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4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舊五代史
 024 / 150
 14 段 3036 字
 188 种 25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舊五代史 024 卷二十四
[北宋]薛居正 等
←023 卷二十三 梁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025 卷二十五 唐書一 武皇紀上→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五代史 / 024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開平 4 天復 1 開平三年[910] 1 乾化二年[912] 1 乾元二年[759] 1 光化 1
地点 洛陽 3 外黃 3 滑臺 2 陝府 2
人物 行襲 4 張衍 3 孫隲 3 師範 2 趙匡凝 2 劉捍 2
文官 右諫議大夫 4 校書郎 3 從事 3 御史 3 節度使 3 兵部郎中 2 宰臣 2
武官 留後 2 元帥 1 將佐 1
其他 太祖 30 僖宗 2 崇政院 2
目錄
0
1
2
3
卷二十四 梁書 二十四 列傳 第十四
李珽 ,字公度 ,隴西 燉煌 人。五世祖 忠懿 公憕,有大節,見唐史 ,父縠,仕懿、僖朝,官
至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珽聰悟,有才學,尤工詞賦。僖宗 朝,晉公 王鐸 提兵柄,鎮滑臺 ,縠居賓席,
鐸見珽,大賞歎之。年二十四登進士 第,解褐授校書郎校書郎 ,拜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俄丁內艱 。先是,父旅殯
在遠,家貧無以襄事,與弟琪當臘雪以單縗扶杖,銜哀告人,由是兩克遷祔。而珽日不過食一溢,恆羸
臥喪廬中不能興,大為時賢所歎。憂闋,再徵為御史御史 ,以瘠不起。成汭 之鎮荊州 ,辟為掌書記掌書記 ,
踰時乃就。
天復中,淮寇大舉 圍夏口 ,逼巴陵 ,太祖 患之,飛命成汭 率水軍十萬援于鄂。珽入言曰:
「今舳艫容甲士甲士 千人,載稻倍之,緩急不可動。吳人剽輕,若為所絆,則武陵 、武安 皆我之讎
也,將有後慮。不如遣驍將屯巴陵 ,大軍對岸,一月不與戰,則吳寇糧絕,而鄂州 圍解矣。」汭性
剛決,不聽。淮人果乘風縱火,舟盡焚,兵盡溺,汭亦自沉于江,朗人、潭人遂入荊渚,一如所料。未
幾,襄帥趙匡凝 復奏為掌記,入為左補闕左補闕 。又明年,太祖 為元帥元帥 ,以襄陽 貳于己,率兵擊破
之,趙匡凝 奔揚州 ,太祖 復署珽為天平軍掌書記軍掌書記 。一日,大會將佐將佐 ,指珽曰:「此真書書
記記 也。」
作 作
名 名 地 地 亲 名 作
文 號 主 名 地
仕 文 文 仕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地 號 名
武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號 武 地
名 地 號 文 武
文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205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
5
6
7
8
9
滄州 節度使節度使 劉守文 拒命,太祖 引兵十餘萬圍之,久而未下,乃召珽草檄。珽即就外次,筆不停綴,
登時而成,大為太祖 嗟賞。受禪之歲,宰臣宰臣 除為考功員外郎考功員外郎 、知制誥知制誥 ,珽揣太祖 未欲首以舊僚超
拜清顯,三上章 固辭,優詔褒允,尋以本官監曹州 事。曹去京數舍,吏民豪猾,前後十餘政,未有善
罷者,珽在任期歲,眾庶以寕。入為兵部郎中兵部郎中 、崇政院 學士學士 。
未幾,以許帥馮行襲 疾甚,出為許州 留後留後 。先是,行襲 有牙兵牙兵 二千,皆蔡人也,太祖 深以為
憂,乃遣珽馳往,以伺察之。珽至傳舍 ,召將吏親加撫慰。行襲 欲使人代受詔,珽曰:「東首加朝
服 ,禮也。」乃于臥內宣詔,令善自補養,苟有不諱,子孫俱保後福。行襲 泣謝,遂解二印以授
珽,代掌軍府 事。太祖 覽奏曰:「予固知珽必辦吾事,行襲 門戶不朽矣。」乃以珽為匡國軍 留留
後後 ,尋徵為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兼宣徽副使宣徽副使 。從征至魏縣 ,過內黃,因侍立于行廄,太祖 顧曰「此何故
名內黃?」珽曰:「河南 有外黃 、小黃,故此有內黃。」又曰:「在何處?」對曰:「秦有外
黃 都尉都尉 ,理外黃 ,有墉,今在雍丘 。小黃為高齊所廢,其故墉今在陳留 。」太祖 稱獎數四。
及庶人 友珪 篡位,除右散騎常侍右散騎常侍 ,充侍講學士侍講學士 。內討之日,軍士大擾,珽其夕為亂兵所傷,卒
于洛陽 。珽性孝友,與弟琪有敦睦之愛,為搢紳所稱。
盧曾 ,字孝伯 ,其先范陽 人也。頗好書,有所執守。始為齊州 防禦使防禦使 朱瓊 從事從事 ,瓊降,預
其謀,與之皆來。瓊沒,太祖 辟為宣義幕職幕職 。曾性忠狷,好貢直,又不能取容于眾,每勳府 讌語
稍洽,曾率然糺正,輒又忤旨。左長直軍使軍使 劉捍 委任方重,曾亦不能平。冀王 友謙 初定陝府 ,
命曾往議事,有使院 小將從行,嗜酒,荒逸過度。曾復命,欲發其罪,致疏于袖中,累日未果言。小
將恐事泄,先誣告曾使酒,幾敗軍事,劉捍 因證之,由是罷職,歸于齊之別墅。俄而王師範 起兵
叛,太祖 促召曾謂之曰:「子能緩頰說青州 使無背盟,吾不負子矣。」曾持檄以往。既至青,師
範 囚之,送于淮南 ,遇害。後太祖 暴師範 之罪曰:「喪我骨肉,殺我賓僚賓僚 。」遂族誅 之。因
召曾二子,皆授以官。
孫隲 ,滑臺 人。嗜學知書,微有辭筆。唐光啟中,魏從事從事 公乘億 以女妻之,因教以牋奏程式 。
時中原多難,文章之士縮影竄跡不自顯。億既死,魏帥以章表牋疏淹積,兼月不能發一字,或以隲為
言,即署本職,主奏記事。累遷職自支使支使 、掌記至節度判官節度判官 ;奏官自校書校書 、御史御史 、郎官郎官 、中中
丞丞 、檢校 常侍常侍 至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太祖 御天下,念潛龍時,隲奏其主,好問往來數十返,甚錄之。開
平三年[910],除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滿歲,遷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隲雅好聚書,有六經 、漢史 洎百家之言,凡
數千卷,皆簡翰精至,披勘詳定,得暇即朝夕耽翫,曾無少怠。乾化二年[912]春,太祖 將議北巡,選
朝士三十餘人扈從,二月甲子,車駕發自洛陽 。禺中,次白馬頓,召文武官就食,以從臣未集,駐蹕
以俟之,命飛騎 促于道,而隲與諫議大夫諫議大夫 張衍 、兵部郎中兵部郎中 張儁 等累刻方至,太祖 性本卞急,
因茲大怒,並格殺于前墀。
張儁 ,字彥臣 。祖、父咸有聞于時。儁少孤,自修飭,善為五言詩,其警句頗為人所稱。唐廣明
中,黃巢 犯京師,天子幸蜀,士皆竄伏窟穴,以保其生。儁亦晦跡浮泛,不失其道。及僖宗 還京
師,由校書郎校書郎 、西畿尉登朝為御史御史 、補闕、起居郎起居郎 、司勳司勳 員外、萬年縣令萬年縣令 ,以事黜官峽中,
將十年。太祖 即位,用宰臣宰臣 薛貽矩 為鹽鐵使鹽鐵使 ,儁與貽矩 同年登第 ,甚知其才,即奏為鹽鐵判鹽鐵判
官官 ,遷職為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兼職如故。乾元二年[759]二月,扈從後至,與孫隲 、張衍 同日遇禍于白馬
頓。
地 文 名 號
號 文 文 文 號
节 地
文 衙 文
名 地 武 名 武 號
处 名
衣 名
衙 號 名 地
武 文 文 地 號
地 地
地 武 地 地 地 號
主 名 文 文
地
名 名 地 地 武 名 文
號 文 衙
文 名 主 名 地
衙
名 名
號 地
名 地 號 名 文 法
名 地 文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仕 文 文 號
文 文 仕 作
號
地
营 文 名 文 名 號
名 名
名 號
文 文 文 文 文
號 文 名 文 名 仕
文 文 名 名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205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023 卷二十三 梁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025 卷二十五 唐書一 武皇紀上→目錄
10
11
12
13
張衍 ,字元用 ,河南尹河南尹 魏王 宗奭 之猶子也。其父死于兵間。衍樂讀書為儒,始以經學就舉,不中
選。時諫議大夫諫議大夫 鄭徽 退居洛陽 ,以女妻之,遂令應辭科,不數上登第 。唐昭宗 東遷,以宗奭 勳
力隆峻,衍由校書郎校書郎 拜左拾遺左拾遺 ,旋召為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太祖 即位罷之,特拜考功郎中考功郎中 ,俄遷右諫議大右諫議大
夫夫 。衍巧生業,樂積聚,太祖 將北伐,頗以扈從間糜耗力用繫意,屢干託宰執求免是行,太祖 微聞
之,又屬應召稽晚,與孫隲 等同日遇禍。
杜荀鶴 ,池州 人。善為詩,辭句切理,為時所許。既擢第,復還舊山。時田頵 在宣州 ,甚重之。
頵將起兵,乃陰令以箋問至,太祖 遇之頗厚。及頵遇禍,太祖 以其才表之,尋授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主客主客
員外郎員外郎 。既而恃太祖 之勢,凡搢紳間己所不悅者,日屈指怒數,將謀盡殺之。苞蓄未及泄,丁重
疾,旬日而卒。
羅隱 ,餘杭 人。詩名于天下,尤長于詠史,然多所譏諷,以故不中第,大為唐宰相宰相 鄭畋 、李
蔚 所知。隱雖負文稱,然貌古而陋。畋女幼有文性,嘗覽隱詩卷,諷誦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
意。一日,隱至第,鄭女垂簾而窺之,自是絕不詠其詩。唐廣明中,因亂歸鄉里,節度使節度使 錢鏐 辟
為從事從事 。開平初,太祖 以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徵,不至,魏博 節度使節度使 羅紹威 密表推薦,乃授給事給事
中中 。年八十餘,終于錢塘 。有文集數卷行于世。
仇殷 ,不知何郡人也。開平中,仕至欽天監 ,明于象緯 厯數,藝術精密,近無其比。光化中,太
祖 在滑,遣密王 友倫 以兵三萬禦幽州 之師十餘萬,深慮其不敵,召殷問曰:「陣可行乎?」曰:
「其十四日過禺中乎!」又問之,曰:「賊敗塗地。」又曰:「既望,當見捷 書。」果如其言,不失
晷刻。太祖 之在長蘆 也,諸將請攻壁,號令軍中,人負藳二圍,寘千積,俄而雲集。殷曰:「何
用?」或以所謀告之,殷曰:「我占矣,不見攻壁象,無乃自退乎!」翌日,有騎馳報丁會 以潞
州 叛,太祖 令盡焚其藳而還,不克攻。開平中,殷一日朝罷,過崇政院 ,使敬翔 直閣直閣 ,翔問
之曰:「月犯房次星,其逼若綴,是何祥也?」曰:「常度耳。」殷欲不言,既過數步,自度不可默,
乃反言曰:「三兩日當有不順語至,無或驟恐,宜先白上知。」既二日,陝府 奏同州 劉知俊 閉關
作叛。初,王景仁 之出師也,殷上言:「太陰虧,不利深入。」太祖 遽遣使止之,已敗于柏
鄉 矣。殷所見觸類如是,不可備錄。然而畏慎特甚,居常寢默,未嘗敢顯言。縱言事跡。唯其語音,
不可盡曉,以故屢貽責罰。後卒于官。
段深 ,不知何許人。開平中,以善醫待詔待詔 于翰林。時太祖 抱疾久之,其溲甚濁,僧曉微侍藥有
徵,賜紫衣師號,錫賚甚厚。頃之疾發,曉微剝服色 ,去師號。因召深問曰:「疾愈復作 ,草藥不
足恃也。我左右粒石而效者眾矣,服之如何?」深對曰:「臣常奉詔診切,陛下 積憂勤,失調護,脈
伐芤而心益虛。臣以為宜先治心 ,心和平而溲變清,當進飲劑,而不當粒石也。臣謹案,太倉公 傳
曰:『中熱不溲者不可服石,石性精悍,有大毒。』凡餌毒藥如甲兵,不得已而用之,非有危殆,不可
服也。」太祖 善之,令進飲劑,疾稍愈,乃以幣帛賜之。
名 名 文 主 名
文 名 地 仕 主 名
文 文 文 號 文
文 號 號
名
名 地 名 地
號 號 文
文 號
名 地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號 文 名 文 名
文 地
名 衙 名
號 主 名 地
名
號 地
名
地 號 衙 名 武
地 地 名
名 號
地
名 文 號
礼 法
主
军 主
號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205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205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新五代史 70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
新五代史 70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新五代史 70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
新五代史 70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helloiac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helloiac
 
陳書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
陳書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陳書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
陳書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helloiac
 
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
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
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helloiac
 
明史 135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明史 135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明史 135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明史 135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helloiac
 
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
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
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helloiac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helloiac
 
舊五代史 057 卷五十七 唐書三十三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57 卷五十七 唐書三十三 列傳第九舊五代史 057 卷五十七 唐書三十三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57 卷五十七 唐書三十三 列傳第九helloiac
 
三國志 50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三國志 50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三國志 50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三國志 50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helloiac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helloiac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helloiac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helloiac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helloiac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helloiac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helloiac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helloiac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helloiac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helloiac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helloiac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helloiac
 

What's hot (20)

新五代史 70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
新五代史 70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新五代史 70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
新五代史 70 卷七十 東漢世家第十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陳書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
陳書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陳書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
陳書 23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
 
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
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
周書 08 卷八 帝紀第八 靜帝
 
明史 135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明史 135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明史 135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明史 135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
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
新五代史 65 卷六十五 南漢世家第五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舊五代史 057 卷五十七 唐書三十三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57 卷五十七 唐書三十三 列傳第九舊五代史 057 卷五十七 唐書三十三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57 卷五十七 唐書三十三 列傳第九
 
三國志 50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三國志 50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三國志 50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三國志 50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唐書 077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五代史 097 卷九十七 晉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二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舊唐書 086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漢書 047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後漢書 040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魏書 110 卷一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自序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Similar to 舊五代史 024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梁書 31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梁書 31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梁書 31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梁書 31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helloiac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helloiac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helloiac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helloiac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helloiac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helloiac
 
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
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
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helloiac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helloiac
 
漢書 003 卷二 惠帝纪第二
漢書 003 卷二 惠帝纪第二漢書 003 卷二 惠帝纪第二
漢書 003 卷二 惠帝纪第二helloiac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helloiac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helloiac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helloiac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helloiac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helloiac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helloiac
 
北齊書 09 卷九 列传第一
北齊書 09 卷九 列传第一北齊書 09 卷九 列传第一
北齊書 09 卷九 列传第一helloiac
 
史記 056 世家第二十六 陈丞相世家
史記 056 世家第二十六 陈丞相世家史記 056 世家第二十六 陈丞相世家
史記 056 世家第二十六 陈丞相世家helloiac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helloiac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helloiac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helloiac
 

Similar to 舊五代史 024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20)

梁書 31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梁書 31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梁書 31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梁書 31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梁書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
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
周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 盧辯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新唐書 147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六十六
 
漢書 003 卷二 惠帝纪第二
漢書 003 卷二 惠帝纪第二漢書 003 卷二 惠帝纪第二
漢書 003 卷二 惠帝纪第二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舊五代史 106 卷一百〇六 漢書八 列傳第三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
新五代史 05 卷五 唐本紀第五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漢書 095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 269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北齊書 09 卷九 列传第一
北齊書 09 卷九 列传第一北齊書 09 卷九 列传第一
北齊書 09 卷九 列传第一
 
史記 056 世家第二十六 陈丞相世家
史記 056 世家第二十六 陈丞相世家史記 056 世家第二十六 陈丞相世家
史記 056 世家第二十六 陈丞相世家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漢書 021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舊五代史 024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 1. 文档信息  舊五代史  024 / 150  14 段 3036 字  188 种 25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舊五代史 024 卷二十四 [北宋]薛居正 等 ←023 卷二十三 梁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025 卷二十五 唐書一 武皇紀上→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五代史 / 024 卷二十四 梁書二十四 列傳第十四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開平 4 天復 1 開平三年[910] 1 乾化二年[912] 1 乾元二年[759] 1 光化 1 地点 洛陽 3 外黃 3 滑臺 2 陝府 2 人物 行襲 4 張衍 3 孫隲 3 師範 2 趙匡凝 2 劉捍 2 文官 右諫議大夫 4 校書郎 3 從事 3 御史 3 節度使 3 兵部郎中 2 宰臣 2 武官 留後 2 元帥 1 將佐 1 其他 太祖 30 僖宗 2 崇政院 2 目錄 0 1 2 3 卷二十四 梁書 二十四 列傳 第十四 李珽 ,字公度 ,隴西 燉煌 人。五世祖 忠懿 公憕,有大節,見唐史 ,父縠,仕懿、僖朝,官 至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珽聰悟,有才學,尤工詞賦。僖宗 朝,晉公 王鐸 提兵柄,鎮滑臺 ,縠居賓席, 鐸見珽,大賞歎之。年二十四登進士 第,解褐授校書郎校書郎 ,拜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俄丁內艱 。先是,父旅殯 在遠,家貧無以襄事,與弟琪當臘雪以單縗扶杖,銜哀告人,由是兩克遷祔。而珽日不過食一溢,恆羸 臥喪廬中不能興,大為時賢所歎。憂闋,再徵為御史御史 ,以瘠不起。成汭 之鎮荊州 ,辟為掌書記掌書記 , 踰時乃就。 天復中,淮寇大舉 圍夏口 ,逼巴陵 ,太祖 患之,飛命成汭 率水軍十萬援于鄂。珽入言曰: 「今舳艫容甲士甲士 千人,載稻倍之,緩急不可動。吳人剽輕,若為所絆,則武陵 、武安 皆我之讎 也,將有後慮。不如遣驍將屯巴陵 ,大軍對岸,一月不與戰,則吳寇糧絕,而鄂州 圍解矣。」汭性 剛決,不聽。淮人果乘風縱火,舟盡焚,兵盡溺,汭亦自沉于江,朗人、潭人遂入荊渚,一如所料。未 幾,襄帥趙匡凝 復奏為掌記,入為左補闕左補闕 。又明年,太祖 為元帥元帥 ,以襄陽 貳于己,率兵擊破 之,趙匡凝 奔揚州 ,太祖 復署珽為天平軍掌書記軍掌書記 。一日,大會將佐將佐 ,指珽曰:「此真書書 記記 也。」 作 作 名 名 地 地 亲 名 作 文 號 主 名 地 仕 文 文 仕 文 名 地 文 名 地 地 號 名 武 地 地 地 地 名 文 號 武 地 名 地 號 文 武 文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205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4 5 6 7 8 9 滄州 節度使節度使 劉守文 拒命,太祖 引兵十餘萬圍之,久而未下,乃召珽草檄。珽即就外次,筆不停綴, 登時而成,大為太祖 嗟賞。受禪之歲,宰臣宰臣 除為考功員外郎考功員外郎 、知制誥知制誥 ,珽揣太祖 未欲首以舊僚超 拜清顯,三上章 固辭,優詔褒允,尋以本官監曹州 事。曹去京數舍,吏民豪猾,前後十餘政,未有善 罷者,珽在任期歲,眾庶以寕。入為兵部郎中兵部郎中 、崇政院 學士學士 。 未幾,以許帥馮行襲 疾甚,出為許州 留後留後 。先是,行襲 有牙兵牙兵 二千,皆蔡人也,太祖 深以為 憂,乃遣珽馳往,以伺察之。珽至傳舍 ,召將吏親加撫慰。行襲 欲使人代受詔,珽曰:「東首加朝 服 ,禮也。」乃于臥內宣詔,令善自補養,苟有不諱,子孫俱保後福。行襲 泣謝,遂解二印以授 珽,代掌軍府 事。太祖 覽奏曰:「予固知珽必辦吾事,行襲 門戶不朽矣。」乃以珽為匡國軍 留留 後後 ,尋徵為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兼宣徽副使宣徽副使 。從征至魏縣 ,過內黃,因侍立于行廄,太祖 顧曰「此何故 名內黃?」珽曰:「河南 有外黃 、小黃,故此有內黃。」又曰:「在何處?」對曰:「秦有外 黃 都尉都尉 ,理外黃 ,有墉,今在雍丘 。小黃為高齊所廢,其故墉今在陳留 。」太祖 稱獎數四。 及庶人 友珪 篡位,除右散騎常侍右散騎常侍 ,充侍講學士侍講學士 。內討之日,軍士大擾,珽其夕為亂兵所傷,卒 于洛陽 。珽性孝友,與弟琪有敦睦之愛,為搢紳所稱。 盧曾 ,字孝伯 ,其先范陽 人也。頗好書,有所執守。始為齊州 防禦使防禦使 朱瓊 從事從事 ,瓊降,預 其謀,與之皆來。瓊沒,太祖 辟為宣義幕職幕職 。曾性忠狷,好貢直,又不能取容于眾,每勳府 讌語 稍洽,曾率然糺正,輒又忤旨。左長直軍使軍使 劉捍 委任方重,曾亦不能平。冀王 友謙 初定陝府 , 命曾往議事,有使院 小將從行,嗜酒,荒逸過度。曾復命,欲發其罪,致疏于袖中,累日未果言。小 將恐事泄,先誣告曾使酒,幾敗軍事,劉捍 因證之,由是罷職,歸于齊之別墅。俄而王師範 起兵 叛,太祖 促召曾謂之曰:「子能緩頰說青州 使無背盟,吾不負子矣。」曾持檄以往。既至青,師 範 囚之,送于淮南 ,遇害。後太祖 暴師範 之罪曰:「喪我骨肉,殺我賓僚賓僚 。」遂族誅 之。因 召曾二子,皆授以官。 孫隲 ,滑臺 人。嗜學知書,微有辭筆。唐光啟中,魏從事從事 公乘億 以女妻之,因教以牋奏程式 。 時中原多難,文章之士縮影竄跡不自顯。億既死,魏帥以章表牋疏淹積,兼月不能發一字,或以隲為 言,即署本職,主奏記事。累遷職自支使支使 、掌記至節度判官節度判官 ;奏官自校書校書 、御史御史 、郎官郎官 、中中 丞丞 、檢校 常侍常侍 至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太祖 御天下,念潛龍時,隲奏其主,好問往來數十返,甚錄之。開 平三年[910],除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滿歲,遷左散騎常侍左散騎常侍 。隲雅好聚書,有六經 、漢史 洎百家之言,凡 數千卷,皆簡翰精至,披勘詳定,得暇即朝夕耽翫,曾無少怠。乾化二年[912]春,太祖 將議北巡,選 朝士三十餘人扈從,二月甲子,車駕發自洛陽 。禺中,次白馬頓,召文武官就食,以從臣未集,駐蹕 以俟之,命飛騎 促于道,而隲與諫議大夫諫議大夫 張衍 、兵部郎中兵部郎中 張儁 等累刻方至,太祖 性本卞急, 因茲大怒,並格殺于前墀。 張儁 ,字彥臣 。祖、父咸有聞于時。儁少孤,自修飭,善為五言詩,其警句頗為人所稱。唐廣明 中,黃巢 犯京師,天子幸蜀,士皆竄伏窟穴,以保其生。儁亦晦跡浮泛,不失其道。及僖宗 還京 師,由校書郎校書郎 、西畿尉登朝為御史御史 、補闕、起居郎起居郎 、司勳司勳 員外、萬年縣令萬年縣令 ,以事黜官峽中, 將十年。太祖 即位,用宰臣宰臣 薛貽矩 為鹽鐵使鹽鐵使 ,儁與貽矩 同年登第 ,甚知其才,即奏為鹽鐵判鹽鐵判 官官 ,遷職為禮部郎中禮部郎中 ,兼職如故。乾元二年[759]二月,扈從後至,與孫隲 、張衍 同日遇禍于白馬 頓。 地 文 名 號 號 文 文 文 號 节 地 文 衙 文 名 地 武 名 武 號 处 名 衣 名 衙 號 名 地 武 文 文 地 號 地 地 地 武 地 地 地 號 主 名 文 文 地 名 名 地 地 武 名 文 號 文 衙 文 名 主 名 地 衙 名 名 號 地 名 地 號 名 文 法 名 地 文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仕 文 文 號 文 文 仕 作 號 地 营 文 名 文 名 號 名 名 名 號 文 文 文 文 文 號 文 名 文 名 仕 文 文 名 名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205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023 卷二十三 梁書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 025 卷二十五 唐書一 武皇紀上→目錄 10 11 12 13 張衍 ,字元用 ,河南尹河南尹 魏王 宗奭 之猶子也。其父死于兵間。衍樂讀書為儒,始以經學就舉,不中 選。時諫議大夫諫議大夫 鄭徽 退居洛陽 ,以女妻之,遂令應辭科,不數上登第 。唐昭宗 東遷,以宗奭 勳 力隆峻,衍由校書郎校書郎 拜左拾遺左拾遺 ,旋召為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太祖 即位罷之,特拜考功郎中考功郎中 ,俄遷右諫議大右諫議大 夫夫 。衍巧生業,樂積聚,太祖 將北伐,頗以扈從間糜耗力用繫意,屢干託宰執求免是行,太祖 微聞 之,又屬應召稽晚,與孫隲 等同日遇禍。 杜荀鶴 ,池州 人。善為詩,辭句切理,為時所許。既擢第,復還舊山。時田頵 在宣州 ,甚重之。 頵將起兵,乃陰令以箋問至,太祖 遇之頗厚。及頵遇禍,太祖 以其才表之,尋授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主客主客 員外郎員外郎 。既而恃太祖 之勢,凡搢紳間己所不悅者,日屈指怒數,將謀盡殺之。苞蓄未及泄,丁重 疾,旬日而卒。 羅隱 ,餘杭 人。詩名于天下,尤長于詠史,然多所譏諷,以故不中第,大為唐宰相宰相 鄭畋 、李 蔚 所知。隱雖負文稱,然貌古而陋。畋女幼有文性,嘗覽隱詩卷,諷誦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 意。一日,隱至第,鄭女垂簾而窺之,自是絕不詠其詩。唐廣明中,因亂歸鄉里,節度使節度使 錢鏐 辟 為從事從事 。開平初,太祖 以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徵,不至,魏博 節度使節度使 羅紹威 密表推薦,乃授給事給事 中中 。年八十餘,終于錢塘 。有文集數卷行于世。 仇殷 ,不知何郡人也。開平中,仕至欽天監 ,明于象緯 厯數,藝術精密,近無其比。光化中,太 祖 在滑,遣密王 友倫 以兵三萬禦幽州 之師十餘萬,深慮其不敵,召殷問曰:「陣可行乎?」曰: 「其十四日過禺中乎!」又問之,曰:「賊敗塗地。」又曰:「既望,當見捷 書。」果如其言,不失 晷刻。太祖 之在長蘆 也,諸將請攻壁,號令軍中,人負藳二圍,寘千積,俄而雲集。殷曰:「何 用?」或以所謀告之,殷曰:「我占矣,不見攻壁象,無乃自退乎!」翌日,有騎馳報丁會 以潞 州 叛,太祖 令盡焚其藳而還,不克攻。開平中,殷一日朝罷,過崇政院 ,使敬翔 直閣直閣 ,翔問 之曰:「月犯房次星,其逼若綴,是何祥也?」曰:「常度耳。」殷欲不言,既過數步,自度不可默, 乃反言曰:「三兩日當有不順語至,無或驟恐,宜先白上知。」既二日,陝府 奏同州 劉知俊 閉關 作叛。初,王景仁 之出師也,殷上言:「太陰虧,不利深入。」太祖 遽遣使止之,已敗于柏 鄉 矣。殷所見觸類如是,不可備錄。然而畏慎特甚,居常寢默,未嘗敢顯言。縱言事跡。唯其語音, 不可盡曉,以故屢貽責罰。後卒于官。 段深 ,不知何許人。開平中,以善醫待詔待詔 于翰林。時太祖 抱疾久之,其溲甚濁,僧曉微侍藥有 徵,賜紫衣師號,錫賚甚厚。頃之疾發,曉微剝服色 ,去師號。因召深問曰:「疾愈復作 ,草藥不 足恃也。我左右粒石而效者眾矣,服之如何?」深對曰:「臣常奉詔診切,陛下 積憂勤,失調護,脈 伐芤而心益虛。臣以為宜先治心 ,心和平而溲變清,當進飲劑,而不當粒石也。臣謹案,太倉公 傳 曰:『中熱不溲者不可服石,石性精悍,有大毒。』凡餌毒藥如甲兵,不得已而用之,非有危殆,不可 服也。」太祖 善之,令進飲劑,疾稍愈,乃以幣帛賜之。 名 名 文 主 名 文 名 地 仕 主 名 文 文 文 號 文 文 號 號 名 名 地 名 地 號 號 文 文 號 名 地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號 文 名 文 名 文 地 名 衙 名 號 主 名 地 名 號 地 名 地 號 衙 名 武 地 地 名 名 號 地 名 文 號 礼 法 主 军 主 號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205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205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