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4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魏書
 081 / 131
 26 段 2886 字
 149 种 214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六十四 魏書 081 卷七十六
[北齊]魏收
←080 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 082 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魏書 / 081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孝昌三年[527] 1 元象元年[538] 1 正光五年[524] 1 孝昌二年[526] 1
地点 營州 2 青州 2 范陽 1
人物 高祖 7 張烈 4 靈太后 3 盧同 3 元叉 2 中山王 2
文官 尚書 6 司空 4 太尉 3 黃門 3 州主簿 2 郎中 2 左丞 2 相州刺史 2
武官 都督 4 光祿大夫 3 軍司 2 征虜將軍 2
其他 行臺 8 吏部 8 中兵 2
目錄
0
1
2
3
4
5
卷七十六 列傳 第六十四
盧同 張烈
盧同 ,字叔倫,范陽 涿人,盧玄 之族孫。父輔,字顯元,本州別駕本州別駕 。同身長八尺,容貌魁偉,善
於處世。太和中,起家北海王 詳國常侍國常侍 。稍遷司空司空 祭酒祭酒 、昌黎太守昌黎太守 。尋為營州長史營州長史 ,仍帶
郡。入除河南尹河南尹 丞,遷太尉太尉 屬。
會豫州 城民白早生反,都督都督 中山王 英、尚書尚書 邢巒 等討之,詔同為軍司軍司 。事平,除冀州 鎮
東府長史府長史 。遭父憂解任。後除司空司空 諮議參軍諮議參軍 ,兼司馬,為營構東宮 都將都將 。延昌中,秦州 民
反,詔同兼通直常侍常侍 ,持節慰諭之,多所降下。還轉尚書右丞尚書右丞 ,進號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以父諱不拜,改
授龍驤 。熙平初,轉左丞左丞 ,加征虜將軍征虜將軍 。時相州刺史相州刺史 奚康生 徵民歲調,皆七八十尺,以邀奉公
之譽。部內患之,同於歲祿官 給長絹。同乃舉按康生 度外徵調。書奏,詔科康生 之罪,兼褒同在
公之績。
肅宗 世,朝政稍衰,人多竊冒軍功。同閱吏部 勳書,因加檢覆,覈得竊階者三百餘人。同乃表言:
作
名 名
名 地 名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武 主 文 名 武 地
文 文 武 衙 武 地
文 文 武
军 文 武 文 名
名 名 名
號 衙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121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6
7
8
9
10
11
12
13
竊見吏部 勳簿,多皆改換。乃校中兵 奏按,並復乖舛。臣聊爾揀練,已得三百餘人,明知隱而未露
者,動有千數。愚謂罪雖恩免,猶須刊定。請遣一都令史都令史 與令僕省事省事 各一人,總集吏部 、中兵 二局
勳簿,對勾奏按。若名級相應者,即於黃素楷書楷書 大字,具件階級數,令本曹尚書尚書 以朱印印之。明造兩
通,一關吏部 ,一留兵局,與奏按對掌。進則防揩洗之偽,退則無改易之理。從前以來,勳書上省,唯
列姓名,不載本屬,致令竊濫之徒輕為苟且。今請征職白民,具列本州、郡、縣、三長之所;其實官官
正正 職者,亦列名貫 ,別錄歷階。仰本軍印記其上,然後印縫各上所司,統將、都督都督 並皆印記,然後
列上行臺 。行臺 關太尉太尉 ,太尉太尉 檢練精實,乃始關刺省重究括,然後奏申。奏出之日,黃素朱印,關
付吏部 。
頃來非但偷階冒名,改換勳簿而已,或一階再取,或易名 受級,凡如此者,其人不少。良由吏部 無
簿,防塞失方。何者?吏部 加階之後,簿不注記,緣此之故,易生僥倖。自今敘階之後,名簿具注加
補日月,尚書尚書 印記,然後付曹。郎中郎中 別作抄目,印記一如尚書尚書 ,郎中郎中 自掌,遞代相付。此制一
行,差止姦罔。
詔從之。同又奏曰:
臣頃奏以黃素為勳,具注官名、戶屬及吏部 換勳之法,事目三條,已蒙旨許。臣伏思黃素勳簿,政可
粗止姦偽,然在軍虛詐,猶未可盡。請自今在軍閱簿之日,行臺 、軍司軍司 、監軍監軍 、都督都督 各明立文
按,處處記之。斬首 成一階已上,即令給券。一紙之上,當中大書起行臺 、統軍位號,勳人甲乙。
斬三賊及被傷成階已上,亦具書於券。各盡一行,當行豎裂。其券前後皆起年號 日月,破某處陳,某
官某勳,印記為驗。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臺 。記至京,即送門下,別函守錄。
又自遷都以來,戎車 屢捷,所以征勳轉多,敘不可盡者,良由歲久生姦,積年長偽,巧吏階緣,偷增
遂甚。請自今為始,諸有勳簿已經奏賞者,即廣下遠近,云某處勳判,咸令知聞。立格酬敘,以三年為
斷。其職人及出身,限內悉令銓除;實官及外號,隨才加授。庶使酬勤者速申,立功者勸,事不經久,
僥倖易息。或遭窮難,州無中正中正 者,不在此限。
又勳簿之法,征還之日即應申送。頃來行臺 、督將,至京始造,或一年二歲方上勳書。姦偽之原,實
自由此。於今以後,軍還之日便通勳簿,不聽隔月。詔復依行。
元叉 之廢靈太后 也,相州刺史相州刺史 、中山王 熙起兵於鄴。熙敗,以同為持節、兼黃門侍郎黃門侍郎 、慰勞
使,乃就州刑熙。還授平東將軍平東將軍 ,正黃門黃門 ,營明堂副將副將 。尋加撫軍將軍撫軍將軍 、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本州大中大中
正正 。同善事在位,為叉所親,戮熙之日,深窮黨與,以希叉旨,論者非之。又給同羽林羽林 二十人以自
防衛。同兄琇,少多大言,常云「公侯可致」。至此始為都水使者都水使者 。同啟求回身二階以加琇,琇遂
除安州刺史安州刺史 。論者稱之。
營州 城民就德興謀反 ,除同度支尚書度支尚書 ,黃門黃門 如故,持節使營州 慰勞,聽以便宜從事便宜從事 。同頻遣
使人,皆為賊害,乃遣賊家口三十人并免家奴 為良,齎書諭德諭德 興,德興乃降。安輯其民而還。德興
復反,詔同以本將軍為幽州刺史幽州刺史 ,兼尚書尚書 行臺 慰勞之。同慮德興難信,勒眾而往,為德興所擊,
大敗而還。
衙 军
文 文 衙 军
文 文
衙
文 礼 武
衙 衙 文 文
衙
礼 衙
衙
文 文 文 文
衙
衙 武 文 武
法 衙
礼
衙
器
文
衙
名 主 文 主 文
武 文 武 武 武
文 武
文
文
地 法 文 文 地 武
份 文
文 文 衙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121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靈太后 反政,以同叉黨,除名 。孝昌三年[527],除左將軍左將軍 、太中大夫太中大夫 、兼左丞左丞 ,為齊兗二州行
臺 ,節度節度 大都督大都督 李叔仁 。 闕 莊帝 踐祚,詔復本秩,除都官尚書都官尚書 ,復兼七兵。以同前慰勞德興之
功,封章武縣開國伯 ,邑四百戶。正除七兵,尋轉殿中,加征南將軍征南將軍 。普泰初,除侍中侍中 ,進號驃騎驃騎
將軍將軍 、左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同時久病,強牽從務,啟乞儀同。初同之為黃門黃門 也,與前廢帝 俱在門下,同異
其為人,素相款託。廢帝 以恩舊許之,除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餘官如故。永熙初薨 ,年五十六。贈侍中侍中 、都都
督督 冀滄瀛三州諸軍事州諸軍事 、驃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 、司空司空 公、冀州刺史冀州刺史 ,開國伯 如故,賜帛四百匹,諡曰孝
穆 。三年,復加贈尚書右僕射尚書右僕射 。有四子。
長子斐,武定中,文襄王大將軍府大將軍府 掾。
斐弟筠,青州 治中治中 。
同兄靜,太常丞太常丞 。
靜子景裕 ,在儒林傳。
張烈 ,字徽仙,清河 東武城 人也。高祖 賜名曰烈,仍以本名為字焉。高祖 悕,為慕容雋 尚書尚書
右僕射右僕射 。曾祖 恂,散騎常侍散騎常侍 ,隨慕容德 南渡,因居齊郡 之臨淄。烈少孤貧,涉獵經史,有氣
概。時青州 有崔徽 伯、房徽叔,與烈並有令譽,時人號曰「三徽」。高祖 時,入官代都,歷侍
御、主文中散。遷洛,除尚書尚書 儀曹郎、彭城王 功曹史功曹史 、太子步兵校尉太子步兵校尉 。
蕭寶卷 將陳顯達 治兵漢南,謀將入寇。時順陽太守順陽太守 王青石世官江南,荊州刺史荊州刺史 、廣陽王 嘉慮其
有異,表請代之。高祖 詔侍臣各舉所知,互有申薦者。高祖 曰:「此郡今當必爭之地,須得堪濟之
才,何容汎舉也。太子 步兵張烈 每論軍國之事,時有會人意處,朕欲用之,何如?」彭城王 勰稱
贊之,遂敕除陵江將軍陵江將軍 、順陽太守順陽太守 。烈到郡二日,便為寶卷將崔慧景攻圍 ,七十餘日,烈撫厲將
士,甚得軍人之和。會車駕南討,慧景遁走。高祖 親勞烈曰:「卿定可,遂能不負所寄。」烈拜謝
曰:「若不值鑾輿親駕,臣將不免困於犬羊。自是陛下不負臣,非臣能不負陛下。」高祖 善其對。
世宗即位,追錄先勳,封清河縣開國子 ,邑二百戶。尋以母老歸養。積十餘年,頻值凶儉,烈為粥以
食飢人,蒙濟者甚眾,鄉黨以此稱之。肅宗 初,除龍驤將軍龍驤將軍 、司徒右長史司徒右長史 。又轉征虜將軍征虜將軍 、司司
空空 長史長史 。先是,元叉 父江陽 王繼曾 為青州刺史青州刺史 ,及叉當權,烈託故義之懷,遂相諂附。除前前
將軍將軍 、給事黃門侍郎給事黃門侍郎 ,尋加平南將軍平南將軍 、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後靈太后 反政,以烈叉黨,出為鎮東將鎮東將
軍軍 、青州刺史青州刺史 。于時議者以烈家產畜殖,僮客甚多,慮其怨望,不宜出為本州,改授安北將安北將
軍軍 、瀛州刺史瀛州刺史 。為政清靜,吏民安之。
更滿還朝,因辭老還鄉里。兄弟同居怡怡然,為親類所慕。元象元年[538],卒於家,時年七十七。烈先
為家誡千餘言,并自敘志行及所歷之官,臨終敕子姪不聽求贈,但勒家誡立碣而已。其子質奉行焉。
質,博學多才藝。解褐奉朝請奉朝請 ,員外郎員外郎 、龍驤將軍龍驤將軍 、諫議大夫諫議大夫 。未襲爵。興和中,卒於家。
質弟登,州主簿州主簿 。
烈弟僧皓,字山客。歷涉群書,工於談說,有名於當世。熙平初,徵為諫議大夫諫議大夫 。正光五年[524],
以國子博士國子博士 徵之。孝昌二年[526],徵為散騎侍郎散騎侍郎 。並不赴。世號為徵君焉。好營產業,孜孜不已,
藏鏹巨萬,他資亦稱是。兄弟自供儉約,車馬瘦弊,身服布裳,而婢妾紈綺。僧皓尤好蒲弈,戲不擇
人,是以獲譏於世。前廢帝 時,崔祖螭 舉兵攻東陽城 ,僧皓與同。事敗,死於獄,籍沒 家產。出
帝 初,訴復業。子軌,州主簿州主簿 。
主 法 武 文 文
衙 文 武 名 主 文
主 武 文
武 武 文 主
主 武 葬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主
號 文
武
地 文
文
名
名 地 地 亲 亲 名
文 亲 文 名 地
地 名 亲
文 主 文 武
名 名 文 文 主
亲 亲
主 名 主
武 文 军
亲
亲
主
號 武 文 武
文 文 名 地 名 文
武 文 武 武 主
武 文
武 文
文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名 地 法
主 文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121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80 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 082 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目錄
史臣曰:盧同 質器洪厚,卷舒兼濟。張烈 早標名輩,氣尚見知。趨捨深沉,俱至顯達,雅道正路,其
殆病諸。
名 名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121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helloiac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helloiac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helloiac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helloiac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helloiac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helloiac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helloiac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helloiac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helloiac
 
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
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
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helloiac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helloiac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helloiac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helloiac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helloiac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helloiac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helloiac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helloiac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helloiac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helloiac
 
漢書 013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漢書 013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漢書 013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漢書 013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helloiac
 

What's hot (20)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梁書 24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梁書 36 卷三十六 列傳第三十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遼史 097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三國志 35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
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
北齊書 47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宋史 486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夏國下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遼史 008 卷八 本紀第八 景宗上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宋書 075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新五代史 12 卷十二 周本紀第十二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魏書 086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隋書 26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
魏書 121 卷一百八之一 禮志四之一第十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舊唐書 061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漢書 013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漢書 013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漢書 013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漢書 013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Similar to 魏書 081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helloiac
 
南齊書 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
南齊書 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南齊書 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
南齊書 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helloiac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helloiac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helloiac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helloiac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helloiac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helloiac
 
新唐書 050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
新唐書 050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新唐書 050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
新唐書 050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helloiac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helloiac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helloiac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helloiac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helloiac
 
三國志 62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三國志 62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三國志 62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三國志 62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helloiac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helloiac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helloiac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helloiac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helloiac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helloiac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helloiac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helloiac
 

Similar to 魏書 081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20)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魏書 063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楊播
 
南齊書 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
南齊書 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南齊書 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
南齊書 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明史 214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〇二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北齊書 25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 101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二十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新唐書 050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
新唐書 050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新唐書 050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
新唐書 050 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後漢書 075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梁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陳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三國志 62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三國志 62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三國志 62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三國志 62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周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六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五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陳書 14 卷十四 列傳第八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舊唐書 081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新唐書 099 卷九十三 列傳第十八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81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 1. 文档信息  魏書  081 / 131  26 段 2886 字  149 种 214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六十四 魏書 081 卷七十六 [北齊]魏收 ←080 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 082 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魏書 / 081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孝昌三年[527] 1 元象元年[538] 1 正光五年[524] 1 孝昌二年[526] 1 地点 營州 2 青州 2 范陽 1 人物 高祖 7 張烈 4 靈太后 3 盧同 3 元叉 2 中山王 2 文官 尚書 6 司空 4 太尉 3 黃門 3 州主簿 2 郎中 2 左丞 2 相州刺史 2 武官 都督 4 光祿大夫 3 軍司 2 征虜將軍 2 其他 行臺 8 吏部 8 中兵 2 目錄 0 1 2 3 4 5 卷七十六 列傳 第六十四 盧同 張烈 盧同 ,字叔倫,范陽 涿人,盧玄 之族孫。父輔,字顯元,本州別駕本州別駕 。同身長八尺,容貌魁偉,善 於處世。太和中,起家北海王 詳國常侍國常侍 。稍遷司空司空 祭酒祭酒 、昌黎太守昌黎太守 。尋為營州長史營州長史 ,仍帶 郡。入除河南尹河南尹 丞,遷太尉太尉 屬。 會豫州 城民白早生反,都督都督 中山王 英、尚書尚書 邢巒 等討之,詔同為軍司軍司 。事平,除冀州 鎮 東府長史府長史 。遭父憂解任。後除司空司空 諮議參軍諮議參軍 ,兼司馬,為營構東宮 都將都將 。延昌中,秦州 民 反,詔同兼通直常侍常侍 ,持節慰諭之,多所降下。還轉尚書右丞尚書右丞 ,進號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以父諱不拜,改 授龍驤 。熙平初,轉左丞左丞 ,加征虜將軍征虜將軍 。時相州刺史相州刺史 奚康生 徵民歲調,皆七八十尺,以邀奉公 之譽。部內患之,同於歲祿官 給長絹。同乃舉按康生 度外徵調。書奏,詔科康生 之罪,兼褒同在 公之績。 肅宗 世,朝政稍衰,人多竊冒軍功。同閱吏部 勳書,因加檢覆,覈得竊階者三百餘人。同乃表言: 作 名 名 名 地 名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武 主 文 名 武 地 文 文 武 衙 武 地 文 文 武 军 文 武 文 名 名 名 名 號 衙 1 / 4 https://taolang.club/doc/121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6 7 8 9 10 11 12 13 竊見吏部 勳簿,多皆改換。乃校中兵 奏按,並復乖舛。臣聊爾揀練,已得三百餘人,明知隱而未露 者,動有千數。愚謂罪雖恩免,猶須刊定。請遣一都令史都令史 與令僕省事省事 各一人,總集吏部 、中兵 二局 勳簿,對勾奏按。若名級相應者,即於黃素楷書楷書 大字,具件階級數,令本曹尚書尚書 以朱印印之。明造兩 通,一關吏部 ,一留兵局,與奏按對掌。進則防揩洗之偽,退則無改易之理。從前以來,勳書上省,唯 列姓名,不載本屬,致令竊濫之徒輕為苟且。今請征職白民,具列本州、郡、縣、三長之所;其實官官 正正 職者,亦列名貫 ,別錄歷階。仰本軍印記其上,然後印縫各上所司,統將、都督都督 並皆印記,然後 列上行臺 。行臺 關太尉太尉 ,太尉太尉 檢練精實,乃始關刺省重究括,然後奏申。奏出之日,黃素朱印,關 付吏部 。 頃來非但偷階冒名,改換勳簿而已,或一階再取,或易名 受級,凡如此者,其人不少。良由吏部 無 簿,防塞失方。何者?吏部 加階之後,簿不注記,緣此之故,易生僥倖。自今敘階之後,名簿具注加 補日月,尚書尚書 印記,然後付曹。郎中郎中 別作抄目,印記一如尚書尚書 ,郎中郎中 自掌,遞代相付。此制一 行,差止姦罔。 詔從之。同又奏曰: 臣頃奏以黃素為勳,具注官名、戶屬及吏部 換勳之法,事目三條,已蒙旨許。臣伏思黃素勳簿,政可 粗止姦偽,然在軍虛詐,猶未可盡。請自今在軍閱簿之日,行臺 、軍司軍司 、監軍監軍 、都督都督 各明立文 按,處處記之。斬首 成一階已上,即令給券。一紙之上,當中大書起行臺 、統軍位號,勳人甲乙。 斬三賊及被傷成階已上,亦具書於券。各盡一行,當行豎裂。其券前後皆起年號 日月,破某處陳,某 官某勳,印記為驗。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臺 。記至京,即送門下,別函守錄。 又自遷都以來,戎車 屢捷,所以征勳轉多,敘不可盡者,良由歲久生姦,積年長偽,巧吏階緣,偷增 遂甚。請自今為始,諸有勳簿已經奏賞者,即廣下遠近,云某處勳判,咸令知聞。立格酬敘,以三年為 斷。其職人及出身,限內悉令銓除;實官及外號,隨才加授。庶使酬勤者速申,立功者勸,事不經久, 僥倖易息。或遭窮難,州無中正中正 者,不在此限。 又勳簿之法,征還之日即應申送。頃來行臺 、督將,至京始造,或一年二歲方上勳書。姦偽之原,實 自由此。於今以後,軍還之日便通勳簿,不聽隔月。詔復依行。 元叉 之廢靈太后 也,相州刺史相州刺史 、中山王 熙起兵於鄴。熙敗,以同為持節、兼黃門侍郎黃門侍郎 、慰勞 使,乃就州刑熙。還授平東將軍平東將軍 ,正黃門黃門 ,營明堂副將副將 。尋加撫軍將軍撫軍將軍 、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本州大中大中 正正 。同善事在位,為叉所親,戮熙之日,深窮黨與,以希叉旨,論者非之。又給同羽林羽林 二十人以自 防衛。同兄琇,少多大言,常云「公侯可致」。至此始為都水使者都水使者 。同啟求回身二階以加琇,琇遂 除安州刺史安州刺史 。論者稱之。 營州 城民就德興謀反 ,除同度支尚書度支尚書 ,黃門黃門 如故,持節使營州 慰勞,聽以便宜從事便宜從事 。同頻遣 使人,皆為賊害,乃遣賊家口三十人并免家奴 為良,齎書諭德諭德 興,德興乃降。安輯其民而還。德興 復反,詔同以本將軍為幽州刺史幽州刺史 ,兼尚書尚書 行臺 慰勞之。同慮德興難信,勒眾而往,為德興所擊, 大敗而還。 衙 军 文 文 衙 军 文 文 衙 文 礼 武 衙 衙 文 文 衙 礼 衙 衙 文 文 文 文 衙 衙 武 文 武 法 衙 礼 衙 器 文 衙 名 主 文 主 文 武 文 武 武 武 文 武 文 文 地 法 文 文 地 武 份 文 文 文 衙 2 / 4 https://taolang.club/doc/121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靈太后 反政,以同叉黨,除名 。孝昌三年[527],除左將軍左將軍 、太中大夫太中大夫 、兼左丞左丞 ,為齊兗二州行 臺 ,節度節度 大都督大都督 李叔仁 。 闕 莊帝 踐祚,詔復本秩,除都官尚書都官尚書 ,復兼七兵。以同前慰勞德興之 功,封章武縣開國伯 ,邑四百戶。正除七兵,尋轉殿中,加征南將軍征南將軍 。普泰初,除侍中侍中 ,進號驃騎驃騎 將軍將軍 、左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同時久病,強牽從務,啟乞儀同。初同之為黃門黃門 也,與前廢帝 俱在門下,同異 其為人,素相款託。廢帝 以恩舊許之,除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餘官如故。永熙初薨 ,年五十六。贈侍中侍中 、都都 督督 冀滄瀛三州諸軍事州諸軍事 、驃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 、司空司空 公、冀州刺史冀州刺史 ,開國伯 如故,賜帛四百匹,諡曰孝 穆 。三年,復加贈尚書右僕射尚書右僕射 。有四子。 長子斐,武定中,文襄王大將軍府大將軍府 掾。 斐弟筠,青州 治中治中 。 同兄靜,太常丞太常丞 。 靜子景裕 ,在儒林傳。 張烈 ,字徽仙,清河 東武城 人也。高祖 賜名曰烈,仍以本名為字焉。高祖 悕,為慕容雋 尚書尚書 右僕射右僕射 。曾祖 恂,散騎常侍散騎常侍 ,隨慕容德 南渡,因居齊郡 之臨淄。烈少孤貧,涉獵經史,有氣 概。時青州 有崔徽 伯、房徽叔,與烈並有令譽,時人號曰「三徽」。高祖 時,入官代都,歷侍 御、主文中散。遷洛,除尚書尚書 儀曹郎、彭城王 功曹史功曹史 、太子步兵校尉太子步兵校尉 。 蕭寶卷 將陳顯達 治兵漢南,謀將入寇。時順陽太守順陽太守 王青石世官江南,荊州刺史荊州刺史 、廣陽王 嘉慮其 有異,表請代之。高祖 詔侍臣各舉所知,互有申薦者。高祖 曰:「此郡今當必爭之地,須得堪濟之 才,何容汎舉也。太子 步兵張烈 每論軍國之事,時有會人意處,朕欲用之,何如?」彭城王 勰稱 贊之,遂敕除陵江將軍陵江將軍 、順陽太守順陽太守 。烈到郡二日,便為寶卷將崔慧景攻圍 ,七十餘日,烈撫厲將 士,甚得軍人之和。會車駕南討,慧景遁走。高祖 親勞烈曰:「卿定可,遂能不負所寄。」烈拜謝 曰:「若不值鑾輿親駕,臣將不免困於犬羊。自是陛下不負臣,非臣能不負陛下。」高祖 善其對。 世宗即位,追錄先勳,封清河縣開國子 ,邑二百戶。尋以母老歸養。積十餘年,頻值凶儉,烈為粥以 食飢人,蒙濟者甚眾,鄉黨以此稱之。肅宗 初,除龍驤將軍龍驤將軍 、司徒右長史司徒右長史 。又轉征虜將軍征虜將軍 、司司 空空 長史長史 。先是,元叉 父江陽 王繼曾 為青州刺史青州刺史 ,及叉當權,烈託故義之懷,遂相諂附。除前前 將軍將軍 、給事黃門侍郎給事黃門侍郎 ,尋加平南將軍平南將軍 、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後靈太后 反政,以烈叉黨,出為鎮東將鎮東將 軍軍 、青州刺史青州刺史 。于時議者以烈家產畜殖,僮客甚多,慮其怨望,不宜出為本州,改授安北將安北將 軍軍 、瀛州刺史瀛州刺史 。為政清靜,吏民安之。 更滿還朝,因辭老還鄉里。兄弟同居怡怡然,為親類所慕。元象元年[538],卒於家,時年七十七。烈先 為家誡千餘言,并自敘志行及所歷之官,臨終敕子姪不聽求贈,但勒家誡立碣而已。其子質奉行焉。 質,博學多才藝。解褐奉朝請奉朝請 ,員外郎員外郎 、龍驤將軍龍驤將軍 、諫議大夫諫議大夫 。未襲爵。興和中,卒於家。 質弟登,州主簿州主簿 。 烈弟僧皓,字山客。歷涉群書,工於談說,有名於當世。熙平初,徵為諫議大夫諫議大夫 。正光五年[524], 以國子博士國子博士 徵之。孝昌二年[526],徵為散騎侍郎散騎侍郎 。並不赴。世號為徵君焉。好營產業,孜孜不已, 藏鏹巨萬,他資亦稱是。兄弟自供儉約,車馬瘦弊,身服布裳,而婢妾紈綺。僧皓尤好蒲弈,戲不擇 人,是以獲譏於世。前廢帝 時,崔祖螭 舉兵攻東陽城 ,僧皓與同。事敗,死於獄,籍沒 家產。出 帝 初,訴復業。子軌,州主簿州主簿 。 主 法 武 文 文 衙 文 武 名 主 文 主 武 文 武 武 文 主 主 武 葬 文 武 文 武 文 文 主 號 文 武 地 文 文 名 名 地 地 亲 亲 名 文 亲 文 名 地 地 名 亲 文 主 文 武 名 名 文 文 主 亲 亲 主 名 主 武 文 军 亲 亲 主 號 武 文 武 文 文 名 地 名 文 武 文 武 武 主 武 文 武 文 文 武 武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名 地 法 主 文 3 / 4 https://taolang.club/doc/121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80 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 082 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目錄 史臣曰:盧同 質器洪厚,卷舒兼濟。張烈 早標名輩,氣尚見知。趨捨深沉,俱至顯達,雅道正路,其 殆病諸。 名 名 4 / 4 https://taolang.club/doc/1210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