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136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第十六章   輔導與諮商
壹. 輔導的意義與內涵
(壹) 輔導的意義:輔導是一種助人的歷程或方法,由輔導人員根據某種信念,透過語言或文字與當事人
   溝通,以協助當事人瞭解自己及客觀環境,以便在生活、教育及職業上獲得長好的發展與適應。
  一. 輔導偏重個體自我的覺察與改變,教師只在協助學生自我了解與充分發展。
  二. 茲進一步闡釋此一定義如下:
   (一) 輔導是一種協助的歷程
       輔導人員是協助者的角色,因此不能替代當事人作決定。他將依據民主的原則,尊重當事
       人的意見與抉擇,不可以自己的意見或價值觀強迫當事人接受。
   (二) 輔導是一種互信的關係
       輔導歷程建立在彼此互信的基礎上。輔導者以和藹、誠懇與信任的態度來接納當事人﹔當
       事人則信賴輔導者的專業知能與倫理,以便能用真誠的態度,坦露自己的問題。
   (三) 輔導是一種服務性工作
       輔導者須具服務的態度,以愛心、耐心來對待當事人。
   (四) 輔導者需具備專業知能
       輔導工作隨著時代變遷已逐漸的專精,輔導過程中對當事人的瞭解、輔導技術、協助當事
       人作規畫等都屬專業知能。
(貳) 輔導的內容:學校輔導服務的項目常隨學校領導人物的取向而有所偏重。
  一. 一般同意有下列八項
   (一) 衡鑑服務:指藉客觀或主觀的工具或方法去蒐集個人資料,以便作深入分析及應用,如觀
       察、晤談、家庭訪視、測驗、問卷等均為常用的方法。
   (二) 資訊服務:指提供學生所需有關教育、生活及職業方面的資料,以充實學生學習經驗,或
       增進其對環境的瞭解,擴展其視野,使能獲得更好的抉擇與決定。
   (三) 諮商服務:是輔導工作的核心部分,指具備專業能力的輔導人員,透過個別或團體的方式,
       協助當事人自我探索、自我瞭解及實際行動,以獲得良好的發展或適應。
   (四) 諮詢服務:指提供資訊或技巧給與當事人有關的重要人物(如教師、父母或朋友),使其對
       當事人提供必要的協助﹔這是一種間接的服務,有別於直接面對當事人的諮商服務。
   (五) 定向服務:指對新入學或轉學(轉班)的學生,協助他們認識新環境、新課程和人際關係,
       以便能儘快適應環境的變換。
   (六) 安置服務:包括校內安置如編斑、選課﹔校外安置如升學輔導及就業安置,升學資料、就
       業機會的提供和應用:協助當事人在學習、升學及求職等方面能適性發展。
   (七) 延續服務:又稱追蹤輔導。對於離校的畢業生,無論升學者或就業者,能繼續保持聯繫,
       並依其需求提供必要的協助,使其在新環境中,仍能獲得良好的適應與發展,另一方面也
       可將其升學就業概況作為學校輔導工作改進的參考。
   (八) 研究服務:指對於輔導實施的績效作定期或不定期的評鑑,以便作為擬定新輔導計畫的參
       考。輔導是個多樣態的歷程,由不斷研究中可尋找更新的輔導技巧,增進輔導效果。
  二. 上述輔導內容是以服務方式加以分類。若從學校輔導工作的內涵分,可分為:
       1. 生活輔導:包括對當事人的日常生活、健康生活、社交生活、休閒生活、經濟生活、家庭

                                        教概-陳嘉陽   P242
生活,品德或宗教方面的輔導。目的在幫助學生在家庭、學校及社會生活中有良好的適應。
    2. 教育輔導:狹義方面為學業輔導,廣義方面則指凡應用輔導工作於教育方面,協助學生
      於教育的適應及發展,如始業輔導、課程銜接輔導、學習輔導、升學輔導、特殊學生輔
      導、聯課活動輔導都屬於教育輔導。
    3. 生涯輔導:於近年來逐漸取代傳統的職業輔導,不僅包括如何協助學生未來畢業就業或
      繼續升學,進而協助學生自我探索以增進自我了解其興趣、性向、價值觀﹔尋求其生涯
      發展的任務、環境、及機會,以協助當事人探索其生涯目標及做適切的生涯抉擇。
  (二) 輔導的內容如果依其性質分,可概分為:
    1. 預防性輔導:設計適當教育活動,提供經驗:並能早期發現徵候,及早處理。
    2. 發展性輔導:是一種擴張性的心理輔導觀念,以適時儘早介入的策略,協助個體面對發
      展課題的挑戰時,能強化自我系統。
    3. 治療性輔導:對於已出了問題的學生,安置在特定環境,由專家進行診治。
(參) 輔導與其他助人專業的關係
  輔導與其他助人專業如教育、諮商、心理治療的關係非常密切。其目的都在助人成長或解決問
  題,其功能與性質頗有重疊,但在範圍(服務對象)與程度上有所差別,此可以下二圖表示之。




  就服務對象而言,顯然教育的對象最廣,包括所有發展中的學生,輔導次之,諮商又次之,心
  理治療則僅限於有嚴重適應問題者:但彼此仍有相當的重疊,即一個人可以同時接受二種或二
  種以上的專業服務。
  就程度而言,在對象方面,教育這一端比較注意常態的,心理治療這一端比較注意異常的:在
  功能方面,教育這一端此較著重預防,心理治療這一端比較強調治療﹔在內容方面,教育一端
  以認知活動為主,治療一端則感情活動較多:在重點上,教育一端較重視團體發展,治療一端
  較強調個人狀況:在方法上,教育一端較重結構,治療一端較有彈性:在時間上,教育一端強
  調終身的歷程,治療一端則視為短時的服務。以上四種助人專業,可視為一條線段上的四個點,
  是連續的,不是割裂的,其間的差異應是程度的,而非本質的﹔即教育中可能有少許治療作用,
  治療中也可能有少許教育作用。然而,基於助人服務專業化及分工原則,教育不宜強調治療作
  用,心理治療也不宜強調教育作用。各種助人專業互相尊重和協調合作,才可對當事人提供適
  切、深入而完整的服務。
(肆) 輔導的基本原則
  輔導工作有其基本立場和信條,茲綜合提出十大原則如下:
                                     教概-陳嘉陽   P243
一. 以了解學生為基本前提
   包括:(1)了解學生的需要﹔(2)了解學生的問題﹔(3)了解問題與需要之間的關係。
   就了解的策略而言,應著重:(1)同理的了解﹔(2)深入的了解:(3)考慮到個別差異。
   所謂「同理的了解」應是:(1)設身處地,(2)保持客觀,(3)傳達感受。即以當事人的眼睛去看,
   以當事人的耳朵去聽,以當事人的心去體會。所謂深入的了解,乃是要能敏覺當事人的問題
   和需要及兩者間的關條。
 二. 以人格發展為第一要務
   輔導主要在關心人格的發展,它幫助個人匯聚智能、探索自找及其環境,以創造人生的意義。
 三. 輔導的目的在助人自助:輔導是助人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替人解決問題。教師和父母最重
   要的是要幫助兒童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能自立、自助。
 四. 輔導是溝通的工作:幫助學生需要靠溝通或談話。輔導上的溝通應是雙向的、平等的,如此
   才能「交流」
        。師生間、親子間難免產生價值觀、態度、看法的不同而產生代溝﹔有溝或溝大
   都不足為懼,只怕沒有橋。有橋就能溝通,輔導就是一種造橋的工作。
 五. 輔導方法強調合作,不用強迫:輔導人員絕不使用強迫或高壓的手段使人就範。只有在個人願意
   接受輔導的情況之下,輔導才可能發生,輔導的效果是基於個人內在的動機與改變的意願。
 六. 輔導尊重個人的尊嚴、價值及選擇權:輔導的基本信念是:人都有其價值與尊嚴,人生而自
   由平等。這些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人權」
                     ,即使他有適應上的問題亦然。這種尊重,才能導
   致無條件的關懷與接納。
 七. 預防重於治療:行為必有其原因。任何重大的行為偏差或適應困難,都有軌跡可循,決不是
   突然發生的。因此,早期預防勝於事後治療。
 八. 適應個別差異:在輔導上要做到「因材施導」
                       ,一方面優先考慮學生的利益,設身處地了解個
   別學生的需要和困難﹔一方面則彈性運用各種輔導策略,因人、因事、因地、因時而制宜,
   達到「殊途同歸」的目標。
 九. 輔導是持續的教育歷程:輔導工作應從小學就開始,貫穿整個教育歷程。它應有一個連貫的
   主題,並且成為整個教育計畫的一部分。在這原則下,它強調:學生「全人」的發展:尊重
   學生的統整性與自我實現的權利:關心學生將來的計畫,也關心學生當前的福祉。
 十. 輔導要順應時代潮流:一個時代有一僩時代的創造,一個時代也有一個時代的問題。今日學
   生的問題也和過去大不相同,在輔導上便得運用新技術面對許多新問題,如諮商技巧、家庭
   諮商、親職教育、編序教學、行為改變等。
(伍) 輔導的基本策略:輔導目標的達成,需要有效的計晝與策略。輔導策略的發展,隨著個人與社
  會需要的變遷,逐漸趨向系統化與多元化。茲分就輔導計畫與輔導策略加以說明如下:
 一. 輔導計畫基本模式:今日輔導的需求已不限於消極的「補偏教弊」或對當事人的直接輔導。
   Shaw(1973)將學校可以提供的輔導服務做系統性的組織,並將學校輔導計畫區分為三級:
  (一) 第一級稱為初級預防(一般預防,著重發展性):對象以一般正常的青少年為主,設計一些
    適當的教育活動或提供一些對成長有益的經驗,以增進學生因應問題的能力或改善環境品
    質,如舉辦心理衛生座談(直接式)或教師輔導知能研習(間接式)。其目的在使青少年由自知
    而增進自我調適的能力,增進心理健康的氣氛,防患問題於未然。
  (二) 第二級稱為次級預防(早期發現與矯治):著重在早期發現徵候,及早予以處冶,其對象是

                                        教概-陳嘉陽   P244
那些較容易有生活適應問題的青少年,或已有問題但尚屬輕微者,藉著直接接觸(如個別諮
   商、團體輔導、心理測驗)或父母和教師的合作(如透過諮詢電話、親職講座),以減少不良
   事件的發生或減輕問題的嚴重性。
(三) 第三級稱為診斷洽療(危機調適):著重在危機的調適,其對象是那些已出了問題,而且問題相
   當嚴重的青少年。如將他們安置在特殊的環境接受特殊的課程(環境治療),或由輔導專家、精神
   科醫師直接施以個別診治(心理治療)。個案研究與轉介治療,均屬於此一層次的服務。
   Shaw 的學校輔導計畫架構可用下圖表示。

                     間接服務            直接服務

                     環境治療                心理治療
                 (調整學校環境             (轉介精神科或
                 、剝奪父母監護             藥癮戒治單位、                 診斷治療
                 權、社會安置)             學校配合輔導與                 (危機調適)
                                     復健工作)

                 諮       詢                   諮       商           次級預防
             (家長與教師諮詢服務              (個別諮商、團體諮                   (早期發現與
          、個別的、團體的、家族                商、心理測驗、同儕                   適時協助)

          改 善 教 育 環 境                心 理 衛 生 方 案
          (改善行政、教學及訓導                (加強班級輔導活動課、                     初級預防
          措施、教師輔導知能研習                提供完善輔導資訊、舉辦                      (一般預防與
          、家長親職教育研習)                 合乎學生需要的演講座談)                     發展性輔導

二. 輔導策略的運用
 輔導策略的運用,目的在完成前述各項輔導計畫。因此,應針對當事人最大的需要(問題),提
 供他所能接受的最適切的服務(方式) 予以最有效的處理(策略) 圖 70 表輔導策略的基本模式
                 ,            。                :
                                         方式
                         課               團               個
                     程               體               別
                 設               輔               輔
             計               導               導                   發
          自制策略(自我管理)                                         預   展
          環境策略(家庭諮商、改變環境)                            治       防   性
      策   模依策略(角色扮演、示範作用、同儕輔導) 療                             性
      略   制約策略(行為練習、行為改變)                            性            問
          認知策略(閱讀治療、認知改變)                                    題        (需要)
          關係策略(關注、回饋)
(一) 第一個向度是「問題」或﹝需要﹞:問題(需要),可從不同的觀點加以分類,如在學校輔
   導上習慣採取教育、生活、職業(廣義則為生涯)的三分法﹔也可以和輔導計畫基本模式互

                                                                        教概-陳嘉陽   P245
相呼應,採發展性、預防性與治療性三層次的觀點加以分類。
(二) 第二個向度是輔導的方式:包括個別輔導、團體輔導及課程設計等直接或間接與當事人接
  觸的方式。
  在個別輔導方面,有個別諮商或晤談、個別諮詢、函件或電話輔導、家庭訪視、個別測驗
  或評量、個案研究、轉介輔導等:
  在團體輔導方面,有團體諮商、團體諮詢、團體討論、團體測驗、團體遊戲、團體工作、
  演講座談、參觀訪問、電影幻燈欣賞等﹔
  在課程設計方面,則配合各科教學和各種教育情境(如聯課活動、團體活動、班會活動)融
  入輔導的方法和內涵﹔甚至單獨設計班級輔導活動或心理學、心理衛生課程。
(三) 第三個向度涉及助人的基本策略:包括關係、認知、制約、模仿、環境、自我控制等策略。
  茲分別說明於后:
 1. 關注:輔導人員對任何受輔者,第一步是無條件的接納與關懷,尊重他的人格,以無限
   的愛心、耐心和誠懇、親切的態度與當事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2. 回饋:輔導人員要引導當事人做自我探索,以達於自我瞭解。他首先要作一個良好的「傾
   聽者」
     ,然後隨時作必要的回應。回應時,他要表現出尊重、溫暖、坦誠等特質,並且要
   運用「同理」、具體、立即、面質等技巧。
 3. 閱讀治療:推介優良兒童與青少年讀物,並編印書卡、刊物,開闢輔導專欄等,以供兒
   童與青少年閱讀。在團體輔導中,安排書報討論,可收到益智、怡情與交友之效,並有
   助於態度改變。
 4. 認知改變:對於由於「思想短路」而導致行為偏差或情緒困擾的當事人,輔導人員應用
   認知改變策略,恢復當事人合理的思考。在建立關係之後,使用教導、暗示、說服、面
   質等方法,以消除其非理性的概念,進而導致情感與行為的改變。
 5. 行為練習:對於一些缺乏自信與行動勇氣的人,輔導人員指定一些行為作業(如每天至少
   需主動向別人打十次招呼)並予以督導和鼓勵,以促進當事人的「自我肯定」。
 6. 行為改變:應用獎賞原則以「塑造」或增強良好的行為,應用懲罰法、隔離法、嫌惡法、
   消弱法、系統減敏法等以消除不好的行為或情緒,這在心理治療上相當普遍。
 7. 角色扮演:此一策略在學習團體、生涯(職業)輔導、育樂營及社區青少年輔導中,最常
   被使用。藉著角色扮演可以體會或學習新的角色經驗,增進社會適應能力。
 8. 示範作用:輔導老師本身就是兒童與青少年的榜樣。輔導人員以身作則,表裏如一,誠
   懇待人,不但可獲得當事人的信賴,對於當事人的行為亦有潛移默化之用。
 9. 同儕輔導:同輩團體往往是青少年認同的對象,輔導人員應盡量利用同儕資源,了解團
   體動力,以「青年教育青年」的辦法,發揮同儕正向影響力。
 10. 家族治療:或稱「家庭諮商」
                 。通常是約請家長與子女同來晤談,利用團體輔導技術,增
   進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溝通與了解。
 11. 改變環境:包括「中途之家」之類的暫時性安置,協調學校和家庭實施調校、調班、離
   家住校或離校住家。當然更包括設計週末營或夏(冬)令營活動,讓青少年在新環境中體
   驗新生活。
 12. 自我管理:這是一種提昇當事人主動參與助人歷程的策略,希望發揮當事人求好、求上

                                   教概-陳嘉陽   P246
進的動機,提供最少的限制、最大的機會,讓當事人學習自我控制、自我指導,以達到
          輔導的最終目的──自立自助。此策略要求當事人作自我觀察、自我增強、自我監督和
          自我評鑑。
貳. 學校輔導工作組織
(壹) 學校輔導工作組織型態
  一. 集中式輔導組織
   (一) 在學校內專設的輔導單位,聘有專業的工作人員,將全校的輔導工作集中在此一單位辦
      理,稱為集中式輔導組織。
   (二) 優點:組織有系統,功能與權責畫分清楚,便於輔導人員的密切聯繫。輔導人員的專業層
      次較高,輔導工作所需設備較為完善。由於事權統一,效率可能提高。
   (三) 缺點﹔輔導工作無法容納較多教師參與,影響全校普遍性推展。
  二. 分權式輔導組織
   (一) 學校不另聘專業的輔導人員,學校教師成為理論上與實際上的輔導專家,在校長的指揮及
      協調下推展學校輔導工作。
   (二) 優點:全校教師共同參與,透過教學活動可廣泛發掘學生的問題。
   (三) 缺點:因缺乏專門負責策畫與推行的人員而降低效率,且教師未必人人都具輔導的專業知
      能,可能影響輔導的成效。
  三. 綜合式輔導組織
   (一) 學校一方面聘有輔導專業人員,專門策畫輔導工作,一方面仍要求全校教師及行政人員的
      共同參與。
      學校輔導人員除了必須直接與學生接觸並給予協助外,仍應對教師提供諮詢服務,協助教
      師共同輔導學生的發展。
   (二) 綜合式的輔導組織:若能謹慎的規畫、妥善的分工協調,則能兼具集中式與分權式的優點,
      而避免其缺點。
(貳) 我國各級學校輔導組織及工作目標
   依國民教育法第 10 條規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應設輔導室或輔導教師。輔導室置主任一人及
   輔導教師若干人,由校長遴選具有教育熱忱與專業知能教師任之。輔導主任及輔導教師以專任
   為原則。茲以國民小學說明如下:
  一. 輔導組織:除依據 88 年修正之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88 年修正發布的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
    級編制及教職員工員額編制標準之規定外,依下列各款辦理:
     1. 十二班以下者設教導、總務二處及輔導室或輔導人員。
     2. 十三班至二十四班者設教務、訓導、總務三處及輔導室或輔導人員。
     3. 二十五班以上者設教務、訓導、總務三處及輔導室。輔導室分設輔導、資料二組(或學校
          實施特殊教育者得增設特教組)。
     4. 員額編制:輔導室置主任一人,由教師兼任。各組置組長一人,均由教師兼任。二十四
          班以下者,置輔導教師一人,二十五班以上者,每二十四班增置一人,均由教師兼任。
  二. 職責
     1. 依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規定:

                                         教概-陳嘉陽   P247
(1)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訓導及輔導工作,應兼顧學生群性及個性之發展,參酌學校及
      學生特性,並依相關法令之規定辦理。
    (2) 校長及全體教師均負學生之訓導及輔導責任。
    (3) 直轄市、縣(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訂定學生獎懲規定,切實實施。
    2. 國民中小學輔導室的職責,依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第十七條第四款的規定:
     輔導室(輔導教師):學生資料蒐集與分析、學生智力、性向、人格等測驗之實施,學生
     興趣成就與志願之調查、輔導及諮商之進行,並辦理親職教育等事項。
    3. 綜合上述,輔導室的工作重點在:
    (1) 國民小學輔導工作應兼顧生活輔導及教育輔導。
    (2) 學生的智力、性向、興趣、人格應由輔導教師會同導師作有計畫、有步驟的試探與評
      量,建立個人資料﹔並對特殊學生加強個案研究,作為輔導與諮商的依據。
    (3) 全體教師應負輔導之責,協助學生瞭解自己,適應環境,使其具有自我指導的能力,
      俾發展學生潛能,以達人盡其才及促進社會進步的目的。
    (4)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輔導工作應力求連貫,依各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予以適切輔
      導。學生個人資料應隨學生移轉,俾供繼續輔導的參考。
 三. 國民小學輔導工作目標:(國民小學輔導活動實施要領)
    1. 協助兒童認識自己,適應環境,使其由自我成就而達群性發展。
    2. 瞭解兒童各種能力、性向、興趣與人格特質,並發現特殊兒童,施以適當的教育,以充
     分發展其創造與學習的潛能。
    3. 協助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增進兒童身心健康。
    4. 協助兒童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增益環境效果,達成學習目標。
    5. 協助兒童培養健康的生活理想與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以促進國民小學教育的實施。
(參) 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
 一. 教學、輔導與訓導的關係
  (一) 輔導與訓導的差異
    1. 從教育觀點言
    (1) 訓導偏重外表的統一和要求,希望從外在的約束中來限制一個人的行為。
    (2) 輔導希望協助一個人由內而外自發性約束,使一個能自治,而非他律地發展合法、合
      理、合情的行為。
    2. 從立場言
    (1) 訓導是法治,以大多數人的利益著眼:訂定規章制度,要求大家遵守。
    (2) 輔導則兼顧大多數的外顯行為與個人的內在衝突。
    3. 就工作範圍言
    (1) 訓導工作包括學生生活規範公約的訂定與遵守、常規訓練、週會晨會等精神訓話、班
      會自治活動的舉行與公民訓練等。
    (2) 輔導工作從學生的定向輔導、基本資料的建立開始,心理測驗、統計分折、諮商服務、
      個案研究、生涯輔導、進路分析等。
    4. 就著重點言

                                       教概-陳嘉陽   P248
(1) 訓導工作重群體的共同性,培養社會行為規範,強調群性陶冶。
   (2) 輔導工作注重「個性」的差異、適應個別差異,強調個性發展。
(二) 訓、輔合一關係
  1. 輔導發揮預防的功能,在嚴重問題發生之前,幫助個人達到對行為的瞭解及發展自我控制。
  2. 輔導人員協助教師以班級管理技巧,改善學生的違規行為。
  3. 輔導可幫助教師及早發掘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
  4. 建立一定程序,以鼓勵教師及行政管理人員能自動轉介學生至輔導室。
  5. 幫助學生、教師、家長及行政管理人員建立一套可為大家接受的管理學生的規則。
(三) 輔導與教學的關係
  1. 輔導室與教務處是學校的行政體系,兩者不相統屬,卻有依存的關係。
  2. 教務處重教學目標的達成,而輔導協助學生達成教學目標。輔導室蒐集學習困擾學生資
    料,提供教師補救教學。
  3. 輔導室也協助教務處以更科學、更客觀的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
二. 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輔導新體制
(一) 實施新制之理由:為了改進各級學校目前行政體系無法充分合作以及運用社會資源,因
   此,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總諮議報告有「學校應行訓輔整合,建立輔導學生新體制」
   的建議。教育部特於 87 年 8 月 21 日函頒「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與訓導、輔導三
   合一整合實驗方案」,企圖藉此實驗方案,達到建立學校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最佳互
   動模式與內涵,培養教師具有教訓輔統整理念與能力,有效結合社區資源,逐步建立輔導
   的新體制。因此,新輔導體制的實施原因,可歸納下述兩個重點:
  1. 家庭、學校、社區三大輔導層面,未能密切配合,統合發展,以致力量分散,功能無法
    充分發揮。
  2. 學校輔導系統雖強調輔導工作由全校教師及行政人員共同負責,卻未能交互支援,分工
    合作,以致整合困難,績效不如預期理想。
(二) 方案目標
   輔導新體制──教學與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主要目標是以帶好每一個學生為
   前提,故與學生輔導有關的生態系統(如教師、教職員工、家長、社區資源),都需要去整
   合,才能提供學生最佳的服務。本方案「目標」明示:「建立各級學校教學、訓導、輔導
   三合一最佳互動模式與內涵,培養教師具有教訓輔統整理念與能力,有效結合學校及社區
   資源,逐步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
  1. 本方案圍繞在下列四大核心工作上。
   (1)系統規畫教師輔導學生職責:本方案提列了三條可行途徑,包括(1)落實教師在教學歷
    程輔導學生的責任:(2)實施每位教師皆負導師職責﹔(3)鼓勵每位教師參與認輔工作。
   (2)增進學校教師有效教學措施:本方案強調,實驗學校必須將輔導理念融入教學歷程,
    規畫提升教學效能相關措施,協助教師實施高效能與人性化之教學,幫助學生獲致滿
    意的學習。強化各科教學研究會功能,成立教學診斷小組瞭解教學與辦學問題。實施
    教學視導、教師評鑑及必要的補救教學等,全面提升教學品質。
   (3)統整訓輔行政組織運作模式

                                       教概-陳嘉陽   P249
本方案建議實驗學校優先朝下列兩個方向規畫:
   A. 將「訓導處」調整為「學生事務處」,兼具輔導學生的初級預防功能﹔
   B. 將「輔導室」(學生輔導中心)調整為「諮商中心」或「輔導處」﹔
    加強各級心理輔導及諮詢服務工作。再配合全校其他行政組織的調整與運作,期能為
    訓輔人員及一般教師規畫最佳互動模式與內涵。
  (4)建構學校輔導網絡
    本方案提列社區輔導資源對象,包括社工專業人員、心理衛生人員、公共衛生護理人
    員、法務警政人員、心理治療人員、公益及宗教團體、社區義工、學生家長及退休教
    師等。也提列了可協助學校推動的教育工作,例如:充實與補救教學、交通導護、校
    園安全、認輔適應困難學生、追蹤輔導中輟學生、親職教育諮詢服務等。
 2. 綜合上述本方案的目標,顯示新體制在學校輔導工作上的主要目的在於下述五項,其架
   構則如下圖教訓輔三合一架構所示。


          社                         社
          區         教   輔       訓   區    Postvention
          輔         學   導       導   輔    三級預防
          導                         導
          資                         資
          源     教       輔       訓   源    Interention
                學       導       導        二級預防




                教       輔       訓        Prevention
                學       導       導        初級預防



                    全體教師(含導師)


  (1)引進輔導工作初級預防(針對一般學生及適應困難學生進行一般輔導)、二級預防(針對
    瀕臨偏差行為邊緣的學生進行較為專業的輔導諮商)、三級預防(針對偏差行為及嚴重
    適應困難學生進行專業的矯治諮商及身心復健)觀念。
  (2)強調發展重於預防,預防重於治療的教育理念。
  (3)有效配合學校行政組織的彈性調整。
  (4)喚起一般教師全面參與輔導工作。
  (5)結合社區資源﹔建構學校輔導網路:為學生統整規畫一個更為周延的輔導服務工作。
(三) 方案內容:新體制的三大任務指標在於:
 1. 喚起一般教師全面參與輔導工作,善盡教師輔導學生責任:
 2. 彈性調整學校訓輔行政組織運作,為訓輔人員及一般教師規畫最佳互動模式:

                                        教概-陳嘉陽   P250
3. 結合社區資源,建構學校輔導網路。
   因此,教育部針對上述任務指標及四個目標,擬出五項具體策略:
  (1)成立學生輔導規畫組織。
  (2)落實教師輔導職責。
  (3)強化教師教學輔導知能。
  (4)統整訓輔組織運作模式。
  (5)結合社區輔導網路資源。
      除此之外,為了更清楚其實施方式,針對五項策略提出十七項方法來實現。如下表:
  策     略   方       法
  成立學生輔導規劃 1.成立「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規劃委員會」。
  組織        2.擬定實驗學校實驗計畫。
            3.辦理學生輔導新體制實驗績效評估。
  落實教師輔導職責 4.落實教師在教學歷程中輔導學生之責任。
            5.培養全體教師皆具有輔導理念與能力。
            6.實施每位教師皆負導師職責。
            7.鼓勵每位教師參與認輔工作。
  提升教師有效教學 8.策勵教師實施高效能的教學,幫助學生獲得人性化及滿意的學習。
            9.強化各科教學研究會功能 將輔導理念融入教學歷程 提昇教學品質
                         ,           ,      。
            10.實施教學視導及教師評鑑。
  統整訓輔組織運作 11.調整學校訓導處的行政組織及人員編制,兼具輔導學生之初級預防
  模式            服務功能。
            12.調整學校輔導室(學生輔導中心)的行政組織及人員編制,加強各級
                心理輔導及諮詢服務工作。
            13.調整學校行政組織及人員編制結合社區輔導網絡資源。
  建構學校輔導網絡 14.建立學校輔導網絡,結合社區資源,協助辦理學生輔導工作。
            15.運用社區人力資源,協助學校推動教育工作共同事項。
            16.研訂學校教師輔導工作手冊。
            17.辦理學校教師、行政人員、義工及家長研習活動。
             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方案之具體策略與方法
(四) 主要精神
  教育部為什麼要推動教訓輔三合一方案?推動教訓輔三合一方案要解決的教育問題是什
  麼?析論其主要精神有四:
 1. 帶好每位學生──實現帶好每位學生的教改願景
   帶好每位學生包括帶好一般常態的學生,以及帶好非常態的學生。從適應的觀點而言,
   適應困難、行為偏差、甚至犯罪有案返校就讀的學生均需照顧。依三合一的精神內涵,
   學校對於所有學生的教育輔導措施整體設計如下圖。




                                     教概-陳嘉陽   P251
一般學生100% ────────教育、輔導
                          (初級預防、教學為主)
       適應困難20%~25% ───────輔導、諮商
                          (次級預防、輔導為主)
        偏差行為3%~5% ───────訓育、諮商
                          (三級預防、訓輔兼施)
        犯罪0.5%~1% ────────懲罰、心理治療
                          (三級預防、矯正教育優先)




        圖72學校教訓輔措施的整體設計
        (帶好每位學生的基礎機制)
 2. 整合教訓輔功能──結合社區資源發揮學校教訓輔功能
   學生行為日益複雜多變,要「建立學生行為輔導新體制」,單靠學校教師及訓輔人員的
   力量,實有未逮。因此,依據本方案所提初級、次級、三級預防的觀念,以「訓育原理
   輔導化」為主軸,整合訓導處及輔導室組織職責,並重新設定每位行政人員配合三級預
   防觀念下,應行辦理以及必須交互支援事項。這些工作的規畫設定,必須考量可動用的
   社區資源,並與年度校務計畫完全結合。學校的年度重要校務工作,也就是發揮訓輔功
   能的重點工作。
 3. 孕育最佳互動模式──建構師生最佳互動模式與內涵
   本方案的實施,主要精神之一在兩系統人際層次上充分彰顯「交互作用,整合發展」的
   意圖。一為「教學人員」(教師)與訓輔人員之間,能夠重新調配服務學生的方式與交互
   支援結果,教職員工之間產生一種最佳互動模式與內涵(亦即產生最佳工作團隊)。另一
   為所有教師(教職員工)與學生教與學之間,由於教師教學策略不斷更新,學生獲致滿意
   的學習,教職員工的訓輔措施能夠獲得全校學生之認同。
 4. 闡揚教師大愛──激勵教師善盡教學輔導學生職責
   本方案提供了具體的管道,例如有效教學、教學中辨識學生問題行為的能力、教學過程
   融入輔導理念、擔任導師、做好班級經營、認輔學生等,瞭解運用網絡資源,彌補學校
   訓輔功能上之不足。從整體而有效的多元途徑協助學生,關愛學生,教師的大愛得致充
   分的闡揚。
(五) 學校輔導的策略
 1. 初級預防:改善教育環境,目的在安排一種學習環境,使學生潛能發揮出來,此環境包
   括硬體、軟體。
 2. 初級預防的工作重點﹔心理衛生計畫。學校輔導工作在學生早期的學校生活中就開始,
   目的在預防問題的發生。
 3. 次級預防:鑑別與選定學生進行諮商。對學生的問題加以鑑定及選擇學生面對面的提供
   輔導,希望在問題未發生以前,及早處理。

                                        教概-陳嘉陽   P252
4. 次級預防的工作重點:教師諮詢。幫助教師關切早期學生的問題,輔導人員提供教師所
      需要的訊息及技術,協助發現有行為問題的學生。
    5. 診斷與治療:發現問題嚴重的學生,則安置在特殊的情境,接受專家的諮商與輔導的協
      助,使其能在一般的學習環境中,達到最好的水準。
    6. 診斷與心理治療:透過輔導專業技術,對少數嚴重困擾的學生進行個別諮商或治療,主
      要在幫助無法適應一般學習情境的學生。
參.學校輔導工作的原則與內容
(壹) 學校輔導工作計畫原則
  一.與校務計畫相配合
   輔導工作是學校整體工作的一環,輔導計畫應包含在校務計畫之中,因此要與教務、訓導工
   作配合,有些工作可與教務訓導工作相融合的,如定向輔導、測驗實施等。
  二.爭取全校教職員的參與
   輔導工作欲求有效,應能獲得全校教職員的共同參與,因此在計畫時,必須事先作協調、分
   工合作,以及兼顧個人專長作合理的分配。
  三.以全體學生為對象
   輔導工作計畫應依學生的需求來實施,必須包括發展性輔導、預防性輔導及診療性輔導,不
   能偏向部分問題學生。
  四.考慮學校的條件
   輔導計畫的擬訂應以學校本身的實際條件作考量,如人員、設備、經費、學生需求及社區資
   源等因素,這樣所訂的計畫也較為可行。
  五.讓參與者瞭解
   計畫訂出後應告知參與者。
(貳) 學校輔導工作計畫的種類
   學校輔導工作計畫,依其性質,可分為下列三種:
  一.總計晝
   指一個學校輔導工作的綜合計畫,在小學是六年,國中為三年,高中亦為三年。總計畫要將
   這六年或三年所欲完成的計畫項目列舉出來。
  二.年度或學期工作計晝
   指為期一年或一學期的輔導工作計畫,此計畫內應詳列工作項目、實施重點及工作進度。
  三.單項工作計晝
   指依總計畫內所訂的工作項目或重點,所擬具的實施辦法。
(參) 落實全人輔導
  一.生活輔導:在全人輔導的諸多層面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首推生活輔導。
   生活輔導的內容涵蓋與學生生活有關的所有人事物,其意義在協助學生了解自我、社會及自
   然環境的關聯,學習與他人和諧互動,完成生活適應,並努力營造積極的人生。
   生活輔導包括「協助學生了解自我及校園生活適應」、「培養良好生活及休閒習慣與正確價
   值觀」、「培養與人和諧互動並與他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確立兼積極實踐人生
   目標與方向」等四大目標。而其具體內容則包括校園生活適應、問題行為輔導、人際關係輔

                                       教概-陳嘉陽   P253
導、休閒生活輔導及品德陶冶等方面,茲分述如下:
(一) 校園生活適應
   在校園生活適應方面,其輔導重點包括:(1)新生始業輔導──以認識自我、學校環境及
   團體規約等為主要內容。(2)班級經營──以班級氣氛與班風的營造為主。(3)良好生活習
   慣的養成──以日常生活個人衛生習慣、生活作息、時間安排規畫等的學習為主。(4)意
   外事件的預防和危機處理能力的養成──以從了解生活中常見意外事件發生原因開始,學
   習有效預防和危機處理方法及策略。
   可茲運用的輔導策略,包括「新生訓練活動的活用」 「班會、週會及導師時間之穿插」、
                          、
   「班級幹部的選任與訓練」、「相關學校課程學習活動的融入」、「努力經營親師溝通」
   等。
(二) 問題行為輔導
   在問題行為輔導方面,其輔導重點在針對如校園暴力、逃學翹家、偷竊、作弊、抽煙、飆
   車、流連網咖等不良場所等常見的學生問題行為,協助學生改善或戒除。
   主要的輔導策略,包括「小團體輔導的實施」、「同儕情感與鼓勵的運用」、「行為改變
   技術的協助」 「法律課程的教導」 「視個案需要轉介專業機構進行治療或提供協助」、
         、         、
   「親職教育的積極配合」等。
(三) 人際關係輔導
   在人際關係輔導方面,輔導重點在培養以「人」為出發點的相互對待態度。協助學生了解
   「推己及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待人接物基本道理:學習具體表達關懷他人的言
   語和行為,並能時時抱持感恩的心。
   在輔導策略的運用上,主要包括「辦理慶生會活動」、「設計及實施團體活動」、「應節
   送卡傳溫情」、「運用楷模學習及增強進行機會教育」、「時時身教以身作則」、「分享
   溫馨文章閱讀感想」等。
(四) 休閒生活輔導
   休閒生活輔導的重點在協助學生培養正當休閒娛樂,發展終生適用的休閒運動技能,學習
   有效時間規畫及管理的技巧。
   可茲運用的輔導策略,包括「融入相關課程主題的學習活動」、「以休閒活動為題規畫綜
   合活動課程」、「休閒時間的規畫與實踐追蹤」、「休閒活動經驗分享」、「境教的潛在
   教學」等。
(五) 品德陶冶
   品德陶冶的致育在社會追求名利與金錢崇拜的波潮中逐漸流失,最顯見的是在今日校園中
   師生之間與學生之間關係的疏離現象。能主動向老師打招呼的學生已不多見,而作弊、偷
   竊事件更層出不窮,甚至上網援交,亦所見多有。面對這類情況,品德陶冶教育與輔導的
   重要性及迫切性不容忽視。
   可運用的輔導策略包括「鼓勵輔導以身作則主動與學生打招呼」、「時事及生活事件的機
   會教育」、「道德兩難困境問題的討論活動」、「法律常識的故事解說」、「榮譽感與責
   任感的積極人格涵養」、「正確價值觀的引導」等。
二.學習輔導

                                    教概-陳嘉陽   P254
所謂學習輔導,主要內涵包括「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性向、興趣、專長」、「培養學習良
 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培養讀書風氣,使樂於閱讀及善於閱讀」、「了解學生學習困擾,
 給予協助與輔導」、以及「鑑別在學習上需要特殊幫助的學生,提供適當的輔導」等五大項。
 茲依對象的不同,分述如下:
(一) 一般學生的學習輔導
   所謂一般學生係指身心正常,學習能力無缺陷,在正常教學情境下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學
   生。針對一般學生的學習輔導,在作法上,主要包括「教師協助及學生本身對自我學習能
   力的評估策略」、「有效學習方法的教授」、「培養獨立學習能力,因應終生學習社會的
   時代趨勢」、「協助擬訂個別學習計畫,培養時間規畫及良好的讀書習慣」、「班級讀書
   氣氛的營造」、「成功與失敗的歸因練習」等。
(二) 特殊學生之學習輔導
  1. 資賦優異學生的學習輔導
    在資賦優異學生的學習輔導上,多側重於學生特殊才能知識技能的加深加廣,以及,獨
    立學習能力的養成。輔導重點在發掘及辨識學生,再針對學生的特殊才能提供學習資源
    及協助。其輔導策略可以包括:1學科範圍及內容的加廣加深﹔2資源教室或特殊處置的
    教學配合﹔3課外活動內容的廣泛提供:4圖書館及網路資訊檢索與應用能力的提昇。
  2. 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輔導
    在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輔導上,又可大致區分為因感官缺陷、智能不足或其他生理上的
    障礙造成的學習不利的一類﹔以及可能基於基本特殊能力上或學習策略方法上缺陷學習
    所導致的學習障礙兩類。有關因感官缺陷、智能不足或其他心理上的殘障造成的學習不
    利者的學習輔導重點在學習障礙的補救或排除,需要特殊教育專業知能及器材加以輔助
    完成。對於較普遍且為數較多的第二類學習障礙學生的輔導策略可以包括:
   (1) 教學策略:
     1實施小班補救教學:2個別化教學的配合:3教導學習策略:4發掘個人興趣與特長﹔5
     電腦教學的運用:6鼓勵大量閱讀或聆聽錄音帶,給予多方面感官刺激:7鼓勵大量運
     動,激發感覺統合能力﹔8豐富文化剌激的提供。
   (2) 輔導策略:
     1減少作業量﹔2實施多元評量﹔3多方面提供正面肯定的機會,避免標籤化。
三. 生涯輔導
 生涯輔導亦即九年一貫課程六大議題之一的生涯發展教育。生涯輔導跳脫過去生計及職業輔
 導為個人未來職業準備的狹義內涵,而以關切個人全面性生活的開導與整個人生的發展為出
 發,從自我覺察開始,進而瞭解工作世界,提升達成生涯目標所需知能外,並以培養多元、
 彈性、能因應社會快速變遷的能力與態度為目標。
(一) 生涯輔導的內涵
   生涯輔導的最大價值在於幫助個人形成生涯規畫的藍圖,同時從這個過程中培養自己做抉
   擇的能力。其內容涵括下列八個層面:
  1. 自我覺察﹔了解自我興趣及能力。
  2. 教育認知:了解教育及職業機會,學習尋求資源的技巧。

                                    教概-陳嘉陽   P255
3. 生涯認知:自我發展的探索、人生目標的認定及價值觀的探求。
   4. 經濟覺察﹔了解國家及國民現在及未來經濟發展脈動與方向。
   5. 生涯決策:學習生涯發展決策的技巧。
   6. 工作態度:基本工作態度如認真、負責、勤勉、合群等個人特質的培養。
   7. 工作技能:謀職、受雇及繼續工作技能的培養。
   8. 工作意義與價值認知:在工作場所展現個人人性化自我的技巧、個人生活安排及休閒活
     動習慣的培養。
  (二) 生涯輔導常用策略
   1. 在個人生涯輔導方面
     在個人方面,主要透過測驗及自我認知,進行生涯的發展建議。作法上,企業界用以評
     估競爭優勢的SWOT方法,近年來普遍引進生涯輔導中使用,針對個人機會與條件進行
     檢視,以尋求積極努力與發展之方向。
     其流程是:界定目標、環境分析、界定機會與威脅、分析組織與資源、界定優勢與劣勢、
     目標重評估、策略形成、策略執行、結果評估。
     在個人生涯輔導上,各項評析層面如下:
    (1) 優勢(Strenath):自己本身具備的特質與能力優勢,包括個人專長、技能、興趣經驗、
      以及相較於其他人的優點與所擁有有形及無形的資源。
    (2) 劣勢(Weakness):較弱的部分,鼓勵思考自我在學習或能力上乃欠缺或有待加強的部
      分、本身條件的限制及可能的變化,如健康、個性、家庭、感情、經濟及服役等。
    (3) 機會(Opportunity):針對升學或就業市場趨勢與需求的了解,找出現階段自己有興趣或
      可以發展的機會及努力方向。主要考量外在來自於工作上或師長的幫助等有利機會。
    (4) 威脅(Threat):與其他競爭者比較時的威脅點,包含大環境的變遷,以及可能存在的威
      脅與危機。
      由於生涯規劃是一個不斷進行的歷程 在生涯輔導中可運用SWOT的方法協助個體根據
                      ,
      自我內外在變遷的情形,持續進行反省與修正,讓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中,為自己規
      畫出發展的適切方向與策略。
   2. 在班級或團體生涯輔導方面
     班級或團體生涯輔導中可用策略很多,主要皆以學生經驗中心的活動課程為主,包括「融
     入各科教學活動」、「建立生涯檔案」、「生涯互動式遊戲」、「主題探索」、「團體
     活動」、「成長營或工作坊」、「實地參訪」、「現場實作」、「分站活動」、「現身
     說法」、「媒體教學」、「角色扮演」、「表演活動」、「生涯博覽會」、「應用社會
     資源」、「辯論」、「心理測驗」、「分組討論、競賽、分享活動」、「訪問晤談」、
     及「腦力激盪」等策略。
(肆) 當前輔導重點工作:九年一貫課程將學習內容統整成七大學習領域,彈性調整學科及教學節數,
  實施大單元或統整主題式的教學,性別平等教育、生命教育及情緒與壓力調適等生活化及人性
  化的人生課題成為輔導工作重點內容。茲分述如后。
 一. 性別平等教育
  (一) 內涵與目標

                                          教概-陳嘉陽   P256
性別平等教育的意義在消弭性別偏見、歧視與衝突,營造和諧社會,並追求社會中所有個
   體身心潛能的充分發揮及自我的完全實現。當面臨選擇時,決定的因素不再是個人的性
   別,而是個人的興趣及能力。
   基於性別平等教育的涵義,性別平等教育的教育目標應包括「明瞭兩性身心異同,進而互
   相尊重及充分發展潛能」 「破除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學會健康的兩性溝通與互動」、
              、            、
   「明瞭兩性權益與相關議題」等四大項。
(二) 性別平等教育教學主題
   性別平等教育教學主題的規畫,依性別平等教育教育目標,同時參考國內外文獻資料,歸
   納出目前國內兩性平等教育的課程教材內而,應涵蓋「兩性身心特質發展」、「性別偏見
   與歧視」、「性知識」、「生涯發展」、「兩性交往」、「性騷擾及性侵害」、以及「其
   他需融入各層面探討的概念」等教學層面。
(三) 性別平等教育教學策略
  1. 在教學策略方面,專題演講、分組討論、案例分享及媒體教學等是教師認為性別平等教
    育中,較適於運用的主要教學策略。性別平等觀念欲落實到實際生活中,案例分享、角
    色扮演、及情境教學等教學策略,都相當值得參考。建議做法如下:
   (1) 結合案例故事與戲劇表演﹔蒐集時事案例,一方面進行案例的討論與分享,另一方面
     可將案例轉化為情境模式,提供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最佳反應的方式。
   (2) 善用影片媒體教學:由於影片媒體教學生動活潑、有劇情,容易讓學生感同身受。且
     蒐集相關層面的時下電影或教學錄影帶,加以歸類做為教學活動教材:並可設計主題
     討論學習單,做為觀賞影片後的討論題綱,以強化學習成效。
   (3) 討論教學運用得宜,可收實效:性別平等教育的教學,需要隨時檢視及批判自我的性
     別成長經驗,故需要支持及凝聚力夠的問題情境。因此若能營造出熱絡的討論氣氛,
     且在學生間凝聚力夠的情況下,分組討論確是可在短時間內收到實效的一種教學方式。
   (4) 善用文章閱讀分享,可收「小兵立大功」之效:教師宜多蒐集相關主題文章,以張貼、
     介紹、或集輯出版等方式傳達給學生,以期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協助學生形成
     正確的性別平等觀念及態度。
  2. 其次,在教學時間規畫方面,宜依班級學生需要及特性,分別將各教學主題排入各年級
    的教學活動中,採分散學習方式進行,可能作法如次:
   (1) 將七大教學主題,有計畫地在包括導師時間、班會及週會時間、聯課活動時間等教學
     活動中,安排系列的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方案活動。
   (2) 規畫獨立教學單元模式,可在相關課程,如護理或衛教等課程中,設立獨立的教學單
     元﹔或在新課程綜合活動及生涯規劃科目中安排性別平等教育的教學單元,提供學生
     在三年中逐步學習完整性別平等教育教材的機會。
   (3) 善用班曾時間進行,除目前各校較常見以列入各週班會討論的中心議題,提供學生一
     個自我省思及討論的機會之方式以外,尚可以班級為單位,運用班會時間進行性別平
     等教育教學活動。
   (4) 列入各校新課程的校訂選修課程,提供學生自由選修機會,成為各校校訂課程的一項特色。
二. 生命教育

                                     教概-陳嘉陽   P257
(一) 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教育的內涵在幫助青少年透過生命教育課程的教學與體驗活動,探索與認識生命的意
  義與價值,進而學會尊重與珍惜生命:以熱愛並發展個人生命為起點,並進一步與他人及
  大自然建立美好共榮共存的關係。
  因此,生命教育的內涵係以自己、他人、環境、自然與宇宙為範疇所發展出包括了解自己、
  接納自己、認識與尊重生命、生涯規畫、面對死亡與悲傷輔導、人際親密與環境和諧等重
  要層面。
(二) 生命教育的教育目標
  生命教育教育目標在教育學生認識生命、引導學生欣賞生命、期許學生尊重生命、鼓勵學
  生愛惜生命等,發展出自尊的教育、良心的教育、意志自由的教育與人我關係的教育。具
  有下列幾項教育目標:
 1. 了解生命的意義,陶冶對生命的敬重。
 2. 發展個人生涯,建構生命願景,彩繪亮麗人生。
 3. 建立適切的人生觀。
 4. 尊重、珍愛自己,認真過生命中的每一天。
 5. 體察失落的情緒,勇敢走出悲傷。
 6. 提昇挫折容忍力,減少不適應的行為。
 7. 引導學生活在當下,掌握此時此刻。
(三) 生命教育的教學主題
  從上述教育目標,參考國內學者相關論述,歸納發現包含「辨識生命特色」、「激發生命
  潛能」、「滿足成長需求」、「尊重生命節奏」、「照顧心理健康」、「深化核心價值」、
  「把握當下」、以及「生涯規劃」等生命教育教學主題。可設計如「社會關懷」、「生死
  尊嚴」、「群我互動」、「人與自然(環保人生)」、「珍愛人生」、「應變訓練」、「得
  失之間(失落覺察)」、「生命探索」等單元的教學活動,提昇學生知性及理性的個人生命
  內涵。
(四) 生命教育常用教學策略
  生命教育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教學,持別重視個體身、心、靈三方面的發展。因此,
  能觸發個人感受的心靈課程及親身體驗的經驗學習是常用且有效的策略。
 1. 講授:平日蒐集感動人心的事件,進行真人案例故事的講述與分享。
 2. 角色扮演活動教學:以角色扮演方式協助學生有機會從活動中體會當事人的心情及感
   受,對自我及他人表達更大的尊重與敬意。例如扮演孕婦、育生等活動。
 3. 親身體驗活動教學:設計親身體驗的活動,協助學生從活動中了解自我生命的無限潛能,
   建立積極的人生觀。例如:設計「生生不息」教學后活動──配合環境教育或自然領域
   學習活動,安排學生進行綠豆的有機栽培,從觀察及體驗生物的無窮生命力中,了解把
   握當下的重要性,認真過生命中的每一天。
 4. 社會機構參訪活動﹔安排學生到如老人之家、創世基金會等社會機構參訪的活動﹔並鼓
   勵學生到此類社會機構從事義工服務,從助人的歷程中,體會自我的價值及生命的可貴。
 5. 好書導讀:介紹如「最後十四堂課」、「曠野的聲音」、「心靈雞湯」等激發生命潛能

                                     教概-陳嘉陽   P258
的優良書籍供學生閱讓,並進行讀後心得的分享與討論。從文章中引導學生重新審視個
    人生命,檢視個人生涯方向。
  6. 隨機教學:生命教育是生活的教育,生活中的隨機教學將在無形中影響每個人,此即所
    謂潛在課程的學習。例如: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對學生待人處世的提點、面對問題的處
    理與態度等,都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課題。
  7. 影片欣賞討論:可選擇與生命教育相關議題的時下電影作為素材,安排學生觀賞,並於
    觀賞後就相關問題進行分享與討論,提供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人生議題的機會。
三. 情緒與壓力調適教育
(一) 情緒與壓力調適教育的內涵
   情緒與壓力調適教育的內涵在協助青少年透過對自我情緒的覺察,提昇個人情緒適應能力
   及成熟度﹔藉由對情緒和壓力的辨識與認知理解,幫助增進壓力調適與情緒表達的能力,
   以積極因應生命中的各種挑戰,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做準備。
(二) 情緒與壓力調適教育的教學目標
   情緒與壓力調適的教育目標可以包括下列九項:
  1. 了解情緒內涵及壓力本質。
  2. 能清楚辨識情緒經驗,並檢視自我情緒表達方式適當性。
  3. 能成功覺察自我情緒狀態,做好心理調適。
  4. 提高對挫折、衝突的忍受程度與解決能力。
  5. 能依據自我能力設立可達目標。
  6. 學會情緒發洩、情緒表達與壓力調適的具體技巧。
  7. 培養面對現實的彈性及適應力。
  8. 了解防衛機轉,避免過度自我防衛。
  9. 能辨識他人情緒,增進人際關係。
(三) 情緒與壓力調適教育的教學主題
   從上述教育目標,歸納出下列之情緒與壓力調適教育教學主題,包括:「情緒經驗辨識」、
   「情緒管理」、「壓力調適」、「時間規畫及管理技巧」、「放鬆練習」、「自我肯定與
   歸因練習」、「防衛機轉的認識與辨識」、「人際溝通」、「問題解決能力訓練」等九大
   項。具體地從自我情緒的覺察開始,逐步學習處理與調適技巧,最後以能具體演練並在生
   活中實踐為教學重點。
(四) 情緒與壓力調適教育的教學策略
   情緒與壓力調適教育的教學主要重在實作技能的演練,以能有效協助個體將所學落實在生
   活中確實應用為主要目標,因此其教學策略以生活化活動課程設計為主。
  1. 小團體輔導:進行八到十二人為組合的小團體輔導,以情緒管理或壓力調適為主題,設
    計十次左右小團體活動,藉由小團體成員對個人情緒經驗的積極分享與意見討論。
  2. 情境教學﹔將可能發生的問題設計成情境故事,請同學針對情境或問題進行反應,其他
    人可給予不同角度的看法或意見,共同思考最佳反應的方式。
  3. 分組討論:針對情緒與壓力調適相關議題進行分組的討論活動,適用於班級或大團體中,
    可以較經濟的時間完成全班的討論。

                                   教概-陳嘉陽   P259
4. 戲劇表演:蒐集時事案例加以改寫,請各組同學發揮創意上台表演,藉由戲劇演出的歷
    程,感受當事人的情緒以及學習不同的表達及因應模式。
  5. 角色扮演:由同學自由提供案例或由教師設計案例對話,提供學生相互扮演對方角色的
    機會,引導學生站在對方的立場,了解對方的感受及行為反應原因。
四. 輔導網絡與社會資源
 諮商輔導工作是一項兼具難度、廣度和深度的助人專業。因此,諮商輔導人員面對此一具有
 高度挑戰性的專業工作,非結合家庭、學校和社會等資源力量,非運用電話、函件、面談和
 網路等方式管道,難以強化諮商輔導的成效。唯有結合「全方位」的輔導網路與「多元化」
 的社會資源,方能確保當事人的權益福祉,並且提高諮商輔導工作的品質。
 「輔導網路」在結合整體的社會輔導資源,共同負擔輔導工作責任。
 其在學校輔導工作的金三角架構如下圖所示。三角形的三個邊包括資訊服務、諮商服務、以
 及轉介服務等重要網路功能。




         學校輔導工作的金三角
 「教訓輔」三合一的概念,其實已蘊含有整合資源、交流發展的精神。為了因應台灣地區快
 速變遷和成長轉型的社會結構,諮商輔導工作必須整合所有社會資源及人力資源,方能落實
 現代醫學系統中「三級預防」的理念。因此,現階段諮商輔導工作的發展重點乃在於建立完
 整的輔導組,加強輔導人員的專業訓練,充實輔導工作的人力資源,整合各方面的社會資源,
 形成統整的輔導網絡。
五. 中輟生輔導
 在教育部的青少年輔導計畫中,屬於國民中學配合辦理的事項裡,中輟生的追蹤處置輔導即
 是其重點工作之一。就教育部「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的政策中,其執行事項第三點就是以
 中輟生為主的「加強輔導國民中小學生中途輟學學生」事宜。
(一) 定義
   依91年修正發布的﹝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通報及復學輔導辦法﹞第2條規定:國民小
   學及國民中學發現學生有未經請假、不明原因未到校上課達三日以上者,或轉學生未向轉
   入學校報到者,列為中輟生。前項未請假學生包括學期開學未到校註冊之學生。
(二) 通報流程
  1. 各國中小列有中輟生,應立即填具通報單通報直轄市、縣(市)政府,並報請鄉(鎮、市、
    區)強迫入學委員會執行強迫入學事宜。
  2. 直轄市、縣(市)政府接獲學校通報之中輟生資料後,應於三日內彙報教育部。
                                     教概-陳嘉陽   P260
3. 教育部應即將中途輟學而行蹤不明學生檔案資料函送內政部警政署。
 4. 內政部警政署接獲教育部函送之中途輟學而行蹤不明學生資料後,立即透過其資訊設施
   系統傳送各地警政單位,配合查尋。
 5. 各地警政單位協尋查獲中途輟學而行蹤不明學生應即通知原就讀學校之主管教育及社政
   行政機關,會同學校及鄉(鎮、市、區)強迫入學委員會輔導學生復學。
(三) 中輟生離校原因探討
 1. 課程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2. 學校管理方式難以有效經營班級。
 3. 升學主義與考試領導教學。
 4. 未能有效實施中輟生追蹤處置輔導。
(四) 輔導策略
 1. 預防性措施:加強實施「認輔制度」。
 2. 輔導性措施:加強通報、協尋工作及「中途之家」巡迴教學。
 3. 延續性措施:鼓勵參加技藝教育。
(五) 中途學校與中輟生輔導
 1. 中途學校的由來
  (1) 「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的規定
    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教育部與內政部應於本條例施行後一年內,
    聯合協調省、(市)主管機關共同設置專門安置從事性交易之兒童或少年之中途學校」。
  (2) 實現「零拒絕」國民教育的理想
    國民教育法及強迫入學條例規範國民教育為全民、強迫、義務、均等的教育,也就是
    「零拒絕」的教育。為實現「零拒絕」的國民教育的理想,政府全力加強國民教育階
    段的特殊教育及找回中途輟學生。這些學生需要有別於一般學校教育的設施,需要特
    殊學校或中途學校。
  (3) 中輟復學學生選替性(另類)教育之需求
    中途輟學學生經教育單位輔導復學之後,部分離開學校較久或社會化太深的學生,不
    適應原有學校課程與輔導管教措施,需要「中途學校」提供選替性(另類)教育。
 2. 中途學校的性質與重要內涵
  (1) 「中途學校」旨在幫助不能適應正規學校教育的青少年,應以多元型態籌設。
    自從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正式使用「中途學校」名訶之後,大家對中途學校的
    看法至為分歧。教育人員持較為廣義的看法,認為中途學校應以多元型態同時存在。
    它可能由學校與社政單位合作,派教師在收容單位開班,延續收容保護青少年的教育﹔
    也可能安排老師到中途之家對四、五位需要保護的青少年上課﹔也可能衹安排老師到
    家上課:也可能學校以資源班或分班、分校方式提供特別需要學生的教育,必要時提
    供這些學生的食宿,以及保護措施。
  (2) 中途學校實施對象以家庭變故、適應困難、行為偏差、中輟復學或者需要特別保護(含
    不幸少女)的對象為主
    中途學校收容的對象十分廣泛,不幸少年(雛妓)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在當前社會變遷急

                                     教概-陳嘉陽   P261
遽,青少年普遍適應困難而產生偏差行為的情況下,一部分的學生接受正規學校教育
        有困難或人地不宜,暫時(短時期)不適合接受正規學校教育時,均有接受中途學校教育
        的需求,政府也有責任為這些青少年廣為開闢中途教育的管道。
      (3) 中途學校師資尤需具備愛心與輔導知能
        中途學校成功與否的關鍵,除了應作型態上的設置外,師資素質、課程設計及輔導措
        施最為重要。凡是擔任中途學校的教師,尤需愛心,真正喜歡協助這些需要特別幫助
        的青少年,否則難以久任其職。也需要具備相當程度的輔導知能,能夠同理這些青少
        年的遭遇,提供「有能力的愛」,協助其成長,逐步跳脫不幸的陰霾。
      (4) 中途學校課程設計須能扮演「銜接」功能
        中途學校提供給學生的教育內涵,其課程必須順應學生的需要個別設計,以學生既有
        基礎為起點,以正規學校原有的課程標準為指標,由任課教師調配合適的內容與進程,
        務實教學,扮演「銜接教育」的角色功能。中途教育本身不是目的,它衹是手段,它
        真正的目的在協助這些青少年能夠順利地回到正規學校繼續其教育。
      (5) 中途學校學生需要學校諮商師與學校社工師的協助
        中途學校的學生來源特殊,多數經歷迫害,侵犯、不幸,行為嚴重偏差,心理適應困難,
        在接受教育之同時,必頃配合定期心理輔導或協助其解決家庭、社會環境所造成的困擾。
      (6) 輟學少年犯罪率為在學少年犯罪率的三至五倍,單親家庭及原住民輟學學生佔總輟學
        學生此例偏高
        蔡德輝(1993)調查少年監獄及少年輔育院犯案少年在學與非在學背景,結果顯示,非在
        學(輟學)少年犯罪率約為在學少年犯罪率的三至五倍。非在學或輟學者觸犯法律的情形
        實已達到令人擔憂的地步。
肆. 諮商理論與技術、
(壹) 諮商的意義:諮商係指受過專業訓練的諮商員,在面對生活適應有困難的當事人時,建立溫暖、
   了解、接納、尊重的專業諮商關係﹔透過語言及非語言的同理心,協助個人學習如何在日常生
   活中解決問題,做決定,並能在思想、情感與行動上作積極改進,以便能適應、發展與自我成
   長的助人歷程。
(貳) 諮商的目標:拜尼(Byrne,1963)將諮商目標依據過程分為三項:
  一. 立即(短期)目標
    立即目標是暫時性的,亦即在諮商過程中的每一瞬間,輔導員能了解接納當事人,滿足其需
    求,例如鼓勵當事人說出積壓在心中的感覺,找尋動機等。
  二. 中介(中程)目標
    中介目標是與尋求諮商輔導的理由有所關聯,而且通常需要經過好幾次的諮商會談才能達
    成。促進行為改變、加強做決定的能力、增進人際關條等目標都是屬於中介目標。這些當事
    人期待達成的目標,可以從有效的諮商輔導中達到,:也就是當事人所以來尋求協助的原因。
    例如「協助個人維持充分的發展」、「協助個人成為一個有建設性、適應良好、快樂、心理
    健康的人」,都是諮商輔導的中介目標。
  三. 終極目標
    含有一種哲學意味的理想情況,是依輔導員對人的哲學觀而建立。例如,能使個人了解自己

                                         教概-陳嘉陽   P262
全部的潛能,或使個人完全的「自我實現」﹔這些部是個人可能達到或想像得到的自我形象,
   但是卻很少能真正達到的目標。
(參) 諮商理論
  以助人成長為任務的輔導輿諮商工作,必須力求理論與實務的兼融。目前較受重視的輔導諮商
  理論,依據Corey(2001)的觀點,依治療理論歸納為三大類:
 一. 心理動力取向
  (一) 精神分析學派
    1. 理論概述
      「精神分析」可說是目前大多數諮商理論的本源,由佛洛依德創立於1890一1939年間。
      精神分析源自Freud的反理性主義,著重人的潛意識動機歷程、衝突、象徵意義等等基本
      概念。Freud經長期努力所建立的人格理論,簡單的說是建基於下列三個基本假設上:
     (1) 經濟性假設:認為每個人都擁有特定的心理能量供其運用,所有行為都可以能量的互
       換和轉移來了解。個體行為的目的乃在維持能量的恆定、平衡,以解除緊張。
     (2) 發生性假設:即個人的心理發展有其次序性存在,前一階殷發展是後面階段發展的基
       礎,前面階段的衝突未能解決,會影響到後面階段的發展。例如人的「心─性」發展
       順序依次為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兩性期。
     (3) 結構性假設:Freud以「心理本體」概念來闡釋人格結構,例如潛意識、前意識、意識、
       本我、自我、超我等。對於人類心理結構的理論性解釋很有助益。
       Freud認為人類具有「生的本能」使驗體與種族得以綿延,並得以成長和創造。而「死
       亡本能」則為「攻擊驅動力」的根源。雖然慾力含有性愛的能量,但應可解釋成一切
       心理動機的根源。依他的看法,性與攻擊的驅動力是解釋人類行為的兩大強力因子。
    2. 治療技術
     (1) 自由聯想
       Freud認為一般人的潛意識內容常常想找機會跑到意識層面來,因此,自由聯想是讓當
       事人在毫無拘束的情境下,盡情道出心中所想到的一切。目的是開啟案主潛意識之門,
       放鬆對本我的限制而讓自我及超我暫時退居幕後,使原本被壓抑在潛意識中的衝動、
       慾望、幻想、衝突,以及各種不為社會認可且未曾獲致滿足的動機等,得以釋放出。
       潛意識中積存的痛苦得到釋放後,必然減輕當事人內心深處的緊張和壓力。
     (2) 夢的解析
       Freud認為「夢是通住潛意識的大道」,透過夢可以將潛意識中的童年經驗,對性的幻
       想以及平日壓抑的一些想法及感受呈現出來。在自由聯想時,當事人可能提到作夢的
       經驗,此時所陳述的夢,是他在意識狀態下所做的回憶﹔但他真正作夢之時,卻是在
       潛意識的狀態之中。因此根據當事人在意識狀態下「說的夢」去分析他在潛意識狀態
       下所「做的夢」。換言之,根據當事人所陳述的夢中景況,去分析他代表的涵意,即
       為夢的解析。
     (3) 移情分析
       所謂移情,是指治療過程中,分析當事人是否與別人互動(父母或情人等)的情感關係,
       以扭曲現實的形式,轉移到輔導者的身上,使本來單純的醫師與病人關係,轉變為「親

                                        教概-陳嘉陽   P263
子」間或「情人」間的特殊感情關係。通常移情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當事人以
    其隱藏在內心中的愛意轉移到輔導者身上,是為「正移情」:另一種情形是,當事人
    以其隱藏在內心中的恨意轉移到輔導者身上,是為「負移情」。
    「移情分析」的技巧,則是藉由當事人移情所表現的行為,來瞭解他過去的人際關係
    及感情生活經驗。經移情分析之後,輔導者可幫助當事人從不真實的感情世界中解脫
    出來,而回到真實的情境。
  (4) 抗拒分析
    在自由聯想的過程當中,當事人可能不願意陳述內心中的感情或慾望,致使分析治療
    無法順利進行。此種當事人不合作的態度,稱為「抗拒」。此時的自我防衛機轉會把
    潛意識中不合理的慾念浮現到意識層面,並感到羞愧與焦慮:或不自覺的藉著一些行
    為舉止表達自已的抗拒,如遲到、失約、不願與治療者合作等。治療者對於當事人的
    這些現象要能立即處理,協助當事人探討其內心真正的想法。這種如何化解當事人的
    抗拒,讓他把心中任何隱密都說出來的方法,稱為「抗拒分析」。
  (5) 闡釋
    輔導者根據當事人在自由聯想、對夢的陳述、移情以及抗拒等所得一切資料,耐心與
    誠意地向當事人說明:讓當事人瞭解他行為表現的深層意義,從而領悟到輔導者所闡
    釋者,就是他心理困擾的原因。這種闡釋的過程就是冶療,有時單憑闡釋就可協助成
    長,而不需藥物治療。
(二) 阿德勒學派
 1. 理論概述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又稱個體心理諮商法)創立者是阿德勒。阿德勒學派又稱為「個體心
   理學」,原是Freud的合作者。與Freud一樣,均是猶太人,但在1911年與Freud分開,因
   為他反對Freud過分重視性的病原學。他認為人的出生、養育、乃至生活,都是在一個特
   定的家庭、社會、與文化的背景下,因此應以不可分割的整體來瞭解人格,被尊稱為「現
   代自我心理學之父」。
   Adler強調個體是由社會責任和成就需求所激發,而非天生的本能。基本上將人視為是一
   個有創造性、能負責的個體,在其主觀的現象世界中,能朝著既定的生活目標前進。然
   而,由於自卑感作祟,人的生活方式經常充滿著自我挫敗的步調。這些人不是「病了」,
   而是「氣餒了」。治療的任務是「鼓勵」個人去發現自己的優點,引發個人的社會興趣,
   發展出另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其理論要義分析如下:
  (1) 人具有主動性:認為人的行為是受意識而非潛意識所掌控。人可以充分運用、發揮己
    經具有的能力,去創造自已與服務人群。
  (2) 內在思維邏輯:人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來決定自己的生命方向,這種內在的心理歷
    程絕對是主觀的,而且自成一個系統,阿德勒稱之為內在思維邏輯。
  (3) 目的取向:人可集中意志與心力,提昇「現在」﹔人類會以「過去」經驗為基礎,強
    調「未來」目標計畫的重要性。
  (4) 自卑與超越:當人經驗到自卑感時,會發揮自己潛在能力使自己的能力由低變高,由
    負轉正,而達超越的境界。

                                        教概-陳嘉陽   P264
(5) 生活方式:人類都會依其獨特的生活目標,採取一連串有意義的措施,終而完成目標,
     即為生活方式。
   (6) 社會興趣:大凡喜歡與人交往,而且願意貢獻社會的人,通常身心都會比較健康,而
     且對日常生活的壓力與難題比較能應村。
   (7) 出生順序與手足關條:家中的孩子,雖然生長環境相同,但心理狀態會因出生排行的
     差異而有所不同。
  2. 治療技術
   (1) 第一階段:建立關係──信任與合作的互動
    A. 以「優點鼓勵」代替「缺點處理」,鼓勵當事人察覺自已的優缺點。
    B. 進入當事人內心世界。
    C. 以具體簡單的問答代自由聯想,例如:「什麼事讓你到我這兒來找我?」、「對於我
      們一起來思考這個問題,你會有那些期待?」
    D. 整體了解當事人。
   (2) 第二階段:分析評鑑──探索生活的結構與動力
     此階段主要在協助當事人了解生活方式背後的結構與動力。包括:其一,了解當事人
     生活方式的狀態:其二,確認這些生活方式如何影響當事人的日常生活。
   (3) 第三階段:剖析自我──鼓勵對方瞭解自己
     諮商員會鼓勵當事人運用洞察力,察覺出錯誤的目標與自我挫敗行為,並將對自我的
     瞭解轉為建設性的行為改變。
   (4) 第四階段:引導協助──自我決策的歷程
     治療歷程的最後一個階段是透過引導與再教育,使洞察能化為行動。此階段的焦點是
     協助當事人看見新而光明的選擇,鼓勵他們鼓起勇氣去冒險,在生活中嘗試新的改變。
二. 體驗和關係取向
(一) 存在主義治療法
  1. 理論概述
    存在主義者認為,人被迫拋於世上,因而出生即是孤獨、焦慮、痛苦的。但人類具有自
    我覺察的能力,使我們能自由地存在,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影響到我們自已的
    命運。但是當我們體認到人的生命有限,無形中又升起一份焦慮,面對無可避免的死亡,
    我們體認到不可能有無限的光陰供自己完成生命的任務,因此必須把握住眼前的每一
    刻,創造有意義和有目的的人生。身為人,我們是獨特的,因為我們懂得追尋生命的目
    標與價值。存在主義學者羅洛梅認為輔導者應喚起當事人潛在生命力的歷程。
  2. 治療技術
    存在主義治療不像其他學派擁有完善的治療技術,他是根據人類存在的基本哲學觀,反對
    把真實複雜現象(如愛情,創造力等)簡化成基本的驅力(如性、攻擊、焦慮等),鼓勵當事人
    嚴肅地去面對自己對於世界的主觀經驗,也要求對自己「現在」所選擇的世界負責。有效
    的治療並非完全著重於察覺本身,治療者會繼續鼓勵當事人以在治療過程中所領悟的事項
    為基礎,進一步地採取行動。當事人必須要求自己跨出原有的世界,並決定有所改變。
    存在主義取向的治療者通常稱當事人為所謂的「受限制的存在個體」。這些當事人只能

                                     教概-陳嘉陽   P265
對自已產生極少數的察覺,對自己問題的本質常混淆不清。他們對處理生活狀態的方法
   所知有限:常常覺得自己掉入生活的陷阱或感到無助。治療者的主要工作在於直接面質
   當事人這種自我受限的生活方式,並協助他察覺自己對於這種情境的產生,自己所扮演
   的角色及責任。當事人藉由增加對過去和現在生活方式因素的察覺,開始去接受改變自
   己未來的責任。
(二) 個人中心治療法
  或稱當事人中心理論、「自我理論」 「非指導學派」 「羅吉斯式諮商學派」
                  、       或          。由於Rogers
  及其同事的努力,當事人中心學派較其他學派(行為學派除外)做了更多的實徵研究工作,
  對於自我理論的基本原則,也做了許多發展性、敘述性與驗証性的探討。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吉斯認為人在本質上是可信賴的,具有不需要治療者協助,就能瞭解
  及解決自己困難的潛能:具有積極及建設性態度的發展傾向。據此提出其治療觀點:
 1. 理論概述
  (1) 人性觀:Rogers認為人性基本上是性善的。入性是積極向善的、具建設性、現實感且值得
    信賴﹔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即具有覺察的能力,能夠自我引導,並朝向自我實現的境界。
  (2) 自我實現:由Rogers的自我實現觀點,可看出他是以整體來看一個人與所處環境的互
    動,及互動所產生的經驗與自我指引的力量。他強調人的主動性及主觀世界的重要性,
    因此每個人所知覺到的「自我」(self)均是獨一無二的。
  (3) 自我:與自我實現有關的概念是自我,要培養健康成熟的自我,需要讓一個人處於正
    向積極關注的環境中,即是有愛、溫暖、尊重與接納的環境中。若一個人一直處在「被
    有條件接納」的環境中,他所經驗到的及周遭對其要求有可能不一致,亦即若一個人
    以為不順從他人的意思即不會被接納、被尊重,則這個人面臨到的兩難是要忠於自己
    的真實體驗或是順從他人。通常這種理想我與現實我的差距越大,則表示此人越不一
    致、越有適應不良的傾向。
  (4) 諮商師的角色:個人中心治療法的本質是不把當事人當作病患看待,而將他視為求助
    者﹔治療人員也不以治療專家自居,而是將自己的身分視為協助當事人自我成長的諮
    商員。因此重視當事人的責任與能力,以同理心來面對當事人內在參考架構,關心其
    知覺,並由下列三方面來激發自我察覺,以實現自我功能。
   A. 當事人本身
    (A) 要瞭解自己在自我觀念上可能有矛盾現象。
    (B) 有意願向諮商員坦誠自己的感受。
   B. 當事人與諮商員之間的關係
    (A) 當事人相信諮商員,並有充分的安全感。
    (B) 諮商員具有專業素養並能適當表露在助人的歷程中。
   C. 諮商員本身
    (A) 真誠一致:諮商員必須表裡合一,不可隱瞞自己的情感,使當事人感覺到他是誠懇
      而富有人情味的。
    (B) 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指諮商員對當事人的關注態度,是沒有任何條件的,不求回報
      的,完全出於自身真誠的意願。

                                      教概-陳嘉陽   P266
(C) 同理心:諮商員以設身處地的立場去體會當事人的心境(包括他的感覺、需求、慾望、
      恐懼等)的心理歷程,稱為同理心。包括主觀的「感人觀點」與客觀的「知人之所感」。
 2. 治療技術
   個人中心治療法是以諮商者本身體驗的方式和態度為基礎,而不是以技術支使當事人去
   「做某些事」:其目的在營造良好的氣氛,幫助當事人開放自我經驗,並進行有意義的
   評價,終而信任自己並願意繼續成長。就Rogers的自我實現觀點來看他的當事人中心治
   療法,治療法的終極目的是幫助當事人達到自我實現的人生境界。惟在達到自我實現境
   界之前,必先經由心理治療,完成去偽存真以及自我重建等必要步驟。這些步驟是:
  (1) 傾聽真實感受
    聆聽過當事人自陳述之後,可鼓勵當事人,以真實我為基礎,去重新體認先前經驗並
    試著耐心的尋求答案的動力。
  (2) 營造溫暖情境
    諮商員了解當事人的感受後,應以平等的對待觀來營造氣氛,如此始能穩定的進行助
    人歷程。
  (3) 建構信任關係
    諮商員有時必須鼓勵當事人自己去嘗試思考,絕不可替代解決,始能找回他失去的信心。
  (4) 開創自我能力
    此階段諮商員宜導引當事人進行內省,從親身體驗中學到分析判斷(自己覺得是好的或
    是對的),進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自己認為怎樣做才是好的或是對的),並建立自己的
    價值標準,藉此開創自我的天地。
  (5) 激發自我實現
    當個案能自我抉擇後始可協助當事人澄清自己的觀念,修正未來發展方向,重新擬訂
    生活目標,在繼續不斷的人生旅途上,從生活實踐中培養自我成長的能力,以完成自
    我實現。
(三) 完形治療法
  完形治療法源於存在主義與完形心理學,創始人為培爾茲,他從察覺與統合的觀點著手強
  調的是當事人此時此刻的覺醒。治療的目標在於:能勇於接受生活中應負的責任,並在此
  刻中直接體驗,而非僅是表面地談論,同時幫助當事人面對逃避、僵局及未竟事務。完形
  治療的核心是在激勵當事人藉由察覺力來完成能自我支持,因為一旦有了察覺力,當事人
  就能夠整合他們內在的對立與分裂,然後朝著使各部份整合的方向努力。
 1. 理論概述
   完形治療與存在意義有密切的關聯,但仍有其獨特的精神。存在主義注重人如何「經驗」
   自已當前的存在;而完形心理學討論人如何「知覺」本身目前的存在,並認為「行為乃
   是有組織的、統整的整體,而非特殊分離的部份。」依Perls的觀點,完形治療法的理論
   涵蓋:
  (1) 強調人類整體性的行為,應先提高當事人的自覺,來適應生活。
  (2) 強調當事人需自行決定諮商的內容、目標,尤需主動參與諮商過程。
  (3) 認為人的目的:價值與存在是人類衝突的根源,因此人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

                                     教概-陳嘉陽   P267
且解決自已的問題。
   (4) 重視非語言及身體語言,在人類行為表現上的意義。
   (5) 將過去的事件與情感用「現在」的情境解決或完成。
  2. 治療技術
    完形治療基於人是一個整體的生命組織,由「現在」去知覺到思想、情緒與感受,使其
    生活有效,這一種由治療時強調自覺並要求當事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觀念可由Perls的
    名言:「力量存在於現在」來描述。完形治療法的治療階段敘述如下:
   (1) 建立關係:諮商員和當事人的關係是決定治療成敗的重要關鍵,因此在這一階段應注
     意下列幾個事項:
    A. 提供舒適的環境、輕鬆的氣氛。
    B. 對話時採用通俗的語句,避免拐彎抹角及過分含蓄。
    C. 諮商員直接和當事人接觸,不必以心理測驗為媒介。
    D. 使當事人先做身體檢查,以確信是否有心因性的生理反應。
   (2) 當事人呈現問題:當事人前來求助通常會圍繞困擾的問題打轉。此類問題的特徵是:
     一為具有兩極性:另一為產生犧牲者的地位。
   (3) 諮商員確認問題:當問題呈現時,諮商員要能分辨出問題癥結所在。因此,諮商員在
     做判斷時,該依據以下兩個原則:
    A. 從一般性集中到特殊性。
    B. 由過去或未來集中到當前狀態。
   (4) 諮商員處理問題:諮商員使用各種諮商方法,將當事人對立的元素呈現其前,使由自
     覺、欣賞、接受漸而將其融合統整於人格中。
三. 行動治療取向
(一) 溝通分析治療法
   溝通分析(簡稱TA)是一種認知行為取向的心理治療與諮商方法。由柏尼在1950年所創立,
   其最大的特徵是,從個人內在的人格結構(自我狀態)去探討團體中的人際關係與溝通型
   態,所以兼具團體輔導與個別輔導兩種功能。
  1. 理論概述
   (1) Berne最受矚目的是他在1964年代發表的「人間遊戲」中,採取「反決定論」的人性觀,
     所提出的理念基礎:
    A. 人生下來都是好的:「我好,你也好」是人最基本的生活態度,此屬於意識的、語言
      的決定。如果轉換至其他另外三個生活態度「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
                                 、       、
      不好、你不好」,即是因為受到外界人際間各種因素的影響。
    B. 人有能力瞭解以前的決定,且能重新選擇期望的生活方式:人類目前所做的決定和生
      活方式,不再適合現實的需要時﹔可以從舊有的習慣模式中提昇,重新決定新的目標
      和作為方式。
    C. 人在面臨情緒困擾時,其理性仍是存在的,仍然有能力瞭解困難所在,進而解脫困難。
   (2) 由上述Berne的觀點,可知溝通分析法主要是透過自我的了解,來促進個人的成長與發
     展,其基本概念包括:

                                       教概-陳嘉陽   P268
A. 結構分析
 「我是誰?」「我為何會這麼做?」「我怎會這樣?」結構分析就是一種以自我狀態
       、         、
 為基礎,以上述問話方式來分析個人思維、感覺和行為的方式。自我狀態可說是人格
 的結構。而每個人都有三種自我人格狀態:父母自我狀態(P)、成人自我狀態(A)、兒
 童自我狀態(C)
B. 溝通分析
 人際間的溝通是以彼此的自我狀態,進行刺激與反應的關係,當一個人開始溝通時,
 他可以選擇他的任何一種自我狀態來刺激或反應,通常以三種型式出現:互補、交錯、
 曖昧。
(A) 互補式:指某人的刺激行為(S)和對方的反應行為(R)互相平行。此種溝通是開放的,
  每個反應也是在預期中的,因此雙方能不斷地相互溝通。
(B) 交錯式:指對某人的刺激行為表現出非預期中的反應。溝通的路線成交錯:這種情
  況下個體經驗到痛苦的人際關係,因此可能採取退縮的方式或逃避對方,甚至轉換
  溝通方式。因此,交錯式溝通可說是人際關係發生故障的訊號。
(C) 曖昧式:個體表面說一件事,骨子裡意味著另一種意思,此種溝通牽涉兩個以上的
  自我狀態,一種是表面的,一種是隱藏的溝通,兩者則通常以行為語言來表達。
C. 生活態度
 生活態度是因個體自我發展的過程不同,而使個人在心理上對自己和別人形成不同的
 認定,產生四種生活態度:
(A) 我不好,你好(I'm not OK,You're OK)
  人一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都要受父母照顧﹔一切的身、心滿足也都來自於父母。
  因此,幼兒就會認為凡是照顧他、撫慰他的人都是「好人」。漸漸的,就形成幼兒
  「我不好,你好」的生活態度。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如都拘持這種態度,那麼就會
  覺得沒有價值、妄自菲薄、依賴、沮喪、易退縮,他的「兒童」自我狀態就會常去
  尋找好的「父母」自我狀態來溝通。
(B) 我不好,你不好(I'm not OK,You're not OK)
  幼兒漸漸成長後,從父母親處所獲得的照顧與撫慰也都會慢慢的減少,而父母加之
  於孩子的責備與懲罰則日益增加。因此,挫折、困擾、不滿將會油然而生,而兒童
  的命運又無法操之在己,「我不好,你不好」的心態也就自然產生。這個時候,兒
  童不只拒絕他人,也會封閉自己﹔人如擁有此種生活態度,其人際溝通的結果不言
  可知,自閉症就是此種心態的極端例子。
(C) 我好,你不好(I'm OK,You're not OK)
  兒童到了二、三歲時,為了保護自己,他會一反「自己不好」的想法,認為自己是
  「好」的,惟仍舊認為他人是「不好」的,個人「我好,你不好」的生活態度也就
  逐漸發展並衍生出來。一個人如果持此種生活態度,則在人際溝通時,不只很難「退
  一步」「忍一時」「反求諸己」
     、    、     ,甚或常會去責備他人、抱怨他人、居功諉過、攻
  擊他人、批判他人、孤妄自大忘了「我是誰」。
(D) 我好,你好(I'm OK,You're OK)

                                        教概-陳嘉陽   P269
人逐漸成長後,他的「成人」自我狀態會慢慢呈現出來,以符合現實與理性的歷程
       來因應人間世事,致發展出「我好,你好」的生活態度,這是一種比較達觀的心態,
       也是最有意義及最有價值的生活方式。在此種狀況下,人際間的溝通會有體諒心、
       寬容心,彼此都能肯定自己並接納他人,其溝通歷程將充滿著理性與祥和。這不只
       是健康的生活態度,同時也是溝通分析諮商法的最主要目標。
  (3) 腳本分析
    「腳本分析」便是在分析一個人強迫性的演出生活中的戲劇。一方面分析個人的心理
    腳本,他的主題是什麼?他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使一個人知道他在戲劇中角色的來源
    以及如何去幫助他。另一方面,腳本分析也是在分析人與人之間相互扮演的角色。最
    簡單的就是卡普曼三角關係,這種關係往往是以悲劇收場,而每個人都具有扮演三種
    角色的能力。如下圖所示:




        卡普曼三角關係
 2. 治療技術
   溝通分析的基本目標是在幫助當事人對其生命計畫作一新的決定,使個人能覺察到早期
   而不當的決定,並能放棄不適目前生活或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茲將輔導步驟說明如下:
  (1) 行為觀察:由他人語言、姿勢與態度上進行觀察。
  他人自我狀態 他人的行為表現
  父母         用手指指著或手臂張開、身體前傾、肩膀聳起、手插腰。
  成人         替別人著想、開放的、姿勢有警覺性、對別人的談話很感興趣。
  兒童         無抑制的、噘嘴、天真、好奇、喜歡開玩笑、直覺的動作,為自己辯白。
  (2) 諮商契約的訂定:當事人須與諮商者共同訂出對整個過程所要達成的具體目標。通常
    一次只立下一個合約,使案主能夠專心去完成,到達目標以後,再立下一個合約。
  (3) 結構分析:使當事人了解自己的自我狀態結構,能以「成人」的自我狀態來掌管他自
    己的生活。
  (4) 溝通分析:使當事人明瞭自己平常所使用的溝通方式,更積極地增進溝通的能力、更
    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5) 心理遊戲分析:使當事人透過心理遊戲能停止一些自怨自艾、自欺的感受。諮商者應
    幫當事人找出真正的自我狀態,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及過程,並予以積極的輔導。
  (6) 時間結構分析:透過分析討論,檢視自己安排時間的方式,使當事人能更有效地運用
    時間,增進親密的人際關係。
  (7) 腳本分析:主要在分析當事人生活腳本的主題,扮演的角色,並鼓勵當事人自發地改
    變此生命的腳本,以尋求更美好的生活。
  (8) 角色定立:使當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扮演的角色,為自己的人生定位。
(二) 現實治療法

                                     教概-陳嘉陽   P270
現實治療法起源於對傳統心理治療的存疑,葛拉塞認為傳統心理治療患者在治療期間不需
要為自己的病情負責,故容易助長患者逃避責任的消極心態,於是規畫出一種強調個人責
任、重視現在、關注與承諾等原則的輔導方法。
1. 理論概述
 所謂現實治療法是一種協助個人獲得成功認同,並維持和增進成功認同的方法。非常強
 調現實、責任與個體生存的關係,同時針對個體目前的行為,引導當事人能更正確的了
 解自己,成功的找到認同目標,進而面對現實,並在不傷害他人的原則下滿足自我的需
 求。其主要精神包括:
(1) 人類的行為是目標導向的,是為滿足基本需求而引發行動。包括心理與生理兩大類,
  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愛與被愛的需求,以及成就感或自我價值的需要。
(2) 認為個體先天就具有尋求刺激、邁向成長的潛力,進而規畫合理與負責的行為模式。
(3) 人可自我決定行為,亦即掌握自我決定權。
(4) 個人的行為及人格受其主觀經驗所影響,人性具有主觀性。
(5) 治療的成功與否,需視預定計畫與自我滿意的程度是否達成而定。
  總之,現實治療法是強調現實(重視現在,把握此時此刻)、責任、對與錯及個體生存的
  關係,目的在幫助個體面對現實,滿足需求。
2. 治療技術
(1) Glasser認為必須在共融的關係中,以負責(responsibility)正確的態度分辨對錯(right)及合
  於現實(reality)的行為為之。此「3R」及共融關係是現實治療法的精義所在,也是個體
  滿足需求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現實治療方法強調:
 A. 現在:強調現在的行為,因為在人所有的行為中,最容易改變的是行為。行動變了,
   態度自然會變。
 B. 責任:強調能為自己行為負責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C. 意識:不允許當事人以潛意識動機來做為為自已行為誤失或不負責任的藉口。
(2) 現實治療法是一種行動取向的諮商方法。強調當事人的責任,當事人不可有藉口,當
  事人要對當前的行為進行評價並為新的行為計畫做承諾,其輔導歷程如下:
 A. 慾望
   你想要得到什麼?諮商員會經由有技巧的詢問,鼓勵當事人確認、界定及重新檢討自
   己希望如何滿足其需求。例如,「假如你已擁有你想要的,那些會是什麼?」當事人
   探索其內心世界後,諮商員就會要求就他自己目前的行為檢討,現在所做的一切是否
   能使他得到自已想要的。
 B. 方向與目前的行為
   現實治療法強調當事人目前的行為。諮商的初期,諮商員要跟當事人討論其生活的方向:
   也必須鼓勵當事人改變正在做與正想做的事 現實治療法的焦點在於協助當事人察其目前
                      。
   的總和行為,因此此一歷程能協助當事人得到他們所要的,及發展出正面的自我形象。
 C. 評估
   現實治療法的重點,是要求當事人評量:「你目前的行為,對於你現在想要的會有合
   理的機會達成嗎?這些行為能引導你往你想去的方向走嗎?」諮商員透過有技巧的發

                                               教概-陳嘉陽   P271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教育代表人物彙整
教育代表人物彙整教育代表人物彙整
教育代表人物彙整clinic
 
教育行政重點
教育行政重點教育行政重點
教育行政重點clinic
 
百位重要教育人物思想整理
百位重要教育人物思想整理百位重要教育人物思想整理
百位重要教育人物思想整理clinic
 
陳嘉陽教育概論整理上中下
陳嘉陽教育概論整理上中下陳嘉陽教育概論整理上中下
陳嘉陽教育概論整理上中下志偉 陳
 
教育概論基本重點筆記
教育概論基本重點筆記教育概論基本重點筆記
教育概論基本重點筆記clinic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clinic
 
教育解釋名詞
教育解釋名詞教育解釋名詞
教育解釋名詞clinic
 
教育哲學
教育哲學教育哲學
教育哲學clinic
 
教心解釋名詞
教心解釋名詞教心解釋名詞
教心解釋名詞clinic
 
教育法規和各委員會比較(增修版)201402版
教育法規和各委員會比較(增修版)201402版教育法規和各委員會比較(增修版)201402版
教育法規和各委員會比較(增修版)201402版志偉 陳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clinic
 
教育哲學筆記
教育哲學筆記教育哲學筆記
教育哲學筆記clinic
 
#261 人因工程圖例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
#261 人因工程圖例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261 人因工程圖例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
#261 人因工程圖例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Fast SiC Semiconductor Inc.
 
95國小教師甄選口試題目
95國小教師甄選口試題目95國小教師甄選口試題目
95國小教師甄選口試題目clinic
 
上學期社會個案工作
上學期社會個案工作上學期社會個案工作
上學期社會個案工作clinic
 
口試詳解分享
口試詳解分享口試詳解分享
口試詳解分享clinic
 
工作圈上課講義
工作圈上課講義工作圈上課講義
工作圈上課講義5045033
 
班級社會體系
班級社會體系班級社會體系
班級社會體系clinic
 

What's hot (20)

教育代表人物彙整
教育代表人物彙整教育代表人物彙整
教育代表人物彙整
 
教育行政重點
教育行政重點教育行政重點
教育行政重點
 
百位重要教育人物思想整理
百位重要教育人物思想整理百位重要教育人物思想整理
百位重要教育人物思想整理
 
陳嘉陽教育概論整理上中下
陳嘉陽教育概論整理上中下陳嘉陽教育概論整理上中下
陳嘉陽教育概論整理上中下
 
教育概論基本重點筆記
教育概論基本重點筆記教育概論基本重點筆記
教育概論基本重點筆記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解釋名詞
教育解釋名詞教育解釋名詞
教育解釋名詞
 
教育哲學
教育哲學教育哲學
教育哲學
 
教心解釋名詞
教心解釋名詞教心解釋名詞
教心解釋名詞
 
教育法規和各委員會比較(增修版)201402版
教育法規和各委員會比較(增修版)201402版教育法規和各委員會比較(增修版)201402版
教育法規和各委員會比較(增修版)201402版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
 
教育哲學筆記
教育哲學筆記教育哲學筆記
教育哲學筆記
 
#261 人因工程圖例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
#261 人因工程圖例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261 人因工程圖例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
#261 人因工程圖例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
 
95國小教師甄選口試題目
95國小教師甄選口試題目95國小教師甄選口試題目
95國小教師甄選口試題目
 
上學期社會個案工作
上學期社會個案工作上學期社會個案工作
上學期社會個案工作
 
口試詳解分享
口試詳解分享口試詳解分享
口試詳解分享
 
1親職教育
1親職教育1親職教育
1親職教育
 
工作圈上課講義
工作圈上課講義工作圈上課講義
工作圈上課講義
 
助人歷程與技巧
助人歷程與技巧助人歷程與技巧
助人歷程與技巧
 
班級社會體系
班級社會體系班級社會體系
班級社會體系
 

Similar to 陳嘉陽 16 20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wikicn
 
10新北市各級學校辦理個案會議流程
10新北市各級學校辦理個案會議流程10新北市各級學校辦理個案會議流程
10新北市各級學校辦理個案會議流程新北自強讀書會
 
北市高國中辦理小團體輔導作業流程1000110
北市高國中辦理小團體輔導作業流程1000110北市高國中辦理小團體輔導作業流程1000110
北市高國中辦理小團體輔導作業流程1000110新北自強讀書會
 
981215領域教學停看聽 1
981215領域教學停看聽 1981215領域教學停看聽 1
981215領域教學停看聽 1myragood
 
班級經營-安定國小-詹翔霖教授
 班級經營-安定國小-詹翔霖教授 班級經營-安定國小-詹翔霖教授
班級經營-安定國小-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11新北市各級學校輔導教師辦理小團體輔導作業流程
11新北市各級學校輔導教師辦理小團體輔導作業流程11新北市各級學校輔導教師辦理小團體輔導作業流程
11新北市各級學校輔導教師辦理小團體輔導作業流程新北自強讀書會
 
981215領域教學停看聽
981215領域教學停看聽981215領域教學停看聽
981215領域教學停看聽myragood
 
8個案轉介及個案會議作業流程8 1
8個案轉介及個案會議作業流程8 18個案轉介及個案會議作業流程8 1
8個案轉介及個案會議作業流程8 1新北自強讀書會
 
教媒 輔導介紹
教媒 輔導介紹教媒 輔導介紹
教媒 輔導介紹evelyn3989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motola
 
服務學習及反思設計同工工作坊
服務學習及反思設計同工工作坊服務學習及反思設計同工工作坊
服務學習及反思設計同工工作坊bongsir
 
旭台 - 個案轉介及個案會議作業流程0118最新版
旭台 - 個案轉介及個案會議作業流程0118最新版旭台 - 個案轉介及個案會議作業流程0118最新版
旭台 - 個案轉介及個案會議作業流程0118最新版新北自強讀書會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 SlideShare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 SlideShare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 SlideShare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 SlideSharemmfirkhw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ysnrrkh
 
服務學習的五大元素
服務學習的五大元素服務學習的五大元素
服務學習的五大元素bongsir
 
103.10.15 班級經營管理-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
103.10.15 班級經營管理-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103.10.15 班級經營管理-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
103.10.15 班級經營管理-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文化大學
 
17新北市各級學校推動人權教育作業流程
17新北市各級學校推動人權教育作業流程17新北市各級學校推動人權教育作業流程
17新北市各級學校推動人權教育作業流程新北自強讀書會
 
1040426啟蒙 (簡章)早期療育服務成效的評估
1040426啟蒙 (簡章)早期療育服務成效的評估1040426啟蒙 (簡章)早期療育服務成效的評估
1040426啟蒙 (簡章)早期療育服務成效的評估侑倫 謝
 

Similar to 陳嘉陽 16 20 (20)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10新北市各級學校辦理個案會議流程
10新北市各級學校辦理個案會議流程10新北市各級學校辦理個案會議流程
10新北市各級學校辦理個案會議流程
 
941125
941125941125
941125
 
北市高國中辦理小團體輔導作業流程1000110
北市高國中辦理小團體輔導作業流程1000110北市高國中辦理小團體輔導作業流程1000110
北市高國中辦理小團體輔導作業流程1000110
 
981215領域教學停看聽 1
981215領域教學停看聽 1981215領域教學停看聽 1
981215領域教學停看聽 1
 
班級經營-安定國小-詹翔霖教授
 班級經營-安定國小-詹翔霖教授 班級經營-安定國小-詹翔霖教授
班級經營-安定國小-詹翔霖教授
 
11新北市各級學校輔導教師辦理小團體輔導作業流程
11新北市各級學校輔導教師辦理小團體輔導作業流程11新北市各級學校輔導教師辦理小團體輔導作業流程
11新北市各級學校輔導教師辦理小團體輔導作業流程
 
981215領域教學停看聽
981215領域教學停看聽981215領域教學停看聽
981215領域教學停看聽
 
8個案轉介及個案會議作業流程8 1
8個案轉介及個案會議作業流程8 18個案轉介及個案會議作業流程8 1
8個案轉介及個案會議作業流程8 1
 
教媒 輔導介紹
教媒 輔導介紹教媒 輔導介紹
教媒 輔導介紹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服務學習及反思設計同工工作坊
服務學習及反思設計同工工作坊服務學習及反思設計同工工作坊
服務學習及反思設計同工工作坊
 
旭台 - 個案轉介及個案會議作業流程0118最新版
旭台 - 個案轉介及個案會議作業流程0118最新版旭台 - 個案轉介及個案會議作業流程0118最新版
旭台 - 個案轉介及個案會議作業流程0118最新版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 SlideShare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 SlideShare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 SlideShare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 SlideShare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11AB-1
11AB-111AB-1
11AB-1
 
服務學習的五大元素
服務學習的五大元素服務學習的五大元素
服務學習的五大元素
 
103.10.15 班級經營管理-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
103.10.15 班級經營管理-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103.10.15 班級經營管理-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
103.10.15 班級經營管理-詹翔霖教授-教師研習
 
17新北市各級學校推動人權教育作業流程
17新北市各級學校推動人權教育作業流程17新北市各級學校推動人權教育作業流程
17新北市各級學校推動人權教育作業流程
 
1040426啟蒙 (簡章)早期療育服務成效的評估
1040426啟蒙 (簡章)早期療育服務成效的評估1040426啟蒙 (簡章)早期療育服務成效的評估
1040426啟蒙 (簡章)早期療育服務成效的評估
 

More from clinic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clinic
 
02教學科技的定義與內涵
02教學科技的定義與內涵02教學科技的定義與內涵
02教學科技的定義與內涵clinic
 
98陳師上課板書10~12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0~12堂98陳師上課板書10~12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0~12堂clinic
 
98陳師上課板書1~6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堂98陳師上課板書1~6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堂clinic
 
98陳師上課板書13~15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3~15堂98陳師上課板書13~15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3~15堂clinic
 
98陳師上課板書16~18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18堂98陳師上課板書16~18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18堂clinic
 
98陳師上課板書7~9堂
98陳師上課板書7~9堂98陳師上課板書7~9堂
98陳師上課板書7~9堂clinic
 
知識加法條背訟方法
知識加法條背訟方法知識加法條背訟方法
知識加法條背訟方法clinic
 
關鍵字~領導(影印版)
關鍵字~領導(影印版)關鍵字~領導(影印版)
關鍵字~領導(影印版)clinic
 
關鍵字~管理
關鍵字~管理關鍵字~管理
關鍵字~管理clinic
 
關鍵字~預算(影印版)
關鍵字~預算(影印版)關鍵字~預算(影印版)
關鍵字~預算(影印版)clinic
 
行政學
行政學行政學
行政學clinic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clinic
 
關鍵字~治理(影印版)
關鍵字~治理(影印版)關鍵字~治理(影印版)
關鍵字~治理(影印版)clinic
 
關鍵字~行政(影印版)
關鍵字~行政(影印版)關鍵字~行政(影印版)
關鍵字~行政(影印版)clinic
 
關鍵字~三大理論時期(影印版)
關鍵字~三大理論時期(影印版)關鍵字~三大理論時期(影印版)
關鍵字~三大理論時期(影印版)clinic
 
關鍵字~組織(影印版)
關鍵字~組織(影印版)關鍵字~組織(影印版)
關鍵字~組織(影印版)clinic
 
關鍵字~公共政策(影印版)
關鍵字~公共政策(影印版)關鍵字~公共政策(影印版)
關鍵字~公共政策(影印版)clinic
 

More from clinic (20)

123
123123
123
 
123
123123
123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02教學科技的定義與內涵
02教學科技的定義與內涵02教學科技的定義與內涵
02教學科技的定義與內涵
 
98陳師上課板書10~12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0~12堂98陳師上課板書10~12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0~12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堂98陳師上課板書1~6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3~15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3~15堂98陳師上課板書13~15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3~15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18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18堂98陳師上課板書16~18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18堂
 
98陳師上課板書7~9堂
98陳師上課板書7~9堂98陳師上課板書7~9堂
98陳師上課板書7~9堂
 
知識加法條背訟方法
知識加法條背訟方法知識加法條背訟方法
知識加法條背訟方法
 
關鍵字~領導(影印版)
關鍵字~領導(影印版)關鍵字~領導(影印版)
關鍵字~領導(影印版)
 
關鍵字~管理
關鍵字~管理關鍵字~管理
關鍵字~管理
 
關鍵字~預算(影印版)
關鍵字~預算(影印版)關鍵字~預算(影印版)
關鍵字~預算(影印版)
 
行政學
行政學行政學
行政學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
 
關鍵字~治理(影印版)
關鍵字~治理(影印版)關鍵字~治理(影印版)
關鍵字~治理(影印版)
 
關鍵字~行政(影印版)
關鍵字~行政(影印版)關鍵字~行政(影印版)
關鍵字~行政(影印版)
 
關鍵字~三大理論時期(影印版)
關鍵字~三大理論時期(影印版)關鍵字~三大理論時期(影印版)
關鍵字~三大理論時期(影印版)
 
關鍵字~組織(影印版)
關鍵字~組織(影印版)關鍵字~組織(影印版)
關鍵字~組織(影印版)
 
關鍵字~公共政策(影印版)
關鍵字~公共政策(影印版)關鍵字~公共政策(影印版)
關鍵字~公共政策(影印版)
 

陳嘉陽 16 20

  • 1. 第十六章 輔導與諮商 壹. 輔導的意義與內涵 (壹) 輔導的意義:輔導是一種助人的歷程或方法,由輔導人員根據某種信念,透過語言或文字與當事人 溝通,以協助當事人瞭解自己及客觀環境,以便在生活、教育及職業上獲得長好的發展與適應。 一. 輔導偏重個體自我的覺察與改變,教師只在協助學生自我了解與充分發展。 二. 茲進一步闡釋此一定義如下: (一) 輔導是一種協助的歷程 輔導人員是協助者的角色,因此不能替代當事人作決定。他將依據民主的原則,尊重當事 人的意見與抉擇,不可以自己的意見或價值觀強迫當事人接受。 (二) 輔導是一種互信的關係 輔導歷程建立在彼此互信的基礎上。輔導者以和藹、誠懇與信任的態度來接納當事人﹔當 事人則信賴輔導者的專業知能與倫理,以便能用真誠的態度,坦露自己的問題。 (三) 輔導是一種服務性工作 輔導者須具服務的態度,以愛心、耐心來對待當事人。 (四) 輔導者需具備專業知能 輔導工作隨著時代變遷已逐漸的專精,輔導過程中對當事人的瞭解、輔導技術、協助當事 人作規畫等都屬專業知能。 (貳) 輔導的內容:學校輔導服務的項目常隨學校領導人物的取向而有所偏重。 一. 一般同意有下列八項 (一) 衡鑑服務:指藉客觀或主觀的工具或方法去蒐集個人資料,以便作深入分析及應用,如觀 察、晤談、家庭訪視、測驗、問卷等均為常用的方法。 (二) 資訊服務:指提供學生所需有關教育、生活及職業方面的資料,以充實學生學習經驗,或 增進其對環境的瞭解,擴展其視野,使能獲得更好的抉擇與決定。 (三) 諮商服務:是輔導工作的核心部分,指具備專業能力的輔導人員,透過個別或團體的方式, 協助當事人自我探索、自我瞭解及實際行動,以獲得良好的發展或適應。 (四) 諮詢服務:指提供資訊或技巧給與當事人有關的重要人物(如教師、父母或朋友),使其對 當事人提供必要的協助﹔這是一種間接的服務,有別於直接面對當事人的諮商服務。 (五) 定向服務:指對新入學或轉學(轉班)的學生,協助他們認識新環境、新課程和人際關係, 以便能儘快適應環境的變換。 (六) 安置服務:包括校內安置如編斑、選課﹔校外安置如升學輔導及就業安置,升學資料、就 業機會的提供和應用:協助當事人在學習、升學及求職等方面能適性發展。 (七) 延續服務:又稱追蹤輔導。對於離校的畢業生,無論升學者或就業者,能繼續保持聯繫, 並依其需求提供必要的協助,使其在新環境中,仍能獲得良好的適應與發展,另一方面也 可將其升學就業概況作為學校輔導工作改進的參考。 (八) 研究服務:指對於輔導實施的績效作定期或不定期的評鑑,以便作為擬定新輔導計畫的參 考。輔導是個多樣態的歷程,由不斷研究中可尋找更新的輔導技巧,增進輔導效果。 二. 上述輔導內容是以服務方式加以分類。若從學校輔導工作的內涵分,可分為: 1. 生活輔導:包括對當事人的日常生活、健康生活、社交生活、休閒生活、經濟生活、家庭 教概-陳嘉陽 P242
  • 2. 生活,品德或宗教方面的輔導。目的在幫助學生在家庭、學校及社會生活中有良好的適應。 2. 教育輔導:狹義方面為學業輔導,廣義方面則指凡應用輔導工作於教育方面,協助學生 於教育的適應及發展,如始業輔導、課程銜接輔導、學習輔導、升學輔導、特殊學生輔 導、聯課活動輔導都屬於教育輔導。 3. 生涯輔導:於近年來逐漸取代傳統的職業輔導,不僅包括如何協助學生未來畢業就業或 繼續升學,進而協助學生自我探索以增進自我了解其興趣、性向、價值觀﹔尋求其生涯 發展的任務、環境、及機會,以協助當事人探索其生涯目標及做適切的生涯抉擇。 (二) 輔導的內容如果依其性質分,可概分為: 1. 預防性輔導:設計適當教育活動,提供經驗:並能早期發現徵候,及早處理。 2. 發展性輔導:是一種擴張性的心理輔導觀念,以適時儘早介入的策略,協助個體面對發 展課題的挑戰時,能強化自我系統。 3. 治療性輔導:對於已出了問題的學生,安置在特定環境,由專家進行診治。 (參) 輔導與其他助人專業的關係 輔導與其他助人專業如教育、諮商、心理治療的關係非常密切。其目的都在助人成長或解決問 題,其功能與性質頗有重疊,但在範圍(服務對象)與程度上有所差別,此可以下二圖表示之。 就服務對象而言,顯然教育的對象最廣,包括所有發展中的學生,輔導次之,諮商又次之,心 理治療則僅限於有嚴重適應問題者:但彼此仍有相當的重疊,即一個人可以同時接受二種或二 種以上的專業服務。 就程度而言,在對象方面,教育這一端比較注意常態的,心理治療這一端比較注意異常的:在 功能方面,教育這一端此較著重預防,心理治療這一端比較強調治療﹔在內容方面,教育一端 以認知活動為主,治療一端則感情活動較多:在重點上,教育一端較重視團體發展,治療一端 較強調個人狀況:在方法上,教育一端較重結構,治療一端較有彈性:在時間上,教育一端強 調終身的歷程,治療一端則視為短時的服務。以上四種助人專業,可視為一條線段上的四個點, 是連續的,不是割裂的,其間的差異應是程度的,而非本質的﹔即教育中可能有少許治療作用, 治療中也可能有少許教育作用。然而,基於助人服務專業化及分工原則,教育不宜強調治療作 用,心理治療也不宜強調教育作用。各種助人專業互相尊重和協調合作,才可對當事人提供適 切、深入而完整的服務。 (肆) 輔導的基本原則 輔導工作有其基本立場和信條,茲綜合提出十大原則如下: 教概-陳嘉陽 P243
  • 3. 一. 以了解學生為基本前提 包括:(1)了解學生的需要﹔(2)了解學生的問題﹔(3)了解問題與需要之間的關係。 就了解的策略而言,應著重:(1)同理的了解﹔(2)深入的了解:(3)考慮到個別差異。 所謂「同理的了解」應是:(1)設身處地,(2)保持客觀,(3)傳達感受。即以當事人的眼睛去看, 以當事人的耳朵去聽,以當事人的心去體會。所謂深入的了解,乃是要能敏覺當事人的問題 和需要及兩者間的關條。 二. 以人格發展為第一要務 輔導主要在關心人格的發展,它幫助個人匯聚智能、探索自找及其環境,以創造人生的意義。 三. 輔導的目的在助人自助:輔導是助人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替人解決問題。教師和父母最重 要的是要幫助兒童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能自立、自助。 四. 輔導是溝通的工作:幫助學生需要靠溝通或談話。輔導上的溝通應是雙向的、平等的,如此 才能「交流」 。師生間、親子間難免產生價值觀、態度、看法的不同而產生代溝﹔有溝或溝大 都不足為懼,只怕沒有橋。有橋就能溝通,輔導就是一種造橋的工作。 五. 輔導方法強調合作,不用強迫:輔導人員絕不使用強迫或高壓的手段使人就範。只有在個人願意 接受輔導的情況之下,輔導才可能發生,輔導的效果是基於個人內在的動機與改變的意願。 六. 輔導尊重個人的尊嚴、價值及選擇權:輔導的基本信念是:人都有其價值與尊嚴,人生而自 由平等。這些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人權」 ,即使他有適應上的問題亦然。這種尊重,才能導 致無條件的關懷與接納。 七. 預防重於治療:行為必有其原因。任何重大的行為偏差或適應困難,都有軌跡可循,決不是 突然發生的。因此,早期預防勝於事後治療。 八. 適應個別差異:在輔導上要做到「因材施導」 ,一方面優先考慮學生的利益,設身處地了解個 別學生的需要和困難﹔一方面則彈性運用各種輔導策略,因人、因事、因地、因時而制宜, 達到「殊途同歸」的目標。 九. 輔導是持續的教育歷程:輔導工作應從小學就開始,貫穿整個教育歷程。它應有一個連貫的 主題,並且成為整個教育計畫的一部分。在這原則下,它強調:學生「全人」的發展:尊重 學生的統整性與自我實現的權利:關心學生將來的計畫,也關心學生當前的福祉。 十. 輔導要順應時代潮流:一個時代有一僩時代的創造,一個時代也有一個時代的問題。今日學 生的問題也和過去大不相同,在輔導上便得運用新技術面對許多新問題,如諮商技巧、家庭 諮商、親職教育、編序教學、行為改變等。 (伍) 輔導的基本策略:輔導目標的達成,需要有效的計晝與策略。輔導策略的發展,隨著個人與社 會需要的變遷,逐漸趨向系統化與多元化。茲分就輔導計畫與輔導策略加以說明如下: 一. 輔導計畫基本模式:今日輔導的需求已不限於消極的「補偏教弊」或對當事人的直接輔導。 Shaw(1973)將學校可以提供的輔導服務做系統性的組織,並將學校輔導計畫區分為三級: (一) 第一級稱為初級預防(一般預防,著重發展性):對象以一般正常的青少年為主,設計一些 適當的教育活動或提供一些對成長有益的經驗,以增進學生因應問題的能力或改善環境品 質,如舉辦心理衛生座談(直接式)或教師輔導知能研習(間接式)。其目的在使青少年由自知 而增進自我調適的能力,增進心理健康的氣氛,防患問題於未然。 (二) 第二級稱為次級預防(早期發現與矯治):著重在早期發現徵候,及早予以處冶,其對象是 教概-陳嘉陽 P244
  • 4. 那些較容易有生活適應問題的青少年,或已有問題但尚屬輕微者,藉著直接接觸(如個別諮 商、團體輔導、心理測驗)或父母和教師的合作(如透過諮詢電話、親職講座),以減少不良 事件的發生或減輕問題的嚴重性。 (三) 第三級稱為診斷洽療(危機調適):著重在危機的調適,其對象是那些已出了問題,而且問題相 當嚴重的青少年。如將他們安置在特殊的環境接受特殊的課程(環境治療),或由輔導專家、精神 科醫師直接施以個別診治(心理治療)。個案研究與轉介治療,均屬於此一層次的服務。 Shaw 的學校輔導計畫架構可用下圖表示。 間接服務 直接服務 環境治療 心理治療 (調整學校環境 (轉介精神科或 、剝奪父母監護 藥癮戒治單位、 診斷治療 權、社會安置) 學校配合輔導與 (危機調適) 復健工作) 諮 詢 諮 商 次級預防 (家長與教師諮詢服務 (個別諮商、團體諮 (早期發現與 、個別的、團體的、家族 商、心理測驗、同儕 適時協助) 改 善 教 育 環 境 心 理 衛 生 方 案 (改善行政、教學及訓導 (加強班級輔導活動課、 初級預防 措施、教師輔導知能研習 提供完善輔導資訊、舉辦 (一般預防與 、家長親職教育研習) 合乎學生需要的演講座談) 發展性輔導 二. 輔導策略的運用 輔導策略的運用,目的在完成前述各項輔導計畫。因此,應針對當事人最大的需要(問題),提 供他所能接受的最適切的服務(方式) 予以最有效的處理(策略) 圖 70 表輔導策略的基本模式 , 。 : 方式 課 團 個 程 體 別 設 輔 輔 計 導 導 發 自制策略(自我管理) 預 展 環境策略(家庭諮商、改變環境) 治 防 性 策 模依策略(角色扮演、示範作用、同儕輔導) 療 性 略 制約策略(行為練習、行為改變) 性 問 認知策略(閱讀治療、認知改變) 題 (需要) 關係策略(關注、回饋) (一) 第一個向度是「問題」或﹝需要﹞:問題(需要),可從不同的觀點加以分類,如在學校輔 導上習慣採取教育、生活、職業(廣義則為生涯)的三分法﹔也可以和輔導計畫基本模式互 教概-陳嘉陽 P245
  • 5. 相呼應,採發展性、預防性與治療性三層次的觀點加以分類。 (二) 第二個向度是輔導的方式:包括個別輔導、團體輔導及課程設計等直接或間接與當事人接 觸的方式。 在個別輔導方面,有個別諮商或晤談、個別諮詢、函件或電話輔導、家庭訪視、個別測驗 或評量、個案研究、轉介輔導等: 在團體輔導方面,有團體諮商、團體諮詢、團體討論、團體測驗、團體遊戲、團體工作、 演講座談、參觀訪問、電影幻燈欣賞等﹔ 在課程設計方面,則配合各科教學和各種教育情境(如聯課活動、團體活動、班會活動)融 入輔導的方法和內涵﹔甚至單獨設計班級輔導活動或心理學、心理衛生課程。 (三) 第三個向度涉及助人的基本策略:包括關係、認知、制約、模仿、環境、自我控制等策略。 茲分別說明於后: 1. 關注:輔導人員對任何受輔者,第一步是無條件的接納與關懷,尊重他的人格,以無限 的愛心、耐心和誠懇、親切的態度與當事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2. 回饋:輔導人員要引導當事人做自我探索,以達於自我瞭解。他首先要作一個良好的「傾 聽者」 ,然後隨時作必要的回應。回應時,他要表現出尊重、溫暖、坦誠等特質,並且要 運用「同理」、具體、立即、面質等技巧。 3. 閱讀治療:推介優良兒童與青少年讀物,並編印書卡、刊物,開闢輔導專欄等,以供兒 童與青少年閱讀。在團體輔導中,安排書報討論,可收到益智、怡情與交友之效,並有 助於態度改變。 4. 認知改變:對於由於「思想短路」而導致行為偏差或情緒困擾的當事人,輔導人員應用 認知改變策略,恢復當事人合理的思考。在建立關係之後,使用教導、暗示、說服、面 質等方法,以消除其非理性的概念,進而導致情感與行為的改變。 5. 行為練習:對於一些缺乏自信與行動勇氣的人,輔導人員指定一些行為作業(如每天至少 需主動向別人打十次招呼)並予以督導和鼓勵,以促進當事人的「自我肯定」。 6. 行為改變:應用獎賞原則以「塑造」或增強良好的行為,應用懲罰法、隔離法、嫌惡法、 消弱法、系統減敏法等以消除不好的行為或情緒,這在心理治療上相當普遍。 7. 角色扮演:此一策略在學習團體、生涯(職業)輔導、育樂營及社區青少年輔導中,最常 被使用。藉著角色扮演可以體會或學習新的角色經驗,增進社會適應能力。 8. 示範作用:輔導老師本身就是兒童與青少年的榜樣。輔導人員以身作則,表裏如一,誠 懇待人,不但可獲得當事人的信賴,對於當事人的行為亦有潛移默化之用。 9. 同儕輔導:同輩團體往往是青少年認同的對象,輔導人員應盡量利用同儕資源,了解團 體動力,以「青年教育青年」的辦法,發揮同儕正向影響力。 10. 家族治療:或稱「家庭諮商」 。通常是約請家長與子女同來晤談,利用團體輔導技術,增 進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溝通與了解。 11. 改變環境:包括「中途之家」之類的暫時性安置,協調學校和家庭實施調校、調班、離 家住校或離校住家。當然更包括設計週末營或夏(冬)令營活動,讓青少年在新環境中體 驗新生活。 12. 自我管理:這是一種提昇當事人主動參與助人歷程的策略,希望發揮當事人求好、求上 教概-陳嘉陽 P246
  • 6. 進的動機,提供最少的限制、最大的機會,讓當事人學習自我控制、自我指導,以達到 輔導的最終目的──自立自助。此策略要求當事人作自我觀察、自我增強、自我監督和 自我評鑑。 貳. 學校輔導工作組織 (壹) 學校輔導工作組織型態 一. 集中式輔導組織 (一) 在學校內專設的輔導單位,聘有專業的工作人員,將全校的輔導工作集中在此一單位辦 理,稱為集中式輔導組織。 (二) 優點:組織有系統,功能與權責畫分清楚,便於輔導人員的密切聯繫。輔導人員的專業層 次較高,輔導工作所需設備較為完善。由於事權統一,效率可能提高。 (三) 缺點﹔輔導工作無法容納較多教師參與,影響全校普遍性推展。 二. 分權式輔導組織 (一) 學校不另聘專業的輔導人員,學校教師成為理論上與實際上的輔導專家,在校長的指揮及 協調下推展學校輔導工作。 (二) 優點:全校教師共同參與,透過教學活動可廣泛發掘學生的問題。 (三) 缺點:因缺乏專門負責策畫與推行的人員而降低效率,且教師未必人人都具輔導的專業知 能,可能影響輔導的成效。 三. 綜合式輔導組織 (一) 學校一方面聘有輔導專業人員,專門策畫輔導工作,一方面仍要求全校教師及行政人員的 共同參與。 學校輔導人員除了必須直接與學生接觸並給予協助外,仍應對教師提供諮詢服務,協助教 師共同輔導學生的發展。 (二) 綜合式的輔導組織:若能謹慎的規畫、妥善的分工協調,則能兼具集中式與分權式的優點, 而避免其缺點。 (貳) 我國各級學校輔導組織及工作目標 依國民教育法第 10 條規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應設輔導室或輔導教師。輔導室置主任一人及 輔導教師若干人,由校長遴選具有教育熱忱與專業知能教師任之。輔導主任及輔導教師以專任 為原則。茲以國民小學說明如下: 一. 輔導組織:除依據 88 年修正之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88 年修正發布的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 級編制及教職員工員額編制標準之規定外,依下列各款辦理: 1. 十二班以下者設教導、總務二處及輔導室或輔導人員。 2. 十三班至二十四班者設教務、訓導、總務三處及輔導室或輔導人員。 3. 二十五班以上者設教務、訓導、總務三處及輔導室。輔導室分設輔導、資料二組(或學校 實施特殊教育者得增設特教組)。 4. 員額編制:輔導室置主任一人,由教師兼任。各組置組長一人,均由教師兼任。二十四 班以下者,置輔導教師一人,二十五班以上者,每二十四班增置一人,均由教師兼任。 二. 職責 1. 依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規定: 教概-陳嘉陽 P247
  • 7. (1)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訓導及輔導工作,應兼顧學生群性及個性之發展,參酌學校及 學生特性,並依相關法令之規定辦理。 (2) 校長及全體教師均負學生之訓導及輔導責任。 (3) 直轄市、縣(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訂定學生獎懲規定,切實實施。 2. 國民中小學輔導室的職責,依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第十七條第四款的規定: 輔導室(輔導教師):學生資料蒐集與分析、學生智力、性向、人格等測驗之實施,學生 興趣成就與志願之調查、輔導及諮商之進行,並辦理親職教育等事項。 3. 綜合上述,輔導室的工作重點在: (1) 國民小學輔導工作應兼顧生活輔導及教育輔導。 (2) 學生的智力、性向、興趣、人格應由輔導教師會同導師作有計畫、有步驟的試探與評 量,建立個人資料﹔並對特殊學生加強個案研究,作為輔導與諮商的依據。 (3) 全體教師應負輔導之責,協助學生瞭解自己,適應環境,使其具有自我指導的能力, 俾發展學生潛能,以達人盡其才及促進社會進步的目的。 (4)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輔導工作應力求連貫,依各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予以適切輔 導。學生個人資料應隨學生移轉,俾供繼續輔導的參考。 三. 國民小學輔導工作目標:(國民小學輔導活動實施要領) 1. 協助兒童認識自己,適應環境,使其由自我成就而達群性發展。 2. 瞭解兒童各種能力、性向、興趣與人格特質,並發現特殊兒童,施以適當的教育,以充 分發展其創造與學習的潛能。 3. 協助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增進兒童身心健康。 4. 協助兒童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增益環境效果,達成學習目標。 5. 協助兒童培養健康的生活理想與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以促進國民小學教育的實施。 (參) 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 一. 教學、輔導與訓導的關係 (一) 輔導與訓導的差異 1. 從教育觀點言 (1) 訓導偏重外表的統一和要求,希望從外在的約束中來限制一個人的行為。 (2) 輔導希望協助一個人由內而外自發性約束,使一個能自治,而非他律地發展合法、合 理、合情的行為。 2. 從立場言 (1) 訓導是法治,以大多數人的利益著眼:訂定規章制度,要求大家遵守。 (2) 輔導則兼顧大多數的外顯行為與個人的內在衝突。 3. 就工作範圍言 (1) 訓導工作包括學生生活規範公約的訂定與遵守、常規訓練、週會晨會等精神訓話、班 會自治活動的舉行與公民訓練等。 (2) 輔導工作從學生的定向輔導、基本資料的建立開始,心理測驗、統計分折、諮商服務、 個案研究、生涯輔導、進路分析等。 4. 就著重點言 教概-陳嘉陽 P248
  • 8. (1) 訓導工作重群體的共同性,培養社會行為規範,強調群性陶冶。 (2) 輔導工作注重「個性」的差異、適應個別差異,強調個性發展。 (二) 訓、輔合一關係 1. 輔導發揮預防的功能,在嚴重問題發生之前,幫助個人達到對行為的瞭解及發展自我控制。 2. 輔導人員協助教師以班級管理技巧,改善學生的違規行為。 3. 輔導可幫助教師及早發掘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 4. 建立一定程序,以鼓勵教師及行政管理人員能自動轉介學生至輔導室。 5. 幫助學生、教師、家長及行政管理人員建立一套可為大家接受的管理學生的規則。 (三) 輔導與教學的關係 1. 輔導室與教務處是學校的行政體系,兩者不相統屬,卻有依存的關係。 2. 教務處重教學目標的達成,而輔導協助學生達成教學目標。輔導室蒐集學習困擾學生資 料,提供教師補救教學。 3. 輔導室也協助教務處以更科學、更客觀的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 二. 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輔導新體制 (一) 實施新制之理由:為了改進各級學校目前行政體系無法充分合作以及運用社會資源,因 此,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總諮議報告有「學校應行訓輔整合,建立輔導學生新體制」 的建議。教育部特於 87 年 8 月 21 日函頒「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與訓導、輔導三 合一整合實驗方案」,企圖藉此實驗方案,達到建立學校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最佳互 動模式與內涵,培養教師具有教訓輔統整理念與能力,有效結合社區資源,逐步建立輔導 的新體制。因此,新輔導體制的實施原因,可歸納下述兩個重點: 1. 家庭、學校、社區三大輔導層面,未能密切配合,統合發展,以致力量分散,功能無法 充分發揮。 2. 學校輔導系統雖強調輔導工作由全校教師及行政人員共同負責,卻未能交互支援,分工 合作,以致整合困難,績效不如預期理想。 (二) 方案目標 輔導新體制──教學與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主要目標是以帶好每一個學生為 前提,故與學生輔導有關的生態系統(如教師、教職員工、家長、社區資源),都需要去整 合,才能提供學生最佳的服務。本方案「目標」明示:「建立各級學校教學、訓導、輔導 三合一最佳互動模式與內涵,培養教師具有教訓輔統整理念與能力,有效結合學校及社區 資源,逐步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 1. 本方案圍繞在下列四大核心工作上。 (1)系統規畫教師輔導學生職責:本方案提列了三條可行途徑,包括(1)落實教師在教學歷 程輔導學生的責任:(2)實施每位教師皆負導師職責﹔(3)鼓勵每位教師參與認輔工作。 (2)增進學校教師有效教學措施:本方案強調,實驗學校必須將輔導理念融入教學歷程, 規畫提升教學效能相關措施,協助教師實施高效能與人性化之教學,幫助學生獲致滿 意的學習。強化各科教學研究會功能,成立教學診斷小組瞭解教學與辦學問題。實施 教學視導、教師評鑑及必要的補救教學等,全面提升教學品質。 (3)統整訓輔行政組織運作模式 教概-陳嘉陽 P249
  • 9. 本方案建議實驗學校優先朝下列兩個方向規畫: A. 將「訓導處」調整為「學生事務處」,兼具輔導學生的初級預防功能﹔ B. 將「輔導室」(學生輔導中心)調整為「諮商中心」或「輔導處」﹔ 加強各級心理輔導及諮詢服務工作。再配合全校其他行政組織的調整與運作,期能為 訓輔人員及一般教師規畫最佳互動模式與內涵。 (4)建構學校輔導網絡 本方案提列社區輔導資源對象,包括社工專業人員、心理衛生人員、公共衛生護理人 員、法務警政人員、心理治療人員、公益及宗教團體、社區義工、學生家長及退休教 師等。也提列了可協助學校推動的教育工作,例如:充實與補救教學、交通導護、校 園安全、認輔適應困難學生、追蹤輔導中輟學生、親職教育諮詢服務等。 2. 綜合上述本方案的目標,顯示新體制在學校輔導工作上的主要目的在於下述五項,其架 構則如下圖教訓輔三合一架構所示。 社 社 區 教 輔 訓 區 Postvention 輔 學 導 導 輔 三級預防 導 導 資 資 源 教 輔 訓 源 Interention 學 導 導 二級預防 教 輔 訓 Prevention 學 導 導 初級預防 全體教師(含導師) (1)引進輔導工作初級預防(針對一般學生及適應困難學生進行一般輔導)、二級預防(針對 瀕臨偏差行為邊緣的學生進行較為專業的輔導諮商)、三級預防(針對偏差行為及嚴重 適應困難學生進行專業的矯治諮商及身心復健)觀念。 (2)強調發展重於預防,預防重於治療的教育理念。 (3)有效配合學校行政組織的彈性調整。 (4)喚起一般教師全面參與輔導工作。 (5)結合社區資源﹔建構學校輔導網路:為學生統整規畫一個更為周延的輔導服務工作。 (三) 方案內容:新體制的三大任務指標在於: 1. 喚起一般教師全面參與輔導工作,善盡教師輔導學生責任: 2. 彈性調整學校訓輔行政組織運作,為訓輔人員及一般教師規畫最佳互動模式: 教概-陳嘉陽 P250
  • 10. 3. 結合社區資源,建構學校輔導網路。 因此,教育部針對上述任務指標及四個目標,擬出五項具體策略: (1)成立學生輔導規畫組織。 (2)落實教師輔導職責。 (3)強化教師教學輔導知能。 (4)統整訓輔組織運作模式。 (5)結合社區輔導網路資源。 除此之外,為了更清楚其實施方式,針對五項策略提出十七項方法來實現。如下表: 策 略 方 法 成立學生輔導規劃 1.成立「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規劃委員會」。 組織 2.擬定實驗學校實驗計畫。 3.辦理學生輔導新體制實驗績效評估。 落實教師輔導職責 4.落實教師在教學歷程中輔導學生之責任。 5.培養全體教師皆具有輔導理念與能力。 6.實施每位教師皆負導師職責。 7.鼓勵每位教師參與認輔工作。 提升教師有效教學 8.策勵教師實施高效能的教學,幫助學生獲得人性化及滿意的學習。 9.強化各科教學研究會功能 將輔導理念融入教學歷程 提昇教學品質 , , 。 10.實施教學視導及教師評鑑。 統整訓輔組織運作 11.調整學校訓導處的行政組織及人員編制,兼具輔導學生之初級預防 模式 服務功能。 12.調整學校輔導室(學生輔導中心)的行政組織及人員編制,加強各級 心理輔導及諮詢服務工作。 13.調整學校行政組織及人員編制結合社區輔導網絡資源。 建構學校輔導網絡 14.建立學校輔導網絡,結合社區資源,協助辦理學生輔導工作。 15.運用社區人力資源,協助學校推動教育工作共同事項。 16.研訂學校教師輔導工作手冊。 17.辦理學校教師、行政人員、義工及家長研習活動。 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方案之具體策略與方法 (四) 主要精神 教育部為什麼要推動教訓輔三合一方案?推動教訓輔三合一方案要解決的教育問題是什 麼?析論其主要精神有四: 1. 帶好每位學生──實現帶好每位學生的教改願景 帶好每位學生包括帶好一般常態的學生,以及帶好非常態的學生。從適應的觀點而言, 適應困難、行為偏差、甚至犯罪有案返校就讀的學生均需照顧。依三合一的精神內涵, 學校對於所有學生的教育輔導措施整體設計如下圖。 教概-陳嘉陽 P251
  • 11. 一般學生100% ────────教育、輔導 (初級預防、教學為主) 適應困難20%~25% ───────輔導、諮商 (次級預防、輔導為主) 偏差行為3%~5% ───────訓育、諮商 (三級預防、訓輔兼施) 犯罪0.5%~1% ────────懲罰、心理治療 (三級預防、矯正教育優先) 圖72學校教訓輔措施的整體設計 (帶好每位學生的基礎機制) 2. 整合教訓輔功能──結合社區資源發揮學校教訓輔功能 學生行為日益複雜多變,要「建立學生行為輔導新體制」,單靠學校教師及訓輔人員的 力量,實有未逮。因此,依據本方案所提初級、次級、三級預防的觀念,以「訓育原理 輔導化」為主軸,整合訓導處及輔導室組織職責,並重新設定每位行政人員配合三級預 防觀念下,應行辦理以及必須交互支援事項。這些工作的規畫設定,必須考量可動用的 社區資源,並與年度校務計畫完全結合。學校的年度重要校務工作,也就是發揮訓輔功 能的重點工作。 3. 孕育最佳互動模式──建構師生最佳互動模式與內涵 本方案的實施,主要精神之一在兩系統人際層次上充分彰顯「交互作用,整合發展」的 意圖。一為「教學人員」(教師)與訓輔人員之間,能夠重新調配服務學生的方式與交互 支援結果,教職員工之間產生一種最佳互動模式與內涵(亦即產生最佳工作團隊)。另一 為所有教師(教職員工)與學生教與學之間,由於教師教學策略不斷更新,學生獲致滿意 的學習,教職員工的訓輔措施能夠獲得全校學生之認同。 4. 闡揚教師大愛──激勵教師善盡教學輔導學生職責 本方案提供了具體的管道,例如有效教學、教學中辨識學生問題行為的能力、教學過程 融入輔導理念、擔任導師、做好班級經營、認輔學生等,瞭解運用網絡資源,彌補學校 訓輔功能上之不足。從整體而有效的多元途徑協助學生,關愛學生,教師的大愛得致充 分的闡揚。 (五) 學校輔導的策略 1. 初級預防:改善教育環境,目的在安排一種學習環境,使學生潛能發揮出來,此環境包 括硬體、軟體。 2. 初級預防的工作重點﹔心理衛生計畫。學校輔導工作在學生早期的學校生活中就開始, 目的在預防問題的發生。 3. 次級預防:鑑別與選定學生進行諮商。對學生的問題加以鑑定及選擇學生面對面的提供 輔導,希望在問題未發生以前,及早處理。 教概-陳嘉陽 P252
  • 12. 4. 次級預防的工作重點:教師諮詢。幫助教師關切早期學生的問題,輔導人員提供教師所 需要的訊息及技術,協助發現有行為問題的學生。 5. 診斷與治療:發現問題嚴重的學生,則安置在特殊的情境,接受專家的諮商與輔導的協 助,使其能在一般的學習環境中,達到最好的水準。 6. 診斷與心理治療:透過輔導專業技術,對少數嚴重困擾的學生進行個別諮商或治療,主 要在幫助無法適應一般學習情境的學生。 參.學校輔導工作的原則與內容 (壹) 學校輔導工作計畫原則 一.與校務計畫相配合 輔導工作是學校整體工作的一環,輔導計畫應包含在校務計畫之中,因此要與教務、訓導工 作配合,有些工作可與教務訓導工作相融合的,如定向輔導、測驗實施等。 二.爭取全校教職員的參與 輔導工作欲求有效,應能獲得全校教職員的共同參與,因此在計畫時,必須事先作協調、分 工合作,以及兼顧個人專長作合理的分配。 三.以全體學生為對象 輔導工作計畫應依學生的需求來實施,必須包括發展性輔導、預防性輔導及診療性輔導,不 能偏向部分問題學生。 四.考慮學校的條件 輔導計畫的擬訂應以學校本身的實際條件作考量,如人員、設備、經費、學生需求及社區資 源等因素,這樣所訂的計畫也較為可行。 五.讓參與者瞭解 計畫訂出後應告知參與者。 (貳) 學校輔導工作計畫的種類 學校輔導工作計畫,依其性質,可分為下列三種: 一.總計晝 指一個學校輔導工作的綜合計畫,在小學是六年,國中為三年,高中亦為三年。總計畫要將 這六年或三年所欲完成的計畫項目列舉出來。 二.年度或學期工作計晝 指為期一年或一學期的輔導工作計畫,此計畫內應詳列工作項目、實施重點及工作進度。 三.單項工作計晝 指依總計畫內所訂的工作項目或重點,所擬具的實施辦法。 (參) 落實全人輔導 一.生活輔導:在全人輔導的諸多層面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首推生活輔導。 生活輔導的內容涵蓋與學生生活有關的所有人事物,其意義在協助學生了解自我、社會及自 然環境的關聯,學習與他人和諧互動,完成生活適應,並努力營造積極的人生。 生活輔導包括「協助學生了解自我及校園生活適應」、「培養良好生活及休閒習慣與正確價 值觀」、「培養與人和諧互動並與他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確立兼積極實踐人生 目標與方向」等四大目標。而其具體內容則包括校園生活適應、問題行為輔導、人際關係輔 教概-陳嘉陽 P253
  • 13. 導、休閒生活輔導及品德陶冶等方面,茲分述如下: (一) 校園生活適應 在校園生活適應方面,其輔導重點包括:(1)新生始業輔導──以認識自我、學校環境及 團體規約等為主要內容。(2)班級經營──以班級氣氛與班風的營造為主。(3)良好生活習 慣的養成──以日常生活個人衛生習慣、生活作息、時間安排規畫等的學習為主。(4)意 外事件的預防和危機處理能力的養成──以從了解生活中常見意外事件發生原因開始,學 習有效預防和危機處理方法及策略。 可茲運用的輔導策略,包括「新生訓練活動的活用」 「班會、週會及導師時間之穿插」、 、 「班級幹部的選任與訓練」、「相關學校課程學習活動的融入」、「努力經營親師溝通」 等。 (二) 問題行為輔導 在問題行為輔導方面,其輔導重點在針對如校園暴力、逃學翹家、偷竊、作弊、抽煙、飆 車、流連網咖等不良場所等常見的學生問題行為,協助學生改善或戒除。 主要的輔導策略,包括「小團體輔導的實施」、「同儕情感與鼓勵的運用」、「行為改變 技術的協助」 「法律課程的教導」 「視個案需要轉介專業機構進行治療或提供協助」、 、 、 「親職教育的積極配合」等。 (三) 人際關係輔導 在人際關係輔導方面,輔導重點在培養以「人」為出發點的相互對待態度。協助學生了解 「推己及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待人接物基本道理:學習具體表達關懷他人的言 語和行為,並能時時抱持感恩的心。 在輔導策略的運用上,主要包括「辦理慶生會活動」、「設計及實施團體活動」、「應節 送卡傳溫情」、「運用楷模學習及增強進行機會教育」、「時時身教以身作則」、「分享 溫馨文章閱讀感想」等。 (四) 休閒生活輔導 休閒生活輔導的重點在協助學生培養正當休閒娛樂,發展終生適用的休閒運動技能,學習 有效時間規畫及管理的技巧。 可茲運用的輔導策略,包括「融入相關課程主題的學習活動」、「以休閒活動為題規畫綜 合活動課程」、「休閒時間的規畫與實踐追蹤」、「休閒活動經驗分享」、「境教的潛在 教學」等。 (五) 品德陶冶 品德陶冶的致育在社會追求名利與金錢崇拜的波潮中逐漸流失,最顯見的是在今日校園中 師生之間與學生之間關係的疏離現象。能主動向老師打招呼的學生已不多見,而作弊、偷 竊事件更層出不窮,甚至上網援交,亦所見多有。面對這類情況,品德陶冶教育與輔導的 重要性及迫切性不容忽視。 可運用的輔導策略包括「鼓勵輔導以身作則主動與學生打招呼」、「時事及生活事件的機 會教育」、「道德兩難困境問題的討論活動」、「法律常識的故事解說」、「榮譽感與責 任感的積極人格涵養」、「正確價值觀的引導」等。 二.學習輔導 教概-陳嘉陽 P254
  • 14. 所謂學習輔導,主要內涵包括「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性向、興趣、專長」、「培養學習良 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培養讀書風氣,使樂於閱讀及善於閱讀」、「了解學生學習困擾, 給予協助與輔導」、以及「鑑別在學習上需要特殊幫助的學生,提供適當的輔導」等五大項。 茲依對象的不同,分述如下: (一) 一般學生的學習輔導 所謂一般學生係指身心正常,學習能力無缺陷,在正常教學情境下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學 生。針對一般學生的學習輔導,在作法上,主要包括「教師協助及學生本身對自我學習能 力的評估策略」、「有效學習方法的教授」、「培養獨立學習能力,因應終生學習社會的 時代趨勢」、「協助擬訂個別學習計畫,培養時間規畫及良好的讀書習慣」、「班級讀書 氣氛的營造」、「成功與失敗的歸因練習」等。 (二) 特殊學生之學習輔導 1. 資賦優異學生的學習輔導 在資賦優異學生的學習輔導上,多側重於學生特殊才能知識技能的加深加廣,以及,獨 立學習能力的養成。輔導重點在發掘及辨識學生,再針對學生的特殊才能提供學習資源 及協助。其輔導策略可以包括:1學科範圍及內容的加廣加深﹔2資源教室或特殊處置的 教學配合﹔3課外活動內容的廣泛提供:4圖書館及網路資訊檢索與應用能力的提昇。 2. 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輔導 在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輔導上,又可大致區分為因感官缺陷、智能不足或其他生理上的 障礙造成的學習不利的一類﹔以及可能基於基本特殊能力上或學習策略方法上缺陷學習 所導致的學習障礙兩類。有關因感官缺陷、智能不足或其他心理上的殘障造成的學習不 利者的學習輔導重點在學習障礙的補救或排除,需要特殊教育專業知能及器材加以輔助 完成。對於較普遍且為數較多的第二類學習障礙學生的輔導策略可以包括: (1) 教學策略: 1實施小班補救教學:2個別化教學的配合:3教導學習策略:4發掘個人興趣與特長﹔5 電腦教學的運用:6鼓勵大量閱讀或聆聽錄音帶,給予多方面感官刺激:7鼓勵大量運 動,激發感覺統合能力﹔8豐富文化剌激的提供。 (2) 輔導策略: 1減少作業量﹔2實施多元評量﹔3多方面提供正面肯定的機會,避免標籤化。 三. 生涯輔導 生涯輔導亦即九年一貫課程六大議題之一的生涯發展教育。生涯輔導跳脫過去生計及職業輔 導為個人未來職業準備的狹義內涵,而以關切個人全面性生活的開導與整個人生的發展為出 發,從自我覺察開始,進而瞭解工作世界,提升達成生涯目標所需知能外,並以培養多元、 彈性、能因應社會快速變遷的能力與態度為目標。 (一) 生涯輔導的內涵 生涯輔導的最大價值在於幫助個人形成生涯規畫的藍圖,同時從這個過程中培養自己做抉 擇的能力。其內容涵括下列八個層面: 1. 自我覺察﹔了解自我興趣及能力。 2. 教育認知:了解教育及職業機會,學習尋求資源的技巧。 教概-陳嘉陽 P255
  • 15. 3. 生涯認知:自我發展的探索、人生目標的認定及價值觀的探求。 4. 經濟覺察﹔了解國家及國民現在及未來經濟發展脈動與方向。 5. 生涯決策:學習生涯發展決策的技巧。 6. 工作態度:基本工作態度如認真、負責、勤勉、合群等個人特質的培養。 7. 工作技能:謀職、受雇及繼續工作技能的培養。 8. 工作意義與價值認知:在工作場所展現個人人性化自我的技巧、個人生活安排及休閒活 動習慣的培養。 (二) 生涯輔導常用策略 1. 在個人生涯輔導方面 在個人方面,主要透過測驗及自我認知,進行生涯的發展建議。作法上,企業界用以評 估競爭優勢的SWOT方法,近年來普遍引進生涯輔導中使用,針對個人機會與條件進行 檢視,以尋求積極努力與發展之方向。 其流程是:界定目標、環境分析、界定機會與威脅、分析組織與資源、界定優勢與劣勢、 目標重評估、策略形成、策略執行、結果評估。 在個人生涯輔導上,各項評析層面如下: (1) 優勢(Strenath):自己本身具備的特質與能力優勢,包括個人專長、技能、興趣經驗、 以及相較於其他人的優點與所擁有有形及無形的資源。 (2) 劣勢(Weakness):較弱的部分,鼓勵思考自我在學習或能力上乃欠缺或有待加強的部 分、本身條件的限制及可能的變化,如健康、個性、家庭、感情、經濟及服役等。 (3) 機會(Opportunity):針對升學或就業市場趨勢與需求的了解,找出現階段自己有興趣或 可以發展的機會及努力方向。主要考量外在來自於工作上或師長的幫助等有利機會。 (4) 威脅(Threat):與其他競爭者比較時的威脅點,包含大環境的變遷,以及可能存在的威 脅與危機。 由於生涯規劃是一個不斷進行的歷程 在生涯輔導中可運用SWOT的方法協助個體根據 , 自我內外在變遷的情形,持續進行反省與修正,讓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中,為自己規 畫出發展的適切方向與策略。 2. 在班級或團體生涯輔導方面 班級或團體生涯輔導中可用策略很多,主要皆以學生經驗中心的活動課程為主,包括「融 入各科教學活動」、「建立生涯檔案」、「生涯互動式遊戲」、「主題探索」、「團體 活動」、「成長營或工作坊」、「實地參訪」、「現場實作」、「分站活動」、「現身 說法」、「媒體教學」、「角色扮演」、「表演活動」、「生涯博覽會」、「應用社會 資源」、「辯論」、「心理測驗」、「分組討論、競賽、分享活動」、「訪問晤談」、 及「腦力激盪」等策略。 (肆) 當前輔導重點工作:九年一貫課程將學習內容統整成七大學習領域,彈性調整學科及教學節數, 實施大單元或統整主題式的教學,性別平等教育、生命教育及情緒與壓力調適等生活化及人性 化的人生課題成為輔導工作重點內容。茲分述如后。 一. 性別平等教育 (一) 內涵與目標 教概-陳嘉陽 P256
  • 16. 性別平等教育的意義在消弭性別偏見、歧視與衝突,營造和諧社會,並追求社會中所有個 體身心潛能的充分發揮及自我的完全實現。當面臨選擇時,決定的因素不再是個人的性 別,而是個人的興趣及能力。 基於性別平等教育的涵義,性別平等教育的教育目標應包括「明瞭兩性身心異同,進而互 相尊重及充分發展潛能」 「破除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學會健康的兩性溝通與互動」、 、 、 「明瞭兩性權益與相關議題」等四大項。 (二) 性別平等教育教學主題 性別平等教育教學主題的規畫,依性別平等教育教育目標,同時參考國內外文獻資料,歸 納出目前國內兩性平等教育的課程教材內而,應涵蓋「兩性身心特質發展」、「性別偏見 與歧視」、「性知識」、「生涯發展」、「兩性交往」、「性騷擾及性侵害」、以及「其 他需融入各層面探討的概念」等教學層面。 (三) 性別平等教育教學策略 1. 在教學策略方面,專題演講、分組討論、案例分享及媒體教學等是教師認為性別平等教 育中,較適於運用的主要教學策略。性別平等觀念欲落實到實際生活中,案例分享、角 色扮演、及情境教學等教學策略,都相當值得參考。建議做法如下: (1) 結合案例故事與戲劇表演﹔蒐集時事案例,一方面進行案例的討論與分享,另一方面 可將案例轉化為情境模式,提供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最佳反應的方式。 (2) 善用影片媒體教學:由於影片媒體教學生動活潑、有劇情,容易讓學生感同身受。且 蒐集相關層面的時下電影或教學錄影帶,加以歸類做為教學活動教材:並可設計主題 討論學習單,做為觀賞影片後的討論題綱,以強化學習成效。 (3) 討論教學運用得宜,可收實效:性別平等教育的教學,需要隨時檢視及批判自我的性 別成長經驗,故需要支持及凝聚力夠的問題情境。因此若能營造出熱絡的討論氣氛, 且在學生間凝聚力夠的情況下,分組討論確是可在短時間內收到實效的一種教學方式。 (4) 善用文章閱讀分享,可收「小兵立大功」之效:教師宜多蒐集相關主題文章,以張貼、 介紹、或集輯出版等方式傳達給學生,以期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協助學生形成 正確的性別平等觀念及態度。 2. 其次,在教學時間規畫方面,宜依班級學生需要及特性,分別將各教學主題排入各年級 的教學活動中,採分散學習方式進行,可能作法如次: (1) 將七大教學主題,有計畫地在包括導師時間、班會及週會時間、聯課活動時間等教學 活動中,安排系列的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方案活動。 (2) 規畫獨立教學單元模式,可在相關課程,如護理或衛教等課程中,設立獨立的教學單 元﹔或在新課程綜合活動及生涯規劃科目中安排性別平等教育的教學單元,提供學生 在三年中逐步學習完整性別平等教育教材的機會。 (3) 善用班曾時間進行,除目前各校較常見以列入各週班會討論的中心議題,提供學生一 個自我省思及討論的機會之方式以外,尚可以班級為單位,運用班會時間進行性別平 等教育教學活動。 (4) 列入各校新課程的校訂選修課程,提供學生自由選修機會,成為各校校訂課程的一項特色。 二. 生命教育 教概-陳嘉陽 P257
  • 17. (一) 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教育的內涵在幫助青少年透過生命教育課程的教學與體驗活動,探索與認識生命的意 義與價值,進而學會尊重與珍惜生命:以熱愛並發展個人生命為起點,並進一步與他人及 大自然建立美好共榮共存的關係。 因此,生命教育的內涵係以自己、他人、環境、自然與宇宙為範疇所發展出包括了解自己、 接納自己、認識與尊重生命、生涯規畫、面對死亡與悲傷輔導、人際親密與環境和諧等重 要層面。 (二) 生命教育的教育目標 生命教育教育目標在教育學生認識生命、引導學生欣賞生命、期許學生尊重生命、鼓勵學 生愛惜生命等,發展出自尊的教育、良心的教育、意志自由的教育與人我關係的教育。具 有下列幾項教育目標: 1. 了解生命的意義,陶冶對生命的敬重。 2. 發展個人生涯,建構生命願景,彩繪亮麗人生。 3. 建立適切的人生觀。 4. 尊重、珍愛自己,認真過生命中的每一天。 5. 體察失落的情緒,勇敢走出悲傷。 6. 提昇挫折容忍力,減少不適應的行為。 7. 引導學生活在當下,掌握此時此刻。 (三) 生命教育的教學主題 從上述教育目標,參考國內學者相關論述,歸納發現包含「辨識生命特色」、「激發生命 潛能」、「滿足成長需求」、「尊重生命節奏」、「照顧心理健康」、「深化核心價值」、 「把握當下」、以及「生涯規劃」等生命教育教學主題。可設計如「社會關懷」、「生死 尊嚴」、「群我互動」、「人與自然(環保人生)」、「珍愛人生」、「應變訓練」、「得 失之間(失落覺察)」、「生命探索」等單元的教學活動,提昇學生知性及理性的個人生命 內涵。 (四) 生命教育常用教學策略 生命教育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教學,持別重視個體身、心、靈三方面的發展。因此, 能觸發個人感受的心靈課程及親身體驗的經驗學習是常用且有效的策略。 1. 講授:平日蒐集感動人心的事件,進行真人案例故事的講述與分享。 2. 角色扮演活動教學:以角色扮演方式協助學生有機會從活動中體會當事人的心情及感 受,對自我及他人表達更大的尊重與敬意。例如扮演孕婦、育生等活動。 3. 親身體驗活動教學:設計親身體驗的活動,協助學生從活動中了解自我生命的無限潛能, 建立積極的人生觀。例如:設計「生生不息」教學后活動──配合環境教育或自然領域 學習活動,安排學生進行綠豆的有機栽培,從觀察及體驗生物的無窮生命力中,了解把 握當下的重要性,認真過生命中的每一天。 4. 社會機構參訪活動﹔安排學生到如老人之家、創世基金會等社會機構參訪的活動﹔並鼓 勵學生到此類社會機構從事義工服務,從助人的歷程中,體會自我的價值及生命的可貴。 5. 好書導讀:介紹如「最後十四堂課」、「曠野的聲音」、「心靈雞湯」等激發生命潛能 教概-陳嘉陽 P258
  • 18. 的優良書籍供學生閱讓,並進行讀後心得的分享與討論。從文章中引導學生重新審視個 人生命,檢視個人生涯方向。 6. 隨機教學:生命教育是生活的教育,生活中的隨機教學將在無形中影響每個人,此即所 謂潛在課程的學習。例如: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對學生待人處世的提點、面對問題的處 理與態度等,都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課題。 7. 影片欣賞討論:可選擇與生命教育相關議題的時下電影作為素材,安排學生觀賞,並於 觀賞後就相關問題進行分享與討論,提供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人生議題的機會。 三. 情緒與壓力調適教育 (一) 情緒與壓力調適教育的內涵 情緒與壓力調適教育的內涵在協助青少年透過對自我情緒的覺察,提昇個人情緒適應能力 及成熟度﹔藉由對情緒和壓力的辨識與認知理解,幫助增進壓力調適與情緒表達的能力, 以積極因應生命中的各種挑戰,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做準備。 (二) 情緒與壓力調適教育的教學目標 情緒與壓力調適的教育目標可以包括下列九項: 1. 了解情緒內涵及壓力本質。 2. 能清楚辨識情緒經驗,並檢視自我情緒表達方式適當性。 3. 能成功覺察自我情緒狀態,做好心理調適。 4. 提高對挫折、衝突的忍受程度與解決能力。 5. 能依據自我能力設立可達目標。 6. 學會情緒發洩、情緒表達與壓力調適的具體技巧。 7. 培養面對現實的彈性及適應力。 8. 了解防衛機轉,避免過度自我防衛。 9. 能辨識他人情緒,增進人際關係。 (三) 情緒與壓力調適教育的教學主題 從上述教育目標,歸納出下列之情緒與壓力調適教育教學主題,包括:「情緒經驗辨識」、 「情緒管理」、「壓力調適」、「時間規畫及管理技巧」、「放鬆練習」、「自我肯定與 歸因練習」、「防衛機轉的認識與辨識」、「人際溝通」、「問題解決能力訓練」等九大 項。具體地從自我情緒的覺察開始,逐步學習處理與調適技巧,最後以能具體演練並在生 活中實踐為教學重點。 (四) 情緒與壓力調適教育的教學策略 情緒與壓力調適教育的教學主要重在實作技能的演練,以能有效協助個體將所學落實在生 活中確實應用為主要目標,因此其教學策略以生活化活動課程設計為主。 1. 小團體輔導:進行八到十二人為組合的小團體輔導,以情緒管理或壓力調適為主題,設 計十次左右小團體活動,藉由小團體成員對個人情緒經驗的積極分享與意見討論。 2. 情境教學﹔將可能發生的問題設計成情境故事,請同學針對情境或問題進行反應,其他 人可給予不同角度的看法或意見,共同思考最佳反應的方式。 3. 分組討論:針對情緒與壓力調適相關議題進行分組的討論活動,適用於班級或大團體中, 可以較經濟的時間完成全班的討論。 教概-陳嘉陽 P259
  • 19. 4. 戲劇表演:蒐集時事案例加以改寫,請各組同學發揮創意上台表演,藉由戲劇演出的歷 程,感受當事人的情緒以及學習不同的表達及因應模式。 5. 角色扮演:由同學自由提供案例或由教師設計案例對話,提供學生相互扮演對方角色的 機會,引導學生站在對方的立場,了解對方的感受及行為反應原因。 四. 輔導網絡與社會資源 諮商輔導工作是一項兼具難度、廣度和深度的助人專業。因此,諮商輔導人員面對此一具有 高度挑戰性的專業工作,非結合家庭、學校和社會等資源力量,非運用電話、函件、面談和 網路等方式管道,難以強化諮商輔導的成效。唯有結合「全方位」的輔導網路與「多元化」 的社會資源,方能確保當事人的權益福祉,並且提高諮商輔導工作的品質。 「輔導網路」在結合整體的社會輔導資源,共同負擔輔導工作責任。 其在學校輔導工作的金三角架構如下圖所示。三角形的三個邊包括資訊服務、諮商服務、以 及轉介服務等重要網路功能。 學校輔導工作的金三角 「教訓輔」三合一的概念,其實已蘊含有整合資源、交流發展的精神。為了因應台灣地區快 速變遷和成長轉型的社會結構,諮商輔導工作必須整合所有社會資源及人力資源,方能落實 現代醫學系統中「三級預防」的理念。因此,現階段諮商輔導工作的發展重點乃在於建立完 整的輔導組,加強輔導人員的專業訓練,充實輔導工作的人力資源,整合各方面的社會資源, 形成統整的輔導網絡。 五. 中輟生輔導 在教育部的青少年輔導計畫中,屬於國民中學配合辦理的事項裡,中輟生的追蹤處置輔導即 是其重點工作之一。就教育部「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的政策中,其執行事項第三點就是以 中輟生為主的「加強輔導國民中小學生中途輟學學生」事宜。 (一) 定義 依91年修正發布的﹝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通報及復學輔導辦法﹞第2條規定:國民小 學及國民中學發現學生有未經請假、不明原因未到校上課達三日以上者,或轉學生未向轉 入學校報到者,列為中輟生。前項未請假學生包括學期開學未到校註冊之學生。 (二) 通報流程 1. 各國中小列有中輟生,應立即填具通報單通報直轄市、縣(市)政府,並報請鄉(鎮、市、 區)強迫入學委員會執行強迫入學事宜。 2. 直轄市、縣(市)政府接獲學校通報之中輟生資料後,應於三日內彙報教育部。 教概-陳嘉陽 P260
  • 20. 3. 教育部應即將中途輟學而行蹤不明學生檔案資料函送內政部警政署。 4. 內政部警政署接獲教育部函送之中途輟學而行蹤不明學生資料後,立即透過其資訊設施 系統傳送各地警政單位,配合查尋。 5. 各地警政單位協尋查獲中途輟學而行蹤不明學生應即通知原就讀學校之主管教育及社政 行政機關,會同學校及鄉(鎮、市、區)強迫入學委員會輔導學生復學。 (三) 中輟生離校原因探討 1. 課程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2. 學校管理方式難以有效經營班級。 3. 升學主義與考試領導教學。 4. 未能有效實施中輟生追蹤處置輔導。 (四) 輔導策略 1. 預防性措施:加強實施「認輔制度」。 2. 輔導性措施:加強通報、協尋工作及「中途之家」巡迴教學。 3. 延續性措施:鼓勵參加技藝教育。 (五) 中途學校與中輟生輔導 1. 中途學校的由來 (1) 「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的規定 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教育部與內政部應於本條例施行後一年內, 聯合協調省、(市)主管機關共同設置專門安置從事性交易之兒童或少年之中途學校」。 (2) 實現「零拒絕」國民教育的理想 國民教育法及強迫入學條例規範國民教育為全民、強迫、義務、均等的教育,也就是 「零拒絕」的教育。為實現「零拒絕」的國民教育的理想,政府全力加強國民教育階 段的特殊教育及找回中途輟學生。這些學生需要有別於一般學校教育的設施,需要特 殊學校或中途學校。 (3) 中輟復學學生選替性(另類)教育之需求 中途輟學學生經教育單位輔導復學之後,部分離開學校較久或社會化太深的學生,不 適應原有學校課程與輔導管教措施,需要「中途學校」提供選替性(另類)教育。 2. 中途學校的性質與重要內涵 (1) 「中途學校」旨在幫助不能適應正規學校教育的青少年,應以多元型態籌設。 自從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正式使用「中途學校」名訶之後,大家對中途學校的 看法至為分歧。教育人員持較為廣義的看法,認為中途學校應以多元型態同時存在。 它可能由學校與社政單位合作,派教師在收容單位開班,延續收容保護青少年的教育﹔ 也可能安排老師到中途之家對四、五位需要保護的青少年上課﹔也可能衹安排老師到 家上課:也可能學校以資源班或分班、分校方式提供特別需要學生的教育,必要時提 供這些學生的食宿,以及保護措施。 (2) 中途學校實施對象以家庭變故、適應困難、行為偏差、中輟復學或者需要特別保護(含 不幸少女)的對象為主 中途學校收容的對象十分廣泛,不幸少年(雛妓)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在當前社會變遷急 教概-陳嘉陽 P261
  • 21. 遽,青少年普遍適應困難而產生偏差行為的情況下,一部分的學生接受正規學校教育 有困難或人地不宜,暫時(短時期)不適合接受正規學校教育時,均有接受中途學校教育 的需求,政府也有責任為這些青少年廣為開闢中途教育的管道。 (3) 中途學校師資尤需具備愛心與輔導知能 中途學校成功與否的關鍵,除了應作型態上的設置外,師資素質、課程設計及輔導措 施最為重要。凡是擔任中途學校的教師,尤需愛心,真正喜歡協助這些需要特別幫助 的青少年,否則難以久任其職。也需要具備相當程度的輔導知能,能夠同理這些青少 年的遭遇,提供「有能力的愛」,協助其成長,逐步跳脫不幸的陰霾。 (4) 中途學校課程設計須能扮演「銜接」功能 中途學校提供給學生的教育內涵,其課程必須順應學生的需要個別設計,以學生既有 基礎為起點,以正規學校原有的課程標準為指標,由任課教師調配合適的內容與進程, 務實教學,扮演「銜接教育」的角色功能。中途教育本身不是目的,它衹是手段,它 真正的目的在協助這些青少年能夠順利地回到正規學校繼續其教育。 (5) 中途學校學生需要學校諮商師與學校社工師的協助 中途學校的學生來源特殊,多數經歷迫害,侵犯、不幸,行為嚴重偏差,心理適應困難, 在接受教育之同時,必頃配合定期心理輔導或協助其解決家庭、社會環境所造成的困擾。 (6) 輟學少年犯罪率為在學少年犯罪率的三至五倍,單親家庭及原住民輟學學生佔總輟學 學生此例偏高 蔡德輝(1993)調查少年監獄及少年輔育院犯案少年在學與非在學背景,結果顯示,非在 學(輟學)少年犯罪率約為在學少年犯罪率的三至五倍。非在學或輟學者觸犯法律的情形 實已達到令人擔憂的地步。 肆. 諮商理論與技術、 (壹) 諮商的意義:諮商係指受過專業訓練的諮商員,在面對生活適應有困難的當事人時,建立溫暖、 了解、接納、尊重的專業諮商關係﹔透過語言及非語言的同理心,協助個人學習如何在日常生 活中解決問題,做決定,並能在思想、情感與行動上作積極改進,以便能適應、發展與自我成 長的助人歷程。 (貳) 諮商的目標:拜尼(Byrne,1963)將諮商目標依據過程分為三項: 一. 立即(短期)目標 立即目標是暫時性的,亦即在諮商過程中的每一瞬間,輔導員能了解接納當事人,滿足其需 求,例如鼓勵當事人說出積壓在心中的感覺,找尋動機等。 二. 中介(中程)目標 中介目標是與尋求諮商輔導的理由有所關聯,而且通常需要經過好幾次的諮商會談才能達 成。促進行為改變、加強做決定的能力、增進人際關條等目標都是屬於中介目標。這些當事 人期待達成的目標,可以從有效的諮商輔導中達到,:也就是當事人所以來尋求協助的原因。 例如「協助個人維持充分的發展」、「協助個人成為一個有建設性、適應良好、快樂、心理 健康的人」,都是諮商輔導的中介目標。 三. 終極目標 含有一種哲學意味的理想情況,是依輔導員對人的哲學觀而建立。例如,能使個人了解自己 教概-陳嘉陽 P262
  • 22. 全部的潛能,或使個人完全的「自我實現」﹔這些部是個人可能達到或想像得到的自我形象, 但是卻很少能真正達到的目標。 (參) 諮商理論 以助人成長為任務的輔導輿諮商工作,必須力求理論與實務的兼融。目前較受重視的輔導諮商 理論,依據Corey(2001)的觀點,依治療理論歸納為三大類: 一. 心理動力取向 (一) 精神分析學派 1. 理論概述 「精神分析」可說是目前大多數諮商理論的本源,由佛洛依德創立於1890一1939年間。 精神分析源自Freud的反理性主義,著重人的潛意識動機歷程、衝突、象徵意義等等基本 概念。Freud經長期努力所建立的人格理論,簡單的說是建基於下列三個基本假設上: (1) 經濟性假設:認為每個人都擁有特定的心理能量供其運用,所有行為都可以能量的互 換和轉移來了解。個體行為的目的乃在維持能量的恆定、平衡,以解除緊張。 (2) 發生性假設:即個人的心理發展有其次序性存在,前一階殷發展是後面階段發展的基 礎,前面階段的衝突未能解決,會影響到後面階段的發展。例如人的「心─性」發展 順序依次為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兩性期。 (3) 結構性假設:Freud以「心理本體」概念來闡釋人格結構,例如潛意識、前意識、意識、 本我、自我、超我等。對於人類心理結構的理論性解釋很有助益。 Freud認為人類具有「生的本能」使驗體與種族得以綿延,並得以成長和創造。而「死 亡本能」則為「攻擊驅動力」的根源。雖然慾力含有性愛的能量,但應可解釋成一切 心理動機的根源。依他的看法,性與攻擊的驅動力是解釋人類行為的兩大強力因子。 2. 治療技術 (1) 自由聯想 Freud認為一般人的潛意識內容常常想找機會跑到意識層面來,因此,自由聯想是讓當 事人在毫無拘束的情境下,盡情道出心中所想到的一切。目的是開啟案主潛意識之門, 放鬆對本我的限制而讓自我及超我暫時退居幕後,使原本被壓抑在潛意識中的衝動、 慾望、幻想、衝突,以及各種不為社會認可且未曾獲致滿足的動機等,得以釋放出。 潛意識中積存的痛苦得到釋放後,必然減輕當事人內心深處的緊張和壓力。 (2) 夢的解析 Freud認為「夢是通住潛意識的大道」,透過夢可以將潛意識中的童年經驗,對性的幻 想以及平日壓抑的一些想法及感受呈現出來。在自由聯想時,當事人可能提到作夢的 經驗,此時所陳述的夢,是他在意識狀態下所做的回憶﹔但他真正作夢之時,卻是在 潛意識的狀態之中。因此根據當事人在意識狀態下「說的夢」去分析他在潛意識狀態 下所「做的夢」。換言之,根據當事人所陳述的夢中景況,去分析他代表的涵意,即 為夢的解析。 (3) 移情分析 所謂移情,是指治療過程中,分析當事人是否與別人互動(父母或情人等)的情感關係, 以扭曲現實的形式,轉移到輔導者的身上,使本來單純的醫師與病人關係,轉變為「親 教概-陳嘉陽 P263
  • 23. 子」間或「情人」間的特殊感情關係。通常移情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當事人以 其隱藏在內心中的愛意轉移到輔導者身上,是為「正移情」:另一種情形是,當事人 以其隱藏在內心中的恨意轉移到輔導者身上,是為「負移情」。 「移情分析」的技巧,則是藉由當事人移情所表現的行為,來瞭解他過去的人際關係 及感情生活經驗。經移情分析之後,輔導者可幫助當事人從不真實的感情世界中解脫 出來,而回到真實的情境。 (4) 抗拒分析 在自由聯想的過程當中,當事人可能不願意陳述內心中的感情或慾望,致使分析治療 無法順利進行。此種當事人不合作的態度,稱為「抗拒」。此時的自我防衛機轉會把 潛意識中不合理的慾念浮現到意識層面,並感到羞愧與焦慮:或不自覺的藉著一些行 為舉止表達自已的抗拒,如遲到、失約、不願與治療者合作等。治療者對於當事人的 這些現象要能立即處理,協助當事人探討其內心真正的想法。這種如何化解當事人的 抗拒,讓他把心中任何隱密都說出來的方法,稱為「抗拒分析」。 (5) 闡釋 輔導者根據當事人在自由聯想、對夢的陳述、移情以及抗拒等所得一切資料,耐心與 誠意地向當事人說明:讓當事人瞭解他行為表現的深層意義,從而領悟到輔導者所闡 釋者,就是他心理困擾的原因。這種闡釋的過程就是冶療,有時單憑闡釋就可協助成 長,而不需藥物治療。 (二) 阿德勒學派 1. 理論概述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又稱個體心理諮商法)創立者是阿德勒。阿德勒學派又稱為「個體心 理學」,原是Freud的合作者。與Freud一樣,均是猶太人,但在1911年與Freud分開,因 為他反對Freud過分重視性的病原學。他認為人的出生、養育、乃至生活,都是在一個特 定的家庭、社會、與文化的背景下,因此應以不可分割的整體來瞭解人格,被尊稱為「現 代自我心理學之父」。 Adler強調個體是由社會責任和成就需求所激發,而非天生的本能。基本上將人視為是一 個有創造性、能負責的個體,在其主觀的現象世界中,能朝著既定的生活目標前進。然 而,由於自卑感作祟,人的生活方式經常充滿著自我挫敗的步調。這些人不是「病了」, 而是「氣餒了」。治療的任務是「鼓勵」個人去發現自己的優點,引發個人的社會興趣, 發展出另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其理論要義分析如下: (1) 人具有主動性:認為人的行為是受意識而非潛意識所掌控。人可以充分運用、發揮己 經具有的能力,去創造自已與服務人群。 (2) 內在思維邏輯:人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來決定自己的生命方向,這種內在的心理歷 程絕對是主觀的,而且自成一個系統,阿德勒稱之為內在思維邏輯。 (3) 目的取向:人可集中意志與心力,提昇「現在」﹔人類會以「過去」經驗為基礎,強 調「未來」目標計畫的重要性。 (4) 自卑與超越:當人經驗到自卑感時,會發揮自己潛在能力使自己的能力由低變高,由 負轉正,而達超越的境界。 教概-陳嘉陽 P264
  • 24. (5) 生活方式:人類都會依其獨特的生活目標,採取一連串有意義的措施,終而完成目標, 即為生活方式。 (6) 社會興趣:大凡喜歡與人交往,而且願意貢獻社會的人,通常身心都會比較健康,而 且對日常生活的壓力與難題比較能應村。 (7) 出生順序與手足關條:家中的孩子,雖然生長環境相同,但心理狀態會因出生排行的 差異而有所不同。 2. 治療技術 (1) 第一階段:建立關係──信任與合作的互動 A. 以「優點鼓勵」代替「缺點處理」,鼓勵當事人察覺自已的優缺點。 B. 進入當事人內心世界。 C. 以具體簡單的問答代自由聯想,例如:「什麼事讓你到我這兒來找我?」、「對於我 們一起來思考這個問題,你會有那些期待?」 D. 整體了解當事人。 (2) 第二階段:分析評鑑──探索生活的結構與動力 此階段主要在協助當事人了解生活方式背後的結構與動力。包括:其一,了解當事人 生活方式的狀態:其二,確認這些生活方式如何影響當事人的日常生活。 (3) 第三階段:剖析自我──鼓勵對方瞭解自己 諮商員會鼓勵當事人運用洞察力,察覺出錯誤的目標與自我挫敗行為,並將對自我的 瞭解轉為建設性的行為改變。 (4) 第四階段:引導協助──自我決策的歷程 治療歷程的最後一個階段是透過引導與再教育,使洞察能化為行動。此階段的焦點是 協助當事人看見新而光明的選擇,鼓勵他們鼓起勇氣去冒險,在生活中嘗試新的改變。 二. 體驗和關係取向 (一) 存在主義治療法 1. 理論概述 存在主義者認為,人被迫拋於世上,因而出生即是孤獨、焦慮、痛苦的。但人類具有自 我覺察的能力,使我們能自由地存在,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影響到我們自已的 命運。但是當我們體認到人的生命有限,無形中又升起一份焦慮,面對無可避免的死亡, 我們體認到不可能有無限的光陰供自己完成生命的任務,因此必須把握住眼前的每一 刻,創造有意義和有目的的人生。身為人,我們是獨特的,因為我們懂得追尋生命的目 標與價值。存在主義學者羅洛梅認為輔導者應喚起當事人潛在生命力的歷程。 2. 治療技術 存在主義治療不像其他學派擁有完善的治療技術,他是根據人類存在的基本哲學觀,反對 把真實複雜現象(如愛情,創造力等)簡化成基本的驅力(如性、攻擊、焦慮等),鼓勵當事人 嚴肅地去面對自己對於世界的主觀經驗,也要求對自己「現在」所選擇的世界負責。有效 的治療並非完全著重於察覺本身,治療者會繼續鼓勵當事人以在治療過程中所領悟的事項 為基礎,進一步地採取行動。當事人必須要求自己跨出原有的世界,並決定有所改變。 存在主義取向的治療者通常稱當事人為所謂的「受限制的存在個體」。這些當事人只能 教概-陳嘉陽 P265
  • 25. 對自已產生極少數的察覺,對自己問題的本質常混淆不清。他們對處理生活狀態的方法 所知有限:常常覺得自己掉入生活的陷阱或感到無助。治療者的主要工作在於直接面質 當事人這種自我受限的生活方式,並協助他察覺自己對於這種情境的產生,自己所扮演 的角色及責任。當事人藉由增加對過去和現在生活方式因素的察覺,開始去接受改變自 己未來的責任。 (二) 個人中心治療法 或稱當事人中心理論、「自我理論」 「非指導學派」 「羅吉斯式諮商學派」 、 或 。由於Rogers 及其同事的努力,當事人中心學派較其他學派(行為學派除外)做了更多的實徵研究工作, 對於自我理論的基本原則,也做了許多發展性、敘述性與驗証性的探討。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吉斯認為人在本質上是可信賴的,具有不需要治療者協助,就能瞭解 及解決自己困難的潛能:具有積極及建設性態度的發展傾向。據此提出其治療觀點: 1. 理論概述 (1) 人性觀:Rogers認為人性基本上是性善的。入性是積極向善的、具建設性、現實感且值得 信賴﹔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即具有覺察的能力,能夠自我引導,並朝向自我實現的境界。 (2) 自我實現:由Rogers的自我實現觀點,可看出他是以整體來看一個人與所處環境的互 動,及互動所產生的經驗與自我指引的力量。他強調人的主動性及主觀世界的重要性, 因此每個人所知覺到的「自我」(self)均是獨一無二的。 (3) 自我:與自我實現有關的概念是自我,要培養健康成熟的自我,需要讓一個人處於正 向積極關注的環境中,即是有愛、溫暖、尊重與接納的環境中。若一個人一直處在「被 有條件接納」的環境中,他所經驗到的及周遭對其要求有可能不一致,亦即若一個人 以為不順從他人的意思即不會被接納、被尊重,則這個人面臨到的兩難是要忠於自己 的真實體驗或是順從他人。通常這種理想我與現實我的差距越大,則表示此人越不一 致、越有適應不良的傾向。 (4) 諮商師的角色:個人中心治療法的本質是不把當事人當作病患看待,而將他視為求助 者﹔治療人員也不以治療專家自居,而是將自己的身分視為協助當事人自我成長的諮 商員。因此重視當事人的責任與能力,以同理心來面對當事人內在參考架構,關心其 知覺,並由下列三方面來激發自我察覺,以實現自我功能。 A. 當事人本身 (A) 要瞭解自己在自我觀念上可能有矛盾現象。 (B) 有意願向諮商員坦誠自己的感受。 B. 當事人與諮商員之間的關係 (A) 當事人相信諮商員,並有充分的安全感。 (B) 諮商員具有專業素養並能適當表露在助人的歷程中。 C. 諮商員本身 (A) 真誠一致:諮商員必須表裡合一,不可隱瞞自己的情感,使當事人感覺到他是誠懇 而富有人情味的。 (B) 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指諮商員對當事人的關注態度,是沒有任何條件的,不求回報 的,完全出於自身真誠的意願。 教概-陳嘉陽 P266
  • 26. (C) 同理心:諮商員以設身處地的立場去體會當事人的心境(包括他的感覺、需求、慾望、 恐懼等)的心理歷程,稱為同理心。包括主觀的「感人觀點」與客觀的「知人之所感」。 2. 治療技術 個人中心治療法是以諮商者本身體驗的方式和態度為基礎,而不是以技術支使當事人去 「做某些事」:其目的在營造良好的氣氛,幫助當事人開放自我經驗,並進行有意義的 評價,終而信任自己並願意繼續成長。就Rogers的自我實現觀點來看他的當事人中心治 療法,治療法的終極目的是幫助當事人達到自我實現的人生境界。惟在達到自我實現境 界之前,必先經由心理治療,完成去偽存真以及自我重建等必要步驟。這些步驟是: (1) 傾聽真實感受 聆聽過當事人自陳述之後,可鼓勵當事人,以真實我為基礎,去重新體認先前經驗並 試著耐心的尋求答案的動力。 (2) 營造溫暖情境 諮商員了解當事人的感受後,應以平等的對待觀來營造氣氛,如此始能穩定的進行助 人歷程。 (3) 建構信任關係 諮商員有時必須鼓勵當事人自己去嘗試思考,絕不可替代解決,始能找回他失去的信心。 (4) 開創自我能力 此階段諮商員宜導引當事人進行內省,從親身體驗中學到分析判斷(自己覺得是好的或 是對的),進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自己認為怎樣做才是好的或是對的),並建立自己的 價值標準,藉此開創自我的天地。 (5) 激發自我實現 當個案能自我抉擇後始可協助當事人澄清自己的觀念,修正未來發展方向,重新擬訂 生活目標,在繼續不斷的人生旅途上,從生活實踐中培養自我成長的能力,以完成自 我實現。 (三) 完形治療法 完形治療法源於存在主義與完形心理學,創始人為培爾茲,他從察覺與統合的觀點著手強 調的是當事人此時此刻的覺醒。治療的目標在於:能勇於接受生活中應負的責任,並在此 刻中直接體驗,而非僅是表面地談論,同時幫助當事人面對逃避、僵局及未竟事務。完形 治療的核心是在激勵當事人藉由察覺力來完成能自我支持,因為一旦有了察覺力,當事人 就能夠整合他們內在的對立與分裂,然後朝著使各部份整合的方向努力。 1. 理論概述 完形治療與存在意義有密切的關聯,但仍有其獨特的精神。存在主義注重人如何「經驗」 自已當前的存在;而完形心理學討論人如何「知覺」本身目前的存在,並認為「行為乃 是有組織的、統整的整體,而非特殊分離的部份。」依Perls的觀點,完形治療法的理論 涵蓋: (1) 強調人類整體性的行為,應先提高當事人的自覺,來適應生活。 (2) 強調當事人需自行決定諮商的內容、目標,尤需主動參與諮商過程。 (3) 認為人的目的:價值與存在是人類衝突的根源,因此人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 教概-陳嘉陽 P267
  • 27. 且解決自已的問題。 (4) 重視非語言及身體語言,在人類行為表現上的意義。 (5) 將過去的事件與情感用「現在」的情境解決或完成。 2. 治療技術 完形治療基於人是一個整體的生命組織,由「現在」去知覺到思想、情緒與感受,使其 生活有效,這一種由治療時強調自覺並要求當事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觀念可由Perls的 名言:「力量存在於現在」來描述。完形治療法的治療階段敘述如下: (1) 建立關係:諮商員和當事人的關係是決定治療成敗的重要關鍵,因此在這一階段應注 意下列幾個事項: A. 提供舒適的環境、輕鬆的氣氛。 B. 對話時採用通俗的語句,避免拐彎抹角及過分含蓄。 C. 諮商員直接和當事人接觸,不必以心理測驗為媒介。 D. 使當事人先做身體檢查,以確信是否有心因性的生理反應。 (2) 當事人呈現問題:當事人前來求助通常會圍繞困擾的問題打轉。此類問題的特徵是: 一為具有兩極性:另一為產生犧牲者的地位。 (3) 諮商員確認問題:當問題呈現時,諮商員要能分辨出問題癥結所在。因此,諮商員在 做判斷時,該依據以下兩個原則: A. 從一般性集中到特殊性。 B. 由過去或未來集中到當前狀態。 (4) 諮商員處理問題:諮商員使用各種諮商方法,將當事人對立的元素呈現其前,使由自 覺、欣賞、接受漸而將其融合統整於人格中。 三. 行動治療取向 (一) 溝通分析治療法 溝通分析(簡稱TA)是一種認知行為取向的心理治療與諮商方法。由柏尼在1950年所創立, 其最大的特徵是,從個人內在的人格結構(自我狀態)去探討團體中的人際關係與溝通型 態,所以兼具團體輔導與個別輔導兩種功能。 1. 理論概述 (1) Berne最受矚目的是他在1964年代發表的「人間遊戲」中,採取「反決定論」的人性觀, 所提出的理念基礎: A. 人生下來都是好的:「我好,你也好」是人最基本的生活態度,此屬於意識的、語言 的決定。如果轉換至其他另外三個生活態度「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 、 、 不好、你不好」,即是因為受到外界人際間各種因素的影響。 B. 人有能力瞭解以前的決定,且能重新選擇期望的生活方式:人類目前所做的決定和生 活方式,不再適合現實的需要時﹔可以從舊有的習慣模式中提昇,重新決定新的目標 和作為方式。 C. 人在面臨情緒困擾時,其理性仍是存在的,仍然有能力瞭解困難所在,進而解脫困難。 (2) 由上述Berne的觀點,可知溝通分析法主要是透過自我的了解,來促進個人的成長與發 展,其基本概念包括: 教概-陳嘉陽 P268
  • 28. A. 結構分析 「我是誰?」「我為何會這麼做?」「我怎會這樣?」結構分析就是一種以自我狀態 、 、 為基礎,以上述問話方式來分析個人思維、感覺和行為的方式。自我狀態可說是人格 的結構。而每個人都有三種自我人格狀態:父母自我狀態(P)、成人自我狀態(A)、兒 童自我狀態(C) B. 溝通分析 人際間的溝通是以彼此的自我狀態,進行刺激與反應的關係,當一個人開始溝通時, 他可以選擇他的任何一種自我狀態來刺激或反應,通常以三種型式出現:互補、交錯、 曖昧。 (A) 互補式:指某人的刺激行為(S)和對方的反應行為(R)互相平行。此種溝通是開放的, 每個反應也是在預期中的,因此雙方能不斷地相互溝通。 (B) 交錯式:指對某人的刺激行為表現出非預期中的反應。溝通的路線成交錯:這種情 況下個體經驗到痛苦的人際關係,因此可能採取退縮的方式或逃避對方,甚至轉換 溝通方式。因此,交錯式溝通可說是人際關係發生故障的訊號。 (C) 曖昧式:個體表面說一件事,骨子裡意味著另一種意思,此種溝通牽涉兩個以上的 自我狀態,一種是表面的,一種是隱藏的溝通,兩者則通常以行為語言來表達。 C. 生活態度 生活態度是因個體自我發展的過程不同,而使個人在心理上對自己和別人形成不同的 認定,產生四種生活態度: (A) 我不好,你好(I'm not OK,You're OK) 人一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都要受父母照顧﹔一切的身、心滿足也都來自於父母。 因此,幼兒就會認為凡是照顧他、撫慰他的人都是「好人」。漸漸的,就形成幼兒 「我不好,你好」的生活態度。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如都拘持這種態度,那麼就會 覺得沒有價值、妄自菲薄、依賴、沮喪、易退縮,他的「兒童」自我狀態就會常去 尋找好的「父母」自我狀態來溝通。 (B) 我不好,你不好(I'm not OK,You're not OK) 幼兒漸漸成長後,從父母親處所獲得的照顧與撫慰也都會慢慢的減少,而父母加之 於孩子的責備與懲罰則日益增加。因此,挫折、困擾、不滿將會油然而生,而兒童 的命運又無法操之在己,「我不好,你不好」的心態也就自然產生。這個時候,兒 童不只拒絕他人,也會封閉自己﹔人如擁有此種生活態度,其人際溝通的結果不言 可知,自閉症就是此種心態的極端例子。 (C) 我好,你不好(I'm OK,You're not OK) 兒童到了二、三歲時,為了保護自己,他會一反「自己不好」的想法,認為自己是 「好」的,惟仍舊認為他人是「不好」的,個人「我好,你不好」的生活態度也就 逐漸發展並衍生出來。一個人如果持此種生活態度,則在人際溝通時,不只很難「退 一步」「忍一時」「反求諸己」 、 、 ,甚或常會去責備他人、抱怨他人、居功諉過、攻 擊他人、批判他人、孤妄自大忘了「我是誰」。 (D) 我好,你好(I'm OK,You're OK) 教概-陳嘉陽 P269
  • 29. 人逐漸成長後,他的「成人」自我狀態會慢慢呈現出來,以符合現實與理性的歷程 來因應人間世事,致發展出「我好,你好」的生活態度,這是一種比較達觀的心態, 也是最有意義及最有價值的生活方式。在此種狀況下,人際間的溝通會有體諒心、 寬容心,彼此都能肯定自己並接納他人,其溝通歷程將充滿著理性與祥和。這不只 是健康的生活態度,同時也是溝通分析諮商法的最主要目標。 (3) 腳本分析 「腳本分析」便是在分析一個人強迫性的演出生活中的戲劇。一方面分析個人的心理 腳本,他的主題是什麼?他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使一個人知道他在戲劇中角色的來源 以及如何去幫助他。另一方面,腳本分析也是在分析人與人之間相互扮演的角色。最 簡單的就是卡普曼三角關係,這種關係往往是以悲劇收場,而每個人都具有扮演三種 角色的能力。如下圖所示: 卡普曼三角關係 2. 治療技術 溝通分析的基本目標是在幫助當事人對其生命計畫作一新的決定,使個人能覺察到早期 而不當的決定,並能放棄不適目前生活或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茲將輔導步驟說明如下: (1) 行為觀察:由他人語言、姿勢與態度上進行觀察。 他人自我狀態 他人的行為表現 父母 用手指指著或手臂張開、身體前傾、肩膀聳起、手插腰。 成人 替別人著想、開放的、姿勢有警覺性、對別人的談話很感興趣。 兒童 無抑制的、噘嘴、天真、好奇、喜歡開玩笑、直覺的動作,為自己辯白。 (2) 諮商契約的訂定:當事人須與諮商者共同訂出對整個過程所要達成的具體目標。通常 一次只立下一個合約,使案主能夠專心去完成,到達目標以後,再立下一個合約。 (3) 結構分析:使當事人了解自己的自我狀態結構,能以「成人」的自我狀態來掌管他自 己的生活。 (4) 溝通分析:使當事人明瞭自己平常所使用的溝通方式,更積極地增進溝通的能力、更 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5) 心理遊戲分析:使當事人透過心理遊戲能停止一些自怨自艾、自欺的感受。諮商者應 幫當事人找出真正的自我狀態,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及過程,並予以積極的輔導。 (6) 時間結構分析:透過分析討論,檢視自己安排時間的方式,使當事人能更有效地運用 時間,增進親密的人際關係。 (7) 腳本分析:主要在分析當事人生活腳本的主題,扮演的角色,並鼓勵當事人自發地改 變此生命的腳本,以尋求更美好的生活。 (8) 角色定立:使當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扮演的角色,為自己的人生定位。 (二) 現實治療法 教概-陳嘉陽 P270
  • 30. 現實治療法起源於對傳統心理治療的存疑,葛拉塞認為傳統心理治療患者在治療期間不需 要為自己的病情負責,故容易助長患者逃避責任的消極心態,於是規畫出一種強調個人責 任、重視現在、關注與承諾等原則的輔導方法。 1. 理論概述 所謂現實治療法是一種協助個人獲得成功認同,並維持和增進成功認同的方法。非常強 調現實、責任與個體生存的關係,同時針對個體目前的行為,引導當事人能更正確的了 解自己,成功的找到認同目標,進而面對現實,並在不傷害他人的原則下滿足自我的需 求。其主要精神包括: (1) 人類的行為是目標導向的,是為滿足基本需求而引發行動。包括心理與生理兩大類, 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愛與被愛的需求,以及成就感或自我價值的需要。 (2) 認為個體先天就具有尋求刺激、邁向成長的潛力,進而規畫合理與負責的行為模式。 (3) 人可自我決定行為,亦即掌握自我決定權。 (4) 個人的行為及人格受其主觀經驗所影響,人性具有主觀性。 (5) 治療的成功與否,需視預定計畫與自我滿意的程度是否達成而定。 總之,現實治療法是強調現實(重視現在,把握此時此刻)、責任、對與錯及個體生存的 關係,目的在幫助個體面對現實,滿足需求。 2. 治療技術 (1) Glasser認為必須在共融的關係中,以負責(responsibility)正確的態度分辨對錯(right)及合 於現實(reality)的行為為之。此「3R」及共融關係是現實治療法的精義所在,也是個體 滿足需求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現實治療方法強調: A. 現在:強調現在的行為,因為在人所有的行為中,最容易改變的是行為。行動變了, 態度自然會變。 B. 責任:強調能為自己行為負責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C. 意識:不允許當事人以潛意識動機來做為為自已行為誤失或不負責任的藉口。 (2) 現實治療法是一種行動取向的諮商方法。強調當事人的責任,當事人不可有藉口,當 事人要對當前的行為進行評價並為新的行為計畫做承諾,其輔導歷程如下: A. 慾望 你想要得到什麼?諮商員會經由有技巧的詢問,鼓勵當事人確認、界定及重新檢討自 己希望如何滿足其需求。例如,「假如你已擁有你想要的,那些會是什麼?」當事人 探索其內心世界後,諮商員就會要求就他自己目前的行為檢討,現在所做的一切是否 能使他得到自已想要的。 B. 方向與目前的行為 現實治療法強調當事人目前的行為。諮商的初期,諮商員要跟當事人討論其生活的方向: 也必須鼓勵當事人改變正在做與正想做的事 現實治療法的焦點在於協助當事人察其目前 。 的總和行為,因此此一歷程能協助當事人得到他們所要的,及發展出正面的自我形象。 C. 評估 現實治療法的重點,是要求當事人評量:「你目前的行為,對於你現在想要的會有合 理的機會達成嗎?這些行為能引導你往你想去的方向走嗎?」諮商員透過有技巧的發 教概-陳嘉陽 P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