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裡沒說到的大小事
2 0 1 7 美 學 教 育 扎 根 計 畫
國 小 美 術 課 再 設 計
40 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合作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執行單位|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
──
── ──
──
──
──
4
5
6
8
14
21
28
35
42
48
55
61
67
73
80
86
92
99
105
112
119
124
134
目錄
中年級教案
1
美術概念
─
2
自然美學
─
3
工藝文化
─
4
設計生活
─
5
自我探索
序 一起說說美術課裡沒說到的大小事
手冊使用說明
1 食物的故事─許尹齡
2 建築時光機─許尹齡
3 紙的表情─歐懿芳
4 紋身藝術─張金蓮
5 以字入畫:雨境─施彥君
6 觸覺記憶項鍊─伍亞軒
7 自然花紋轉盤─伍亞軒
8 我的樹朋友─曾玉潔
9 用自然妝點空間─張佳筠
⓾ 我們的國度─張佳筠
⓫ 拓爾的移動城堡─歐懿芳
⓬ 放在窗口的雕塑─陳君岱
⓭ 轉轉鐵絲做出立體造型─陳君岱
⓯ 空間尺度與顏色探索─林祺錦
⓰ 看見看不見─許琇鈞
⓱ 果然好吃果染好美─許琇鈞
⓳ 音樂的形狀與顏色─楊之儀
⓴ 我把我最喜歡的一個夢,
放進盒子裡─楊之儀
⓮ 在水中旅行的魔法─王磑
⓲ 我的動物朋友─曾玉潔
教案系統介紹
──
── ──
────
141
149
155
161
167
174
180
187
193
201
207
214
222
228
234
240
247
256
263
270
高年級教案
1
美術概念
─
2
自然美學
─
3
工藝文化
─
4
設計生活
─
5
自我探索
㉑ 聞一聞,
碗裡是什麼味道─賴怡婷	
㉒ 我的服裝伸展台─賴怡婷	
㉓ 芥子園畫譜:樹與遠山─施彥君
㉔ 尋找小動物─走路草農藝團
㉕ 動一動大自然─走路草農藝團
㉖ 自製怪怪筆─李翡文
㉗ 怪怪印花紙─李翡文
㉘ 怪獸的面孔─歐陽文慧
㉙ 手上的小怪獸─歐陽文慧
㉚ 衣起來印布袋─陳御辰
㉛ 樂活人生之面面俱到─陳御辰
㉜ 蔬菜心聲─走路草農藝團
㉝ 蔬果小老闆─走路草農藝團
㉞ 空間穿越體驗─林祺錦
㉟ 為校園提案─徐景亭
㊱ 我的秘密基地─徐景亭
㊲ 啊!有怪物─王磑
㊳ 仲夏夜之夢─張金蓮
㊴ 好脾氣壞情緒─王鼎曄
㊵ 情緒平衡風鈴─王鼎曄
4
竟然可以轉化成一種平衡的藝術?還能隨著音樂來畫
抽象畫?
「藝術駐校」、「美學扎根」,最後的成果不僅僅是生
冷的書面教案,在整個計畫的期程中,第一線教師們
的熱情回饋、孩子們的揮灑創作,學習中的挫折和喜
悅,都再再讓這個計畫更加紮實與動人。期望計畫成
果能為在教育現場第一線耕耘的教師們提供教學上的
靈感與創意,並再持續透過課堂,讓更多孩子有機會
體驗。所有的教案靈感都取自生活,未來也將回饋在
孩子的生活當中。
當上完一堂美術課以後,藝術才正要在生活中發生!
美術課裡沒說到的大小事
───
藝術可以很生活、教育也可以很當代!
───
如果可以透過一堂美術課程,給孩子來場不一樣的藝
術觀念與認知,很久以後,是不是還會記得呢?當然
不可能所有人都因此而熱愛藝術,但希望藝術這件
事,可以不再距離生活那麼遙遠。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推動「美學教育扎根計畫─國小美
術課再設計」,自 2017 年 5 月份起,歷經整整一年時
間,號召 20 位不同領域的當代藝術創作者,進入8 所
臺北市國小校園,與 16 名專業美勞教師一同開發出
40 則有靈感、有啟發、有想像的美術課程。
藝術家群從食衣住行樂的日常出發,思考如何從專業
領域中帶來開放且獨創的美術教育想法。我們認為藝
術可以很生活、教育也可以很當代,從市場的蔬果紙
箱,走到時尚的服裝伸展台,我們和設計師學提案、
在美術課裡變魔術。除此之外,藝術家還有超多意
想不到的靈感要來告訴你:如何向大自然拜師學色彩
學?自然課的動力裝置也可以很藝術嗎?美術課除了
可愛的布偶能不能作出心裡的小怪獸呢?心理的情緒
序
5
本手冊內共計收錄有 40 則美術教案,分別適
用於國小中年級、高年級使用。大部分的教案
皆為獨立單元、少數前後兩則為系列教案,教
師可依課堂需求作為一整學期 ( 20 週 ) 之連續
課程,或是補充之彈性教案。
教案系統設計之脈絡,以人類美學的歷史脈
絡,做為課程架構五大面向的安排。美術概念
與知識先進行全面性的美學講述,接著進入最
早期人類的遊牧時期,介紹自然美學;定居農
業開始以後,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工藝文化;進
入當代社會的設計與生活;經歷上述四個時期
的向外觀察後,保留最後一部份向內尋求,走
入自我探索的面向。
對應表現形式會偏重從平面繪畫、自然媒材、
工藝或複合媒材、平面與空間設計,最後是跨
領域藝術的結合。
教案系統
介紹
─
1
美術概念與知識
─
2
自然美學
─
3
工藝文化
─
4
設計與生活
─
5
自我探索
─
──
創作不是參與藝術領域的唯一方式,更重要的是養成發現
美的能力。學習內容包含:〈色彩學、形式原理、構圖表
現、藝術流派鑑賞與認知設計,再透過融入個人創意的動
手做過程,讓認知深化到內在〉。
──
在人類的發明及創造之前,大自然裡就存在著各式各
樣 的 美 , 以 自 然 為 對 象 , 培 養 細 膩 的 觀 察 力 和 感 受
力 。 學 習 內 容 包 含 :〈 培 養 自 然 觀 察 力 , 運 用 自 然 物
啟 動 五 感 的 學 習 經 驗 , 並 將 天 然 素 材 運 用 於 創 作 〉。
──
工 藝 是 藝 術 文 化 及 常 民 生 活 融 合 的 最 佳 呈 現 , 工 藝
作 品 可 以 探 討 包 含 材 質 、 技 巧 及 創 意 , 更 重 要 的 是
在 地 的 文 化 思 維 與 內 涵 的 傳 承 。 學 習 內 容 包 含 :〈 透
過 工 藝 文 化 發 展 多 元 材 質 認 知 與 運 用 的 能 力 , 培
養 在 地 文 化 內 涵 , 欣 賞 與 認 識 臺 灣 的 多 元 文 化 〉。
──
設計不僅是視覺創意與美感的創造、一種解決問題的能
力,更是一種貼近人性的生活哲學。學習內容包含:
〈從基礎設計原理延伸到生活的食衣住行—對週遭環境
的 細 膩 觀 察 , 並 實 踐 在 生 活 經 驗 融 合 的 設 計 實 作 〉。
──
藝 術 的 根 本 源 自 於 人 , 藝 術 的 創 作 活 動 即 是 一 種 與
自 我 對 話 的 過 程 。 學 習 內 容 包 含 :〈 認 識 什 麼 是 我 ?
培 養 獨 立 自 主 思 考 與 表 達 的 自 信 心 , 並 轉 化 為 實 際
行 動 的 能 力 。 在 個 人 分 享 或 集 體 創 作 的 過 程 中 肯 定
自 我 價 值 , 並 學 習 尊 重 和 欣 賞 每 個 人 的 不 一 樣 〉。
──
6
教案編排架構:
依據課程進行流程,分為四大部分。
a 教學資訊
表現類型、教學目標、十大基本能力暨對應能力指標、
課程設計概念。
b 教學準備
教學影片、教材、材料、用具。
c 教學活動
課程引導、創作流程、評量建議。
d 教學後記
建議延伸、補充資料、學生作品。
電子書操作使用:
1 . 目錄:在目錄頁點擊教案名稱,即可到達該頁面。
又每頁右上角設有首頁鍵,可快速回至目錄頁。
2 . 教學影片:每則教案附有藝術家訪談與示範影音,
點擊後外連影音平台觀看。
3 . 教材:每則教案附有參考資料之簡報檔、圖片檔或
影音檔不一,點擊後即可下載或連至外部連結使用。
4. 教材簡報檔:下載後為 PPT 檔案,並附有說明之備
忘錄,可供老師編輯使用。
手冊使用
說明
中年級教案
8
1 食物的故事
教案設計|許尹齡	
合作學校|吉林國小	
合作教師|陳君竹老師
9
1 食物的故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藝術家簡介
許尹齡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作品曾獲選亞洲藝
術雙年展、美術創作卓越獎。近期個展則有《所有快樂都
會回來》—安全口畫廊 • 香港、《睡眠博士》—就在藝術空
間• 台北。
・
・
・
・
・
美術概念與知識
平面繪畫│壓克力
1. 藉由故事認識食物的各種面向和歷史文化,學會尊重、珍惜食材。
2. 學習運用型版的繪畫方式與壓克力顏料漸層塗色的技法。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1 - 2 - 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
感受。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 - 2 - 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
術創作活動。
此課程發想的主軸是從最貼近生活的事物觸發我們在日常當中的思考能力,所以選擇
以「食」為切入觀點,透過故事引導來認識食物的不同面向、及其趣味性,讓我們理解
到每種食物都有不同的意義與歷史文化,進而學會尊重餐桌、珍惜每一口讓我們填飽
肚子的料理。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1
10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食物的故事
à 2. 紙板模型:主菜及檸檬配菜
à 3.《你不可不知道的西洋繪畫中食物的故事》/ 肯尼士.本迪納/ 華滋出版
⑴ 白色蜂巢紙板 (30cm× 20cm,導圓角仿造餐盤樣式) │每人一個 ⑵ 灰卡紙紙板
模型- 檸檬配菜 ( 橢圓、正圓、半圓) │每組共用 ⑶ 灰卡紙紙板模型- 主菜( 圓形、橢
圓 ) │每組共用 ⑷ 電氣絕緣膠帶( 藍色、紅色、黃色) │每組共用 ⑸ 壓克力顏料( 紅、
黃、藍、綠、白、黑、咖啡 ) │每組共用
調色盤、畫筆、筆洗、吹風機、剪刀
1 食物的故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1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11
建議時間 2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老師使用課程簡報建立學生創作前的認知學習,比較過去、現在、未來三種不同時
期的飲食型態,了解食物其實是與每個時代的生活環境與文化背景息息相關的。
② 分享關於飲食文化的歷史故事—原來它們現在會被端上餐桌,各自有一段自己的歷
史趣聞!
③ 以梵谷《吃馬鈴薯的人》、特魯瓦《牡蠣宴》兩幅作品的對比,鑑賞藝術家如何描繪
出所處時代具代表性的食物及背後傳達的文化氛圍。
④ 引導學生動動腦,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選擇一項最具代表意義的食物,並把它當
作畫面的主角,也就是餐桌上的主菜。
建議時間 60 分鐘
❶ 用電氣絕緣膠帶在蜂巢紙板上進行設計,除了直線、橫線外,也可以讓線條交叉,
配合不同的顏色來製造格紋,或是長短不一的線段,製造不一樣的花樣。
❷ 配菜的繪製會使用檸檬型板,放在蜂巢紙板上時記得預留出主菜大小的位置。為使
底層的膠帶能被顏料覆蓋,在型板鏤空處將壓克力顏料以厚塗、堆疊方式上色,顏
料不太需要加水調和。
1 食物的故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1
① 以過去、現在、未來三個不同時期的食物特色提供學生
討論。
② 現在人們習慣吃的美食,其實在歷史上有不同的故事。 ③ 梵谷《吃馬鈴薯的人》、特魯瓦《牡蠣宴》兩幅繪
畫的對照與分享。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❶ -2 餐盤設計完成。❶ -1 利用絕緣膠帶設
計餐盤的花樣。
12
❸ 上色技巧:壓克力顏料的特性可以在尚未乾燥前重複堆疊,取相近色使顏料在交接
處重複疊合,可以形成漸層變化的層次。鼓勵學生在上色時加入光線明暗的設計,
表現出色彩的漸變。
❹ 若使用到飽和度及遮蓋性較低的顏色,則可以混合入適量白色顏料。
❺ 鼓勵學生自由發想不同題材的主食,選用圓形或橢圓形的主菜型板同樣以厚塗的技
法彩繪。
❻ 繪製完第一層後可以稍微停頓等待一下,或用吹風機加速風乾。表層乾燥後還可以
再進一步繪製局部性細節,例如受光面的亮點、淋醬、芝麻等等。
❼ 空白處可以再自由發揮,彩繪其他內容,不用受限於型板。
畫面呈現的創意、壓克力使用的技巧。
❼ 畫面其他空白處可以自由發揮,讓成品畫面更為
豐富。
❻ 除了明暗的漸層表現,表層較乾的時候可以增加光
點或線條等細節。
1・評量建議
❺ 在空位處擺上主菜的型版,並想一想要繪畫的題材。
❸ 在型板鏤空處厚塗上色時,可疊合相近色的顏料
製造漸層。
13
吉林國小 三年四班 彭敏淳
吉林國小 三年二班 翁唯芯
吉林國小 三年四班 黃薇潔
吉林國小 三年三班 詹婷喻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如經費許可,可使用橢圓形畫布代替紙版,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底層媒材。
2 . 主題上可以自由延伸跟變化,例如設定台灣最常見的辦桌文化,讓全班一起變出不
同的料理來辦桌,也是一個有趣的作法。
1
・
・
1 食物的故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14
2 建築時光機
教案設計|許尹齡	
合作學校|吉林國小	
合作教師|陳君竹老師
15
2 建築時光機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2
藝術家簡介
許尹齡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作品曾獲選亞洲藝
術雙年展、美術創作卓越獎。近期個展則有《所有快樂都
會回來》—安全口畫廊 • 香港、《睡眠博士》—就在藝術空
間• 台北。
・
・
・
・
・
美術概念與知識
平面繪畫│水彩
1 . 時光旅行的想像,認識日治時期建築,彙整歷史帶給我們的省思與養份,讓學生更
深度了解我們的土地及在地的文化資產。
2. 學習水彩寫生風景畫法,以及紅磚、水泥等建築質感表現,並拼貼成半立體浮雕。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1 - 2 - 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
術創作活動。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2 - 2 - 9 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
特色及背景。
進入歷史建築如同搭上時光機一般,認識台灣日治時期的建築,從三個循序漸進的步
驟:1. 日治時期與現在建築的差異、2. 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3. 總結上述的比較彙整出
過去歷史帶給我們的省思與養份,讓我們理解台灣具有影響力的一段歷史時刻,更深
度了解我們的國家。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16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建築時光機
à 2. 紙板模型:幾何造型
⑴ 8 開日本水彩紙│每人一張 ⑵ 西卡紙板模型: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形、圓錐形、
圓形、半圓形 ( 用於拼貼成建築物) │每人一份 ⑶ 12 色水彩顏料│每組共用
調色盤、畫筆、奇異筆、筆洗、剪刀、紙膠帶、雙面膠、泡綿膠帶。
2 建築時光機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2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17
建議時間 2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老師使用課程簡報引導,簡述台灣日治時期歷史背景,引據至少三個台北地區從日
治時期留下的歷史建築物代表作介紹。
② 觀察日治時期建築的特色:是不是有很多紅磚牆、羅馬柱?屋頂的形狀又是長什麼
樣子?
③ 引導學生動腦想像一下,如果搭上時光機回到日治時期,最想去哪一個建築物景點
旅行。
建議時間 60 分鐘
❶ 將 8 開的日本水彩紙固定在桌面上,用紙膠帶將四邊切齊黏貼,一方面為固定畫
紙、另一方面也是在最後完成撕下時,可營造白色明信片畫框的感覺。
2 建築時光機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2
① -1 日治時期代表建築─淡水禮拜堂。 ① -2 日治時期代表建築─台北故事館。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❶ 將水彩紙四邊用紙膠帶黏貼在桌面上。
18
❷ 風景畫下筆的第一步可以先引導小朋友從最遼闊的遠景開始畫,通常是天空。天空
在不同時段清晨、傍晚、夕陽,會有不同的色彩變化,適合混和不同的顏色做渲
染。渲染技法需要較多的水分下去調和顏料,也可教導學生利用水分改變色彩濃
淡,來加強天空的層次。
❸ 渲染完遠景後可以開始描繪陸上的近景。提醒同學近大遠小的透視概念,來表現出
前後關係,並注意細節的表現,比如屋頂的飛簷、洗石子牆面、拱窗造型等等。
❹ 畫面空白處適度加以點綴樹木、稻田、或者鳥群等等,讓整幅風景畫更為完整。
❺ 利用等待畫面乾燥的同時,來進行建築物拼貼。利用不同幾何圖形的模板當作積木
一般來拼組,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再修剪大小、形狀,來符合自己需要的造型。
❻ 拼組好後用雙面膠和泡棉雙面膠貼合。利用泡棉膠單層、或者摺疊成雙層的貼合方
式,在畫面製造出浮雕式的立體感。
2
❷ 將水彩加足夠的水分調和,先暈染遠方的天空背景。
❺ 利用幾何型版拼組建築物主體,亦可加以裁剪成需要的
形狀。
❸ 繪畫近景的房屋,並可妝點飛簷的造型。
❻ -1 在黏貼的時候可以將泡棉膠對折使用,製造更
高的立體感。
❹ 加上稻田、樹木等等,完成風景畫的部分。
❻ -2 使用雙面膠、泡棉膠將建築物貼合完畢。
19
評量建議
❼ 由於建築物是今天的主角,組合好後,要使用較濃厚的重彩來上色,因此記得提醒
同學將畫筆刮乾或吸乾水分,來控制水彩濃度。
❽ 畫面乾燥後,再用奇異筆局部加上細節表現,製造表面的質感,如磚牆、屋瓦的線
條、紋理等等。
❾ 在畫面選擇合適的位置,將建築物用泡棉膠黏貼固定與背景的風景做出視覺層次。
❿ 將四邊紙膠帶小心地撕下,作品就完成了!
建築造型設計、水彩運用技巧。 2・
❽ 乾燥後用奇異筆增加表面紋理。❼ 使用濃彩將建築物主體上色完畢,亦可教導學生逐漸調
深製造明暗。
❿ 完成
20
吉林國小 三年四班 陳宥慈
吉林國小 三年四班 王以妡
吉林國小 三年四班 洪睿襄
吉林國小 三年四班 林育安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 設定不同的歷史時期,觀察建築特色與造型,甚至是沒有想過的超遠古時代,發揮
想像力。
2
・
・
2 建築時光機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21
3 紙的表情
教案設計|歐懿芳	
合作學校|大龍國小	
合作教師|鍾麗懿老師
22
3 紙的表情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3
藝術家簡介
歐懿芳
主要以纖維藝術及陶藝創作為主,並從事兒童藝術教育工
作,擅長融合肢體開發與藝術創作,由身體的感受帶動心
的牽動,並與媒材產生連結。
・
・
・
・
・
美術概念與知識
平面創作│紙張拼貼
1. 觀察、感受各種紙材的細微特性,選擇適合的材料創作。
2. 將對人物對象的觀察與感受,運用紙媒材創作來做呈現。
四 、表達、溝通與分享
1 - 2 - 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
感受。
2 - 2 - 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
作的見解。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1 - 2 - 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
術創作活動。
這堂課程的重點在於培養孩子的觀察力。面對一張紙,運用五感重新嘗試從不同的角
度探索,細細的感受一張紙的可能性。此外藉由觀察身邊的同伴,在熟悉的表情臉孔
上,重新發覺更多細節、或從未注意過的事情,並於創作中啟發孩子手眼協調、配色
與構圖的概念。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23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紙的百寶箱:老師可以準備每組一個「紙的百寶箱」,形狀及概念類似抽獎箱,箱裡裝
入各種類型的紙材,可以有不同厚薄、不同質感、有手工紙也有機器紙…,並在頂部
挖一個洞,讓同學的手可以伸進去抽取紙張。
⑴ 8 開圖畫紙│每人一張 ⑵ 各類紙張 ( 質感、色彩、尺寸不拘,但薄度以手可以撕為
主 ) │每組共用 ⑶ 紙的百寶箱│每組一個
白膠、棉花棒
3 紙的表情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3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具
材料
用具
24
建議時間 15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具進行。
① 讓每位同學從「紙的百寶箱」中隨機抽出一張紙,讓他們仔細觀察,並引導學生透過
撫摸、嗅聞、捏揉等方式感受紙張的觸覺、氣味、聲音等不同的差異。
② 讓同學分享自己觀察到的細節,有可能是紙張的紋路、厚薄、透光度等,讓全班同
學可以聽到自己沒有觀察到的地方!
③ 請同學仔細觀察身旁的同學,老師引導學生探索臉部表情及五官的各種變化。例
如:眉毛可以怎麼動呢?嘴巴最大可以張到多大?你的耳朵會動嗎?比比看誰的舌
頭最長?互相看看同學們出現了哪些有趣的表情。
④ 想想看這些表情變化或者部位,可以利用剛剛那些特性的紙張來製作?
⑤ 老師示範撕貼創作時,用紙張塑形的各種表現技法:揉成點狀、捻成線狀,撕成塊
狀等,並教導紙張的撕向。
建議時間 65 分鐘
❶ 兩人一組面對面互相觀察對方的臉部特徵跟表情,老師可以放一點輕柔的音樂營造
氣氛。
3 紙的表情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3
① -1 學生隨機抽出一張紙來做觀察。 ① -2 學生用各種方式仔細觀察、發覺紙張的特性。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25
評量建議
❷ 使用紙張來做創作表現,把從同學臉部觀察到的細節表現出來。不同的部位可以依
據紙張不同的特性、質感來選擇適合的材料,例如撕開手工紙時,邊緣露出的長纖
維就像眉毛、睫毛的樣子。
❸ 選好紙張後,思考看看要搭配什麼樣的技法來做表現。紙張可以撕、揉、捲、
摺…,來變成各種造型的線條或是塊面。這次創作不用受紙張顏色限制,掌握形狀
和線條的表現才是重點。
❹ 老師可以鼓勵同學們在創作的時候,除了對方臉部表面的特徵,也可以發揮他平時
在生活裡對這位同學的觀察經驗,將他最具特色的部分強化出來,例如;對方很愛
說話,我們可以用一點創意,將他的嘴巴做的超大而明顯。
❺ 撕貼的紙張不要一開始就黏死在白色底紙上,建議先多做幾個物件後,一起調整出
最適合的樣子,確定位置後再用白膠黏貼固定,黏貼時也可以用一些不同的方式做
出立體的效果。
❻ 人物完成後,空白處可以再增加其他物件或場景來襯托這個同學的個性,使畫面更
豐富完整。
對同學觀察的細膩度、紙媒材掌握的能力跟創意。
❷ 摸一摸桌上的紙,依據每張紙不同的特性和質感來挑選
變化。
❸ -1 可以將紙捻成線的形
式,來塑造臉部線條的表現。
❸ - 2 也可以直接撕成塊狀
構成五官造型。
❺ -1 可以先在白紙上一邊撕一邊排。 ❺ -2 確定後再開始用白膠黏貼。 ❺ -3 紙不只能貼一層,也可以重複堆疊創造立體感。
3・
26大龍國小 三年一班 石雅文
背景為透明片的效果也很有趣。
大龍國小 三年一班 陳彥丰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 白色底紙也可以替換成透明片,拿起來穿透看到背後的場景,有另一種有趣的視覺
效果。
3
・
・
3 紙的表情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27
大龍國小 三年四班 林甯婕
大龍國小 三年四班 張又心
學生作品
3
・
28
4 紋身藝術
教案設計|張金蓮
合作學校|北投國小	
合作教師|徐于婷
29
4 紋身藝術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4
藝術家簡介
張金蓮
跨領域藝術家,創作涵蓋:詩文、雕塑、油畫、水墨、攝
影、舞蹈、裝置藝術……等跨領域創作。2008 年起每年
持續發起公益活動「炫光計畫」贊助才氣青年。曾任台北
市立美術館兒童教育展導覽教學策畫設計與諮詢委員、故
宮博物院、當代美術館等兒童藝術活動講師。
・
・
・
・
・
美術概念與知識
其他│人體彩繪
1. 了解並欣賞原始部落的紋身藝術及背後來由。
2. 大膽嘗試在臉上作畫,並能夠配合肢體展現自我。
二、欣賞、表現與 創新
1 - 2 - 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
感受。
四 、表達、溝通與分享
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帶領這個年紀的孩子認識紋身藝術,不僅是視覺上的美感外,還能理解背後的文化意
義。這堂課程的教學活動包含多元面向,希望突破美術的領域,拓展孩子的視野,欣
賞不同的文化特色。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30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紋身藝術
à 2. 音樂:原始民族音樂《非洲之旅African odyssey》、
《新世紀非洲Smooth Africa》
⑴ 人體彩繪筆│每組共用 ⑵ 各式造型的花葉
鏡子、乳液、濕紙巾、小髮夾 ( 固定花葉用)
4 紋身藝術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4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31
建議時間 2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老師可以講述《飛鷹酋長》的故事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講述酋長透過神奇的面具獲得
力量(故事內容請參考教學後記補充資料),再轉入紋身的主題,「除了戴在臉上的
面具以外,還有一種面具是直接畫在臉上的喔!」
② 配合簡報圖片,欣賞原始部落民族的紋面、紋身藝術。紋身除了裝飾作用外,在各
族部落中也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可能象徵成長、社會階級身分、部落識別,或是某
種儀式上的需要。
③ 部落文化中的音樂與舞蹈都具有強烈的風格,老師可以播放傳統部落風格的音樂或
影片,營造出後續創作活動的氛圍。
建議時間 60 分鐘
❶ 請同學在鏡子中觀察自己的臉部構造,並試著做出不同的表情或鬼臉,仔細看看肌
肉是怎麼伸展的?
❷ 除了臉部運動,老師可進一步運用鈴鼓或打擊樂器,引領孩子跟著簡單的節奏進行
一些肢體遊戲,例如放一段音樂讓學生自由扭動,當音樂停止時定格、自創出有趣
的姿勢和表情,活動進行可以是全班一起或分組進行,放開身心。
❸ 臉部彩繪前,先在臉上薄擦一層乳液保護皮膚。老師就是最佳的行動示範,因此務
必「勇敢」的帶頭畫臉。創作時可以輪播紋身藝術簡報圖片給學生參考,引導說明對
稱、相近色、互補色的概念。
4 紋身藝術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4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❷ 打擊簡單的節奏,讓孩子動一動肢體放鬆身心。
❶ 拿鏡子觀察自己的臉部,做一做表情伸展肌肉。
32
❹ 拿到人體彩繪筆後,先請同學試畫在手背上測試,確認無過敏反應後再開始進行臉
部彩繪。
❺ 彩繪完成後,進一步可以挑選大型的花葉,利用髮夾或雙面膠與紙環固定,製作成
可穿戴在頭上或身上的自然裝飾。
❻ 創作活動最後,可以播放部落擊鼓的音樂,讓每個孩子都輪流上台跳一小段即興的
舞步、或者是擺個神氣威風的姿勢,並為自己取一個最酷的酋長名字,用亂語(即
不在我們的思考範圍內,隨意亂發不成調、沒有意義的聲音)自我介紹,例如:「我
叫『達庫撒魯』…意思是『太陽』酋長」,為亂編的名字賦予意思即可!
❼ 卸妝時,可以用濕紙巾將大部分的顏料擦拭去除,再到洗手台用清水或適量洗臉產
品清洗乾淨。
1. 臉部彩繪的造型表現。
2. 能夠大方地分享自己的造型與想法。 4
・評量建議
❺ 用花葉裝飾點綴自己的整體裝扮。 ❻ 讓每個孩子上台跳段即興的舞蹈展現自己的造型。❹ 用人體彩繪筆進行彩繪,鼓勵孩子大膽的嘗試。
33
北投國小 四年二班 李心岑
北投國小 四年二班 黃禹皓
補充資料
學生作品
故事的講述目的是在課前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情節內容老師可以自由發揮。
《飛鷹酋長》:從前有個飛鷹酋長身體非常虛弱,常遭到族人鄙視的眼光,但有一晚他夢
見了一隻大老鷹顯靈,叫他到石窟尋找一個神奇面具…隔天,酋長真的依據夢裡的指
示找到了面具,並且想不到的是當他戴上神奇面具後,奇蹟出現了!說話時,聲音如
同洪鐘一般,身體的每塊肌肉好比銅牆鐵壁刀槍不入。回到族裡,無不受人擁戴,並
帶領族人征戰無數。但是,好景不常,有一位酋長的世仇發現了飛鷹酋長的秘密,並
暗中盜取神秘力量的面具,從此酋長變被幽禁起來…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幫助飛鷹酋
長,找回他的力量之源,每個人都可以創造一個神奇力量的面具,好嗎?
・
・
4 紋身藝術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4
34
北投國小 四年四班 陳盼臨
北投國小 四年四班 劉奕宏
學生作品 ・
4
35
5 以字入畫:雨境
教案設計|施彥君
合作學校|大龍國小	
合作教師|鍾麗懿老師
36
5 以字入畫:雨境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5
藝術家簡介
施彥君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創作組畢。擁有
東方水墨的背景底蘊,遊走應用不同媒材的觀念藝術,近
年來創作多以裝置、錄像為主。現任昶心蒙特梭利實驗小
學、阿米松兒童藝術教室藝術教師。
・
・
・
・
・
美術概念與知識
平面繪畫│水墨
1. 認識「雨」與「森」這個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篆字、隸書、行書、楷書。
2. 運用字體創作水墨畫。
3. 筆法:本堂課程需直立筆桿,利用筆尖描繪線條。
4. 調墨深淺濃淡的基礎知識與技巧。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1 - 2 - 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
術創作活動。
六、文化與理解
3-2-12 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種藝術成果。
孩子一開始是以圖像的方式在認識字的形體,這堂課將字與圖像結合,認識「雨」與
「森」字形的演變並以字入畫,結合水墨濃淡乾溼等技法,讓字與畫兩者互相輝映更顯
生動有趣!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37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圖片:字體演變—雨、森
⑴ 雙宣(30× 60cm) │每人一張 ⑵ 練習用宣紙(30×30cm) │每人一張 ⑶ 墨汁│每
組共用
大楷毛筆、紅豆筆、梅花盤、筆洗、噴水器、墊布
5 以字入畫:雨境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5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38
建議時間 2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圖片進行。
① 老師可以先和同學進行一場情境想像的引導:閉起眼睛想像你正走在森林裡面,這
時候可能是清晨剛下過雨或正在飄著小雨,空氣中濕濕霧霧的,聞一聞這時候的森
林是什麼味道?看到的樹木又是什麼模樣?是不是有深有淺、有濃有淡的感覺呢?
② 也可以請同學互相分享一下自己生活中去森林裡行走的經驗,經由聯想更能感同身
受進而表現意境。
③ 認識並觀察「雨」與「森」字的演變,可以請同學從前半部偏象形文字的區塊中,挑
一到兩個為等下主要應用的字體。
建議時間 60 分鐘
❶ 請先練習墨分五色的作法,梅花盤的中央是墨汁(最深的濃墨),其餘外圍的六格要
來做墨色變化。拿大楷毛筆沾水,除中央外的其他格內分別加入等比例增加的水
分,例:第一格內用沾滿水的毛筆刮一次,第二格內就刮兩次…以此類推到第五格
有五滴水,最後第六格不做留空格,這也是作為一個分界點辨識用。
❷ 接著換使用小的紅豆筆,沾墨後在第一格內的水中攪拌調和,中間不洗筆直接再放
入第二格內的水中攪拌…以此類推,調出濃至淡五種不同階層的墨色。(調墨方式請
參見影片)。
5 以字入畫:雨境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5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❷ -1 用紅豆筆沾墨之後,在第一格攪拌調和後不洗筆直
接到下一格攪拌。
❷ -2 依序攪拌調和每一格的墨色。 ❷ -3 完成濃到淡的共六個墨色階級。
❶ 梅花盤中間倒入墨汁,周圍每格依序用大楷毛筆刮1~
5 滴水,最後一格留空。
39
❸ 請同學將調好的墨色變化在練習的宣紙上依序畫出表示濃淡變化的線條,確認有做
出墨色層次後,可以在紙張上來練習書寫看看雨和森的字體。
❹ 提醒同學筆尖的使用方式與筆肚的使用方式,筆拿直或拿斜寫出來的形狀效果都不
同,多練習幾次後等會都可以應用在創作的紙張上。
❺ 練習差不多後就可以進入正式的創作。建議學生先選用淡墨書寫「雨」字,並考量字
體在構圖時可以有大小及聚散的變化。逐漸加入使用不同的墨色、並且字體間也可
以相互重疊。沾墨時要注意水分需適量,若是過多可先用其他紙張吸一下。
❻ 過程中可以適度用噴水器噴灑,使畫紙上有一些散落的水漬,讓毛筆書寫經過時形
成局部暈染的效果變化。
❼ 大致完成一半的畫面後,可改沾取濃墨書寫「森」字,使畫面中有山與森林形象的出現。
❽ 過程中老師可以反覆引導:雨可能有大有小、有輕飄飄的細雨、也有颱風來的狂風
暴雨……,那森林裡的樹可能是一棵的、也可能是一叢的、有高有矮、甚至有倒掉
的枯木……,盡量多給孩子各種想像的情境,讓他們能夠用大小濃淡來營造畫面中
的各種變化。
❾ 最後用紅豆筆沾淡墨,再以另一隻未沾墨的大筆輕輕敲擊筆桿,使淡墨如下雨般滴
落在畫紙上製造雨點的效果,增加視覺的豐富感。
❿ 噴水器和敲擊雨點的動作都可以和寫字反覆交替進行,甚至進行兩三次循環都沒有
關係,讓畫面盡量畫滿並且有多個層次變化。
用筆及墨色的濃淡變化、字體的大小與空間安排。 5・評量建議
❸ -1 在練習紙張上將調好
的墨色畫出,確認是否有
做出墨色層次。
❺ -1 先從淡墨開始書寫雨
字,可以有各種大小角度
的變化。
❻ -1 在過程中噴些水打溼
畫面再繼續。
❸ - 2 練習寫字,試試使用筆
尖和筆肚的不同。
❺ - 2 盡量把畫面寫滿,使用
不同墨色之外字與字也可以
相互交疊。
❻ - 2 寫在打溼的紙面上,字
會自然有暈開效果。
❼「雨」寫得差不多了,可以開始用濃墨書寫「森」字。 ❾ 用兩支筆輕輕敲擊,製造雨點的效果。
40
大龍國小 五年二班 王怡心
大龍國小 五年五班 鄭伊倫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可從自然界中尋找不同的字型來玩,如雲和山,水和魚等等。
2. 也可以使用彩色顏料,讓顏色更加豐富。
5
・
・
5 以字入畫:雨境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41
大龍國小 五年二班 廖唯汝
大龍國小 五年二班 許家綸
學生作品
5
・
42
6 觸覺記憶項鍊
教案設計|伍亞軒	
合作學校|潭美國小	
合作教師|龍玉珊老師、蘇雋詞老師
43
6 觸覺記憶項鍊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6
藝術家簡介
伍亞軒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長於雕塑、裝置藝術,創作靈感
常源於自然的直覺意象。
・
・
・
・
・
自然美學 
立體創作│陶土
1. 能用觸覺分辨不同的物質,說出觸覺的感受。
2. 發現、比較視覺與觸覺的關聯性,區別感受的同異之處。
3. 了解並能運用陶土塑形、切割與鑽洞的技巧。
4. 能運用海綿沾顏料在陶土乾擦上色。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3-2-11 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這堂課希望開發學生的觸覺經驗。透過觸摸的方式觀察各類型自然物,並且和眼睛所
觀察到的質感做比較。再使用免燒陶土這個素材壓印葉片紋理,學習把「質地」留下來
的方法,以後也可以運用在自己的其他作品上。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44
本單元共三節課,共 12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觸覺引導教具:各組準備一盒摸摸箱,裡面放數種不同質地的自然物,如:尖尖刺刺
的南洋針葉、平滑光澤的大葉山欖種子、粗糙凹凸的珊瑚等等。
⑴ 白色免燒陶土│每組一包 ⑵ 廣告顏料│每組共用 ⑶ 臘皮繩│每人一條 ⑷ 海綿│每
人一個 ⑸ 木頭珠子│每組共用
泥塑刀、海綿、資料夾、透明保護漆
6 觸覺記憶項鍊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6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具
材料
用具
45
建議時間 2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具進行。
① 第一次先引導學生用觸覺觀察不同物質,並描述出觸覺的感受,再比較視覺與觸覺
觀察的同異之處 ( 視覺從顏色深淺變化、到觀察紋理凹凸等)。
② 第二次引導先不用手觸摸,先猜猜看摸起來的感受,再比較有何同異之處。( 結論要
引導發現觸覺與視覺的關聯性 )。
建議時間100 分鐘
❶ 老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示範如何觀察選取合適的葉片,除了大小適中以外,葉脈
或自然媒材的紋路或質感必須明顯,造型也可以是挑選的重點之一。撿好後的同學
須讓老師檢查,確保材料壓印的可行性。
❷ 回到教室後,在使用陶土前桌面上可以放上塑膠墊(可用普通的 A 4 資料夾代替),
使陶土不會弄髒桌面。
❸ 取適量的陶土先反覆揉軟到耳垂軟硬度,若太硬的話可以酌量抹一點點水。
❹ 搓揉成接近壓印物體的形狀(圓形或是橢圓),在塑膠墊上壓扁成 0 . 5 - 1 公分的扁平
狀,像披薩薄餅一樣(若太薄則成品不易保存,太厚則作品乾燥時間會拉長)。
❺ 壓印葉片的時候,先分辨葉脈紋路深的那一面取來做壓印。先用左手輕壓葉片固
定在免燒陶土上,右手做壓印,老師要引導同學控制力道,不能用力到使葉片陷入
土中,可以想像在幫葉片做按摩,從邊緣至每一條葉脈乃至於紋理的細節都要按壓
到使痕跡翻印在陶土上。
❻ 小心將葉片拿起,使用泥塑刀沿著葉片邊緣將多餘的土去除。同學可以選擇沿著葉
片原始形狀做切割,或者是裁切成自己喜歡的形狀。使用泥塑刀的方式是先將刀子
壓到底後往後拉,並可以一邊轉動底部的塑膠墊以切出漂亮的弧形。
6 觸覺記憶項鍊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6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❺ 輕輕按摩將葉脈紋路轉印到陶土上。
❻ 用泥塑刀切出想要的外型並將多餘的土去除。
❹ 將陶土壓平成披薩薄餅狀。
46
❼ 選擇葉片其中一頭,在邊緣向內一根手指寬的距離,用竹筷壓、鑽出鏤空的小洞,
作為串上繩子的位置。
❽ 用乾淨海綿均勻沾取「不調水的廣告顏料」,先在調色盤上多次輕拍使海綿上的顏料
均勻並且不過量,並且先試拍在作品背面,調整顏料的厚薄。
❾ 輕拍於陶土正面上色,一邊拍一邊確認是否顯露出美麗的葉脈花紋,也可以鼓勵同
學做調色或混色,甚至漸層的處理,讓作品更加豐富。
❿ 隔週待作品完全乾燥後,可利用一節課在作品的孔洞穿繩、串上珠飾增加作品完整
性,變成可隨身攜帶的飾品。
1. 發現觸覺和視覺的關聯性。
2. 陶土壓印的技巧和上色的掌握。 6
・評量建議
❾ 海綿沾取顏料輕輕拍打上色。 ❿ 乾燥後進行穿繩和珠珠的裝飾。❼ 用竹筷在項鍊穿繩處打洞,注意不要太靠近邊緣。
47
潭美國小 三年二班 林享豫
潭美國小 三年一班 劉秉宸
潭美國小 三年二班 張耘碩
潭美國小 三年一班 盧雅慧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讓孩童外出採集更多不同的紋理,如洗石子、樹皮、窗花、人孔蓋等。
2 . 變化不同的上色方式與技巧,如渲染法、乾擦法,配合色彩教學,觀察不同顏色與
紋理的變化。
6
・
・
6 觸覺記憶項鍊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48
7 自然花紋轉盤
教案設計|伍亞軒	
合作學校|潭美國小	
合作教師|龍玉珊老師、蘇雋詞老師
49
7 自然花紋轉盤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7
藝術家簡介
伍亞軒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長於雕塑、裝置藝術,創作靈感
常源於自然的直覺意象。
・
・
・
・
・
自然美學
立體創作│自然媒材
1. 透過觀察,發現並欣賞存在於大自然之中的點線面。
2. 能將自然媒材分類,重新排列組合,設計成美麗的花紋。
3. 認識對稱圖形的意涵,並能畫、剪出對稱圖案。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1 - 2 - 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
術創作活動。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這堂課程希望孩子能在自然環境中發覺出點與線的元素,並透過視、觸覺感知不同質
感與造型的自然素材,進而使用這些自然物排列出獨特的花紋,將點、線擴展到面的
設計,再與其他媒材組合成具有鏤空造型的轉盤。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50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自然花紋轉盤
à 2. 學習單:尋找自然寶物
⑴ 不同造型的自然素材( 建議至少四種不同形狀,種子、樹枝、根、莖、葉片皆可,
但尺寸需考量轉盤圖面的大小。) │每組共用 ⑵ 直徑15cm 圓盤( 灰卡紙1000p 、淺
色藝術色卡、深色丹迪紙) │每人三種各一張 ⑶ 平頭螺栓×1( 約長 35mm,直徑約
3mm)、螺帽 × 3、墊片 × 4 │每人一份 ⑷ 粉蠟筆 36 色│每組共用
鉛筆、剪刀、冰棒棍、白膠、螺絲起子
1 . 自然媒材若種類不足時,也可至花店選購種子、枝條類素材,或是使用綠豆等易取
得的媒材。
2. 三種紙張可以事先統一送裁成圓形,並於圓心鑽孔。
7 自然花紋轉盤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7
・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課前準備
51
建議時間 2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老師可以搭配簡報引導,讓同組成員一起觀察蒐集到的自然物,並將材料先粗分成
點、線兩大類。
②「點」類的素材中再依大小或形狀的差異細分成兩組,例如:分成「圓、不規則」或
「大、小」。
③「線」亦同,例如:透過質感區分「平整的線條」(光滑的樹枝)、「鋸齒的線條」(如
松樹的樹葉)兩組。
建議時間 60 分鐘
製作中層圓盤:
❶ 在藝術色卡圓盤紙板上,用鉛筆畫出十字形的兩條直徑,將圓均分成四個區塊。
❶ 在藝術色卡的圓盤上,用鉛筆畫出十
字將圓分成四等分。
7 自然花紋轉盤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7
① 請同學依點、線、不同大小與質感將素材分類。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52
❷ 將「點」類素材中已再細分出的兩組,分別擺入其中的兩個區塊,並多嘗試幾種不同
的排列組合方式,設計成美麗的圖案或色塊效果。
❸ 「線」類素材以同樣的規則排進剩餘的兩個區塊,但過長的材料需用剪刀修剪,以免
超出圓盤的尺寸。
❹ 將自然物黏貼固定在圓盤上的方式有兩種:黏貼小而多的素材時,可以先用冰棒棍
沾取適量白膠,用平塗方式抹勻在紙上至可遮蓋紙張底色的厚度,再把素材排列、
按壓在白膠上;大塊的素材則可直接沾取白膠再放再到紙上黏貼。
❺ 完成後圓盤上出就會有四塊美麗的圖像或紋路,此時需靜置等候白膠乾燥。
製作上層圓盤:
❻ 將丹迪紙圓盤對折後攤平,依中折線對稱畫出蝴蝶橢圓狀的細長身形,及兩根觸角
(這部分在後面的步驟中不可以剪去)。
❼ 將紙對折再對折,使圓形紙張成四分之一狀,從中間的身形畫出 1/4 塊「( 」狀的弧
形翅膀,老師在這步驟可以幫同學檢查,並幫忙將欲剪下的區域用斜線標示。※ 補
充說明:1 . 蝴蝶翅膀可以作不同形狀或方向的變化。2 . 此以蝴蝶舉例,但動物造型
可不限於蝴蝶。
❽ 再用剪刀沿線剪下,打開後就會出現左右對稱,翅膀為鏤空造型的蝴蝶。
❾ 動作快的同學可以在蝴蝶翅膀外的紙面上彩繪,增加畫面的豐富感。
❷ -2 或是拿種子沾一下黏上
去。
❺ 完成四個區塊不同質感的自然拼貼。
❻ -2 依中折線對稱畫出蝴蝶
橢圓狀的細長身形( 此部分稍
後切勿剪去)。
❼ -2 將要剪掉的部分用
斜線註記。
❽ -2 打開後會獲得蝴蝶
鏤空形狀,再用蠟筆加以
彩繪。
❷ -1 使用冰棒棍沾取白膠
抹上鋪平,再把素材一一
排列上去。
❸ 過長的材料先修剪再黏上。
❻ -1 將丹迪紙圓盤對摺,
取得中心線。
❼ -1 將紙對折再對折成
四分之一圓,並畫出弧形
的蝴蝶翅膀。
❽ -1 小心的將翅膀區塊
剪去。
7
53
評量建議
組裝圓盤:
❿ 螺栓依序放入一個墊片、灰卡紙圓盤後,平放在桌面上。當中的墊片是為了不讓紙
板孔洞變形導致結構鬆脫使用。
⓫ 用雙手拿起黏貼好自然素材的藝術色卡圓盤,穿過孔洞套入螺栓。
⓬ 再放入一個墊片,並鎖上一個螺帽,將螺帽鎖到底固定以下兩層的圓盤。
⓭ 再鎖上一顆螺帽及墊片,請同學從側面看,將螺帽轉到比自然素材稍微略高一點的
位置,這是為了讓最上面的圓盤有足夠的空間旋轉不會勾到自然素材。
⓮ 放上蝴蝶造型的丹迪紙圓盤,再依序放上墊片及螺帽鎖緊,就製作完成了!
⓯ 轉動圓盤,觀察看看蝴蝶翅膀的圖案變化吧!
可以做出自然物的分類及排列、製作出具有動態視覺的作品。・
❿ 螺栓依序放入一個墊片和灰卡紙圓盤。
⓫ 翻轉過來後將黏貼好自然素材的圓盤穿過螺栓放上。
⓰ 完成後,側面的結構應如上圖所示。 ⓮ 放上蝴蝶造型的丹迪紙圓盤,再依序放上墊片及
螺帽鎖緊,就製作完成了!
⓯ 轉動圓盤觀察圖案變化。
⓬ 再放入一個墊片,並將螺帽鎖到底固定以下兩層
的圓盤。
⓭ 再鎖上一顆螺帽及墊片,將螺帽轉到比自然素材稍
微略高一點的位置。
7
54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讓學生親自外出採集自然物。
2. 第二層藝術色卡圓盤有不同的創作方式,如 : 繪畫、紙張拼貼、雜誌拼貼等等;第三
層丹迪紙圓盤可以剪不同的圖形,也能使兩層搭配說故事等。此二層能搭配使用在
不同主題效果,如 : 顏色變化、質感變化…等。
7
・
・
7 自然花紋轉盤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潭美國小 三年二班 林享豫
潭美國小 三年一班 謝昀庭
潭美國小 三年二班 張浩璿
潭美國小 三年二班 吳姵萱
55
8 我的樹朋友
教案設計|曾玉潔	
合作學校、合作教師|	
北投國小 詹志宏老師、吉林國小 陳君竹老師
56
8 我的樹朋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8
藝術家簡介
曾玉潔
美術系畢業,從事設計、插畫、電影美術及編劇工作。熱
衷於各種不同類型創作。創立「一起畫畫」社團,從遊戲
及靜心中研發課程,期許讓大人在創作中想起自己的純真
無染天份,小孩在創作中開闊視野勇於冒險。
・
・
・
・
・
自然美學
平面繪畫 │蠟筆、水彩
1. 從生活中樹的觀察,進化想像世界的樹。
2. 以畫畫表達情感,構成具有自我想法的作品。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1 - 2 - 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
術創作活動。
四 、表達、溝通與分享
1 - 2 - 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紀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
感受。
藉由畫畫進入樹的世界,又藉由樹的世界用畫畫來流動內心世界,自然而然地以手
繪來表達情感。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57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我的樹朋友
⑴ 8 開圖畫紙│每人一張 ⑵ 粉蠟筆36 色│每組共用 ⑶ 廣告顏料( 紅、黃、藍、綠、
白 ) │每人一份
調色盤、水彩筆、抹布、筆洗
8 我的樹朋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8
58
建議時間 2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用各種奇特樹的圖片和故事,來吸引同學的注意力,引發他們進入想像世界,帶領
他們進入主題。告訴同學可以盡情畫你想像的,說不定你們畫的樹未來有一天都會
看到。
建議時間 60 分鐘
❶ 無需使用鉛筆打稿,建議同學可以直接使用蠟筆下筆繪畫,不一定要侷限樹的咖啡
色或綠色系,也可以從自己最喜歡的顏色開始使用。希望同學多嘗試更多不同的顏
色,把原本對於物件顏色和形狀的限制打開。
❷ 繪畫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提醒學生有什麼樣樹的姿態呢?有沒有很多不同顏色的葉
子?或是樹上長滿了奇異的花果?盡量用蠟筆完整畫出樹的主體,但可以保留天空
背景的空間,稍後會使用水彩來上色。
❸ 同學畫完初步的主體後,在上色的時候老師可以示範蠟筆厚塗和疊色的技法,尤其
嘗試不同顏色相疊的時候,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❹ 樹的主體完成後,背景的處理會使用水彩進行點描法的繪製。先從淺色的黃色開始
沾取,大膽的在背景布滿點狀,或者也可以適量增加在樹上作為葉片,接著再沾取
其他顏色重複的做點滿的動作。
❺ 同時可以介紹印象派的畫法,由於畫家們觀察天空的光線是一直變化的,所以才產
生了點描派的做法。同學也可以想像天空的多種顏色,是夕陽的橘紅色呢?或是清
晨的藍中帶黃的顏色呢?用水彩反覆將畫面點滿後,作品就完成了。
❻ 同學之間可以讓同學講述表達他所畫的,補充他沒有表現出來、或是大家沒看到的
部份,或他畫的時候遇到的難題,不批評、評斷,只是聆聽鼓勵。
有能力解釋自己的畫,找到想像力的自由度及表現的方式。
8 我的樹朋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評量建議 8
❶ 可以從喜歡的顏色著手,跳脫對物件既定形體和顏色的
印象。
❸ 用蠟筆將主體完成,可重複厚塗疊色。
❹ 背景採用點描法,使用水彩顏色可從淺逐漸加深。
59
吉林國小 三年二班 楊承翰
吉林國小 三年二班 吳安妮
吉林國小 三年二班 詹軒凱
吉林國小 三年二班 連品紹
學生作品 ・
8 我的樹朋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8
60
特別收錄
學生作品
「我的樹朋友」在教案開發過程,曾在北投國小進行不同媒材技法之實驗教學,特別感
謝北投國小詹志宏老師、三年三班、三年五班同學參與協助。
・
・
8北投國小 三年五班 高士媛
北投國小 三年五班 林品芸
北投國小 三年五班 何禹潔
北投國小 三年五班 翁梓軒
61
9 用自然妝點空間
教案設計|張佳筠	
合作學校|福德國小	
合作教師|陳彥智老師
※ 本單元與下一堂
⓾ 我們的國度 ⁄ 為系列課程
62
9 用自然妝點空間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9
藝術家簡介
張佳筠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現任偏鄉藝文代理教師。擅長使
用自然媒材進行裝置創作,曾獲獎 103 年度宜蘭美展立體
造型類。
・
・
・
・
・
自然美學
平面創作│蔬果蓋印
立體創作│摺紙拼貼
1. 欣賞獨特的建築造型,並了解建築師的創造構想及表達方法。
2. 運用蔬果或自然媒材壓印表現建物表面的質感及紋樣。
3. 運用不同技法將色紙拼貼創作成獨特的建築造型結構。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1 - 2 - 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
感受。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3-2-11 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
引導學生欣賞知名建築大師 Antoni Gaudi 作品的設計巧思,進而鼓勵學生利用自身
豐富的想像力及創造力,將自我理想的建築造型設計出來,最後能享受創作帶來的
成就感。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63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用自然妝點空間
⑴ 白色素面紙盒( 約 20×12×10cm,表面不要上光 ) │每人一個 ⑵ 壓印用的自然素
材,建議為剖面造型獨特(如:柳丁、楊桃、秋葵、青椒 ) 或表皮有明顯凹凸的蔬果
(如:玉米、苦瓜)│每組一盤 ⑶ 各色粉彩紙│每組共用 ⑷ 廣告顏料│每組共用 ⑸ 雙
面膠、白膠│每組共用
剪刀、水彩筆、調色盤、筆洗、抹布
9 用自然妝點空間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9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64
建議時間 2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鑑賞藝術大師 Antoni Gaudí《聖家堂》建築,觀察這些建築的照片,跟一般的建築有
什麼不同的地方?屋頂的花紋、柱子的形狀、窗戶或牆壁的細節,能讓你聯想到哪
些大自然可以看到的元素呢?比方說花瓣、魚鱗、樹根……。
建議時間60 分鐘
❶ 組裝白色紙盒,紙盒若為長方形,由學生自由決定房子的擺向為直立或橫放。
❷ 觀察準備用於壓印的蔬果及自然媒材,摸一摸每一種的形狀都不相同,思考它們分
別比較適合拿來壓印的會是表面或是切面呢?
❸ 說明壓印的技巧:顏料不宜調水稀釋,廣告顏料原有的濃度比較容易上色。使用水
彩筆均勻地塗在蔬果要壓印的表面,準確的壓印在紙盒上,盡量一次成功,重複壓
印容易錯位反倒使圖案模糊。若紙盒紙質較軟,可把手伸入盒內支撐。( 老師亦可準
備廢紙,先讓學生試印看看)。
❹ 示範壓印的不同效果:連續圖騰-以線狀或面狀的排列方式重複壓印相同花紋。色
彩漸變-在每一次壓印中慢慢調入不同顏色的重疊,達到漸變的畫面。圖形轉化-
蓋印出的特殊形狀可作為建築的門、窗造型或是牆面質感。
9 用自然妝點空間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9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❸ -2 輕輕壓印在紙盒上。❸ -1 用水彩筆將顏料均勻塗在壓印物表面。
65
❺ 壓印完後的蔬果可以用水彩筆沾清水簡單清洗乾淨,再放回盤子裡讓同組同學可以
共用。
❻ 四面在壓印時應兼顧視覺上的連貫性,避免風格不一致,完成後可以再斟酌使用水
彩筆在局部增加線條,讓整體感更豐富。
❼ 紙盒主體完成後,就能進一步增加屋頂或其他從建築主體延伸出去的構件。可以選
用粉彩紙或其他紙材用摺紙、剪紙的技法來做立體裝飾。
❽ 例如來回凹摺做基本的扇形可作為屋頂的裝飾,摺完後還在上面剪幾何形狀,展開
可以有窗花的效果。或將紙張圈起來做角柱體、角椎體等等,都可以由學生自由變化。
❾ 將做好的紙張裝飾用白膠或雙面膠黏貼固定在房子上,就完成作品囉!
❿ 大家都完成後,可以互相分享一下自己的房子,為什麼想要這麼設計呢?
1. 壓印花紋與配色
2. 紙張結構的造型表現 9
・評量建議
❻ 可適度的用筆繪畫點綴。
❽ -1 扇形可作為屋頂的裝飾。
❾ 加以黏貼固定,完成作品。
❽ -2 來回摺搭配剪紙,做出鏤空的窗花效果。 ❽ -3 圓錐形的作法。
66
福德國小 四年四班 王世杰
福德國小 四年三班 張靖儒
福德國小 四年三班 廖芷綺
福德國小 四年四班 王玉麟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可以增加四季的主題,配合不同時節的自然蔬果,加入當季的色彩來創作。
9
・
・
9 用自然妝點空間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67
⓾ 我們的國度
教案設計|張佳筠	
合作學校|福德國小	
合作教師|陳彥智老師
※ 本單元與上一堂
9 用 自 然 妝 點 空 間 ⁄ 為系列
課程
68
⓾ 我們的國度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⓾
藝術家簡介
張佳筠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現任偏鄉藝文代理教師。擅長使
用自然媒材進行裝置創作,曾獲獎 103 年度宜蘭美展立體
造型類。
・
・
・
・
・
自然美學
立體創作 │自然媒材 、複合媒材
1. 從單點的建築創作開拓延伸到平面基地的整體環境設計。
2. 利用團隊討論激盪創意、建立連結,使個別創作可以拼組成空間延伸的集體創作。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1-2-5 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
利用身邊容易取得的媒材,建構出屬於我們想像中的社區或是理想國度。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69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⑴ 大地色系巧拼│每人一個 ⑵ 自然素材 ( 如豆類、樹枝、果實、滿天星、乾燥花
等 ) │每組一盤 ⑶ 各色粉彩紙│每組適量 ⑷ 壓克力顏料│每組共用 ⑸ 雙面膠、白
膠、保麗龍膠│每組共用
剪刀、水彩筆、調色盤、筆洗、抹布、尖錐、滾筒
教案 9《用自然妝點》的作品。
⓾ 我們的國度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⓾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材料
用具
其他
70
建議時間 10 分鐘。
① 同組的同學作品將可以拼組成一個社區,你們希望這個地方除了有房子之外還有什
麼呢?可以是遊樂場、公園、商店街、住宅區……。
建議時間 70 分鐘
❶ 將各組的巧拼先拼接在一起,根據組別的主題繪畫出一條貫穿每塊巧拼的道路或是
河流。此步驟可由老師協助使用滾筒沾取壓克力上色。
❷ 另一種形式:請學生統一沿著巧拼的四條邊緣線畫上約兩公分寬的線條,當作道
路,使巧拼彼此拼接後組合成棋盤式社區規劃的視覺效果。
❸ 在巧拼上將自己的房子先做定位,用筆在四周畫出記號預留下空位。
❹ 用壓克力顏料彩繪出巧拼上的基地場景,可以是小湖泊、草地、停機坪、海洋、沙
灘等等,但都是以上視圖先做底色的繪製。
⓾ 我們的國度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⓾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❶ 將同組的巧拼拼起來,繪畫貫穿的道路或是河流。
❷ 或是統一在巧拼四周畫上等寬的道路,作為棋盤式道路
的組合法。
❸ 把房子的空位先做標註預留起來。 ❹ 繪畫平面的基地場景。
71
❺ 將粉彩紙用揉皺、剪貼等方式製造立體感,形塑成有高度變化的山坡地形。
❻ 選擇適當的自然素材作裝飾,要插入站立的樹枝或乾燥花材前可以先用剪刀或尖錐
在巧拼上鑽出小洞,將自然媒材的末端沾取適量保麗龍膠再插入巧拼,可以幫助作
品更加的牢固。
❼ 巧拼表面也可以直接黏上小石子、小豆子增加紋理感;亦可以組合不同的自然媒
材,拼組成小車子、船隻、路燈等等,讓學生自由發揮創意。
❽ 完成裝飾後,將上次課堂完成的房子作品黏貼到預留的位子上。
❾ 完成個別的巧拼後,將大家的巧拼組裝起來,看看串聯後的集體創作有什麼故事呢!
1 . 基地整體造景的設計規劃,紙材、繪畫與自然媒材等複合媒材互相搭配的效果在視
覺上是否協調。
2. 同組的主題性表現與故事創作。 ⓾
・評量建議
❺ 使用粉彩紙做半立體的坡度地形。
❻ -1 插入自然媒材前先用
尖錐或剪刀尖端在巧拼上
鑽洞。
❽ -1 將房子黏貼上去。 ❽ -2 完成。❻ - 2 沾取白膠或保麗龍膠
插入洞中,會黏得更加牢固。
72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可將自然媒材改為回收撿拾來的素材,如吸管、塑膠餐具…。
⓾
・
・
⓾ 我們的國度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福德國小 四年四班 陳子洋
福德國小 四年五班 林彥丞
福德國小 四年四班 劉安賾
福德國小 四年五班 黃庭威
73
⓫ 拓爾的移動城堡
教案設計|歐懿芳	
合作學校|大龍國小	
合作教師|盧舒盈老師
74
⓫ 拓爾的移動城堡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⓫
藝術家簡介
歐懿芳
主要以纖維藝術及陶藝創作為主,並從事兒童藝術教育工
作,擅長融合肢體開發與藝術創作,由身體的感受帶動心
的牽動,並與媒材產生連結。
・
・
・
・
・
工藝文化
平面創作│拓印
1. 認識最早期的印刷術—拓印
2.練習拓印手法,利用傳統技藝紀錄當代生活物件的造型與痕跡,構成獨特的紙上雕塑。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2 - 2 - 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
作的見解。
2 - 2 - 9 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
特色及背景。
拓印並不是只能拓平面的東西,只要把紙包覆其上用拓包慢慢按壓,就算是立體的
物件也能變成拓印的素材。在這堂課程中將拓印元素轉化成城堡的零件,藉由一塊
塊拓印拼湊出移動城堡的造型,讓學生在重複練習拓印手法當中,創造出有想像力
的圖樣。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75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拓爾的移動城堡
⑴ 白色綢布 ( 約20× 20cm) │每人一塊 ⑵ 小塑膠袋 ( 約 10× 10cm) │每人一個 ⑶
皺紋紙( 約 25×25cm) │每人兩張 ⑷ 橡皮筋│每人兩條 ⑸ 16 開手工棉紙( 練習用) │
每人一張 ⑹ 8 開手工棉紙│每人一張 ⑺ 樹枝或竹棍( 約 40cm) │每人一根 ⑻ 細麻繩
│每組共用 ⑼ 拓印的物件(生活中的各種物品,但以堅硬、表面有明顯凹凸對比或紋
路的物品拓印效果較好)│每組共用
印台、白膠
⓫ 拓爾的移動城堡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⓫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76
建議時間 15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先拿出數張拓印好的圖案,讓學生猜猜看上面的圖案是什麼?再猜猜看這個圖像創
作的方式是什麼呢?
② 介紹拓印,可觀看拓印大型虎字碑影片
③ 並欣賞《霍爾的移動城堡》及荷蘭藝術家 Theo Jansen 的仿生獸。
④ 想想看,如果我們今天要製作一座移動城堡,要用哪些生活中的物件來拼裝?
⑤ 老師課前可以先在桌上放好今天要用來拓印的各種物件,並先用白紙蓋住,等到創
作前再掀開,請同學仔細觀察跟欣賞這些物件的造型。
建議時間 65 分鐘
❶ 首先要自製拓包。將兩張皺紋紙一起揉成一個扎實的圓形紙球,再裝入小塑膠袋
中,作為拓包的內層。
❷ 白色綢布亮面朝外,把塑膠袋裝的紙球放在綢布中央,向上包束起來,再用橡皮筋
綑綁束口處作固定。
⓫ 拓爾的移動城堡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⓫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❶ 將皺紋紙揉成紙球。
❷ -1 將皺紋紙塞入塑膠袋中。 ❷ -2 用白色綢布將紙球包在中心。 ❷ -3 將上方的束口用橡皮筋綁緊固定。
77
評量建議
❸ 將完成的拓包在桌面上多次重複按壓,使底部調整得更加平整。
❹ 拓包第一次沾取墨印時,先盡量讓表層綢布盡量吸飽墨水,再移到廢紙上按壓測
試,或把表面過多的水分吸除。
❺ 請同學先在 16 開的棉紙上試拓,讓學生嘗試拓印時不同的輕重會出現什麼樣的效
果,並練習讓拓印在紙張上的墨印均勻細緻,預備在旁邊。
❻ 選擇適合拓印的對象物,以表面有明顯紋理或是造型獨特為佳。將棉紙蓋在要拓印
物品的表面,用手使紙張與拓印物接觸的地方壓緊密合。
❼ 拓包已測試確認過墨色適量均勻後,就可以正式拓印在紙上。拓印是靠多次重複的
按壓,從淺到深的層疊方式增加清晰度,因此要避免過多的墨,但也要避免錯位。
❽ 先設計思考「移動城堡」的主要造型主體,此建議選取造型最特殊或者面積較大的物
體先作拓印,再逐步向旁邊發展出例如輪子、飛行器或者怪手等零件跟部位。
❾ 同一物體也可以設計排列作重複、並置的拓印,當然也可嘗試各種不同造型、質感
的物件,但必須提醒同學每一次拓印的物件都務必與其他的互相連接在一起,局部
重疊也可以!
❿ 拓印完成後,將作品翻至背面,在紙的頂端下方約五公分處放上樹枝並用白膠點塗
在樹枝上,再把上方多餘的紙張包裹、捲入樹枝固定。
⓫ 將麻繩綁在樹枝兩端作為掛繩,今天的拓印就成為一件獨特的掛飾作品。
⓬ 讓同學互相觀摩、欣賞彼此的作品,猜猜看對方的移動城堡使用了那些生活中的物
件才組裝完成呢?
掌握拓印的技巧與墨色,利用重複拓印動作創造出的不同單元件,組合有創意的成品。 ⓫・
❻ 將紙張蓋在要拓印的物體上,用一手壓緊。
❿ 裝上樹枝及掛繩就成為獨特的掛飾。
❽ -1 拓印時要有耐心,
利用重複層疊使墨色均勻
清晰。
❽ - 2 主體完成後可以增加更
多零件或配備。
78
建議延伸
補充資料
1 . 拓印的物體可以單純化不一定要很多元,從單一元素練習重複、並置、放大、縮小
的設計概念。
2 . 拓印物體的類型可以自由變化,例如只用同學自己鉛筆盒內的物件或是自然素材等
等,或者設定其他主題。
1. 拓印:
用顏料將堅硬物體表面上的文字、符號或紋路複製到輕薄且便於攜帶保存的紙張上
的一門技藝。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出現在雕版印刷之前,因此可視為最
早期的印刷術。中國傳統上最主要的拓印對象為石碑、甲骨與青銅器皿上的書法文
字,及少量的花紋圖案;許多學習書法的人最熟悉的就是字帖當中有許多書法作品
就是藉由拓印石碑的方式保存下來喔。
2. 可用於拓印的材料:
表面有明顯凹凸對比或紋路、肌理的物品拓印效果較好!另外,由於物品可能會直
接或間接沾染到墨,建議不要找布類或其它沾染顏料會不易清洗的物品!
3. 拓包的保存:
拓包用完若短時間內還需使用,建議放至密閉的小罐子或小袋子裡保持墨的濕度,
若放置於陰涼處。
⓫
・
・
⓫ 拓爾的移動城堡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79
大龍國小 四年六班 翁珮榕
大龍國小 四年六班 許暐杰
大龍國小 四年四班 林靖傑
大龍國小 四年四班 吳秉妍
學生作品 ・
⓫
80
⓬ 放在窗口的雕塑
教案設計|陳君岱	
合作學校|修德國小	
合作教師|張家瑜老師
81
⓬ 放在窗口的雕塑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⓬
藝術家簡介
陳君岱
輔仁大學流行設計經營系飾品設計組畢,長於金工、紙藝
的材質創作。作品曾獲選日本伊丹國際首飾藝術展 - 獎勵
賞、法國巴黎 D`Days [Taiwan unfolding] 特展、荷蘭阿姆
斯特丹「 New Traditional Jewellery」。
・
・
・
・
・
工藝文化
立體創作│複合媒材
1. 運用基本的鋁線塑型技巧,增加複合媒材的結合
2. 透過鋁線線條,構築線面體的雕塑關係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3-2-11 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彎折鋁線讓構圖逐漸成形,鋁線回彈會使線條走向與預期產生一點差異,歪了再經
修正的線條會留下具有手感的痕跡,材質的特性是著手做才能感受到的。這堂課程
便是希望在實際動手做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們創作的興趣和材質的認識。課程材料選
擇使用日常中的現成物,拆解後再重組成作品,作品不會有既定的樣子,憑著直覺
去慢慢完成的雕塑。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82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放在窗口的雕塑
⑴ 鋁線1m( 直徑1.5mm) │每人3 條 ⑵ 彩色吸管 ( 多色) │每人16 根 ⑶ 粉彩紙小紙
片( 約6× 6cm) │每人10~15 張
剪刀、斜口鉗、尖嘴鉗、尖錐
⓬ 放在窗口的雕塑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⓬
83
建議時間 15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欣賞動態雕塑大師 Alexander Calder 及其相近風格的雕塑作品,觀察作品的線條是
不是很流暢呢?你可以感覺到線條所構築的立體空間感嗎?引導同學去注意作品的
比例、點線面的聚散、以及律動感。這堂課程是做抽象造型的創作,要提醒同學不
要往太具象的物件思考。
建議時間 65 分鐘
❶ 設定兩種色彩作為自己作品的主色調,並以此挑選吸管及紙片的顏色,兩種顏色的
關係可以是相近色或互補色,再酌量搭配一些其它色彩點綴。
❷ 將吸管以平口剪裁成約 2~5 公分不等的長度,剪的時候要使吸管盡量集中在小容器
內,避免噴的到處都是。
❸ 將紙片設計、修剪成不規則的幾何圖形,紙片的尺寸要一併考慮當它出現在整件作
品時的大小比例。
❹ 使用尖錐將每張紙片的中心鑽出一個小孔,以利稍後可以用鋁線穿過。
❺ 材料都備齊後,先取一條鋁線,將其中一個尾端反折出一個倒勾,這是為了讓吸管
不會脫出。接下來就可以讓吸管與紙片互相搭配,穿過鋁線使各個單元串聯在一
起,同時也要思考色彩的搭配在視覺上是否調和。
⓬ 放在窗口的雕塑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⓬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❷ 將吸管裁段備用。
❸ 紙片也裁剪成想要的大小與形狀。
❹ 用尖錐穿洞。 ❺ -1 鋁線一端反折,讓吸管不會掉出去。 ❺ -2 依序將紙片、吸管按照自己的搭配想法穿到鋁線上。
84
❻ 穿到最末端時,預留出五公分的線段不要穿滿,保留給鋁線做纏繞、固定的空間,
並一樣在末端反折出倒勾。
❼ 三條鋁線都分別穿完之後,再相互組合成一個立體的雕塑。建議同學先組合其中
兩條,在兩條鋁線交接處,交疊成十字狀,一條固定,將另一條用扭轉的方式緊繞
兩圈,若有需要的話也可以用尖嘴鉗來輔助,用一點力氣將交接處夾緊。
❽ 線條十字交疊為平面後,就可以將線再做垂直或其他方向的延展,利用凹折營造出
立體的空間感,線條間相互連結的地方都要讓鋁線相互旋轉加以固定,避免變形。
❾ 用兩條線先組合出一個基礎造型後,再加入第三條線一起製作,纏繞固定的時候可
以盡量多嘗試,一邊繞一邊調整造型,並且想一想雕塑的正面在哪裡,給它一個視
覺的重點。
❿ 最後將末端多餘的鋁線剪掉,用尖嘴鉗夾緊固定收尾,再做最後的微調就完成了。
作品想像力的展現、造型獨特性與配色、結構穩定度及接合技巧。 ⓬・評量建議
❿ 最後再用雙手微調造型,讓作品成為一個可站立的雕塑。
❼ -1 兩條鋁線要組合時,先重疊成十字型,再扭轉扭緊。 ❼ -2 扭轉兩圈,讓組合的地方不會滑動。 ❼ -3 再用尖嘴鉗夾緊固定。
85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若從實用面去思考,也可以設計做成首飾、頭飾、燈飾等等。
2 . 在媒材上的選擇也可以保留金屬骨架結構,但換做紙粘土或紙漿去包覆、甚至增加
一些自然材質的塊體來去裝飾。
・
・
⓬ 放在窗口的雕塑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修德國小 四年三班 鄭芳信
修德國小 四年一班 陳宇軒
修德國小 四年三班 李振愷
修德國小 四年一班 吳春慧
⓬
86
⓭ 轉轉鐵絲做出
立體造型
教案設計|陳君岱	
合作學校|修德國小	
合作教師|張家瑜老師
87
⓭ 轉轉鐵絲做出
立體造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⓭
藝術家簡介
陳君岱
輔仁大學流行設計經營系飾品設計組畢,長於金工、紙藝
的材質創作。作品曾獲選日本伊丹國際首飾藝術展 - 獎勵
賞、法國巴黎 D`Days [Taiwan unfolding] 特展、荷蘭阿姆
斯特丹「 New Traditional Jewellery」。
・
・
・
・
・
工藝文化
立體創作│複合媒材
1. 學習鐵絲扭轉、糊紙的基本技巧,培養自由延伸的創造力。
2. 線條變成面、面變成體、雕塑原理認識與創作。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 - 2 - 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
術創作活動。
希望讓學生發現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材料都可以用來創作,從簡單的單元件開始練習
技法,再延伸自由的表現。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88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轉轉鐵絲做出立體造型
⑴ 鐵絲#20~22 號 (30cm~50cm 不等 ) │每人4 條 ⑵ 漸層手染棉紙多色(A4 大小 ) │
每人兩張
斜口鉗、尖嘴鉗、剪刀、醬糊、筆刷、圓形模具( 用來將鐵絲繞成圓形的模具,可以是
圓筒狀瓶子、瓶蓋、筆…等等,硬質為佳,同學互相交換使用 )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⓭ 轉轉鐵絲做出
立體造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⓭
89
建議時間 1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欣賞以同樣媒材技法所完成的雕塑作品,引導同學發表意見,喜歡它的什麼部分?
是造型呢?是配色呢?還是立體的空間感…?
② 先觀察這些雕塑,想想看它可能是怎麼做的呢?
建議時間 70 分鐘
❶ 考量到課堂安全,老師可以先提醒同學操作上要注意鐵絲兩端可能較為尖銳,或者
慎重一點可以請同學拿到鐵絲後就先將兩端用尖嘴鉗夾出一個小的U型倒角。
❷ 指導同學將鐵絲沿著圓形模具繞出圓圈,每次繞之前都必須先在頭尾預留幾公分的
距離,繞完一圈後在鐵絲交叉連結的地方用尖嘴鉗夾住固定,另一手按住模具跟鐵
絲旋轉一圈半至兩圈就可以定形。
❸ 請同學每條鐵絲最少要繞出兩個圓,使四條鐵絲共可以完成八個以上大小不一的
圓。完成後用手稍微整平或調整形狀,以利待會糊紙時用。
❹ 每位同學可以挑兩張不同顏色的手染棉紙,顏色搭配可以是相近色或互補色。糊紙
時使用的紙張會以對折的方式將鐵絲包夾在中間,因此寬度要比圓圈的寬度稍寬,
但要比兩倍長度再更長一些。
⓭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❷ 利用圓形模具將鐵絲繞出圓圈造型。 ❸ 將四條鐵絲都繞完圓圈,形成四個單位。 ❹ 比對鐵絲的圓圈大小,剪出對折可包覆大小的紙片。
⓭ 轉轉鐵絲做出
立體造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90
❺ 量完尺寸並剪好紙張後,用筆刷在紙面上刷滿適量的醬糊,再放上圓圈鐵絲,將紙
張對折黏合,然後用手將紙面及鐵絲邊緣壓緊確保兩者密合。
❻ 將四條鐵絲上的圈圈全數糊好紙張後,利用吹風機的熱風加速乾燥。乾燥後用剪刀
沿著鐵絲的邊緣留 1mm 左右的寬度剪下,以免紙張掉落。
❼ 四條鐵絲都完成後,就可以開始思考如何組合成立體造型,組合的方法是在連接處
將鐵絲交疊,用尖嘴鉗夾緊後旋轉,使兩條鐵絲纏繞固定。每條鐵絲的頭尾都可以
互相接合,並隨時調整位置。
❽ 大致完成後,檢查每個連接處是否都是牢固的,如果沒有可用尖嘴鉗夾緊做補強,
最後再用斜口鉗將多餘的線段剪斷做收尾。
❾ 鐵絲是活動性的,因此可以用雙手再調整一下作品的角度和造型,找出想給別人看
的正面,拉出適當的線和面,並盡可能讓作品能夠站立於桌面上。( 若同學有其他的
想法,比如說躺在平面上的、或是垂掛起來的,老師也可以給予建議及鼓勵。)
作品的獨特性與協調性,配置應有聚散疏密的美感 ⓭・評量建議
❺ -1 將紙面刷滿醬糊。
❻ 留1mm 左右沿著圓形鐵絲的邊剪下。
❼ 將四條鐵絲單位相互組合在一起,頭尾用尖嘴鉗夾緊。
❾ -1 用手調整一下整體
造型。
❾ - 2 完成。
❺ -2 將紙面平整的包覆到鐵絲圓圈上。 ❺ -3 兩面加壓整平後,靜置待乾或用吹風機乾燥。
91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 老師可在前一堂課先帶學生進行棉紙的渲染,在這則教案中若可以使用自己染的棉
紙來進行糊貼,會更加完整。
・
・
修德國小 四年一班 蔡柏傑
修德國小 四年一班 王睿宏
修德國小 四年一班 張毓軒
修德國小 四年一班 何程玉
⓭ 轉轉鐵絲做出
立體造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⓭
92
⓮ 在水中旅行的魔法
教案設計|王磑
合作學校|北投國小	
合作教師|徐于婷老師
93
⓮ 在水中旅行的魔法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⓮
藝術家簡介
王磑
曾任台中一中魔術社及北藝大魔術社社長,專研魔術已長
達 10 年時間。創作豐富觸及繪畫、雕塑、錄像藝術、攝
影、平面設計、新詩及舞蹈等類型,現為藝術自由工作
者、平面設計師、魔術師。
・
・
・
・
・
設計與生活
平面繪畫 │水彩、蠟筆
1. 掌握水蠟畫油水分離的技巧。
2. 寫實影像簡化成線條畫的表現。
3. 理解魔術的原理並勇於上台表現。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3-2-13 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度,並透過欣賞轉化個人情感。
水蠟畫是美術課裡再平凡不過的表現技法,但這堂教案將美術課融入魔術效果的驚
喜感,可以喚起普遍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動機,並鼓勵同學將視覺藝術與表演結
合,找到更多的可能性。適合水蠟畫的初學者。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94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在水中旅行的魔法
à 2. 圖片:各國代表建築線稿
⑴ 8 開水彩紙│每人一張 ⑵ 白色蠟筆│每人一支 ⑶ 水彩│每組共用
調色盤、大支畫筆或排筆、筆洗、噴水器、畫板、紙膠帶
1. 準備預言畫:選定一個學生最耳熟能詳的國家作為預言對象,將該國家最具代表性
的景觀建築用白蠟筆畫在水彩紙上,再貼到畫板上,當作魔術道具之一,並趁學生到
教室前就藏在講台後方不能讓人發現。
2. 其他用於展示魔術的道具還包含:一疊8 開空白水彩紙、一片空的畫板、空白紙卡、
奇異筆、透明容器。
⓮ 在水中旅行的魔法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⓮
・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老師準備
95
建議時間 20 分鐘。
魔術表演示範:
① 請同學從一疊空白的 8 開水彩紙中隨機抽出一張,交給老師用紙膠固定於畫板上,
並與預先就置於講台背面的預言畫一起放在同學看不到的地方(以利稍後的掉包),
說明等一下才會使用。
② 向全班提問「你最想去的國家?」,請同學在倒數三二一後全部一起講出自己的答
案。老師要趁機在紛亂的答案中假裝聽到預言畫所選定的國家。假如是法國,口中複
念法國並在紙卡上寫下法國兩個字,公開秀給同學檢查,再摺小遮住文字,放入透明
容器中。此舉其實是在學生潛意識中下暗示,讓同學信任老師會寫出他們說的答案。
③ 接著請同學繼續回答出其他國家,假設為日本,老師口中一樣複誦唸出日本,但紙
卡上則要寫法國,並直接摺好放入容器,不讓同學看。以此類推大概寫個五張左右。
④ 請一名同學將透明容器內的紙卡搖亂後隨機抽出一張,此時全班注意力都放在抽籤
的同學身上,因此老師趁機將以貼上預言畫的畫板拿出來展示在一旁。這個掉包的動
作在魔術中稱作misdirection( 錯誤引導),讓觀眾注意力集中在非祕密所在的地方。
⑤ 請同學打開紙卡,念出上面所寫國家:法國 ( 實際上每一張都相同 )。老師此時可以
向同學說自己將要展示用水去世界各地旅行的方法。
⑥ 用噴水器把畫作均勻噴濕,以水彩做渲染技法表現,使預言畫中用白色蠟筆畫好的
巴黎鐵塔於色彩中浮現出來!
⓮ 在水中旅行的魔法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⓮
・課程引導
① 請同學從一疊空白水彩紙中隨意抽出一張貼到畫板上。
② 請同學講出想去的國家,老師寫在紙卡上丟到透明容器裡。 ⑤ 請同學說出抽到的國家。 ⑥ 畫紙均勻噴濕後,用畫筆沾取顏料暈染讓畫作現身。
96
建議時間 60 分鐘。
繪畫創作:
❶ 請同學將水彩紙用紙膠固定在畫板上。選出自己最想去的國家,並選定當地最具代
表性的著名地標或景觀做為表現主角,用鉛筆在水彩紙上輕輕打稿。
❷ 老師可利用電腦投影或事先印出的圖卡,作為畫面的參考資料。示範簡化造型用線
條表現的方式:首先觀察描繪對象主要結構造型,複雜的結構可拆解或轉化成學生熟悉
的幾何圖形來組合;主體出現後,挑出最重要的一兩個特徵做表現,不需太多細節。
❸ 完成鉛筆稿後用白色蠟筆畫出確認的線條,為避免渲染水彩時蠟筆輪廓被水彩蓋
掉,可以適時將筆畫加粗,將線條塗實塗滿。指導學生適時轉動畫板,觀察蠟筆的
反光來檢查繪製的情況。
❹ 用噴水器充分、均勻將畫面噴濕,使用噴水器時宜距離畫紙有一定的距離,避免大
面積的積水。
❺ 將水彩顏料和適量的水分調和後,趁紙未乾時做大面積刷色,不同顏色在交接的地
方會因為水分作用自然接合,形成朦朧、滲染的效果,讓蠟筆的線條清楚浮現。
魔術原理講解及練習:
❻ 在開始教學魔術之前,老師請先搭配簡報檔,與同學說明魔術的薩斯頓三原則。分
別是:⑴ 魔術表演之前絕對不透漏接下來的表演內容。⑵ 不在同一時間、地點變同
樣的魔術兩次。⑶ 絕不任意向觀眾透漏魔術的秘密。
❼ 老師向同學破解方才魔術表演的方式 ( 魔術原理可參考補充資料 ),可以邀請自告奮
勇的同學上台練習表演!同時也教導其他台下的小朋友,要懂得尊重台上的表演
者,並在覺得精彩之處給予適時的鼓勵。
1. 能了解魔術背後的巧思、準備與原理技巧,並從中培養台風及口頭表達。
2. 認識水蠟畫油水分離的原理跟應用。3. 水彩渲染技巧的表現。 ⓮
・
・
創作流程
評量建議
❺ -2 使用不同顏色做渲染,
使蠟筆痕跡現形。
❺ -1 趁紙未乾時,用大支
水彩筆或排筆刷色、渲染。
❷ 欣賞參考圖片,用白色蠟筆在水彩紙上構圖,將線條塗實
塗滿。
❹ 用噴水器將畫作均勻噴濕。
97
補充資料 此魔術原理可分為三部分:A. 強迫選擇、B. 錯誤引導、C. 油水分離技法。
A. 強迫選擇 (Force):用隱性的手法,讓觀眾以為是在自由選擇的狀況之下,引導他們
選到魔術師預設好的答案。在此教案中的強迫選擇,便是讓同學選到老師事先畫好預
言的國家,當要求所有小朋友一起大聲說出國名時,就可以趁亂假裝聽到預言國家,
並將第一個卡片不經意的秀給同學看,以這種方式,觀眾會被引導得到幾種暗示:每
個國家都是由同學自己任意選擇的、書寫的過程是光明正大且公開的、桶子是透明且
毫無機關的,同時由於展示國家名字時是以"不經意"的態度快速帶過,所以觀眾會
認為因為一切公平公正公開,展示則成了沒有太多必要且可以省略的動作。
B. 錯誤引導 (Misdirection):是將觀眾注意力刻意導向至魔術師所希望的地方,是魔
術中最常使用也重要的技巧之一。在此教案中的錯誤引導,主要是將兩個畫板交換,
第一個畫板是用同學任意抽出的水彩紙貼裱而成;第二個則是事先預言國家畫作的畫
板,也就是最終顯現效果的畫板。交換的方法如下:請同學隨意抽出空白水彩紙,在
眾目睽睽之下貼裱於畫板,此動作暗示觀眾:水彩紙是隨機挑選的,且貼裱過程也沒
有問題,老師便可以將此畫板靠在講桌內側,告訴同學我們等下才會用到它。接下來
進行卡片國家書寫的部分,一直到所有紙團都丟進透明容器後,請同學隨意搖亂並抽
出一張,這時所有觀眾注意力都聚焦在該同學身上,老師便可輕鬆的將預藏好的第二
塊畫板擺到台前的黑板上,不動聲色的完成掉包。( 此舉例為大多教室都有講台或講桌
可作為錯誤引導的遮掩媒介,老師可依不同場地進行選擇 )。
C. 油水分離技法:運用蠟筆的排水性與水彩暈染達成最終的畫作效果。
⓮
・
⓮ 在水中旅行的魔法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98
學生作品
⓮
・
北投國小 四年五班 謝以諾
北投國小 四年五班 汪芷嫻
北投國小 四年五班 周邑
北投國小 四年五班 陳云澤
99
⓯ 空間尺度與顏色探索
教案設計|林祺錦	
合作學校|明道國小	
合作教師|彭琬婷老師
100
⓯ 空間尺度與顏色探索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⓯
藝術家簡介
林祺錦
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致力於既有環境美學
與建築空間的整合規劃。近年重要作品有花蓮新城托兒
所(獲 2010 遠東建築獎入圍與第二屆中國建築傳媒獎提
名)、馬公機場計程車鋼棚(獲 2014 A+Awards 特別表揚
獎、2014 ADA 新銳建築獎入圍)。
・
・
・
・
・
設計與生活 
立體創作│建築模型 
1. 學習在有條件限制的版型組構中創造獨特空間設計。
2. 理解空間的比例尺關係、與在空間裡顏色的感受性。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藉由設計中有限元素和模型版的組構過程,理解空間尺度的相對關係,引發孩子對於
生活空間有更深層的感受及觀察,鼓勵孩子發揮大膽的無限創意並培養空間造型能力。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101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空間尺度與顏色探索
à 2. 線稿:珍珠板型板設定
⑴ 珍珠板(21×38cm、厚度2mm) │每人一片 ⑵ 壓克力顏料:紅、黃、藍、黑四色
│每組共用 ⑶ 保麗龍膠│每組共用 ⑷ 模型小人( 約 6cm 高 ) │每人一個
鉛筆、尺、美工刀、切割墊、水彩筆
⓯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⓯ 空間尺度與顏色探索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102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⓯ 空間尺度與顏色探索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建議時間 15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透過課程簡報介紹三位重要的現代建築大師 Mies Van Der Rohe、Frank Lloyd
Wrigh、Le Corbusier 作品。Mies Van Der Rohe 的設計希望在自然世界中,使各項
元素抽象到最精簡,用幾條線就可以表達出來。
② 極簡派建築風格的發展,也受到蒙德里安風格派的影響,風格派的繪畫把大自然的
樹抽象到剩下水平垂直的線條就組構成畫面。因此,本堂課程作品在色彩的選用上
即為具有代表性的紅、黃、藍、黑四色,向風格派致敬。
建議時間 65 分鐘
❶ 請同學依照課程設定的規格尺寸,在自己的珍珠板上畫好六塊板子的分隔線。
❷ 使用美工刀依著線小心的裁切下來,使用刀片時請小心安全。
❸ 裁切好後會獲得六塊板子,請同學依照設定分成水平構件、垂直構件各三個。水平
構件可以指地板、各層樓的樓板、或是天花板、屋頂等;垂直構件則是指牆面。
❹ 利用六個構件,透過水平、垂直或不同角度的組合創造新的空間架構,構成至少 3
個以上的獨立空間,並至少有兩個樓層。每個空間應有區隔但又能相互連貫,製成
一個建築空間模型。老師應向同學說明強調成品不是一個密閉房間,不需要有四邊
封閉的牆壁,而應該著重於如何垂直搭建出開放的空間。
❶ 依照圖示,請學生在珍珠板上畫線。
⓯
・
・
❷ 使用美工刀將珍珠板一一裁切開來。 ❸ 將裁切下來的構件分類為水平、垂直構件。
103
評量建議
❺ 構件間在組合時,在兩片重疊的地方,須將其中一個構件用美工刀或剪刀剪出與珍珠
板相同厚度的凹槽作為兩個構件的卡榫,若不小心割斷了,可以用透明膠帶補救一下。
❻ 在構件接合處塗上保麗龍膠加強固定。但因保麗龍膠凝固需要一點時間,因此接合
時需先用手暫時固定,待膠半乾後再移開用以避免滑脫。
❼ 除了垂直水平的角度外,也可以將保麗龍板一面割出厚度一半的深度(不切斷)凹折
做出斜角變化。
❽ 建築主體完成後,即可開始進行著色。每組皆可分得紅、黃、藍、黑四個壓克力顏
料基本色,不混色。著色的規定是每塊組件只能上一個顏色,包含正反兩面都要均
勻地平塗上色。
❾ 相鄰的兩塊不可以上同樣的顏色,依序將所有構件上色完畢,也可以保留幾塊不上
色作為白色。
❿ 最後,發給每個同學一個模型小人,讓學生將小人擺放到自己的建築模型中,感受
人與空間的尺度關係。
是否能夠理解垂直、水平構件及空間尺度的涵義。製作完成的建築模型在造型上是否
具有獨特性。
❺ 在其中一塊珍珠板中切出一小道插槽,可以讓兩塊珍
珠板接合得更牢。
❻ 每一片接合處都用保麗龍膠黏合。
❽ 完成兩層樓面以上的建築模型。
⓯
・
・
❾ 使用壓克力顏料上色,同一塊組件的兩面都要上
一樣的顏色。
❿ 完成後將小人放進模型當中,欣賞自己的作品吧!
104
明道國小 四年二班 施緯恩
明道國小 四年一班 蔡幸均
明道國小 四年二班 高亭鈺
明道國小 四年二班 林妤萍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可以加入「基地環境」的概念與學生做討論,同樣的房子蓋在山上、海邊或是城市不
同的地理環境,甚至是極端的氣候的考量,在設計上都會有不同的對應方式。
⓯
・
・
⓯ 空間尺度與顏色探索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105
⓰ 看見看不見
教案設計|許琇鈞	
合作學校|大龍國小	
合作教師|盧舒盈老師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Портфоліо майстра в/н Медвідь
Портфоліо майстра в/н МедвідьПортфоліо майстра в/н Медвідь
Портфоліо майстра в/н Медвідь
zudatua
 
искусство 3 ноября
искусство 3 ноябряискусство 3 ноября
искусство 3 ноября
sokolenko1
 
дистанційне навчання
дистанційне навчаннядистанційне навчання
дистанційне навчання
metodist_selid
 
教學演示 海報
教學演示 海報教學演示 海報
教學演示 海報Bowei Yang
 
تاريخ التصميم الفني والمدارس الفنية
 تاريخ التصميم الفني والمدارس الفنية تاريخ التصميم الفني والمدارس الفنية
تاريخ التصميم الفني والمدارس الفنية
Palestinian Presidency office
 
світ кольору
світ кольорусвіт кольору
світ кольору
Levxhenko Oksana
 
Urok19 trivimernict obiektib v prostori
Urok19 trivimernict obiektib v prostoriUrok19 trivimernict obiektib v prostori
Urok19 trivimernict obiektib v prostori
Olga Salamaha
 
Передавання настрою у пейзажі за допомогою кольору. Пуантилізм. 6 кл.
Передавання настрою у пейзажі за допомогою кольору. Пуантилізм. 6 кл.Передавання настрою у пейзажі за допомогою кольору. Пуантилізм. 6 кл.
Передавання настрою у пейзажі за допомогою кольору. Пуантилізм. 6 кл.
Андрей Виноходов
 
ναζιστικη προπαγάνδα Β. Σακκα
ναζιστικη προπαγάνδα  Β. Σακκαναζιστικη προπαγάνδα  Β. Σακκα
ναζιστικη προπαγάνδα Β. Σακκα
Kiki Sakka
 
Образотворчек мистецтво_пейзаж_теорія
Образотворчек мистецтво_пейзаж_теоріяОбразотворчек мистецтво_пейзаж_теорія
Образотворчек мистецтво_пейзаж_теорія
Andy Levkovich
 
Мозаїка з яєчної шкаралупи
Мозаїка з яєчної шкаралупиМозаїка з яєчної шкаралупи
Мозаїка з яєчної шкаралупи
kvitka17
 
教案_排隊
教案_排隊 教案_排隊
教案_排隊 Vivian_n
 
Професія - художник
Професія - художникПрофесія - художник
Професія - художник
Елена Ташлык
 
Mondrian παρουσίαση
Mondrian παρουσίασηMondrian παρουσίαση
Mondrian παρουσίαση
11dimaigal
 
Знання - це скарб, а вміння вчитись - ключ до нього
Знання - це скарб, а вміння вчитись - ключ до ньогоЗнання - це скарб, а вміння вчитись - ключ до нього
Знання - це скарб, а вміння вчитись - ключ до нього
Наталія Шпалерчук
 
Інноваційні підходи до формування національно-патріотичних цінностей на заня...
 Інноваційні підходи до формування національно-патріотичних цінностей на заня... Інноваційні підходи до формування національно-патріотичних цінностей на заня...
Інноваційні підходи до формування національно-патріотичних цінностей на заня...
Наталья Качковская
 
الاهداف العامة لقسم تكنولوجيا التعليم
الاهداف العامة لقسم تكنولوجيا التعليمالاهداف العامة لقسم تكنولوجيا التعليم
الاهداف العامة لقسم تكنولوجيا التعليمhan55
 
Матеріали до круглого столу щодо удосконалення ваучерної системи в Україні
Матеріали до круглого столу щодо удосконалення ваучерної системи в УкраїніМатеріали до круглого столу щодо удосконалення ваучерної системи в Україні
Матеріали до круглого столу щодо удосконалення ваучерної системи в Україні
UNDP Ukraine
 
художні промисли
художні промислихудожні промисли
художні промисли
Bodya Dishkant
 
Тиждень трудового навчання
Тиждень трудового навчанняТиждень трудового навчання
Тиждень трудового навчання
Andy Levkovich
 

What's hot (20)

Портфоліо майстра в/н Медвідь
Портфоліо майстра в/н МедвідьПортфоліо майстра в/н Медвідь
Портфоліо майстра в/н Медвідь
 
искусство 3 ноября
искусство 3 ноябряискусство 3 ноября
искусство 3 ноября
 
дистанційне навчання
дистанційне навчаннядистанційне навчання
дистанційне навчання
 
教學演示 海報
教學演示 海報教學演示 海報
教學演示 海報
 
تاريخ التصميم الفني والمدارس الفنية
 تاريخ التصميم الفني والمدارس الفنية تاريخ التصميم الفني والمدارس الفنية
تاريخ التصميم الفني والمدارس الفنية
 
світ кольору
світ кольорусвіт кольору
світ кольору
 
Urok19 trivimernict obiektib v prostori
Urok19 trivimernict obiektib v prostoriUrok19 trivimernict obiektib v prostori
Urok19 trivimernict obiektib v prostori
 
Передавання настрою у пейзажі за допомогою кольору. Пуантилізм. 6 кл.
Передавання настрою у пейзажі за допомогою кольору. Пуантилізм. 6 кл.Передавання настрою у пейзажі за допомогою кольору. Пуантилізм. 6 кл.
Передавання настрою у пейзажі за допомогою кольору. Пуантилізм. 6 кл.
 
ναζιστικη προπαγάνδα Β. Σακκα
ναζιστικη προπαγάνδα  Β. Σακκαναζιστικη προπαγάνδα  Β. Σακκα
ναζιστικη προπαγάνδα Β. Σακκα
 
Образотворчек мистецтво_пейзаж_теорія
Образотворчек мистецтво_пейзаж_теоріяОбразотворчек мистецтво_пейзаж_теорія
Образотворчек мистецтво_пейзаж_теорія
 
Мозаїка з яєчної шкаралупи
Мозаїка з яєчної шкаралупиМозаїка з яєчної шкаралупи
Мозаїка з яєчної шкаралупи
 
教案_排隊
教案_排隊 教案_排隊
教案_排隊
 
Професія - художник
Професія - художникПрофесія - художник
Професія - художник
 
Mondrian παρουσίαση
Mondrian παρουσίασηMondrian παρουσίαση
Mondrian παρουσίαση
 
Знання - це скарб, а вміння вчитись - ключ до нього
Знання - це скарб, а вміння вчитись - ключ до ньогоЗнання - це скарб, а вміння вчитись - ключ до нього
Знання - це скарб, а вміння вчитись - ключ до нього
 
Інноваційні підходи до формування національно-патріотичних цінностей на заня...
 Інноваційні підходи до формування національно-патріотичних цінностей на заня... Інноваційні підходи до формування національно-патріотичних цінностей на заня...
Інноваційні підходи до формування національно-патріотичних цінностей на заня...
 
الاهداف العامة لقسم تكنولوجيا التعليم
الاهداف العامة لقسم تكنولوجيا التعليمالاهداف العامة لقسم تكنولوجيا التعليم
الاهداف العامة لقسم تكنولوجيا التعليم
 
Матеріали до круглого столу щодо удосконалення ваучерної системи в Україні
Матеріали до круглого столу щодо удосконалення ваучерної системи в УкраїніМатеріали до круглого столу щодо удосконалення ваучерної системи в Україні
Матеріали до круглого столу щодо удосконалення ваучерної системи в Україні
 
художні промисли
художні промислихудожні промисли
художні промисли
 
Тиждень трудового навчання
Тиждень трудового навчанняТиждень трудового навчання
Тиждень трудового навчання
 

Similar to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教師課程計畫大綱 封四維
教師課程計畫大綱 封四維教師課程計畫大綱 封四維
教師課程計畫大綱 封四維純哥 吳
 
2012佛州暑期教師研習@主題教學
2012佛州暑期教師研習@主題教學2012佛州暑期教師研習@主題教學
2012佛州暑期教師研習@主題教學ChinHuei Yeh
 
冬冬的彩虹屋Ppt2
冬冬的彩虹屋Ppt2冬冬的彩虹屋Ppt2
冬冬的彩虹屋Ppt2Mingze Xu
 
東吳大學國際青年探索教育會 簡介
東吳大學國際青年探索教育會 簡介東吳大學國際青年探索教育會 簡介
東吳大學國際青年探索教育會 簡介
Chen I-Chun
 
教務處
教務處教務處
教務處
tntces
 
2016大溪田野學校課程記錄手冊
2016大溪田野學校課程記錄手冊2016大溪田野學校課程記錄手冊
2016大溪田野學校課程記錄手冊
慧勤 黃
 
看圖說故事引導 3 看圖排序
看圖說故事引導 3 看圖排序看圖說故事引導 3 看圖排序
看圖說故事引導 3 看圖排序
Hetty Hsiao
 
第二個家
第二個家第二個家
第二個家
SABD
 
2010/社會/數位典藏融入教學試教經驗分享/賴柏宗
2010/社會/數位典藏融入教學試教經驗分享/賴柏宗2010/社會/數位典藏融入教學試教經驗分享/賴柏宗
2010/社會/數位典藏融入教學試教經驗分享/賴柏宗alvinlais
 
20111204
2011120420111204
20111204
fpaweb
 
智慧的父母-認識資優教育
智慧的父母-認識資優教育智慧的父母-認識資優教育
智慧的父母-認識資優教育芳如 林
 
Teach Festivals in English class
Teach Festivals in English classTeach Festivals in English class
Teach Festivals in English class
Fortuna Lu
 
教案(96年度)
教案(96年度)教案(96年度)
教案(96年度)
yyycome
 
文化與創新課程
文化與創新課程文化與創新課程
文化與創新課程ShaoPei Chang
 
105藝教閱讀美的可能
105藝教閱讀美的可能105藝教閱讀美的可能
105藝教閱讀美的可能
中 央社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wikicn
 
101.05.30 班級經營-追分國小-詹翔霖教授
101.05.30 班級經營-追分國小-詹翔霖教授101.05.30 班級經營-追分國小-詹翔霖教授
101.05.30 班級經營-追分國小-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2023彰女青年・閱晴.pdf
2023彰女青年・閱晴.pdf2023彰女青年・閱晴.pdf
2023彰女青年・閱晴.pdf
21th1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101.11.10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
101.11.10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101.11.10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
101.11.10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
文化大學
 

Similar to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20)

教師課程計畫大綱 封四維
教師課程計畫大綱 封四維教師課程計畫大綱 封四維
教師課程計畫大綱 封四維
 
2012佛州暑期教師研習@主題教學
2012佛州暑期教師研習@主題教學2012佛州暑期教師研習@主題教學
2012佛州暑期教師研習@主題教學
 
冬冬的彩虹屋Ppt2
冬冬的彩虹屋Ppt2冬冬的彩虹屋Ppt2
冬冬的彩虹屋Ppt2
 
東吳大學國際青年探索教育會 簡介
東吳大學國際青年探索教育會 簡介東吳大學國際青年探索教育會 簡介
東吳大學國際青年探索教育會 簡介
 
教務處
教務處教務處
教務處
 
2016大溪田野學校課程記錄手冊
2016大溪田野學校課程記錄手冊2016大溪田野學校課程記錄手冊
2016大溪田野學校課程記錄手冊
 
看圖說故事引導 3 看圖排序
看圖說故事引導 3 看圖排序看圖說故事引導 3 看圖排序
看圖說故事引導 3 看圖排序
 
第二個家
第二個家第二個家
第二個家
 
2010/社會/數位典藏融入教學試教經驗分享/賴柏宗
2010/社會/數位典藏融入教學試教經驗分享/賴柏宗2010/社會/數位典藏融入教學試教經驗分享/賴柏宗
2010/社會/數位典藏融入教學試教經驗分享/賴柏宗
 
20111204
2011120420111204
20111204
 
智慧的父母-認識資優教育
智慧的父母-認識資優教育智慧的父母-認識資優教育
智慧的父母-認識資優教育
 
Teach Festivals in English class
Teach Festivals in English classTeach Festivals in English class
Teach Festivals in English class
 
教案(96年度)
教案(96年度)教案(96年度)
教案(96年度)
 
文化與創新課程
文化與創新課程文化與創新課程
文化與創新課程
 
105藝教閱讀美的可能
105藝教閱讀美的可能105藝教閱讀美的可能
105藝教閱讀美的可能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综合活动领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
 
101.05.30 班級經營-追分國小-詹翔霖教授
101.05.30 班級經營-追分國小-詹翔霖教授101.05.30 班級經營-追分國小-詹翔霖教授
101.05.30 班級經營-追分國小-詹翔霖教授
 
2023彰女青年・閱晴.pdf
2023彰女青年・閱晴.pdf2023彰女青年・閱晴.pdf
2023彰女青年・閱晴.pdf
 
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香港六合彩
香港六合彩
 
101.11.10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
101.11.10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101.11.10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
101.11.10 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詹翔霖教授-如何做一個有效能的老師
 

Recently uploaded

20240520-敏感資料處理原則-柯智仁.pptx.pdf_20240520-敏感資料處理原則-柯智仁.pptx.pdf
20240520-敏感資料處理原則-柯智仁.pptx.pdf_20240520-敏感資料處理原則-柯智仁.pptx.pdf20240520-敏感資料處理原則-柯智仁.pptx.pdf_20240520-敏感資料處理原則-柯智仁.pptx.pdf
20240520-敏感資料處理原則-柯智仁.pptx.pdf_20240520-敏感資料處理原則-柯智仁.pptx.pdf
jhujyunjhang
 
20230913-資料標準-劉璟儀.pdf_20230913-資料標準-劉璟儀.pdf
20230913-資料標準-劉璟儀.pdf_20230913-資料標準-劉璟儀.pdf20230913-資料標準-劉璟儀.pdf_20230913-資料標準-劉璟儀.pdf
20230913-資料標準-劉璟儀.pdf_20230913-資料標準-劉璟儀.pdf
jhujyunjhang
 
🎉黑客改成绩,只需1小时! 想知道学霸的秘诀吗?跟着我们一起来揭秘吧~ 🤔💡 #技术分享 #考试技巧 #快速提分【微信:oojjiijj】
🎉黑客改成绩,只需1小时! 想知道学霸的秘诀吗?跟着我们一起来揭秘吧~ 🤔💡 #技术分享 #考试技巧 #快速提分【微信:oojjiijj】🎉黑客改成绩,只需1小时! 想知道学霸的秘诀吗?跟着我们一起来揭秘吧~ 🤔💡 #技术分享 #考试技巧 #快速提分【微信:oojjiijj】
🎉黑客改成绩,只需1小时! 想知道学霸的秘诀吗?跟着我们一起来揭秘吧~ 🤔💡 #技术分享 #考试技巧 #快速提分【微信:oojjiijj】
微信 tytyqqww业务接单
 
20220317-開放授權規範-林誠夏.pdf_20220317-開放授權規範-林誠夏.pdf
20220317-開放授權規範-林誠夏.pdf_20220317-開放授權規範-林誠夏.pdf20220317-開放授權規範-林誠夏.pdf_20220317-開放授權規範-林誠夏.pdf
20220317-開放授權規範-林誠夏.pdf_20220317-開放授權規範-林誠夏.pdf
jhujyunjhang
 
20230913-開放資料流程-柯智仁.pdf_20230913-開放資料流程-柯智仁.pdf
20230913-開放資料流程-柯智仁.pdf_20230913-開放資料流程-柯智仁.pdf20230913-開放資料流程-柯智仁.pdf_20230913-開放資料流程-柯智仁.pdf
20230913-開放資料流程-柯智仁.pdf_20230913-開放資料流程-柯智仁.pdf
jhujyunjhang
 
20220325-如何下載與引用資料-柯智仁.pdf_20220325-如何下載與引用資料-柯智仁.pdf
20220325-如何下載與引用資料-柯智仁.pdf_20220325-如何下載與引用資料-柯智仁.pdf20220325-如何下載與引用資料-柯智仁.pdf_20220325-如何下載與引用資料-柯智仁.pdf
20220325-如何下載與引用資料-柯智仁.pdf_20220325-如何下載與引用資料-柯智仁.pdf
jhujyunjhang
 
20240520-TaiBIF和GBIF介紹-劉璟儀.pdf_20240520-TaiBIF和GBIF介紹-劉璟儀.pdf
20240520-TaiBIF和GBIF介紹-劉璟儀.pdf_20240520-TaiBIF和GBIF介紹-劉璟儀.pdf20240520-TaiBIF和GBIF介紹-劉璟儀.pdf_20240520-TaiBIF和GBIF介紹-劉璟儀.pdf
20240520-TaiBIF和GBIF介紹-劉璟儀.pdf_20240520-TaiBIF和GBIF介紹-劉璟儀.pdf
jhujyunjhang
 
20240522-如何下載與引用TBIA資料-張俊怡.pdf_20240522-如何下載與引用TBIA資料-張俊怡.pdf
20240522-如何下載與引用TBIA資料-張俊怡.pdf_20240522-如何下載與引用TBIA資料-張俊怡.pdf20240522-如何下載與引用TBIA資料-張俊怡.pdf_20240522-如何下載與引用TBIA資料-張俊怡.pdf
20240522-如何下載與引用TBIA資料-張俊怡.pdf_20240522-如何下載與引用TBIA資料-張俊怡.pdf
jhujyunjhang
 
根据课文训练学生习写《可以喝的书》,丙组作文也是一篇供料作文,满分为十分.pptx
根据课文训练学生习写《可以喝的书》,丙组作文也是一篇供料作文,满分为十分.pptx根据课文训练学生习写《可以喝的书》,丙组作文也是一篇供料作文,满分为十分.pptx
根据课文训练学生习写《可以喝的书》,丙组作文也是一篇供料作文,满分为十分.pptx
OOJIANHANGMoe
 
2024-06-14 師大_AI 新浪潮下的產業人才培育_90 mins_蔡明順.pdf
2024-06-14  師大_AI 新浪潮下的產業人才培育_90 mins_蔡明順.pdf2024-06-14  師大_AI 新浪潮下的產業人才培育_90 mins_蔡明順.pdf
2024-06-14 師大_AI 新浪潮下的產業人才培育_90 mins_蔡明順.pdf
Taiwan AI Academy
 
APII - interview notes 2024 for ogcio latest version
APII - interview notes 2024 for ogcio latest versionAPII - interview notes 2024 for ogcio latest version
APII - interview notes 2024 for ogcio latest version
digimen08
 
20240521-資料清理-OpenRefine-劉璟儀.pdf_20240521-資料清理-OpenRefine-劉璟儀.pdf
20240521-資料清理-OpenRefine-劉璟儀.pdf_20240521-資料清理-OpenRefine-劉璟儀.pdf20240521-資料清理-OpenRefine-劉璟儀.pdf_20240521-資料清理-OpenRefine-劉璟儀.pdf
20240521-資料清理-OpenRefine-劉璟儀.pdf_20240521-資料清理-OpenRefine-劉璟儀.pdf
jhujyunjhang
 
20230513-datapaper-何芷蔚.pdf_20230513-datapaper-何芷蔚.pdf
20230513-datapaper-何芷蔚.pdf_20230513-datapaper-何芷蔚.pdf20230513-datapaper-何芷蔚.pdf_20230513-datapaper-何芷蔚.pdf
20230513-datapaper-何芷蔚.pdf_20230513-datapaper-何芷蔚.pdf
jhujyunjhang
 
台科大史懷哲團隊研習課程(專題課程發展分享 以Arduino專案實作出發)20240613
台科大史懷哲團隊研習課程(專題課程發展分享 以Arduino專案實作出發)20240613台科大史懷哲團隊研習課程(專題課程發展分享 以Arduino專案實作出發)20240613
台科大史懷哲團隊研習課程(專題課程發展分享 以Arduino專案實作出發)20240613
趙 亨利
 
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六級分樣卷、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六級分樣卷
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六級分樣卷、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六級分樣卷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六級分樣卷、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六級分樣卷
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六級分樣卷、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六級分樣卷
ssuserd66db11
 
20230913 資料發布類型-陳建文.pdf_20230913 資料發布類型-陳建文.pdf
20230913 資料發布類型-陳建文.pdf_20230913 資料發布類型-陳建文.pdf20230913 資料發布類型-陳建文.pdf_20230913 資料發布類型-陳建文.pdf
20230913 資料發布類型-陳建文.pdf_20230913 資料發布類型-陳建文.pdf
jhujyunjhang
 
20240521-開放資料的前置準備與清理-楊富鈞.pdf_20240521-開放資料的前置準備與清理-楊富鈞.pdf
20240521-開放資料的前置準備與清理-楊富鈞.pdf_20240521-開放資料的前置準備與清理-楊富鈞.pdf20240521-開放資料的前置準備與清理-楊富鈞.pdf_20240521-開放資料的前置準備與清理-楊富鈞.pdf
20240521-開放資料的前置準備與清理-楊富鈞.pdf_20240521-開放資料的前置準備與清理-楊富鈞.pdf
jhujyunjhang
 

Recently uploaded (17)

20240520-敏感資料處理原則-柯智仁.pptx.pdf_20240520-敏感資料處理原則-柯智仁.pptx.pdf
20240520-敏感資料處理原則-柯智仁.pptx.pdf_20240520-敏感資料處理原則-柯智仁.pptx.pdf20240520-敏感資料處理原則-柯智仁.pptx.pdf_20240520-敏感資料處理原則-柯智仁.pptx.pdf
20240520-敏感資料處理原則-柯智仁.pptx.pdf_20240520-敏感資料處理原則-柯智仁.pptx.pdf
 
20230913-資料標準-劉璟儀.pdf_20230913-資料標準-劉璟儀.pdf
20230913-資料標準-劉璟儀.pdf_20230913-資料標準-劉璟儀.pdf20230913-資料標準-劉璟儀.pdf_20230913-資料標準-劉璟儀.pdf
20230913-資料標準-劉璟儀.pdf_20230913-資料標準-劉璟儀.pdf
 
🎉黑客改成绩,只需1小时! 想知道学霸的秘诀吗?跟着我们一起来揭秘吧~ 🤔💡 #技术分享 #考试技巧 #快速提分【微信:oojjiijj】
🎉黑客改成绩,只需1小时! 想知道学霸的秘诀吗?跟着我们一起来揭秘吧~ 🤔💡 #技术分享 #考试技巧 #快速提分【微信:oojjiijj】🎉黑客改成绩,只需1小时! 想知道学霸的秘诀吗?跟着我们一起来揭秘吧~ 🤔💡 #技术分享 #考试技巧 #快速提分【微信:oojjiijj】
🎉黑客改成绩,只需1小时! 想知道学霸的秘诀吗?跟着我们一起来揭秘吧~ 🤔💡 #技术分享 #考试技巧 #快速提分【微信:oojjiijj】
 
20220317-開放授權規範-林誠夏.pdf_20220317-開放授權規範-林誠夏.pdf
20220317-開放授權規範-林誠夏.pdf_20220317-開放授權規範-林誠夏.pdf20220317-開放授權規範-林誠夏.pdf_20220317-開放授權規範-林誠夏.pdf
20220317-開放授權規範-林誠夏.pdf_20220317-開放授權規範-林誠夏.pdf
 
20230913-開放資料流程-柯智仁.pdf_20230913-開放資料流程-柯智仁.pdf
20230913-開放資料流程-柯智仁.pdf_20230913-開放資料流程-柯智仁.pdf20230913-開放資料流程-柯智仁.pdf_20230913-開放資料流程-柯智仁.pdf
20230913-開放資料流程-柯智仁.pdf_20230913-開放資料流程-柯智仁.pdf
 
20220325-如何下載與引用資料-柯智仁.pdf_20220325-如何下載與引用資料-柯智仁.pdf
20220325-如何下載與引用資料-柯智仁.pdf_20220325-如何下載與引用資料-柯智仁.pdf20220325-如何下載與引用資料-柯智仁.pdf_20220325-如何下載與引用資料-柯智仁.pdf
20220325-如何下載與引用資料-柯智仁.pdf_20220325-如何下載與引用資料-柯智仁.pdf
 
20240520-TaiBIF和GBIF介紹-劉璟儀.pdf_20240520-TaiBIF和GBIF介紹-劉璟儀.pdf
20240520-TaiBIF和GBIF介紹-劉璟儀.pdf_20240520-TaiBIF和GBIF介紹-劉璟儀.pdf20240520-TaiBIF和GBIF介紹-劉璟儀.pdf_20240520-TaiBIF和GBIF介紹-劉璟儀.pdf
20240520-TaiBIF和GBIF介紹-劉璟儀.pdf_20240520-TaiBIF和GBIF介紹-劉璟儀.pdf
 
20240522-如何下載與引用TBIA資料-張俊怡.pdf_20240522-如何下載與引用TBIA資料-張俊怡.pdf
20240522-如何下載與引用TBIA資料-張俊怡.pdf_20240522-如何下載與引用TBIA資料-張俊怡.pdf20240522-如何下載與引用TBIA資料-張俊怡.pdf_20240522-如何下載與引用TBIA資料-張俊怡.pdf
20240522-如何下載與引用TBIA資料-張俊怡.pdf_20240522-如何下載與引用TBIA資料-張俊怡.pdf
 
根据课文训练学生习写《可以喝的书》,丙组作文也是一篇供料作文,满分为十分.pptx
根据课文训练学生习写《可以喝的书》,丙组作文也是一篇供料作文,满分为十分.pptx根据课文训练学生习写《可以喝的书》,丙组作文也是一篇供料作文,满分为十分.pptx
根据课文训练学生习写《可以喝的书》,丙组作文也是一篇供料作文,满分为十分.pptx
 
2024-06-14 師大_AI 新浪潮下的產業人才培育_90 mins_蔡明順.pdf
2024-06-14  師大_AI 新浪潮下的產業人才培育_90 mins_蔡明順.pdf2024-06-14  師大_AI 新浪潮下的產業人才培育_90 mins_蔡明順.pdf
2024-06-14 師大_AI 新浪潮下的產業人才培育_90 mins_蔡明順.pdf
 
APII - interview notes 2024 for ogcio latest version
APII - interview notes 2024 for ogcio latest versionAPII - interview notes 2024 for ogcio latest version
APII - interview notes 2024 for ogcio latest version
 
20240521-資料清理-OpenRefine-劉璟儀.pdf_20240521-資料清理-OpenRefine-劉璟儀.pdf
20240521-資料清理-OpenRefine-劉璟儀.pdf_20240521-資料清理-OpenRefine-劉璟儀.pdf20240521-資料清理-OpenRefine-劉璟儀.pdf_20240521-資料清理-OpenRefine-劉璟儀.pdf
20240521-資料清理-OpenRefine-劉璟儀.pdf_20240521-資料清理-OpenRefine-劉璟儀.pdf
 
20230513-datapaper-何芷蔚.pdf_20230513-datapaper-何芷蔚.pdf
20230513-datapaper-何芷蔚.pdf_20230513-datapaper-何芷蔚.pdf20230513-datapaper-何芷蔚.pdf_20230513-datapaper-何芷蔚.pdf
20230513-datapaper-何芷蔚.pdf_20230513-datapaper-何芷蔚.pdf
 
台科大史懷哲團隊研習課程(專題課程發展分享 以Arduino專案實作出發)20240613
台科大史懷哲團隊研習課程(專題課程發展分享 以Arduino專案實作出發)20240613台科大史懷哲團隊研習課程(專題課程發展分享 以Arduino專案實作出發)20240613
台科大史懷哲團隊研習課程(專題課程發展分享 以Arduino專案實作出發)20240613
 
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六級分樣卷、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六級分樣卷
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六級分樣卷、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六級分樣卷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六級分樣卷、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六級分樣卷
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六級分樣卷、113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六級分樣卷
 
20230913 資料發布類型-陳建文.pdf_20230913 資料發布類型-陳建文.pdf
20230913 資料發布類型-陳建文.pdf_20230913 資料發布類型-陳建文.pdf20230913 資料發布類型-陳建文.pdf_20230913 資料發布類型-陳建文.pdf
20230913 資料發布類型-陳建文.pdf_20230913 資料發布類型-陳建文.pdf
 
20240521-開放資料的前置準備與清理-楊富鈞.pdf_20240521-開放資料的前置準備與清理-楊富鈞.pdf
20240521-開放資料的前置準備與清理-楊富鈞.pdf_20240521-開放資料的前置準備與清理-楊富鈞.pdf20240521-開放資料的前置準備與清理-楊富鈞.pdf_20240521-開放資料的前置準備與清理-楊富鈞.pdf
20240521-開放資料的前置準備與清理-楊富鈞.pdf_20240521-開放資料的前置準備與清理-楊富鈞.pdf
 

美術課沒說到的大小事_40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Things not taught in art class

  • 1. 裡沒說到的大小事 2 0 1 7 美 學 教 育 扎 根 計 畫 國 小 美 術 課 再 設 計 40 堂藝術教案工作手冊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合作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執行單位|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
  • 2. ── ── ── ── ── ── 4 5 6 8 14 21 28 35 42 48 55 61 67 73 80 86 92 99 105 112 119 124 134 目錄 中年級教案 1 美術概念 ─ 2 自然美學 ─ 3 工藝文化 ─ 4 設計生活 ─ 5 自我探索 序 一起說說美術課裡沒說到的大小事 手冊使用說明 1 食物的故事─許尹齡 2 建築時光機─許尹齡 3 紙的表情─歐懿芳 4 紋身藝術─張金蓮 5 以字入畫:雨境─施彥君 6 觸覺記憶項鍊─伍亞軒 7 自然花紋轉盤─伍亞軒 8 我的樹朋友─曾玉潔 9 用自然妝點空間─張佳筠 ⓾ 我們的國度─張佳筠 ⓫ 拓爾的移動城堡─歐懿芳 ⓬ 放在窗口的雕塑─陳君岱 ⓭ 轉轉鐵絲做出立體造型─陳君岱 ⓯ 空間尺度與顏色探索─林祺錦 ⓰ 看見看不見─許琇鈞 ⓱ 果然好吃果染好美─許琇鈞 ⓳ 音樂的形狀與顏色─楊之儀 ⓴ 我把我最喜歡的一個夢, 放進盒子裡─楊之儀 ⓮ 在水中旅行的魔法─王磑 ⓲ 我的動物朋友─曾玉潔 教案系統介紹
  • 3. ── ── ── ──── 141 149 155 161 167 174 180 187 193 201 207 214 222 228 234 240 247 256 263 270 高年級教案 1 美術概念 ─ 2 自然美學 ─ 3 工藝文化 ─ 4 設計生活 ─ 5 自我探索 ㉑ 聞一聞, 碗裡是什麼味道─賴怡婷 ㉒ 我的服裝伸展台─賴怡婷 ㉓ 芥子園畫譜:樹與遠山─施彥君 ㉔ 尋找小動物─走路草農藝團 ㉕ 動一動大自然─走路草農藝團 ㉖ 自製怪怪筆─李翡文 ㉗ 怪怪印花紙─李翡文 ㉘ 怪獸的面孔─歐陽文慧 ㉙ 手上的小怪獸─歐陽文慧 ㉚ 衣起來印布袋─陳御辰 ㉛ 樂活人生之面面俱到─陳御辰 ㉜ 蔬菜心聲─走路草農藝團 ㉝ 蔬果小老闆─走路草農藝團 ㉞ 空間穿越體驗─林祺錦 ㉟ 為校園提案─徐景亭 ㊱ 我的秘密基地─徐景亭 ㊲ 啊!有怪物─王磑 ㊳ 仲夏夜之夢─張金蓮 ㊴ 好脾氣壞情緒─王鼎曄 ㊵ 情緒平衡風鈴─王鼎曄
  • 4. 4 竟然可以轉化成一種平衡的藝術?還能隨著音樂來畫 抽象畫? 「藝術駐校」、「美學扎根」,最後的成果不僅僅是生 冷的書面教案,在整個計畫的期程中,第一線教師們 的熱情回饋、孩子們的揮灑創作,學習中的挫折和喜 悅,都再再讓這個計畫更加紮實與動人。期望計畫成 果能為在教育現場第一線耕耘的教師們提供教學上的 靈感與創意,並再持續透過課堂,讓更多孩子有機會 體驗。所有的教案靈感都取自生活,未來也將回饋在 孩子的生活當中。 當上完一堂美術課以後,藝術才正要在生活中發生! 美術課裡沒說到的大小事 ─── 藝術可以很生活、教育也可以很當代! ─── 如果可以透過一堂美術課程,給孩子來場不一樣的藝 術觀念與認知,很久以後,是不是還會記得呢?當然 不可能所有人都因此而熱愛藝術,但希望藝術這件 事,可以不再距離生活那麼遙遠。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推動「美學教育扎根計畫─國小美 術課再設計」,自 2017 年 5 月份起,歷經整整一年時 間,號召 20 位不同領域的當代藝術創作者,進入8 所 臺北市國小校園,與 16 名專業美勞教師一同開發出 40 則有靈感、有啟發、有想像的美術課程。 藝術家群從食衣住行樂的日常出發,思考如何從專業 領域中帶來開放且獨創的美術教育想法。我們認為藝 術可以很生活、教育也可以很當代,從市場的蔬果紙 箱,走到時尚的服裝伸展台,我們和設計師學提案、 在美術課裡變魔術。除此之外,藝術家還有超多意 想不到的靈感要來告訴你:如何向大自然拜師學色彩 學?自然課的動力裝置也可以很藝術嗎?美術課除了 可愛的布偶能不能作出心裡的小怪獸呢?心理的情緒 序
  • 5. 5 本手冊內共計收錄有 40 則美術教案,分別適 用於國小中年級、高年級使用。大部分的教案 皆為獨立單元、少數前後兩則為系列教案,教 師可依課堂需求作為一整學期 ( 20 週 ) 之連續 課程,或是補充之彈性教案。 教案系統設計之脈絡,以人類美學的歷史脈 絡,做為課程架構五大面向的安排。美術概念 與知識先進行全面性的美學講述,接著進入最 早期人類的遊牧時期,介紹自然美學;定居農 業開始以後,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工藝文化;進 入當代社會的設計與生活;經歷上述四個時期 的向外觀察後,保留最後一部份向內尋求,走 入自我探索的面向。 對應表現形式會偏重從平面繪畫、自然媒材、 工藝或複合媒材、平面與空間設計,最後是跨 領域藝術的結合。 教案系統 介紹 ─ 1 美術概念與知識 ─ 2 自然美學 ─ 3 工藝文化 ─ 4 設計與生活 ─ 5 自我探索 ─ ── 創作不是參與藝術領域的唯一方式,更重要的是養成發現 美的能力。學習內容包含:〈色彩學、形式原理、構圖表 現、藝術流派鑑賞與認知設計,再透過融入個人創意的動 手做過程,讓認知深化到內在〉。 ── 在人類的發明及創造之前,大自然裡就存在著各式各 樣 的 美 , 以 自 然 為 對 象 , 培 養 細 膩 的 觀 察 力 和 感 受 力 。 學 習 內 容 包 含 :〈 培 養 自 然 觀 察 力 , 運 用 自 然 物 啟 動 五 感 的 學 習 經 驗 , 並 將 天 然 素 材 運 用 於 創 作 〉。 ── 工 藝 是 藝 術 文 化 及 常 民 生 活 融 合 的 最 佳 呈 現 , 工 藝 作 品 可 以 探 討 包 含 材 質 、 技 巧 及 創 意 , 更 重 要 的 是 在 地 的 文 化 思 維 與 內 涵 的 傳 承 。 學 習 內 容 包 含 :〈 透 過 工 藝 文 化 發 展 多 元 材 質 認 知 與 運 用 的 能 力 , 培 養 在 地 文 化 內 涵 , 欣 賞 與 認 識 臺 灣 的 多 元 文 化 〉。 ── 設計不僅是視覺創意與美感的創造、一種解決問題的能 力,更是一種貼近人性的生活哲學。學習內容包含: 〈從基礎設計原理延伸到生活的食衣住行—對週遭環境 的 細 膩 觀 察 , 並 實 踐 在 生 活 經 驗 融 合 的 設 計 實 作 〉。 ── 藝 術 的 根 本 源 自 於 人 , 藝 術 的 創 作 活 動 即 是 一 種 與 自 我 對 話 的 過 程 。 學 習 內 容 包 含 :〈 認 識 什 麼 是 我 ? 培 養 獨 立 自 主 思 考 與 表 達 的 自 信 心 , 並 轉 化 為 實 際 行 動 的 能 力 。 在 個 人 分 享 或 集 體 創 作 的 過 程 中 肯 定 自 我 價 值 , 並 學 習 尊 重 和 欣 賞 每 個 人 的 不 一 樣 〉。 ──
  • 6. 6 教案編排架構: 依據課程進行流程,分為四大部分。 a 教學資訊 表現類型、教學目標、十大基本能力暨對應能力指標、 課程設計概念。 b 教學準備 教學影片、教材、材料、用具。 c 教學活動 課程引導、創作流程、評量建議。 d 教學後記 建議延伸、補充資料、學生作品。 電子書操作使用: 1 . 目錄:在目錄頁點擊教案名稱,即可到達該頁面。 又每頁右上角設有首頁鍵,可快速回至目錄頁。 2 . 教學影片:每則教案附有藝術家訪談與示範影音, 點擊後外連影音平台觀看。 3 . 教材:每則教案附有參考資料之簡報檔、圖片檔或 影音檔不一,點擊後即可下載或連至外部連結使用。 4. 教材簡報檔:下載後為 PPT 檔案,並附有說明之備 忘錄,可供老師編輯使用。 手冊使用 說明
  • 9. 9 1 食物的故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藝術家簡介 許尹齡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作品曾獲選亞洲藝 術雙年展、美術創作卓越獎。近期個展則有《所有快樂都 會回來》—安全口畫廊 • 香港、《睡眠博士》—就在藝術空 間• 台北。 ・ ・ ・ ・ ・ 美術概念與知識 平面繪畫│壓克力 1. 藉由故事認識食物的各種面向和歷史文化,學會尊重、珍惜食材。 2. 學習運用型版的繪畫方式與壓克力顏料漸層塗色的技法。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1 - 2 - 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 感受。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 - 2 - 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 術創作活動。 此課程發想的主軸是從最貼近生活的事物觸發我們在日常當中的思考能力,所以選擇 以「食」為切入觀點,透過故事引導來認識食物的不同面向、及其趣味性,讓我們理解 到每種食物都有不同的意義與歷史文化,進而學會尊重餐桌、珍惜每一口讓我們填飽 肚子的料理。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1
  • 10. 10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食物的故事 à 2. 紙板模型:主菜及檸檬配菜 à 3.《你不可不知道的西洋繪畫中食物的故事》/ 肯尼士.本迪納/ 華滋出版 ⑴ 白色蜂巢紙板 (30cm× 20cm,導圓角仿造餐盤樣式) │每人一個 ⑵ 灰卡紙紙板 模型- 檸檬配菜 ( 橢圓、正圓、半圓) │每組共用 ⑶ 灰卡紙紙板模型- 主菜( 圓形、橢 圓 ) │每組共用 ⑷ 電氣絕緣膠帶( 藍色、紅色、黃色) │每組共用 ⑸ 壓克力顏料( 紅、 黃、藍、綠、白、黑、咖啡 ) │每組共用 調色盤、畫筆、筆洗、吹風機、剪刀 1 食物的故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1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 11. 11 建議時間 2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老師使用課程簡報建立學生創作前的認知學習,比較過去、現在、未來三種不同時 期的飲食型態,了解食物其實是與每個時代的生活環境與文化背景息息相關的。 ② 分享關於飲食文化的歷史故事—原來它們現在會被端上餐桌,各自有一段自己的歷 史趣聞! ③ 以梵谷《吃馬鈴薯的人》、特魯瓦《牡蠣宴》兩幅作品的對比,鑑賞藝術家如何描繪 出所處時代具代表性的食物及背後傳達的文化氛圍。 ④ 引導學生動動腦,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選擇一項最具代表意義的食物,並把它當 作畫面的主角,也就是餐桌上的主菜。 建議時間 60 分鐘 ❶ 用電氣絕緣膠帶在蜂巢紙板上進行設計,除了直線、橫線外,也可以讓線條交叉, 配合不同的顏色來製造格紋,或是長短不一的線段,製造不一樣的花樣。 ❷ 配菜的繪製會使用檸檬型板,放在蜂巢紙板上時記得預留出主菜大小的位置。為使 底層的膠帶能被顏料覆蓋,在型板鏤空處將壓克力顏料以厚塗、堆疊方式上色,顏 料不太需要加水調和。 1 食物的故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1 ① 以過去、現在、未來三個不同時期的食物特色提供學生 討論。 ② 現在人們習慣吃的美食,其實在歷史上有不同的故事。 ③ 梵谷《吃馬鈴薯的人》、特魯瓦《牡蠣宴》兩幅繪 畫的對照與分享。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❶ -2 餐盤設計完成。❶ -1 利用絕緣膠帶設 計餐盤的花樣。
  • 12. 12 ❸ 上色技巧:壓克力顏料的特性可以在尚未乾燥前重複堆疊,取相近色使顏料在交接 處重複疊合,可以形成漸層變化的層次。鼓勵學生在上色時加入光線明暗的設計, 表現出色彩的漸變。 ❹ 若使用到飽和度及遮蓋性較低的顏色,則可以混合入適量白色顏料。 ❺ 鼓勵學生自由發想不同題材的主食,選用圓形或橢圓形的主菜型板同樣以厚塗的技 法彩繪。 ❻ 繪製完第一層後可以稍微停頓等待一下,或用吹風機加速風乾。表層乾燥後還可以 再進一步繪製局部性細節,例如受光面的亮點、淋醬、芝麻等等。 ❼ 空白處可以再自由發揮,彩繪其他內容,不用受限於型板。 畫面呈現的創意、壓克力使用的技巧。 ❼ 畫面其他空白處可以自由發揮,讓成品畫面更為 豐富。 ❻ 除了明暗的漸層表現,表層較乾的時候可以增加光 點或線條等細節。 1・評量建議 ❺ 在空位處擺上主菜的型版,並想一想要繪畫的題材。 ❸ 在型板鏤空處厚塗上色時,可疊合相近色的顏料 製造漸層。
  • 13. 13 吉林國小 三年四班 彭敏淳 吉林國小 三年二班 翁唯芯 吉林國小 三年四班 黃薇潔 吉林國小 三年三班 詹婷喻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如經費許可,可使用橢圓形畫布代替紙版,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底層媒材。 2 . 主題上可以自由延伸跟變化,例如設定台灣最常見的辦桌文化,讓全班一起變出不 同的料理來辦桌,也是一個有趣的作法。 1 ・ ・ 1 食物的故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 15. 15 2 建築時光機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2 藝術家簡介 許尹齡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作品曾獲選亞洲藝 術雙年展、美術創作卓越獎。近期個展則有《所有快樂都 會回來》—安全口畫廊 • 香港、《睡眠博士》—就在藝術空 間• 台北。 ・ ・ ・ ・ ・ 美術概念與知識 平面繪畫│水彩 1 . 時光旅行的想像,認識日治時期建築,彙整歷史帶給我們的省思與養份,讓學生更 深度了解我們的土地及在地的文化資產。 2. 學習水彩寫生風景畫法,以及紅磚、水泥等建築質感表現,並拼貼成半立體浮雕。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1 - 2 - 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 術創作活動。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2 - 2 - 9 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 特色及背景。 進入歷史建築如同搭上時光機一般,認識台灣日治時期的建築,從三個循序漸進的步 驟:1. 日治時期與現在建築的差異、2. 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3. 總結上述的比較彙整出 過去歷史帶給我們的省思與養份,讓我們理解台灣具有影響力的一段歷史時刻,更深 度了解我們的國家。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 16. 16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建築時光機 à 2. 紙板模型:幾何造型 ⑴ 8 開日本水彩紙│每人一張 ⑵ 西卡紙板模型: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形、圓錐形、 圓形、半圓形 ( 用於拼貼成建築物) │每人一份 ⑶ 12 色水彩顏料│每組共用 調色盤、畫筆、奇異筆、筆洗、剪刀、紙膠帶、雙面膠、泡綿膠帶。 2 建築時光機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2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 17. 17 建議時間 2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老師使用課程簡報引導,簡述台灣日治時期歷史背景,引據至少三個台北地區從日 治時期留下的歷史建築物代表作介紹。 ② 觀察日治時期建築的特色:是不是有很多紅磚牆、羅馬柱?屋頂的形狀又是長什麼 樣子? ③ 引導學生動腦想像一下,如果搭上時光機回到日治時期,最想去哪一個建築物景點 旅行。 建議時間 60 分鐘 ❶ 將 8 開的日本水彩紙固定在桌面上,用紙膠帶將四邊切齊黏貼,一方面為固定畫 紙、另一方面也是在最後完成撕下時,可營造白色明信片畫框的感覺。 2 建築時光機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2 ① -1 日治時期代表建築─淡水禮拜堂。 ① -2 日治時期代表建築─台北故事館。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❶ 將水彩紙四邊用紙膠帶黏貼在桌面上。
  • 18. 18 ❷ 風景畫下筆的第一步可以先引導小朋友從最遼闊的遠景開始畫,通常是天空。天空 在不同時段清晨、傍晚、夕陽,會有不同的色彩變化,適合混和不同的顏色做渲 染。渲染技法需要較多的水分下去調和顏料,也可教導學生利用水分改變色彩濃 淡,來加強天空的層次。 ❸ 渲染完遠景後可以開始描繪陸上的近景。提醒同學近大遠小的透視概念,來表現出 前後關係,並注意細節的表現,比如屋頂的飛簷、洗石子牆面、拱窗造型等等。 ❹ 畫面空白處適度加以點綴樹木、稻田、或者鳥群等等,讓整幅風景畫更為完整。 ❺ 利用等待畫面乾燥的同時,來進行建築物拼貼。利用不同幾何圖形的模板當作積木 一般來拼組,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再修剪大小、形狀,來符合自己需要的造型。 ❻ 拼組好後用雙面膠和泡棉雙面膠貼合。利用泡棉膠單層、或者摺疊成雙層的貼合方 式,在畫面製造出浮雕式的立體感。 2 ❷ 將水彩加足夠的水分調和,先暈染遠方的天空背景。 ❺ 利用幾何型版拼組建築物主體,亦可加以裁剪成需要的 形狀。 ❸ 繪畫近景的房屋,並可妝點飛簷的造型。 ❻ -1 在黏貼的時候可以將泡棉膠對折使用,製造更 高的立體感。 ❹ 加上稻田、樹木等等,完成風景畫的部分。 ❻ -2 使用雙面膠、泡棉膠將建築物貼合完畢。
  • 19. 19 評量建議 ❼ 由於建築物是今天的主角,組合好後,要使用較濃厚的重彩來上色,因此記得提醒 同學將畫筆刮乾或吸乾水分,來控制水彩濃度。 ❽ 畫面乾燥後,再用奇異筆局部加上細節表現,製造表面的質感,如磚牆、屋瓦的線 條、紋理等等。 ❾ 在畫面選擇合適的位置,將建築物用泡棉膠黏貼固定與背景的風景做出視覺層次。 ❿ 將四邊紙膠帶小心地撕下,作品就完成了! 建築造型設計、水彩運用技巧。 2・ ❽ 乾燥後用奇異筆增加表面紋理。❼ 使用濃彩將建築物主體上色完畢,亦可教導學生逐漸調 深製造明暗。 ❿ 完成
  • 20. 20 吉林國小 三年四班 陳宥慈 吉林國小 三年四班 王以妡 吉林國小 三年四班 洪睿襄 吉林國小 三年四班 林育安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 設定不同的歷史時期,觀察建築特色與造型,甚至是沒有想過的超遠古時代,發揮 想像力。 2 ・ ・ 2 建築時光機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 22. 22 3 紙的表情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3 藝術家簡介 歐懿芳 主要以纖維藝術及陶藝創作為主,並從事兒童藝術教育工 作,擅長融合肢體開發與藝術創作,由身體的感受帶動心 的牽動,並與媒材產生連結。 ・ ・ ・ ・ ・ 美術概念與知識 平面創作│紙張拼貼 1. 觀察、感受各種紙材的細微特性,選擇適合的材料創作。 2. 將對人物對象的觀察與感受,運用紙媒材創作來做呈現。 四 、表達、溝通與分享 1 - 2 - 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 感受。 2 - 2 - 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 作的見解。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1 - 2 - 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 術創作活動。 這堂課程的重點在於培養孩子的觀察力。面對一張紙,運用五感重新嘗試從不同的角 度探索,細細的感受一張紙的可能性。此外藉由觀察身邊的同伴,在熟悉的表情臉孔 上,重新發覺更多細節、或從未注意過的事情,並於創作中啟發孩子手眼協調、配色 與構圖的概念。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 23. 23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紙的百寶箱:老師可以準備每組一個「紙的百寶箱」,形狀及概念類似抽獎箱,箱裡裝 入各種類型的紙材,可以有不同厚薄、不同質感、有手工紙也有機器紙…,並在頂部 挖一個洞,讓同學的手可以伸進去抽取紙張。 ⑴ 8 開圖畫紙│每人一張 ⑵ 各類紙張 ( 質感、色彩、尺寸不拘,但薄度以手可以撕為 主 ) │每組共用 ⑶ 紙的百寶箱│每組一個 白膠、棉花棒 3 紙的表情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3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具 材料 用具
  • 24. 24 建議時間 15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具進行。 ① 讓每位同學從「紙的百寶箱」中隨機抽出一張紙,讓他們仔細觀察,並引導學生透過 撫摸、嗅聞、捏揉等方式感受紙張的觸覺、氣味、聲音等不同的差異。 ② 讓同學分享自己觀察到的細節,有可能是紙張的紋路、厚薄、透光度等,讓全班同 學可以聽到自己沒有觀察到的地方! ③ 請同學仔細觀察身旁的同學,老師引導學生探索臉部表情及五官的各種變化。例 如:眉毛可以怎麼動呢?嘴巴最大可以張到多大?你的耳朵會動嗎?比比看誰的舌 頭最長?互相看看同學們出現了哪些有趣的表情。 ④ 想想看這些表情變化或者部位,可以利用剛剛那些特性的紙張來製作? ⑤ 老師示範撕貼創作時,用紙張塑形的各種表現技法:揉成點狀、捻成線狀,撕成塊 狀等,並教導紙張的撕向。 建議時間 65 分鐘 ❶ 兩人一組面對面互相觀察對方的臉部特徵跟表情,老師可以放一點輕柔的音樂營造 氣氛。 3 紙的表情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3 ① -1 學生隨機抽出一張紙來做觀察。 ① -2 學生用各種方式仔細觀察、發覺紙張的特性。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 25. 25 評量建議 ❷ 使用紙張來做創作表現,把從同學臉部觀察到的細節表現出來。不同的部位可以依 據紙張不同的特性、質感來選擇適合的材料,例如撕開手工紙時,邊緣露出的長纖 維就像眉毛、睫毛的樣子。 ❸ 選好紙張後,思考看看要搭配什麼樣的技法來做表現。紙張可以撕、揉、捲、 摺…,來變成各種造型的線條或是塊面。這次創作不用受紙張顏色限制,掌握形狀 和線條的表現才是重點。 ❹ 老師可以鼓勵同學們在創作的時候,除了對方臉部表面的特徵,也可以發揮他平時 在生活裡對這位同學的觀察經驗,將他最具特色的部分強化出來,例如;對方很愛 說話,我們可以用一點創意,將他的嘴巴做的超大而明顯。 ❺ 撕貼的紙張不要一開始就黏死在白色底紙上,建議先多做幾個物件後,一起調整出 最適合的樣子,確定位置後再用白膠黏貼固定,黏貼時也可以用一些不同的方式做 出立體的效果。 ❻ 人物完成後,空白處可以再增加其他物件或場景來襯托這個同學的個性,使畫面更 豐富完整。 對同學觀察的細膩度、紙媒材掌握的能力跟創意。 ❷ 摸一摸桌上的紙,依據每張紙不同的特性和質感來挑選 變化。 ❸ -1 可以將紙捻成線的形 式,來塑造臉部線條的表現。 ❸ - 2 也可以直接撕成塊狀 構成五官造型。 ❺ -1 可以先在白紙上一邊撕一邊排。 ❺ -2 確定後再開始用白膠黏貼。 ❺ -3 紙不只能貼一層,也可以重複堆疊創造立體感。 3・
  • 26. 26大龍國小 三年一班 石雅文 背景為透明片的效果也很有趣。 大龍國小 三年一班 陳彥丰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 白色底紙也可以替換成透明片,拿起來穿透看到背後的場景,有另一種有趣的視覺 效果。 3 ・ ・ 3 紙的表情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 27. 27 大龍國小 三年四班 林甯婕 大龍國小 三年四班 張又心 學生作品 3 ・
  • 29. 29 4 紋身藝術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4 藝術家簡介 張金蓮 跨領域藝術家,創作涵蓋:詩文、雕塑、油畫、水墨、攝 影、舞蹈、裝置藝術……等跨領域創作。2008 年起每年 持續發起公益活動「炫光計畫」贊助才氣青年。曾任台北 市立美術館兒童教育展導覽教學策畫設計與諮詢委員、故 宮博物院、當代美術館等兒童藝術活動講師。 ・ ・ ・ ・ ・ 美術概念與知識 其他│人體彩繪 1. 了解並欣賞原始部落的紋身藝術及背後來由。 2. 大膽嘗試在臉上作畫,並能夠配合肢體展現自我。 二、欣賞、表現與 創新 1 - 2 - 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 感受。 四 、表達、溝通與分享 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帶領這個年紀的孩子認識紋身藝術,不僅是視覺上的美感外,還能理解背後的文化意 義。這堂課程的教學活動包含多元面向,希望突破美術的領域,拓展孩子的視野,欣 賞不同的文化特色。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 30. 30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紋身藝術 à 2. 音樂:原始民族音樂《非洲之旅African odyssey》、 《新世紀非洲Smooth Africa》 ⑴ 人體彩繪筆│每組共用 ⑵ 各式造型的花葉 鏡子、乳液、濕紙巾、小髮夾 ( 固定花葉用) 4 紋身藝術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4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 31. 31 建議時間 2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老師可以講述《飛鷹酋長》的故事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講述酋長透過神奇的面具獲得 力量(故事內容請參考教學後記補充資料),再轉入紋身的主題,「除了戴在臉上的 面具以外,還有一種面具是直接畫在臉上的喔!」 ② 配合簡報圖片,欣賞原始部落民族的紋面、紋身藝術。紋身除了裝飾作用外,在各 族部落中也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可能象徵成長、社會階級身分、部落識別,或是某 種儀式上的需要。 ③ 部落文化中的音樂與舞蹈都具有強烈的風格,老師可以播放傳統部落風格的音樂或 影片,營造出後續創作活動的氛圍。 建議時間 60 分鐘 ❶ 請同學在鏡子中觀察自己的臉部構造,並試著做出不同的表情或鬼臉,仔細看看肌 肉是怎麼伸展的? ❷ 除了臉部運動,老師可進一步運用鈴鼓或打擊樂器,引領孩子跟著簡單的節奏進行 一些肢體遊戲,例如放一段音樂讓學生自由扭動,當音樂停止時定格、自創出有趣 的姿勢和表情,活動進行可以是全班一起或分組進行,放開身心。 ❸ 臉部彩繪前,先在臉上薄擦一層乳液保護皮膚。老師就是最佳的行動示範,因此務 必「勇敢」的帶頭畫臉。創作時可以輪播紋身藝術簡報圖片給學生參考,引導說明對 稱、相近色、互補色的概念。 4 紋身藝術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4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❷ 打擊簡單的節奏,讓孩子動一動肢體放鬆身心。 ❶ 拿鏡子觀察自己的臉部,做一做表情伸展肌肉。
  • 32. 32 ❹ 拿到人體彩繪筆後,先請同學試畫在手背上測試,確認無過敏反應後再開始進行臉 部彩繪。 ❺ 彩繪完成後,進一步可以挑選大型的花葉,利用髮夾或雙面膠與紙環固定,製作成 可穿戴在頭上或身上的自然裝飾。 ❻ 創作活動最後,可以播放部落擊鼓的音樂,讓每個孩子都輪流上台跳一小段即興的 舞步、或者是擺個神氣威風的姿勢,並為自己取一個最酷的酋長名字,用亂語(即 不在我們的思考範圍內,隨意亂發不成調、沒有意義的聲音)自我介紹,例如:「我 叫『達庫撒魯』…意思是『太陽』酋長」,為亂編的名字賦予意思即可! ❼ 卸妝時,可以用濕紙巾將大部分的顏料擦拭去除,再到洗手台用清水或適量洗臉產 品清洗乾淨。 1. 臉部彩繪的造型表現。 2. 能夠大方地分享自己的造型與想法。 4 ・評量建議 ❺ 用花葉裝飾點綴自己的整體裝扮。 ❻ 讓每個孩子上台跳段即興的舞蹈展現自己的造型。❹ 用人體彩繪筆進行彩繪,鼓勵孩子大膽的嘗試。
  • 33. 33 北投國小 四年二班 李心岑 北投國小 四年二班 黃禹皓 補充資料 學生作品 故事的講述目的是在課前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情節內容老師可以自由發揮。 《飛鷹酋長》:從前有個飛鷹酋長身體非常虛弱,常遭到族人鄙視的眼光,但有一晚他夢 見了一隻大老鷹顯靈,叫他到石窟尋找一個神奇面具…隔天,酋長真的依據夢裡的指 示找到了面具,並且想不到的是當他戴上神奇面具後,奇蹟出現了!說話時,聲音如 同洪鐘一般,身體的每塊肌肉好比銅牆鐵壁刀槍不入。回到族裡,無不受人擁戴,並 帶領族人征戰無數。但是,好景不常,有一位酋長的世仇發現了飛鷹酋長的秘密,並 暗中盜取神秘力量的面具,從此酋長變被幽禁起來…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幫助飛鷹酋 長,找回他的力量之源,每個人都可以創造一個神奇力量的面具,好嗎? ・ ・ 4 紋身藝術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4
  • 34. 34 北投國小 四年四班 陳盼臨 北投國小 四年四班 劉奕宏 學生作品 ・ 4
  • 36. 36 5 以字入畫:雨境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5 藝術家簡介 施彥君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創作組畢。擁有 東方水墨的背景底蘊,遊走應用不同媒材的觀念藝術,近 年來創作多以裝置、錄像為主。現任昶心蒙特梭利實驗小 學、阿米松兒童藝術教室藝術教師。 ・ ・ ・ ・ ・ 美術概念與知識 平面繪畫│水墨 1. 認識「雨」與「森」這個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篆字、隸書、行書、楷書。 2. 運用字體創作水墨畫。 3. 筆法:本堂課程需直立筆桿,利用筆尖描繪線條。 4. 調墨深淺濃淡的基礎知識與技巧。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1 - 2 - 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 術創作活動。 六、文化與理解 3-2-12 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種藝術成果。 孩子一開始是以圖像的方式在認識字的形體,這堂課將字與圖像結合,認識「雨」與 「森」字形的演變並以字入畫,結合水墨濃淡乾溼等技法,讓字與畫兩者互相輝映更顯 生動有趣!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 37. 37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圖片:字體演變—雨、森 ⑴ 雙宣(30× 60cm) │每人一張 ⑵ 練習用宣紙(30×30cm) │每人一張 ⑶ 墨汁│每 組共用 大楷毛筆、紅豆筆、梅花盤、筆洗、噴水器、墊布 5 以字入畫:雨境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5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 38. 38 建議時間 2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圖片進行。 ① 老師可以先和同學進行一場情境想像的引導:閉起眼睛想像你正走在森林裡面,這 時候可能是清晨剛下過雨或正在飄著小雨,空氣中濕濕霧霧的,聞一聞這時候的森 林是什麼味道?看到的樹木又是什麼模樣?是不是有深有淺、有濃有淡的感覺呢? ② 也可以請同學互相分享一下自己生活中去森林裡行走的經驗,經由聯想更能感同身 受進而表現意境。 ③ 認識並觀察「雨」與「森」字的演變,可以請同學從前半部偏象形文字的區塊中,挑 一到兩個為等下主要應用的字體。 建議時間 60 分鐘 ❶ 請先練習墨分五色的作法,梅花盤的中央是墨汁(最深的濃墨),其餘外圍的六格要 來做墨色變化。拿大楷毛筆沾水,除中央外的其他格內分別加入等比例增加的水 分,例:第一格內用沾滿水的毛筆刮一次,第二格內就刮兩次…以此類推到第五格 有五滴水,最後第六格不做留空格,這也是作為一個分界點辨識用。 ❷ 接著換使用小的紅豆筆,沾墨後在第一格內的水中攪拌調和,中間不洗筆直接再放 入第二格內的水中攪拌…以此類推,調出濃至淡五種不同階層的墨色。(調墨方式請 參見影片)。 5 以字入畫:雨境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5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❷ -1 用紅豆筆沾墨之後,在第一格攪拌調和後不洗筆直 接到下一格攪拌。 ❷ -2 依序攪拌調和每一格的墨色。 ❷ -3 完成濃到淡的共六個墨色階級。 ❶ 梅花盤中間倒入墨汁,周圍每格依序用大楷毛筆刮1~ 5 滴水,最後一格留空。
  • 39. 39 ❸ 請同學將調好的墨色變化在練習的宣紙上依序畫出表示濃淡變化的線條,確認有做 出墨色層次後,可以在紙張上來練習書寫看看雨和森的字體。 ❹ 提醒同學筆尖的使用方式與筆肚的使用方式,筆拿直或拿斜寫出來的形狀效果都不 同,多練習幾次後等會都可以應用在創作的紙張上。 ❺ 練習差不多後就可以進入正式的創作。建議學生先選用淡墨書寫「雨」字,並考量字 體在構圖時可以有大小及聚散的變化。逐漸加入使用不同的墨色、並且字體間也可 以相互重疊。沾墨時要注意水分需適量,若是過多可先用其他紙張吸一下。 ❻ 過程中可以適度用噴水器噴灑,使畫紙上有一些散落的水漬,讓毛筆書寫經過時形 成局部暈染的效果變化。 ❼ 大致完成一半的畫面後,可改沾取濃墨書寫「森」字,使畫面中有山與森林形象的出現。 ❽ 過程中老師可以反覆引導:雨可能有大有小、有輕飄飄的細雨、也有颱風來的狂風 暴雨……,那森林裡的樹可能是一棵的、也可能是一叢的、有高有矮、甚至有倒掉 的枯木……,盡量多給孩子各種想像的情境,讓他們能夠用大小濃淡來營造畫面中 的各種變化。 ❾ 最後用紅豆筆沾淡墨,再以另一隻未沾墨的大筆輕輕敲擊筆桿,使淡墨如下雨般滴 落在畫紙上製造雨點的效果,增加視覺的豐富感。 ❿ 噴水器和敲擊雨點的動作都可以和寫字反覆交替進行,甚至進行兩三次循環都沒有 關係,讓畫面盡量畫滿並且有多個層次變化。 用筆及墨色的濃淡變化、字體的大小與空間安排。 5・評量建議 ❸ -1 在練習紙張上將調好 的墨色畫出,確認是否有 做出墨色層次。 ❺ -1 先從淡墨開始書寫雨 字,可以有各種大小角度 的變化。 ❻ -1 在過程中噴些水打溼 畫面再繼續。 ❸ - 2 練習寫字,試試使用筆 尖和筆肚的不同。 ❺ - 2 盡量把畫面寫滿,使用 不同墨色之外字與字也可以 相互交疊。 ❻ - 2 寫在打溼的紙面上,字 會自然有暈開效果。 ❼「雨」寫得差不多了,可以開始用濃墨書寫「森」字。 ❾ 用兩支筆輕輕敲擊,製造雨點的效果。
  • 40. 40 大龍國小 五年二班 王怡心 大龍國小 五年五班 鄭伊倫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可從自然界中尋找不同的字型來玩,如雲和山,水和魚等等。 2. 也可以使用彩色顏料,讓顏色更加豐富。 5 ・ ・ 5 以字入畫:雨境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 41. 41 大龍國小 五年二班 廖唯汝 大龍國小 五年二班 許家綸 學生作品 5 ・
  • 43. 43 6 觸覺記憶項鍊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6 藝術家簡介 伍亞軒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長於雕塑、裝置藝術,創作靈感 常源於自然的直覺意象。 ・ ・ ・ ・ ・ 自然美學  立體創作│陶土 1. 能用觸覺分辨不同的物質,說出觸覺的感受。 2. 發現、比較視覺與觸覺的關聯性,區別感受的同異之處。 3. 了解並能運用陶土塑形、切割與鑽洞的技巧。 4. 能運用海綿沾顏料在陶土乾擦上色。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3-2-11 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這堂課希望開發學生的觸覺經驗。透過觸摸的方式觀察各類型自然物,並且和眼睛所 觀察到的質感做比較。再使用免燒陶土這個素材壓印葉片紋理,學習把「質地」留下來 的方法,以後也可以運用在自己的其他作品上。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 44. 44 本單元共三節課,共 12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觸覺引導教具:各組準備一盒摸摸箱,裡面放數種不同質地的自然物,如:尖尖刺刺 的南洋針葉、平滑光澤的大葉山欖種子、粗糙凹凸的珊瑚等等。 ⑴ 白色免燒陶土│每組一包 ⑵ 廣告顏料│每組共用 ⑶ 臘皮繩│每人一條 ⑷ 海綿│每 人一個 ⑸ 木頭珠子│每組共用 泥塑刀、海綿、資料夾、透明保護漆 6 觸覺記憶項鍊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6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具 材料 用具
  • 45. 45 建議時間 2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具進行。 ① 第一次先引導學生用觸覺觀察不同物質,並描述出觸覺的感受,再比較視覺與觸覺 觀察的同異之處 ( 視覺從顏色深淺變化、到觀察紋理凹凸等)。 ② 第二次引導先不用手觸摸,先猜猜看摸起來的感受,再比較有何同異之處。( 結論要 引導發現觸覺與視覺的關聯性 )。 建議時間100 分鐘 ❶ 老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示範如何觀察選取合適的葉片,除了大小適中以外,葉脈 或自然媒材的紋路或質感必須明顯,造型也可以是挑選的重點之一。撿好後的同學 須讓老師檢查,確保材料壓印的可行性。 ❷ 回到教室後,在使用陶土前桌面上可以放上塑膠墊(可用普通的 A 4 資料夾代替), 使陶土不會弄髒桌面。 ❸ 取適量的陶土先反覆揉軟到耳垂軟硬度,若太硬的話可以酌量抹一點點水。 ❹ 搓揉成接近壓印物體的形狀(圓形或是橢圓),在塑膠墊上壓扁成 0 . 5 - 1 公分的扁平 狀,像披薩薄餅一樣(若太薄則成品不易保存,太厚則作品乾燥時間會拉長)。 ❺ 壓印葉片的時候,先分辨葉脈紋路深的那一面取來做壓印。先用左手輕壓葉片固 定在免燒陶土上,右手做壓印,老師要引導同學控制力道,不能用力到使葉片陷入 土中,可以想像在幫葉片做按摩,從邊緣至每一條葉脈乃至於紋理的細節都要按壓 到使痕跡翻印在陶土上。 ❻ 小心將葉片拿起,使用泥塑刀沿著葉片邊緣將多餘的土去除。同學可以選擇沿著葉 片原始形狀做切割,或者是裁切成自己喜歡的形狀。使用泥塑刀的方式是先將刀子 壓到底後往後拉,並可以一邊轉動底部的塑膠墊以切出漂亮的弧形。 6 觸覺記憶項鍊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6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❺ 輕輕按摩將葉脈紋路轉印到陶土上。 ❻ 用泥塑刀切出想要的外型並將多餘的土去除。 ❹ 將陶土壓平成披薩薄餅狀。
  • 46. 46 ❼ 選擇葉片其中一頭,在邊緣向內一根手指寬的距離,用竹筷壓、鑽出鏤空的小洞, 作為串上繩子的位置。 ❽ 用乾淨海綿均勻沾取「不調水的廣告顏料」,先在調色盤上多次輕拍使海綿上的顏料 均勻並且不過量,並且先試拍在作品背面,調整顏料的厚薄。 ❾ 輕拍於陶土正面上色,一邊拍一邊確認是否顯露出美麗的葉脈花紋,也可以鼓勵同 學做調色或混色,甚至漸層的處理,讓作品更加豐富。 ❿ 隔週待作品完全乾燥後,可利用一節課在作品的孔洞穿繩、串上珠飾增加作品完整 性,變成可隨身攜帶的飾品。 1. 發現觸覺和視覺的關聯性。 2. 陶土壓印的技巧和上色的掌握。 6 ・評量建議 ❾ 海綿沾取顏料輕輕拍打上色。 ❿ 乾燥後進行穿繩和珠珠的裝飾。❼ 用竹筷在項鍊穿繩處打洞,注意不要太靠近邊緣。
  • 47. 47 潭美國小 三年二班 林享豫 潭美國小 三年一班 劉秉宸 潭美國小 三年二班 張耘碩 潭美國小 三年一班 盧雅慧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讓孩童外出採集更多不同的紋理,如洗石子、樹皮、窗花、人孔蓋等。 2 . 變化不同的上色方式與技巧,如渲染法、乾擦法,配合色彩教學,觀察不同顏色與 紋理的變化。 6 ・ ・ 6 觸覺記憶項鍊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 49. 49 7 自然花紋轉盤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7 藝術家簡介 伍亞軒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長於雕塑、裝置藝術,創作靈感 常源於自然的直覺意象。 ・ ・ ・ ・ ・ 自然美學 立體創作│自然媒材 1. 透過觀察,發現並欣賞存在於大自然之中的點線面。 2. 能將自然媒材分類,重新排列組合,設計成美麗的花紋。 3. 認識對稱圖形的意涵,並能畫、剪出對稱圖案。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1 - 2 - 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 術創作活動。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這堂課程希望孩子能在自然環境中發覺出點與線的元素,並透過視、觸覺感知不同質 感與造型的自然素材,進而使用這些自然物排列出獨特的花紋,將點、線擴展到面的 設計,再與其他媒材組合成具有鏤空造型的轉盤。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 50. 50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自然花紋轉盤 à 2. 學習單:尋找自然寶物 ⑴ 不同造型的自然素材( 建議至少四種不同形狀,種子、樹枝、根、莖、葉片皆可, 但尺寸需考量轉盤圖面的大小。) │每組共用 ⑵ 直徑15cm 圓盤( 灰卡紙1000p 、淺 色藝術色卡、深色丹迪紙) │每人三種各一張 ⑶ 平頭螺栓×1( 約長 35mm,直徑約 3mm)、螺帽 × 3、墊片 × 4 │每人一份 ⑷ 粉蠟筆 36 色│每組共用 鉛筆、剪刀、冰棒棍、白膠、螺絲起子 1 . 自然媒材若種類不足時,也可至花店選購種子、枝條類素材,或是使用綠豆等易取 得的媒材。 2. 三種紙張可以事先統一送裁成圓形,並於圓心鑽孔。 7 自然花紋轉盤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7 ・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課前準備
  • 51. 51 建議時間 2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老師可以搭配簡報引導,讓同組成員一起觀察蒐集到的自然物,並將材料先粗分成 點、線兩大類。 ②「點」類的素材中再依大小或形狀的差異細分成兩組,例如:分成「圓、不規則」或 「大、小」。 ③「線」亦同,例如:透過質感區分「平整的線條」(光滑的樹枝)、「鋸齒的線條」(如 松樹的樹葉)兩組。 建議時間 60 分鐘 製作中層圓盤: ❶ 在藝術色卡圓盤紙板上,用鉛筆畫出十字形的兩條直徑,將圓均分成四個區塊。 ❶ 在藝術色卡的圓盤上,用鉛筆畫出十 字將圓分成四等分。 7 自然花紋轉盤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7 ① 請同學依點、線、不同大小與質感將素材分類。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 52. 52 ❷ 將「點」類素材中已再細分出的兩組,分別擺入其中的兩個區塊,並多嘗試幾種不同 的排列組合方式,設計成美麗的圖案或色塊效果。 ❸ 「線」類素材以同樣的規則排進剩餘的兩個區塊,但過長的材料需用剪刀修剪,以免 超出圓盤的尺寸。 ❹ 將自然物黏貼固定在圓盤上的方式有兩種:黏貼小而多的素材時,可以先用冰棒棍 沾取適量白膠,用平塗方式抹勻在紙上至可遮蓋紙張底色的厚度,再把素材排列、 按壓在白膠上;大塊的素材則可直接沾取白膠再放再到紙上黏貼。 ❺ 完成後圓盤上出就會有四塊美麗的圖像或紋路,此時需靜置等候白膠乾燥。 製作上層圓盤: ❻ 將丹迪紙圓盤對折後攤平,依中折線對稱畫出蝴蝶橢圓狀的細長身形,及兩根觸角 (這部分在後面的步驟中不可以剪去)。 ❼ 將紙對折再對折,使圓形紙張成四分之一狀,從中間的身形畫出 1/4 塊「( 」狀的弧 形翅膀,老師在這步驟可以幫同學檢查,並幫忙將欲剪下的區域用斜線標示。※ 補 充說明:1 . 蝴蝶翅膀可以作不同形狀或方向的變化。2 . 此以蝴蝶舉例,但動物造型 可不限於蝴蝶。 ❽ 再用剪刀沿線剪下,打開後就會出現左右對稱,翅膀為鏤空造型的蝴蝶。 ❾ 動作快的同學可以在蝴蝶翅膀外的紙面上彩繪,增加畫面的豐富感。 ❷ -2 或是拿種子沾一下黏上 去。 ❺ 完成四個區塊不同質感的自然拼貼。 ❻ -2 依中折線對稱畫出蝴蝶 橢圓狀的細長身形( 此部分稍 後切勿剪去)。 ❼ -2 將要剪掉的部分用 斜線註記。 ❽ -2 打開後會獲得蝴蝶 鏤空形狀,再用蠟筆加以 彩繪。 ❷ -1 使用冰棒棍沾取白膠 抹上鋪平,再把素材一一 排列上去。 ❸ 過長的材料先修剪再黏上。 ❻ -1 將丹迪紙圓盤對摺, 取得中心線。 ❼ -1 將紙對折再對折成 四分之一圓,並畫出弧形 的蝴蝶翅膀。 ❽ -1 小心的將翅膀區塊 剪去。 7
  • 53. 53 評量建議 組裝圓盤: ❿ 螺栓依序放入一個墊片、灰卡紙圓盤後,平放在桌面上。當中的墊片是為了不讓紙 板孔洞變形導致結構鬆脫使用。 ⓫ 用雙手拿起黏貼好自然素材的藝術色卡圓盤,穿過孔洞套入螺栓。 ⓬ 再放入一個墊片,並鎖上一個螺帽,將螺帽鎖到底固定以下兩層的圓盤。 ⓭ 再鎖上一顆螺帽及墊片,請同學從側面看,將螺帽轉到比自然素材稍微略高一點的 位置,這是為了讓最上面的圓盤有足夠的空間旋轉不會勾到自然素材。 ⓮ 放上蝴蝶造型的丹迪紙圓盤,再依序放上墊片及螺帽鎖緊,就製作完成了! ⓯ 轉動圓盤,觀察看看蝴蝶翅膀的圖案變化吧! 可以做出自然物的分類及排列、製作出具有動態視覺的作品。・ ❿ 螺栓依序放入一個墊片和灰卡紙圓盤。 ⓫ 翻轉過來後將黏貼好自然素材的圓盤穿過螺栓放上。 ⓰ 完成後,側面的結構應如上圖所示。 ⓮ 放上蝴蝶造型的丹迪紙圓盤,再依序放上墊片及 螺帽鎖緊,就製作完成了! ⓯ 轉動圓盤觀察圖案變化。 ⓬ 再放入一個墊片,並將螺帽鎖到底固定以下兩層 的圓盤。 ⓭ 再鎖上一顆螺帽及墊片,將螺帽轉到比自然素材稍 微略高一點的位置。 7
  • 54. 54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讓學生親自外出採集自然物。 2. 第二層藝術色卡圓盤有不同的創作方式,如 : 繪畫、紙張拼貼、雜誌拼貼等等;第三 層丹迪紙圓盤可以剪不同的圖形,也能使兩層搭配說故事等。此二層能搭配使用在 不同主題效果,如 : 顏色變化、質感變化…等。 7 ・ ・ 7 自然花紋轉盤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潭美國小 三年二班 林享豫 潭美國小 三年一班 謝昀庭 潭美國小 三年二班 張浩璿 潭美國小 三年二班 吳姵萱
  • 56. 56 8 我的樹朋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8 藝術家簡介 曾玉潔 美術系畢業,從事設計、插畫、電影美術及編劇工作。熱 衷於各種不同類型創作。創立「一起畫畫」社團,從遊戲 及靜心中研發課程,期許讓大人在創作中想起自己的純真 無染天份,小孩在創作中開闊視野勇於冒險。 ・ ・ ・ ・ ・ 自然美學 平面繪畫 │蠟筆、水彩 1. 從生活中樹的觀察,進化想像世界的樹。 2. 以畫畫表達情感,構成具有自我想法的作品。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1 - 2 - 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 術創作活動。 四 、表達、溝通與分享 1 - 2 - 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紀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 感受。 藉由畫畫進入樹的世界,又藉由樹的世界用畫畫來流動內心世界,自然而然地以手 繪來表達情感。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 57. 57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我的樹朋友 ⑴ 8 開圖畫紙│每人一張 ⑵ 粉蠟筆36 色│每組共用 ⑶ 廣告顏料( 紅、黃、藍、綠、 白 ) │每人一份 調色盤、水彩筆、抹布、筆洗 8 我的樹朋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8
  • 58. 58 建議時間 2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用各種奇特樹的圖片和故事,來吸引同學的注意力,引發他們進入想像世界,帶領 他們進入主題。告訴同學可以盡情畫你想像的,說不定你們畫的樹未來有一天都會 看到。 建議時間 60 分鐘 ❶ 無需使用鉛筆打稿,建議同學可以直接使用蠟筆下筆繪畫,不一定要侷限樹的咖啡 色或綠色系,也可以從自己最喜歡的顏色開始使用。希望同學多嘗試更多不同的顏 色,把原本對於物件顏色和形狀的限制打開。 ❷ 繪畫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提醒學生有什麼樣樹的姿態呢?有沒有很多不同顏色的葉 子?或是樹上長滿了奇異的花果?盡量用蠟筆完整畫出樹的主體,但可以保留天空 背景的空間,稍後會使用水彩來上色。 ❸ 同學畫完初步的主體後,在上色的時候老師可以示範蠟筆厚塗和疊色的技法,尤其 嘗試不同顏色相疊的時候,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❹ 樹的主體完成後,背景的處理會使用水彩進行點描法的繪製。先從淺色的黃色開始 沾取,大膽的在背景布滿點狀,或者也可以適量增加在樹上作為葉片,接著再沾取 其他顏色重複的做點滿的動作。 ❺ 同時可以介紹印象派的畫法,由於畫家們觀察天空的光線是一直變化的,所以才產 生了點描派的做法。同學也可以想像天空的多種顏色,是夕陽的橘紅色呢?或是清 晨的藍中帶黃的顏色呢?用水彩反覆將畫面點滿後,作品就完成了。 ❻ 同學之間可以讓同學講述表達他所畫的,補充他沒有表現出來、或是大家沒看到的 部份,或他畫的時候遇到的難題,不批評、評斷,只是聆聽鼓勵。 有能力解釋自己的畫,找到想像力的自由度及表現的方式。 8 我的樹朋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評量建議 8 ❶ 可以從喜歡的顏色著手,跳脫對物件既定形體和顏色的 印象。 ❸ 用蠟筆將主體完成,可重複厚塗疊色。 ❹ 背景採用點描法,使用水彩顏色可從淺逐漸加深。
  • 59. 59 吉林國小 三年二班 楊承翰 吉林國小 三年二班 吳安妮 吉林國小 三年二班 詹軒凱 吉林國小 三年二班 連品紹 學生作品 ・ 8 我的樹朋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8
  • 62. 62 9 用自然妝點空間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9 藝術家簡介 張佳筠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現任偏鄉藝文代理教師。擅長使 用自然媒材進行裝置創作,曾獲獎 103 年度宜蘭美展立體 造型類。 ・ ・ ・ ・ ・ 自然美學 平面創作│蔬果蓋印 立體創作│摺紙拼貼 1. 欣賞獨特的建築造型,並了解建築師的創造構想及表達方法。 2. 運用蔬果或自然媒材壓印表現建物表面的質感及紋樣。 3. 運用不同技法將色紙拼貼創作成獨特的建築造型結構。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1 - 2 - 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 感受。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3-2-11 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 引導學生欣賞知名建築大師 Antoni Gaudi 作品的設計巧思,進而鼓勵學生利用自身 豐富的想像力及創造力,將自我理想的建築造型設計出來,最後能享受創作帶來的 成就感。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 63. 63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用自然妝點空間 ⑴ 白色素面紙盒( 約 20×12×10cm,表面不要上光 ) │每人一個 ⑵ 壓印用的自然素 材,建議為剖面造型獨特(如:柳丁、楊桃、秋葵、青椒 ) 或表皮有明顯凹凸的蔬果 (如:玉米、苦瓜)│每組一盤 ⑶ 各色粉彩紙│每組共用 ⑷ 廣告顏料│每組共用 ⑸ 雙 面膠、白膠│每組共用 剪刀、水彩筆、調色盤、筆洗、抹布 9 用自然妝點空間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9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 64. 64 建議時間 2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鑑賞藝術大師 Antoni Gaudí《聖家堂》建築,觀察這些建築的照片,跟一般的建築有 什麼不同的地方?屋頂的花紋、柱子的形狀、窗戶或牆壁的細節,能讓你聯想到哪 些大自然可以看到的元素呢?比方說花瓣、魚鱗、樹根……。 建議時間60 分鐘 ❶ 組裝白色紙盒,紙盒若為長方形,由學生自由決定房子的擺向為直立或橫放。 ❷ 觀察準備用於壓印的蔬果及自然媒材,摸一摸每一種的形狀都不相同,思考它們分 別比較適合拿來壓印的會是表面或是切面呢? ❸ 說明壓印的技巧:顏料不宜調水稀釋,廣告顏料原有的濃度比較容易上色。使用水 彩筆均勻地塗在蔬果要壓印的表面,準確的壓印在紙盒上,盡量一次成功,重複壓 印容易錯位反倒使圖案模糊。若紙盒紙質較軟,可把手伸入盒內支撐。( 老師亦可準 備廢紙,先讓學生試印看看)。 ❹ 示範壓印的不同效果:連續圖騰-以線狀或面狀的排列方式重複壓印相同花紋。色 彩漸變-在每一次壓印中慢慢調入不同顏色的重疊,達到漸變的畫面。圖形轉化- 蓋印出的特殊形狀可作為建築的門、窗造型或是牆面質感。 9 用自然妝點空間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9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❸ -2 輕輕壓印在紙盒上。❸ -1 用水彩筆將顏料均勻塗在壓印物表面。
  • 65. 65 ❺ 壓印完後的蔬果可以用水彩筆沾清水簡單清洗乾淨,再放回盤子裡讓同組同學可以 共用。 ❻ 四面在壓印時應兼顧視覺上的連貫性,避免風格不一致,完成後可以再斟酌使用水 彩筆在局部增加線條,讓整體感更豐富。 ❼ 紙盒主體完成後,就能進一步增加屋頂或其他從建築主體延伸出去的構件。可以選 用粉彩紙或其他紙材用摺紙、剪紙的技法來做立體裝飾。 ❽ 例如來回凹摺做基本的扇形可作為屋頂的裝飾,摺完後還在上面剪幾何形狀,展開 可以有窗花的效果。或將紙張圈起來做角柱體、角椎體等等,都可以由學生自由變化。 ❾ 將做好的紙張裝飾用白膠或雙面膠黏貼固定在房子上,就完成作品囉! ❿ 大家都完成後,可以互相分享一下自己的房子,為什麼想要這麼設計呢? 1. 壓印花紋與配色 2. 紙張結構的造型表現 9 ・評量建議 ❻ 可適度的用筆繪畫點綴。 ❽ -1 扇形可作為屋頂的裝飾。 ❾ 加以黏貼固定,完成作品。 ❽ -2 來回摺搭配剪紙,做出鏤空的窗花效果。 ❽ -3 圓錐形的作法。
  • 66. 66 福德國小 四年四班 王世杰 福德國小 四年三班 張靖儒 福德國小 四年三班 廖芷綺 福德國小 四年四班 王玉麟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可以增加四季的主題,配合不同時節的自然蔬果,加入當季的色彩來創作。 9 ・ ・ 9 用自然妝點空間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 68. 68 ⓾ 我們的國度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⓾ 藝術家簡介 張佳筠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現任偏鄉藝文代理教師。擅長使 用自然媒材進行裝置創作,曾獲獎 103 年度宜蘭美展立體 造型類。 ・ ・ ・ ・ ・ 自然美學 立體創作 │自然媒材 、複合媒材 1. 從單點的建築創作開拓延伸到平面基地的整體環境設計。 2. 利用團隊討論激盪創意、建立連結,使個別創作可以拼組成空間延伸的集體創作。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1-2-5 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 利用身邊容易取得的媒材,建構出屬於我們想像中的社區或是理想國度。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 69. 69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⑴ 大地色系巧拼│每人一個 ⑵ 自然素材 ( 如豆類、樹枝、果實、滿天星、乾燥花 等 ) │每組一盤 ⑶ 各色粉彩紙│每組適量 ⑷ 壓克力顏料│每組共用 ⑸ 雙面膠、白 膠、保麗龍膠│每組共用 剪刀、水彩筆、調色盤、筆洗、抹布、尖錐、滾筒 教案 9《用自然妝點》的作品。 ⓾ 我們的國度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⓾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材料 用具 其他
  • 70. 70 建議時間 10 分鐘。 ① 同組的同學作品將可以拼組成一個社區,你們希望這個地方除了有房子之外還有什 麼呢?可以是遊樂場、公園、商店街、住宅區……。 建議時間 70 分鐘 ❶ 將各組的巧拼先拼接在一起,根據組別的主題繪畫出一條貫穿每塊巧拼的道路或是 河流。此步驟可由老師協助使用滾筒沾取壓克力上色。 ❷ 另一種形式:請學生統一沿著巧拼的四條邊緣線畫上約兩公分寬的線條,當作道 路,使巧拼彼此拼接後組合成棋盤式社區規劃的視覺效果。 ❸ 在巧拼上將自己的房子先做定位,用筆在四周畫出記號預留下空位。 ❹ 用壓克力顏料彩繪出巧拼上的基地場景,可以是小湖泊、草地、停機坪、海洋、沙 灘等等,但都是以上視圖先做底色的繪製。 ⓾ 我們的國度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⓾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❶ 將同組的巧拼拼起來,繪畫貫穿的道路或是河流。 ❷ 或是統一在巧拼四周畫上等寬的道路,作為棋盤式道路 的組合法。 ❸ 把房子的空位先做標註預留起來。 ❹ 繪畫平面的基地場景。
  • 71. 71 ❺ 將粉彩紙用揉皺、剪貼等方式製造立體感,形塑成有高度變化的山坡地形。 ❻ 選擇適當的自然素材作裝飾,要插入站立的樹枝或乾燥花材前可以先用剪刀或尖錐 在巧拼上鑽出小洞,將自然媒材的末端沾取適量保麗龍膠再插入巧拼,可以幫助作 品更加的牢固。 ❼ 巧拼表面也可以直接黏上小石子、小豆子增加紋理感;亦可以組合不同的自然媒 材,拼組成小車子、船隻、路燈等等,讓學生自由發揮創意。 ❽ 完成裝飾後,將上次課堂完成的房子作品黏貼到預留的位子上。 ❾ 完成個別的巧拼後,將大家的巧拼組裝起來,看看串聯後的集體創作有什麼故事呢! 1 . 基地整體造景的設計規劃,紙材、繪畫與自然媒材等複合媒材互相搭配的效果在視 覺上是否協調。 2. 同組的主題性表現與故事創作。 ⓾ ・評量建議 ❺ 使用粉彩紙做半立體的坡度地形。 ❻ -1 插入自然媒材前先用 尖錐或剪刀尖端在巧拼上 鑽洞。 ❽ -1 將房子黏貼上去。 ❽ -2 完成。❻ - 2 沾取白膠或保麗龍膠 插入洞中,會黏得更加牢固。
  • 72. 72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可將自然媒材改為回收撿拾來的素材,如吸管、塑膠餐具…。 ⓾ ・ ・ ⓾ 我們的國度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福德國小 四年四班 陳子洋 福德國小 四年五班 林彥丞 福德國小 四年四班 劉安賾 福德國小 四年五班 黃庭威
  • 74. 74 ⓫ 拓爾的移動城堡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⓫ 藝術家簡介 歐懿芳 主要以纖維藝術及陶藝創作為主,並從事兒童藝術教育工 作,擅長融合肢體開發與藝術創作,由身體的感受帶動心 的牽動,並與媒材產生連結。 ・ ・ ・ ・ ・ 工藝文化 平面創作│拓印 1. 認識最早期的印刷術—拓印 2.練習拓印手法,利用傳統技藝紀錄當代生活物件的造型與痕跡,構成獨特的紙上雕塑。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2 - 2 - 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 作的見解。 2 - 2 - 9 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 特色及背景。 拓印並不是只能拓平面的東西,只要把紙包覆其上用拓包慢慢按壓,就算是立體的 物件也能變成拓印的素材。在這堂課程中將拓印元素轉化成城堡的零件,藉由一塊 塊拓印拼湊出移動城堡的造型,讓學生在重複練習拓印手法當中,創造出有想像力 的圖樣。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 75. 75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拓爾的移動城堡 ⑴ 白色綢布 ( 約20× 20cm) │每人一塊 ⑵ 小塑膠袋 ( 約 10× 10cm) │每人一個 ⑶ 皺紋紙( 約 25×25cm) │每人兩張 ⑷ 橡皮筋│每人兩條 ⑸ 16 開手工棉紙( 練習用) │ 每人一張 ⑹ 8 開手工棉紙│每人一張 ⑺ 樹枝或竹棍( 約 40cm) │每人一根 ⑻ 細麻繩 │每組共用 ⑼ 拓印的物件(生活中的各種物品,但以堅硬、表面有明顯凹凸對比或紋 路的物品拓印效果較好)│每組共用 印台、白膠 ⓫ 拓爾的移動城堡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⓫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 76. 76 建議時間 15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先拿出數張拓印好的圖案,讓學生猜猜看上面的圖案是什麼?再猜猜看這個圖像創 作的方式是什麼呢? ② 介紹拓印,可觀看拓印大型虎字碑影片 ③ 並欣賞《霍爾的移動城堡》及荷蘭藝術家 Theo Jansen 的仿生獸。 ④ 想想看,如果我們今天要製作一座移動城堡,要用哪些生活中的物件來拼裝? ⑤ 老師課前可以先在桌上放好今天要用來拓印的各種物件,並先用白紙蓋住,等到創 作前再掀開,請同學仔細觀察跟欣賞這些物件的造型。 建議時間 65 分鐘 ❶ 首先要自製拓包。將兩張皺紋紙一起揉成一個扎實的圓形紙球,再裝入小塑膠袋 中,作為拓包的內層。 ❷ 白色綢布亮面朝外,把塑膠袋裝的紙球放在綢布中央,向上包束起來,再用橡皮筋 綑綁束口處作固定。 ⓫ 拓爾的移動城堡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⓫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❶ 將皺紋紙揉成紙球。 ❷ -1 將皺紋紙塞入塑膠袋中。 ❷ -2 用白色綢布將紙球包在中心。 ❷ -3 將上方的束口用橡皮筋綁緊固定。
  • 77. 77 評量建議 ❸ 將完成的拓包在桌面上多次重複按壓,使底部調整得更加平整。 ❹ 拓包第一次沾取墨印時,先盡量讓表層綢布盡量吸飽墨水,再移到廢紙上按壓測 試,或把表面過多的水分吸除。 ❺ 請同學先在 16 開的棉紙上試拓,讓學生嘗試拓印時不同的輕重會出現什麼樣的效 果,並練習讓拓印在紙張上的墨印均勻細緻,預備在旁邊。 ❻ 選擇適合拓印的對象物,以表面有明顯紋理或是造型獨特為佳。將棉紙蓋在要拓印 物品的表面,用手使紙張與拓印物接觸的地方壓緊密合。 ❼ 拓包已測試確認過墨色適量均勻後,就可以正式拓印在紙上。拓印是靠多次重複的 按壓,從淺到深的層疊方式增加清晰度,因此要避免過多的墨,但也要避免錯位。 ❽ 先設計思考「移動城堡」的主要造型主體,此建議選取造型最特殊或者面積較大的物 體先作拓印,再逐步向旁邊發展出例如輪子、飛行器或者怪手等零件跟部位。 ❾ 同一物體也可以設計排列作重複、並置的拓印,當然也可嘗試各種不同造型、質感 的物件,但必須提醒同學每一次拓印的物件都務必與其他的互相連接在一起,局部 重疊也可以! ❿ 拓印完成後,將作品翻至背面,在紙的頂端下方約五公分處放上樹枝並用白膠點塗 在樹枝上,再把上方多餘的紙張包裹、捲入樹枝固定。 ⓫ 將麻繩綁在樹枝兩端作為掛繩,今天的拓印就成為一件獨特的掛飾作品。 ⓬ 讓同學互相觀摩、欣賞彼此的作品,猜猜看對方的移動城堡使用了那些生活中的物 件才組裝完成呢? 掌握拓印的技巧與墨色,利用重複拓印動作創造出的不同單元件,組合有創意的成品。 ⓫・ ❻ 將紙張蓋在要拓印的物體上,用一手壓緊。 ❿ 裝上樹枝及掛繩就成為獨特的掛飾。 ❽ -1 拓印時要有耐心, 利用重複層疊使墨色均勻 清晰。 ❽ - 2 主體完成後可以增加更 多零件或配備。
  • 78. 78 建議延伸 補充資料 1 . 拓印的物體可以單純化不一定要很多元,從單一元素練習重複、並置、放大、縮小 的設計概念。 2 . 拓印物體的類型可以自由變化,例如只用同學自己鉛筆盒內的物件或是自然素材等 等,或者設定其他主題。 1. 拓印: 用顏料將堅硬物體表面上的文字、符號或紋路複製到輕薄且便於攜帶保存的紙張上 的一門技藝。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出現在雕版印刷之前,因此可視為最 早期的印刷術。中國傳統上最主要的拓印對象為石碑、甲骨與青銅器皿上的書法文 字,及少量的花紋圖案;許多學習書法的人最熟悉的就是字帖當中有許多書法作品 就是藉由拓印石碑的方式保存下來喔。 2. 可用於拓印的材料: 表面有明顯凹凸對比或紋路、肌理的物品拓印效果較好!另外,由於物品可能會直 接或間接沾染到墨,建議不要找布類或其它沾染顏料會不易清洗的物品! 3. 拓包的保存: 拓包用完若短時間內還需使用,建議放至密閉的小罐子或小袋子裡保持墨的濕度, 若放置於陰涼處。 ⓫ ・ ・ ⓫ 拓爾的移動城堡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 79. 79 大龍國小 四年六班 翁珮榕 大龍國小 四年六班 許暐杰 大龍國小 四年四班 林靖傑 大龍國小 四年四班 吳秉妍 學生作品 ・ ⓫
  • 81. 81 ⓬ 放在窗口的雕塑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⓬ 藝術家簡介 陳君岱 輔仁大學流行設計經營系飾品設計組畢,長於金工、紙藝 的材質創作。作品曾獲選日本伊丹國際首飾藝術展 - 獎勵 賞、法國巴黎 D`Days [Taiwan unfolding] 特展、荷蘭阿姆 斯特丹「 New Traditional Jewellery」。 ・ ・ ・ ・ ・ 工藝文化 立體創作│複合媒材 1. 運用基本的鋁線塑型技巧,增加複合媒材的結合 2. 透過鋁線線條,構築線面體的雕塑關係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3-2-11 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彎折鋁線讓構圖逐漸成形,鋁線回彈會使線條走向與預期產生一點差異,歪了再經 修正的線條會留下具有手感的痕跡,材質的特性是著手做才能感受到的。這堂課程 便是希望在實際動手做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們創作的興趣和材質的認識。課程材料選 擇使用日常中的現成物,拆解後再重組成作品,作品不會有既定的樣子,憑著直覺 去慢慢完成的雕塑。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 82. 82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放在窗口的雕塑 ⑴ 鋁線1m( 直徑1.5mm) │每人3 條 ⑵ 彩色吸管 ( 多色) │每人16 根 ⑶ 粉彩紙小紙 片( 約6× 6cm) │每人10~15 張 剪刀、斜口鉗、尖嘴鉗、尖錐 ⓬ 放在窗口的雕塑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⓬
  • 83. 83 建議時間 15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欣賞動態雕塑大師 Alexander Calder 及其相近風格的雕塑作品,觀察作品的線條是 不是很流暢呢?你可以感覺到線條所構築的立體空間感嗎?引導同學去注意作品的 比例、點線面的聚散、以及律動感。這堂課程是做抽象造型的創作,要提醒同學不 要往太具象的物件思考。 建議時間 65 分鐘 ❶ 設定兩種色彩作為自己作品的主色調,並以此挑選吸管及紙片的顏色,兩種顏色的 關係可以是相近色或互補色,再酌量搭配一些其它色彩點綴。 ❷ 將吸管以平口剪裁成約 2~5 公分不等的長度,剪的時候要使吸管盡量集中在小容器 內,避免噴的到處都是。 ❸ 將紙片設計、修剪成不規則的幾何圖形,紙片的尺寸要一併考慮當它出現在整件作 品時的大小比例。 ❹ 使用尖錐將每張紙片的中心鑽出一個小孔,以利稍後可以用鋁線穿過。 ❺ 材料都備齊後,先取一條鋁線,將其中一個尾端反折出一個倒勾,這是為了讓吸管 不會脫出。接下來就可以讓吸管與紙片互相搭配,穿過鋁線使各個單元串聯在一 起,同時也要思考色彩的搭配在視覺上是否調和。 ⓬ 放在窗口的雕塑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⓬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❷ 將吸管裁段備用。 ❸ 紙片也裁剪成想要的大小與形狀。 ❹ 用尖錐穿洞。 ❺ -1 鋁線一端反折,讓吸管不會掉出去。 ❺ -2 依序將紙片、吸管按照自己的搭配想法穿到鋁線上。
  • 84. 84 ❻ 穿到最末端時,預留出五公分的線段不要穿滿,保留給鋁線做纏繞、固定的空間, 並一樣在末端反折出倒勾。 ❼ 三條鋁線都分別穿完之後,再相互組合成一個立體的雕塑。建議同學先組合其中 兩條,在兩條鋁線交接處,交疊成十字狀,一條固定,將另一條用扭轉的方式緊繞 兩圈,若有需要的話也可以用尖嘴鉗來輔助,用一點力氣將交接處夾緊。 ❽ 線條十字交疊為平面後,就可以將線再做垂直或其他方向的延展,利用凹折營造出 立體的空間感,線條間相互連結的地方都要讓鋁線相互旋轉加以固定,避免變形。 ❾ 用兩條線先組合出一個基礎造型後,再加入第三條線一起製作,纏繞固定的時候可 以盡量多嘗試,一邊繞一邊調整造型,並且想一想雕塑的正面在哪裡,給它一個視 覺的重點。 ❿ 最後將末端多餘的鋁線剪掉,用尖嘴鉗夾緊固定收尾,再做最後的微調就完成了。 作品想像力的展現、造型獨特性與配色、結構穩定度及接合技巧。 ⓬・評量建議 ❿ 最後再用雙手微調造型,讓作品成為一個可站立的雕塑。 ❼ -1 兩條鋁線要組合時,先重疊成十字型,再扭轉扭緊。 ❼ -2 扭轉兩圈,讓組合的地方不會滑動。 ❼ -3 再用尖嘴鉗夾緊固定。
  • 85. 85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若從實用面去思考,也可以設計做成首飾、頭飾、燈飾等等。 2 . 在媒材上的選擇也可以保留金屬骨架結構,但換做紙粘土或紙漿去包覆、甚至增加 一些自然材質的塊體來去裝飾。 ・ ・ ⓬ 放在窗口的雕塑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修德國小 四年三班 鄭芳信 修德國小 四年一班 陳宇軒 修德國小 四年三班 李振愷 修德國小 四年一班 吳春慧 ⓬
  • 87. 87 ⓭ 轉轉鐵絲做出 立體造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⓭ 藝術家簡介 陳君岱 輔仁大學流行設計經營系飾品設計組畢,長於金工、紙藝 的材質創作。作品曾獲選日本伊丹國際首飾藝術展 - 獎勵 賞、法國巴黎 D`Days [Taiwan unfolding] 特展、荷蘭阿姆 斯特丹「 New Traditional Jewellery」。 ・ ・ ・ ・ ・ 工藝文化 立體創作│複合媒材 1. 學習鐵絲扭轉、糊紙的基本技巧,培養自由延伸的創造力。 2. 線條變成面、面變成體、雕塑原理認識與創作。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 - 2 - 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 術創作活動。 希望讓學生發現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材料都可以用來創作,從簡單的單元件開始練習 技法,再延伸自由的表現。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 88. 88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轉轉鐵絲做出立體造型 ⑴ 鐵絲#20~22 號 (30cm~50cm 不等 ) │每人4 條 ⑵ 漸層手染棉紙多色(A4 大小 ) │ 每人兩張 斜口鉗、尖嘴鉗、剪刀、醬糊、筆刷、圓形模具( 用來將鐵絲繞成圓形的模具,可以是 圓筒狀瓶子、瓶蓋、筆…等等,硬質為佳,同學互相交換使用 )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⓭ 轉轉鐵絲做出 立體造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⓭
  • 89. 89 建議時間 10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欣賞以同樣媒材技法所完成的雕塑作品,引導同學發表意見,喜歡它的什麼部分? 是造型呢?是配色呢?還是立體的空間感…? ② 先觀察這些雕塑,想想看它可能是怎麼做的呢? 建議時間 70 分鐘 ❶ 考量到課堂安全,老師可以先提醒同學操作上要注意鐵絲兩端可能較為尖銳,或者 慎重一點可以請同學拿到鐵絲後就先將兩端用尖嘴鉗夾出一個小的U型倒角。 ❷ 指導同學將鐵絲沿著圓形模具繞出圓圈,每次繞之前都必須先在頭尾預留幾公分的 距離,繞完一圈後在鐵絲交叉連結的地方用尖嘴鉗夾住固定,另一手按住模具跟鐵 絲旋轉一圈半至兩圈就可以定形。 ❸ 請同學每條鐵絲最少要繞出兩個圓,使四條鐵絲共可以完成八個以上大小不一的 圓。完成後用手稍微整平或調整形狀,以利待會糊紙時用。 ❹ 每位同學可以挑兩張不同顏色的手染棉紙,顏色搭配可以是相近色或互補色。糊紙 時使用的紙張會以對折的方式將鐵絲包夾在中間,因此寬度要比圓圈的寬度稍寬, 但要比兩倍長度再更長一些。 ⓭ ・ ・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❷ 利用圓形模具將鐵絲繞出圓圈造型。 ❸ 將四條鐵絲都繞完圓圈,形成四個單位。 ❹ 比對鐵絲的圓圈大小,剪出對折可包覆大小的紙片。 ⓭ 轉轉鐵絲做出 立體造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 90. 90 ❺ 量完尺寸並剪好紙張後,用筆刷在紙面上刷滿適量的醬糊,再放上圓圈鐵絲,將紙 張對折黏合,然後用手將紙面及鐵絲邊緣壓緊確保兩者密合。 ❻ 將四條鐵絲上的圈圈全數糊好紙張後,利用吹風機的熱風加速乾燥。乾燥後用剪刀 沿著鐵絲的邊緣留 1mm 左右的寬度剪下,以免紙張掉落。 ❼ 四條鐵絲都完成後,就可以開始思考如何組合成立體造型,組合的方法是在連接處 將鐵絲交疊,用尖嘴鉗夾緊後旋轉,使兩條鐵絲纏繞固定。每條鐵絲的頭尾都可以 互相接合,並隨時調整位置。 ❽ 大致完成後,檢查每個連接處是否都是牢固的,如果沒有可用尖嘴鉗夾緊做補強, 最後再用斜口鉗將多餘的線段剪斷做收尾。 ❾ 鐵絲是活動性的,因此可以用雙手再調整一下作品的角度和造型,找出想給別人看 的正面,拉出適當的線和面,並盡可能讓作品能夠站立於桌面上。( 若同學有其他的 想法,比如說躺在平面上的、或是垂掛起來的,老師也可以給予建議及鼓勵。) 作品的獨特性與協調性,配置應有聚散疏密的美感 ⓭・評量建議 ❺ -1 將紙面刷滿醬糊。 ❻ 留1mm 左右沿著圓形鐵絲的邊剪下。 ❼ 將四條鐵絲單位相互組合在一起,頭尾用尖嘴鉗夾緊。 ❾ -1 用手調整一下整體 造型。 ❾ - 2 完成。 ❺ -2 將紙面平整的包覆到鐵絲圓圈上。 ❺ -3 兩面加壓整平後,靜置待乾或用吹風機乾燥。
  • 91. 91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 老師可在前一堂課先帶學生進行棉紙的渲染,在這則教案中若可以使用自己染的棉 紙來進行糊貼,會更加完整。 ・ ・ 修德國小 四年一班 蔡柏傑 修德國小 四年一班 王睿宏 修德國小 四年一班 張毓軒 修德國小 四年一班 何程玉 ⓭ 轉轉鐵絲做出 立體造型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⓭
  • 93. 93 ⓮ 在水中旅行的魔法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⓮ 藝術家簡介 王磑 曾任台中一中魔術社及北藝大魔術社社長,專研魔術已長 達 10 年時間。創作豐富觸及繪畫、雕塑、錄像藝術、攝 影、平面設計、新詩及舞蹈等類型,現為藝術自由工作 者、平面設計師、魔術師。 ・ ・ ・ ・ ・ 設計與生活 平面繪畫 │水彩、蠟筆 1. 掌握水蠟畫油水分離的技巧。 2. 寫實影像簡化成線條畫的表現。 3. 理解魔術的原理並勇於上台表現。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3-2-13 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度,並透過欣賞轉化個人情感。 水蠟畫是美術課裡再平凡不過的表現技法,但這堂教案將美術課融入魔術效果的驚 喜感,可以喚起普遍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動機,並鼓勵同學將視覺藝術與表演結 合,找到更多的可能性。適合水蠟畫的初學者。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 94. 94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在水中旅行的魔法 à 2. 圖片:各國代表建築線稿 ⑴ 8 開水彩紙│每人一張 ⑵ 白色蠟筆│每人一支 ⑶ 水彩│每組共用 調色盤、大支畫筆或排筆、筆洗、噴水器、畫板、紙膠帶 1. 準備預言畫:選定一個學生最耳熟能詳的國家作為預言對象,將該國家最具代表性 的景觀建築用白蠟筆畫在水彩紙上,再貼到畫板上,當作魔術道具之一,並趁學生到 教室前就藏在講台後方不能讓人發現。 2. 其他用於展示魔術的道具還包含:一疊8 開空白水彩紙、一片空的畫板、空白紙卡、 奇異筆、透明容器。 ⓮ 在水中旅行的魔法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⓮ ・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老師準備
  • 95. 95 建議時間 20 分鐘。 魔術表演示範: ① 請同學從一疊空白的 8 開水彩紙中隨機抽出一張,交給老師用紙膠固定於畫板上, 並與預先就置於講台背面的預言畫一起放在同學看不到的地方(以利稍後的掉包), 說明等一下才會使用。 ② 向全班提問「你最想去的國家?」,請同學在倒數三二一後全部一起講出自己的答 案。老師要趁機在紛亂的答案中假裝聽到預言畫所選定的國家。假如是法國,口中複 念法國並在紙卡上寫下法國兩個字,公開秀給同學檢查,再摺小遮住文字,放入透明 容器中。此舉其實是在學生潛意識中下暗示,讓同學信任老師會寫出他們說的答案。 ③ 接著請同學繼續回答出其他國家,假設為日本,老師口中一樣複誦唸出日本,但紙 卡上則要寫法國,並直接摺好放入容器,不讓同學看。以此類推大概寫個五張左右。 ④ 請一名同學將透明容器內的紙卡搖亂後隨機抽出一張,此時全班注意力都放在抽籤 的同學身上,因此老師趁機將以貼上預言畫的畫板拿出來展示在一旁。這個掉包的動 作在魔術中稱作misdirection( 錯誤引導),讓觀眾注意力集中在非祕密所在的地方。 ⑤ 請同學打開紙卡,念出上面所寫國家:法國 ( 實際上每一張都相同 )。老師此時可以 向同學說自己將要展示用水去世界各地旅行的方法。 ⑥ 用噴水器把畫作均勻噴濕,以水彩做渲染技法表現,使預言畫中用白色蠟筆畫好的 巴黎鐵塔於色彩中浮現出來! ⓮ 在水中旅行的魔法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⓮ ・課程引導 ① 請同學從一疊空白水彩紙中隨意抽出一張貼到畫板上。 ② 請同學講出想去的國家,老師寫在紙卡上丟到透明容器裡。 ⑤ 請同學說出抽到的國家。 ⑥ 畫紙均勻噴濕後,用畫筆沾取顏料暈染讓畫作現身。
  • 96. 96 建議時間 60 分鐘。 繪畫創作: ❶ 請同學將水彩紙用紙膠固定在畫板上。選出自己最想去的國家,並選定當地最具代 表性的著名地標或景觀做為表現主角,用鉛筆在水彩紙上輕輕打稿。 ❷ 老師可利用電腦投影或事先印出的圖卡,作為畫面的參考資料。示範簡化造型用線 條表現的方式:首先觀察描繪對象主要結構造型,複雜的結構可拆解或轉化成學生熟悉 的幾何圖形來組合;主體出現後,挑出最重要的一兩個特徵做表現,不需太多細節。 ❸ 完成鉛筆稿後用白色蠟筆畫出確認的線條,為避免渲染水彩時蠟筆輪廓被水彩蓋 掉,可以適時將筆畫加粗,將線條塗實塗滿。指導學生適時轉動畫板,觀察蠟筆的 反光來檢查繪製的情況。 ❹ 用噴水器充分、均勻將畫面噴濕,使用噴水器時宜距離畫紙有一定的距離,避免大 面積的積水。 ❺ 將水彩顏料和適量的水分調和後,趁紙未乾時做大面積刷色,不同顏色在交接的地 方會因為水分作用自然接合,形成朦朧、滲染的效果,讓蠟筆的線條清楚浮現。 魔術原理講解及練習: ❻ 在開始教學魔術之前,老師請先搭配簡報檔,與同學說明魔術的薩斯頓三原則。分 別是:⑴ 魔術表演之前絕對不透漏接下來的表演內容。⑵ 不在同一時間、地點變同 樣的魔術兩次。⑶ 絕不任意向觀眾透漏魔術的秘密。 ❼ 老師向同學破解方才魔術表演的方式 ( 魔術原理可參考補充資料 ),可以邀請自告奮 勇的同學上台練習表演!同時也教導其他台下的小朋友,要懂得尊重台上的表演 者,並在覺得精彩之處給予適時的鼓勵。 1. 能了解魔術背後的巧思、準備與原理技巧,並從中培養台風及口頭表達。 2. 認識水蠟畫油水分離的原理跟應用。3. 水彩渲染技巧的表現。 ⓮ ・ ・ 創作流程 評量建議 ❺ -2 使用不同顏色做渲染, 使蠟筆痕跡現形。 ❺ -1 趁紙未乾時,用大支 水彩筆或排筆刷色、渲染。 ❷ 欣賞參考圖片,用白色蠟筆在水彩紙上構圖,將線條塗實 塗滿。 ❹ 用噴水器將畫作均勻噴濕。
  • 97. 97 補充資料 此魔術原理可分為三部分:A. 強迫選擇、B. 錯誤引導、C. 油水分離技法。 A. 強迫選擇 (Force):用隱性的手法,讓觀眾以為是在自由選擇的狀況之下,引導他們 選到魔術師預設好的答案。在此教案中的強迫選擇,便是讓同學選到老師事先畫好預 言的國家,當要求所有小朋友一起大聲說出國名時,就可以趁亂假裝聽到預言國家, 並將第一個卡片不經意的秀給同學看,以這種方式,觀眾會被引導得到幾種暗示:每 個國家都是由同學自己任意選擇的、書寫的過程是光明正大且公開的、桶子是透明且 毫無機關的,同時由於展示國家名字時是以"不經意"的態度快速帶過,所以觀眾會 認為因為一切公平公正公開,展示則成了沒有太多必要且可以省略的動作。 B. 錯誤引導 (Misdirection):是將觀眾注意力刻意導向至魔術師所希望的地方,是魔 術中最常使用也重要的技巧之一。在此教案中的錯誤引導,主要是將兩個畫板交換, 第一個畫板是用同學任意抽出的水彩紙貼裱而成;第二個則是事先預言國家畫作的畫 板,也就是最終顯現效果的畫板。交換的方法如下:請同學隨意抽出空白水彩紙,在 眾目睽睽之下貼裱於畫板,此動作暗示觀眾:水彩紙是隨機挑選的,且貼裱過程也沒 有問題,老師便可以將此畫板靠在講桌內側,告訴同學我們等下才會用到它。接下來 進行卡片國家書寫的部分,一直到所有紙團都丟進透明容器後,請同學隨意搖亂並抽 出一張,這時所有觀眾注意力都聚焦在該同學身上,老師便可輕鬆的將預藏好的第二 塊畫板擺到台前的黑板上,不動聲色的完成掉包。( 此舉例為大多教室都有講台或講桌 可作為錯誤引導的遮掩媒介,老師可依不同場地進行選擇 )。 C. 油水分離技法:運用蠟筆的排水性與水彩暈染達成最終的畫作效果。 ⓮ ・ ⓮ 在水中旅行的魔法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 98. 98 學生作品 ⓮ ・ 北投國小 四年五班 謝以諾 北投國小 四年五班 汪芷嫻 北投國小 四年五班 周邑 北投國小 四年五班 陳云澤
  • 100. 100 ⓯ 空間尺度與顏色探索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⓯ 藝術家簡介 林祺錦 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致力於既有環境美學 與建築空間的整合規劃。近年重要作品有花蓮新城托兒 所(獲 2010 遠東建築獎入圍與第二屆中國建築傳媒獎提 名)、馬公機場計程車鋼棚(獲 2014 A+Awards 特別表揚 獎、2014 ADA 新銳建築獎入圍)。 ・ ・ ・ ・ ・ 設計與生活  立體創作│建築模型  1. 學習在有條件限制的版型組構中創造獨特空間設計。 2. 理解空間的比例尺關係、與在空間裡顏色的感受性。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藉由設計中有限元素和模型版的組構過程,理解空間尺度的相對關係,引發孩子對於 生活空間有更深層的感受及觀察,鼓勵孩子發揮大膽的無限創意並培養空間造型能力。 五大面向 類型 課程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暨 對應能力指標 設計理念
  • 101. 101 本單元共兩節課,共 80 分鐘 à 藝術家訪談與示範 à 1. 簡報:空間尺度與顏色探索 à 2. 線稿:珍珠板型板設定 ⑴ 珍珠板(21×38cm、厚度2mm) │每人一片 ⑵ 壓克力顏料:紅、黃、藍、黑四色 │每組共用 ⑶ 保麗龍膠│每組共用 ⑷ 模型小人( 約 6cm 高 ) │每人一個 鉛筆、尺、美工刀、切割墊、水彩筆 ⓯ ・ ・ ・ ・ ・ 教學時間 教學影片 教材 材料 用具 ⓯ 空間尺度與顏色探索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 102. 102 課程引導 創作流程 ⓯ 空間尺度與顏色探索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 建議時間 15 分鐘,此步驟建議配合教材簡報進行。 ① 透過課程簡報介紹三位重要的現代建築大師 Mies Van Der Rohe、Frank Lloyd Wrigh、Le Corbusier 作品。Mies Van Der Rohe 的設計希望在自然世界中,使各項 元素抽象到最精簡,用幾條線就可以表達出來。 ② 極簡派建築風格的發展,也受到蒙德里安風格派的影響,風格派的繪畫把大自然的 樹抽象到剩下水平垂直的線條就組構成畫面。因此,本堂課程作品在色彩的選用上 即為具有代表性的紅、黃、藍、黑四色,向風格派致敬。 建議時間 65 分鐘 ❶ 請同學依照課程設定的規格尺寸,在自己的珍珠板上畫好六塊板子的分隔線。 ❷ 使用美工刀依著線小心的裁切下來,使用刀片時請小心安全。 ❸ 裁切好後會獲得六塊板子,請同學依照設定分成水平構件、垂直構件各三個。水平 構件可以指地板、各層樓的樓板、或是天花板、屋頂等;垂直構件則是指牆面。 ❹ 利用六個構件,透過水平、垂直或不同角度的組合創造新的空間架構,構成至少 3 個以上的獨立空間,並至少有兩個樓層。每個空間應有區隔但又能相互連貫,製成 一個建築空間模型。老師應向同學說明強調成品不是一個密閉房間,不需要有四邊 封閉的牆壁,而應該著重於如何垂直搭建出開放的空間。 ❶ 依照圖示,請學生在珍珠板上畫線。 ⓯ ・ ・ ❷ 使用美工刀將珍珠板一一裁切開來。 ❸ 將裁切下來的構件分類為水平、垂直構件。
  • 103. 103 評量建議 ❺ 構件間在組合時,在兩片重疊的地方,須將其中一個構件用美工刀或剪刀剪出與珍珠 板相同厚度的凹槽作為兩個構件的卡榫,若不小心割斷了,可以用透明膠帶補救一下。 ❻ 在構件接合處塗上保麗龍膠加強固定。但因保麗龍膠凝固需要一點時間,因此接合 時需先用手暫時固定,待膠半乾後再移開用以避免滑脫。 ❼ 除了垂直水平的角度外,也可以將保麗龍板一面割出厚度一半的深度(不切斷)凹折 做出斜角變化。 ❽ 建築主體完成後,即可開始進行著色。每組皆可分得紅、黃、藍、黑四個壓克力顏 料基本色,不混色。著色的規定是每塊組件只能上一個顏色,包含正反兩面都要均 勻地平塗上色。 ❾ 相鄰的兩塊不可以上同樣的顏色,依序將所有構件上色完畢,也可以保留幾塊不上 色作為白色。 ❿ 最後,發給每個同學一個模型小人,讓學生將小人擺放到自己的建築模型中,感受 人與空間的尺度關係。 是否能夠理解垂直、水平構件及空間尺度的涵義。製作完成的建築模型在造型上是否 具有獨特性。 ❺ 在其中一塊珍珠板中切出一小道插槽,可以讓兩塊珍 珠板接合得更牢。 ❻ 每一片接合處都用保麗龍膠黏合。 ❽ 完成兩層樓面以上的建築模型。 ⓯ ・ ・ ❾ 使用壓克力顏料上色,同一塊組件的兩面都要上 一樣的顏色。 ❿ 完成後將小人放進模型當中,欣賞自己的作品吧!
  • 104. 104 明道國小 四年二班 施緯恩 明道國小 四年一班 蔡幸均 明道國小 四年二班 高亭鈺 明道國小 四年二班 林妤萍 建議延伸 學生作品 1. 可以加入「基地環境」的概念與學生做討論,同樣的房子蓋在山上、海邊或是城市不 同的地理環境,甚至是極端的氣候的考量,在設計上都會有不同的對應方式。 ⓯ ・ ・ ⓯ 空間尺度與顏色探索 a 教學資訊 b 教學準備 c 教學活動 d 教學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