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29
全人教育(whole-person education)—指教學時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能力、經驗、性格、意願等主觀條
件,並加以配合之來進行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習動機,而能快樂學習。簡言之,即考
慮到施教對象是「學生這個人」,施教歷程包含知、情、意、行四層面。
親職教育—家長為因應時代需要,以求能扮演成功的父母角色,所接受的自我教育,其理念是在於使
家長有效幫助孩子的發展,並能使家長瞭解學校教育的要求與子女在校求學情形,進而能與學校教育
配合來管教子女。
開放教育(open education)—人本主義提倡的教育改革最具特色的一種教育方案。最早的開放教育實
施於 1921 年 Neil 在英國創立的夏山學校。70 年代美國開放教育的特徵如下:1.學生主導學習 2.診斷式
成績評量 3.個別化教學活動 4.教室裡區分多個「興趣區」5.不按年齡能力分組 6.以兒童的興趣為中心 7.
教師合作的協同教學。
回流教育—人們有權在人生的任何階段,回到學校以全部或部分時間的方式,完成其所需要的學校教
育。學校教育的機會應向全民開放,且允許分段進行,累積完成。此乃建立學習社會、提供終身學習的重
要策略和途徑,此觀念在 70 年代被譽為 20 世紀教育第一個新觀念。
合流教育(confluent education)—兒童中心取向的課程教育方式,實施「關注課程」,以學生的基本
關注決定欲學習的概念,選擇符合學生興趣及與之有關的活動和經驗,教師被視為學習催化者
(facilitator),不從事支配的活動,而將兒童置於所有活動的中心,協助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簡而言
1
之,合流教育是一種強調兒童的感受與價 觀,試圖整合其生理的、情緒的、與智能發展的課程。值
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融合教育強調普通學校在不犧牲普通兒童權益的原則下,應主動做
些改變以適應有「特殊教育需求兒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融合教育乃將有特
殊需求的兒童完全融入普通班,特殊學生和普通學生不分彼此,同屬一個班級,藉由教學技巧的改進
和輔助工具的協助,讓所有身心障礙兒童都得以在普通班中接受教育,強調去除標記、特殊教育及特殊
班,並非要取消特殊兒童所需的支持與服務,而是要將這些資源提供給在一般教育環境的所有學生。
生命教育—其理念為「尊重愛惜生命」,消極目的在於避免個體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會的行為,積
極的目的在於培養積極樂觀的生命價 觀。正如教育部長曾志朗所云:「生命教育旨在探索生命的意義值
統整知情意行,強調對人及生命的尊重,應作為教育改革的最核心的一環。」
選替學校/教育(alternative school/education)—一個學校或學校教育方案,符合教育當局設定的教
育目標,但教法、課程、學習環境加以創新,以中輟生或潛在中輟生為對象,以中輟防治為目標,期使
學生習得基本學術技能,並不包括純粹以提供殘障或資優之特教為主的方案,父母與學生擁有選擇參
與選替學校/教育的權利。
中間學校(the middle school)—60 年代艾克赫(Eichhorn D.)著書「中間學校」(The Middle
School),美國因而興起中間學校運動。此運動指包括五或六年級至八年級,採用分組教學制和其他新
式教學法,強調對課程的探討,逐漸培養學生的獨特性,以適應 10-14 歲青少年的教育需求。
2
教育優先區(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s, EPA)—政府藉行政力量政策性地重新分配與運用教育經費
與資源,使得教育水準較落後的地區,得以獲得充分積極的支援,並進而藉由學校教育素質的提升,
以改造社區環境、引導社區發展。我國及英法等國均曾採取教育優先區的政策,運用「積極不平等」以減
少地區差異的現象。
生涯輔導—涵括職前的教育訓練、職業選擇、乃至於職後的活動,如退休後的兼差,目的在於有系統地
教育學生或成人,面對未來生涯選擇時所需的知識、態度和技巧,據以規劃其所欲接受之教育方案,為
工作做好準備,協助其規劃未來職場中的生涯發展進路,幫助個人覺察自身生涯社會化歷程。
生涯教育—焦點放在將學校中所學的學科、和探索自我與未來工作的活動相連結,協助學生瞭解教育的
內容和機會,與其未來的工作選擇及適應間的關係,提供生涯覺察、探索、決定、規劃、準備(如工作搜
尋、面試)各階段的生涯技巧。主持人多為教師,生涯教育多與教學歷程相結合,重視教育目標在工作
準備中落實。
情感教育(Affective Education)/情意教學—指能 發學生情性正面發展的教學模式,其目的在於培啟
養其正確的人生觀及良好的生活態度,激發個性朝光明面發展,同時也希望為將來儲備社會生存及與
人相處的能力。情意教學並不像「公民」般的獨立學科,而是以一種激發學生情性朝良善面發展的教學型
態。換言之,它是一種以情性發展為主,認知學習為輔的學習方式。
3
多元文化教育—以「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為前提,強調機會均等,乃一種對抗偏見、尊重 異、容許多歧
元的承諾,亦即「去標準化」的強調。多元文化教育著眼於不同種族、民族、性別、年齡、社會階層、身心狀
況者,能經由教育機制對諸微型文化的認同與個別差異的考慮,享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並透過族群文
化的認識、欣賞,改進學生各種偏見與刻板印象,習得積極的族群態度、以及處於多元文化社會應具備
的知識、技能。
能力本位教學—在行為目標決定後,安排教學程序,做仔細規劃,協助學習者獲致所欲達到的行為目
標。實施能力本位教學時,為達成就水準一致,採標準參照評定,但為顧及學習者個別差異,允許學習
的時間與方式具有彈性。
個別化教學—現代教育上最強調的一種教學策略,注重因材施教原則,重視教育對象的能力、興趣和性
向,試圖打破僵化的班級教學,創新教學設計,靈活教學活動,使其在功能上能 發揮適應個別差異夠
的效果。但是,個別化教學有別於個別教學,形式上不拘泥於是否表現一對一的型態,也不是使教師放
棄教師的角色,端賴學生自己學習。
建構式教學法—主張學習是靠認知個體依自己經驗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丕變,
轉型為輔助者、教學環境設計者,運用各種方式協助學生主動建構的發生;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
具有主動就自己經驗加以詮釋並依據自己對經驗賦予的意義進行主動建構的責任。在建構的過程中,師
生及同儕互動備受重視,所以同儕合作學習的方式受到高度的肯定。評量方式一改傳統紙筆測驗,轉向
多元之評量角度,以期測得學習者動態且全面的成長學習經驗。
4
編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根據行為主義的原理,將教材依不同等級的難度分析,改編
成一系列的細目,然後提供給學生循序漸進的逐一學習,每解答一題之後立即核對答案,依對錯即時
獲得增強或重新溫習的一種教學法。
協同教學(team teaching)—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教師,和若干助理人員,共同組成一個教學團
(teaching team),發揮個人才能,共同計畫,在一個或數個學科中,應用各種教學媒體、合作教學 ,
並經由各種不同的方式,去指導學生學習,且加以評鑑學生學習效果及教師之協同情形。
教學群—為了在共同領域上相互學習與研究所成立的教學團隊,藉由分組分工合作、協同行動,以發揮
團隊合作的效能、提供多樣化教學活動、提升教學品質。
價 澄清法值 —最重要的技術就是價 澄清(值 clarification response),指教師根據個別學生所作所為、
所說所感,加以適時、適當、適人的語言反應,期能引發其動機、刺激其思想,在不知不覺中對自己選擇
完成的事功、及所重視的事物等做一番慎思明辨的內省功夫,藉以澄清其價 觀念。值
設計教學—一種有目的、有計畫、有實際活動的學習單元。學生參與此種學習活動,一定要先有一個實際
問題,然後由學生自己決定工作的計畫、自己運用具體的材料,從實際活動中去完成此工作,以解決實
際問題。故設計教學包括實際活動和思考活動,學生要手腦並用,一面做、一面思考,從做中學、從行中
求知。
5
合作學習—採小組教學,每組 4-6 人的異質分組,由任課教師掌控分組,各成員視學科性質經常變動,
以促進學生互動。其教學基本步驟依序為教師教學→小組學習→小考→小組表揚的活動。評分標準以「進
步」為依據。簡言之,合作學習是一種同儕互助的學習方法,教師將學習責任還給學生,增加學生參與
課堂活動的機會,增進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能從中學得課本內容以外的社會技巧( social
skills)。
教學基本模式(The General Model of Instruction, GMI)—美國教育評量專家柯伯勒(R.J.Kibler)於
1978 年之教學目標與評量一書中提出的,他將教學的基本歷程分為教學目標、學前評估、教學活動、評
量等四部分,並進而闡述四者之間的交互關係,並特別強調評量的回饋作用與積極功能。
教學目標
回饋作用
由模式之回饋作用可知,評量不是教學歷程的終點站、並非教學活動的結束。教學評量的主要目的在於
分析教學得失及學習困難,作為實施補救教學和個別輔導之依據。
教育行動研究法—教育實務工作者(通常是教師)對於實際教育問題所進行的研究。他們一方面研擬解
決教育問題的途徑、策略與方法,並透過實際行動訴諸實施執行,最後加以評鑑、反省、回饋、修正,以
解決實際的教育問題,提升教育實務工作者的專業素養與實踐智慧。
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規劃並安排服務學習的機構,討論提供服務
6
教學目標 學前評估 教學活動 評量
的對象、方式、內容…等,實際至機構服務學習、記錄並分享心得,目的在將有意義的社區服務經驗與學
習連結,參與社區事務,並省思服務學習經驗對自身的影響。服務學習不但可以達到認識社區的學習目
標,也可以幫助周遭的社區,可以說是互蒙其利,成為良性循環的學習活動。
最近發展區(ZPD,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蘇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Vygostky)提出的概
念,表示孩子從現在的發展認知狀況到達理想的認知狀況間的距離,此乃一動態過程,此距離是一段
經由成人指導或與有能力的同儕共同合作解決問題的歷程,是從透過他人學習到可以個人獨力完成工
作的發展過程。從教育的觀點來看,ZPD 即兒童心智能力的可變性或可塑性,在這種情形下別人給予兒
童的協助,稱為鷹架作用(scaffolding),意指學習者面對學習困難時,教師或高層認知同儕學生可
以給予建議或實際的支持。當學習者克服困難、展現自行達成目標的意圖時,助構者須逐漸撤除其支持
使學生自行學習,此乃隱退(fading)。Vygostky 提倡 ZPD 的本意在於把輔導學生視為必要條件。
發展危機(developmental crisis)—Erik H. 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論中提到,個體與環境的互動中
一方面由於自我成長的需求,希望從環境中(特別是人際關係)獲得滿足,另一方面不得不受社會的
要求與限制,使他在社會適應上產生心理上的困難,即稱為發展危機或常性危機。
發展任務(developmental tasks)—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哈維斯特(Harighurst)從行為發展、社會期待
以及教育需要等方面著眼,倡議發展任務論。發展任務指某一社會中,個體達到某一年齡時,社會期待
他在行為發展上應該到達的程度。意指個體年齡成長到什麼程度,在心理上應與之配合發展到什麼水準
達到應有水準者,是為發展順利,以後仍可順利發展下去;未達水準者乃發展障礙,以後的發展益形困
7
難。個人如果在社會期待的行為上表現良好,等於完成社會要求他的發展任務,也顯示出他是身心健康
的。
記憶廣度(memory span)—指經由視覺或聽覺,個人對單一次出現刺激中事物所能記憶的量。一般人
能短期記憶的數字平均數是七位數字,其個別差異是上下限各是 9 位及 5 位數字,英文單字的記憶廣
度是 4 個音節或 10 個英文字母。又稱認知廣度(cognitive span)。
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指個人對自己認知歷程的認知,即「自知之知」。具體來說,當個人經由
認知思維從事求知活動時,個人自己既能明確瞭解他所學的知識的性質與內容,也能瞭解如何進一步
支配知識,以解決問題,便是具備了「後設認知能力」。後設認知可以分兩層面:後設認知知識與後設認
知技能(即個人支配運用知識與選擇策略的能力)。
聚斂/擴散思維(思考)(convergent/divergent thinking)—基爾福特(Guilford)智力結構理論中最
受人重視的就屬聚斂思考與擴散思考的劃分。前者指個人面對問題時,會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循傳
統解決問題途徑,縮小問題範圍,採集中注意,尋求唯一答案的思維取向。後者的思考既無一定方向、
也無一定範圍,當事人慣於擴大關注範圍,以衍生各種可能的、未確定的創造性思考。
水平/垂直思考—前者指突破邏輯限制的思考方法,亦即須跳出問題情境之外,擺脫邏輯的規範,從另
一角度重新探討問題的性質,嘗試著採取原則之外不受既有條件限制的方法,找到問題的答案。後者則
指如果有一個待解決的問題,當事者不但了解問題的存在,而且也知道所要達到的目的,所困擾者只
8
是缺乏問題解決的具體方法,在此種情境下所生的思考即為垂直思考。
學習動機(motivation to learn)—指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並導使該學習活動趨向教師設
定目標的內在心理歷程。
成就動機—指個人對於自己所認為重要或有價 的工作,去從事、去完成,並欲達到完美地步的一種內值
在推動力量,即個人對工作的一般性動機傾向。
抱負水準—個人從事某種實際工作之前,估計自己所能達到的成就目標。這個目標僅代表一個人的願望,
它可能高或低於個人實際的成就。以往成功的經驗會提高個人的抱負水準;相反的,失敗的經驗會降低
個人的抱負水準。
流體/晶體智力(fluid/crystal intelligence)—R.B.Cattell 運用因素分析,從賽斯通(Thurstone)的七
種基本心能中分析出兩種性質的智力:流體與晶體智力。前者以神經生理為基礎,隨神經系統的成熟而
提高,不受教育文化的影響,如機械記憶、分類與邏輯推理;後者經由社會文化經驗而獲得,如詞彙、
語言理解和普通常識。流體智力在青春期之後開始緩慢並逐漸衰退,而晶體智力在青春期後仍在上升。
一般智力測驗得的是流體智力,因此有成年期以後智力會開始衰退的傳統看法。
低成就者(Underachievers)—指在學業或工作上未能達到其能力所應達到地步的人。換言之,能力高
而成就低的人,就叫做低成就者。例如,某生智商在 120 以上,按其學習能力而言,在班級中應屬上乘,
9
但是成績表現卻低劣,總是居於全班中等的名次。此生即低成就者之例。低成就者的心裡特質很複雜,
其中最主要的是缺乏成就動機和工作經驗。
班級經營/教室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根據國內學者王文科的定義,班級經營指教師為使
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以求有效達成教學目標,而對教學情境的布置、學生學習行為的控制、秩序的
維持…等,所做的處理方法或技術。
漣 效應漪 (ripple effect)—庫寧(Jacob Kounin)提出,指教師糾正學生不良行為時,對其他學生造
成的影響。不論是支持性處罰(協助其改過)或威脅性處罰(嚴懲犯過)均會對其他在一旁觀看的學生
產生影響。因此,施罰時應當小心,因為施罰者暴怒的態度會引起其他目睹學生的反感。
月暈效果(halo effect)—評定者對受評者的一般印象,會影響其對學生實際表現的特性之評定結果。
例如評定者對某位受評者有較佳的印象,則容易在每項特質上均評予最高的等級,反之亦然,如此會
影響實作評量的信度。
前導組織(advance organizer)—奧蘇貝爾(David P. Ausubel)的「意義學習論」中認為,學生學習新
知識時的能力與經驗,就代表他的認知結構,配合其認知結構來教學,就能使學生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在教學之始應提供學生前導組織—指一套以學習者先備知識為基礎而設計的有組織的材料,其作用在
於使已有知識和計畫學習的新知識發生連結,並為欲學習的新知識提出清晰的架構,作為引導學生進
入新知識學習的準備。
10
危機學生(at-risk student)—指個人身心狀況、家庭、學校、社會、文化等不利因素之影響,在傳統教育
體系難獲成功經驗的青少年,甚多面臨教育或學業失敗的危機,易發生偏差(deviation)、違規犯過
(disruptive)之行為問題,包含中輟、藥物濫用、暴力攻擊、危險性行為或自我傷害,即國內學者所說
的高危險群學生。
比馬龍效應—心理學家羅森塔爾(R.Rosenthal)在智力測驗中發現,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潛移默化的
影響,進而使學生取得教師原來所期望的現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或「比馬龍效應」。比馬龍是古希臘
神話中的賽浦路斯王,他對自己的一座少女雕像產生愛慕之情,他的熱望終於使雕像「活」了起來。教師
應該善用這種效應,不要讓學生感到教師偏袒某些同學,就能使全體學生均產生此種效應、促進全體學
生的進步。
自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教師的期望本身足以使學生變得有或沒有成就。如果某一學生的
智力測驗結果智商較低,教師預期他將無可造就,有意無意忽視他,這種態度足以使這個預期成真,
這就是「自驗預言」。這乃是因為教師的自驗預言透過影響教師本身的行為(師生交互作用),而影響學
生的自我概念,進而影響學生的成就動機。
標籤理論(labeling theory)—認為人之所以成為犯罪者,往往肇因於父母、學校、朋友、警治機構等,
在處置個人之偏差或違法行為時,對其貼上了「壞」的標籤,致使他轉而依附具相同標籤(壞孩子)的
同儕團體,近於「比馬龍效應」或「自驗預言」。
11
自我標籤化(self-labeling)—指一旦青少年因犯錯而遭致「壞孩子」的負面標籤,自我概念深受打擊,
自知無法獲得傳統社會團體認同,轉而依附同類(壞孩子)標籤同儕團體,學習其動機、態度、偏差行
為模式,此歷程即自我標籤。由此可知青少年的低自我肯定、負面自我形象或自我概念乃導致偏差行為
的重要癥結。
動態評量—受維果茨基(Vygotsky)對人類智力觀點說明的影響,它認為人類智能的表現不是靜態的,
而是會隨著他人的導引而將潛在的能力發揮出來。因此,對於評量的觀點而言,它突破了傳統評量對標
準化情境的要求,而主動地變動測驗情境來比較個人能力差異,檢驗學習的過程,據以尋找可以促進
個體學習的策略;動態評量強調評量者與被評者之間的互動關係,此即它與遊戲評量(透過遊戲的過
程將評量遊戲化)最大差別所在。這意味著評量不但觀察過去的學習結果,也希望瞭解知識學習過程及
未能的潛力。
案評量檔 (portfolio assessment)—採一段長時間對學生作品的收集,收集內容主要針對某一學科或
領域,舉凡學生在該學科或領域相關的作品均為收集對象。 案評量強調學生自評與家長參與,特別在檔
案建立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同儕、家長與教師透過對 案的形成動態的回饋與溝通。由於是長期且多檔 檔
樣內容的收集, 案評量可以反映學生廣泛的學習歷程、進展、與結果。檔
實作評量—由教師設計相關情境(問題),讓學生在情境中實際參與實驗操作或觀察後,以分組或個
別思考形式,進行問題解決,同時針對學生在過程中的表現,利用客觀的標準加以評分的一種評量方
12
式。真實評量與之相似,不同點在於真實評量有著更重視真實情境的考慮,而實作評量是容許模擬情境
的。
多元智慧評量—受加納多元智慧論(人人具有語言文字、邏輯數理、肢體動作、音樂、空間、人際關係、內
省能力、自然觀察者八種智能)影響,主張學生任何學科或領域的表現,可從很多途徑來表達,特別是
當學生尚未精熟該領域特有的表現方式,教師容許學生改以不同的方式表現來進行評量。舉例說明,欲
理解學生對某一國文課文大意是否瞭解,除了口語表達、文字敘述外,尚可用動作表現、音樂作曲、戲劇
表演、圖畫等方式呈現。
關鍵期(critical period)—個體成長中某一時期,其成熟度恰好適合某種身體器官、心理特徵、或某種
行為的發展,在關鍵期內若有良好的環境,得到適當的刺激與發展機會,將可促進正常的發展;反之 ,
如失卻發展或學習機會,以後該器官的發展會受到障礙,或該種行為可能不易建立,甚至是一生無法
彌補。關鍵期又可解釋為學習的時機,顯示個體在特定的時期對環境影響力的敏感性,個體某種行為的
建立,遺傳只提供行為的基架,而有賴發展過程中適時適當環境因素的促成。所以,教育不應忽略人發
展的生物基礎,否則未至或超過關鍵期, 苗助長或過時而教,均事半功倍甚至徒勞無功。揠
潛在課程—有別於顯性正式課程,是指學生從學校的組織形式、師生的交互作用、教師的教學方法…等
得到的經驗,及包含於正式課程中的意識型態。換言之,即是影響正式課程的因素,例如教師的態度行
為、言行舉止。其影響深遠,不容小 。若潛在課程蘊含的信念或價 能支持顯著課程,則教育的成效方覷 值
能發揮,否則正式課程的力量將會被削減甚至適得其反。
13
空白課程—學生在校學習活動的時間空出一部份不明確規劃科目的課程,以利師生規劃發展符合所需
的教學,即為空白課程。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彈性課程就可視為一種空白課程,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在教師
協助下,自由從事學習活動,或供教師自由規劃,給予師生更多教與學的自主性。
平行課程—將各學科中類似題材的內容調整至同一進度進行教學,類似於聯絡教學,本質上並不算是
統整課程。
相關/關聯課程(relative curriculum)—兩個以上的學科或領域,因某個重疊或相關的內容而互相有
所連結,彼此增強學習效果。例如國語科介紹唐詩,經由歷史科認識唐詩產生的社會背景,而能對唐詩
產生更進一步的認識與瞭解。
廣域型課程—基於人類文化之統整性而編制,將課程分為幾大領域,在此領域中選擇有關教材組成課
程,以使學生有系統地進行學習,以獲完整的經驗。我國 90 學年度開始實施的九年一貫之七大學習領
域即屬之。
核心型課程(core curriculum)—以一組教材為核心,其他科目的教材與之配合,把一切科目組成一
整體,在教材上取得聯繫,此種方法稱為「學習集中」,此種課程多以「社會」或「自然」為核心,其他廣
域科目與之配合,由學生共同參與和共同學習,藉民主歷程以培養其處理「社會」及「自然」問題的能力。
14
活動型課程—即經驗課程或兒童中心課程。強調學生能力、性向、興趣及需求的重要,以學生生活為課程
內容,打破學科界線,以活動為中心,讓學生由活動中擴大其學習經驗,我國現行之童軍活動、團體活
動、輔導活動均屬之。
融合/合科課程(fused curriculum)—將兩個(以上) 性質相近的學科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新的科目。
例如物理、化學、生物因為研究對象、方法相似,而合併為一新的科目「自然科學」。融合課程的目的,在
於減少分科課程支離破碎的弊害,使學生得到較完整的知能。
多學科/大單元課程(multidisciplinary curriculum)—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在不同學科中找尋與主題
有關的知能,以進行教學。在此方式中,不同學科界線仍存在,學生仍是在學習不同的科目,課程的主
要目的仍是在精熟學科內容,只是各科內容都與主題有關。
科際課程(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以兩種以上學科的方法、語言探討一個中心主題,這個主
題可以是一個議題、問題或經驗。設計科際課程首先須選擇一個主題,師生以腦力激盪方式列出與主題
有關 的內 容,教師 再將這些內容歸到某 些學科之下。之後教師提出一 些導引問題( guiding
question),以標舉這個主題課程的學習重點、範圍與次序,最後再設計教學活動。
超學科課程(transdisciplinary curriculum)—先確立一個中心主題,由主題分析出幾個概念,再依概
念設計相關活動。此課程計畫的目的在探討主題本身,而不在精熟學科內容,因此完全不考慮學科界線
15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依據教育部的定義,乃指一所學校為
了達成該校的教育目標或解決獨特的教育問題,由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與社區人士,以學
校為主體,共同進行課程發展之過程與結果。四個重要性如下:1.學校自主化 2.課程多元化 3.教師專業
化 4.校園本土與民主化。「九年一貫課程」即有學校本位課程的特色。
學校本位管理( school-based management, SBM)此已成為近年重要教育改革政策之一。SBM 指教育
行政主管機關將與學校有關之事務授權學校自主做決定,學校則由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家長與學生共
同參與做決定,擔負學校經營之績效責任。也就是說,SBM 是基於學校經營角色之轉型、教師專業自主
之善用、學校組織團隊之整合及追求卓越績效之動力的經營策略下,推動校務革新,提升辦學績效。
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其理念在於透過所有人員的參與,不斷地改進,藉由
滿足或符合顧客的需求,以達成組織的目標。其內含包括:關注系統思考、強調事前預防的觀念、永續改
進以達卓越品質、顧客至上、對品質的承諾。運用在學校行政管理上,即是要滿足學生、家長、社區等消費
者的需求,在學校運作上,必須要加以品質管制,使學校在各項資源的輸入、處理、輸出,皆能達到精
緻、卓越與零缺點。
走動管理—由管理學大師 Pascale 所提出,提倡主管層級須四處走動,擺脫以往只是在座位上批改公文
的形象。運用在教育行政體系上,校長可以利用走動管理,了解教師教學需求、聆聽教師意見,深入學
生的學習情形,並與家長意見交流,以建立親和式的行政領導。
16
發展性課程(developmental curriculum)—由 Blenkin&Kelly(1998)提出,強調課程的設計以個
人為中心,考量個人能力、經驗與認知風格等,同時也應重視個人主動的學習與參與;而教師應設計人
文環境來配合,以促進學生反省與思考的能力。此發展性的課程需要在社會互動中進行,並不斷修正與
不斷發展,此概念與小班教學精神與九年一貫的內涵精神相互呼應。
同位課程(coordinated curriculum)—把全日授課時間分為二部分,一部份採相關課程(四分之三),
一部份採活動課程(四分之一),其目的在謀求有系統的知識和當前兒童需要興趣之兼顧。
單軌制—全國兒童和青年,在同種學校內受教育,而沒有社會階級、經濟條件和性別等限制,由小學到
中學再到大學,一線相成,有能力的青年,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課程統整—根據貝納(Beane)的看法,課程統整是一種課程設計方式,乃是在不受限於學科界線的條
件下,由教師與學生合作認定重要的議題和問題,而針對這些主題形成課程組,增加人與社會統整的
可能性。
懷研究法德 (Delphi technique)—是一種科技整合(interdisciplinary)的研究方法,指在研究過程
中,針對特定議題,經由多次的思考程序,誘導參與研究的專家以其專業知能、經驗與意見建立一致性
的共識,以提昇決策品質,進而解決複雜的議題。
基本學力—吳清山和林天祐(民 87)認為,基本學力是指所有學生接受學校教育後,共同習得之最基
本的能力或成就表現。李琪明(民 87)將基本學力指標定義為:藉以瞭解群體學習者是否獲取「基礎又
17
必要」之學習成就和發展潛能之一套客觀量化指示系統。
學習權(lerning right)—指個人在所處的環境中充分發展閱讀、思考、生活及創造能力的一種基本權力。
1985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對學習權的定義如下:「學習權是閱讀和寫字、提出問題與思考
問題、想像與創造、瞭解人的環境和編寫歷史、接受教育資訊、發展個人和團體技能的權利。」由此觀之,
學習權是以個人為主體,透過適當的學習情境和學習活動,充分發展個人潛能,以記錄歷史、創造歷史
的一種基本人權。
學習型組織—此概念出自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第五修練」一書。意指組織能透過各種有效的途
徑與具體措施,促使其成員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從學習過程中激發個人潛能,並提升人生價 以充值
分實現自我,進而帶動組織的創新與進步,形成良好的組織氣候與組織文化,達成組織順應變遷及永
續發展的目的。聖吉提出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核心要素「五項修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享願
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
學習型家庭(The learning family)—此概念乃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第五修練」一書中學習型
組織的延伸。在教育部「推展學習型家庭教育,建立祥和社會」中程計畫(87 年 7 月至 92 年 6 月)中清
楚標示,學習型家庭基本內涵有五:1.願與家人互相關心 2.願與家人溝通 3.願與家人分享 4.願與家人
共同學習 5.願與家人互相承諾。此計畫旨在積極提供國人適性的家庭服務,結合終生學習的理念,協助
民 建立現代化的健康家庭。此外,此計畫的目標中揭示了:親子共享學習樂趣、豐富家庭文化生活內眾
涵、普及終身學習風尚、發展家庭教育適當的模式等期望。
18
學習型學校(the learning school)—此概念乃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第五修練」一書中學習型
組織的延伸。英國教育學者 Southworth 於 1994 年發表一篇名為「學習型學校」(The learning
School)的論文,他指出「學習型學校」應具備下列相互關聯的特徵:1.重視學生的學習活動 2.個別教師
應是不斷的學習者 3.鼓勵教師和其他同仁共同合作或互相學習 4.學校為一學習系統的組織 5.學校領導
者應為學習的領導者。在個人、組織、環境層面均可參酌聖吉的五項修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
共享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
知識經濟( knowledge-based economy)—21 世紀已邁入所謂的知識經濟,意指以「知識」為基礎的
「新經濟」,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分配及使用,以取代傳統的機器、土地、資金及人力的「工業經濟」。「知識
經濟」三大特色為典範轉移、加速變化及知識管理。「知識經濟」的成功因素已不單靠資本、勞動、原料上的
投入,重要的是企業的所有人在知識創新能力和「智能資本」(intellectual capital)上的投資,因此知
識已成為企業的策略性資源。
變革抗拒—組織進行變革活動時,變革領袖者總期望組織成員能依指示或規劃之方式執行各項變革活
動,視不依指示行事者或「配合度」不高的人為變革抗拒者。事實上,所謂的變革抗拒者應指在認知層面
上不能認同革新措施所代表的信念系統;在情感層面上不願放棄原有作業習慣;在行為層面上表現出
消極或反對的行為;在價 層面上不能接受新措施所蘊含的價 觀。值 值
績效責任—指個人或個體之表現(performance)能符合利害關係人對其角色期望的特定責任。而
19
Kogan 根據學校教育之內容,將此種責任分為三種:1.道德的績效責任,指對學生及家長具有回應能
力(answerability)2. 專業的績效責任,指對自己及同僚具有責任 3. 契約的績效責任,指對雇主或國
家之責任。此種績效責任之品質觀點,強調透過檢視、測量及改善三個相關成分,確保教育的品質保證
(quality assurance)。
轉型/互易領導—前者指組織領導人應用其過人的影響力,轉化組織成員的觀念與態度,使其齊心一致,
願意為組織的最大利益付出心力,進而促使追求組織的轉型與革新;後者指組織領導人透過折衝、協商
的過程,使成員需求得以滿足,促使其願意為組織貢獻心力,發揮團隊力量,以達成組織目標的領導
風格。
教育視導—教育行政的一環,係視導人基於服務的觀點,有計畫的運用團隊合作的歷程,藉視察與輔
導來協助被視導者改進其行為,以提高其工作,進而增進受教者的學習效果,達成國家的教育目標與
理想。
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一詞由葛利克(Gleick)提出,為混沌理論中重要特徵一,原意為「巴
西的蝴蝶展翅,可能會引起德州的颶風」,引伸為組織之枝微末節之事件,若未予以理會,可能會對組
織產生重大的影響,導致組織的瓦解、崩潰。
多元智慧—豪爾 迦納(‧ Howard Gardner)的智力多元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挑戰傳統的智力說
及智力測驗。他以八種智力之認知架構代表人類的內在天賦:語言、音樂、邏輯—數學、空間、肢體動作、
20
人際、內省、和最新的自然觀察者等智力。迦納並強調人人至少皆有這八種智力來學習、創造、或解決現實
生活中的問題。每人各項智力強弱取決於學習環境之相互搭配。推廣多元智慧旨在令教學活動多元化和
生活化,以期落實均衡的國民教育。
創傷後症候群—災難後三天是創傷後症候群出現的高峰期,患者一般會出現壓力、憂鬱、悲傷等精神症
狀,若演變成失眠、焦慮及沮喪,則要接受精神科治療。DSM-VI 創傷後症候群判斷標準如下:1.病人經
歷創傷性事件,且出現下列兩種情形—1)病人遭遇的事件,引起自己或他人實際上或威脅性的死亡、
嚴重受傷、或威脅到其身體的完整性。2)病人的反應包括強烈的害怕、無助、驚慌。注意,兒童可能的替
代表現為混亂或激動的行為。2.此創傷事件以下列方式一再被體驗—1)反覆且強制地回憶 2)反覆痛苦
的夢見 3)暴露於類似情境有強烈的痛苦,包括心理與生理的反應。
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個體在一連串的失敗後會產生無助感,是因為其知覺到行為表
現與結果之間毫無關連。習得無助的小孩將失敗歸因於能力不足,而精熟取向的小孩在解決問題的過程
中,則很少對失敗做歸因,只作自我檢校(self-monitoring)和自我指導(self-instruction),因此更
能發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被剝奪的悲傷(disenfranchised grief)—家中有罹患憂鬱症、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的家屬,尤其是
父母親,必須長期面對挫折與痛苦;然而,因為畏懼世人異樣的眼光,所有的苦楚與困惑無法公開表
現、必須獨自承擔,其心理歷程遭遇的傷痛與困頓,即「被剝奪的悲傷」。
21
哀傷治療—用以協助面對無法抗拒的失落(如親友過世)的倖存者或當事人,逐漸適應目前生活,進
而整合他個人生活,幫助其確定並解決那些在哀悼階段未完成、而導致延宕的哀傷歷程中突顯出的「離
別衝突」,或協助其解決他在過去與逝者間的「未竟事務」,讓倖存者能對逝者道永恆的再見,不再因逝
者而產生生活上的干擾。
E .Q. (Emotional Quotient)—情緒商數,由丹尼爾 高曼(‧ Daniel Goleman)於 95 年提出的概念,
指個體情緒管理能力之高低,即個體能克制生理上的情緒激動,進而使情緒的表達得以適合於當時之
情境,且能適切地傳達情緒,不至於造成太過或不及的表現。
屬性(性向)處理交互作用(ATI)—由柯隆巴(Cronbach)提出。其理論大意如下:教育措施(如教
材及教法)之選擇須視學生的性向(如智力高低)如何而決定。因此,不同性向(apitude)的學生,
必須給予不同的教育措施(treatment)方能達到最大的教學效果。
校園危機事件—指發生在校園內、外危及學校師生身心安全或是學校目標功能的突發事故,嚴重的危機
可能造成人員的傷亡或是學校廢除等極端的後果。校園危機事件粗分為三類:1.與學生有關的危機事件:
包括學生自我傷害、暴力事件、或權益問題 2 .與教師的危機事件:包括教師對學生-學生對教師暴力事件
或是權益問題 3.緊急事故:包括地震、火災等天災人禍。各類校園危機事件有的直接危及當事者的身心
安全,譬如自傷或暴力事件;有的經由傷害學校組織的目標或功能,間接影響到學校成員,如招生醜
聞或性醜聞。
22
校園危機處理—依史密德(Smead)的看法,乃一個幫助學生重新恢復到平衡的心理狀態的助人過程。
在此過程中,助人者幫助學生提升處理事務的能力、或提供學生一些有效的措施,來幫助學生掌握他所
面對的困境。費爾柴爾德(Fairchild)認為危機處理至少應包含三項目:1.預設危機—預防危機發生 2.
危機管理—包括現象評估、研擬、執行、監控策略方案等 3.追蹤—確認危機處理的成效。
衛星理論(satellization theory)—奧蘇貝爾(Ausubel)等人提出的理論,認為在正常的發展行程上,
青少年像顆衛星,在自己能獨立自主前,環繞著父母而繞行,個體依賴父母,並密集地接受社會化歷
程。然而,隨著青少年的發展,他們會逐漸「脫離衛星化」(desatellization),此時青少年主要的任務
如下:1.重新衛星化 2.試著贏得地位 3.進行(工作或任務)探索(being exploratory)。父母應放手
(let go),鼓勵子女獨立,容許他們有「犯錯的權力」(right to make mistakes)。
藥物濫用—非醫療目的,在不經醫生處方或指示的情況下,經常過度使用某種藥物,其程度足以傷害
個人的健康,影響其社會及職業適應,甚至危害社會秩序者,稱為藥物濫用。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班杜拉(Bandura)所提出的觀念,他將之定義為「人們對自己達成特定表
現之行動能力的判斷。」係指個人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對某一特定工作或事物,經過多次成敗的歷練
後,確認自己對處理該項工作具有高度效能。當個人面對一項挑戰性工作時(如考試),是否主動地全
力以赴,將決定他對自己自我效能的評估。又可分為效能期望—個人對執行或完成某事的信心;結果期
望—個人對行為結果的預測。
23
替身效應(vicarious effects)—出自班杜拉(Bandura)的社會學習論,指青少年周遭的人物因行為
表現所受的懲罰,對青少年產生知覺反應,形成制約作用,進而對其道德發展產生影響。
即模仿/代替學習的效用。
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使用艾力斯(Ellis)在理情療法中提出的不適應想法自我紀錄表,監控
自己在某情境下產生的不愉快情緒、不適應行為,進一步尋找事實證據以自我面質這些不適應想法,記
錄下可代替的、較理性且具建設性的新想法,及由此新想法產生的正向情緒與行為結果。
參照團體—美國社會學家 R.K.默頓和 A.S.基特把參照團體解釋為個人推崇並渴望加入的一種群體。例如
有志於戎馬生涯的士兵把軍官當作參照團體,用軍官的標準評判事物、規範自己的行為。簡單的說,參
照團體就是個人藉以努力和奮鬥的目標。這是參照團體的狹義定義。另有反面的參照團體,作用在於提
醒人們引以為戒。無論正或反面的參照團體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會隨著客觀事物的發展及人們觀念
的改變而變化。
社會冷漠/旁觀者效應—指當許多人面臨某一需要救助的緊急情境時,所給予的救助可能小於一個人單
獨面臨此種情境的現象。產生此現象主要的因素是他人的在場會發生「社會比較」和「責任分散」兩個過程
前者指當有許多人在場時,人們為了避免自己做出超越的行為,會先觀察他人的行為再決定如何反應 ;
後者會降低人們見死不救產生的罪惡、愧疚感,因而降低救助傾向。
鏡中自我( looking glass self)—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庫利(Cooley)在「人性與社會秩序」一書中提出
24
的概念。他認為人的自我意識是在與他人互動過程中,通過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獲得的。在與他人
交往中,人們首先想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如何,再想像他人對自己的形象如何評價,最後根據他
人對自己的評價形成自我感。猶如人們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形象,人們從他人對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這面
「鏡子」中發展出自我意識。因此,人的性格不是遺傳而來的本能,而是在社會互動中逐步習得、形成的
社會產物。
中性特質(androgyny)—中性特質指個體同時兼具男/女性化特質,依情境需要彈性、自在地表現男/
女性化行為,具此特質的人心理適應佳、自尊高、自我觀念亦強。近年來性別角色專家主張激發青少年的
「中性特質」之發展,將有利於其適應變遷中的社會。
中性化技術(techniques of neutralization)—青少年犯罪理論的一種,指青少年為自己行為辯解的心
理作用,有學者認為若學會中性化技術,就容易發生偏差行為。包括:1.責任否定—把罪行歸咎給外在
環境 2.傷害否定—不承認別人受到傷害,把「 」當作「借」偷 3.被害者否定—否認其行為有被害者,視打人
為正當防衛 4.譴責譴責他們的人—警察逮捕他們,反指警察貪 、野蠻污 5.訴諸高度忠誠—辯稱其違法行
為乃對其團體的忠誠表現。
起點行為(entry behavior)—學習者在進入教學情境時,本身已具有之相關知識、性向、動機、發展情
況等,為學習的內在條件,亦即學生在開始學習一個新的教材單元前,已具有的行為或成就水準,是
教學的起點。預備度(readiness)是指兒童身心發展達到適於學習某種事物的狀態,在未達此狀態之前
是不能學習的,達此狀態即可學習。
25
學習遷移(transfer of learning)—在學習的過程中,舊學習效果對新學習常常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
此種學習效果的擴散現象,稱為學習遷移或訓練遷移。學習遷移包括正向和負向,舊學習效果有助於新
學習時,稱為正向遷移,反之則為負向遷移。
倒/順攝抑制—先後學得舊的與新的兩種經驗,當你要回憶舊經驗時,新的經驗產生干擾的作用,叫做
倒攝抑制。換言之,倒攝抑制是因為從學習到回憶的一段時間之內又產生新學習,新學習存在記憶中,
影響了對原有舊學習的記憶。此作用與新舊學習材料的相似度、練習程度、及新學習插入時間有關。先後
學得舊的與新的兩種經驗,當你要回憶新經驗時,舊的經驗產生干擾的作用,叫做順攝抑制。日常生活
中,順攝抑制的例子很多,例如朋友搬新家、換了新電話住址,當我們要記他的新電話時,受其舊電話
號碼的干擾。近年來研究顯示,順攝抑制乃構成遺忘的主因。
連續漸進法(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method)—又稱為漸次接近法,係指運用操作制約學習中增
強、消弱、刺激辨別等原理建立某種新行為的方法。許多動物心理學家常採用此法訓練海豚投球或鴿子彈
琴等技能。
後效強化原則—Skinner 提出的後效強化原則類似於桑代克(Thorndike)的效果律。認為個體某行為的
出現後若得到強化,個體以後在同樣情境下會再次表現該行為。此種以操作制約作用的概念解釋行為反
應與增強之間的因果關係,即稱為後效強化原則。
迴避學習—個體經驗過厭惡刺激的痛苦後,學到在厭惡刺激出現前就逃離現場,避免遭受打擊。
26
原初效應—要呈現正反兩面資料且企圖使正面資料的印象加深時,應先呈現正面資料,立即接著呈現
反面資料,使學生對正面資料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亦即產生「原初效應」。屬溝通原則之一。
時近效應—指正反兩面資料的呈現必須相隔一段較長時間時,則正面資料必須在反面資料之後再呈現,
使學生對正面資料保持印象清新的效果,即是「時近效應原則」。而為達到教學效果,可在事件發生之當
時,給予適當增強,如考試良好即給獎,犯錯即懲罰,時間不可 過久。屬溝通原則之一。拖
過度學習(overlearning)—學習程度係指學習時正確反應所達到的地步。通常練習到初次出現完全正
確地步時,叫做 100%的學習。到達 100%的學習雖可代表已經學會,但極容易遺忘。為了避免遺忘,
故在 100%後再多加練習,這額外的練習即是「過度學習」。
高原期/高原現象—在繁難的學習中,其進步到了某種階段,往往變慢、或毫無進步,使學習曲線造成暫
停的水平狀態,既不上升、也不下降,這種在學習過程遭遇到的瓶頸就是高原現象。學習高原是學習過
程中暫時停止的現象,教師若能給予適當的指導,又能使學習恢復進步,且有急速上升之勢。
創造力—指個人在解決問題時多方且不依常法的探尋問題答案的能力。此種能力在解決新的問題或面對
前所未有的情境上顯得特別有效。視創造為歷程的學者瓦拉斯(Wallas)將創造力分為四階段:準備期
潛伏期、豁朗期、驗證期;將創造力視為能力的基爾福特(Guilford)認為其特質乃具有變通性、獨特性、
流暢性、精密性。
27
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為奧司朋(Osborn)所創。利用集體思考方式,促使成員對某一問題
的意見互相激盪,引發連鎖反應,藉以導出創造性的思考方法。在進行的過程中,要把握延緩判斷
(deferred judgment)的原則,鼓勵盡量發言,不加以評價,意見越多,收益越宏。待全體成員詞窮
意盡時,再將各個意見加以分析比較和融會貫通,進而獲致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此種方法可以集思廣
益,易於產生新想法,比個人獨自思考的效果為佳。教師在使用腦力激盪術時要把握尊重、和諧、不批評
的原則。
屬性列舉法( attribute listing)—Crawford 於 1931 年所創。指先列舉所研究的問題或物品的各種屬
性,然後就各個要素,逐一檢討,從中想出各種不同的改良方法。因為創造不是無中生有,通常是由舊
物改造而來,所以列舉其屬性而加以分析研究,有助於孕育創造新觀念,進而獲致創造的結果。
同儕互評法( peer rating)—在同儕團體中,按某種預定標準(如評定量表),由團體成員評定某人
或團體成員彼此評定,藉以瞭解各成員人格特質的一種方法。在社會計量法中,常藉由同儕互評,將學
生的社會或人際關係運用社會計量矩陣或社會關係圖加以分析。須注意的是,同儕互評常會因受評者的
學業成就、家庭背景或外表而有偏見,教師若欲利用同儕互評瞭解學生,仍應在其平時的學習和活動中
多加關照。
成就測驗—特別為接受過某種教育或訓練的人所編製的測驗,目的在評量經過教育或訓練後實際工作
表現。最常用的有學業成就測驗和職業成就測驗。學業成就測驗又分為標準化成就測驗和教師自編成就
28
測驗。成就測驗的功能除了作為人員甄試與安置外,在教學上可用來評鑑學習進步與診斷學習困難,作
為補救教學與調整教學目標的參考。
外控/ 控信念內 (external/internal control)—前者指一個人相信發生在他身上的事件,不是他自己所
能操控的,而是受命運或機運所主宰;後者指一個人相信他有能力掌握或控制自己的行為結果。持此信
念者,會將成敗的因素歸諸本身,而非外界。這兩種是人格的重要變項,而內外控制是屬於連續的變項
所以每一個人都擁有這兩種人格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亦即控制的重心不同。
學習階層( learning hierarchy)—蓋聶(Gagne)於 60 年代提出,認為教學活動應有合理的次序存
在。他將人類學習分八類,表示經由練習或經驗產生的學習,可有八種方式。這八類學習之間有層次之
分與先後之別,居於低層的學習簡單,卻是構成複雜學習的基礎。八種由簡至繁的學習如下:1.訊號學
習 2.刺激反應聯結學習 3.連鎖學習 4.語文聯結 5.多重辨別 6.概念學習 7.原則學習 8.解決問題。透過學習
可以產生五種結果:1.語文資料 2.心智技能 3.認知策略 4.態度觀念 5.動作技能。
29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陳嘉陽 01 08
陳嘉陽 01 08陳嘉陽 01 08
陳嘉陽 01 08clinic
 
百位重要教育人物思想整理
百位重要教育人物思想整理百位重要教育人物思想整理
百位重要教育人物思想整理clinic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clinic
 
課程與教學
課程與教學課程與教學
課程與教學clinic
 
95國小教師甄選口試題目
95國小教師甄選口試題目95國小教師甄選口試題目
95國小教師甄選口試題目clinic
 
教育法規和各委員會比較(增修版)201402版
教育法規和各委員會比較(增修版)201402版教育法規和各委員會比較(增修版)201402版
教育法規和各委員會比較(增修版)201402版志偉 陳
 
教育專有名詞
教育專有名詞教育專有名詞
教育專有名詞clinic
 
教心解釋名詞
教心解釋名詞教心解釋名詞
教心解釋名詞clinic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clinic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clinic
 
口試詳解分享
口試詳解分享口試詳解分享
口試詳解分享clinic
 
教育社會學筆記
教育社會學筆記教育社會學筆記
教育社會學筆記clinic
 
關鍵字~治理(影印版)
關鍵字~治理(影印版)關鍵字~治理(影印版)
關鍵字~治理(影印版)clinic
 
馬克思主義導論
馬克思主義導論馬克思主義導論
馬克思主義導論毛 翊宇
 
Základy pravopisu (pro studenty)
Základy pravopisu (pro studenty)Základy pravopisu (pro studenty)
Základy pravopisu (pro studenty)Kamil Kopecky
 
04人力資源招募與甄選
04人力資源招募與甄選04人力資源招募與甄選
04人力資源招募與甄選ChiChi
 
104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習學生楷模獎_茅雅媛
104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習學生楷模獎_茅雅媛104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習學生楷模獎_茅雅媛
104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習學生楷模獎_茅雅媛katemao
 
5 最好的教育 – part 2
5 最好的教育 – part 25 最好的教育 – part 2
5 最好的教育 – part 2Rachel Yu Liu
 

What's hot (20)

陳嘉陽 01 08
陳嘉陽 01 08陳嘉陽 01 08
陳嘉陽 01 08
 
百位重要教育人物思想整理
百位重要教育人物思想整理百位重要教育人物思想整理
百位重要教育人物思想整理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教育社會學解釋名詞
 
課程與教學
課程與教學課程與教學
課程與教學
 
95國小教師甄選口試題目
95國小教師甄選口試題目95國小教師甄選口試題目
95國小教師甄選口試題目
 
教育法規和各委員會比較(增修版)201402版
教育法規和各委員會比較(增修版)201402版教育法規和各委員會比較(增修版)201402版
教育法規和各委員會比較(增修版)201402版
 
教育專有名詞
教育專有名詞教育專有名詞
教育專有名詞
 
教心解釋名詞
教心解釋名詞教心解釋名詞
教心解釋名詞
 
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陳嘉陽 16 20
陳嘉陽 16 20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
 
口試詳解分享
口試詳解分享口試詳解分享
口試詳解分享
 
教育社會學筆記
教育社會學筆記教育社會學筆記
教育社會學筆記
 
關鍵字~治理(影印版)
關鍵字~治理(影印版)關鍵字~治理(影印版)
關鍵字~治理(影印版)
 
馬克思主義導論
馬克思主義導論馬克思主義導論
馬克思主義導論
 
Základy pravopisu (pro studenty)
Základy pravopisu (pro studenty)Základy pravopisu (pro studenty)
Základy pravopisu (pro studenty)
 
卡方考驗
卡方考驗卡方考驗
卡方考驗
 
04人力資源招募與甄選
04人力資源招募與甄選04人力資源招募與甄選
04人力資源招募與甄選
 
104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習學生楷模獎_茅雅媛
104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習學生楷模獎_茅雅媛104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習學生楷模獎_茅雅媛
104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實習學生楷模獎_茅雅媛
 
執行力
執行力執行力
執行力
 
5 最好的教育 – part 2
5 最好的教育 – part 25 最好的教育 – part 2
5 最好的教育 – part 2
 

Similar to 教育解釋名詞

1030927家長日校長簡報
1030927家長日校長簡報1030927家長日校長簡報
1030927家長日校長簡報Totalemily
 
打造學生多元閱讀的金鑰
打造學生多元閱讀的金鑰打造學生多元閱讀的金鑰
打造學生多元閱讀的金鑰bunboy14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 SlideShare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 SlideShare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 SlideShare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 SlideSharemmfirkhw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ysnrrkh
 
孔夫子教師培訓概要
孔夫子教師培訓概要孔夫子教師培訓概要
孔夫子教師培訓概要Norman Lai
 
2016十二年國教(定稿)
2016十二年國教(定稿)2016十二年國教(定稿)
2016十二年國教(定稿)jessie0203
 
20080406101615689
2008040610161568920080406101615689
20080406101615689Bo Hong
 
與孩子青春同行-家庭教育講座-以鼓勵啟動孩子學習力-詹翔霖副教授講座教材.pdf
與孩子青春同行-家庭教育講座-以鼓勵啟動孩子學習力-詹翔霖副教授講座教材.pdf與孩子青春同行-家庭教育講座-以鼓勵啟動孩子學習力-詹翔霖副教授講座教材.pdf
與孩子青春同行-家庭教育講座-以鼓勵啟動孩子學習力-詹翔霖副教授講座教材.pdfhttps://mypaper.pchome.com.tw/chanrs/post/1381109792
 
103大王國小友善校園評鑑
103大王國小友善校園評鑑103大王國小友善校園評鑑
103大王國小友善校園評鑑Kai-Ho Chan
 
加强思想工作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与自觉性
加强思想工作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与自觉性加强思想工作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与自觉性
加强思想工作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与自觉性woailiya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motola
 
第4組 輔仁大學vs東華大學
第4組 輔仁大學vs東華大學第4組 輔仁大學vs東華大學
第4組 輔仁大學vs東華大學ichunchen0720
 
0506台商
0506台商0506台商
0506台商bell5
 
语文教学方法介绍
语文教学方法介绍语文教学方法介绍
语文教学方法介绍Bo Hong
 
200901011452440 如何做好親職角色
200901011452440 如何做好親職角色200901011452440 如何做好親職角色
200901011452440 如何做好親職角色Kuo-Yi Chen
 

Similar to 教育解釋名詞 (20)

1030927家長日校長簡報
1030927家長日校長簡報1030927家長日校長簡報
1030927家長日校長簡報
 
打造學生多元閱讀的金鑰
打造學生多元閱讀的金鑰打造學生多元閱讀的金鑰
打造學生多元閱讀的金鑰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 SlideShare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 SlideShare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 SlideShare
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 SlideShare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六合彩
 
孔夫子教師培訓概要
孔夫子教師培訓概要孔夫子教師培訓概要
孔夫子教師培訓概要
 
2016十二年國教(定稿)
2016十二年國教(定稿)2016十二年國教(定稿)
2016十二年國教(定稿)
 
20080406101615689
2008040610161568920080406101615689
20080406101615689
 
20ver2
20ver220ver2
20ver2
 
與孩子青春同行-家庭教育講座-以鼓勵啟動孩子學習力-詹翔霖副教授講座教材.pdf
與孩子青春同行-家庭教育講座-以鼓勵啟動孩子學習力-詹翔霖副教授講座教材.pdf與孩子青春同行-家庭教育講座-以鼓勵啟動孩子學習力-詹翔霖副教授講座教材.pdf
與孩子青春同行-家庭教育講座-以鼓勵啟動孩子學習力-詹翔霖副教授講座教材.pdf
 
103大王國小友善校園評鑑
103大王國小友善校園評鑑103大王國小友善校園評鑑
103大王國小友善校園評鑑
 
加强思想工作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与自觉性
加强思想工作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与自觉性加强思想工作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与自觉性
加强思想工作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与自觉性
 
3徐明
3徐明3徐明
3徐明
 
Jiaoyulinian
JiaoyulinianJiaoyulinian
Jiaoyulinian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第4組 輔仁大學vs東華大學
第4組 輔仁大學vs東華大學第4組 輔仁大學vs東華大學
第4組 輔仁大學vs東華大學
 
0506台商
0506台商0506台商
0506台商
 
多元活泼教学
多元活泼教学多元活泼教学
多元活泼教学
 
语文教学方法介绍
语文教学方法介绍语文教学方法介绍
语文教学方法介绍
 
11AB-1
11AB-111AB-1
11AB-1
 
200901011452440 如何做好親職角色
200901011452440 如何做好親職角色200901011452440 如何做好親職角色
200901011452440 如何做好親職角色
 

More from clinic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clinic
 
02輔導的基本概念與發展
02輔導的基本概念與發展02輔導的基本概念與發展
02輔導的基本概念與發展clinic
 
02教學科技的定義與內涵
02教學科技的定義與內涵02教學科技的定義與內涵
02教學科技的定義與內涵clinic
 
98陳師上課板書10~12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0~12堂98陳師上課板書10~12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0~12堂clinic
 
98陳師上課板書1~6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堂98陳師上課板書1~6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堂clinic
 
98陳師上課板書13~15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3~15堂98陳師上課板書13~15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3~15堂clinic
 
98陳師上課板書16~18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18堂98陳師上課板書16~18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18堂clinic
 
98陳師上課板書7~9堂
98陳師上課板書7~9堂98陳師上課板書7~9堂
98陳師上課板書7~9堂clinic
 
知識加法條背訟方法
知識加法條背訟方法知識加法條背訟方法
知識加法條背訟方法clinic
 
關鍵字~領導(影印版)
關鍵字~領導(影印版)關鍵字~領導(影印版)
關鍵字~領導(影印版)clinic
 
關鍵字~管理
關鍵字~管理關鍵字~管理
關鍵字~管理clinic
 
關鍵字~預算(影印版)
關鍵字~預算(影印版)關鍵字~預算(影印版)
關鍵字~預算(影印版)clinic
 
行政學
行政學行政學
行政學clinic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clinic
 
關鍵字~行政(影印版)
關鍵字~行政(影印版)關鍵字~行政(影印版)
關鍵字~行政(影印版)clinic
 
關鍵字~三大理論時期(影印版)
關鍵字~三大理論時期(影印版)關鍵字~三大理論時期(影印版)
關鍵字~三大理論時期(影印版)clinic
 
關鍵字~組織(影印版)
關鍵字~組織(影印版)關鍵字~組織(影印版)
關鍵字~組織(影印版)clinic
 
關鍵字~公共政策(影印版)
關鍵字~公共政策(影印版)關鍵字~公共政策(影印版)
關鍵字~公共政策(影印版)clinic
 

More from clinic (20)

123
123123
123
 
123
123123
123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02輔導的基本概念與發展
02輔導的基本概念與發展02輔導的基本概念與發展
02輔導的基本概念與發展
 
02教學科技的定義與內涵
02教學科技的定義與內涵02教學科技的定義與內涵
02教學科技的定義與內涵
 
98陳師上課板書10~12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0~12堂98陳師上課板書10~12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0~12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堂98陳師上課板書1~6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3~15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3~15堂98陳師上課板書13~15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3~15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18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18堂98陳師上課板書16~18堂
98陳師上課板書16~18堂
 
98陳師上課板書7~9堂
98陳師上課板書7~9堂98陳師上課板書7~9堂
98陳師上課板書7~9堂
 
知識加法條背訟方法
知識加法條背訟方法知識加法條背訟方法
知識加法條背訟方法
 
關鍵字~領導(影印版)
關鍵字~領導(影印版)關鍵字~領導(影印版)
關鍵字~領導(影印版)
 
關鍵字~管理
關鍵字~管理關鍵字~管理
關鍵字~管理
 
關鍵字~預算(影印版)
關鍵字~預算(影印版)關鍵字~預算(影印版)
關鍵字~預算(影印版)
 
行政學
行政學行政學
行政學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
關鍵字~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及新
 
關鍵字~行政(影印版)
關鍵字~行政(影印版)關鍵字~行政(影印版)
關鍵字~行政(影印版)
 
關鍵字~三大理論時期(影印版)
關鍵字~三大理論時期(影印版)關鍵字~三大理論時期(影印版)
關鍵字~三大理論時期(影印版)
 
關鍵字~組織(影印版)
關鍵字~組織(影印版)關鍵字~組織(影印版)
關鍵字~組織(影印版)
 
關鍵字~公共政策(影印版)
關鍵字~公共政策(影印版)關鍵字~公共政策(影印版)
關鍵字~公共政策(影印版)
 

教育解釋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