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9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文档信息
 宋史
 422 / 496
 64 段 9196 字
 420 种 651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元]脫脫 等
←421 卷四百二十一 列傳第一百八十 423 卷四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八十二→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宋史 /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本篇关键词
纪年 端平 3 紹定 2 寶慶元年[1225] 2 紹定元年[1228] 2 隆興元年[1163] 1 宣和二年[1120] 1
靖康元年[1126] 1 政和五年[1115] 1
地点 江東 4 婺州 3 浙東 3
人物 陛下 23 三聘 9 應孟明 6 祖宗 6 王倫 6 程珌 5 李知孝 5 梁成大 5
文官 丞相 8 提點刑獄 6 監察御史 5
武官 教官 1 長官 1 司戶參軍 1
其他 進士 11 寧宗 5 徽宗 5
目錄
0
1
2
3
4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 第一百八十一
林勳 劉才邵 許忻 應孟明 曾三聘 徐僑 度正 程珌 牛大年 陳仲微 梁成大 李知孝
林勳
林勳 ,賀州 人。政和五年[1115]進士 ,為廣州 教授 。建炎三年[1129]八月,獻本政書 十三篇,
言:「國家兵 農之政,率因唐末之故。今農貧而多失職,兵驕而不可用,是以饑民竄卒,類為盜賊。
宜倣古井田之制,使民一夫占田五十畝,其有羨田之家,毋得市田,其無田與游惰末作者,皆驅之使為
隸農,以耕田之羨者,而雜紐錢穀 ,以為十一之稅。宋二稅之數,視唐增至七倍。今本政之制,每十
六夫為一井,提封百里,為三千四百井,率稅米五萬一千斛、錢萬二千緡;每井賦二兵、馬一匹,率為
兵六千八百人、馬三千四百匹,歲取五之一以為上番 之額,以給征役。無事則又分為四番,以直直
官官 府,以給守衞。是民凡三十五年而役使一遍也。悉上則歲食米萬九千餘斛,錢三千六百餘緡,無事
則減四分之三,皆以一同之租稅供之。匹婦之貢,絹三尺,綿一兩。百里之縣,歲收絹四千餘疋,綿三
千四百斤。非蠶鄉則布六尺、麻二兩,所收視絹綿率倍之。行之十年,則民之口算,官之酒酤,與凡
茶、鹽、香、礬之榷,皆可弛以予民。」其說甚備。書奏,以勳為桂州 節度掌書記節度掌書記 。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仕 地 仕 作
军
词
军
文
地 文
1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5
6
7
8
9
10
11
12
其後,勳又獻比校書校書 二篇,大略謂:「桂州 地東西六百里,南北五百里,以古尺計之,為方百里之國
四十,當墾田二百二十五萬二千八百頃,有田夫二百四萬八千,出米二十四萬八千斛,祿卿大夫卿大夫 以下四
千人,祿兵三十萬人。今桂州 墾田約萬四十二頃,丁二十一萬六千六百一十五,稅錢萬五千餘緡,苗米
五萬二百斛有奇,州縣官不滿百員,官兵五千一百人。蓋土地荒蕪而遊手末作之人衆,是以地利多遺,財
用不足,皆本政不修之故。」朱熹 甚愛其書。東陽 陳亮 曰:「勳為此書,考古驗今,思慮周密,可
謂勤矣。世之為井地之學者,孰有加於勳者乎?要必有英雄特起之君,用於一變之後,成順致利,則民不
駭而可以善其後矣。」
劉才邵
劉才邵 字美中,吉州 廬陵 人。其上世鶚,太宗 召見,未及用而卒。嘗憤五季文辭卑弱,倣楊雄法
言 ,著法語 八十一篇行於世。才邵 以大觀二年[1108]上舍上舍 釋褐 ,為贛、汝二州教授州教授 ,復為湖
北提舉學事提舉學事 管幹管幹 文字。宣和二年[1120],中宏詞科 ,遷司農寺丞司農寺丞 。靖康元年[1126],遷校書郎校書郎 。
高宗 即位,以親老歸侍,居閒十年。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廖剛 薦之,召見,遷祕書丞祕書丞 ,歷薦部員外郎部員外郎 ,
遷吏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 ,典侍右選事。先是,宗室 注宮觀、岳廟岳廟 ,例須赴部,遠者或難於行。才邵 言許經
所屬以聞于部,依條注擬,行之而便。遷軍器監 ,既而遷起居舍人起居舍人 ,未幾,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兼權直學
士院 。帝稱其能文,時宰忌之,出知漳州 。即城東開渠十有四,為牐與斗門 以瀦匯決,溉田數千
畝,民甚德之。兩奉祠 。紹興二十五年[1155],召拜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兼直學士院 ,尋權吏部尚書權吏部尚書 。以
疾請祠請祠 ,加顯謨閣直學士顯謨閣直學士 。卒,贈通奉大夫通奉大夫 。才邵 氣和貌恭,方權臣用事之時,雍容遜避,以保
名節。所著檆溪居士集 行世。
許忻
許忻 ,拱州 人。宣和三年[1121]進士 。高宗 時,為吏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 ,有旨引見 。是時,金國
使 人張通古 在館,忻上疏極論和議 不便,曰:
臣兩蒙召見,擢寘文館 ,今茲復降睿旨引對。今見陛下 於多故之時,欲采千慮一得 之說以廣
聰 明,是臣圖報萬分之秋也,故敢竭愚而效忠。臣聞金使之來,陛下 以祖宗 陵寢 廢祀,徽宗 皇
帝、顯肅皇后 梓宮 在遠,母后春秋已高,久闕晨昏之奉,淵聖皇帝與天族還歸無期,欲屈己以就
和,遣使報聘。茲事體大,固已詔侍從、臺諫臺諫 各具所見聞矣,不知侍從、臺諫臺諫 皆以為可乎?抑亦可
否雜進,而陛下 未有所擇乎?抑亦金已恭順,不復邀我以難行之禮乎?是數者,臣所不得而聞也。請
試別白利害,為陛下 詳陳之。
夫金人始入寇也,固嘗云講和矣。靖康之初,約肅王 至大河而返,已而挾之北行,訖無音耗。河朔千
里,焚掠無遺,老稚係纍而死者億萬計,復破威勝 、隆德 等州。淵聖皇帝嘗降詔書,謂金人渝盟,
必不可守。是歲又復深入,朝廷制置失宜,都城遂陷。敵情狡甚,懼我百萬之衆必以死爭也,止我諸道
勤王之師,則又曰講和矣。乃邀淵聖出郊,次邀徽宗 繼往,追取宗族 ,殆無虛日,傾竭府庫,靡有
孑遺,公卿大臣類皆拘執,然後偽立張邦昌 而去。則是金人所謂「講和」者,果可信乎?
文 地
文
地
名 地 名
名
名 地 地 號
作 作 名 文 仕 文
文 文 仕 文 文
號 文 名 文 文
文 亲 文 名
衙 文 文
衙 地 地
礼 文 衙 文
文 文 文 名
作
名
名 地 仕 號 文 礼
礼 名 礼
衙 主 词
名 主 亲 葬 號
主 葬
文 文
主
主
主
地 地
號 亲
名
2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13
14
15
16
17
18
19
此已然之禍,陛下 所親見。今徒以王倫 繆悠之說,遂誘致金人責我以必不可行之禮,而陛下 遂已屈
己從之,臣是以不覺涕泗之橫流也。而彼以「詔諭江南 」為名而來,則是飛尺書而下本朝,豈講和之謂
哉?我躬受之,真為臣妾矣。陛下 方寢苫枕塊 ,其忍下穹廬之拜乎?臣竊料陛下 必不忍為也。萬一
奉其詔令,則將變置吾之大臣,分部吾之諸將,邀求無厭,靡有窮極。當此之時,陛下 欲從之則無以立
國,不從之則復責我以違令,其何以自處乎?况犬羊之羣,驚動我陵寢 ,戕毀我宗廟 ,劫遷我二帝,
據守我祖宗 之地,塗炭我祖宗 之民,而又徽宗 皇帝、顯肅皇后 鑾輿不返,遂致萬國痛心,是謂不共
戴天之讎。彼意我之必復此讎也,未嘗頃刻而忘圖我,豈一王倫 能平哉?方王倫 之為此行也,雖閭巷
之人,亦知其取笑外夷,為國生事。今無故誘狂敵悖慢如此,若猶倚信其說而不寢,誠可慟哭,使賈
誼 復生,謂國有人乎哉,無人乎哉?
古之外夷,固有不得已而事之以皮幣、事之以珠玉、事之以犬馬者,曷嘗有受其詔,惟外夷之欲是從,
如今日事哉!脫或包羞忍恥,受其詔諭,而彼所以許我者不復如約,則徒受莫大之辱,貽萬世之譏;縱
使如約,則是我今日所有土地,先拱手而奉外夷矣,祖宗 在天之靈,以謂如何?徽宗 皇帝、顯肅皇
后 不共戴天之讎,遂不可復也,豈不痛哉!陛下 其審思之,斷非聖心所能安也。自金使入境以來,
內外惶惑,儻或陛下 終以王倫 之說為不妄,金人之詔為可從,臣恐不惟墮外夷之姦計,而意外之
虞,將有不可勝言者矣。此衆所共曉,陛下 亦嘗慮及於此乎?
國家兩嘗敗外夷於淮甸 ,雖未能克復中原之地,而大江之南亦足支吾。軍聲粗震,國勢粗定,故金人
因王倫 之往復,遣使來嘗試朝廷。我若從其所請,正墮計中;不從其欲,且厚攜我之金幣而去,亦何
適而非彼之利哉!為今之計,獨有陛下 幡然 改慮,布告中外,以收人心,謂祖宗 陵寢 廢祀,徽
宗 皇帝、顯肅皇后 梓宮 在遠,母后、淵聖、宗枝族屬 未還,故遣使迎請,冀遂南歸。今敵之來,
邀朝廷以必不可從之禮,實王倫 賣國之罪,當行誅責,以釋天下之疑。然後激厲諸將,謹捍邊陲,無
墮敵計,進用忠正,黜遠姦衺,以振紀綱,以修政事,務為實效,不事虛名,夕慮朝謀,以圖興復,庶
乎可矣。
今金使雖已就館,謂當別議區處之宜。臣聞萬人所聚,必有公言。今在廷百執事之臣,與中外一心,皆
以金人之詔為不可從,公言如此,陛下 獨不察乎?若夫謂粘罕之已死,外夷內亂 ,契丹 林牙林牙 復
立,故今金主復與我平等語,是皆行詐款我師之計,非臣所敢知也。或者又謂金使在館,今稍恭順。如
臣之所聞,又何其悖慢於前,而遽設恭順於後?敵情變詐百出,豈宜惟聽其甘言,遂忘備豫之深計,待
其禍亂之已至,又無所及?此誠切於事情。今日之舉,存亡所繫,愚衷 感發,不能自已,望鑒其惓惓
之忠,特垂采納,更與三二大臣熟議其便,無貽異時之悔,社稷 天下幸甚。
疏入,不省。後忻託故乞從外補,乃授荊湖南路 轉運判官轉運判官 。謫居撫州 ,起知邵陽 ,卒。
應孟明
應孟明 字仲實,婺州 永康人 。少入太學 ,登隆興元年[1163]進士 第。試中教官教官 ,調臨安府 教
授 ,繼為浙東 安撫司 幹官幹官 、樂平 縣丞縣丞 。侍御史侍御史 葛邲 、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王藺 薦為詳定一司 勑
令所刪定官刪定官 。
主 名 主
地
主 葬 主
主
葬 礼
亲 亲 號 主
名 名
名
亲 號
主 主
主 名
主
地
名
主 名 亲 葬
號 主 葬 礼
名
主 法 政 文
名
礼
地 文 地 地
名
名 地 名 衙 仕 武 地
仕 地 衙 文 地 文 文 名 文 名 衙
文
3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輪對 ,首論:「南北通好,疆埸無虞,當選將練兵,常如大敵之在境,而可以一日忽乎?貪殘苛酷之吏
未去,吾民得無不安其生者乎?賢士匿於下僚,忠言壅於上聞,無乃衆正之門未盡開,而兼聽之意未盡孚
乎?君臣之間,戒懼而不自持,勤勞而不自寧,進君子,退小人,以民隱為憂,以邊陲為警,則政治自
修,紀綱自張矣。」孝宗 曰:「朕早夜戒懼,無頃刻忘,退朝 之暇,亦無它好,正恐臨朝或稍晏,則
萬幾之曠自此始矣。」次乞申嚴監司 庇貪吏之禁,薦舉 狥私情之禁,帝嘉奬久之。它日,宰相宰相 進
擬,帝出片紙於掌中,書二人姓名,曰:「卿何故不及此?」其一則孟明也。乃拜大理寺丞大理寺丞 。
故大將李顯忠 之子家僮溺死,有司誣以殺人,逮繫幾三百家。孟明察其冤,白於長官長官 ,釋之。出為
褔建提舉常平提舉常平 ,陛辭 ,帝曰:「朕知卿愛百姓,惡贓吏,事有不便于民,宜悉意以聞。」因問當世
人才,孟明對曰:「有才而不學,則流為刻薄,惟上之教化明,取舍正,使回心向道,則成就必倍於
人。」帝曰:「誠為人上者之責。」孟明至部,具以臨遣之意咨訪之。帝一日御經筵 ,因論監司 按
察,顧謂講讀官講讀官 曰:「朕近日得數人,應孟明 ,其最也。」尋除浙東 提點刑獄提點刑獄 ,以鄉部引嫌,改
使江東 。
會廣西謀帥,帝謂輔臣曰:「朕熟思之,無易應孟明 者。」即以手筆賜孟明曰:「朕聞廣西鹽法利害
相半,卿到任,自可詳究事實。」進直祕閣直祕閣 、知靜江府 兼廣西經略安撫經略安撫 。初,廣西鹽易官般為客
鈔,客戶無多,折閱逃避,遂抑配於民。行之六年,公私交病,追逮禁錮 ,民不聊生。孟明條具驛奏
除其弊,詔從之。禁卒朱興結集黨侶,弄兵雷、化間,聲勢漸長,孟明遣將縛致轅門斬之。
光宗 即位,遷浙西 提點刑獄提點刑獄 ,尋召為吏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 ,改左司 ,遷右司 ,再遷中書門下省檢正諸中書門下省檢正諸
房公事房公事 。寧宗 即位,拜太府卿太府卿 兼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慶元初,權吏部侍郎權吏部侍郎 ,卒。
孟明以儒學奮身受知人主,官職未嘗倖遷。韓侂冑 嘗遣其密客誘以諫官,俾誣趙汝愚 ,孟明不答,
士論以此重之。
曾三聘
曾三聘 字無逸,臨江新淦 人。乾道二年[1166]進士 。調贛州 司戶參軍司戶參軍 ,累遷軍器監主簿軍器監主簿 。有旨
造划車弩 ,三聘 謂:「划車弩 六人挽之,而箭之所及止二百六十步。今所用克敵弓 較之,工費不
及十之三,一人挽之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利害曉然。」乃不果造。
光宗 不朝重華宮 ,中外疑懼,三聘 以書抵丞相丞相 留正 。正未及言,會以它事不合求去。三
聘 謂:「丞相丞相 今泯默而退耶,亦將取今日所難言者別白言之而後退?凡今闕庭之內,閨門衽席之
間,父子夫婦之際,羣臣莫敢深言者,避嫌遠罪耳。丞相丞相 身退計決,言之何嫌乎?」遷祕書郎祕書郎 。帝
欲幸玉津園玉津園 ,三聘 上疏言:「今人心既離,大亂將作,小大之臣震怖請命,而陛下 安意肆志而弗
聞知,萬一敵人諜知,馳一介之使,問安北宮,不知何以答之?姦宄窺間,傳一紙之檄,指斥乘輿,不
知何以禦之?望亟備法駕 朝謁,不然,臣實未知死所也。」
孝宗 病革,復上疏言:「道路流言,洶洶日甚,臣恐不幸而有狂夫姦人,託忠憤以行詐,假曲直以動
衆,至此而後悔之,則恐無及矣。」帝意為動。及孝宗 崩 ,帝疾不能執喪,朝論益震洶。三聘 謂
今日事勢,莫若建儲。或戒之曰:「前日臺諫臺諫 諸公謂汝奪其職,今復有疏耶?」三聘 曰:「此何時
而可避煩言也。」
寧宗 立,兼考功郎考功郎 ,後知郢州 。會韓侂冑 為相,指三聘 為故相趙汝愚 腹心,坐追兩官。久
之,復元官與祠。差知郴州 ,改提點提點 廣西、湖北刑獄 ,皆辭不赴。侂冑 誅,諸賢遭竄斥者相繼召
用,三聘 祿不及,終不自言。嘉熙間,三聘 已卒,有旨特贈三官,直龍圖閣直龍圖閣 ,賜謚忠節。
礼
號 礼
衙 仕 文
文
名 武
文 礼
礼 衙
文 名 地 文
地
名
文 地 文
法
號 地 文 文 衙 衙
文 號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仕 地 武 文
军 名 军 军
號 处 名 文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主
礼
號
號 葬 名
文 名
號 文 地 名 名 名
地 文 法 名
名 名 文
4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徐僑
徐僑 字崇甫 ,婺州 義烏人。蚤從學於呂祖謙 門人葉邽 。淳熙十四年[1187],舉進士 。調上饒主主
簿簿 ,始登朱熹 之門,熹稱其明白剛直,命以「毅」名齋。入為祕書省正字祕書省正字 、校書郎校書郎 兼吳、益王府王府
教授教授 。直寶謨閣直寶謨閣 、江東 提點刑獄提點刑獄 ,以迕丞相丞相 史彌遠 劾罷。寶慶初,葛洪 、喬行簡 代為請請
祠祠 ,迄不受祿。紹定中,告老,得請。
端平初,與諸賢俱被召,遷祕書少監祕書少監 、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趣入覲,手疏數千言,皆感憤剴切,上劘主闕,
下逮羣臣,分別黑白,無所回隱。帝數慰諭之,顧見其衣履垢敝,愀然謂曰:「卿可謂清貧。」僑對
曰:「臣不貧,陛下 迺貧耳。」帝曰:「朕何為貧?」僑曰:「陛下 國本未建,疆宇日蹙;權幸用
事,將帥非材;旱蝗相仍,盜賊並起;經用無藝,帑藏空虛;民困於橫斂,軍怨於掊克;羣臣養交而天
子孤立,國勢阽危而陛下 不悟:臣不貧,陛下 乃貧耳。」又言:「今女謁、閹宦相為囊橐,誕為二
豎,以處國膏肓,而執政大臣又無和、緩之術,陛下 此之不慮而耽樂是從,世有扁鵲 ,將望見而卻
走矣。」時貴妃 閻氏 方有寵,而內侍董宋臣 表裏用事,故僑論及之。帝為之感動改容,咨嗟太
息。明日,手詔罷邊帥之尤無狀者,申儆羣臣以朋黨為之戒,命有司裁節中外浮費,而賜僑金帛甚厚。
僑固辭不受。
侍講侍講 ,開陳友愛大義,用是復皇子 竑爵,請從祀周敦頤 、程顥 、程頤 、張載 、朱熹 ,以趙
汝愚 侑食寧宗 ,帝皆如其請。金使至,僑以無國書宜館之於外,如叔向辭鄭故事,迕丞相丞相 意,力
丐休致,帝諭留甚勤。遷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辭益堅,遂命以內祠內祠 侍讀 ,不得已就職。遇事盡言。以疾申
前請,乃以寶謨閣待制寶謨閣待制 奉祠 。卒,謚文清。
僑嘗言:「比年熹之書滿天下,不過割裂掇拾,以為進取之資,求其專精篤實,能得其所言者蓋鮮。」
故其學一以真踐實履為尚。奏對 之言,剖析理欲,因致勸懲,弘益為多。若其守官守官 居家,清苦刻厲
之操,人所難能也。
度正
度正 字周卿,合州 人。紹熙元年[1190]進士 。歷官為國子監丞國子監丞 。時士大夫士大夫 無賢愚,皆策李全 必
反而不敢言,正獨上疏極言之,且獻斃全之策有三,其言鯁亮激切。
遷軍器少監軍器少監 。輪對 ,言:「陛下 推行聖學,當自正家始。」進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適太廟災,為二說以
獻,其一則用朱熹 之議,其一則因宋朝 廟制而參以熹之議:「自西徂東為一列,每室之後為一室,
以藏祧廟之主。如僖祖 廟以次祧主則藏之,昭居左,穆居右,後世穆 之祧主藏太祖 廟,昭之祧主
藏太宗 廟。仁宗 為百世不遷之宗,後世昭之祧主則藏之。高宗 為百世不遷之宗,後世穆 之祧主則
藏之。室之前為兩室,三年祫享,則帷帳幕之通為一室,盡出諸廟主及祧廟主並為一列,合食其上。往
者此廟為一室,凡遇祫享合祭於室,名為合享,而實未嘗合享。合增此三室,後有藏祧主之所,前有祖
宗 合食之地,於本朝之制初無更革,而頗已得三年大祫之義。」
遷權禮部侍郎權禮部侍郎 兼侍右郎官侍右郎官 ,兼同修國史同修國史 、實錄院同修撰實錄院同修撰 。遷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轉一官,守禮部侍禮部侍
郎郎 致仕 。卒,贈四官,賻銀絹三百。所著有性善堂文集 。
程珌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仕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文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主 主
主 主
主 名
主 名 名
文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文
文 文 仕
文 礼
礼 文
名
名 地 仕 文 文 名
文 礼 主 文
名 政
號 名 號
號 號 號 名
亲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仕 作
名
5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程珌 字懷古,徽州 休寧人。紹熙四年[1193]進士 。授昌化 主簿主簿 ,調建康府 教授 ,改知富陽
縣 ,遷主管官告院 。歷宗正寺主簿宗正寺主簿 、樞密院編修官樞密院編修官 ,權右司郎官右司郎官 、祕書監丞祕書監丞 ,江東 轉運判轉運判
官官 。陛辭 ,寧宗 謂宰臣宰臣 曰:「程珌 豈可容其補外?」遂復舊職。
遷浙西 提舉常平提舉常平 ,又遷祕書丞祕書丞 ,升祕書省著作郎祕書省著作郎 ,尋為軍器少監軍器少監 兼權左司 郎官郎官 。遷國子司國子司
業業 兼國史編修國史編修 、實錄檢討實錄檢討 ,兼權直舍人院 ,遷起居舍人起居舍人 ,兼職依舊。權吏部侍郎權吏部侍郎 ,直學士
院 兼同修國史同修國史 、實錄院同修撰實錄院同修撰 ,兼權中書舍人權中書舍人 。遷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仍兼侍讀 ,權刑部尚書權刑部尚書 ,封休
寧縣男 。授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兼同修國史同修國史 、實錄院同修撰實錄院同修撰 ,兼權吏部尚書權吏部尚書 ,拜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知制誥知制誥 ,
兼修玉牒官修玉牒官 ,進封子。五上疏丐祠丐祠 ,以煥章閣學士煥章閣學士 、知建寧府 ,授福建路招捕使路招捕使 。以舊職提提
舉舉 玉隆萬壽宮,進封伯。進敷文閣學士敷文閣學士 、知寧國府 ,改知贛州 ,皆不赴。進封新安 郡侯 ,
加寶文閣學士寶文閣學士 、知福州 兼福建安撫使安撫使 。再奉祠 ,又加龍圖閣學士龍圖閣學士 。以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 致仕 ,
卒,年七十有九,贈特進特進 、少師少師 。
珌十歲詠冰,語出驚人。直學士院 時,寧宗 崩 ,丞相丞相 史彌遠 夜召珌,舉家大驚。珌妻丞相丞相 王
淮 女也,泣涕,疑有不測,使人瞷之,知彌遠出迎,而後收涕。彌遠與珌同入禁中草矯詔,一夕為制
誥二十有五。初許珌政府,楊皇后 緘金 一囊賜珌,珌受之不辭,歸視之,其直不貲。彌遠以是銜
之,卒不與共政云。
牛大年
牛大年 字隆叟 ,揚州 人。慶元二年[1196]進士 。歷官將作監主簿將作監主簿 。入對,言:「人主所當先者,
要以天命人心之所繫致念焉。夫以人主居富貴崇高之位,重而承宗社 之托,尊而為臣辟之戴,一指意
而衆莫敢違,一動作而人孰敢議,然而天心靡常,則可畏也 。」又言:「今日士氣亦久靡矣,宜體立
國之意以振起之。夫有扶持作興之意,而後縉紳無貪名嗜利之習;無貪名嗜利之習,而後有持正秉
義 之操。國家之休戚,在士大夫士大夫 之風俗,而風俗之善惡在朝廷。惟陛下 為之振起,機括一運,天
下轉移,而風俗易矣。」
遷軍器監主簿軍器監主簿 、大宗正丞大宗正丞 、四川 提舉提舉 茶馬兼權總領總領 、知黎州 兼管內安撫司 公事、節節
制制 黎雅州 屯戍軍馬,加直寶章閣直寶章閣 ,為工部郎官工部郎官 。入對,請懲貪吏。遷侍左郎中左郎中 ,進直華文直華文
閣閣 、浙東 提點刑獄提點刑獄 ,遷守祕書少監祕書少監 、宗正少卿宗正少卿 ,升祕書監祕書監 ,遷起居舍人起居舍人 ,升起居郎起居郎 兼崇崇
政殿說書政殿說書 。以寶章閣待制寶章閣待制 提舉太平興國宮 ,卒,特贈四官。大年 清操凜然,所至以廉潔自將。
陳仲微
陳仲微 字致廣,瑞州 高安人。其先居江州 ,旌表義門 。嘉泰二年[1202],舉進士 。調莆田尉莆田尉 ,
會守令闕,通判通判 又罷輭不任,臺閫委以縣事。時歲凶,部卒并饑民作亂,仲微立召首亂者戮之。籍閉
糶,抑強 糴,一境以肅。囊山浮屠與郡學爭水利,久不決,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過
寺,其徒久揭其事鐘上以為冤,旦暮祝詛,然莫省為仲微也。仲微見之曰:「吾何心哉?吾何心哉?」
質明,首僧無疾而死。寓公有誦仲微於當路而密授以薦牘者,仲微受而藏之。踰年,其家負縣租,竟逮
其奴。寓公有怨言,仲微還其牘,緘封如故,其人慚謝,終其任不敢撓以私。
名 地 仕 地 文 地 仕
地 衙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礼 號 文 名
地 文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衙 文 文 文 文 仕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文 文 地 地 地 主
文 地 文 礼 文 文 仕
文 文
衙 號 葬 文 名 文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地 仕 文
礼
名
名 文 主
文 文 地 文 武 地 衙
武 地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衙 节
名
名 地 地 地 仕 武
文
名
6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遷海鹽丞海鹽丞 。鄰邑有疑獄 十年,郡命仲微按之,一問立決。改知崇陽縣 ,寢食公署旁,日與父老樵豎
相爾汝,下情畢達,吏無所措手。通判通判 黃州 ,職兼餉餽,以身律下,隨事檢柅,軍興賴以不乏。制置制置
使使 上其最,辭曰:「職分也,何最之有?」復通判通判 江州 ,遷幹辦幹辦 諸司審計諸司審計 事,知贛州 、江
西 提點刑獄提點刑獄 ,迕丞相丞相 賈似道 ,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舒有開言罷。久之,起知惠州 ,遷太府寺丞太府寺丞 兼權侍右侍右
郎官郎官 。輪對 ,言;「祿餌可以釣天下之中才,而不可啖嘗天下之豪傑;名航可以載天下之猥士,而不
可以陸沉天下之英雄。」似道怒,又諷言者罷奪其官。久之,敘復 。
時國勢危甚,仲微上封事,其略曰:「誤襄者,老將也。夫襄之罪不專在於庸閫、疲將、孩兵也,君相
當分受其責,以謝先皇帝在天之靈。天子若曰罪在朕躬,大臣宜言咎在臣等,宣布十年養安之往繆,深
懲六年玩寇之昨非,救過未形,固已無極,追悔既往,尚愈於迷。或謂覆護之意多,剋責之辭少;或
謂陛下 乏哭師之誓,師相飾分過之言,甚非所以慰恤死義 ,祈天悔禍之道也。往往代言乏知體之
士,翹館鮮有識之人,吮旨茹柔,積習成痼,君道相業,兩有所虧。方今何時,而在廷無謀國之臣,在
邊無折衝之帥。監之先朝宣和未亂之前、靖康既敗之後,凡前日之日近冕旒 ,朱輪華轂,俛首吐心,
奴顏婢膝,即今日奉賊稱臣之人也;彊力敏事 ,捷疾快,即今日畔君賣國之人也。為國者亦何便於若
人哉!迷國者進慆憂之欺以逢其君,託國者護恥敗之局而莫敢議,當國者昧安危之機而莫之悔。臣嘗思
之,今之所少不止於兵。閫外之事,將軍將軍 制之,而一級半階,率從中出,斗粟尺布,退有後憂,平素
無權,緩急有責,或請建督,或請行邊,或請京城 ,創聞駭聽。因諸閫有辭於緩急之時,故廟堂 不
得不掩惡於敗闕之後,有謀莫展,有敗無誅,上下包羞,噤無敢議。是以下至器仗甲馬,衰颯厖涼,不
足以肅軍容;壁壘堡柵,折樊駕漏,不足以當衝突之騎。號為帥閫,名存實亡也。城而無兵,以城與
敵;兵不知戰,以將與敵;將不知兵,以國與敵。光景蹙近目睫矣!惟君相幡然 改悟,天下事尚可為
也。轉敗為成,在君相一念間耳。」乃出仲微江東 提點刑獄提點刑獄 。
德祐元年[1275],遷祕書監祕書監 ,尋拜右正言右正言 、左司諫左司諫 、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益王 即位海上,拜吏部尚吏部尚
書書 、給事中給事中 。厓山 兵敗,走安南 。越四年卒,年七十有二。
其子文孫與安南王 族人 益稷出降,鄉導 我師南征。安南王 憤,伐仲微墓,斧其棺。
仲微天稟篤實,雖生長富貴,而惡衣菲食,自同窶人。故能涵飫六經 ,精研理致,於諸子百家 、天
文、地理、醫藥、卜筮 、釋老 之學,靡不搜獵云。
梁成大
梁成大 字謙之,福州 人。開禧元年[1205]進士 。素苟賤亡恥,作縣滿秩,諂事史彌遠 家幹 萬昕,
昕言真德秀 當擊,成大曰:「某若入臺,必能辨此事。」昕為達其語。通判通判 揚州 ,尋遷宗正寺宗正寺
簿簿 。
寶慶元年[1225]冬,轉對 ,首言:「大佞似忠,大辨若訥 ,或好名以自鬻,或立異以自詭,或假高尚
之節以要君,或飾矯偽之學以欺世。言若忠鯁,心實回衺,一不察焉,薰蕕同器,涇、渭雜流 矣。言
不達變,謀不中機,或巧辨以為能,或詭訐以市直,或設奇險之說以駴衆聽,或肆妄誕之論以惑士心。
所行非所言,所守非所學,一不辨焉,枘鑿不侔,矛盾相激矣。」
文 法 地
文 地
文 文 地 文 文 地
地 文 文 名 文 地 文
文 礼
法
主 葬
衣
名
武
地 礼
名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地 政
主 亲 军 主
作 事
礼 名
名
名 地 仕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礼 名
仕
7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421 卷四百二十一 列傳第一百八十 423 卷四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八十二→目錄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越六日,拜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尋奏:「魏了翁 已從追竄,人猶以為罪大罰輕。真德秀 狂僭悖繆,不減了
翁 ,相羊家食,宜削秩貶竄,一等施行。」章既上,不下者兩月,或傳德秀 有衡陽 之命,時宰於帝
前及之。帝曰:「仲尼不為已甚。」遂止鐫三秩。明年三月,又奏楊長孺 寢新命,徐瑄 追三秩移象
州 居住,胡夢昱 移欽州 編管編管 。是冬,拜右正言右正言 。紹定元年[1228],進左司諫左司諫 。四年正月,遷宗正宗正
少卿少卿 。五年二月,權刑部侍郎權刑部侍郎 。明年十月,帝夜降旨黜之,提舉提舉 千秋鴻禧觀。莫澤時兼給事中給事中 ,急
於別異,上疏駁之,遂寢祠命。端平初,洪咨夔 、吳泳 交章論駁,鐫兩秩。泳復上疏,送泉州 居
住。會王遂論亦上,再鐫秩,徙潮州 。
成大天資暴狠,心術嶮巇,凡可賊忠害良者,率多攘臂為之。四方賂遺,列寘堂廡,賓至則導之使觀,
欲其效尤也。尤嗜豪奪,冒占宇文氏 賜第。既擯歸,訟之者不下百數。竄之日,朝命毀其廬,雖小人
如李知孝 亦曰:「所不堪者,他日與成大同傳耳。」
李知孝
李知孝 字孝章,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光之孫。嘉定四年[1211]進士 。嘗為右丞相右丞相 府主管文字主管文字 ,不以為恥。差
充幹辦諸司審計司 ,拜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
寶慶元年[1225]八月,上疏:「士大夫士大夫 汲汲好名,正救之力少而附和沽激之意多,扶持之意微而詆訾扇
搖之意勝。既慮君上之或不能用,又恐朝廷之或不能容,姑為激怒之辭,退俟斥逐之命。始則慷慨而激
烈,終則懇切而求去,將以樹奇節而求令名,此臣之所未解。」蓋陰詆真德秀 等。又奏洪咨夔 鐫三
秩、放罷,胡夢昱 追毀、除名 、勒停 ,羈管 象州 。知孝猶語魏了翁 曰:「此所論咨夔 等,
乃府第付出全文。」其情狀變詐如此。
越月,復言:「近年以來,諸老凋零,後學晚出,不見前輩,不聞義理,不講綱常 ,識見卑陋,議論
偏詖,更唱迭和,蠱惑人心,此風披扇,為害實深。乞下臣章,風厲內外,各務靖共 ,以杜亂萌。」
拜右正言右正言 。又言:「德秀 節改聖語,繆謄牒示,導信邪說,簧鼓同流,其或再有妄言,當追削流
竄,以正典刑。」疏既上,遂鏤榜播告天下。又言:「趣召之人,率皆遲回,久而不至,以要君為高
致,以共命為常流,可行而固不行,不疾而稱有疾,比比皆是,相扇成風,欲求難進易退之名,殊失尊
君親上之義。願將趣召之人計其程途,限以時日,使之造朝;其有衰病者,早與改命。」時召傅伯
成 、楊簡 、劉宰 等皆不至,故知孝詆之。又奏張忠恕 落職 、鐫秩、罷郡。
知孝拜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升侍御史侍御史 。紹定元年[1228],遷右司諫右司諫 ,進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五年,遷工部尚工部尚
書書 兼侍讀 。越月,進兵部 。明年,理宗 親政 ,以寶謨閣直學士寶謨閣直學士 出知寧國,後省 駁之,令提提
舉舉 嵩山 崇福宮。端平初,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洪咨夔 、權直舍人院 吳泳 交章論駁,鐫秩罷祠。泳復封
駁 ,繼送婺州 居住。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王遂且論之,再鐫秩,徙瑞州 。
知孝起自名家,苟於仕進,領袖庶頑,懷諼迷國,排斥諸賢殆盡。時乘小輿 ,謁醉從官之家,侵欲斂
積,不知紀極。紹定末,猶自乞為中丞中丞 。世指知孝及梁成大 、莫澤為三凶。卒以貶死,天下快之。
論曰:讀本政書 ,然後知林勳 之於井地,可謂密矣。劉才邵 能全名節於權姦之時。許忻 之論和
議 ,最為忠懇,卒以是去國,尤足悲夫。應孟明 、曾三聘 之不污韓侂冑 ,孔子所謂「歲寒然後知
松柏之後凋也 」。徐僑 之清節,度正 之淳敏,牛大年 之廉正,陳仲微 之忠實,然皆不至於大
用,非可惜哉!若乃程珌 之竊取富貴,梁成大 、李知孝 甘為史彌遠 鷹犬,遺臭萬年 者也。
文 名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名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名
名 文 仕 文 武
衙 文
文
名 名
名 法 法 法 地 名 名
礼
名
文 地
名 名 名 名 仕
文 文 文 文
文 仕 衙 號 礼 文 衙
文 地 文 名 衙 名
礼 地 文 地
礼
文 名
作 名 名 名
礼 名 名 名
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词
8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9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helloiac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helloiac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helloiac
 
金史 099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金史 099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金史 099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金史 099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helloiac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helloiac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100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
舊五代史 100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舊五代史 100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
舊五代史 100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helloiac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helloiac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helloiac
 
明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明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明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明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helloiac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helloiac
 
舊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舊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舊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舊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helloiac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helloiac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helloiac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helloiac
 

What's hot (20)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宋史 270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
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
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33 卷三十三 唐書九 莊宗紀第七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舊五代史 046 卷四十六 唐書二十二 末帝紀上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南齊書 06 卷六 本紀第六 明帝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北齊書 02 卷二 帝纪第二 神武下
 
金史 099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金史 099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金史 099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金史 099 卷九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金史 092 卷九十二 列傳第三十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北齊書 13 卷十三 列传第五
 
舊五代史 100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
舊五代史 100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舊五代史 100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
舊五代史 100 卷一百 漢書二 高祖紀下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舊五代史 102 卷一百〇二 漢書四 隱帝紀中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陳書 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南齊書 37 卷三十七 列傳第十八
 
明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明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明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明史 163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宋史 304 卷三百〇四 列傳第六十三
 
舊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舊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舊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舊唐書 177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舊五代史 036 卷三十六 唐書十二 明宗紀第二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北齊書 23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梁書 41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五
 

Similar to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helloiac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helloiac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helloiac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helloiac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helloiac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helloiac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helloiac
 
新唐書 197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
新唐書 197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新唐書 197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
新唐書 197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
helloiac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helloiac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helloiac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helloiac
 
元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
元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元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
元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
helloiac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helloiac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helloiac
 
明史 266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明史 266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明史 266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明史 266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helloiac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Similar to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20)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舊唐書 104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1 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380 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宋史 277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新唐書 102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金史 079 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明史 193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宋史 387 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新唐書 197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
新唐書 197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新唐書 197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
新唐書 197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舊唐書 094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元史 186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三
 
宋史 410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宋史 410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宋史 410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宋史 410 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元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
元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元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
元史 187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四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20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宋史 341 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明史 266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明史 266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明史 266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明史 266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唐書 180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78 卷七十八 晉書四 高祖紀第四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More from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 1. 文档信息  宋史  422 / 496  64 段 9196 字  420 种 651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宋史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元]脫脫 等 ←421 卷四百二十一 列傳第一百八十 423 卷四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八十二→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宋史 / 422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本篇关键词 纪年 端平 3 紹定 2 寶慶元年[1225] 2 紹定元年[1228] 2 隆興元年[1163] 1 宣和二年[1120] 1 靖康元年[1126] 1 政和五年[1115] 1 地点 江東 4 婺州 3 浙東 3 人物 陛下 23 三聘 9 應孟明 6 祖宗 6 王倫 6 程珌 5 李知孝 5 梁成大 5 文官 丞相 8 提點刑獄 6 監察御史 5 武官 教官 1 長官 1 司戶參軍 1 其他 進士 11 寧宗 5 徽宗 5 目錄 0 1 2 3 4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 第一百八十一 林勳 劉才邵 許忻 應孟明 曾三聘 徐僑 度正 程珌 牛大年 陳仲微 梁成大 李知孝 林勳 林勳 ,賀州 人。政和五年[1115]進士 ,為廣州 教授 。建炎三年[1129]八月,獻本政書 十三篇, 言:「國家兵 農之政,率因唐末之故。今農貧而多失職,兵驕而不可用,是以饑民竄卒,類為盜賊。 宜倣古井田之制,使民一夫占田五十畝,其有羨田之家,毋得市田,其無田與游惰末作者,皆驅之使為 隸農,以耕田之羨者,而雜紐錢穀 ,以為十一之稅。宋二稅之數,視唐增至七倍。今本政之制,每十 六夫為一井,提封百里,為三千四百井,率稅米五萬一千斛、錢萬二千緡;每井賦二兵、馬一匹,率為 兵六千八百人、馬三千四百匹,歲取五之一以為上番 之額,以給征役。無事則又分為四番,以直直 官官 府,以給守衞。是民凡三十五年而役使一遍也。悉上則歲食米萬九千餘斛,錢三千六百餘緡,無事 則減四分之三,皆以一同之租稅供之。匹婦之貢,絹三尺,綿一兩。百里之縣,歲收絹四千餘疋,綿三 千四百斤。非蠶鄉則布六尺、麻二兩,所收視絹綿率倍之。行之十年,則民之口算,官之酒酤,與凡 茶、鹽、香、礬之榷,皆可弛以予民。」其說甚備。書奏,以勳為桂州 節度掌書記節度掌書記 。 作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地 仕 地 仕 作 军 词 军 文 地 文 1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5 6 7 8 9 10 11 12 其後,勳又獻比校書校書 二篇,大略謂:「桂州 地東西六百里,南北五百里,以古尺計之,為方百里之國 四十,當墾田二百二十五萬二千八百頃,有田夫二百四萬八千,出米二十四萬八千斛,祿卿大夫卿大夫 以下四 千人,祿兵三十萬人。今桂州 墾田約萬四十二頃,丁二十一萬六千六百一十五,稅錢萬五千餘緡,苗米 五萬二百斛有奇,州縣官不滿百員,官兵五千一百人。蓋土地荒蕪而遊手末作之人衆,是以地利多遺,財 用不足,皆本政不修之故。」朱熹 甚愛其書。東陽 陳亮 曰:「勳為此書,考古驗今,思慮周密,可 謂勤矣。世之為井地之學者,孰有加於勳者乎?要必有英雄特起之君,用於一變之後,成順致利,則民不 駭而可以善其後矣。」 劉才邵 劉才邵 字美中,吉州 廬陵 人。其上世鶚,太宗 召見,未及用而卒。嘗憤五季文辭卑弱,倣楊雄法 言 ,著法語 八十一篇行於世。才邵 以大觀二年[1108]上舍上舍 釋褐 ,為贛、汝二州教授州教授 ,復為湖 北提舉學事提舉學事 管幹管幹 文字。宣和二年[1120],中宏詞科 ,遷司農寺丞司農寺丞 。靖康元年[1126],遷校書郎校書郎 。 高宗 即位,以親老歸侍,居閒十年。御史中丞御史中丞 廖剛 薦之,召見,遷祕書丞祕書丞 ,歷薦部員外郎部員外郎 , 遷吏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 ,典侍右選事。先是,宗室 注宮觀、岳廟岳廟 ,例須赴部,遠者或難於行。才邵 言許經 所屬以聞于部,依條注擬,行之而便。遷軍器監 ,既而遷起居舍人起居舍人 ,未幾,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 兼權直學 士院 。帝稱其能文,時宰忌之,出知漳州 。即城東開渠十有四,為牐與斗門 以瀦匯決,溉田數千 畝,民甚德之。兩奉祠 。紹興二十五年[1155],召拜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兼直學士院 ,尋權吏部尚書權吏部尚書 。以 疾請祠請祠 ,加顯謨閣直學士顯謨閣直學士 。卒,贈通奉大夫通奉大夫 。才邵 氣和貌恭,方權臣用事之時,雍容遜避,以保 名節。所著檆溪居士集 行世。 許忻 許忻 ,拱州 人。宣和三年[1121]進士 。高宗 時,為吏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 ,有旨引見 。是時,金國 使 人張通古 在館,忻上疏極論和議 不便,曰: 臣兩蒙召見,擢寘文館 ,今茲復降睿旨引對。今見陛下 於多故之時,欲采千慮一得 之說以廣 聰 明,是臣圖報萬分之秋也,故敢竭愚而效忠。臣聞金使之來,陛下 以祖宗 陵寢 廢祀,徽宗 皇 帝、顯肅皇后 梓宮 在遠,母后春秋已高,久闕晨昏之奉,淵聖皇帝與天族還歸無期,欲屈己以就 和,遣使報聘。茲事體大,固已詔侍從、臺諫臺諫 各具所見聞矣,不知侍從、臺諫臺諫 皆以為可乎?抑亦可 否雜進,而陛下 未有所擇乎?抑亦金已恭順,不復邀我以難行之禮乎?是數者,臣所不得而聞也。請 試別白利害,為陛下 詳陳之。 夫金人始入寇也,固嘗云講和矣。靖康之初,約肅王 至大河而返,已而挾之北行,訖無音耗。河朔千 里,焚掠無遺,老稚係纍而死者億萬計,復破威勝 、隆德 等州。淵聖皇帝嘗降詔書,謂金人渝盟, 必不可守。是歲又復深入,朝廷制置失宜,都城遂陷。敵情狡甚,懼我百萬之衆必以死爭也,止我諸道 勤王之師,則又曰講和矣。乃邀淵聖出郊,次邀徽宗 繼往,追取宗族 ,殆無虛日,傾竭府庫,靡有 孑遺,公卿大臣類皆拘執,然後偽立張邦昌 而去。則是金人所謂「講和」者,果可信乎? 文 地 文 地 名 地 名 名 名 地 地 號 作 作 名 文 仕 文 文 文 仕 文 文 號 文 名 文 文 文 亲 文 名 衙 文 文 衙 地 地 礼 文 衙 文 文 文 文 名 作 名 名 地 仕 號 文 礼 礼 名 礼 衙 主 词 名 主 亲 葬 號 主 葬 文 文 主 主 主 地 地 號 亲 名 2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13 14 15 16 17 18 19 此已然之禍,陛下 所親見。今徒以王倫 繆悠之說,遂誘致金人責我以必不可行之禮,而陛下 遂已屈 己從之,臣是以不覺涕泗之橫流也。而彼以「詔諭江南 」為名而來,則是飛尺書而下本朝,豈講和之謂 哉?我躬受之,真為臣妾矣。陛下 方寢苫枕塊 ,其忍下穹廬之拜乎?臣竊料陛下 必不忍為也。萬一 奉其詔令,則將變置吾之大臣,分部吾之諸將,邀求無厭,靡有窮極。當此之時,陛下 欲從之則無以立 國,不從之則復責我以違令,其何以自處乎?况犬羊之羣,驚動我陵寢 ,戕毀我宗廟 ,劫遷我二帝, 據守我祖宗 之地,塗炭我祖宗 之民,而又徽宗 皇帝、顯肅皇后 鑾輿不返,遂致萬國痛心,是謂不共 戴天之讎。彼意我之必復此讎也,未嘗頃刻而忘圖我,豈一王倫 能平哉?方王倫 之為此行也,雖閭巷 之人,亦知其取笑外夷,為國生事。今無故誘狂敵悖慢如此,若猶倚信其說而不寢,誠可慟哭,使賈 誼 復生,謂國有人乎哉,無人乎哉? 古之外夷,固有不得已而事之以皮幣、事之以珠玉、事之以犬馬者,曷嘗有受其詔,惟外夷之欲是從, 如今日事哉!脫或包羞忍恥,受其詔諭,而彼所以許我者不復如約,則徒受莫大之辱,貽萬世之譏;縱 使如約,則是我今日所有土地,先拱手而奉外夷矣,祖宗 在天之靈,以謂如何?徽宗 皇帝、顯肅皇 后 不共戴天之讎,遂不可復也,豈不痛哉!陛下 其審思之,斷非聖心所能安也。自金使入境以來, 內外惶惑,儻或陛下 終以王倫 之說為不妄,金人之詔為可從,臣恐不惟墮外夷之姦計,而意外之 虞,將有不可勝言者矣。此衆所共曉,陛下 亦嘗慮及於此乎? 國家兩嘗敗外夷於淮甸 ,雖未能克復中原之地,而大江之南亦足支吾。軍聲粗震,國勢粗定,故金人 因王倫 之往復,遣使來嘗試朝廷。我若從其所請,正墮計中;不從其欲,且厚攜我之金幣而去,亦何 適而非彼之利哉!為今之計,獨有陛下 幡然 改慮,布告中外,以收人心,謂祖宗 陵寢 廢祀,徽 宗 皇帝、顯肅皇后 梓宮 在遠,母后、淵聖、宗枝族屬 未還,故遣使迎請,冀遂南歸。今敵之來, 邀朝廷以必不可從之禮,實王倫 賣國之罪,當行誅責,以釋天下之疑。然後激厲諸將,謹捍邊陲,無 墮敵計,進用忠正,黜遠姦衺,以振紀綱,以修政事,務為實效,不事虛名,夕慮朝謀,以圖興復,庶 乎可矣。 今金使雖已就館,謂當別議區處之宜。臣聞萬人所聚,必有公言。今在廷百執事之臣,與中外一心,皆 以金人之詔為不可從,公言如此,陛下 獨不察乎?若夫謂粘罕之已死,外夷內亂 ,契丹 林牙林牙 復 立,故今金主復與我平等語,是皆行詐款我師之計,非臣所敢知也。或者又謂金使在館,今稍恭順。如 臣之所聞,又何其悖慢於前,而遽設恭順於後?敵情變詐百出,豈宜惟聽其甘言,遂忘備豫之深計,待 其禍亂之已至,又無所及?此誠切於事情。今日之舉,存亡所繫,愚衷 感發,不能自已,望鑒其惓惓 之忠,特垂采納,更與三二大臣熟議其便,無貽異時之悔,社稷 天下幸甚。 疏入,不省。後忻託故乞從外補,乃授荊湖南路 轉運判官轉運判官 。謫居撫州 ,起知邵陽 ,卒。 應孟明 應孟明 字仲實,婺州 永康人 。少入太學 ,登隆興元年[1163]進士 第。試中教官教官 ,調臨安府 教 授 ,繼為浙東 安撫司 幹官幹官 、樂平 縣丞縣丞 。侍御史侍御史 葛邲 、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王藺 薦為詳定一司 勑 令所刪定官刪定官 。 主 名 主 地 主 葬 主 主 葬 礼 亲 亲 號 主 名 名 名 亲 號 主 主 主 名 主 地 名 主 名 亲 葬 號 主 葬 礼 名 主 法 政 文 名 礼 地 文 地 地 名 名 地 名 衙 仕 武 地 仕 地 衙 文 地 文 文 名 文 名 衙 文 3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4.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輪對 ,首論:「南北通好,疆埸無虞,當選將練兵,常如大敵之在境,而可以一日忽乎?貪殘苛酷之吏 未去,吾民得無不安其生者乎?賢士匿於下僚,忠言壅於上聞,無乃衆正之門未盡開,而兼聽之意未盡孚 乎?君臣之間,戒懼而不自持,勤勞而不自寧,進君子,退小人,以民隱為憂,以邊陲為警,則政治自 修,紀綱自張矣。」孝宗 曰:「朕早夜戒懼,無頃刻忘,退朝 之暇,亦無它好,正恐臨朝或稍晏,則 萬幾之曠自此始矣。」次乞申嚴監司 庇貪吏之禁,薦舉 狥私情之禁,帝嘉奬久之。它日,宰相宰相 進 擬,帝出片紙於掌中,書二人姓名,曰:「卿何故不及此?」其一則孟明也。乃拜大理寺丞大理寺丞 。 故大將李顯忠 之子家僮溺死,有司誣以殺人,逮繫幾三百家。孟明察其冤,白於長官長官 ,釋之。出為 褔建提舉常平提舉常平 ,陛辭 ,帝曰:「朕知卿愛百姓,惡贓吏,事有不便于民,宜悉意以聞。」因問當世 人才,孟明對曰:「有才而不學,則流為刻薄,惟上之教化明,取舍正,使回心向道,則成就必倍於 人。」帝曰:「誠為人上者之責。」孟明至部,具以臨遣之意咨訪之。帝一日御經筵 ,因論監司 按 察,顧謂講讀官講讀官 曰:「朕近日得數人,應孟明 ,其最也。」尋除浙東 提點刑獄提點刑獄 ,以鄉部引嫌,改 使江東 。 會廣西謀帥,帝謂輔臣曰:「朕熟思之,無易應孟明 者。」即以手筆賜孟明曰:「朕聞廣西鹽法利害 相半,卿到任,自可詳究事實。」進直祕閣直祕閣 、知靜江府 兼廣西經略安撫經略安撫 。初,廣西鹽易官般為客 鈔,客戶無多,折閱逃避,遂抑配於民。行之六年,公私交病,追逮禁錮 ,民不聊生。孟明條具驛奏 除其弊,詔從之。禁卒朱興結集黨侶,弄兵雷、化間,聲勢漸長,孟明遣將縛致轅門斬之。 光宗 即位,遷浙西 提點刑獄提點刑獄 ,尋召為吏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 ,改左司 ,遷右司 ,再遷中書門下省檢正諸中書門下省檢正諸 房公事房公事 。寧宗 即位,拜太府卿太府卿 兼吏部侍郎吏部侍郎 。慶元初,權吏部侍郎權吏部侍郎 ,卒。 孟明以儒學奮身受知人主,官職未嘗倖遷。韓侂冑 嘗遣其密客誘以諫官,俾誣趙汝愚 ,孟明不答, 士論以此重之。 曾三聘 曾三聘 字無逸,臨江新淦 人。乾道二年[1166]進士 。調贛州 司戶參軍司戶參軍 ,累遷軍器監主簿軍器監主簿 。有旨 造划車弩 ,三聘 謂:「划車弩 六人挽之,而箭之所及止二百六十步。今所用克敵弓 較之,工費不 及十之三,一人挽之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利害曉然。」乃不果造。 光宗 不朝重華宮 ,中外疑懼,三聘 以書抵丞相丞相 留正 。正未及言,會以它事不合求去。三 聘 謂:「丞相丞相 今泯默而退耶,亦將取今日所難言者別白言之而後退?凡今闕庭之內,閨門衽席之 間,父子夫婦之際,羣臣莫敢深言者,避嫌遠罪耳。丞相丞相 身退計決,言之何嫌乎?」遷祕書郎祕書郎 。帝 欲幸玉津園玉津園 ,三聘 上疏言:「今人心既離,大亂將作,小大之臣震怖請命,而陛下 安意肆志而弗 聞知,萬一敵人諜知,馳一介之使,問安北宮,不知何以答之?姦宄窺間,傳一紙之檄,指斥乘輿,不 知何以禦之?望亟備法駕 朝謁,不然,臣實未知死所也。」 孝宗 病革,復上疏言:「道路流言,洶洶日甚,臣恐不幸而有狂夫姦人,託忠憤以行詐,假曲直以動 衆,至此而後悔之,則恐無及矣。」帝意為動。及孝宗 崩 ,帝疾不能執喪,朝論益震洶。三聘 謂 今日事勢,莫若建儲。或戒之曰:「前日臺諫臺諫 諸公謂汝奪其職,今復有疏耶?」三聘 曰:「此何時 而可避煩言也。」 寧宗 立,兼考功郎考功郎 ,後知郢州 。會韓侂冑 為相,指三聘 為故相趙汝愚 腹心,坐追兩官。久 之,復元官與祠。差知郴州 ,改提點提點 廣西、湖北刑獄 ,皆辭不赴。侂冑 誅,諸賢遭竄斥者相繼召 用,三聘 祿不及,終不自言。嘉熙間,三聘 已卒,有旨特贈三官,直龍圖閣直龍圖閣 ,賜謚忠節。 礼 號 礼 衙 仕 文 文 名 武 文 礼 礼 衙 文 名 地 文 地 名 文 地 文 法 號 地 文 文 衙 衙 文 號 文 文 文 名 名 名 名 地 仕 地 武 文 军 名 军 军 號 处 名 文 名 名 文 文 文 文 名 主 礼 號 號 葬 名 文 名 號 文 地 名 名 名 地 文 法 名 名 名 文 4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5.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徐僑 徐僑 字崇甫 ,婺州 義烏人。蚤從學於呂祖謙 門人葉邽 。淳熙十四年[1187],舉進士 。調上饒主主 簿簿 ,始登朱熹 之門,熹稱其明白剛直,命以「毅」名齋。入為祕書省正字祕書省正字 、校書郎校書郎 兼吳、益王府王府 教授教授 。直寶謨閣直寶謨閣 、江東 提點刑獄提點刑獄 ,以迕丞相丞相 史彌遠 劾罷。寶慶初,葛洪 、喬行簡 代為請請 祠祠 ,迄不受祿。紹定中,告老,得請。 端平初,與諸賢俱被召,遷祕書少監祕書少監 、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趣入覲,手疏數千言,皆感憤剴切,上劘主闕, 下逮羣臣,分別黑白,無所回隱。帝數慰諭之,顧見其衣履垢敝,愀然謂曰:「卿可謂清貧。」僑對 曰:「臣不貧,陛下 迺貧耳。」帝曰:「朕何為貧?」僑曰:「陛下 國本未建,疆宇日蹙;權幸用 事,將帥非材;旱蝗相仍,盜賊並起;經用無藝,帑藏空虛;民困於橫斂,軍怨於掊克;羣臣養交而天 子孤立,國勢阽危而陛下 不悟:臣不貧,陛下 乃貧耳。」又言:「今女謁、閹宦相為囊橐,誕為二 豎,以處國膏肓,而執政大臣又無和、緩之術,陛下 此之不慮而耽樂是從,世有扁鵲 ,將望見而卻 走矣。」時貴妃 閻氏 方有寵,而內侍董宋臣 表裏用事,故僑論及之。帝為之感動改容,咨嗟太 息。明日,手詔罷邊帥之尤無狀者,申儆羣臣以朋黨為之戒,命有司裁節中外浮費,而賜僑金帛甚厚。 僑固辭不受。 侍講侍講 ,開陳友愛大義,用是復皇子 竑爵,請從祀周敦頤 、程顥 、程頤 、張載 、朱熹 ,以趙 汝愚 侑食寧宗 ,帝皆如其請。金使至,僑以無國書宜館之於外,如叔向辭鄭故事,迕丞相丞相 意,力 丐休致,帝諭留甚勤。遷工部侍郎工部侍郎 ,辭益堅,遂命以內祠內祠 侍讀 ,不得已就職。遇事盡言。以疾申 前請,乃以寶謨閣待制寶謨閣待制 奉祠 。卒,謚文清。 僑嘗言:「比年熹之書滿天下,不過割裂掇拾,以為進取之資,求其專精篤實,能得其所言者蓋鮮。」 故其學一以真踐實履為尚。奏對 之言,剖析理欲,因致勸懲,弘益為多。若其守官守官 居家,清苦刻厲 之操,人所難能也。 度正 度正 字周卿,合州 人。紹熙元年[1190]進士 。歷官為國子監丞國子監丞 。時士大夫士大夫 無賢愚,皆策李全 必 反而不敢言,正獨上疏極言之,且獻斃全之策有三,其言鯁亮激切。 遷軍器少監軍器少監 。輪對 ,言:「陛下 推行聖學,當自正家始。」進太常少卿太常少卿 。適太廟災,為二說以 獻,其一則用朱熹 之議,其一則因宋朝 廟制而參以熹之議:「自西徂東為一列,每室之後為一室, 以藏祧廟之主。如僖祖 廟以次祧主則藏之,昭居左,穆居右,後世穆 之祧主藏太祖 廟,昭之祧主 藏太宗 廟。仁宗 為百世不遷之宗,後世昭之祧主則藏之。高宗 為百世不遷之宗,後世穆 之祧主則 藏之。室之前為兩室,三年祫享,則帷帳幕之通為一室,盡出諸廟主及祧廟主並為一列,合食其上。往 者此廟為一室,凡遇祫享合祭於室,名為合享,而實未嘗合享。合增此三室,後有藏祧主之所,前有祖 宗 合食之地,於本朝之制初無更革,而頗已得三年大祫之義。」 遷權禮部侍郎權禮部侍郎 兼侍右郎官侍右郎官 ,兼同修國史同修國史 、實錄院同修撰實錄院同修撰 。遷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轉一官,守禮部侍禮部侍 郎郎 致仕 。卒,贈四官,賻銀絹三百。所著有性善堂文集 。 程珌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仕 文 名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文 名 名 名 文 文 文 主 主 主 主 主 名 主 名 名 文 主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號 文 文 文 仕 文 礼 礼 文 名 名 地 仕 文 文 名 文 礼 主 文 名 政 號 名 號 號 號 號 名 亲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仕 作 名 5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6.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程珌 字懷古,徽州 休寧人。紹熙四年[1193]進士 。授昌化 主簿主簿 ,調建康府 教授 ,改知富陽 縣 ,遷主管官告院 。歷宗正寺主簿宗正寺主簿 、樞密院編修官樞密院編修官 ,權右司郎官右司郎官 、祕書監丞祕書監丞 ,江東 轉運判轉運判 官官 。陛辭 ,寧宗 謂宰臣宰臣 曰:「程珌 豈可容其補外?」遂復舊職。 遷浙西 提舉常平提舉常平 ,又遷祕書丞祕書丞 ,升祕書省著作郎祕書省著作郎 ,尋為軍器少監軍器少監 兼權左司 郎官郎官 。遷國子司國子司 業業 兼國史編修國史編修 、實錄檢討實錄檢討 ,兼權直舍人院 ,遷起居舍人起居舍人 ,兼職依舊。權吏部侍郎權吏部侍郎 ,直學士 院 兼同修國史同修國史 、實錄院同修撰實錄院同修撰 ,兼權中書舍人權中書舍人 。遷禮部侍郎禮部侍郎 仍兼侍讀 ,權刑部尚書權刑部尚書 ,封休 寧縣男 。授禮部尚書禮部尚書 兼同修國史同修國史 、實錄院同修撰實錄院同修撰 ,兼權吏部尚書權吏部尚書 ,拜翰林學士翰林學士 、知制誥知制誥 , 兼修玉牒官修玉牒官 ,進封子。五上疏丐祠丐祠 ,以煥章閣學士煥章閣學士 、知建寧府 ,授福建路招捕使路招捕使 。以舊職提提 舉舉 玉隆萬壽宮,進封伯。進敷文閣學士敷文閣學士 、知寧國府 ,改知贛州 ,皆不赴。進封新安 郡侯 , 加寶文閣學士寶文閣學士 、知福州 兼福建安撫使安撫使 。再奉祠 ,又加龍圖閣學士龍圖閣學士 。以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學士 致仕 , 卒,年七十有九,贈特進特進 、少師少師 。 珌十歲詠冰,語出驚人。直學士院 時,寧宗 崩 ,丞相丞相 史彌遠 夜召珌,舉家大驚。珌妻丞相丞相 王 淮 女也,泣涕,疑有不測,使人瞷之,知彌遠出迎,而後收涕。彌遠與珌同入禁中草矯詔,一夕為制 誥二十有五。初許珌政府,楊皇后 緘金 一囊賜珌,珌受之不辭,歸視之,其直不貲。彌遠以是銜 之,卒不與共政云。 牛大年 牛大年 字隆叟 ,揚州 人。慶元二年[1196]進士 。歷官將作監主簿將作監主簿 。入對,言:「人主所當先者, 要以天命人心之所繫致念焉。夫以人主居富貴崇高之位,重而承宗社 之托,尊而為臣辟之戴,一指意 而衆莫敢違,一動作而人孰敢議,然而天心靡常,則可畏也 。」又言:「今日士氣亦久靡矣,宜體立 國之意以振起之。夫有扶持作興之意,而後縉紳無貪名嗜利之習;無貪名嗜利之習,而後有持正秉 義 之操。國家之休戚,在士大夫士大夫 之風俗,而風俗之善惡在朝廷。惟陛下 為之振起,機括一運,天 下轉移,而風俗易矣。」 遷軍器監主簿軍器監主簿 、大宗正丞大宗正丞 、四川 提舉提舉 茶馬兼權總領總領 、知黎州 兼管內安撫司 公事、節節 制制 黎雅州 屯戍軍馬,加直寶章閣直寶章閣 ,為工部郎官工部郎官 。入對,請懲貪吏。遷侍左郎中左郎中 ,進直華文直華文 閣閣 、浙東 提點刑獄提點刑獄 ,遷守祕書少監祕書少監 、宗正少卿宗正少卿 ,升祕書監祕書監 ,遷起居舍人起居舍人 ,升起居郎起居郎 兼崇崇 政殿說書政殿說書 。以寶章閣待制寶章閣待制 提舉太平興國宮 ,卒,特贈四官。大年 清操凜然,所至以廉潔自將。 陳仲微 陳仲微 字致廣,瑞州 高安人。其先居江州 ,旌表義門 。嘉泰二年[1202],舉進士 。調莆田尉莆田尉 , 會守令闕,通判通判 又罷輭不任,臺閫委以縣事。時歲凶,部卒并饑民作亂,仲微立召首亂者戮之。籍閉 糶,抑強 糴,一境以肅。囊山浮屠與郡學爭水利,久不決,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過 寺,其徒久揭其事鐘上以為冤,旦暮祝詛,然莫省為仲微也。仲微見之曰:「吾何心哉?吾何心哉?」 質明,首僧無疾而死。寓公有誦仲微於當路而密授以薦牘者,仲微受而藏之。踰年,其家負縣租,竟逮 其奴。寓公有怨言,仲微還其牘,緘封如故,其人慚謝,終其任不敢撓以私。 名 地 仕 地 文 地 仕 地 衙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礼 號 文 名 地 文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文 文 衙 文 文 衙 文 文 文 文 仕 文 主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文 文 地 地 地 主 文 地 文 礼 文 文 仕 文 文 衙 號 葬 文 名 文 名 主 名 名 名 名 地 仕 文 礼 名 名 文 主 文 文 地 文 武 地 衙 武 地 文 文 文 文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衙 节 名 名 地 地 地 仕 武 文 名 6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遷海鹽丞海鹽丞 。鄰邑有疑獄 十年,郡命仲微按之,一問立決。改知崇陽縣 ,寢食公署旁,日與父老樵豎 相爾汝,下情畢達,吏無所措手。通判通判 黃州 ,職兼餉餽,以身律下,隨事檢柅,軍興賴以不乏。制置制置 使使 上其最,辭曰:「職分也,何最之有?」復通判通判 江州 ,遷幹辦幹辦 諸司審計諸司審計 事,知贛州 、江 西 提點刑獄提點刑獄 ,迕丞相丞相 賈似道 ,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舒有開言罷。久之,起知惠州 ,遷太府寺丞太府寺丞 兼權侍右侍右 郎官郎官 。輪對 ,言;「祿餌可以釣天下之中才,而不可啖嘗天下之豪傑;名航可以載天下之猥士,而不 可以陸沉天下之英雄。」似道怒,又諷言者罷奪其官。久之,敘復 。 時國勢危甚,仲微上封事,其略曰:「誤襄者,老將也。夫襄之罪不專在於庸閫、疲將、孩兵也,君相 當分受其責,以謝先皇帝在天之靈。天子若曰罪在朕躬,大臣宜言咎在臣等,宣布十年養安之往繆,深 懲六年玩寇之昨非,救過未形,固已無極,追悔既往,尚愈於迷。或謂覆護之意多,剋責之辭少;或 謂陛下 乏哭師之誓,師相飾分過之言,甚非所以慰恤死義 ,祈天悔禍之道也。往往代言乏知體之 士,翹館鮮有識之人,吮旨茹柔,積習成痼,君道相業,兩有所虧。方今何時,而在廷無謀國之臣,在 邊無折衝之帥。監之先朝宣和未亂之前、靖康既敗之後,凡前日之日近冕旒 ,朱輪華轂,俛首吐心, 奴顏婢膝,即今日奉賊稱臣之人也;彊力敏事 ,捷疾快,即今日畔君賣國之人也。為國者亦何便於若 人哉!迷國者進慆憂之欺以逢其君,託國者護恥敗之局而莫敢議,當國者昧安危之機而莫之悔。臣嘗思 之,今之所少不止於兵。閫外之事,將軍將軍 制之,而一級半階,率從中出,斗粟尺布,退有後憂,平素 無權,緩急有責,或請建督,或請行邊,或請京城 ,創聞駭聽。因諸閫有辭於緩急之時,故廟堂 不 得不掩惡於敗闕之後,有謀莫展,有敗無誅,上下包羞,噤無敢議。是以下至器仗甲馬,衰颯厖涼,不 足以肅軍容;壁壘堡柵,折樊駕漏,不足以當衝突之騎。號為帥閫,名存實亡也。城而無兵,以城與 敵;兵不知戰,以將與敵;將不知兵,以國與敵。光景蹙近目睫矣!惟君相幡然 改悟,天下事尚可為 也。轉敗為成,在君相一念間耳。」乃出仲微江東 提點刑獄提點刑獄 。 德祐元年[1275],遷祕書監祕書監 ,尋拜右正言右正言 、左司諫左司諫 、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益王 即位海上,拜吏部尚吏部尚 書書 、給事中給事中 。厓山 兵敗,走安南 。越四年卒,年七十有二。 其子文孫與安南王 族人 益稷出降,鄉導 我師南征。安南王 憤,伐仲微墓,斧其棺。 仲微天稟篤實,雖生長富貴,而惡衣菲食,自同窶人。故能涵飫六經 ,精研理致,於諸子百家 、天 文、地理、醫藥、卜筮 、釋老 之學,靡不搜獵云。 梁成大 梁成大 字謙之,福州 人。開禧元年[1205]進士 。素苟賤亡恥,作縣滿秩,諂事史彌遠 家幹 萬昕, 昕言真德秀 當擊,成大曰:「某若入臺,必能辨此事。」昕為達其語。通判通判 揚州 ,尋遷宗正寺宗正寺 簿簿 。 寶慶元年[1225]冬,轉對 ,首言:「大佞似忠,大辨若訥 ,或好名以自鬻,或立異以自詭,或假高尚 之節以要君,或飾矯偽之學以欺世。言若忠鯁,心實回衺,一不察焉,薰蕕同器,涇、渭雜流 矣。言 不達變,謀不中機,或巧辨以為能,或詭訐以市直,或設奇險之說以駴衆聽,或肆妄誕之論以惑士心。 所行非所言,所守非所學,一不辨焉,枘鑿不侔,矛盾相激矣。」 文 法 地 文 地 文 文 地 文 文 地 地 文 文 名 文 地 文 文 礼 法 主 葬 衣 名 武 地 礼 名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主 文 文 地 政 主 亲 军 主 作 事 礼 名 名 名 地 仕 名 名 名 文 地 文 礼 名 仕 7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8. ←421 卷四百二十一 列傳第一百八十 423 卷四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八十二→目錄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越六日,拜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尋奏:「魏了翁 已從追竄,人猶以為罪大罰輕。真德秀 狂僭悖繆,不減了 翁 ,相羊家食,宜削秩貶竄,一等施行。」章既上,不下者兩月,或傳德秀 有衡陽 之命,時宰於帝 前及之。帝曰:「仲尼不為已甚。」遂止鐫三秩。明年三月,又奏楊長孺 寢新命,徐瑄 追三秩移象 州 居住,胡夢昱 移欽州 編管編管 。是冬,拜右正言右正言 。紹定元年[1228],進左司諫左司諫 。四年正月,遷宗正宗正 少卿少卿 。五年二月,權刑部侍郎權刑部侍郎 。明年十月,帝夜降旨黜之,提舉提舉 千秋鴻禧觀。莫澤時兼給事中給事中 ,急 於別異,上疏駁之,遂寢祠命。端平初,洪咨夔 、吳泳 交章論駁,鐫兩秩。泳復上疏,送泉州 居 住。會王遂論亦上,再鐫秩,徙潮州 。 成大天資暴狠,心術嶮巇,凡可賊忠害良者,率多攘臂為之。四方賂遺,列寘堂廡,賓至則導之使觀, 欲其效尤也。尤嗜豪奪,冒占宇文氏 賜第。既擯歸,訟之者不下百數。竄之日,朝命毀其廬,雖小人 如李知孝 亦曰:「所不堪者,他日與成大同傳耳。」 李知孝 李知孝 字孝章,參知政事參知政事 光之孫。嘉定四年[1211]進士 。嘗為右丞相右丞相 府主管文字主管文字 ,不以為恥。差 充幹辦諸司審計司 ,拜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 寶慶元年[1225]八月,上疏:「士大夫士大夫 汲汲好名,正救之力少而附和沽激之意多,扶持之意微而詆訾扇 搖之意勝。既慮君上之或不能用,又恐朝廷之或不能容,姑為激怒之辭,退俟斥逐之命。始則慷慨而激 烈,終則懇切而求去,將以樹奇節而求令名,此臣之所未解。」蓋陰詆真德秀 等。又奏洪咨夔 鐫三 秩、放罷,胡夢昱 追毀、除名 、勒停 ,羈管 象州 。知孝猶語魏了翁 曰:「此所論咨夔 等, 乃府第付出全文。」其情狀變詐如此。 越月,復言:「近年以來,諸老凋零,後學晚出,不見前輩,不聞義理,不講綱常 ,識見卑陋,議論 偏詖,更唱迭和,蠱惑人心,此風披扇,為害實深。乞下臣章,風厲內外,各務靖共 ,以杜亂萌。」 拜右正言右正言 。又言:「德秀 節改聖語,繆謄牒示,導信邪說,簧鼓同流,其或再有妄言,當追削流 竄,以正典刑。」疏既上,遂鏤榜播告天下。又言:「趣召之人,率皆遲回,久而不至,以要君為高 致,以共命為常流,可行而固不行,不疾而稱有疾,比比皆是,相扇成風,欲求難進易退之名,殊失尊 君親上之義。願將趣召之人計其程途,限以時日,使之造朝;其有衰病者,早與改命。」時召傅伯 成 、楊簡 、劉宰 等皆不至,故知孝詆之。又奏張忠恕 落職 、鐫秩、罷郡。 知孝拜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升侍御史侍御史 。紹定元年[1228],遷右司諫右司諫 ,進右諫議大夫右諫議大夫 。五年,遷工部尚工部尚 書書 兼侍讀 。越月,進兵部 。明年,理宗 親政 ,以寶謨閣直學士寶謨閣直學士 出知寧國,後省 駁之,令提提 舉舉 嵩山 崇福宮。端平初,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洪咨夔 、權直舍人院 吳泳 交章論駁,鐫秩罷祠。泳復封 駁 ,繼送婺州 居住。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 王遂且論之,再鐫秩,徙瑞州 。 知孝起自名家,苟於仕進,領袖庶頑,懷諼迷國,排斥諸賢殆盡。時乘小輿 ,謁醉從官之家,侵欲斂 積,不知紀極。紹定末,猶自乞為中丞中丞 。世指知孝及梁成大 、莫澤為三凶。卒以貶死,天下快之。 論曰:讀本政書 ,然後知林勳 之於井地,可謂密矣。劉才邵 能全名節於權姦之時。許忻 之論和 議 ,最為忠懇,卒以是去國,尤足悲夫。應孟明 、曾三聘 之不污韓侂冑 ,孔子所謂「歲寒然後知 松柏之後凋也 」。徐僑 之清節,度正 之淳敏,牛大年 之廉正,陳仲微 之忠實,然皆不至於大 用,非可惜哉!若乃程珌 之竊取富貴,梁成大 、李知孝 甘為史彌遠 鷹犬,遺臭萬年 者也。 文 名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地 名 地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名 名 地 地 名 名 名 名 文 仕 文 武 衙 文 文 名 名 名 法 法 法 地 名 名 礼 名 文 地 名 名 名 名 仕 文 文 文 文 文 仕 衙 號 礼 文 衙 文 地 文 名 衙 名 礼 地 文 地 礼 文 名 作 名 名 名 礼 名 名 名 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名 词 8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9.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9 / 9 https://taolang.club/doc/2679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