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
「維也納分離畫派」
20世紀藝術概覽
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 ~ 1918)是奧地利畫家,曾進入在維也納的奧地利博物館的藝術和工藝
學校 。早期1883 年到 1892 年這段時期,他為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的三角壁(spandrels)作的畫
中,表現出有意再創埃及、希臘和古義大利風格。
1897 年以後,他成為⼀一個新成立的獨立藝術家組織 「維也納分離派」⼀一員。標誌⼀一種新風格的開
始,具有象徵性和裝飾性的特色。在他的後期作品中,仍保留了自然主義和風格化(stylization)並
存的特色。
1902 年,他創作了《貝多芬帶飾》(Beethoven frieze),是為第十四屆分離派畫展中,克林格
(Max Klinger)的貝多芬雕像展所作的裝飾。這期間,他為維也納大學大廳的天花板從事設計的工
作如:《哲學》(Philosophy),《醫學》(Medicine),《法學》(Jurisprudence)。這些繪畫作品
被大學和政府中保守的份子嚴厲抨擊,經過長期的詆毀後,終於回到他身邊,但是目前已被公認是
不朽的藝術作品之⼀一,尤其是《法學》⼀一件,預示了為「史托克列宮」(Palais Stoclet)餐室所作的
設計,它具有克林姆晚期繪畫中,運用幾何形、色彩裝飾功能的特色,尤其是性愛的主題。
「維也納分離畫派」
20世紀藝術概覽
在繁花點綴的地毯的襯托下,左側
的老女人顯得十分衰老,她的身體
輪廓清晰,從手臂上的血管、乾癟
下垂的胸脯、以及鼓起的腹部看出
歲月的痕跡不留餘地的停在人的身
上,偏偏她又滑稽地模仿孕婦,似
乎想延續女人生育的能力,如此更
顯示出無情的歲月。在老女人旁邊
是⼀一位年輕的母親,看上去像個姑
娘,她的身軀和老女人⼀一樣都被拉
長。她的頭髮綴滿了花朵,⼀一條透
明的藍色薄紗纏繞著腿部和臀部。
她看似半睡,又像沈浸在母愛的冥
想中,將神態可親的嬰兒抱在胸
前。
女人的三個階段
(The Three Ages of Woman)
1905 年
油彩‧畫布,180 x 180 公分
國家現代美術館,羅馬,義大利
20世紀藝術概覽
貝多芬飾帶
( Beethoven frieze)
1902 年
油彩‧畫布,高216 公分
貝維德雷宮,維也納,奧地利
20世紀藝術概覽
「維也納分離畫派」
20世紀藝術概覽
吻
(Kiss)
1907 年
油彩‧畫布,180 x 180 公分
貝維德雷宮,維也納,奧地利
「維也納分離畫派」
20世紀藝術概覽
醫學
(Medicine)
1900-07 年
原作已毀
20世紀藝術概覽
「維也納分離畫派」
生與死
(Death and Life)
1916 年
油彩‧畫布,178 x 198 公分
李奧波特美術館,維也納,奧地利
「維也納分離畫派」
20世紀藝術概覽
孟克(Edvard Munch,1863 ~ 1944)出生於德國慕尼黑。他是⼀一位挪威畫家和版畫製
作者,他的畫作主題具有強烈精神和感情,對於二十世紀早期的繪畫產生重大的影
響。
  從孟克很多憂慮大自然的作品中,不但可以看出他的童年時期生活狀態,而且可
以看出他住的是⼀一個過度宗教信仰和抑壓的社會。孟克的母親在他在只有五歲的時候
死於結核病,後來他與他的姐姐⼀一起生活,不幸她也與母親遭遇到同⼀一命運而死去,
因此美術對於孟克來說是⼀一個表達他悲傷情感的途徑。雖然他⼀一生沉迷於女性,但他
始終都沒有結婚。《生命之舞》(The Dance of Life)描述⼀一個女性成長時由純真到充
滿性欲,然後衰老的自然過程,但她仍然被視為是天真無邪的。
  孟克雖然飽受精神衰弱的折磨,但是能冷靜地觀察自已的神智狀況,如同在畫自
己的《自畫像》中⼀一樣,其靈魂在洞犀的雙眼下⼀一覽無餘地穿透出軀體;但在他最有
名的《吶喊》中,主要人物所感受到的恐懼乃是透過天空炫爛的紅與綠,對比的曲線
與直線,及簡化成雛形的人體來表達,這人體的曲線幾乎與景致合而為⼀一。1895 年,
孟克形容此作是描寫他在「孤獨和被苦悶所戰慄的⼀一刻時感受到自然界有浩瀚無盡的
吶喊」。⼀一般均認為這件作品是工業現代化後人們產生極度痛苦的象徵。
「維也納分離畫派」
20世紀藝術概覽
《吶喊》這幅畫是孟克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
在這幅畫上,沒有任何具象物體暗示正在發出
尖叫聲,只見中央有⼀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孤獨
人形,似乎正從我們身邊走過。他捂著耳朵,
幾乎聽不見那兩個遠去的行人的腳步聲,也看
不見遠方的兩隻小船和教堂的尖塔。這⼀一完全
與現實隔離了的孤獨者所呈現的變形、扭曲的
尖叫面孔、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
到了與死亡相聯繫的骷髏。
吶喊
(The Scream)
1893 年
蠟筆‧廣告顏料‧畫紙,91 x 73.5 公分
國家畫廊,奧斯陸,挪威
「維也納分離畫派」
20世紀藝術概覽
手持香菸的自畫像
(Self Portrait with Cigarette)
1895 年
油彩‧畫布,110.5 x 85.5 公分
國家畫廊,奧斯陸,挪威
「維也納分離畫派」
20世紀藝術概覽
生命之舞
(The Dance of Life)
1899 ~ 1900 年
油彩‧畫布,125.7 x 190.5 公分
國家畫廊,奧斯陸﹝Oslo﹞,挪威
「維也納分離畫派」
20世紀藝術概覽
瑪利亞
(Madonna)
1893 ~ 1994 年
油彩‧畫布,90 x 68.5 公分
孟克博物館,奧斯陸,挪威
「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發展於1900至1925年間,尤其在德國及德語區。這股潮流有兩個重要
團體 : ⼀一為創於1905年的 「橋派」(Die Brücke),另⼀一為1911年命名於慕尼黑的「藍騎士」 (Blaue
Reiter)。關於「表現主義」⼀一詞被大量使用於1910年間的⼀一些雜誌及伯林的畫廊圈裏。畫家們對於
造型上的純粹關注並不感興趣,且揚棄⼀一些與真實生活面無關痛養的主題 (例如印象派)。對於「藍
騎士」的成員而言,「創新並非僅限於造型上,而是在於思維上的能動性與再生力。」自1914年⼀一
次大戰爆發後,「表現主義」的藝術正好充分表現出當時社會之政經體制病態下,人們的個別神經
官能及意識形態對之的強力反抗。
在此之前,挪威畫家孟克,其繪畫呈現出的焦慮不安,以及梵谷的激情筆觸,對「表現主義」皆有
深刻的啟示和淵源關係。納粹掌權後,斷然中止德國「表現主義」,並斥之為頹廢墮落,大多的畫
家因此前往美國發展。在二次大戰後,美國的藝評家及收藏家稱之為「表現主義」。
相關淵源的藝術家 :
梵谷 ― 承襲自印象派畫家的傳統,而且採用了他們明亮色調的上色手法,但他作品中情緒化和象徵
性的本質,已具有明確的目標,而並非只是呈現光線而已。例如他刻意地誇張「表現人類極端的激
情」之本質,表現主義便是將之充分發揮在線條和色彩方面,以造成強烈的衝擊及感應。梵谷的激
情表現與秀拉的知性、理性,企圖以科學化的形式之表現體系大不同。
孟克 (E. Munch) ― 在看過梵谷和高更的作品後,也開始探索激烈色彩和扭曲線條的可能性,用以表
達焦慮、恐懼、愛和恨,這些最基本的情緒。 他為其歇斯底里的妄想尋求適切畫面的過程中,認識
了簡潔率直之平面技法的潛力。孟克在德國造成特別廣泛的影響。
「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
席勒(Egon Schiele,1890 ~ 1918),是奧地利表現主義畫
家,16 歲時考入維也納美術學院,在克林姆的指導下學
習,並結識了柯克西卡(Oskar Kokoschka)。他的畫最初
受學院派和印象派影響,打下堅實的造型基礎。當他結識
克林姆和柯克西卡之後,作品具有明顯的裝飾風格。
  希勒後期的藝術受到尼采和佛洛伊德心理學的啟迪,
毫不掩飾地表現了那個時代人的心理和情感。他所描繪的
人物和景物都不是靜態的,無論是什麼樣的形態都像處在
驚恐不安狀態,生的欲望和死的威脅交織成可怕的陰影,
始終籠罩著他的作品。他筆下的人物形體瘦長,線條冷峻
剛直,令人震顫。他喜歡用清晰的外輪廓強調人物形象,
並且喜歡用紅、黃和黑色來表現強烈的情緒。他除對人物
表情動作的誇張刻畫外,還刻意描繪人物神經質的情緒。
為了創作他處於緊張不安的人物情態,他曾深入到瘋人院
去研究精神病人的神態和動作,表現出⼀一種類似啞語的動
作表情,令人感動不已。
  1915 年第⼀一次大戰中,希勒被征調進入奧地利陸軍。
在軍中時,他仍繼續作畫,達到多產和高水準。他的藝術
風格在表現主義畫派中是獨⼀一無二的。
20世紀藝術概覽 「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 「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
奧斯卡·柯克西卡 (1886年3月1日-1980年2月22日)是畫家、詩人兼劇作家。
柯克西卡出生於奧地利,三歲時,他的父親破產,全家遷居到維也納,父親找了⼀一分旅遊推銷工作。
18歲時,獲得維也納工藝美術學校的獎學金入學,很快獲得⼀一份夜校助教的職位,白天上學夜晚教
學,他學習了繪畫、作石板畫印刷和書籍裝幀等工藝,1907年,他成為維也納工藝畫室成員並接受委
託。
但柯克西卡鍾情於描畫人物和創作大型作品,他在夜校僱傭人體模特,在自己的工藝作品中也加入人
像因素,自己自學油畫技法,但仍然需要用工藝工作維持生活來源。
早期的畫作大多都是風景和名人畫像為主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加入奧地利軍隊並負傷,醫
生認為他的精神已經受到損害,但他仍然在歐洲到處旅行,描畫風景。他和女音樂家、音樂家古斯塔
夫·馬勒的前妻愛爾瑪·馬勒陷入愛河,幾年之後愛爾瑪因為害怕太深地陷入情感不拔而將他遺棄,但他
終身深愛著愛爾瑪,他最著名的作品《風的新娘》也是獻給她的。
1934年,因為納粹開始反對⼀一切現代藝術的運動,他逃往布拉格,在那裡和其他表現主義藝術家組織
了⼀一個「柯克西卡幫」。1938年德意志國防軍開始準備入侵捷克,他在捷克斯洛伐克難民委員會的幫
助下逃往英國,在那裡⼀一直待到戰後。
1946年,柯克西卡加入英國國籍,1978年恢復奧地利國籍,1947年曾短暫訪問美國,以後定居瑞士直
到去世。
柯克西卡的畫作有其獨特的風格,他的文學作品也同樣具有強烈的幻覺印象,如同作家被強迫服用了
迷幻藥⼀一樣。他的劇作《暗殺者,女人們的希望》(1909年)被稱為是世界上第⼀一部表現主義戲劇。
他的《俄耳甫斯和歐利蒂絲》(1918年)被改編為歌劇。
「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 「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 「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
「表現主義」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出生於莫斯科,早年學習了鋼琴和大提琴,這對於他
後來嘗試將音樂展現在畫布有絕對的影響。他在近三十歲時,受到莫內(Claude
Monet)的啟發,毅然決定放下法律教師的工作改當畫家。
  二十世紀初,康定斯基到慕尼黑學習印象派繪畫。在 1900 年到 1910 年這段期
間,他在歐洲四處旅游,先後去了威尼斯、突尼斯、荷蘭、法國和俄國,⼀一路吸收印
象主義和未來主義的繪畫風格,從此對純粹顏色的力量有了自己的概念。早年康定斯
基強調純色的心理效果,強調鮮紅顏色怎樣像號聲⼀一樣使人動心,他相信通過這種觀
念創作,進行心靈與心靈之間交流是可能而且必要的。
  1911 年之後,康定斯基陸續結識馬蒂斯和克利等人⼀一起創立表現主義團體「藍騎
士」(Blue Rider),並且共同辦畫展,也因為有他們的推動,表現主義得以盡情的發
展。20年代之後,康定斯基的作品有很大的改變,由早期的浪漫式幻想轉為幾何圖形
的構圖。1922 年,他到包浩斯設計學院當教員時,正是他藝術創作的高潮時期。康定
斯基對於包浩斯設計學院基礎課程的貢獻有兩個方面,包括分析繪畫和對色彩與形體
的理論研究。他要求學生設計色彩與形體的單體,然後把這些單體進行不同的組合,
從中研究形體與色彩的結構方式和產生的藝術效果。他的教學是從完全抽象的色彩形
體理論開始,然後逐步把這些抽象的內容與具體的設計聯系起來。早年學習音樂的背
景,讓他將色彩與音樂等同起來,讓人們能夠「聆聽」繪畫,「描繪」音樂。
20世紀藝術概覽
「表現主義」
《無題》這幅畫是康丁斯基第⼀一幅以水彩為顏料所畫的抽象畫,他想藉此表現我門的內心
世界。
無題(Untitled)
1910 年
鉛筆‧水彩‧墨‧畫紙,49.6 x 64.8 公分
龐畢度藝術文化中心,巴黎,法國
20世紀藝術概覽
「表現主義」
這幅畫有⼀一個《戰鬥》的副標題,這使人很容易就理解該畫的含義:畫面是騎兵們的⼀一場
衝突,這場衝突透過抽象形式呈現,最後變成⼀一種象形文字,或是變成⼀一堆伸展開來的線
條,而這些線條就像長矛⼀一樣朝著戰鬥方向衝出去。。
構成第四號(Composition IV)
1911 年
油彩‧畫布,159.5 x 250.5 公分
北萊茵‧西法登美術館,杜塞道夫,德國
20世紀藝術概覽
「表現主義」
1922 年,康丁斯基加入包浩斯學校,成為教師之後,發現這裡對他追求藝術創作相當支
持。在包浩斯的環境裡,德國表現主義的手法,到了 1920 年代中期,發展成為當時藝術主
流的構成主義。康丁斯基於是運用顏色與造形表現心理與精神效果。在《構成第八號》這
件作品裡,幾何造型所形成的震盪場面,不斷在動感與沈著,進取與平靜之間製造反覆的
效果。
構成第八號
(CompositionVIII)
1923 年
油彩‧畫布,140 x 201 公分
古根漢美術館,紐約,美國
20世紀藝術概覽
「表現主義」
《溫和的活力》是在康丁斯基去世的那⼀一年,他完成的最後⼀一幅作品。從構圖和形象表現
的選擇上,露出了⼀一種淡淡的哀愁,它包涵了康丁斯基⼀一系列以「飛翔」和「上昇」為共
同主題的作品的特點。
溫和的活力(Moderate Energy)
1944 年
油彩‧畫布,42 x 58 cm 公分
龐畢度藝術文化中心,巴黎,法國
20世紀藝術概覽「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表現主義」
20世紀藝術概覽「表現主義」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Kimmy cantrell
Kimmy cantrellKimmy cantrell
Kimmy cantrell
BrittaniHowe
 
Surrealism final
Surrealism finalSurrealism final
Surrealism finalSarahCaruso
 
Surrealismo
SurrealismoSurrealismo
Surrealismo
benavidus
 
Zentangle-Introduction
Zentangle-IntroductionZentangle-Introduction
Zentangle-IntroductionBrooke Nelson
 
Yr10 Art Typography 2015
Yr10 Art Typography 2015Yr10 Art Typography 2015
Yr10 Art Typography 2015missfcmay
 
Surrealism
SurrealismSurrealism
Surrealism
Dainis Graveris
 
Paul Klee
Paul KleePaul Klee
Paul Klee
barmonson
 
Hundertwasser research hw
Hundertwasser research hwHundertwasser research hw
Hundertwasser research hw
howardorggrange
 
後期印象派介紹
後期印象派介紹後期印象派介紹
後期印象派介紹MK Chou
 
Paul Cezanne: Analysis of Works
Paul Cezanne: Analysis of WorksPaul Cezanne: Analysis of Works
Paul Cezanne: Analysis of Works
Harshita Hajela
 
Create a comic! ppt
Create a comic! pptCreate a comic! ppt
Create a comic! ppt
Lauren Forner
 
JEAN DUBUFFET NEW.pptx
JEAN DUBUFFET NEW.pptxJEAN DUBUFFET NEW.pptx
JEAN DUBUFFET NEW.pptx
nivaca2
 
henri matisse kids
henri matisse kidshenri matisse kids
henri matisse kids
Paula Fc
 
Wayne thiebaud
Wayne thiebaudWayne thiebaud
Wayne thiebaud
woolridgep
 
Stefan Sagmeister
Stefan SagmeisterStefan Sagmeister
Stefan Sagmeister
James Castro
 
Yr9 gcse graphics
Yr9 gcse graphicsYr9 gcse graphics
Yr9 gcse graphicsmissfcmay
 
Audrey Flack
Audrey FlackAudrey Flack
Audrey Flackmjarry
 
Art 1 kara walker
Art 1 kara walkerArt 1 kara walker
Art 1 kara walker
jesskrichels
 

What's hot (20)

Kimmy cantrell
Kimmy cantrellKimmy cantrell
Kimmy cantrell
 
Surrealism final
Surrealism finalSurrealism final
Surrealism final
 
Surrealismo
SurrealismoSurrealismo
Surrealismo
 
Zentangle-Introduction
Zentangle-IntroductionZentangle-Introduction
Zentangle-Introduction
 
Yr10 Art Typography 2015
Yr10 Art Typography 2015Yr10 Art Typography 2015
Yr10 Art Typography 2015
 
Surrealism
SurrealismSurrealism
Surrealism
 
Paul Klee
Paul KleePaul Klee
Paul Klee
 
Hundertwasser research hw
Hundertwasser research hwHundertwasser research hw
Hundertwasser research hw
 
Chagall
ChagallChagall
Chagall
 
後期印象派介紹
後期印象派介紹後期印象派介紹
後期印象派介紹
 
Paul Cezanne: Analysis of Works
Paul Cezanne: Analysis of WorksPaul Cezanne: Analysis of Works
Paul Cezanne: Analysis of Works
 
Create a comic! ppt
Create a comic! pptCreate a comic! ppt
Create a comic! ppt
 
JEAN DUBUFFET NEW.pptx
JEAN DUBUFFET NEW.pptxJEAN DUBUFFET NEW.pptx
JEAN DUBUFFET NEW.pptx
 
henri matisse kids
henri matisse kidshenri matisse kids
henri matisse kids
 
Wayne thiebaud
Wayne thiebaudWayne thiebaud
Wayne thiebaud
 
Stefan Sagmeister
Stefan SagmeisterStefan Sagmeister
Stefan Sagmeister
 
Yr9 gcse graphics
Yr9 gcse graphicsYr9 gcse graphics
Yr9 gcse graphics
 
Gesture drawing
Gesture drawingGesture drawing
Gesture drawing
 
Audrey Flack
Audrey FlackAudrey Flack
Audrey Flack
 
Art 1 kara walker
Art 1 kara walkerArt 1 kara walker
Art 1 kara walker
 

Viewers also liked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MK Chou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MK Chou
 
新古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
新古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新古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
新古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MK Chou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MK Chou
 
後期印象派介紹
後期印象派介紹後期印象派介紹
後期印象派介紹MK Chou
 
前期印象派與新印象派介紹
前期印象派與新印象派介紹前期印象派與新印象派介紹
前期印象派與新印象派介紹MK Chou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雕塑藝術面面觀(上)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MK Chou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MK Chou
 
塗鴉藝術與壞畫
塗鴉藝術與壞畫塗鴉藝術與壞畫
塗鴉藝術與壞畫MK Chou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MK Chou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MK Chou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MK Chou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雕塑藝術面面觀(下)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MK Chou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MK Chou
 
普普藝術專題
普普藝術專題普普藝術專題
普普藝術專題MK Chou
 
Gustav klimt
Gustav klimt Gustav klimt
Gustav klimt
Frank Javier
 
Gustav Klimt
Gustav KlimtGustav Klimt
Gustav Klimt
celeste mazzadi
 

Viewers also liked (20)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
觀念藝術與媒體藝術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
文化中的符號學原理
 
新古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
新古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新古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
新古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構成主義 未來派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
 
後期印象派介紹
後期印象派介紹後期印象派介紹
後期印象派介紹
 
前期印象派與新印象派介紹
前期印象派與新印象派介紹前期印象派與新印象派介紹
前期印象派與新印象派介紹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雕塑藝術面面觀(上)
雕塑藝術面面觀(上)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立體派
 
P1
P1P1
P1
 
塗鴉藝術與壞畫
塗鴉藝術與壞畫塗鴉藝術與壞畫
塗鴉藝術與壞畫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
舞蹈藝術的歷史演進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扮裝藝術與媚俗藝術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雕塑藝術面面觀(下)
雕塑藝術面面觀(下)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
一次大戰情境與野獸、立體派
 
P2
P2P2
P2
 
P1
P1P1
P1
 
普普藝術專題
普普藝術專題普普藝術專題
普普藝術專題
 
Gustav klimt
Gustav klimt Gustav klimt
Gustav klimt
 
Gustav Klimt
Gustav KlimtGustav Klimt
Gustav Klimt
 

More from MK Chou

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審美
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審美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審美
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審美MK Chou
 
集合藝術
集合藝術集合藝術
集合藝術MK Chou
 
書法藝術專題
書法藝術專題書法藝術專題
書法藝術專題MK Chou
 
福魯克薩斯
福魯克薩斯福魯克薩斯
福魯克薩斯MK Chou
 
品味與秀異
品味與秀異品味與秀異
品味與秀異MK Chou
 
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
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
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MK Chou
 
次文化
次文化次文化
次文化MK Chou
 
各類型繪畫介紹
各類型繪畫介紹各類型繪畫介紹
各類型繪畫介紹MK Chou
 

More from MK Chou (9)

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審美
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審美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審美
篆刻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審美
 
P2
P2P2
P2
 
集合藝術
集合藝術集合藝術
集合藝術
 
書法藝術專題
書法藝術專題書法藝術專題
書法藝術專題
 
福魯克薩斯
福魯克薩斯福魯克薩斯
福魯克薩斯
 
品味與秀異
品味與秀異品味與秀異
品味與秀異
 
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
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
電影發展的歷史軌跡
 
次文化
次文化次文化
次文化
 
各類型繪畫介紹
各類型繪畫介紹各類型繪畫介紹
各類型繪畫介紹
 

維也納分離畫派與表現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