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7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舊五代史
 038 / 150
 20 段 6719 字
 585 种 97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北宋]薛居正 等
←037 卷三十七 唐書十三 明宗紀第三 039 卷三十九 唐書十五 明宗紀第五→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五代史 /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同光 2 天復三年[909] 1 天成二年[758] 1 同光三年[925] 1 天成元年[555] 1
地点 汴州 7 兗州 6 西川 5
人物 任圜 8 房知溫 8 皇子 7 從榮 6
文官 節度使 47 檢校太傅 10 同平章事 9 檢校太保 8 宰相 6 侍中 6 檢校太尉 6 太子少保 5
武官 留後 8 大將軍 7 防禦使 5
其他 荊南 7 致仕 7 契丹 6
目錄
0
1
2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 紀第四
天成二年[758]春正月癸丑朔,帝御明堂 殿受朝賀 ,仗衞如常儀。制曰:「王者祗敬宗 祧,統臨寰
宇,必順體元之典,特新制義之文。朕以眇躬,獲承丕構,襲三百年之休運,繼二十聖之耿光 。馭杇
納隍,夕惕之心罔怠;法天師古 ,日躋 之道惟勤。今則載戢 干戈,渾同書軌,荷玄穹之睠祐,契
兆庶之樂推。檢玉泥金,非敢期于薄德;耕田鑿井,誠有慕于前王。將陳享謁之儀,即備郊丘 之禮,
宜更稱謂,永耀簡編。今改名為亶,凡在中外,宜體朕懷。」宣制訖,百寮稱賀,有司告郊廟
社 稷。丙辰,詔:「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 班位 宜在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之上,今後如有轉改,只于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內選
任。」先是,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 班在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之下,又如三館 例,官在職上,趙鳳 轉侍郎侍郎 日,諷宰相
府 移之。既而禁林序列有不可之言,安重誨 奏行此敕,時論便之。癸亥,宰臣宰臣 鄭珏 加特特
進進 、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兼太微宮使太微宮使 ,崇文館大學士崇文館大學士 任圜 加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監修國史監修國史 、以端端
明殿學士明殿學士 、尚書尚書 、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馮道 為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平章事平章事 、集賢殿大學士集賢殿大學士 ,以太常卿太常卿 崔恊
為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平章事平章事 。戊辰,以前鄧州 節度使節度使 劉玘 卒,廢朝。左拾遺左拾遺 李同上言:「天下繫
囚 ,請委長吏逐旬親自引問,質其罪狀真虛,然後論之以法,庶無枉濫。」從之。
號
礼 礼 號
名
名 名 名
礼
礼 文 礼 文 文
文 文 衙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名 文
法
1 / 7
https://taolang.club/doc/20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3
4
5
6
7
辛未,皇子 河中 節度使節度使 從珂 加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以鎮州 留後留後 、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王建立 為鎮州 節度節度
使使 、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癸酉,第三子金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 、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從厚 加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河南河南
尹尹 ,判六軍 諸衞事。北面副招討副招討 房知溫 奏,營州 界奚陁羅 支內附。乙亥,以監門監門 衞大將大將
軍軍 傅璉 為右武衞上將軍上將軍 。丙子,詔曰:「頃自本朝多難,雅道中微,皆尚浮華,罕持廉讓。其有除
官蘭省 ,命秩柏臺 ,或以人事相疎,或以私讐見訝,稍乖敬奉,遽至棄捐,蓋司長之振威,處君恩而
何地。今後應新授官朝謝後,可準例上事,司長不得輒以私事阻滯。其本官亦不得因遭抑挫,託故請假。
」
戊寅,皇子 從厚 領事于河南府 ,宰相宰相 鄭珏 已下會送,非例也。己卯,樞密使樞密使 、光祿大光祿大
夫夫 、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行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安重誨 加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兼侍中侍中 ,樞密使樞密使 、檢校檢校
太保太保 、守秘書監 孔循 加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詔崇文館 依舊為弘文館 。初,同光中,宰宰
相相 豆盧革 以同列郭崇韜 父名弘,希其意奏改之,今乃復焉。辛巳,詔曰:「亂離斯久,法制多
隳,不有舉明,從何禁止。起今後三京及州使職員名目,是押衙押衙 兵馬使兵馬使 ,騎馬得有暖坐。諸都軍軍
將將 衙官衙官 使下係名糧者,只得衣紫皂,庶人 商旅只著白衣,此後不得參雜。兼有富戶,或投名于勢
要,以求影庇;或希假于攝貴,以免丁徭。仰所在禁勘,以肅奸欺。」
二月壬午朔,新羅 遣使朝貢。丁亥,以北京皇城使皇城使 李繼朗為龍武大將軍大將軍 ,北京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李從臻
為左衞大將軍大將軍 ,捧聖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李從璨 為右監門右監門 衞大將軍大將軍 。戊子,以前北面水陸轉運招撫使招撫使 、
守冀州刺史冀州刺史 烏震 領宣州 節度使節度使 。庚寅,陝州節度 使、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石敬瑭 加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兼六
軍 諸衞副使。壬辰,西川節度 使孟知祥 奏,泗州 防禦使防禦使 、充西川 兵馬都監兵馬都監 李嚴 ,扇搖軍
眾,尋已處斬。以潁州刺史潁州刺史 孫岳 為耀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丙申,以從馬直指揮使指揮使 郭從謙 為景州刺史景州刺史 ,
尋令中使誅之,夷其族,以其首謀大逆 以弒莊宗 也。以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崔沂 為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致仕 。壬
寅,制曰:荊南節度使荊南節度使 、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守太尉太尉 、兼尚書令尚書令 、南平王 高季興 可削奪官爵,仍
令襄州 節度使節度使 劉訓 充南面招討使招討使 、知荊南 行府 事,許州 節度使節度使 夏魯奇 為副招討使副招討使 ,統
蕃漢馬步四萬人進討,以其叛故也。又命湖南 節度使節度使 馬殷 以湖南 全軍會合。以東川節度 使董
璋 充東南面招討使招討使 ,新授夔州刺史夔州刺史 西方鄴 為副招討使副招討使 ,共領川軍下峽州 ,三面齊進。
甲辰,兗州 節度使節度使 房知溫 加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宋州 節度使節度使 王晏球 加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丁未,以禮部尚禮部尚
書書 蕭頃 為太常卿太常卿 。戊申,以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李琪 為右僕射右僕射 ,以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李璘 為戶部尚書戶部尚書 ,
以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李德休 為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以前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崔貽孫 為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以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 、戶部侍戶部侍
郎郎 趙鳳 為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依前充職。庚戌,詔諸道節度使道節度使 男及親嫡骨肉未沾恩 命者,特許上
聞。河南府 新安 縣宜為次赤,以雍陵在其界故也。辛亥,以刑部侍郎刑部侍郎 歸藹 為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
三月壬子朔,以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馬縞 為刑部侍郎刑部侍郎 。幸會節園,宰相宰相 、樞密使樞密使 及在京節度使節度使 共進錢
絹,請開宴。癸丑,遣供奉官供奉官 賈俊 使淮南 。甲寅,以西川 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李敬周為遂州 武信軍 留留
後後 。乙卯,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司徒司徒 致仕 趙光逢 可太保太保 致仕 ,仍封齊國公 。以武信軍節
度 使李紹文 卒廢朝。丙辰,宰相宰相 判三司 任圜 奏:「諸道藩 府,請依天復三年[909]已前許貢綾
絹金銀,隨其土產折進馬之直。又請選孳生馬,分置監牧。」並從之。太常丞太常丞 段顒請國學五經博五經博
士士 各講本經,以申橫經齒冑之義,從之。庚申,以前澤潞節度使節度使 、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兼侍中侍中 孔
勍 為河陽節度使 ,壬戌,幸甘水亭 。甲子,青州 節度使節度使 霍彥威 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兼中書令中書令 ,
以大內皇城使皇城使 、守饒州刺史饒州刺史 李從璋 為應州 節度使節度使 。丁卯,詔:「所在府縣糾察殺牛賣肉,犯
者準條科斷。其自死牛即許貨賣,肉斤不得過五錢,鄉村民家死牛,但報本村所由,準例輸皮入官。
」癸酉,以戶部 侍中侍中 、知制誥知制誥 盧詹 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
主 地 文 名 文 地 武 文 名 地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营 文 名 地 名 文
武 名 武
衙 衙
主 名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衙 名 文 文 衙 衙
文 名 名
文 武
武 文 主
政 文 武 武
武 武 名 文 武 文
文 名 地 文 地 文 名 文
营 地 名 地 武 地 武 名
文 名 文 武 名 文
法 號 文 名 文 仕
文 文 武 文 主 名
地 文 名 文 政 衙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地 地
名 文 文 名 文 地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地 地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地 地 文 地 地
武 文 文 仕 名 文 仕 主
地 名 文 衙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地 地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地 文
衙 文 文 名 文
2 / 7
https://taolang.club/doc/20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8
9
10
11
夏四月辛巳朔,房知溫 奏:「前月二十一日,盧臺戍軍亂,害副招討副招討 甯國軍節度使 烏震 ,尋與安
審通 斬殺亂兵訖。」帝聞之,廢朝一日,贈震太傅太傅 。新羅國 遣使貢方物。丁亥,以華州 留後留後 劉彥
琮 為本州節度使節度使 。是日,幸會節園宴近臣。己丑,以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崔居儉 權知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以戶部侍戶部侍
郎郎 王權 為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以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裴皡為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以翰林承旨、守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李愚 為禮部侍禮部侍
郎郎 充職。庚寅,御史臺 奏:「今月三日廊下食,百官坐定,兩省 官方來,自五品下輒起。」詔曰:
「每赴廊餐 ,如對御宴,若行私禮,是失朝儀,各罰半月俸。」
詔:「盧臺亂軍龍晊所部鄴都 奉節 等九指揮三千五百人,在營家口骨肉,並可全家處斬。」龍晊所
部之眾,即梁故魏博 節度使節度使 楊師厚 之所招置也,皆天下雄勇之士,目其都為銀槍効節,僅八千
人。師厚 卒,賀德倫 不能制。西迎莊宗 入魏,從征河上,所向有功。莊宗 一統之後,雖數頒賫,
而驕縱無厭。同光末,自貝州 劫趙在禮 ,據有魏博 。及帝纘位,在禮 冀脫其禍,潛奏願赴朝
覲 ,遂除皇子 從榮 為帥,乃令北禦契丹 。是行也,不支甲冑,惟幟于長行表隊伍 而已,故俛首
遄征。在途聞李嚴 為孟知祥 所害,以為劍南 阻絕,互相煽動。及屯于盧臺,會烏震 代房知溫 為
帥,轉增浮說。震與房知溫 博于東寨,日亭午,大譟于營外,知溫 上馬出門,為甲士甲士 所擁,且
曰:「不與兒郎為主,更何處去?」知溫 紿之曰:「馬軍 皆在河西,步卒獨何為也!」遂得躍馬登
舟,濟于西岸。安審通 戢騎軍不動,知溫 與審通 謀伺便攻之,令亂兵卷甲南行。騎軍徐進,部伍
嚴整。叛者相顧失色,列炬宵行,疲于荒澤。遲明,潛令外州軍別行,知溫 等遂擊亂軍,橫尸于野,
餘眾復趨舊寨,至則已焚之矣。翌日,盡戮之,脫于叢草溝塍者十無二三,迨夜竄于山谷,稍奔于定
州 。及王都 之敗,乃無噍類矣。癸巳,兗州 節度使節度使 房知溫 加侍中侍中 ,齊州 防禦使防禦使 安審
通 加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並賞盧臺之功也。
丁酉,偽吳楊溥 遣移署右威衞將軍衞將軍 雷現貢端午 禮幣。辛丑,以前利州 節度使節度使 張敬詢 為雲
州 節度使節度使 。遣樞密使樞密使 孔循 赴荊南 城下,時招討使招討使 劉訓 有疾故也。甲辰,以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韓彥
惲為秘書監 。是日,幸石敬瑭 、安重誨 第。丙午,故振武節度使節度使 李嗣恩 贈太尉太尉 ,以司封郎司封郎
中中 、充樞密院 直學士 閻至 為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充職。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梁文矩 上言,平蜀以來,軍人剽
略到西川人 口甚多,骨肉阻隔,恐傷和氣,請許收認。帝仁慈素深,因文矩 之奏,詔河南 、河
北 舊因兵火擄隔者,並從識認。是日,郢州 進白鵲。
五月癸丑,以福建留後留後 、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舒州刺史舒州刺史 王延鈞 為檢校太師檢校太師 、守中書令中書令 ,充福建節度節度
使使 、瑯琊郡王 ,以太常卿太常卿 蕭頃 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是日,懷州 進白鵲。戊午,以三司副使三司副使 、守太太
子賓客子賓客 張格 卒廢朝。以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駕部郎中駕部郎中 、知制誥知制誥 竇夢徵 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充職。癸亥,遣宣宣
徽使徽使 張延朗 調發郡縣糧運赴荊南 城下,仍以軍法從事從事 。以右龍武統軍龍武統軍 崔公實為左龍武統軍龍武統軍 ,
以前復州刺史復州刺史 高行周 為右龍武統軍龍武統軍 。割果州 屬郡。乙丑,偽吳楊溥 貢新茶。滄州 進白
鶴 。庚午,詔罷荊南 之師,既而令軍士散掠居民而迴。詔:「文武臣寮及諸道節度使道節度使 、刺史刺史 ,
有父母在者,各與恩澤。」宰臣宰臣 任圜 表辭三司事司事 ,乃以樞密院承旨樞密院承旨 孟鵠 充三司副使三司副使 權判。
名 文 地 名
名 文 政 地 武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衙 衙
礼
地 地
名 文 名
名 名 號 號
地 名 名 名
礼 主 名 政 军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武
名 营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文 名 文 地 武
名 文
名 武 节 地 文 名
地 文 文 名 政 文 名 文
衙 名 名 文 名 武
文 衙 仕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武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主 文 名 文 地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政 文 武 武
文 名 武 地 名 地
然 政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3 / 7
https://taolang.club/doc/20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2
13
14
六月壬午,華州 、邢州 進兩岐麥,兗州 進三足烏。丙戌,宰相宰相 任圜 落平章事平章事 ,守太子少太子少
保保 。丁亥,詔天下除併無名額寺院。以宣徽北院使宣徽北院使 張延朗 為右武衞大將軍大將軍 、判三司 ,依前宣徽宣徽
使使 、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辛卯,大理少卿大理少卿 王鬱上言:「凡決極刑,準敕合三覆奏,近年以來,全隳此法,伏
乞今後決前一日許一覆奏。」從之。壬辰,南面招討使招討使 、知荊南 行府 事、襄州 節度使節度使 、檢校太檢校太
傅傅 劉訓 責授檢校 右僕射右僕射 、守檀州刺史檀州刺史 。訓南征無功,故有是譴。詔喪葬之家,送終之禮不得過
度。乙未,戶部尚書戶部尚書 李璘 上言:「請朝班自四品以上官各許薦令錄兩人,五品官各薦簿尉簿尉 兩人,功
過賞罰,與舉者同之。」詔從之。其所舉人 ,仍于官告內標所舉姓名,或有不公,連坐 舉主。仍令三
品已上各舉堪任兩使判官者。丙申,以天策上將軍天策上將軍 、湖南 節度使節度使 、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檢校太師檢校太師 、
守尚書令尚書令 、楚王 馬殷 為守太師太師 、尚書令尚書令 ,封楚國王 。庚子,幸白司馬司馬 陂,祭突厥 神,從北
俗之禮也。
秋七月庚戌朔,以宋州 節度使節度使 王晏球 充北面行營副招討使行營副招討使 。癸丑,以左金吾將軍金吾將軍 烏昭遠 為
左衞上將軍上將軍 ,充入蠻國信使國信使 。中書奏:「馬殷 封楚國王 ,禮文不載國王 之制,請約三公之儀,
用竹冊。」從之。壬戌,西川 節度副大使節度副大使 、知節度事知節度事 孟知祥 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兼侍中侍中 ,東川 董
璋 加爵邑。以左効義指揮使指揮使 元習為資州刺史資州刺史 ,右効義指揮使指揮使 盧密 為雅州刺史雅州刺史 。癸亥,幸冷泉
宮 。甲子,以檢校工部尚書檢校工部尚書 謝洪為宿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夔州刺史夔州刺史 西方鄴 奏,殺敗荊南 賊軍,收峽內
三州。丙寅,升夔州 為甯江軍,以鄴為節度使節度使 。戊辰,詔曰:「頃因本朝親王 遙領方鎮 ,遂
有副大使副大使 知節度事知節度事 ,年代已深,相沿未改。其東川 、西川 今後落副大使副大使 ,只云節度使節度使 。」庚
午,遂州 留後留後 李敬周、鄜州 留後留後 劉伸 殷並正授 本州節度使節度使 。壬申,兗州 節度使節度使 房知
溫 移鎮徐州 ,徐州 節度使節度使 安元信 移鎮襄州 ,滄州 節度使節度使 趙在禮 移鎮兗州 。以齊州 防防
禦使禦使 安審通 為滄州 節度使節度使 。是日,詔陵州 、合州 長流百姓豆盧革 、韋說 等,宜令逐處刺刺
史史 監賜自盡,其骨肉並放逐便。是日,逐段凝 于遼州 ,劉訓 于濮州 ,溫韜 于德州 。甲
戌,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任圜 上表 乞致仕 ,仍于外地尋醫,詔從之。丁丑,以左金吾大將軍金吾大將軍 曹廷隱 為齊
州 防禦使防禦使 。
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辛巳,以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孔昭序為給事中給事中 ,以秘書少監秘書少監 崔憓為右諫議大右諫議大
夫夫 。壬午,以右驍衞大將軍大將軍 劉衡為左領衞上將軍上將軍 ;以鄴都 副留守副留守 趙敬怡 為右衞上將軍上將軍 ,
判興唐府 事。乙酉,昆明 大鬼主羅殿王、普露靜王九部落,各差使差使 隨牂牁 、清州 八郡刺史刺史 宋
朝 化等一百五十三人來朝,進方物,各賜官告、繒綵、銀器放還蕃。丙戌,以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盧文
紀 為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以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梁文矩 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鄧州 留後留後 陶玘 貶嵐州 司馬司馬 ,以其
為內鄉縣令內鄉縣令 盛歸仁所訟,稅外科率故也。仍賜歸仁緋袍魚袋 。癸巳,幸皇子 從榮 第,宣禁中伎
樂觀宴,從榮 進馬及器幣,帝因以伎樂賜之。華州 上言,渭河 泛濫害稼。丁酉,以吏部郎中吏部郎中 、
襲文宣公 孔邈 為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史館修撰史館修撰 趙熙 上言:「應內中宮 事及詔書奏對 ,應不到中書
者,請委內臣一人抄錄,月終送史館 。」詔差樞密直學士樞密直學士 錄送。青州 進芝草。新州 奏,契丹 乞
置互市。癸卯,汴州 節度使節度使 朱守殷 加兼侍中侍中 ,鄆州 節度使節度使 符習 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甲辰,皇
子 從榮 娶鄜州 節度使節度使 劉仲殷 女,是夕禮會,百寮表賀。
地 地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武 衙
文 文 文
文 政 衙 地 文
文 名 仕 文 文
文 名 文
仕 法
武 地 文 文 文
文 主 名 文 文 主 武 政
地 文 名 文 武 地
武 文 名 主 主
地 文 文 名 文 文 地
名 武 文 武 名 文
处 文 文 文 名 政
地 文 主 营
文 文 地 地 文 文
地 武 地 武 名 仕 文 地 文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武 名 地 文 地 地 名 名
文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文 名 礼 仕 武 名
地 武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地 文 名 武
地 政 文 地 地 文
政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地 武 名 地 武
文 礼 主 名
名 地 地 文
主 名 文 文 名 衙 礼
衙 文 地 地 政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主 名 地 文 名
4 / 7
https://taolang.club/doc/20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5
16
17
九月辛亥,義武軍節度 使、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兼中書令中書令 王都 加食邑實封。幽州 節度使節度使 趙德鈞 加檢校檢校
太尉太尉 ,鎮州 節度使節度使 王建立 加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偽吳楊溥 遣使以應聖節 貢獻。己未,以前雲州 節度節度
使使 高行珪 為鄧州 節度使節度使 。是日,出御扎曰:「歷代帝王,以時巡狩 ,一則遵于禮制,一則按察方
區。矧彼夷門 ,控茲東夏,當先帝 戡平之始,為眇躬殿守之邦,俗尚貞純,兵懷忠 勇。自元臣鎮
靜,庶事康和,兆民咸樂于有年 ,闔境彌堅於望幸,事難違眾,議在省方。朕取十月七日親幸汴州 。
」庚申,以衞尉衞尉 卿李延光 為大理卿大理卿 。北京留守北京留守 李彥超 上言:「先父存審 ,本姓符氏,蒙武皇賜
姓 ,乞却還本姓。」從之。乙丑,夏州 節度使節度使 李仁福 、鳳翔節度使 李從曮 、朔方節度使 韓
洙 ,並加食邑,改賜功臣。以汝州 防禦使防禦使 趙延壽 為河陽節度使 ,以比部郎中比部郎中 、知制誥知制誥 劉
贊 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以河陽 掌書記掌書記 程遜 為比部員外郎比部員外郎 、知制誥知制誥 ,以代州刺史代州刺史 李德珫 為蔚州刺蔚州刺
史史 。
丙寅,樞密使樞密使 孔循 兼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襄州 夏魯奇 上言,荊南 高季興 遣使持書乞修貢奉,詔魯
奇 不納。詔諸州錄事參軍錄事參軍 ,不得兼使府 賓職。己巳,鄧州 節度使節度使 史敬鎔 加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同
州 節度使節度使 盧質 加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御史臺 奏:「每遇入閤,舊例只一員侍御史侍御史 在龍墀邊祗候祗候 ,彈
奏公事,或有南班失儀,點檢點檢 不及。今欲依常朝 例,差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二員,押鐘鼓樓 位,仍各綴供
奉班出入。」從之。以青州 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湻于晏為亳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契丹 遣使摩琳孟袞 已下朝貢。戊
寅,西川 奏:據黎州 狀,雲南 使趙和于大渡河南 起舍一間,留信物十五籠,并雜牋詩一卷,遞
至闕下。
冬十月己卯朔,帝御文明殿視朝 。癸未,亳州刺史亳州刺史 李鄴 貶郴州 司戶,又貶崖州 長流百姓,所
在賜自盡。判官樂文紀 配祁州 ,責其違法黷貨也。乙酉,駕發西京 ,詔留宰相宰相 崔協 以奉
祠 祭。丁亥,帝宿于滎陽 。汴州 朱守殷 奏,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馬彥超 謀亂,已處斬訖。戊子,次京
水 ,知朱守殷 反,帝親統禁軍倍程前進。翌日,至汴州 ,攻其城,拔之,守殷 伏誅。丙申,磁磁
州刺史州刺史 藥縱之 上言,今月十二日,供奉官供奉官 王仁鎬 至,稱制殺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致仕 任圜 。契丹 遣
使持書求碑石,欲為其父表其葬所。戊戌,詔曰:「諸道州府 ,自同光三年[925]已前所欠秋夏稅租,
并主持務局敗闕課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555]殘欠夏稅,並特與除放。」時重誨 既搆任
圜 之禍,恐人非之,思沛恩 于眾以掩己過,乃奏曰:「三司 積欠約二百萬貫,虛係賬額,請並蠲
放。」帝重違其意,故有是詔。時議者以蠲隔年之賦,猶或惠民,場院課利一概除之,得不啟奸倖之門
乎!
地 文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名 礼 地
文 名 地 文 军
地 主 名
名 地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礼 地 文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武 名 地 文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地 名 政 名
名 武 衙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衙 文 文
文 礼 文 建
地 文 文 政 名
地 地 地 地
礼 文 名 地 地
名 地 地 文 名
礼 地 地 名 武 名
地 名 地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仕 名 政
衙
名
名 名 衙
5 / 7
https://taolang.club/doc/20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037 卷三十七 唐書十三 明宗紀第三 039 卷三十九 唐書十五 明宗紀第五→目錄
18
19
己亥,詔曰:「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致仕 任圜 ,早推勳舊,曾委重難,既退免于劇權,俾優閑于外地。而乃
不遵禮 分,潛附守殷 ,緘題罔避于嫌疑,情旨頗彰于怨望。自收汴壘,備見蹤由,若務含弘,是孤典
憲。尚全大體,止罪一身,已令本州私第自盡,其骨肉親情僕使等並皆放罪。」辛丑,詔曰:「后來其
蘇,動必從于人欲;天監厥德,靜宜布于國恩。近者言幸浚郊,暫離洛邑,蓋逢歲稔,共樂時康。不謂奸
臣遽彰逆狀,為厲之階既甚,覆宗之禍自貽。以致近輔生靈,遘此多端紛擾,永言軫惻,無輟寐興。宜覃
雨露之恩,式表雲雷之澤,應汴州 城內百姓,既經驚劫,宜放二年屋租;諸處有曾受逆人文字者,隨處
焚毀。應天下禁囚徒,除十惡五逆、殺人放火、劫盜、合造毒藥、官典犯贓、偽行印信、屠牛外,罪無輕
重,並從釋放。應有民年八十已上及家長 者有廢疾 者,免一丁差役」云。以山南西道節度使山南西道節度使 張
筠 為西京留守西京留守 ,行京兆尹京兆尹 。青州 節度使節度使 霍彥威 差人走馬走馬 進箭一對,賀誅朱守殷 ,帝却賜彥
威 箭一對。傳箭,番家之符信也,起軍令眾則使之,彥威 本非蕃將,以臣傳箭于君,非禮也。癸卯,
以權知汴州 事、陝州節度 使石敬瑭 為汴州 節度使節度使 、兼六軍 諸衞副使、侍衞親軍親軍 馬步都指揮都指揮
使使 。鳳翔 奏,地震 。丙午,威武軍節度副使軍節度副使 、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守建州刺史建州刺史 王延 亶加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
守建州刺史建州刺史 ,充奉國軍節度副使軍節度副使 、兼威武軍節度副使軍節度副使 。詔割施州 却屬黔南 。
十一月己酉,帝祭蕃神于郊外。庚戌,以皇城使皇城使 、行袁州刺史袁州刺史 李從敏 為陝州節度 使。乙卯,青
州 霍彥威 、鄆州 符習 來朝。以太子詹事太子詹事 溫輦為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徐州 房知溫 來朝。戊午,黔
南 節度使節度使 李紹義加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庚申,皇子 河中 節度使節度使 、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從珂 ,鄴
都留守 、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從榮 ,河南尹河南尹 、判六軍 諸衞事、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從
厚 ,並加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進爵邑。貝州刺史貝州刺史 竇廷琬 上言:請制置慶州 青白兩池,逐年出絹十萬疋,
米萬石。詔升慶州 為防禦所,以廷琬 為使。壬申,詔霍彥威 等歸藩。詔太宗 朝左僕射左僕射 李靖 可
冊贈太保太保 ,鄭州 僕射僕射 陂可改為太保太保 陂。時議者以僕射僕射 陂者,後魏孝文帝 賜僕射僕射 李冲,故因
以為名,及是命之降以為李靖 ,蓋誤也。契丹 遣使摩琳 等來乞通和。
十二月戊寅朔,以前鳳翔 留後留後 高允 貞為右監門右監門 大將軍大將軍 。詔以施州 為夔州 屬郡,以其便近故
也。遣飛勝指揮使指揮使 于契丹 ,賜契丹王 錦綺、銀器等,兼賜其母繡被纓絡。己卯,蔚州刺史蔚州刺史 周令
武得代歸闕,帝問北州事,令武奏曰:「山北甚安,諸蕃不相侵擾。鴈門 已北,東西數千里,㪷粟不
過十錢。」帝悅,顧謂左右曰:「須行善事,以副天道。」居數日,帝延宰臣宰臣 于元德殿,言及民
事,馮道 奏曰:「莊宗 末年,不撫軍撫軍 民,惑于聲樂,遂致人怨國亂。陛下 自膺人望,歲時豐
稔 ,亦湻化所致也。更願居安思危 。」帝然之。許州 地震 。庚辰,皇子 鄴都留守 從榮 移
鎮太原 。以北京留守北京留守 符彥超 為潞州 節度使節度使 。乙酉,以彰國軍節度 使李從璋 昧于政理,詔歸
闕。敕新及第 進士 有聞喜宴 ,逐年賜錢四十萬。己丑,兗州 節度使節度使 趙在禮 來朝。詔出潛龍宅
米以賑百官。壬辰,以太傅太傅 致仕 齊國公 趙光逢 卒輟朝 。丙申,許州 節度使節度使 夏魯奇 移鎮遂
州 。庚子,幸石敬瑭 公署及康義誠 私第。甲辰,狩于東郊,獵也。丙午,追尊 四廟,以應
州 舊宅為廟。
文 仕 名
名 名
地
礼 法 文
名 文 文 地 文 名 武 名
名 名
地 地 名 地 文 营 武
武 地 异 武 文 文 名 文
文 武 武 地 地
文 文 名 地
地 名 地 名 文 文 地 名
地 文 文 主 地 文 文 文 名
地 文 文 名 文 营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地
地 名 名 號 文 名
文 地 文 文 文 主 文
名 政 名
地 武 名 文 武 地 地
武 政 主 文
地
文
名 號 武 主
节 词 地 异 主 地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名
仕 仕 词 地 文 名
文 仕 主 名 礼 地 文 名
地 名 名 礼
地
6 / 7
https://taolang.club/doc/20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7 / 7
https://taolang.club/doc/20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helloiac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helloiac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helloiac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helloiac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helloiac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helloiac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helloiac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helloiac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helloiac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helloiac
 
宋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太宗二
宋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太宗二宋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太宗二
宋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太宗二helloiac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helloiac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helloiac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helloiac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helloiac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helloiac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helloiac
 

What's hot (20)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明史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景帝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舊唐書 011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代宗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北齊書 08 卷八 帝纪第八 后主 幼主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宋史 488 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遼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興宗三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明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成祖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舊五代史 120 卷一百二十 周書十一 恭帝紀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元史 044 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元史 046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舊五代史 099 卷九十九 漢書一 高祖紀上
 
宋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太宗二
宋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太宗二宋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太宗二
宋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太宗二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舊唐書 183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新唐書 084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 宗室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金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明史 307 卷三百〇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Similar to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helloiac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helloiac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helloiac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helloiac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helloiac
 
舊五代史 100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
舊五代史 100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舊五代史 100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
舊五代史 100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helloiac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helloiac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helloiac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helloiac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helloiac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helloiac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helloiac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helloiac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helloiac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helloiac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helloiac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helloiac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helloiac
 

Similar to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20)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舊唐書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玄宗上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宋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元史 009 卷九 本紀第九 世祖六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舊五代史 081 卷八十一 晉書七 少帝紀第一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宋書 007 卷七 本紀第七 前廢帝
 
舊五代史 100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
舊五代史 100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舊五代史 100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
舊五代史 100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金史 018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哀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舊唐書 013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德宗下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宋史 038 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魏書 009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 下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元史 043 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舊唐書 023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昭宗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宋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元史 045 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北史 004 卷四 魏本紀第四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helloiac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 1. 文档信息  舊五代史  038 / 150  20 段 6719 字  585 种 976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北宋]薛居正 等 ←037 卷三十七 唐書十三 明宗紀第三 039 卷三十九 唐書十五 明宗紀第五→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舊五代史 /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同光 2 天復三年[909] 1 天成二年[758] 1 同光三年[925] 1 天成元年[555] 1 地点 汴州 7 兗州 6 西川 5 人物 任圜 8 房知溫 8 皇子 7 從榮 6 文官 節度使 47 檢校太傅 10 同平章事 9 檢校太保 8 宰相 6 侍中 6 檢校太尉 6 太子少保 5 武官 留後 8 大將軍 7 防禦使 5 其他 荊南 7 致仕 7 契丹 6 目錄 0 1 2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 紀第四 天成二年[758]春正月癸丑朔,帝御明堂 殿受朝賀 ,仗衞如常儀。制曰:「王者祗敬宗 祧,統臨寰 宇,必順體元之典,特新制義之文。朕以眇躬,獲承丕構,襲三百年之休運,繼二十聖之耿光 。馭杇 納隍,夕惕之心罔怠;法天師古 ,日躋 之道惟勤。今則載戢 干戈,渾同書軌,荷玄穹之睠祐,契 兆庶之樂推。檢玉泥金,非敢期于薄德;耕田鑿井,誠有慕于前王。將陳享謁之儀,即備郊丘 之禮, 宜更稱謂,永耀簡編。今改名為亶,凡在中外,宜體朕懷。」宣制訖,百寮稱賀,有司告郊廟 社 稷。丙辰,詔:「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 班位 宜在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之上,今後如有轉改,只于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內選 任。」先是,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 班在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之下,又如三館 例,官在職上,趙鳳 轉侍郎侍郎 日,諷宰相 府 移之。既而禁林序列有不可之言,安重誨 奏行此敕,時論便之。癸亥,宰臣宰臣 鄭珏 加特特 進進 、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兼太微宮使太微宮使 ,崇文館大學士崇文館大學士 任圜 加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監修國史監修國史 、以端端 明殿學士明殿學士 、尚書尚書 、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馮道 為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平章事平章事 、集賢殿大學士集賢殿大學士 ,以太常卿太常卿 崔恊 為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平章事平章事 。戊辰,以前鄧州 節度使節度使 劉玘 卒,廢朝。左拾遺左拾遺 李同上言:「天下繫 囚 ,請委長吏逐旬親自引問,質其罪狀真虛,然後論之以法,庶無枉濫。」從之。 號 礼 礼 號 名 名 名 名 礼 礼 文 礼 文 文 文 文 衙 名 文 名 名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名 文 法 1 / 7 https://taolang.club/doc/20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3 4 5 6 7 辛未,皇子 河中 節度使節度使 從珂 加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以鎮州 留後留後 、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王建立 為鎮州 節度節度 使使 、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癸酉,第三子金紫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 、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從厚 加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河南河南 尹尹 ,判六軍 諸衞事。北面副招討副招討 房知溫 奏,營州 界奚陁羅 支內附。乙亥,以監門監門 衞大將大將 軍軍 傅璉 為右武衞上將軍上將軍 。丙子,詔曰:「頃自本朝多難,雅道中微,皆尚浮華,罕持廉讓。其有除 官蘭省 ,命秩柏臺 ,或以人事相疎,或以私讐見訝,稍乖敬奉,遽至棄捐,蓋司長之振威,處君恩而 何地。今後應新授官朝謝後,可準例上事,司長不得輒以私事阻滯。其本官亦不得因遭抑挫,託故請假。 」 戊寅,皇子 從厚 領事于河南府 ,宰相宰相 鄭珏 已下會送,非例也。己卯,樞密使樞密使 、光祿大光祿大 夫夫 、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行兵部尚書兵部尚書 安重誨 加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兼侍中侍中 ,樞密使樞密使 、檢校檢校 太保太保 、守秘書監 孔循 加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詔崇文館 依舊為弘文館 。初,同光中,宰宰 相相 豆盧革 以同列郭崇韜 父名弘,希其意奏改之,今乃復焉。辛巳,詔曰:「亂離斯久,法制多 隳,不有舉明,從何禁止。起今後三京及州使職員名目,是押衙押衙 兵馬使兵馬使 ,騎馬得有暖坐。諸都軍軍 將將 衙官衙官 使下係名糧者,只得衣紫皂,庶人 商旅只著白衣,此後不得參雜。兼有富戶,或投名于勢 要,以求影庇;或希假于攝貴,以免丁徭。仰所在禁勘,以肅奸欺。」 二月壬午朔,新羅 遣使朝貢。丁亥,以北京皇城使皇城使 李繼朗為龍武大將軍大將軍 ,北京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李從臻 為左衞大將軍大將軍 ,捧聖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李從璨 為右監門右監門 衞大將軍大將軍 。戊子,以前北面水陸轉運招撫使招撫使 、 守冀州刺史冀州刺史 烏震 領宣州 節度使節度使 。庚寅,陝州節度 使、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石敬瑭 加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兼六 軍 諸衞副使。壬辰,西川節度 使孟知祥 奏,泗州 防禦使防禦使 、充西川 兵馬都監兵馬都監 李嚴 ,扇搖軍 眾,尋已處斬。以潁州刺史潁州刺史 孫岳 為耀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丙申,以從馬直指揮使指揮使 郭從謙 為景州刺史景州刺史 , 尋令中使誅之,夷其族,以其首謀大逆 以弒莊宗 也。以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崔沂 為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致仕 。壬 寅,制曰:荊南節度使荊南節度使 、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守太尉太尉 、兼尚書令尚書令 、南平王 高季興 可削奪官爵,仍 令襄州 節度使節度使 劉訓 充南面招討使招討使 、知荊南 行府 事,許州 節度使節度使 夏魯奇 為副招討使副招討使 ,統 蕃漢馬步四萬人進討,以其叛故也。又命湖南 節度使節度使 馬殷 以湖南 全軍會合。以東川節度 使董 璋 充東南面招討使招討使 ,新授夔州刺史夔州刺史 西方鄴 為副招討使副招討使 ,共領川軍下峽州 ,三面齊進。 甲辰,兗州 節度使節度使 房知溫 加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宋州 節度使節度使 王晏球 加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丁未,以禮部尚禮部尚 書書 蕭頃 為太常卿太常卿 。戊申,以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李琪 為右僕射右僕射 ,以太子賓客太子賓客 李璘 為戶部尚書戶部尚書 , 以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李德休 為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以前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崔貽孫 為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以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 、戶部侍戶部侍 郎郎 趙鳳 為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依前充職。庚戌,詔諸道節度使道節度使 男及親嫡骨肉未沾恩 命者,特許上 聞。河南府 新安 縣宜為次赤,以雍陵在其界故也。辛亥,以刑部侍郎刑部侍郎 歸藹 為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 三月壬子朔,以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馬縞 為刑部侍郎刑部侍郎 。幸會節園,宰相宰相 、樞密使樞密使 及在京節度使節度使 共進錢 絹,請開宴。癸丑,遣供奉官供奉官 賈俊 使淮南 。甲寅,以西川 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李敬周為遂州 武信軍 留留 後後 。乙卯,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司徒司徒 致仕 趙光逢 可太保太保 致仕 ,仍封齊國公 。以武信軍節 度 使李紹文 卒廢朝。丙辰,宰相宰相 判三司 任圜 奏:「諸道藩 府,請依天復三年[909]已前許貢綾 絹金銀,隨其土產折進馬之直。又請選孳生馬,分置監牧。」並從之。太常丞太常丞 段顒請國學五經博五經博 士士 各講本經,以申橫經齒冑之義,從之。庚申,以前澤潞節度使節度使 、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兼侍中侍中 孔 勍 為河陽節度使 ,壬戌,幸甘水亭 。甲子,青州 節度使節度使 霍彥威 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兼中書令中書令 , 以大內皇城使皇城使 、守饒州刺史饒州刺史 李從璋 為應州 節度使節度使 。丁卯,詔:「所在府縣糾察殺牛賣肉,犯 者準條科斷。其自死牛即許貨賣,肉斤不得過五錢,鄉村民家死牛,但報本村所由,準例輸皮入官。 」癸酉,以戶部 侍中侍中 、知制誥知制誥 盧詹 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 主 地 文 名 文 地 武 文 名 地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营 文 名 地 名 文 武 名 武 衙 衙 主 名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衙 名 文 文 衙 衙 文 名 名 文 武 武 文 主 政 文 武 武 武 武 名 文 武 文 文 名 地 文 地 文 名 文 营 地 名 地 武 地 武 名 文 名 文 武 名 文 法 號 文 名 文 仕 文 文 武 文 主 名 地 文 名 文 政 衙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地 地 名 文 文 名 文 地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地 地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地 地 文 地 地 武 文 文 仕 名 文 仕 主 地 名 文 衙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地 地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地 文 衙 文 文 名 文 2 / 7 https://taolang.club/doc/20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8 9 10 11 夏四月辛巳朔,房知溫 奏:「前月二十一日,盧臺戍軍亂,害副招討副招討 甯國軍節度使 烏震 ,尋與安 審通 斬殺亂兵訖。」帝聞之,廢朝一日,贈震太傅太傅 。新羅國 遣使貢方物。丁亥,以華州 留後留後 劉彥 琮 為本州節度使節度使 。是日,幸會節園宴近臣。己丑,以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崔居儉 權知尚書左丞尚書左丞 ,以戶部侍戶部侍 郎郎 王權 為兵部侍郎兵部侍郎 ,以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裴皡為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以翰林承旨、守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李愚 為禮部侍禮部侍 郎郎 充職。庚寅,御史臺 奏:「今月三日廊下食,百官坐定,兩省 官方來,自五品下輒起。」詔曰: 「每赴廊餐 ,如對御宴,若行私禮,是失朝儀,各罰半月俸。」 詔:「盧臺亂軍龍晊所部鄴都 奉節 等九指揮三千五百人,在營家口骨肉,並可全家處斬。」龍晊所 部之眾,即梁故魏博 節度使節度使 楊師厚 之所招置也,皆天下雄勇之士,目其都為銀槍効節,僅八千 人。師厚 卒,賀德倫 不能制。西迎莊宗 入魏,從征河上,所向有功。莊宗 一統之後,雖數頒賫, 而驕縱無厭。同光末,自貝州 劫趙在禮 ,據有魏博 。及帝纘位,在禮 冀脫其禍,潛奏願赴朝 覲 ,遂除皇子 從榮 為帥,乃令北禦契丹 。是行也,不支甲冑,惟幟于長行表隊伍 而已,故俛首 遄征。在途聞李嚴 為孟知祥 所害,以為劍南 阻絕,互相煽動。及屯于盧臺,會烏震 代房知溫 為 帥,轉增浮說。震與房知溫 博于東寨,日亭午,大譟于營外,知溫 上馬出門,為甲士甲士 所擁,且 曰:「不與兒郎為主,更何處去?」知溫 紿之曰:「馬軍 皆在河西,步卒獨何為也!」遂得躍馬登 舟,濟于西岸。安審通 戢騎軍不動,知溫 與審通 謀伺便攻之,令亂兵卷甲南行。騎軍徐進,部伍 嚴整。叛者相顧失色,列炬宵行,疲于荒澤。遲明,潛令外州軍別行,知溫 等遂擊亂軍,橫尸于野, 餘眾復趨舊寨,至則已焚之矣。翌日,盡戮之,脫于叢草溝塍者十無二三,迨夜竄于山谷,稍奔于定 州 。及王都 之敗,乃無噍類矣。癸巳,兗州 節度使節度使 房知溫 加侍中侍中 ,齊州 防禦使防禦使 安審 通 加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並賞盧臺之功也。 丁酉,偽吳楊溥 遣移署右威衞將軍衞將軍 雷現貢端午 禮幣。辛丑,以前利州 節度使節度使 張敬詢 為雲 州 節度使節度使 。遣樞密使樞密使 孔循 赴荊南 城下,時招討使招討使 劉訓 有疾故也。甲辰,以戶部侍郎戶部侍郎 韓彥 惲為秘書監 。是日,幸石敬瑭 、安重誨 第。丙午,故振武節度使節度使 李嗣恩 贈太尉太尉 ,以司封郎司封郎 中中 、充樞密院 直學士 閻至 為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充職。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梁文矩 上言,平蜀以來,軍人剽 略到西川人 口甚多,骨肉阻隔,恐傷和氣,請許收認。帝仁慈素深,因文矩 之奏,詔河南 、河 北 舊因兵火擄隔者,並從識認。是日,郢州 進白鵲。 五月癸丑,以福建留後留後 、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舒州刺史舒州刺史 王延鈞 為檢校太師檢校太師 、守中書令中書令 ,充福建節度節度 使使 、瑯琊郡王 ,以太常卿太常卿 蕭頃 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是日,懷州 進白鵲。戊午,以三司副使三司副使 、守太太 子賓客子賓客 張格 卒廢朝。以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駕部郎中駕部郎中 、知制誥知制誥 竇夢徵 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充職。癸亥,遣宣宣 徽使徽使 張延朗 調發郡縣糧運赴荊南 城下,仍以軍法從事從事 。以右龍武統軍龍武統軍 崔公實為左龍武統軍龍武統軍 , 以前復州刺史復州刺史 高行周 為右龍武統軍龍武統軍 。割果州 屬郡。乙丑,偽吳楊溥 貢新茶。滄州 進白 鶴 。庚午,詔罷荊南 之師,既而令軍士散掠居民而迴。詔:「文武臣寮及諸道節度使道節度使 、刺史刺史 , 有父母在者,各與恩澤。」宰臣宰臣 任圜 表辭三司事司事 ,乃以樞密院承旨樞密院承旨 孟鵠 充三司副使三司副使 權判。 名 文 地 名 名 文 政 地 武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文 衙 衙 礼 地 地 名 文 名 名 名 號 號 地 名 名 名 礼 主 名 政 军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武 名 营 名 名 名 名 地 名 地 文 名 文 地 武 名 文 名 武 节 地 文 名 地 文 文 名 政 文 名 文 衙 名 名 文 名 武 文 衙 仕 名 文 文 名 名 名 地 地 地 武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主 文 名 文 地 文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政 文 武 武 文 名 武 地 名 地 然 政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3 / 7 https://taolang.club/doc/20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12 13 14 六月壬午,華州 、邢州 進兩岐麥,兗州 進三足烏。丙戌,宰相宰相 任圜 落平章事平章事 ,守太子少太子少 保保 。丁亥,詔天下除併無名額寺院。以宣徽北院使宣徽北院使 張延朗 為右武衞大將軍大將軍 、判三司 ,依前宣徽宣徽 使使 、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辛卯,大理少卿大理少卿 王鬱上言:「凡決極刑,準敕合三覆奏,近年以來,全隳此法,伏 乞今後決前一日許一覆奏。」從之。壬辰,南面招討使招討使 、知荊南 行府 事、襄州 節度使節度使 、檢校太檢校太 傅傅 劉訓 責授檢校 右僕射右僕射 、守檀州刺史檀州刺史 。訓南征無功,故有是譴。詔喪葬之家,送終之禮不得過 度。乙未,戶部尚書戶部尚書 李璘 上言:「請朝班自四品以上官各許薦令錄兩人,五品官各薦簿尉簿尉 兩人,功 過賞罰,與舉者同之。」詔從之。其所舉人 ,仍于官告內標所舉姓名,或有不公,連坐 舉主。仍令三 品已上各舉堪任兩使判官者。丙申,以天策上將軍天策上將軍 、湖南 節度使節度使 、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 、檢校太師檢校太師 、 守尚書令尚書令 、楚王 馬殷 為守太師太師 、尚書令尚書令 ,封楚國王 。庚子,幸白司馬司馬 陂,祭突厥 神,從北 俗之禮也。 秋七月庚戌朔,以宋州 節度使節度使 王晏球 充北面行營副招討使行營副招討使 。癸丑,以左金吾將軍金吾將軍 烏昭遠 為 左衞上將軍上將軍 ,充入蠻國信使國信使 。中書奏:「馬殷 封楚國王 ,禮文不載國王 之制,請約三公之儀, 用竹冊。」從之。壬戌,西川 節度副大使節度副大使 、知節度事知節度事 孟知祥 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兼侍中侍中 ,東川 董 璋 加爵邑。以左効義指揮使指揮使 元習為資州刺史資州刺史 ,右効義指揮使指揮使 盧密 為雅州刺史雅州刺史 。癸亥,幸冷泉 宮 。甲子,以檢校工部尚書檢校工部尚書 謝洪為宿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夔州刺史夔州刺史 西方鄴 奏,殺敗荊南 賊軍,收峽內 三州。丙寅,升夔州 為甯江軍,以鄴為節度使節度使 。戊辰,詔曰:「頃因本朝親王 遙領方鎮 ,遂 有副大使副大使 知節度事知節度事 ,年代已深,相沿未改。其東川 、西川 今後落副大使副大使 ,只云節度使節度使 。」庚 午,遂州 留後留後 李敬周、鄜州 留後留後 劉伸 殷並正授 本州節度使節度使 。壬申,兗州 節度使節度使 房知 溫 移鎮徐州 ,徐州 節度使節度使 安元信 移鎮襄州 ,滄州 節度使節度使 趙在禮 移鎮兗州 。以齊州 防防 禦使禦使 安審通 為滄州 節度使節度使 。是日,詔陵州 、合州 長流百姓豆盧革 、韋說 等,宜令逐處刺刺 史史 監賜自盡,其骨肉並放逐便。是日,逐段凝 于遼州 ,劉訓 于濮州 ,溫韜 于德州 。甲 戌,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任圜 上表 乞致仕 ,仍于外地尋醫,詔從之。丁丑,以左金吾大將軍金吾大將軍 曹廷隱 為齊 州 防禦使防禦使 。 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辛巳,以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孔昭序為給事中給事中 ,以秘書少監秘書少監 崔憓為右諫議大右諫議大 夫夫 。壬午,以右驍衞大將軍大將軍 劉衡為左領衞上將軍上將軍 ;以鄴都 副留守副留守 趙敬怡 為右衞上將軍上將軍 , 判興唐府 事。乙酉,昆明 大鬼主羅殿王、普露靜王九部落,各差使差使 隨牂牁 、清州 八郡刺史刺史 宋 朝 化等一百五十三人來朝,進方物,各賜官告、繒綵、銀器放還蕃。丙戌,以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盧文 紀 為工部尚書工部尚書 ,以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梁文矩 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鄧州 留後留後 陶玘 貶嵐州 司馬司馬 ,以其 為內鄉縣令內鄉縣令 盛歸仁所訟,稅外科率故也。仍賜歸仁緋袍魚袋 。癸巳,幸皇子 從榮 第,宣禁中伎 樂觀宴,從榮 進馬及器幣,帝因以伎樂賜之。華州 上言,渭河 泛濫害稼。丁酉,以吏部郎中吏部郎中 、 襲文宣公 孔邈 為左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 。史館修撰史館修撰 趙熙 上言:「應內中宮 事及詔書奏對 ,應不到中書 者,請委內臣一人抄錄,月終送史館 。」詔差樞密直學士樞密直學士 錄送。青州 進芝草。新州 奏,契丹 乞 置互市。癸卯,汴州 節度使節度使 朱守殷 加兼侍中侍中 ,鄆州 節度使節度使 符習 加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甲辰,皇 子 從榮 娶鄜州 節度使節度使 劉仲殷 女,是夕禮會,百寮表賀。 地 地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武 衙 文 文 文 文 政 衙 地 文 文 名 仕 文 文 文 名 文 仕 法 武 地 文 文 文 文 主 名 文 文 主 武 政 地 文 名 文 武 地 武 文 名 主 主 地 文 文 名 文 文 地 名 武 文 武 名 文 处 文 文 文 名 政 地 文 主 营 文 文 地 地 文 文 地 武 地 武 名 仕 文 地 文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文 名 地 地 武 名 地 文 地 地 名 名 文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文 名 礼 仕 武 名 地 武 文 文 文 文 武 武 地 文 名 武 地 政 文 地 地 文 政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地 武 名 地 武 文 礼 主 名 名 地 地 文 主 名 文 文 名 衙 礼 衙 文 地 地 政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主 名 地 文 名 4 / 7 https://taolang.club/doc/20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15 16 17 九月辛亥,義武軍節度 使、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兼中書令中書令 王都 加食邑實封。幽州 節度使節度使 趙德鈞 加檢校檢校 太尉太尉 ,鎮州 節度使節度使 王建立 加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偽吳楊溥 遣使以應聖節 貢獻。己未,以前雲州 節度節度 使使 高行珪 為鄧州 節度使節度使 。是日,出御扎曰:「歷代帝王,以時巡狩 ,一則遵于禮制,一則按察方 區。矧彼夷門 ,控茲東夏,當先帝 戡平之始,為眇躬殿守之邦,俗尚貞純,兵懷忠 勇。自元臣鎮 靜,庶事康和,兆民咸樂于有年 ,闔境彌堅於望幸,事難違眾,議在省方。朕取十月七日親幸汴州 。 」庚申,以衞尉衞尉 卿李延光 為大理卿大理卿 。北京留守北京留守 李彥超 上言:「先父存審 ,本姓符氏,蒙武皇賜 姓 ,乞却還本姓。」從之。乙丑,夏州 節度使節度使 李仁福 、鳳翔節度使 李從曮 、朔方節度使 韓 洙 ,並加食邑,改賜功臣。以汝州 防禦使防禦使 趙延壽 為河陽節度使 ,以比部郎中比部郎中 、知制誥知制誥 劉 贊 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以河陽 掌書記掌書記 程遜 為比部員外郎比部員外郎 、知制誥知制誥 ,以代州刺史代州刺史 李德珫 為蔚州刺蔚州刺 史史 。 丙寅,樞密使樞密使 孔循 兼東都留守東都留守 。襄州 夏魯奇 上言,荊南 高季興 遣使持書乞修貢奉,詔魯 奇 不納。詔諸州錄事參軍錄事參軍 ,不得兼使府 賓職。己巳,鄧州 節度使節度使 史敬鎔 加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同 州 節度使節度使 盧質 加檢校司徒檢校司徒 。御史臺 奏:「每遇入閤,舊例只一員侍御史侍御史 在龍墀邊祗候祗候 ,彈 奏公事,或有南班失儀,點檢點檢 不及。今欲依常朝 例,差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二員,押鐘鼓樓 位,仍各綴供 奉班出入。」從之。以青州 節度副使節度副使 湻于晏為亳州團練使州團練使 。契丹 遣使摩琳孟袞 已下朝貢。戊 寅,西川 奏:據黎州 狀,雲南 使趙和于大渡河南 起舍一間,留信物十五籠,并雜牋詩一卷,遞 至闕下。 冬十月己卯朔,帝御文明殿視朝 。癸未,亳州刺史亳州刺史 李鄴 貶郴州 司戶,又貶崖州 長流百姓,所 在賜自盡。判官樂文紀 配祁州 ,責其違法黷貨也。乙酉,駕發西京 ,詔留宰相宰相 崔協 以奉 祠 祭。丁亥,帝宿于滎陽 。汴州 朱守殷 奏,都指揮使都指揮使 馬彥超 謀亂,已處斬訖。戊子,次京 水 ,知朱守殷 反,帝親統禁軍倍程前進。翌日,至汴州 ,攻其城,拔之,守殷 伏誅。丙申,磁磁 州刺史州刺史 藥縱之 上言,今月十二日,供奉官供奉官 王仁鎬 至,稱制殺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致仕 任圜 。契丹 遣 使持書求碑石,欲為其父表其葬所。戊戌,詔曰:「諸道州府 ,自同光三年[925]已前所欠秋夏稅租, 并主持務局敗闕課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555]殘欠夏稅,並特與除放。」時重誨 既搆任 圜 之禍,恐人非之,思沛恩 于眾以掩己過,乃奏曰:「三司 積欠約二百萬貫,虛係賬額,請並蠲 放。」帝重違其意,故有是詔。時議者以蠲隔年之賦,猶或惠民,場院課利一概除之,得不啟奸倖之門 乎! 地 文 文 名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名 礼 地 文 名 地 文 军 地 主 名 名 地 文 名 文 文 名 名 礼 地 文 名 地 名 地 名 地 武 名 地 文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文 地 名 政 名 名 武 衙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名 文 衙 文 文 文 礼 文 建 地 文 文 政 名 地 地 地 地 礼 文 名 地 地 名 地 地 文 名 礼 地 地 名 武 名 地 名 地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仕 名 政 衙 名 名 名 衙 5 / 7 https://taolang.club/doc/20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037 卷三十七 唐書十三 明宗紀第三 039 卷三十九 唐書十五 明宗紀第五→目錄 18 19 己亥,詔曰:「太子少保太子少保 致仕 任圜 ,早推勳舊,曾委重難,既退免于劇權,俾優閑于外地。而乃 不遵禮 分,潛附守殷 ,緘題罔避于嫌疑,情旨頗彰于怨望。自收汴壘,備見蹤由,若務含弘,是孤典 憲。尚全大體,止罪一身,已令本州私第自盡,其骨肉親情僕使等並皆放罪。」辛丑,詔曰:「后來其 蘇,動必從于人欲;天監厥德,靜宜布于國恩。近者言幸浚郊,暫離洛邑,蓋逢歲稔,共樂時康。不謂奸 臣遽彰逆狀,為厲之階既甚,覆宗之禍自貽。以致近輔生靈,遘此多端紛擾,永言軫惻,無輟寐興。宜覃 雨露之恩,式表雲雷之澤,應汴州 城內百姓,既經驚劫,宜放二年屋租;諸處有曾受逆人文字者,隨處 焚毀。應天下禁囚徒,除十惡五逆、殺人放火、劫盜、合造毒藥、官典犯贓、偽行印信、屠牛外,罪無輕 重,並從釋放。應有民年八十已上及家長 者有廢疾 者,免一丁差役」云。以山南西道節度使山南西道節度使 張 筠 為西京留守西京留守 ,行京兆尹京兆尹 。青州 節度使節度使 霍彥威 差人走馬走馬 進箭一對,賀誅朱守殷 ,帝却賜彥 威 箭一對。傳箭,番家之符信也,起軍令眾則使之,彥威 本非蕃將,以臣傳箭于君,非禮也。癸卯, 以權知汴州 事、陝州節度 使石敬瑭 為汴州 節度使節度使 、兼六軍 諸衞副使、侍衞親軍親軍 馬步都指揮都指揮 使使 。鳳翔 奏,地震 。丙午,威武軍節度副使軍節度副使 、檢校太尉檢校太尉 、守建州刺史建州刺史 王延 亶加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 守建州刺史建州刺史 ,充奉國軍節度副使軍節度副使 、兼威武軍節度副使軍節度副使 。詔割施州 却屬黔南 。 十一月己酉,帝祭蕃神于郊外。庚戌,以皇城使皇城使 、行袁州刺史袁州刺史 李從敏 為陝州節度 使。乙卯,青 州 霍彥威 、鄆州 符習 來朝。以太子詹事太子詹事 溫輦為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徐州 房知溫 來朝。戊午,黔 南 節度使節度使 李紹義加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庚申,皇子 河中 節度使節度使 、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從珂 ,鄴 都留守 、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從榮 ,河南尹河南尹 、判六軍 諸衞事、檢校太保檢校太保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 從 厚 ,並加檢校太傅檢校太傅 ,進爵邑。貝州刺史貝州刺史 竇廷琬 上言:請制置慶州 青白兩池,逐年出絹十萬疋, 米萬石。詔升慶州 為防禦所,以廷琬 為使。壬申,詔霍彥威 等歸藩。詔太宗 朝左僕射左僕射 李靖 可 冊贈太保太保 ,鄭州 僕射僕射 陂可改為太保太保 陂。時議者以僕射僕射 陂者,後魏孝文帝 賜僕射僕射 李冲,故因 以為名,及是命之降以為李靖 ,蓋誤也。契丹 遣使摩琳 等來乞通和。 十二月戊寅朔,以前鳳翔 留後留後 高允 貞為右監門右監門 大將軍大將軍 。詔以施州 為夔州 屬郡,以其便近故 也。遣飛勝指揮使指揮使 于契丹 ,賜契丹王 錦綺、銀器等,兼賜其母繡被纓絡。己卯,蔚州刺史蔚州刺史 周令 武得代歸闕,帝問北州事,令武奏曰:「山北甚安,諸蕃不相侵擾。鴈門 已北,東西數千里,㪷粟不 過十錢。」帝悅,顧謂左右曰:「須行善事,以副天道。」居數日,帝延宰臣宰臣 于元德殿,言及民 事,馮道 奏曰:「莊宗 末年,不撫軍撫軍 民,惑于聲樂,遂致人怨國亂。陛下 自膺人望,歲時豐 稔 ,亦湻化所致也。更願居安思危 。」帝然之。許州 地震 。庚辰,皇子 鄴都留守 從榮 移 鎮太原 。以北京留守北京留守 符彥超 為潞州 節度使節度使 。乙酉,以彰國軍節度 使李從璋 昧于政理,詔歸 闕。敕新及第 進士 有聞喜宴 ,逐年賜錢四十萬。己丑,兗州 節度使節度使 趙在禮 來朝。詔出潛龍宅 米以賑百官。壬辰,以太傅太傅 致仕 齊國公 趙光逢 卒輟朝 。丙申,許州 節度使節度使 夏魯奇 移鎮遂 州 。庚子,幸石敬瑭 公署及康義誠 私第。甲辰,狩于東郊,獵也。丙午,追尊 四廟,以應 州 舊宅為廟。 文 仕 名 名 名 地 礼 法 文 名 文 文 地 文 名 武 名 名 名 地 地 名 地 文 营 武 武 地 异 武 文 文 名 文 文 武 武 地 地 文 文 名 地 地 名 地 名 文 文 地 名 地 文 文 主 地 文 文 文 名 地 文 文 名 文 营 文 文 名 文 文 名 地 地 名 名 號 文 名 文 地 文 文 文 主 文 名 政 名 地 武 名 文 武 地 地 武 政 主 文 地 文 名 號 武 主 节 词 地 异 主 地 名 地 文 名 地 文 地 名 仕 仕 词 地 文 名 文 仕 主 名 礼 地 文 名 地 名 名 礼 地 6 / 7 https://taolang.club/doc/20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7 / 7 https://taolang.club/doc/2071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