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文档信息
 遼史
 005 / 117
 28 段 1274 字
 163 种 20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05 卷五
[元]脫脫 等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太宗下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穆宗上→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遼史 /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大同元年[947] 2 天祿元年 1 會同九年[946] 1 應曆元年[960] 1 統和二十六年[1008] 1
地点 百泉 2 長寧宮 1 潢河 1
人物 太后 5 劉哥 4 李胡 4 察割 3 蕭氏 3 蕭翰 3 讓國皇帝 3 劉崇 2
文官 南京留守 2 惕隱 2 北院大王 2
武官 詳穩 2 縣錄事參軍 1
其他 世宗 4 南唐 3 梓宮 2 政事省 2 薨 2 孝和莊憲皇帝 2 謀反 2 太宗 2
目錄
0
1
2
3
4
5
6
7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世宗 孝和莊憲皇帝 ,諱阮,小字 兀欲。讓國皇帝 長子,母柔貞皇后 蕭氏 。帝儀觀豐偉,內寬
外嚴,善騎射,樂施予,人望 歸之。太宗 愛之如子。會同九年[946],從伐晉。
大同元年[947]春二月,封永康王永康王 。
夏四月丁丑,太宗 崩 於欒城 。戊寅,梓宮 次鎮陽,即皇帝位於柩前。甲申,次定州 ,命天
德、朔古 、解里 等護梓宮 先赴上京。太后 聞帝即位,遣太弟 李胡 率兵拒之。
六月甲寅朔,次南京,五院 夷離菫夷離菫 安端、詳穩詳穩 劉哥 遣人馳報,請為前鋒 ;至泰德泉,遇李
胡 軍,戰敗之。上遣郎君勤德等詣兩軍諭解。
閏七月,次潢河 ,太后 、李胡 整兵拒於橫渡,相持數日。用屋質 之謀,各罷兵 趨上京。既而
聞太后 、李胡 復有異謀,遷于祖州 ;誅司徒司徒 劃設及楚補里。
八月壬午朔,尊母蕭氏 為皇太后 ,以太后 族剌只撒古魯為國舅帳立詳穩詳穩 以總焉。以崇德宮戶分
賜翼戴功臣,崇德宮應是長寧宮 ,即應天太后 宮衞。及北院大王北院大王 洼、南院大王南院大王 吼各五十,安
摶 、楚補各百。的魯、鐵剌子孫先以非罪籍沒 者歸之。癸未,始置北院樞密使北院樞密使 ,以安摶 為之。
號
號 號 礼 主 主 名
名 號
文
號 葬 地 葬 地
名 名 葬 主 礼 名
衙 文 武 名 营
名
地 主 名 名 军
主 名 地 文
名 主 主 武
处 主 文 文
名 法 文 名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275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太宗下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穆宗上→目錄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九月壬子朔,葬嗣聖皇帝 於懷陵。丁卯,行柴冊禮,羣臣上尊號 曰天授皇帝 。大赦,改大同元
年[947]為天祿元年。追諡皇考 曰讓國皇帝 。以安端主東丹國,封明王 ,察割 為泰寧王 ,劉
哥 為惕隱惕隱 ,高勳 為南院樞密使南院樞密使 。
二年春正月,天德、蕭翰 、劉哥 、盆都 等謀反 。誅天德,杖蕭翰 ,遷劉哥 於邊,罰盆都 使
轄戞斯國。漢主劉知遠 殂,子承祐 立。
夏四月庚辰朔,南唐 遣李朗 、王祚 來慰且賀,兼奉蠟丸書,議攻漢。
秋七月壬申,皇子 賢生。
冬十月壬午,南京留守南京留守 魏王 趙延壽 薨 ,以中臺省 右相右相 牒哷為南京留守南京留守 ,封燕王 。
十一月,駐蹕彰武 南。
三年春正月,蕭翰 及公主 阿不里謀反 ,翰伏誅,阿不里瘐死獄中。庚申,肆赦 。內外官各進一
階。
夏六月戊寅,以敞史敞史 耶律胡離軫為北院大王北院大王 。己卯,惕隱惕隱 頹昱 封漆水郡王 。
秋九月辛丑朔,召羣臣議南伐。
冬十月,遣諸將率兵攻下貝州 高老鎮,徇地鄴都 、南宮 、堂陽 ,殺深州刺史州刺史 史萬山 ,俘獲甚
眾。
四年春二月辛未,泰寧王 察割 來朝,留侍。是月,建政事省 。
三月戊戌朔,南唐 遣趙延嗣 、張福等來賀南征 捷。
秋九月乙丑朔,如山西。
冬十月,自將南伐,攻下安平 、內丘 、束鹿 等城,大獲而還。
是歲,冊皇后 蕭氏 。
五年春正月癸亥朔,如百泉 湖。漢郭威 弒其主自立,國號周,遣朱憲 來告。即遣使致良馬。漢劉
崇 自立於太原 。
二月,周遣姚漢英 、華昭胤來,以書辭抗禮,留漢英 等。
夏五月壬戌朔,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趙瑩 薨 ,輟朝 一日,命歸葬于汴。詔州縣錄事參軍縣錄事參軍 、主簿主簿 ,委政事
省 銓注。
六月辛卯朔,劉崇 為周所攻,遣使稱姪,乞援,且求封冊。即遣燕王 牒哷、樞密使樞密使 高勳 冊為大
漢 神武皇帝 。南唐 遣蔣洪 來,乞舉兵應援。是夏,清暑百泉 嶺。
九月庚申朔,自將南伐。壬戌,次歸化州 祥古山。癸亥,祭讓國皇帝 于行宮。羣臣皆醉,察
割 反,帝遇弒,年三十四。應曆元年[960],葬於顯州 西山,陵曰顯陵。二年,諡孝和皇帝 ,廟
號 世宗 。統和二十六年[1008]七月,加諡孝和莊憲皇帝 。
贊曰:世宗 ,中才之主也。入繼大統,曾未三年,納唐丸書,即議南伐,既乏持重,宜乖周防,蓋有
致禍之道矣。然而孝友 寬慈,亦有君人之度焉。未及師還,變起沉湎,豈不可哀也哉!
主 礼 主
礼 主 主 名 主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法 名 名 名
名 名
代 名 名
主
文 主 名 葬 衙 文 文 主
地
名 主 法 礼
文 文 文 名 主
地 地 衙 地 文 地
主 名 衙
代 名 名
地 地 地
主 名
地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文 名 葬 礼 武 文
衙
名 主 文 名
政 號 代 名 地
地 主
名 地 主
礼 號 號
號
名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275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275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helloiac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helloiac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helloiac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helloiac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helloiac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helloiac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helloiac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helloiac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helloiac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helloiac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helloiac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helloiac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helloiac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helloiac
 
史記 113 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列传
史記 113 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列传史記 113 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列传
史記 113 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列传
helloiac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helloiac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helloiac
 
宋史 082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
宋史 082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宋史 082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
宋史 082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
helloiac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helloiac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helloiac
 

What's hot (20)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北齊書 05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27 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天祚皇帝一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082 卷八十二 列傳第十二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遼史 114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史記 011 本纪第十一 孝景本纪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遼史 019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興宗二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08 卷八 本紀第八 和帝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南齊書 21 卷二十一 列傳第二 文惠太子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遼史 030 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北齊書 06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後漢書 036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遼史 080 卷八十 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魏書 027 卷二十二 孝文五王列傳第十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金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海陵
 
史記 113 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列传
史記 113 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列传史記 113 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列传
史記 113 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列传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038 卷三十八 唐書十四 明宗紀第四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舊五代史 141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宋史 082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
宋史 082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宋史 082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
宋史 082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遼史 003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上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漢書 008 卷七 昭帝纪第七
 

Similar to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helloiac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helloiac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helloiac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helloiac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helloiac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helloiac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helloiac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helloiac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helloiac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helloiac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舊五代史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舊五代史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舊五代史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helloiac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helloiac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helloiac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helloiac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helloiac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helloiac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helloiac
 
宋書 025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天文三
宋書 025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天文三宋書 025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天文三
宋書 025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天文三
helloiac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helloiac
 

Similar to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20)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新唐書 002 卷二 本紀第二 太宗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5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宋史 489 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宋書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少帝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漢書 012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宋史 251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115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遼史 024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道宗四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魏書 006 卷五 高宗紀第五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舊唐書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後漢書 005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舊五代史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舊五代史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舊五代史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舊五代史 075 卷七十五 晉書一 高祖紀第一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宋史 246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漢書 006 卷五 景帝纪第五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9 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元史 026 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34 卷三十四 唐書十 莊宗紀第八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史 041 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宋書 025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天文三
宋書 025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天文三宋書 025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天文三
宋書 025 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天文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新五代史 03 卷三 梁本紀第三
 

More from helloiac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helloiac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helloiac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helloiac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helloiac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helloiac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helloiac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helloiac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helloiac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helloiac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helloiac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helloiac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helloiac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helloiac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helloiac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helloiac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helloiac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helloiac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helloiac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helloiac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helloiac
 

More from helloiac (20)

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籍海淘浪
籍海淘浪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晉書 034 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元史 040 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北史 056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新唐書 123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1 卷十一 隋本紀上第十一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北史 010 卷十 周本紀下第十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漢書 109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舊五代史 076 卷七十六 晉書二 高祖紀第二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宋史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舊五代史 042 卷四十二 唐書十八 明宗紀第八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金史 049 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 食貨四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新唐書 151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七十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三國志 12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明史 261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舊唐書 038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曆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明史 245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宋史 473 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魏書 002 卷二 太祖紀第二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金史 059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
 

遼史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 1. 文档信息  遼史  005 / 117  28 段 1274 字  163 种 203 个标注  繁体中文 本紀第五 世宗 遼史 005 卷五 [元]脫脫 等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太宗下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穆宗上→ 史部 / 正史 / 二十四史 / 遼史 / 005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本篇关键词 纪年 大同元年[947] 2 天祿元年 1 會同九年[946] 1 應曆元年[960] 1 統和二十六年[1008] 1 地点 百泉 2 長寧宮 1 潢河 1 人物 太后 5 劉哥 4 李胡 4 察割 3 蕭氏 3 蕭翰 3 讓國皇帝 3 劉崇 2 文官 南京留守 2 惕隱 2 北院大王 2 武官 詳穩 2 縣錄事參軍 1 其他 世宗 4 南唐 3 梓宮 2 政事省 2 薨 2 孝和莊憲皇帝 2 謀反 2 太宗 2 目錄 0 1 2 3 4 5 6 7 卷五 本紀第五 世宗 世宗 孝和莊憲皇帝 ,諱阮,小字 兀欲。讓國皇帝 長子,母柔貞皇后 蕭氏 。帝儀觀豐偉,內寬 外嚴,善騎射,樂施予,人望 歸之。太宗 愛之如子。會同九年[946],從伐晉。 大同元年[947]春二月,封永康王永康王 。 夏四月丁丑,太宗 崩 於欒城 。戊寅,梓宮 次鎮陽,即皇帝位於柩前。甲申,次定州 ,命天 德、朔古 、解里 等護梓宮 先赴上京。太后 聞帝即位,遣太弟 李胡 率兵拒之。 六月甲寅朔,次南京,五院 夷離菫夷離菫 安端、詳穩詳穩 劉哥 遣人馳報,請為前鋒 ;至泰德泉,遇李 胡 軍,戰敗之。上遣郎君勤德等詣兩軍諭解。 閏七月,次潢河 ,太后 、李胡 整兵拒於橫渡,相持數日。用屋質 之謀,各罷兵 趨上京。既而 聞太后 、李胡 復有異謀,遷于祖州 ;誅司徒司徒 劃設及楚補里。 八月壬午朔,尊母蕭氏 為皇太后 ,以太后 族剌只撒古魯為國舅帳立詳穩詳穩 以總焉。以崇德宮戶分 賜翼戴功臣,崇德宮應是長寧宮 ,即應天太后 宮衞。及北院大王北院大王 洼、南院大王南院大王 吼各五十,安 摶 、楚補各百。的魯、鐵剌子孫先以非罪籍沒 者歸之。癸未,始置北院樞密使北院樞密使 ,以安摶 為之。 號 號 號 礼 主 主 名 名 號 文 號 葬 地 葬 地 名 名 葬 主 礼 名 衙 文 武 名 营 名 地 主 名 名 军 主 名 地 文 名 主 主 武 处 主 文 文 名 法 文 名 1 / 3 https://taolang.club/doc/275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2.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太宗下 006 卷六 本紀第六 穆宗上→目錄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九月壬子朔,葬嗣聖皇帝 於懷陵。丁卯,行柴冊禮,羣臣上尊號 曰天授皇帝 。大赦,改大同元 年[947]為天祿元年。追諡皇考 曰讓國皇帝 。以安端主東丹國,封明王 ,察割 為泰寧王 ,劉 哥 為惕隱惕隱 ,高勳 為南院樞密使南院樞密使 。 二年春正月,天德、蕭翰 、劉哥 、盆都 等謀反 。誅天德,杖蕭翰 ,遷劉哥 於邊,罰盆都 使 轄戞斯國。漢主劉知遠 殂,子承祐 立。 夏四月庚辰朔,南唐 遣李朗 、王祚 來慰且賀,兼奉蠟丸書,議攻漢。 秋七月壬申,皇子 賢生。 冬十月壬午,南京留守南京留守 魏王 趙延壽 薨 ,以中臺省 右相右相 牒哷為南京留守南京留守 ,封燕王 。 十一月,駐蹕彰武 南。 三年春正月,蕭翰 及公主 阿不里謀反 ,翰伏誅,阿不里瘐死獄中。庚申,肆赦 。內外官各進一 階。 夏六月戊寅,以敞史敞史 耶律胡離軫為北院大王北院大王 。己卯,惕隱惕隱 頹昱 封漆水郡王 。 秋九月辛丑朔,召羣臣議南伐。 冬十月,遣諸將率兵攻下貝州 高老鎮,徇地鄴都 、南宮 、堂陽 ,殺深州刺史州刺史 史萬山 ,俘獲甚 眾。 四年春二月辛未,泰寧王 察割 來朝,留侍。是月,建政事省 。 三月戊戌朔,南唐 遣趙延嗣 、張福等來賀南征 捷。 秋九月乙丑朔,如山西。 冬十月,自將南伐,攻下安平 、內丘 、束鹿 等城,大獲而還。 是歲,冊皇后 蕭氏 。 五年春正月癸亥朔,如百泉 湖。漢郭威 弒其主自立,國號周,遣朱憲 來告。即遣使致良馬。漢劉 崇 自立於太原 。 二月,周遣姚漢英 、華昭胤來,以書辭抗禮,留漢英 等。 夏五月壬戌朔,太子太傅太子太傅 趙瑩 薨 ,輟朝 一日,命歸葬于汴。詔州縣錄事參軍縣錄事參軍 、主簿主簿 ,委政事 省 銓注。 六月辛卯朔,劉崇 為周所攻,遣使稱姪,乞援,且求封冊。即遣燕王 牒哷、樞密使樞密使 高勳 冊為大 漢 神武皇帝 。南唐 遣蔣洪 來,乞舉兵應援。是夏,清暑百泉 嶺。 九月庚申朔,自將南伐。壬戌,次歸化州 祥古山。癸亥,祭讓國皇帝 于行宮。羣臣皆醉,察 割 反,帝遇弒,年三十四。應曆元年[960],葬於顯州 西山,陵曰顯陵。二年,諡孝和皇帝 ,廟 號 世宗 。統和二十六年[1008]七月,加諡孝和莊憲皇帝 。 贊曰:世宗 ,中才之主也。入繼大統,曾未三年,納唐丸書,即議南伐,既乏持重,宜乖周防,蓋有 致禍之道矣。然而孝友 寬慈,亦有君人之度焉。未及師還,變起沉湎,豈不可哀也哉! 主 礼 主 礼 主 主 名 主 名 文 名 文 名 名 名 法 名 名 名 名 名 代 名 名 主 文 主 名 葬 衙 文 文 主 地 名 主 法 礼 文 文 文 名 主 地 地 衙 地 文 地 主 名 衙 代 名 名 地 地 地 主 名 地 名 名 名 地 名 名 文 名 葬 礼 武 文 衙 名 主 文 名 政 號 代 名 地 地 主 名 地 主 礼 號 號 號 名 2 / 3 https://taolang.club/doc/275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
  • 3.  发现『有趣、有料、有用』的古籍   籍海淘浪是什么 「籍海淘浪」是一个将古籍中的专有名词标注出来,使文本更易读,并希望依靠大家的慧眼,将主题鲜明的片段 摘录出来,让更多人发现古籍之「有料、有趣、有用」的平台。 一个已标注专词的古籍文本库:籍海淘浪定期发布精校、已标注专词的古籍,并提供划词字典、划词维基等工 具。利用专词、词典、维基,读者无需注释、译文,即可比较流畅地阅读,不再有「瞻前顾后」、被干扰阅读的 烦恼。 一个面向话题的笔记创作、分享社区:籍海淘浪提供了易用的工具,方便读者创作摘录笔记:拖选文本 + 点击「划线」按钮即可快速收 藏文本片段;有所感时,只需拖选相应文本,填写标题、标签、评注,即可发布一篇主题摘录,并可在摘录页面与同好互动讨论。您还 可导出自己的收藏和创作,留作方便温习、分享的笔记本。  以下功能仅线上版本可用 划词查字典、查维基; 点击专词,获取纪年、帝王、政权详情的历史信息面板; 全部关键词统计,关键词跳转、导航浏览; 片段收藏、做摘录笔记、主题讨论; 文档、段落热力标识,源出、衍生、事论等关系的文档网络; 个人阅读管家; 文本修订工具; 标注修订工具,可纠正标注的错、漏,并提交新标注; 全文繁简转换; 提交文档需求、功能需求、意见建议等; 更多待你发掘…… 文档标注日常修订、更新中,您看到的版本可能已经陈旧,请访问页眉链接查看最新版本,欢迎在线上为更好的标注增砖添瓦! 3 / 3 https://taolang.club/doc/2758 籍海淘浪 - 发现『有料、有趣、有用』的古籍 标注版本 20180926