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阮高峰
E‐mail: zjlester@gmail.com
   浙江师大教育技术学系
提纲
视听感知规律
传播理论与模式
关键术语
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
 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也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
 提。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
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感觉与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高一级的认识,感
 觉的性质较多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而知觉很大程度上受到人
 的知识、经验、情绪、态度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人类感知信息的来源与比例

                    听觉, 11

                    嗅觉, 3.5
        视觉, 83      触觉, 1.5
                     味觉, 1




人类各感官感知信息的比例示意图(来源:《人类学习与认知》课程)
视觉
视觉是主要是人眼及大脑所在功能区的功能
人眼能感觉的光波范围是380~780nm
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1.0

 0.8

 0.6

 0.4

 0.2

 0


  380   420   460 500   540   580   620 660   700 740
                        人眼的视敏曲线
                                                        波长(nm)

                  结论:对于绿色光感受能力最强
视野
包括静视野和动视野,工
业设计一般以静视野为依
据设计;
静视野可分为常态视野和
色觉视野。
常态视野,指人眼对黑背
景上的白色物像的平均视
野范围。一般以正常人两
眼的综合视野来表述。
常态视野




•   在水平面的最大视野范围约为190°。
                            •   在垂直面的最大视野范围大约为120°
•   10~20°可辨别字 5~30°可辨别字母
    1°最敏锐即以单眼计,以视中心线为       •   人的自然视线低于标准视线:
    准,向外侧为100°              •   站立: 10°坐:15°很松弛 :30°38°
•   向内侧为60°两眼外侧视野范围即为最          观看展示物最佳视区: 30°
    大视野范围
色觉视野
水平方向的色觉视野      垂直方向的色觉视野


   180。 白
  120 。黄
                 130 。             。     。
  100。蓝                  95 。80。 45    40
                  白
                      黄     蓝    红
                                      绿
  60 。绿红

             由图可见,人眼对白色的视野最大,对黄 蓝
            红依次减小,而对绿色的视野最小。
人的视觉规律
两眼运动是协调的,同步的.
水平方向的感觉要优于垂直方向
 人眼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先看到水平向物体)
 对水平向物体尺寸和比例估计更准
人的视线的运动规律:
 左→右、上→下、顺时针(偏离视中心,在等矩的四个
 象限观察率优劣: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
眼睛具有一定的惰性
 直线轮廓比曲线轮廓更容易接受
 看单纯形态比看复杂形态顺眼舒服
听觉
听觉的感知范围是20Hz‐20KHz的声波
 次声波、超声波
影响人对听觉的感知效果取决于3个因素
 响度:取决于声强和频率,单位是dB(分贝)
 音调:取决于频率,eg:热水瓶
 音色:取决于谐波多少及振幅比例,eg:乌鸦vs.百灵鸟
人的听觉规律
 非线性效应:人耳掩蔽效应、颤音效应、哈斯效应
 声音定位机制:双耳效应、耳廓效应
日常生活中的声音
10‐20:很静,几乎感觉不到

20‐40:相当于轻声说话(安静的交谈约30)

40‐60:相当于普通室内谈话(两人一般交
流:60)

70‐90:很吵(汽车流量大的马路、吵闹的餐
馆、嘈杂的酒吧,约85)

90‐100:会使听力受损(电钻约100)

100‐120:使人难以忍受(音量开得很大的随
身听:110;KTV、游戏厅:115;MP3最高音
量、飞机起飞的声音、摇滚音乐会:120;燃
放烟花:125)
感觉的特征
感觉有阈限
 Eg:视觉的下阈限为(2.2~5.7)X10‐17J,上阈限为(2.2~5.7) X 10‐8J
   ,直观表达:在晴天夜晚,距离48km处可见到蜡烛光(10
 个光量子)
感觉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
 Eg:检测视力时的案例
相互作用:各感觉的适宜刺激物受其他刺激的干扰而受影
响
 Eg:同时看到2个视觉信息;
 两个以上声音同时存在
余觉:刺激消失之后感觉的残留
 Eg:视觉惰性:电影的原理;听觉:余音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下图中有多少个黑点?




    实际上它们并不存在,其实这只是错觉。
这张图中的圆是如何转动
的?




  实际上它们也没有转动,这种效应称为“似动”
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的知觉规律
1、接近律(law of proximity)




2、相似律(law of similarity)
3、闭合律(law of closure)




 4、连续律(1aw of continuity)
5、成员特性律(1aw of membership character)
鲁宾花瓶




 资料来源:Lindzey等,1975
知觉的选择性
在知觉时,把某些对象从背景中优先的区分出来,并
予以清晰反映的特性,知觉对象与背景在一定条件下
是可以转换的。
 其它例子:鸡尾酒会效应
规律
 知觉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
 区分出来。
 在固定不变或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对象最容易
 成为知觉对象,如在荧光屏上显示的变化着的曲线。
知觉的其它特点
知觉的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嗅觉浓度的恒常性
知识的理解性
 在知觉时,用以往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
 对象的特征
 Eg:再现图形的实验
人眼的视觉感受规律
从简性
 视知外部对象时往往加以简化看成某种熟知的简单形体.(大楼 )
视幻觉
 以无为有(乘车后)
视觉倾向性
 人的视觉感受积累多了,会形成某种定势,例如:(绿色‐植物‐生机‐希望‐
 健康‐绿色食品‐柔和‐和平幸福)、 (黑色‐黑夜‐神秘‐恐怖‐威严)
视觉相对性
 人的视觉感受因时代、社会、地域 民族习惯的差别而不同,例如红色、
 黄色
视觉想象联想
 借助旧有形象塑造新形象,或从某一形象引导出另一形象
人的视觉心理习惯
顺序感: 
 较小的图形和物体,人们习惯于先看总体轮廓,然后由外向内
 细看; 较大的先看比较突出的重点部位,然后逐步向外扩展
理解性:
 先看容易了解的具体图象,再去慢慢解读费神费脑的抽象内容
好奇心:
 新奇、独特最具有吸引力
审美欲
 构图上:平衡感、对称感、虚实相应、刚柔并济
 配色上:清晰、舒适
配色与感知效果
                      清晰的配色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背景色   黑   黄   黑   紫     紫     蓝   绿   白   黑   黄
主体色   黄   黑   白   黄     白     白   白   黑   绿   蓝
效果
      颜   颜   颜   颜    颜    颜     颜   颜   颜   颜
                      模糊的配色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背景色   黄   白   红   红     黑     紫   灰   红   绿   黑
主体色   白   黄   绿   蓝     紫     黑   绿   紫   红   蓝
效果
      颜   颜   颜   颜    颜    颜     颜   颜   颜   颜
      一般条件下 (不需要暗适应)时以亮底暗字认读为佳
      观察者在明处对象在暗处时需暗适应以暗底亮字为佳
提纲
视听感知规律
传播理论与模式
传播
概念
 传播(communication):原指“通信、传达、联系”
 之意,后专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本课程所指的传播主
 要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包括自我传播与人际传播。
传播的类型
         植物的传播            人际传播

     传   动物的传播            组织传播
     播           人对人的传播
         人的传播             大众传播
                 人的内在传播
         机器的传播            教育传播
传播模式:拉斯威尔五W模式
要素:
 Who?(谁?)
 Say what?(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从什么途径?)
 To whom?(对谁?)
 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
缺陷:
 忽略了“反馈”的要素
 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
 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传播模式:香农‐韦弗模式
 信源   编码   信道   译码   信宿


           干扰


           反馈
传播模式:贝罗SMCR模式
    信源             信息                 通道       受传者
 (SOURCE)        (MESSAGE)        (CHANNEL)   (RECEIVER)

   传播技术                           视            传播技术
            成分               结构

     态度                           听              态度


     知识     内                 符   触              知识


   社会系统                           嗅            社会系统
            容                 号
     文化                           味              文化
教育传播
是由教育者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
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之间
的信息交流活动。
包括要素:
 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媒体、通道、环境等
特点:
 有明确的目的性
 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受者的特定性
 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
 确定信息   选择媒体   通道传送    接收解释   评价反馈


               调整再传送
教育传播的方式
自学传播
 指没有专职教师当面传授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
个别传播
 传播者与受传者单独面授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育传播方
 式。
课堂传播
 学生的学习主要依据课本和教师的语言讲解,亦即是主
 要通过语言和文字符号进行。
远程传播
 是非面对面的传播活动,例如函授、电视教学、网络教
 学等等。
教育传播原理
共同经验原理
 教师与学生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才
 能进行有效的传播;
 要使学生了解一件事物,教师必须用学生经验范围内能
 够理解的比喻,引导他们进入新的知识领域。教育媒体
 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




         甲     乙
抽象层次原理
 传播的内容必须在学生能明
 白的抽象范围上进行,并且
 要在这个范围内的各抽象层
 次上下移动;
 既要说出抽象要点,又要用
 具体事物来支持;讲了熟悉
 的具体事物,又要分析、综
 合、推理、演绎得出抽象的
 概念。
 在教学媒体的选用上可以参
 考经验之塔
经验之塔(Dale’s Cone of Experience)

抽象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做的经验
经验之塔理论的观点
底层至顶层,由最直接具体的经验逐次上升为最抽象
的经验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教育不应止步于具体经验,必须引导抽象概念的形成
学校教育应重视应用各种直观教学模型与工具,使教
学更为具体直观
位于塔中层的视听教具,往往能在可行性与实效性的
获得较好的均衡
                   见教材P50
重复作用原理:
 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重新呈现,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同一概念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能增强教育传播效果。
信息来源原理:
 有信誉的可靠的传播来源对人们有较佳的传播效果;
 当传者是受者乐于接受的对象时,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教师应以自己的言行树立为学生认可的形象与权威,同时也
 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选用的教材、
 资料的内容的来源应正确、真实、可靠。
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
 最小代价律:以最小的努力得到最大的收获
媒体选择原理:预期选择率=可能得到的报酬/需要付出的
努力。
 教育媒体制作和选择的原则: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与教育媒
 体。要做到:方便省事;显著突出;吸引人;针对需要;注
 意受众已有的传播习惯。
互勉

     钓鱼岛是中国的!

More Related Content

Viewers also liked

Lect.2 学习的生理基础——大脑
Lect.2 学习的生理基础——大脑Lect.2 学习的生理基础——大脑
Lect.2 学习的生理基础——大脑Lester,Gaofeng Ruan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Object Reuse and Exchange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Object Reuse and Exchange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Object Reuse and Exchange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Object Reuse and Exchange
lagoze
 
Jelly
JellyJelly
Apache Maven
Apache MavenApache Maven
Apache Maven
diongillard
 
Chapter7-3 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
Chapter7-3 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Chapter7-3 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
Chapter7-3 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Lester,Gaofeng Ruan
 
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成人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的通知
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成人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的通知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成人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的通知
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成人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的通知
Lester,Gaofeng Ruan
 
Lect.6 学习的社会文化观与分布式认知
Lect.6 学习的社会文化观与分布式认知Lect.6 学习的社会文化观与分布式认知
Lect.6 学习的社会文化观与分布式认知Lester,Gaofeng Ruan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Lester,Gaofeng Ruan
 
Chapter7-2 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
Chapter7-2 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Chapter7-2 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
Chapter7-2 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Lester,Gaofeng Ruan
 
Nano S O A
Nano S O ANano S O A
Nano S O A
diongillard
 
Developing Portlets For Web Sphere Portal Server
Developing  Portlets For  Web Sphere  Portal  ServerDeveloping  Portlets For  Web Sphere  Portal  Server
Developing Portlets For Web Sphere Portal Server
diongillard
 
Automated Testing Of Web Applications Using XML
Automated  Testing Of  Web  Applications Using  XMLAutomated  Testing Of  Web  Applications Using  XML
Automated Testing Of Web Applications Using XML
diongillard
 
Antonio Danubio
Antonio DanubioAntonio Danubio
Antonio Danubio
Allan Magalhães
 

Viewers also liked (14)

Lect.2 学习的生理基础——大脑
Lect.2 学习的生理基础——大脑Lect.2 学习的生理基础——大脑
Lect.2 学习的生理基础——大脑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Object Reuse and Exchange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Object Reuse and Exchange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Object Reuse and Exchange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Object Reuse and Exchange
 
Jelly
JellyJelly
Jelly
 
Apache Maven
Apache MavenApache Maven
Apache Maven
 
Chapter7-3 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
Chapter7-3 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Chapter7-3 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
Chapter7-3 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
 
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成人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的通知
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成人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的通知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成人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的通知
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成人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的通知
 
Lect.1课程概述
Lect.1课程概述Lect.1课程概述
Lect.1课程概述
 
Lect.6 学习的社会文化观与分布式认知
Lect.6 学习的社会文化观与分布式认知Lect.6 学习的社会文化观与分布式认知
Lect.6 学习的社会文化观与分布式认知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Chapter7-2 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
Chapter7-2 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Chapter7-2 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
Chapter7-2 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
 
Nano S O A
Nano S O ANano S O A
Nano S O A
 
Developing Portlets For Web Sphere Portal Server
Developing  Portlets For  Web Sphere  Portal  ServerDeveloping  Portlets For  Web Sphere  Portal  Server
Developing Portlets For Web Sphere Portal Server
 
Automated Testing Of Web Applications Using XML
Automated  Testing Of  Web  Applications Using  XMLAutomated  Testing Of  Web  Applications Using  XML
Automated Testing Of Web Applications Using XML
 
Antonio Danubio
Antonio DanubioAntonio Danubio
Antonio Danubio
 

Similar to 2010《现代教育技术》Lecture3 视听传播理论

kewei2
kewei2kewei2
kewei2ytdtz
 
Nlp执行师入门
Nlp执行师入门Nlp执行师入门
Nlp执行师入门
forestmaggie
 
通識心理_1050316_感覺與知覺_楊政達
通識心理_1050316_感覺與知覺_楊政達通識心理_1050316_感覺與知覺_楊政達
通識心理_1050316_感覺與知覺_楊政達
Visual Cognition and Modeling Lab
 
传播学
传播学传播学
传播学
tutulingiby
 
1026感覺與知覺
1026感覺與知覺1026感覺與知覺
何謂人際溝通-971015嘉義縣新埤國小 -詹翔霖教授
何謂人際溝通-971015嘉義縣新埤國小 -詹翔霖教授何謂人際溝通-971015嘉義縣新埤國小 -詹翔霖教授
何謂人際溝通-971015嘉義縣新埤國小 -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100.07.16 聯發生技-人際溝通與情緒管理講義-詹翔霖教授
100.07.16 聯發生技-人際溝通與情緒管理講義-詹翔霖教授100.07.16 聯發生技-人際溝通與情緒管理講義-詹翔霖教授
100.07.16 聯發生技-人際溝通與情緒管理講義-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人際溝通-高屏就業 -詹翔霖教授
人際溝通-高屏就業 -詹翔霖教授人際溝通-高屏就業 -詹翔霖教授
人際溝通-高屏就業 -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設計報告 卓思陽 鄭雅方
設計報告 卓思陽 鄭雅方 設計報告 卓思陽 鄭雅方
設計報告 卓思陽 鄭雅方 taya86315
 
職場人際溝通補充講義-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雲林縣榮民服務處-詹翔霖教授
 職場人際溝通補充講義-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雲林縣榮民服務處-詹翔霖教授 職場人際溝通補充講義-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雲林縣榮民服務處-詹翔霖教授
職場人際溝通補充講義-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雲林縣榮民服務處-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通識心理學_1040928_感覺與知覺_楊政達
通識心理學_1040928_感覺與知覺_楊政達通識心理學_1040928_感覺與知覺_楊政達
通識心理學_1040928_感覺與知覺_楊政達
Visual Cognition and Modeling Lab
 

Similar to 2010《现代教育技术》Lecture3 视听传播理论 (15)

kewei2
kewei2kewei2
kewei2
 
Nlp执行师入门
Nlp执行师入门Nlp执行师入门
Nlp执行师入门
 
通識心理_1050316_感覺與知覺_楊政達
通識心理_1050316_感覺與知覺_楊政達通識心理_1050316_感覺與知覺_楊政達
通識心理_1050316_感覺與知覺_楊政達
 
通識心理_0312感覺與知覺
通識心理_0312感覺與知覺通識心理_0312感覺與知覺
通識心理_0312感覺與知覺
 
传播学
传播学传播学
传播学
 
1026感覺與知覺
1026感覺與知覺1026感覺與知覺
1026感覺與知覺
 
何謂人際溝通-971015嘉義縣新埤國小 -詹翔霖教授
何謂人際溝通-971015嘉義縣新埤國小 -詹翔霖教授何謂人際溝通-971015嘉義縣新埤國小 -詹翔霖教授
何謂人際溝通-971015嘉義縣新埤國小 -詹翔霖教授
 
Aaaaaaa
AaaaaaaAaaaaaa
Aaaaaaa
 
0315感覺與知覺
0315感覺與知覺0315感覺與知覺
0315感覺與知覺
 
100.07.16 聯發生技-人際溝通與情緒管理講義-詹翔霖教授
100.07.16 聯發生技-人際溝通與情緒管理講義-詹翔霖教授100.07.16 聯發生技-人際溝通與情緒管理講義-詹翔霖教授
100.07.16 聯發生技-人際溝通與情緒管理講義-詹翔霖教授
 
人際溝通-高屏就業 -詹翔霖教授
人際溝通-高屏就業 -詹翔霖教授人際溝通-高屏就業 -詹翔霖教授
人際溝通-高屏就業 -詹翔霖教授
 
設計報告 卓思陽 鄭雅方
設計報告 卓思陽 鄭雅方 設計報告 卓思陽 鄭雅方
設計報告 卓思陽 鄭雅方
 
職場人際溝通補充講義-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雲林縣榮民服務處-詹翔霖教授
 職場人際溝通補充講義-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雲林縣榮民服務處-詹翔霖教授 職場人際溝通補充講義-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雲林縣榮民服務處-詹翔霖教授
職場人際溝通補充講義-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雲林縣榮民服務處-詹翔霖教授
 
通識心理學_1040928_感覺與知覺_楊政達
通識心理學_1040928_感覺與知覺_楊政達通識心理學_1040928_感覺與知覺_楊政達
通識心理學_1040928_感覺與知覺_楊政達
 
Asdf
AsdfAsdf
Asdf
 

2010《现代教育技术》Lecture3 视听传播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