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6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宋書
 046 / 100
 36 段 5947 字
 250 种 387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六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樑]沈約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0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宋書 /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元嘉三年[426] 2 義熙十二年[416] 1 元嘉十八年[441] 1 元嘉五年[428] 1 元嘉二十七年[450] 1
孝建二年[455] 1 泰始六年[470] 1
地点 彭城 8 襄陽 5 洛陽 4 歷城 4 滑臺 3
人物 武帝 15 義宣 10 義恭 9 文帝 6 伯符 5 倫之 4 張邵 3 趙倫之 3
文官 太尉 5 長史 4 尚書 3 廷尉 3 主簿 3
武官 諮議參軍 3 寧朔將軍 2 中兵參軍 2
其他 世子 5 免官 3 白狼 3
目錄
0
1
2
3
4
卷四十六 列傳 第六
趙倫之 到彥之 王懿 張邵
趙倫之 字幼成,下邳僮人也。孝穆皇后 之弟。幼孤貧,事母以孝稱。武帝 起兵,以軍功封閬中
縣 五等侯,累遷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武帝 北伐,倫之 遣順陽太守順陽太守 傅弘之 、扶風太守扶風太守 沈田子 出嶢
柳,大破姚泓於藍田 。及武帝 受命,以佐命功,封霄城縣侯 ,安北將軍安北將軍 ,鎮襄陽 。少帝 即
位,徵拜護軍護軍 。元嘉三年[426],拜鎮軍將軍鎮軍將軍 ,尋遷左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領軍將軍領軍將軍 。
倫之 雖外戚 貴盛,而以儉素自處。性野拙,人情世務,多所不解。久居方伯,頗覺富盛,入為護護
軍軍 ,資力不稱,以為見貶。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范泰好戲謂曰:「司徒司徒 公缺,必用汝老奴。我不言汝資地所
任,要是外戚 高秩次第所至耳。」倫之 大喜,每載酒肴詣泰。五年,卒。子伯符 嗣。
作
名 名 名
名 主 主
地 文 主 名 文 名 文 名
地 主 主 武 地 主
文 武 武 武
名 礼
文 武 文
礼 名 名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10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8
9
10
11
12
伯符 字潤遠。少好弓馬。倫之 在襄陽 ,伯符 為竟陵太守竟陵太守 。時竟陵 蠻屢為寇,伯符 征討,悉破
之,由是有將帥之稱。後為寧遠將軍寧遠將軍 ,總領總領 義徒,以居宮城北,每有火起及賊盜 ,輒身貫甲冑,助
郡縣赴討,武帝 甚嘉之。文帝 即位,累遷徐、兗二州刺史州刺史 ,為政苛暴,吏人畏之若豺虎,然而寇盜
遠竄,無敢犯境。元嘉十八年[441],徵為領軍將軍領軍將軍 。先是,外監 不隸領軍領軍 ,宜相統攝者,自有別詔,
至此始統領統領 焉。二十一年,轉豫州刺史豫州刺史 。明年,為護軍將軍護軍將軍 ,復為丹陽尹丹陽尹 。在郡嚴酷,吏人苦之,
或至委叛被錄赴水而死。典筆吏取筆不如意,鞭五十。子倩,尚文帝 第四女海鹽公主 。初,始興
王 濬以潘妃之寵,故得出入後宮,遂與公主 私通。及適倩,倩入宮而怒,肆詈搏擊,引絕帳帶。事上
聞,有詔離婚,殺主所生蔣美人,伯符 慚懼發病卒。諡曰肅 。傳國至孫勗,齊受禪,國除。
王懿 字仲德,太原 祁人。自言漢司徒司徒 允弟幽州刺史幽州刺史 懋七世孫也。祖宏,事石季龍,父苗,事苻
堅,皆為二千石。
仲德少沈審,有意略,通陰陽,解聲律。苻氏 之敗,仲德年十七,與兄叡同起義兵 ,與慕容
垂 戰,敗,仲德被重創走,與家屬相失。路經大澤,不能前,困臥林中。忽有青衣 童兒騎牛行,見
仲德,問曰:「食未?」仲德告飢。兒去,頃之復來,攜食與之。仲德食畢欲行,會水 潦暴至,莫知
所如。有一白狼 至前,仰天而號,號訖銜仲德衣,因渡水,仲德隨之,獲濟,與叡相及。渡河至滑
臺 ,復為翟遼所留,使為將帥。積年,仲德欲南歸,乃奔泰山 ,遼遣騎追之急,夜行,忽有炬火前
導,仲德隨之,行百許里,乃免。
晉太元末,徙居彭城 。兄弟名犯晉宣、元二帝諱,並以字稱。叡字元德。北土重同姓,謂之骨肉,有
遠來相投者,莫不竭力營贍,若不至者,以為不義,不為鄉里所容。仲德聞王愉在江南,是太原 人,
乃往依之,愉禮之甚薄,因至姑孰投桓玄。值玄篡,見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張暢 ,言及世事,仲德曰:「自古
革命,誠非一族,然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成大事。」
元德果敢有智略,武帝 甚知之,告以義舉,使於都下襲玄。仲德聞其謀,謂元德曰:「天下之事,不
可不密,應機務速 ,不在巧遲。玄每冒夜出入,今若圖之,正須一夫力耳。」事泄,元德為玄所誅,
仲德奔竄。會義軍剋建業,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候武帝 ,帝於馬上抱方回與仲德相對號泣,追贈 元
德給事中給事中 ,封安復縣侯 ,以仲德為中兵參軍中兵參軍 。
武帝 伐廣固,仲德為前鋒前鋒 ,大小二十餘戰,每戰輒剋。及盧循寇逼,敗劉毅於桑落,帝北伐始還,
士卒創痍,堪戰者可數千人。賊眾十萬,舳艫百里,奔敗而歸者,咸稱其雄。眾議並欲遷都,仲德正色
曰:「今天子當陽 而治,明公命世作輔,新建大功,威震六合。妖賊豕突,乘我遠征,既聞凱入,將
自奔散。今自投草間,則同之匹夫,匹夫號令,何以威物?義士 英豪,當自求其主爾。此謀若行,請
自此辭矣。」帝悅之,以仲德屯越城 。及賊自蔡洲 南走,遣仲德追之。賊留親黨范崇民五千人,高
艦百餘,城南陵 。仲德攻之,大破崇民,焚其舟艦,收其散卒,功冠諸將,封新淦縣侯 。
義熙十二年[416]北伐,進仲德征虜將軍征虜將軍 ,加冀州刺史冀州刺史 ,為前鋒前鋒 諸軍事。冠軍將軍冠軍將軍 檀道濟 、龍驤龍驤
將軍將軍 王鎮惡 向洛陽 ,寧朔將軍寧朔將軍 劉遵考 、建武將軍建武將軍 沈林子 出石門,寧朔將軍寧朔將軍 朱超石 、胡
藩 向半城,咸受統於仲德。仲德率龍驤將軍龍驤將軍 朱牧、寧遠將軍寧遠將軍 竺靈秀、嚴綱等開鉅野入河,乃總眾
軍,進據潼關 。長安平,以仲德為太尉太尉 諮議參軍諮議參軍 。
武帝 欲遷都洛陽 ,眾議咸以為宜。仲德曰:「非常之事,常人所駭。今暴師日久,士有歸心,固當
以建業為王基,俟文軌大同,然後議之可也。」帝深納之,使衛送姚泓先還彭城 。武帝 受命,累
遷徐州刺史徐州刺史 ,加都督都督 。
名 名 地 名 文 地 名
武 文 法
主 主 文
武 衙 武
武 文 武 文
主 主
主 主
名 號
名 地 文 文
名 军
名 仕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武 名
主
军
主 仕
文 主 武
主 武
地
军
地 地
地 主
武 文 武 武 名
武 名 地 武 名 武 名 武 名
名 武 武
地 文 武
主 地
地 主
文 武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10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元嘉三年[426],進號安北將軍安北將軍 ,與到彥之北伐,大破虜軍 。諸軍進屯靈昌津 。司、兗既定,三軍咸
喜,仲德獨有憂色,曰:「胡虜雖仁義不足,而凶狡有餘,今斂戈北歸,并力完聚,若河冰冬合,豈不能
為三軍之憂。」十月,虜於委粟津 渡河,進逼金墉 ,虎牢、洛陽 諸軍,相繼奔走。彥之聞二城不
守,欲焚舟步走,仲德曰:「洛陽 既陷,則虎牢不能獨全,勢使然也。今賊去我千里,滑臺 猶有強
兵,若便舍舟奔走,士卒必散。且當入濟至馬耳谷口 ,更詳所宜。」乃回軍沿濟南歷城 步上,焚舟棄
甲,還至彭城 。仲德與彥之並免官 。尋與檀道濟 救滑臺 ,糧盡而歸。
九年,又為鎮北將軍鎮北將軍 、徐州刺史徐州刺史 。明年,加領兗州刺史兗州刺史 。仲德三臨徐州 ,威德著於彭城 ,立佛
寺 作白狼 、童子像於塔中,以河北所遇也。十三年,進號鎮北大將軍鎮北大將軍 。十五年,卒,諡曰桓侯 。
亦於廟立白狼 、童子壇,每祭必祠之。子正脩嗣,為家僮所殺。
張邵 字茂宗,會稽太守會稽太守 裕之 弟也。初為晉琅邪內史內史 王誕 龍驤 府功曹功曹 ,桓玄徙誕於廣州 ,
親故咸離棄之,惟邵情意彌謹,流涕追送。時變亂饑饉,又饋送其妻子 。
桓玄篡位,父敞先為尚書尚書 ,以答事微謬,降為廷尉卿廷尉卿 。及武帝 討玄,邵白敞表獻誠款,帝大說,
命署其門曰:「有犯張廷尉廷尉 者,以軍法論。」後以敞為吳郡太守吳郡太守 。王謐為揚州 ,召邵為主簿主簿 。劉
毅為亞相,愛才好士,當世莫不輻湊,獨邵不往。或問之,邵曰:「主公命世人傑,何煩多問。」劉穆
之 聞以白,帝益親之,轉太尉太尉 參軍,署長流賊曹。盧循寇迫京師,使邵守南城,時百姓臨水 望
賊,帝怪而問邵,邵曰:「若節鉞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觀望。今當無復恐耳。」尋補州主簿補州主簿 。
邵悉心政事,精力絕人。及誅劉藩,邵時在西州 直廬,即夜誡眾曹曰:「大軍當大討,可各修舟船倉
庫,及曉取辦。」旦日,帝求諸簿署,應時即至,怪問其速,諸曹答曰:「昨夜受張主簿主簿 處分。」帝
曰:「張邵 可謂同我憂慮矣。」九年,世子 始開征虜府,補邵錄事參軍錄事參軍 ,轉號中軍中軍 ,遷諮議參諮議參
軍軍 ,領記室。
十二年,武帝 北伐,邵請見,曰:「人生危脆,必當遠慮。穆之 若邂逅不幸,誰可代之?尊業如
此,苟有不諱,事將如何?」帝曰:「此自委穆之 及卿耳。」青州刺史青州刺史 檀祗 鎮廣陵 ,時滁中結聚
亡命,祗率眾掩之,劉穆之 恐以為變,將發軍。邵曰:「檀韶 據中流,道濟 為軍首,若疑狀發
露,恐生大變。宜且遣慰勞,以觀其意。」既而祗果不動。及穆之 卒,朝廷恇懼,便欲發詔以司馬徐
羨之 代之,邵對曰:「今誠急病,任終在徐,且世子 無專命,宜須北咨。」信反,方使世子 出命
曰:「朝廷及大府 事,悉咨徐司馬,其餘啟還。」武帝 重其臨事不撓,有大臣體。十四年,以世
子 鎮荊州 ,邵諫曰:「儲貳之重,四海所繫,不宜處外,敢以死請。」從之。
文帝 為中郎將中郎將 、荊州刺史荊州刺史 ,以邵為司馬,領南郡 相,眾事悉決於邵。武帝 受命,以佐命功,
封臨沮伯 。分荊州 立湘州 ,以邵為刺史刺史 。將署府,邵以為長沙內地,非用武之國,置署妨人,乖
為政要。帝從之。謝晦 反,遺書要邵,邵不發函,馳使呈帝。
元嘉五年[428],轉征虜將軍征虜將軍 ,領寧蠻校尉寧蠻校尉 、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加都督都督 。初,王華 與邵有隙,及華參
要,親舊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讎害正義。」是任也,華實舉之。及至襄陽 ,
築長圍,修立隄堰,開田數千頃,郡人賴之富贍。丹、淅二川蠻屢為寇,邵誘其帥,因大會誅之,悉掩
其徒黨。既失信群蠻,所在並起,水陸斷絕。子敷至襄陽 定省,當還都,群蠻伺欲取之。會蠕蠕
國 遣使朝貢,賊以為敷,遂執之,邵坐降號揚烈將軍揚烈將軍 。
江夏王義恭 鎮江 陵,以邵為撫軍長撫軍長 史,持節、南蠻校尉南蠻校尉 。坐在雍州 營私蓄聚,贓貨 二百四十
五萬,下廷尉廷尉 ,免官 ,削爵 土。後為吳興太守吳興太守 ,卒,追復爵邑,諡曰簡伯 。邵臨終,遺命祭以
菜果,葦蓆為轜車,諸子從焉。子敷、演、敬,有名於世。
武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仕 名 地
武 文 文 地 地
地 然 武 號
然
名 文 名 文 名 军 武 地
亲
文 文 主
文 文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地
文
名 礼 武 武
武
主 名
名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礼 礼
衙 主
礼 地
主 武 文 地 主
主 地 地 文
名
武 武 文 武 名
地
地
政 武
名 地 文 武 地 法
文 仕 法 文 號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10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敷字景胤。生而母亡,年數歲,問知之,雖童蒙,便有感慕之色。至十歲許,求母遺物,而散施已盡,
唯得一扇,乃緘錄之。每至感思,輒開笥流涕。見從母 ,悲感嗚咽。性整貴,風韻端雅,好玄言,善
屬文。初,父邵使與南陽 宗少文談繫象,往復數番,少文每欲屈,握麈尾 歎曰:「吾道東矣。」於
是名價日重。武帝 聞其美,召見奇之,曰:「真千里駒也。」以為世子 中軍中軍 參軍,數見接引。
累遷江 夏王義恭 撫軍撫軍 記室參軍記室參軍 。義恭 就文帝 求一學義沙門,會敷赴假江陵 ,入辭,文
帝 令以後車載沙門往,謂曰:「道中可得言晤。」敷不奉詔,上甚不說。遷正員中書郎中書郎 。敷小名
查,父邵小名梨,文帝 戲之曰:「查何如梨?」敷曰:「梨為百果之宗,查何可比。」
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秋當、周赳並管要務,以敷同省名家,欲詣之。赳曰:「彼恐不相容接,不如勿往。」當
曰:「吾等並已員外郎員外郎 矣,何憂不得共坐。」敷先設二床,去壁三四尺,二客就席,敷呼左右曰:
「移我遠客!」赳等失色而去。其自標遇如此。善持音儀,盡詳緩之致,與人別,執手曰:「念相聞。
」餘響久之不絕。張氏 後進皆慕之,其源起自敷也。
遷黃門侍郎黃門侍郎 、始興王 濬後將軍後將軍 司徒左長史司徒左長史 。未拜,父在吳興亡,成服 凡十餘日,方進水漿,葬
畢,不進鹽菜,遂毀瘠成疾。伯父 茂度 每譬止之,敷益更感慟,絕而復續。茂度 曰:「我比止
汝,而乃益甚。」自是不復往,未期年而卒。孝武即位,旌其孝道,追贈 侍中侍中 ,改其所居為孝張
里。
敷弟柬,襲父封,位通直郎通直郎 。柬有勇力,手格猛獸,元凶以為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孝武至新亭 ,柬出奔,
墜淮死。子式嗣。
暢字少微,邵兄偉之子也。偉少有操行,為晉琅邪王 國郎中令郎中令 ,從王至洛,還京都,武帝 封藥酒
一甖付偉,令密加鴆毒,受命於道自飲而卒。
暢少與從兄敷、演、敬齊名,為後進之 秀。起家為太守太守 徐佩之 主簿主簿 ,佩之 被誅,暢馳出奔赴,
制服盡哀,時論美之。弟枚嘗為猘犬所傷,醫者云食蝦蟆可療,枚難之。暢含笑先嘗,枚因此乃食,由
是遂愈。累遷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 。
孝武鎮彭城 ,暢為安北長史長史 、沛郡太守沛郡太守 。元嘉二十七年[450],魏主托跋燾南征,太尉太尉 江夏王義
恭 統諸軍出鎮彭城 。虜眾近城數十里,彭城 眾力雖多,而軍食不足,義恭 欲棄彭城 南歸,計議
彌日不定。時歷城 眾少食多,安北中兵參軍中兵參軍 沈慶之 議欲以車營 為函箱陣,精兵為外翼,奉二王及
妃媛直趨歷城 ,分城兵配護軍將軍護軍將軍 蕭思話 留守。太尉長史太尉長史 何勗不同,欲席卷奔鬱洲 ,自海道還
都。二議未決,更集群僚議之。暢曰:「若歷城 、鬱洲 可至,下官敢不高讚。今城內乏食,人無固
心,但以關扃嚴密,不獲走耳。若一搖動,則潰然奔散,雖欲至所在,其可得乎!今食雖寡,然朝夕未
至窘乏,豈可捨萬全之術,而即危亡之道。此計必行,下官請以頸血汙君馬跡!」孝武聞暢議,謂義
恭 曰:「張長史長史 言,不可違也。」義恭 乃止。
亲
地 器
主 礼 武
地 名 武 武 名 主 地
主 文
主
文
武
名
文 主 武 文 葬
亲 名 名
仕 文
文 武 地
主 武 主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地 文 文 文
名 地 地 名 地
地 武 名 军
地 武 名 文 地
地 地
名 文 名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10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9
30
31
32
33
34
魏主既至,登城南亞父 塚,於戲馬臺立氈屋。先是,隊主隊主 蒯應見執,其日晡時,遣送應至小市門,致
意求甘蔗及酒。孝武遣送酒二器,甘蔗百挺。求駱駝 。明日,魏主又自上戲馬臺,復遣使至小市門,求
與孝武相見,遣送駱駝 ,并致雜物,使於南門受之。暢於城上與魏尚書尚書 李孝伯 語,孝伯問:「君何
姓?」答曰:「姓張。」孝伯曰:「張長史長史 乎?」暢曰:「君何得見識?」孝伯曰:「君名聲遠聞,足
使我知。」城內有具思者,嘗在魏,義恭 使視,知是孝伯,乃開門餉物。魏主又求酒及甘橘,孝武又致
螺盃雜物,南土所珍。魏主復令孝伯傳語曰:「魏主有詔借博具。」暢曰:「博具當為申致,有詔之言,
正可施於彼國,何得施之於此?」孝伯曰:「以鄰國之臣耳。」孝伯又言:「太尉太尉 、鎮軍,久闕南信,
殊當憂邑。若遣信,當為護送。」暢曰:「此中間道甚多,亦不須煩魏。」孝伯曰:「亦知有水路,似為
白賊所斷。」暢曰:「君著白衣,故號白賊也。」孝伯笑曰:「今之白賊,亦不異黃巾、赤眉,但不在江
南耳。」又求博具,俄送與。魏主又遣送氈及九種鹽并胡豉,云:「此諸鹽,各有宜。白鹽是魏主所食。
黑者療腹脹 氣滿,刮取六銖,以酒服之。胡鹽療目痛。柔鹽不用食,療馬脊創。赤鹽、駮鹽、臭鹽、馬
齒鹽四種,並不中食。胡豉亦中噉。」又求黃甘,并云:「魏主致意太尉太尉 、安北,何不遣人來問,觀我
儀貌,察我為人。」暢又宣旨答曰:「魏主形狀才力,久為來往所見。李尚書尚書 親自銜命,不患彼此不
盡,故不復遣。」又云:「魏主恨向所送馬殊不稱意,安北若須大馬,當送之,脫須蜀馬,亦有佳者。」
暢曰:「安北不乏良駟,送在彼意,此非所求。」義恭 又送炬燭十挺,孝武亦致錦一匹。又曰:「知更
須黃甘,若給彼軍,即不能足;若供魏主,未當乏絕,故不復致。」孝伯又曰:「君南土膏粱,何為著
屩?君且如此,將士云何?」暢曰:「膏粱之言,誠以為愧。但以不武,受命統軍,戎陣之間,不容緩
服。」魏主又遣就二王借箜篌 、琵琶 等器及棋子。孝伯足詞辯,亦北土之美。暢隨宜應答,甚為敏
捷,音韻詳雅,魏人美之。
時魏聲云當出襄陽 ,故以暢為南譙王義宣 司空司空 長史長史 、南郡太守南郡太守 。元凶弒逆,義宣 發哀之日,
即便舉兵。暢為元佐,舉哀畢,改服著黃袴褶 ,出射堂簡人,音儀容止,眾皆矚目,見者皆為盡命。
事平,徵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封夷道縣侯 。
及義宣 有異圖,蔡超 等以暢人望,勸義宣 留之,乃解南蠻校尉南蠻校尉 以授暢,加冠軍將軍冠軍將軍 ,領丞相長丞相長
史史 。暢遣門生 荀僧寶下都,因顏竣 陳義宣 釁狀。僧寶有私貨,止巴陵 不時下。會義宣 起兵,
津路斷絕,遂不得前。義宣 將為逆,使嬖人翟靈寶告暢,暢陳必無此理,請以死保之。靈寶還白義
宣 ,云暢必不可回,請殺以徇眾,賴丞相丞相 司馬竺超民得免。進號撫軍撫軍 ,別立軍部,以收人望。暢
雖署文檄,飲酒常醉,不省其事。及義宣 敗於梁山 ,暢為軍人所掠,衣服都盡。遇右將軍右將軍 王玄
謨 乘輿出營,暢巳得敗衣,遂排玄謨 上輿,玄謨 甚不悅。諸將請殺之,隊主隊主 張世救之得免。執送
都下,付廷尉廷尉 ,見原。
起為都官尚書都官尚書 ,轉侍中侍中 。孝武宴朝賢,暢亦在坐。何偃 因醉曰:「張暢 信奇才也,與義宣 作
賊,而卒無咎。苟非奇才,安能致此!」暢曰:「太初之時,誰黃其閤?」帝曰:「何事相苦。」
初,尚之 為元凶司空司空 ,及義師至新林門 ,人皆逃,尚之 父子共洗黃閤,故暢以此譏之。
孝建二年[455],出為會稽太守會稽太守 ,卒,諡曰宣 。暢愛弟子 輯,臨終遺命與輯合墳,時議非之。
弟悅,亦有美稱,歷侍中侍中 、臨海王 子頊 前將軍長史將軍長史 、南郡太守南郡太守 。晉安王 子勛建偽號,召拜
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與鄧琬 共輔偽政。及事敗,悅殺琬歸降,復為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 。後拜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泰始
六年[470],明帝 於巴郡 置三巴校尉三巴校尉 ,以悅補之,加持節、輔師將軍輔師將軍 ,領巴郡太守巴郡太守 。未拜,卒。
暢子浩,官至義陽王 昶征北諮議參軍諮議參軍 。浩弟淹,黃門郎黃門郎 ,封廣晉縣子 ,太子左衛率太子左衛率 ,東陽太東陽太
守守 。逼郡吏燒臂照佛,百姓有罪,使禮佛贖刑 ,動至數千拜。免官 禁錮 。起為光祿勳光祿勳 ,與晉安
王 子勛同逆,軍敗見殺焉。
名 武
然
然 文 名
文
名
文
病
文
文
名
艺 艺
地 名 文 文 文 名
衣
文 主
名 名 名 武 武
文 仕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文 武
名 地 武
名 名 名 武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名
文 號 亲
文 主 名 武 文 主
文 名 文 文
主 地 武 武 文
主 武 文 主 武
文 法 仕 法 武
主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10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0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目錄
35 臣穆等案高氏 小史,趙倫之 傳下有到彥之傳,而此書獨闕。約之史法,諸帝稱廟號 ,而謂魏為
虜。今帝稱帝號,魏稱魏主,與南史 體同,而傳末又無史臣論,疑非約書。然其辭差與南史 異,故
特存焉。
名 名 礼
作 作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10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helloiac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helloiac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helloiac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helloiac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helloiac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helloiac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helloiac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helloiac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helloiac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helloiac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helloiac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helloiac
 
南齊書 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
南齊書 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南齊書 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
南齊書 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helloiac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helloiac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helloiac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helloiac
 
宋書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宋書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宋書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宋書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宋書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宋書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宋書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宋書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helloiac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helloiac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helloiac
 

What's hot (20)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新唐書 164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八十三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南齊書 29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067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魏書 018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魏書 094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宋史 271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南齊書 27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周書 35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後漢書 019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舊唐書 184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新唐書 219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藩鎮淄青橫海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北史 096 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南齊書 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
南齊書 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南齊書 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
南齊書 53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十四 良政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北史 062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漢書 066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魏書 056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宋書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宋書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宋書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宋書 084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宋書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宋書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宋書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宋書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晉書 036 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宗室
 

Similar to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helloiac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helloiac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helloiac
 
宋書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
宋書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宋書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
宋書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helloiac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helloiac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helloiac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helloiac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helloiac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helloiac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helloiac
 
三國志 0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三國志 0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三國志 0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三國志 0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helloiac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helloiac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helloiac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helloiac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helloiac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helloiac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helloiac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helloiac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helloiac
 

Similar to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20)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南史 32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宋書 087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北齊書 43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宋書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
宋書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宋書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
宋書 091 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孝義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
南史 06 卷六 梁本紀上第六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宋書 095 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晉書 060 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魏書 031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三國志 0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三國志 0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三國志 0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三國志 09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漢書 092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三國志 43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南齊書 48 卷四十八 列傳第二十九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
史記 048 世家第十八 陈涉世家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後漢書 096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梁書 03 卷三 本紀第三 武帝下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魏書 035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 1. 文档信息  宋書  046 / 100  36 段 5947 字  250 种 387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六 宋書 046 卷四十六 [樑]沈約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0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宋書 / 046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元嘉三年[426] 2 義熙十二年[416] 1 元嘉十八年[441] 1 元嘉五年[428] 1 元嘉二十七年[450] 1 孝建二年[455] 1 泰始六年[470] 1 地点 彭城 8 襄陽 5 洛陽 4 歷城 4 滑臺 3 人物 武帝 15 義宣 10 義恭 9 文帝 6 伯符 5 倫之 4 張邵 3 趙倫之 3 文官 太尉 5 長史 4 尚書 3 廷尉 3 主簿 3 武官 諮議參軍 3 寧朔將軍 2 中兵參軍 2 其他 世子 5 免官 3 白狼 3 目錄 0 1 2 3 4 卷四十六 列傳 第六 趙倫之 到彥之 王懿 張邵 趙倫之 字幼成,下邳僮人也。孝穆皇后 之弟。幼孤貧,事母以孝稱。武帝 起兵,以軍功封閬中 縣 五等侯,累遷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武帝 北伐,倫之 遣順陽太守順陽太守 傅弘之 、扶風太守扶風太守 沈田子 出嶢 柳,大破姚泓於藍田 。及武帝 受命,以佐命功,封霄城縣侯 ,安北將軍安北將軍 ,鎮襄陽 。少帝 即 位,徵拜護軍護軍 。元嘉三年[426],拜鎮軍將軍鎮軍將軍 ,尋遷左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領軍將軍領軍將軍 。 倫之 雖外戚 貴盛,而以儉素自處。性野拙,人情世務,多所不解。久居方伯,頗覺富盛,入為護護 軍軍 ,資力不稱,以為見貶。光祿大夫光祿大夫 范泰好戲謂曰:「司徒司徒 公缺,必用汝老奴。我不言汝資地所 任,要是外戚 高秩次第所至耳。」倫之 大喜,每載酒肴詣泰。五年,卒。子伯符 嗣。 作 名 名 名 名 主 主 地 文 主 名 文 名 文 名 地 主 主 武 地 主 文 武 武 武 名 礼 文 武 文 礼 名 名 1 / 6 https://taolang.club/doc/10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5 6 7 8 9 10 11 12 伯符 字潤遠。少好弓馬。倫之 在襄陽 ,伯符 為竟陵太守竟陵太守 。時竟陵 蠻屢為寇,伯符 征討,悉破 之,由是有將帥之稱。後為寧遠將軍寧遠將軍 ,總領總領 義徒,以居宮城北,每有火起及賊盜 ,輒身貫甲冑,助 郡縣赴討,武帝 甚嘉之。文帝 即位,累遷徐、兗二州刺史州刺史 ,為政苛暴,吏人畏之若豺虎,然而寇盜 遠竄,無敢犯境。元嘉十八年[441],徵為領軍將軍領軍將軍 。先是,外監 不隸領軍領軍 ,宜相統攝者,自有別詔, 至此始統領統領 焉。二十一年,轉豫州刺史豫州刺史 。明年,為護軍將軍護軍將軍 ,復為丹陽尹丹陽尹 。在郡嚴酷,吏人苦之, 或至委叛被錄赴水而死。典筆吏取筆不如意,鞭五十。子倩,尚文帝 第四女海鹽公主 。初,始興 王 濬以潘妃之寵,故得出入後宮,遂與公主 私通。及適倩,倩入宮而怒,肆詈搏擊,引絕帳帶。事上 聞,有詔離婚,殺主所生蔣美人,伯符 慚懼發病卒。諡曰肅 。傳國至孫勗,齊受禪,國除。 王懿 字仲德,太原 祁人。自言漢司徒司徒 允弟幽州刺史幽州刺史 懋七世孫也。祖宏,事石季龍,父苗,事苻 堅,皆為二千石。 仲德少沈審,有意略,通陰陽,解聲律。苻氏 之敗,仲德年十七,與兄叡同起義兵 ,與慕容 垂 戰,敗,仲德被重創走,與家屬相失。路經大澤,不能前,困臥林中。忽有青衣 童兒騎牛行,見 仲德,問曰:「食未?」仲德告飢。兒去,頃之復來,攜食與之。仲德食畢欲行,會水 潦暴至,莫知 所如。有一白狼 至前,仰天而號,號訖銜仲德衣,因渡水,仲德隨之,獲濟,與叡相及。渡河至滑 臺 ,復為翟遼所留,使為將帥。積年,仲德欲南歸,乃奔泰山 ,遼遣騎追之急,夜行,忽有炬火前 導,仲德隨之,行百許里,乃免。 晉太元末,徙居彭城 。兄弟名犯晉宣、元二帝諱,並以字稱。叡字元德。北土重同姓,謂之骨肉,有 遠來相投者,莫不竭力營贍,若不至者,以為不義,不為鄉里所容。仲德聞王愉在江南,是太原 人, 乃往依之,愉禮之甚薄,因至姑孰投桓玄。值玄篡,見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張暢 ,言及世事,仲德曰:「自古 革命,誠非一族,然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成大事。」 元德果敢有智略,武帝 甚知之,告以義舉,使於都下襲玄。仲德聞其謀,謂元德曰:「天下之事,不 可不密,應機務速 ,不在巧遲。玄每冒夜出入,今若圖之,正須一夫力耳。」事泄,元德為玄所誅, 仲德奔竄。會義軍剋建業,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候武帝 ,帝於馬上抱方回與仲德相對號泣,追贈 元 德給事中給事中 ,封安復縣侯 ,以仲德為中兵參軍中兵參軍 。 武帝 伐廣固,仲德為前鋒前鋒 ,大小二十餘戰,每戰輒剋。及盧循寇逼,敗劉毅於桑落,帝北伐始還, 士卒創痍,堪戰者可數千人。賊眾十萬,舳艫百里,奔敗而歸者,咸稱其雄。眾議並欲遷都,仲德正色 曰:「今天子當陽 而治,明公命世作輔,新建大功,威震六合。妖賊豕突,乘我遠征,既聞凱入,將 自奔散。今自投草間,則同之匹夫,匹夫號令,何以威物?義士 英豪,當自求其主爾。此謀若行,請 自此辭矣。」帝悅之,以仲德屯越城 。及賊自蔡洲 南走,遣仲德追之。賊留親黨范崇民五千人,高 艦百餘,城南陵 。仲德攻之,大破崇民,焚其舟艦,收其散卒,功冠諸將,封新淦縣侯 。 義熙十二年[416]北伐,進仲德征虜將軍征虜將軍 ,加冀州刺史冀州刺史 ,為前鋒前鋒 諸軍事。冠軍將軍冠軍將軍 檀道濟 、龍驤龍驤 將軍將軍 王鎮惡 向洛陽 ,寧朔將軍寧朔將軍 劉遵考 、建武將軍建武將軍 沈林子 出石門,寧朔將軍寧朔將軍 朱超石 、胡 藩 向半城,咸受統於仲德。仲德率龍驤將軍龍驤將軍 朱牧、寧遠將軍寧遠將軍 竺靈秀、嚴綱等開鉅野入河,乃總眾 軍,進據潼關 。長安平,以仲德為太尉太尉 諮議參軍諮議參軍 。 武帝 欲遷都洛陽 ,眾議咸以為宜。仲德曰:「非常之事,常人所駭。今暴師日久,士有歸心,固當 以建業為王基,俟文軌大同,然後議之可也。」帝深納之,使衛送姚泓先還彭城 。武帝 受命,累 遷徐州刺史徐州刺史 ,加都督都督 。 名 名 地 名 文 地 名 武 文 法 主 主 文 武 衙 武 武 文 武 文 主 主 主 主 名 號 名 地 文 文 名 军 名 仕 地 然 地 地 地 地 武 名 主 军 主 仕 文 主 武 主 武 地 军 地 地 地 主 武 文 武 武 名 武 名 地 武 名 武 名 武 名 名 武 武 地 文 武 主 地 地 主 文 武 2 / 6 https://taolang.club/doc/10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元嘉三年[426],進號安北將軍安北將軍 ,與到彥之北伐,大破虜軍 。諸軍進屯靈昌津 。司、兗既定,三軍咸 喜,仲德獨有憂色,曰:「胡虜雖仁義不足,而凶狡有餘,今斂戈北歸,并力完聚,若河冰冬合,豈不能 為三軍之憂。」十月,虜於委粟津 渡河,進逼金墉 ,虎牢、洛陽 諸軍,相繼奔走。彥之聞二城不 守,欲焚舟步走,仲德曰:「洛陽 既陷,則虎牢不能獨全,勢使然也。今賊去我千里,滑臺 猶有強 兵,若便舍舟奔走,士卒必散。且當入濟至馬耳谷口 ,更詳所宜。」乃回軍沿濟南歷城 步上,焚舟棄 甲,還至彭城 。仲德與彥之並免官 。尋與檀道濟 救滑臺 ,糧盡而歸。 九年,又為鎮北將軍鎮北將軍 、徐州刺史徐州刺史 。明年,加領兗州刺史兗州刺史 。仲德三臨徐州 ,威德著於彭城 ,立佛 寺 作白狼 、童子像於塔中,以河北所遇也。十三年,進號鎮北大將軍鎮北大將軍 。十五年,卒,諡曰桓侯 。 亦於廟立白狼 、童子壇,每祭必祠之。子正脩嗣,為家僮所殺。 張邵 字茂宗,會稽太守會稽太守 裕之 弟也。初為晉琅邪內史內史 王誕 龍驤 府功曹功曹 ,桓玄徙誕於廣州 , 親故咸離棄之,惟邵情意彌謹,流涕追送。時變亂饑饉,又饋送其妻子 。 桓玄篡位,父敞先為尚書尚書 ,以答事微謬,降為廷尉卿廷尉卿 。及武帝 討玄,邵白敞表獻誠款,帝大說, 命署其門曰:「有犯張廷尉廷尉 者,以軍法論。」後以敞為吳郡太守吳郡太守 。王謐為揚州 ,召邵為主簿主簿 。劉 毅為亞相,愛才好士,當世莫不輻湊,獨邵不往。或問之,邵曰:「主公命世人傑,何煩多問。」劉穆 之 聞以白,帝益親之,轉太尉太尉 參軍,署長流賊曹。盧循寇迫京師,使邵守南城,時百姓臨水 望 賊,帝怪而問邵,邵曰:「若節鉞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觀望。今當無復恐耳。」尋補州主簿補州主簿 。 邵悉心政事,精力絕人。及誅劉藩,邵時在西州 直廬,即夜誡眾曹曰:「大軍當大討,可各修舟船倉 庫,及曉取辦。」旦日,帝求諸簿署,應時即至,怪問其速,諸曹答曰:「昨夜受張主簿主簿 處分。」帝 曰:「張邵 可謂同我憂慮矣。」九年,世子 始開征虜府,補邵錄事參軍錄事參軍 ,轉號中軍中軍 ,遷諮議參諮議參 軍軍 ,領記室。 十二年,武帝 北伐,邵請見,曰:「人生危脆,必當遠慮。穆之 若邂逅不幸,誰可代之?尊業如 此,苟有不諱,事將如何?」帝曰:「此自委穆之 及卿耳。」青州刺史青州刺史 檀祗 鎮廣陵 ,時滁中結聚 亡命,祗率眾掩之,劉穆之 恐以為變,將發軍。邵曰:「檀韶 據中流,道濟 為軍首,若疑狀發 露,恐生大變。宜且遣慰勞,以觀其意。」既而祗果不動。及穆之 卒,朝廷恇懼,便欲發詔以司馬徐 羨之 代之,邵對曰:「今誠急病,任終在徐,且世子 無專命,宜須北咨。」信反,方使世子 出命 曰:「朝廷及大府 事,悉咨徐司馬,其餘啟還。」武帝 重其臨事不撓,有大臣體。十四年,以世 子 鎮荊州 ,邵諫曰:「儲貳之重,四海所繫,不宜處外,敢以死請。」從之。 文帝 為中郎將中郎將 、荊州刺史荊州刺史 ,以邵為司馬,領南郡 相,眾事悉決於邵。武帝 受命,以佐命功, 封臨沮伯 。分荊州 立湘州 ,以邵為刺史刺史 。將署府,邵以為長沙內地,非用武之國,置署妨人,乖 為政要。帝從之。謝晦 反,遺書要邵,邵不發函,馳使呈帝。 元嘉五年[428],轉征虜將軍征虜將軍 ,領寧蠻校尉寧蠻校尉 、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加都督都督 。初,王華 與邵有隙,及華參 要,親舊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讎害正義。」是任也,華實舉之。及至襄陽 , 築長圍,修立隄堰,開田數千頃,郡人賴之富贍。丹、淅二川蠻屢為寇,邵誘其帥,因大會誅之,悉掩 其徒黨。既失信群蠻,所在並起,水陸斷絕。子敷至襄陽 定省,當還都,群蠻伺欲取之。會蠕蠕 國 遣使朝貢,賊以為敷,遂執之,邵坐降號揚烈將軍揚烈將軍 。 江夏王義恭 鎮江 陵,以邵為撫軍長撫軍長 史,持節、南蠻校尉南蠻校尉 。坐在雍州 營私蓄聚,贓貨 二百四十 五萬,下廷尉廷尉 ,免官 ,削爵 土。後為吳興太守吳興太守 ,卒,追復爵邑,諡曰簡伯 。邵臨終,遺命祭以 菜果,葦蓆為轜車,諸子從焉。子敷、演、敬,有名於世。 武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地 仕 名 地 武 文 文 地 地 地 然 武 號 然 名 文 名 文 名 军 武 地 亲 文 文 主 文 文 地 文 名 文 地 文 地 文 名 礼 武 武 武 主 名 名 文 名 地 名 名 名 名 名 礼 礼 衙 主 礼 地 主 武 文 地 主 主 地 地 文 名 武 武 文 武 名 地 地 政 武 名 地 文 武 地 法 文 仕 法 文 號 3 / 6 https://taolang.club/doc/10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敷字景胤。生而母亡,年數歲,問知之,雖童蒙,便有感慕之色。至十歲許,求母遺物,而散施已盡, 唯得一扇,乃緘錄之。每至感思,輒開笥流涕。見從母 ,悲感嗚咽。性整貴,風韻端雅,好玄言,善 屬文。初,父邵使與南陽 宗少文談繫象,往復數番,少文每欲屈,握麈尾 歎曰:「吾道東矣。」於 是名價日重。武帝 聞其美,召見奇之,曰:「真千里駒也。」以為世子 中軍中軍 參軍,數見接引。 累遷江 夏王義恭 撫軍撫軍 記室參軍記室參軍 。義恭 就文帝 求一學義沙門,會敷赴假江陵 ,入辭,文 帝 令以後車載沙門往,謂曰:「道中可得言晤。」敷不奉詔,上甚不說。遷正員中書郎中書郎 。敷小名 查,父邵小名梨,文帝 戲之曰:「查何如梨?」敷曰:「梨為百果之宗,查何可比。」 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秋當、周赳並管要務,以敷同省名家,欲詣之。赳曰:「彼恐不相容接,不如勿往。」當 曰:「吾等並已員外郎員外郎 矣,何憂不得共坐。」敷先設二床,去壁三四尺,二客就席,敷呼左右曰: 「移我遠客!」赳等失色而去。其自標遇如此。善持音儀,盡詳緩之致,與人別,執手曰:「念相聞。 」餘響久之不絕。張氏 後進皆慕之,其源起自敷也。 遷黃門侍郎黃門侍郎 、始興王 濬後將軍後將軍 司徒左長史司徒左長史 。未拜,父在吳興亡,成服 凡十餘日,方進水漿,葬 畢,不進鹽菜,遂毀瘠成疾。伯父 茂度 每譬止之,敷益更感慟,絕而復續。茂度 曰:「我比止 汝,而乃益甚。」自是不復往,未期年而卒。孝武即位,旌其孝道,追贈 侍中侍中 ,改其所居為孝張 里。 敷弟柬,襲父封,位通直郎通直郎 。柬有勇力,手格猛獸,元凶以為輔國將軍輔國將軍 。孝武至新亭 ,柬出奔, 墜淮死。子式嗣。 暢字少微,邵兄偉之子也。偉少有操行,為晉琅邪王 國郎中令郎中令 ,從王至洛,還京都,武帝 封藥酒 一甖付偉,令密加鴆毒,受命於道自飲而卒。 暢少與從兄敷、演、敬齊名,為後進之 秀。起家為太守太守 徐佩之 主簿主簿 ,佩之 被誅,暢馳出奔赴, 制服盡哀,時論美之。弟枚嘗為猘犬所傷,醫者云食蝦蟆可療,枚難之。暢含笑先嘗,枚因此乃食,由 是遂愈。累遷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 。 孝武鎮彭城 ,暢為安北長史長史 、沛郡太守沛郡太守 。元嘉二十七年[450],魏主托跋燾南征,太尉太尉 江夏王義 恭 統諸軍出鎮彭城 。虜眾近城數十里,彭城 眾力雖多,而軍食不足,義恭 欲棄彭城 南歸,計議 彌日不定。時歷城 眾少食多,安北中兵參軍中兵參軍 沈慶之 議欲以車營 為函箱陣,精兵為外翼,奉二王及 妃媛直趨歷城 ,分城兵配護軍將軍護軍將軍 蕭思話 留守。太尉長史太尉長史 何勗不同,欲席卷奔鬱洲 ,自海道還 都。二議未決,更集群僚議之。暢曰:「若歷城 、鬱洲 可至,下官敢不高讚。今城內乏食,人無固 心,但以關扃嚴密,不獲走耳。若一搖動,則潰然奔散,雖欲至所在,其可得乎!今食雖寡,然朝夕未 至窘乏,豈可捨萬全之術,而即危亡之道。此計必行,下官請以頸血汙君馬跡!」孝武聞暢議,謂義 恭 曰:「張長史長史 言,不可違也。」義恭 乃止。 亲 地 器 主 礼 武 地 名 武 武 名 主 地 主 文 主 文 武 名 文 主 武 文 葬 亲 名 名 仕 文 文 武 地 主 武 主 名 文 名 文 名 文 地 文 文 文 名 地 地 名 地 地 武 名 军 地 武 名 文 地 地 地 名 文 名 4 / 6 https://taolang.club/doc/10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29 30 31 32 33 34 魏主既至,登城南亞父 塚,於戲馬臺立氈屋。先是,隊主隊主 蒯應見執,其日晡時,遣送應至小市門,致 意求甘蔗及酒。孝武遣送酒二器,甘蔗百挺。求駱駝 。明日,魏主又自上戲馬臺,復遣使至小市門,求 與孝武相見,遣送駱駝 ,并致雜物,使於南門受之。暢於城上與魏尚書尚書 李孝伯 語,孝伯問:「君何 姓?」答曰:「姓張。」孝伯曰:「張長史長史 乎?」暢曰:「君何得見識?」孝伯曰:「君名聲遠聞,足 使我知。」城內有具思者,嘗在魏,義恭 使視,知是孝伯,乃開門餉物。魏主又求酒及甘橘,孝武又致 螺盃雜物,南土所珍。魏主復令孝伯傳語曰:「魏主有詔借博具。」暢曰:「博具當為申致,有詔之言, 正可施於彼國,何得施之於此?」孝伯曰:「以鄰國之臣耳。」孝伯又言:「太尉太尉 、鎮軍,久闕南信, 殊當憂邑。若遣信,當為護送。」暢曰:「此中間道甚多,亦不須煩魏。」孝伯曰:「亦知有水路,似為 白賊所斷。」暢曰:「君著白衣,故號白賊也。」孝伯笑曰:「今之白賊,亦不異黃巾、赤眉,但不在江 南耳。」又求博具,俄送與。魏主又遣送氈及九種鹽并胡豉,云:「此諸鹽,各有宜。白鹽是魏主所食。 黑者療腹脹 氣滿,刮取六銖,以酒服之。胡鹽療目痛。柔鹽不用食,療馬脊創。赤鹽、駮鹽、臭鹽、馬 齒鹽四種,並不中食。胡豉亦中噉。」又求黃甘,并云:「魏主致意太尉太尉 、安北,何不遣人來問,觀我 儀貌,察我為人。」暢又宣旨答曰:「魏主形狀才力,久為來往所見。李尚書尚書 親自銜命,不患彼此不 盡,故不復遣。」又云:「魏主恨向所送馬殊不稱意,安北若須大馬,當送之,脫須蜀馬,亦有佳者。」 暢曰:「安北不乏良駟,送在彼意,此非所求。」義恭 又送炬燭十挺,孝武亦致錦一匹。又曰:「知更 須黃甘,若給彼軍,即不能足;若供魏主,未當乏絕,故不復致。」孝伯又曰:「君南土膏粱,何為著 屩?君且如此,將士云何?」暢曰:「膏粱之言,誠以為愧。但以不武,受命統軍,戎陣之間,不容緩 服。」魏主又遣就二王借箜篌 、琵琶 等器及棋子。孝伯足詞辯,亦北土之美。暢隨宜應答,甚為敏 捷,音韻詳雅,魏人美之。 時魏聲云當出襄陽 ,故以暢為南譙王義宣 司空司空 長史長史 、南郡太守南郡太守 。元凶弒逆,義宣 發哀之日, 即便舉兵。暢為元佐,舉哀畢,改服著黃袴褶 ,出射堂簡人,音儀容止,眾皆矚目,見者皆為盡命。 事平,徵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封夷道縣侯 。 及義宣 有異圖,蔡超 等以暢人望,勸義宣 留之,乃解南蠻校尉南蠻校尉 以授暢,加冠軍將軍冠軍將軍 ,領丞相長丞相長 史史 。暢遣門生 荀僧寶下都,因顏竣 陳義宣 釁狀。僧寶有私貨,止巴陵 不時下。會義宣 起兵, 津路斷絕,遂不得前。義宣 將為逆,使嬖人翟靈寶告暢,暢陳必無此理,請以死保之。靈寶還白義 宣 ,云暢必不可回,請殺以徇眾,賴丞相丞相 司馬竺超民得免。進號撫軍撫軍 ,別立軍部,以收人望。暢 雖署文檄,飲酒常醉,不省其事。及義宣 敗於梁山 ,暢為軍人所掠,衣服都盡。遇右將軍右將軍 王玄 謨 乘輿出營,暢巳得敗衣,遂排玄謨 上輿,玄謨 甚不悅。諸將請殺之,隊主隊主 張世救之得免。執送 都下,付廷尉廷尉 ,見原。 起為都官尚書都官尚書 ,轉侍中侍中 。孝武宴朝賢,暢亦在坐。何偃 因醉曰:「張暢 信奇才也,與義宣 作 賊,而卒無咎。苟非奇才,安能致此!」暢曰:「太初之時,誰黃其閤?」帝曰:「何事相苦。」 初,尚之 為元凶司空司空 ,及義師至新林門 ,人皆逃,尚之 父子共洗黃閤,故暢以此譏之。 孝建二年[455],出為會稽太守會稽太守 ,卒,諡曰宣 。暢愛弟子 輯,臨終遺命與輯合墳,時議非之。 弟悅,亦有美稱,歷侍中侍中 、臨海王 子頊 前將軍長史將軍長史 、南郡太守南郡太守 。晉安王 子勛建偽號,召拜 為吏部尚書吏部尚書 ,與鄧琬 共輔偽政。及事敗,悅殺琬歸降,復為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 。後拜雍州刺史雍州刺史 。泰始 六年[470],明帝 於巴郡 置三巴校尉三巴校尉 ,以悅補之,加持節、輔師將軍輔師將軍 ,領巴郡太守巴郡太守 。未拜,卒。 暢子浩,官至義陽王 昶征北諮議參軍諮議參軍 。浩弟淹,黃門郎黃門郎 ,封廣晉縣子 ,太子左衛率太子左衛率 ,東陽太東陽太 守守 。逼郡吏燒臂照佛,百姓有罪,使禮佛贖刑 ,動至數千拜。免官 禁錮 。起為光祿勳光祿勳 ,與晉安 王 子勛同逆,軍敗見殺焉。 名 武 然 然 文 名 文 名 文 病 文 文 名 艺 艺 地 名 文 文 文 名 衣 文 主 名 名 名 武 武 文 仕 名 名 地 名 名 名 文 武 名 地 武 名 名 名 武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文 地 名 文 號 亲 文 主 名 武 文 主 文 名 文 文 主 地 武 武 文 主 武 文 主 武 文 法 仕 法 武 主 5 / 6 https://taolang.club/doc/10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045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047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目錄 35 臣穆等案高氏 小史,趙倫之 傳下有到彥之傳,而此書獨闕。約之史法,諸帝稱廟號 ,而謂魏為 虜。今帝稱帝號,魏稱魏主,與南史 體同,而傳末又無史臣論,疑非約書。然其辭差與南史 異,故 特存焉。 名 名 礼 作 作 6 / 6 https://taolang.club/doc/100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