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4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三國志
 50 / 65
 18 段 2899 字
 165 种 232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三國志 50 卷五十
[西晉]陳壽
←49 卷四十九 吳書四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三國志 / 50 卷五十 吳書五
本篇关键词
纪年 赤烏元年[238] 1 赤烏十三年[250] 1 建安七年[202] 1 甘露元年[256] 1 天紀四年[280] 1
地点 廬江 2 橫江 2 山陰 1
人物 皇后 8 太子 7 孫亮 4 劉繇 3 何姬 3 王夫人 3 公主 3 孫策 3
文官 中郎 3 丹楊太守 3 丞相 2
武官 騎都尉 3 偏將軍 2 督軍 2
其他 薨 5 追尊 2 征伐 2
目錄
0
1
2
3
4
5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 傳第五
孫破虜 吳夫人 ,吳主權母 也。本吳人,徙錢唐,早失父母,與弟景居。孫堅 聞其才貌,欲娶
之。吳氏 親戚嫌堅輕狡,將拒焉,堅甚以慚恨。夫人謂親戚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有不遇,命
也。」於是遂許為婚,生四男一女。
景常隨堅征伐 有功,拜騎都尉騎都尉 。袁術 上景領丹楊太守丹楊太守 ,討故太守太守 周昕 ,遂據其郡。孫
策 與孫河 、呂範 依景,合眾共討涇縣 山賊祖郎 ,郎敗走。會為劉繇 所迫,景復北依術,術以
為督軍督軍 中郎中郎 將,與孫賁 共討樊能 、于麋於橫江 ,又擊笮融 、薛禮 於秣陵 。時策被創牛
渚,降賊復反,景攻討,盡禽之。從討劉繇 ,繇奔豫章 ,策遣景、賁到壽春報術。術方與劉
備 爭徐州 ,以景為廣陵太守廣陵太守 。術後僭號,策以書喻術,術不納,便絕江津 ,不與通,使人告景。
景即委郡東歸,策復以景為丹楊太守丹楊太守 。漢遣議郎議郎 王誧銜命南行,表景為揚武將軍揚武將軍 ,領郡如故。
及權少年統業,夫人助治軍國,甚有補益。建安七年[202],臨薨 ,引見 張昭 等,屬以後事 ,合
葬高陵 。
八年,景卒官,子奮授兵為將,封新亭侯 ,卒。子安嗣,安坐黨魯王 霸死。奮弟祺嗣,封都亭
侯 ,卒。子纂嗣。纂妻即滕胤 女也,胤被誅,并遇害。
主
名 主 名 名
名
军 武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武 文 名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文 地
文 文 武
葬 礼 名 葬
地
主 主
主 名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76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
7
8
9
10
11
12
13
吳主權謝夫人 ,會稽山陰 人也。父㷡,漢尚書郎尚書郎 、徐令。權母 吳,為權聘以為妃,愛幸有寵。後權
納姑孫徐氏 ,欲令謝下之,謝不肯,由是失志,早卒。後十餘年,弟承拜五官郎中五官郎中 ,稍遷長沙東部都都
尉尉 、武陵太守武陵太守 ,撰後漢書 百餘卷。
吳主權徐夫人 ,吳郡 富春 人也。祖父 真,與權父 堅相親,堅以妹妻真,生琨。琨少仕州郡,漢
末擾亂,去吏,隨堅征伐 有功,拜偏將軍偏將軍 。堅薨 ,隨孫策 討樊能 、于麋等於橫江 ,擊張
英 於當利口,而船少,欲駐軍更求。琨母時在軍中,謂琨曰:「恐州家多發水軍來逆人,則不利矣,
如何可駐邪?宜伐蘆葦以為泭,佐船渡軍。」琨具啟策,策即行之,眾悉俱濟,遂破英,擊走笮
融 、劉繇 ,事業克定。策表琨領丹楊太守丹楊太守 ,會吳景 委廣陵 來東,復為丹楊守丹楊守 ,琨以督軍督軍 中中
郎郎 將領兵,從破廬江太守廬江太守 李術 ,封廣德侯 ,遷平虜將軍平虜將軍 。後從討黃祖 ,中流矢卒。
琨生夫人,初適同郡陸尚。尚卒,權為討虜將軍討虜將軍 在吳,聘以為妃,使母養子登。後權遷移,以夫人妒
忌,廢處吳。積十餘年,權為吳王 及即尊號 ,登為太子 ,群臣請立夫人為后,權意在步氏,卒不
許。後以疾卒。兄矯,嗣父琨侯,討平山 越,拜偏將軍偏將軍 ,先夫人卒,無子。弟祚襲封 ,亦以戰功
至蕪湖 督、平魏將軍。
吳主權步夫人 ,臨淮淮陰 人也,與丞相丞相 騭同族。漢末,其母攜將徙廬江 ,廬江 為孫策 所破,
皆東渡江,以美麗得幸於權,寵冠後庭。生二女,長曰魯班 ,字大虎,前配周瑜 子循,後配全
琮 ;少曰魯育,字小虎,前配朱據 ,後配劉纂 。
夫人性不妒忌,多所推進,故久見愛待。權為王及帝,意欲以為后,而群臣議在徐氏 ,權依違者十餘
年,然宮內皆稱皇后 ,親戚上疏稱中宮 。及薨 ,臣下緣權指,請追正名號,乃贈印綬,策命曰:
「惟赤烏元年[238]閏月戊子,皇帝 曰:嗚呼皇后 ,惟后佐命,共承天地。虔恭夙夜,與朕均勞。內
教脩整,禮義不愆。寬容慈惠,有淑懿之德。民臣縣望,遠近歸心。朕以世難未夷,大統未一,緣后雅
志,每懷謙損。是以于時未授名號,亦必謂后降年有永,永與朕躬對揚天休。不寤奄忽,大命近止。朕
恨本意不早昭顯,傷后殂逝,不終天祿。愍悼之至,痛于厥心。今使使持節丞相丞相 醴陵侯 雍,奉策授
號,配食先后。魂而有靈,嘉其寵榮。嗚呼哀哉!」葬於蔣陵。
吳主權王夫人 ,琅邪 人也。夫人以選入宮,黃武中得幸,生和,寵次步氏。步氏薨後,和立為太
子 ,權將立夫人為后,而全公主 素憎夫人,稍稍譖毀。及權寢疾,言有喜色,由是權深責怒,以憂
死。和子皓立,追尊 夫人曰大懿皇后 ,封三弟皆列侯。
吳主權王夫人 ,南陽人 也,以選入宮,嘉禾中得幸,生休。及和為太子 ,和母 貴重,諸姬有寵
者,皆出居外。夫人出公安,卒,因葬焉。休即位,遣使追尊 曰敬懷皇后 ,改葬敬陵。王氏 無
後,封同母弟文雍為亭侯。
吳主權潘夫人,會稽句章 人也。父為吏,坐法死。夫人與姊俱輸織室,權見而異之,召充後宮。得幸
有娠,夢有以龍頭授己者,己以蔽膝 受之,遂生亮。赤烏十三年[250],亮立為太子 ,請出嫁夫人之
姊,權聽許之。明年,立夫人為皇后 。性險妒容媚,自始至卒,譖害袁夫人等甚眾。權不豫,夫人使
問中書令中書令 孫弘呂后 專制故事。侍疾疲勞,因以羸疾,諸宮人伺其昏臥,共縊殺之,託言中惡。後
事 泄,坐死者六七人。權尋薨 ,合葬蔣陵。孫亮 即位,以夫人姊婿譚紹為騎都尉騎都尉 ,授兵。亮廢,
紹與家屬送本郡廬陵 。
主 地 文 名
名 文
武 文 作
主 地 地 亲 名
军 武 葬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文 名 地 文 武
文 文 名 主 武 名
武
主 礼 主
地 武 仕
地
主 地 文 地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衙 葬
主 主
文 主
主 地
主 主
礼 主
主 地 主 名
礼 主 名
地
衣 主
主
文 主
葬 葬 名 武
地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76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49 卷四十九 吳書四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目錄
14
15
16
17
孫亮 全夫人,全尚 女也。從祖母 公主 愛之,每進見輒與俱。及潘夫人母子有寵,全主自以與孫
和 母有隙,乃勸權為潘氏 男亮納夫人,亮遂為嗣。夫人立為皇后 ,以尚為城門校尉城門校尉 ,封都亭侯 ,
代滕胤 為太常太常 、衛將軍衛將軍 ,進封永平侯 ,錄尚書尚書 事。時全氏 侯有五人,並典兵典兵 馬,其餘為侍侍
郎郎 、騎都尉騎都尉 ,宿衛 左右,自吳興,外戚 貴盛莫及。及魏大將諸葛誕 以壽春來附,而全懌 、全
端 、全禕、全儀等並因此際降魏,全熙謀泄見殺,由是諸全衰弱。會孫綝 廢亮為會稽王 ,後又黜
為候官侯 ,夫人隨之國,居候官 ,尚將家屬徙零陵 ,追見殺。
孫休 朱夫人,朱據 女,休姊公主 所生也。赤烏末,權為休納以為妃。休為琅邪王 ,隨居丹陽 。
建興中,孫峻 專政,公族 皆患之。全尚 妻即峻姊,故惟全主祐焉。初,孫和 為太子 時,全主譖
害王夫人 ,欲廢太子 ,立魯王 ,朱主不聽,由是有隙。五鳳中,孫儀謀殺峻,事覺被誅。全主因
言朱主與儀同儀同 謀,峻枉殺朱主。休懼,遣夫人還建業 ,執手泣別。既至,峻遣還休。太平中,孫
亮 知朱主為全主所害,問朱主死意?全主懼曰:「我實不知,皆據二子熊、損所白。」亮殺熊、損。
損妻是峻妹也,孫綝 益忌亮,遂廢亮,立休。永安 五年,立夫人為皇后 。休卒,群臣尊夫人為皇
太后 。孫皓 即位月餘,貶為景皇后 ,稱安定宮。甘露元年[256]七月,見逼薨 ,合葬定陵 。
孫和 何姬 ,丹楊 句容人也。父遂,本騎士騎士 。孫權 嘗游幸諸營,而姬觀於道中,權望見異之,命
宦者召入,以賜子和。生男,權喜,名之曰彭祖,即皓也。太子 和既廢,後為南陽王 ,居長沙。孫
亮 即位,孫峻 輔政。峻素媚事全主,全主與和母 有隙,遂勸峻徙和居新都 ,遣使賜死,嫡妃張
氏 亦自殺。何姬 曰:「若皆從死,誰當養孤?」遂拊育皓,及其三弟。皓即位,尊和為昭獻皇
帝 ,何姬 為昭獻皇后 ,稱升平宮,月餘,進為皇太后 。封弟洪永平侯 ,蔣溧陽侯 ,植宣城
侯 。洪卒,子邈嗣,為武陵 監軍監軍 ,為晉所殺。植官至大司徒司徒 。吳末昏亂,何氏 驕僭,子弟橫
放,百姓患之。故民訛言「皓久死,立者何氏 子」云。
孫皓 滕夫人,故太常太常 胤之族女也。胤夷滅,夫人父牧,以疏遠徙邊郡。孫休 即位,大赦,得還,
以牧為五官中郎中郎 。皓既封烏程侯 ,聘牧女為妃。皓即位,立為皇后 ,封牧高密侯 ,拜衛將軍衛將軍 ,
錄尚書尚書 事。後朝士以牧尊戚,頗推令諫爭。而夫人寵漸衰,皓滋不悅,皓母何恆左右之。又太太
史史 言,於運曆,后不可易,皓信巫覡,故得不廢,常供養升平宮。牧見遣居蒼梧郡 ,雖爵位不奪,
其實裔也,遂道路憂死。長秋官僚,備員而已,受朝賀 表疏如故。而皓內諸寵姬,佩皇后 璽紱者多
矣。天紀四年[280],隨皓遷于洛陽 。
評曰:易稱「正家而天下定」。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誠哉,是言也!遠觀齊
桓,近察孫權 ,皆有識士之明,傑人之志,而嫡庶 不分,閨庭錯亂,遺笑古今,殃流後嗣。由是論
之,惟以道義為心、平一為主者,然後克免斯累邪!
名 名 亲 主
名 名 主 武 主
名 文 武 主 文 名 武
文 武 军 礼 名 名
名 名 主
主 地 地
名 名 主 主 地
名 礼 名 名 主
主 主 主
武 地
名
名 地 主
主 名 主 葬 地
名 名 地 武 名
主 主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主 名 主 主 主 主
主 地 武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主 主 主 武
文
文 地
礼 主
地
名 亲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76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76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北齊書 15 卷十五 列传第七
北齊書 15 卷十五 列传第七北齊書 15 卷十五 列传第七
北齊書 15 卷十五 列传第七helloiac
 
北齊書 09 卷九 列传第一
北齊書 09 卷九 列传第一北齊書 09 卷九 列传第一
北齊書 09 卷九 列传第一helloiac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helloiac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helloiac
 
周書 10 卷十 列傳第二
周書 10 卷十 列傳第二周書 10 卷十 列傳第二
周書 10 卷十 列傳第二helloiac
 
舊五代史 024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舊五代史 024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舊五代史 024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舊五代史 024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helloiac
 
史記 056 世家第二十六 陈丞相世家
史記 056 世家第二十六 陈丞相世家史記 056 世家第二十六 陈丞相世家
史記 056 世家第二十六 陈丞相世家helloiac
 
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
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
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helloiac
 
陳書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
陳書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陳書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
陳書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helloiac
 
史記 068 列传第八 商君列传
史記 068 列传第八 商君列传史記 068 列传第八 商君列传
史記 068 列传第八 商君列传helloiac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helloiac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helloiac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helloiac
 
新五代史 70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
新五代史 70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新五代史 70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
新五代史 70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helloiac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helloiac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helloiac
 
隋書 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
隋書 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隋書 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
隋書 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helloiac
 
北齊書 49 卷四十九 列传第四十一 方伎
北齊書 49 卷四十九 列传第四十一 方伎北齊書 49 卷四十九 列传第四十一 方伎
北齊書 49 卷四十九 列传第四十一 方伎helloiac
 
後漢書 116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後漢書 116 志第十六 五行四後漢書 116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後漢書 116 志第十六 五行四helloiac
 
遼史 056 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 儀衛志二
遼史 056 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 儀衛志二遼史 056 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 儀衛志二
遼史 056 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 儀衛志二helloiac
 

What's hot (20)

北齊書 15 卷十五 列传第七
北齊書 15 卷十五 列传第七北齊書 15 卷十五 列传第七
北齊書 15 卷十五 列传第七
 
北齊書 09 卷九 列传第一
北齊書 09 卷九 列传第一北齊書 09 卷九 列传第一
北齊書 09 卷九 列传第一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
 
周書 10 卷十 列傳第二
周書 10 卷十 列傳第二周書 10 卷十 列傳第二
周書 10 卷十 列傳第二
 
舊五代史 024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舊五代史 024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舊五代史 024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舊五代史 024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史記 056 世家第二十六 陈丞相世家
史記 056 世家第二十六 陈丞相世家史記 056 世家第二十六 陈丞相世家
史記 056 世家第二十六 陈丞相世家
 
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
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
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
 
陳書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
陳書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陳書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
陳書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
 
史記 068 列传第八 商君列传
史記 068 列传第八 商君列传史記 068 列传第八 商君列传
史記 068 列传第八 商君列传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宋史 086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新五代史 70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
新五代史 70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新五代史 70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
新五代史 70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新唐書 157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七十六
 
隋書 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
隋書 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隋書 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
隋書 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
 
北齊書 49 卷四十九 列传第四十一 方伎
北齊書 49 卷四十九 列传第四十一 方伎北齊書 49 卷四十九 列传第四十一 方伎
北齊書 49 卷四十九 列传第四十一 方伎
 
後漢書 116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後漢書 116 志第十六 五行四後漢書 116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後漢書 116 志第十六 五行四
 
遼史 056 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 儀衛志二
遼史 056 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 儀衛志二遼史 056 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 儀衛志二
遼史 056 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 儀衛志二
 

Similar to 三國志 50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梁書 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六 止足
梁書 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六 止足梁書 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六 止足
梁書 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六 止足helloiac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helloiac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helloiac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helloiac
 
新唐書 144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
新唐書 144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新唐書 144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
新唐書 144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helloiac
 
後漢書 053 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後漢書 053 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後漢書 053 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後漢書 053 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helloiac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helloiac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helloiac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helloiac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helloiac
 
遼史 0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七
遼史 0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七遼史 0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七
遼史 0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七helloiac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helloiac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南史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南史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南史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南史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helloiac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helloiac
 
梁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梁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梁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梁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helloiac
 

Similar to 三國志 50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17)

梁書 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六 止足
梁書 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六 止足梁書 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六 止足
梁書 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六 止足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新唐書 144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
新唐書 144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新唐書 144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
新唐書 144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
 
後漢書 053 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後漢書 053 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後漢書 053 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後漢書 053 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晉書 096 卷九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遼史 0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七
遼史 0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七遼史 0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七
遼史 0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七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南史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南史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南史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南史 33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梁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梁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梁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梁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三國志 50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 1. 文档信息  三國志  50 / 65  18 段 2899 字  165 种 232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三國志 50 卷五十 [西晉]陳壽 ←49 卷四十九 吳書四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三國志 / 50 卷五十 吳書五 本篇关键词 纪年 赤烏元年[238] 1 赤烏十三年[250] 1 建安七年[202] 1 甘露元年[256] 1 天紀四年[280] 1 地点 廬江 2 橫江 2 山陰 1 人物 皇后 8 太子 7 孫亮 4 劉繇 3 何姬 3 王夫人 3 公主 3 孫策 3 文官 中郎 3 丹楊太守 3 丞相 2 武官 騎都尉 3 偏將軍 2 督軍 2 其他 薨 5 追尊 2 征伐 2 目錄 0 1 2 3 4 5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 傳第五 孫破虜 吳夫人 ,吳主權母 也。本吳人,徙錢唐,早失父母,與弟景居。孫堅 聞其才貌,欲娶 之。吳氏 親戚嫌堅輕狡,將拒焉,堅甚以慚恨。夫人謂親戚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有不遇,命 也。」於是遂許為婚,生四男一女。 景常隨堅征伐 有功,拜騎都尉騎都尉 。袁術 上景領丹楊太守丹楊太守 ,討故太守太守 周昕 ,遂據其郡。孫 策 與孫河 、呂範 依景,合眾共討涇縣 山賊祖郎 ,郎敗走。會為劉繇 所迫,景復北依術,術以 為督軍督軍 中郎中郎 將,與孫賁 共討樊能 、于麋於橫江 ,又擊笮融 、薛禮 於秣陵 。時策被創牛 渚,降賊復反,景攻討,盡禽之。從討劉繇 ,繇奔豫章 ,策遣景、賁到壽春報術。術方與劉 備 爭徐州 ,以景為廣陵太守廣陵太守 。術後僭號,策以書喻術,術不納,便絕江津 ,不與通,使人告景。 景即委郡東歸,策復以景為丹楊太守丹楊太守 。漢遣議郎議郎 王誧銜命南行,表景為揚武將軍揚武將軍 ,領郡如故。 及權少年統業,夫人助治軍國,甚有補益。建安七年[202],臨薨 ,引見 張昭 等,屬以後事 ,合 葬高陵 。 八年,景卒官,子奮授兵為將,封新亭侯 ,卒。子安嗣,安坐黨魯王 霸死。奮弟祺嗣,封都亭 侯 ,卒。子纂嗣。纂妻即滕胤 女也,胤被誅,并遇害。 主 名 主 名 名 名 军 武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武 文 名 名 地 名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文 地 文 文 武 葬 礼 名 葬 地 主 主 主 名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76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6 7 8 9 10 11 12 13 吳主權謝夫人 ,會稽山陰 人也。父㷡,漢尚書郎尚書郎 、徐令。權母 吳,為權聘以為妃,愛幸有寵。後權 納姑孫徐氏 ,欲令謝下之,謝不肯,由是失志,早卒。後十餘年,弟承拜五官郎中五官郎中 ,稍遷長沙東部都都 尉尉 、武陵太守武陵太守 ,撰後漢書 百餘卷。 吳主權徐夫人 ,吳郡 富春 人也。祖父 真,與權父 堅相親,堅以妹妻真,生琨。琨少仕州郡,漢 末擾亂,去吏,隨堅征伐 有功,拜偏將軍偏將軍 。堅薨 ,隨孫策 討樊能 、于麋等於橫江 ,擊張 英 於當利口,而船少,欲駐軍更求。琨母時在軍中,謂琨曰:「恐州家多發水軍來逆人,則不利矣, 如何可駐邪?宜伐蘆葦以為泭,佐船渡軍。」琨具啟策,策即行之,眾悉俱濟,遂破英,擊走笮 融 、劉繇 ,事業克定。策表琨領丹楊太守丹楊太守 ,會吳景 委廣陵 來東,復為丹楊守丹楊守 ,琨以督軍督軍 中中 郎郎 將領兵,從破廬江太守廬江太守 李術 ,封廣德侯 ,遷平虜將軍平虜將軍 。後從討黃祖 ,中流矢卒。 琨生夫人,初適同郡陸尚。尚卒,權為討虜將軍討虜將軍 在吳,聘以為妃,使母養子登。後權遷移,以夫人妒 忌,廢處吳。積十餘年,權為吳王 及即尊號 ,登為太子 ,群臣請立夫人為后,權意在步氏,卒不 許。後以疾卒。兄矯,嗣父琨侯,討平山 越,拜偏將軍偏將軍 ,先夫人卒,無子。弟祚襲封 ,亦以戰功 至蕪湖 督、平魏將軍。 吳主權步夫人 ,臨淮淮陰 人也,與丞相丞相 騭同族。漢末,其母攜將徙廬江 ,廬江 為孫策 所破, 皆東渡江,以美麗得幸於權,寵冠後庭。生二女,長曰魯班 ,字大虎,前配周瑜 子循,後配全 琮 ;少曰魯育,字小虎,前配朱據 ,後配劉纂 。 夫人性不妒忌,多所推進,故久見愛待。權為王及帝,意欲以為后,而群臣議在徐氏 ,權依違者十餘 年,然宮內皆稱皇后 ,親戚上疏稱中宮 。及薨 ,臣下緣權指,請追正名號,乃贈印綬,策命曰: 「惟赤烏元年[238]閏月戊子,皇帝 曰:嗚呼皇后 ,惟后佐命,共承天地。虔恭夙夜,與朕均勞。內 教脩整,禮義不愆。寬容慈惠,有淑懿之德。民臣縣望,遠近歸心。朕以世難未夷,大統未一,緣后雅 志,每懷謙損。是以于時未授名號,亦必謂后降年有永,永與朕躬對揚天休。不寤奄忽,大命近止。朕 恨本意不早昭顯,傷后殂逝,不終天祿。愍悼之至,痛于厥心。今使使持節丞相丞相 醴陵侯 雍,奉策授 號,配食先后。魂而有靈,嘉其寵榮。嗚呼哀哉!」葬於蔣陵。 吳主權王夫人 ,琅邪 人也。夫人以選入宮,黃武中得幸,生和,寵次步氏。步氏薨後,和立為太 子 ,權將立夫人為后,而全公主 素憎夫人,稍稍譖毀。及權寢疾,言有喜色,由是權深責怒,以憂 死。和子皓立,追尊 夫人曰大懿皇后 ,封三弟皆列侯。 吳主權王夫人 ,南陽人 也,以選入宮,嘉禾中得幸,生休。及和為太子 ,和母 貴重,諸姬有寵 者,皆出居外。夫人出公安,卒,因葬焉。休即位,遣使追尊 曰敬懷皇后 ,改葬敬陵。王氏 無 後,封同母弟文雍為亭侯。 吳主權潘夫人,會稽句章 人也。父為吏,坐法死。夫人與姊俱輸織室,權見而異之,召充後宮。得幸 有娠,夢有以龍頭授己者,己以蔽膝 受之,遂生亮。赤烏十三年[250],亮立為太子 ,請出嫁夫人之 姊,權聽許之。明年,立夫人為皇后 。性險妒容媚,自始至卒,譖害袁夫人等甚眾。權不豫,夫人使 問中書令中書令 孫弘呂后 專制故事。侍疾疲勞,因以羸疾,諸宮人伺其昏臥,共縊殺之,託言中惡。後 事 泄,坐死者六七人。權尋薨 ,合葬蔣陵。孫亮 即位,以夫人姊婿譚紹為騎都尉騎都尉 ,授兵。亮廢, 紹與家屬送本郡廬陵 。 主 地 文 名 名 文 武 文 作 主 地 地 亲 名 军 武 葬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文 名 地 文 武 文 文 名 主 武 名 武 主 礼 主 地 武 仕 地 主 地 文 地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主 衙 葬 主 主 文 主 主 地 主 主 礼 主 主 地 主 名 礼 主 名 地 衣 主 主 文 主 葬 葬 名 武 地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76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49 卷四十九 吳書四 51 卷五十一 吳書六→目錄 14 15 16 17 孫亮 全夫人,全尚 女也。從祖母 公主 愛之,每進見輒與俱。及潘夫人母子有寵,全主自以與孫 和 母有隙,乃勸權為潘氏 男亮納夫人,亮遂為嗣。夫人立為皇后 ,以尚為城門校尉城門校尉 ,封都亭侯 , 代滕胤 為太常太常 、衛將軍衛將軍 ,進封永平侯 ,錄尚書尚書 事。時全氏 侯有五人,並典兵典兵 馬,其餘為侍侍 郎郎 、騎都尉騎都尉 ,宿衛 左右,自吳興,外戚 貴盛莫及。及魏大將諸葛誕 以壽春來附,而全懌 、全 端 、全禕、全儀等並因此際降魏,全熙謀泄見殺,由是諸全衰弱。會孫綝 廢亮為會稽王 ,後又黜 為候官侯 ,夫人隨之國,居候官 ,尚將家屬徙零陵 ,追見殺。 孫休 朱夫人,朱據 女,休姊公主 所生也。赤烏末,權為休納以為妃。休為琅邪王 ,隨居丹陽 。 建興中,孫峻 專政,公族 皆患之。全尚 妻即峻姊,故惟全主祐焉。初,孫和 為太子 時,全主譖 害王夫人 ,欲廢太子 ,立魯王 ,朱主不聽,由是有隙。五鳳中,孫儀謀殺峻,事覺被誅。全主因 言朱主與儀同儀同 謀,峻枉殺朱主。休懼,遣夫人還建業 ,執手泣別。既至,峻遣還休。太平中,孫 亮 知朱主為全主所害,問朱主死意?全主懼曰:「我實不知,皆據二子熊、損所白。」亮殺熊、損。 損妻是峻妹也,孫綝 益忌亮,遂廢亮,立休。永安 五年,立夫人為皇后 。休卒,群臣尊夫人為皇 太后 。孫皓 即位月餘,貶為景皇后 ,稱安定宮。甘露元年[256]七月,見逼薨 ,合葬定陵 。 孫和 何姬 ,丹楊 句容人也。父遂,本騎士騎士 。孫權 嘗游幸諸營,而姬觀於道中,權望見異之,命 宦者召入,以賜子和。生男,權喜,名之曰彭祖,即皓也。太子 和既廢,後為南陽王 ,居長沙。孫 亮 即位,孫峻 輔政。峻素媚事全主,全主與和母 有隙,遂勸峻徙和居新都 ,遣使賜死,嫡妃張 氏 亦自殺。何姬 曰:「若皆從死,誰當養孤?」遂拊育皓,及其三弟。皓即位,尊和為昭獻皇 帝 ,何姬 為昭獻皇后 ,稱升平宮,月餘,進為皇太后 。封弟洪永平侯 ,蔣溧陽侯 ,植宣城 侯 。洪卒,子邈嗣,為武陵 監軍監軍 ,為晉所殺。植官至大司徒司徒 。吳末昏亂,何氏 驕僭,子弟橫 放,百姓患之。故民訛言「皓久死,立者何氏 子」云。 孫皓 滕夫人,故太常太常 胤之族女也。胤夷滅,夫人父牧,以疏遠徙邊郡。孫休 即位,大赦,得還, 以牧為五官中郎中郎 。皓既封烏程侯 ,聘牧女為妃。皓即位,立為皇后 ,封牧高密侯 ,拜衛將軍衛將軍 , 錄尚書尚書 事。後朝士以牧尊戚,頗推令諫爭。而夫人寵漸衰,皓滋不悅,皓母何恆左右之。又太太 史史 言,於運曆,后不可易,皓信巫覡,故得不廢,常供養升平宮。牧見遣居蒼梧郡 ,雖爵位不奪, 其實裔也,遂道路憂死。長秋官僚,備員而已,受朝賀 表疏如故。而皓內諸寵姬,佩皇后 璽紱者多 矣。天紀四年[280],隨皓遷于洛陽 。 評曰:易稱「正家而天下定」。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誠哉,是言也!遠觀齊 桓,近察孫權 ,皆有識士之明,傑人之志,而嫡庶 不分,閨庭錯亂,遺笑古今,殃流後嗣。由是論 之,惟以道義為心、平一為主者,然後克免斯累邪! 名 名 亲 主 名 名 主 武 主 名 文 武 主 文 名 武 文 武 军 礼 名 名 名 名 主 主 地 地 名 名 主 主 地 名 礼 名 名 主 主 主 主 武 地 名 名 地 主 主 名 主 葬 地 名 名 地 武 名 主 主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主 名 主 主 主 主 主 地 武 文 名 名 名 文 名 文 主 主 主 武 文 文 地 礼 主 地 名 亲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76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76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