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149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碩士論文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
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
研 究 生:王 玠 瑛
指導教授:余 鑑
于 俊 傑
中 華 民 國 一 O 二 年 六 月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
—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
研 究 生:王 玠 瑛
指導教授:余 鑑
于 俊 傑
中文摘要
近年來國內的教育產業面臨許多挑戰,少子化的衝擊加上許多專科
學校紛紛改制,國內的大學密度已是世界之冠,教育產業的競爭已進入
白熱化階段。但想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是很不容易的,因為教育產
業是高度人力密集的服務產業,持續提供穩定而優質的服務人力是產業
重要的競爭基石,然而面對利潤的持續下滑,組織必須隨時調整競爭策
略,並適時的進行組織變革。當組織進行變革時,員工的心理反應往往
是決定組織變革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為變革常伴隨著人力架構、組
織架構的重大改變,變革本身的目的是為求組織的生存與發展,但變革
的過程中所帶來的恐懼、不安、資源分配的不均,都可能導致人才的流
失、競爭力的下降,變革不成反到讓組織付出更大的成本,這種情況對
於人力高度密集的教育服務業影響尤其嚴重。所以,如何謹慎處理組織
內員工的主觀感受對於降低離職的發生有很重大的影響。因此,本研究
旨在探討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工作不安全感與離職傾向之間
的關聯性,並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運用層級迴歸來分析工作不
安全感在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與離職傾向之間的中介效果。而
本研究之對象為 A 推廣教育機構之員工,採用委託人力發送問卷來蒐集
實證資料,總共回收了 186 個有效樣本。
研究結果發現:(1)組織政治知覺對離職傾向有正向的影響效果。(2)
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有正向的影響效果。(3)工作不安全感對離職傾
向有正向的影響效果。(4)組織政治知覺對工作不安全感有正向的影響效
果。(5)組織變革知覺對工作不安全感有正向的影響效果。(6)工作不安全
感在組織政治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中具有部分中介效果。(7)工作不安
全感在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中具有部分中介效果。而本研究
的結果,也期望能提供推廣教育機構在進行組織變革時之參考,藉由減
少員工的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工作不安全感,將進而降低員
工的離職傾向。
關鍵詞: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工作不安全感、離職傾向
The Effects of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on Turnover
Intention: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Job Insecurity
Author:Wang, Jie-Ying
Adviser:Yu, Chien
Yu, Chin-Cheh
ABSTRACT
The education industries in Taiwan have faced a lot of challenge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trends towards fewer children and the reorganization of
junior colleges into technical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have result in the number
of four-yea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creases, which make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education industries reaching fever pitch. It’s not easy to
stand out among other competitors because education industries require a lot of
manpower in order to provide excellent customer service. However, an
institution has to adjust its strategy anytime and moderately reorganize when
facing with declining profit.
Whether such change, including structural and organizational, will succeed
or not depends crucially on employees’ mental reaction. It might cause high
stress levels in the workplace and employees when the reorganization is taking
place, though the organizational change is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hat an
institution goes through in respon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goals and
objectives. Thus an institution must be careful when handling employees’
mental reaction and try to decrease the chance of their turnover intentions.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about how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job insecurity affect on their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ry to understand if Job
Insecurity serves as an intervening variable, partia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and their turnover
intentions. Data from 186 employees who are working at a continuing
education institution A were used and summarized i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1)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employees’ turnover intention.(2)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employees’ turnover intention.(3)Job insecurity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employees’ turnover intention.(4)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Job insecurity.(5)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Job insecurity.(6) Job
Insecurity serves as an intervening variable, partia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mbers’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and their turnover
intentions.(7) Job Insecurity serves as an intervening variable, partia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mbers’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their turnover intentions.
We hope an institution may learn from this research and try to decline their
employees’ turnover intention when process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by
decreasing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job insecurity.
Keywords :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Job insecurity, Turnover intention
i
目 錄
目 錄 i
表 次 iii
圖 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組織政治知覺 11
第二節 組織變革知覺 21
第三節 工作不安全感 31
第四節 離職傾向 38
第五節 各變項間之相關性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5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3
第三節 研究步驟 54
第四節 研究對象 59
第五節 研究工具 61
第六節 資料分析 73
第四章 實證分析 77
ii
第一節 問卷回收與統計 77
第二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78
第三節 信效度分析 85
第四節 相關分析 94
第五節 迴歸分析 99
第六節 研究假設結果摘要 1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105
第二節 管理意涵 110
第三節 研究貢獻 113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建議 115
參考文獻 117
一、中文部分 117
二、外文部分 124
附件一:正式問卷 133
iii
表 次
表 2-1-1 組織政治的定義 12
表 2-1-2 組織政治知覺的定義 15
表 2-2-1 組織變革的定義 22
表 2-3-1 工作不安全感的定義 31
表 2-3-2 工作不安全感的相關研究 35
表 2-4-1 離職的定義 39
表 2-4-2 離職傾向的定義 43
表 3-1-1 本研究之假設 52
表 3-5-1 組織政治知覺量表之問卷題項 63
表 3-5-2 組織變革知覺量表之問卷題項 65
表 3-5-3 工作不安全感量表之問卷題項 67
表 3-5-4 離職傾向量表之問卷題項 71
表 3-5-5 個人基本資料之問卷題項 72
表 4-2-1 問卷樣本性別分佈 78
表 4-2-2 問卷樣本年齡分佈 79
表 4-2-3 問卷樣本教育程度分佈 79
表 4-2-4 問卷樣本婚姻狀況分佈 80
表 4-2-5 問卷樣本工作年資分佈 80
表 4-2-6 問卷樣本與目前直屬主管共事年資分佈 81
表 4-2-7 問卷樣本工作職級分佈 81
表 4-2-8 推廣教育機構員工組織政治知覺變項之平均數、標準差 82
表 4-2-9 推廣教育機構員工組織變革知覺變項之平均數、標準差 83
iv
表 4-2-10 推廣教育機構員工工作不安全感變項之平均數、標準差 83
表 4-2-11 推廣教育機構員工離職傾向變項之平均數、標準差 83
表 4-3-1 組織政治知覺之信度分析 86
表 4-3-2 組織變革知覺之信度分析 87
表 4-3-3 工作不安全感之信度分析 88
表 4-3-4 離職傾向之信度分析 93
表 4-4-1 組織政治知覺與離職傾向各構面之相關分析 95
表 4-4-2 組織變革知覺與離職傾向各構面之相關分析 94
表 4-4-3 工作不安全感與離職傾向各構面之相關分析 96
表 4-4-4 組織政治知覺與工作不安全感各構面之相關分析 97
表 4-4-5 組織變革知覺與工作不安全感各構面之相關分析 98
表 4-5-1 組織政治知覺與離職傾向迴歸分析表 99
表 4-5-2 組織變革知覺與離職傾向迴歸分析表 99
表 4-5-3 工作不安全感與離職傾向迴歸分析表 100
表 4-5-4 組織政治知覺與工作不安全感迴歸分析表 100
表 4-5-5 組織變革知覺與工作不安全感迴歸分析表 100
表 4-5-6 組織政治知覺對工作不安全感影響之迴歸分析結果 102
表 4-5-7 組織政治知覺與工作不安全感對離職傾向影響之迴歸分
析結果 102
表 4-5-8 組織變革知覺對工作不安全感影響之迴歸分析結果 103
表 4-5-9 組織變革知覺與工作不安全感對離職傾向影響之迴歸分
析結果 103
表 4-6-1 各項研究假設實證分析結果支持情形彙整表 104
表 5-1-1 本研究假設支持情況 109
v
圖 次
圖 1-3-1 A 推廣教育機構組織系統圖 5
圖 2-1-1 組織政治模型 17
圖 2-2-1 Lewin 的組織變革模式 27
圖 3-1-1 本研究之架構 51
圖 3-3-1 本研究之步驟 58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有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
答問題,第三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為重要名詞解釋。茲將各節
內容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年來,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及與日遽增的競爭壓力,越來越險峻的
經營環境讓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為了在動盪的環境中求生
存,越來越多企業積極主動的調適自我,期望能維持企業長期的生存與
發展。企業除了必須隨時檢視調整整體的競爭策略之外,適時的組織變
革及合宜的人力資源發展策略對企業來說是重要且必須的。A 推廣教育
機構自 1971 年成立以來,致力於提供社會人士所需要的學位與非關學
位的多元學習機會,目前為台灣地區規模最大的終身學習機構,員工人
數從草創時期的 10 人,現在已經發展為 300 人的中型組織。然而,越
來越多新的競爭者紛紛投入推廣教育的行列,組織獲利持續下滑,面對
這前所未有的衝擊,組織不得不積極調整組織策略及投入組織變革的行
列。
Leavitt(1965)認為所謂的組織變革包含組織結構的變革、人員的
變革及技術的變革等三個部分。Webber(1979)則認為組織變革的目的
是希望藉由改變組織結構、組織策略、組織成員的態度、組織成員的行
為,來提高組織的經營績效。普遍來說,透過組織變革的過程,將使得
組織的運作變得更有效率、更有彈性、更能適應環境,最後促使企業的
永續發展。然而,當組織進行變革時,組織內員工的心理反應往往是決
定組織變革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為組織變革常伴隨著人力架構、組
織架構的重大改變,員工常因無法確定在變革後,其現有的技能是否可
2
以勝任該職位、其工作負荷、工作地點是否會受到影響,因此感到徬徨
無助,這些改變將會影響員工對組織、上司、同儕等的信任關係(廖國
鋒、范淼、吳振昌,2002)。當員工被迫面臨不確定的未來,擔心將來
可用的資源會減少、煩惱自身權利有可能會受損等問題時,這已經使得
組織內成員內心充滿不安全感(Hui & Lee,2000),當這些不安全感
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嚴重時甚至可能產生離職等問題。
細觀過往研究也可以發現,組織變革知覺確實對離職傾向有所影
響,張順安(2008)以宜蘭地區民營銀行的行員為研究對象,發現行員
的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及離職傾向在某些構面上有顯
著相關。而吳宏嘉(2003)以信用合作社的社員為研究對象,發現組織
變革態度對離職傾向有顯著影響。另外,我們從其他相關研究也可以發
現,工作不安全感對離職傾向有所影響,顏安昌(2011)以台籍幹部為
研究對象,發現當台幹的工作不安全感愈高時,所產生的離職傾向也愈
高。黃靖媚(2008)以台視員工為研究對象,發現員工的工作不安全感
對於離職傾向具正向影響。吳茂興(2004)以高雄市立聯合醫院為例,
探討其於合併前、後之員工工作不安全感各變項對工作滿足、組織承
諾、工作投入與離職傾向之影響,發現醫院合併後員工之無力感(屬於
工作不安全感之一),會對離職傾向產生正面影響。也有研究顯示,組
織變革知覺對工作不安全感有所影響,曾志弘(2004)以高雄縣市地區
醫院為研究對象,發現組織變革對工作不安全感有所影響。賴漢津
(2005)以中華電信南區分公司為研究對象,亦發現預期組織變革不確
定感中,以工作不安全感的感受為最深。
另一方面,在組織變革調整的過程中,組織資源的重新分配是很常
見的,由於組織資源的有限性,組織成員在本位主義的考量下,會透過
正式與非正式的管道去影響各種資源的分配,以期獲得最大的利益,而
3
這些試圖影響組織決策的各種行為就是一種廣泛的組織政治行為。
Mayes 及 Allen(1977)認為組織政治行為是一種不被組織所認可的自我
服務行為,組織成員會藉由影響現有組織管理程序,來獲得不被組織允
許的利益或升遷的方法。
在 Ferris、Russ 與 Fandt(1989)的組織政治模型中,組織政治知覺
的後果變項包含:工作投入、工作焦慮、工作滿足與組織退縮等,其中
工作焦慮的的產生大多與工作不安全感有關,而組織退縮則包含離職行
為的產生。何金銘、李安民(2002)指出當組織內成員知覺到組織政治
行為已經對他們應得的機會造成威脅時,則可能表現出各種負面的反
應,包括不滿、冷漠、焦慮(工作不安全感)和離職。
細觀過往研究可以發現,當組織內成員的組織政治知覺程度愈高
時,組織成員的離職傾向愈高(朱建平,2003),在鄭欣怡(2010)的
研究也指出組織政治知覺中的「一般政治行為」與「政策與實務差距」
構面對離職傾向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強曉霖(2003)跨產業研究高科技
產業、金融服務業、一般服務業以及傳統製造業等員工後發現,各產業
的組織政治知覺皆對離職傾向產生正向影響。Cropanzano、Howes、
Grandey 及 Toth(1997)則發現政治知覺與工作滿足間呈負相關,與離
職傾向則呈正相關。
綜上所述,當組織進行變革時,如何謹慎處理組織內成員的主觀感
受,包含: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工作不安全感等,對於降低
離職的發生有很重大的影響,但在過往的研究之中,鮮少同時討論到這
些主觀感受,因此本研究希望透過對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工
作不安全感及離職傾向關係之探討,提供企業在進行組織變革時之參
考,使組織變革能順利推動。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基於上一節的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分別
整理如下:
一、探討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與工作不安全感是否對離職傾向
產生影響。
(一)組織政治知覺對離職傾向之影響為何?
(二)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之影響為何?
(三)工作不安全感對離職傾向之影響為何?
二、探討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是否對工作不安全感產生影響。
(四)組織政治知覺對工作不安全感之影響為何?
(五)組織變革知覺對工作不安全感之影響為何?
三、探討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是否會透過工作不安全感對離職
傾向產生影響。
(六)在組織政治知覺影響離職傾向的過程中,工作不安全感是否具
有中介效果?
(七)在組織變革知覺影響離職傾向的過程中,工作不安全感是否具
有中介效果?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範圍,可從研究個案及研究內容分述如下:
(一)研究個案
本研究是以 A 推廣教育機構為單一個案進行抽樣調查,並以
學程學位學分群、終身學習教育群及後勤營運群等 3 大系統約 30
餘個單位(A 推廣教育機構之組織系統如圖 1-3-1 所示),2012
年近 300 位員工為母群,以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
圖 1-3-1 A 推廣教育機構組織系統圖
6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是為探討各樣本在組織政治知覺及組織變革知覺的運
作之下,透過工作不安全感對離職傾向所產生的影響。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限制,初估約包括研究個案的限制及研究變項的限制,茲
分述如下:
(一)研究個案的限制
有關研究個案的限制,將針對個案推論、抽樣對象、資料收
集以及資料時點等限制進行說明。
1.個案推論的限制
A 推廣教育機構是屬於推廣教育事業,在經營方式、組織
架構與組織文化與一般教育事業及民營企業有所不同,再加上
近年實施組織變革,調整後的組織架構亦可能與其他組織有所
不同;因此,如要推論到其他組織,需要再做適度調整。
2.抽樣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採用之抽樣問卷調查,雖已儘量依不同系統、不同
單位、不同部門、不同工作性質及考量性別比例等進行平衡抽
樣;惟礙於人力、物力及時間的限制,尚無法進行全面性普查。
再加上由於員工工作年資的差異,必定產生工作歷練及組織認
同的潛在落差,故對於涵蓋不同世代的研究推論,亦將受到些
許限制。
3.資料收集的限制
本研究是採不記名方式進行,並聲明調查結果僅供學術研
究之用,但在問卷填答的過程中,樣本所處的工作環境、個人
情緒及態度,對於填答結果所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樣本是否
7
依照實際情況據實填寫,本研究無法得知,故上述情境亦未予
列入考量。
4.資料時點的限制
本研究是以橫斷面進行研究,僅就某一時間點的現象作調
查,並非進行縱斷面的探討;因此,無法了解 A 推廣教育機構
員工的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及工作不安全感,在不同
時間、不同情境下對離職傾向之影響。
(二)研究變項的限制
有關研究變項的限制,包括非屬本研究欲探討之其他變項以
及個人人格特質等所可能產生之影響,茲分別說明如下:
1.無論組織內部或外部,均有許多影響離職傾向的因素,本研
究僅針對組織政治知覺及組織變革知覺所產生的工作不安全
感,對於離職傾向的影響加以調查。
2.離職傾向的程度,受到許多個人人格特質的影響,本研究僅
以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及工作不安全感為變項,對
於影響離職傾向等其他因素,因受限於人力、物力及時間等
因素,無尚法分析與排除。
8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本節重要名詞包含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工作不安全感及
離職傾向等,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組織政治知覺(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在組織政治的研究中,大多都將焦點放在其負面的效果上。而在組
織政治知覺的研究中,其負面的意義亦是多於正面的意義。在綜合整理
組織政治知覺的相關文獻之後,發現有以下共同的見解,整理歸納如下:
(一)組織政治行為是一種運用社會影響力的方法。
(二)組織政治行為是用來促進或保護個人私利的行為。
(三)組織政治知覺是個人對他人的政治行為產生的主觀知覺反應。
本研究所指的組織政治知覺是採用 Kacmar 和 Carlson(1997)的定
義,是指「組織成員對組織中其他成員所進行的政治行為(例如:循私、
壓制競爭對手以及操縱組織政策等)所產生的知覺」,並包含以下三個
構面:1.一般政治行為(general political behavior);2.保持沉默,靜待
好處(go along to get ahead);3.薪資和升遷政策(pay and promotion
policies)。
二、組織變革知覺(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本研究所指的組織變革知覺是採用 Refferty 及 Griffin(2006)的定
義,是指「組織成員在面臨組織變革的情況下,對組織變革的認知所表
示的看法與認同的程度」,並包含以下四個構面:1.頻繁的變化(frequent
change);2.有計畫的變革(planned change);3.轉型變革(transformational
change);4.不確定感(uncertainty)。
三、工作不安全感(Job insecurity)
9
Grenhalgh 及 Rosenblatt(1984)認為工作不安全感是「當員工想維
持現有工作,但卻遭受改變威脅時,所引發的無力感」,而工作不安全
感是由威脅的嚴重程度與無力感所共同形成,當威脅的嚴重程度很高但
員工並未有任何無力感,或無力感很高但員工未知覺到任何威脅時,員
工均不會感受到任何工作不安全感,因此威脅的嚴重程度與無力感間是
交乘關係,據此員工的工作不安全感可以下列公式表示:工作不安全感
= 威脅的嚴重程度×無力感。
本研究所指的工作不安全感是採用 Ashford、Lee 及 Bobko(1989)
的定義,是指「在受威脅的工作情境中,無力去維持持續的工作」,並
包含以下三個構面:1.工作特性(job features);2.工作異動(job loss);
3.無力感(powerlessness)。
四、離職傾向(Turnover intention)
Porter 及 Steers(1973)將離職傾向定義為員工在組織的某個職位
上,工作一段時間後企圖離開並尋找其他工作機會的傾向。Mobley
(1977)認為離職傾向是離職行為中最具預測力的變項,管理者可以藉
由離職傾向的調查,來預測可能造成員工離職的因素,並提出解決方
案,以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實際離職行為。
本研究所指之離職傾向是採用 Colarelli、Foundation、Ellyn 及 Illinois
(1984)所定義,是指「組織成員產生自願性離開目前工作崗位,或主
動尋找其他工作機會的行為及意圖」。
10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藉由文獻的回顧及探討,說明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
覺、工作不安全感及離職傾向之起源、定義、發展、相關理論及影響因
素等,定義本研究之相關變項、確定研究架構及提出研究假設。因此,
依據本研究之目的,本章共分為五節進行探討,內容依序為探討:組織
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工作不安全感及離職傾向之相關文獻,最後
再進一步闡述上述各變項間之相關性,茲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節 組織政治知覺
Molm(1997)認為組織猶如整個社會的縮影,當面對有限的組織資
源時,個人或群體為了獲得自身利益及達成個人的目標,會運用各種資
源來影響組織的策略。Hirschman(1970)曾提到想要成為一名好的員工、
成功的管理者或者想在組織中出人頭地,政治行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
段。另外,由於組織本身就是一種政治結盟的行為,組織的決策與目標
的設定,往往也是經由多方協商而達成的。由此可知,組織政治在組織
中是無所不在及無法避免的,並且會深深影響到組織的發展。
然而,根據 Gandz 及 Murray(1980)的調查結果卻發現,有超過一
半的受訪者認為「組織政治」意謂著不公平、不合理與不健康的行為。
Ferris 等人(1989)認為組織政治知覺是指組織中的成員是否知覺到其
他成員所從事的「政治行為」,因此組織政治是一種主觀的知覺,它可
能是真實地反映出組織中客觀的事實,但也有可能僅僅只是組織成員錯
誤的判斷。一般來說,在組織中的政治行為通常具有高度隱密性,因此
很容易因為個人的主觀知覺而有所不同。所以,本節將依序介紹何謂組
織政治、組織政治知覺及組織政治知覺模式,以期更深入瞭解組織政治
知覺及其他相關研究。
12
一、組織政治的定義
過去曾有許多學者對「組織政治」一詞提出不同的看法,Mayes 及
Allen(1977)認為組織政治是一種不被組織所認可的自我服務行為,個
人或團體藉由影響現有組織的管理程序,來獲得不被組織允許的利益或
升遷的方法。Wilson(1995)則認為組織政治是一種有害組織效能,讓
個人獲取權力目的活動。Madison 等人(1980)認為組織政治是個人或
組織非正式的行為,也是一種不被管理階層所接受的行為。Ferris 等人
(1989)則表示組織政治是一種社會影響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所有
行為是經過設計,用來極大化個人短期或長期的利益。而這種個人的利
益,有時會與他人的利益一致,但有時後則是犧牲他人利益而得到的。
Nye 及 Witt(1993)認為在組織的生命週期中,組織政治是普遍且有影
響力的。Julavits 及 Fernandez(2001)認為組織政治的其目的在於增進、
維護個人或團體的自我利益。
本研究整理各學者對於組織政治的定義,其結果如下:
表2-1-1 組織政治的定義
學者 定義
Mayes 及 Allen(
1977)
組織政治行為是一種不被組織所認可的自我服務行
為,是藉由影響現有組織的管理程序,來獲得不被
組織所允許的利益或升遷的方法。
Tushman(1977) 組織政治行為是在利益團體中使用權利,影響組織
決策制定的行為。
Gandz 及 Murray(
1980)
組織政治是對組織現有資源分配的對抗、現有政策
偏好的衝突、是一種自利行為的現象、是不被組織
認可的自我服務行為。
13
表2-1-1 組織政治的定義(續)
學者 定義
Kipnis、Schmidt 及
Wilkinson(1980)
組織政治是員工在工作的場域中,透過影響同事、
影響部屬及影響上司的方式,來便獲得個人的利益
或滿足組織目標的一種方法。
Madison 、 Allen 、
Porter、Renwick 及
Mayes(1980)
組織政治是一種社會的影響過程,可能會對組織產
生功能性或非功能性之結果。
Mintzberg(1985) 組織政治是個人或組織非正式的行為,且不被管理
階層所接受的行為。
Drory 及 Romm(
1990)
組織政治的定義很少獲得學者一致性的認同,但通
常包含以下幾個元素:自我服務行為、其目的是與
組織目標相反的、組織政治常伴隨衝突的發生。
Ferris 及 Judge(
1991)
組織政治是各種利益團體影響決策或互相結盟議
價的行為,是一種為了私利且不被組織所認可之個
人行為,是一種權力的展現。
Nye 及 Witt(1993
)
在組織的生命週期之中,組織政治行為是普遍且有
影響力的。
Ferris、Frink、
Gilmore 及 Kacmar
(1994)
組織政治行為在工作的環境中是不被組織所認可
,且會產生不確定性、衝突、不和諧及壓力的行為
。
Wilson(1995) 組織政治是有害組織效能,而讓個人獲得權力的活
動。
14
表2-1-1 組織政治的定義(續)
學者 定義
Cropanzano、
Howes、Grandey
及 Toth(1997)
政治行為是企圖運用社會影響,並且直接從中獲得
報償、幫助自身晉升,保護自身利益的一種行為。
Julavits 及
Fernandez(2001
)
組織政治的目的是用來增進個人或團體的利益。
李安民(2002) 政治行為是一種運用社會影響力的方法,是用來促
進或保護個人的私利。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上述整理我們可以發現,在過往探討組織政治的文獻中,大多將
研究的焦點著重在組織政治的負面效果上。
二、組織政治知覺的定義
張春興(1993)指出認知形成的四個階段包含:選擇資訊、組織訊
息、解釋訊息、取出訊息。Robbins(2001)認為所謂的知覺是指個體將
感官接收到的印象,加以組織、解釋,最後賦予外在環境意義的過程。
Lewin(1936)則認為個人的反應往往是基於對外在事實的知覺,而非
事實的本身。由此可知,知覺是個人主觀的認知判斷。組織政治知覺是
個人基於自己的主觀認知,對於接收到的各種組織現象,判斷到底是否
有組織政治行為存在其中。
Gandz 及 Murray(1980)認為個人主觀的認知比起客觀的政治行為
研究,更能夠解釋組織中的政治行為及行為發生的成因,因為個人對組
織環境的認知是會影響到其在組織中未來的行為。Ferris 及 Kacmar
(1992)將組織政治知覺定義為個人、群體及組織,各自致力於追求自
15
我利益的活動,而組織成員對於這些活動的認知評價與主觀經驗,就是
構成員工在組織中的政治知覺,組織成員會根據自己的認知來發展自己
在工作環境中的政治行為。
本研究整理各學者對於組織政治知覺的定義,其結果如下:
表 2-1-2 組織政治知覺的定義
學者 定義
Lewin(1936) 組織政治知覺是經由個人的主觀經驗所獲得,而個
人的反應往往是依據其對事實的感受,而非事實的
真實情況。
Porter(1976) 組織政治知覺雖然僅是知覺,但對於組織政治而言
卻相當重要,因為其結果往往與真實是不相符。
Gandz 及 Murray(
1980)
個人主觀的認知比起客觀的政治行為研究,更能夠
解釋組織中的政治行為以及行為發生的成因,因為
個人對組織環境的認知會影響到其未來在組織中的
行為。
Ferris 等人
(1989)
組織政治為一主觀的知覺,它可能真實地反映出客
觀的事實,但也可能僅是錯誤的判斷。
Ferris 及 Kacmar(
1992)
組織政治知覺是個人、群體及組織各自致力於追求
自我利益活動,而組織成員對於這些政治活動所產
生的認知評價與主觀經驗。
Zhou 及 Ferris(
1995)
組織政治知覺是員工個人主觀的評估與經驗。
16
表2-1-2 組織政治知覺的定義(續)
學者 定義
Kacmar 及 Carlson
(1997)
組織政治知覺是組織成員對工作環境的政治化程度
的感受,並認為他人所從事增加自身利益的行為是
不公平且不公正的。
Vigoda(2000) 組織政治知覺不去瞭解實際組織政治的運用過程,
而是藉由對事實所顯現的反應來加以探討,是更容
易定義、解釋及運用於經驗資料的測量。
吳孝慈(2001) 組織政治知覺為個人、群體及組織各自致力於追求
自我利益最大的投機行為,尤其是對資訊的控制。
劉超平(2003) 組織政治知覺是指個人對他人政治活動產生的知覺
,受試者視其工作環境政治化,認為他人所從事增
進自身利益的行為,是不公平且不公正的程度。
李衍新(2003) 組織政治知覺是一種主觀的選擇、整理及解釋組織
政治活動的認知歷程,而員工會依自己的經驗反應
,在組織中展現出自己的政治行為。
呂耀毓(2004) 組織政治知覺是組織成員面對組織中政治活動,經
個人主觀篩選組合的認知歷程加以解釋,同時依經
驗及價值觀予以反應。
王淑霞(2004) 組織政治知覺是人們依其組織政治的主觀經驗,就
先前真實狀況的知覺作為反應。
蘇宏文(2007) 個人對他人的政治活動產生的知覺,代表受試者視
其工作環境政治化(對他人從事促進己身利益的行
為,而認為是不公正且不公平)的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由上述整理我們可以發現,組織政治知覺一般可被歸納定義為組織
成員對組織中其他成員所進行的政治行為所產生的知覺。 
三、組織政治知覺模式
在探討組織政治知覺時,Ferris、Russ 與 Fandt(1989)所提出的組
織政治模型是最廣為被討論的。在此模型中,組織政治知覺的前因變項
包含:1.組織因素、2.工作環境因素、3.個人因素等,而在組織政治知覺
的後果變項則包含:1.工作投入、2.工作焦慮、3.工作滿足與 4.組織退縮
等。
圖 2-1-1 組織政治模型
資料來源:Ferris,G.R., Russ,G.S. & Fandt,P..M.(1989).Politics in organizations.In R. A. Giacalone & P.
Rosenfield(Eds.),Impression management in the organization:143-170.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18
在此模式之中,我們可以知道當組織成員意識到在組織中有政治行
為存在時,一般來說組織成員可能會有三種反應,分別是:1.組織成員
選擇從組織中退縮,可能會透過離職或曠職等方式,避免直接涉入到組
織政治之中;2.組織成員選擇繼續留在組織之中,有可能變得更投入工
作,並刻意忽略組織中存在的政治行為;3.組織成員選擇更投入於組織
政治活動之中,並透過增加其對組織的瞭解及控制程度,來減少對組織
決策的模糊性,以降低工作焦慮及提高工作滿足。
四、組織政治知覺測量構面
在組織政治知覺所使用的測量構面中,最常被討論的三個構面分別
是:1.一般政治行為、2.保持沉默,靜待好處、3.薪資和升遷政策與實際
施行之差距,以下將分別說明每個構面所代表的意涵:
(一)一般政治行為
所謂的「一般政治行為」是指從事組織政治行為的人,會透
過自我服務的方式從中獲得利益,當組織中原有的辦法無法施行
時,組織中的政治行就會增加,而當組織中無比較明確的規範時,
組織成員將會依照自我意志,訂定對自己比較有利之規則。
(二)保持沉默,靜待好處
所謂的「保持沉默,靜待好處」是指從事組織政治行為的人,
為了確保其個人的權益不會受損,因此選擇避免參與組織中的活
動,有可能是選擇保持沉默,不發表任何的個人意見並做一個不
具威脅的人。有時候這些被認為不具威脅的人,反而可能被邀請
進入利益團體之中,並共享這些利益,所以本身雖然不採取任何
行動,反而可能從中獲得利益。
(三)薪資和升遷政策與實際施行之差距
19
所謂的「薪資和升遷政策與實際施行之差距」是指當政治力
介入組織政策的施行時,組織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出一套系
統,促使政治行為無所不在。當組織成員的自利行為在組織中發
生,卻反而能夠獲得好處的話,這會使得組織成員習慣性地重複
使用類似的策略,以確保能持續獲取利益。同時,由於從事政治
行為,反而可以獲得利益,這將影響到其他原來不會使用政治行
為的人,在未來也有可能加以模仿,使組織原本的組織規範失去
功能。
五、組織政治知覺的相關研究
Drory(1993)認為組織政治知覺會影響工作態度,組織政治知覺越
高則組織承諾越低,尤其是職位較低者其負相關的程度越大,所以推論
職位較低者,若有組織政治知覺則其潛在毀損效力大於職位較高者。劉
超平(2003)針對五個大型服務性組織為實證研究對象,討論組織政治
知覺與員工個人因素、組織因素、工作環境因素等前因變項之關係。研
究結果發現員工的年齡、工作年資、教育程度、組織正式化及工作職級、
技能多樣性、工作自主性、工作回饋性、與上司關係、與同事關係、均
與組織政治知覺呈現負相關。李安民(2002)研究指出組織政治知覺確
對工作滿足、工作壓力及組織承諾,造成負面影響,並發現瞭解與年資
在組織政治知覺及工作滿足間具有顯著之干擾效果;內外控信念則在組
織政治知覺及組織承諾間具有顯著之干擾效果。陳序維(2002)研究指
出組織政治知覺與組織承諾呈現負相關。但僅組織政治知覺的「上司行
為」與組織公平的三構面「價值承諾」、「努承諾」與「留職承諾」均
呈現最顯著的負向關係。陳曉萍(2008)的研究指出組織政治知覺與組
織承諾呈部分正向相關、與工作滿足呈負向顯著相關、與工作焦慮則呈
現正向顯著相關。鄭欣怡(2010)的研究指出組織政治知覺的三個構面
20
中,有兩個構面「一般政治行為」與「政策與實務差距」對離職傾向有
顯著的正向影響,而織政治知覺的另一個構面「保持沉默靜待好處」對
離職傾向有顯著負向影響。毛筱豔、吳鳳翎(2011)的研究指出職場友
誼係發生於組織成員的互動相處,當成員互動愈頻繁時,則組織政治知
覺會降低。池文海、林憬、季璐、陳英吟(2012)以台灣非屬金控集團
轄下之銀行業的組織成員為研究對象,發現組織政治知覺對工作壓力具
有顯著正向的影響,對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有顯著負向影響。
六、小結
綜合上述,組織政治行為無所不在,而個人的組織政治知覺會影響
個人未來在組織中的行為,而藉由組織政治知覺的衡量,可瞭解組織成
員是如何對工作環境做出自己認為恰當的反應。而當個人察覺到組織中
的政治行為後,若因無法接受政治行為的操弄或無法承受政治環境的壓
力時,就可能會選擇離開組織,這對組織來說無非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同時也在無形之中墊高組織的人事成本。
21
第二節 組織變革知覺
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及與日遽增的競爭壓力,企業除了必須隨時檢視
調整整體的競爭策略之外,適時的組織變革對企業來說是重要且必須
的。Webber(1979)認為所謂的組織變革是指透過改變組織的策略、改
變組織的結構或改變組織成員的態度、行為等方法,來提升組織的經營
績效。Mintzberg、Waters、Pettigrew 及 Butler(1990)認為組織變革是
一套調整組織成員行動、反應與彼此間互動關係的程序,並能將組織調
整成最適當的樣子。
然而,在組織變革的過程中,組織成員對組織變革的知覺是非常的
重要。廖國鋒、范淼、吳振昌(2002)的研究指出當員工無法確定在組
織變革後,其技能是否可以因應該職位,他的工作負荷、工作地點是否
會受到影響,員工將會無法適應,而這些改變也就會影響員工對組織、
上司、同儕等的信任關係。陳烈甫(2002)也指出在組織變革的過程中,
管理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營造出一個需要變革的內在意識,讓組織變革
從組織成員的內在認知開始。所以,本節將依序介紹組織變革的定義、
組織變革的類型及組織變革知覺的定義等,分別說明如下:
一、組織變革的定義
Michaels 及 Spector(1982)認為所謂的組織變革是指組織為因應環
境變化而從事調整的過程,通常是發生在當組織的經營行為與環境的變
動無法配合時。李隆盛、黃同圳(2000)則指出所謂的組織變革是指當
組織受到外在環境的衝擊,並配合內在環境的需要,去提昇其組織文化
與品質、成員的能力與素質,來適應整體環境及競爭的變化,進而達成
組織生存與組織發展的過程。
22
由於各家學者對組織變革的定義各有不同,因此本研究整理各學者
對於組織變革的定義,其結果如下:
表2-2-1 組織變革的定義
學者 定義
Leavitt(1965) 組織變革包含:組織結構的變革、人員的變革、技
術的變革。
Mosher(1967) 當組織進行變革時,組織結構會有計劃的變遷,包
括:職位的增減、任務的重新安排、現職人員的異
動以及預算的增減等。
Morgan(1972) 透過組織變革的過程,將使組織的運作變得更有效
率,更能達成平衡成長,保持其合作性,並使組織
變得更有彈性、更能適應環境。
陳金貴(1974) 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必定對組織造成衝擊,因此組
織為求本身的穩定與維持,必須進行調整以適應環
境變化。
Webber(1979) 組織變革是指組織透過改變其組織策略、組織結構
或組織成員的態度、行為,來提高組織的經營績效
。
Michaels 及
Spector(1982)
組織變革是指組織為因應環境的變化而從事調整的
過程,通常組織變革發生在當組織的經營行為與環
境的變動無法配合時。
吳秉恩(1986) 組織變革是組織提昇組織文化、組織成員的能力,
以適應環境的變化進而達到發展目標與生存的調整
過程。
23
表2-2-1 組織變革的定義(續)
學者 定義
Carnall(1990) 組織變革以改善組織的效能為目標,而改變的對象
包括:組織成員、組織文化及管理風格。
Mintzberg、Waters
、Pettigrew 及
Butler(1990)
組織變革是一套調整組織成員的行動、反應與彼此
間互動關係的過程,並且能將組織的狀態變遷至最
適當的策略位置。
Ettlie 及 Reza(
1992)
組織變革是透過新的生產模式、新的處理程序、新
的組織型態,來因應更激烈的競爭環境,並對顧客
提供更好的服務。
Tyson 及 Jackson
(1992)
組織變革具有非連續性的特質,其變動較極端、較
快速,組織型態也會因此產生大方向的改變。
謝安田(1992) 組織變革是指組織在受到外在環境的衝擊,並配合
內在環境的需要,去調整其內部的狀態來維持本身
的均衡,進而達到組織生存與發展的目的。
盧瑞陽(1998) 廣義而言,組織變革是指在組織中任何一種試圖改
變人事、技術、方法、結構等之努力,這些都屬於
組織變革的範圍。
Cumming 及
Worley(2001)
組織變革以追求績效為目標,其試圖改變的對象包
括:組織成員的行為、組織的文化、組織的結構、
組織的策略及組織與環境競爭間的關係。
Robbins(2001) 組織變革是一種計劃性的變革,是一種有計劃與目
標導向的活動。
24
表2-2-1 組織變革的定義(續)
學者 定義
林瓊瀛(2001) 組織變革是ㄧ系統性思考的流程,也就是將整個企
業的活動視為一個系統,每個部份環環相扣,並為
從上到下整個組織的變革。
Alas 及 Sharifi(
2002)
組織變革是組織在遭受外部與內部環境壓力下所採
取的一種因應行為,通常會造成組織成員在行為上
的改變。
許長田(2002) 組織變革就是徹底拋棄原有的作業流程,針對客戶
需求重新規劃策略與執行計畫,並提供最好的產品
及ㄧ流的服務。
陳烈甫(2002) 抗拒組織變革是人們在面臨改變的壓力或威脅時,
用來反抗壓力、保護自己或維持現狀的態度或行為
。
蔡碩川(2002) 組織變革是組織內部與外在環境關係的調整,組織
為因應外在環境的改變,而將內部做調整以維持組
織均衡,而達成組織目標。
黃芳謙(2003) 組織變革是在開放的系統架構下,因應內外環境的
變化與競爭,重新調整其結構、人員配置、工作設
計或引入新技術,以促進組織的生存與發展。
25
表2-2-1 組織變革的定義(續)
學者 定義
樓欣美(2003) 組織變革是組織為因應外部環境或資源條件的改變
,所進行的一種組織內部調整措施,其目的在於讓
組織脫胎換骨,產生新的文化、新的生產方式、新
的處理程序、新的組織型態或新的人力效能,使組
織能有效適應環境,員工需求獲得滿足,企業能夠
永續發展。
沈哲生(2004) 組織變革是組織為了適應內、外在環境的變化與挑
戰,而進行自我檢視與調整現有架構、程序和行為
的歷程,並藉以提供組織績效,達成組織永遠生存
發展的調適過程。
施壽椿(2004) 組織變革的重點在於打破舊有規則與假定,建構企
業型政府的治理型態,使用新公共管理的內涵與策
略,以重新建構全新、彈性、主動及適應性的組織
結構。
孫進發(2004) 組織變革是一種系統性思考的流程,以比較快速的
方式,讓組織成員的行為、態度、組織結構、流程
以及組織策略發生變化,而透過這些調整來達到追
求績效的目標。
26
表2-2-1 組織變革的定義(續)
學者 定義
顧忠平(2005) 組織變革是組織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外在環境衝擊時
,藉由調整、改變組織內部的結構、技術、管理方
法及成員價值觀與態度等,來迫使組織調整原有的
慣性,重新審視規劃組織目標與策略,以滿足組織
目標及員工需求,進而達到組織生存與發展目的之
過程。
Hellriegel 及
Slocum(2009)
組織變革包含兩項目標:1.使組織能適應外在的環
境變遷、2.改變組織員工的行為。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本研究之組織變革是指組織在開放的系統架構下,因應
內外環境的變化與競爭,重新調整其結構、人員配置、工作設計或引入
新技術,以促進組織的生存與發展。
二、組織變革的模式
許多學者曾對組織變革的模式提出看法,以下將介紹幾個比較常見
的組織變革模式:
(一)Lewin 的組織變革模式
Lewin(1951)認為當一個組織要從舊的狀態變成新的狀態
時,它將必需經過三個階段,分別是:1.解涷階段、2.改變階段、
3.再涷結階段,其變革過程如下:
27
圖 2-2-1 Lewin 的組織變革模式
資料來源:Lewin, K.(1951),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Selected theoretical papers,MI:University of
Michigan.
1.解凍階段
在解凍階段首先組織成員必須瞭解組織變革的重要性,否
則組織成員必定會傾向於維持現狀,不會有所行動,因此在此
階段需要創造組織變革的氣氛,以增加組織對變革的接受度。
2.改變階段
在改變階段則需要對變革進行分析,並重新設計、發展出
新的模式、新的行為、價值和態度。
3.再凍結階段
在再凍結階段則需要透過程序、訓練與評估等方法,將新
的系統制度化,使組織穩固在一種新的均衡狀態中,透過支持
機制來強化新的組織狀態。
(二)Leavitt 的組織變革模式
Leavitt(1976)認為組織變革可以透過以下三種方式來完成,
1.改變結構、2.改變技術、3.改變人員行為,任何一項改變都會造
成其他項目的改變:
1.改變結構
28
從組織的制度面著手,透過改變組織的結構,調整組織的
目標,來達到組織變革的目的。
2.改變技術
透過工作流程的重新安排、改變工作的方法及改變工作的
技術來達到組織變革的目的。
3.改變人員行為
透過甄選、訓練及考評等方法,來改變組織成員的行為,
強調態度、激勵及技能之改變,來達到組織變革的目的。
(三)Lippitt 的組織變革模式
Lippitt(1958)認為組織變革的過程應包括下列五個階段:1.
發展變革需要、2.確定變革關係、3.厲行變革措施、4.維持穩定變
革、5.結束協助關係
1.發展變革需要
發展變革需要階段是一種將舊有態度、傳統習俗及支持行
為加以改變,並透過各種方式來確認組織變革的需要。
2.確定變革關係
確定變革關係階段是變革推動者與組織成員彼此間要建
立同心協力的工作關係,以便將來在實際推動組織變革時,能
夠將抗拒變革的力量降到最低,以增加組織變革成功的機會。
3.厲行變革措施
厲行變革措施階段是實際改變的步驟,經過認同作用及內
化作用來產生新的行為。
4.維持穩定變革
29
維持穩定變革階段除了設法將組織變革活動擴大,並配合
組織內部其他的措施,使其成為整體管理活動之一環,並逐步
的制度化,成為持續性之工作,並獲得內部成員的支持。
5.結束協助關係
結束協助關係是指當組織已習得變革之專業知識,變革的
推動即可退出。
三、組織變革知覺的定義
蔡調舜(1997)認為導入組織改革的人,對於員工的負面知覺必須
特別關心,因為員工往往會根據他們對於事實的認知而非根據事實的本
身來做出反應,所以在組織變革的實施過程,必須隨時注意員工知覺改
變的情形。廖國鋒、范淼、吳振昌(2002)也認為當組織進行變革時,
組織除了必須要有周詳的變革計畫之外,組織內員工的心理反應更是決
定組織變革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員工往往無法確定變革之
後,其技能是否可以因應,職位、工作負荷、工作地點是否會受到影響,
而無法適應,這些改變也就會影響員工對組織、上司、同儕等的信任關
係。Hui 及 Lee(2000)認為當組織變革時,伴隨而來的往往是人力架
構、組織架構的重大改變,員工被迫面臨不確定的未來、擔心可用資源
將減少、自身權利將受損等問題,這會使得組織內成員內心充滿不安全
感。
由此可知組織變革是一件很費時的事情,它除了必須配合當時組織
環境下的需求,同時也需留意組織成員的信念、態度與想法,因為組織
成員會依照其對組織變革的瞭解或感受來形成認知並影響其未來在組
織中的行為。
四、小結
30
綜合上述,本研究認為當組織在進行變革時,不論個人或群體因素
所產生的抗拒變革現象是無可避免的事,但是由於組織變革最重要的關
鍵在於人,且組織變革的成敗與組織成員的態度息息相關,也是推動組
織變革時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在推動組織變革時,決策者應妥善規
劃讓組織成員對組織變革能有所認知,並使其有參與決策程序的機會,
如此將有助於組織變革的推動。
31
第三節 工作不安全感
在 Maslow(1954)需求層級理論中,安全需求被視為低成次的需求,
也就是最基本的需求。在 Herzberg(1959)的二因子理論中,安全被視
為工作的保健因子。由此可知,員工的工作保障是工作安全的核心。
然而,由於組織變革的本質常常相當的模糊並且缺乏正確的資訊,
這會導致組織內的員工在面對組織變革時會感到焦慮不安,擔心失去工
作、擔心失去職位、擔心更換工作地點、擔心對新工作的陌生、擔心未
來的前途(Rotter,1975)。廖國鋒、范淼、吳振昌(2002)認為員工
因為無法確定在組織變革後,是否能因應新的職位、能負擔新的工作負
荷、工作地點是否會受到影響,這些改變會影響員工的信任關係。洪永
靖(2003)也指出組織內員工在面對組織精簡等不確定的狀況時,員工
對組織變革所產生不確定感的解讀,將會因人而異,而組織內成員對組
織本身、上司以及同儕之間的信任關係,將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所
以,本節將就工作不安全感的定義、形成原因、影響的後果及相關研究
等,分別說明如下:
一、工作不安全感的定義
余明助(2006)認為工作不安全感是個人在具有威脅性的工作條件
下,對自己是否能繼續工作下去,缺乏控制能力。本研究整理各學者對
於工作不安全感的定義,其結果如下:
表 2-3-1 工作不安全感的定義
學者 定義
Greenhalgh 及
Rosenblatt(1984)
組織成員在受威脅的環境中,想維持現有工作但卻
遭受改變的威脅時,所引發的無力感。
32
表2-3-1 工作不安全感的定義(續)
學者 定義
Ashford、Lee及 Bobko
(1989)
提出工作不安全感的相乘的模式:
工作不安全感=工作特性改變之不安全感+工作異
動之不安全感=(為對抗威脅所知覺的無力感)*{
[∑工作特性的重要性*失去該特性的可能性]+[∑
工作異動的嚴重性*工作異動的可能性]}
Hartley(1991)
指出個人知覺安全的程度與個人偏好程度間的不一
致。
Rosenblatt 及 Ruvio(
1996)
工作不安全感是指對工作未來的存續感到整體不安
並全面關心未來工作存在的狀況。
Davy、Kinicki 及
Scheck(1997)
工作不安全感是出自於因為期待工作狀態可以持續
,所以個人對繼續工作的一種預期。
Reisel、Probst、
Swee-Lim、Maloles
及 König(2010)
將工作不安全感視為個體層級對於其在組織中所認
知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的察覺。
余明助(2006)
工作不安全感是個人在具有威脅性的工作條件下,
對自己是否能繼續工作下去,缺乏控制能力。
鄭依青(2008)
工作不安全感是指個體知覺到外在環境威脅,與對
於工作異動或特性改變的不確定感、不可控制性、
不可預測性的嚴重程度及想持續目前工作所感受的
無力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工作不安全感形成的原因
Ashford、Lee 及 Bobko(1989)指出工作不安全感形成的原因包含:
(一)組織大幅度的改變
33
當組織變動的幅度愈大時,員工的工作不安全感受就會愈強
烈。
(二)員工角色的模糊
當組織成員對自己的工作職責、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不清楚
或缺乏足夠的資訊時,員工的工作不安全感就會愈強烈。
(三)員工的內外控性格
由於內控性格的員工,認為一切可以操之在我,比較不會有
工作不安全感;而外控性格的員工,認為許多事情不是自己可以
控制的,所以比較容易產生工作不安全感。
三、工作不安全感影響的後果
Ashford、Lee 及 Bobko(1989)認為工作不安全感的影響後果包含:
(一)組織成員尋找新工作的想法會增強
組織成員可能會藉由轉換新工作,來降低自身所面臨的工作
不安全感。
(二)對組織的承諾會變低
當組織成員產生工作不安全感時,組織成員覺得組織無法繼
續對員工給予承諾,相對的員工也會降低自身對組織的承諾。
(三)對組織的信任感會降低
當組織成員覺得組織違反了與員工間的心理契約,相對的員
工對組織的信任感也會降低。
(四)對工作的滿意度會降低
因為工作滿足是一種對工作的情感性反應,當組織成員產生
工作不安全感的知覺後,由於組織成員覺得組織傷害了他對組織
的情感,因此對工作的滿意度就會跟著降低。
34
四、工作不安全感的計算公式:
Grenhalgh 及 Rosenblatt(1984)認為工作不安全感是當員工想維持
現有的工作,但卻遭受改變威脅時所引發的無力感。而且工作不安全感
是由威脅的嚴重程度與無力感所共同組成。也就是說當員工的無力感很
高,但未感覺到任何威脅時;或者員工覺得威脅的嚴重程度很高,但並
沒有任何無力感時,員工都不會感受到任何的工作不安全感,因此威脅
的嚴重程度與無力感間是屬於交乘關係。也就是說工作不安全感的計算
公式如下:工作不安全感=威脅的嚴重程度×無力感
(一)威脅的嚴重程度
威脅的嚴重程度包含兩個部分,分別是員工感覺到其喪失部
分工作特性的可能性與重要程度以及員工感覺到喪失整體工作的
可能性與重要程度。
1.員工感覺到其喪失部分工作特性的可能性
2.員工感覺到其喪失部分工作特性的重要程度
3.員工感覺到喪失整體工作的可能性
4.員工感覺到喪失整體工作的重要程度
其中由於 1.工作特性喪失的可能性對 2.工作特性的重要性具
有加權的效果,因此二者間存在交乘關係;另外,3.工作喪失的可
能性對 4.工作喪失的重要性具有加權的效果,因此二者間存在交
乘關係。
(二)無力感
無力感是指員工在對抗威脅的嚴重程度時其所需要具備的能
力。無力感乃是缺乏:
1.在組織中有足夠的權力,並能控制那些不力於己的事情發生。
2.在組織中有足夠的能力,並能預防那些不力於己的事情發生。
35
3.對組織有充分的瞭解,並能明白掌控那些影響自己的事情。
因此,Ashford、Lee 及 Bobko(1989)根據 Grenhalgh 及 Rosenblatt
(1984)所提出的工作不安全感模型,提出工作不安全感計算公式:
工作不安全感 = [(Σ工作特性喪失的可能性×工作特性的重要性)
+(Σ工作喪失的可能性×工作喪失的重要性)]×無力感
五、工作不安全感的相關研究
本研究整理各學者對於工作不安全感的相關研究,其結果如下:
表2-3-2 工作不安全感的相關研究
學者 相關研究
Greenhalgh 及
Rosenblatt(1984
)
1.當員工對於未來在組織中是否能繼續工作,受到
非自願的改變時,工作不安全感就產生了。2.工作
不安全感會對員工態度及工作行為有不利的影響。
3.員工在缺乏工作保障或是喪失工作機會的情況下
,就會產生工作不安全感。其原因出自於可能失去
現職、呈現出對工作環境改變的無力感,導致反映
在工作努力方面、離職傾向,進而抗拒對改變的組
織承諾與認同。4.工作投入是工作不安全感的後果
變項。
Ashford、Lee 及
Bobko(1989)
證實工作不安全感對工作承諾、組織信任和工作滿
意度有負相關,對離職意願有正相關。
Rosenblatt 及
Ruvio(1996)
1.工作不安全感對組織結果有不利的影響,因為當員工
在工作上感受到威脅時,可能為了在心理上保護自己,
而自發性的改變對工作的態度,降低工作投入、承諾及
忠誠。2.工作不安全感可能存在於沒有威脅的環境。
36
表2-3-2 工作不安全感的相關研究(續)
學者 相關研究
Hui 及 Lee(2000
)
在預期到組織變革時,員工的心理層面產生了不確定感
,這將會造成對整個組織信任程度的下降。
Sverke、Hellgren
及 Näswall(2002
)
工作不安全感與組織承諾、信任有關聯性,許多研究研
究發現不安全感和組織承諾呈中度的負面相關
Bordia、Hobman
、Jones、Gallois
及 Callan(2004)
組織變革下,員工的不確定感可分為三種:策略不確定
性、結構不確定性以及工作相關不確定性。
Näswall、Sverke
及 Hellgren(2005
)
工作不安全感會造成員工組織承諾的降低。
Vakola 及 Nikolaou
(2005)
組織變革的不確定感是工作的壓力來源,會降低員工的
組織承諾、工作滿意,並增加員工的離職意圖。
Probst 及 Lawler(
2006)
員工會將工作不安全感的情緒,反應在工作的態度、工
作的行為、文化價值及組織承諾上。
郭順成、趙必孝、
王喻平、陳榮德(
2004)
當組織再造時,員工會產生工作不安全感,工作不安全
會負向的影響員工的組織承諾及工作投入
蔡正飛(2006)
當組織精簡時,會直接衝擊留職員工的心理層面,因而
影響到組織的承諾。
37
表2-3-2 工作不安全感的相關研究(續)
學者 相關研究
溫金豐、錢書華、
蘇建全(2007)
高科技工程專業人員的工作不安全感會顯著的影響其
工作投入,且當整體工作喪失之工作不安感程度高,其
工作投入將越低。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六、小結
綜上所述,當員工感覺到外在環境的變遷使得工作的穩定性及安全
性發生非自願性的改變時,員工對於未來產生不可預測及不可控制的感
受,覺得工作的安全感被威脅,並對維持工作現狀感到無力時,工作不
安全感就因此油然而生。
38
第四節 離職傾向
Robbins(2001)認為離職是指員工自願或非自願地永久離開組織。
Miller、Katerberg 及 Hulin(1979)認為離職是指離開目前的工作與尋找
其他工作機會傾向的總體表現或態度。當組織失去專業人才時,會導致
組織的效益降低,而當組織失去的是關鍵人才時,組織甚至有可能陷入
空前的危機。
離職是一種行動的結果,而離職傾向則是一種意圖。Mobley、
Griffeth、Hand 及 Meglino(1979)認為離職傾向是判斷員工離職行為是
否容易發生的最佳指標。當組織能掌握員工的離職傾向時,這對預測員
工的離職與否有很大幫助,在組織的管理上也比較能有因應或補救之策
略。所以,本節將就離職的定義、離職的類型、離職傾向的定義、離職
傾向的模式,分別說明如下:
一、離職的定義
Mobley(1977)認為離職是指員工在組織中的某項職務,於工作一
段時間後,經考慮後自願失去其原有職務,並且與原來的組織完全脫離
關係。Price(1977)則認為離職依據離職者的意願可以分為自願性離職
與非自願性離職兩種類型。樊景立(1978)認為離職是指個人想離開目
前的工作崗位,另外尋找其他工作機會之傾向。黃英忠(1993)認為廣
義來說,離職是指勞動的移動,例如:勞工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
方(地區間的移動),或從某一職業轉移另一個職業(職業間的移動),
或是指從某一產業移轉到另一產業(產業間的移動),同時也意含著某
一特定組織(如工廠、公司、機關等)員工的流入與流出;但從狹義的
角度來說,離職是指組織成員由組織內部往外部的勞動移動。由於各家
39
學者對離職的定義各有不同,因此本研究整理各學者對於離職的定義,
其結果如下:
表2-4-1 離職的定義
學者 定義
Porter 及 Steers(
1973)
離職是員工經歷了不滿足之後的一種退縮行為。
Mobley(1977)
離職是指員工原先任職於組織中的某個職務,在工
作一段時間後,經考慮後自願失去其原有的職務,
並且與原組織完全脫離關係的過程。
Price(1977)
離職依據離職者的意願分為兩種類型:
1.自願性離職:是指員工沒有受到威脅或壓力,自
發性的提出離職申請的決定或行動。
2.非自願性離職:是指離職並非出自員工的意願,
主要是由於雇主或組織主動解除其工作職務或工作
契約。
Miller、Katerberg
及 Hulin(1979)
離職是離開目前工作,並尋找其他工作機會傾向的
總體表現或態度。
Dalton、Todor 及
Krackhardt(1982
)
離職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1.非功能性離職:員工想要離職,但是組織希望能
慰留他,這類員工的離職會造成組織的效益受損。
2.功能性離職:員工想要離職,但是組織並不在乎
,因為組織對該員工的工作績效評估不佳;該員工
如果繼續留在組織,反而會威脅到組織的效益。
40
表2-4-1 離職的定義(續)
學者 定義
Kanungo(1982)
離職是一種當工作投入降低到某個程度後就會產生
的工作疏離現象。
Hoy 及 Ferguson(
1985)
離職是指勞資雙方關係的中斷,無論是由哪一方所
發起的皆可稱為離職。
Williams 及 Hazer
(1986)
離職是員工離開現有工作的傾向、願望和計畫。
Tett 及 Meyer(
1993)
離職是一種任其自由意志離開組織的念頭。
樊景立(1978)
離職是指個人想要離開目前的工作崗位,另外去找
尋其他工作機會之傾向。
黃英忠(1993)
1.廣義的角度:離職是指勞動的移動,例如:勞工
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地區間的移動),或
從某一職業轉移另一個職業(職業間的移動),或是
指從某一產業移轉到另一產業(產業間的移動),同
時也意含著某一特定組織(如工廠、公司、機關等
)員工的流入與流出。
2.狹義的角度:離職是指組織成員由組織內部往外
部的勞動移動。
張緯良(2003)
離職是指員工尚未服務滿一定期限,或非合於退休
條件,但因其他原因主動或被動的離開組織。
王傑明(2004)
離職是指員工與雇主間雇傭關係的終止,也就是員
工離開所屬的組織,終止員工與組織間的契約。
41
表2-4-1 離職的定義(續)
學者 定義
陳玫秀(2005)
離職理論被建構在一個公平的基本概念,員工在報
酬的分配不公平情形之下產生不滿足,最後離開組
織。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離職的類型
許多學者曾對離職的類型提出分類,以下將介紹幾個比較常見的離
職類型分類方法:
(一)Dalton、Todor 及 Krackhardt(1982)將離職依功能性來做區分:
1.非功能性離職
組織成員想要離職,但是組織盡全力調整組織策略及制
度,希望能將這名重要的人力慰留在組織之中。
2.功能性離職
組織成員想要離職,但是因為其工作績效評等不佳,所以
組織並不在乎該組織成員的離職決定。
(二)Wanous、Stumpf 及 Bedrosian(1979)將離職依照離職者的意
願來做區分:
1.非自願性離職
非自願性離職是指離職並非出自於員工的意願,主要是由
雇主或組織主動解除其職務或工作契約,離職的主要因素為:
(1)員工個人因素:工作能力減退、生病、死亡等。
(2)組織或雇主因素:公司財務緊縮、關廠、歇業等。
42
(3)退休:員工雖然仍有工作的意願,但是由於已經達到退
休年齡而退休者。
2.自願性離職
自願性離職是指員工在沒有受到威脅或壓力的情況之
下,自發性的提出離職申請,離職的主要因素為:
(1)組織因素:員工對於組織的薪資、升遷、教育訓練制度
或主管管理風格不滿意而申請離開組織。
(2)個人因素:員工因為家庭、健康、情感、生涯規劃等因
素而申請離開組織。
汪孟哲(2009)指出通常自願性離職是可經由組織的改變或
努力而改變離職的決定,而非自願性離職通常都無法控制與改變。
三、離職傾向的定義
洪啟方(2003)認為所謂的離職是指員工離開組織的行為,而離職
傾向則是在產生離職行為前的心理狀態。Mobley、Horner及Hollingsworth
(1978)認為員工在產生離職傾向後很可能會導致離職行為的發生。
Mobley(1977)認為員工在組織的某一職務上,工作了一段時間,
個人經由詳慮後決心離開原有的工作崗位,導致失去了職務及其所賦予
的利益,而且和原有的組織也不再有任何關係,員工在經歷了不滿足以
後的下一個步驟就是離職念頭,而離職傾向則是出現在離職念頭、尋找
工作機會、評估比較其他工作機會之後,是實際離職行為前的最後一個
步驟。林慧芝(2005)指出在現有的文獻中,大部分的研究者都是以離
職傾向作為相關議題的衡量標的。因此,我們可以說離職傾向是發生離
職行為前,個人對於離職問題所做的一種評估。由於各家學者對離職傾
向的定義各有不同,因此本研究整理各學者對於離職傾向的定義,其結
果如下:
43
表2-4-2 離職傾向的定義
學者 定義
Mobley(1977)
離職傾向是員工在衡量過各種利害關係後,自願放
棄現有職務與權利,並且脫離原有組織的意願跟行
為。
樊景立(1978)
離職傾向是指個人想要離開目前工作崗位,另外尋
找其他工作機會的傾向程度。
Miller、Katerberg
及 Hulin(1979)
離職傾向是指離開企業組織,再去尋找其他工作機
會傾向的總體表現或態度。
Mobley、Griffeth
、Hand 及 Meglino
(1979)
當員工的離職傾向愈高時,其離職行為發生的可能
性就愈高。
Colarelli、
Foundation、Ellyn
及 Illinois(1984)
員工在組織中工作一段時間後,經考慮後蓄意想離
開現有的工作環境。
Steel 及 Ovalle(
1984)
發現以離職傾向來預測員工的離職行為,會比以工
作滿足、組織承諾來預測離職行為來的準確。
滕青芬(1987)
離職傾向是指個人在進入組織工作一段時間之後,
因升學、組織問題或找尋更好的工作機會,主動辭
去組織內之職務,離開組織的意願。
Tett 及 Meyer(
1993)
離職傾向是員工離職前的一種強烈的認知取向。
Van Scotter(2000
)
離職傾向是一系列撤退行為的最後一個階段,可以
用來預測工作者離職行為的發生。
44
表2-4-2 離職傾向的定義(續)
學者 定義
湛瑄宇(2000)
認為離職傾向是個人經過對組織工作環境評估後,
認知離職對其有意義,而使個人產生離職的念頭。
陳宏光(2002)
離職傾向是一種想要離開組織的認知跟想法,也就
是一種對離職的認知與態度。因此,離職傾向是使
個體考慮從事離職行為的一種心理狀態。
Thatcher、Jehn 及
Zanutto(2003)
離職傾向是指工作者在特定組織工作一段時間後,
經過一番考慮後,蓄意想離開工作組織。
朱建平(2003)
離職傾向是指因個人、工作及組織因素,導致心中
有離職的目的或計畫,企圖離開組織的心理狀態。
洪啟方(2003) 離職傾向是指在產生離職行為前的一種心理狀態。
林慧芝(2005)
現有的文獻中,大部分的研究者都是以離職傾向作
為相關議題的衡量標的。
陳慧芳(2005)
離職傾向是指個體因個人及環境因素的影響,產生
離職的認知及態度,並企圖離開組織的心理狀態。
謝函融(2005)
離職傾向為個體經過衡量後,認為離職對未來有幫
助而產生的念頭,且發生於實際離職行為前。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四、小結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離職傾向的定義則採 Colarelli、Foundation、Ellyn
及 Illinois(1984)的定義,離職傾向是員工在組織中工作一段時間後,
經考慮後蓄意想離開現有的工作環境。在離職傾向量表方面也是根據
45
Colarelli、Foundation、Ellyn 及 Illinois(1984)所發展出來的離職傾向
題項,題目包含如果我有辦法的話,我在一年內將會在我喜歡的公司工
作、我常有想要辭職的念頭、在最近的一年之中,我有計畫去尋找新的
工作等。
46
第五節 各變項間之相關性
依據前述各節有關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工作不安全感、
離職傾向等各個變項之文獻探討,本節將針對各變項間之相關性,推導
及建立七項研究假設。
一、組織政治知覺對離職傾向之關係
強曉霖(2003)跨產業研究高科技產業、金融服務業、一般服務業
以及傳統製造業等員工後發現,各產業的組織政治知覺皆對離職傾向產
生正向影響。王碧茹(2011)的研究也發現,組織政治知覺對離職傾向
有顯著正向影響。黃紹書(2007)以國內 TFT-LCD 相關產業研發人員
為研究對象,發現離職傾向的影響因素包含組織政治知覺。鄭仙平
(2007)則以個案企業中的台幹與中幹為研究對象,以組織政治知覺的
構面來分析個案企業,並以組織政治知覺的後果變項--撤離組織現象,
結果發現個案企業中組織政治知覺與工作滿意成正相關,並影響員工離
職傾向。莊靜怡(2003)發現組織政治知覺各構面對離職傾向具有顯著
影響力的假設部分成立。吳美惠(2004)將組織政治知覺歸併為三個構
面,分別為一般政治行為、保持沉默靜待好處及政策與實務差距,發現
「一般政治行為」、「政策與實務差距」對離職傾向呈顯著正向影響。
Ferris 等人(1989)同時也指出,組織政治會造成成員的工作不滿足及
工作焦慮,並可能引發退縮行為,甚至離職行為的發生。Ferris 及 Kacmar
(1992)、Zhou 及 Ferris(1995)及 Ferris 等人(1996)則發現組織政
治知覺可顯著的預測工作不滿足。Cropanzano、Howes、Grandey 及 Toth
(1997)則發現政治知覺與工作滿足間呈負相關,與離職傾向則呈正相
關。
47
由上述文獻分析得知,組織政治知覺確實會對離職傾向產生影響。
綜上分析,本研究認為組織政治知覺與離職傾向應具有關聯性,因此,
推論出研究假設一(H1):組織政治知覺對離職傾向有正向影響。
二、組織變革知覺與離職傾向之關係
張順安(2008)以宜蘭地區 12 家民營銀行之正式行員為問卷調查
對象,發現行員的組織變革認知對離職傾向在某些構面上有顯著相關。
李宏毅(2007)發現組織變革認知對離職傾向在某些構面上有顯著相
關。吳宏嘉(2003)以 37 家信用合作社及 1 家信用合作社南區資訊中
心為研究對象,發現組織變革態度對離職傾向有顯著影響。黃天辰
(2010)以台灣北部地區旅級以上部隊之志願役人員為對象,發現組織
變革與離職傾向呈現正向關係。
由上述文獻分析得知,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產生影響。綜上分
析,本研究認為組織變革知覺與離職傾向應具有關聯性,因此,推論出
研究假設二(H2):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有正向影響。
三、工作不安全感與離職傾向之關係
王瓊瑩(2008)發現在組織變革下所產生的不確定感對離職傾向呈
正向影響。顏安昌(2011)發現當台幹的工作不安全感愈高時,所產生
的離職傾向也愈高。黃靖媚(2008)、莊家喜(2007)等研究也發現工
作不安全感對於離職傾向具正向影響。吳茂興(2004)醫院合併後員工
之無力感(工作不安全感的項目之一),會對離職傾向產生正面影響。
劉莉玲(2009)以金融機構的員工為研究對象,發現不確定感會對離職
傾向產生正向的影響。吳文堯(2009)以軍隊志願役人員為研究對象,
發現志願役人員之工作不安全感對離職傾向有正向影響。
48
由上述文獻分析得知,工作不安全感對離職傾向產生影響。綜上分
析,本研究認為工作不安全感與離職傾向應具有關聯性,因此,推論出
研究假設三(H3):工作不安全感對離職傾向有正向影響。
四、組織政治知覺與工作不安全感之關係
鄭欣怡(2010)以台灣地區九大類 40 個機關之成員為研究對象,
發現組織政治知覺與工作焦慮為顯著正向的影響。陳曉萍(2008)的研
究也發現,組織政治知覺與組織承諾呈部分正向相關、與工作滿足呈負
向顯著相關、與工作焦慮則呈現正向顯著相關。
由上述文獻分析得知,組織政治知覺確實會對工作不安全感產生影
響。綜上分析,本研究認為組織政治知覺與工作不安全感應具有關聯
性,因此,推論出研究假設四(H4):組織政治知覺對工作不安全感有
正向影響。
五、組織變革知覺與工作不安全感之關係
Doby及Caplan(1995)研究指出組織變革勢必為員工帶來不確定感及
焦慮不安的結果。劉莉玲(2009)以金融機構的員工為研究對象,發現
組織變革中「變革的頻繁」與「變革的影響」對組織成員的不確定感有
正向影響。溫金豐、錢書華、蘇建全(2007)以高科技組織工程專業人
員為研究對象,發現組織改變的確會對所感受到的整體工作改變之工作
不安全感有顯著之影響。賴漢津(2005)以中華電信南區分公司為研究
對象,發現員工在預期組織變革不確定感中,以工作不安全感感受最
深。Glick 等人(1995)指出在組織變革頻率較多狀態之下,員工可能認定
組織變革是變化多端難以估計,易造成員工焦慮及倦怠;反之,組織變
革頻率較少狀態之下,員工將組織變革理解為單一事件,讓員工能清楚
明白辨別變革之起始點。
49
由上述文獻分析得知,組織變革知覺對工作不安全感產生影響。綜
上分析,本研究認為組織變革知覺與工作不安全感應具有關聯性,因
此,推論出研究假設五(H5):組織變革知覺對工作不安全感有正向影
響。
六、組織政治知覺、工作不安全感、離職傾向之關係
鄭欣怡(2010)以台灣地區九大類 40 個機關之成員為研究對象,
研究發現組織成員的組織政治知覺與工作焦慮為顯著正向的影響,工作
焦慮與離職傾向為顯著正向的影響,工作焦慮對「組織政治知覺與離職
傾向間之關係」有顯著的中介效果。
由上述文獻分析得知,組織政治知覺會透過工作不安全感對離職傾
向產生影響。綜上分析,本研究認為工作不安全感、組織政治知覺、離
職傾向應具有關聯性,因此,推論出研究假設六(H6):工作不安全感
對組織政治知覺影響離職傾向有中介效果。
七、組織變革知覺、工作不安全感、離職傾向之關係
曾志弘(2004)以高雄縣市地區醫院為研究對象,發現工作不安全
感在預期組織改變與組織承諾、離職傾向、工作滿足、服務態度間之中
介效果有部份顯著。
由上述文獻分析得知,組織變革知覺會透過工作不安全感對離職傾
向產生影響。綜上分析,本研究認為工作不安全感、組織變革知覺、離
職傾向應具有關聯性,因此,推論出研究假設七(H7):工作不安全感
對組織變革知覺影響離職傾向有中介效果。
50
5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工作不安全感
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以及變項之間是否具有中介效果;因此,本研究
將使用文獻分析法及問卷調查法來進行實證研究。有關本章之研究設計
與實施方法,共計分為七節,內容依序為:研究架構與假設、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研究對象、研究工具、資料分析,以及預試結果分析等,茲
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本節將依據第一章之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第二章之相關文獻探討
結果,描繪出本研究之架構,並據以提出研究假設。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並參考相關文獻之理論,建立出整個研究之
架構如圖 3-1-1 所示:
圖 3-1-1 本研究之架構
組織政治知覺
一般政治行為
保持沉默,靜待好處
薪資和升遷政策 工作不安全感
工作特性改變的威脅感
工作異動的威脅感
無力感
離職傾向
H4
H3
H6
H1
組織變革知覺
頻繁的變化
有計畫的變革
轉型變革
不確定感
H2
H7H5
52
二、研究假設
依據前述之研究目的、問題與研究架構,提出本研究之假設如下表
3-1-1 所示:
表 3-1-1 本研究之假設
研究
假設
假 設 內 容
H1 組織政治知覺對離職傾向有正向影響
H2 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有正向影響
H3 工作不安全感對離職傾向有正向影響
H4 組織政治知覺對工作不安全感有正向影響
H5 組織變革知覺對工作不安全感有正向影響
H6 工作不安全感對組織政治知覺影響離職傾向有中介效果
H7 工作不安全感對組織變革知覺影響離職傾向有中介效果
5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黃英忠(1993)認為有關企業管理實務的研究可以採取實證
(hypothesis)和探索(exploratory)兩種取向。其中,實證研究強調利
用模擬實驗與問卷調查來蒐集資訊,再由研究工具和研究者分析資訊得
到結論,用以推翻或證明由理論基礎得到之假設。依據研究目的及待答
問題,本研究將以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研究等兩種研究方法來進行,
茲說明如下:
一、文獻分析法
本研究以相關文獻分析結果做為理論基礎,首先廣泛蒐集有關組織
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工作不安全感及離職傾向之相關文獻,包含
國內及國外博碩士論文、書籍、期刊、專業性雜誌、出版品等,據以瞭
解上述各變項的相關理論及其內涵,變項間之相互影響及其關聯程度,
做為本研究之立論依據,並藉以發展本研究的調查問卷。
二、問卷調查法
以文獻分析之結果、過往已發展之問卷,以及學者專家之意見為藍
本,設計並發展「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
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之研究調查問卷;再針對本研究之研究對象
進行問卷調查,以瞭解問卷填答者對於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
工作不安全感及離職傾向之知覺或感受程度,藉以取得研究目的所需資
料,並探討各變項間之關係,俾作實證之分析。
54
第三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之實施步驟,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共十五個步驟,分別說明
如下:
一、醞釀階段
第一階段為發現個案公司問題及分析背景,廣泛查閱國內、外相關
文獻,判斷是否具研究價值,以確定研究動機。
(一)發現個案問題及分析背景
從個案公司內、外在經營環境的改變,以及進行組織變革時
所遇見的問題,發現了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工作不安
全感,對於離職傾向之影響;因此,進一步尋找其關聯性,期待
能對個案公司之經營有所助益。
(二)確定研究動機
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檢視有否類似之研究主題或研究結
論,並參考相關研究建議,以確定本研究之動機。
二、準備階段
第二階段為大量蒐集相關文獻進行文獻探討,並詳加閱讀、整理與
分析,再與指導教授討論,界定出研究主題及目的、問題;隨後撰寫研
究計畫,待計畫完成後,邀請審查委員進行審查,並依據審查委員之意
見進行修正。
(三)蒐集相關文獻及探討
蒐集國內及國外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工作不安全
感、離職傾向之相關文獻資料,包括:利用師大及國家圖書館來
蒐集全國博碩士論文資料,以及透過 ProQuest 系統蒐集國外期刊、
55
論文等。然後進行研讀、分析、整理,再構思研究概念與架構,
以形成本研究主題。
(四)界定研究主題及目的、問題
經廣泛閱讀相關文獻後發現,雖有研究在探討組織政治知覺
對離職傾向之影響,或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之影響,或工作
不安全感對離職傾向之影響,或組織政治知覺對工作不安全感之
影響,或組織變革知覺對工作不安全感之影響;但以工作不安全
感為中介探討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之影響的
研究非常少,且目前尚無以教育相關產業為研究對象之研究。然
因組織變革已為現今企業適應外界環境變遷,追求永續發展的重
要關鍵因素之一,且員工的工作不安全感是普遍存在變革的組織
之中,因此,引發了研究的興趣,並認為本研究應具有價值,於
是將構思的研究主題及目的、問題,請教指導教授指正,並準備
整個研究計畫之撰寫。
(五)撰寫論文計畫
擬定研究計畫,初步的計畫內容包括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
目的與待答問題、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架構與假設、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研究對象、研究工具,以及資料分析方法等,完成撰
寫後,提請指導教授審查與修正,期使研究能有計畫、周詳且嚴
謹的逐步完成。
(六)論文計畫審查
請專家學者指導與審查論文計畫,經審查委員指導、修正研
究方向或計畫之後,再依其建議事項據以修正研究計畫內容,以
利後續的研究方向能順利進行。
三、實施階段
56
第三階段為依據文獻探討的結果,設計適合測量各個變數之問卷,
並與指導教授及個案公司主管討論,做為本研究之研究工具,再針對研
究對象發放問卷進行施測;待回收問卷後將問卷資料輸入電腦,隨即利
用 SPS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整理分析與研究假設檢定。
(七)設計及編製問卷
在相關文獻資料整理分析之後,參考專家學者所發展有關本
研究主題之問卷,彙整相關構面題項,做為編製本研究問卷初稿
之基礎;另設計擬調查個案公司問卷填答者之各項基本資料欄
位,完成問卷初稿。
(八)專家審查及前測
於問卷初稿發展、設計及編製完成後,與指導教授討論問卷
量表各大構面及題項之適切性,並請指導教授、相關領域學者及
個案公司高階主管審查、修正問卷初稿內容,確定量表題項;之
後,針對個案公司先進行前測,再依施測結果與指導教授討論,
並調整及修正問卷題項,以做為本研究的研究工具。
(九)確定問卷發放對象
針對研究母群之人數,計算樣本大小,並依其系統別、性別
比例等,採隨機抽樣方式決定問卷之發放對象。
(十)實施問卷調查
以 E-mail、郵寄及委託人力發送等方式,實施問卷調查,深入
瞭解研究問題;並於問卷發送後約 10 日,開始進行催覆,以確保
問卷之回收率。
(十一)問卷調查結果分析與統計
本研究問卷調查資料回收後,篩選無效或未完整填寫之問
卷,再將全部有效問卷資料整理、編碼(Coding),輸入電腦儲存
57
建檔,並採用 SPS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研究假設的檢定與資料分
析,以瞭解研究結果。
四、總結階段
第四階段為撰寫研究發現之結果,以及提出結論與建議,完成論文
初稿,進行審查並做最後修正。
(十二)整理研究結論與建議
依據資料統計分析之結果,提出具體的研究結論與建議,以
及管理意涵。
(十三)撰寫論文初稿
整理書面資料並加潤飾,檢查是否有論文格式及文字敘述上
的錯誤或疏漏之處,使研究論文之撰寫,能夠更加嚴謹。
(十四)論文初稿審查
申請參加學位論文口試,整理口試委員的意見。
(十五)完成論文
彙集口試委員的建議,再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據以修正相關
研究內容與結論,送交系主任(所長)審查,完成論文。
以上研究步驟如圖 3-3-1 所示:
58
↓
↓
↓
↓
↓
↓
↓
↓
↓
↓
↓
↓
↓
↓
圖 3-3-1 本研究之步驟
專家審查及前測
確定問卷發放對象
完成論文
整理研究結論與建議
論文初稿審查
撰寫論文初稿
實施問卷調查
撰寫論文計畫
設計及編製問卷
界定研究主題及目的、問題
蒐集相關文獻及探討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與統計
確定研究動機
發現個案問題及分析背景
論文計畫審查
(一)
醞釀
階段
(二)
準備
階段
(四)
總結
階段
(三)
實施
階段
修
正
修
正
修
正
59
第四節 研究對象
本節主要是針對研究對象的背景做一簡單闡述,並說明本研究對象
之抽樣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所探討的主題為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透過工作不安
全感的中介效果,影響離職傾向之情形。因此,首先對 A 推廣教育機構
的成立背景以及組織現況做一簡單介紹。
(一)個案公司成立背景
A 推廣教育機構成立於 1971 年,堅持提倡全民終身學習為目
標,致力於提供社會人士所需要的學位與非關學位的多元學習機
會,連續十年獲得教育部大學評鑑中「推廣服務」項目績優學校。
2007 年榮獲行政院勞工委員會頒發的「2006 人力創新獎」,創先
國內第一所大學獲此殊榮。該年開班數超過 3,900 個班次,服務學
員數逾 43,600 人次,為台灣地區規模最大的終身學習機構。
為服務更多民眾的學習需求,在台北、台中、高雄三大都會
區設立七處學習中心,打破時空的學習限制,建立數位學習網,
搭建起串連實體與線上的教學網路,全心全意發展符合國際趨勢
的多元化課程、發展先進的學習科技,提供學習者豐富、便利的
進修服務,鼓勵終身學習成為社會發展與人文藝術的泉源,我們
一路伴隨成長。
(二)組織現況
A 推廣教育機構共分成學程學位學分群、終身學習教育群及後
勤營運群等 3 大系統約 30 餘個單位,2012 年有近 300 位員工,為
60
本研究之研究母群體,本研究係以上述人員為研究對象,並以問
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研究。
二、抽樣方式
本研究是以 A 推廣教育機構各單位之員工約 300 人為母群,依據
Krejcie、Morgan(1970)決定研究樣本大小的研究,並考量 3 大系統別、
性別比例等,採隨機抽樣方法進行,藉以瞭解填答者對於組織政治知
覺、組織變革知覺、工作不安全感與離職傾向之感受程度。
依上述決定樣本大小之研究,本研究須發送之問卷數量約 180 份,
惟基於問卷回收率及填答內容完整性等考量,故係針對研究母群抽取其
中 300 人(依平均回收率約 6~7 成預估)進行問卷調查,惟因考量部
分人員因調動服務單位,以及出差或請假等因素,尚無法完全依原規劃
之比例進行抽樣,而為使樣本分佈情形趨近於母群,故係在維持男、女
性總人數比例,以及各系統抽樣人數比例,不致於產生大幅差異之前提
下,進行便利抽樣。
經決定抽樣人數後,即先選取其中 30 名人員進行問卷預試作業;
於分析問卷之信、效度,並確定正式問卷之內容、題項後,再以 E-mail、
郵寄及委託人力方式發送後續問卷,同時進行問卷回收;約 10 日後開
始以電話及 E-mail 催覆,總計前後共約歷經 4 個星期,完成全部問卷之
發送及回收作業。
61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是以問卷做為主要的研究工具,經蒐集、彙整相關文獻後,
採用國外及國內學者針對本研究各變項所提出之問卷量表;另外,填答
者亦需回答有關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及服務年資等個人基
本資料。
本研究之問卷內容經文字潤飾後,主要分成五個部分,依序為基本
資料、組織政治知覺量表(Perceptions of politics scale)、組織變革知覺
量表(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scale)、工作不安全感量表(Job
insecurity scale)、離職傾向量表(Turnover intention scale)。
在測量尺度方面,除基本資料外,其餘均採李克特式(Likert-style)
五點尺度衡量法計分,依序為「非常同意」、「同意」、「普通」、「不
同意」、「非常不同意」;由填答者評估對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
覺、工作不安全感與離職傾向等認知的符合程度,直接在每一題項後勾
選符合其感受的適當數字,填答 5 表示非常同意,填答 1 表示非常不同
意;並分別依各題項 5、4、3、2、1 的得分加總,反向題則反向計分;
得分愈高者,表示其對各該變項的知覺或感受程度愈高,得分越低者則
反之。
有關本研究各變項量表之詳細內容分別敘述如下:
一、組織政治知覺量表
係採用國外學者所設計之量表,並依個案公司特性,針對各題項之
文字敘述,加以潤飾修改。
(一)操作性定義
本研究有關組織政治知覺之操作性定義,係採用 Kacmar 及
Carlson(1997)的定義,是指「組織成員對組織中其他成員所進
62
行的政治行為(例如:循私、壓制競爭對手以及操縱組織政策等)
所產生的知覺」。
(二)量表來源與內容
本研究有關組織政治知覺之量表,係採用 Kacmar 及 Carlson
(1997)所發展出的組織政治知覺量表,此量表主要分為「一般
政治行為」、「保持沉默,靜待好處」及「薪資和升遷政策」等
三個分量表,各分量表分別有 2 個、7 個及 6 個題項,共計 15 個
題項,其中 3、4、10、11 為反向題,其內容如表 3-5-1 所示。
(三)量表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有關組織政治知覺所採用之三個分量表,國內研究採
用此量表者皆有不錯的信度表現,如李安民(2002)採用 POPS
為量表所得的研究信度 Cronbach's α 值為 0.8660,顯示三個分量表
均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另因各題項均經相關領域之學者、
實務界之專家及英文專業人員加以審度,故亦具有相當之內容效
度。
63
表3-5-1 組織政治知覺量表之問卷題項
構面 題 項 內 容
一般 
政治 
行為
1.在這裡,有人總是踩著他人的肩膀往上。
2.在這裡,有一些具有影響力的派系或人物,沒有人敢冒犯。
保持 
沉默 
,靜 
待好 
處 
3.您的組織鼓勵員工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對行之有年的作法或
規範提出批判也無妨。(反向題)
4.您的組織不容許沒有意見而只會說「是」的人,只要是好意見
,即使與主管的意見不同,也會受到鼓勵。(反向題)
5.在這裡,順從當權者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6.在這裡,少管閒事比較好。
7.在這裡,保持沈默比對抗組織既有的作法來得容易。 
8.在這裡,告訴別人他們想聽的,比說出實情還好。 
9.在這裡,順從他人的說法,比依照自己的意見行事來得穩當。
薪資 
和升 
遷政 
策
10.整體而言,您從未見過組織的薪資與升遷制度受到政治性因
素的干涉。(反向題)
11.在這裡,您從未見過違背相關規定的加薪與升遷作法。(反向
題)
12.組織並沒有依照既有的規定與政策,給您應有的加薪。
13.在這裡,有關何時加薪與升遷,並沒有明文規定。
14.在這裡,加薪與升遷決策的實施,常不顧組織的規定。
15.在這裡,因為政治力決定一切,獲得升遷並不是一件榮耀的
事。
資料來源:出自 Kacmar, K. M., & Carlson, D. S.(1997).Further validation of the perceptions of politics
scale (pops): A multiple sample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Management,23(5),627-658.
64
二、組織變革知覺量表
係採用國外學者所設計之量表,並依個案公司特性,針對各題項之
文字敘述,加以潤飾修改。
(一)操作性定義
本研究有關組織變革知覺之操作性定義,係採用 Refferty 及
Griffin(2006)的定義,是指「組織成員在面臨組織變革的情況下,
對組織變革的認知所表示的看法與認同的程度」。
(二)量表來源與內容
本研究有關組織變革知覺之量表,係採用採用 Refferty 及
Griffin(2006)所發展出的組織變革知覺量表,此量表主要分為「頻
繁的變化」、「有計畫的變革」、「轉型變革」、「不確定感」
等四個分量表,各分量表分別有 3 個、3 個、3 個及 4 個題項,共
計 13 個題項,其中 2 為反向題,其內容如表 3-5-2 所示。
(三)量表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有關組織變革知覺所採用之四個分量表,其 Cronbach’s
α 係數分別如下:頻繁的變化 0.82、有計畫的變革 0.84、轉型變
革 0.83、不確定感 0.82,顯示四個分量表均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
信度;另因各題項均經相關領域之學者、實務界之專家及英文專
業人員加以審度,故亦具有相當之內容效度。
65
表3-5-2 組織變革知覺量表之問卷題項
構面 題 項 內 容
頻繁
的變
化
1.在我的工作單位,組織變革經常發生。
2.變革的發生與變革的結束,是很難被發現的。(反向題)
3.感覺上,總是在發生變革。
有計
畫的
變革
4.管理階層對於組織的變革會做事先的規劃及計畫。
5.組織的變革是經過管理階層深思熟慮後所做的決定。
6.管理階層是為了組織目標的發展才進行變革的。
轉型
變革
7.大幅度的組織變革,已經顯著的改變我的工作單位的工作目標
。
8.組織變革已經影響我現有工作單位的組織架構。
9.組織變革已經實質改變我的工作單位。
不確
定感
10.我所處的工作環境正以一種不可預測的方式在進行變革。
11.我常常不確定該如何面對這些變革。
12.我常常不確定這些變革對我的工作會產生什麼影響。
13.我常常不能確定這些劇烈的變動將如何影響我的工作。
資料來源:出自 Refferty, A. E., & Griffin, M. A.(2006).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A stress and
coping perspective.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91(5),1154-1162.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Uniqlo策略管理分析
Uniqlo策略管理分析Uniqlo策略管理分析
Uniqlo策略管理分析Chen Annice
 
淺談破壞式創新
淺談破壞式創新淺談破壞式創新
淺談破壞式創新Richard Hsu
 
創新數位行銷
創新數位行銷創新數位行銷
創新數位行銷Norika
 
攝影企劃書 1
攝影企劃書 1攝影企劃書 1
攝影企劃書 1t2001ray
 
2016.5.11碩士論文口試
2016.5.11碩士論文口試2016.5.11碩士論文口試
2016.5.11碩士論文口試Ching-wen Lu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Pension Plan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Pension Plan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Pension Plan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Pension Planguesta80e367
 
詹翔霖教授--營運計劃書
詹翔霖教授--營運計劃書詹翔霖教授--營運計劃書
詹翔霖教授--營運計劃書翔霖 詹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clinic
 
王品集團
王品集團王品集團
王品集團Pattypan
 
121203論文計劃書簡報
121203論文計劃書簡報121203論文計劃書簡報
121203論文計劃書簡報貽得 廖
 
7 我在中国学大方 – part 3
7 我在中国学大方 – part 37 我在中国学大方 – part 3
7 我在中国学大方 – part 3Rachel Yu Liu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社の 社員の離職リスク予測 第一回機械学習ビジネス研究会 #ml_business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社の社員の離職リスク予測 第一回機械学習ビジネス研究会 #ml_business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社の社員の離職リスク予測 第一回機械学習ビジネス研究会 #ml_business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社の 社員の離職リスク予測 第一回機械学習ビジネス研究会 #ml_business Tokoroten Nakayama
 
講師營學習心得分享 No.1 講師如何介紹自已
講師營學習心得分享 No.1 講師如何介紹自已講師營學習心得分享 No.1 講師如何介紹自已
講師營學習心得分享 No.1 講師如何介紹自已基欽 劉
 
謝章升-Google我的商家課程講義
謝章升-Google我的商家課程講義謝章升-Google我的商家課程講義
謝章升-Google我的商家課程講義Beckett Hsieh
 
系統思考介紹 Pdf 2015_4_19
系統思考介紹 Pdf 2015_4_19系統思考介紹 Pdf 2015_4_19
系統思考介紹 Pdf 2015_4_19Richard Lin
 
20101107 -消費者對誠品之喜好價值研究(論文口試簡報)
20101107 -消費者對誠品之喜好價值研究(論文口試簡報)20101107 -消費者對誠品之喜好價值研究(論文口試簡報)
20101107 -消費者對誠品之喜好價值研究(論文口試簡報)科融 曾
 
創造顧客價值與創造消費者需求 消費者行為-詹翔霖教授
創造顧客價值與創造消費者需求 消費者行為-詹翔霖教授創造顧客價值與創造消費者需求 消費者行為-詹翔霖教授
創造顧客價值與創造消費者需求 消費者行為-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What's hot (20)

Uniqlo策略管理分析
Uniqlo策略管理分析Uniqlo策略管理分析
Uniqlo策略管理分析
 
淺談破壞式創新
淺談破壞式創新淺談破壞式創新
淺談破壞式創新
 
Ch03
Ch03Ch03
Ch03
 
創新數位行銷
創新數位行銷創新數位行銷
創新數位行銷
 
攝影企劃書 1
攝影企劃書 1攝影企劃書 1
攝影企劃書 1
 
2016.5.11碩士論文口試
2016.5.11碩士論文口試2016.5.11碩士論文口試
2016.5.11碩士論文口試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Pension Plan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Pension Plan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Pension Plan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Pension Plan
 
詹翔霖教授--營運計劃書
詹翔霖教授--營運計劃書詹翔霖教授--營運計劃書
詹翔霖教授--營運計劃書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
教育基礎理論重點整理
 
王品集團
王品集團王品集團
王品集團
 
勤說
勤說勤說
勤說
 
Ch05 screening
Ch05 screeningCh05 screening
Ch05 screening
 
121203論文計劃書簡報
121203論文計劃書簡報121203論文計劃書簡報
121203論文計劃書簡報
 
7 我在中国学大方 – part 3
7 我在中国学大方 – part 37 我在中国学大方 – part 3
7 我在中国学大方 – part 3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社の 社員の離職リスク予測 第一回機械学習ビジネス研究会 #ml_business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社の社員の離職リスク予測 第一回機械学習ビジネス研究会 #ml_business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社の社員の離職リスク予測 第一回機械学習ビジネス研究会 #ml_business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社の 社員の離職リスク予測 第一回機械学習ビジネス研究会 #ml_business
 
講師營學習心得分享 No.1 講師如何介紹自已
講師營學習心得分享 No.1 講師如何介紹自已講師營學習心得分享 No.1 講師如何介紹自已
講師營學習心得分享 No.1 講師如何介紹自已
 
謝章升-Google我的商家課程講義
謝章升-Google我的商家課程講義謝章升-Google我的商家課程講義
謝章升-Google我的商家課程講義
 
系統思考介紹 Pdf 2015_4_19
系統思考介紹 Pdf 2015_4_19系統思考介紹 Pdf 2015_4_19
系統思考介紹 Pdf 2015_4_19
 
20101107 -消費者對誠品之喜好價值研究(論文口試簡報)
20101107 -消費者對誠品之喜好價值研究(論文口試簡報)20101107 -消費者對誠品之喜好價值研究(論文口試簡報)
20101107 -消費者對誠品之喜好價值研究(論文口試簡報)
 
創造顧客價值與創造消費者需求 消費者行為-詹翔霖教授
創造顧客價值與創造消費者需求 消費者行為-詹翔霖教授創造顧客價值與創造消費者需求 消費者行為-詹翔霖教授
創造顧客價值與創造消費者需求 消費者行為-詹翔霖教授
 

Similar to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員工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臺北市健康服務中心為例
員工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臺北市健康服務中心為例員工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臺北市健康服務中心為例
員工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臺北市健康服務中心為例gandli
 
公司合併後工作環境、人格特質與個人因素對員工組織承話影響之研究 - 以台灣某人壽保險公司合併為例
公司合併後工作環境、人格特質與個人因素對員工組織承話影響之研究 - 以台灣某人壽保險公司合併為例公司合併後工作環境、人格特質與個人因素對員工組織承話影響之研究 - 以台灣某人壽保險公司合併為例
公司合併後工作環境、人格特質與個人因素對員工組織承話影響之研究 - 以台灣某人壽保險公司合併為例You Jia-Lin
 
管理與人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詹翔霖教授
管理與人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詹翔霖教授管理與人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詹翔霖教授
管理與人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管理人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詹翔霖教授
 管理人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詹翔霖教授 管理人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詹翔霖教授
管理人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93437020
9343702093437020
93437020kellywn
 
職場雇用關係的改變與-講師授課大綱 --詹翔霖教授
職場雇用關係的改變與-講師授課大綱 --詹翔霖教授職場雇用關係的改變與-講師授課大綱 --詹翔霖教授
職場雇用關係的改變與-講師授課大綱 --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教育行政重點
教育行政重點教育行政重點
教育行政重點clinic
 
Reading6 report ok
Reading6 report okReading6 report ok
Reading6 report ok小電 楊
 
職能分析.pptx
職能分析.pptx職能分析.pptx
職能分析.pptxottohuang5
 
詹翔霖副教授-管理理論-大葉大學
詹翔霖副教授-管理理論-大葉大學詹翔霖副教授-管理理論-大葉大學
詹翔霖副教授-管理理論-大葉大學翔霖 詹
 
風險溝通與管理-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風險溝通與管理-青輔會-詹翔霖教授風險溝通與管理-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風險溝通與管理-青輔會-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102.09.01 企業問題分析與診斷能力提昇技法-精簡版-詹翔霖教授
102.09.01 企業問題分析與診斷能力提昇技法-精簡版-詹翔霖教授102.09.01 企業問題分析與診斷能力提昇技法-精簡版-詹翔霖教授
102.09.01 企業問題分析與診斷能力提昇技法-精簡版-詹翔霖教授翔霖 詹
 
企業診斷能力提昇技法-精簡版-詹翔霖教授
 企業診斷能力提昇技法-精簡版-詹翔霖教授 企業診斷能力提昇技法-精簡版-詹翔霖教授
企業診斷能力提昇技法-精簡版-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資訊機構管理
資訊機構管理資訊機構管理
資訊機構管理yychen23
 
104.12.15 知識學習與創新能力-中正大學知識管理-詹翔霖教授
104.12.15 知識學習與創新能力-中正大學知識管理-詹翔霖教授104.12.15 知識學習與創新能力-中正大學知識管理-詹翔霖教授
104.12.15 知識學習與創新能力-中正大學知識管理-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戰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戰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戰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戰略性人力资源管理guest7a42995
 
創業準備 -詹翔霖教授9710
創業準備 -詹翔霖教授9710創業準備 -詹翔霖教授9710
創業準備 -詹翔霖教授9710文化大學
 
二级 李英 读书笔记
二级 李英 读书笔记二级 李英 读书笔记
二级 李英 读书笔记shen wannian
 
大葉大學企管系97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 詹翔霖副教授
大葉大學企管系97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 詹翔霖副教授大葉大學企管系97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 詹翔霖副教授
大葉大學企管系97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 詹翔霖副教授文化大學
 

Similar to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 (20)

員工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臺北市健康服務中心為例
員工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臺北市健康服務中心為例員工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臺北市健康服務中心為例
員工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臺北市健康服務中心為例
 
公司合併後工作環境、人格特質與個人因素對員工組織承話影響之研究 - 以台灣某人壽保險公司合併為例
公司合併後工作環境、人格特質與個人因素對員工組織承話影響之研究 - 以台灣某人壽保險公司合併為例公司合併後工作環境、人格特質與個人因素對員工組織承話影響之研究 - 以台灣某人壽保險公司合併為例
公司合併後工作環境、人格特質與個人因素對員工組織承話影響之研究 - 以台灣某人壽保險公司合併為例
 
管理與人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詹翔霖教授
管理與人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詹翔霖教授管理與人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詹翔霖教授
管理與人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詹翔霖教授
 
管理人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詹翔霖教授
 管理人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詹翔霖教授 管理人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詹翔霖教授
管理人生-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詹翔霖教授
 
管理学
管理学管理学
管理学
 
93437020
9343702093437020
93437020
 
職場雇用關係的改變與-講師授課大綱 --詹翔霖教授
職場雇用關係的改變與-講師授課大綱 --詹翔霖教授職場雇用關係的改變與-講師授課大綱 --詹翔霖教授
職場雇用關係的改變與-講師授課大綱 --詹翔霖教授
 
教育行政重點
教育行政重點教育行政重點
教育行政重點
 
Reading6 report ok
Reading6 report okReading6 report ok
Reading6 report ok
 
職能分析.pptx
職能分析.pptx職能分析.pptx
職能分析.pptx
 
詹翔霖副教授-管理理論-大葉大學
詹翔霖副教授-管理理論-大葉大學詹翔霖副教授-管理理論-大葉大學
詹翔霖副教授-管理理論-大葉大學
 
風險溝通與管理-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風險溝通與管理-青輔會-詹翔霖教授風險溝通與管理-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風險溝通與管理-青輔會-詹翔霖教授
 
102.09.01 企業問題分析與診斷能力提昇技法-精簡版-詹翔霖教授
102.09.01 企業問題分析與診斷能力提昇技法-精簡版-詹翔霖教授102.09.01 企業問題分析與診斷能力提昇技法-精簡版-詹翔霖教授
102.09.01 企業問題分析與診斷能力提昇技法-精簡版-詹翔霖教授
 
企業診斷能力提昇技法-精簡版-詹翔霖教授
 企業診斷能力提昇技法-精簡版-詹翔霖教授 企業診斷能力提昇技法-精簡版-詹翔霖教授
企業診斷能力提昇技法-精簡版-詹翔霖教授
 
資訊機構管理
資訊機構管理資訊機構管理
資訊機構管理
 
104.12.15 知識學習與創新能力-中正大學知識管理-詹翔霖教授
104.12.15 知識學習與創新能力-中正大學知識管理-詹翔霖教授104.12.15 知識學習與創新能力-中正大學知識管理-詹翔霖教授
104.12.15 知識學習與創新能力-中正大學知識管理-詹翔霖教授
 
戰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戰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戰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戰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創業準備 -詹翔霖教授9710
創業準備 -詹翔霖教授9710創業準備 -詹翔霖教授9710
創業準備 -詹翔霖教授9710
 
二级 李英 读书笔记
二级 李英 读书笔记二级 李英 读书笔记
二级 李英 读书笔记
 
大葉大學企管系97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 詹翔霖副教授
大葉大學企管系97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 詹翔霖副教授大葉大學企管系97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 詹翔霖副教授
大葉大學企管系97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 詹翔霖副教授
 

Recently uploaded

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本科卒业证书🚩哪里可以购买假美国西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学成绩单
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本科卒业证书🚩哪里可以购买假美国西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学成绩单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本科卒业证书🚩哪里可以购买假美国西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学成绩单
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本科卒业证书🚩哪里可以购买假美国西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学成绩单jakepaige317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bairnshajjes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PriscilleXu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黑客 接单【TG/微信qoqoqdqd】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kathrynalvarez364
 
澳洲圣母大学毕业证制作/加拿大硕士学历代办/购买一个假的中央警察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澳洲圣母大学毕业证制作/加拿大硕士学历代办/购买一个假的中央警察大学硕士学位证书澳洲圣母大学毕业证制作/加拿大硕士学历代办/购买一个假的中央警察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澳洲圣母大学毕业证制作/加拿大硕士学历代办/购买一个假的中央警察大学硕士学位证书kathrynalvarez364
 
布莱德福德大学毕业证制作/英国本科学历如何认证/购买一个假的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证书
布莱德福德大学毕业证制作/英国本科学历如何认证/购买一个假的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证书布莱德福德大学毕业证制作/英国本科学历如何认证/购买一个假的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证书
布莱德福德大学毕业证制作/英国本科学历如何认证/购买一个假的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证书kathrynalvarez364
 

Recently uploaded (7)

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本科卒业证书🚩哪里可以购买假美国西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学成绩单
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本科卒业证书🚩哪里可以购买假美国西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学成绩单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本科卒业证书🚩哪里可以购买假美国西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学成绩单
日本九州齿科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本科卒业证书🚩哪里可以购买假美国西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学成绩单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神奈川县立保健福祉大学学位记/录取通知书可以制作吗/补办马来西亚大学文凭/CIA证书定制
 
澳洲圣母大学毕业证制作/加拿大硕士学历代办/购买一个假的中央警察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澳洲圣母大学毕业证制作/加拿大硕士学历代办/购买一个假的中央警察大学硕士学位证书澳洲圣母大学毕业证制作/加拿大硕士学历代办/购买一个假的中央警察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澳洲圣母大学毕业证制作/加拿大硕士学历代办/购买一个假的中央警察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布莱德福德大学毕业证制作/英国本科学历如何认证/购买一个假的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证书
布莱德福德大学毕业证制作/英国本科学历如何认证/购买一个假的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证书布莱德福德大学毕业证制作/英国本科学历如何认证/购买一个假的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证书
布莱德福德大学毕业证制作/英国本科学历如何认证/购买一个假的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硕士学位证书
 

組織政治知覺、組織變革知覺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工作不安全感為中介變項(玠瑛的論文 Final-版-201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