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3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舊五代史
 121 / 150
 11 段 2025 字
 115 种 192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周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舊五代史 121 卷一百二
十一
[北宋]薛居正 等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周書十三 宗室列傳第二→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五代史 / 121 卷一百二十一 周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本篇关键词
纪年 乾祐 2 廣順元年[951] 1 顯德元年[960] 1 顯德 1 天祐 1 廣順三年[953] 1 顯德四年[963] 1
顯德二年[961] 1
地点 鎮州 3 真定 3 河中 2 太原 2 邢州 2 洛陽 2 兖州 2
人物 皇后 7 德妃 4 淑妃 3 王鎔 3 貴妃 3 張文禮 2 趙王 2 柴氏 2
文官 節度使 1 軍節度判官 1 檢校兵部尚書 1
武官 偏將 1 錄事參軍 1 昭慶尉 1
其他 太祖 29 世宗 17 莊宗 2
目錄
0
1
2
卷一百二十一 周書 十二 后妃 列傳 第一
太祖 聖穆皇后 柴氏 ,邢州 龍崗人,世家豪右。太祖 微時,在洛陽 聞后賢淑,遂聘之。太
祖 壯年,喜飲博,好任俠,不拘細行,后規其太過,每有內助之力焉。世宗 皇帝即后之姪也,幼而
謹愿,后甚憐之,故太祖 養之為己子。太祖 嘗寢,后見五色小蛇入顴鼻間,心異之,知其必貴,敬
奉愈厚。未及貴而厭代。太祖 即位,乃下制曰:「義之深無先于作配,禮之重莫大于追崇。朕當宁載
思,撫存懷舊。河洲令德,猶傳荇菜之詩;媯汭大名,不及珩璜之貴。俾盛副笄之禮,以伸求劍之情。
故夫人柴氏 ,代籍貽芳,湘靈集 慶。體柔儀而陳闕翟 ,芬若 椒蘭;持貞操以選中璫,譽光圖史。
懿範尚留于閨閫,昌言有助于箴規。深惟望氣 之艱,彌歎藏舟之速,將開寶祚,俄謝璧 台。宜正號
于軒宮,俾耀潛于坤象,可追命為皇后 。仍令所司定諡,備禮冊命 。」既而有司上諡曰聖穆。顯
德初,太祖 神主 入廟,以后祔于其室。
作 主 作
號 主 名 地 號 地
號 號
號 號
號
名 作 衣 名
礼 名
主 礼
號 礼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215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
4
5
6
7
8
9
淑妃 楊氏 ,鎮州 真定 人。父弘裕 ,真定 少尹少尹 。當河朔全盛之時,所屬封疆,制之于守帥,故
韶顏美媛,皆被選于王宮。妃幼以良家子 中選,事趙王 王鎔 。張文禮 之亂,妃流離于外。唐明
宗 在藩,錄其遺逸。安重誨 保庇妃家,致其仕進,父母即以妃嫁于鄉人石光輔 ,不數年嫠居。太
祖 佐漢之初,屬聖穆皇后 棄世,聞妃之賢,遂以禮聘之。妃睦族撫孤,宜家內助,甚有力焉。晉天褔
末,卒于太原 ,因留葬于晉郊。廣順元年[951]九月,追冊為淑妃 。太祖 凡一后三妃,及嵩陵就掩,皆
議陪祔。時以妃喪在賊境,未及遷窆,世宗 乃詔有司于嵩陵之側,預營一冢以虛之,俟賊平即議襄
事。顯德元年[960]夏,世宗 征河東 ,果成素志焉。
妃兄廷璋 ,早事太祖 ,即位累歷內職,出為晉州 節度使節度使 。皇朝撫運,移鎮邢州 ,又改鄜州 ,
受代歸闕,卒于私第。
貴妃 張氏 ,恆州 真定 人也。祖記,成德軍節度判官軍節度判官 、檢校兵部尚書檢校兵部尚書 。父同芝,本州諮呈
官、檢校工部尚書檢校工部尚書 ,事趙王 王鎔 ,歷職中要。天祐末,趙將張文禮 殺王鎔 ,以鎮州 歸梁,莊
宗 命將符存審 討平之。時妃年尚幼,有幽州 偏將偏將 武從諫者,駐斾於家,見妃韶令,乃為其子聘
之。武氏家在太原 。太祖 從漢祖鎮并門,屬楊夫人 以疾終,無何武氏子卒,太祖 素聞妃之賢,遂
納為繼室 。太祖 貴,累封 至吳國夫人 。漢隱帝 末,蕭牆變起,屠害大臣,太祖 在鄴都 被
讒,妃與諸皇屬同日遇害于東京舊第。太祖 踐祚,追冊為貴妃 ,發哀,故世宗 有起復 之命。世
宗 嗣位,以太祖 舊宅即妃遇禍之地,因施為僧院,以皇建為名焉。
德妃 董氏 ,常山 靈壽 人也。祖文廣,唐深州 錄事參軍錄事參軍 。父光嗣,趙州 昭慶尉昭慶尉 。妃孩提頴
悟,始能言聽,按絲管而能辨其聲。年七歲,遇鎮州 之亂,親黨羇離,與妃相失。潞州 牙將牙將 得
之,匿于褚中。其妻以息女不育,得妃憐之,過于所生,姆教師教師 箴,功容克備。妃家悲念,其兄瑀諸
處求訪,垂六七年,後潞將入官于朝,妃之鄉親頗有知者,瑀見潞將,欣歸之,時年十三。妃歸踰年,
嫁為里人劉進超之妻,進超為內職,及契丹 破晉之歲,陷蕃歿焉。妃嫠居洛陽 。太祖 楊淑妃 與妃
鄉親,平居恆 言妃德。太祖 從漢祖幸洛,因憶淑妃 之言,尋以禮納之。鼎命初建,張貴妃 遇
禍,中宮 虛位,乃冊為德妃 。太祖 自聖穆皇后 早世以來,屢失邦媛,中幃內助,唯妃存焉,加以
結珮脫簪,率由令範。
廣順三年[953]夏,遇疾,醫藥之際,屬太祖 兖海之征,車駕將行,妃奏曰:「正當暑毒,勞陛下 省
巡,明發宵征,須人供待,司簿司簿 已下典事典事 者,各已處分從行。」太祖 曰:「妃疾未平,數令診
視,此行在近,無煩內人。」及太祖 駐蹕魯中,妃志欲令內人進侍,發中使往來言之。太祖 手敕鄭
仁誨 曰:「切慮德妃 以朕至兖州 行營 ,津置內人承侍。緣諸軍在野,不可自安,令鄭仁誨 專心
體候。如德妃 津置內人東來,便須上聞約住,或取索鞍馬,不得供應;如意堅確,即以手敕示之。」
既而平定兖州 ,車駕還京,妃疾無減,俄卒于大內,時年三十九。輟朝 三日。
妃長兄瑀,以左贊善大夫左贊善大夫 致仕 ,仲兄玄之,季兄自明,皆累歷郡守郡守 。
世宗 貞惠皇后 劉氏 ,將家女也,幼歸于世宗 。漢乾祐中,世宗 在西班西班 ,后始封彭城縣
君 。世宗 隨太祖 在鄴,后留居邸第。漢末李業 等作亂,后與貴妃 張氏 及諸皇族同日遇禍。國
初,追封 彭城郡 夫人。顯德四年[963]夏四月,追冊為皇后 ,諡曰貞惠 ,陵曰惠陵。
主 名 地 地 名 地 文
词 主 名 名
主 名 名
號 主
地 主 號
號
號 地
名 號 地 文 地 地
主 名 地 地 文 文
文 主 名 名 名 地
號 名 地 武
地 號 名 號
亲 號 仕 主 主 號 地
號 主 號 仕
號 號
主 名 地 地 地 武 地 武
地 地 武
武
政 地 號 主
名 號 主 主
衙 主 號 主
號 主
文 文 號
號 號
名 主 地 营 名
主
地 礼
文 仕 武
號 主 名 號 號 武
主 號 號 名 主 名
仕 地 主 號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215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周書十三 宗室列傳第二→目錄
10
宣懿皇后 符氏,祖存審 ,事後唐 武皇、莊宗 ,位極將相,追封 秦王 。父彥卿 ,天雄軍節
度 使,封魏王 。后初適李守貞 之子崇訓。漢乾祐中,守貞 叛于河中 ,太祖 以兵攻之,及城陷,
崇訓自刃其弟妹 ,次將及后,后時匿于屏處,以帷箔自蔽,崇訓倉黃求后不及,遂自刎,后因獲免。太
祖 入河中 ,令人訪而得之,即遣女使送于其父,自是后常感太祖 大惠,拜太祖 為養父。世宗 鎮澶
淵日,太祖 為世宗 聘之。后性和惠,善候世宗 之旨,世宗 或暴怒于下,后必從容救解,世宗 甚重
之,及即位,冊為皇后 。世宗 將南征,后常諫止之,言甚切直,世宗 亦為之動容。洎車駕駐于淮
甸 ,久冒炎暑,后因憂恚成疾。顯德二年[961]七月二十一日,崩 于滋德 殿,時年二十有六。世宗 甚
悼之。既而有司上諡曰宣懿 ,葬于新鄭,陵曰懿陵。
史臣曰:周室后妃 凡六人,而追冊者四,故中闈內則,罕得而聞,唯董妃、符后之懿範,亦無愧于彤
管矣。
主 名 代 號 仕 主 名
地 主 名 名 地 號
亲
號 地 號 號 號
號 號 號 號 號
主 號 號
地 葬 名 號
名
主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215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helloiac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helloiac
 
周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
周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周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
周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
helloiac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helloiac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helloiac
 

What's hot (20)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宋史 453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南齊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北齊書 33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五
北齊書 33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五北齊書 33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五
北齊書 33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五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北齊書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
北齊書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北齊書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
北齊書 11 卷十一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外戚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遼史 086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六
 
三國志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
三國志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三國志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
三國志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魏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
 
周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
周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周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
周書 19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舊五代史 007 卷七 梁書七 太祖紀第七
 
後漢書 074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後漢書 074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後漢書 074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後漢書 074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隋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明史 316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〇四 貴州土司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陳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元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
元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元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
元史 196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新唐書 237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Similar to 舊五代史 121 卷一百二十一 周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helloiac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helloiac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helloiac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helloiac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helloiac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helloiac
 
金史 064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
金史 064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金史 064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
金史 064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
helloiac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helloiac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helloiac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helloiac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helloiac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helloiac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helloiac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helloiac
 

Similar to 舊五代史 121 卷一百二十一 周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20)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宋史 247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舊五代史 098 卷九十八 晉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漢書 093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明史 124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94 卷九十四 晉書二十 列傳第九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後漢書 061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遼史 064 卷六十四 表第二 皇子表
 
金史 064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
金史 064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金史 064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
金史 064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 后妃下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舊唐書 082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336 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金史 119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後漢書 055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後漢書 055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後漢書 055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後漢書 055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金史 070 卷七十 列傳第八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宋史 257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舊五代史 091 卷九十一 晉書十七 列傳第六
 

More from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舊五代史 121 卷一百二十一 周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 1. 文档信息  舊五代史  121 / 150  11 段 2025 字  115 种 192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周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舊五代史 121 卷一百二 十一 [北宋]薛居正 等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周書十三 宗室列傳第二→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五代史 / 121 卷一百二十一 周書十二 后妃列傳第一 本篇关键词 纪年 乾祐 2 廣順元年[951] 1 顯德元年[960] 1 顯德 1 天祐 1 廣順三年[953] 1 顯德四年[963] 1 顯德二年[961] 1 地点 鎮州 3 真定 3 河中 2 太原 2 邢州 2 洛陽 2 兖州 2 人物 皇后 7 德妃 4 淑妃 3 王鎔 3 貴妃 3 張文禮 2 趙王 2 柴氏 2 文官 節度使 1 軍節度判官 1 檢校兵部尚書 1 武官 偏將 1 錄事參軍 1 昭慶尉 1 其他 太祖 29 世宗 17 莊宗 2 目錄 0 1 2 卷一百二十一 周書 十二 后妃 列傳 第一 太祖 聖穆皇后 柴氏 ,邢州 龍崗人,世家豪右。太祖 微時,在洛陽 聞后賢淑,遂聘之。太 祖 壯年,喜飲博,好任俠,不拘細行,后規其太過,每有內助之力焉。世宗 皇帝即后之姪也,幼而 謹愿,后甚憐之,故太祖 養之為己子。太祖 嘗寢,后見五色小蛇入顴鼻間,心異之,知其必貴,敬 奉愈厚。未及貴而厭代。太祖 即位,乃下制曰:「義之深無先于作配,禮之重莫大于追崇。朕當宁載 思,撫存懷舊。河洲令德,猶傳荇菜之詩;媯汭大名,不及珩璜之貴。俾盛副笄之禮,以伸求劍之情。 故夫人柴氏 ,代籍貽芳,湘靈集 慶。體柔儀而陳闕翟 ,芬若 椒蘭;持貞操以選中璫,譽光圖史。 懿範尚留于閨閫,昌言有助于箴規。深惟望氣 之艱,彌歎藏舟之速,將開寶祚,俄謝璧 台。宜正號 于軒宮,俾耀潛于坤象,可追命為皇后 。仍令所司定諡,備禮冊命 。」既而有司上諡曰聖穆。顯 德初,太祖 神主 入廟,以后祔于其室。 作 主 作 號 主 名 地 號 地 號 號 號 號 號 名 作 衣 名 礼 名 主 礼 號 礼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215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3 4 5 6 7 8 9 淑妃 楊氏 ,鎮州 真定 人。父弘裕 ,真定 少尹少尹 。當河朔全盛之時,所屬封疆,制之于守帥,故 韶顏美媛,皆被選于王宮。妃幼以良家子 中選,事趙王 王鎔 。張文禮 之亂,妃流離于外。唐明 宗 在藩,錄其遺逸。安重誨 保庇妃家,致其仕進,父母即以妃嫁于鄉人石光輔 ,不數年嫠居。太 祖 佐漢之初,屬聖穆皇后 棄世,聞妃之賢,遂以禮聘之。妃睦族撫孤,宜家內助,甚有力焉。晉天褔 末,卒于太原 ,因留葬于晉郊。廣順元年[951]九月,追冊為淑妃 。太祖 凡一后三妃,及嵩陵就掩,皆 議陪祔。時以妃喪在賊境,未及遷窆,世宗 乃詔有司于嵩陵之側,預營一冢以虛之,俟賊平即議襄 事。顯德元年[960]夏,世宗 征河東 ,果成素志焉。 妃兄廷璋 ,早事太祖 ,即位累歷內職,出為晉州 節度使節度使 。皇朝撫運,移鎮邢州 ,又改鄜州 , 受代歸闕,卒于私第。 貴妃 張氏 ,恆州 真定 人也。祖記,成德軍節度判官軍節度判官 、檢校兵部尚書檢校兵部尚書 。父同芝,本州諮呈 官、檢校工部尚書檢校工部尚書 ,事趙王 王鎔 ,歷職中要。天祐末,趙將張文禮 殺王鎔 ,以鎮州 歸梁,莊 宗 命將符存審 討平之。時妃年尚幼,有幽州 偏將偏將 武從諫者,駐斾於家,見妃韶令,乃為其子聘 之。武氏家在太原 。太祖 從漢祖鎮并門,屬楊夫人 以疾終,無何武氏子卒,太祖 素聞妃之賢,遂 納為繼室 。太祖 貴,累封 至吳國夫人 。漢隱帝 末,蕭牆變起,屠害大臣,太祖 在鄴都 被 讒,妃與諸皇屬同日遇害于東京舊第。太祖 踐祚,追冊為貴妃 ,發哀,故世宗 有起復 之命。世 宗 嗣位,以太祖 舊宅即妃遇禍之地,因施為僧院,以皇建為名焉。 德妃 董氏 ,常山 靈壽 人也。祖文廣,唐深州 錄事參軍錄事參軍 。父光嗣,趙州 昭慶尉昭慶尉 。妃孩提頴 悟,始能言聽,按絲管而能辨其聲。年七歲,遇鎮州 之亂,親黨羇離,與妃相失。潞州 牙將牙將 得 之,匿于褚中。其妻以息女不育,得妃憐之,過于所生,姆教師教師 箴,功容克備。妃家悲念,其兄瑀諸 處求訪,垂六七年,後潞將入官于朝,妃之鄉親頗有知者,瑀見潞將,欣歸之,時年十三。妃歸踰年, 嫁為里人劉進超之妻,進超為內職,及契丹 破晉之歲,陷蕃歿焉。妃嫠居洛陽 。太祖 楊淑妃 與妃 鄉親,平居恆 言妃德。太祖 從漢祖幸洛,因憶淑妃 之言,尋以禮納之。鼎命初建,張貴妃 遇 禍,中宮 虛位,乃冊為德妃 。太祖 自聖穆皇后 早世以來,屢失邦媛,中幃內助,唯妃存焉,加以 結珮脫簪,率由令範。 廣順三年[953]夏,遇疾,醫藥之際,屬太祖 兖海之征,車駕將行,妃奏曰:「正當暑毒,勞陛下 省 巡,明發宵征,須人供待,司簿司簿 已下典事典事 者,各已處分從行。」太祖 曰:「妃疾未平,數令診 視,此行在近,無煩內人。」及太祖 駐蹕魯中,妃志欲令內人進侍,發中使往來言之。太祖 手敕鄭 仁誨 曰:「切慮德妃 以朕至兖州 行營 ,津置內人承侍。緣諸軍在野,不可自安,令鄭仁誨 專心 體候。如德妃 津置內人東來,便須上聞約住,或取索鞍馬,不得供應;如意堅確,即以手敕示之。」 既而平定兖州 ,車駕還京,妃疾無減,俄卒于大內,時年三十九。輟朝 三日。 妃長兄瑀,以左贊善大夫左贊善大夫 致仕 ,仲兄玄之,季兄自明,皆累歷郡守郡守 。 世宗 貞惠皇后 劉氏 ,將家女也,幼歸于世宗 。漢乾祐中,世宗 在西班西班 ,后始封彭城縣 君 。世宗 隨太祖 在鄴,后留居邸第。漢末李業 等作亂,后與貴妃 張氏 及諸皇族同日遇禍。國 初,追封 彭城郡 夫人。顯德四年[963]夏四月,追冊為皇后 ,諡曰貞惠 ,陵曰惠陵。 主 名 地 地 名 地 文 词 主 名 名 主 名 名 號 主 地 主 號 號 號 地 名 號 地 文 地 地 主 名 地 地 文 文 文 主 名 名 名 地 號 名 地 武 地 號 名 號 亲 號 仕 主 主 號 地 號 主 號 仕 號 號 主 名 地 地 地 武 地 武 地 地 武 武 政 地 號 主 名 號 主 主 衙 主 號 主 號 主 文 文 號 號 號 名 主 地 营 名 主 地 礼 文 仕 武 號 主 名 號 號 武 主 號 號 名 主 名 仕 地 主 號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215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122 卷一百二十二 周書十三 宗室列傳第二→目錄 10 宣懿皇后 符氏,祖存審 ,事後唐 武皇、莊宗 ,位極將相,追封 秦王 。父彥卿 ,天雄軍節 度 使,封魏王 。后初適李守貞 之子崇訓。漢乾祐中,守貞 叛于河中 ,太祖 以兵攻之,及城陷, 崇訓自刃其弟妹 ,次將及后,后時匿于屏處,以帷箔自蔽,崇訓倉黃求后不及,遂自刎,后因獲免。太 祖 入河中 ,令人訪而得之,即遣女使送于其父,自是后常感太祖 大惠,拜太祖 為養父。世宗 鎮澶 淵日,太祖 為世宗 聘之。后性和惠,善候世宗 之旨,世宗 或暴怒于下,后必從容救解,世宗 甚重 之,及即位,冊為皇后 。世宗 將南征,后常諫止之,言甚切直,世宗 亦為之動容。洎車駕駐于淮 甸 ,久冒炎暑,后因憂恚成疾。顯德二年[961]七月二十一日,崩 于滋德 殿,時年二十有六。世宗 甚 悼之。既而有司上諡曰宣懿 ,葬于新鄭,陵曰懿陵。 史臣曰:周室后妃 凡六人,而追冊者四,故中闈內則,罕得而聞,唯董妃、符后之懿範,亦無愧于彤 管矣。 主 名 代 號 仕 主 名 地 主 名 名 地 號 亲 號 地 號 號 號 號 號 號 號 號 主 號 號 地 葬 名 號 名 主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2154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