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印象主義畫派是19世紀重要的藝術流派之⼀一,它興起於19世紀60~70年代,命名於1874年此
畫派畫家的第⼀一次聯展,之後的12年內,大約辦了十多次的印象派主題展覽,卻在19世紀
最後三十年里,它成為法國藝術的主流,並影響到整個歐美畫壇。印象派(英語:
Impressionism),是指於1860年代法國開展的⼀一種藝術運動或⼀一種畫風。印象派的命名源
自於莫內於1874年的畫作《印象·日出》,遭到學院派的攻擊,並被評論家路易斯·勒羅伊
(Louis Leroy)挖苦是「印象派」1874 年,有 30 位巴黎的青年藝術家為了挑戰當時學院派
(新古典)的繪畫原則,獨立舉辦了與官方沙龍相抗衡的落選畫展。這次畫展受到了輿論
的奚落,人們隨便地以莫內的這幅畫名為他們取上「印象主義者」的稱號。其實印象派藝
術家的氣質和造詣各不相同,追求的理想也各自有異。
   相對於歐洲傳統的古典主義藝術來說,以德拉克洛瓦為代表的浪漫主義可以說是第⼀一次
革命浪潮,以庫爾貝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可以成為第二次革命浪潮,以馬奈、莫內、德加等
人為代表的印象主義運動則可稱為第三次革命浪潮。印象派畫家雖然仍選擇了寫實主義的
描繪方式,但是發現了在人工條件下描繪對象的方法。當他們仔細研究了傳統的寫實法則
後發現,傳統藝術的再現自然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觀念之上的。因為傳統繪畫,畫家寫生
大都在室內,主要依靠室內光在物體上產生柔和的明暗變化來畫對象。這些畫雖然也有不
少微妙的色彩變化,但是這種方法始終是基於固有色的觀點來描寫對象的,因此總的色彩
傾向是棕色調。人們也養成了欣賞這種油畫的習慣,以至很少有人細心去研究在外光下會
產生怎樣的色彩效果。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印象派畫家肩負起了重新研究光與色彩之關係的歷史任務。他們不再依據傳統的法則和教
條,在受到巴比松畫派和英國風景畫家戶外寫生的啟迪後,他們大膽地走出畫室,面對自
然進行寫生創作。他們在室外寫生後很少回畫室再整理,讓作品保持室外寫生的生動性。
(巴比松畫派在外寫生後,大多是繪畫室進行創作整理的)。印象派畫家根據當代科學的
發展,了解光的構成,光和色的關係,依靠自己眼睛的觀察去再現對象的光和色在視覺中
造成的印象。現在美術學院教授的色彩理論以及條件色、對比色、色彩三要素等廣為人知
的色彩知識均源於印象派對色彩的研究成果。
十九世紀物理科學的發展也為印象派的產生提供了色彩理論方面的科學依據。十九世紀英
國科學家托馬斯揚、法國化學家謝弗雷爾等人對光和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總結出許多新
的色彩科學理論。後者還把這些色彩原理應用到藝術中,撰寫了《色彩的協調與對比原
理》⼀一書。他分析了由紅橙黃綠青藍紫組成的太陽光譜色,指出物體之所以呈現不同的顏
色,是因為它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光線的能力等等。這些對光和色的研究成果對畫家有很
大的啟發。十九世紀照相術的產生,對繪畫藝術是⼀一個嚴重的挑戰,促使藝術家去尋找新
的出路。第⼀一張照片產生於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照相術已經有了很大發展。
在此前,繪畫承擔著記錄形象的重要任務,隨著照相術的普及,繪畫藝術已失去了它從前
的優勢,當時有些畫家甚至認為無發展前途。這種危機感促使藝術家放棄了照片式的古典
畫法,轉而尋找繪畫色彩方面的新途徑。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傳統藝術都十分重視作品的內容情節,古典派喜歡宗教和歷史題材,浪漫派常常取材於文
學故事和異國風情,現實主義力圖描繪與時代和社會緊密相關的事件,描繪普通的勞動
者,印象派則主要追求光色變化的色彩效果,即追求色彩這⼀一藝術形式,對作品描繪的主
題、情節並無多大興趣。印象派畫家認識到,各門類藝術以各種不同的感覺器官為基礎交
流人的感情,人類豐富的精神活動必須憑藉各種特殊的感官途徑,才得以充分展示。文學
主要通過語言、文字訴諸于思想,音樂通過旋律、節奏訴諸於聽覺,美術則通過色彩、線
條訴諸於視覺。繪畫的情節性、故事性歸屬文學功能更合適。因此,他們關心的是怎樣
畫,關心藝術形式,關心色綵線條給視覺造成的印象和刺激,而不在乎其內容,不再關心
畫什麼。當我們看到有些印象派畫家不厭其煩地畫⼀一個乾草堆、⼀一座橋樑達二十幾張就不
足為奇了。 印象派對繪畫形式的探索和對繪畫型的追求,使繪畫變得更豐富,更自由,更
具繪畫特點,應當說這是繪畫的⼀一次解放。但是它對繪畫認識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忽視是不
可取的,這使印象派作品往往缺少社會的和歷史的深度感。 印象派強調人對外界物體的光
和影的感覺和印象,在創作技法上反對因循守舊,主張藝術的革新。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歷史分期」

(⼀一)初期印象派(Impressionism) :年代大約為1874~1886。著名的印象派畫家有畢沙
羅(Camille Pissarro)、希斯里(Alfred Sisley)、竇加(Edgar Degas)、馬奈(Edouard
Manet)、莫內(Claude Monet)、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卡莎特(Mary
Cassatt)等人。
(二)新印象派(Neo-Impressionism) : 年代大約為1886~1914。 至時期的藝術家們企
圖以更科學的方法,分析色彩細密整齊的小筆觸,堅實的構圖及裝飾風格的作風。在畫面
上直接以原色小點作畫,利用人們的眼睛自行把色彩混合 (光學中的補色原理)。以原色
小點直接點在畫面上,保持色彩本身的純度和明度,使畫面色調鮮明而活潑,又稱點描
派。代表藝術家為秀拉(Georges Seurat)。
(三)後期印象派 (Post Impressionism):後期印象派是指1878年塞尚離開了印象派後,
到19世紀末葉及20世紀的⼀一段時期中,塞尚、梵谷、高更等三人創作的總括,也就是在他
們三人死後,才被稱為後期印象派。除了這三位大師之外,屬於後期印象派的重要畫家還
有羅特列克(Toulouse Lautrec)和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希斯里(Alfred Sisley, 1839 ~ 1899)為法國畫家,畢生著迷於畫水。這種對水的迷戀是許
多印象派畫家的共同特點,因為溪流、運河和大海的表面都有光的反射,水於是便成了第
二種光源,而在印象派畫家的心中,光的效果占有極重要的份量。但是,即使是在印象派
畫家當中,像他這樣始終如⼀一、執著於追求表現水的反射現象,可說是極為罕見。




                                      馬里港洪水
                                      (Flood at Port Marly)
                                      1876 年
                                      油彩‧畫布,60 x 81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聖馬丁運河(View of the
              Canal St. Martin)
              希斯里,1870 年
              油彩‧畫布,50 x 65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在莫瑞的廬安運河
              (The Loing Canal at Moret)
              希斯里,1892 年
              油彩‧畫布,73 x 92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竇加(Edgar Degas, 1834 ~
1917)是致力於表現城市生
活最深的⼀一位畫家,雖然他
的作品跟印象派畫家⼀一起展
出,然而他和印象派畫家之
間的關係是模糊的,因為他
主要的興趣不在風景畫,而
且他都在畫室中作畫,甚至
不曾現場寫生,他也⼀一直很
關注素描以及過去的藝術。
不過他對真確性的觀感與印
象派藝術家是⼀一致的,甚至
在某些方面比他們更為激
進。他喜歡煤氣街燈下及咖
                         在露天咖啡座的女子
啡廳裡俗麗而憔悴的夜生活             (Women on a Cafe
                         Terrace)
更甚於莫內和雷諾瓦筆下清             竇加,1876 年
新歡樂的戶外景象。                油彩‧畫布 ,92 x 68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竇加在這幅畫中抓住了模
特兒⼀一瞬間的姿勢,他正
張著口,帶著手套的手迎
面舉起。這個極為自然的
姿勢,因色彩的運用而更
顯份量。橘紅綠黃的落地
彩飾,將手套與毛皮裝飾
的黑色,襯托得格外明
顯。




               咖啡館音樂會女歌手
               (Cafe Concert Singer)
               竇加,1878 年
               粉彩‧畫布,52.8 x 41.1 公分
               哈佛大學,麻省劍橋,美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舞蹈課(The Dance Class)
        竇加,1873 ~ 1875 年
      油彩‧畫布,85 x 75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兩個熨衣婦
              (Two Laundresses)
              竇加,1884 年
              油彩‧畫布,76 x 82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十四歲的小舞者
              (Young 14 year-old Dancer)
              1880 ~ 1881年
              青銅, 98 x 35.2 x 24.5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馬奈(Edouard Manet, 1832 ~ 1883)出生於巴
黎⼀一個富有的家庭,從小便喜愛繪畫,並立志要
成為⼀一位畫家。他反對細部繪畫的矯柔造作,以
強烈、純真的色彩來替代過於黯淡的表現。他也
唾棄那種根據自己看到的而非感受到的作畫方
式。他希望在畫布上傳達自己深刻的感情,以及
反映事物的真相。他認為,主題對繪畫來說是次
要的。實際上馬奈從未與印象派畫家共同展出
過,但從 1870 年代早期開始,他與印象派畫家
交往,分享他們充滿幻想的創新,在嘗試用光譜
色盤作畫的同時,他仍維持早期筆觸較大、也較
平面的堅定結構。他的繪畫其實是精細,而不是
粗略的。



                                 馬里港洪水
                      (Flood at Port Marly)
                                     1876 年
                     油彩‧畫布,60 x 81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奧林比亞》這幅畫是從其他著名的
維納斯繪畫中吸取靈感的,尤其是提
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哥雅的
《裸體的瑪哈》 。當於 1865 年在沙
龍展出時,人們對這個普通面孔、身
體瘦弱的維納斯感到驚訝和氣憤。馬
奈說,他首先是在尋求真實,他並不
想打破傳統,也不想創建新的繪畫藝
術。他強調,自己期望的是能夠呈現
真實的形象。脖子上這條黑色的綢
帶,使她與自己的身體分開來,並使
生理上的邪念,平靜、純真且無視羞
恥地表現出來,完全將該裸體畫中的
貞女的獸性,讓觀眾自己去想像,並
且對大城市中賣淫的風氣,和陳設中
所隱含的最原始的粗野行為提出辯                     奧林比亞
                                 (Olympia)
解。                                    1863 年
                       油彩‧畫布,130.5 x 190 公分
                        奧賽博物館,巴黎,法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觀畫的人總對這個裸體女人感到吃
驚,她在森林中毫無拘束地,坐在兩
個衣著整齊的男子中問。而另⼀一個幾
乎⼀一絲不掛的婦人則在冼澡。如果是
臨摹過去的情景(看來他是受到萊蒙
特所作的《帕里斯的判決》的啟
示),那麼觀眾也許會接受這⼀一個景
色,但若把它搬到現實生活中,則觀
眾是絕對無法接受的。畫中的人物被
塗上平淡的色彩,沈浸在空氣之中.
表現出驚訝的神色,似乎在等待什麼
東西,而他們眼神中的不安,以及用
挖苦式的冷漠手法來處理的冷色調.
似乎正在揭示現代社會中的憂慮。     草地上的午餐(The Picnic)
                                  1863 年
                     油彩‧畫布,208 x 264 公分
                      奧賽博物館,巴黎,法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畫中描寫西班牙人民反抗拿
 破崙軍隊的可悲結局。這幅
 畫的構圖讓人感動:⼀一邊是
 態度平靜的行刑隊及正在裝
 子彈的士兵,而另⼀一邊是馬
 西米利諾緊握戰友的手,表
 情嚴肅地面對子彈,另外⼀一
 批好奇的群眾戰站在圍牆外
 觀看。




                  槍決國王馬克西米連
(Execution of the Emperor Maximilian)
                              1867 年
           油彩‧畫布,252 x 305 公分
        曼海姆美術館,曼海姆,德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莫內(Claude Monet, 1840 ~ 1926)是法國畫家,
也是早期印象派的創立者之⼀一,只有他⼀一人終其
⼀一生都堅持印象主義的原則和目標,他也是唯⼀一
在生前贏得大眾認可的印象主義畫家。他和十九
世紀中葉風景畫家的朦朧概括迥然不同。他的風
景畫完全以主題的視覺經驗感知為首要的考慮,
忽視傳統的概念如構圖、題材、潤飾等。
  莫內晚期的⼀一些作品側重於同⼀一主題在不同
光線和空氣下變幻無窮的外觀。因而油彩記錄下
來的,不是所見物體的本身,而是觀照的過程。
水是莫內喜歡的題材,像霧氣⼀一般,它為所見的
物象創出現成的視覺抽象化。對稱的倒影成為不
斷出現的構圖手法,強調印象主義技法扁平的表
面特質。莫內身後影響力最大的即這些作品的規
模和簡略的手法。
                                      聖德尼街的節日
             (The Rue Saint-Denis, 30th of June 1878)
                                               1878 年
                            油彩‧畫布,76 x 52 公分
                            盧昂美術館,盧昂,法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莫內善於從色彩和光的角度
觀照自然,他拋棄了注重色
調和形式的傳統繪畫方法。
他說:「倘若你到室外作
畫,試著忘卻跟前的物體,
不論它是⼀一株樹、或⼀一片田
野。只要想像這兒是小方塊
的藍,那兒是長方形的粉
紅,這兒是長條紋的黃,然
後照著你認為的顏色和形狀
去畫就是,直到符合你自己
對景物本來的印象。」



     蛙塘 (La Grenouillere)
                 1869 年
    油彩‧畫布,75 x 100 公分
   大都會美術館,紐約,美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日出印象
              (Impression, Sunrise)
              1873 年
              油彩‧畫布,48 x 63 公分
              馬蒙丹美術館,巴黎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坐在柳樹下的女人
              (Woman Seated under the Willows)
              1880 年
              油彩‧畫布,81.1 x 60 公分
              國家藝廊,華盛頓,美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睡蓮.綠色的和諧
              (Water-Lily Pond, Symphony in
              Green)
              1899 年
              油彩‧畫布,89 x 93 公分
              奧賽美術館,巴黎
18~19世紀藝術概覽




                            1917年
              油彩‧畫布,150 x 197 公分
18~19世紀藝術概覽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 ~
1919)對繪畫的看法非常明確,曾說:
「畫是用來裝飾牆壁的,因此色調應該盡
量豐富多彩。對我來說,⼀一幅畫應該顯得
可愛、歡樂並且美麗。生活中醜陋的東西
已經夠多了,我們不該再雪上加霜。我喜
歡那種能讓我漫步其中去撫摩小貓的畫
作。」莫內與雷諾瓦為好友,兩人經常⼀一
起出外旅遊寫生,將畫架並排架起,對照
同樣的風景作畫。以莫內的《蛙塘》和雷
諾瓦的《青蛙潭》(La Grenouillere)為
例,兩畫皆作於 1868 到 1869 年之間,雖
然主題雷同,但雷諾瓦畫中洋溢著溫柔詩
意的氣氛,而莫內的筆觸則比較肯定。雷
                                       青蛙潭(La Grenouillere)
諾瓦畫中景物密集,予人⼀一種親切之感,                                1869 年
而粉紅與淺紫的色調,散發出⼀一種馥郁的                     油彩‧畫布,66 x 94 公分
                                    國立美術館,斯德哥爾摩,瑞典
女性氣息。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雷諾瓦為這幅畫中的裸女畫上毛皮腰帶裝飾,
加上⼀一把弓和⼀一頭剛獵殺的鹿,將她變成古代
的狩獵女神黛安娜。這幅畫曾經參加當時在巴
黎所舉行的官辦沙龍展,由於掌控沙龍展的學
院派對於雷諾瓦他們這群年輕藝術家有所誤解
而遭到落選的命運。




                  黛安娜(Diana)
                           1867 年
           油彩‧畫布,199.5 x 129.5 公分
             國家藝廊,華盛頓,美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船上的午宴(Luncheon of the Boating Party)
                                           1881 年
                    油彩‧畫布,129.5 x 172.5 公分
                   菲利普斯藏品館,華盛頓,美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陽台上(On the Terrace)
    1881 年,油彩‧畫布,100.5 x 81 公分
         芝加哥藝術學院,芝加哥,美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浴女(The Great Bathers)
              1885 ~ 1887 年,油彩‧畫布,118 x 170.5 公分
                              費城美術館,費城,美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鋼琴前的少女(Girls at the Piano)
                         1892 年
         油彩‧畫布,116 x 90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 ~ 1903)生於安
迪列斯群島的法屬殖民地聖湯姆斯 。1855 年,畢
沙羅的父親終於允許他到巴黎學畫。1859 年,他
以《蒙莫朗西風光》這幅畫,參加官方沙龍展
覽。他像柯洛⼀一樣,熱愛這個小島的田野景色,
經常描繪日常生活的自然景象,和通往村落的入
口小徑、農場房舍的庭院、花園和菜園等。左拉
在 1867 年寫道:「畢沙羅的手法具有原始的樸實
與純潔,他那些柔和又絢麗多彩的風景畫,表現
出他的藝術傾向」。畢沙羅的繪畫是建築在「個
人的感觸上」。這幅畫『喝咖啡的村女』是從略
高處取景的畫面,使渾圓的形象沈浸在明淨的空
氣中,給觀賞者⼀一種如臨其境的特殊感受。畢沙
羅的構圖最令人震驚的,正是這種對主體的自然
描繪,好像我們正悄悄地走進房間,看見屋裡的
少女,正專心的用湯匙盛起殘留在杯子裡的牛
                                                            喝咖啡的村女
奶。                                     (Peasant Girl Drinking her Coffee)
                                       1881 年,油彩‧畫布,65 x 54 公分
                                         芝加哥藝術學院,芝加哥,美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林中小徑
                  1876 年,畢沙羅
「印象派藝術」       油彩‧畫布,65 x 81 公分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瓦松村的入口
              (Entrance to the Village of Voisins)
              畢沙羅,1872 年
              油彩‧畫布,45 x 55 公分
              奧賽博物館,巴黎,法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十九世紀後期歐洲藝術的重頭戲是印象派,印象派的美國追隨者有不少人,其中最出色的要
算⼀一個女畫家卡莎特。她不僅在美國美術史上有名,在歐洲印象派史上她也占⼀一個位置。
1861 年卡莎特進入了費城的賓州美術學院。但當時的學院式教育使她感到壓抑。聽說巴黎
是繪畫的薈萃之地,遂不顧家庭反對,獨自⼀一人前往巴黎尋求適應自己天賦的老師。卡莎特
到了巴黎後,初時⼀一頭鑽進了羅浮宮,爾後才涉足沙龍展覽。1867 年,她參觀了庫爾貝與
馬奈在世界博覽會之外獨立舉行的個人展覽,接受了他們抵制官方沙龍機構的勇氣的「洗
禮」,尤其是馬奈,對於卡莎特的影響是最大的。後來與竇加(Edgar Degas)熟識,並加入
了印象派藝術家行列。他們之間的友誼維持了有四十年。是竇加引導她走進了印象派,而且
在藝術上影響了她終身。像竇加⼀一樣,她也畫生活裏的人瞬間留下的動作和印象,而且是生
活中的邊角小景。由於她是女性,她的畫就沒有竇加那麼冷峻,而是有⼀一股溫暖的氣息。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畫面中那位遠方從包廂向外傾身的男
子,他正用自己的望遠鏡往外看,但
他注視的不是舞台上的表演,而是這
位仕女。而她也⼀一定正在偷看其他包
廂裡的人。或許畫家想告訴我們的正
是有關於人性:當我們忙著觀察並評
斷別人時,別人也正在評斷著我們。




        觀賞歌劇中(At the Opera)
                     1879 年
         油彩‧畫布,80 x 64.8 公分
       波士頓美術館,波士頓,美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18~19世紀藝術概覽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秀拉(Georges Seurat,1859 ~ 1891)是點描派(Pointillism)的代表畫家,後期印象派的重
要人物。他的畫作風格相當與眾不同,畫中充滿了細膩繽紛的小點,當你靠近看,每⼀一個點
都充滿著理性的筆觸,與梵谷的狂野,還有塞尚的色塊都大為不同。他擅長畫都市中的風
景,也擅長將色彩理論套用到畫作當中。他出身於巴黎。1878 年,考入了美術學校。在安
格爾的弟子亨利.勒曼的指導下,他臨摹和學習了古典作家的作品,其中他特別尊敬弗蘭且
斯卡(Piero deIla Francesca),也開始對當時方興未艾的所有有關光和色的科學理論發生興
趣。
  秀拉坦率、謹慎同時又好強的個性十分清晰地流露在他的作品上,特別是在 1881 ~
1891 年這十年中的作品,表現了他無可爭議的現代化的個性。在藝術上秀拉偏愛米勒對於
自然主義的觀念、德拉克洛瓦對於色彩和表現形式上的自由、柯洛對周圍環境的敏感以及庫
爾貝在現實主義下有見地的觀察力。當然,他也研究印象派的畫家,但是也無意去追隨任何
人,他只想樹立自己的風格。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大傑特島的星期日下午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秀拉,1884 ~ 1886 年
「印象派藝術」                              油彩‧畫布,205 x 308 公分
                               芝加哥藝術中心,芝加哥,美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女模特兒(Models)
                    1887 ~ 1888 年
              油彩‧畫布,200 x 250 公分
「印象派藝術」       巴尼斯基金會,費城,美國
18~19世紀藝術概覽
「印象派藝術」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fauvism
fauvismfauvism
fauvism
pirah bughio
 
impressionism and post impressionism
impressionism and post impressionismimpressionism and post impressionism
impressionism and post impressionism
HunnyChhillar
 
Chapter 3 postimpressionism
Chapter 3   postimpressionismChapter 3   postimpressionism
Chapter 3 postimpressionism
PetrutaLipan
 
Chapter 6 expressionism in germany and austria
Chapter 6   expressionism in germany and austriaChapter 6   expressionism in germany and austria
Chapter 6 expressionism in germany and austria
PetrutaLipan
 
Fauvism
FauvismFauvism
02 realism edouard manet
02 realism edouard manet02 realism edouard manet
02 realism edouard manet
Melanie Powell
 
Fauvism
FauvismFauvism
Fauvism
Greg A.
 
Fauvism presentation
Fauvism presentationFauvism presentation
Fauvism presentation
daviesmichelle
 
Impressionists & impressionism
Impressionists & impressionismImpressionists & impressionism
Impressionists & impressionism
Pabitra Mazumder
 
12 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12 Impression, soleil levant12 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12 Impression, soleil levantRamon Pujola
 
Chapter 12 clarity certainty and order
Chapter 12   clarity certainty and orderChapter 12   clarity certainty and order
Chapter 12 clarity certainty and order
PetrutaLipan
 
Paul Cezanne for Children
Paul Cezanne for ChildrenPaul Cezanne for Children
Paul Cezanne for Children
Shari Stein Jackson
 
Chapter 25 -Painting Through History
Chapter 25 -Painting Through HistoryChapter 25 -Painting Through History
Chapter 25 -Painting Through History
PetrutaLipan
 
photography
photographyphotography
photography
Aaron Lawler, PhD
 
文藝復興美術傑作選
文藝復興美術傑作選文藝復興美術傑作選
文藝復興美術傑作選
Yuan-Kai Tang
 
Paul Cézanne
Paul CézannePaul Cézanne
Paul Cézanne
Patifusta
 
Abstract Expressionism
Abstract ExpressionismAbstract Expressionism
Abstract Expressionism
Greg A.
 
L impressionnisme
L impressionnismeL impressionnisme
L impressionnisme
cbsp121
 

What's hot (20)

fauvism
fauvismfauvism
fauvism
 
impressionism and post impressionism
impressionism and post impressionismimpressionism and post impressionism
impressionism and post impressionism
 
Chapter 3 postimpressionism
Chapter 3   postimpressionismChapter 3   postimpressionism
Chapter 3 postimpressionism
 
Chapter 6 expressionism in germany and austria
Chapter 6   expressionism in germany and austriaChapter 6   expressionism in germany and austria
Chapter 6 expressionism in germany and austria
 
Fauvism
FauvismFauvism
Fauvism
 
02 realism edouard manet
02 realism edouard manet02 realism edouard manet
02 realism edouard manet
 
Fauvism
FauvismFauvism
Fauvism
 
Fauvism presentation
Fauvism presentationFauvism presentation
Fauvism presentation
 
Impressionists & impressionism
Impressionists & impressionismImpressionists & impressionism
Impressionists & impressionism
 
12 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12 Impression, soleil levant12 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12 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Claude monet presentation
Claude monet presentationClaude monet presentation
Claude monet presentation
 
Chapter 12 clarity certainty and order
Chapter 12   clarity certainty and orderChapter 12   clarity certainty and order
Chapter 12 clarity certainty and order
 
Paul Cezanne for Children
Paul Cezanne for ChildrenPaul Cezanne for Children
Paul Cezanne for Children
 
Paul cézanne
Paul cézannePaul cézanne
Paul cézanne
 
Chapter 25 -Painting Through History
Chapter 25 -Painting Through HistoryChapter 25 -Painting Through History
Chapter 25 -Painting Through History
 
photography
photographyphotography
photography
 
文藝復興美術傑作選
文藝復興美術傑作選文藝復興美術傑作選
文藝復興美術傑作選
 
Paul Cézanne
Paul CézannePaul Cézanne
Paul Cézanne
 
Abstract Expressionism
Abstract ExpressionismAbstract Expressionism
Abstract Expressionism
 
L impressionnisme
L impressionnismeL impressionnisme
L impressionnisme
 

Viewers also liked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MK Chou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雕塑藝術面面觀(上)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MK Chou
 
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
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
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MK Chou
 
塗鴉藝術與壞畫
塗鴉藝術與壞畫塗鴉藝術與壞畫
塗鴉藝術與壞畫MK Chou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MK Chou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MK Chou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MK Chou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MK Chou
 
裸的藝術進程
裸的藝術進程裸的藝術進程
裸的藝術進程MK Chou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雕塑藝術面面觀(下)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MK Chou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MK Chou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MK Chou
 
普普藝術專題
普普藝術專題普普藝術專題
普普藝術專題MK Chou
 

Viewers also liked (16)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雕塑藝術面面觀(上)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
 
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
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
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
 
P1
P1P1
P1
 
塗鴉藝術與壞畫
塗鴉藝術與壞畫塗鴉藝術與壞畫
塗鴉藝術與壞畫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
 
P2
P2P2
P2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
 
P1
P1P1
P1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裸的藝術進程
裸的藝術進程裸的藝術進程
裸的藝術進程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雕塑藝術面面觀(下)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普普藝術專題
普普藝術專題普普藝術專題
普普藝術專題
 

Similar to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
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
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5045033
 
100 幅世界名畫(下)
100 幅世界名畫(下)100 幅世界名畫(下)
100 幅世界名畫(下)cci65 cci
 
色彩在油畫中的特質
色彩在油畫中的特質色彩在油畫中的特質
色彩在油畫中的特質Tzu-Te Tsai
 
世界最著名的40幅油畫
世界最著名的40幅油畫世界最著名的40幅油畫
世界最著名的40幅油畫lys167
 
凡高
凡高凡高
凡高
emilyzhu
 
米勒畫作欣賞
米勒畫作欣賞米勒畫作欣賞
米勒畫作欣賞soyjoy
 
米勒畫作欣賞
米勒畫作欣賞米勒畫作欣賞
米勒畫作欣賞
Jaing Lai
 
学美术
学美术学美术
学美术
spardaks
 
名畫欣賞
名畫欣賞名畫欣賞
名畫欣賞freemanh
 
法國浪漫主義的旗手傑利訶
法國浪漫主義的旗手傑利訶法國浪漫主義的旗手傑利訶
法國浪漫主義的旗手傑利訶TAAZE 讀冊生活
 
Who can save van gogh 梵谷一生
Who can save van gogh 梵谷一生Who can save van gogh 梵谷一生
Who can save van gogh 梵谷一生花東宏宣
 
新藝術 & MUCHA
新藝術 & MUCHA新藝術 & MUCHA
新藝術 & MUCHATzu-Te Tsai
 
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姿麟 郭
 
海上鹭鸶作品演示
海上鹭鸶作品演示海上鹭鸶作品演示
海上鹭鸶作品演示
Lu Schaper
 
C:\users\acer\contacts\desktop\pps3\pic\vincent van gogh文生.梵谷大师的艺术
C:\users\acer\contacts\desktop\pps3\pic\vincent van gogh文生.梵谷大师的艺术C:\users\acer\contacts\desktop\pps3\pic\vincent van gogh文生.梵谷大师的艺术
C:\users\acer\contacts\desktop\pps3\pic\vincent van gogh文生.梵谷大师的艺术
He Yan
 
Classical aesthetic painting (古典唯美的画作)
Classical aesthetic painting (古典唯美的画作)Classical aesthetic painting (古典唯美的画作)
Classical aesthetic painting (古典唯美的画作)
laowantong
 
文生梵谷 Van gogh
文生梵谷  Van gogh文生梵谷  Van gogh
文生梵谷 Van goghlys167
 
Wu-GuanZhong's paintings《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Wu-GuanZhong's paintings《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Wu-GuanZhong's paintings《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Wu-GuanZhong's paintings《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laowantong
 

Similar to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20)

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
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
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
 
100 幅世界名畫(下)
100 幅世界名畫(下)100 幅世界名畫(下)
100 幅世界名畫(下)
 
P2
P2P2
P2
 
哥雅
哥雅哥雅
哥雅
 
色彩在油畫中的特質
色彩在油畫中的特質色彩在油畫中的特質
色彩在油畫中的特質
 
世界最著名的40幅油畫
世界最著名的40幅油畫世界最著名的40幅油畫
世界最著名的40幅油畫
 
凡高
凡高凡高
凡高
 
米勒畫作欣賞
米勒畫作欣賞米勒畫作欣賞
米勒畫作欣賞
 
米勒畫作欣賞
米勒畫作欣賞米勒畫作欣賞
米勒畫作欣賞
 
学美术
学美术学美术
学美术
 
名畫欣賞
名畫欣賞名畫欣賞
名畫欣賞
 
法國浪漫主義的旗手傑利訶
法國浪漫主義的旗手傑利訶法國浪漫主義的旗手傑利訶
法國浪漫主義的旗手傑利訶
 
Who can save van gogh 梵谷一生
Who can save van gogh 梵谷一生Who can save van gogh 梵谷一生
Who can save van gogh 梵谷一生
 
新藝術 & MUCHA
新藝術 & MUCHA新藝術 & MUCHA
新藝術 & MUCHA
 
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海上鹭鸶作品演示
海上鹭鸶作品演示海上鹭鸶作品演示
海上鹭鸶作品演示
 
C:\users\acer\contacts\desktop\pps3\pic\vincent van gogh文生.梵谷大师的艺术
C:\users\acer\contacts\desktop\pps3\pic\vincent van gogh文生.梵谷大师的艺术C:\users\acer\contacts\desktop\pps3\pic\vincent van gogh文生.梵谷大师的艺术
C:\users\acer\contacts\desktop\pps3\pic\vincent van gogh文生.梵谷大师的艺术
 
Classical aesthetic painting (古典唯美的画作)
Classical aesthetic painting (古典唯美的画作)Classical aesthetic painting (古典唯美的画作)
Classical aesthetic painting (古典唯美的画作)
 
文生梵谷 Van gogh
文生梵谷  Van gogh文生梵谷  Van gogh
文生梵谷 Van gogh
 
Wu-GuanZhong's paintings《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Wu-GuanZhong's paintings《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Wu-GuanZhong's paintings《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Wu-GuanZhong's paintings《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More from MK Chou

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審美
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審美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審美
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審美MK Chou
 
幾何抽象藝術
幾何抽象藝術幾何抽象藝術
幾何抽象藝術MK Chou
 
集合藝術
集合藝術集合藝術
集合藝術MK Chou
 
書法藝術專題
書法藝術專題書法藝術專題
書法藝術專題MK Chou
 
福魯克薩斯
福魯克薩斯福魯克薩斯
福魯克薩斯MK Chou
 
品味與秀異
品味與秀異品味與秀異
品味與秀異MK Chou
 
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
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
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MK Chou
 
次文化
次文化次文化
次文化MK Chou
 
各類型繪畫介紹
各類型繪畫介紹各類型繪畫介紹
各類型繪畫介紹MK Chou
 

More from MK Chou (9)

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審美
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審美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審美
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審美
 
幾何抽象藝術
幾何抽象藝術幾何抽象藝術
幾何抽象藝術
 
集合藝術
集合藝術集合藝術
集合藝術
 
書法藝術專題
書法藝術專題書法藝術專題
書法藝術專題
 
福魯克薩斯
福魯克薩斯福魯克薩斯
福魯克薩斯
 
品味與秀異
品味與秀異品味與秀異
品味與秀異
 
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
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
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
 
次文化
次文化次文化
次文化
 
各類型繪畫介紹
各類型繪畫介紹各類型繪畫介紹
各類型繪畫介紹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