孝,聰明恭儉,通達儒術,妙悟釋典,嘗曰:「明心見性 ,佛教為深;修身治國,儒道為
切。」又曰:「儒者可尚,以能維持三綱五常 之道也。」平居服御質素,澹然無欲,不事遊畋,不喜征
伐 ,不崇貨利。事皇太后 ,終身不違顏色;待宗戚勳 舊,始終以禮。大臣親老,時加恩賚;太官進
膳,必分賜貴近。有司奏大辟 ,每慘惻移時。其孜孜為治,一遵世祖 之成憲 云。
主 词
礼
军 主 名
法 亲 名
8 / 8
https://taolang.club/doc/303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helloiac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helloiac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helloiac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helloiac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helloiac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helloiac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helloiac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helloiac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helloiac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helloiac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helloiac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helloiac
 
明史 174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明史 174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明史 174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明史 174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helloiac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helloiac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helloiac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helloiac
 
明史 318 卷三百十八 列傳第二百〇六 廣西土司二
明史 318 卷三百十八 列傳第二百〇六 廣西土司二明史 318 卷三百十八 列傳第二百〇六 廣西土司二
明史 318 卷三百十八 列傳第二百〇六 廣西土司二
helloiac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helloiac
 

What's hot (20)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元史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明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宋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 038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晉書 003 卷三 帝紀第三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明史 130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明史 174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明史 174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明史 174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明史 174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漢書 009 卷八 宣帝纪第八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新唐書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史 318 卷三百十八 列傳第二百〇六 廣西土司二
明史 318 卷三百十八 列傳第二百〇六 廣西土司二明史 318 卷三百十八 列傳第二百〇六 廣西土司二
明史 318 卷三百十八 列傳第二百〇六 廣西土司二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元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
 

Similar to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helloiac
 
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helloiac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helloiac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helloiac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helloiac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helloiac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helloiac
 
元史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
元史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元史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
元史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
helloiac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helloiac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helloiac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helloiac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helloiac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helloiac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helloiac
 
元史 010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
元史 010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元史 010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
元史 010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
helloiac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helloiac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helloiac
 

Similar to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20)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39 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
 
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
元史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元史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
元史 028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金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153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明史 153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明史 153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明史 153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元史 010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
元史 010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元史 010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
元史 010 卷十 本紀第十 世祖七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More from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 1. 文档信息  元史  026 / 211  41 段 9134 字  787 种 113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明]宋濂 等 ←025 卷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 仁宗二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元史 /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延祐七年[1320] 1 地点 江西 7 陝西 6 雲南 6 江浙 6 中書省 5 人物 鐵木兒 13 晉王 8 皇太子 7 安王 5 駙馬 5 文官 大司徒 7 監察御史 7 御史大夫 5 開府儀同三司 5 武官 太尉 4 長官 2 中尉 1 其他 上都 14 屯田 10 正三品 7 地震 6 宿衛 5 熒惑 5 蒙古 5 目錄 0 1 2 3 4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 三 四年春正月庚子,帝謂左右曰:「中書比奏百姓乏食,宜加賑恤。朕默思 之,民饑若此,豈政有過差 以致然歟?向詔百司務司務 遵世祖 成憲 ,宜勉力奉行,輔朕不逮,然嘗思之,唯省刑薄賦,庶使百姓 各遂其生也。」乙卯,諸王脫脫 駐雲南 ,擾害軍民,以按灰代之。丙辰,以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完者為雲 南 行省平章政事行省平章政事 。己未,給帝師寺廩食鈔萬錠。壬戌,冀寧路 地震 。戊辰,給諸王也速也不 干 、明安 荅兒部糧三月。 閏月庚辰,封諸王孛羅 為冀王 。丙戌,以立皇太子 詔天下,給賜鰥寡孤獨鈔,減免各路租稅有 差。賜諸王、宗戚朝會 者,金三百兩、銀二千五百兩、鈔四萬三千九百錠。辛卯,封別鐵木兒 為汾 陽王 。壬辰,給豳王 南忽里部鈔十二萬錠買馬。汴梁 、揚州 、河南、淮安 、重慶 、順 慶 、襄陽 民皆饑,發廩賑之。 二月庚子,賜諸王買閭 部鈔三萬錠。甲辰,敕郡縣各社復置義倉。戊申,特授近侍完者不花 翰林侍翰林侍 讀學士讀學士 、知制誥知制誥 、同修國史同修國史 。癸亥,陞泰寧 府為泰寧路 ,仍置泰寧縣 。乙丑,陞蒙古國子 監 秩正三品,賜銀印。丙寅,以諸王部值脫火赤 之亂,百姓貧乏,給鈔十六萬六千錠、米萬石賑 之。曹州 水,免今年租。 三月丁卯朔,陞靖州 為路。庚午,給趙王 阿魯 禿部糧四千石。乙酉,太陰犯箕。辛卯,車駕 幸上都 。 主 名 文 亲 名 名 地 文 地 文 地 异 名 地 地 主 主 礼 名 主 主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名 文 文 文 地 地 地 衙 名 地 地 主 政 衙 1 / 8 https://taolang.club/doc/303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5 6 7 8 9 10 11 夏四月戊戌,給安王 兀都思不花 部軍糧三月。己亥,德安府 旱,免屯田 租。壬寅,加授太常禮太常禮 儀院使儀院使 拜住 大司徒大司徒 。賜趙王 阿魯 禿金五十兩、銀五百兩、鈔千錠。割懷來 縣隸龍慶州 。甲 辰,以太寧路隸遼陽 省。戊申,荅合孫寇邊,吳王 朶列納 等敗之于和懷,賜金玉束帶、黃金、幣 帛有差。己未,諸王紐憐 薨 。乙丑,禁嶺北酒。帝嘗夜坐,謂侍臣曰:「雨暘不時,奈何?」蕭拜 住 對曰:「宰相宰相 之過也。」帝曰:「卿不在中書耶?」拜住 惶愧。頃之,帝露香默禱。既而大 雨,左右以雨衣進,帝曰:「朕為民祈 雨,何避焉!」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忽都 魯都兒迷失、劉賡 等 譯大學衍義 以進,帝覽之,稱群臣曰:「大學衍義 議論甚嘉,其令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阿憐鐵木兒 譯以國 語 。」 五月辛未,授上都留上都留 守闊闊 出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大司徒大司徒 。壬申,賜出征諸王醜漢 等金銀、鈔幣 有差。乙亥,加封 大長公主 忙哥台 為皇姑大長公主 ,給金印。戊寅,改衛率府 為中翊 府 。壬午,黃州 、高郵 、真州 、建寧 等處,流民群聚,持兵抄掠,敕所在有司:「其傷人及 盜者罪之,餘並給糧遣歸。」以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赤因鐵木兒 為中書平章政事 ,中書平章兀伯都 剌 為集賢大學士集賢大學士 。己丑,陞中書右丞 阿卜海牙為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參政參政 乞塔為右丞右丞 ,高昉 為左左 丞丞 ,參議中書省事參議中書省事 換住、張思明 並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 六月乙巳,太陰犯心。內外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四十餘人劾鐵木迭兒 姦貪不法。戊申,鐵木迭兒 罷,以左丞左丞 相相 合散為中書右丞相中書右丞相 。己酉,兀伯都剌 復為中書平章政事 。壬子,以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王桂為中書參 知政事 。安遠 王醜漢 、趙王 阿魯 禿為叛王脫火赤 所掠,各賜金銀、幣帛。丙辰,敕:「諸 王、駙馬 、功臣分地,仍舊制自辟達魯花赤達魯花赤 。」丁巳,安南國 遣使來貢。戊午,置冀王 孛羅 王 傅二員,中尉中尉 、司馬司馬 各一員,都緫管府秩正三品。己未,給嶺北行省 經費鈔九十萬錠、雜綵 五萬匹。癸亥,禁緫攝沈明仁所佩司空司空 印毋移文有司。 秋七月乙亥,李孟 罷,以江浙 行省左丞行省左丞 王毅 為中書平章政事 。庚辰,賜皇姑大長公主 忙哥 台 金百兩、銀千兩、鈔二千錠、幣帛各百匹。賞討叛王有功句容郡王 床兀兒 等金銀、幣帛、鈔各 有差。壬午,敕赤因鐵木兒 頒賚諸王、駙馬 ,及賑濟所部貧乏。特授中衛親軍都指揮使衛親軍都指揮使 孛蘭 奚 太尉太尉 。己丑,成紀縣 山崩,土石潰徙,壞田稼 廬舍,壓死居民。辛卯,冀寧路 地震 。帝 諭省臣曰:「比聞蒙古 諸部困乏,往往鬻子女於民家為婢僕,其命有司贖之還各部。」帝出,見衛 士 有弊衣者,駐馬問之,對曰:「戍守邊鎮餘十五年,以故貧耳。」帝曰:「此輩久勞于外,留守守 臣臣 未常以聞,非朕親見,何由知之!自今有類此者,必言於朕。」因命賜之錢帛。 八月丙申,車駕至自上都 。熒惑 犯輿鬼。壬子,太陰犯昴。庚申,合散奏事畢,帝問曰:「卿等日 所行者何事?」合散對曰:「臣等第 奉行詔旨而已。」帝曰:「卿等何嘗奉行朕旨,雖祖宗 遺訓, 朝廷法令,皆不遵守。夫法者,所以辨上下,定民志,自古及今,未有法不立而天下治者。使人君制 法,宰相宰相 能守而勿失,則下民知所畏避,綱紀可正,風俗可厚。其或法弛民慢,怨言並興,欲求治 安,豈不難哉。」 九月丙寅,合散言:「故事,丞相丞相 必用蒙古 勳臣;合散回回 人,不厭人望。」遂懇辭。制以宣徽宣徽 使使 伯荅沙為中書右丞相中書右丞相 ,合散為左丞相左丞相 。己巳,大都南城 產嘉禾 一莖十一穗。庚午,太陰犯 斗。壬辰,詔戒飭海漕,諭諸司毋得沮撓。嶺北地震 三日。 主 名 地 军 文 名 文 主 政 地 地 地 主 名 名 葬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名 作 作 文 名 作 文 名 文 文 名 仕 主 名 主 军 衙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衙 名 文 衙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文 文 名 衙 文 衙 地 名 主 政 名 主 文 政 主 主 武 武 地 文 名 地 文 名 衙 主 名 主 名 名 主 武 名 武 地 名 地 异 政 军 文 衙 天 仕 亲 文 文 政 政 文 文 文 地 地 异 2 / 8 https://taolang.club/doc/303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2 13 14 15 16 17 冬十月甲午朔,有事于太廟。戊戌,給諸王晃 火鐵木兒 等部糧五千石。壬寅,敕刑部尚書刑部尚書 舉林柏監 大都兵馬司 防遏盜賊;仍嚴飭軍校軍校 ,制其出入。遣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伯忽、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王桂祭陝西嶽鎮 、名 山 ,賑恤秦州 被災之民。己酉,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言:「官吏丁憂 起復 ,人情驚惑,請禁止以絕僥倖。惟 朝廷耆舊特旨起復 者,不在禁例。」制曰「可」。給兩淮屯田 緫管府職田。壬子,給鈔五萬錠、糧五 萬石,賑察罕 腦兒。戊午,海外婆 羅公之民往賈海番,遇風濤,存者十四人漂至溫州 永嘉縣 , 敕江浙 省資遣還鄉。改潮州路 所統梅州 隸廣東道宣慰司 。 十一月己卯,復浚揚州 運河 。己丑,併汧源縣 入隴州 。壬辰,諭:「諸宿衛 入直,各居其 次,非有旨不得上殿,闌入禁中者坐罪。大臣許從二人,他官一人,門者譏其出入。」 十二月丁酉,復廣州 採金銀珠子都提舉都提舉 司,秩正四品,官三員。乙巳,置詹事院 ,從一品,太子太子 詹事詹事 四員,副詹事副詹事 、詹事丞詹事丞 並二員,家令府、延慶司 設官並四員,典寶監 八員。遣官即興和 路 及淨州 發廩賑給北方流民。己酉,盧溝橋 、澤畔店 、琉璃河 並置巡檢司 。壬子,置安 王 王傅。丁巳,賜諸王禿滿鐵木兒 等及駙馬 忽剌 兀帶各部,金一千二百兩、銀七千七百兩、鈔 一萬七千七百錠、幣帛二千匹。以內宰領延福司 事禿滿迭兒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特授晉王內史晉王內史 按攤 出金金 紫光祿大夫紫光祿大夫 、魯國公 。辛酉,改怯憐口民匠 緫管府為繕用司。 五年春正月辛未,賜諸王禿滿鐵木兒 等所部鈔四萬錠。甲戌,懿州 地震 。丙子,安南國 遣其臣 尹世才等以方物來貢。乙酉,敕諸王位下民在大都者,與民均役。丁亥,會試進士 。湖廣平 章買住 加魯國公 、大司農大司農 。賑晉王 也孫鐵木兒 等部貧乏者。 二月癸巳朔,日有食之。和寧路 地震 。丁酉,敕:「廣寧 、開元等萬戶府 軍入侍衛侍衛 ,有兄弟 子 姪五人者,三人留,四人三人者,二人留,著為籍。」秦州 秦安 縣山崩。封諸王晃 火鐵木 兒 為嘉王,禿滿鐵木兒 為武平王 ,並賜印。丁未,敕雲南 、四川 歸還所侵順元宣撫司 民 地。戊申,陞內史府 秩正二品。建鹿頂殿于文德殿後。辛亥,敕杭州 守臣守臣 春秋祭淮安 忠武王伯 顏 祠。王子諸王荅失蠻部乏食,敕甘肅行省 給糧賑之。賜諸王察吉兒鈔萬錠。甲寅,置寧昌 府 。乙卯,命中書省 汰不急之役。增置河東 宣慰司 副使一員。敕上都 諸寺、權豪商販貨物, 並輸稅課。戊午,以者連怯耶兒萬戶府 為右衛率府 。給書西天字維摩經 金三千兩。庚申,罷封 贈。賞討叛王脫火赤 戰功,賜諸王部察罕 等金銀幣鈔有差。 三月戊辰,御試進士 ,賜忽都達兒 、霍希賢 以下五十人及第 、出身有差。己巳,賜寧海王 八 都兒 金印。庚午,立諸王斡羅溫孫部打捕 鷹坊鷹坊 諸色人匠 怯憐口緫管府,秩從四品。改靜安 路 為德寧路 ,靜安縣 為德寧縣 。癸酉,晉王 也孫鐵木兒 部貧乏,賑米四千一百五十石,仍賜鈔 二萬錠買牛羊孳畜。乙亥,增給兩淮運司 分司分司 印一。特授安遠 王醜漢 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錄軍國錄軍國 重事重事 、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戊寅,以湖州路 為安王 兀都思不花 分地,其戶數視魏王 阿木哥 。癸 未,知寧、淨州路 禁酒。賜鈔萬錠,命晉王 也孫鐵木兒 賑濟遼東 貧民。晉王內史晉王內史 拾得閭加榮祿榮祿 大夫大夫 ,封桓國公 。給金九百兩、銀百五十兩,書金字藏經 。甲申,免鞏昌 等處經賑濟者差稅鹽 課。乙酉,御史臺 臣言:「諸司近侍隔越中書聞奏者,請如舊制論罪。」制曰「可」。己丑,敕以紅 城 屯田 米賑淨州 、平地等處流民。置汾陽王 別鐵木兒 王傅四員。賜醜驢荅剌罕平江路 田百 頃。 名 名 文 营 武 文 文 地 地 地 文 仕 仕 仕 军 名 亲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营 地 文 衙 文 文 文 衙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衙 主 名 主 名 衙 文 文 名 文 主 衙 名 地 异 政 仕 地 主 文 主 名 地 异 地 衙 武 亲 地 地 名 名 名 主 地 地 衙 衙 地 文 地 名 地 衙 地 地 衙 衙 衙 军 作 名 名 仕 名 名 仕 主 名 衙 文 衙 地 地 地 地 主 名 衙 文 地 名 文 文 文 地 主 名 主 名 地 主 名 地 文 文 主 作 地 衙 地 军 地 主 名 地 3 / 8 https://taolang.club/doc/303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18 19 20 21 22 夏四月壬辰,安吉王 乞台普濟 薨 。丁酉,諸王雍 吉剌帶部乏食,賑米三千石。己亥,耽羅 捕獵 戶成金等為寇,敕征東行省 督兵捕之。庚子,賜諸王察吉兒部鈔萬錠,布帛稱是。給中翊府 閻臺順 州 屯田 鈔萬錠,置牛種農具。庚戌,敕:「安遠 王醜漢 分地隸濟寧 者七縣、汀州 者三縣,達魯達魯 花赤花赤 聽其自辟。」陞印經提舉司 為延福 監,秩正三品。遣官分汰各部流民,給糧賑濟。免懷孟、河 南、南陽 居民所輸陝西 鹽課。是時解州 鹽池 為水所壞,命懷孟等處食陝西 紅鹽;後以地遠,改食 滄鹽,而仍輸課陝西 ,民不堪命 ,故免之。木鄰、鐵里干驛困乏,濟以馬五千匹。遼陽 饑,海漕糧 十萬石於義、錦州 ,以賑貧民。甲寅,樞密院 臣言:「各省調度軍馬,惟長官長官 二人領其事。今四川 省 諸臣皆預,非便,請如舊制。」從之。以千奴、史弼 並為中書平章政事 ,侍御史侍御史 敬儼 為中書參 知政事 。戊午,車駕幸上都 。 五月辛酉朔,順元等處軍民宣撫使宣撫使 阿晝以洞蠻酋黑沖子子昌奉方物來覲。丁卯,賜安王 兀都思不 花 金五百兩、銀五千兩。以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亦列赤 為中書右丞 。戊辰,遣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王毅 禜星于司天 臺 三晝夜。諸王按塔木兒、不顏鐵木兒 部乏食,賑糧兩月。壬申,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言:「比年名爵冒 濫,太尉太尉 、司徒司徒 、國公 ,接跡于朝。昔奉詔裁罷,中外莫不欣悅。近聞禮部 奉旨鑄太尉太尉 、司司 徒徒 、司空司空 等印二十有六,此輩無功於國,載在史冊,貽笑將來。請自今門閥 貴重、勳業昭著者存 留一二,餘並革去。」制曰「可」。癸酉,遣官分道減決笞以下罪。己卯,德慶路 地震 。鞏昌 隴 西縣 大雨,南土山 崩,壓死居民,給糧賑之。 六月辛卯,御史臺 臣言:「昔遣張驢等經理江浙 、江西 、河南田 糧,虛增糧數,流毒生民,已 嘗奉旨俟三年徵租。今及其期,若江浙 、江西 當如例輸之,其河南請視鄉例減半徵之。」制曰 「可」。癸巳,以典瑞院使典瑞院使 斡赤 為集賢大學士集賢大學士 、領典瑞院 事、大司徒大司徒 。己亥,北地諸部軍士 乏食,給糧賑之。庚子,遣阿尼八都兒 、只兒海分汰淨州 北地流民,其隸四宿衛 及諸王、駙 馬 者,給資糧遣還各部。癸卯,賜諸王桑哥 班金束帶一、銀百兩、鈔五百錠。乙巳,術者趙子 玉 等七人伏誅。時魏王 阿木哥 以罪貶高麗 ,子玉言於王府司馬王府司馬 曹脫不台等曰:「阿木哥 名應 圖讖。」於是潛謀備兵器、衣甲、旗鼓,航海往高麗 取阿木哥 至大都,俟時而發。行次利津縣 , 事覺,誅之。西蕃土寇作亂,敕甘肅省 調兵捕之。丁巳,賜安王 兀都思不花 等金束帶及金二百 兩、銀一千五十兩、鈔二千二百錠、幣帛二百八十匹。 秋七月己未朔,李邦寧 加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癸亥,賜諸王八里帶等金二百兩、銀八百五十兩、鈔二千 錠、幣帛二百匹。甲子,給欽察 衛馬羊價鈔一十四萬五千九百九十二錠。丙寅,調軍五千,烏蒙 等 處屯田 ,置緫管萬戶府 ,秩正三品,給銀印。丁卯,給鈔二十萬錠、糧萬石,命晉王 分賚所部宿 衛 士。壬申,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趙簡言:「皇太子 春秋鼎盛,宜選耆儒敷陳道義。今李銓 侍東宮說東宮說 書書 ,未諳經史,請別求碩學,分進講讀,實宗社 無疆之福。」制曰「可」。諸王不里牙敦之叛,諸 王也舍、失列吉及衛士 朶帶、伯都 坐持兩端,不助官軍進討,敕流也舍江西 ,失列吉湖廣,朶 帶衡州 ,伯都 潭州 。癸酉,拘魏王 阿木哥 王傅印。置餼廩司 ,秩正八品,隸上都留上都留 守 司。豐州 石泉 店置巡檢司 。賜諸王別失帖木兒 等金、銀,并賑其部米萬石、鈔萬錠。己卯, 諸王雍 吉剌帶、曲春鐵木兒 來朝,賜金二百兩、銀一千兩、鈔五千錠、幣帛一百匹,仍給鈔萬錠、 米萬石,分賚其所部。辛巳,立受給庫 ,秩九品,隸工部 。壬午,罷河南省左丞省左丞 陳英等所括民 田,止如舊例輸稅。戊子,鞏昌路 寧遠縣 山崩。加封 楚三閭大夫三閭大夫 屈原為忠節清烈公。 八月戊子,車駕至自上都 。乙卯,併翁源 縣入曲江縣 。 主 名 葬 名 政 衙 衙 地 军 地 名 地 地 文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词 地 地 衙 武 地 名 衙 文 名 衙 衙 文 主 名 文 名 衙 文 名 衙 名 文 武 文 主 衙 武 文 文 礼 地 异 地 地 地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名 文 衙 文 名 地 营 主 名 名 主 名 政 文 名 政 名 地 地 主 名 名 文 政 地 军 衙 主 营 文 主 名 文 礼 军 名 地 地 名 地 主 名 衙 文 地 地 衙 名 名 名 衙 衙 文 地 地 仕 文 衙 地 地 4 / 8 https://taolang.club/doc/303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23 24 25 26 27 28 九月癸亥,大司農大司農 買住等進司農丞司農丞 苗好謙 所撰栽桑圖說 ,帝曰:「農桑衣食之本,此圖甚善。」 命刊印千帙,散之民間。丙寅,廣西兩江 龍州 萬戶趙清臣、太平路 緫管李興隆 率土官黃法扶、何 凱 ,並以方物來貢,賜以幣帛有差。豳王 南忽里等部貧乏,命甘肅省 市馬萬匹給之。丁卯,中書右 丞 、宣徽使宣徽使 亦列赤 為中書平章政事 ,左丞左丞 高昉 為右丞右丞 ,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換住為左丞左丞 ,吏部尚吏部尚 書書 燕只干為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壬申,以鈔給北邊軍為馬價。甲戌,以作佛事,釋重囚三人,輕囚五十三 人。己卯,以江浙 省所印大學衍義 五十部賜朝臣。辛巳,置大永福 寺都緫管府,秩三品。壬午, 敕:「軍官犯罪,行省 咨樞密院 議擬,毋擅決遣。」丙戌,以僉太常禮儀院事僉太常禮儀院事 狗兒 為中書參知政 事 。丁亥,立行宣政院 于杭州 ,設官八員。大同路 金城縣 大雨雹。 冬十月己丑,以大寧路 隸遼陽 省,宣德 府隸大都路 。敕:「僧人除宋舊有及朝廷撥賜土田免租 稅,餘田與民一體科徵。」播州 南寧 長官長官 洛麼作亂,思州 守臣守臣 換住哥招諭之,洛麼遣人以方物 來覲。罷膠、萊、莒、密鹽使司 ,復立濤洛場 。辛卯,禁大同 、冀寧 、晉寧 等路釀酒。壬 辰,建帝師巴思八殿於大興 教寺,給鈔萬錠。癸巳,改中翊府 為羽林 親軍都指揮使親軍都指揮使 司。甲午, 有事于太廟。癸丑,贛州路 雩都 縣里胥劉景周,以有司徵括田新租,聚衆作亂,敕免徵新租,招諭 之。 十一月辛酉,開成、莊浪等處禁酒。壬戌,改黃花嶺 屯儲軍民緫管府為屯儲緫管府,設官四員。山後 民饑,增海漕四十萬石。增置大都南、北兩兵馬司指揮使兵馬司指揮使 ,色目、漢人各二員,給分司分司 印二。丁 卯,用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乃蠻 帶等言,追奪建康 富民王訓 等白身濫受宣敕 ,仍禁冒籍貫宿衛 及巧受遠 方職官、不赴任求別調者,隱匿不自首者罪之。己巳,陞同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 忠嘉知樞密院事知樞密院事 。丙子,集集 賢大學士賢大學士 、太保太保 曲出言:「唐陸淳 著春秋纂例 、辨疑 、微旨 三書,有益後學,請令江西 行 省 鋟梓,以廣其傳。」從之。癸未,敕江西 茶運司 歲課 以二十五萬錠為額。敕大永福 寺創 殿,安奉順宗 皇帝御容。 十二月壬辰,特授集賢大學士集賢大學士 脫列大司徒大司徒 。辛亥,置重慶路 江津 、巴縣 等處屯田 ,省成 都 歲漕萬二千石。甲寅,敕樞密院 覈實蒙古軍 貧乏者,存卹五年。 六年春正月丁巳朔,暹國 遣使奉表來貢方物。丁卯,敕:「福建、兩廣、雲南 、甘肅、四川 軍 官致仕 還家,官給驛傳驛傳 如民官例。」戊辰,賑晉王 部貧民。癸酉,特授同知同知 徽政院 事醜驢荅 剌罕金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 、太尉太尉 ,給銀印。甲戌,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孛朮魯翀 等言:「皇太子 位正東宮 ,既 立詹事院 以緫家政,宜擇年德老成、道義崇重者為師保師保 賓贊,俾盡心輔導,以廣緝熙 之學。」制 曰「可」。戊寅,太陰犯心。己卯,禜星于司天臺 。廣東南恩、新州 徭賊龍郎庚等為寇,命江 西 行省 發兵捕之。帝御嘉禧 殿,謂扎魯忽赤買閭 曰:「扎魯忽赤人命所繫,其詳閱獄辭。事無大 小,必謀諸同僚。疑不能決者,與省、臺臣臺臣 集議以聞。」又顧謂侍臣曰:「卿等以朕居帝位為安邪? 朕惟太祖 創業艱難,世祖 混一疆宇,兢業守成,恒懼不能當天心,繩祖 武,使萬方百姓樂得其 所,朕念慮在茲,卿等固不知也。」 二月丁亥朔,日有食之。改釋奠 于中丁,祀社稷 于中戊。禜星于回回 司天臺 。丁酉,雲南 闍 里 愛俄、永昌蒲 蠻阿八剌 等並為寇,命雲南省 從宜剿捕。戊戌,改陝西 轉運鹽使司 為河 東 陝西 都轉運鹽使司 ,直隸省 部。己亥,太陰犯靈臺 。乙巳,敕:「諸司不由中書奏官輒署 事者悉罷之。」特授僧從吉祥榮祿大夫榮祿大夫 、大司空大司空 ,加榮祿大夫榮祿大夫 、大司徒大司徒 僧文吉祥開府儀同三開府儀同三 司司 。 文 文 名 作 地 地 地 地 名 主 地 衙 文 名 衙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作 地 衙 衙 文 名 衙 衙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武 地 文 衙 地 地 衙 地 地 衙 营 武 地 地 地 武 文 文 政 地 名 法 营 文 文 文 文 名 作 作 作 地 衙 地 衙 仕 地 號 文 文 地 地 地 军 地 衙 营 政 地 地 仕 文 主 文 衙 文 武 文 名 主 衙 衙 文 名 衙 地 地 衙 名 名 文 號 亲 名 礼 礼 政 衙 地 名 名 名 地 地 衙 地 地 衙 地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5 / 8 https://taolang.club/doc/303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29 30 31 32 33 34 三月丁巳,以天壽節 ,釋重囚一人。己未,給鈔賑濟上都 、西番諸驛。辛酉,斡端 地有叛者入寇, 遣鎮西武靖王 搠思班 率兵討之。詔以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禿禿合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諭之曰:「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職任至 重,以卿勳舊之裔,故特授汝。當思乃祖乃父忠勤王室,仍以古名臣為法,否則將墜汝家聲,負朕委任之 意矣。」丙寅,改懷孟路 為懷慶路 。特授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 八兒思不花 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大司徒大司徒 。己 巳,太陰犯明堂 。敕:「諸王、駙馬 、宗姻,諸事依舊制領於內八府 官,勿徑移文中書。」封諸王 月魯鐵木兒 為恩王,給印,置王傅官。免大都、上都 、興和、大同 今歲租稅。癸酉,太陰犯日 星。甲戌,太陰犯心。壬午,賜大興 教寺僧齋食鈔二萬錠。禁甘肅行省 所屬郡縣釀酒。 夏四月壬辰,中書省 臣言:「雲南土官雲南土官 病故,子姪兄弟襲之,無則妻承失職。遠方蠻夷,頑獷難 制,必任土人,可以集事。今或闕員,宜從本俗,權職以行。」制曰「可」。丙辰,命京師諸司官諸司官 吏 運糧輸上都 、興和,賑濟蒙古 饑民。庚子,車駕幸上都 。以鐵木迭兒 為太子太師太子太師 。內外監察監察 御史御史 四十餘人,劾其逞私蠹政,難居師保師保 之任,不聽。諸王合贊薨 。丙午,命宣政院 賑給西番 諸驛。壬子,伯顏 鐵木兒 部貧乏,給鈔賑之。 五月辛酉,太陰犯靈臺 。丁卯,太陰犯房。丙子,太陰犯壘壁陣。加安南國王 陳益稷 儀同三儀同三 司司 。 六月戊子,以莊浪巡檢司 為莊浪縣 ,移巡檢司 於比卜渡。癸巳,以米五千石賑大長公主 所隸貧 民。甲午,改繕珍司 為徽儀使司 ,秩二品。己亥,歲星犯東咸。辛丑,置河南田 賦緫管府,隸內 史府 ,設達魯花赤達魯花赤 、緫管、同知同知 各一員,副緫管二員,秩從三品。戊申,置勇校署,以角觝者隸 之。庚戌,大同縣 雨雹,大如雞卵。詔以駝馬牛羊分給朔方 蒙古 民戍守邊徼者,俾牧養蕃息以自 贍,仍命議興屯田 。壬子,賜大乾元寺鈔萬錠,俾營子錢,供繕修之費,仍陞其提點所 為緫管府, 給銀印,秩正三品。給鈔四十萬錠,賑合剌 赤部貧民;三十萬錠,賑諸位怯憐口被災者;諸有俸祿及 能自贍者勿給。癸丑,以羽林 親軍親軍 萬人隸東宮 。丙子,陞廣惠司秩廣惠司秩 正三品,掌回回 醫藥。丁 丑,以濟寧 等路水,遣官閱視其民,乏食者賑之,仍禁酒,開河泊禁,聽民採食。晉陽 、西涼 、 鈞等州,陽翟 、新鄭 、密等縣大雨雹。汴梁 、益都 、般陽 、濟南 、東昌 、東平 、濟 寧 、泰安 、高唐 、濮州 、淮安 諸處大水。 秋七月丙辰,緬國 趙欽 撒以方物來覲。來安路 緫管岑世興叛,據唐興州 ,賜璽書招諭之。諸王 闊慳堅部貧乏,給糧賑之。壬戌,太陰犯心。以者連怯耶兒萬戶府 軍萬人隸東宮 ,置右衛率府 , 秩正三品。丁卯,詔諭江西 官吏、豪民毋沮撓茶課。甲戌,皇姊大長公主 祥哥剌吉 作佛事,釋全 寧 府重囚二十七人,敕按問 全寧 守臣守臣 阿從不法,仍追所釋囚還獄。命分簡奴兒干 流囚罪稍輕 者,屯田 肇州 。乙亥,通州 、漷州 增置三倉。丙子,太白犯太微垣 右執法。增置上都 警巡 院 、開平縣 官各二員。己卯,晉王 也孫鐵木兒 所部民,經剽掠災傷,為盜者衆,敕扎魯忽赤囊 加帶往,與晉王內史晉王內史 審錄 罪囚,重者就啟晉王 誅之,當流配者加等杖之。庚辰,賜木憐、麥該兩 驛鈔一萬二千一百二十錠,俾市馬給驛。辛巳,賜左右鷹坊鷹坊 及合剌 赤等貧乏者鈔一十四萬錠。 八月甲申,以河東山西道 宣慰使宣慰使 張思明 為中書參知政事 。乙酉,熒惑 犯輿鬼。甲午,以授皇 太子 玉冊,告祭于南郊。庚子,車駕至自上都 。丁未,告祭于太廟。是月,伏羌 縣山崩。 閏八月丙辰,辰星犯太微垣 右執法。賜嘉王晃 火鐵木兒 部羊十萬、馬萬匹。庚申,增置興和 路 既備倉,秩正八品;陞廣盈庫 從八品。癸亥,熒惑 犯軒轅 。甲子,太陰犯壘壁陣。浚會通 河 。壬申,以太傅太傅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伯忽為太師太師 。癸酉,敕:「河東山西道宣慰司 官,給俸同隨 朝。」敕:「諸司有受命不之官及避繁劇託故去職者,奪其宣敕 。」乙亥,太白犯東咸。併永興 縣 入奉聖州 。 礼 衙 地 主 名 文 文 文 地 地 文 名 文 文 礼 主 衙 名 衙 地 地 地 地 文 文 衙 政 衙 名 文 文 文 葬 衙 名 名 地 主 名 文 衙 地 衙 主 衙 衙 地 衙 文 文 地 地 政 军 衙 地 营 武 衙 文 政 地 地 代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政 名 地 地 衙 衙 军 地 主 名 地 法 地 文 地 军 地 地 地 天 衙 衙 地 主 名 文 法 主 文 地 地 文 名 衙 天 主 衙 地 天 名 名 地 衙 天 名 地 文 文 文 地 法 地 地 6 / 8 https://taolang.club/doc/303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35 36 37 38 39 40 九月甲申,以徽政使徽政使 朶帶為太傅太傅 。陞參議中書省事參議中書省事 欽察 為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辛卯,鐵里干等二十八 驛被災,給鈔賑之。壬辰,禜星于司天臺 。癸巳,以作佛事,釋大辟 囚七人,流以下囚六人。戊 戌,增海漕十萬石。置雲南縣 ,隸雲內州 。以故昌州 寶山縣 置寶昌州 ,隸興和路 。庚子,併 順德、廣平 兩鐵冶提舉鐵冶提舉 司為順德廣平 彰德 等處鐵冶提舉鐵冶提舉 司。癸卯,御史臺 臣言:「比者官以 倖求,罪以賂免。乞凡內外官非勳舊有資望者,不許驟陞。諸犯贓罪 已款伏及當鞫而幸免者,悉付元 問官以竟其罪。其貪污受刑,奪職不敘者,夤緣近侍,出入內庭,覬倖名爵,宜斥逐之。」帝皆納其 言。詔謂四宿衛 嘗受刑者,勿令造禁庭。山東諸路禁酒。浚鎮江 練湖 。發粟賑濟寧 、東平 、東 昌 、高唐 、德州 、濟南 、益都 、般陽 、揚州 等路饑。 十月甲寅,省都功德使都功德使 四員,止存六員。乙卯,東平 、濟寧路 水陸十五驛乏食,戶給麥十石。中 書省 臣言:「白雲宗緫攝沈明仁,強奪民田二萬頃,誑誘愚俗十萬人,私賂近侍,妄受名爵,已奉旨 追奪,請汰其徒,還所奪民田。其諸不法事,宜令覈問。」有旨:「朕知沈明仁姦惡,其嚴鞫之。」戊 午,遣中書右丞相中書右丞相 伯荅沙持節授皇太子 玉冊。辛酉,以扎魯忽赤鐵木兒不花 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癸 亥,熒惑 犯太微垣 左執法 。上都 民饑,發官粟萬石減價賑糶。置兩浙 鹽倉 六所,秩從八品, 官二員,惟杭州 、嘉興 二倉設官三員,秩從七品;鹽場三十四所,場設監運一員,正八品。罷檢校 所 。乙丑,太陰犯昴。丁卯,賑北方諸驛。戊辰,太陰犯東井。庚午,太白晝見,辛未,太陰犯軒 轅 。丙子,以皇太子 受玉冊,詔天下。己卯,浚通惠河 。增河東 、陝西 鹽運司判官鹽運司判官 一員, 給分司分司 印二;置提領所 二,秩從八品,官各二員;鹽場二,增管勾管勾 各二員;罷漉鹽戶提領提領 二十 人。濟南 濱、棣州 、章丘 等縣水,免其田租。 十一月辛卯,熒惑 犯進賢 。木邦路 帶邦為寇,敕雲南省 招捕之。乙巳,以祕書祕書 卿苫思 丁 為大司徒大司徒 。庚子,敕晉王 部貧民二千居稱海 屯田 。增京畿 漕運司同知運司同知 、副使各一員, 給分司分司 印。中書省 臣言:「曩賜諸王阿只吉 鈔三萬錠,使營子錢以給畋獵廩膳,毋取諸民。今其 部阿魯忽 等出獵,恣索於民,且為姦事,宜令宗正府 、刑部 訊鞫之,以正典刑。」制曰「可」。 禁民匿蒙古軍 亡奴。帝諭臺臣臺臣 曰:「有國家者,以民為本。比聞百姓疾苦銜冤者衆,其令監察御監察御 史史 、廉訪廉訪 司審察 以聞。」河間 民饑,發粟賑之。 十二月壬戌,命皇太子 參決國政。封宋儒周惇頤 為道國公 。甲子,遣宗正府 扎魯忽赤二員,審 決興和、平地等處獄囚。省雲南 大理、大、小徹里 等地同知同知 、相副官相副官 及儒學、蒙古 教授 等官 百二十四員。丙寅,太陰犯軒轅 。己巳,復吏人出身舊制,其犯贓者止從七品。免大都、上都 、興 和延祐七年[1320]差稅。河西 塔塔 剌地置屯田 ,立軍民萬戶軍民萬戶 府。壬申,太陰犯心。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王 毅 ,以親老辭職,從之,仍賜其父幣帛。癸酉,是夜風雪甚寒,帝謂侍臣曰:「朕與卿等居暖室,宗 戚、昆弟遠戍邊陲,曷勝其苦。歲賜錢帛,可不遍及耶。」敕上都 、大都冬夏設食于路,以食饑者。 七年春正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帝齋居損膳,輟朝 賀。壬午,御史臺 臣言:「比賜不兒罕丁山 場、完者不花 海舶稅,會計其鈔,皆數十萬錠,諸王軍民貧乏者,所賜未嘗若是,苟不撙節,漸致帑 藏虛竭,民益困矣。」中書省 臣進曰:「臺臣臺臣 所言良是,若非振理朝綱,法度愈壞。臣等乞賜罷 黜,選任賢者。」帝曰:「卿等不必言,其各共乃事。」癸未,帝御大明殿,受諸王、百官朝賀 。辛 卯,江浙行省 丞相丞相 黑驢 言:「白雲僧 沈明仁,擅度僧四千八百餘人,獲鈔四萬餘錠,既已辭 伏,今遣其徒沈崇勝潛赴京師行賄求援,請逮赴江浙 併治其罪。」從之。乙未,太陰犯明堂 上 星。丁亥,帝不豫。辛丑,帝崩 于光天宮,壽三十有六,在位十年。癸卯,葬起輦谷,從諸帝 陵。五月乙未,群臣上諡曰聖文欽孝皇帝 ,廟號 仁宗 ,國語 曰普顏篤皇帝。 文 文 文 政 文 衙 法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文 衙 法 营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文 地 地 地 文 主 名 文 天 天 天 衙 地 地 地 地 衙 名 主 地 地 地 文 文 衙 文 文 地 地 地 天 地 地 地 文 名 文 主 地 军 地 文 文 地 名 名 衙 衙 营 文 文 文 军 地 主 名 主 衙 地 名 文 文 政 仕 名 衙 地 政 军 文 文 名 衙 礼 衙 名 地 文 礼 地 文 名 名 地 礼 葬 號 礼 主 作 7 / 8 https://taolang.club/doc/303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25 卷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 仁宗二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目錄 仁宗 天性慈孝,聰明恭儉,通達儒術,妙悟釋典,嘗曰:「明心見性 ,佛教為深;修身治國,儒道為 切。」又曰:「儒者可尚,以能維持三綱五常 之道也。」平居服御質素,澹然無欲,不事遊畋,不喜征 伐 ,不崇貨利。事皇太后 ,終身不違顏色;待宗戚勳 舊,始終以禮。大臣親老,時加恩賚;太官進 膳,必分賜貴近。有司奏大辟 ,每慘惻移時。其孜孜為治,一遵世祖 之成憲 云。 主 词 礼 军 主 名 法 亲 名 8 / 8 https://taolang.club/doc/3033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