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五年級   中國語文科單元教學設計(五)           班別:5D


教 節 時 間 三教節

教       材 校本單元課程(六)第二課《陋室銘》

單 元 主 題 文言文
          在知識方面,學生能:

               1. 理解課文的內容大意:作者通過對自己簡陋居室的描寫,表現了自己潔身自
                好、孤芳自賞,不與世俗權貴同流合污的思想情趣。

               2. 理解文言文常用字詞:斯、則、唯、吾、之
               3. 認識銘文體
學 習 目 標
               4. 欣賞譬喻、對比、隱寓、用典的寫作手法
          在技能方面,學生能:
               5. 鞏固學生對對偶句的認識
          在品德情意方面,學生能:

               6. 反思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並培養追求高尚道德的堅定信念



教學步驟
第一教節
 時間     教學目標      學習活動                 提問/ 講述/ 指示
                          指示:
    3                      1. 整理桌面準備上課
                           2. 桌面上要有:課本、備課冊、文具
                          提問:
                           1. 利用題目字詞來猜測文章大概內容:
                                「陋」、「室」、「銘」
        (引入)               2. 「銘」字的部首是甚麼?
    7   重點三                3. 為甚麼作者要把「銘」字作為題目?
        認識銘文體              4. 古人用甚麼物件來記載文字、文章?
                          講述:
                           1. 「銘」文體的來源、特色及目的
                           2. 「銘文」的圖片及古代漢字
3. 課文題目的意義




    認識作者及   分享備課
                   提問:
    其時代背景    成果
                    1. 試簡述作者生平及寫作風格
                    2. 試從備課資料中找出作者於文學方面的專長:寫詩
    延伸知識           講述:
                    1. 簡述唐代的時代背景
7                   2. 重溫唐代的著名文體:唐詩
    讓學生頭腦           3. 介紹一首作者所著的唐詩
             朗讀
    先作熱身,          指示:
    以便易於理           1. 一起朗讀《烏衣巷》一次
    解稍後的課          提問:
    文內容             2. 試利用詩句說明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重點一            指示:
    理解課文大           1. 課文可以分成三個部份。
    意(一)     朗讀          現在請根據投影片上的斜線先把文章分劃開來。
                    2. 講讀一遍課文的第一部份
                   提問:
                    1. 分別請三位同學為我們解釋首三句。
9                   2. 根據句子結構及語譯,找出「則」的意思。
                    3. 文章說到作者所介意是山的高度、水的深度嗎?
                    4. 作者介意自己住在一所「陋室」中嗎?為什麼?
                    5. 試引述文中句子代替上題答案。(唯吾德韾)
                    6. (解「德韾」)那麼「唯」和「吾」字的意思是?
                   講述:
                    1. 指出「斯」、「吾」在文言文中能作代詞用。
2. 舉「其」、「余」、「爾」、「之」、「朕」、「寡
                           人」等例指出文言代詞的多樣。
                      3. 利用本部份的句子重申文言文用字精煉的特色。

                     指示:
                     用兩分鐘整理好第一部份的資料




    重點一              指示:
            小組討論
    理解課文大             1. 課文的第二部份比較簡單易明,現請同學分成小組,用
4           (3 分鐘)
    意(二)                   三分鐘時間,分別找出投影片中四道題目的答案。
                           (每組只需完成一道題目)


                     提問:
    重點六               1. 作者居所的景色如何?
    反思城市的             2. 這些景色給你甚麼感覺?
    物質生活              3. 我們現在生活的地方可以看得到這種景色嗎?(不)為
                           什麼?(比較市區和鄉郊)
                      4. (投票)你喜歡這種綠意盎然的景色嗎?
                     指示:
5
                      1. 一同朗讀「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一句。
                      2. 糾正讀音「上」,指出該字屬動詞,讀「賞(第五
                           聲)」
    重點五
                      3. 再讀一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鞏固對偶的
    修辭知識             提問:
                      1. 這兩句的句子結構很相近,它們運用了甚麼修辭?
問答    提問:
                      1. 本課節我們學過了甚麼?
      由學生總結
                      2. 課文作者居住在何種地方?
      全課內容,
                      3. 作者的居所景色如何?
      讓學生整理
                      4. 作者喜歡住在陋室嗎?為什麼?
 5    知識,並讓
                      5. 有沒有不明白地方?
      教師對學生
                     指示:
      所學進行簡
                      1. 交代功課:抄(二)課一次
      單評估
                      2. 備課:從文中找出其他對偶句;
                              背文章一、二部份
第二及三教節
時間    教學目標    學習活動                提問/ 講述/ 指示
                     指示:
 2                    1. 整理桌面準備上課
                      2. 桌面上要有:課本、備課冊、文具
                     提問:
                      1. 上節課我們學到第幾部份?(二)
                      2. 我們完成了四道題目中的多少道?(一道)
                      3. 請問哪一組同學能用白話文告訴我陋室的景色?
 3    (引入)     問答
                     講述:
                      1. 在這節課中我們會繼續了解作者的日常生活和他對物質
                           生活的想法,暫時放下筆,我們先留心聽和說,稍後我
                           在題目之間會給予時間讓你們整理答案。
               問答    提問:
                      1. 有誰能從課文舉出一句對偶句?
                      2. 試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 「白丁」意思為?
      重點一
                      4. 為什麼古時會把窮及沒有知識的人叫作白丁?
 25   理解課文大
                      5. 也就是說,作者喜歡與那種人交朋友?為什麼?
      意(二)
                      6. 那麼,作者平日有甚麼活動呢?
                      7. 「素琴」、「金經」即是甚麼?
                      8. 放在這兩個詞語前的「調」、「閱」屬甚麼詞性?
                      9. 你們對這種生活有甚麼感覺?
(悶、高雅、脫俗、簡樸)
                     10. 那麼作者覺得這種生活愜意不愜意?為什麼?
             觀看影片    11. 「絲竹」、「案牘」即是甚麼?(根據語譯)
                     12. 你們聽過絲竹和素琴的聲音了嗎?(沒有)
                     13. 「之」字代表甚麼意思?

                    講述:
                     1. 素琴的外貌;
                     2. 絲竹概括的樂器種類;
                     3. 播放素琴及絲竹的音樂各一首(不說明哪首是絲竹或素
                          琴),配合模擬作者在陋室吟詩的畫像,讓學生自行分
                          辨。
                    指示:
                     1. 朗讀課文第二部份


              朗讀    指示:
                     1. 請一組同學為我們朗讀文章第三部份
     重點二            提問:
     理解課文大    問答     1. 解「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意(三)            2. 為什麼作者原來好好的寫著自己的曰常生活,忽然又提
                          到了諸葛亮和楊雄的住處?
                    講述:作者隱寓了自己的志氣品格像以上兩位名人一樣清高、脫
                    俗,不追求富貴!

10                  提問:
                     3. 為什麼他用自己身份來說「何陋之有」?為什麼要引孔
     重點五                  子話語?作用在哪?
     鞏固對偶修           4. 由此可見,除了喜歡自己的陋室外,作者對自己的陋室
     辭知識                  還有甚麼感覺?(引以為傲、滿足等……)
                     5. 這部份有沒有對偶句?如有,試讀出來。
     重點四
                    講述:
     認識用典
                     1. 此句亦同時運用了另一種修辭:用典(引用典故,著名
                          的人或故事來突出自己想說明的東西)
提問:
                     1. 作者其實想借文章,借他的陋室說明甚麼?
                     2. 試用三分鐘完成「作者通過_______,表現了自
                          己_________,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情
                          趣。」一句。
     重點二
                    指示:
     理解全文主
                     1. 試以小組形式互相討論答案,修訂出最合理的答案。
     旨
              問答     2. 選出三組說出答案由同學評鑑答案的優劣。
                    講述:
20            填充     1. 總結課文主旨。

     重點六            提問:
             小組討論
     反思對物質           2. 你的生活和作者的生活有何不同?

     生活的追求           3. 你認同作者的生活態度嗎?為什麼?

     及影響             4. 你認為物質生活對人有甚麼影響?
                     5. 你認為當我們追求簡樸的生活時,可能會遇到甚麼困
                          難?
                     6. 面對這些困難時,我們應該怎樣做?
                     7. 試分享你的交友之道


                    指示:
2
                     1. 整理課文筆記,準備分析課文的寫作手法。
                    講述:
                     1. 指出「斯是陋室,唯吾德韾」的作用:抒情
     鞏固課堂所   小組填充    2. 分析、總結課文第二部份:寫景、人、事
13
     學知識      問答    指示:
                     1. 完成投影片中的表格


                    提問:
                     1. 分享你對讀完本課的感受
5    總結課堂    個人分享
                     2. 指出本課所學
                     3. 交代功課:背(二)課全文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ken1470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giselle-w
 
人間有情
人間有情人間有情
人間有情Kimmyklam
 
天淨沙
天淨沙天淨沙
天淨沙ken1470
 
104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習學生楷模獎_茅雅媛
104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習學生楷模獎_茅雅媛104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習學生楷模獎_茅雅媛
104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習學生楷模獎_茅雅媛
katemao
 
合作學習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教學方法clinic
 
მოსწავლეთა თვითშეფასება
მოსწავლეთა თვითშეფასებამოსწავლეთა თვითშეფასება
მოსწავლეთა თვითშეფასებაMaia Siradze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ken1470
 
愛蓮說
愛蓮說愛蓮說
愛蓮說jae33
 
六國論.ppt
六國論.ppt六國論.ppt
六國論.ppt
liutommy1
 
單元十 佈局與謀篇 - 岳陽樓記 課文分析
單元十   佈局與謀篇 - 岳陽樓記 課文分析單元十   佈局與謀篇 - 岳陽樓記 課文分析
單元十 佈局與謀篇 - 岳陽樓記 課文分析ken1470
 
單元四 功課答案
單元四 功課答案單元四 功課答案
單元四 功課答案owiowi
 
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ken1470
 
議論的應用 游說方法
議論的應用 游說方法議論的應用 游說方法
議論的應用 游說方法ken1470
 
天淨沙(秋思).ppt
天淨沙(秋思).ppt天淨沙(秋思).ppt
天淨沙(秋思).ppt
liutommy1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 Тестові завдання. 4 клас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 Тестові завдання. 4 клас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 Тестові завдання. 4 клас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 Тестові завдання. 4 клас
Ковпитська ЗОШ
 
23 投訴信與覆投訴信
23 投訴信與覆投訴信23 投訴信與覆投訴信
23 投訴信與覆投訴信pyjchinese
 
如何閱讀報紙的新聞報道?
如何閱讀報紙的新聞報道?如何閱讀報紙的新聞報道?
如何閱讀報紙的新聞報道?kaikwong
 

What's hot (20)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
 
人間有情
人間有情人間有情
人間有情
 
天淨沙
天淨沙天淨沙
天淨沙
 
104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習學生楷模獎_茅雅媛
104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習學生楷模獎_茅雅媛104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習學生楷模獎_茅雅媛
104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習學生楷模獎_茅雅媛
 
合作學習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教學方法
 
მოსწავლეთა თვითშეფასება
მოსწავლეთა თვითშეფასებამოსწავლეთა თვითშეფასება
მოსწავლეთა თვითშეფასება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愛蓮說
愛蓮說愛蓮說
愛蓮說
 
論四端
論四端論四端
論四端
 
六國論.ppt
六國論.ppt六國論.ppt
六國論.ppt
 
單元十 佈局與謀篇 - 岳陽樓記 課文分析
單元十   佈局與謀篇 - 岳陽樓記 課文分析單元十   佈局與謀篇 - 岳陽樓記 課文分析
單元十 佈局與謀篇 - 岳陽樓記 課文分析
 
單元四 功課答案
單元四 功課答案單元四 功課答案
單元四 功課答案
 
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
 
議論的應用 游說方法
議論的應用 游說方法議論的應用 游說方法
議論的應用 游說方法
 
天淨沙(秋思).ppt
天淨沙(秋思).ppt天淨沙(秋思).ppt
天淨沙(秋思).ppt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 Тестові завдання. 4 клас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 Тестові завдання. 4 клас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 Тестові завдання. 4 клас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 Тестові завдання. 4 клас
 
23 投訴信與覆投訴信
23 投訴信與覆投訴信23 投訴信與覆投訴信
23 投訴信與覆投訴信
 
კროსვორდი
კროსვორდიკროსვორდი
კროსვორდი
 
如何閱讀報紙的新聞報道?
如何閱讀報紙的新聞報道?如何閱讀報紙的新聞報道?
如何閱讀報紙的新聞報道?
 

Viewers also liked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上)_ppt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上)_ppt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上)_ppt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上)_pptgiselle-w
 
Bit iit submission_form
Bit iit submission_formBit iit submission_form
Bit iit submission_formgiselle-w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續)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續)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續)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續)giselle-w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下)_ppt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下)_ppt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下)_ppt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下)_pptgiselle-w
 
Bit iit submission_form
Bit iit submission_formBit iit submission_form
Bit iit submission_formgiselle-w
 
Itce(part 1)
Itce(part 1)Itce(part 1)
Itce(part 1)giselle-w
 
專名號活動
專名號活動專名號活動
專名號活動giselle-w
 
運動家的風度 修訂本
運動家的風度 修訂本運動家的風度 修訂本
運動家的風度 修訂本ken1470
 
專題研習 小組討論
專題研習 小組討論專題研習 小組討論
專題研習 小組討論ken1470
 

Viewers also liked (9)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上)_ppt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上)_ppt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上)_ppt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上)_ppt
 
Bit iit submission_form
Bit iit submission_formBit iit submission_form
Bit iit submission_form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續)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續)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續)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_教案(續)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下)_ppt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下)_ppt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下)_ppt
P6 d 議論文_學習與遊戲(下)_ppt
 
Bit iit submission_form
Bit iit submission_formBit iit submission_form
Bit iit submission_form
 
Itce(part 1)
Itce(part 1)Itce(part 1)
Itce(part 1)
 
專名號活動
專名號活動專名號活動
專名號活動
 
運動家的風度 修訂本
運動家的風度 修訂本運動家的風度 修訂本
運動家的風度 修訂本
 
專題研習 小組討論
專題研習 小組討論專題研習 小組討論
專題研習 小組討論
 

Similar to 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_教案

Teaching plan
Teaching planTeaching plan
Teaching plansinyu1117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jellyshih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jellyshih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jellyshih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jellyshih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jellyc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jellyshih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jellyshih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jellyc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jellyshih
 
颱風襲港第一及二節教案
颱風襲港第一及二節教案颱風襲港第一及二節教案
颱風襲港第一及二節教案Leung Him
 
太陽是大家的
太陽是大家的太陽是大家的
太陽是大家的Yau Ka Yi
 
太陽是大家的
太陽是大家的太陽是大家的
太陽是大家的Yau Ka Yi
 
環保三俠教案 09104328
環保三俠教案 09104328環保三俠教案 09104328
環保三俠教案 09104328tky219
 
26 04-2012教案
26 04-2012教案26 04-2012教案
26 04-2012教案s0918974
 
25 26-4-2012 2.天上的月亮教案
25 26-4-2012 2.天上的月亮教案25 26-4-2012 2.天上的月亮教案
25 26-4-2012 2.天上的月亮教案augustinewong1989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Yau Ka Yi
 

Similar to 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_教案 (20)

Bit
BitBit
Bit
 
Teaching plan
Teaching planTeaching plan
Teaching plan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6 a(第六課 第一節)
6 a(第六課 第一節)
 
颱風襲港第一及二節教案
颱風襲港第一及二節教案颱風襲港第一及二節教案
颱風襲港第一及二節教案
 
太陽是大家的
太陽是大家的太陽是大家的
太陽是大家的
 
太陽是大家的
太陽是大家的太陽是大家的
太陽是大家的
 
環保三俠教案 09104328
環保三俠教案 09104328環保三俠教案 09104328
環保三俠教案 09104328
 
Lesson plan
Lesson planLesson plan
Lesson plan
 
26 04-2012教案
26 04-2012教案26 04-2012教案
26 04-2012教案
 
Lesson plan
Lesson planLesson plan
Lesson plan
 
25 26-4-2012 2.天上的月亮教案
25 26-4-2012 2.天上的月亮教案25 26-4-2012 2.天上的月亮教案
25 26-4-2012 2.天上的月亮教案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美味的粽子
 

P5 d 文言文(2)_陋室銘_教案

  • 1.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五年級 中國語文科單元教學設計(五) 班別:5D 教 節 時 間 三教節 教 材 校本單元課程(六)第二課《陋室銘》 單 元 主 題 文言文 在知識方面,學生能: 1. 理解課文的內容大意:作者通過對自己簡陋居室的描寫,表現了自己潔身自 好、孤芳自賞,不與世俗權貴同流合污的思想情趣。 2. 理解文言文常用字詞:斯、則、唯、吾、之 3. 認識銘文體 學 習 目 標 4. 欣賞譬喻、對比、隱寓、用典的寫作手法 在技能方面,學生能: 5. 鞏固學生對對偶句的認識 在品德情意方面,學生能: 6. 反思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並培養追求高尚道德的堅定信念 教學步驟 第一教節 時間 教學目標 學習活動 提問/ 講述/ 指示 指示: 3 1. 整理桌面準備上課 2. 桌面上要有:課本、備課冊、文具 提問: 1. 利用題目字詞來猜測文章大概內容: 「陋」、「室」、「銘」 (引入) 2. 「銘」字的部首是甚麼? 7 重點三 3. 為甚麼作者要把「銘」字作為題目? 認識銘文體 4. 古人用甚麼物件來記載文字、文章? 講述: 1. 「銘」文體的來源、特色及目的 2. 「銘文」的圖片及古代漢字
  • 2. 3. 課文題目的意義 認識作者及 分享備課 提問: 其時代背景 成果 1. 試簡述作者生平及寫作風格 2. 試從備課資料中找出作者於文學方面的專長:寫詩 延伸知識 講述: 1. 簡述唐代的時代背景 7 2. 重溫唐代的著名文體:唐詩 讓學生頭腦 3. 介紹一首作者所著的唐詩 朗讀 先作熱身, 指示: 以便易於理 1. 一起朗讀《烏衣巷》一次 解稍後的課 提問: 文內容 2. 試利用詩句說明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重點一 指示: 理解課文大 1. 課文可以分成三個部份。 意(一) 朗讀 現在請根據投影片上的斜線先把文章分劃開來。 2. 講讀一遍課文的第一部份 提問: 1. 分別請三位同學為我們解釋首三句。 9 2. 根據句子結構及語譯,找出「則」的意思。 3. 文章說到作者所介意是山的高度、水的深度嗎? 4. 作者介意自己住在一所「陋室」中嗎?為什麼? 5. 試引述文中句子代替上題答案。(唯吾德韾) 6. (解「德韾」)那麼「唯」和「吾」字的意思是? 講述: 1. 指出「斯」、「吾」在文言文中能作代詞用。
  • 3. 2. 舉「其」、「余」、「爾」、「之」、「朕」、「寡 人」等例指出文言代詞的多樣。 3. 利用本部份的句子重申文言文用字精煉的特色。 指示: 用兩分鐘整理好第一部份的資料 重點一 指示: 小組討論 理解課文大 1. 課文的第二部份比較簡單易明,現請同學分成小組,用 4 (3 分鐘) 意(二) 三分鐘時間,分別找出投影片中四道題目的答案。 (每組只需完成一道題目) 提問: 重點六 1. 作者居所的景色如何? 反思城市的 2. 這些景色給你甚麼感覺? 物質生活 3. 我們現在生活的地方可以看得到這種景色嗎?(不)為 什麼?(比較市區和鄉郊) 4. (投票)你喜歡這種綠意盎然的景色嗎? 指示: 5 1. 一同朗讀「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一句。 2. 糾正讀音「上」,指出該字屬動詞,讀「賞(第五 聲)」 重點五 3. 再讀一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鞏固對偶的 修辭知識 提問: 1. 這兩句的句子結構很相近,它們運用了甚麼修辭?
  • 4. 問答 提問: 1. 本課節我們學過了甚麼? 由學生總結 2. 課文作者居住在何種地方? 全課內容, 3. 作者的居所景色如何? 讓學生整理 4. 作者喜歡住在陋室嗎?為什麼? 5 知識,並讓 5. 有沒有不明白地方? 教師對學生 指示: 所學進行簡 1. 交代功課:抄(二)課一次 單評估 2. 備課:從文中找出其他對偶句; 背文章一、二部份 第二及三教節 時間 教學目標 學習活動 提問/ 講述/ 指示 指示: 2 1. 整理桌面準備上課 2. 桌面上要有:課本、備課冊、文具 提問: 1. 上節課我們學到第幾部份?(二) 2. 我們完成了四道題目中的多少道?(一道) 3. 請問哪一組同學能用白話文告訴我陋室的景色? 3 (引入) 問答 講述: 1. 在這節課中我們會繼續了解作者的日常生活和他對物質 生活的想法,暫時放下筆,我們先留心聽和說,稍後我 在題目之間會給予時間讓你們整理答案。 問答 提問: 1. 有誰能從課文舉出一句對偶句? 2. 試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 「白丁」意思為? 重點一 4. 為什麼古時會把窮及沒有知識的人叫作白丁? 25 理解課文大 5. 也就是說,作者喜歡與那種人交朋友?為什麼? 意(二) 6. 那麼,作者平日有甚麼活動呢? 7. 「素琴」、「金經」即是甚麼? 8. 放在這兩個詞語前的「調」、「閱」屬甚麼詞性? 9. 你們對這種生活有甚麼感覺?
  • 5. (悶、高雅、脫俗、簡樸) 10. 那麼作者覺得這種生活愜意不愜意?為什麼? 觀看影片 11. 「絲竹」、「案牘」即是甚麼?(根據語譯) 12. 你們聽過絲竹和素琴的聲音了嗎?(沒有) 13. 「之」字代表甚麼意思? 講述: 1. 素琴的外貌; 2. 絲竹概括的樂器種類; 3. 播放素琴及絲竹的音樂各一首(不說明哪首是絲竹或素 琴),配合模擬作者在陋室吟詩的畫像,讓學生自行分 辨。 指示: 1. 朗讀課文第二部份 朗讀 指示: 1. 請一組同學為我們朗讀文章第三部份 重點二 提問: 理解課文大 問答 1. 解「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意(三) 2. 為什麼作者原來好好的寫著自己的曰常生活,忽然又提 到了諸葛亮和楊雄的住處? 講述:作者隱寓了自己的志氣品格像以上兩位名人一樣清高、脫 俗,不追求富貴! 10 提問: 3. 為什麼他用自己身份來說「何陋之有」?為什麼要引孔 重點五 子話語?作用在哪? 鞏固對偶修 4. 由此可見,除了喜歡自己的陋室外,作者對自己的陋室 辭知識 還有甚麼感覺?(引以為傲、滿足等……) 5. 這部份有沒有對偶句?如有,試讀出來。 重點四 講述: 認識用典 1. 此句亦同時運用了另一種修辭:用典(引用典故,著名 的人或故事來突出自己想說明的東西)
  • 6. 提問: 1. 作者其實想借文章,借他的陋室說明甚麼? 2. 試用三分鐘完成「作者通過_______,表現了自 己_________,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情 趣。」一句。 重點二 指示: 理解全文主 1. 試以小組形式互相討論答案,修訂出最合理的答案。 旨 問答 2. 選出三組說出答案由同學評鑑答案的優劣。 講述: 20 填充 1. 總結課文主旨。 重點六 提問: 小組討論 反思對物質 2. 你的生活和作者的生活有何不同? 生活的追求 3. 你認同作者的生活態度嗎?為什麼? 及影響 4. 你認為物質生活對人有甚麼影響? 5. 你認為當我們追求簡樸的生活時,可能會遇到甚麼困 難? 6. 面對這些困難時,我們應該怎樣做? 7. 試分享你的交友之道 指示: 2 1. 整理課文筆記,準備分析課文的寫作手法。 講述: 1. 指出「斯是陋室,唯吾德韾」的作用:抒情 鞏固課堂所 小組填充 2. 分析、總結課文第二部份:寫景、人、事 13 學知識 問答 指示: 1. 完成投影片中的表格 提問: 1. 分享你對讀完本課的感受 5 總結課堂 個人分享 2. 指出本課所學 3. 交代功課:背(二)課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