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6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101 / 242
 46 段 5831 字
 374 种 521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北宋]歐陽修 等
←100 卷九十四 列傳第十九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大業 3 武德 2 貞觀 2 武德五年[622] 1 武德元年[618] 1 貞觀元年[627] 1 仁壽 1
永徽五年[654] 1
地点 益州 5 太原 4 并州 3
人物 士廉 14 秦王 7 德玄 6 王世充 4 長孫无忌 3 外戚 3 皇太子 3 李勣 3
文官 太傅 3 內史令 3 開府儀同三司 2
武官 都督 8 總管 3 左衛將軍 2
其他 高祖 15 太宗 9 襲爵 5 煬帝 4 高宗 4 氏族志 3
目錄
0
1
2
3
4
卷九十五 列傳 第二十
高儉 竇威
高儉 字士廉 ,以字顯,齊清河 王岳 之孫,父勵樂安王 ,入隋為洮州刺史洮州刺史 。士廉 敏惠 有度
量,狀貌若畫,觀書一見輒誦,敏於占對。隋司隸大夫司隸大夫 薛道衡 、起居舍人起居舍人 崔祖濬皆宿臣顯重,與
為忘年友,繇是有名。自以齊宗室 ,不欲廣交,屏居終南山 下。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高孝基 勸之仕,仁
壽中,舉文才甲科 ,補治禮郎治禮郎 。斛斯政奔高麗 ,坐與善,貶為朱鳶 主簿主簿 ,以母老不可居瘴癘
地,乃留妻 鮮于奉養而行。會世大亂,京師阻絕,交趾太守交趾太守 丘和 署司法書佐書佐 。時欽州 俚帥甯長
真以兵侵交趾 ,和懼,欲出迎,士廉 曰:「長真兵雖多,縣軍遠客 ,勢不得久,城中勝兵尚可
戰,奈何受制於人?」和因命為行軍司馬行軍司馬 ,逆擊破之。
高祖 遣使徇嶺南 ,武德五年[622]與和來降,於是秦王 領雍州牧雍州牧 ,薦士廉 為治中,親重之。隱太
子 與王隙已熾,乃與長孫无忌 密計討定,是日率吏卒釋囚授甲,趨芳林 門助戰。王為皇太子 ,
授右庶子右庶子 。進侍中侍中 ,封義興郡公 。坐匿王珪 奏不時上,左授安州 都督都督 。
進益州 大都督府長史大都督府長史 。蜀人畏鬼而惡疾 ,雖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餌哺之,昆弟不相假財。士
廉 為設條教,辯告督勵,風俗翕然為變。又引諸生講授經藝,學校復興。秦時李冰導汶江 水灌田,
瀕水者頃千金,民相侵冒。士廉 附故渠廝引旁出,以廣溉道,人以富饒。
作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主 文 名 名
武 名 文
亲 地 文 名
仕 文 政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地
地 名 名
武
號 地 主 文 名
主 名 地 主
文 文 主 名 地 武
地 文 病
名 地
名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7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入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進封許國公 。雅負裁鑒,又詳氏譜,所署用,人地無不當者。高祖 崩 ,攝司司
空空 ,營山 陵;加特進特進 ,遷尚書右僕射尚書右僕射 。士廉 三世居此官,世榮其貴。
太宗 幸洛陽 ,太子 監國,命攝少師少師 。手詔曰:「端拱三 川,不憂關中 者,以屬卿也。」久
之,請致仕 ,聽解僕射僕射 ,加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 ,知政事知政事 。帝伐高麗 ,皇太
子 監國駐定州 ,又攝太傅太傅 ,同掌機務。太子 令曰:「寡人資公訓道,而比聽政,據桉對公,情所
未安,所司宜別設桉奉太傅太傅 。」士廉 固辭。
還至并州 ,有疾,帝即所舍問之。貞觀二十一年[647]疾甚,帝幸其第,為流涕,卒年七十一。又欲臨
弔,房玄齡 以帝餌金石,諫不宜近喪。帝曰:「朕有舊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即從數
百騎出。長孫无忌 伏馬前,陳士廉 遺言,乞不臨喪,帝猶不許,无忌 至流涕,乃還入東苑 ,南向
哭。詔贈司徒司徒 、并州都督州都督 ,謚曰文獻,陪葬昭陵 。方寒食 ,敕尚宮 以食四轝往祭,帝自為文。
喪出橫橋,又登城西北樓望哭以過喪。高宗 即位,加贈太尉太尉 ,配享太宗 廟廷。
士廉 進止詳華,凡有獻納,搢紳皆屬以目。奏議未嘗不焚稾,家人無見者。士廉 少識太宗 非常
人,以所出女歸之,是為文德皇后 。及遺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一襲與平生所好書示先王典訓可用終
始者。
初,太宗 嘗以山東士人尚閥閱,後雖衰,子孫猶負世望,嫁娶必多取貲,故人謂之賣昏。由是詔士
廉 與韋挺 、岑文本 、令狐德棻 責天下譜諜,參考史傳,檢正真偽,進忠賢,退悖惡,先宗室 ,
後外戚 ,退新門,進舊望,右膏粱,左寒畯,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為九等,號曰氏族
志 ,而崔幹 仍居第一。帝曰:「我於崔、盧、李、鄭無嫌,顧其世衰,不復冠冕,猶恃舊地以取
貲,不肖子偃然自高,販鬻松檟,不解人間何為貴之?齊據河北 ,梁、陳在江南 ,雖有人物,偏方
下國,無可貴者,故以崔、盧、王、謝為重。今謀士勞臣以忠孝學藝從我定天下者,何容納貨舊門,向
聲背實,買昏為榮耶?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次有爵為公、卿、大夫,世世不絕,
此謂之門戶。今皆反是,豈不惑邪?朕以今日冠冕為等級高下。」遂以崔幹 為第三姓,班其書天下。
高宗 時,許敬宗 以不敘武后 世,又李義府 恥其家無名,更以孔志約 、楊仁卿 、史玄道 、呂
才 等十二人刊定之,裁廣類例,合二百三十五姓 ,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帝自敘所以然。以四后姓、
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師太子三師 、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尚書僕射尚書僕射 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知政事 三品為第
二姓,各以品位高下敘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 孫,餘屬不入,改為姓氏錄 。當時軍功入五品
者,皆昇譜限,搢紳恥焉,目為「勳格」。義府 奏悉索氏族志 燒之。又詔後魏隴西 李寶,太原 王
瓊 ,滎陽 鄭溫,范陽 盧子遷、盧渾 、盧輔 ,清河 崔宗伯 、崔元孫 ,前燕 博陵 崔懿 ,
晉趙郡 李楷 ,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三品以上納幣 不得過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
品百,悉為歸裝,夫氏禁受陪門財。先是,後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 ,以寶等為冠。其後矜尚門地,
故氏族志 一切降之。王妃 、主婿皆取當世勳 貴名臣家,未嘗尚山東舊族。後房玄齡 、魏徵 、李
勣 復與昏,故望不減,然每姓第其房望,雖一姓中,高下縣隔。李義府 為子求昏不得,始奏禁焉。
其後天下衰宗落譜,昭穆 所不齒者,皆稱「禁昏家」,益自貴,凡男女皆潛相聘娶,天子不能禁,世
以為敝云。
士廉 六子,履行 、審行、真行 有名。
履行 居母喪毀甚,太宗 諭使彊食。尚東陽公主 ,襲爵 。繇戶部尚書戶部尚書 為益州 大都督府長史大都督府長史 ,
政有名。坐長孫无忌 ,左授洪州 都督都督 ,改永州刺史永州刺史 。
真行 至左衛將軍左衛將軍 。其子岐連章懷太子 事,詔令自誡切,真行 以佩刀刺殺之,斷首棄道上,高
宗 鄙其為,貶睦州刺史睦州刺史 。
文 主 號 葬
文 地 文 文 名
號 地 主 文 名 地
仕 文 文 文 文 政
主 地 文 主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武 处 节 主
號 武 號
名 名 號
主
號
名 名 名 名 亲
亲
作 名
地 地
名
號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礼
文 文 文 文
亲 作
名 作 地 地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代 地 名
地 名 礼
礼
作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礼
名 名 名
名 號 主 仕 文 地 文
名 地 武 文
名 武 主 名
號 文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7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審行自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貶渝州刺史渝州刺史 。
士廉 五世孫重,字文明,以明經 中第,李巽 表鹽鐵轉運巡官巡官 ,善職,凡十年,進累司門郎中司門郎中 。
敬宗 慎置侍講學士侍講學士 ,重以簡厚惇正,與崔郾 偕選,再擢國子祭酒國子祭酒 。文宗 好左氏春秋 ,命分列
國各為書,成四十篇。與鄭覃 刊定九經 于石。出為鄂岳觀察使觀察使 ,以美政被褒。久之,拜太子 賔
客,分司東都分司東都 。卒,贈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
贊曰:古者受姓受氏以旌有功,是時人皆土著,故名宗望姓,舉郡國自表,而譜系興焉,所以推敘昭
穆 ,使百代不得相亂也。遭晉播遷,胡醜亂華,百宗蕩析,士去墳墓 ,子孫猶挾系錄,以示所承,
而代閥顯者,至賣昏求財,汨喪廉恥。唐初流弊仍甚,天子屢抑不為衰。至中葉,風教又薄,譜錄都
廢,公靡常產 之拘,士亡舊德之傳,言李悉出隴西 ,言劉悉出彭城 ,悠悠世胙,訖無考按,冠冕
皂隸,混為一區,可太息哉!
竇威 字文蔚 ,岐州 平陸 人。父熾,在周為上柱國上柱國 ,入隋為太傅太傅 ,太穆皇后 ,其從兄弟女
也。
威沈邃有器局,貫覽羣言,家世貴,子弟皆喜武力,獨威尚文,諸兄詆為書癡。內史令內史令 李德林 舉秀
異,授祕書郎祕書郎 ,當遷不肯調者十年,故其學益博。而諸兄以軍功位通顯矣,薄威職閑冗,更謂曰:
「昔仲尼積學成聖,猶棲遲不偶,汝尚何求耶?」威笑不荅。蜀王 秀辟為記室,威以秀多不法,謝疾
去。秀廢,府屬皆得罪,威獨免。大業中,累遷內史舍人內史舍人 ,數諫忤旨,轉考功郎中考功郎中 ,後坐事免。
高祖 入關,召補大丞相大丞相 府司錄參軍司錄參軍 。方天下亂,禮典湮缺,威多識朝廷故事,乃裁定制度。帝
語裴寂 曰:「威,今之叔孫通 也。」武德元年[618],授內史令內史令 。每論政事得失,必陳古為諭,帝益
親矚,嘗引入卧內,謂曰:「昔周有八柱國柱國 ,吾與公家是也。今我為天子,而公為內史令內史令 ,事固有
不等耶?」威懼,頓首謝曰:「臣家在漢,再為外戚 。至元魏,有三皇后 。今陛下 龍興,臣復以
姻戚進,夙夜懼不克任。」帝笑曰:「公以三后族夸我邪!關東 人與崔、盧婚者,猶自矜大,公世為
帝戚,不亦貴乎。」
後寢疾,帝臨問,及卒,哭之慟。贈同州刺史同州刺史 ,追封 延安郡公 ,謚曰靖。威性儉素,家不樹產,
比喪,無餘貲,遺令薄葬 。詔皇太子 、百官臨送。
兄子軌,字士則 。父恭,仕周為雍州牧雍州牧 、酇國公 。軌性剛果有威,大業中,為資陽郡 東曹東曹
掾掾 ,去官歸。高祖 起兵,軌募衆千餘人迎謁長春宮 。帝大悅,賜良馬十匹,使略地渭南 ,下永豐
倉 ,收兵五千,從平京師。封贊皇縣公 ,為大丞相大丞相 諮議參軍諮議參軍 。
稽胡 賊五萬掠宜春 ,詔軌討之。次黃欽 山,遇賊乘高叢射,衆為卻。軌斬部將部將 十四人,更拔其次
代之,身擁數百騎殿,令曰:「聞鼓不進者斬。」旣鼓,士爭赴賊,賊射不勝,大破之,斬首 千級,
獲男女二萬。擢太子詹事太子詹事 。赤排羌與薛舉 叛將鍾俱仇寇漢中 ,拜秦州總管秦州總管 ,討賊連戰有功,餘黨
悉降。復酇國 舊封,遷益州道 行臺 左僕射左僕射 。党項 引吐谷渾 寇松州 ,詔軌與扶州刺史扶州刺史 蔣
善 合援之。善合先期至,敗之鉗川。軌進軍臨洮 ,擊左封 ,走其衆。度羌必為患,始屯田 松
州 。詔率所部兵從秦王 討王世充 。明年,還蜀。
軌旣貴,益嚴酷,然能自勤苦,每出師臨敵,身未嘗解甲,其下有不用命即誅,至小過亦鞭箠流血,人
見者皆重足股慄,由是蜀盜悉平。初,以其甥為腹心,嘗夜出,呼不時至,斬之。又戒家奴毋出外,忽
遣奴取漿公廚,旣而悔焉,曰:「要當借汝頭以明法 。」命斬奴,奴稱冤,監刑者疑不時決,軌并斬
之。後入朝,賜坐御榻,容不肅,又坐對詔 ,帝怒曰:「公入蜀,車騎、驃騎從騎從 者二十人,公斬誅
略盡,我隴種車騎,尚不足給公。」因繫詔獄。俄釋之,還鎮益州 。
文 文
名 仕 名 文 文
號 文 名 文 號 作
名 作 文 主
文 文
礼 葬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地 武 文 主
文 名
文
主
文 文
號 文 武
名 名 文
武 文
亲 主 主
地
文 仕 主
葬 主
名 文 主 地
武 號 处 地
地 主 文 武
政 地 名 武
法
文 名 地 文
地 地 衙 文 政 政 地 文
名 地 地 军
地 主 名
仕
仕 武
地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7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軌與行臺 尚書尚書 韋雲起 、郭行方 素不協,及隱太子 誅,詔至,軌內詔懷中,雲起 問詔安在,軌
不肯示,因執殺之。行方懼,奔京師,得免。是歲,行臺 廢,授益州 都督都督 ,加食邑戶六百。
貞觀元年[627],召授右衛大將軍右衛大將軍 ,出為洛州 都督都督 。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
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卒,贈并州都督州都督 。
子奉節 ,尚永嘉公主 ,歷左衛將軍左衛將軍 、秦州 都督都督 。
軌弟琮,有武幹。大業末,犯法亡命太原 ,依高祖 。與秦王 有憾,不自安。王方收天下豪英,降
禮接之,與出入卧內,琮意乃釋。大將軍府 建,引為統軍。從平西河 ,破霍邑 。授金紫光祿大金紫光祿大
夫夫 ,封扶風郡公 。從劉文靜 擊屈突通 於潼關 ,敗其將桑顯和,通遁去,琮以輕騎追獲於稠桑。
進兵下陝縣 ,拔太原 倉。遷左領軍大將軍大將 軍,賜物五百段。隋河陽 都尉都尉 獨孤武潛謀歸款,命琮總
萬騎,自柏崖 迎之,逗留不進,武見殺,坐除名 。
武德初,為右屯衛大將軍右屯衛大將軍 。時將圖洛陽 ,詔琮留守留守 陝,護饟道。王世充 將羅士信 數以兵鈔
絕,琮使人說降之。東都 平,檢校 晉州 總管總管 。從隱太子 平劉黑闥 ,以功封譙國公 ,賜黃金
五十斤。卒,贈左衛大將軍左衛大將軍 ,謚曰敬。永徽五年[654],加贈特進特進 。
威從兄子抗,字道生。父榮定,為隋洛州 總管總管 、陳國公 ,謚曰懿。母,隋文帝 姊安成公 主也。
抗美容儀,性通率,涉見圖史。以帝甥蚤貴,入太學 ,釋褐 千牛備身千牛備身 、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侍父疾,束帶
五旬不弛;居喪 ,哀癯過常。襲爵 ,累轉梁州刺史梁州刺史 。將之官,文帝 幸其第,酣宴如家人禮。母
卒,數號絕,詔宮人節 哭。歲餘,為岐州刺史岐州刺史 ,轉幽州 總管總管 ,所至以寬惠聞。漢王 諒反,煬
帝 疑抗為應,遣李子雄 馳往代之。子雄因誣抗得諒書不奏,桉鞫無狀,然坐是遂廢。
抗與高祖 少相狎,及楊玄感 反,抗謂高祖 曰:「玄感 為我先耳,李氏名在圖錄,天所啟也。」高
祖 曰:「為禍始不祥,公無妄言。」煬帝 遣抗出靈武 ,逴護長城 ,聞高祖 已定京師,喜曰:
「此吾家婿,豁達 有大度,真撥亂主也。」因歸長安 。高祖 見之喜,握手曰:「李氏果王,何
如?」因置酒為樂,授將作大匠將作大匠 兼納言,尋罷為左武候大將軍左武候大將軍 。
帝聽朝,或引升御坐,旣退,入卧內,從容談笑,極平生歡 ,以兄呼之,宮中稱為舅,或留宿禁省,
侍燕豫,然未嘗干朝廷事。後從秦王 平薛舉 ,功第一;又從征王世充 。東都 平,冊勳於廟者九
人,抗與從弟軌與焉。賜女樂 一部,珍幣不貲。卒,贈司徒司徒 ,謚曰密。
子衍、靜、誕,衍襲爵 。
靜字元休,在隋佐親衛親衛 ,以父得罪煬帝 ,久不之進。高祖 入京師,擢并州 大總管府長史總管府長史 。時突
厥 數為邊患,糧道不屬,靜表請屯田 太原 ,以省餽運。議者以流亡未復,不宜重困,於是召入
與裴寂 、蕭瑀 、封倫 廷議,寂等不能屈,帝從之,歲收粟十萬斛。詔檢校 并州 大總管大總管 。又請
斷石嶺以為鄣塞,制突厥 之入。
太宗 即位,授司農卿司農卿 ,封信都縣男 。趙元 楷為少卿少卿 ,靜鄙其聚斂,因會官屬大言曰:「如煬
帝 奢侈,竭四海自奉,司農司農 須公矣。今天子躬節儉,屈一人安兆庶,惡用公哉?」元楷 大慙。
改夏州 都督都督 。
衙 文 名 名 主 名
衙 地 武
武 地 武
武
地 主 武 地 武
地 號 主
衙 地 地
文 主 名 名 地
地 地 武 地 武
地 法
武 地 武 名 名
地 仕 地 武 主 名 主
武 文
地 武 主 號 主
衙 仕 武 文
礼 仕 文 號
礼 文 地 武 主
號 名
號 名 號 名
號 號 地 处 號
名 地 號
文 武
词
主 名 名 地
艺 文
仕
武 號 號 地 文
政 军 地
名 名 名 仕 地 武
政
號 文 主 名 文
號 文 名
地 武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7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突厥 攜貳,諸將出征者過靜,靜為陳虜中虛實,諸將由是大克獲。又間其部落,郁射所部鬱孤尼等九俟
斤 皆內附。帝嘉之,賜馬百匹、羊千口。及禽頡利 ,詔處其衆河南 。靜上書曰:「夷狄窮則搏噬,
飽則羣聚,不可以刑法繩、仁義教也。衣食仰給,不恃耕桑。今損有為之民,資無知之虜,得之無益於
治,失之不害於化。況首丘未忘,則一旦變生,犯我王略矣。不如因其破亡,假以賢王一號,妻之宗女,
披其土地部落,使權弱勢分,易為羈制,則世為藩臣藩臣 矣。」帝雖不從,然嘉其忠,優詔荅曰:「北方之
務,悉以相委,以卿為寧朔 大使,朕無北顧憂矣。」再遷民部尚書民部尚書 。卒,謚曰肅。
子逵,尚遂安公主 ,襲爵 。
誕,隋末起家朝請郎朝請郎 。義寧初,辟丞相府 祭酒祭酒 ,封安豐郡公 ,尚襄陽公主 。從秦王 征薛
舉 ,為元帥元帥 府司馬府司馬 。累遷太常卿太常卿 。高祖 諸子幼,未出宮者十餘王,國司家事,皆誕主之。出
為梁州 都督都督 。
貞觀初,召授右領軍大將軍右領軍大將軍 ,進莘國公 ,為宗正卿宗正卿 。太宗 與語,昏謬失對。乃下詔曰:「誕比
衰耗,不能事,朕知而任之,是謂不明。且為官擇人者治,為人擇官者亂。其以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罷就第。」
卒,贈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荊州刺史荊州刺史 ,謚曰安。
抗弟璡,字之推 ,性沈厚。隋大業末,為扶風太守扶風太守 。唐兵起,以郡歸,歷民部尚書民部尚書 。從秦王 平薛
仁杲 ,賜錦袍。尋鎮益州 ,時蜀盜賊多,皆討平之。與皇甫無逸 不協,數相訴毀,因請入朝,至
半道,詔還之。璡內憂恐。會使者至,璡引宴卧內,厚餉遺。無逸 以聞,坐免官 。未幾,授祕書祕書
監監 ,封鄧國公 。
貞觀初,遷將作大匠將作大匠 ,詔脩洛陽宮 ,鑿池起山,務極侈浮,費不勝筭。太宗 怒,詔毀之,免其
官。以酆王 納璡女為妃,復位。卒,贈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謚曰安。璲有巧思,工書。武德中,與太常少太常少
卿卿 祖孝孫 受詔定雅樂 ,是正鍾律云。
威從孫 德玄 ,隋大業中,起家國學生國學生 。祖照,尚周文帝 義陽公主 ,封鉅鹿郡公 。父彥,襲
爵 ,終隋西平太守西平太守 。兄德明 ,師事陳留王 孝逸 ,通知文史。漢王 諒反,遣將綦良攻黎州 。
德明年十八,募士五千,號令嚴整,倍道擊賊,破之。以功擢累齊王 府屬。坐事免。高祖 兵叩長
安 ,而宗室 孝基 、神符 、道宗 及竇誕 、趙慈景 等並繫獄,隋將衛文昇 、陰世師欲殺
之,德明 諫曰:「罪不在此,殺之無傷於彼,祗取怨焉,不如挺之 。」乃止。長安 平,謁高祖 ,
終不自言,時稱長稱長 者。拜考功郎中考功郎中 。從秦王 擊王世充 。封顯武男 ,歷常、愛二州刺史州刺史 ,卒。
德玄 始為高祖 丞相府 千牛,歷太宗 時不甚顯,高宗 以舊臣,自殿中少監殿中少監 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歲中
遷司元太常伯太常伯 。時帝又以源直心為奉常 正卿,劉祥道 為司刑司刑 太常伯太常伯 ,上官儀 為西臺 侍
極,郝處俊 為太子左中護太子左中護 ,凡十餘人,皆帝自擇,以示宰相宰相 李勣 等,皆頓首謝。
麟德初,進檢校 左相左相 ,勤職約己,天子嘗臨朝,咨其清素,加以賜賚。居位數年,贊圖封禪 事,
與李勣 皆為使。帝次濮陽 ,問古謂帝丘 ,德玄 不能對,許敬宗 具道其然,帝稱善。敬宗 自矜
于人,德玄 知,不為忤,衆服其量。禮成,進爵二級。以弟德遠未及爵,願分封,詔可,故德
玄 封鉅鹿男 ,德遠樂安男 。德玄 迎時取合,未嘗有過,然無它補益。卒,年六十九,贈光祿大光祿大
夫夫 ,幽州 都督都督 ,謚曰恭。
贊曰:高、竇雖緣外戚 姻家,然自以才猷結天子,廁跡名臣,垂榮無窮,時有遇合,故見諸事業。古
來賢豪,不遭興運,埋光鏟采,與草木俱腐者,可勝吒哉!竇宗自魏訖唐,支冑扶疏數百年,所馮
厚 矣。
政
主 名 地
文
地 文
主 仕
文 衙 文 主 主 主
名 武 文 文 號
地 武
武 主 文 號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主
名 地 名
名 仕
文 主
文 处 號
主 文
文 名 艺
亲 名 文 號 主 主
仕 文 名 主 名 主 地
主 號
地 亲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號
武 文 主 名 主 文
名 號 衙 號 號 文 文
文 艺 名 文 文 名 衙
名 文 文 名
仕 文 礼
名 地 地 名 名 號
名
名 主 主 名
文 地 武
亲
名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7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00 卷九十四 列傳第十九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目錄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7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helloiac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helloiac
 
舊唐書 113 卷一百零九 列傳第五十九
舊唐書 113 卷一百零九 列傳第五十九舊唐書 113 卷一百零九 列傳第五十九
舊唐書 113 卷一百零九 列傳第五十九helloiac
 
史記 041 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史記 041 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史記 041 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史記 041 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helloiac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helloiac
 
史記 060 世家第三十 三王世家
史記 060 世家第三十 三王世家史記 060 世家第三十 三王世家
史記 060 世家第三十 三王世家helloiac
 
史記 049 世家第十九 外戚世家
史記 049 世家第十九 外戚世家史記 049 世家第十九 外戚世家
史記 049 世家第十九 外戚世家helloiac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helloiac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helloiac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helloiac
 
史記 067 列传第七 仲尼弟子列传
史記 067 列传第七 仲尼弟子列传史記 067 列传第七 仲尼弟子列传
史記 067 列传第七 仲尼弟子列传helloiac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helloiac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helloiac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helloiac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helloiac
 
周書 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八 孝義
周書 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八 孝義周書 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八 孝義
周書 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八 孝義helloiac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helloiac
 
漢書 088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
漢書 088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漢書 088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
漢書 088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helloiac
 
三國志 19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三國志 19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三國志 19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三國志 19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helloiac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helloiac
 

What's hot (20)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漢書 030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舊唐書 113 卷一百零九 列傳第五十九
舊唐書 113 卷一百零九 列傳第五十九舊唐書 113 卷一百零九 列傳第五十九
舊唐書 113 卷一百零九 列傳第五十九
 
史記 041 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史記 041 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史記 041 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史記 041 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104 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列传
 
史記 060 世家第三十 三王世家
史記 060 世家第三十 三王世家史記 060 世家第三十 三王世家
史記 060 世家第三十 三王世家
 
史記 049 世家第十九 外戚世家
史記 049 世家第十九 外戚世家史記 049 世家第十九 外戚世家
史記 049 世家第十九 外戚世家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後漢書 064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三國志 52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史記 067 列传第七 仲尼弟子列传
史記 067 列传第七 仲尼弟子列传史記 067 列传第七 仲尼弟子列传
史記 067 列传第七 仲尼弟子列传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隋書 44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漢書 007 卷六 武帝纪第六
 
周書 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八 孝義
周書 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八 孝義周書 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八 孝義
周書 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八 孝義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漢書 088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
漢書 088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漢書 088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
漢書 088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
 
三國志 19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三國志 19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三國志 19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三國志 19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漢書 058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Similar to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helloiac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helloiac
 
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
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
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helloiac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helloiac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helloiac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helloiac
 
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八 王融 謝朓
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八 王融 謝朓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八 王融 謝朓
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八 王融 謝朓helloiac
 
新唐書 119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新唐書 119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新唐書 119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新唐書 119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helloiac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helloiac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helloiac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helloiac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helloiac
 
南史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齊高帝諸子上
南史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齊高帝諸子上南史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齊高帝諸子上
南史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齊高帝諸子上helloiac
 
新唐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第九 李密
新唐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第九 李密新唐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第九 李密
新唐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第九 李密helloiac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helloiac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helloiac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helloiac
 
漢書 083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漢書 083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漢書 083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漢書 083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helloiac
 
新五代史 54 卷五十四 雜傳第四十二
新五代史 54 卷五十四 雜傳第四十二新五代史 54 卷五十四 雜傳第四十二
新五代史 54 卷五十四 雜傳第四十二helloiac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helloiac
 

Similar to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20)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
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
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漢書 075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周書 25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漢書 085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八 王融 謝朓
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八 王融 謝朓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八 王融 謝朓
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二十八 王融 謝朓
 
新唐書 119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新唐書 119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新唐書 119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新唐書 119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新五代史 04 卷四 唐本紀第四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三國志 21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晉書 063 卷六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南史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齊高帝諸子上
南史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齊高帝諸子上南史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齊高帝諸子上
南史 42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齊高帝諸子上
 
新唐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第九 李密
新唐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第九 李密新唐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第九 李密
新唐書 090 卷八十四 列傳第九 李密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元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漢書 083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漢書 083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漢書 083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漢書 083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新五代史 54 卷五十四 雜傳第四十二
新五代史 54 卷五十四 雜傳第四十二新五代史 54 卷五十四 雜傳第四十二
新五代史 54 卷五十四 雜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 1. 文档信息  新唐書  101 / 242  46 段 5831 字  374 种 521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北宋]歐陽修 等 ←100 卷九十四 列傳第十九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新唐書 /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大業 3 武德 2 貞觀 2 武德五年[622] 1 武德元年[618] 1 貞觀元年[627] 1 仁壽 1 永徽五年[654] 1 地点 益州 5 太原 4 并州 3 人物 士廉 14 秦王 7 德玄 6 王世充 4 長孫无忌 3 外戚 3 皇太子 3 李勣 3 文官 太傅 3 內史令 3 開府儀同三司 2 武官 都督 8 總管 3 左衛將軍 2 其他 高祖 15 太宗 9 襲爵 5 煬帝 4 高宗 4 氏族志 3 目錄 0 1 2 3 4 卷九十五 列傳 第二十 高儉 竇威 高儉 字士廉 ,以字顯,齊清河 王岳 之孫,父勵樂安王 ,入隋為洮州刺史洮州刺史 。士廉 敏惠 有度 量,狀貌若畫,觀書一見輒誦,敏於占對。隋司隸大夫司隸大夫 薛道衡 、起居舍人起居舍人 崔祖濬皆宿臣顯重,與 為忘年友,繇是有名。自以齊宗室 ,不欲廣交,屏居終南山 下。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高孝基 勸之仕,仁 壽中,舉文才甲科 ,補治禮郎治禮郎 。斛斯政奔高麗 ,坐與善,貶為朱鳶 主簿主簿 ,以母老不可居瘴癘 地,乃留妻 鮮于奉養而行。會世大亂,京師阻絕,交趾太守交趾太守 丘和 署司法書佐書佐 。時欽州 俚帥甯長 真以兵侵交趾 ,和懼,欲出迎,士廉 曰:「長真兵雖多,縣軍遠客 ,勢不得久,城中勝兵尚可 戰,奈何受制於人?」和因命為行軍司馬行軍司馬 ,逆擊破之。 高祖 遣使徇嶺南 ,武德五年[622]與和來降,於是秦王 領雍州牧雍州牧 ,薦士廉 為治中,親重之。隱太 子 與王隙已熾,乃與長孫无忌 密計討定,是日率吏卒釋囚授甲,趨芳林 門助戰。王為皇太子 , 授右庶子右庶子 。進侍中侍中 ,封義興郡公 。坐匿王珪 奏不時上,左授安州 都督都督 。 進益州 大都督府長史大都督府長史 。蜀人畏鬼而惡疾 ,雖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餌哺之,昆弟不相假財。士 廉 為設條教,辯告督勵,風俗翕然為變。又引諸生講授經藝,學校復興。秦時李冰導汶江 水灌田, 瀕水者頃千金,民相侵冒。士廉 附故渠廝引旁出,以廣溉道,人以富饒。 作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主 文 名 名 武 名 文 亲 地 文 名 仕 文 政 地 文 名 文 名 文 地 地 名 名 武 號 地 主 文 名 主 名 地 主 文 文 主 名 地 武 地 文 病 名 地 名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7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入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進封許國公 。雅負裁鑒,又詳氏譜,所署用,人地無不當者。高祖 崩 ,攝司司 空空 ,營山 陵;加特進特進 ,遷尚書右僕射尚書右僕射 。士廉 三世居此官,世榮其貴。 太宗 幸洛陽 ,太子 監國,命攝少師少師 。手詔曰:「端拱三 川,不憂關中 者,以屬卿也。」久 之,請致仕 ,聽解僕射僕射 ,加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 ,知政事知政事 。帝伐高麗 ,皇太 子 監國駐定州 ,又攝太傅太傅 ,同掌機務。太子 令曰:「寡人資公訓道,而比聽政,據桉對公,情所 未安,所司宜別設桉奉太傅太傅 。」士廉 固辭。 還至并州 ,有疾,帝即所舍問之。貞觀二十一年[647]疾甚,帝幸其第,為流涕,卒年七十一。又欲臨 弔,房玄齡 以帝餌金石,諫不宜近喪。帝曰:「朕有舊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即從數 百騎出。長孫无忌 伏馬前,陳士廉 遺言,乞不臨喪,帝猶不許,无忌 至流涕,乃還入東苑 ,南向 哭。詔贈司徒司徒 、并州都督州都督 ,謚曰文獻,陪葬昭陵 。方寒食 ,敕尚宮 以食四轝往祭,帝自為文。 喪出橫橋,又登城西北樓望哭以過喪。高宗 即位,加贈太尉太尉 ,配享太宗 廟廷。 士廉 進止詳華,凡有獻納,搢紳皆屬以目。奏議未嘗不焚稾,家人無見者。士廉 少識太宗 非常 人,以所出女歸之,是為文德皇后 。及遺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一襲與平生所好書示先王典訓可用終 始者。 初,太宗 嘗以山東士人尚閥閱,後雖衰,子孫猶負世望,嫁娶必多取貲,故人謂之賣昏。由是詔士 廉 與韋挺 、岑文本 、令狐德棻 責天下譜諜,參考史傳,檢正真偽,進忠賢,退悖惡,先宗室 , 後外戚 ,退新門,進舊望,右膏粱,左寒畯,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為九等,號曰氏族 志 ,而崔幹 仍居第一。帝曰:「我於崔、盧、李、鄭無嫌,顧其世衰,不復冠冕,猶恃舊地以取 貲,不肖子偃然自高,販鬻松檟,不解人間何為貴之?齊據河北 ,梁、陳在江南 ,雖有人物,偏方 下國,無可貴者,故以崔、盧、王、謝為重。今謀士勞臣以忠孝學藝從我定天下者,何容納貨舊門,向 聲背實,買昏為榮耶?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次有爵為公、卿、大夫,世世不絕, 此謂之門戶。今皆反是,豈不惑邪?朕以今日冠冕為等級高下。」遂以崔幹 為第三姓,班其書天下。 高宗 時,許敬宗 以不敘武后 世,又李義府 恥其家無名,更以孔志約 、楊仁卿 、史玄道 、呂 才 等十二人刊定之,裁廣類例,合二百三十五姓 ,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帝自敘所以然。以四后姓、 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師太子三師 、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尚書僕射尚書僕射 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知政事 三品為第 二姓,各以品位高下敘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 孫,餘屬不入,改為姓氏錄 。當時軍功入五品 者,皆昇譜限,搢紳恥焉,目為「勳格」。義府 奏悉索氏族志 燒之。又詔後魏隴西 李寶,太原 王 瓊 ,滎陽 鄭溫,范陽 盧子遷、盧渾 、盧輔 ,清河 崔宗伯 、崔元孫 ,前燕 博陵 崔懿 , 晉趙郡 李楷 ,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三品以上納幣 不得過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 品百,悉為歸裝,夫氏禁受陪門財。先是,後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 ,以寶等為冠。其後矜尚門地, 故氏族志 一切降之。王妃 、主婿皆取當世勳 貴名臣家,未嘗尚山東舊族。後房玄齡 、魏徵 、李 勣 復與昏,故望不減,然每姓第其房望,雖一姓中,高下縣隔。李義府 為子求昏不得,始奏禁焉。 其後天下衰宗落譜,昭穆 所不齒者,皆稱「禁昏家」,益自貴,凡男女皆潛相聘娶,天子不能禁,世 以為敝云。 士廉 六子,履行 、審行、真行 有名。 履行 居母喪毀甚,太宗 諭使彊食。尚東陽公主 ,襲爵 。繇戶部尚書戶部尚書 為益州 大都督府長史大都督府長史 , 政有名。坐長孫无忌 ,左授洪州 都督都督 ,改永州刺史永州刺史 。 真行 至左衛將軍左衛將軍 。其子岐連章懷太子 事,詔令自誡切,真行 以佩刀刺殺之,斷首棄道上,高 宗 鄙其為,貶睦州刺史睦州刺史 。 文 主 號 葬 文 地 文 文 名 號 地 主 文 名 地 仕 文 文 文 文 政 主 地 文 主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文 武 处 节 主 號 武 號 名 名 號 主 號 名 名 名 名 亲 亲 作 名 地 地 名 號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礼 文 文 文 文 亲 作 名 作 地 地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名 名 代 地 名 地 名 礼 礼 作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礼 名 名 名 名 號 主 仕 文 地 文 名 地 武 文 名 武 主 名 號 文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7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審行自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貶渝州刺史渝州刺史 。 士廉 五世孫重,字文明,以明經 中第,李巽 表鹽鐵轉運巡官巡官 ,善職,凡十年,進累司門郎中司門郎中 。 敬宗 慎置侍講學士侍講學士 ,重以簡厚惇正,與崔郾 偕選,再擢國子祭酒國子祭酒 。文宗 好左氏春秋 ,命分列 國各為書,成四十篇。與鄭覃 刊定九經 于石。出為鄂岳觀察使觀察使 ,以美政被褒。久之,拜太子 賔 客,分司東都分司東都 。卒,贈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 贊曰:古者受姓受氏以旌有功,是時人皆土著,故名宗望姓,舉郡國自表,而譜系興焉,所以推敘昭 穆 ,使百代不得相亂也。遭晉播遷,胡醜亂華,百宗蕩析,士去墳墓 ,子孫猶挾系錄,以示所承, 而代閥顯者,至賣昏求財,汨喪廉恥。唐初流弊仍甚,天子屢抑不為衰。至中葉,風教又薄,譜錄都 廢,公靡常產 之拘,士亡舊德之傳,言李悉出隴西 ,言劉悉出彭城 ,悠悠世胙,訖無考按,冠冕 皂隸,混為一區,可太息哉! 竇威 字文蔚 ,岐州 平陸 人。父熾,在周為上柱國上柱國 ,入隋為太傅太傅 ,太穆皇后 ,其從兄弟女 也。 威沈邃有器局,貫覽羣言,家世貴,子弟皆喜武力,獨威尚文,諸兄詆為書癡。內史令內史令 李德林 舉秀 異,授祕書郎祕書郎 ,當遷不肯調者十年,故其學益博。而諸兄以軍功位通顯矣,薄威職閑冗,更謂曰: 「昔仲尼積學成聖,猶棲遲不偶,汝尚何求耶?」威笑不荅。蜀王 秀辟為記室,威以秀多不法,謝疾 去。秀廢,府屬皆得罪,威獨免。大業中,累遷內史舍人內史舍人 ,數諫忤旨,轉考功郎中考功郎中 ,後坐事免。 高祖 入關,召補大丞相大丞相 府司錄參軍司錄參軍 。方天下亂,禮典湮缺,威多識朝廷故事,乃裁定制度。帝 語裴寂 曰:「威,今之叔孫通 也。」武德元年[618],授內史令內史令 。每論政事得失,必陳古為諭,帝益 親矚,嘗引入卧內,謂曰:「昔周有八柱國柱國 ,吾與公家是也。今我為天子,而公為內史令內史令 ,事固有 不等耶?」威懼,頓首謝曰:「臣家在漢,再為外戚 。至元魏,有三皇后 。今陛下 龍興,臣復以 姻戚進,夙夜懼不克任。」帝笑曰:「公以三后族夸我邪!關東 人與崔、盧婚者,猶自矜大,公世為 帝戚,不亦貴乎。」 後寢疾,帝臨問,及卒,哭之慟。贈同州刺史同州刺史 ,追封 延安郡公 ,謚曰靖。威性儉素,家不樹產, 比喪,無餘貲,遺令薄葬 。詔皇太子 、百官臨送。 兄子軌,字士則 。父恭,仕周為雍州牧雍州牧 、酇國公 。軌性剛果有威,大業中,為資陽郡 東曹東曹 掾掾 ,去官歸。高祖 起兵,軌募衆千餘人迎謁長春宮 。帝大悅,賜良馬十匹,使略地渭南 ,下永豐 倉 ,收兵五千,從平京師。封贊皇縣公 ,為大丞相大丞相 諮議參軍諮議參軍 。 稽胡 賊五萬掠宜春 ,詔軌討之。次黃欽 山,遇賊乘高叢射,衆為卻。軌斬部將部將 十四人,更拔其次 代之,身擁數百騎殿,令曰:「聞鼓不進者斬。」旣鼓,士爭赴賊,賊射不勝,大破之,斬首 千級, 獲男女二萬。擢太子詹事太子詹事 。赤排羌與薛舉 叛將鍾俱仇寇漢中 ,拜秦州總管秦州總管 ,討賊連戰有功,餘黨 悉降。復酇國 舊封,遷益州道 行臺 左僕射左僕射 。党項 引吐谷渾 寇松州 ,詔軌與扶州刺史扶州刺史 蔣 善 合援之。善合先期至,敗之鉗川。軌進軍臨洮 ,擊左封 ,走其衆。度羌必為患,始屯田 松 州 。詔率所部兵從秦王 討王世充 。明年,還蜀。 軌旣貴,益嚴酷,然能自勤苦,每出師臨敵,身未嘗解甲,其下有不用命即誅,至小過亦鞭箠流血,人 見者皆重足股慄,由是蜀盜悉平。初,以其甥為腹心,嘗夜出,呼不時至,斬之。又戒家奴毋出外,忽 遣奴取漿公廚,旣而悔焉,曰:「要當借汝頭以明法 。」命斬奴,奴稱冤,監刑者疑不時決,軌并斬 之。後入朝,賜坐御榻,容不肅,又坐對詔 ,帝怒曰:「公入蜀,車騎、驃騎從騎從 者二十人,公斬誅 略盡,我隴種車騎,尚不足給公。」因繫詔獄。俄釋之,還鎮益州 。 文 文 名 仕 名 文 文 號 文 名 文 號 作 名 作 文 主 文 文 礼 葬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地 武 文 主 文 名 文 主 文 文 號 文 武 名 名 文 武 文 亲 主 主 地 文 仕 主 葬 主 名 文 主 地 武 號 处 地 地 主 文 武 政 地 名 武 法 文 名 地 文 地 地 衙 文 政 政 地 文 名 地 地 军 地 主 名 仕 仕 武 地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7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軌與行臺 尚書尚書 韋雲起 、郭行方 素不協,及隱太子 誅,詔至,軌內詔懷中,雲起 問詔安在,軌 不肯示,因執殺之。行方懼,奔京師,得免。是歲,行臺 廢,授益州 都督都督 ,加食邑戶六百。 貞觀元年[627],召授右衛大將軍右衛大將軍 ,出為洛州 都督都督 。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 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卒,贈并州都督州都督 。 子奉節 ,尚永嘉公主 ,歷左衛將軍左衛將軍 、秦州 都督都督 。 軌弟琮,有武幹。大業末,犯法亡命太原 ,依高祖 。與秦王 有憾,不自安。王方收天下豪英,降 禮接之,與出入卧內,琮意乃釋。大將軍府 建,引為統軍。從平西河 ,破霍邑 。授金紫光祿大金紫光祿大 夫夫 ,封扶風郡公 。從劉文靜 擊屈突通 於潼關 ,敗其將桑顯和,通遁去,琮以輕騎追獲於稠桑。 進兵下陝縣 ,拔太原 倉。遷左領軍大將軍大將 軍,賜物五百段。隋河陽 都尉都尉 獨孤武潛謀歸款,命琮總 萬騎,自柏崖 迎之,逗留不進,武見殺,坐除名 。 武德初,為右屯衛大將軍右屯衛大將軍 。時將圖洛陽 ,詔琮留守留守 陝,護饟道。王世充 將羅士信 數以兵鈔 絕,琮使人說降之。東都 平,檢校 晉州 總管總管 。從隱太子 平劉黑闥 ,以功封譙國公 ,賜黃金 五十斤。卒,贈左衛大將軍左衛大將軍 ,謚曰敬。永徽五年[654],加贈特進特進 。 威從兄子抗,字道生。父榮定,為隋洛州 總管總管 、陳國公 ,謚曰懿。母,隋文帝 姊安成公 主也。 抗美容儀,性通率,涉見圖史。以帝甥蚤貴,入太學 ,釋褐 千牛備身千牛備身 、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侍父疾,束帶 五旬不弛;居喪 ,哀癯過常。襲爵 ,累轉梁州刺史梁州刺史 。將之官,文帝 幸其第,酣宴如家人禮。母 卒,數號絕,詔宮人節 哭。歲餘,為岐州刺史岐州刺史 ,轉幽州 總管總管 ,所至以寬惠聞。漢王 諒反,煬 帝 疑抗為應,遣李子雄 馳往代之。子雄因誣抗得諒書不奏,桉鞫無狀,然坐是遂廢。 抗與高祖 少相狎,及楊玄感 反,抗謂高祖 曰:「玄感 為我先耳,李氏名在圖錄,天所啟也。」高 祖 曰:「為禍始不祥,公無妄言。」煬帝 遣抗出靈武 ,逴護長城 ,聞高祖 已定京師,喜曰: 「此吾家婿,豁達 有大度,真撥亂主也。」因歸長安 。高祖 見之喜,握手曰:「李氏果王,何 如?」因置酒為樂,授將作大匠將作大匠 兼納言,尋罷為左武候大將軍左武候大將軍 。 帝聽朝,或引升御坐,旣退,入卧內,從容談笑,極平生歡 ,以兄呼之,宮中稱為舅,或留宿禁省, 侍燕豫,然未嘗干朝廷事。後從秦王 平薛舉 ,功第一;又從征王世充 。東都 平,冊勳於廟者九 人,抗與從弟軌與焉。賜女樂 一部,珍幣不貲。卒,贈司徒司徒 ,謚曰密。 子衍、靜、誕,衍襲爵 。 靜字元休,在隋佐親衛親衛 ,以父得罪煬帝 ,久不之進。高祖 入京師,擢并州 大總管府長史總管府長史 。時突 厥 數為邊患,糧道不屬,靜表請屯田 太原 ,以省餽運。議者以流亡未復,不宜重困,於是召入 與裴寂 、蕭瑀 、封倫 廷議,寂等不能屈,帝從之,歲收粟十萬斛。詔檢校 并州 大總管大總管 。又請 斷石嶺以為鄣塞,制突厥 之入。 太宗 即位,授司農卿司農卿 ,封信都縣男 。趙元 楷為少卿少卿 ,靜鄙其聚斂,因會官屬大言曰:「如煬 帝 奢侈,竭四海自奉,司農司農 須公矣。今天子躬節儉,屈一人安兆庶,惡用公哉?」元楷 大慙。 改夏州 都督都督 。 衙 文 名 名 主 名 衙 地 武 武 地 武 武 地 主 武 地 武 地 號 主 衙 地 地 文 主 名 名 地 地 地 武 地 武 地 法 武 地 武 名 名 地 仕 地 武 主 名 主 武 文 地 武 主 號 主 衙 仕 武 文 礼 仕 文 號 礼 文 地 武 主 號 名 號 名 號 名 號 號 地 处 號 名 地 號 文 武 词 主 名 名 地 艺 文 仕 武 號 號 地 文 政 军 地 名 名 名 仕 地 武 政 號 文 主 名 文 號 文 名 地 武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7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突厥 攜貳,諸將出征者過靜,靜為陳虜中虛實,諸將由是大克獲。又間其部落,郁射所部鬱孤尼等九俟 斤 皆內附。帝嘉之,賜馬百匹、羊千口。及禽頡利 ,詔處其衆河南 。靜上書曰:「夷狄窮則搏噬, 飽則羣聚,不可以刑法繩、仁義教也。衣食仰給,不恃耕桑。今損有為之民,資無知之虜,得之無益於 治,失之不害於化。況首丘未忘,則一旦變生,犯我王略矣。不如因其破亡,假以賢王一號,妻之宗女, 披其土地部落,使權弱勢分,易為羈制,則世為藩臣藩臣 矣。」帝雖不從,然嘉其忠,優詔荅曰:「北方之 務,悉以相委,以卿為寧朔 大使,朕無北顧憂矣。」再遷民部尚書民部尚書 。卒,謚曰肅。 子逵,尚遂安公主 ,襲爵 。 誕,隋末起家朝請郎朝請郎 。義寧初,辟丞相府 祭酒祭酒 ,封安豐郡公 ,尚襄陽公主 。從秦王 征薛 舉 ,為元帥元帥 府司馬府司馬 。累遷太常卿太常卿 。高祖 諸子幼,未出宮者十餘王,國司家事,皆誕主之。出 為梁州 都督都督 。 貞觀初,召授右領軍大將軍右領軍大將軍 ,進莘國公 ,為宗正卿宗正卿 。太宗 與語,昏謬失對。乃下詔曰:「誕比 衰耗,不能事,朕知而任之,是謂不明。且為官擇人者治,為人擇官者亂。其以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罷就第。」 卒,贈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荊州刺史荊州刺史 ,謚曰安。 抗弟璡,字之推 ,性沈厚。隋大業末,為扶風太守扶風太守 。唐兵起,以郡歸,歷民部尚書民部尚書 。從秦王 平薛 仁杲 ,賜錦袍。尋鎮益州 ,時蜀盜賊多,皆討平之。與皇甫無逸 不協,數相訴毀,因請入朝,至 半道,詔還之。璡內憂恐。會使者至,璡引宴卧內,厚餉遺。無逸 以聞,坐免官 。未幾,授祕書祕書 監監 ,封鄧國公 。 貞觀初,遷將作大匠將作大匠 ,詔脩洛陽宮 ,鑿池起山,務極侈浮,費不勝筭。太宗 怒,詔毀之,免其 官。以酆王 納璡女為妃,復位。卒,贈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謚曰安。璲有巧思,工書。武德中,與太常少太常少 卿卿 祖孝孫 受詔定雅樂 ,是正鍾律云。 威從孫 德玄 ,隋大業中,起家國學生國學生 。祖照,尚周文帝 義陽公主 ,封鉅鹿郡公 。父彥,襲 爵 ,終隋西平太守西平太守 。兄德明 ,師事陳留王 孝逸 ,通知文史。漢王 諒反,遣將綦良攻黎州 。 德明年十八,募士五千,號令嚴整,倍道擊賊,破之。以功擢累齊王 府屬。坐事免。高祖 兵叩長 安 ,而宗室 孝基 、神符 、道宗 及竇誕 、趙慈景 等並繫獄,隋將衛文昇 、陰世師欲殺 之,德明 諫曰:「罪不在此,殺之無傷於彼,祗取怨焉,不如挺之 。」乃止。長安 平,謁高祖 , 終不自言,時稱長稱長 者。拜考功郎中考功郎中 。從秦王 擊王世充 。封顯武男 ,歷常、愛二州刺史州刺史 ,卒。 德玄 始為高祖 丞相府 千牛,歷太宗 時不甚顯,高宗 以舊臣,自殿中少監殿中少監 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歲中 遷司元太常伯太常伯 。時帝又以源直心為奉常 正卿,劉祥道 為司刑司刑 太常伯太常伯 ,上官儀 為西臺 侍 極,郝處俊 為太子左中護太子左中護 ,凡十餘人,皆帝自擇,以示宰相宰相 李勣 等,皆頓首謝。 麟德初,進檢校 左相左相 ,勤職約己,天子嘗臨朝,咨其清素,加以賜賚。居位數年,贊圖封禪 事, 與李勣 皆為使。帝次濮陽 ,問古謂帝丘 ,德玄 不能對,許敬宗 具道其然,帝稱善。敬宗 自矜 于人,德玄 知,不為忤,衆服其量。禮成,進爵二級。以弟德遠未及爵,願分封,詔可,故德 玄 封鉅鹿男 ,德遠樂安男 。德玄 迎時取合,未嘗有過,然無它補益。卒,年六十九,贈光祿大光祿大 夫夫 ,幽州 都督都督 ,謚曰恭。 贊曰:高、竇雖緣外戚 姻家,然自以才猷結天子,廁跡名臣,垂榮無窮,時有遇合,故見諸事業。古 來賢豪,不遭興運,埋光鏟采,與草木俱腐者,可勝吒哉!竇宗自魏訖唐,支冑扶疏數百年,所馮 厚 矣。 政 主 名 地 文 地 文 主 仕 文 衙 文 主 主 主 名 武 文 文 號 地 武 武 主 文 號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主 名 地 名 名 仕 文 主 文 处 號 主 文 文 名 艺 亲 名 文 號 主 主 仕 文 名 主 名 主 地 主 號 地 亲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號 武 文 主 名 主 文 名 號 衙 號 號 文 文 文 艺 名 文 文 名 衙 名 文 文 名 仕 文 礼 名 地 地 名 名 號 名 名 主 主 名 文 地 武 亲 名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7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100 卷九十四 列傳第十九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目錄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187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