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6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隋書
 77 / 86
 31 段 5435 字
 227 种 29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 隋書 77 卷七十七
[唐]魏徵 等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78 卷七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藝術→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隋書 / 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開皇 2 開皇八年[588] 1 大業四年[608] 1
地点 趙郡 5 豫章 3 羊腸阪 3 江都 3 太原 2 東海 2 揚州 2 赤城 2
人物 士謙 23 文詡 13 晉王 5 崔廓 3 李士謙 3 徐則 3 蘇威 2 李參軍 2
文官 國子祭酒 1 州司馬 1 校書郎 1
武官 記室參軍 1 開府參軍 1
其他 天台 3 易 2 鈴下 1
目錄
0
1
2
3
卷七十七 列傳 第四十二 隱逸
自肇有書契,綿歷百王,雖時有盛衰,未嘗無隱逸之士。故《易 》稱「遁世無悶」,又曰「不事王
侯」;詩云「皎皎白駒 ,在彼空谷」;禮云「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語曰「舉逸民 ,天
下之人歸心焉」。雖出處殊途,語默異用,各言其志,皆君子之道也。洪崖 兆其始,箕山 扇其風,
七人作乎周年,四皓光乎漢日,魏、晉以降,其流逾廣。其大者則輕天下,細萬物,其小者則安苦節,
甘賤貧。或與世同塵,隨波瀾以俱逝,或違時矯俗,望江 湖而獨往,狎玩魚鳥,左右琴書 ,拾拾
遺遺 粒而織落毛,飲石泉而蔭松柏。放情宇宙之外,自足懷抱之中,然皆欣欣於獨善,鮮汲汲於兼濟。
而受命哲王,守文令主,莫不束帛 交馳,蒲輪結轍,奔走巖谷,唯恐不逮者,何哉?以其道雖未弘,
志不可奪,縱無舟楫之功,終有賢貞之操。足以立懦夫 之志,息貪競之風,與夫苟得之徒,不可同年
共日。所謂無用以為用,無為而無不為者也。故叙其人,列其行,以備《隱逸篇 》云。
李士謙
作
作
名 名
名 地
地 艺
文
礼
名
作
名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133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
5
6
7
8
9
李士謙 字子約,趙郡 平棘 人也。髫齔喪父,事母以孝聞。母曾嘔吐 ,疑為中毒,因跪而嘗之。伯
父 魏岐州刺史岐州刺史 瑒,深所嗟尚,每稱曰:「此兒吾家之顏子也。」年十二,魏廣平王 贊辟開府參開府參
軍軍 事。後丁母憂 ,居喪 骨立。有姊適宋氏,不勝哀而死。士謙 服闋 ,捨宅為伽藍,脫身而出。詣
學請業,研精不倦,遂博覽群籍,兼善天文術數。齊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辛術召署員外郎員外郎 ,趙郡 王叡 舉德行,
皆稱疾不就。和士開 亦重其名,將諷朝廷,擢為國子祭酒國子祭酒 。士謙 知而固辭,得免。隋有天下,畢志
不仕。
自以少孤,未嘗飲酒食肉,口無殺害之言。至於親賔來萃,輒陳樽 爼,對之危坐,終日不倦。李氏宗
黨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會極歡,無不沉醉諠亂。嘗集士謙 所,盛饌盈前,而先為設黍,謂群從
曰:「孔子稱黍為五穀之長,荀卿 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違乎?」少長肅然,不敢弛惰,退
而相謂曰:「旣見君子,方覺吾徒之不德也。」士謙 聞而自責曰:「何乃為人所疏,頓至於此!」家
富於財,躬處節儉,每以振施為務。州里有喪事不辦者,士謙 輒奔走赴之,隨乏供濟。有兄弟分財不
均,至相鬩訟,士謙 聞而出財,補其少者,令與多者相埒。兄弟愧懼,更相推讓,卒為善士。有牛犯
其田者,士謙 牽置涼處飼之,過於本主。望見盜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嘗執盜粟者,士
謙 慰諭之曰:「窮困所致,義無相責。」遽令放之。其奴嘗與鄉人董震 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斃於
手下。震惶懼請罪,士謙 謂之曰:「卿本無殺心,何為相謝!然可遠去,無為吏之所拘。」性寬厚,
皆此類也。
其後出粟數千石,以貸鄉人,值年穀 不登,債家無以償,皆來致謝。士謙 曰:「吾家餘粟,本圖振
贍,豈求利哉!」於是悉召債家,為設酒食,對之燔契,曰:「債了矣,幸勿為念也。」各令罷去。明
年大熟,債家爭來償謙,謙拒之,一無所受。他年又大饑,多有死者,士謙 罄竭家資,為之糜粥,賴
以全活者將萬計。收埋骸骨,所見無遺。至春,又出糧種,分給貧乏。趙郡 農民德之,撫其子孫曰:
「此乃李參軍 遺惠也。」或謂士謙 曰:「子多陰德。」士謙 曰:「所謂陰德者何?猶耳鳴,己獨
聞之,人無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陰德之有!」
士謙 善談玄理,嘗有一客在坐,不信佛家應報之義,以為外典無聞焉。士謙 喻之曰:「積善餘慶,
積惡餘殃,高門待封,掃墓望喪,豈非休咎之應邪?佛經云輪轉五道,無復窮已,此則賈誼 所言,千
變萬化 ,未始有極,忽然為人之謂也。佛道未東,而賢者已知其然矣。至若鯀為黃熊,杜宇 為鶗
鴃,襃君為龍,牛哀為獸,君子為鵠,小人為猿,彭生為豕,如意為犬,黃母 為黿,宣武 為鼈,鄧
艾 為牛,徐伯為魚,鈴下 為烏,書生為蛇,羊祜 前身,李氏之子,此非佛家變受異形之謂邪?」
客曰:「邢子才 云,豈有松柏後身化為樗櫟,僕以為然。」士謙 曰:「此不類之談也。變化皆由心
而作,木豈有心乎?」客又問三教優劣,士謙 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客亦不能
難而止。
士謙 平生時為詠懷詩,輒毀棄其本,不以示人。又嘗論刑罰,遺文不具,其略曰:「帝王制法,沿革
不同,自可損益,無為頓改。今之贓重者死,是酷而不懲也。語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
謂此罪宜從肉刑 ,刖其一趾,再犯者斷其右腕。流刑 刖去右手三指,又犯者下其腕。小盜宜黥,又
犯則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無不止也。無賴之人,竄之邊裔,職為亂階,適所以召戎矣,非求
治之道也。博奕淫遊,盜之萌也,禁而不止,黥之則可。」有識者頗以為得治體。
開皇八年[588],終於家,時年六十六。趙郡 士女聞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參軍 死
乎!」會葬者萬餘人。鄉人李景 伯等以士謙 道著丘園,條其行狀,詣尚書省 請先生之謚,事寢不
行,遂相與樹碑於墓。
名 地 地 病
亲 文 主
武 仕 礼 名 礼
文 文 地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词 名
名 地
名 军 名
名 名
名
名
法 法
地 名
名 名 衙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133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其妻范陽 盧氏 ,亦有婦德,及夫終後,所有賻贈,一無所受,謂州里父老曰:「參軍平生好施,今雖
殞歿,安可奪其志哉!」於是散粟五百石以賑窮乏。
崔廓 子賾
崔廓 字士玄,博陵 安平 人也。父子元,齊燕州司馬州司馬 。廓少孤貧而母賤,由是不為邦族所齒。初為
里佐,屢逢屈辱,於是感激,逃入山中。遂博覽書籍,多所通涉,山東學者皆宗之。旣還鄉里,不應辟
命。與趙郡 李士謙 為忘言之友,每相往來,時稱崔、李。及士謙 死,廓哭之慟,為之作傳,輸之
秘府。士謙 妻盧氏 寡居,每有家事,輒令人諮廓取定。廓嘗著論,言刑名 之理,其義甚精,文多
不載。大業中,終于家,時年八十。有子曰賾。
賾字祖濬,七歲能屬文,容貌短小,有口才。開皇初,秦孝王 薦之,射策 高第,詔與諸儒定禮樂,
授校書郎校書郎 。尋轉協律郎協律郎 ,太常卿太常卿 蘇威 雅重之。母憂去職,性至孝,水漿不入口者五日。徵為河
南、豫章 二王侍讀,每更日來往二王之第。及河南為晉王 ,轉記室參軍記室參軍 ,自此去豫章 。王重之不
已,遺賾書曰:
昔漢氏西京 ,梁王 建國,平臺 、東苑 ,慕義如林。馬卿辭武騎之官,枚乘 罷弘農 之守。每覽
史傳,嘗切怪之,何乃脫略官榮,棲遲藩邸?以今望古,方知雅志。彼二子者,豈徒然哉!
足下博 聞強記,鉤深致遠 ,視漢臣之三篋,似涉蒙山 ,對梁相之五車,若吞雲夢。吾兄欽賢 重
士,敬愛忘疲,先築郭隗之宮,常置穆生 之醴。今者重開土宇,更誓山河,地方七百,牢籠曲阜 ,
城兼七十,包舉臨淄 ,大啟 南陽 ,方開東閤東閤 。想得奉飛蓋,曳長裾 ,藉玳筵,躡珠履,歌山桂
之偃蹇,賦池竹之檀欒。其崇貴也如彼,其風流也如此,幸甚幸甚,何樂如之!高視上京,有懷德
祖 ,才謝天人,多慚子建,書不盡意,寧俟繁辭。
賾荅曰:
一昨伏奉教書,榮貺非恒,心靈自失。若乃理高象、繫,管輅思而不解,事富《山海 》,郭璞 注而
未詳。至於五色相宣,八音 繁會,鳳鳴不足喻,龍章莫之比。吳札之論周頌 ,詎盡揄揚,郢客 之
奏《陽春 》,誰堪赴節!伏惟令王殿下,稟潤天潢,承輝 日觀,雅道貴 於東平 ,文藝高於北海。
漢則馬遷、蕭望,晉則裴楷 、張華,雞樹騰聲,鵷池播美,望我清塵,悠然路絕。
祖濬燕南贅客,河朔惰遊,本無意於希顏,豈有心於慕藺!未嘗聚螢映雪,懸頭刺股,讀《論 》唯取
一篇,披《莊 》不過盈尺。復況桑榆漸暮,藜藿屢空,舉燭無成,穿楊盡棄。但以燕求馬首,薛養雞
鳴,謬齒鴻儀,虛班驥皁。挾太山 而超北海,比報德而非難,堙崑崙 以為池,匹酬恩而反易。忽
屬周桐 錫瑞 ,唐水承家,門有將相,樹宜桃李 。真龍 將下,誰好有名,濫吹先逃,何須別聽!但
慈旨抑揚,損上益下,江海所以稱王,丘陵為之不逮。曹植 儻預聞高論,則不隕令名,楊修若切在下
風,亦詎虧淳德 。無任荷戴之至,謹奉啟以聞。
豫章 得書,賚米五十石,并衣服錢帛。
時晉邸文翰,多成其手。王入東宮 ,除太子齋帥太子齋帥 ,俄遷舍人舍人 。及元德太子 薨 ,以疾歸于家。後
徵授起居舍人起居舍人 。
地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地 名 名
名 名 法
主 仕
文 文 文 名
地 主 武 地
地 主 衙 名 名 地
地 词 地 名
名 地
地 名 地 文 词
號
作 名
艺 名 名
作 名 名 地
名
作
作
地 地
名 名 然 地
名
名
地
衙 文 文 主 葬
文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133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1
22
23
24
25
大業四年[608],從駕汾陽宮 ,次河 陽鎮。藍田令藍田令 王曇 於藍田山 得一玉人,長三尺四寸,著大領
衣 ,冠幘,奏之。詔問群臣,莫有識者,賾荅曰:「謹按漢文已前,未有冠幘,即是文帝 以來所制作
也。臣見魏大司農大司農 盧元明 撰《嵩高山廟記 》云,有神人,以玉為形,像長數寸,或出或隱,出則令
世延長 。伏惟陛下 應天順民,定鼎嵩、洛,岳神自見。臣敢稱慶。」因再拜 ,百官畢賀,天子大
悅,賜縑二百匹。從駕登太行山 ,詔問賾曰:「何處有羊腸阪 ?」賾對曰:「臣按漢書地理志 ,上
黨 壺關縣 有羊腸阪 。」帝曰:「不是。」又荅曰:「臣按皇甫士安撰地書云,太原 北九十里有羊腸
阪 。」帝曰:「是也。」因謂牛弘 曰:「崔祖濬所謂問一知二。」五年,受詔與諸儒撰《區宇圖
志 》二百五十卷,奏之。帝不善之,更令虞世基 、許善心 衍為六百卷。以父憂去職,尋起令視
事。遼東之役 ,授鷹揚 長史長史 ,置遼東郡 縣名,皆賾之議也。奉詔作《東征記 》。九年,除越王長王長
史史 。于時山東盜賊蜂起,帝令撫慰高陽 、襄國 ,歸首者八百餘人。十二年,從駕江都 。宇文化
及 之弒帝也,引為著作郎著作郎 ,稱疾不起。在路發疾,卒於彭城 ,時年六十九。
賾與洛陽 元善 、河東柳 、 太原 王劭 、吳興 姚察 、琅邪 諸葛潁 、信都 劉焯 、河間劉
炫 相善,每因休假,清談竟日。所著詞賦碑誌 十餘萬言,撰《洽聞志 》七卷,《八代四科志 》三
十卷,未及施行,江都 傾覆,咸為煨燼。
徐則
徐則 ,東海 郯人也。幼沈靜,寡嗜欲。受業於周弘正,善三玄,精於議論,聲擅都邑,則歎曰:
「名者實之賔,吾其為賔乎!」遂懷棲隱之操,杖策入縉雲山 。後學數百人,苦請教授,則謝而遣
之。不娶妻,常服 巾褐。陳太建時,應召來憩於至真觀。期月,又辭入天台山 ,因絕穀養性,所資
唯松水而已,雖隆冬沍寒,不服綿絮。太傅太傅 徐陵為之刊山立頌。
初在縉雲山 ,太極真人 徐君降之曰:「汝年出八十,當為王者師,然後得道也。」晉王 廣鎮揚
州 ,知其名,手書召之曰:「夫道得衆妙,法體自然,包涵二儀,混成萬物 ,人能弘道 ,道不虛
行。先生履德養空,宗玄齊物,深明義味,曉達法門。悅性沖玄 ,怡神虛白,餐松餌朮,棲息煙霞。
望赤城 而待風雲,遊玉堂 而駕龍鳳,雖復藏名台岳,猶且騰實江淮 ,藉甚嘉猷,有勞寤寐。欽
承 素道,久積虛襟,側席幽人,夢想巖穴 。霜風已冷,海氣將寒,偃息茂林 ,道體休悆。昔商
山 四皓,輕舉漢庭,淮南 八公,來儀藩邸。古今雖異,山谷不殊,市朝之隱,前賢已說,導凡述
聖 ,非先生而誰!故遣使人往彼延請,想無勞束帶,賁然來思,不待蒲輪,去彼空谷。希能屈己,竚
望披雲。」則謂門人曰:「吾今年八十一,王來召 我,徐君之旨,信而有徵。」於是遂詣揚州 。晉
王 將請受道法,則辭以時日不便。其後夕中,命侍者取香火,如平常朝 禮之儀。至于五更而死,支
體柔弱如生,停留數旬,顏色無變。
处 地 文 名 地
礼 號
文 名 作
地 主 礼
地 地 作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作 名 名
事 名 文 地 作
文 地 地 地
名 文 地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名 礼 作 作
地
名
名 地
词
衣 地
文
词 名 主
地 词 词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主 礼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133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
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具。利用专词、词典、维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78 卷七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藝術→目錄
26
27
28
29
30
晉王 下書曰:「天台 真隱 東海 徐先生,虛確居宗,沖玄 成德,齊物處外,檢行安身。草褐蒲
衣 ,餐松餌朮,棲隱靈岳,五十餘年。卓矣仙才,飄然勝氣,千尋萬頃 ,莫測其涯。寡人欽承 道
風,久餐德素,頻遣使乎,遠此延屈,冀得虔受上法,式建良緣。至止甫 爾,未淹旬日,厭塵羽化,反
真靈府。身體柔軟,顏色不變,經方所謂屍解地仙者哉!誠復師禮未申,而心許有在,雖忘怛化,猶愴于
懷,喪事所資,隨須供給。霓裳羽蓋,旣且騰雲 ,空槨餘衣,詎藉墳壟!但杖舄猶存,示同俗法,宜遣
使人送還天台 定葬。」是時自江都 至於天台 ,在道多見則徒步,云得放還。至其舊居,取經書道法
分遺弟子 ,仍令淨掃一房,曰:「若有客至,宜延之於此。」然後跨石梁而去,不知所之。須臾,屍柩
至,方知其靈化。時年八十二。晉王 聞而益異之,賵物千段,遣畫工圖其狀貌,令柳 為之讚曰:「可
道非道,常道無名。上德不德,至德無盈。玄風扇矣,而有先生。夙鍊金液,怡神玉清。石髓方軟,雲丹
欲成。言追葛稚,將侶茅嬴。我王遙屬,爰感靈誠。柱下柱下 暫啟,河上沉精。留符告信,化杖飛聲。永思
靈迹,曷用攄情?時披素繪,如臨赤城 。」
時有建安宋玉泉 、會稽孔道茂 、丹陽 王遠知 等,亦行辟穀,以松水自給,皆為煬帝 所重。
張文詡
張文詡 ,河東人也。父琚,開皇中為洹水令洹水令 ,以清正聞。有書數千卷,教訓子姪,皆以明經 自
達。文詡 博覽文籍,特精《三禮 》,其周《易 》、《詩 》、書及《春秋三傳 》,並皆通習。每
好鄭玄 注解,以為通博,其諸儒異說,亦皆詳究焉。高祖 引致天下名儒碩學之士,其房暉遠 、張
仲讓 、孔籠之徒,並延之於博士博士 之位。文詡 時遊太學 ,暉遠 等莫不推伏之,學內翕然,咸共宗
仰。其門生 多詣文詡 ,請質凝滯,文詡 輒博引證據,辨說無窮,唯其所擇。治書侍御史治書侍御史 皇甫
誕 一時朝彥,恒執弟子 之禮。適至南臺 ,遽飾所乘馬,就學邀屈。文詡 每牽馬步進,意在不因人
以自致也。右僕射右僕射 蘇威 聞其名而召之,與語,大悅,勸令從官。文詡 意不在仕,固辭焉。
仁壽末,學廢,文詡 策杖而歸,灌園 為業。州郡頻舉,皆不應命。事母以孝聞。每以德化人,鄉黨
頗移風俗 。嘗有人夜中竊刈其麥者,見而避之,盜因感悟,棄麥而謝。文詡 慰諭之,自誓不言,固
令持去。經數年,盜者向鄉人說之,始為遠近所悉。鄰家築牆,心有不直,文詡 因毀舊堵以應之。文
詡 嘗有腰疾,會醫者自言善禁,文詡 令禁之,遂為刃所傷,至於頓伏牀枕。醫者叩頭 請罪,文
詡 遽遣之,因為其隱,謂妻子 曰:「吾昨風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類也。州縣以其貧
素,將加振賉,輒辭不受。每閑居無事,從容長歎曰:「老冉冉而將至,恐修名之不立!」以如意擊
几,皆有處所,時人方之閔子騫 、原憲焉。終於家,年四十。鄉人為立碑頌,號曰張先生。
史臣曰:古之所謂隱逸者,非伏其身而不見也,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智而不發也。蓋以恬淡為
心,不皦不昧,安時處順 ,與物無私者也。士謙 等忘懷纓冕,畢志丘園,隱不違親,貞不絕俗,不
教而勸,虛往實歸,愛之如父母,懷之如親戚,非有自然之純德 ,其孰能至於斯乎?然士謙 聞
譽 不喜,文詡 見傷無慍,徐則 志在沉冥,不可親疏,莫能貴賤,皆抱樸之士矣。崔廓 感於屈辱,
遂以肥遁見稱,祖濬文 籍之美,足以克隆先構,父子雖動靜殊方,其於成名一也,美哉!
主 衙 地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衙 地 衙
亲
主
文
地
地 名 地 名 號
名
名 文 仕
名 作 作 作 作
名 號 名
名 文 名 衙 名
仕 名 名 文
名 亲 衙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词 名
名
名 名 礼
名 亲
名
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133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
「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
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133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明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明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明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明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helloiac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helloiac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helloiac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helloiac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helloiac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梁書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
梁書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梁書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
梁書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
helloiac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helloiac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helloiac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helloiac
 
新唐書 064 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藝文二
新唐書 064 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藝文二新唐書 064 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藝文二
新唐書 064 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藝文二
helloiac
 
隋書 07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
隋書 07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隋書 07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
隋書 07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
helloiac
 
新唐書 092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
新唐書 092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新唐書 092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
新唐書 092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
helloiac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helloiac
 

What's hot (20)

明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明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明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明史 263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周書 39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史記 095 列传第三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57 卷五十七 唐書三十三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57 卷五十七 唐書三十三 列傳第九舊五代史 057 卷五十七 唐書三十三 列傳第九
舊五代史 057 卷五十七 唐書三十三 列傳第九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新唐書 095 卷八十九 列傳第十四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梁書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
梁書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梁書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
梁書 49 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
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
史記 009 本纪第九 吕太后本纪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元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
 
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漢書 078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新唐書 064 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藝文二
新唐書 064 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藝文二新唐書 064 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藝文二
新唐書 064 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藝文二
 
隋書 07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
隋書 07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隋書 07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
隋書 07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
 
新唐書 092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
新唐書 092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新唐書 092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
新唐書 092 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Similar to 隋書 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helloiac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helloiac
 
宋書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
宋書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宋書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
宋書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
helloiac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helloiac
 
北齊書 44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六 儒林
北齊書 44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六 儒林北齊書 44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六 儒林
北齊書 44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六 儒林
helloiac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helloiac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helloiac
 
宋史 425 卷四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
宋史 425 卷四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宋史 425 卷四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
宋史 425 卷四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
helloiac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helloiac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helloiac
 
魏書 043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魏書 043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魏書 043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魏書 043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helloiac
 

Similar to 隋書 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 (20)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宋書 066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北齊書 07 卷七 帝纪第七 武成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隋書 61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南史 60 卷六十 列傳第五十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隋書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
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
宋史 457 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北齊書 10 卷十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三國志 50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三國志 50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三國志 50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三國志 50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
 
宋書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
宋書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宋書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
宋書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
新唐書 190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九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北齊書 44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六 儒林
北齊書 44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六 儒林北齊書 44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六 儒林
北齊書 44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六 儒林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宋書 052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宋史 425 卷四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
宋史 425 卷四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宋史 425 卷四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
宋史 425 卷四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
 
晉書 087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晉書 087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晉書 087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晉書 087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舊五代史 084 卷八十四 晉書十 少帝紀第四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魏書 043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魏書 043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魏書 043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魏書 043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More from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隋書 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

  • 1. 文档信息  隋書  77 / 86  31 段 5435 字  227 种 29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 隋書 77 卷七十七 [唐]魏徵 等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78 卷七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藝術→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隋書 / 77 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 本篇关键词 纪年 開皇 2 開皇八年[588] 1 大業四年[608] 1 地点 趙郡 5 豫章 3 羊腸阪 3 江都 3 太原 2 東海 2 揚州 2 赤城 2 人物 士謙 23 文詡 13 晉王 5 崔廓 3 李士謙 3 徐則 3 蘇威 2 李參軍 2 文官 國子祭酒 1 州司馬 1 校書郎 1 武官 記室參軍 1 開府參軍 1 其他 天台 3 易 2 鈴下 1 目錄 0 1 2 3 卷七十七 列傳 第四十二 隱逸 自肇有書契,綿歷百王,雖時有盛衰,未嘗無隱逸之士。故《易 》稱「遁世無悶」,又曰「不事王 侯」;詩云「皎皎白駒 ,在彼空谷」;禮云「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語曰「舉逸民 ,天 下之人歸心焉」。雖出處殊途,語默異用,各言其志,皆君子之道也。洪崖 兆其始,箕山 扇其風, 七人作乎周年,四皓光乎漢日,魏、晉以降,其流逾廣。其大者則輕天下,細萬物,其小者則安苦節, 甘賤貧。或與世同塵,隨波瀾以俱逝,或違時矯俗,望江 湖而獨往,狎玩魚鳥,左右琴書 ,拾拾 遺遺 粒而織落毛,飲石泉而蔭松柏。放情宇宙之外,自足懷抱之中,然皆欣欣於獨善,鮮汲汲於兼濟。 而受命哲王,守文令主,莫不束帛 交馳,蒲輪結轍,奔走巖谷,唯恐不逮者,何哉?以其道雖未弘, 志不可奪,縱無舟楫之功,終有賢貞之操。足以立懦夫 之志,息貪競之風,與夫苟得之徒,不可同年 共日。所謂無用以為用,無為而無不為者也。故叙其人,列其行,以備《隱逸篇 》云。 李士謙 作 作 名 名 名 地 地 艺 文 礼 名 作 名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133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4 5 6 7 8 9 李士謙 字子約,趙郡 平棘 人也。髫齔喪父,事母以孝聞。母曾嘔吐 ,疑為中毒,因跪而嘗之。伯 父 魏岐州刺史岐州刺史 瑒,深所嗟尚,每稱曰:「此兒吾家之顏子也。」年十二,魏廣平王 贊辟開府參開府參 軍軍 事。後丁母憂 ,居喪 骨立。有姊適宋氏,不勝哀而死。士謙 服闋 ,捨宅為伽藍,脫身而出。詣 學請業,研精不倦,遂博覽群籍,兼善天文術數。齊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辛術召署員外郎員外郎 ,趙郡 王叡 舉德行, 皆稱疾不就。和士開 亦重其名,將諷朝廷,擢為國子祭酒國子祭酒 。士謙 知而固辭,得免。隋有天下,畢志 不仕。 自以少孤,未嘗飲酒食肉,口無殺害之言。至於親賔來萃,輒陳樽 爼,對之危坐,終日不倦。李氏宗 黨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會極歡,無不沉醉諠亂。嘗集士謙 所,盛饌盈前,而先為設黍,謂群從 曰:「孔子稱黍為五穀之長,荀卿 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違乎?」少長肅然,不敢弛惰,退 而相謂曰:「旣見君子,方覺吾徒之不德也。」士謙 聞而自責曰:「何乃為人所疏,頓至於此!」家 富於財,躬處節儉,每以振施為務。州里有喪事不辦者,士謙 輒奔走赴之,隨乏供濟。有兄弟分財不 均,至相鬩訟,士謙 聞而出財,補其少者,令與多者相埒。兄弟愧懼,更相推讓,卒為善士。有牛犯 其田者,士謙 牽置涼處飼之,過於本主。望見盜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嘗執盜粟者,士 謙 慰諭之曰:「窮困所致,義無相責。」遽令放之。其奴嘗與鄉人董震 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斃於 手下。震惶懼請罪,士謙 謂之曰:「卿本無殺心,何為相謝!然可遠去,無為吏之所拘。」性寬厚, 皆此類也。 其後出粟數千石,以貸鄉人,值年穀 不登,債家無以償,皆來致謝。士謙 曰:「吾家餘粟,本圖振 贍,豈求利哉!」於是悉召債家,為設酒食,對之燔契,曰:「債了矣,幸勿為念也。」各令罷去。明 年大熟,債家爭來償謙,謙拒之,一無所受。他年又大饑,多有死者,士謙 罄竭家資,為之糜粥,賴 以全活者將萬計。收埋骸骨,所見無遺。至春,又出糧種,分給貧乏。趙郡 農民德之,撫其子孫曰: 「此乃李參軍 遺惠也。」或謂士謙 曰:「子多陰德。」士謙 曰:「所謂陰德者何?猶耳鳴,己獨 聞之,人無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陰德之有!」 士謙 善談玄理,嘗有一客在坐,不信佛家應報之義,以為外典無聞焉。士謙 喻之曰:「積善餘慶, 積惡餘殃,高門待封,掃墓望喪,豈非休咎之應邪?佛經云輪轉五道,無復窮已,此則賈誼 所言,千 變萬化 ,未始有極,忽然為人之謂也。佛道未東,而賢者已知其然矣。至若鯀為黃熊,杜宇 為鶗 鴃,襃君為龍,牛哀為獸,君子為鵠,小人為猿,彭生為豕,如意為犬,黃母 為黿,宣武 為鼈,鄧 艾 為牛,徐伯為魚,鈴下 為烏,書生為蛇,羊祜 前身,李氏之子,此非佛家變受異形之謂邪?」 客曰:「邢子才 云,豈有松柏後身化為樗櫟,僕以為然。」士謙 曰:「此不類之談也。變化皆由心 而作,木豈有心乎?」客又問三教優劣,士謙 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客亦不能 難而止。 士謙 平生時為詠懷詩,輒毀棄其本,不以示人。又嘗論刑罰,遺文不具,其略曰:「帝王制法,沿革 不同,自可損益,無為頓改。今之贓重者死,是酷而不懲也。語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 謂此罪宜從肉刑 ,刖其一趾,再犯者斷其右腕。流刑 刖去右手三指,又犯者下其腕。小盜宜黥,又 犯則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無不止也。無賴之人,竄之邊裔,職為亂階,適所以召戎矣,非求 治之道也。博奕淫遊,盜之萌也,禁而不止,黥之則可。」有識者頗以為得治體。 開皇八年[588],終於家,時年六十六。趙郡 士女聞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參軍 死 乎!」會葬者萬餘人。鄉人李景 伯等以士謙 道著丘園,條其行狀,詣尚書省 請先生之謚,事寢不 行,遂相與樹碑於墓。 名 地 地 病 亲 文 主 武 仕 礼 名 礼 文 文 地 名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词 名 名 地 名 军 名 名 名 名 名 法 法 地 名 名 名 衙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133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其妻范陽 盧氏 ,亦有婦德,及夫終後,所有賻贈,一無所受,謂州里父老曰:「參軍平生好施,今雖 殞歿,安可奪其志哉!」於是散粟五百石以賑窮乏。 崔廓 子賾 崔廓 字士玄,博陵 安平 人也。父子元,齊燕州司馬州司馬 。廓少孤貧而母賤,由是不為邦族所齒。初為 里佐,屢逢屈辱,於是感激,逃入山中。遂博覽書籍,多所通涉,山東學者皆宗之。旣還鄉里,不應辟 命。與趙郡 李士謙 為忘言之友,每相往來,時稱崔、李。及士謙 死,廓哭之慟,為之作傳,輸之 秘府。士謙 妻盧氏 寡居,每有家事,輒令人諮廓取定。廓嘗著論,言刑名 之理,其義甚精,文多 不載。大業中,終于家,時年八十。有子曰賾。 賾字祖濬,七歲能屬文,容貌短小,有口才。開皇初,秦孝王 薦之,射策 高第,詔與諸儒定禮樂, 授校書郎校書郎 。尋轉協律郎協律郎 ,太常卿太常卿 蘇威 雅重之。母憂去職,性至孝,水漿不入口者五日。徵為河 南、豫章 二王侍讀,每更日來往二王之第。及河南為晉王 ,轉記室參軍記室參軍 ,自此去豫章 。王重之不 已,遺賾書曰: 昔漢氏西京 ,梁王 建國,平臺 、東苑 ,慕義如林。馬卿辭武騎之官,枚乘 罷弘農 之守。每覽 史傳,嘗切怪之,何乃脫略官榮,棲遲藩邸?以今望古,方知雅志。彼二子者,豈徒然哉! 足下博 聞強記,鉤深致遠 ,視漢臣之三篋,似涉蒙山 ,對梁相之五車,若吞雲夢。吾兄欽賢 重 士,敬愛忘疲,先築郭隗之宮,常置穆生 之醴。今者重開土宇,更誓山河,地方七百,牢籠曲阜 , 城兼七十,包舉臨淄 ,大啟 南陽 ,方開東閤東閤 。想得奉飛蓋,曳長裾 ,藉玳筵,躡珠履,歌山桂 之偃蹇,賦池竹之檀欒。其崇貴也如彼,其風流也如此,幸甚幸甚,何樂如之!高視上京,有懷德 祖 ,才謝天人,多慚子建,書不盡意,寧俟繁辭。 賾荅曰: 一昨伏奉教書,榮貺非恒,心靈自失。若乃理高象、繫,管輅思而不解,事富《山海 》,郭璞 注而 未詳。至於五色相宣,八音 繁會,鳳鳴不足喻,龍章莫之比。吳札之論周頌 ,詎盡揄揚,郢客 之 奏《陽春 》,誰堪赴節!伏惟令王殿下,稟潤天潢,承輝 日觀,雅道貴 於東平 ,文藝高於北海。 漢則馬遷、蕭望,晉則裴楷 、張華,雞樹騰聲,鵷池播美,望我清塵,悠然路絕。 祖濬燕南贅客,河朔惰遊,本無意於希顏,豈有心於慕藺!未嘗聚螢映雪,懸頭刺股,讀《論 》唯取 一篇,披《莊 》不過盈尺。復況桑榆漸暮,藜藿屢空,舉燭無成,穿楊盡棄。但以燕求馬首,薛養雞 鳴,謬齒鴻儀,虛班驥皁。挾太山 而超北海,比報德而非難,堙崑崙 以為池,匹酬恩而反易。忽 屬周桐 錫瑞 ,唐水承家,門有將相,樹宜桃李 。真龍 將下,誰好有名,濫吹先逃,何須別聽!但 慈旨抑揚,損上益下,江海所以稱王,丘陵為之不逮。曹植 儻預聞高論,則不隕令名,楊修若切在下 風,亦詎虧淳德 。無任荷戴之至,謹奉啟以聞。 豫章 得書,賚米五十石,并衣服錢帛。 時晉邸文翰,多成其手。王入東宮 ,除太子齋帥太子齋帥 ,俄遷舍人舍人 。及元德太子 薨 ,以疾歸于家。後 徵授起居舍人起居舍人 。 地 名 名 名 地 地 文 地 名 名 名 名 法 主 仕 文 文 文 名 地 主 武 地 地 主 衙 名 名 地 地 词 地 名 名 地 地 名 地 文 词 號 作 名 艺 名 名 作 名 名 地 名 作 作 地 地 名 名 然 地 名 名 地 衙 文 文 主 葬 文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133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21 22 23 24 25 大業四年[608],從駕汾陽宮 ,次河 陽鎮。藍田令藍田令 王曇 於藍田山 得一玉人,長三尺四寸,著大領 衣 ,冠幘,奏之。詔問群臣,莫有識者,賾荅曰:「謹按漢文已前,未有冠幘,即是文帝 以來所制作 也。臣見魏大司農大司農 盧元明 撰《嵩高山廟記 》云,有神人,以玉為形,像長數寸,或出或隱,出則令 世延長 。伏惟陛下 應天順民,定鼎嵩、洛,岳神自見。臣敢稱慶。」因再拜 ,百官畢賀,天子大 悅,賜縑二百匹。從駕登太行山 ,詔問賾曰:「何處有羊腸阪 ?」賾對曰:「臣按漢書地理志 ,上 黨 壺關縣 有羊腸阪 。」帝曰:「不是。」又荅曰:「臣按皇甫士安撰地書云,太原 北九十里有羊腸 阪 。」帝曰:「是也。」因謂牛弘 曰:「崔祖濬所謂問一知二。」五年,受詔與諸儒撰《區宇圖 志 》二百五十卷,奏之。帝不善之,更令虞世基 、許善心 衍為六百卷。以父憂去職,尋起令視 事。遼東之役 ,授鷹揚 長史長史 ,置遼東郡 縣名,皆賾之議也。奉詔作《東征記 》。九年,除越王長王長 史史 。于時山東盜賊蜂起,帝令撫慰高陽 、襄國 ,歸首者八百餘人。十二年,從駕江都 。宇文化 及 之弒帝也,引為著作郎著作郎 ,稱疾不起。在路發疾,卒於彭城 ,時年六十九。 賾與洛陽 元善 、河東柳 、 太原 王劭 、吳興 姚察 、琅邪 諸葛潁 、信都 劉焯 、河間劉 炫 相善,每因休假,清談竟日。所著詞賦碑誌 十餘萬言,撰《洽聞志 》七卷,《八代四科志 》三 十卷,未及施行,江都 傾覆,咸為煨燼。 徐則 徐則 ,東海 郯人也。幼沈靜,寡嗜欲。受業於周弘正,善三玄,精於議論,聲擅都邑,則歎曰: 「名者實之賔,吾其為賔乎!」遂懷棲隱之操,杖策入縉雲山 。後學數百人,苦請教授,則謝而遣 之。不娶妻,常服 巾褐。陳太建時,應召來憩於至真觀。期月,又辭入天台山 ,因絕穀養性,所資 唯松水而已,雖隆冬沍寒,不服綿絮。太傅太傅 徐陵為之刊山立頌。 初在縉雲山 ,太極真人 徐君降之曰:「汝年出八十,當為王者師,然後得道也。」晉王 廣鎮揚 州 ,知其名,手書召之曰:「夫道得衆妙,法體自然,包涵二儀,混成萬物 ,人能弘道 ,道不虛 行。先生履德養空,宗玄齊物,深明義味,曉達法門。悅性沖玄 ,怡神虛白,餐松餌朮,棲息煙霞。 望赤城 而待風雲,遊玉堂 而駕龍鳳,雖復藏名台岳,猶且騰實江淮 ,藉甚嘉猷,有勞寤寐。欽 承 素道,久積虛襟,側席幽人,夢想巖穴 。霜風已冷,海氣將寒,偃息茂林 ,道體休悆。昔商 山 四皓,輕舉漢庭,淮南 八公,來儀藩邸。古今雖異,山谷不殊,市朝之隱,前賢已說,導凡述 聖 ,非先生而誰!故遣使人往彼延請,想無勞束帶,賁然來思,不待蒲輪,去彼空谷。希能屈己,竚 望披雲。」則謂門人曰:「吾今年八十一,王來召 我,徐君之旨,信而有徵。」於是遂詣揚州 。晉 王 將請受道法,則辭以時日不便。其後夕中,命侍者取香火,如平常朝 禮之儀。至于五更而死,支 體柔弱如生,停留數旬,顏色無變。 处 地 文 名 地 礼 號 文 名 作 地 主 礼 地 地 作 地 地 地 地 地 名 作 名 名 事 名 文 地 作 文 地 地 地 名 文 地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名 名 礼 作 作 地 名 名 地 词 衣 地 文 词 名 主 地 词 词 名 地 地 地 名 地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主 礼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133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 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具。利用专词、词典、维 ←76 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78 卷七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 藝術→目錄 26 27 28 29 30 晉王 下書曰:「天台 真隱 東海 徐先生,虛確居宗,沖玄 成德,齊物處外,檢行安身。草褐蒲 衣 ,餐松餌朮,棲隱靈岳,五十餘年。卓矣仙才,飄然勝氣,千尋萬頃 ,莫測其涯。寡人欽承 道 風,久餐德素,頻遣使乎,遠此延屈,冀得虔受上法,式建良緣。至止甫 爾,未淹旬日,厭塵羽化,反 真靈府。身體柔軟,顏色不變,經方所謂屍解地仙者哉!誠復師禮未申,而心許有在,雖忘怛化,猶愴于 懷,喪事所資,隨須供給。霓裳羽蓋,旣且騰雲 ,空槨餘衣,詎藉墳壟!但杖舄猶存,示同俗法,宜遣 使人送還天台 定葬。」是時自江都 至於天台 ,在道多見則徒步,云得放還。至其舊居,取經書道法 分遺弟子 ,仍令淨掃一房,曰:「若有客至,宜延之於此。」然後跨石梁而去,不知所之。須臾,屍柩 至,方知其靈化。時年八十二。晉王 聞而益異之,賵物千段,遣畫工圖其狀貌,令柳 為之讚曰:「可 道非道,常道無名。上德不德,至德無盈。玄風扇矣,而有先生。夙鍊金液,怡神玉清。石髓方軟,雲丹 欲成。言追葛稚,將侶茅嬴。我王遙屬,爰感靈誠。柱下柱下 暫啟,河上沉精。留符告信,化杖飛聲。永思 靈迹,曷用攄情?時披素繪,如臨赤城 。」 時有建安宋玉泉 、會稽孔道茂 、丹陽 王遠知 等,亦行辟穀,以松水自給,皆為煬帝 所重。 張文詡 張文詡 ,河東人也。父琚,開皇中為洹水令洹水令 ,以清正聞。有書數千卷,教訓子姪,皆以明經 自 達。文詡 博覽文籍,特精《三禮 》,其周《易 》、《詩 》、書及《春秋三傳 》,並皆通習。每 好鄭玄 注解,以為通博,其諸儒異說,亦皆詳究焉。高祖 引致天下名儒碩學之士,其房暉遠 、張 仲讓 、孔籠之徒,並延之於博士博士 之位。文詡 時遊太學 ,暉遠 等莫不推伏之,學內翕然,咸共宗 仰。其門生 多詣文詡 ,請質凝滯,文詡 輒博引證據,辨說無窮,唯其所擇。治書侍御史治書侍御史 皇甫 誕 一時朝彥,恒執弟子 之禮。適至南臺 ,遽飾所乘馬,就學邀屈。文詡 每牽馬步進,意在不因人 以自致也。右僕射右僕射 蘇威 聞其名而召之,與語,大悅,勸令從官。文詡 意不在仕,固辭焉。 仁壽末,學廢,文詡 策杖而歸,灌園 為業。州郡頻舉,皆不應命。事母以孝聞。每以德化人,鄉黨 頗移風俗 。嘗有人夜中竊刈其麥者,見而避之,盜因感悟,棄麥而謝。文詡 慰諭之,自誓不言,固 令持去。經數年,盜者向鄉人說之,始為遠近所悉。鄰家築牆,心有不直,文詡 因毀舊堵以應之。文 詡 嘗有腰疾,會醫者自言善禁,文詡 令禁之,遂為刃所傷,至於頓伏牀枕。醫者叩頭 請罪,文 詡 遽遣之,因為其隱,謂妻子 曰:「吾昨風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類也。州縣以其貧 素,將加振賉,輒辭不受。每閑居無事,從容長歎曰:「老冉冉而將至,恐修名之不立!」以如意擊 几,皆有處所,時人方之閔子騫 、原憲焉。終於家,年四十。鄉人為立碑頌,號曰張先生。 史臣曰:古之所謂隱逸者,非伏其身而不見也,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智而不發也。蓋以恬淡為 心,不皦不昧,安時處順 ,與物無私者也。士謙 等忘懷纓冕,畢志丘園,隱不違親,貞不絕俗,不 教而勸,虛往實歸,愛之如父母,懷之如親戚,非有自然之純德 ,其孰能至於斯乎?然士謙 聞 譽 不喜,文詡 見傷無慍,徐則 志在沉冥,不可親疏,莫能貴賤,皆抱樸之士矣。崔廓 感於屈辱, 遂以肥遁見稱,祖濬文 籍之美,足以克隆先構,父子雖動靜殊方,其於成名一也,美哉! 主 衙 地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衙 地 衙 亲 主 文 地 地 名 地 名 號 名 名 文 仕 名 作 作 作 作 名 號 名 名 文 名 衙 名 仕 名 名 文 名 亲 衙 名 文 名 名 名 名 词 名 名 名 名 礼 名 亲 名 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133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 「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 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1337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