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公共藝術空間美學】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謝佳穎
單元綱要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 來自藝術:集合藝術、普普藝術、偶發藝術、 
地景藝術…等。 
 來自政策: 『文化藝術獎助條例』、 
『公共藝術設置辦法』、 
『社區總體營造』…等。 
 新類型公共藝術
來自藝術 
 二十世紀60年代後,主張把藝術與生活結合在一 
起的藝術運動,例如:普普藝術、集合藝術、偶發 
藝術、地景藝術、塗鴉藝術等或多或少都涉及了 
公共藝術的精神,並影響了當代公共藝術的意義 
與內涵。
普普藝術Pop Art 
 1956年英國藝術評論家羅倫斯.艾偉(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 
 探討通俗文化與藝術之間關連的藝術運動 
 以各種大眾消費品進行創作
英國普普藝術Pop Art in Great Britain 
 作品分析 
• 漢彌頓Richard Hamilton (1922-2011) 
• 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 
• <究竟是什麼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 
• 1956, Collage on paper, 26x24.8 cm
新達達&美國普普藝術 
Neo-Dada & Pop Art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1960s 
 盛行於1960年代,創作取材於日常生活中最 
常見與通俗,卻對現代生活具有重要影響的 
題材。
羅森柏Robert Rauschenberg 
(1925-2008) 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1: 床Bed, 1955. 
Combine painting (綜合繪畫/串聯繪畫): 
oil and pencil on pillow, quilt, and sheet on wood 
supports, 
1.9m x 80cm x 20.3cm, MOMA. 
 作品分析2: Monogram (字母組成的圖案),1959. 
Combine painting: oil and collage with objects, 
106.7 x 161.3 x 163.8 cm 
 作品分析3: Riding Bikes,1998. 
Berlin, Germany
瓊斯Jasper Johns 
(b.1930).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1: Flag,1954-55 
Encaustic oil and collage on fabric mounted on plywood, 
107.3 x 153.8 cm. MOMA 
作品分析2:Target with Plaster Casts,1955 
Encaustic and collage on canvas 
with wood construction and plaster casts, 
129.5 x 111.8 x 8.9 cm. 
作品分析3: Painted Bronze,1960 
Painted bronze, 14 x 20.3 x 12.1 cm. 
Flickr wallyg
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 
(1923-1997) 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1:Drowning Girl,1963 
oil and synthetic polymer paint on canvas, 
171.6 cm × 169.5 cm, Museum of Modern Art 
 作品分析2: Whaam!,1963 
Magna acrylic and oil on canvas, 170 cm × 400 cm, 
Tate Modern, London
沃霍Andy Warhol 
(1928-1987) 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1: Campbell‘s Soup Cans,1962 
Synthetic polymer paint on thirty-two canvases, 
Each canvas 50.8 x 40.6 cm, MOMA 
 作品分析2: Brillo Box (Soap Pads), 1964 
Synthetic polymer paint and silkscreen ink on wood, 
43.3 x 43.2 x 36.5 cm 
 作品分析3: Marilyn Diptych,1962 
Acrylic on canvas, 
205.44 cm × 289.56 cm, Tate
歐登柏格Claes Oldenburg 
(b.1929 ) 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1: Clothespin,1976 
Cor-Ten and stainless steels. 
13.7 x 3.7 x 1.4 m, Centre Square Plaza, 
Fifteenth and Market streets, Philadelphia 
 作品分析2:Spoonbridge and Cherry(匙橋與櫻桃) 
1988 (with Coosje van Bruggen) 
鋁‧不鏽鋼‧油漆,354 x 618 x 162 in. 
明尼亞波利斯雕塑公園,明尼蘇達 
 作品分析3:火柴盒,1992 
鐵、鋁、玻璃纖維, 20.7 x 10.1 x 13.2公尺, 
西班牙巴塞隆納
作品分析:羅伯特.印第安那Robert Indiana 
(b.1928) 
「LOVE」,2006,台北101大樓
集合藝術Assemblage 
 名稱來自1961年現代美術館策畫「集合的 
藝術」(The Art of Assemblage)大展 
 受到綜合立體派(1912-1914)的影響 
 畢卡索實驗創作的綜合立體派利用“拼貼 
法”(Collage),使畫面呈現多元的素材和 
文字
集合藝術 
 從結合繪畫(Combine Painting)逐漸發展成三度 
空間的雕塑作品。 
 集合雕塑不是風格、流派或主義,而是一種技法 
的呈現。 
 倡導藝術必須回歸日常生活,並回應1950年代後 
大量生產物質過剩的時代。 
 廣泛利用廢棄物品、機械零件殘片等,經由膠黏 
與焊接等結合與建構的技術,將傳統非藝術材料 
轉變為雕塑作品。 
 集合雕塑也稱之「廢物藝術」(Junk Art)
奈佛遜LouisE Nevelson (1899-1988) 
“the original recycler”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1:Sky Cathedral,1958 
Painted wood,343.9 x 305.4 x 45.7 cm 
 作品分析2:Transparent Horizon,1975 
on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pus. 
 作品分析3:Sky Landscape,1988 
Welded aluminum painted black 
1101 Vermont Avenue NW Washington D.C., 
DC United States
阿曼Arman Pierre Fernandez 
(1928-2005) 作品分析 
 阿曼是少數在世時即被寫入當代西洋藝術史的國 
際藝術大師,也是六零年代「新寫實主義」流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將日常生活中的現成物品以 
「重複」和「堆疊」的形式,重新詮釋物品獨特 
的本質、美感和量感。 
 作品分析1:Long Term Parking,1982 
 作品分析2:停看聽,2007 
高5.7m × 長3m × 寬2.3m(含座) 
水泥基座:水泥外貼花崗岩片 
高1.5m × 長3m × 寬2.3m,高雄市台鐵左營新站
偶發藝術Happenings & 
表演藝術Performance Art 
偶發藝術可以是一場表演、一個事件 
或是一種情境的創造,可以是即興的, 
或是觀眾與作品的互動交流亦可成為 
作品的一部分。
偶發藝術 
 觀眾與作品的互動交流,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 每一次都是唯一/獨一無二的經驗 
 藝術作品與它所處環境緊密連結 
 亦無法將作品帶回家收藏
波伊斯Joseph Beuys 
(1921-1986) 作品分析 
解放人類是藝術的目標,對我而言,藝術是關於自由的科學。 
~約瑟夫.波依斯 
作品分析1:How to explain pictures to a 
dead hare 「如何向死兔子解釋圖畫」,1965 
Performance at the Galerie Schmela, Germany. 
作品分析2:《7000棵橡樹》計劃,1981年6月 
波依斯在第七屆卡塞爾(Kassel)文獻展的開幕式上 
,種下了第一棵樹。~社會雕塑
席格爾George Segal 
(1924-2000)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 The Diner,1964-66 
plaster, wood, chrome, laminated plastic, 
Masonite,fluorescent lamp, glass, paper, 
2.6 x 2.7 x 2.2 m. 
 席格爾慣於利用石膏人像來造“日常的環境”
觀念藝術 
Conceptual Art
柯史士Joseph Kosuth 
(b. 1945) 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1:One and Three Chairs,1965 
Wooden folding chair, 
photographic copy of a chair, and 
photographic enlargement of a 
dictionary definition of a chair, MoMA.
地景&環境藝術 
Land & Environmental Art
史密斯遜Robert Smithson 
(1938-1973)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螺旋狀防波堤,1970 
猶他州鹽湖城的Great Salt Lake上 
總長一千五百呎、寬十五呎,以重達六千六百多噸 
的黑色玄武岩堆砌而成
克里斯多Javacheff Christo 
(b.1935) 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1:被包圍的島嶼,1980-83 
佛羅里達比斯肯灣,約60萬立方米的粉紅色布料 
,漂浮圍繞著11座島 
 作品分析2:包裝巴黎納夫橋,1985 
Wiki Beyond My Ken
台灣公共藝術環境 
台灣在八十年代中以前的公共空間雕塑,大 
部份為政治人物塑像,以及後期出現較多的是特 
定團體為了提昇形象所設置的如「獅子鐘」或 
「扶輪塔」等作品。
從政策出發 
 「公共藝術」立法成為強制執行的文化藝術政策, 
在美國是始於賓州費城都市重建局1959年(民國 
四十八年)所定的「藝術百分比」方案。 
 六O年代興起於美國的公共藝術,在八O年代引入 
台灣。 
 近十年當中,公共藝術法令日趨完備 
~民國八十一年七月頒布『文化藝術獎助條例』 
~八十七年元月通過了『公共藝術設置辦法』
結合社區總體營造 
 九O年代展現在台灣各地方的「社區總體營造」運 
動,拉回了地方的主體性,建立起社區民眾參與 
公共事務的可能性。 
 將藝術的思考與定位,重新拉回到使用者和觀賞 
者的身上。這樣的改變,避免將藝術全部都委託 
外包給藝術家或專業,讓民眾不只是單向的被教 
育。 
 公共藝術與社區總體營造背後的思想與觀念,都 
是夾帶提昇市民參與及公共意識,都必須落實到 
地方、社區以及社會大眾來檢驗。
新類型公共藝術 
 以公共議題為導向,讓民眾介入、參與、互動,並 
形塑公共論述的藝術創作。 
 也許有形(如壁畫、裝置),也許無形(行動、表演) 
 有的長期存在,有的短暫停留 
 但都以公共利益為依歸
結論:當代「公共藝術」觀念的建構 
 它同時兼具「藝術性」與「公共性」的特質。 
 它具有屬於這個空間、這個地點、這個時代的獨 
特性。(場所精神) 
 是藉由「藝術家」(藝術創作)、「公共空間」以 
及「民眾參與」三者,在「政府及專業者」提供 
適當的支援下,共同開展的「藝術」、「生活」 
與「文化」之「社會運動」。
議題探討 
 請參考本週上課內容,並試著歸納出2-3點 
欣賞或評論當代公共藝術作品時,應考量 
之方向與要點。
參考資料 
 「公共藝術觀念的建構」作者:陳其南/陳琳 
from 台北市公共藝術網 
http://taipeipublicart.culture.gov.tw/tw/inde 
x.php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介紹
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介紹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介紹
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介紹
joe lo
 
治療効果判定 モニタリングの現状
治療効果判定 モニタリングの現状治療効果判定 モニタリングの現状
治療効果判定 モニタリングの現状
Yutaka KATAYAMA
 
2 10(52)方案規劃與習作
2 10(52)方案規劃與習作2 10(52)方案規劃與習作
2 10(52)方案規劃與習作
志銘 姚
 
Kaggle boschコンペ振り返り
Kaggle boschコンペ振り返りKaggle boschコンペ振り返り
Kaggle boschコンペ振り返り
Keisuke Hosaka
 
敏捷高峰會-邊開火邊修正 - 最小產品可以如何嘗試.pdf
敏捷高峰會-邊開火邊修正 - 最小產品可以如何嘗試.pdf敏捷高峰會-邊開火邊修正 - 最小產品可以如何嘗試.pdf
敏捷高峰會-邊開火邊修正 - 最小產品可以如何嘗試.pdf
Vincent Lee
 
自然言語処理分野の最前線(ステアラボ人工知能シンポジウム2017)
自然言語処理分野の最前線(ステアラボ人工知能シンポジウム2017)自然言語処理分野の最前線(ステアラボ人工知能シンポジウム2017)
自然言語処理分野の最前線(ステアラボ人工知能シンポジウム2017)
STAIR Lab, Chib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
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
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lsmmhh
 
TRIZの講義3時間目 9Windows(9画面法)+α
TRIZの講義3時間目 9Windows(9画面法)+αTRIZの講義3時間目 9Windows(9画面法)+α
TRIZの講義3時間目 9Windows(9画面法)+α
Rikie Ishii
 
QC Story _問題解決型
QC Story _問題解決型QC Story _問題解決型
QC Story _問題解決型
Fast SiC Semiconductor Inc.
 
SPACE: Unsupervised Object-Oriented Scene Representation via Spatial Attentio...
SPACE: Unsupervised Object-Oriented Scene Representation via Spatial Attentio...SPACE: Unsupervised Object-Oriented Scene Representation via Spatial Attentio...
SPACE: Unsupervised Object-Oriented Scene Representation via Spatial Attentio...
Hideki Tsunashima
 
Chapter5 政策規劃的步驟
Chapter5 政策規劃的步驟Chapter5 政策規劃的步驟
Chapter5 政策規劃的步驟
英傑 賴
 
[cvpaper.challenge] 超解像メタサーベイ #meta-study-group勉強会
[cvpaper.challenge] 超解像メタサーベイ #meta-study-group勉強会[cvpaper.challenge] 超解像メタサーベイ #meta-study-group勉強会
[cvpaper.challenge] 超解像メタサーベイ #meta-study-group勉強会
S_aiueo32
 
20190414 Point Cloud Reconstruction Survey
20190414 Point Cloud Reconstruction Survey20190414 Point Cloud Reconstruction Survey
20190414 Point Cloud Reconstruction Survey
Fujimoto Keisuke
 

What's hot (13)

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介紹
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介紹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介紹
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介紹
 
治療効果判定 モニタリングの現状
治療効果判定 モニタリングの現状治療効果判定 モニタリングの現状
治療効果判定 モニタリングの現状
 
2 10(52)方案規劃與習作
2 10(52)方案規劃與習作2 10(52)方案規劃與習作
2 10(52)方案規劃與習作
 
Kaggle boschコンペ振り返り
Kaggle boschコンペ振り返りKaggle boschコンペ振り返り
Kaggle boschコンペ振り返り
 
敏捷高峰會-邊開火邊修正 - 最小產品可以如何嘗試.pdf
敏捷高峰會-邊開火邊修正 - 最小產品可以如何嘗試.pdf敏捷高峰會-邊開火邊修正 - 最小產品可以如何嘗試.pdf
敏捷高峰會-邊開火邊修正 - 最小產品可以如何嘗試.pdf
 
自然言語処理分野の最前線(ステアラボ人工知能シンポジウム2017)
自然言語処理分野の最前線(ステアラボ人工知能シンポジウム2017)自然言語処理分野の最前線(ステアラボ人工知能シンポジウム2017)
自然言語処理分野の最前線(ステアラボ人工知能シンポジウム2017)
 
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
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
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
 
TRIZの講義3時間目 9Windows(9画面法)+α
TRIZの講義3時間目 9Windows(9画面法)+αTRIZの講義3時間目 9Windows(9画面法)+α
TRIZの講義3時間目 9Windows(9画面法)+α
 
QC Story _問題解決型
QC Story _問題解決型QC Story _問題解決型
QC Story _問題解決型
 
SPACE: Unsupervised Object-Oriented Scene Representation via Spatial Attentio...
SPACE: Unsupervised Object-Oriented Scene Representation via Spatial Attentio...SPACE: Unsupervised Object-Oriented Scene Representation via Spatial Attentio...
SPACE: Unsupervised Object-Oriented Scene Representation via Spatial Attentio...
 
Chapter5 政策規劃的步驟
Chapter5 政策規劃的步驟Chapter5 政策規劃的步驟
Chapter5 政策規劃的步驟
 
[cvpaper.challenge] 超解像メタサーベイ #meta-study-group勉強会
[cvpaper.challenge] 超解像メタサーベイ #meta-study-group勉強会[cvpaper.challenge] 超解像メタサーベイ #meta-study-group勉強会
[cvpaper.challenge] 超解像メタサーベイ #meta-study-group勉強会
 
20190414 Point Cloud Reconstruction Survey
20190414 Point Cloud Reconstruction Survey20190414 Point Cloud Reconstruction Survey
20190414 Point Cloud Reconstruction Survey
 

Similar to 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單元三 藝術性公共藝術
單元三 藝術性公共藝術單元三 藝術性公共藝術
單元三 藝術性公共藝術
姿麟 郭
 
投身社會的藝術1
投身社會的藝術1投身社會的藝術1
投身社會的藝術1
OURsOURs
 
藝術介入場域
藝術介入場域藝術介入場域
藝術介入場域Tzu-Te Tsai
 
Public art
Public artPublic art
Public art
Betty Liu
 
單元五 裝置藝術與藝術節
單元五 裝置藝術與藝術節單元五 裝置藝術與藝術節
單元五 裝置藝術與藝術節
姿麟 郭
 
蔡國強展覽特色簡介
蔡國強展覽特色簡介蔡國強展覽特色簡介
蔡國強展覽特色簡介
Jaing Lai
 
由法式啟蒙主義到列寧畫派的近代中國油畫
由法式啟蒙主義到列寧畫派的近代中國油畫由法式啟蒙主義到列寧畫派的近代中國油畫
由法式啟蒙主義到列寧畫派的近代中國油畫
VincentKwunLeungLee
 
Chan Wai Lap - awardee of HKADC Art Award
Chan Wai Lap - awardee of HKADC Art AwardChan Wai Lap - awardee of HKADC Art Award
Chan Wai Lap - awardee of HKADC Art Award
VincentKwunLeungLee
 
北京華山
北京華山北京華山
北京華山shadowwho
 
由宮廷美學演變至西方大學與美院之藝術風格 (3-8-2017)
由宮廷美學演變至西方大學與美院之藝術風格 (3-8-2017)由宮廷美學演變至西方大學與美院之藝術風格 (3-8-2017)
由宮廷美學演變至西方大學與美院之藝術風格 (3-8-2017)
VincentKwunLeungLee
 
民國美學啟蒙思潮與香港書畫界的淵源
民國美學啟蒙思潮與香港書畫界的淵源民國美學啟蒙思潮與香港書畫界的淵源
民國美學啟蒙思潮與香港書畫界的淵源
VincentKwunLeungLee
 
魏华邦版画Z1
魏华邦版画Z1魏华邦版画Z1
魏华邦版画Z1
guest191ba9ecc
 
Art criticisms by Xu Fouguan
Art criticisms by Xu FouguanArt criticisms by Xu Fouguan
Art criticisms by Xu Fouguan
VincentKwunLeungLee
 
圖文配合的插畫藝術
圖文配合的插畫藝術圖文配合的插畫藝術
圖文配合的插畫藝術輝 哲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MK Chou
 
2009 Publicart28
2009 Publicart282009 Publicart28
2009 Publicart28
Jaing Lai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MK Chou
 
Ms. Cho Yeou-jui - Photorealism
Ms. Cho Yeou-jui - PhotorealismMs. Cho Yeou-jui - Photorealism
Ms. Cho Yeou-jui - Photorealism
VincentKwunLeungLee
 
L’art kitsch en chine 1907-2005 su lei
L’art kitsch en chine 1907-2005   su leiL’art kitsch en chine 1907-2005   su lei
L’art kitsch en chine 1907-2005 su leiJia Liu
 

Similar to 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20)

單元三 藝術性公共藝術
單元三 藝術性公共藝術單元三 藝術性公共藝術
單元三 藝術性公共藝術
 
投身社會的藝術1
投身社會的藝術1投身社會的藝術1
投身社會的藝術1
 
藝術介入場域
藝術介入場域藝術介入場域
藝術介入場域
 
Public art
Public artPublic art
Public art
 
單元五 裝置藝術與藝術節
單元五 裝置藝術與藝術節單元五 裝置藝術與藝術節
單元五 裝置藝術與藝術節
 
蔡國強展覽特色簡介
蔡國強展覽特色簡介蔡國強展覽特色簡介
蔡國強展覽特色簡介
 
由法式啟蒙主義到列寧畫派的近代中國油畫
由法式啟蒙主義到列寧畫派的近代中國油畫由法式啟蒙主義到列寧畫派的近代中國油畫
由法式啟蒙主義到列寧畫派的近代中國油畫
 
Chan Wai Lap - awardee of HKADC Art Award
Chan Wai Lap - awardee of HKADC Art AwardChan Wai Lap - awardee of HKADC Art Award
Chan Wai Lap - awardee of HKADC Art Award
 
北京華山
北京華山北京華山
北京華山
 
由宮廷美學演變至西方大學與美院之藝術風格 (3-8-2017)
由宮廷美學演變至西方大學與美院之藝術風格 (3-8-2017)由宮廷美學演變至西方大學與美院之藝術風格 (3-8-2017)
由宮廷美學演變至西方大學與美院之藝術風格 (3-8-2017)
 
民國美學啟蒙思潮與香港書畫界的淵源
民國美學啟蒙思潮與香港書畫界的淵源民國美學啟蒙思潮與香港書畫界的淵源
民國美學啟蒙思潮與香港書畫界的淵源
 
魏华邦版画Z1
魏华邦版画Z1魏华邦版画Z1
魏华邦版画Z1
 
台灣數位藝術E檔案
台灣數位藝術E檔案台灣數位藝術E檔案
台灣數位藝術E檔案
 
Art criticisms by Xu Fouguan
Art criticisms by Xu FouguanArt criticisms by Xu Fouguan
Art criticisms by Xu Fouguan
 
圖文配合的插畫藝術
圖文配合的插畫藝術圖文配合的插畫藝術
圖文配合的插畫藝術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2009 Publicart28
2009 Publicart282009 Publicart28
2009 Publicart28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Ms. Cho Yeou-jui - Photorealism
Ms. Cho Yeou-jui - PhotorealismMs. Cho Yeou-jui - Photorealism
Ms. Cho Yeou-jui - Photorealism
 
L’art kitsch en chine 1907-2005 su lei
L’art kitsch en chine 1907-2005   su leiL’art kitsch en chine 1907-2005   su lei
L’art kitsch en chine 1907-2005 su lei
 

More from 姿麟 郭

單元九 高雄在地藝術節貨櫃、鋼鐵創意變身
單元九 高雄在地藝術節貨櫃、鋼鐵創意變身單元九 高雄在地藝術節貨櫃、鋼鐵創意變身
單元九 高雄在地藝術節貨櫃、鋼鐵創意變身
姿麟 郭
 
單元八 左營舊城
單元八 左營舊城單元八 左營舊城
單元八 左營舊城
姿麟 郭
 
單元七 寶藏巖
單元七 寶藏巖單元七 寶藏巖
單元七 寶藏巖
姿麟 郭
 
單元六 藝術造街,海安路
單元六 藝術造街,海安路單元六 藝術造街,海安路
單元六 藝術造街,海安路
姿麟 郭
 
單元五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
單元五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單元五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
單元五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
姿麟 郭
 
單元四 遇見在地公共藝術 高雄捷運
單元四 遇見在地公共藝術 高雄捷運單元四 遇見在地公共藝術 高雄捷運
單元四 遇見在地公共藝術 高雄捷運
姿麟 郭
 
單元四 公共壁畫與街頭塗鴉
單元四  公共壁畫與街頭塗鴉單元四  公共壁畫與街頭塗鴉
單元四 公共壁畫與街頭塗鴉
姿麟 郭
 
單元二 百分比藝術(Percent for art)
單元二 百分比藝術(Percent for art)單元二 百分比藝術(Percent for art)
單元二 百分比藝術(Percent for art)姿麟 郭
 
單元二 紀念性公共藝術
單元二  紀念性公共藝術單元二  紀念性公共藝術
單元二 紀念性公共藝術姿麟 郭
 
單元一 環遊世界的公共藝術黃色小鴨
單元一 環遊世界的公共藝術黃色小鴨單元一 環遊世界的公共藝術黃色小鴨
單元一 環遊世界的公共藝術黃色小鴨姿麟 郭
 

More from 姿麟 郭 (10)

單元九 高雄在地藝術節貨櫃、鋼鐵創意變身
單元九 高雄在地藝術節貨櫃、鋼鐵創意變身單元九 高雄在地藝術節貨櫃、鋼鐵創意變身
單元九 高雄在地藝術節貨櫃、鋼鐵創意變身
 
單元八 左營舊城
單元八 左營舊城單元八 左營舊城
單元八 左營舊城
 
單元七 寶藏巖
單元七 寶藏巖單元七 寶藏巖
單元七 寶藏巖
 
單元六 藝術造街,海安路
單元六 藝術造街,海安路單元六 藝術造街,海安路
單元六 藝術造街,海安路
 
單元五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
單元五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單元五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
單元五 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
 
單元四 遇見在地公共藝術 高雄捷運
單元四 遇見在地公共藝術 高雄捷運單元四 遇見在地公共藝術 高雄捷運
單元四 遇見在地公共藝術 高雄捷運
 
單元四 公共壁畫與街頭塗鴉
單元四  公共壁畫與街頭塗鴉單元四  公共壁畫與街頭塗鴉
單元四 公共壁畫與街頭塗鴉
 
單元二 百分比藝術(Percent for art)
單元二 百分比藝術(Percent for art)單元二 百分比藝術(Percent for art)
單元二 百分比藝術(Percent for art)
 
單元二 紀念性公共藝術
單元二  紀念性公共藝術單元二  紀念性公共藝術
單元二 紀念性公共藝術
 
單元一 環遊世界的公共藝術黃色小鴨
單元一 環遊世界的公共藝術黃色小鴨單元一 環遊世界的公共藝術黃色小鴨
單元一 環遊世界的公共藝術黃色小鴨
 

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 2. 單元綱要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 來自藝術:集合藝術、普普藝術、偶發藝術、 地景藝術…等。  來自政策: 『文化藝術獎助條例』、 『公共藝術設置辦法』、 『社區總體營造』…等。  新類型公共藝術
  • 3. 來自藝術  二十世紀60年代後,主張把藝術與生活結合在一 起的藝術運動,例如:普普藝術、集合藝術、偶發 藝術、地景藝術、塗鴉藝術等或多或少都涉及了 公共藝術的精神,並影響了當代公共藝術的意義 與內涵。
  • 4. 普普藝術Pop Art  1956年英國藝術評論家羅倫斯.艾偉(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  探討通俗文化與藝術之間關連的藝術運動  以各種大眾消費品進行創作
  • 5. 英國普普藝術Pop Art in Great Britain  作品分析 • 漢彌頓Richard Hamilton (1922-2011) • 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 • <究竟是什麼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 • 1956, Collage on paper, 26x24.8 cm
  • 6. 新達達&美國普普藝術 Neo-Dada & Pop Art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1960s  盛行於1960年代,創作取材於日常生活中最 常見與通俗,卻對現代生活具有重要影響的 題材。
  • 7. 羅森柏Robert Rauschenberg (1925-2008) 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1: 床Bed, 1955. Combine painting (綜合繪畫/串聯繪畫): oil and pencil on pillow, quilt, and sheet on wood supports, 1.9m x 80cm x 20.3cm, MOMA.  作品分析2: Monogram (字母組成的圖案),1959. Combine painting: oil and collage with objects, 106.7 x 161.3 x 163.8 cm  作品分析3: Riding Bikes,1998. Berlin, Germany
  • 8. 瓊斯Jasper Johns (b.1930).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1: Flag,1954-55 Encaustic oil and collage on fabric mounted on plywood, 107.3 x 153.8 cm. MOMA 作品分析2:Target with Plaster Casts,1955 Encaustic and collage on canvas with wood construction and plaster casts, 129.5 x 111.8 x 8.9 cm. 作品分析3: Painted Bronze,1960 Painted bronze, 14 x 20.3 x 12.1 cm. Flickr wallyg
  • 9. 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 (1923-1997) 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1:Drowning Girl,1963 oil and synthetic polymer paint on canvas, 171.6 cm × 169.5 cm, Museum of Modern Art  作品分析2: Whaam!,1963 Magna acrylic and oil on canvas, 170 cm × 400 cm, Tate Modern, London
  • 10. 沃霍Andy Warhol (1928-1987) 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1: Campbell‘s Soup Cans,1962 Synthetic polymer paint on thirty-two canvases, Each canvas 50.8 x 40.6 cm, MOMA  作品分析2: Brillo Box (Soap Pads), 1964 Synthetic polymer paint and silkscreen ink on wood, 43.3 x 43.2 x 36.5 cm  作品分析3: Marilyn Diptych,1962 Acrylic on canvas, 205.44 cm × 289.56 cm, Tate
  • 11. 歐登柏格Claes Oldenburg (b.1929 ) 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1: Clothespin,1976 Cor-Ten and stainless steels. 13.7 x 3.7 x 1.4 m, Centre Square Plaza, Fifteenth and Market streets, Philadelphia  作品分析2:Spoonbridge and Cherry(匙橋與櫻桃) 1988 (with Coosje van Bruggen) 鋁‧不鏽鋼‧油漆,354 x 618 x 162 in. 明尼亞波利斯雕塑公園,明尼蘇達  作品分析3:火柴盒,1992 鐵、鋁、玻璃纖維, 20.7 x 10.1 x 13.2公尺, 西班牙巴塞隆納
  • 13. 集合藝術Assemblage  名稱來自1961年現代美術館策畫「集合的 藝術」(The Art of Assemblage)大展  受到綜合立體派(1912-1914)的影響  畢卡索實驗創作的綜合立體派利用“拼貼 法”(Collage),使畫面呈現多元的素材和 文字
  • 14. 集合藝術  從結合繪畫(Combine Painting)逐漸發展成三度 空間的雕塑作品。  集合雕塑不是風格、流派或主義,而是一種技法 的呈現。  倡導藝術必須回歸日常生活,並回應1950年代後 大量生產物質過剩的時代。  廣泛利用廢棄物品、機械零件殘片等,經由膠黏 與焊接等結合與建構的技術,將傳統非藝術材料 轉變為雕塑作品。  集合雕塑也稱之「廢物藝術」(Junk Art)
  • 15. 奈佛遜LouisE Nevelson (1899-1988) “the original recycler”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1:Sky Cathedral,1958 Painted wood,343.9 x 305.4 x 45.7 cm  作品分析2:Transparent Horizon,1975 on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pus.  作品分析3:Sky Landscape,1988 Welded aluminum painted black 1101 Vermont Avenue NW Washington D.C., DC United States
  • 16. 阿曼Arman Pierre Fernandez (1928-2005) 作品分析  阿曼是少數在世時即被寫入當代西洋藝術史的國 際藝術大師,也是六零年代「新寫實主義」流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將日常生活中的現成物品以 「重複」和「堆疊」的形式,重新詮釋物品獨特 的本質、美感和量感。  作品分析1:Long Term Parking,1982  作品分析2:停看聽,2007 高5.7m × 長3m × 寬2.3m(含座) 水泥基座:水泥外貼花崗岩片 高1.5m × 長3m × 寬2.3m,高雄市台鐵左營新站
  • 17. 偶發藝術Happenings & 表演藝術Performance Art 偶發藝術可以是一場表演、一個事件 或是一種情境的創造,可以是即興的, 或是觀眾與作品的互動交流亦可成為 作品的一部分。
  • 18. 偶發藝術  觀眾與作品的互動交流,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 每一次都是唯一/獨一無二的經驗  藝術作品與它所處環境緊密連結  亦無法將作品帶回家收藏
  • 19. 波伊斯Joseph Beuys (1921-1986) 作品分析 解放人類是藝術的目標,對我而言,藝術是關於自由的科學。 ~約瑟夫.波依斯 作品分析1:How to explain pictures to a dead hare 「如何向死兔子解釋圖畫」,1965 Performance at the Galerie Schmela, Germany. 作品分析2:《7000棵橡樹》計劃,1981年6月 波依斯在第七屆卡塞爾(Kassel)文獻展的開幕式上 ,種下了第一棵樹。~社會雕塑
  • 20. 席格爾George Segal (1924-2000)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 The Diner,1964-66 plaster, wood, chrome, laminated plastic, Masonite,fluorescent lamp, glass, paper, 2.6 x 2.7 x 2.2 m.  席格爾慣於利用石膏人像來造“日常的環境”
  • 22. 柯史士Joseph Kosuth (b. 1945) 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1:One and Three Chairs,1965 Wooden folding chair, photographic copy of a chair, and photographic enlargement of a dictionary definition of a chair, MoMA.
  • 23. 地景&環境藝術 Land & Environmental Art
  • 24. 史密斯遜Robert Smithson (1938-1973)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螺旋狀防波堤,1970 猶他州鹽湖城的Great Salt Lake上 總長一千五百呎、寬十五呎,以重達六千六百多噸 的黑色玄武岩堆砌而成
  • 25. 克里斯多Javacheff Christo (b.1935) 作品分析  作品分析1:被包圍的島嶼,1980-83 佛羅里達比斯肯灣,約60萬立方米的粉紅色布料 ,漂浮圍繞著11座島  作品分析2:包裝巴黎納夫橋,1985 Wiki Beyond My Ken
  • 27. 從政策出發  「公共藝術」立法成為強制執行的文化藝術政策, 在美國是始於賓州費城都市重建局1959年(民國 四十八年)所定的「藝術百分比」方案。  六O年代興起於美國的公共藝術,在八O年代引入 台灣。  近十年當中,公共藝術法令日趨完備 ~民國八十一年七月頒布『文化藝術獎助條例』 ~八十七年元月通過了『公共藝術設置辦法』
  • 28. 結合社區總體營造  九O年代展現在台灣各地方的「社區總體營造」運 動,拉回了地方的主體性,建立起社區民眾參與 公共事務的可能性。  將藝術的思考與定位,重新拉回到使用者和觀賞 者的身上。這樣的改變,避免將藝術全部都委託 外包給藝術家或專業,讓民眾不只是單向的被教 育。  公共藝術與社區總體營造背後的思想與觀念,都 是夾帶提昇市民參與及公共意識,都必須落實到 地方、社區以及社會大眾來檢驗。
  • 29. 新類型公共藝術  以公共議題為導向,讓民眾介入、參與、互動,並 形塑公共論述的藝術創作。  也許有形(如壁畫、裝置),也許無形(行動、表演)  有的長期存在,有的短暫停留  但都以公共利益為依歸
  • 30. 結論:當代「公共藝術」觀念的建構  它同時兼具「藝術性」與「公共性」的特質。  它具有屬於這個空間、這個地點、這個時代的獨 特性。(場所精神)  是藉由「藝術家」(藝術創作)、「公共空間」以 及「民眾參與」三者,在「政府及專業者」提供 適當的支援下,共同開展的「藝術」、「生活」 與「文化」之「社會運動」。
  • 31. 議題探討  請參考本週上課內容,並試著歸納出2-3點 欣賞或評論當代公共藝術作品時,應考量 之方向與要點。
  • 32. 參考資料  「公共藝術觀念的建構」作者:陳其南/陳琳 from 台北市公共藝術網 http://taipeipublicart.culture.gov.tw/tw/inde 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