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浅析《孔乙己》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通过对《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面叙述的不同

反映,写出孔乙己这个清未下层知识分子受社会践踏与歧视,从而

写出孔乙己是一位可怜、懒惰、 卑微的人。透过孔乙己来反映鲁迅

先生写作此篇小说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以及儒家思

想对人们的思想奴役、禁锢,批判了孔乙己的不觉悟,指出走向 悲

剧道路的主观原因,也表示了对他深切的同情。

关键词:孔乙己   悲哀   同情 鲁迅借“狂人”之言,提出封建科举制

度是吃人的制度,把封建社会上千年的历史归结为人吃人的历史。

鲁迅先生出于“揭露社会弊端,引起人们疗救社会的注意” 的目的,

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雄建的笔触,写下《孔乙己》这篇力作。孔乙

己是清未下层知识分子形象,他的经历是一位旧式书生的经历,很

平凡。鲁迅先生不止是 写一个书生的平凡经历、穷困潦倒,而是通

过孔乙己周围的“看客”来写世态炎凉、人心隔膜,那么这个发现就

比孔乙己本身的遭遇更令人震惊,令人悲哀。

  一、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

孙伏园同志很早说过,这小说“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

薄。”孔乙己是给封建社会害死的,并且还直接被丁举人“打折了

腿。” 孔乙己所以陷入这样的悲惨的境地,似乎还有别的原因。小
说是围绕“孔乙己”展开的,他是唯一突出的主角,因而通过他的悲

剧产生的原因,也就反映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孔乙己和阿 Q 有某些相似之处,是一个带有喜剧因素的悲剧人物。

他的思想、言行有些是很可笑的,而他的一生遭遇却是十分悲惨的。

根据作品的交代,孔乙己生活 在十九世纪末,是一个没有“进学”的

老童生,也就是作品里说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读书人。当时

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气息奄奄,封建科举制度也即将被废 除,孔乙己

是这个社会制度所产生的畸形儿,牺牲品。

作品以鲁镇咸亨酒店为背景,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见闻为线索,把

孔乙己的几个生活片断连缀起来,层次分明地展示出他那可笑而又

可悲的性格,控诉了封建科举 制度、封建社会吃人的罪恶。咸亨酒

店的顾客有分明的界限,靠柜台外面站着喝酒的是做工的短衣帮,

而“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的是有 钱的长

衫客。对长衫客人要会侍候,对短衣主顾要会欺骗(卖酒羼水)。

在这里,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只有孔乙己到

店,才可以笑几声”。作 品以引人之笔,把孔乙己这个与众不同的

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在咸亨酒店的环境里

显得很特殊。“站着喝酒”,说明他已没有资格挤进长衫客的行列,

而是和短衣帮一样处于被压 迫的底层。可是他又穿着长衫,说明他
还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看不起下层人民。他的这种穷人地位和富

人思想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他那迂腐可笑的性格特征,并表 现在各

个方面。作品概括描述了他面带伤痕、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的可笑

形状;“之乎者也”,酸气十足的可笑语言;半通不通,含有讽意的

可笑绰号;然后便把他 放在人们取笑当中,通过他自己的言行来表

现他的思想性格。

孔乙己迫于生计,偷窃挨打,这本来是很可悲的。周围的人们不仅

不同情他,反而以此来取笑他,是一种鉴赏他人痛苦的麻木表现。

然而孔乙己极力掩饰自己偷书行 为并为之辩护的理由也是很可笑的。

酒客们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因为这还没有点明他

偷窃挨打,可以含糊过去,所以他不予回答,而是排出九 文大钱,

要两碗酒,一碟茴香豆,以此来表明自己比短衣帮阔绰,与他们不

同。当人们明确点出他偷了人家的东西时,他睁大了眼睛说“你怎

么这样凭空污人清 白……”,他要极力掩盖自己的偷窃行为、不幸遭

遇,维护自己的面子。当人们指名道姓,举出证据,说亲眼看见他

“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时,他便涨红了脸争 辩,说什么“窃书不

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而且还要引经据典,

搬出孔夫子的话进行辩解,这是多么可笑!读书人竟然这样高贵,

连偷东 西都要高人一等;而且偷了东西,挨了打,还要争什么“君

子固穷”的人格。可见“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已浸
透了他的灵魂,他的一举一动,一言 一行,无不打上这种思想的烙

印。就像“精神胜利法”附身于阿 Q 一样,“读书高人一等”的鬼魂也

离不开孔乙己之身。

孔乙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他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人物?作

品用一段插叙作了交代:“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

又不会营生”,养成了好喝懒 做的坏习气。是封建教育制度毒害了

他,造成他这种屈辱而又自尊的性格。但他并不认识这一点,没有

丝毫觉悟。他毫不怨恨封建教育对他的毒害,而是悔恨自己没 有中

举,没能爬上统治者的地位。他仍然以读书识字为荣,没有进学为

耻。当人们问他“你当真认识字么?”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接

着问他“怎的连半个秀 才也捞不到呢?”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刹那间的神情变化,深刻地反映了他内

心的隐情:没有进学是他最大的心病、最大的耻 辱、最大的痛苦。

偷东西挨打、受人嘲笑,也使他难堪,也给他带来痛苦,但他还可

以睁大了眼睛,涨红了脸,极力掩饰、辩解,惟独“连半个秀才也

捞不到”这件 事可实在使他伤心、使他羞愧,他连辩白的勇气和理

由都没有了。这说明这件事情给他的打击太大了,也说明他中封建

教育的毒太深了!即使到了偷窃度日、受尽凌 辱的境地,还被这种

思想紧紧地束缚着,不得解脱。这正是作品揭示人物灵魂最深刻的

地方。
孔乙己不仅在对待自己的不幸生活时始终受读书高人一等思想的支

配,就是在他为别人打算的时候,也不能摆脱这种思想的影响。他

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们分茴香 豆吃,完全出于一片诚心,表现了

他的善良质朴。但即使在这种场合,也情不自禁地要表现出他那种

读书识字向上爬的思想和“之乎者也”的迂腐习气。他的言行仍 然是

那样独特可笑。他不只成为那些顾客取笑的材料,就是在孩子们面

前也没有得到正常人的待遇,只博得他们的一片笑声。他在社会生

活中、在人们的头脑里不占 任何地位,完全成了一个孤独可怜的多

余的人。“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

过。”作品同情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批判了他的迂腐可笑和 周围人

们的冷酷麻木,并对他的悲惨结局做了暗示。

孔乙己终于被生活所迫,竟冒死求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结果

被打折了腿。当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咸亨酒店时,“他脸上黑而且瘦,

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 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

绳在肩上挂住”,只能用沾满泥污的手走路,在人们的笑声中慢慢

地消失。他究竟什么时候死的,谁也不知道,只能做一个大 约的估

计──“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他活着的时候,只供人们取笑,死的

时候,没有引起人们的丝毫注意。他生得穷困屈辱,死得悲惨寂寞。

他自始至终都做了 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社会的受害者,牺牲品。封

建统治阶级不但在政治上经济上对他进行残酷的统治,摧残了他的
肉体,剥夺了他的生路,而且

在思想上精神上深深地毒害了他,使他蒙受了极大的耻辱和痛苦而

不觉悟。最哀痛的是,这个可怜的小人物,直到他要死的时候,还

不明白自己身上的“无名肿 瘤”,相反地,他倒是觉得“红肿之处,

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还是那样酸溜溜地舍不得文才哩,

他至死都不明白是谁造成他这样悲惨的结局。这正是这 篇小说揭露

封建社会制度、封建教育思想反动本质的深刻之处,也是鲁迅小说

的一个重要特色。鲁迅的小说也写被压迫人民在经济上受剥削、肉

体上受摧残的一面, 以此来控诉反动统治阶级的罪恶,但它比较更

多更注意的是写被压迫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所受到的奴役和践踏,

从这方面对反对统治者作更深刻的揭露和谴责。

二、遥相呼应的结构

作品没有用主人公的自叙法或作者的叙述法,而是选取了一个次要

人物──酒店小伙计“我”的客观叙述的角度来写,这样就可以在酒店

这一个场景里,充分发挥叙 述人“我”的作用,通过“我”的耳闻目睹

和切身感受,从几个方面来描写孔乙己的性格和他的悲惨遭遇。由

于“我”只管温酒这样一个轻闲无聊的职务,心里很烦 闷,因此就有

机会观察顾客们的动静。作品通过“我”的眼睛,正面详写孔乙己在

酒店的几个生活片断,突出地塑造了他那迂腐可笑、屈辱自尊的性

格。作品又通过 “我”的耳朵,听人家在背地里谈论,侧面略写孔乙
己的屡试不第、偷书挨打等情节,概括地介绍了孔乙己的身份、遭

遇、癖好,并点明他性格形成的原因。这样就 通过“我”的见闻,把

详写与略写很自然地揉合起来,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集中突

出地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另外还通过“我”的感受、评点,穿针引

线,把 孔乙己的几个平凡而又零散的生活片断有机地联系起来,使

人物性格的发展脉络清晰,故事情节的展开线索分明,段落之间的

衔接紧凑自然。比如“只有孔乙己到 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

还记得。”这句话是“我”的一句感慨之言,也是篇章结构、人物描

写上的点睛之笔,它既结束了前一部分的环境描写,引出了后边的

人物描写,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又突出了孔乙己的与众不同,点

出他的性格特点,为下边直接描写他那迂腐可笑的性格作了提示。

又如“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 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这是“我”对孔乙己深怀同情的一句评论。它深刻地指出孔乙己的多

余人的地位,并暗示了他的悲惨命运,又非常自然巧妙地 把孔乙己

断腿前后的两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把故事情节由发展引向高潮。

再如“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是“我”对孔

乙己悲惨结局 的一个估计,也是全篇的结尾。这句表面上似乎矛盾

的话,交代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批判了人们的冷酷麻木,抨击了

封建社会的吃人罪恶。从结构上来看,它与前 边的两句评点遥相呼

应,完整有力地结束了全文。作品的艺术布局是很精湛的。
三、谨慎严密的细节描写

首先,鲁迅先生就写下了封建社会阴冷的一角,说明孔乙己的悲剧

产生在这样的环境,同时也布置下那配合悲剧主题所必需的阴惨的

气氛。在这古老的社会一角里, 充满了的是:阶级的对立情绪(掌

柜的和学徒)、穿长衫的和短衣帮、腐朽的剥削思想(酒里羼水)和勾

心斗角的嘴脸(主要是监督温酒,大家没有好生气),鲁迅 先生运用

他的天才的艺术手法,利用其不满“五百字”的幅度,就把整个封建

社会的特征,集中地压缩在一个小小的“咸亨酒店”里,仿佛就是它

的缩影。短衣帮嘲 笑孔乙己的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当

短衣帮说“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并举出亲眼目睹的事实。

这时的孔乙己,在众人面前,好像被剥光了衣 服,完全赤裸裸地暴

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睁大眼睛”、“涨红了脸”地辩解,那种恐慌、

羞恼、死爱面子、自欺欺人、迂腐不堪的性格,维妙维肖地展现在

读者 面前。当无聊麻木的短衣帮再一次故意嘲弄他:“孔乙己,你

当真认识字么?”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那种读书人自命清高

的性格,跃然纸上。而当短衣帮诘 问“孔乙己,你怎的连半个秀才

也没捞到”时,孔乙己难以掩饰痛苦、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立

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是他追求功名 没

有结果的必然反映,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羞辱。孔乙己教小

伙计识字,把毫无用处的“茴”字的四种写法当作学问来炫耀,小伙
计却毫不热心,于是他“便 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由此

可见他中封建教育的毒害之深。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享酒店喝酒,

又遭到掌柜索要“十九个钱”,孔乙己“很颓唐”。当掌 柜的笑他又偷

了人家的东西时,“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的

孔乙己,已经身残气微,不复聊生,却依然麻木不仁,令人不忍卒

读。自然,这样 的画面是暗淡的,可暗淡的画面忽然闪露了一丝的

亮光:“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样就衬托出孔乙己在

小说里的突出地位,也预告他被当作小丑和社 会渣滓那样悲惨的命

运。

接着,鲁迅先生从事描写的主要着力点,就在怎样雕塑“孔乙己”这

个小人物,用他的热泪和愤怒作为精神的彩色,由近处到远处,又

由远处回到近处,描绘了并且 发展了孔乙己的性格和形象。他用多

种多样的表现手法,有时通过孔乙己的衣着、相貌,有时通过他的

言语、习惯和动作,有时又通过旁人对他的嘲讽、逗弄以及各 种有

关他的消息和议论,深深地发掘了这个苦痛的灵魂。鲁迅先生第一

次采用了‘冷讽’的笔调,扼要地回溯“孔乙己”过去的生命,着重指

出他头上的癞疤,他偏 偏还不时地摸弄这癞疤,以为是宝贝。过后,

鲁迅先生把孔乙己拖到近处,要我们看看这个被制造的文化小丑,

在阶级对立的冷酷社会里,怎样一片一片地被人吃 着,而又怎样可

怜可耻抱着“不抵抗主义”。这样,小人物的形象已经基本上清晰了,
像他那样的小人物,寄生在那样封建统治的社会里,势必要遭到更

惨痛的命 运。于是情势便紧张起来:孔乙己长期不到酒店了!老酒

鬼怎会不来哩!听说给丁举人打折了腿!怎么样?死了么?这就到了故

事的发展阶段――深入地介绍主人 翁,发掘他的悲剧产生的基本原

因和由此而形成的性格,进一步刻画那制造孔乙己悲剧的社会环

境――尖锐对立的阶级社会,说明这悲剧向前发展是必然的;紧凑

地 把这悲剧发展下去――孔乙己到底怎样了?真的死了么?这样就为

高潮准备了条件,是它在读者们最大关切的情绪里出现。

终于高潮到来了,气氛也就更黯淡了。“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

“看看将近初冬”,“酒店里是凄清的,只有学徒在打盹”。在这样的

气氛下,“忽然听见一个声 音”,“看时又全没有见人”。这是强调的

手法,使得读者更加记住孔乙己的命运。过后看见人了,“脸上黑

而且瘦,已经不成样了;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 面垫一个蒲

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淡淡的几笔,是这样的哀惨啊!可是,尽

管孔乙己惨痛到这种地步,那掌柜的第一句话却是:“你还欠十九

个钱呢。”第二句 话:“你又偷东西了。”第三句话:“要是不偷,怎

么会打断腿?”一步紧一步,就这样,鲁迅先生对封建统治阶级进行

了最猛烈的控诉。可是,“孔乙己”怎样回 答呢?“不要取笑!跌断,

跌,跌――”在这里,鲁迅先生针对他的奴性,也进行了最尖锐的批

判。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全篇小说思想性最高峰,也是艺术
上 的高峰。终于“孔乙己喝完了酒”,“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用他

的泥手“慢慢走去了。”高潮结束的时候,“泥手”又给我们最后一个

刺激,归结到封建统治阶 级“吃人”的罪恶。

结尾是很紧凑的,并且是用了那样形象化的手法。“粉板”和“十九

个钱”反映了这个文化渣滓在旧社会里全部的身价。“粉板”取下了,

这位满脸伤疤,满嘴“者乎、者乎”的小丑,便在世界上宣告消失了。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Danish_wu
 
第二章 正始文学
第二章 正始文学第二章 正始文学
第二章 正始文学choohongmei
 
陳敦頤 生命教育分享
陳敦頤 生命教育分享陳敦頤 生命教育分享
陳敦頤 生命教育分享
敦頤 陳
 
这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较量2
这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较量2这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较量2
这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较量2Baishen Cao
 
失敗者社會學第九講:被恐懼佔據的人(與勇氣的人)
失敗者社會學第九講:被恐懼佔據的人(與勇氣的人)失敗者社會學第九講:被恐懼佔據的人(與勇氣的人)
失敗者社會學第九講:被恐懼佔據的人(與勇氣的人)
camduck
 
范進中舉簡報
范進中舉簡報范進中舉簡報
范進中舉簡報areggyang
 
失敗者社會學第二講:被處罰規訓的人(與自由的人)
失敗者社會學第二講:被處罰規訓的人(與自由的人)失敗者社會學第二講:被處罰規訓的人(與自由的人)
失敗者社會學第二講:被處罰規訓的人(與自由的人)
camduck
 
论共和国
论共和国论共和国
论共和国amdg999
 
基地書店 築起台灣漫畫產業前線
基地書店 築起台灣漫畫產業前線基地書店 築起台灣漫畫產業前線
基地書店 築起台灣漫畫產業前線
JACKYLEE104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sugeladi
 
黃美序劇本的基本要素
黃美序劇本的基本要素黃美序劇本的基本要素
黃美序劇本的基本要素danielyoung
 
浅谈人类的破坏力
浅谈人类的破坏力浅谈人类的破坏力
浅谈人类的破坏力
梦婷 黄
 

What's hot (12)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第二章 正始文学
第二章 正始文学第二章 正始文学
第二章 正始文学
 
陳敦頤 生命教育分享
陳敦頤 生命教育分享陳敦頤 生命教育分享
陳敦頤 生命教育分享
 
这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较量2
这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较量2这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较量2
这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较量2
 
失敗者社會學第九講:被恐懼佔據的人(與勇氣的人)
失敗者社會學第九講:被恐懼佔據的人(與勇氣的人)失敗者社會學第九講:被恐懼佔據的人(與勇氣的人)
失敗者社會學第九講:被恐懼佔據的人(與勇氣的人)
 
范進中舉簡報
范進中舉簡報范進中舉簡報
范進中舉簡報
 
失敗者社會學第二講:被處罰規訓的人(與自由的人)
失敗者社會學第二講:被處罰規訓的人(與自由的人)失敗者社會學第二講:被處罰規訓的人(與自由的人)
失敗者社會學第二講:被處罰規訓的人(與自由的人)
 
论共和国
论共和国论共和国
论共和国
 
基地書店 築起台灣漫畫產業前線
基地書店 築起台灣漫畫產業前線基地書店 築起台灣漫畫產業前線
基地書店 築起台灣漫畫產業前線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那个年代那些文人
 
黃美序劇本的基本要素
黃美序劇本的基本要素黃美序劇本的基本要素
黃美序劇本的基本要素
 
浅谈人类的破坏力
浅谈人类的破坏力浅谈人类的破坏力
浅谈人类的破坏力
 

Similar to 浅析

小说模拟题
小说模拟题小说模拟题
小说模拟题
VernXian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sugeladi
 
Lévi-Strauss & totem research (李維史陀圖騰神話)
Lévi-Strauss & totem research (李維史陀圖騰神話)Lévi-Strauss & totem research (李維史陀圖騰神話)
Lévi-Strauss & totem research (李維史陀圖騰神話)brucezao
 
陳映真 - 將軍族
陳映真 - 將軍族陳映真 - 將軍族
陳映真 - 將軍族Chris Chen
 
傷逝
傷逝傷逝
胡汉民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探究
胡汉民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探究胡汉民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探究
胡汉民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探究
xuwugui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sugeladi
 
编后小记
编后小记编后小记
编后小记sugeladi
 
竹内「魯迅」的中国位置
竹内「魯迅」的中国位置竹内「魯迅」的中国位置
竹内「魯迅」的中国位置sugeladi
 
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复数
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复数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复数
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复数sugeladi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sugeladi
 
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
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
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sugeladi
 
Td29
Td29Td29
Td29
mh99
 
第十二週 荒謬劇場
第十二週 荒謬劇場第十二週 荒謬劇場
第十二週 荒謬劇場danielyoung
 
周孝正:谈谈中国的社会问题
周孝正:谈谈中国的社会问题周孝正:谈谈中国的社会问题
周孝正:谈谈中国的社会问题
Yuanjia ZHU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同性恋批评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同性恋批评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同性恋批评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同性恋批评
lilele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sugeladi
 
再論元稹〈鶯鶯傳〉為狎技文學
再論元稹〈鶯鶯傳〉為狎技文學再論元稹〈鶯鶯傳〉為狎技文學
再論元稹〈鶯鶯傳〉為狎技文學
佩珍 江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sugeladi
 

Similar to 浅析 (20)

小说模拟题
小说模拟题小说模拟题
小说模拟题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从黄庭坚诗看北宋后期知识分子文化心态及其影响①
 
Lévi-Strauss & totem research (李維史陀圖騰神話)
Lévi-Strauss & totem research (李維史陀圖騰神話)Lévi-Strauss & totem research (李維史陀圖騰神話)
Lévi-Strauss & totem research (李維史陀圖騰神話)
 
陳映真 - 將軍族
陳映真 - 將軍族陳映真 - 將軍族
陳映真 - 將軍族
 
傷逝
傷逝傷逝
傷逝
 
胡汉民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探究
胡汉民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探究胡汉民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探究
胡汉民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探究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宋代咏史怀古诗百年研究综述
 
编后小记
编后小记编后小记
编后小记
 
竹内「魯迅」的中国位置
竹内「魯迅」的中国位置竹内「魯迅」的中国位置
竹内「魯迅」的中国位置
 
影评快讯42期(2)
影评快讯42期(2)影评快讯42期(2)
影评快讯42期(2)
 
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复数
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复数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复数
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复数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
对鲁迅中国小说史学的批判性研究
 
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
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
穆旦“地下”诗歌中的忏悔话语分析
 
Td29
Td29Td29
Td29
 
第十二週 荒謬劇場
第十二週 荒謬劇場第十二週 荒謬劇場
第十二週 荒謬劇場
 
周孝正:谈谈中国的社会问题
周孝正:谈谈中国的社会问题周孝正:谈谈中国的社会问题
周孝正:谈谈中国的社会问题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同性恋批评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同性恋批评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同性恋批评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同性恋批评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
 
再論元稹〈鶯鶯傳〉為狎技文學
再論元稹〈鶯鶯傳〉為狎技文學再論元稹〈鶯鶯傳〉為狎技文學
再論元稹〈鶯鶯傳〉為狎技文學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
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